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形容女孩子的词语

时间:2023-03-01 16:22:31

导语:在形容女孩子的词语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It’s only about the part me that remains unknown, kapoks, and memories.

——

在家后面的小路旁有一排木棉树。每年逢春天,树上的木棉花便放肆地盛开。儿时对色彩的名字辨认不清的我固执地以为木棉花是黄色的。到后来才清楚地意识到——哦,原来木棉花不是黄色的。原来,木棉花是红色的。

火红而饱满的花朵,燃烧着整个季节。

——选自浅安的BLOG {浅木棉安}

[一]

-1-

如果那一片火红却还未开满一整季的花朵没有过早地凋零的话,浅安觉得他对于那天木棉花下女孩子的印象会更加深刻一些的。

如今记得的便只有模糊的影像了吧。毕竟已经有有一个月左右没有见过她了。记忆里唯一没有随着时间被慢慢消磨干净的是女孩子的背影和滴在草地上四分五裂的泪水,还有哭泣时微微颤抖的肩膀。

生物老师有讲过:一件事情或是一些画面,至少需要重复八遍以上才有可能成为永久性记忆。依照这样子的理论的话,自己应该在几个星期以后就再也想不起来女孩子的样子了吧。哪怕是一点的剪影呢。

自己当初学摄影的时候老师是讲过{剪影描写}的。大概意思就是剪取一个大事件或大事物中的一个小片段来加以描写。

那么,用剪影来表述自己对那个女孩子的印象的话应该算是比较准确——

大事件。小片段。描写。

与之对应的用来形容那个女生的词语就剩下了:干净,柔弱,单纯。

如此这般的女生,会比较需要别人的保护吧?

浅安默默地想,嘴角勾起好看的弧度。

-2-

浅安早晨要出门的时候从阳台的那边看到家后面的木棉树已经开始长出叶子。

花期大概要过了吧——都已经快到夏天了。在春天才盛开的木棉花哪怕花期延长一点、再延长一点,也终究逃脱不了在盛夏将至之时凋谢的命运呐。

看着枝头上那些仍然绽放着的红色花朵,浅安突然有些莫名地难过起来。可是不知道还会过多久,那些绽开得轰轰烈烈肆无忌惮的花朵也会剥落,再腐烂在泥土中吧。

应该是不知道自己差不多就快谢了吧,所以到现在还是生机勃勃的样子么。

还是早就知道了自己的命运却仍然倔强而坚强地选择要将自己的灿烂延续到最后的最后呢。

于是又这样突然地想起那天见到的哭泣的女孩子。

但只能从模糊的影像中忆起她那天把脸很深地往环着的手臂地埋。在不经意地看到浅安以后仍然没有改变的那个姿势。

也不知道是曾经听哪位占星女乙八卦女甲讲过,只有寂寞或是过分倔强的人在哭的时候才会保持那样的姿势。

-3-

J省的天气总是有些热得不像话,不过才五月初,太阳散发的温度之炎热且已经到必须要穿夏装校服才好的程度了。浅安也是穿着白衬衫,黑色的外套随意地搭在肩上。

浅安走在去教室的小路上的时候听到旁边走着的女生小声地议论着。其实不用听也知道她们在说什么。无外乎是4班的XX长得好漂亮啊、9班的ZZ又和XX拍拖了之类的无聊话题。

但是——

却总是能在自己路过的时候听见那一小队的女生转头叹:诶,7班的浅安,是长得干净成绩也好的男生也。诶,就是那个1班的班花夏未央也公开表示喜欢他的诶。

从小学开始就已经有人开始这么讲,母亲在别人面前的时候会因为浅安的外表有点自豪的样子。以前的老同学曾说几个女人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格外地罗嗦,总是有聊不完的话题。

——呀,你们家小娃长得真是不错啊。

——就是就是,用他们年轻人的话说,长得还真是帅气。

——是的嘛,而且成绩还那么子的好啊,我们家的小言是赶不上哩咯!

于是母亲的脸上就会渐渐地浮起笑容,但还是摆摆手讲:[哪里哪里,你们家的孩子才是长得好。]

看来同学说的真是没有错。

不过,多一点优点给母亲去小小地自豪一下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只是,在母亲与父亲分开之后那种女人聚在一起讨论他的对话便再也没有出现过。一方面是于他父亲身为一个男人,在听到儿子外貌上如此的赞美也无太多表示。而另一方面则是父亲的工作繁忙,一般也没有闲暇来听这些闲杂的话语。

因此,在浅安每一天走在走廊上路过那些女生,他对那些小小的议论也是无动于衷了。

第2篇

关于这一问题,有学者在整体论述“得”字句这一独具汉语特色句式的补语问题时有提到,如张豫峰的《说“得”字句的补语》、《“得”字句补语的语义指向》,重点从语义指向的角度描写了补语,王俊毅的《形容词带‘得’字补语的考察》,“从一个侧面对形容词的意义和功能作了总结,并对形容词反带的‘得’字补语所表达的意义进行了探讨。”还有学者只从状态补语的角度,全面论述了“‘得’+状态补语”的情况,如鲁健骥《状态补语的语境背景及其他》、《状态补语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等文章,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提出了在向留学生教授状态补语这一语言点时,应从语境入手,把结构、语义的讲解同语境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该句型的语境背景,从而能够准确掌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使用这一结构。

本文选取《围城》这一封闭语料,缩小研究范围,试图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分析“得”前是形容词、“得”后是状态补语这一句式,即“A+得+状态补语”的结构,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结构进行全面的考察,从形容词类型的角度,分析统计“得”前形容词的使用情况,同时对“得”后补语的结构类型进行细致的划分,并从“得”后状态补语的语义指向和语用效果的角度对这一句式进行探讨。

一.“得”字前形容词的使用情况

(一)从性质形容词与状态形容词的角度分类

根据笔者的统计,从性质形容词与状态形容词的角度区分,在《围城》中“得”字前的形容词全部为性质形容词,没有状态形容词。熙先生认为,“从语法意义上看,性质形容词单纯表示属性,状态形容词带有明显的描述性”。从下文的分析来看,“得”字后的状态补语的主要语义功能是对主语或形容词进行描述,这也决定了“得”字前的形容词本身不太可能是有描述作用的状态形容词。

(二)从定量形容词与非定量形容词的角度分类

根据石毓智先生对“定量形容词”和“非定量形容词”的分类,我们发现《围城》中“得”字前的形容词全部为非定量形容词,即可以有程度高低的量幅变化,能受“有点儿,很,最”来修饰。

笔者通过统计发现,在《围城》中符合“A+得+状态补语”结构的形容词共有115个,算上各种重复的情况,共构成了172个“A+得+状态补语”结构,共出现在166个例句中。

这些形容词大多数在文中只出现过一次,出现次数大于一次的形容词占形容词总量的不到20%,大都是常见的性质形容词,基本上可概括为两类:一类是描述人的心理活动或状态的形容词,比如“急”、“高兴”、“窘”、“快活”、“快乐”、“惊骇”、“惊异”、“欢喜”、“慌”等;一类是对人或事物的特征性质进行描述的形容词,如“活泼”、“妩媚”、“轻盈”、“冷”、“浓”、“长”、“丑”、“黑”、“红”等;此外,“痒”、“容易”、“亲热”也出现了两次。

二.状态补语的类型分析

从结构类型的角度,可对“得”后的状态补语进行如下分类:

形容词性词语,包括单个或多个并列的形容词和形容词性短语;

动词性词语,包括单个或多个并列的动词、动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可以根据结构类型进一步分类,多层复杂短语以第一层结构类型为划分依据,包括状中短语、动宾短语、兼语短语、连动短语、双宾短语、中补短语、联合短语;

主谓短语,包括主谓短语整体是形容词性的和主谓短语整体是动词性的;

助词短语――比况短语;

成语、惯用语等熟语;

名词;

单独不能成结构的词组。

笔者经过定量统计发现,动词性词语在状态补语中所占比重最大,这与动词性短语包含的种类众多有直接关系;其次为主谓短语、助词短语、成语惯用语等熟语、形容词性词语,其他类型的状态补语所占数量较少。

三.状态补语的语义指向分析

从语义角度分析,状态补语一般用来对形容词前的名词、代词或形容词本身进行评价与描述,其语义指向是非常复杂的,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

(一)指向形容词前的名词或代词

1.作为状态补语的施事(动作的发出者)

例: 辛楣惊骇得睁大了眼。

2.作为状态补语的准施事(心理活动或心理状态的发出者)

例:但他想到明天是访唐小姐的日子,兴奋得什么都忘了。

3.作为状态补语的受事(动作的接受者)

例:脸上堆的尊严厚得可以刀刮。

4.作为状态补语的系事(性状的所属者)

这一类补语种类很多,主要包括两种类型:

(1)比况短语作状态补语,补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对形容词前的名词或代词进行更细致的刻画。如:

例:苏曼殊诗里的日本味儿,浓得就像日本女人头发上的油气。

(2)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作状态补语,补语与“得”字前的形容词一起描述前面名词或代词的性状特征,两者构成一种并列关系,如:

例:夜黑得太周密了,真是伸手不见五指!

