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青年科技论文

时间:2023-03-01 16:22:22

导语:在青年科技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青年科技论文

第1篇

航天四院41研究所,是我国固体动力技术领域一流研究所。半个世纪以来,41所人始终坚持“国家至上 争创一流”的理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断挑战、不断突破,开辟和拓展了我国固体动力技术的新领域,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创新之歌。而41所团委,虽然只有区区100余名团员、4个团支部,在人员规模上只能算是一个小团委,但在过去的2014年,这个“小”团委却有着让所有人刮目相看的大作为。

围绕中心,助力科研生产大局――在某重点型号靶场飞行试验期间,面对试验队员80%以上均为35周岁以下的年轻人的现状,组织开展了“天鹰飞翔、青春助力”系列活动,为试验中的青年科研人员加油鼓劲,并从各个方面为试验人员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为进一步增强青年职工的质量意识,所团委与所质量处联合举办了“牢记使命,警钟长鸣”职工宣誓及签名活动,旨在不断增强青年职工“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在青年中培养质量意识。

为了帮助青年拓宽视野,鼓励他们在本职岗位上成长成才,41所团委策划了“我与四十一所共成长”系列活动,包括对外交流、青年职工职业生涯专题调研以及专题培训讲座等活动。开展与其他相关单位的对外技术交流,使青年设计师全面了解了固体火箭发动机最新发展动态,同时加强了与工艺技术人员的沟通。邀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41所首席专家王健儒为广大青年作了《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发展动态培训》,分享了自己从事固体事业十余年的经验和心得。通过此种方式,不断拓宽青年设计师的视野,同时,增强青年职工成长成才的信心和动力。

针对青年职工普遍反映的职业生涯困惑,以35岁以下的青年职工为对象,41所团委精心设计专题调研问卷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140多份。同时,进行了详细的数据整理和统计工作,形成了《四十一所青年职工职业生涯调研报告》。报告真实反映了当下所内青年职工对个人职业生涯以及所内相关人才政策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政策参考价值。

为了提升团干理论基础,加强相关领域理论学习,所团委在团干部中开展了“学理论 读经典 筑信仰”读书学习活动,同时开展了读书心得交流,扩大了团干理论知识范围,提升了理论认识高度。此外,建立了新员工入所登记制度,让新入所的青年能够第一时间认识团组织,为后续各项活动的组织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组织青年职工参加陕西省职业技能大赛网络计算机管理员专项竞赛,取得出色成绩并代表单位参加了举办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

当然,41所团委2014年最具特色的亮点工作,还是以“传承之路”(Road of inheritance)为主题的青年英文科技论文会。

一场继承与创新的对话

由41所团委主办、以提升青年科技人员技术水平、推进创新创效为目的的青年科技论文会已进行了,一直以来都是所团委的一项重点工程。

为准备2014年的会,所团委一班人在青年团员中进行了广泛调研,最后决定在会的形式上做大胆的尝试,即首次以全英文的形式进行和答辩。

这当然是要付出极大努力才能完成的:从论文的前期收集,到根据评审组专家的意见几易其稿,再到最终论文集的校对出版、会的顺利举办,倾注了各位作者、评审组专家的许多汗水。由于科研任务紧张,很多作者的论文写作都是加班完成,是在无数个夜深人静时迸发出的思想火花的结晶。评委们的奉献则让人感动:41所首席专家尤军锋,在难得的年休假期间,特意抽出时间担任初评评委,对论了细致的点评;担任评审组组长的41所科技委副主任史宏斌,前一天还在北京参加一个型号项目汇报会,第二天就专程赶回来参加会。还有78岁的原四院副院长阮崇智。1957年,在莫斯科向中国留学生讲话时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就寄托在你们身上。”当时,阮崇智就是这留苏学生中的一员。时间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现在,他不仅作为评审组专家参与评比,而且还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积累的宝贵知识财富传承给青年人,并向在场的青年赠送了自己的研究成果:《现代固体推进技术――阮崇智文集》

而作为组织者,所团委一班人更是为了筹备会,牺牲了许多个人业余时间。在四院团委的具体指导下,他们凭借基层团干部那股敢闯敢拼的劲头,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工作,保证了会的顺利召开。

终于,以“传承之路”(Road of inheritance)为主题的41所2014青年英文科技论文会隆重召开。经过前期初评,共有6篇论文进入正式环节。会现场,论文作者全程使用英文汇报论文内容并回答评审组专家的提问,气氛紧张而又热烈。担任论文的评审专家,年龄最大的近80高龄,而参加论文的作者, 百分之百的80后,可以说是一场“80前”与“80后”之间的对话,更是一场继承与创新的对话。

What is difference of boundary conditions between the unit cell model and other models when studyi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y of composite materials?(在研究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时,单胞模型和其他模型的边界条件设定有什么不同?)

