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城乡治理工作意见

时间:2023-03-01 16:22:30

导语:在城乡治理工作意见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城乡治理工作意见

第1篇

“十一五”以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公路建设快速发展,迫切要求建设市场逐步规范,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但从我县专项清理专项行动清理的情况看,建设市场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尤其是挂靠借用资质投标、违规出借资质问题已经发展成为扰乱市场秩序的顽疾,整治和规范资质的管理问题势在必行。

1、挂靠借用资质问题带来的严重危害性

1.1挂靠问题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建设市场秩序。从通俗意义上讲,资质“挂靠”是指出借资质方通过出租、出借资质证书,收取管理费用等方式,允许他人以本单位名义参与投标、承接工程,进行施工活动的行为。从法律层面上讲,就是一些自然人、合伙组织利用企业法人资格和资质,规避国家法律政策对企业法人以外的个人和团队在税收、贷款、业务范围等方面的限制,并且利用所挂靠的企业法人的资格和资质获得自身难以取得的交易信用与经济利益的经营活动。建设工程实行招投标,是我国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与国际接轨的本文由收集整理需要。有利于降低工程建设项目成本,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有利于合理确定工程建设项目价格,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有利于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经济发展。其根本目的是为建设单位搭建平台,选择依法诚信、具备相应能力的承包单位,为社会提供合格、安全的工程。但目前建设市场上,一些单位或个人为了谋取私利,借用资质投标,或者为了收取管理费,出借资质,双方相互串通、包庇。使不具备资质条件的挂靠人,通过借用资质,参与投标竞争,严重侵害了其他具备资质条件投标人的合法权益。还有一些挂靠人与招标人或招标机构之间存在着利益关系,让招标文件按照被挂靠企业的条件“量体裁衣”,保证自己中标,导致许多技术、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无法通过合法竞争中标,打击了守法企业的投标积极性,扰乱了公开平等、竞争有序的市场规则,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建设市场信用缺失。

1.2挂靠问题严重威胁到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由于挂靠人是以被挂靠企业的名义投标、承接工程,在招投标活动中证件齐全、人员到位,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开标结果一旦中标,在施工过程中,被挂靠企业并不直接参与工程建设,大多数挂靠人在技术、设备、施工经验、经济实力和组织能力等方面难以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施工条件简陋,管理水平落后,只能凭经验或在摸索中施工,往往摁下葫芦浮起瓢,再加上监管部门管理不力,极易导致工程质量和安全标准的降低。同时,由于要向被挂靠企业交纳2%或更高比例的管理费,或者在投标阶段恶意压价竞争,致使中标价较低,挂靠人要获的想象中的利润,就想方设法降低经营成本,往往偷工减料、私招滥雇零散工,给工程质量和安全埋下诸多隐患,甚至造成事故。从我县历年的质量安全事故来看,相当一部分事故都存在挂靠或者转包等违法行为。

1.3挂靠问题严重影响到交通建设市场的健康发展。一是挂靠使规避市场准入成为可能。资质管理是建设市场准入制度的主要内容,也是现阶段衡量企业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准。被挂靠企业为了自身利益,或为了亲戚、朋友关系,允许被挂靠人借用资质进入建设市场,一定程度使得资质管理形同虚设,加剧了恶性低价竞争,恶化了建设市场环境,在交通部门对企业信誉评价时得不到认可,最终损害的是建设行业的整体利益。二是许多大型国有企业本身只有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靠所谓“经营资质”生存,即出借资质来赚钱或积累业绩。长此以往,必然造成大型国有企业不思进取,综合实力退化,甚至破产。三是挂靠还是造成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资的主要原因。许多挂靠人为了承揽工程,向建设单位承诺垫资施工,导致建设单位变相拖欠。一旦挂靠人缺乏后续资金,造成工期延误或者拖欠工资,甚至被告上法庭,做了被告席,被挂靠企业不得不出面收拾烂摊子,付出比管理费多几倍的钱,得不偿失,从而影响了交通建设市场的健康发展。

2、引发的思考和建议

2.1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清理检查工作。近年来,工程建设中挂靠借用资质投标、违规出借资质问题比较突出,严重扰乱正常的工程建设市场秩序,给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隐患,容易诱发腐败问题。交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克服畏难情绪,以《招标投标法》和《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合同法》、《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把专项清理作为贯彻落实《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重要举措,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协作配合,认真抓好落实, 各项目业主在涉及公路桥梁工程项目中,应把核查现场实际施工、监理、勘察设计、招标等单位的有关情况作为专项清理检查工作的重点。一是核查中标单位的原始招标投标文件和合同,核实现场实际施工、监理、勘察设计、招标等单位是否为中标单位;二是核查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及现场主要管理人员是否与投标文件中一致,并查看相关人员的资质情况,核实中标单位与施工现场的项目经理及主要工程管理人员有无合法的人事及社会保险关系等;三是全面清理纠正违规问题。不仅要清理挂靠借用资质投标的问题,更要清理纠正为了收取“管理费”等利益而违规出借资质的问题。

2.2加大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案件。挂靠问题之所以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除了挂靠者自身隐蔽性很强之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主管部门执法不严。执法不严和处罚力度不够,对违法违规企业起不到震慑效果和根治作用,反而会削弱企业的守法意识,助长企业违法。各项目业主在公路桥梁工程项目中要结合打击围标串标和转包、违法分包行为,通过监督检查、群众举报、媒体报道等渠道发现问题和线索,集中查处一批违法违规案件,严厉打击工程建设中挂靠借用资质投标、违规出借资质的行为。

2.3严查腐败,坚决打击商业贿赂。挂靠问题的产生,除了挂靠双方之间的经济利益驱动外,往往与被挂靠企业或者建设单位内部人员以权谋私相关联。一些国有大型施工企业的负责人为了自身利益,允许低资质企业或者个人借用本单位的资质到处承揽工程。

2.4建章立制, 逐步解决挂靠借资问。工程建设中挂靠借用资质投标、出借资质问题隐蔽性强,涉及面广,清理难度比较大,解决挂靠问题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第2篇

【摘 要】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并且在本世纪初得到适度的规模扩张以后,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实践研究

随着我国构建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这其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则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一、引言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适应范围很广,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应用领域广泛。与此同时,企业对各类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起来,但是,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教育的发展相对落后,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缺口大。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的职业技术院校,有着丰富的办学经验。如何将我院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办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结合当前高职教育的研究成果,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至关重要。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模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模式的逻辑起点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根本途径是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操作方法是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实现工学结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模式如图1所示。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经过对河北省主要企业的市场调查,河北省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需求及岗位分布如图2所示。

(1)主要就业岗位: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销售及管理;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装等。

(2)次要就业岗位: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服务等

2.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培养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培养方案。“知识的总量未变,知识排序的方式发生变化”,在构建课程体系时不受学科内容的性质约束划分课程,从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入手,根据学生应具备的素质、技能、知识结构设置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设置基本素质课程、技术应用能力素质课程两大模块,并由此组成课程体系的主体(见图3) 。

基本素质课程可由思想品德素质课程、文化素质课程、身心素质课程组成,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身心素质教育。这类课程既与专业知识技能有一定的联系,又与道德人格相关。文化教育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学生今后继续学习,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有所帮助。道德身心教育是对学生人格素质的培养,可以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做铺垫和准备,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基本素质课程的实施虽然不会立竿见影,但可能在将来的某个时期成为学生创新思路的触发点。

