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22:43
导语:在国际营销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不断向深层次扩展,在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管理、国际贸易运行机制、国际贸易营销手段及国际贸易运输方式等方面都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一)虚拟公司——国际贸易新的经营主体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是这种“虚拟公司”的主要表现形式。这种创新型的跨国公司战略联盟与“虚拟经营”采用了合作竞争的经营方式,揭开了信息社会公司组织及运作方式变革的序幕。通过开放系统的动态网络组合寻找资源和联盟,这种虚拟公司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竞争环境和消费需求向个性化、多样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给跨国公司带来分工合作、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的好处。
(二)虚拟市场——国际贸易新的运行环境
电子商务通过网上“虚拟”信息的交换,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空间,这是一个开放的、多维的、立体的市场空间,它突破了传统市场以一定的地域为存在前提的局限性,在全球范围内以信息网络为纽带连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新型世界市场的形成。信息流动加速了资本、商品、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带动了全球“网络经济”的崛起,在这种网络贸易的环境下,各国间的经贸联系与合作也大大加强。(三)电子商务——国际贸易新的推动力量
电子商务突破了时空限制,使得信息跨国界传递和资源共享得以实现,满足了国际贸易快速增长的要求,从而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网络国际商品交易额的上升就意味着那些通过信件、跨越国境服务、有形货物运输的交易额的下降。电子商务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价格,提高效率,不断创造出更多的商业机会,这些机会来源于电子商务手段能够降低交易价格,让那些成本过高或执行困难的交易变得可能;同时电子商务作为传统交易手段的补充,通过提供国际市场调研、广告和营销、购买以及通过网上银行进行支付等方式作为传统贸易的辅助手段。
电子商务还可以达成一网行销天下,对消费者产生统一的示范效应:一种消费理念、消费时尚可以通过互联网络在世界各地快速的传播,世界的消费偏好有趋同的潮流。网络强大的通讯能力和电子商务系统便利的商品交易环境,缩短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实际距离,同时也促使营销者和消费者的沟通方式进一步发生变化,消费者希望可以亲自参与到产品的设计、生产、评测环节中去,并且成为企业经营全过程中重要的、积极的参与者。在网络环境下,通过电子商务手段,企业将信息以多媒体方式在网上传播,并以智能搜索和查询的方式,方便消费者主动在网络上搜索信息,这样企业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和消费者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共同创造新的市场需求。
电子商务的商务模式给予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性,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可以了解更多的商品与服务信息;同类商品的种类较多,产品之间的替代性强,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余地。网络贸易也给小额消费提供了便利,节约了消费者的购物时间,同时最大限度地缩短了生产与消费间的距离,使得按需消费在技术上将成为可能。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创新
与传统国际商务模式相比,电子商务模式下的国际贸易在很多方面进行了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际贸易理论创新
电子商务带动了跨国公司的变革,跨国公司由原来的二维、平行的实物流动变为开放化、立体化、多维化、网络化的物质与非物质共同组成的流动,从而引发了对跨国公司内部化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厂商理论等更深层次的思考,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和跨国公司理论提出了新挑战,推动国际贸易理论的不断创新。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比较优势的形成基础是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差异;而在电子商务条件下,信息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资源,即国与国之间对信息的生产、反馈与使用能力上的差异—信息比较优势,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虚拟经营”这一跨国公司新型合作竞争方式,是信息社会公司组织及运作方式变革的序幕,打破了传统公司组织机构的层次和界限,使跨国公司成为一个开放系统。这种外部资源“虚拟”内部化的形式,使公司的经营向柔性化、弹性化的方向发展。跨国公司的所有生产环节都被纳入现代信息网络,利用网上“虚拟现实”的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直观的协调。
(二)国际贸易宏观管理创新
电子商务的发展必然会给国家对国际贸易监管带来新的挑战,但同时也为国际贸易宏观管理方式的创新带来新的机遇。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在运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宏观管理,积极推行电子商务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表现在:出口商品配额实行电子招标。实现网上申领、发放进出口许可证。运用电子商务进行海关管理和电子报关。运用电子商务进行进出口商品检验管理。实现外贸业务全过程管理的电子化。
这些变化和创新使国际贸易的监管变的更加公开和透明,而更加公开和透明的监管环境也必将进一步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三)国际贸易政策创新
目前,电子商务环境中的国际贸易政策创新主要体现在世贸组织(WTO)通过了电子商务免、禁征关税协议。该协议的达成将对永久性禁止征收电子商务关税产生推动作用,在电子商务的发展史上树起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从全球范围来看,电子商务是未来25年内世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信息产业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当前电子商务发展的摇篮时期,各国给予免关税扶持,有利于电子商务的普及和成熟。
(四)国际贸易运行机制创新
电子商务创造了一个网上虚拟市场,形成新的国际贸易运行机制,促进以信息网络为纽带的世界市场信息一体化进程。在这种网络贸易的环境下,各国间的经济贸易联系进一步加强,这为进一步促进国际贸易创新奠定了基础。
第一,电子商务环境中便捷的信息流动,减少了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校正了世界市场发展的盲目性,为减少国际贸易决策的时滞和失误创造了条件。
第二,电子商务超越时间和地域限制。解除了传统贸易活动中物质、时间、空间对交易双方的限制,改变了传统国际贸易运行机制下难以克服的区位劣势和竞争劣势。
第三,在电子商务环境中,产品和服务都表现为数字信号,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
第四,世界市场上的信息充分性进一步削弱。因不完全信息或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世界市场垄断进一步削弱,市场机制将在一定程序上更好地发挥作用,为世界市场中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充分而优良的信息服务,促进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动态的资源优化配置。
(五)国际贸易交易方式创新
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国际贸易方式的创新,实现对以纸面贸易单据的流转为主体的传统国际贸易流程和交易方式的变革。在信息产业向纵深发展的同时,发展迅速的国际贸易迫切要求实现全球贸易运作的信息化,节约社会成本和贸易成本,电子商务的发展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在传统贸易方式下,国际贸易流程以买方准备一份购物清单到登记应收款帐户冲帐,需要经历20多个环节,而电子商务方式下却只需要8个环节就可完成。电子商务帮助国际贸易企业改革国际贸易流程,实现国际贸易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化、自动化、规模化,形成新的有效率的国际贸易流程管理模式,推动国际贸易方式创新。
(六)国际贸易营销创新
电子商务引起市场营销的巨变,促进国际贸易营销创新,产生了新的市场营销形式——电子营销。电子营销就是指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进行市场营销。企业通过电子营销,借助互联网,可以进行生产、信息传递、广告、购物、支付和信息化产品等业务,双向交互信息可以交换资料文件、影像、声音等,可以进行一对一双向交互,甚至可以是一对无数和无数对无数的交互。它可以将实体市场转移到最广大的人们均可以参与的虚拟市场上。客户参与的主动性和选择的主动性得到加强,现代的互动营销方式正在形成。互动营销强调企业和消费者间交互式交流的双向推动,改变了传统营销中企业对消费者的单向推动。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意识的成熟以及消费理念的转化,差异消费、个性消费成为时尚,互动式营销通过消费者积极参与生产的全过程,使企业既可获得大批量生产的规模经济,又能使其产品适应单个消费者的独特需求,既满足了大众化的需求,又满足了个性化的需求,从而实现最大限度地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度。在电子营销中,企业和客户形成的这种营销框架可以称为网络整合营销,它始终体现了以客户为出发点及企业和客户不断交互的特点,是对传统市场营销方式的突破。
