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形体学习计划

时间:2023-03-01 16:22:46

导语:在形体学习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形体学习计划

第1篇

关键词:课堂练习题;双基;层次;应用拓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广大教师追求的核心目标。而当前很多数学课堂要么表现为很华丽,要么表现为很抽象、很枯燥。究其原因都与其课堂设计的选题有关。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堂练习题的设计着手谈谈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几点策略。

一、明确目标,注重双基

强化课堂练习的目标意识,就是要求课堂练习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最大限度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提高课堂练习的目的性、有效性。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以及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使设计的课堂练习能完成既定的教学

目标。

如,学习了《数据分析》的“中位数”概念后,可以设计如下的课堂练习,进行针对性巩固。

1.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 。

2.数据1、2、3、4、5、6的中位数是 。

3.如图为我市五月份连续7天的最高气温统计图,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28 B.29 C.29.5 D.30

4.求1、-2、3、4、3、4、3、8的中位数。

5.一组数据23、27、20、18、x、12的中位数是21,求x的值。

6.某中学篮球队12名队员的年龄情况如下,求这个篮球队员年龄的中位数。

这六道题有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都是基础题,面向中下层学生。

二、循序渐进,注重层次性

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呈梯度上升,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而且每一类练习题中体现梯度,供不同层次学生选用。一般要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第一层次的练习一般指基础的带有模仿性的习题,第二层次的练习一般指带有综合性和灵活性的习题,第三层次的练习一般指增加思考性与创造性的习题。

例如,在学习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这节课后,设计了如下课堂练习:

A组:1.已知一次函数y=kx-2中,当x=1时y=2,则k= 。

2.已知一条直线的图象经过点M(0,2)和点N(1,3),求这条直线的解析式。

A组题是基础练习题,直接把条件代入所求的解析式,列出方程或方程组,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或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待定系数k和b的值,从而使学生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求值。

B组:1.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交y轴于正半轴,y随x的增大而减少,请写出符合上述条件的一个解析式 。

2.已知一次函数y=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则b的值可以是( )

A.-2 B.-1 C.0 D.2

B组题目有较强的开放性,一次函数y=kx+b中,y随x的增大而减少的k值隐藏为负数,而图像交y轴于正半轴,隐藏着b的值为正数,这题的答案并不唯一,只有学生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的性质,判别k和b的符号,才能正确写出最佳答案。

C组:已知直线y=kx+b中,图象经过点M(-2,1)和点B,求此直线与x轴、y轴围成的三角形AOB的面积。

C组是一道拓展性题,面向优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要求AOB的面积,先求出OA和OB的长度,而OB的长度直接从图中获取,求OA的长则先求点A的坐标,要求点A的坐标,则先求直线AB的解析式。一些聪明的学生会发现根据题目的条件和图形信息易求出直线AB的解析式。接着引导学生得出一条规律:凡是直线与x轴相交,交点的纵坐标的值必为0,因此把y=0代入y=kx+b中,从而容易求出x的值,即为OA的长度。

三、联系实际,重视应用性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家就在自己身边,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看到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

例如,学习不等式和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时,可以设计如下的练习题。某办公用品销售商店推出两种优惠方案:(1)购一个书包,送一支水性笔;(2)购书包和水性笔一律九折优惠,书包每个定价20元,水性笔每支定5元,某学校需要买书包和水性笔一批,请你设计怎样购买最便宜。

这是一道实际问题中的决策性应用题,主要考查列一次函数解析式的能力,同时综合运用不等式,此类题型是近几年来中考常见的方案设计题型。通过这类题的训练,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生活,也应用于生活。

四、训练思维,体现拓展性

第2篇

高中化学灵活性有效课堂有效教学一、关于灵活性教学及其效率性教学的准备工作分析

1.在高中化学实践中,灵活性原则的应用,需要以有效性为前提。所谓的有效性,教师经过自身的具体教学,学生的化学素质及其应用素质得到了明显的进步。这就需要明确到有效教学环节的主体,其主体针对的是学生,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主体。在有效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到有效教学的关键,那就是多样化的教学,任务导向,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等,保证其学习成功率的提升,保证其所上课的真实性、充实性等。

有效性课堂的开展,需要具备多种应用条件,这里面包括课时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方式的有效性,教师指导方法的有效性,能够针对班级整体进行同样内容的教学,能够进行教学手段的良好应用,保证教学活动的良好开展,实现课程与课时的良好结合,保证其高效性的提升。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串联,按照实际的教学需要,进行不同教学环节的协调。高效性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学生在一定的时间教学内,对分析问题能力及其学习能力的掌握,保证其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提升。

