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科学社团活动总结

时间:2022-08-06 05:56:41

导语:在科学社团活动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科学社团活动总结

第1篇

【关键词】社团 社交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7-0173-01

随着社会各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学校的有序、规范、科学的教育管理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管理源于有效的组织。要最大程度地发挥组织的功能,就必须依靠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的合理与优化。学校教育体系由校内和校外两部分组成,学校内部的教育分为课内教育和课外学生社团活动两方面,校外也有教育与活动。两部分主要是以社团的形式组织进行活动的,校内是社团内,而校外是校际之间进行的各种比赛。社团相比其他一般的形式,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社团是小学生素质拓展的载体

1.促进小学生开拓创新

小学生社团是分散在学校校园中,具有共同爱好和特长的同学凝聚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一种群体优势。在共同目标鼓舞下,大家能够集思广益,采集创新资源,互相鼓励,互相配合,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创造思想财富。同时,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了许多学科的知识,充满了创新的活力,激发小学生不断去创新知识。

我校开办社团活动已有十余年的时间了,其中的科技社团对社团创新力这一点是最有说服力的。在社团中,老师鼓励学生们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挖掘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在继承前人知识的基础上,敢于打破常规提出质疑,结合实际,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如一位六年级的学生就针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架存在的弊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社团师生的共同研究下发明了全封闭防落、防滑新式衣架,并获得了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二等奖。又如一位二年级的学生提出一种导盲手杖的想法,装有定位系统和电子语音系统,只要周围有情况发生,这个手杖就会发出提示音来提醒盲人,让他们做好准备,应付各类情况来保护自己。

2.增强小学生自我认知

库利(Charles Horton Coole)的“镜中自我”理论认为,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通过感知他人对自己的反映和评价,建立起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社团活动通过团内校际间的活动,学生感知他人的反映和评价,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小学生只有在现实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和方向,才能清除无谓的自卑对心灵的损害,避免盲目的自满对生命的束缚,形成健全的人格,获得心理的成长。

在各个社团中往往活跃着一个或者几个在这个领域特别突出的学生,在社团中他们经常起到领头羊的作用,他们在这个团队中游刃有余,充满自信。但是有时候我们又会发现他们中的一些人原本在语文、数学的学科中并不出色,甚至是在中下等水平,我对于这种现象的解释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观点,全才毕竟是少数,上帝关上了一道门就一定会给你开一扇窗。我曾经带过一个合唱社团,参加的学生并不都是在A类课中的佼佼者,但是他们在乐感等方面的表现力却远远高于一些主课老师眼中优等生的水平,在这个社团中他们从低头唱歌到抬头演唱,从沉默寡言到敢于跟老师提出自己对某一部作品的看法,从他们的眼神中我清楚的看到:是的,我热爱歌唱。慢慢的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他们从自卑到自信,每次我看到他们抬头挺胸的模样时都会在心里忍不住说一句:“你做到了,你真棒。”

二、社团增强了小学生的社交能力

1.社团提高了小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

小学生通过交往、沟通、交流情感,寻求理解,建立友谊,切磋学问。小学生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能力直接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影响他们的成长与发展,也影响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而在社团组织中,由于参与的自由性,吸引了有共同志向和爱好的学生,打破了年级的界限,对小学生来说,社团提供了多角度、多侧面的信息来源,使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并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他人的交往方式,学习有效的沟通方法。

在社团中,学生来自不同班级不同年级,各个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聚集在一起讨论交流,势必给学生带来更宽广的信息面。这个时候也会面临一些问题,对于指导教师就需要更多的要求。老师把“一起玩”的心态灌输给学生们,鼓励他们融入到这个环境中去。鼓励低段的学生学习高年级学生对问题较为深入的看法和做法,而高年级学生也要了解低年级学生的需求,有爱心、有耐心,关爱比自己弱小的群体,对人友好,以能帮助别人而觉得快乐。同时通过团队合作体会到合作的力量和作用,也能从中感受到被人喜爱,被人尊重的快乐。

例如,《一起玩》这个主题活动特别侧重指导学生在主题活动的设计、体验与反思中逐步提高其自主活动的意识和能力,着力在活动方案设计、活动实施、活动总结三个阶段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因此,每个活动周期的开始都是学生对活动的规划和设计,从自主解决玩什么、怎么玩,要准备些什么,这些问题入手。每个活动周期的结束都是对原定设计及活动实施效果两个方面的总结。当第一次活动结束后,高年级的学生把低年级的孩子们牵着手送回座位的时候,我感受到活动对软化年段和班级界限的意义,和对学生美好心灵的唤醒。同时当学生通过一次次自主确定活动内容、自主设计活动方案,他们在开展活动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