(七)国际贸易运输方式创新
国际贸易就是世界各国之间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相互换取,构成主要是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也是一定的时期内世界贸易的总量。国际市场营销是指跨越国界的市场营销行为。两者之间是有共性的,如两者均会有商品和劳务的输出,也会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不过由于两者之间的本质和所面对的对象不对,所以会存在差异,它们之间是确确实实存在着相互影响和促进这一关系。
(一)性质存在差异
对于国际贸易而言,其包括采购及出售两个重要环节,国际贸易活动的展开是覆盖全世界范围内各个地方的。进一步而言,各个地方的对外经济贸易自然又涵括了进口与出口环节,从而国际贸易体现出购进售出的性质特征。而国际市场营销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就能够较为清楚地了解到其重点凸显的是“售出”部分,换句话来说,便是借助对国际市场的实际要求分析,面对国际市场开展商品或劳动力的销售,在这一活动中取得相应的利润回报。
(二)组织者存在差异
国际贸易的实质是国际范围内产品与劳动力的交流互换,产品与劳动力的服务者全是国家,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国家是国际贸易活动开展的组织者。国际市场营销在这一问题上则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是现代企业所输出商品及所劳动力和国际市场实际需求进行持续磨合,商品与劳动力所针对的服务者是企业、商家或者是国家等。因此,国际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在组织者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国际市场营销通常而言是通过企业所组织控制的,同时也是在一个国家经济体制、国情及法律制度的制约下得以进行的。
(三)交易性质存在差异性
国际贸易的开展一定是跨越了国界的,换句话说一定是在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进行的,如果没有满足这一条件,便不能称为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即使从行为上来说其同样跨越国界,不过只是单纯地跨越国界,不是必须两个或多个国家的资源互换,因此能够加以整体化的整顿与调节。设计符合自己需求的战略条款,站在这一角度上而言,国际市场营销比国际贸易更具随意性质。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的这一点不同,导致了在现实中国际市场销售额往往会超过国际贸易额度。
二、国际营销给国际贸易所带来的制约与作用
国际营销是针对潜藏的尚未呈现的市场加以筛选与决策,针对可行的经营手段及方式加以设计,以达到市场实际发展需求而加以应用,同时获取可观的经济利益回报,从而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国际贸易所针对的是两个国家或者多个国家间的贸易往来,换句话而言,交易必须是以国家为单位的,只有这样才可以顺利完成该交易活动,而国际市场营销就不存在如此多的原则性要求,其所针对的服务目标可以是国家、企业或者是个体。因此,与国际贸易相对比来说,国际市场营销具有更加显著的灵活性特征。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下,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都融入到了竞争的冲击中,作为企业如果想要在这一形势下生存,为自己创造更加可观的利益,就一定要更新自身的国际营销理念,同时结合各个目标市场的特征,规划最为合理的营销方案,站在各个国家的企业立场上来看,国际市场营销是一个绝佳的渠道,销售对象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而是进一步延伸到了更为宽阔的国外,这在很大程度上为企业制造了更多的利益机遇。国际市场营销在企业国际贸易能力的问题上是十分关键的决定性因素,它能够连接客户实际需求和企业对信息的反馈,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参与情况,制约着企业国际贸易的最终实施结果,也就是说国际营销对于国际对外贸易能力有重要的制约性影响作用。
三、技术创新给国际贸易所带来的影响与作用
根据相关的国际经济学理论知识,技术创新在国际贸易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所以,在国际贸易中,出口方通常是那些在某项技术十分先进的国家或地区。技术创新给国际贸易所带来的影响与作用主要表现在下面几点。首先,从静止状态的层次上来说,只有实现了技术的创新,才可以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从而创造出全新的商品,并最终符合出口的要求标准。所以,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必须要针对自身的技术加以创新与完善,从而为自身创造更加显著的优势,并最终促进商品的出口。其次,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国际贸易能够依靠进口国所传递出的市场反映情况,针对输出国技术进行调整与完善,或者是再一次进行创新行为。最后,从活动状态的层次上来说,在国际贸易活动实施的带领下,商品输出国原本所具有的创新优势往往会在技术扩散的影响下慢慢逝去。它所带来的影响可能是任其自由发展,在创新优势逝去中慢慢失去自己的出口位置;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对自己技术进行更进一步的创新,维持自身的优势状态,这对于出口国的国际贸易活动开展起到极大的推动意义。
四、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发展趋势的分析
(一)经济交换和社会交换
站在宏观的角度上来分析,国际市场营销所延伸到的区间较为广阔;站在围观的角度上来分析,跨国企业在进行市场扩展的过程中所能够运用的工具及思维模式很大一部分都是国际市场营销。比较优势要想成为竞争优势就必须要进一步增强比较优势,所以国际贸易所凸显的核心问题就是交换的经济性,但是国际市场营销所凸显的关键问题是社会交换和经济交换的有效融合,同时借助社会交换来实现对经济交换的有效促进。
(二)一体化和全球化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主要衍生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这里所说的经济一体化其实就是国际融合机制满足经济全球化的前提,这是很多政治实体主观意志一起显示的成果。如果对经济全球化保持抗拒的立场,不仅不符合现实发展所需,同时还会给企业制造很多负面的影响。不过,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推进同样为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稳定与名族文化带来了更大的冲击,使其陷入危机当中,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快速崛起与前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国际营销这几个问题间存在十分紧密的关联。针对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两个环节,加以注重权衡,把持两者的平稳发展同样是国际贸易当前面临的关键性事项。资本国际间流通最为突出的便是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开展,其摒弃了保护主义,同时突破了保护主义所带来的限制,在产品劳务的持续输出过程中,将成本投放到相对回报更充分的地区,从而对经济主体实现更加有效的控制。一般而言掌握全世界最有力市场控制的国家制约着国际贸易整体的规则与方向。在世界这个大市场上,一个国家的竞争地位如何,不仅由该国技术、文化等因素所决定,还要由该国拥有的跨国公司数量及该跨国公司的国际营销能力所决定。国际贸易规则的形成由市场控制力所主导,市场控制力又因贸易规则得到进一步强化。因此,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的关系,对于一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作用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五、结语
1.优势相比较于大型企业和特大型企业,小企业无论是规模、人才架构,还有管理水平和技术方面都并不出色。但是在国际市场营销中,正是因为这样,小企业得到了灵活,高效的特性。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可以根据传递的消息,更加快速,和准确的做出有利于市场变化的决定。不但如此,小企业因为规模的限制,在营销过程中,更加能够体现出个人的能力优势,找出适合企业的人才。在中国,因为人口密度的关系,大量的劳动力资源成为了国际市场的一大特色。在解决国内闲置劳动力的同时,低廉的劳动成本使得小企业在产品价格方面有个更大的优势。而且,国内的专业市场对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的长三角,珠三角等行业区域集中化的地方,能够提供小企业更多,更全面的讯息,在短时间内了解商品行情。依托这个条件,小企业能够更为便捷的开拓市场。2.劣势对于众多小企业而言,制约公司发展最为严重的方面在于管理水平的不足。很多小企业基础管理薄弱、企业制度不规范,生产经营并不严格等等,严重限制小企业的效率和发展潜力。其次,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不高,使得小企业的创新方面严重不足,甚至是没有。劳动型密集产业如果不具备产品的升级换代,将注定在未来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被淘汰。还有,小企业对品牌价值并不看重,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品牌是一个企业的商业信用和技术水平,质量水平,以及员工素质和管理水平的综合表现。所以,企业品牌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现在,越来越关系到小企业能否脱颖而出。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资短缺,小企业的自身实力薄弱,缺乏抗风险的能力弱,在财务制度上面也并不规范,正是因为这些原因,银行贷款也更多会倾向于大型企业和特大型企业,对小企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限制。所以资金的短缺也成为小企业的发展瓶颈。