5.作为状态补语的致事(事件或变化的引发者)

例:苏小姐的笑声轻腻得使鸿渐心里抽痛。

多数兼语短语充当状态补语时属于这种情况。

(二)指向形容词前的名词或代词的关系成分

1.作为状态补语的施事

例:鞋子愈走愈重,困倦得只继续机械地走。

领事指的是名词或代词的领有者,根据上文得知,“鞋子”的领有者是未出现的空位“赵辛楣等人”,“赵辛楣等人”是“只继续机械地走”的施事。

2.作为状态补语的受事

例:大学同学的时候,他老远看见我们脸就涨红,愈走近脸愈红,红得我们瞧着都身上发难过。

属事指的是名词或代词的被领有者,也即名词或代词的一部分,“脸”是“他”的被领有者,是“我们瞧着都身上发难过”的受事。

(三)指向形容词

例:孙小姐有她的可爱,不过她妩媚得不稳固。

这类补语都可以放到形容词前面作状语(“得”要变成“地”),比如“不稳固地妩媚”。从语义特征上分析,是对形容词程度的进一步描写和限制,所以也有人把这类补语看作程度补语。笔者认为,这类补语兼有程度补语和状态补语的特征,因为程度本身也是一种状态,可看作双重补语。在《围城》中,钱钟书先生用了许多新奇的补语来修饰“得”字前的形容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同时指向形容词前的名词或代词和形容词本身

例:好几秒钟,屋子里静寂得应该听见蚂蚁在地下爬――可是当时没有蚂蚁。

这种情况下多使用了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状态补语单独指向名词、代词或形容词意思都不完整,必须把名词代词和形容词结合起来考虑意义才能得到完整表达。

(五)指向语义的重合

语义重合指的是状态补语同时指向形容词前的名词或代词和补语中的名词或代词,但他们指向的是同一个事物。如:

例:他窘得似乎甲板上人都在注意他。

这种情况在《围城》中比较少见。

(六)指向句中未出现的Ne(空位)

例:这简短一怒把余劲都使尽了,软弱得要傻哭个不歇。

从上文可以得知,“要傻哭个不歇”指向“方鸿渐”,这种情况一般是根据上下文省略了主语,状态补语指向被省略的主语。

(七)不与前面的名词、代词或形容词发生直接的语义关系

主谓短语作补语的时候,其结构、语义都是完整的,所以在语义上不与前面的名词、代词或形容词直接相关联。如:大家有了数字的援助,更理直气壮了,急得李梅亭说不出话。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同属一种结构类型的状态补语,大多数情况下其语义指向是一样的,比如兼语短语作补语时,形容词前的名词或代词是状态补语的致事;中补短语作补语时,形容词前的名词或代词是状态补语的施事。但有时其语义指向并不完全一致,比如“脸上堆的尊严厚得可以刀刮”与“高松年愤怒得两手握拳”同是状中短语作补语,而两句的主语“脸上堆得尊严”、“高松年”分别是状态补语“可以刀刮”、“两手握拳”的受事与施事。

四.“A+得+状态补语”结构的语用价值

(一)从话题与焦点的角度看:

话题是指一个句子中句义信息所围绕的实体,是整个句子信息组织的基点;而焦点是指说话者希望传达的新信息。作为汉语特有的句法成分,补语虽然在句法结构中起到的作用是补充说明,但从语用角度来分析,却常常充当句子话题的焦点,状态补语也不例外,这一点与状语有很大不同。“状语和补语有着语用的对立, 补语比状语更具有突出和强调的作用。”表达同样的语义分别用状语和补语来修饰,状语的效果不如补语效果好。比如:

例:范小姐虽然斯文,精致得恨不能吃肉都吐渣,但多喝了半杯酒,脸上没涂胭脂的地方都作粉红色,仿佛外国肉庄里陈列的小牛肉。

用状语来修饰“精致”,原句变为:

范小姐虽然斯文,恨不能吃肉都吐渣地精致,但多喝了半杯酒,脸上没涂胭脂的地方都作粉红色,仿佛外国肉庄里陈列的小牛肉。

比较两者可以发现,后句的焦点在“精致”,“恨不能吃肉都吐渣”只是起到了增添信息来修饰的作用,并且状语过长,给人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而例句中“恨不能吃肉都吐渣”则是全句表达的焦点,“这个特点也完全符合汉民族总把未知的、需要传递的信息放在末尾的认知心理。此外,本文列举的多数状态状语都不能变为相应的状语,也可看出补语在表达方面独特的重要性。

(二)从修辞与表达的角度看:

在《围城》这部小说中,这个句式帮助作者方便地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在状态补语部分进行了得体适当的描述和评论,更好地塑造和刻画了艺术形象,表现和挖掘了人物的性格与内心本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使文章显得生动有趣,准确细密,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比如:

例1:可是这女孩子的脸假得老实,因为决没人相信贴在她脸上的那张脂粉薄饼会是她的本来面目。

例2: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

例3:电线忙得这种临时变卦的电话都打不通。

例4:鸿渐偷看苏小姐的脸,光洁得像月光泼上去就会滑下来。

例1“得”字后面的补语采用了移就的修辞手法,把用来形容人的词“老实”用来形容“脸”,突出女孩子化了妆的脸的不真实;例2“得”字后面的补语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把视觉感用味觉感来表达,增强了整句话的形象色彩;例3“得”字后面的补语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句话表现了方鸿渐为了讨好唐小姐,刻意把话说得幽默有趣;例4“得”字后面的补语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苏小姐脸的光洁。

五.结语

本文从“得”字前形容词的使用情况、“得”字后状态补语的结构类型、语义指向和语用效果四个角度全面论述了《围城》中“A+得+状态补语”句式的特点。可以看出,“得”字前的形容词全部为非定量性质形容词,“得”字后的状态补语的结构类型非常丰富,按照小类划分多达15种。语义指向的类型按照小类划分有12种,多数情况下每种类型内部的语义指向是一致的,但也存在一些不一致的情况。从话题与焦点、修辞与表达的语用角度分析,这一句式在整部小说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体现了钱钟书先生出色的语言驾驭能力,也形成了其独特的语言风格。

参考文献:

[1]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2]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熙.语法答问[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4]黄伯荣 廖旭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丁崇明.现代汉语语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石毓智.语法的认知语义基础[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

[7]王还.“得”后的补语[J].世界汉语教学,1991(1)

[8]范晓.关于动词配价研究的几个问题[J].三明职业大学学报,1996(l)

[9]沈开木.论“语义指向”[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

[10]鲁健骥.状态补语的语境背景及其他[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1)

[11]鲁健骥.状态补语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2)

[12]王俊毅.形容词带“得”字补语的考察[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

[13]张豫峰.说“得”字句的补语[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1(3)

[14]张豫峰.“得”字句补语的语义指向[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第3篇

高尔基认为,写人物要多行动少说话。老舍说过:“描写人物最难的地方是使人物能立得起来。”只有成功地描写了人物的动作,才能使读者真切地感到作者笔下的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活人,人物的形象才能真正站立起来。

那么,如何才能写好人物动作呢?最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捕捉人物最准确最传神的动作特征,力求一“字”传神。这样的描写方法,看似简笔勾画,实则可以让人物栩栩如生。如鲁迅《故乡》中对杨二嫂的描写:“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一个动词“塞”用得准确而传神,把一个爱贪小便宜的小市民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再如鲁迅《孔乙己》中写到:“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一个“排”字表现了孔乙己想在短衣帮面前摆阔、炫耀的心理,表现孔乙己对短衣帮的不屑一顾与心情的得意。

二、不惜笔墨描写出人物的“连续性动作”。 这种描写把人物的“活动情形”一口气地展现给读者,或展现鲜活的画面,或描摹细微的心理,或揭示人物的性格,能给人留下“叹为观止”的印象。如《范进中举》中“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其中“攥”“舒”“缩”“揣”等几个连续动作,逼真地描摹了胡屠户卑劣的心理活动,形象地表现出胡屠户贪婪、虚伪的性格特点。

三、把动作和语言、神态和心理等融合在一起。在进行人物动作描写时,辅以人物语言、心理、神态等描写来使笔下的人物更有立体感。如《范进中举》中写到:“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作者把“看”“念”“拍”“笑”“跌倒”“咬”“爬”“跑”“踹”“挣”等动作与语言描写、神态描写融合着写,把范进中举后的神魂颠倒、亦痴亦狂的腐儒形象描画出来了,活灵活现,入情入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对动作加以修饰或限制。就是指在对人物形象分析的基础上,在动作中添加一些修饰、限制的词语,如副词、形容词,也可以添加修辞手法等,这样形神兼备,让人物形象更鲜明,更具体。如作文《我的弟弟》片段:“他也顾不上回答,三步并作两步奔回自己的房间。屋子里乱糟糟的,连被子还没叠呢。‘毛笔,毛笔!’他找了柜子又翻抽屉,总算在床底下找到了毛笔、墨水瓶,他抄起桌上的笔墨,夹着瓶子奔出家门。等他气喘吁吁地跑进校门时,校园里早已鸦雀无声了。”句中的“三步并作两步”,“气喘吁吁”等修饰了具体的动作行为,弟弟那急促、慌乱、毛手毛脚的形象也就活灵活现、跃然纸上了。

【一文】

老爸的影响

每当我和女生闹矛盾的时候,老爸总是说我:“还是个男子汉呢,和女孩子斤斤计较,多让人瞧不起啊!儿子,你要听爸爸的话,任何时候都要让女孩三分,谁叫咱们是大老爷们呢!”(个性化的语言,让一个宽容、谦让、与众不同的“老爸”形象跃然纸上,也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老爸单位里的头头们清一色都是女的,同一单位的李叔说,这样阴盛阳衰的单位很难搞得好的。这回老爸又不情愿了:“女的怎么了?她们有领导才华我们就该被她们领导啊!”妈妈听了以后觉得味道儿有点不对了,拿食指戳着他的脑门警告说:“瞧你那没出息样儿!想吃软饭啊?”老爸赶紧把食指竖在唇际:“嘘,别当着儿子的面这么说我啊,夫人。”(动词“戳”“竖”融合着语言描写,准确传神,“戳”写出了老妈的瞋怒,“竖”则刻画出了老爸的温和,此外,还让人感觉到家庭里氤氲着浓浓的温馨气息。)

呵呵,其实我都听见了而且我还都记到心里去了呢。

你还别说,对女同学包容一点、谦让一点,感觉好极了!