培养职业型人才的一条主要途径,即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获取尽可能大的效益的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为此,技术应用能力素质课程分为具有一定梯度的职业基础能力课程、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课程、职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课程。使学生的职业能力(经验)得到逐步丰富和提高的同时,控制系统观念(策略)的形成和树立是其中的关键。

职业基础能力课程涵盖的大多是某一专业最基础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学生牢牢掌握,技能能力训练一定要求学生遵守规范,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课程是指那些必须落实在实际专业岗位能力应用方面的课程。高职院校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使学生熟练掌握职业岗位(群)所必需的能力与技能,就必须根据岗位与岗位群必需的能力为主线设置课程。这类课程大多是技术相对独立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从控制系统观念角度把握这些课程之间横向纵向联系,将知识点和能力点统一到系统这一层面上,可以由若干能力训练模块组成,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培养主要靠这一层面课程的教学与实训加以落实。此类课程突出应用,务求熟练,造就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

职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课程是借助于实际生产过程或系统,将相对独立的职业技术加以综合应用,控制系统观念在此教学过程中得以充分展现,可以设计多个不同类别的典型系统作为教学对象。例如,典型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故障诊断与维护、柔性加工生产线(MPS)的安装调试、故障诊断与维护等,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强化学生从控制系统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应用能力课程体系以基于工作过程的“3343”模式为主导,广泛吸取多种课程论之长,考虑社会、企业、职业、学生等因素的动态影响,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经济对机电工业技能型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为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1)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努力摆脱“学科本位”思想的束缚。(2)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按照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要求整合课程。(3)按照职业基础能力、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职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的梯度及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设计课程。

基于工作过程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打破了学科系统性与“老三段”的束缚,以职业素质与实际工作能力培养为主线,具有以下特点:(1)提前介入专业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2)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突出了技术应用能力培养;(3)突出了成熟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的跟踪与应用;(4)依靠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可实施“实习、科研、培训、就业”一条龙的“订单式”人才培养。

4.课程考核原则

课程考核是检验学生能力进步的重要手段,适当的考核方式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决心,还可以从考核中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1)注重基本理论的理解、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开发与培养。

(2)实行开放式考核,即考核范围开放;考核方式开放;考试标准开放;考核知识点与技能点开放。

(3)鼓励多元性与开放性答案。

(4)实行基于过程的全程化跟踪考核,即根据学习过程进行综合评定,体现学习的进步。

(5)规范化、标准化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考核要严格,发挥学生个性特点和创新思维的要鼓励,体现学生能力提高的要肯定。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姜大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3]俞建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对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第3篇

关键词:新形势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探讨

农业面源污染的具体呈现形式较为多样,最主要的形式为水体污染。在污染产生后,会持续对水体质量造成影响。面对这种情况,需要根据我国农业部门制定的相关污染治理工作策略,确定污染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一般情况下,农业生产会应用化肥、农药等,如使用不当或使用过量就会造成污染。在目前形势下,这种农业生产污染源已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化肥与农药的使用更加规范,总体应用量也在不断减少,但是仍存在一定的污染问题。

1全面统筹防治工作,合理分工

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引导下,各级政府对生态环境的发展都给予了更多关注。在中央的统一管理下,设置了专门监督各地环保工作的机构,关注不同地区的环保工作状况。各地提高环保工作重视程度,同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策略,囊括的工作范围较广,防治取得了显著效果。同时,在不同地区的环境治理工作中,应用法律手段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依法开展治理工作,需要不同层级工作部门之间的配合。

1.1强化各级治理工作部门对目标的认识

在农业面源污染工作治理中,由于涉及到的工作范围较广,对工作的细致程度要求较高,需要各级部门对工作的目标具有一致的认同。通过不同层级之间的工作交流以及会议、会议精神的传达等,认识工作目标,并且认识到环境保护在本地发展中的重要性。“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环保工作及环境污染治理不仅与地区的环境直接相关,对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有间接影响。当各级工作部门能够对这一问题达成共识,就可以在其后的工作中相互配合,发挥污染治理工作的实际作用。

1.2提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力度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需要根据不同的工作需求开展,涉及到的面较广,与水力资源管理工作、农业发展工作以及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等都有直接联系。提升工作力度,促使不同工作统筹规划。与此同时,尤其需要重视完善法律法规,严格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农业工作进行监督与观察,在发现违法污染行为之后,根据法律规定进行惩处。需要注意的是,在农业生产产生的污染中,除企业产生的污染外,个人及家庭的农业生产行为也会产生污染情况。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强化基层宣传与管理工作。提升民众的整体环保意识,对污染治理工作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不可忽视。

1.3加强城乡治理工作之间的联系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中,需要追踪的范围较广,一些农业生产产生的污染如水体污染等,也会污染市镇中的水体。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城乡之间的环境治理部门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在水体污染中,污染来源通常是多面性的,通过相互之间的工作交流,能够察知水体污染的情况,确定不同的污染来源,并且在合作中治理污染,优化水体质量[1]。城市及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资金、资源及人口大量聚集,资金充足、技术先进,能够促进地区污染治理工作的发展。与城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治理资源、资金等相对缺乏,导致污染治理工作无法顺利进行。面对这种情况,强化农村与城镇之间污染治理工作的交流与合作,能够有效促进城乡工作同步发展,应用城镇中的污染治理理念、资源及资金等,投入到乡村地区治理工作中。

2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中的针对性措施

2.1重视基层工作

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中,由于工作涉及面较广,治理工作需要充分重视基层工作。如果对基层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在治理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基层工作的作用,工作覆盖面不足,会造成治理工作不全面。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在整体的污染防治工作中提升对基层工作的重视与投入[2]。首先,投入足够的资金,还要保证基层工作人员数量充足,保障监督管理工作开展的全面性。其次,在人员的选择上,需要审核人员的工作资质,并且定期提供培训课程,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性[3]。

2.2强化污染研究工作及对研究成果的应用

由于污染治理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需要应用专业知识及专业手段开展工作。因此,必须重视研究工作,在不同区域及不同情况的污染中,研究需要涉及到地区的实际情况。例如,在水体污染治理工作中,不同游段污染产生的结果是有所区别的,应根据具体环境问题具体分析需要采用的治理策略。在研究成果的应用上,分为理论性研究成果及技术性研究成果。理论性研究成果主要用于工作计划制订及宣传中,应用平实的语言解释较为复杂的污染情况,能够有利于民众提升对污染的认识程度。研究技术的应用则需要根据专业技术指导人员的工作意见进行选择。及时应用有针对性、最新的研究成果,能够使得工作进行得更为顺利。研究理论的应用在预防阶段更为重要,研究成果尤其是技术的应用在治理阶段更为重要[4]。

2.3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

农业面源污染中,实际污染情况涉及到的具体方面有所不同,应用针对性的防治策略,能够使得不同区域的污染治理工作有效进行。例如,土壤污染与水体污染的针对性防治工作存在区别。在水体污染治理中,需要明确污染源,根据污染源的具体污染能力及数量确定区域中污染的具体情况。由于在个体农业以及家庭农业的污染源控制中,对于具体的污染量可以察知的程度存在区别。在必要的条件下,可以设置一定的污染防治工作模型,再利用模拟数据进行实地调查,确定数据中存在的具体误差,并且根据数据误差,确定较为真实的区间值,以此作为治理工作可以参考应用的具体数据。目前,水体污染的数量难以确定,为防治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事实上,实际情况更为复杂,由于水体是在流动的环境中不断变化的,不同区域中不仅由于河流流动等因素会造成污染源分散,也会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产生降雨等,进一步加速了污染物的流动速度[5]。