2.在有效性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的把握是必要的。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理念,保证其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学习。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效性的备课,要从整体上对高中化学教材进行理解,联系观点的应用,对教材的积极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材内容的透彻分析。这就需要高中化学教师对教材的知识体系的掌握,对逻辑结构及其编排意图的分析,对全册教材的知识点的分布情况的分析,对其单位及其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等的确定。

在备课过程中,需要其备课的实效性,需要从学生的角度上进行设计,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的考虑,针对其个性特点及其已有知识水平进行分析,对学生的可接受能力的考虑,保证课堂知识的教学步骤、程序等的结合,保证学生的整体学习过程更加的具体及其形象,这也需要实现教师的积极引导,做好与学生的相关互动,积极做好相关的评价工作。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备课的形式及其内容,要注意到与实践相结合,这就需要避免传统的备课形式的局限性。新型的备课形式的优化,保证其备课形式的丰富多样性,保证其课堂内容及其备课内容的结合,这就需要针对教师的上课特点进行分析,保证备课过程中的信息采集工作,保证其丰富的教学信息量,保证其信息贴近生活,贴近实践,及对先进的教学方式的引进。

二、高中化学教学体系应用的细节化工作

1.在高中化学教学体系应用中,需要建立和谐化的师生关系,从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及其积极性的提升。这就需要保证其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平等化、和谐化,进行有效性教学观念的应用,保证其有效教学的策略及其技术应用;进行有效教学方式的构建,保障其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实现高中化学教学的高效益性。

教师要对课堂所需要完成化学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在有效的时间内进行教学最大效益的提升。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差异,对教学设计工作进行优化,对相关环节的妥善处理,保证其时间的合理分配,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相关情况,对预案进行调整,保证非有效性问题的提出,避免其重复性的讲解。

2.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化学教学的性质,其以实践教学为基础。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整体化学课堂有效的提升是非常必要的。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实验教学体系的健全,切实提升化学的教学质量,由于实验者方式的差异性,其实验结果也存在差异性。其需要针对实验现象进行现场研究,保证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实现学生整体思维的发展,保证学生的智力发展,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其实践能力的提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由于实验者或实验材料的不同,可得到的实验结果也不相同。如对实验现象进行现场研究,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在讲《原电池》一节时,我们通过分组实验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每组都有导线、电流表。比如,进行西红柿、菠萝、桔子、铜―铜电极等的应用,做好其他的分步探讨过程,让学生对原电池构成条件进行清晰分析,做好氧化及其还原反应等的分析工作,从而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

这就需要对问题设计及其课堂提问技巧的优化,对提问方式的合理化的选择,保证问题设置难度的控制。对其思维价值的提升,要保证问题的具体化、清晰化,要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实践,尽可能地去回答,不要急于进行评判。在提问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类学生的兼顾,针对学生的回答必须给予回馈,保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

为了保证有效性高中化学课堂的建立,教师必须应用灵活性原则,这需要做好悬念的设置工作。比如,在新旧工作的结合处进行问题设计,对学生的好奇心的激发,保证学生的求知欲的提升,要引导学生针对所遇问题的分析及其设计,保证其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高中化学课堂的时效性及其有效性的结合,对简单化、效益化的课堂讲授方式的应用,实现课堂信息的有效交互及其传输。更好地对高中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对直观性教学手段的更新,对事物的存在及其动态变化的展现,保证学生的化学应用能力的提升。诱发学生思维,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课后作业设计要新颖,富有启发性,让同学们通过独立练习,增强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对于有难度的题,可在课堂上进行适当讲解,再让学生进行练习。

参考文献:

[1]孙彩霞.化学教学构建生活化课堂的途径和方法探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10).

第3篇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主要包括:实验仪器的洗涤与选择,实验药品的保存与取用,物质的溶解、加热、蒸发、蒸馏、结晶,萃取与分液,过滤,溶液的配制,酸碱中和滴定等。从近几年的命题情况看,主要的命题趋势为:

(1)化学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考查学生在实验中是否经常注意到实验仪器的大小规格;给出限定的仪器、药品和规定的操作步骤,要求完成某项实验操作考查常见仪器的使用、正误操作的辨别。