只是,我的同桌却似乎压根儿不买账。

“大姐呀,不许动!要钱还是要命?”我头扎围巾,身披同桌的外套,手持“AK-47”步枪“挟持”着同桌,(个性化的语言辅以“扎”“披”“持”“挟持”一连串动作,我调皮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浓浓的生活气息、生活情趣尽显无疑。)同桌手用力一挥,把我的墨水瓶碰到了地上,墨水全部溅在了我雪白的衣袖上。我连忙后退一步,低下头,深深地向她鞠了一躬,双手合拳,满脸堆笑地说:“没事儿,没事儿,你别担心,我把袖子卷起来不就什么也看不见了?”(“连忙”“深深”辅以一系列的连续动作展示了一个对女同学宽容、谦让的可爱男孩的形象。)

她愣了一会儿神,随即就变了脸色,杏眼圆睁,蹦出一句话来:“你真够虚伪的,没劲儿!”(“蹦”的动作融合了“愣神”“杏眼圆睁”的神态和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一个爱憎分明、性格刚强且不多言语的女孩子的形象,活灵活现,入情入理。)

善有善报。中午放学的时候看见同桌在路上等我,“我态度不好,你别在意啊。”她不好意思地笑笑。我呢,一脸的灿烂阳光。

八年级那年,我被选为班长,没成想支持者一大半都是女生。班主任在这一点上可谓旗帜鲜明:“现在的小男孩将来都要做男子汉的,真正的男子汉就该时时处处多替女生着想。”

你瞧,一句话,一个人,一辈子,老爸对我的影响是不是很大啊?

【一评】

第4篇

虽然写了《中国动漫产业报告书》这样严谨的报告文学(某木偷偷擦汗),但嘉木还是觉得漫轩并不是特别适合太沉重的话题,两千字要讲出人生哲理来,是需要向柏拉图苏格拉底讨教之后再来挑战的高难度,借着如此好月色,今天就轻松随意地聊聊花边吧。

某日和同学聊天,讲到日本电影,因为《柯南》第十三部剧场版情节小胜第十二部而感到人生有望的众人都说,日本电影的票房恐怕一大半都在动漫电影上了,这当然是动漫迷们自家闭门造车的成果,当不得数的,但亦说明了动漫对于影视产业的巨大影响。

其实从今年年初开始,嘉木就一直想要写一部漫画。这部漫画并非是时下最红的连载,作者也不是万人追捧的顶级漫画家,情节甚至有点儿狗血,屡屡遭到诟病。(某木屡屡遇到有人询问“狗血”之意,为写此文,今特向百度百科求教之,答日:在论坛等网络用语中“狗血”一般用来形容情节比较老套,剧情幼稚的电视剧或小说。篇幅所限,例子恕不赘述。)不过,它确可以算作近些年来,亚洲最最受电视剧编导青睐的动漫作品之一。

看到这里,大家基本上都能猜出名字来了吧。OK!不卖关子了,本期要说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花样男子》!

花样男子,大概就是指像花一样的男子。在我们普通人的理解中,花朵不是用来比喻女孩子的词语吗?其实呢,这部动漫要说的也就是一个灰姑娘的和王子的故事,那怕你是杂草一样的女主加上四个帅哥,那还是等于一个灰草女主和四个现代版的王子。

因为女主角有杂草一样的顽强意志,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都能一直朝着自己的理想前进。既然有了草,当然就要有花来配,故事才完整。于是,绿叶衬红花,变成了红花衬绿叶。四个王子,也就成了花美男了。姑且不说演员是否真的像花一样,起码名头上是符合题目的。

不过,我自己觉得,《花样男子》这个名字和《流星花园》比起来,还是后者更有感觉。也许是因为最初知道这部动漫,就是从台版翻拍电视剧《流星花园》开始,这部电视剧让原本籍籍无名的言承旭四人一夜成名。尽管后来F4解散,各自单飞打拼,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人们提起F4来,首先想起的还是那四个男孩。

台版电视剧之前,这部动漫在日本国内早有动画和真人电影,但《流星花园》的大热,成为了一个转折点,其后日本拍摄两部电视剧版《花样男子》,韩版《花样男子》,每一部担当主演的新人演员,都获得了相当的成功,至于今年这部让某木起意开始写这篇文章的《一起来看流星雨》,还需要时日的考验,不过某木发现,搜狗的输入法已经更新了《一起来看流星雨》。

《花样男子》同名原作漫画的单行本销量已经超过5900万册,号称是“日本第一畅销少女漫画”,固然是夸大之辞,却也让人赞叹灰姑娘的市场潜力。韩剧之所以盛行数年,的确也在偶像剧多走灰姑娘(还有灰小伙?)的路线。

小说、动漫改编成电视剧,向来都和原版有所差别,有了不同的亮点,才能和原作以及之前的改编作品相互区别。就拿韩版《花样男子》来说,“苏秋恋”成为了新的热点,将女主角的好友秋佳乙和F4中的苏易正,即原作中的忧纪和西门总二郎的故事大大演绎了一番,其追随者之众,几乎有赶超男女主拥趸的势头。

俊男美女、锦衣华服再加上缠绵的爱情,基本上,一部偶像剧的需要的元素,也就齐全了。若是故事再曲折几分,制作精良一些,想不红都难,正因为如此,《花样男子》才会被一次又一次地搬上荧屏,也给了电视迷们把三国电视剧放在一起比较的机会。

第5篇

进入大班以来,发现一个与小班、中班完全不同的现象,就是男孩子会聚成一圈,女孩子也聚成一圈,各玩各的,甚至互不干扰。男孩、女孩的兴趣完全不同,针对这样的情况引出了关于“认识我自己”的主题活动,并预设了“我的身体”“我的形成过程”“我的成长过程”“夸夸我自己”等系列子主题。通过各种活动,让幼儿不仅感受到自己身体结构的特征,而且了解到每个人的心理角色、喜好、能力上都会有所不同,从只关注自己到会关注他人,学会互相欣赏,从而促进其社会性及情感的发展。

二、主题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耳、鼻、嘴及手的作用。

2.学习绘画不同的我,感受不同画法的乐趣。

3.学习与身体相关的歌曲,尝试用多种方式进行演唱。

4.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器官,了解简单的保护方法。

三、家长工作

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搜集相关的资料,并设计一张“我的名片”;准备一张5寸的幼儿生活照片。

四、主题网络图

五、相关环境创设工作

(一)主题墙设置

(二)区角游戏设置

六、主要活动方案和活动照片

语言:刷牙歌

活动目标:

1.了解刷牙的作用和正确刷牙的方法。

2.学念儿歌。

3.认读词语:刷牙。

活动准备:

牙齿模型1个、牙刷1把

活动过程:

一、互动交流

组织幼儿说一说应该怎样保护牙齿。

二、欣赏儿歌

1.教师朗诵儿歌。

2.提问:为什么要刷牙?什么时候要刷牙?

三、学念儿歌

1.请幼儿找出儿歌中相同、相似的句子。

2.采用分句问答的形式教幼儿念儿歌,指导幼儿发准翘舌音:齿和刷。

3.指导幼儿跟着录音带完整地朗诵儿歌。

四、学刷牙

1.教师问:“怎样刷牙才是正确的?”鼓励幼儿说出或做出动作。教师用牙齿模型示范正确刷牙的方法,幼儿模仿练习。

2.播放《刷牙歌》,幼儿跟随音乐齐刷牙。

科学:有用的五官

活动目标:

认识五官,了解五官的功能,学会保护五官的一些方法。

活动准备:

幼儿已知经验、五官图片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1.我们人身上都有些什么?

2.有五种器官对人很重要,合称为“五官”。你们知道哪些器官被称为五官吗?

3.幼儿自由回答。

4.五官就是“眼、耳、鼻、口、眉”,你们知道五官的作用吗?

5.原来五官有看、听、说、闻等不同的功能,那它们还有一种共同的功能,就是让我们变得更漂亮。

二、交流讨论

1.五官的作用可真不小,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五官,那我们要怎样保护自己的五官呢?

2.你们都想到了很多保护五官的方法,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时刻刻保护自己的五官,还要用好我们的五官,让五官为我们更好地服务,学更多的本领。

三、幼儿游戏

1.下面我们来玩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指五官”。

2.教师根据幼儿的情况适当地加快速度。

3.请个别幼儿来说五官,我们来指。

社会:夸夸我自己

活动目标:

1.能够用好听的形容词来大胆地介绍自己,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2.能够大胆地夸夸自己,增强自豪感。

活动准备:

弟弟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客人,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

2.出示图片:小弟弟

3.他是谁啊?(一个小弟弟)

4.谁能用完整的话来说说,他长什么样子?

5.谁还能用好听的话来介绍他呢?

二、夸夸我自己

1.你们会不会用更多好听的话夸一夸自己呢?

2.谁能来介绍一下自己,用好听的话来夸夸自己。

4.教师认真听,并且将幼儿说的好听的话提炼出来。

三、互动游戏

我知道你们每个人都想说,那就请你们两个人一组,互相用好听的话夸夸自己。

音乐:请你和我跳个舞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歌曲,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跟唱歌曲。

2.乐意用身体的动作表现歌曲,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

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跟唱歌曲。

活动难点:

乐意用身体的动作表现歌曲,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歌曲录音、PPT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交流讨论:小朋友们,你们身体的哪个部位会动?