第4篇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会计工作岗位”能力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194-02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但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仍然沿用传统学科课程体系,有的是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扩展版,有的是普通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压缩版,课程开发设计与职业能力培养脱节,重理论轻能力,使得学生进入社会后明显感觉能力不足 。因此,必须结合“实际会计工作岗位”能力的需要来构建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

二、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没有全面反映高职教育的特色,难以实现其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必须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应具备实际会计工作必须的技能。但就现实情况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仍然从知识的系统性、学科性及完整性角度出发来设置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从专业课程设置上来看,仍然以传统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实践技能环节为主;从教学形式来看,仍然以教师、课本、课堂为核心,学生很难将大量孤立的专业知识点融会贯通,也无从深入地将理论知识转换为职业能力。因此,传统课程体系无法全面反映这一基于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和评估标准,从而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 。

(二)课程体系的结构和教学内容不够合理,重理论轻技能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是会计专业的所有课程按照其内在规律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 当前各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设置大都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实践技能环节。但是,从结构比例上来看,大多数课程基本上是以理论讲授为主,理论课程比例较大,而实践类课程比重较小,没有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教学模式依然是重理论轻实践。虽然有些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中有较多的会计实训课程,但是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实训时间较短、实训场所的局限等原因,难以达到理想的实训效果 ;从教学内容上来看,相关专业课程的内容重复性较多,不同教师讲授时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混乱,不利于提升的学生实践能力。

(三)难以形成学生的职业核心技能,与社会需求有一定差距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也有较高的要求,而会计岗位是一个对实际动手能力、实务操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等要求较高的岗位。但是,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相似,课程体系相似,导致培养的会计专业人才缺少特色,很难形成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从而难以满足社会用人需要,由此带来的矛盾是会计专业毕业生专业的就业难度较大。

三、构建以“实际会计工作岗位”能力需要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应打破传统的学科框架,根据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目标,构建“基础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的专业课程体系。

(一)结合实际会计工作岗位能力,设计会计专业核心能力框架

一般来说,会计专业学生需要具备职业基础能力、职业岗位能力(核心能力)、职业通用能力等三大能力。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中,必须以实际会计工作岗位需要的核心技能为导向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着力体现“理论与实践结合,核心知识与核心技能协同发展”的思想。

当前,社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素质方面的要求主要体现在:①扎实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②准确把握和执行政策法规的能力;③大局意识、团队协作和交际沟通能力;④诚实、守信的道德素质及正确的道德观;⑤健康的身心、坚强的意志力和一定的人文修养;⑥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⑦办公软件操作和电脑的基本维护能力;⑧阅读一般英文资料并能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的能力等。根据高职教育的要求,结合实际的会计工作,笔者认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能力应集中体现其综合素质,主要有会计核算能力和会计分析能力、税收筹划和财务管理能力等,这些能力与其他能力是密不可分的。

(二)以学生核心能力的形成为前提,构建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在制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当以用人单位的择才标准为前提,以学生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主线,进行理论课程和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与教学内容的一系列改革,构建以“实际会计工作岗位”能力需要为特点的一套具体的、操作性强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1.理论课程体系设置

在制定会计专业的理论课程体系时,需要考虑会计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形成要素、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标准、会计专业的知识结构等因素,从而制定出有利于学生核心能力形成的理论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

第一,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依据实际会计工作岗位整合了有利于学生核心能力形成的核心课程,主要有:基础会计实务、出纳岗位实务、存货会计岗位实务、税收法规、薪酬会计岗位实务、成本会计岗位实务、长期资产会计岗位实务、资金会计岗位实务、纳税会计岗位实务、总账会计岗位实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实务、审计实务等。以上课程在时间安排上先行后续、遵循学习和知识应用能力形成的内在规律,分别在第一至第五学期完成教学,旨在形成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和会计分析能力”和“税收筹划和财务管理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 。

第二,进行有利于会计综合专业能力形成的课程设计,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学科交叉与渗透,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较宽、较广的相关知识,开设了统计技术、电子商务、财经法规、公司经营管理、信息检索、交际英语、国际贸易实务、行政与事业单位会计实务、商业会计实务、证券投资、服务业会计实务、房地产企业会计实务、银行会计实务等课程,以提升学生的综合业务处理能力。

第三,为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具有健康的身心,除了设置基本的、统一的政治、大学英语、体育等基础课程之外,还开设了心理健康和素质拓展、形式与政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计算机应用等课程,有利于凸显学生的个性人格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实践教学体系设置

高职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与专业核心课程紧密相连,主要分两种形式进行:校内仿真模拟实训、校外现场和顶岗实训。

会计专业的大多数核心课程都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进行教学,即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完成该课程的校内仿真模拟实训,如基础会计实务、出纳岗位实务、存货会计岗位实务、薪酬会计岗位实务、成本会计岗位实务、长期资产会计岗位实务、资金会计岗位实务、纳税会计岗位实务、总账会计岗位实务、会计电算化等,教师边讲边指导,学生边学边练习,有利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形成,上述实践教学任务都是与该学期的相关理论课程密切相关的;在第四学期,大多数以会计核算为主的专业课程学习完毕后,设置了会计综合实训环节,将各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内容综合起来,进行为期四周的会计综合实训。会计综合实训内容是以模拟企业为实训对象,用标准、真实的原始单据为记账依据,按会计准则首先对企业完成手工模拟实训;然后,结合金蝶或用友财务软件完成手工模拟实训向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的转换,实现综合模拟实训的目标。通过会计综合实训,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职业判断的能力。

校外现场实训是把学生放在一个全真的会计工作环境中,由企业人员和实训指导老师同时对学生进行工作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学生后期顶岗实训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会计专业学生具备招聘单位所要求的“一定的会计从业经验”提供有利条件。学生在真实会计工作环境下,提高了自身对会计业务的处理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不同场合的应变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后期顶岗实习的心理和条件准备;校外顶岗实训是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或自行应聘的单位,进行为期18周的综合训练。学生在真实环境中从事会计岗位工作,并针对不同企业不同会计岗位的特点,学习各会计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就业作好心理准备,为实现顶岗实习和就业的零距离过渡奠定基础,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增强其团队合作意识。

上述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理论紧密联系实际、专业知识由浅入深的教学过程。它既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配合了理论课程设置的改革,又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上有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总体而言,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是围绕专业核心能力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展开的。

四、结语

从近年来对毕业生的调查结果来看,会计专业学生对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满意度在逐年提高,毕业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了用人单位不同程度的认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也在逐年上升。

参考文献:

[1] 洪连鸿,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福州,2010

第5篇

一、明确重点,多措并举,切实把纠正教育系统行业不正之风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内容。

为全力推进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打造人民群众幸福之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主题,确定以规范办学行为、规范收费行为、师德师风建设三个方面为纠风专项治理工作重点,以民主评议学校为载体,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狠抓治理。