二、开拓国际市场营销对小企业的好处和必要性
随着国内小企业数量的增多,市场渐渐趋向于饱和,小企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开拓国际市场,就显得格外重要。这样,小企业面对的消费群体就会从国内变成全球,大大的延伸了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让小企业缓和了压力的同时,还能够得到发展。而,在越来越开放的全球化环境,使得许许多多的消费者更加倾向于追求新鲜的事物,却不是大品牌带来的固定模式。特殊化消费群体的产生和发展,给小企业提供了机会,相对于大企业来说,小企业有着更加灵活的经营模式和独特的优势,必须牢牢抓住机会。同时,国内小企业数量繁多,但因为企业的管理水平或高或低,导致了小企业水平层次不齐。在国际市场当中,能够接触更加先进的经营理念,推进小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无形之中加速了水平低下企业的淘汰和资源浪费。
三、结束语
美国著名国际营销学教授菲力普•科特勒在其《旅游市场营销》中认为,“营销是个人和团体通过为他们创造产品和价值并进行交换而满足其需要和欲求的社会过程与管理过程。”[3]他认为,营销中最基本的概念是人的需要和欲求,需要是指一种被感知到的匮乏状况,如人处于寒冷、孤独、被歧视状态的需要;欲求则是指人的需要受到文化和个性影响后所采取的形式。旅游市场营销的目的就在于满足人的需要和欲求,而人的需要和欲求建立在不同文化的基础上,文化差异塑造不同国家游客的消费偏好。文化的差异表现为文化价值观、社会行为、态度、需求、期望、经历、信念、动机和沟通方式,作为国际旅游营销,需要从跨文化角度了解客源国潜在游客的需要、动机、沟通方式等内容,从而有效改善营销效果。澳大利亚和中国文化具有较大的差异,分属于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表现在社会关系、框架、权力距离等方面呈现明显的差异性。从社会关系而论,澳大利亚属个人主义文化,中国属集体主义文化。个人主义强调个性、独立和自立,重视空间和隐私,其沟通方式是直接、明确的;集体主义强调人们行动的起点是群体,群体的需要高于个人的需要,为了保持与群体的密切联系,空间和隐私几乎可以忽略,群体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沟通通常是间接、含糊的。从社会框架看,澳大利亚属于低情境,而中国属于高情境。高情境强调要注意隐含的含义,人们能够识别实际的话语和真实的意图之间的差异,为了更清楚地向对方传递信息,人们借助于非语言沟通,尤其是形体语言、面部表情、手势、目光等;低情境文化则依赖明确的语言沟通,强调个人的决策。从权力距离看,澳大利亚属于低权力距离文化,中国属于高权力距离文化。高权力距离文化强调维持社会的和谐,同时也利于保住面子和维持尊严,采取家长式作风进行管理;低权力距离文化的权力等级并不严格,其沟通采取由上至下和由下至上的双向沟通方式,采取民主的方式进行管理。
二、中国游客的旅游偏好分析
(一)中国游客具有与其他客源国游客不同的旅游地偏好
来自不同国家的游客对旅游地有着不同的偏好,“文化是决定人们的欲望和行为的最基本的因素,它是由基本的价值观、认知系统、欲望和行为所构成,是人们从社会当中不断习得的。”[3]游客对旅游资源的偏好,一方面反映了其对旅游目的的理解,也反映了游客的生活与教育经历。苏红霞博士对英国旅华游客的调查表明,英国游客最喜欢的中国旅游城市为西安,这反映了英国游客对文物古迹的浓厚兴趣,他们更喜欢“游览历史古迹、人类遗址和文化胜地”[4]。德村志成博士对日本游客旅游地偏好的调查认为,日本游客喜欢走访各地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日本年轻游客则喜欢“舒适旅游”和“都市旅游”,这反映了日本年轻游客对都市生活便利性产生的喜爱和依赖性[5]。澳大利亚政府对入境游客的统计数据也表明,不同国家的游客其旅游资源的偏好各异。各国游客旅游地偏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大部分游客都选择游览新南威尔士、昆士兰和维多利亚等旅游资源比较集中且交通便利地区,而路途比较遥远、条件比较艰苦的西澳大利亚等地游客较少。但不同国家的游客其旅游偏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根据澳大利亚旅游局针对中国游客旅游地偏好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游客喜欢城市旅游,包括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等大中城市,由于其具有良好的自然景观和便捷的旅游服务设施,受到中国游客的青睐;中国游客也喜欢海滩旅游和澳大利亚独特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如阳光海岸、黄金海岸、袋鼠岛、国家公园、大堡礁等,但不喜欢危险系数较高的景点,如西澳大利亚州干旱的沙漠[6],见表2。
(二)中国游客出游方式与别国有所差异
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生活决策方式。北美、西欧、北欧等地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人们很重视个性、独立和自立,个人的需求压倒群体的需求,因此,其旅游出行强调个性化;而在亚洲、非洲、中东等地,人们强调集体的重要性,个人只是某个强大的、有凝聚力的单位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是和谐、尊敬长辈,因此,其旅游出行强调家庭或团体方式。中国大陆、台湾两地跟团旅游人数与不跟团人数比例相差悬殊,跟团人数明显多于不跟团人数;而新西兰、美国、英国等跟团旅游与不跟团同样相差悬殊,不跟团人数远远超过跟团旅游人数。这说明游客的出行方式受其文化的影响。
(三)中国游客住宿和餐饮偏好不同
不同文化的游客对住宿和餐饮的要求各异。从文化的角度分析,西方国家的个人主义文化重视个人的自由,因此,西方游客要求更大的物理空间和更多的隐私要求,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东方文化的集体主义文化重视集体生活,因此对空间和隐私的要求不强烈,具有一定的社交性,因此,中国游客喜欢住在同一层楼或相聚不远的地方,便于互相的联系。中国游客要求入住的酒店设施要齐全,入住房间要求有牙膏、牙刷、梳子、拖鞋、沐浴液等,也要求酒店服务人员能够通晓汉语,方便彼此沟通。这反映了中国文化中热情待客的习惯,而西方国家游客则强调个性化生活,酒店必要的洗浴材料由游客自己安排,这可能会导致中国游客初到澳大利亚旅游不适应状况。各国的饮食由于传统和习俗的不同,其餐饮偏好差异更大,这也是一国物产和烹调方式不断演变的结果。在异国他乡的游客很难适应当地国饮食。RichardC.Y.Chang,JaksaKivela和AthenaH.N.Mak认为,文化对游客饮食偏好具有很大的影响,文化决定了异国食物能否被接受,尤其是食物的种类和品质,包括烹调方式、食物类别和味道能否被游客所接受[7]。美国学者XiangLi,ChengtingLai,RichHarrill,SherylKline以及中国学者王良岩调查认为,中国游客喜欢尝试澳洲食品,但很难长期习惯吃当地食品,游客们认为饮食应该符合中国人胃口,他们觉得西方食物太甜,肉类食物太多,并且烹制工艺过于粗糙,通常采用油炸的方式,食物比较油腻,青菜不多,因此,澳洲之旅应该多提供中国口味的饭菜[8]。
三、澳大利亚对华跨文化国际旅游营销策略
美国学者阿拉斯塔•莫里森认为,要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事业环境中长期存活,所有旅游服务业组织必须意识到关键是随时满足顾客需求和愿望。在这个营销导向的时代,他们必须要敏锐了解新的机会,把顾客需求和愿望转化为实际销售[9]。因此,作为旅游业的国际营销首先要以人为本,满足顾客需求。中国作为澳大利亚最有价值的客源国,更需要从跨文化角度了解潜在游客需求,进行有效的国际旅游营销。随着中国出境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多,中国已成为澳大利亚最具价值的客源国。2011年中国游客在澳消费为38亿澳元,2012年达42亿澳元,增速21%,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大旅游入境消费国。中国对澳大利亚国际旅游业发展来说具有潜力巨大,根据澳大利亚2020旅游发展战略,预计2020来澳旅游中国人数达96.7万人次,消费金额74-90亿澳元[10],这对澳大利亚低迷的经济增长是一剂强心针。加大对华旅游营销力度,吸引更多中国游客来澳旅游,成为澳大利亚2020旅游规划的重要内容。澳大利亚对华跨文化营销的重要策略包括:研究定位中国游客需求;目标客户营销;重点区域发展;针对中国游客的旅游体验促进服务质量;建立政府与企业合作伙伴关系。
(一)深入了解中国游客消费习惯和偏好
了解游客消费偏好是旅游营销活动的基础。为了全面了解中国游客的消费习惯和偏好,澳大利亚国家资源、能源和旅游部每三个月对入境游客的消费习惯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形成详细的报告,每年针对重点营销目的国形成国别报告。1.季度国际入境游客调查报告。澳大利亚自2004年始按季度调查入境游客的消费习惯,按国别针对各国入境游客的停留时间、消费水平、旅游目的、行程安排、交通方式、住宿方式等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各国游客总体旅游偏好和消费水平。季度入境游客调查有利于旅游部门从横向了解各入境国游客消费习惯异同。中国来澳旅游人数和消费增速最快,到2013年6月中国已成为澳大利亚第二大旅游客源国(仅次于新西兰),平均入住45晚,在澳消费金额达42亿澳元,成为澳大利亚最有经济价值的入境国;中国游客在澳主要消费为购物、旅游、教育费用,在澳人均净消费5224澳元[11]。2.年度国别客源国游客调查报告。澳大利亚自2006年开始按年度进行重要客源国国别调查,根据客源国潜在消费价值分为五个不同等级的营销区域和国家,第一类为大中华、北美、英国和澳大利亚,超过50亿澳元消费潜力;第二类为新西兰、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消费潜力为25亿澳元以上;第三类为日本、印度尼西亚、印度、德国和中东地区,消费潜力为10亿澳元以上;第四类为巴西和越南,为迅速发展国家,第五类为优先营销国,包括意大利和法国。年度报告包括最新入境统计、季度统计、年度国别报告和消费者偏好报告四部分,从纵向了解客源国消费状况。以2013年针对中国游客开展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来澳游客男女比例为9:11,其中25-34岁年龄阶段游客最多,占55%,上海、北京和广州三地游客占全部旅澳人数75%;中国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最看重世界级美景和自然环境及旅游地安全保障措施;其次为当地国所提供的饭菜和酒品、当地人对中国游客的友好态度及所安排的自然和文化景点的游程[8]。