X.X X X | X X X | X.X X X |X X X |

你 的哪里? 会动动? 我的X X 会动动。

2.请你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动一动。(音乐:请你和我跳个舞)

3.小朋友们的动作真好看!我们的身体各个部位都会动,每个部位动起来就像是在跳舞一样。

4.今天动物森林里要开舞会,想请小朋友们来参加,你们想去吗?

5.但是参加舞会的小朋友要学会一首歌才可以参加,这首歌的名字叫《请你和我跳个舞》。

二、欣赏感知歌曲

现在小动物们想请你们来听一听,这首歌是怎样唱的?

1.欣赏歌曲:

观看PPT,说说听到这首歌你感觉怎么样?你都听见了什么?

再看一次,理解歌词。你听到歌曲里唱了我们的身体哪些部位会动?是怎样动的?(将听到的用动作表现出来)

2.幼儿跟唱歌曲。

引导幼儿轻轻跟唱歌曲。

三、自由表现

1.刚才森林里的小动物告诉我,说小朋友们的歌声真好听,他们请你们参加森林舞会,我们一起来参加森林舞会,好不好?

2.幼儿跟着音乐边唱边舞蹈。

美术:我的自画像

活动目标:

1.了解五官和身体的画法,会用绘画的形式将它们表现在纸盘上。

2.能大胆作画,画出自己的主要特点。

3.体验在盘中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范画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我们平时都是在画纸上画画的,今天我们换个方式,换成在盘子中画画,会很有意思的哦!你们想来试试吗?

二、教师示范,幼儿观看

教师一边演示,一边分析讲解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四、分享观赏作品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观赏、评价作品。

七、主题活动反思

第6篇

松松已经3岁多了,一句完整的话也不会说,只会发一些简单的音节。焦急的父母沉不住气了,带他去医院检查,却不知道该挂哪一科的号。先查五官科,听力正常,口腔和声带发育正常,再查神经科,神经系统也与正常儿童无异。“浑身上下没毛病,这孩子怎么就不说话呢?不说话到底算啥病呢?”松松的妈妈疑惑不解。

在详细询问了松松的情况后,经验丰富的儿科医生对松松的父母说:“孩子身体没什么问题,问题出在你们的教育方式上。孩子根本没有使用语言的必要,怎么能学会说话呢?这叫用进废退。”原来,松松的父母工作都非常忙,平时很少陪松松,松松是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的。在爷爷奶奶的百般宠爱下,松松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想要什么东西,根本不用说话,只要用手一指,爷爷奶奶就会拿到他面前,因而词汇量极小。

6岁的康康明年就要上小学了,他聪明可爱,动手能力很强,唯独学习能力差、发音含糊不清,所说的话别人很难理解。经医院康复科语言治疗师评估,他的言语清晰度只有79%,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还停留在3岁孩子的水平。如把“大小”说成“踏小”,把“小鸡”说成“小西”,发音中“d”与“t”不分,“j”“q”“x”相互替代。

医生了解到,康康的父母也是大忙人,只好从四川老家把姥姥姥爷接来照顾康康。从小康康就学了一口的四川土话,在外面一张嘴就招来小朋友的嘲笑,吓得他赶紧闭嘴。久而久之,造成他说话技巧低下,舌头不灵活。

在医院康复科语言治疗师看来,松松和康康所患的病症是“语言饥饿”,即语言功能发展障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康复训练——如唇舌运动训练、交流能力训练、理解和表达训练等——才能一定程度上康复。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研究证明,智力发展首先是语言能力的发展,因为语言是进行思维、反映思想、表达情感、记录思维成果的工具,同时也是帮助孩子建立自我意识的重要因素。儿童语言能力发展障碍对孩子的语言发展、认知发展等影响巨大,不仅妨碍学习和社会交往,还容易被同学朋友孤立,导致其出现恐惧、自卑、自闭等心理症状。所以,家长不可掉以轻心。

宝宝何时开口说话?

家长如何避免宝宝出现“语言饥饿”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宝宝学说话的一般性规律。

宝宝从刚开始学说话到会说30~50个短语,一般是在10个月~1岁半。这个阶段是宝宝理解语言阶段,或称被动语言阶段。这个阶段的宝宝对成人语言的理解能力不断发展,能听懂一些话,并能一步一步把语言和具体事物结合起来,还能用动作或表情对成人的语言做出反应。如成人问:“电灯呢?”宝宝会用手指指电灯。再问他:“眼睛呢?”他会用手指指自己的眼睛。

这一阶段的宝宝概括能力也增强了,他懂得“灯”这个词不仅是指特定的灯,而是指各种灯,还知道不同的老太太都是“奶奶”,不同的男人都是“叔叔”。这种概括叫“一名多物”。另外,也懂得了“一物多名”。例如,一个女孩子除了知道自己的名字和小名外,还知道“宝宝”“乖乖”“孩子”“丫头”等都是指她。

这个阶段的宝宝,会说的话还不是很多,只会说简单的词,如“谢谢”“再见”“抱抱”等,有时用简单词表示某种意思。发育较快的孩子开始能说短句了,例如“妈妈再见”“爸爸好”“爸爸抱”等。每个孩子的大脑里都有一个装满语言的储藏盒,终于有一天“妈妈”、“拜拜”等词语会从储藏盒里跑出来,孩子嘴里常蹦出有趣的只言片语,这就是“初语”。

这个阶段的宝宝喜欢看图画,听故事,常常同一个简单的故事喜欢重复听很多次。别以为他在瞎玩,他是在学习语言。

宝宝说话早晚、词汇量增长快慢存在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由宝宝的个性、受教育情况、身体健康状况等决定的。

到两三岁的时候,宝宝的语言能力进入爆发期,像个小麻雀一样,整天叽叽喳喳,说个没完。当宝宝的回应变得越来越生动有趣的时候,父母往往会欢欣鼓舞,给宝宝越来越多的语言刺激,于是,宝宝的语言发展就会越来越快,表现出爆发期的很多特性。实际上,这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没有父母前期对牛弹琴式的唠叨,这种爆发就不可能发生。并且,宝宝前期语言经验积累越多,他语言能力的爆发就会呈现出更强的力度。所以,有的宝宝很小就会说话,有的宝宝一说话就语言十分丰富生动,看起来似乎远远超出他那个年龄段可能的表达水平。想要宝宝具有理想的语言表达能力,父母给宝宝语言的刺激不应该等待他语言能力发展起来之后,而应该从宝宝一出生就开始为他准备完善的语言环境。

如何教孩子早说话?

那么,为孩子营造完善的语言环境,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只管说,别怕宝宝听不懂。

刚出生的孩子,对成人的话确实听不懂,但婴儿的学习能力很强,当妈妈总是冲他微笑,对他说:“宝宝,我是妈妈。”“宝宝,这是奶,你饿了吧!”时间一长,这种语言信息就储存在了宝宝的大脑里。随着宝宝的智力发育,再经过几十次类似的语言重复,他就明白,原来总抱着我的人就是妈妈。到了1岁左右,他可能会叫“爸爸”“妈妈”了;当有人对他说:“宝宝,你的球呢?”他会转身去找,说明他已经明白了话的意思。

任何能力的发展都需要一个看不到效果的积累期,语言能力也不例外。当宝宝咿咿呀呀发出各种声音的时候,即便他的发声毫无意义,父母也要给予积极的回应,学他发出这些声音,或者说一些夸奖他的话。父母的积极回应会鼓励宝宝更多地通过这种方式来与人交流,帮助他的语言能力迅速发展。

父母做家务的时候也不要冷落宝宝,利用这个机会跟他聊聊天,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自己的动作、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及时描述给他听,并且认真观察宝宝的反应,针对他的反应给予一些贴切的描述。这是帮助他理解事物因果关系,了解人类情绪、行为、各种自然现象的契机,对他语言能力的发展很有帮助。

第二,不要过分满足宝宝的要求。

宝宝有什么要求,父母不必过于善解人意地满足他,要适度地逼迫宝宝把要求说出来。这样做,其实是给孩子创造练习语言表达的机会。比如,宝宝渴了,用手指指水杯,父母不妨递给他一个空水杯。宝宝捧着空水杯喝不出水,可能会发呆,这时父母要耐心等待,或许宝宝会费力地说出“水”字来。宝宝学会了简单的表达,父母要及时鼓励他的进步,激励他再次尝试。

第三,语言水平适当超前,少说儿语。

儿语的主要特点是语调夸张、速度慢、重复多,所用的单词都比较具体,如把狗叫做“汪汪”。研究表明,宝宝爱听儿语,对儿语容易注意和理解,父母说儿语有利于宝宝语言的发展。不过,当宝宝的言语有了进步时,父母要少说儿语,使自己的语言适当超前于宝宝的语言水平。比如,宝宝已经会说“狗”这个词时,父母就不要再用“汪汪”来称呼狗,可以在“狗”前面加上形容词,告诉宝宝:“这是大黄狗,那是小黑狗。”

第四,不要重复宝宝的错误发音。

刚学会说话的宝宝,很多音发不准,如把“吃”说成“七”,把“狮子”说成“希几”,“苹果”说成“苹朵”,等等。这是因为幼儿发音器官发育不够完善,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都较弱,不能正确掌握某些音的发音方法,不会运用发音器官的某些部位,等等。如在发“吃”、“狮”的音时,舌头向上卷,呈勺状,有种悬空感,而小宝宝不会做这种动作,把舌头放平了,于是错音就出来了。对于这种情况,父母不要学孩子的发音,而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与宝宝说话,时间一长,在正确语音的指导下,宝宝的发音才会逐渐正确。

第五,语言环境越简单越好。

有些家庭中父母、爷爷奶奶、保姆各有各的方言,语言环境复杂,多种方言并存,会使正处于模仿成人学习语言的宝宝产生困惑,其结果是导致说话晚。因此,在宝宝半岁到两岁这个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家庭成员都要尽量说标准的普通话。

第7篇

赵老师,您既是我们的朋友,又是我们的妈妈!