一是大力实施免费教育,规范教育收费行为。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政策,我市全年对67.47万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进行全面免除,免费金额达2.85亿元。到目前,已下拨1.3亿元,确保了学校正常运转。为全市55.28万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和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免费提供了教科书,免费金额达2468.15万元。在此基础上,我们在全省率先实施公办普通高中免费教育。从秋季新学期开始,对全市10.6万名公办高中公助生免除了基本学费,投入资金1.1亿元。目前,各级财政在已按计划和用款进度拨付免费资金3636.35万元。

为使免费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我们重点加强对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制止“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今年以来,全市共组织治理教育乱收费专项检查5次,查处乱收费案件10件次,查出违规金额2.99万元,清退违规收费2.99万元,通报批评2人。

二是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我们把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作为民主评议学校的重要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继续坚持就近划片招生,免试入学原则。同时,对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学校进行清理规范。经清理为公办学校的,已经全部统一执行了同类公办学校招生收费政策;经清理规范为民办学校的,已经严格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进行了审批、登记,执行了民办学校招生收费政策。对个别学校违反规定组织考试选拔新生,办校中校、校中班等违规办学行为进行了纠正。初一新生普遍采用了电脑派位、教育局统一编班的做法,有效缩小了校与校之间、班与班之间教育生源质量上的差距,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三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教育良好形象。我们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继续作为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重要内容,在广大教师中广泛开展了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结合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师德建设的意见》,进一步规范教师言行,重点解决教师有偿家教、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向学生推销保险、教辅用书和复习资料、歧视排挤后进生问题和自身存在的思想作风问题。在教师聘任过程中坚持一票否决制,对师德差、学生和家长意见较大的,一律不予聘任。通过师德教育的开展,绝大多数教师能够按照有关规定严格要求自己,提高了思想认识,师德师风明显好转。

四是积极探索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教育理念,提升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满意度。群众对教育不满意,在一定程度上和教育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模式相对落后,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有关,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借鉴瑞典经验进行开放式素质教育试验。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学校和教学为中心,突出体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先进理念。设置开放式课堂,增加开放式课程,创设多种多样的活动来支撑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建构,引导学生走近自然、走近社会,着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建立起适合学生发展特点的全新的评价体系。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开放式素质教育试验取得初步成效,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征求家长意见,学生家长对学生各方面情况均比较满意,这为我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又开拓了一个新的思路。

五是农民工子女入学无障碍得到确保。我市历来重视农民工子女入学的问题,把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入学当作自己的责任,当作“普九”的一项重要内容,当作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措施来抓。我们在20*年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意见》中对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做出专项规定,印发了《*市教育局关于农民工子女就读无障碍工作实施办法》,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要求其父母或监护人送其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我们同时要求各国办中小学校,必须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收费与我市居民待遇相同(农村学校全部免费,城市学校只收课本费)。截至目前,全市已接收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子女20368人。

六是以“爱心助学”活动为载体,全方位拓宽办学助学渠道。我市在治理乱收费的同时,也十分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子女上学问题,通过落实减免帮扶政策,为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开设绿色通道。自2001年起,从市、县、乡三级全方位开展“爱心助学”活动。7年来,通过政府财政划拨、民政救济、教育经费划拨、特殊党团费、机关企事业捐助、干部职工捐助、个人直接捐助、“结对子”帮扶以及希望工程助学金、春蕾计划救助女童等多种渠道,共筹集爱心助学资金2300万元,救助贫困家庭学生8万余名。今年以来,我们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的补助力度进一步加大,安排补助资金881万元,对1.03万名农村贫困家庭寄宿生进行了资助。4.7万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享受到国家补助政策。各高校积极采取贷、减、助、补、免等政策,1.02万名大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1389万元。

二、当前教育系统纠风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们在纠风专项治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教育系统点多面广,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教育发展不均衡,县域间校与校之间还有一定差距,教育公平还不能完全实现,择校热还不能彻底解决,距离社会各界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二是教育乱收费一定程度存在。虽然我们从小学到高中全部实现了免费教育,但是一些学校仍然收取补课费、自习费等,收取的费用主要用于教师福利。由于学校经费中没有这笔开支,需要学校自筹资金,因而大多会转嫁到学生身上。

三是师德师风有待进一步加强。重点是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搞有偿家教、收受学生家长礼品、礼金等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和建议

一是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努力加大教育投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充分发挥教育集中收付中心的作用,保证教育经费的及时足额到位。

第6篇

一、深入学习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

1.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把学习宣传宪法放在首位,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构成。认真组织好“江淮普法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集中法制宣传活动和“每月一主题”法制宣传活动。

2.深入学习宣传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着眼于为党的十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大力宣传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深入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和、投诉、调解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引导群众依法参与社会管理、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解决矛盾纠纷。

3.深入学习宣传服务主题主线相关的法律法规。围绕大建设,广泛开展征迁拆违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围绕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服务“孔雀计划”实施,大力宣传推进科技进步、自主创新、人才资源、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小”、“微”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4.深入学习宣传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围绕民生需求,紧跟社会热点和群众关注焦点,深入学习宣传与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安全生产、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力宣传与维护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定群体权益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二、抓好以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为重点的法制宣传教育

5.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和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利用干部教育在线学习平台推动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时间和效果的落实,举办领导干部法制讲座。结合青少年特点,丰富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学校要在发挥好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办好法制教育特色学校。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辅导员作用,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网络。

6.明确重点对象法制宣传教育的责任分工。根据不同重点对象的特点和我市工作实际,制定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工作意见,明确各类重点对象法制教育牵头部门。建立完善重点对象学法推进机制,加强各类重点普法对象教育基地建设。

三、开展“深化‘法律六进’服务科学发展”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

7.制定主题活动方案。以“深化‘法律六进’,服务科学发展”法制宣传教育为主题,结合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单位实际,建立健全“法律六进”每一“进”的工作制度和活动方案,进一步规范“法律六进”内容、途径和方式。根据司法部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开展“法律进学校”大型活动,强化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六进”活动示范点建设,培育和推广各具特色的典型,确保主题活动取得实效。

8.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开设专栏和专版,对主题活动进行集中报道,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向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延伸,扩大主题活动的影响。加强偏远乡村、新建社区、企业和单位以及非公企业、新社会组织的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学校周边、城乡接壤、集贸市场、流动人口聚居区等区域法制宣传教育,扩大覆盖面。

四、全面推进法治创建和依法治理工作

9.全面推进法治建设。认真做好“法治县(市、区)先进单位”创建工作。组织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大力开展“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诚信守法企业”、“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等创建活动,促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组织对省以上命名的“民主法治示范村”进行复核,评选命名一批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和“依法治校示范学校”。

10.着力抓好依法治理工作。各部门各行业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社会热点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依法治理活动,促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提高全社会依法管理和依法办事的水平。

五、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和法制宣传阵地建设

11、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活动。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群众文化生活相结合,引导鼓励各类文化团体参加法治文化产品创作和推广。组织乡镇村、街道社区等基层群众的自发性法治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好现有的法制文艺组织的作用。运用花鼓灯等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表演形式宣传法律知识,努力打造法治文化品牌,引领法治文化建设不断深入推进。