(二)针对潜在游客的营销宣传活动
根据针对中国游客来澳旅游的调研结果,澳大利亚旅游局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潜在游客的营销活动:
1.在中国建立澳大利亚旅游官网,全部旅游信息以中文展示,方便中国游客查阅。根据《澳大利亚2020旅游发展中国市场战略规划》,澳大利亚于2012年投入100万澳元将所有旅游信息翻译成中文,并计划建立中文澳大利亚官方旅游网站,为潜在中国客户介绍澳洲独特自然、文化景观、各州及重要城市信息、标志性景点、赴澳旅游事宜及线路设计、网友旅行日记,为中国游客提供详细的旅游信息。该网站已于2013年8月初在上海注册开通,成为澳大利亚在华旅游推广重要门户网站,也是澳洲旅游局第一个专门为挖掘外国旅游市场而开发的网站。该旅游门户网站完全根据中国游客浏览互联网站的习惯设计,页面内容量身定制了中国客户最关注的旅游内容,还融合了中国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络平台,如新浪微博、QQ微博和开心网,能让中国用户不单在网上计划理想赴澳假期,还能将澳洲经历分享给中国国内的家人和朋友。
2.根据中国游客异国旅游需求,在中国各大城市开展旅游营销攻势。澳大利亚旅游局针对中国城市发展状况和人们消费水平,分三阶段逐步开发中国旅游市场,2011-2014年为稳扎稳打阶段,主要针对13-24个主要城市开展旅游营销;2014-2017年为加大力度阶段,旅游营销扩张到24个城市以上;2017-2020年为着眼未来阶段,旅游营销增加到30个城市以上。根据澳洲在华的旅游营销基础和发展战略,将目标城市分为枢纽城市、关键增长城市和重点开发城市,其中上海、北京、广州定位为枢纽城市;天津、杭州、厦门、深圳等地定位为关键增长城市;佛山、长沙、济南等地定位为重点开发城市[8]。为在以上重点城市开展有效的旅游营销,澳洲旅游局以不同主题和方式吸引中国潜在客户的关注和参与:(1)“1分钟旅程”,2011年7月开始推出。澳洲旅游局赞助一对中国夫妇来澳免费旅游,游览了乌鲁鲁、堪培拉、悉尼等地并全程录影,该视频经过剪辑制成1分钟录像在新浪微博、土豆网等播出,到2012年该视频点击率达87万。(2)“梦想成真”。澳洲旅游局联合中国旅游卫视、新浪网共同推出的营销项目,中国消费者只要将其梦想的旅程与人分享,就可以有机会赢取澳洲之旅。(3)“发现您的澳洲”。2012年3月在澳洲制作的网络剧,邀请台湾知名影星罗志祥、杨丞琳来澳游览了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塔斯马尼亚等地,并制成5个10分钟片段,自2012年4月开始在中国大陆各大媒体播出,共有约8600万受众观看了以上片段[12]。(4)“澳大利亚与众不同”。2012年6月在上海推出,集中宣传澳大利亚独特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和动植物资源,利用网络媒体、社会媒体和宣传活动等渠道推广澳大利亚异国情趣,并将陆续在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南京等地铺开。
3.针对中国游客消费偏好,推出为中国游客量身打造的旅游消费体验。澳大利亚作为首个获得中国ADS(批准成为旅游目的国)资格的西方国家,1999年中澳两国正式签署了中国公民自费赴澳旅游协议,经过十四年的发展,双边旅游市场规模和旅游品质得到不断提升。(1)规范参与ADS计划地接社业务和行为标准,严格把关导游和地接社资格。澳大利亚旅游局制定实施《ADS业务标准和道德准则》(2012年第2版),要求地接社为入境旅游团成员提供优质旅游体验,并对导游资格和导游行为进行严格规定,要求地接社导游必须“掌握流利的英语和汉语”,必须达到“澳大利亚资格框架中规定的最低语言和导游能力”并“已通过或有能力通过澳大利亚注册培训机构规定的中英文写作及口语以及证书能力水平考试”[13]。(2)加强参与ADS计划旅游接待业监督和培训,量身打造适合中国游客产品及服务。为有效监督导游服务质量,由政府、州、旅行社三方组成监督小组对导游服务进行突击检查,制止旅游市场不规范行为;澳大利亚旅游研究机构广泛搜集中国游客满意度调查问卷资料,重点了解中国游客的旅游体验、导游服务、购物等满意度状况。为了加强针对中国游客的旅游接待业培训,2012年6月3日以来在澳洲开展了“欢迎您——欢迎中国游客”培训活动,投入60万澳元用于帮助有意开展接待中国游客企业的培训项目。2011年12月起政府建立了“游客信息反馈管理系统”,向旅行社、酒店、景区等接待企业提供访问该数据库端口,了解中国游客的详细调查反馈状况,以更好改进行业服务质量。澳洲政府同时也在涉及中国游客接待行业开展旅游产品质量认证项目(T-QualAccreditation),以开发满足中国游客消费偏好的旅游产品。
4.加强与中国政府、航空企业、旅行社和媒体合作,广泛借力中国营销资源。为了更好地在中国开展旅游营销活动,澳大利亚借力中国旅游营销资源,加强与中国政府、航空业、旅行社和媒体合作,大力打造多层次营销渠道。2006年8月澳大利亚与中国国家旅游局签署了ADS计划五年期谅解备忘录,强调加强可持续、高质量的旅游服务;2011年4月重签谅解备忘录,强调加强两国之间、人与人之间沟通,促进两国在教育、个人旅游、公司奖励旅游等项目的合作。为了有效提高中国直飞澳大利亚的运力,澳大利亚加强了与南航、东航、国航、海航等航空公司合作,开通了广州-悉尼、上海-凯恩斯、北京-悉尼、成都-墨尔本等多条航线;同时澳洲旅游局还利用航空公司作为旅游营销基地,签订了与南航、东航、国航等合作协议,共同研究和拓展符合中国旅游市场需求的营销和推介方式。为了抢占中国市场,澳大利亚旅游业务代表团分别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地开办澳大利亚旅游专家培训课程。旅游业前线人员通过网上学习方式,可获得澳大利亚方面旅游知识,并在网络上直接考试,成功通过考试内的三部分共十九个单元考核后就可以成为澳大利亚旅游专家,同时也成为旅行社澳大利亚销售专家。2009年又将“澳大利亚旅游专家”培训项目全面升级为“澳大利亚卓越旅游专家”选拨和考核,到2013年已考核通过6000多注册卓越旅游专家,成为旅行社推介澳洲旅游得力人员。澳洲旅游局更是利用电子和传统媒体宣传澳洲异国情调,澳大利亚政府于2012、2013年通过国家预算,计划四年内拨款4850万澳元用于亚洲市场的营销开发[14]。在中国,澳大利亚旅游局利用电子、印刷、户外、社交媒体(新浪微博、土豆网、腾讯微博)等广告渠道宣传“澳洲与众不同”,2013年更是利用休闲生活杂志等印刷媒体推广维多利亚高端旅游;利用电子媒体广告推广金色海岸旅游。澳大利亚旅游局充分利用中国现有的营销网络资源,加强与政府、航空企业、旅行社、媒体沟通合作,借力中国营销渠道,扩大澳洲旅游营销范围和效度。
四、结论
关键词:电子产品;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1与客户建立多种互动关联关系
在竞争形式日益严峻的今天,必须注重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与客户进行互动,这种互动不单单是基于业务上的,更多的是建立在对市场前景的展望、对相互配合上的持续改进、对各自竞争对手情况充分沟通上,当然这种互动是建立在与客户的多种关联上,是建立在与客户真正的战略伙伴关系上,息息相关、荣辱与共、互助、互求、互需。电子产品的国际市场营销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营销,与消费市场对众多的消费者进行的营销不同,减少顾客流失意义更为重大。注重有效的互动、追求各种形式的关联,真正与客户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不仅积极地适应顾客的需求,而且可以主动地创造需求,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形成竞争优势。
在电子产品的国际市场营销中,应通过以下方式同目标客户建立尽可能多的关联:
首先,公司可以有选择性在一些专业的报刊、杂志、网站等媒体上做宣传广告,同时参加各种订货会及交易会,建立公司网站,宣传公司品牌、产品、服务和新产品信息,印发公司产品、技术宣传广告材料,宣传公司产品和企业形象。以便通过这些方式让电子企业能成功地树立起了在电子产品行业的形象,为与用户建立关联营造良好的氛围。
其次,采取把顾客请进来,业务员、技术人员走出去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倾听顾客的需求和愿望,做好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工作。为满足顾客需求,公司可以组建由工程技术人员、软件工程人员,生产技术人员组成的售后服务队伍,他们不但从事简单的产品故障维修服务,而且从事对技术改进和专业支持(如软件升级、软件修改、硬件改进)等高附加值的服务。做到用技术服务客户,满足客户的要求,在上门服务中还可以帮助部份客户培训技术人员,让客户对一般的产品故障能独立维修,不但满足客户之所需,也给企业降低服务成本,做到供需双赢。
第三,努力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建立有机联系,形成互相需求、利益共享的关系,共同发展。同时可以通过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来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就能与顾客就建立起了互需、互求的长期、牢靠的关联纽带。
2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注重服务、追求真正的效率,在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同时保证服务的品质。这就要求电子产品的经营者真正站在顾客的角度及时地倾听顾客的希望、渴望和需求,并以最快的速度去满足顾客的需求,当然必须做好相关的项目管控,以真正优质的管理去满足因迅速变化的市场形式而不断改变的顾客的需求,而不能沉醉于过去那种说给顾客听,让客人来适应我们的反应上。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客户的抱怨,稳定住客户群,减少客户转移的概率;同时,这是一种企业、顾客双赢的做法。注重高效的服务也为互动与双赢、建立关联提供了基础和保证,进而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注重关系营销