有些话我们不愿和家长说,但是却愿意和您说!

您给我们讲了许多好听的故事,也让我们从故事中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用什么词语形容您呢,就用一身正气吧。

……

有着十年体育教龄的我,能以班主任的身份,得到孩子们这样的评价,回想和他们一路走来的这两年,付出再多也值得。

2008年的第一学期刚开学,学校安排我担任五年级三班班主任。一些学生家长在得到这样的信息后很直白地表达了他们的观点:“孩子都五年级了,正是要劲儿的时候,这时候换班主任,还不是教语文数学的,这个班本来基础就差,这哪儿成啊?把孩子耽误了怎么办?”虽然矛头不是单指向我,但细想家长从孩子的发展考虑说出这样的话,我也非常理解他们的心情。可这字字句句却扎在了我的心上,也许是运动员的特质,那种在赛场上不轻言认输的精神,让我选择了坚持。带着学校的信任、领导的鼓舞、家长的质疑,我上任了。

一个学期后,我收到了一名学生家长发来的手机短信,这条短信至今还收藏在我的手机里,让我一生都难以忘记:“赵老师,谢谢您一直以来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我们为他能遇上您这样负责的好老师而庆幸,我也认识到孩子的身心健康远比学习成绩要重要得多。现在,孩子不但能注重体育锻炼,学习上也比以前主动了,真的非常感谢您。”看似一条普通的感谢信息,带给我的却是无穷的力量。要知道这是最开始第一个投我反对票的家长,我并不会去埋怨家长起初的不信任,而要感谢他们让我重拾信心,战胜困难,不断追求。

一个班级,就好比一个“家”,35名学生,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要像妈妈一样去爱她们,这就是“家”的责任。正是这种信念,才让我一直坚定了自己前进的脚步,让我不断去探索教育的真谛。

营造“家”的氛围

班里有一面墙,是我和孩子们共同创造的一个板块,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我成长的足迹”。孩子们把从出生到现在每一个阶段的照片和对应照片的有趣故事记录在亲手制作的手抄报上:从35个在襁褓中的小宝宝,到妈妈教走路、爸爸带着去游乐场、戴上了幼儿园毕业的“博士帽”、和好朋友们一起玩耍、参加文艺表演和演讲比赛……这是35名学生的成长史。而它最主要的寓意是:让每位同学都能对自己的同伴加深了解,甚至从了解他的出生开始,让同学之间的那份友谊之情,升华到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

教室的西北角还“生长”着一棵茂盛的苹果树,上面结着36个红彤彤的大苹果。这棵苹果树就好比我们的“家”,而这些果实,则代表着我和孩子们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到过我们班的老师和同学都惊叹:“原来又粗又难看的暖气连接管道可以这样利用,太有创意了!”是啊,这是全班同学共同创造出来的。废旧的报纸在他们手里,泡一泡、烤一烤、涂一涂,竟然变成了以假乱真的“树皮”。板报纸经过他们剪一剪、画一画、粘一粘,就形成了大片的树叶和果实,甚至连树叶间的层次都表现得特别到位。从此,这里变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班级一角――“苹果树读书角”。在夏日里,孩子们在“树荫”下,带着“凉爽”的心情,感受着书带给他们的乐趣;而在冬日,“苹果树”依然用它的怀抱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温暖(楼层暖气连接管道)。

孩子是有创造天性的,关键在于要给他们提供思考和创造的空间。

做个知心好“家长”

学生进入高年级,随着青春期的发育,身体上和心理上都发生着明显的变化。这个时期的孩子特别容易产生极端的心理变化,各方面的问题处理不当都会导致不良后果。因此,适时地与学生多沟通交流,就显得十分有必要。在班级博客建立的基础上,我还创建了“班主任信箱”“班级聊天日”等多种方式与学生建立沟通的平台,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困惑。

班里有一位单亲家庭的女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离了婚,她跟随母亲生活。她长大一点的时候,妈妈又成了家,原来性情温顺的她,开始变得任性、蛮横,妈妈也非常担心她,所以经常到学校来了解她的学习等情况。本来她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但总会因为情绪调整不好,而失去很多次在考试中获得年级“状元”的机会。成绩上的失利,让她更加自卑。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同学们那里了解到她特别喜欢某个歌星。私下里,我像个“追星族”似的找了许多关于这个歌星的资料,我利用“班级聊天日”的时间主动找她聊天。当然,我的准备工作让她很吃惊,也很意外,我们的“聊天”进行得也很顺利,最主要的是,通过这次“聊天”拉近了我与她之间的距离。渐渐地,她由最初的被动变为主动,也慢慢地向我敞开了心扉,聊起了她的学习、生活和家庭。我不失时机地告诉她应该如何处理与家人的关系,如何带着感恩的心去看待父母的选择。也许是她真的长大了,我开始偶尔会听到她在我面前夸她的“爸爸”做了哪些令她感动的事。

是啊,心怀感恩,会使自己更加快乐。我坚信,真诚一定可以打动一颗冰冷的心。现在,我也很难把那个整日愁眉不展、心事重重的她,和学校大队委、各科成绩优异的六年级学生、高分考入某名校的初一年级新生联系在一起了。

临毕业时,她神秘地交给我两样东西,那是两本不同颜色封皮的证书:一本写着――“好老师证”,而另一本则写着――“好妈妈证”。

给“家”里的孩子们讲故事

每个孩子都会在很小的时候经历一件事,那就是每天晚上临睡前,听妈妈讲故事,随后便进入甜美的梦乡。每个孩子都会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妈妈讲的故事是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

因此,我也要给“家”里的孩子们每天讲一则小故事,不管再忙再累都要抽出10分钟,给孩子们讲各种各样的故事,关于做人的、做事的、成长的、励志的。孩子们听得认真,我也讲得起劲儿。最主要的是听完故事后与孩子们一起反思,联系实际谈感受。就在这一个个故事中,学生收获了,我也在成长,我相信这些故事也会伴随他们一生。

贝尔研制的电话为什么获得了成功――只差0.5毫米,告诉你细节决定成败!

今天你骄傲了吗――每当你不思进取时,就想一想别人在你眼前晃动的指挥棒!

奥运会马拉松冠军告诉我们――看似遥遥无期的终点,只要你一步步地去实现途中的小目标,就一定会到达理想的终点!

四颗钉子的故事――告诉你要脚踏实地做事,同时还要不断去创新才能获得成功!

下跪的藏羚羊――诠释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母爱!

史泰龙的巨星梦――无数次地跌倒,要无数次地重新站起。只要你有恒心,无名小辈也可以变国际巨星!

夜背诗书遇贼――告诉你大师与贼最本质的区别!

生死跳伞――告诉你真正的友情是经得起考验的,哪怕是生与死!

土拨鼠哪去了――告诉你学生的注意力应该放在哪里,友情、亲情不等同于爱情。

……

让“家”里书香满溢

六年级的第一学期,班级被评为了学校的读书特色班级,对于这一称号,同学们备受鼓舞。在这份荣誉的背后,是一种制度的建立,一种规范的引领,一种热爱读书的激情。

五年级刚接班的时候,我想到要丰富班级图书角的资源。起初,我想让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书带来,大家自由阅读。没想到,全班有一半的同学联名给我写信,主要说了为什么不能把图书带到学校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我并没有下命令要求学生们必须带书,而是先召集所有班委成员开了会,共同制订了一套大家认可的班级借阅要求。随后,我又利用周末时间到图书大厦买来了300元的新书。我将这些新书整齐地摆在了班级图书角上,并将借阅要求也贴在了图书角最显眼的位置。没有过多的话语,新的一周,我发现图书角上明显多了200多本新书。

班里有三位“书官”,他们工作起来认真负责、细致到位,对于班级图书的管理、整理和借阅工作做得有条不紊。最重要的一条,他们都喜欢读书,甚至把读书当成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只要有空,他们都会穿梭在学校图书馆与班级图书角之间。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三个人的写作水平非常高,不但在平时语文考试的写作上拿到高分,而且,其中一位同学撰写的小说已达二十余万字,在博客中进行了连载,点击率也非常高。

2008年9月,李金初校长在为建华提出“读书第一”的教育理念后,最受益的莫过于学生。让孩子们走进书城,为学校购书,并报销书款的这一举措,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拥护和好评,学生在畅读自己和同伴们选的书籍而获得丰富的课外知识的同时,也丰富了学校的图书资源。随后,学校还开展了李金初校长向学生赠书的活动。早在之前,班里有的学生就已经看过了李校长亲自为我本人签名并赠送的那本《平生只想办好一所学校》。虽然这是我最珍惜的一本书,但我想:好书一定要与大家一起分享,所以,我爽快地答应了孩子们向我借书的要求。当孩子们听说李校长要向所有的同学赠送自己写的书时,兴奋极了。发书当天,孩子们甚至忘记了去吃晚饭,坐在座位上津津有味地阅读着李校长的书。更巧的是,在发书的第二天,李校长一大早来到班里听了两节数学课。课上,孩子们还能抑制那激动的心情,课下,大家蜂拥而至都挤到了李校长的跟前,有序地排成了一队,干吗去了?当然是要签名去了。校长给全班35个孩子在自己写的书上签了名,孩子们捧着书,如获至宝。孩子们也通过读书,找到了自己崇拜的人,而这本签了名的书,也将会伴随他们一生,更让他们懂得如何去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