1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继续加强法治公园、法治一条街、法治长廊、法治文化广场等设施建设,设立户外法制宣传栏和标语牌,利用LED电子显示屏等新型设施传播法律知识,不断扩大法治文化阵地的覆盖面。办好普法网站,充分发挥网络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各单位都要在自办的网站上开辟普法专栏或学法园地。广播电视、报刊、移动通讯等大众媒体要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法制宣传教育。广播电视台要办好每周一期的“与法同行”节目和“法制在线”、“148律师支招”专题节目,日报社要办好每周一期的“每周说法”淮河晨刊专版,营造浓厚的普法氛围。

六、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的保障措施

13.建立完善制度。制定《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和《2012年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治理考评细则》,制定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系一个“法律六进”示范点工作制度,扩大示范带头效应,加大典型的引领作用。

14.落实年度目标检查考核和普法通知书制度。按照《2012年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治理考评细则》组织实施年度检查考核,采取平时考核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和《规划》、《意见》内容,通过发送普法通知书的形式开展行业法、专业法主题宣传活动,推进“谁执法、谁普法”原则落到实处。

15、做好学法教材保障工作。全国“六五”普法统编教材既是各类普法对象在“六五”期间的学法用书,也是考试用书,各单位要按通知要求,切实做好教材征订工作,满足普法对象的学法需求。

第7篇

为进一步加强我场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根据省、市、县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相关文件要求和我县2013年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精神,结合我场实际,制定本方案。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厦漳泉生态型核心区”和打造“美丽农场”的目标,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整体推进,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生态安全,实现我场流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整治范围和重点

整治范围为我场所辖区域,主要是高排渠流域和大枋水库保护区。工作重点是立足于现有水环境保护基础,着力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强化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形成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环境。

整治工作机构

成立古农农场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主要任务

(一)突出养殖业污染整治

1.关闭重点区域畜禽养殖。禁止生猪养殖区域:各行政村村部中心自然村,“田园风光、生态之城”重点示范区域,“美丽乡村”和村容整洁示范村。加大力度,切实做好上述区域畜禽养殖关闭、拆除工作。全场范围内禁止养殖牛蛙,一经发现,坚决予以关闭、取缔。

2.清理整顿外来生猪养殖。严禁非长泰户籍的自然人或法人在我场境内从事生猪养殖业,包括以任何形式与本地户籍的自然人或法人合伙从事生猪养殖业,或者将所属养殖场盘活给本县户籍的自然人或法人。对于原有的外地人在我场办的生猪养殖场,于3月底前进行摸底排查并完成登记造册,提出逐步关闭的具体方案。

分管领导:

3.规范养殖污染治理。所有禁养区外养殖场必须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九龙江流域水环境整治办公室九龙江流域禁养区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验收工作意见的通知》要求,严格落实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做到达标排放或零排放。新建养殖场必须按规定开展环评,经审批后方能建设。家庭散养的养猪户要开展“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圈、改厕、改厨),做到粪水无害化回田,达到“零排放”。重点开展存栏100头以上养猪场集中治理。

分管领导:

4.严禁随意丢弃病死畜禽。养殖集中区域的作业区和规模化养殖场要根据养殖规模和有关要求,科学布局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池,并做好管理员的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加强病死畜禽处置管理,严厉打击随意丢弃病死畜禽行为。建立病死畜禽处置管理的长效机制,防止建成的处理设施未能发挥有效作用,提高病死畜禽的处置率。同时,成立打捞队,打捞清理流域范围内丢弃的病死畜禽。

分管领导

(二)加强工业企业监管

1.严厉打击企业违法排污行为。加大力度,强化工业污染企业的治理和监管,全面核查区域内企业,重点是化工、电镀、人造皮革、陶瓷及其它产生氨氮、总磷等主要污染物的企业。督促企业完善环保设施,稳定运行,杜绝偷漏排污违法行为。

分管领导:

2.严格控制污染项目建设。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意见》的规定,沿溪两岸禁止新建、扩建化工、造纸、重金属、制革等污染工业项目,新建工业项目必须落户在工业园区内并符合园区产业政策及要求。

分管领导

3.深化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后工艺、装备、产品及“十五小”等国家淘汰项目,一经发现,提请县政府坚决予以关闭、取缔。组织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组织企业开展节能技改、推广节能示范项目。引导陶瓷行业工艺技术改造工作。

分管领导

(三)保障饮用水源安全

持续推进大枋水库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巡查大枋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禁止可能污染饮用水源水体的活动,及时消除饮用水源安全隐患。坚决依法取缔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反弹的违法项目、违章建筑和生产性、经营性排污口。充分发挥综合执法小组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巡查,严厉打击养殖反弹、库区游泳、垂钓及其它可能污染水体的活动。并对违法行为在电视上给予曝光,对不听劝导的人员,必要时给予罚款。

分管领导

(四)加快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1.加大污水管网建设力度。加快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做好与县城污水处理厂的管网连接工作,于2013年底配套污水管网1.2公里,将污水引入西区污水处理厂处理。

分管领导

2.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结合城市社区完善、宜居新村建设和流域治理等工作,抓好“点线面”三个层次的攻坚突破,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分管领导

3.深化“家园整洁”、“家园清洁”行动。逐步完善村级垃圾处理体系,配足保洁人员,保证资金投入,健全日常保洁制度,做到环境净化、村庄整洁。全场范围内所有行政村旱厕全部拆除,改建水冲式公厕。

分管领导

(五)强化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1.大力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建立健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长效运行机制,强化项目日常管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要做好工程后续扫尾工作,按照县级自查验收和市级验收的整改要求切实抓好整改,并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确保建成设施投入正常运行,通过省政府抽查验收。

分管领导

2.加大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

(1)加强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项目管理。严格依法申报辖区内各工业区园区及道路等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水土保持防止措施,有效防止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保护流域水质,减轻水土流失危害。

分管领导

(2)加强流域一重山绿化建设工作和流域周边道路、田园的绿化工作,全场范围内严禁新种巨尾桉。

分管领导

4.实施河道整治工程

(1)切实加大辖区高排渠两岸及水面的保洁力度,全面清理堆积在河道两岸的生活垃圾和废石边角料等固体废弃物,及时清理水面漂浮物和水葫芦,保证河道两岸及水面环境整洁。

分管领导

时间步骤

(一)调查摸底阶段(3月)

召开全场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议部署全年整治工作。各有关单位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查摸清流域水环境质量基本状况,包括畜禽养殖、企业排污等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需要采取的工作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

(二)集中整治阶段(4月—9月)

各相关单位要发挥各自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多形式的专项整治行动,并对本单位专项整治工作开展自查自纠,促进专项整治工作不断扩大、不断深入、不断提升。

(三)考核验收阶段(10月)

由县流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相关责任单位组成验收组,进行检查、验收治理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整治任务,实现整治工作目标。具体方法:一听,听取各单位对综合整治情况汇报,听取当地群众反应;二查,查阅有关资料;三看,现场检查;四访,派出暗访检查组,突击检查企业污染设施运行和污染物排放情况,向群众了解企业实际排污情况;五报,及时向县政府上报整治情况。

(四)建立长效机制阶段(11月)

及时整改验收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确保全面完成整治任务。建立健全流域水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形成常态化的监管机制,防止破坏流域水环境的行为死灰复燃。