第2篇

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 科研能力 存在问题 必要性

一、高校青年英语教师的科研现状及主要问题

1.教学任务重,无暇进行科研。

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数量的增多,教学资源变得日益紧张,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越来越重。尤其是高校英语教师既要承担本专业的课程,又要兼顾公共外语的教学任务,备课的时间都不充分,更没有时间做科研。教学任务重使得广大青年英语教师没有时间静下来读书,没有时间思考,没有时间作科研。科研上不去,青年英语教师就不能将先进的教学理论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因此教学质量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2.缺乏良好的科研环境,图书资料和文献资源不足。

科研环境的不佳突出体现在许多高校的青年英语教师缺乏进修、培训和学术交流的机会。据夏纪梅教授的调查,没有出国进修过或没有参加过国外外语教学研讨会的人数比例达84%,没有参加过国内外语教学研讨会或进修的人数占到35~40%。此外,许多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及地方院校的图书馆,由于资金问题或对外语科研的重视不足,无法提供足够的外语类核心期刊,尤其缺乏最新的国内外研究资料,这导致青年英语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国内外学术界前沿研究及最新动态等问题。

3.科研意识薄弱。

大部分青年英语教师做科研的动机比较实际,即为了晋升职称,很少有发自内心地想自我提升的。一直以来,科研是高校英语教师的一个弱项,这种现象在理工科院校和地方新建本科院尤其突出。多数高校青年英语教师有一种错误的思想,就是认为只要上好课就行了,搞不搞科研无所谓。很多教师为了评职称,重数量,轻质量,只顾东摘西抄,自己并没有认真投入地做学问。

4.研究方向不明,申报经验不足。

不少高校青年英语教师虽认识到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也想在科研方面有所作为,但是自从事教学工作以来,从未申报或参与过课题研究。因此,在申报科研课题时研究方向不明确,无从下手,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同时,青年教师申报课题时经验不足,也是影响申报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青年教师对科研课题的选题、申报,评审、组织实施、验收等环节不了解,不知道如何运作。

5.科研经费分布不均。

在科研经费分布、科研课题审评、科研条件提供等诸多方面,青年教师与中老年教师都有相当大的差距。首先在高校的科研经费分配中,大量的科研经费分向具有高级职称的老教师,在省部级、国家级等重大的课题上,青年教师几乎没有经费,甚至没有申请资格。其次,高校科研课题审评和经费分配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审评过程受到外部及人为因素干扰较多,青年教师很难独立成功申报一个科研课题,从而挫伤了一部分青年教师搞科研的积极性。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是:青年教师课题申报的经验不足,选题缺少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这和青年教师掌握学术动态,以及理论基础、基本技能的能力有关。当然,客观上也和青年教师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不是很高,因而也没能引起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应有的重视等有关。

二、高校青年英语教师进行科研活动的必要性

1.丰富学科内涵,支撑教学的需要。

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科学研究往往是围绕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实际应用而开展的,通过科学研究,一方面可以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掌握本学科的最新理论,另一方面,科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丰富发展了学科理论知识,解决了许多实践中的难题,还可以用科研的实践和成果充实教学。而且,教材的出版与使用往往滞后于学科的发展,因此,高校青年英语教师可以将其科研中学到的新知识、取得的新成果穿插于英语课堂教学中,这样可以大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活动显得更生动、更具活力。

2.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需要。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未来人才的塑造者,肩负着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的多功能、创新型应用人才的重任,他们的素质决定着学生的素质。作为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能否完成这一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知识结构。高校青年教师如果自身不具备敢于创新的勇气,善于创新的思维和勇于创新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引导、造就创新的学生?教学质量的保证在一定程度有利于科研工作。如果教师不从事科学研究,就不能更好地总结经验,更新知识,最终会导致教学水平无法提高,无从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3.青年教师自身发展成才的需要。

高校教师的科研素质是高校教师应该必备的素质,也是高校教师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基本指标。如果不具备相应的科研能力,那么,他就不是“称职”或“合格”的高校教师。在目前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异常活跃、终身教育备受推崇的信息社会里,鼓励高校青年教师积极投身科学研究,提高其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学科研能力,无疑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师综合素质的时代要求。大多数青年教师是刚从学校毕业就直接走向讲台的,以前在校学到的知识可能并没有更多的实践机会,而参加科研工作,可以将以前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取得将理论联系实际甚至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只有把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才能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通过开展研究加以解决,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自我发展。

三、培养高校青年英语教师科研能力的对策

就高校的实际而言,青年英语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1.科研论文的写作能力。

科研论文写作能力是高校英语教师一项基本的科研素质。科研论文是科研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试想,一个写不好科研论文的教师如何能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论文呢?由于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还没有开设科学研究方面的专修课程,学术论文写作也不是必修课程,大学生在校期间得到的科研锻炼相对较少,大部分学生只是在大学的最后一学年或一学期着手进行毕业论文写作,许多人不懂得科研论文的写作规范,写作中存在写作用语公文化、参考引文不标注、论文摘要不简洁等问题。走上高校教师这个岗位后,青年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承担科研任务的机会少,所以,科研论文写作的基本技能相对较弱,但面对职称评聘、学科建设和个人发展等,又不得不写科研论文。因此,如何写出高质量的科研论文已成为困扰许多青年教师发展的一道难题。写好科研论文至少必须把握三点:一要真实,忌无中生有地编造、拼凑或东挪西借地剽窃、抄袭,只有亲身参与实验,占有第一手的材料和科研数据,才能写起来自然流畅;二要会写,把握写作技巧,符合规范要求;三要多写。

2.科研项目申报能力。

科研项目申报是科研工作的开端,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现在几乎所有的科研项目都要经过专家评审才能立项,能否立项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项目申请书写作的好坏。申报科研项目是一项严谨而艰辛的工作,它要求申请者做长时间的准备,对拟申报的项目进行调查研究。一份科研项目申请书看似简单,实则要求甚高。好的申请书必须做到形式与内容兼顾,既要给人以美感,又要有创新的思路和方法。科研选项要做到目的明确,有一定的意义;项目设计思路要清晰,方法要科学,经费预算要合理,不能“以不变应万变”。申请书的语言表述要紧扣主题,详略得当,表达准确;其中引用的资料和数据要可靠,要标明出处,不能凭印象而为之。