2.社团促进了小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社会化,是指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理解和认同社会规范和制度,培养自己的社会角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成为能够履行一定社会角色行为的社会人的过程。而社会化过程的中心环节是社会实践,社团组织正是为小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模拟的社会情景和实践平台,社团就像一个“微型社会”,迈进社团,犹如走进社会。学生还通过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学会了承担责任,理解信誉,尊重承诺,协调人际关系,规范自己的行为,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和困难等,为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做准备。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学校办学思想;校园文化环境;教育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12-0015-03

一、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各个学校都在做,但是对新课改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认识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尤其是语文课程改革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明确

在综合调查的过程中,有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把班级和校园文化建设看成与课程改革不相关的事情,甚至有的骨干教师在沧州市小语会会员学校合作论坛活动的发言中明确提出质疑:这些事情和语文有什么关系?有的教师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是“当官的”(学校领导)该关注的事,跟语文教师没有关系。如果我们仔细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就会发现,其实“语文课程”的很多因素是和师生的班级生活及学校生活密不可分的。我们不妨从《课程标准》中列举几例: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以上的引述表明,我们应运用“大语文”的“课程观”去认识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其实更重要的,班级和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是学生人生经历的重要场所,也是教师职业生活的重要场所。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课程”的范畴,是符合“教育即是师生的生活”的教育观的,有一个美好的校园生活环境也是师生“享受语文每一天”,“享受校园生活每一天”的必要保证。

二、各学校都注意了在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教育法规办学的前提下,确定符合时展的办学思想,但是个别学校的某些提法也值得反思

通过调查问卷和教学评估走访学校,可以感受到几乎所有学校都能够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的教育法规来办学,并且从不同认知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办学思想,总体来讲,这些办学思想基本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体现了要办特色学校的意识。这通过一些学校的校训、校风、学风等就可以体现出来。例如:

一切以学生为本,以艺术激活课堂,以尊重成就个性,以赏识激励成功,以智慧精彩生命,以科学引领未来。

成功教育+创新思想+实践能力。

成人+成才=成功。

身心兼修,知行并重为校训;以博爱、博学、求真、求是为校风;以爱读书,善思考为学风。

进则静,静则学,学则进。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

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

崇德尚学,立志成才,全面发展。

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

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身。

在教学评估的过程中,也发现个别学校的校训有欠妥当的地方,这些校训中的说法有的只出于学校领导的个人观点,有的引用于国内著名报刊或是某位学者的观点。这种现象虽然不多,但也提醒学校领导在确定办学方向时要慎重。

另外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是,笔者曾经随机对一些学生和教师做过调查,有些学校的学生、教师根本没有注意到学校的校训,或者没有办法说出其中的涵义。这也说明,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不仅仅是摆放在醒目位置的标语,而应该成为学校深入师生人心的精神凝聚力,成为学校和师生发展的价值追求。

三、所有学校都对校园文化环境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并在环境育人方面做了大量的具有创造性的工作

校园环境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得到了所有学校的重视。一些学校认识到应该“时时育人,处处育人”,有的明确提出了“处处是教育之地,人人是教育之师”的观点,还有的提出了“人育环境,环境育人”的具有哲学意义的理念。不少学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都努力地做到:“让每面墙壁说话,让每个角落育人”;“每一株花草都有可读性,每一个角落都有闪光点”。具体来说,带有普遍性的做法有:

1.以“墙体文化”、“楼道文化”、“展牌橱窗文化”、“电子屏幕文化”、“智能音响文化”、“花草树木文化”等为主要载体的,以习惯养成、国学经典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感恩教育、环保教育、乡土文化教育等为主题,以名言警句、名人故事、经典诵读、诗词漫画、温情提示等为主要形式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在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和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校徽、校歌、校报、校刊、校旗、校服、雕塑、校园广播站、学校电视台等校园系列文化建设被广大学校普遍重视;班名、班呼、班牌、班训、班报、班级日志、班级文化角、班主任寄语、家长寄语、班级图书角、班级明星专栏、班级手抄报、班级墙壁报等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建设也呈现出可喜的发展态势。

3.学校的品牌文化活动正成为特色学校的亮点和“名片”,有的学校开办了“我读书,我快乐”为主题的“书香校园”活动;有些学校开展了“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伍”、“渎中华经典,做谦谦君子”、“文之韵”为主题的经典诵读系列活动;有的多年举办大型的读书节、艺术节、学校开放月(或开放周)、金秋书市、家长学校等活动,很多学校的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等活动也搞得有声有色。