关系营销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它是在传统营销、社会营销、服务营销、内部营销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最早的定义是伦纳德•贝瑞于1985提出的:“关系营销是吸引、维护和增进与顾客的关系”。
顾客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市场竞争的实质就是争夺顾客。企业的所有员工及开展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顾客的利益和需求为导向,并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细节。只有企业为顾客提供了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使顾客对产品进而对企业产生信赖感,成为企业的忠诚顾客,正如菲利普•科特勒所指出的那样:“忠诚的顾客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现在日益重视设计出最好的关系组合以争取和保持顾客。好的顾客就是资产,只要管理得当并为其服务,他们就能转为公司丰厚的终身利益来源。在紧张的竞争市场中,公司的首要业务任务,就是持续地用最优的方法满足他们的需要,以保持顾客的忠诚度。”
在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发生了本质性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抢占市场的关键已转变为与顾客建立长期而稳固的关系。具体说来,电子产品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积极来进行关系营销:
3.1个性化的客户沟通
不同国家不同的客户有着不同的文化和喜好偏差,这需要我们去了解和调适。比如在欧洲,有些客户的决策风格是直觉型的。判断好或不好,不是看数据,而是凭感觉。所以如果把详细的数据拿给他看,不断开会讨论,他就会很烦。了解了这些客户的风格,我们就可以灵活一点,不用数据,而是把零件、产品、报废品都放在桌上,让他看得到,摸得到,感觉到,他就可以理解了,也很容易说服他。
用不同的方式去和不同的客户沟通,才能真正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从而有助于电子产品找出最优的方法持续地满足他们的需要。
3.2真正去关注重点客户
在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发生了本质性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要求电子产品的营销者们改变过去那种以为对顾客需求作出反应、为顾客解答问题、平息顾客的不满,就尽到了责任的意识;并优先与那些为企业创造75%-80%利润的20%-30%的重要顾客建立牢固关系,注重沟通、追求长远。
在实践上,电子产品企业可以选派具有专业知识、外语良好的人来充当国际市场重点客户的客户关系经理,通过集中客户所有的信息并防调组织内各部门做好服务来对客户进行全程负责,落实企业向国际市场客户提供的各项利益,协调处理与客户可能发生的所有问题,维持同客户长期良好的业务关系。这样就从组织上为关系营销取得成效提供了保证。
其次,要求营销人员与国际市场重点客户保持密切的沟通交流来增进双方友情,强化双方长期良好的业务关系。比如,可以在客户来访时邀请其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如观光、打保龄球、观赏歌舞等;也可赠送客户一些喜欢的我国工艺品来搞好关系;更可以记住主要客户及其夫人、孩子的生日,用快递寄送一些小礼物以示祝贺。
再次,可以根据国际市场重点客户的不同需求来定制产品和服务,从而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特殊需要,进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并建立起长期关系。
真正去关注国际市场重点客户,才能让电子产品企业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提高公司的效益,使立足长远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综上所述,只有立足长远,借助关系营销,注重与顾客进行良好的沟通才能找出最优的方法持续地满足他们的需要;才能将从以产品性能为核心的思想转向以产品或服务给客户带来的利益为核心的思想;才能将观念从不重视客户服务转向对客户高度承诺上来;才能把服务、质量和营销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与顾客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实现长期拥有客户的目标。
4追求双赢
任何交易与合作关系的巩固和发展,对于双方主体而言,都是一个经济利益问题。因此,一定的合理回报既是正确处理营销活动中各种矛盾的出发点,也是营销的落脚点。对企业来说,市场营销的真正价值在于其为企业带来短期或长期的收入和利润的能力。一方面,追求回报是营销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回报是企业从事营销活动,满足顾客价值需求和其他相关主体利益要求的必然结果。企业要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价值,顾客必然予以货币、信任、支持、赞誉、忠诚与合作等物质和精神的回报,而最终又必然会归结到企业利润上。当然这种“回报”兼容了成本和双赢两方面的内容,是基于顾客愿付成本之上的利润考量,同时也兼顾了市场份额的最大化。
在电子产品国际市场营销的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追求双赢:
4.1与顾客建立双赢观念
在现实的国际经济生活中,永远有竞争者以不可思义的低价格来冲击市场,顾客也永远都在抱怨我们产品价格偏高。同顾客建立共赢的观念,让顾客明白合适的利润率是维系持续提供优质服务和产品的保证,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合理的价格是顾客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的重要保障。彼此之间相互信任基础上的追求双赢,才能让彼此成功,在市场上做大做强。
4.2学会适应市场变化和顾客要求
国际电子产品市场千变万化,必须要充分调动电子产品企业内部员工迅速应对变化的能力,用开放的心灵去面对各种挑战,学会去适应而不是无端地去抱怨。面对顾客近乎苛刻的要求时,也必须以从容的态度去应对,努力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去抱怨。
4.3建立与顾客信息共享的有效方式
以有效的方式同顾客实现信息的共享,可以让电子产品企业在产品研发上及时把握市场需求,避免走弯路;也可以针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和生产安排,控制风险,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4.4注重持续的成本控制改进和品质改善
持续的成本控制改进和品质改善是电子产品企业追求回报、实现双赢的重要基础,并有助于基于顾客愿付成本之上利润的更好考量,从而可以使兼顾市场份额的最大化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我国星级酒店的发展状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星级酒店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酒店的整体得到提升。数据表明,目前我国的星级酒店超过了16000家,客房超过170万间,参与酒店工作人员超过200万人,酒店管理体系趋于完善。
2、我国星级酒店的特点从我国星级酒店的发展历程来看,一些四星级、五星级酒店的发展规模以及发展数量都是处于稳定的增长状态。我国举办奥运会期间,星级酒店出现大规模的增长。整体来看,星级酒店的客房出租率较高,并取得可观的经济收益。主要特点如下:高星级酒店的客房数量在星级酒店中占有较高的比重。有关数据表明,2010年,我国四星级客房占客房总数的五分之一,出租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五。五星级客房占客房总数的十分之一,出租率近七成。星级酒店中,高星级酒店的营业收入远超低星级酒店。以北京市为例,2010年北京市四星级酒店的营业收入占所有星级酒店收入的十分之三,五星级酒店的营业收入占所有星级酒店收入的二分之一,四星级酒店和五星级酒店的数量占到24%,但其营业收入占总收入的五分之四。我国高级别的酒店基本被国际酒店垄断。在全国的星级酒店中,国外酒店管理集团为五十二家,中国市场中拥有八十多家国际酒店,六百多家酒店由国外进行管理经营,我国高级酒店基本被国际酒店垄断。
二、我国星级酒店在营销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营销与销售误区尽可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是酒店营销的目的。酒店营销就是为了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从而达到为酒店创造利润的目的。营销的目的是为了与客户建立起长期的信任关系。但是,在我国,一些管理者错误的将营销与销售进行等价,以为只要争取足够数量的客户,就是成功。这些人通常忽略了顾客的真正需要。一些高级酒店的管理人员认为酒店应当将精力花费在营销策略上,这样不仅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而且不容易留住顾客,不利于酒店的长期发展。
2、忽略内部营销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各个星级酒店的设施差距越来越小,星级酒店的竞争重点集中在服务方面。酒店只有推出高质量、有特点的服务,才能在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因此,酒店要注重对员工的培训,重视员工在营销活动中的重要地位。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酒店的管理日趋完善。酒店的高级管理人员明显不足,这便限制了酒店营销活动的顺利开展。旅游业管理的毕业生由于没有切实的服务经验,不能在短时间内担任管理人员的角色。酒店是服务性较强的行业,酒店中的工作人员不可避免的要与客户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所以,酒店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直接代表了酒店的形象,潜移默化中对酒店起到了宣传的作用。