3.科研选题和立项能力。

科研课题是科研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好科研课题是科研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一环。寻找科研课题就是要寻找那些尚未解决但又急需解决的矛盾,或从已知的东西中了解到的应予以研究和解决的未知的东西。要取得立项成功是很有技巧的:一是要吃透某个课题意向的核心范围,抓住其关键;二是要有明确的、科学的科研构思设计,拟定具体设想;三是要掌握该课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显示本研究的独创性或先进性;四是要有合理的人员搭配,包括人数、职称、专业、经验等因素,尤其是课题负责人要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丰富的科研经验、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较高的知名度;五是经费估算要准确,要实事求是;六是进度安排和经费使用要合理,应分阶段出成果。

4.搜集科研资料的能力

占有丰富的资料和信息,是搞好科研的基本保证。资料和信息一方面要靠文献搜索,另一方面要靠实地采集。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文献检索要比以前方便得多,如图书馆、资料室中都有许多科技图书、期刊论文、学位论文、视听资料、文献检索刊物等,都可以利用。

5.加强外部科研环境建设

各高校的外国语学院或大学英语教学部要积极创造条件为青年英语教师提供专业进修、访学、参与课题研究和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议的机会;建立一系列对青年教师从事教学和科研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高层次科研项目奖励制度,改善青年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充分调动他们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四、结语

为了改善高校的科研状况,必须加大力度培养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把培养青年教师科研队伍当做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只有这样,高校教学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有效地迎接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夏纪梅.大学英语教师的外语教育观念、知识、能力、科研现状与进修情况调查报告[J].外语界,2002(5):35-41.

[2]张庆宗.漫谈外语教师如何做科研[J].中国外语,2010(4):104-108.

[3]骆爱凤.高校在职外语教师职业发展情况调查与研究[J].外语界,2007(4):51-55.

[4]龚云霞.论大学英语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3):153-156.

[5]吴亚欣.关于提高外语教师科研水平的思考——由《外语界》十年来发表的文章想到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8):36-39.

[6]王海啸.大学英语教师与教学情况调查分析[J].外语界,2009(4):6-13.

[7]陈桦,王海啸.大学英语教师科研观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3):25-29.

第3篇

关键词: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0008702

高校具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职能,而科学研究是这三大职能有机联系的重要纽带。近年来,地方各大高校引进了大量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成为地方高校科研队伍中最积极、最有潜力的力量。从现况来看,青年教师还未能成为科研队伍的强力军,其面临着诸多的现实问题和挑战。

1 青年教师科研现况调查

这里以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35岁以下青年专职教师(不含辅导员和行政人员)为调查对象,了解青年教师的科研现状。

经管院35岁以下青年专职教师约占专职教师总数的68%,涉及到公共管理(18.3%)、经济贸易(20%)、工商管理(11.6%)、电子商务(11.6%)、信息管理(6.5%)六个系。每年发表的高质量、有影响的科研论文很少,主持完成的科研课题也很少,就统计数据来看,青年教师还未成为地方高校科研的主力军。

(1)青年教师的职称和学位状况(优秀人才、重要学术兼职、国际会议报告、举办国际会议)。

青年教师职称、学历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青年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约占14.8%,职称方面讲师占专职教师总数的58%,讲师以上或以下职称者比例很小。

(2)和承担科研情况。

根据调查数据和学校科技部门的统计信息可知:青年教师发表的高质量、有影响的核心期刊论文数量较少,大多是普通期刊,且年平均发表学术论文数量不到两篇;青年教师主持省部级、国家级项目数量较少,见表3,讲师主持承担的主要是省厅级和校内的科研基金。这说明青年教师在科研基础、成果积累及科研竞争能力等方面较为薄弱,在青年教师中还没有脱颖而出的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

调查显示,80%以上的青年教师都积极参与了省级、国家级课题,还有部分教师在教材编写、论文获奖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果。近几年学校在科研方面的重视和鼓励政策也调动了大家的申报课题的积极性,青年教师科研意识大大增强。

2 制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高的因素分析

制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高的因素有很多,从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看,既有教师自身的因素,也有学校和政府等的因素。

2.1 主要影响因素

(1)教学任务繁重,用于科研的精力有限。

近些年高校规模的迅速扩张,导致师资力量严重缺乏,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明显加重,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学的主力军,承担了大部分教学任务。大部分青年教师为讲师,讲师的教学工作量是最多的,平均每周有四天时间用于备课上课。可以想象,大部分的精力都在完成教学任务,何以有足够的精力去做科研。

(2)青年教师所处的特殊阶段分散了其精力。

高校教师至少都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正常情况从大学读到博士毕业一般接近三十岁,此阶段面临着恋爱、结婚、生子、考研、考博或读博。调查显示该院青年教师中:75%为女性,70%有三岁以内的小孩需要照看,18.2%的教师在攻读博士学位。这一系列不可回避的问题都导致青年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搞科研。

(3)科研团队意识不强、研究方向不定。

许多青年教师研究方向忽左忽右,浅尝则止,没有加入合适的科研团队。一方面,教师对国家在科技工作方面的各项方针政策不了解;另一方面,青年教师进校时间不长,对所在学校、学院的科研特长、科研环境等不熟悉。这两方面都严重制约了青年教师在申报科研课题的选题、申报、评审、组织实施、验收等环节的运作。另外,许多青年教师做科研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评职称而非自己的研究兴趣所在,致力于理论研究以发表几篇高质量的论文,尤其是在医药类院校的经管院,缺乏服务于实际需要的科研课题。

(4)高校对青年教师的评价考核机制不完善。

目前,高校的青年专职教师(以讲师为主)的任务主要是教学和科研,完成额定教学量(讲师平均4次/周)是基本条件,否则年终考核通不过。科研包括论文和课题,按照目前的考核标准,论文和课题每年都必须各有一项才算达标。由此看来,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已经是非常艰巨的任务,剩下屈指可数的一点点时间做科研,报课题、写论文都是有周期性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因此,青年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高校对青年教师的考评机制还有很多需要商榷的地方。