“家长”的榜样作用

六年级的第一学期,学校组织了一次大型校园卡拉OK比赛,为期三周,学校通过校园电视台直播了参赛学生的比赛盛况。

第一周,班级中无一人报名,并不是孩子们不会唱歌,也不是不喜欢唱歌,我猜想可能是高年级的孩子不像低年级的孩子更愿意在人前表现自己吧。

第二周,校园电视台上多了22位同学参加比赛,他们来自我的六年级三班。民歌、童谣、英文歌曲,他们在全校师生面前展示了那动人的、美丽的歌喉。第一轮比赛结束后,他们在好评如潮的氛围中,纷纷拿到了进入复赛的入场券。“22”――这个数字也成为全校参加人数最多的班级人数。

短短的一周,学生之所以有这样大的变化,可能缘自我在班上说的一句话和展示的一段视频。视频中是我在“教师红歌会”比赛中唱的一曲《红旗飘飘》。听完了歌曲,我对孩子们说:“我是全校教师中第一个报名参加比赛的,我想,不论拿不拿奖,只要参与了就不遗憾,因为我喜欢唱歌。结果,我拿了一等奖,同时还收获了很多掌声。孩子们,我希望你们也能大胆地去做你们想做的事,相信你们一定会比我棒。”

一个“家”,凝聚力是很重要的,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参加集体活动最能培养凝聚力。在全校举行的广播操比赛中,作为孩子们的“体育老师”“班主任”“家长”等多重身份的我也参与其中,我要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与他们是一起的,比赛不是个人的,是我们“家”的事情,每一个人都很重要,缺一不可。正是在这种精神的作用下,同学们发挥出色,夺得了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在高兴之余,孩子们也不会忘记这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辛勤的汗水和奋斗的心血换来的是我们这个“家”的幸福。在这个“家”中我们有共同的目标,那也是我们不断奋进的动力,各项成绩的取得靠的便是“家”的共同目标。

时间过得真快,孩子们毕业了。在他们毕业后的第一个教师节,我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那是一张普普通通的贺卡,但却值得我珍藏一生。

赵老师:在给您挑选贺卡时,我没有选那种看上去特别华丽的(卡片),因为那种卡片表面上看着华丽,可花里唿哨的东西太多。我之所以选了这张,是因为它里面空白的地方大,那样我就可以跟您说很多。我们已经长大了,不会再像小学生送老师贺卡那样,只写上祝老师节日快乐,我觉得应该把陈旧的话都去掉,只留下那些想说给妈妈的心里话:

您的出现,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老师的责任。虽然您从五年级开始带我们,这也是您第一次当班主任,但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让我们都非常感动。您知道吗,其实我们会经常偷偷地去您的办公室,“偷看”您的工作记录本。那厚厚的几个笔记本,让我们看了好久。您在本子中记录的那些文字透出的是您对我们的爱:每期班会的设计方案,每周分值的评比结果,每日安排的学生“聊天”名单,每周要家校沟通的具体内容。在我看来,您的时间真的太宝贵了,您把一切可以用的时间都花在了我们身上。

您总是像妈妈一样,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给我们鼓励,让我们渐渐找回自信;也会在我们犯错的时候给我们“惩罚”,让我们慢慢学会承担。忘不掉每周的周总结、每月的月总结,是您那双发现的眼睛,总是能看到班上同学的进步,您付出的一切一切,我们都看在了眼里,也记在了心里……

这是毕业后的第一个教师节,以后会有第二个、第三个……我们也会经历中学毕业、大学毕业……也许我们会遇到很多的老师,但对于和我们曾经在一起奋斗过、快乐过得像妈妈一样的您来讲,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您也会送走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我也会离开一个又一个的老师,但在我的心里,我从未离开过三班,从未离开过您。当我伤心难过时,这里就是我最温暖的家,当我奋斗时,这里就是我的加油站,当我获得成功时,这里就是我最感谢的地方。您给我的一切,我永远不会忘记。

您的“女儿”:岳朗

毕业了的孩子们管我们原来的“家”叫做“老三班”,是啊,“老三班”是我们大家共同携手、团结一心,共同创造的。在“老三班”中发生过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也创造过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现在,“老三班”里的这些孩子们,也带着那些已养成的良好品质继续向前走着,走向他们的未来。面对学习:他们执著、认真;面对生活:他们阳光、向上;面对活动:他们积极、有序;面对困难:他们镇定、自信。

第8篇

“从心理学的角度,国内学者一般认为:人格和个性含义相同,都是指个人比较稳定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认知、能力,情绪、气质、性格、行为及身体结构等方面。人格就是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1],而人格变态就是指个体心理状态“偏离规范”[2]、“偏离常态”[3],贾宝玉心理、人格的偏离规范与常态,最主要表现在他言行、性格、心理诸方面的女性化,可以这样认为,贾宝玉是一个女性化或半女性化的男性人物形象。

贾宝玉的女性化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爱红的癖好

《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向贾雨村介绍贾宝玉的奇异之处时,特意介绍宝玉满周岁抓周“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玩弄”,这颇具预示性的细节揭示出人物的爱红习性。在第十九回里,当袭人以不离开贾府为条件要求宝玉“再不许弄花儿、弄粉儿、偷着吃人嘴上擦的胭脂,和那爱红的毛病儿”,他虽口头马上答应,但第二天却又“替他们淘澄脂胭膏子”,致使左边腮上都溅上了红;第二十一回,贾宝玉于不觉中欲吃黛玉房中的脂胭,被湘云从身后伸手打落,第四十四回,他又十分在行地向平儿介绍胭脂的调配方法和使用方法,如此种种艺术描写,无不昭示着一个基本事实,作为男性的贾玉玉爱红确已成癖。他不顾父亲和旁人的鄙视指责,硬要分享女儿们的专利,这“不长进的毛病儿”,显然是“偏离常态”的变态行为。

第二、生活女性化

在中国封建社会,男女两性的社会角色各各不相同,生活范围及内容也迥然有别。“正位乎内”的女性以闺房庭院为自己的生活范围,以学习女红、操持家务、生儿育女为自己的人生职责。“正位乎外”的男性则以社会为人生舞台,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之责,因此,“士”阶层中的大多数男性自觉地选择了读书—进仕做官这一人生道路。贾宝玉则与众不同,他自幼喜欢在闺帷中厮混,自从住进大观园后,更是“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心,每日只和姊妹丫环们一处,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以至描鸾刺凤,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无所不至,倒也十分快意”(《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以下引此书只注回目),以女性化的闺房生活为乐,从不考虑自己斥为一个男儿于家于国应尽的责任,诚如作者在第二十回中所言:“并不想自己是男子,须要为子弟之表率。”更有甚者,他“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将八股文斥为“后人饵名的钓禄之所”,从不“潜心玩索。”他曾当面顶撞史湘云的规劝(第三十二回),并以受惊吓为借口,逃避贾政对自己读书情况的检查(第七十三回)。这一切均表明贾宝玉在有意识的拒绝走传统读书做官、耀祖光宗的人生道路,拒绝进入男性的社会角色定位,完全放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悖离“社会期待”。从《红楼梦》前八十回的艺术描写看来,他已经十分习惯并非常喜欢那种“无明无夜和姐妹们鬼混”(第二十一回)的女性化生活,并似乎打算在内帷中长期厮混下去。毫无疑问,这又是一种“偏离规范”的异常表现。

第三、性格女性化

从总体上看,贾宝玉的性格缺少男性应有的阳刚之气,更多地呈现出女性的阴柔特征。他“天生成惯能作小服低,赔身下气,性情体贴,话语缠绵”(第九回),对黛玉是如此,对袭人、秦钟等也是如此;他胆小,怕见父亲,怕见生人,怕晚上一人睡觉;他遇事无主见,既缺乏基本的应变能力,又缺乏承担责任的勇气,金钏儿被打被撵、晴雯被冤,尽管他心里颇觉不公,但却无胆量挺身而出为她们辩解,当然更无能力去保护她们,除此之外,贾宝玉的多愁善感也相当突出。他常常发呆、掉泪,常常触景生情,感伤不已。听到黛玉的《葬花词》,“不觉恸倒山坡上”,联想不断,以致于“心碎肠断”(第二十八回);看见祝妈创土种竹,打扫竹叶,“顿觉一时魂魄失守,随便坐在一块山石上出神,不觉滴下泪来”(第五十七回);见杏花落听雀儿啼,又伤心感叹,发了呆性(第下十八回)。贾宝玉这种敏锐的感受力、细致的观察力以及丰富的联想、脆弱的感情,无不反映出女性心态与性格特征,对此,可借心理学术语称之为“性倒错”,因为“性倒错在第三性征上更象异性”[4],。

第四、奇特的两性观

在对男女两性的总体看法上,贾宝玉是贬男尊女的。他有一句惊世骇俗的名言:“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第二回),“他料定天地间灵淑之气,只钟于女子,男儿们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因此把一切男子都看成浊物,可有可无”(第二十回)。这种男浊女清、尊女抑男的两性观在封建社会的父系文化系统中确属罕见,尤其出自男儿之口,则更可谓空前,它是贾宝玉“偏离规范”、人格变态的重要标志之一。