(2)实验事故的正确处理。如考查学生有无安全意识及一旦出现问题,处理事故的基本能力等基本操作技能。

应试对策

1.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对中学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托盘天平的感量,常见的烧杯、试管、烧瓶的规格,常用化学试剂(如浓硫酸、浓硝酸及浓盐酸等)浓度界限等,都应有基本的了解。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仪器的洗涤、试剂的取用、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检验,以及溶解、过滤、蒸发、结晶、萃取、分液等),既需要了解正确的操作方法,又能辨认错误的操作习惯,还要了解实验室试剂的分类、配制方法、存放方法以及实验室意外事故及其处理措施。

试题类编

1.少量下列化学药品应保存水里的是( )。

A.金属钾 B.白磷 c.硫磺 D.苯

2.下列溶液中,在空气中既不易被氧化,也不易分解,且可以用无色玻璃试剂瓶存放的是( )。

A.石炭酸 B.氢硫酸 c.氢氟酸 D.醋酸

3.下列关于使用托盘天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称量前先调节托盘天平的零点

B.称量时左盘放被称量物,右盘放砝码

C.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其他固体药品可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量

D.用托盘天平可以准确称量至0.01g

E.称量完毕,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

4.准确量取25.00mL高锰酸钾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

A.50mL量筒 B.10mL量筒

C.50mL酸式滴定管

D.50mL碱式滴定管

5. 实验室里需用480mL0.1mol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称取7.68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B.称取12.0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C.称取8.0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D.称取12.5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6.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如果苯酚农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

D.配制浓硫酸时,可先在量筒中加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7.下列叙述仪器“0”刻度位置正确的是( )。

A.在量简的上端

B.在滴定管上端

C.在托盘天平刻度尺的正中

D.在托盘天平刻度尺的右边

8.实验室进行NaCI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放置酒精灯②固定铁圈位置③放上蒸发皿④加热搅拌⑤停止加热、余热蒸干。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①④⑤D.②①③④⑤

9.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C.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滴定管中的液面

D.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玛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中

10.下列实验中用错试剂的是( )。

A.用稀盐酸清洗做焰色反应的镍铬丝

B.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C.用稀硝酸洗去残留在试管壁上的铜

D.用碱石灰吸收氨气中的水蒸气

11.以下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

A.用含结晶水的醋酸钠和碱石灰共热制甲烷

B.将铁屑、溴水、苯混合制溴苯

C.在苯酚溶液中滴入少量稀溴水出现白色沉淀

D.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铜丝恢复成原来的红色

12.双球洗气管是一种多用途仪器,常用于去除杂质、气体干燥、气体吸收(能防止例吸)等实验操作。下图是用水吸收下列某气体时的情形,根据下面附表判断由左方进人的被吸收气体是( )。

A.CI2

B.HCl

C.H2S

D.CO2

13.现有三组混合液:①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②乙醇和丁醇;③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

D.蒸馏、萃取、分液

14.(1)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溶点16.6℃)。在室温较低时,无水乙酸就会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请简单说明在实验中若遇到这种情况时,你将如何从试剂瓶中取出无水乙酸。答案:――。

(2)要配制浓度约为2molINaOH溶液100mL,下面的操作正确的是( )。

A.称取8gNaOH固体,放入250mL烧杯中,用100mL量筒量取100mL蒸馏水,加入烧杯中,同时不断搅拌至固体溶解

B.称取8gNaOH固体,放入100mL量筒中,边搅拌,边慢慢加入蒸馏水,待固体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C.称取8gNaOH固体,放人100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容量瓶使固体溶解,再加水到刻度,盖好瓶塞,反复摇匀

D.用100mL量筒量取40m15mol・LINaOH溶液,倒入250mL烧杯中,再用同一量筒取60mL蒸馏水,不断搅拌下,慢慢倒入烧杯中

15.A-D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几种温度计装置示意图。

(1)请从①-⑧中选出必须使用温度计的实验,把编号填人最适宜的装置图A-C下的空格中(多选要倒扣分)。  ①酒精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制乙烯②电石跟水反应制乙炔③分离苯和硝基苯的混合物④苯和溴的取代反应 ⑤石油分馏装置

⑥浓硫酸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氯气

⑦测定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

⑧食盐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制氯化氢

(2)选用装置D做苯的硝化实验,D中长玻璃管的作用是

――。

16.填空

(1)图I表示10mL量筒中液面的位置,A与B,B与c刻度间相差1mL,如果刻度A为4,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

(2)图II表示50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如果液面处的读数是a,则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为。

A.amL B.(50-a)mL  C.一定大于amL D.一定大于(50-a)mL

17.回答下面问题:

(1)在进行沉淀反应的实验时,如何认定沉淀已经完全?