2.2 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

首先,通过对样本(样本数30个)的调查提炼出8个关键影响因素,并进行原始赋值。对8个因素赋值,采取五分制(5~1),最高为5分,说明该因素对科研能力提高的影响非常大,2.5分是平均分,说明该因素对目标的影响一般,0分表示没有影响。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8个因素分别是:教学任务过重导致精力不足(A)、学校科研保障条件差(B)、学术交流机会过少(C)、学校科研评价激励机制不够合理(D)、缺乏科研团队、科研带头人(E)、教师科研意识不强(F)、对青年教师倾斜扶持政策不够(G)、研究方向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H)。

第二步,计算各因素对科研能力提高的影响力。根据上一步对各个因素的赋值,取平均值作为影响力的数值(表中A列与5分行交叉数值“10”,表示给因素A打5分的有10次)。

计算结果及顺序如下表4所示:

均值在0-2.5之间,说明该因素对目标的影响较小;在2.5~3.5之间说明该因素对目标影响一般;在3.5~5之间,说明该因素对目标的影响较大。从表4调查结果可以看出,A教学任务过重导致精力不足(均分4.067)、C学术交流机会少(3.6)、B学校科研保障条件差(3.533)三个因素对提高科研能力的影响较大,属于影响因素中的最重要的一个层次,需要放在首要位置来解决;

D学校科研评价激励机制不够合理(3.133)、E缺乏科研团队、科研带头人(3.067)两个因素对科研能力的影响一般;

G对青年教师倾斜扶持政策不够(2.367)、H研究方向缺乏稳定性(2.2)、F教师科研意识不强(1.867)三个因素对科研能力的影响较小。

3 培养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对策

根据前一部分的分析可以得知,影响科研能力提高的因素有影响很大、影响一般、影响较小三类。

3.1 第一层面:减少教学任务、鼓励学术交流、增强科研保障条件

(1)降低教学负担。减少青年教师的额定教学工作量,对于教学工作量不足但有科研项目的教师可以适当减免工作量。支持并鼓励在外进修的青年教师,免除其在外期间的教学任务要求,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优先考虑,真正降低处于特殊时期的青年教师的教学、心理负担,保障其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科学研究。

(2)鼓励青年教师参与高层次的学术交流研讨会。一方面,学术交流是获取最新学术动态、开拓视野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应有专门的经费保障。另一方面,积极举办和提供各种学术交流会议信息。因为现在许多国际性的学术会议都是由高资历的教授专家参加的,而年轻的学者很少有机会参加。让他们更多地了解相关研究领域的国际发展动态,更多地参与到国际学术中,对提升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3)强化科研保障条件。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保障青年教师高度的科研热情和信心。

首先,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科研业务培训。科研管理部门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使其系统掌握国家、地方政府的科技工作、政策、申报科研课题流程及技巧、科研课题组织运作的方法及成功经验。

其次,可以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思路,以确保其尽早确定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进平台、融团队、融环境,避免研究方向摇摆不定,研究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

再次,科研部门应积极建立完善的科研信息库并及时公布本校在研的科研计划、科研课题,同时加大与地方政府的教育科研部门、科研院所、企业的交流,广泛收集科研课题信息,建立科研课题信息库,为青年教师及时、准确地提供科研课题信息服务。

3.2 第二层面:完善评价机制、形成科研团队

(1)政策引导,建立健全考评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青年教师年度考核标准及奖惩制度,营造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科研的良好氛围,采取科学的评价体系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综合科研能力。将年度考核与体现个人价值的个人收入、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挂钩,借助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培养青年科研人才、建立结构合理的科研梯队。

(2)鼓励跨学科的科研团队研究。

鼓励不同学科人才的交叉合作团队研究。高校科研团队是高校为适应时展而在科研队伍管理中推行的一种新的人才组织模式,是高校培养人才、加强学科建设、提升科研水平、增强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其应有团结协作的精髓,由不同学科人才自主结合、结构稳定、不同年龄、不同研究经验、不同学科背景的人组成。团队成员之间应具有足以互补的知识和技能,相对稳定的共同的目标。

3.3 第三层面:对青年教师加大扶持政策、确定研究方向、增强科研意识

(1)打破论资排辈机制。

对一些需要先在学校层面初审的项目,应重点向青年教师倾斜,打破以往论资排辈的惯例。老教师申报的科研项目也要多吸纳青年教师参加,以便形成合理的科研梯队和稳定的科研创新团队。

(2)建立青年教师科研基金。

为鼓励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在科研方面出成果,应建立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开展创新性的课题研究,形成新的研究方向,培养年轻的学术骨干。

(3)提升科研意识和积极性。

地方高校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校、社会各个层面积极扶持青年教师的同时,青年教师自身应加强科研意识,努力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的支持和动力。

参考文献

[1]吴秋生.高校教师要树立正确科研观[N].光明日报,2009813(10).