此外,贾宝玉“面若中利、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面如傅粉,唇若施脂”(第三回),如花似玉的容貌更为他增添了几分女性的柔美。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用来定义“变态”的词语包括以下这些:越轨—指明显不同于社会公认的行为标准的行为;异常—指与公认的规范很不同的行动;失调—缺乏行为的整合;稀奇古怪—指与社会公认规范不相同的行为。“决定是否任何一个具体的个体是变态的最一致的标准是:①行为偏离、或不同于)那个社会的规范;②失调行为总是继续和/持续存在;③人们内部和/或人们之间活动的最终破坏程度”[5]。由此,我们可以判定贾宝玉的女性化实属变态,不仅今日的读者能够明显地感觉到他心理和行为的异常、越轨和稀奇古怪,就是《红楼梦》本身也多次指出这一点:小说第三回写黛玉初见宝玉,作者引出所谓“后人”所作的《西江月》词二首,以正话反说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这一形象的总体评价,其一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作者说此词批得“极确”,它道出了贾宝玉性格行为与众不同、偏僻(即不合正道)乖张(即怪僻不通情理)的特征。在小说中,最疼爱宝玉的贾母也说他就是与众不同,最接近他的袭人说他:“性格异常”、“更有几件千奇百怪口不能言的毛病儿。”除此之外。书中还不时直接以“痴”、“呆”“傻”、“疯”、“怪”、“狂”等字眼来形容他的变态行为。值得注意的是,贾宝玉的女性化不仅引起了他人的非议,破坏了他与本阶级多数成员的和谐关系,而且导致了他与以贾政为代表的封建家族、封建贵族阶级的尖锐对立,导致了他与整个男权社会的严重脱节,从而也最终导致了他自身的生存危机,这实质上从另一侧面证实了贾宝玉的女性化确为一种偏离规范的人格变态。

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人格的形成及其存在状态,必定要受其自身先天和后天诸如生理、社会等内外因素的影响,贾宝玉也不例外,《红楼梦》对其变态人格形成的原因作了一定程度的揭示。

1、先天因素影响贾宝玉人格的先天因素既不是现代心理学家们所学的“遗传基因”,也并非美学家们所谓“历史积淀”,而是贾宝玉的前身—被女娲遗弃在青埂峰的石头。秉自然灵秀之气的仙石决定了贾宝玉的聪明灵秀,无补天之才的顽石则决定了他的“于国于家无望”,石头的前身赋予了宝玉正邪两极之性,使“其聪明灵秀之气,则在千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千万人之下”(第二回)。如此天赋,必然铸就贾宝玉具有偏离、异常因素的人格形态。  2、后天因素这里主要指宝玉的生活和成长环境。由于贾母的溺爱,他一直例外地以男性的身分在闺帷内厮混,成天跟姐姐妹妹、小姐丫环们呆在一起,极易染上较多的女儿脂粉气。住进大观园,更是进入了女儿世界,完全生活在女性的庇护、偏爱、温情之中,自己的生活也完全女性化,正如兴儿所说:“他长了这么大,独他没有上过正经学堂,我们家从祖宗直到二爷,谁不是寒窗十载,偏他不喜读书。老太太的宝贝,老爷先还管,如今也不敢管了。……每日也不习文也不学武,又怕见人,只爱在丫头群里闹”(第六十六回),在如此生活环璄中长大的贾宝玉,人格的女性化在所难免。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意识,一个人后天的生活环境尤其是教育条件在其心理发展上起着重要甚至是主导作用。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现代红学家们更多地强调了后天的因素,认为在大观园这个女儿国内,生活风气比较干净,封建礼教的统治相对薄弱,贾宝玉较少地受到外界污浊风气的影响,可以比较自由的生活,大胆阅读一些具有市民意识和民主要求的杂学野史,有较多的机会了解青年女奴们的美好心灵和不幸遭遇以及贵族少女们的内心苦闷,这一切均有助于他叛逆思想的形成。上述认识本是相当正确、无可非议的,但问题在于叛逆并不意味着要以女性化变态形式表现出来,何况《红楼梦》所提供的生活环境既不能完全说明贾宝玉异端思想形成的原因,正如某些学者所论,贾宝玉那种“已经带有初步民主主义色彩的先进思想,当然不是任何一个生活在十八世纪中叶的少年所能具备的”[6],更不能充分解释他人格变态这一异常现象。

笔者认为,在《红楼梦》中,曹雪芹更为强调的乃是贾宝玉人格形成的先天素质——与生俱有的顽性劣根,这一点可以从全书石头下凡的基本构思中看出,可以从宝玉一出生就与众不同、自幼便口出怪言中看出,可以从贾府上下之人难以理解宝玉的痴狂中看出。第五回,作者借警幻仙子之口指出“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第十九回又借袭人的心理活动强调了宝玉变态人格的先天属性,“袭人自幼儿见宝玉性格异常,其淘气憨顽出于众小儿之外,更有几件千奇百怪口不能言的毛病儿。近来仗着祖母溺爱,父母亦不能十分严紧拘管,更觉放纵驰荡,任情恣性,最不喜务正。”十分明显,贾宝玉性格和行为的异常与生俱有,祖母的溺爱、他人的影响以及父母拘管的不严等后天因素仅仅起着“放纵”作用,而非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曹雪芹通过大量的艺术描写所要突出的,正是贾宝玉那天生俱有并且后天不能更改的顽愚劣根、痴狂本性,从这一意义上来讲,宝玉人格的女性化最终也是由先天决定的。

当然,石头前身决定贾宝玉的本性和他后天人格的形态,这种构思无疑是非科学的,曹雪芹作如此艺术处理,目的并非要给世人讲一个优美的神话故事,而是巧妙的利用大众审美心理对神话故事所具神奇性的认同与欣赏来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幼年、少年贾宝玉的思想性格显示的乃是成年曹雪芹的思想与人生观,曹雪芹强调宝玉人格形成的先天因素,有利于自己一开篇便集中笔力塑造一位崭新而又奇特的叛逆者形象,有利于从其奇异之处来突出强调这位叛臣逆子的无可救药及其与本阶级的势不两立,从而更为鲜明地表现出自己独到而又深刻的现实人生感受。

作为《红楼梦》的第一主人公,贾宝玉是曹雪芹呕心沥血十数载而创造出的不朽艺术典范,透过这一人物的变态人格,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到曹雪芹的的创作情感基因和内在心理动因,更为准确地把握其人生观的复杂内涵。

首先,它表现了曹雪芹心灵深处或潜意识中对于女性的依赖和眷恋。

我们并不将《红楼梦》视为曹雪芹的自传,也未曾将贾宝玉等同于曹雪芹,但是不容否认,在贾宝玉这一形象身上明显带有作者个人身世和经历的许多痕迹。因此,研究贾宝玉就必须了解曹雪芹的人生经历,必须探索曹雪芹的心路历程,只有深入到曹雪芹的心灵世界之中,才可能洞悉贾宝玉这一形象的全部艺术内涵。

曹雪芹的外貌并非女儿相,“其人身胖头广而色黑”[7],其性格狂放,风姿傲岸,从未以女儿态为美,那么他将贾宝玉女性化的现实依据究竟何在呢?这里。我们不能忽略其少年时代生活经历对他一生的重要影响,因为“个体的童年经验常常为他的整个人生定下基调,规范了他以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一个人的一生都要受童年的‘基本选择’的影响”[8]。从康熙五十四年到雍正六年初曹家被抄,曹雪芹在江南地区度过了十三年的富贵温柔生活,其间,身边除了有宠爱他的母亲之外,还有几位“好姊妹”以及一大群气质不俗聪明美丽的女仆。朝夕相处之间,她们使曹雪芹既充分感受到女性的温情爱意,也清楚地看到女儿的聪明才智,这一切均汇入了他的童年经验之中。尽管随着家道的中落衰败,被女性之爱所包围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然而昔日所体验过的女性温情却沉潜为珍藏在心底的美好回忆。这种刻骨铭心的记忆使女性在他心目中成为纯洁美好的象征,而抄家时所看到的残酷凶恶,成年后于困顿中所感受的世态炎凉,又作为一种心理酵素,极大地扩张了童年经验所形成的心理宿因,强化了记忆中的女性美。虽然现实中的曹雪芹在亲友面前或狂歌豪饮,或纵情放言,可其心灵深处或潜意识中却保留着对女性深深的眷恋和依赖之情,这一点已在贾宝玉形象的塑造中得到充分的表现。

贾宝玉从小到大不仅在日常的衣食住行方面完全离不开女性的照料,而且在感情上有着一种强烈的依附女性的趋向,女性之情爱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为此,他希望与姐妹丫环们长相厮守,永不分离,生愿有她们的身影相伴,死盼有她们的眼泪相随,这显然已经大大超出了一般男性对女性应有的依恋程度。为了实现自己的意愿,贾宝玉不仅放弃男子应负的家庭与社会责任,钻进女儿国之中充当一位特殊臣民,而且尽可能地去掉身上的男性气度,与女儿们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拥有共同的喜怒哀乐,不但情感上亲密无间,即便在心理感受上也最大限度的消除了两性的差别。 经过如此的艺术处理,曹雪芹让身为男儿身的贾宝玉达到了与女性的高度融合,让自己所留恋与向往的美好人生境界在贾宝玉的女性化表现过程展示出来,并由此获得一定程度的心理补偿。从这一意义上讲,贾宝玉的女性化既是曹雪芹的心理情感上眷恋女性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他传达这种依恋之情的必要手段。