第8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及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关于持续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动员规划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集中时间,集中力量,从关注民生入手,以化解矛盾为主线,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持续、深入、扎实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大化解”活动,积极调处和化解一批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问题,认真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预防和控制和集体上访,确保不发生影响和干扰2011年全国“两会”、“两会一节”、自治区成立庆典等重大活动成功举行的重大问题,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

(一)全面深入排查矛盾纠纷。坚持开展定期排查和集中排查,加强对矛盾纠纷的排队、甄别、分析和梳理工作,彻底摸清本系统、本单位矛盾纠纷问题的底数,准确掌握矛盾纠纷问题的症结,因情施策,因案施策,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化解措施,全面落实调处责任。全年力争对可能发生集体上访和的矛盾纠纷,可能进京非正常上访、扬言采取过激行为、可能挺而走险人员,排查率达到100%。

(二)集中力量化解疑难复杂矛盾。按“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积极主动开展矛盾纠纷集中调处和攻坚工作,确保7月31日前,矛盾纠纷调结率达80%以上,其中重点矛盾纠纷调结率达到60%以上;年内矛盾纠纷调结率达到95%以上,其中重点矛盾纠纷调结率达到70%以上,实现全年同比下降;确保全国“两会”、纪念改革开放32周年活动、2011年“两会一节”、自治区成立53周年庆典活动等重大活动期间不发生在全县造成影响的。

(三)切实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坚持开展“接待日”活动,及时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和生产生活实际困难,确保在7月31日前对市、县政府交办的非正常上访案件全部妥善处理;全年集体上访、非正常上访数量同比下降;确保国家、自治区各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期间,不发生进京非正常上访和在全县造成影响的集体上访。

三、组织领导

为使“大排查、大调处、大化解”活动取得实效,决定成立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2011年继续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大化解”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四、工作步骤

规划建设系统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大化解”活动时间为2011年2月10日至12月31日。

(一)动员部署阶段(2月10日至6月30日)

研究部署全局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大化解”活动,印发全局活动方案;各单位召开工作会议,对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大化解”活动进行专题研究,从工作职能和工作实际出发,制定本单位实施方案,作出各阶段工作的具体安排,抓好动员部署和组织实施。

(二)调处阶段(3月1日至7月31日)

各单位要对各类矛盾纠纷和突出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分类梳理、登记造册、逐级上报,定期分析研判,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问题,制定调处工作计划和安排,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续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全面开展调处化解工作,大力解决各类矛盾纠纷问题,确保案结事了、息诉息访。

(三)集中攻坚阶段(8月1日至12月10日)

坚持开展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和敏感期实时排查,对新发生的矛盾纠纷问题即时排查,即时解决;对重大、复杂矛盾纠纷问题,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开展攻坚工作,切实消除一批突出不稳定隐患;对国家重大节日、重大活动,“两会一节”、自治区成立庆典活动等重大活动期间可能激化的矛盾纠纷,实行边调处、边稳控的办法,严密控制事态,防止引发事端。

(四)检查验收阶段(12月11日至31日)

各单位对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大化解”活动开展情况和工作成效进行自检自查,及时总结经验,查找薄弱环节,提出工作意见,自检自查情况要于12月5日前书面报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局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各单位自检自查情况,组成工作组进行全面检查或抽查,对进度迟缓的单位,及时指导和督促改进,力争按期完成任务;局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检查验收情况,对各单位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大化解”工作成效进行评查,评查结果纳入年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内容。

五、工作措施

(一)持续深入排查,全面掌握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矛盾纠纷问题。

1、坚持开展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和集中排查工作。7月30日前,统一开展2次矛盾纠纷集中排查活动。全国“两会”、“两会一节”、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典活动等重大活动期间,要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研判分析工作。对带有全县性、倾向性的问题,由局牵头,部门配合,进行专题排查,确保每一起矛盾纠纷问题都纳入工作视线,做到掌控在握。

2、突出排查的重点范围和内容。要重点排查城管、规划、房产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矛盾纠纷问题,全面掌握各种突出问题,全面掌握各种突出问题及可能引发的矛盾纠纷和隐患苗头。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排查内容,在调查掌握矛盾纠纷、分析问题症结的同时,注重把关注民生问题、收集群众的意见反映、检查政策落实和兑现情况、检查调处工作落实情况等一并纳入排查内容,实行综合性排查,通过排查真实反映群众诉求,促进矛盾问题的解决。

3、健全完善排查工作台账。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要逐件按照诱因、时间、地点、单位、涉及人数、重点人员、事态发展预测等要素登记建档。对重大矛盾纠纷个案问题和重点类别群案问题,要建立专档。对情况掌握不全面、性质界定不准确的矛盾纠纷问题,要开展复查工作,确保掌握情况清楚,台账全面、细致,为准确研判动态趋质,按轻重缓急进行排队疏理,逐一落实单位领导和人员,限期调处办结。

(二)坚持多措并举,集中调处化解矛盾纠纷。

1、严格实行“五个一”、“五包”和领导包案调处责任制。对每一件矛盾纠纷问题,都要逐一落实“一个问题,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包到底”的“五个一”调处化解责任制;对重点矛盾纠纷问题,由局领导小组督办,部门要逐案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实行包案调处,包问题得到解决,包矛盾得到化解,包工作取得实效;对矛盾纠纷所涉及的重点教育对象,要逐人落实“包情况掌握、包解决困难、包教育转化、包稳控管理、包依法处置”的“五包”责任制,确保按期完成调处任务。

2、加强对重点矛盾纠纷问题的攻坚调处工作。各单位要组织专门力量,集中梳理复杂疑难矛盾纠纷问题和案件,逐案分析症结所在,坚持解决问题和教育疏导相结合,采取集中会办、公开听证等有效措施,进行综合调处,做到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到位,彻底化解对矛盾错综复杂、对立情绪严重的地方,要组织工作组采取协商调解、法制宣传,治安整治等多种手续,进行综合治理,限期改变面貌。

3、深入开展“接待日”活动。坚持开展“接待日”活动,严格落实接访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定人、限时办结群众问题。对群众投诉的问题、公开接访中受理的问题,由领导干部带队,深入事发的社区,做好群众思想工作,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就地化解矛盾纠纷。要集中开展重信重访专项治理工作,特别是对市联席办和县政府督办的突出案件,要加快处理进度,工作成效不明显的,要及时更换办案领导和人员,研究改进工作措施,确保按时办结。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大化解”活动,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措施,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战略部署的重要年。做好今年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意义特别重大。各单位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真重视,动真格,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全县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大化解”任务顺利完成、取得实效。

(二)密切协调配合。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大化解”活动任务艰巨,需要全局上下密切配合,大力协同。各单位要主动沟通,加强工作的协作配合,协调推进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大化解”工作。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困难,要及时请示报告。要注重以点带面,大力推广好的做法和典型,整体推进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大化解”活动。

第9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省委八届五次、六次全会、市委九届五次全会以及全市五届四次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新型城镇化为主线,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抓手,全面实施园林绿化增量提质、环境容貌综合整治、市政基础设施完善、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等工作,加快城市扩容提质步伐,着力改变面貌、完善功能、突出特色,提高城市聚集产业、吸纳人口、统筹城乡的综合承载能力,全力打造“净、绿、亮、序、美”的生态宜居城市环境,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城乡规划管理。建立一张蓝图干到底的规划实施机制,编制完成城乡总体规划,并通过省市审批。完成鲜虞街商业街、伏羲公园北侧文体中心、伏羲大街、东名街、京新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等5项重点地段详细城市设计。落实全省“双百工程”要求,重点打造南环路景观街道、新华路地道桥景观节点和灰姑娘城堡精品建筑。