第4篇

一、基本情况

___,男,汉族,本科学历,1963年5月出生,1983年8月参加工作,内科主任医师,现任郸城县人大副主任。郸城县公费医疗医院院长其社会兼职为:河南省心脏起博电生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大学医学院兼职教授,河南省司法鉴定人协会理事,周口市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口市政协常委,周口市市管优秀专家,周口市医院管理协会副理事长,周口市学科带头人,周口市天目法医临床鉴定所所长。

二、工作业绩,科技成果,学术论文及著作。

具有扎实深厚的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和突出的科研工作能力,并在实际业务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参与完成了“第二项中国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研究”及“高血压病治疗研究”两项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主持完成了“适脑脉治疗冠心病植物功能紊乱的临床研究”及“长春胺治疗脑血管病运动及认识功能的临床研究”。

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贰等奖1项,获河南省科技成果奖1项,获河南省第八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1项,获国家专利四项,即:降血脂口服液、黄芪升压口服液、便携式血压计、一种叩诊听诊器。获周口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6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获周口市科技成果奖5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

参与完成了三部专著,其中《实用临床新进展讲座》任主编,《实用心电图图谱》任副主编,《无创伤性心血管诊断技术》任副主编。在国家级杂志10篇,省级杂志发表26篇。在学术上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科学技术实践中勇于创新,在传播科学技术和新技术推广中成绩显著。

第5篇

张亚平,男,1965年出生,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所长、云南大学教授、中国遗传学会和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

张亚平院士主要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多样性的演化及机制,近5年在以下六个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人类走出非洲的迁移路线与模式研究线粒体基因多样性与东亚人群历史研究;动物分子系统学的研究;家养动物的起源与遗传多样性研究:野生动物的遗传多样性与保护遗传学研究基因家族的进化与生物适应机制。

2001年以来发表SCI论文100余篇,5年来的论文被引用1300多次。《自然》等刊物对他们的多项工作做了专题评述。2002年获在美国颁发的国际重要奖项“生物多样性领导奖”,成为亚洲获此殊荣的第一位学者,2004年获得第八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翟婉明,男,1963年出生于江苏省靖江市,西南交通大学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西南交通大学列车与线路研究所所长,教育部轨道车辆创新团队带头人。

翟婉明教授主要从事铁路工程领域动力学理论与应用研究工作,针对铁路超负荷运输状态下进一步提速和重载导致的机车车辆与线路动态作用安全问题,创建了机车车辆一轨道耦合动力学全新理论体系,建立了机车车辆一轨道耦合模型,提出了机车车辆与线路最佳匹配设计方法,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车车辆与轨道动态仿真设计分析系统,成功应用于我国铁路机车车辆设计、既有线提速改造,山区铁路安全改造、客运专线建设等工程领域。

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成就奖”,第六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技术科学),“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994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机械学科首批),研究成果入选2005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二等奖

卢煜明,1963年出生于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疾理学讲座教授,李嘉诚医学讲座教授。

卢煜明教授在血浆游离核酸领域是国际公认的专家,主要致力于人体血浆中、细胞外核酸的生物学和诊断应用研究,在过去5年里,首次发现母体血浆中存有胎儿RNA,从而开辟了一个新领域,为怀孕相关疾病的分子检测提供了新方向。卢教授还研究证明血浆DNA是鼻咽癌放射治疗后一种强而有力的预测标记,此测试可用于放射治疗后癌症复发可能性预测,鉴别高危病人。2003年,卢教授的科研小组在亚洲率先得到完整SARS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他还以血浆RNA的专业经验迅速开创了一种可靠的SARS检测法。

在过去5年里,申请了5项专利,在SCl索引的国际期刊中超过100余篇,据I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显示,他的论文引用率高达3505次,是世界上论文被引用最多的科学家之一。2001年入选“世界十大杰出青年”,200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6年获国际临床化学联盟“分子诊断杰出贡献获”,并获美国国家临床生物化学院“卓越科学家奖”。

方精云,1959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北京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生态学会副理事长,是多个国内外学术杂志的编委或副主编。

方精云院士主要从事植被生态学、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植物生物地理学的研究。他建立了我国陆地植被和土壤碳储量的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及其变化,发展了国家尺度的陆地碳循环模式;发展了大尺度植被动态的研究方法,揭示了我国植被生产力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异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规律,系统研究了我国山地植物多样性的分布规律,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大尺度格局进行了定量评价。

第6篇

常见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参考文献格式应按国家标准(GB/T7714-2005)(国际标准)或出版社编辑部格式

 

1、期刊

 [序号] 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1 ] 朱建平,张润楚. 数据挖掘的发展及其特点[J]. 统计与决策,2002(3):55-60

[2 ] 莫少强.数字式中文全文文献格式的设计与研究[J].情报学报,1999,18(4):1-6

 

2、图书

 [序号] 著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 1 ] 贺奇,郑岩,魏藜等. 构建面向CRM 的数据挖掘应用[M] .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230-252

[ 2 ] Slowinski R. Intelligent decision support : handbook of applications and advances of rough set theory[M]. Netherland :Kluwer Acad emic Publishers ,1992

 

3、学位论文

 [序号] 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

[1] 孙玉文. 汉语变调构词研究[D].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 张筑生. 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 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4、报纸

 [序号] 作者.题名[N].报纸名称,出版年份-月-日(版数)

[1 ] 傅刚,赵承,李佳路.大风沙过后的思考[N].北京青年报,2000-04-12(14)

 

5、科技报告

 〔序号〕作者.题名[R].报告题名及编号,出版年

[1] Kyungmoon Nho. Automatic landing system design using fu logic[R].AIAA-98-4484,1998

 

6、国际或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8〕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7、专利著录格式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9]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881056073,1989-07-06

 

8、会议文献著录格式 

[序号]会议主办者.会议(或会议录)名称[C].地点:出版者,出版日期

[4] 张佐光,张晓宏,仲伟虹,等.多相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拉伸行为分析.见:张为民编.第九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 

文集(下册)[C].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410~416

[5] Agrawal R , Imielinski T, Swami A. Mining association rules between sets of items in large databases,Washington ,American,February15-22,1993 [C].Berlin:Springer,c1993

 

9、电子文献 

1 萧钰.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 [EB/OL].