3、不重视发展酒店延伸产品酒店的顾客在购买产品与服务时的附加利益就是所谓的酒店延伸产品,它体现了酒店的人性化管理。一些管理人员以为只要他们硬件设施过关,服务到位,就能满足客户的需要,而酒店延伸产品在他们眼中都是没有必要的。随着酒店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当两家酒店提供相同的服务产品时,就不会有所谓的竞争优势,酒店与酒店之间可以相互借鉴、模仿。酒店若想在众多竞争者中占据一定的优势,延伸产品的开发是非常有必要的。延伸产品不仅能尽可能满足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而且可以降低酒店对新产品开发的风险。
4、酒店定位不明确,品牌形象不清晰初级的营销手段仍然在一些星级酒店中存在,这些酒店不敢突破、创新,营销管理不够合理。不能对酒店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及需求分析,定位不明确,导致酒店经营策略不合理。对顾客而言,酒店的形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酒店的形象直接影响着消费者是否购买酒店的产品。我国的一些星级酒店不太重视酒店的形象,导致其不会投入过多的时间和资金去塑造酒店的形象,酒店的广告手段过于单一,不能在顾客心里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自然就得不到人们的认可。
三、我国星级酒店营销策略建议
1、树立营销工作人员正确的观念营销工作人员应当树立起正确的营销观念,对营销、销售等概念进行区分。营销与销售不能同一化。营销工作的工作重点就是要对市场进行调查分析、定位、市场划分、分析消费者的行为。销售就是指企业利用自身的服务和产品去吸引顾客的注意力。营销侧重顾客的需求。销售重视销售力,将销售力放在重要位置上,将关注的重点放在销售状况及销售目标上。营销工作人员要对相关的概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好酒店的营销工作。
2、加强对从业销售人员的培训自十以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阻碍了酒店行业的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营销在行业中的重要地位逐步凸显。酒店产品的销售离不开销售人员。我国的销售人员总体水平亟待提高,真正意义上的酒店推销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做好酒店营销工作,不仅需要营销工作人员有较高的个人素质,而且要具备丰富的文化、专业知识。我国目前的营销队伍整体素质不高,这对我国酒店营销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未来酒店要不断提升营销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与时俱进。
3、加强品牌观念我国拥有众多星级酒店,这些酒店要想跻身优秀酒店行业,就要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身的管理和服务的质量,不要企图利用低价格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一定的优势,要增强酒店的品牌意识。酒店的品牌是企业的象征,一旦酒店的品牌确定,就要对酒店的品牌给予充分的保护。酒店要对其产品的质量进行保证,并且要有自身的特点、个性。
4、发展酒店新型营销渠道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酒店不仅要大力发展延伸产品,更要适时采取新的营销策略。许多酒店认识到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并将其应用到营销中。酒店进行市场营销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完善酒店的网站功能。酒店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在互联网上做好酒店的宣传工作,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此外,酒店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就是集团化。酒店预订系统在一些大型星级酒店中已经投入使用,但其服务体系扔不完善,需进一步优化。
5、重视竞争战略分析企业要将降低成本作为经营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只有尽可能降低总成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要对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总成本领先战略的使用前提是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在市场中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差别化策略是针对企业在某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企业利用此优势来吸引顾客。这种差别既可以是品牌的形象,又可以是服务、销售的方式,可以为顾客提供独特的设计与服务管理。现在很多酒店都采用差别化战略,在某个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这种产品的可复制性难度很高,酒店提供的差别化策略应当是切实为顾客所需的。企业以某个市场为目标,以某个对象为客户群或者生产某一种产品,就是企业的集中化策略。某一特殊目标服务是集中化战略的核心。众所周知的7天经济型连锁酒店就是从顾客的角度出发,酒店的客房价格定位在一百八十元左右,营销围绕普通顾客来制定,没有高档餐厅,酒店只提供快餐服务,酒店内不设立会议室,因此酒店的服务对象不是开团体会议的客人和有钱的经商人员。
6、注重市场调研营销主要负责人员要对市场有全面的了解,在销售产品前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调研内容包括酒店的设施、软件、消费内容等信息。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对顾客进行聊天、拜访客人公司、网上搜素相关数据等方式进行调研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在完成相关内容的收集后要对调研资料进行整理得出结果,并将结果上报给上层工作人员,酒店的高层管理人员会依据上报的结果进行探讨,最终得出相关的改进方法,从而改善酒店的形象。市场调研是营销工作的基础。产品开发之前一定要进行市场调查,对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从而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工作。
四、小结
1.1国有企业具有多重价值目标,绩效结构复杂,难以综合判断绩效
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今天,我国国有企业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具有多重价值目标。在多重价值目标的影响下,国有企业产品使用价值、劳动使用价值、剩余价值的实现程度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此种情况下,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将会收到影响,具体表现为生产技术、产品制造成本、产品生产时间等方面将会受到影响,波动程度较高,相应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效果将会受到影响,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绩效结构将会复杂化。如此一来,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工作的落实及绩效判断难度将会增加。
1.2国有企业承担企业特定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责,对其绩效审计有一定难度
处于物质生产领域的国有企业,所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各项工作主要是服务于政府和社会的,促进国家经济繁荣,社会良好发展。可以说,承担政府特定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责的国有企业,其生产经营活动与政府或社会牵连很大,对国有企业进行绩效审计工作,其牵扯的范围较广,这大大增加了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工作的难度。
1.3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水平达不到要求
在市场经济环境的今天,我国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审计,先以财务真实、合法性审计为主,后以财务责任为基础的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为主。在此种情况下,财务审计人员一定要具有较强的、较专业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够在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高质高效的完成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工作。但事实上却不尽相同。目前我国大多数审计人员知识结构难以适应深化国有企业绩效审计要求,促使审计人员不能够有效的审计国有企业财务,致使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工作受到很大影响。
2深化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有效对策
对于深化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存在诸多难点的情况下,加强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工作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深化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工作?