4.不少学校建立了校刊、校报编辑部,学校广播站、电视台,学校文学社,小记者站,小明星合唱团,创造发明小组,舞蹈队,书画小组,篮球队,乒乓球队,武术队等,这些带有社团性质的组织活动,培养了大批有个性、有特色、有专长的优秀学生。

5.一些学校将学生的自我管理纳入学校文化的建设中,建立了比较细致的学生自我管理机制,例如,红领In值班岗、文明礼仪监督员、学校安全巡视员、学校图书管理员的设立,红领巾升旗手、班级和学校明星的评选,班队干部的竞争上岗,这些都为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在今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值得注意和完善的一些关注点和角度,以及一些学校值得借鉴的做法

1.多数学校对“校园文化”的理解还有偏差,还把注意力主要只放在“学生”身上,没有意识到“教师”在校园生活中的成长也需要有相应的文化作为土壤。

接受调查的学校仅仅有为数不多的学校在构建“书香校园”时将教师的读书也纳入其中,我市只有南皮县迎宾小学一所学校介绍了构建教师“办公室文化”的做法。

2.多数学校对构建校园文化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甚至还包括社会其他因素认识不足,所呈现出的“校园文化”也只是“校长文化”,或是“学校领导文化”,很多的内容都是按照设计者的意图被摆放到某个位置,少了学生和教师参与的过程,也少了师生的生命活力的存在。

调查中也了解到,有的学校的标语、提示语征集于全校的师生;有的学校开展了“校园绿色童谣”主题活动,师生参与到了编写童谣、演唱童谣的过程中;也有的学校开办了“金秋书市”活动,学生、教师、家长和图书经销单位共聚校园;还有的发动师生进行“家乡文化大搜索”活动,在活动中催生了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这样做法都值得其他学校关注。

3彳艮多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源于传统的做法,或是对其他学校活动的简单“照搬”,不少学校“教导处”、“德育处”、“科研处”、“大队部”各自为政,极少合作,缺少整体的谋划,也缺少师生发展的综合效益。

调查中也了解到,渤海新区实验小学依托濒临渤海的优势,提出了“海洋教育特色,海洋文化,海洋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任丘市新华路南关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则是围绕“汉字,汉语;古韵,新风”这一基调实施。有的学校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提出了“品牌式班级管理”的整体思路;有的学校将“国学经典诵读”和学校的“合唱团”社团活动结合在一起;有的学校结合“古典诗词诵读”的“校本课程开发”和“阳光体育锻炼一小时”活动,开展了“千人诵读课间操活动”;有的学校采取了“早晨名家诵读十分钟+中午经典音乐欣赏一刻钟+下午读书时光”这样的板块式活动结构……这些做法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五、教育教学的评价的研究是当前学校工作的薄弱环节,这也应该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教学的评价是涉及到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质量的重要问题,也应该属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总体来看,学校的教育教学评价还是相对薄弱的,在教学评估中也是明显的“弱项”。

1.就当前学生的评价来说,学校的命题权和考试权仍然缺失。一般来说,小学结业考试、学年末的考试、学期末的考试均由县统一组织,期中考试则由乡镇或是学校自行组织。有些县级教育部门为了进行质量监测,还会不定期组织抽测。从对学校的评估情况来看,学校的评价研究是非常薄弱的,专项档案中往往只有少数的试卷和水平很低的考试分析,试题研究和日常的形成性评价研究更是欠缺。

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评价,几乎所有学校都是在用教育督导部门统一印发的《素质教育评价手册》,只有为数不多的学校在开展帮助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册》、《成长记录袋》的工作,但是有些所谓的“成长记录”往往就是大量的原始素材的堆砌,很少有比较合理的分类、筛选、整理和提升。从“教育即是生活”的教育观来讲,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成为学生童年生活的记录,应该成为学生值得珍藏的人生财富和美好记忆。

2.就教师的评价来说,绝大多数学校利用《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标准》每学期一次给教师打分,少数县区或学校能在此基础上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切合实际的评价标准。这些评价往往以定量评价为主要方式,以分数和等级为最后呈现结果,虽然不少学校评估过程中强调了教师自评、同伴互评和学校领导评价三者的结合,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评价标准“一刀切”,学校和教师个性和特色照顾不足,评价过程民主性不强,评价结果不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不能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弊端。

3.就学校的评价来说,几乎所有学校都在接受以《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标准》为依据的教学评估,与教师的评价情况相同,也只有少数县区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有在省评估标准基础上适当调整的评价办法。这种情况的存在从积极的方面来说,可以促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从消极的方面来讲,也不利于学校的个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