2 METCALF S W. The Tort Hall air emission study[C/OL] //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Hazardous

Waste, Atlanta Marriott Marquis Hotel, Atlanta, Georgia, June 5-8, 1995: impact on human and ecological health [1998-09-22].

第7篇

摘要:本科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教学培养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检验学校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为对象,分析了目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重点分析学生投入不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的指导思想,阐述了这种指导思想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因材施教

内蒙古科技大学坐落在“草原钢城”包头,1956年建校,1960年更名为包头钢铁学院,隶属原冶金工业部,1998年划归管理,2003 年更名为内蒙古科技大学。它定位于一所教学研究型普通高等学校,以冶金工程、材料工程、矿业工程等优势学科为依托,形成以工科为主,建设在冶金、材料、矿业、机电、建筑、能源等领域具有优势的学科专业体系,培养“上手快、留得住、后劲足”,具有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1]。

我校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系始创于建校伊始的1956年,由轧钢这个具有相当长历史的老专业发展和演变而来,专业改造后在名义上这一老专业方向不存在了,但新专业传承了轧钢这一老专业的特点与内涵。本专业是我校传统的优势学科,1996年获得材料加工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获得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目前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支撑点建设学科。1998年教育部进行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时,设立了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这样一个新的本科专业,从该专业在我校的演变历史可以看出其专业范围重点还是传统的轧钢专业,以侧重于为钢铁工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主要目的,毕业生的去向也主要集中在钢铁企业[2]。

一、当前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设计(论文)的命题

命题是毕业设计(论文)的起航点,立题不当,可能会使整个毕业设计的创新性和目的性黯然失色[3]。实际毕业设计(论文)中选题不当常有发生,其原因各异。

有些命题过于陈旧,这尤其体现在毕业设计的命题上。按照我校本专业的传统,毕业设计主要是针对钢铁企业轧钢厂的生产车间进行设计。随着我国的钢铁工业近10年来迅猛发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的装备和控制手段被大量的应用到现代化的钢铁生产线上,产品结构发生的更本的变化,很多传统的观点和思维被打破[4]。在这种背景下,部分命题仍然按照10年以前的标准来制定,就显得有些更不上时代,不仅如此,还会造成学生可能存在抄袭现象,影响了对学生的锻炼效果。

青年教师不能很好的把握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难度,这一点在笔者身上显得尤为突出。笔者在博士毕业后,第一次指导学生做毕业设计(论文),在给部分学生制定毕业论文题目时,没有考虑到学生本身的知识结构的局限,题目超出了学生所能承受的范围,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影响了毕业论文的顺利进行。

(二)学生投入不足

1、就业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投入的影响。就业对学生毕业设计投入的影响是本专业近期才出现的问题,是一个新问题。鉴于我校本专业毕业生拥有较强的专业性,在2008年以前我国钢铁工业迅速发展期间,本专业大四学生一般在秋季学期就找到了相应的工作。然而近3年来,随着钢铁工业整体的不景气,我校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也受到不少影响,很多学生在大四的春季学期即进行毕业设计的学期还没有能够确定工作,尤其是女生。由于存在就业的压力,迫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联系工作之上,真正投入到毕业设计中的精力和时间有限,毕业设计时心不在焉,出现懈怠情绪。笔者所带的学生中就存在这种现象,在整个期间,主要的精力放在联系工作上,对整个毕业设计进程影响严重。

2、考研对毕业设计投入的影响。近些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为了缓解这种压力不少学生选择考研,一般初试成绩约在3月份出来,那些过了初试需要准备复试的学生,在此期间难以全心去做毕业设计,这种状态一般会持续到5月中旬,在研究生入取基本结束后,这部分学生才可能完全集中精力去准备毕业设计。

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是那种本身学习成绩较差,在最后一学期不仅有就业压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要疲于应付各种挂科的清考。这一类的学生本身基础比较差,在理论学习阶段就养成了对学习不认真、得过且过的习惯,在就业和清考双重压力之下,只能有很少的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中。这类学生在笔者所带的学生中也存在,也是另笔者最头疼的学生。

3、学生投入不足,也有部分原因是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部分同学对研究题目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设计过程往往流于形式,其表现往往是应付了事。这是一种普遍的心态,具有普遍性。

二、相关问题的改进

(一)完善命题

命题是指导教师的最重大的任务,为了保证质量,在命题是笔者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把关:首先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设计的内容应与本行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密切相关,这需要指导教师密切关注当下国内外钢铁工业的发展趋势;其次设计(论文)题目难度应适中,尤其是青年教师需要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针对青年教师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个人认为系主任要对青年教师制定的题目进行审核,对研究和设计的内容进行把关,以确保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现有条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最后,还需保证题目的多样性,不仅要保证学生1人1题,更重要的是要避免题目重复出现。

(二)因材施教

学生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个体存在很大的差异,且新时期的学生每个人所追求的目标亦不相同,自身想法很多,因此在面对毕业设计时,学生心中所想也不尽相同,当然最终的基本目的还是一致的即能够完成毕业设计,顺利毕业。

鉴于不同学生各自拥有不同客观条件和自身追求,因此作为指导教师在面对学生是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进行指导,而是需要客观的面对学生所固有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完成毕业设计,顺利毕业。

为此作为指导教师,首先应该主动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在初见学生的时候,明确学生的就业情况,是否签约,签约的意向以及将来拟从事工作的类型;了解学基础课的学习成绩,是否存在补考和最后的清考;学生的考研状况,报考的学校和专业。