2.1对国有企业布局予以调整
合理的国有企业布局,不仅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决定国有企业价值目标取向的基础,而且是审计机关客观评价国有企业绩效的前提。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国有企业依旧保持以往的经营状态,国有企业将难以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更好的发展,更好的承担政府的经济和履行社会管理职责。综合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实际情况,对国有企业布局予以合理的调整和规划,促使其具有现代时代的特点,国家审计机关将可以对国有企业绩效进行科学合理的审计,得到真实、有效的绩效审计结果,真实的反应国有企业实际情况,为国有企业做出正确的决定创造条件。
2.2完善国有企业绩效指标体系
构建科学的、完善的、国有企业绩效指标也是解决国有企业绩效审计深化难的有效措施。对于完善国有企业绩效指标体系的具体措施是,根据当前国有企业绩效整体情况,确定与国有企业绩效相关的各个方面,从而确定评价国有企业绩效的指标。而对于绩效指标的确定,主要是根据当前我国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要求,从而确定规范的国有企业绩效指标,对国有企业绩效予以科学、合理的审计。
3结语
关键词:国际贸易政策;反倾销会计;会计理论;财务实务
1引言
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已冲击实体经济,影响日益加深,由于各国内部需求疲软,国际市场萎缩,各国企业都面临争夺国际、国内市场的双重压力。为扶持和保护国内产业、防范国际市场萎缩导致的贸易转移,许多国家出台了形形的贸易保护措施。这些贸易保护措施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滥用世贸规则允许的贸易救济措施,主要是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殊保障措施;二是使用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如有的国家提高进口关税,采取禁止或者限制进口的措施,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等,还有的国家在刺激本国经济方案中提出了优先购买本国产品的条款。
2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趋势
在世界范围内看来,世界经济普遍繁荣时,国际贸易自由度较高;但当经济衰退,时常萎靡时,各国为保护国内经济而增加贸易障碍,使贸易自由度降低,贸易保护便成为了主流。根据世贸组织的统计,09上半年全世界贸易额萎缩了4%,欧盟和美国的进口减少了6%,日本和拉美国家的进口额下降率甚至达到了两个百分点。面对金融危机下国际贸易的萎缩,商务部日前向国内出口企业发出警告称,全球范围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威胁正在加大,明年将是我国贸易摩擦的高发期,可能是近几年来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诉案将超过以往数年总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趋势:
2.1保护商品的范围日益扩大。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保护对象一方面是本国正在衰弱的传统产业如纺织业,另一方面是本国已经高度发达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如金融业等,因此保护范围不仅扩大到货物贸易的一切领域,而且扩大到服务、技术、投资、知识产权等领域。近年来在商品的保护上出现了两个明显的特点:一个是对于服务行业的保护日益趋于严厉。当前,服务行业的世界贸易额增长迅速,国际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目前已接近30%,其中美国的金融和快餐等行业对世界的扩张最为突出,这也促使世界各国加强对本国服务行业的保护。另一个是高技术产品领域的保护不断加强。由于技术的特殊性及重要性,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往往受到出口国的限制及其要求的进口国的保护。
2.2从国家贸易保护演变为区域性贸易保护。随着国际经济竞争的日益加剧,贸易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加强。新贸易保护主义不再以国家贸易壁垒为基础,而趋向区域性贸易壁垒,即由一国贸易保护演变为区域性贸易保护。区域化和集团组织具有天然的排他性和贸易保护性,组建区域性经贸集团一方面可以实行内部自由贸易以促进内部经贸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外构筑贸易壁垒,抵制贸易对手的入侵,保护成员国的市场。同时,可以凭借组建经贸集团力量抗衡和抵制外部国家的报复性竞争。在当今世界上,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安第斯条约组织、东盟、西非共同体等经贸集团遍布全球。它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在内部实行自由贸易而对外实行严格的保护,从而严重削弱了世界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2.3由单一的经济问题扩展到社会问题。以往的贸易保护理论,无沦是发展中国家使用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还是流行于发达国家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其关注的焦点主要是经济问题,重点是产业的发展。所不同的是,前者保护的是幼稚产业,而后者保护的是战略性产业。但近年来流行的新贸易保护理论如保护就业论、保护环境论等,其关注的焦点已由经济问题扩展到社会问题,由产业发展转向了人本身。保护就业论关注的是人的劳动权利,保护环境论关注的是人的生存环境,绿色壁垒关注的是人的健康和安全。关注焦点的变化导致劳工标准、社会责任国际标准认证、产品质量认证标准、动植物检疫标准等成为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的重要工具。
2.4发达国家保护的对象主要集中于陷入结构性危机的产业部门。农业、纺织、服装、钢铁、汽车、造船、家电等传统行业在发达国家均陷入结构性危机,发达国家加强了对这些行业的保护,一旦某些国家为保护这些部门而筑起贸易壁垒,其他国家就会因害怕损害自己的利益而纷纷仿效。同时保护的另一个重点是尖端技术行业。当前,发达国家的产业正由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像电子计算机、光纤通讯、宇航工程、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开发应用能力已被世界各国看成能否在未来的世界市场上取得主动地位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鉴于其重要性,各国竞相对它采取保护。
2.5国际贸易保护的技术化和绿色化特征日益突出。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当代国际经济贸易中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成为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和高级形式。如美国、日本和欧盟等不断调整和提升技术门槛,技术要求趋严、趋新、趋多。目前,绿色壁垒以其外表的合理性及内在的隐蔽性,成为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贸易壁垒。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相对落后,环境意识和治理能力还有待于提高,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应对绿色壁垒而导致出口成本的大幅提高,出口市场严重萎缩,被迫长期处于一种自然资源和初级产品的廉价提供者的地位。由于绿色壁垒具有显著的贸易保护效应,因而在国际上存在着快速扩张的趋势。
3我国遭遇的反倾销现状及对反倾销会计产生的影响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自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至2006年,我国已连续12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据商务部统计,2007年,全球共有19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调查近80起,遭遇美国“337知识产权调查”17起。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的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实体和第二大出口国,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主要对象。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底,我国共遭受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103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约65亿美元,其中反倾销75起、反补贴12起、保障措施12起、特保4起。按全球各大洲计算,美洲41起,涉案金额约13亿美元;亚洲42起,涉案金额约20.4亿美元;欧洲12起,涉案金额约29.8亿美元;大洋洲5起,涉案金额约1.4亿美元;非洲3起,涉案金额1051万美元。此外,2008年以来,美国对我发起12起337调查,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都有大幅度的增长。从涉案产品看,主要集中于轻工、纺织、机电等我国具有出口竞争力的产品,其中尤以纺织品贸易摩擦更为突出。如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中欧鞋业争端,中美钢铁业争端,中美知识产权保护争端,中日纺织品争端等。数据还显示,2009年1月,共有5个国家对华出口产品发起10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印度5起、阿根廷2起、巴西、土耳其、南非各1起,涉案总金额约为3.7亿美元。
如上所述,反倾销无疑仍旧是国外对华贸易救济的主要手段,也成为了我国企业平等参与国际贸易舞台所面临的主要障碍。面对着这样严峻的形势,为了更好的应对反倾销诉讼,对其中从事会计工作的反倾销会计在会计理论和财务实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1加快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程。
3.1.1保持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有关产品成本确认、计量的一致性。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在产品成本的范围、确认、计量的规定方面尽可能保持,国际会计准则的一致性。特别是有关成本方面的规定更要以国际会计准则和反倾销协定、反倾销法等相关准则为依据进行修改。
3.1.2进一步加大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性,尽管我国已经颁布了项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大部分内容上趋于一致,但应该进一步加强在国际贸易中涉及的会计业务的差异协调,以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减小国外倾销认定的风险。
3.1.3增强会计准则的适用性。由于我国出企业中大部分都属于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会计制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操作上的简便易行。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中小企业都只要求提供简化型的财务报告,与现有的财务报告不同的是,简化型财务报告只提供更容易理解的财务信息,只反映企业扼要的经营成本与财务状况、国外的这种做法值得借鉴。制定中小企业的相关规定时,既要与会计法和新会计准则相一致,又要兼顾中小企业的特点,同时与国际惯例趋同。
3.2完善财务会计制度。