不唯如此,曹雪芹还将自己对女性的钟情依恋,转化为笔下贾宝玉对女性的关怀体贴以作为回报。小说第十九回写东府里演戏放花灯,宝玉想到这里素日有一小书房,内曾挂着一幅美人图,于是“想那美人也自然是寂寞的,须得我去望慰他一回。”对此,脂砚斋评道:“极不通极胡说中,写出绝代情痴,宜乎众人谓之疯傻。”斯言极是!望慰图上一美人,确为“疯傻”之变态行为,但人们却由此看到了贾宝玉对女性的关心体贴,感受到了作者对女性的一往情深,贾宝玉的变态的确传达出曹雪芹独特的人生体验。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曹雪芹让贾宝玉对女孩子的出嫁尤其在意:一想到邢岫烟已择了夫婿,便感伤“又少了一个好女儿”(第五十八回);一听说迎春将带着四个丫头出嫁,便跌足道:“从今后这世上又少了五个清净人了”(第七十九回)。贾宝玉的这种异常心态,或者说作者的如此描写,当与曹雪芹童年时代所接触的女性多属未婚有着直接联系。

其次,贾宝玉的女性观艺术地折射出曹雪芹对女性的崇拜和赞美,反映了他崭新的女性观。

在《红楼梦》第一回中,曹雪芹谈了自己的创作动机:“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余”,“闺阁中历历有人,乃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我虽不学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亦可闺阁昭传。”由此不难看出,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动机之一乃是使闺阁昭传,为女性唱赞歌,而这种动机的产生则是建立在男女比较,男不如女的思想基础之上的。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曹雪芹必须在作品中通过艺术形象将男女两性加以比较,并以具体的结果来证实自己观点的正确。以贾宝玉与大观园中的女性相比,并通过贾宝玉的亲身感受来体现男女之差异,这是曹雪芹进行男女总体比较中的重要一环,而将宝玉女性化实质上更便于比较的进行。

中国封建社会中的男尊女卑不是自然性别差异的体现,它所内涵的乃是一种社会性的伦理差别,其具体表现之一便是男外女内的社会分工。在一般的女性无法走出家门而一般的男性又不屑于留在家内的历史条件下,女性化的贾宝玉“独为闺阁增光而见弃于世道”(第五回),自动放弃男权社会赋予自己的特权,不愿走出家门离开闺阁,长期厮混于女儿之中,这就具备了男女比较的条件。《红楼梦》的艺术描写告诉人们,生活在大观园内的贾宝玉的确在诸多方面不如身边的女性:论作诗赋词之才气他不及黛玉、宝钗,论治家理财之能力他不及凤姐、探春,论坚决反抗不妥协之精神他又不及黛玉、晴雯,至于其生活自理能力更是等于零,时时事事离不开袭人等女仆的侍候照料。如此比来,贾宝玉即使生活上仍然可以养尊处优,但是心理上却无法“自尊自大”起来,性别的尊和少爷身份的贵均难以消除心灵深处的“卑”,相形见拙的闷随时困挠和折磨着他。比较的结果只能导致贾宝玉对女性的进一步依恋和崇拜,并因他的心理、人格永远难以“阳刚”起来而进一步加速女性化的进程。

一位男性如果拒绝承担社会所分派的角色,放弃社会赋于的性别尊严,其结果不仅仅是“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而且行为,性格诸方而表现出向女性认同的趋势。不容否认,此种艺术处理内涵着曹雪芹对女性的崇拜与赞美,在这一问题上,曹雪芹不仅仅单纯具有感性体验,而且已经将其上升为理性认识,并以贾宝玉“男浊女清”两性观的理论形态表现出来。

本来,清初不少小说家都接受了中国传统的“人秉气而生”[9]的哲学观点,即所谓“丈夫禀阴阳之气而有身,赋万物之灵而成性”,并有人借此来表达自己进步的男女观。例如震泽九容楼主人松云氏撰写的《英云梦》第一回写道:“盖闻天、地,人称为三才,轻清上浮者为天。则为风、云、雷、日、月、星辰;重浊者下凝为地,则载山川、社稷。惟人生于中央,且种种不一。若得山川之秀,社稷之灵,或生天才或生神童,此非凡人可比。若非文星下降,岂能有锦心绣口,下笔千言立就,可称为才子。又有香闺女子,无师无文,亦能韵古传今,才华竟胜过男子者,此乃得天地之气,钟山川之秀而成,此则淑美,可为佳人。”这里已经明显地表现出对女性才华的高度肯定和热情赞美,但此处的女性仅指“佳人”,而且对男性中的“才子”也同样作了充分肯定。曹雪芹不但接受了前人进步思想的影响,并且走得更远。第一、他让笔下的贾宝玉将女性作为一个整体加以崇拜、赞扬:“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贾宝玉“见了姐姐便忘了妹妹”,对不少女孩子都流露出爱慕之情,这固然可视为贵族公子轻浮品性的表现而加以指责,但如果作更深入全面的发掘,便不难发现宝玉绝非贾琏之类的好色之徒,应当承认其“”实质上正是他对女性“泛爱”的具体体现。第二、尊女贬男。他“料定天地灵淑之气,只钟于女子,”“因此把一切男子都看成浊物”,这种异于常人悖于传统的两性观正是曹雪芹塑造红楼男女两大形象系列的根本出发点,贾府中那“一代不如一代”的男性形象与一大群美丽聪明的女性形象正分别成为“男浊女清”的艺术写照,贾宝玉的女性化则更是对“男浊”最直接最有力的否定和批判。对“女清”极大的张扬和赞美,它向上千年来男性至尊的社会地位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显示出对整个男权社会、父系文化的大胆反叛。

复次,贾宝玉的女性化实为反社会化之结果,他对由自身性别所决定的社会责任的彻底放弃,表现了作者对所属阶级的彻底失望及其对整个男权社会的彻底否定。

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要想适应社会,成为社会所需要的角色,都必须经过社会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从人的童年时期就已开始,家庭则成为对孩子进行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儿童一方面通过模仿成人的言行,一方面通过父母等人的赞许和责备,逐渐学会识别社会行为,学会适应和掌握社会标准,学会与他人的合作与竞争,从而逐渐被培养成为一个社会所期望的人。贾宝玉身上则明显地具有一种反社会化倾向,他既具有“无才”之天性,后天又拒绝封建家长的正统教育,与父亲贾政的对抗实质就是与整个社会的对抗,因为在父系文化社会中父亲“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支住,代表思想的世界,人化自然的世界,法律和秩序的世界,原则的世界,游历和冒险的世界。父亲是教育孩子并指引他步入世界之路的人”。[10]抓周时的表现已使贾政对他“不喜欢”、“不甚爱惜”,成长过程中的所作所为更让贾政产生“将来之患”(第三十三回)的忧虑。贾宝玉的女性化使他从根本上不可能成为父亲、家族乃至社会所需要的人。由此便注定他将与以贾政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封建贵族阶级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从而完全成为本阶级的叛逆者。

曹雪芹所处的时代正值封建社会走向末路,然而所谓的康乾盛世却使行将就木的腐朽社会表面上呈现着繁荣升平景象,曹雪芹由于自身特殊的遭际和处境,敏锐地感受到遍布生活中的悲剧予盾和悲剧氛围,正如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所说,“颓运方至,变故渐多,宝玉在繁华丰厚中,且亦屡与‘无常’觌面。……悲剧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人生态使曹雪芹比同时代的许多人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封建末世社会中的种种卑劣、腐朽和糜烂,并预感到自己所属的阶级运终数尽,衰颓没落之势已不可挽回。对此,他既缺“补天”之才,无力改变社会发成的总趋势,成为本阶级的擎天柱,又不愿与黑暗同流合污,不甘成为本阶级的殉葬品,内心充满梦醒了无路可以走”的痛苦、矛盾与悲伤。从这一角度看来,贾宝玉的女性化及其由自身性别所一生的自卑感、罪恶感,已不仅仅出于曹雪芹对女性的依恋与崇拜,更是他对延续了上千年的封建父系社会、男权政治彻底绝望之后的彻底否定。通过贾宝玉的女性化,曹雪芹向所属阶级和全社会表明了自己不予合作且不愿合作的政治态度,公开了自己“于家于国无望”的逆子叛臣身分,而正是这一点,使贾宝玉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人物形象画廓中前所未有的最具反叛精神的艺术形象。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贾宝玉的女性化固然体现了曹雪芹大胆的叛逆精神,但同时也内涵着他“世人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的万般皆空的悲剧性人生感受和认识,因此,贾宝玉式的反抗最终只能是消极的。贾宝玉躲进女儿世界中去寻求那有限的真善美,这是反叛,也是逃避,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成了男性世界里的多余人,既不愿充当旧世界所需要的“补天”派,也不可能扮演新世纪所需要的“拆天”人,诚如贾雨村所言“上则不能为仁人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第二回)。女性化的贾宝玉在拒绝承担传统的人生职责的同时,也放弃了对旧社会的改造,放弃了对新生活的主动追求,因此他尽管的确不会成为封建贵族阶级所希望的接班人,同样,也根本不会充当本阶级的掘墓人,这一点反映了曹雪芹的时代与阶级的局限性。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女性化的贾宝玉正是一个寓辛酸于荒唐之中的不朽形象,透过其变态的心理、人格,我们完全能够更多的体会到作者痴情之中的真味与深意。

注释

[1]邓明显、郭翕峰主编《咨询心理学》第203页 中国科技出版社1992年9月出版

[2][5][美〕罗伯特、保罗·萨门《变态心理学》 辽宁大学出版社

[3]刘力、谭力海主编《剖析人生—心理类型学》第369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