其次在明确学生的相关背景之后,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为不同学生量身定做其毕业设计或论文的内容。具体的指导思想是重点培养对本学科有兴趣的学生且精力足够,将来要从事钢铁工业生产或者研究领域的学生,按照评优的标准去要求这些学生,激发这类学生的潜力,这类学生以做毕业论文为主,提前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学以致用;对于需要找工作,且将来乐于从事钢铁工业的学生要重点帮扶,这类学生以做毕业设计为主,我校本专业的毕业设计以轧钢车间设计为主,整体套路成熟,但是缺乏创新性。让这类学生做毕业设计可以让学生了解轧钢生产基本流程,设备状况,了解车间设计的目的和意义,对将来熟悉工作环境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对于能力有限(主要是那些基础课程成绩很差,还需要参加补考和清考的学生),则需要重点照顾,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让需要补考的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准备补考,同时指导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跟踪指导他们的设计,以避免学生过于放松设计;对于那些完全无意于从事本专业的学生,则不能再专业方面对他们施加过大的压力,因为学生已经对本专业的学习没有兴趣也就没有做好毕业设计的动力,对于这样子的学生,个人认为应该尽量的帮助他们完成最基本的毕业设计内容,确保顺利毕业。

(三)严格纪律

当然,对待不同的背景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指导思想,并不是说放松对学生的要求。严格纪律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是毕业设计能够顺利完成是一个重要保障。

指导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情况下制定研究和设计内容后,在毕业设计的开始就要明确毕业设计的纪律,以严格的出勤、过程监控、结果检查、毕业答辩规章制度以及考核办法,使学生认识和重视毕业设计,端正毕业设计态度,认真完成毕业设计。 转贴于

此外,认真做好毕业设计的教育、动员和宣传工作,使学生充分重视毕业设计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亦是不可缺少的过程。

三、总结

综上所述,本科毕业设计工作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面对新的环境下出现的系列问题,指导教师一方面需要加强在命题科学性,前瞻性以及合理性方面的探索,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背景以及兴趣爱好,在指导学生时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并辅之以严格的纪律,使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提高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和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保卫.内蒙古科技大学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自评报告[J].包头:内蒙古科技大学,2008.

[2]李振亮,陈林,包喜荣,郭瑞华,刘永珍.材料成型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09,(2):30-33.

第8篇

[关键词]高校学报;创新创业;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1-0151-03

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1]高等学校学报工作是高等学校科研和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因此为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服务,是高等学校学报的职责所在。

为了落实《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教育部关于启动“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通知》,促进我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引导大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研、科技创新和创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知识应用与创新能力和创业发展能力,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以下简称辽石化大)于2012年启动实施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2015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形势下,为了大力推进高校“育人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扎实有效地推进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辽石化大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

那么,高校学报怎样才能更好地为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服务呢?《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以下简称《学报》)从2014年开始进行了尝试。

一、辽石化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辽石化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数量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从总体上来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数量不管是校级项目还是省级项目均呈逐年上升态势,创新创业项目总数量也逐年增多。

二、 《学报》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

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高校职责所在。高校学报是依托高校而存在的,高校兴则学报兴,高校强则学报强。因此,为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是高校学报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报》从2014年开始接收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论文,从中选择优秀论文刊发在《学报》的相关栏目。《学报》刊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相关论文情况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学报》刊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论文逐年增多;有国家级及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相关论文,而且包括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相关论文;所刊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论文涉及多个栏目。《学报》虽然刊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论文的时间不长,但是经过《学报》的主编及编辑人员的共同努力,在服务大学生创业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

(一)刊载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论文,对大学生科研水平的提高起推动作用

顾名思义,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主体是在校大学生。从我国高校的情况来看,在校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参加科研活动的机会不是很多,对实验数据及资料进行总结并在各级期刊上的也很少。因此,在校大学生因不了解学术论文的特点和要求,不熟悉科技论文的撰写规范,写作水平比较低,很难在各级专业期刊。如果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所取得的成果不能以论文的形式发表,不仅其劳动成果不能得到肯定,不能引起本领域的广泛关注,而且他们也不能继续投入新的研究课题当中。《学报》刊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相关论文,可以说深化、延伸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主体的科研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2,3]

(二)刊载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论文,提高大学生撰写论文的水平

对高校学报而言,硕士研究生及青年教师是一个庞大的作者群,硕士研究生及青年教师撰写的论文在高校学报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开始刊载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论文后,部分大学生成为高校学报的作者。但是,与硕士研究生及青年教师相比,大学生的学术水平及撰写学术论文的质量较差,如果不进行大范围的进一步的编辑加工,则无法达到可刊发的水平。《学报》编辑通过各种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包括学术论文的特点和要求、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在内的论文写作知识的培训,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论文逐字逐句地进行修改,这样不仅使学生论文达到刊发的要求,而且提高了大学生撰写论文的水平。

(三)宣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使其转化为生产力助一臂之力

高校学报是高校的一个学术窗口,随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数量的增多,高校需要学报这个学术窗口,需要通过学报宣传高校的科研成果,让社会了解高校大学生的科研成果,从而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可能性。

虽然《学报》刊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相关论文的时间不长,但所刊载论文内容涉及内容多,包括石油化工、石油工程、油气储运、物理、数学等方面,不仅有理论研究方面的内容,而且还有应用研究相关的内容。刊载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论文,不仅宣传了辽石化大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而且提高了此课题转化为生产力的可能性。

三、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学报》刊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相关论文,只能说是迈出了万里的第一步,如果满足于现状,不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之途径,那么只能是原地踏步,不能更好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