3.2.1加强对原始凭证等会计资料的保存,以备核查。会计资料是反倾销应诉中重要的举证证据,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是胜诉的必备条件,原始凭证是产品成本核算的依据,是产品价格合理性的最佳证明。反倾销应诉会计举证涉及有关生产企业及出口企业的账本、生产记录、购销合同、发票、运翰、保险等资料。出口企业应加强日常凭证管理和保存,平时要特别重视收集和保留证据资料,如原材料采购发票、保单、运费、销售发票、工资发放单、电费支付单、格式合同、商务信函和往来传真等,以证明和供货商之间的关系。一旦涉诉,就有充足的时间和充分的证据从容应诉。
3.2.2账务处理方法要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由于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差异,要求我国出口企业必须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记账、编制报表,需要损耗大盆的时间和资金,成本较高一、对我国大部分出口企业来说是很难做到的。我国出口企业应重点针对反倾销应诉中的关键问题如核算成本,按国际会计准则的有关会计处理方法核算有针对性地作两手准备,这样既节约成本,又可以在涉案时免去重新计算的麻烦,以节省时间。
3.2.3严格会计核算。在反倾销中,核心问题就是产品的正常价值、出口价格、产品成本无论是对倾销的认定、倾销幅度的计算还是实地核查都是围绕这几个要素展开的。所以要严格地对产品成本进行会计核算。企业最好在成本核算的数据管理上做到数据的完备和统一。从原料进厂到制造成本再到费用分摊,要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单相符,严格按照有关法规进行会计核算保证成本核算的合法性。
3.2.4建立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有条件的企业还应设置反倾销会计部门,配备专职的会计人员,由该部门的工作人员执行反倾销的会计规避、应诉、等业务。同时,该部门有负责对国外竞争对手的情况进行追踪、监测,对出口产品涉嫌倾销、国外产品在我国倾销提出预警。建立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是应对反倾销诉讼的基础保证,有条件的企业应积极创建,并实现企业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3.2.5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出口企业的会计人员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一旦企业涉及反倾销案件,本企业的会计人员要具有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最快的速度投人到反倾销应诉当中不仅要对本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有关成本的计算的各个数据非常熟悉,而且还要求会计人员熟悉反倾销程序。为此,应加强反倾销会计人才的培养从单一专业型人才向综合型人才培养的转变,提高反倾销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出口企业会计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会计等专业性知识,包括国内外的会计准则,还要通晓反倾销知识、国际贸易知识、法律知识,会计人员除了熟悉一般的法律知识外,还应该具有相关反倾销的专业法律知识既要了解国际反倾销法律制度又要熟悉进口国的反倾销法津制度。同时会计人员还须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特别要提高专业外语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秀霞.出口企业应对反倾销的会计策略分析[J].商业时代,2008(9):38-41.
[2]袁磊.反倾销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M].2004.
[3]黄学标.论国际反倾销所涉会计问题[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4):101-105.
[4]孙瑞华,刘珊珊.我国反倾销会计问题研究综述[J].国际贸易问题,2006(5).
[5]封叶,马光明.论反全球化与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J].当代经济.2009(1):88-89.
[6]李鑫.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变化及对中国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07(1):34.
[7]路宋英.我国反倾销会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会计.2008(16):13-14.
关键词:市场营销;中小企业;文化差异
市场营销对于提高企业营销素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取胜具有重要作用。而国际市场营销是在跨文化的背景下进行的,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民族都在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传统及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中小企业在进行国际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1.文化差异的内涵
文化主要是指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不断创造累积起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在某个地区或国家对人们具有深远的影响,而对该地区之外的人们却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即不同社会的文化具有差异性。文化差异则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传统、衣着与打扮、食品与饮食习惯、思维方式等多个方面的差异。这些文化差异对国际营销活动中的促销策略、产品策略、渠道策略等企业国际营销决策方面都产生着很大的影响,掌握并且运用文化差异是企业顺利开展国际营销活动的前提和保证。
2.文化差异对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
2.1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市场营销的必要性
中小企业对我们经济的持续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集中民间资本拉动内需,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新增就业岗位,缓解就业问题,实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等方面。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我国很多中小企业都是一直在国内进行市场开拓和发展,很少走出国门开拓国外市场,而且由于政策、汇率等因素也会影响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市场的决定。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与贸易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显现出来,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猛。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激烈竞争环境已经形成,同时跨国公司的不断涌现使国际市场营销显得越来越重要。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中小企业受到不小的冲击,大量的中小企业处于生死边缘。伴随着近年来全球经济的复苏,我国的中小企业必须走出国门,直接地引进和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经营理念和先进技术,增强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建立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网点,才能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拓展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从而维持自身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中小企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
2.2文化差异在国际市场营销中的重要作用
国际市场营销是跨国界的商务活动,其主要特点有国际性、差异性和多国性等,使得开展起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而跨国界进行商务活动会面临着各国不同的文化环境,即文化差异。这些文化差异带来了消费态度和消费行为的不同。各国文化的差异是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实行差异化营销的重要原因。在中小企业进行国际市场营销中,一些语言不同造成的困扰、异国消费者行为的差异、其他民族的排他性、不同的审美倾向等文化差异影响,中小企业要认识到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同时也要看到自身在各国开展国际市场营销带来一些机遇,文化差异对国际市场营销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各有不同的需求和偏好。如果中小企业由于缺乏对异域文化的了解,使文化成为市场交易的壁垒。那么对中小企业而言,即使价格再实惠,产品种类再多,如果忽略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也难以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3.文化差异在国际市场营销中的具体体现
3.1语言文字方面存在文化差异
对于同一个词语,不同的国际和地区可能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比如我国的“大象”牌电池在东南亚市场倍受青睐,但在打入欧美市场时却无人问津,因为东南亚大多数人把大象看作吉祥与幸运的象征,而在欧美国家,大象却是蠢笨的化身。所以企业进行跨国营销必然要熟悉目标国家语言和文字,与各国的政府、顾客、中间商、传媒等各个方面进行沟通,不能正确理解目标国家的语言文字就会产生沟通障碍,营销就难以达到目标。
3.2风俗习惯方面存在文化差异
风俗习惯包括很多内容,一国的饮食结构、交往方式、图案和颜色的偏好、对某些动植物的好恶以及约定俗成的一些习惯和礼节都属于风俗习惯的范畴。比如美国人银行账户存款相对不多,他们崇尚享受,乐于贷款消费,拥有丰富的消费品;中国人喜欢将钱存起来,大多具有传统的节俭习惯。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身不同于其他国家的风俗和习惯,这对于各个国家的消费嗜好、消费方式、购买行为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营销人员在他国进行市场营销活动时要认识到存在哪些禁忌,尊重这些禁忌,并在开展营销中避开因为这些禁忌给消费者造成的误解。比如穆斯林是禁止饮酒的,所以无论是法国的葡萄酒、苏格兰的威士忌,还是德国的啤酒,在穆斯林国家都没有市场。
3.3方面存在文化差异
众所周知,不同的宗教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宗教属于文化中深层的东西,对于人的信仰、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形成有深刻影响。比如对中东一些国家进行大宗的猪肉贸易显然是不可行的。可见,在市场营销方面,会影响着人们的需求动机和购买行为。而且宗教组织也是不可忽视的消费力量,他们是重要的团体购买者,同时也对其教徒的购买决策起着引导作用。企业如果忽视宗教对营销的影响,结果往往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而圣诞节在欧美国家也意味着购物节,许多厂商借此机会竞相促销。
4.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全方位地参与国际商务活动,而活动的核心则是市场营销。因此,中小企业的营销人员在进行国际市场营销时应该充分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背景,尊重其中存在的文化差异,从而采取更有力的市场营销策略。(作者单位: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