—园林绿化建设。举全市之力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突出抓好增绿、提质两大任务,综合运用规划建绿、见缝插绿、破硬还绿、立体绿化等手段,确保绿地率达到31.6%、绿化覆盖率达到36.6%、人均绿地面积达到8.2平米,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省级园林城市验收标准,圆满完成创建任务。

—环境容貌整治。深入开展城市环境容貌“三治”活动,在城区建筑治违、环境卫生治脏、容貌秩序治乱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重点再打造育才街、礼堂街、新华路、东名街4条样板路,城市“违脏乱”现象得到有效整治。高标准建设新开路标志性街道以及西出入口、高速公路出入口。

—县城精细化管理。大力推进县城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完成数字化城管平台。着力提高城管队伍综合执法水平,大力推行网格化、规范化、人性化执法;加强夜景照明工程建设,确保亮灯率达到98%以上,提升城市夜景亮化水平。继续推进违法违规房地产项目处置,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道路、供水、排水防涝、污水处理、城市燃气、集中供热、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增强城市承载能力。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以上,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8平方米。

—住房建设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质量合格率达到100%,争创一批省级优质结构工程。住宅供热计量收费面积达到集中供热面积的20%以上。新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100%,改造后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60%以上。

—投融资平台建设。完成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组建工作,加大与上级发改、建设、财政、金融等部门的协调沟通和跑办力度,积极争取奖补、扶持及金融借贷资金用于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制度,对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实现100%入库。

—工程质量管理。完善建筑工程各方责任主体质量保证体系,确保质量通病得到有效治理。新建绿色建筑比例达到20%以上,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比例达到40%以上。

—设施安全运行。加强市政公用行业安全监管,提升城市供水、供热保障能力,开展燃气输送管线等安全专项排查整治,规范水、气、热、桥等重点领域防范措施,确保市政公用设施安全稳定运行。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园林建设步伐,创建省级园林城市

1.合理布局公园建设。注重功能与景观并重,历史与现代并存,高标准、高效率抓好占地200亩的伏羲公园、占地161亩的西环公园、占地286亩的高架桥森林公园、占地700亩的动漫公园、占地36亩的新华东路公园,力争6月底前伏羲公园、西环公园、高架桥森林公园、新华东路公园等工程竣工投用,7月底前动漫公园初具规模,新增公园绿地面积90万平米以上。

2.加快绿道绿廊建设进度。严格按照《省城镇绿道绿廊规划设计指引》、《省城镇绿道绿廊建设导则》等技术性文件要求,高标准抓好全长5公里的北环路绿道绿廊建设,栽植乔灌木2.5万株,地被植物3.3万平方米,铺装面积1.2万平方米,设置紫藤廊架38处,合理设置驿站、坐椅、标识等服务设施,确保6月份竣工投用,打造绿化迎宾线。

3.抓好街道、公园提升改造。以“一园一景、一街一景”为目标,采取分层次、高密度补栽补种等形式,对现有南环路、礼堂街、新华路等主干道及花园广场、百福园等公园绿地进行高标准绿化改造提升,针对不同路段、不同区域配置法桐、国槐、木槿、海棠等各类乔灌木,对缺株的一律进行补种,对露土的一律进行补植,对私自设立的出入口一律破硬绿化,4月底前栽植国槐、法桐等乔灌木4.5万株以上、地被植物1.9万平米以上,切实提升绿化景观效果。

4.开展对标行动。严格按照《省省级园林城市验收标准》和《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实施方案》,认真对照5大类42项验收标准,明确任务、标准、时限,扎实开展市容市貌整治、交通秩序规范、垃圾污水处理设施达标、绿化“六进”等工作,逐项整治、逐项完善、逐项提高,确保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省级园林城市验收指标。

(二)深化容貌整治,提高管理水平

5.突出环境容貌综合整治。以解决主次干道两侧、公园广场、车站周边、城乡结合部、出入口、城中村等部位的“脏乱违”问题为重点,继续深入推进城市容貌整治。合理规划建设便民市场、停车场,构建疏堵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城市“违脏乱”现象得到有效整治。积极创建育才街、礼堂街、新华路、东名街等4条样板路,高标准建设新开路标志性街道以及西出入口、高速公路出入口。加大环卫保洁资金投入,环卫工人增加到220人,环卫人员待遇按保洁面积核算,每月人均不低于1000元,建设桥西垃圾压缩式垃圾转运站、新购置2台清扫车、2台摆臂车、1台洒水车,新增12个垃圾收集站点,推行机械清扫主街主路、人工清扫小街小巷的全覆盖保洁方式,力争机械清扫率年底达到47%以上,确保城市环境干净、整洁、有序。大力推广密闭、环保、高效的生活垃圾收集、中转和运输系统,逐步淘汰市医院西侧、孝德小学东侧、一中东侧等地上垃圾点,增加果皮箱、垃圾箱、清运车辆等基础设施,解决垃圾收集、中转和运输过程中的脏、臭和遗洒等问题。

6.提高环卫保洁覆盖面。实行全天候保洁制度,每天7:00前完成第一次普扫,上午9:00-11:00、下午2:00-5:00不间断巡回保洁。严格按清扫保洁标准作业,新开路、礼堂街等样板街街道垃圾落地时间不超过15分钟,其他主次干道垃圾落地时间不超过30分钟。加大背街小巷环境卫生整治力度,重点对建新街、新兴路、邮电街、幸福路进行治理,充实主干街道、背街小巷环卫管理力量,力争年底前,主干道、重点区域以及内街小巷、“城中村”、沿街门店清扫保洁质量基本达到“六净五无”标准。

7.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实行城市管理“定岗、定人、定责、定标准、定奖惩”五定机制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进一步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继续扩大“五包”签订范围,加强对沿街门店和单位的检查、监督与考核。依托公安、交警监控平台,把涉及城市管理的相关部门纳入系统,配齐监督员队伍,建成数字化城管平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8.提升公用事业服务水平。制定完善供水、供热、供气等公用事业行业服务标准,把价格标准、报修服务、投诉反馈等作为公开承诺的重点,及时向社会公布服务职能、服务承诺及监督电话,确定违反承诺处罚措施,提高投诉办结率、维修及时率、抢修及时率。

(三)加强规划管理,塑造风貌特色

9.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强化规划对城市建设的引领作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规合一”。尽快完成交通、工程管线及防灾减灾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和修改,6月底完成城乡总体规划的申报、审查工作,同时完成南环路景观街道、新华路地道桥景观节点和灰姑娘城堡精品建筑设计方案的申报;9月底完成城市全部规划建设用地控制性详规的编制与审批;年底前完成城乡总体规划的审批。依据总体规划,编制景观风貌规划(城市总体设计)、综合交通规划、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工程管线及防灾减灾等专项规划。按照《全省规划展馆建设技术导则(试行)》的要求,加快规划展馆建设,力争201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开展覆盖城市全部规划建设用地控制性详规编制、申报工作,建成数字规划系统。