(一)依托相关高校,吸收优秀稿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学报》刊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相关论文的作者大部分都是辽石化大的大学生,而若要实现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可持续发展,所刊载的论文就不能局限于本校,应与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所承担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水平高、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数量大的高校保持联系,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进展情况,积极主动地邀约优秀论文,这样才能保证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学报》的吸引力及影响力

(二)通过各种平台宣传《学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高其影响力

高校学报是高校的窗口,高校可以借助学报这个窗口展示其教学科研成果,与其他高校及社会机构进行学术交流,并使这些成果以学校的名义留存于世。[4]现在是数字化时代,微博、微信对信息传播特别是媒体传播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5],因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向外界传播项目内容,针对项目内容与外界进行互动,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实现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学报》的可持续发展。

(三)强化服务意识,提升《学报》的关注度,争取政策上的扶持,从而更好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

高校的科研政策是一个指挥棒,高校学报的持续发展,离不开高校科研政策上的扶持。目前,很多高校为了提升高校的知名度,提高高校的排名,鼓励教师及科研人员在SCI、EI收录期刊及CSCD期刊上,从科研政策上给予扶持,而这种政策上的倾斜,对学报的打击却可以说是致命的,几乎断了优质校内稿件的来源,不可避免地导致学报学术质量的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学报》应该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地为高校的学科建设提供服务,提升《学报》的吸引力及影响力,让高校领导及教师认识到《学报》存在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性,这样才能引起高校领导层的注意,争取到科研政策上的扶持,进而吸引优质的校内稿,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学报》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更好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

四、结语

高校学报是依托高校而存在的,高校学报应充分发挥“窗口”的作用,积极传播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高学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平台”的作用,通过学报这个平台与外界进行学术交流,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水平及学报的办刊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Z].教备厅[1998]3号,1998.

[2] 陈淑娴.高校学报的作用分析及科学定位[J].编辑学报,2006(2):134-135.

[3] 李晓文,张立元,时铁国.高校学报可持续发展探究[J].编辑学报,2002(4):277-279.

第9篇

关键词:高校,团学工作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学生需求的不断提高,高校共青团应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局和服务青年,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最重要的途径。因此如何创新和发展高校的团学工作,宣传和实践科教兴国国策,开展创新教育,也成为了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1、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新的定位和新的要求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论文参考,高校。团中央、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共青团建设的意见》中也指出,加强高校团的思想建设,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把思想建设作为高校团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把自己锻造成团结和凝聚大学生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核心。所有这些重要论述,都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提供了保证并指明了方向。

2、信息网络时代对新时期高校团工作提出新的要求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逐步延伸,被称为第四媒体的计算机网络在许多方面正对高校学生的思想、行为方式产生巨大冲击。网络是把“双刃剑”,如何提高大学生辨别能力,树立正确的网络观、价值观,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网络阵地体现先进性、发挥战斗力,掌握网上育人的主动权,成为新时期团的思想工作面临挑战。

3、工作对象日益复杂化也给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新的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较之以往的大学生,当代大学生呈现出很多新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特征的变化使高校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团干部的号召力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也就要求高等学校团组织要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竭诚为大学生成长成材提供服务。

二、时代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有了新变化。

1、学会学习。这里的学习强调的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和学习方法,同时在知识经济时代里.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学会做事。学会认知和学会做事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分的,但后者强调如何教会学生实践他所学的知识,强调从知识、技能到能力的转变。这种能力不仅是实际动手技能,而且包括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社会行为、集体合作态度、主观能动性、交际能力、管理和解决矛盾的能力,以及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等综合而成的能力。

3、学会关心。强调关心即强调个人对社会、对他人、对世界的责任。未来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将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重要,人离开他人将无法生存。同时,未来杜会的人必须学会关心,即要关心社会和国家的经济利益;关心全球的生活环境;关心他人,关心家庭,关心朋友,关心自己;关心真理、知识和学习。

三、根据以上这些新的要求和变化,高校共青团工作也要相应的进行发展和创新。论文参考,高校。论文参考,高校。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一种主导的、科学的、高雅的文化,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有利于学生建立台理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2、抓好社团建设。论文参考,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形式。学生社团活动大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容,使更多的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得到锻炼,它突出了学生在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要注意的是,共青团在组织和指导社团活动时,要大力扶持学术科技型社团,努力引导理论学习型社团,积极支持社会服务型社团,监督和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重点要发挥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使学生社团成为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一个重要场所。

3、积极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对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开发创造性思维具有显著的作用。共青团组织要建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导向机制,建立学生课外科技项目申报、立项、资助、开发、评审、奖励的激励机制。

(1)科技普及类活动。可以以展览或讲座等形式为主要载体,其内容非常广泛,从现代技术观到现代人生观,从生活中科技常识到人化自然的技术原理,从技术人才的成长到科学家的伟大成就,从小发明的方法到现代生活工艺与流程,从自行车的力学原理到核潜艇和航天飞机,从技术发明故事到自然辩证法,从技术发明方法到技术创新理论等等。

(2)技术实践和竞赛类活动。包含学具、教具和玩具制作,车船模型、航空航天模型、建筑模型的制作。电子技术制作,电化教育媒体制作、摄影技术制作,实验器材的制作,以及有关比赛、展览的活动等等。

(3)技术性乃至学术性的小组或团队活动。包括实验钻研小组、小发明协会、学生科协、假日科研沙龙,等等。创新教育活动的形式和途径非常丰富,应依据具体条件和阶段目标,因地制宜地进行系列化活动构建。论文参考,高校。

4、深化社会实践活动。共青团组织应致力于社会实践的各种功能开发.尤其是智育功能的开发,要做好“刨新教育”这篇文章,把“三下乡”、社区援助、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论文参考,高校。用社会大课堂弥补课堂小天地的不足,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