10.增强规划执行和监督能力。按时完成总体城市设计编制与审批工作,并在总体城市设计指导下,完成南环路、新华路地道桥等景观节点的详细性城市设计。深入挖掘伏羲文化、动漫文化,通过设置雕塑、园林小品、栽植乡土树种等形式,将文化融入城市建设当中,重点建设一批体现羲皇圣里、创意之城、空港城市特点的精品工程、示范工程。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体制,理清规划执法的职能分工,强化规划局、综合执法局、国土局等部门职责分工与协调。开展规划执法专项检查活动,对突出问题进行限期整改。加强工业用地规划许可管理。强化厂房总图技术审查,严格落实工业建设用地标准和控制指标,切实提高工业用地的利用率。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

11.抓好道路及附属设施建设。8月底前竣工投用新华路地道桥,年内完成新华路、路西延,建新街南延,新华路、新兴路改造等工程,实施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实现县城扩容提质,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8平方米。加快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等城市慢行系统建设,提高城市居民绿色出行比例。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实现县城20公里范围内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行率达到20%以上。加快排水防涝规划编制和设施建设,推进下沉式绿地、透水性道路、重点部位调蓄池等设施建设。加强县城夜景照明管理,对路灯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修,提升亮化水平。

12.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加快县城集中供热项目建设,启动总投资2.4亿元的供热管网汽改水工程,年内完成厂内首站建设及部分路段的高温热水管网铺设,根据热网工程进展,科学建设热水换热站,改善居民供热质量。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意见》要求,继续完善供热计量价格及收费政策,新建住宅小区一律实行供热分户计量,对达不到标准的,任何单位不予立项、审批、验收,力争到2014年底住宅计量收费面积占住宅集中供热面积的20%以上。鼓励使用燃气、地热、工业余热、分布式能源等新能源进行供热,提高集中供热能力。延伸城市供水管网,铺设北环路、新华路(轻贸街—京新大街)、长杨路(东环路—经一路)、建新街等路段供水管道。进一步完善县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尽快完成文化广场改造工程,合理配套建设图书馆、体育场馆、文化活动中心、医院、学校、商贸中心等设施,积极争取省级健身活动中心项目扶持资金用于建设。实施城建便民工程,建设一批便民市场、游园绿地、健身娱乐、报栏书亭、水冲公厕等方便百姓生活的设施。

13.提高县城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水平。积极推进污水配套管网建设,以国家城镇污水处理配套奖补资金为依托,争取污水处理配套专项资金1500万元,年内完成新华路、路等城区污水管网建设工程,确保按期完成核定的“十二五”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任务。强化污水处理运行,年内完成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同时加强第一污水厂运行管理,完善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设施,确保污水处理全部达到一级A的排放标准。推广地沉式垃圾池和压缩式中转站,生活垃圾处理场要实施动态管理,7月底前完成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等级评定工作。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以上,两费的收缴率达到80%以上,极大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五)推进住房建设,改善居住条件

14.推进城中村改造。组织开展城中村调查摸底,详细摸排土地性质、产权归属、住户人口、房屋情况等内容,建立台账。在此基础上,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规划先行、规范实施”的思路,制定城中村改造计划,积极推进、稳步实施,年内启动路以南、礼堂街以东的城中村改造,全面提高城市的居住条件。

15.全面实施保障房并轨。加快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开工建设步伐,年内完成800套限价房、192户棚户区改造任务,6月底,项目的开工率达到50%以上,竣工率达到30%以上;8月底,项目开工率达到80%以上,竣工率达到60%以上,入住率达到50%以上;10月底前项目100%开工且手续齐全,11月底前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积极做好“四房”并轨工作,实行梯度保障、共有产权的模式,及时总结经验、解决问题,确保并轨工作顺利推进。并轨后要坚持保租控售、先租后售,实行差别化租金、分档补贴;对购置型保障房,探索完善上市交易收益调节机制。同时加强县城物业管理,规范物业服务行为,新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100%、改造后的住宅小区管理覆盖率达到60%。

(六)抓好园区建设,促进产城互动

16.促进产城融合,提高产业聚集。依托优势特色产业,优化整合产业园区,引导产业向园区聚集、园区向城市集中,高标准建设产业园区。将产业园区用地纳入县城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允许建设用地范围,以开发区建设为载体,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建成新型的产城融合区。着力培养医药化工、食品轻工超十亿元的主导产业,力争到“十二五”末,医药化工产业年产值突破80亿元,食品轻产业年产值突破100亿元,为城镇化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做好203省道拓宽改造准备工作,加快推进开发区203省路南侧、京石高速西侧主、次道路、供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拉大开发框架。着力抓好区内综合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开发区的商业网点等配套服务设施,进一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服务档次。提高产业聚集度,科学制定商业网点规划,推进商业设施由线性开发向块状开发转变,结合旧城改造,大力发展商业综合体等新型商业模式。提高园区土地利用效率,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七)推动改革创新,破解融资难题

17.推进投融资平台转型。加快现有城建平台公司资产、资源整合,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建设。积极争取省住建厅、财政厅资金支持,确保每年争取资金1000万元以上。

18.拓展投融资渠道。依托省发改委建立企业债券、中期票据发行工作推进机制,探索企业债发行“种子”培育制度,争取扩大企业债券、中期票据融资比例。按照“政府引导、部门配合、财政补助、市场运作”的理念,积极探索城市基础设施和园林绿化的市场化建设新途径,大力破解土地、资金、管理等制约因素,形成政府、企业的双赢局面。

(八)强化工程管理,提升建设品质

19.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严格贯彻落实《省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工作意见》,构建从市场到现场、从设计到验收的闭合式管理制度。开展工程质量巡查,全年工程质量巡查暗访不少于3次,单位工程不少于100项。重点工程全部纳入质量巡查范围,实现省、市、县三级监督信息共享。加强对施工现场量化考核,加强企业信用评价的督导力度,加强工程质量监督队伍建设,确保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占监督机构总人数的75%以上,确保重点工程的质量监督效果。

20.深化安全生产和施工现场标准化。落实企业安全生产承诺制,加强企业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建设,强化对重点工程的日常监督检查。开展工程文明施工和标准化文明工地创建活动,培育一批工程文明工地。推行绿色施工,打造绿色施工示范工地。每季度组织不少于2次施工现场观摩会,抓典型、树标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21.抓好施工扬尘治理。规范施工工地管理,严格落实《省建筑施工扬尘治理15条措施》,抓启动、全推开、建长效。5月底主城区内建筑施工现场扬尘治理达标率达到97%以上。完善扬尘治理突出企业投标加分制、扬尘治理承诺制、治理措施费计取、信用评价挂钩等政策,推进企业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强化各级督导责任,组织不少于2次现场观摩,确保施工现场的扬尘治理工作扎实落到实处。

22.推进节能建筑、绿色建筑。新建建筑100%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加强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监管体系建设,强化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的全过程监管,执行严格的监管问责制。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建筑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宾馆、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年内力争获得3项以上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继续加强县城建设工作组织领导,在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指挥部及办公室、工作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精干力量,负责县城建设及创园工作的日常组织、工作调度、督导检查、信息汇总等工作,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实行四大班子领导责任分包制,实行“一个工程、一位领导、一套方案、一包到底”工作机制,狠抓项目推进、狠抓攻坚克难、狠抓责任落实。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增强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建立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分包领导直接负责的工作机制,推进各项工作顺利扎实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