(2)中学化学实验中,在过滤器上洗涤沉淀的操作是――。

18.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某H2SO4溶液的浓度,参考下图,从下表中选出正确选项( )。

19.某学生利用氯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反应,测定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适量的氯酸钾粉末和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均匀,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准确称量,质量为ag。②装好实验装置。③检查装置气密性。 ④加热,开始反应,直到产生一定量的气体。⑤停止加热(如下图、导管出口高于液面)。⑥测量收集到气体的体积。⑦准确称量试管和残留物的质量为bg。⑧测量实验室的温度。⑨把残留物倒入指定的容器中,洗净仪器,放回原处,把实验桌面收拾干净。⑩处理实验数据、求出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回答下列问题:(1)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以下是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必须包括的几个步骤:①调整量筒内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②使试管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③读取量筒内气体的体积。这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请填写步骤代号)。

(3)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时,如何使量简内外液面的高度相同?

(4)如果实验中得到的氧气体积是CL(25℃、1.0×105Pa),水蒸气的影响忽略不计,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式为(含a、b、c,不必化简):M(O2)=――。

20.长期存放的亚硫酸钠可能会被部分氧化,现通过实验来测定某无水亚硫酸钠试剂的纯度。实验步骤如下:  ①称量ag样品,置于烧杯中;②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样品溶解;③加入稀盐酸,使溶液呈强酸性,再加过量的BaCl溶液;④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沉淀;⑤加热干燥沉淀物;⑥将沉淀物冷却至室温后,称量;⑦重复⑤、⑥操作直到合格,最后得到bg固体;

回答下面问题:(1)本实验中是否能用Ba(NO3)2代替BaCl2?――。其理由是:――。

(2)步骤③中加盐酸使溶液呈强酸性的目的是:――。

(3)步骤⑦的“合格”标准是:――。

(4)实验测得样品中无水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列出算式,不需化简)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解析:金属钾能与水反应不能保存在水里,白磷是非极性分子,难溶于水但易氧化,因此可保存在水中。

2答案:D。解析:石炭酸、氢硫酸溶液在空气里易被氧化,氢氟酸因能与玻璃中二氧化硅反应而不能用无色玻璃试剂瓶存放。

3答案:C、D。解析:在托盘天平上称量固体药品,不是潮湿或具吸湿性的物质也应放在适当的容器内或干净的纸(称为称量纸)上,而不得与天平托盘直接接触。故选项C是不对的。托盘天平只能用于很粗略的称量。按国内现有托盘天平的规格,其感量为:0.1g(称量为100g)、0.2g(称量为200g)和0.5g(称量为500g)。任何天平都不可能称准至0.01g。因此,选项D也不正确。

4答案:C。解析:一般实验室所用的量筒多是量出式的量筒,它只能粗略地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而滴定管的精度比量筒高得多。要准确量取25.00mL高锰酸钾溶液,只可选用50mL酸式滴定管而不能用50mL碱式滴定管。因为高锰酸钾溶液能氧化碱式滴定管的橡皮管。

5答案:D。解析:选取500mL容量瓶配制0.1tml的硫酸铜溶液,经计算需要8.0g硫酸铜或12.5g胆矾溶于适量的水中,故选D。

6答案:A、B、C。解析:按化学实验的安全操作要求审视各选项,可得出D选项不符合题意。量筒是用来量取液体的仪器,不能用做配制溶液的容器,更何况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

7答案:B。解析:量筒是无零刻度的计量仪器,其刻量计量自下而上逐渐增大;滴定管可以准确地量取流出液体的体积。滴定管的精度比量筒高得多,它是有零刻度的计量仪器,其刻度由上而下逐渐增大。而托盘天平的零刻度在刻度尺的左边,其刻量计量自左到右逐渐增大。

8答案:B。解析:安装装置一般是按“自下而上,从左到右”的原则进行。

9答案:C。解析: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要注视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

10答案:B。解析:本题以四个实验操作过程为题材,主要考核学生对萃取过程中萃取选择的具体要求。酒精是有机溶剂,能溶解碘,但本身能溶于水,故不能做萃取剂。

11答案:D。解析:本题是对有关实验操作细节的考查。制取甲烷必须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共热产生;溴苯需用铁屑、液溴和苯反应来制取;在苯酚溶液中滴入少量稀溴水产生的三溴苯酚溶解在过量的苯酚溶液中不会出现白色沉淀,只有将少量的苯酚溶液中滴入稀溴水中才能产生的三溴苯酚沉淀;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产生氧化铜,反应的方程式为2Cu+O2=2CuO,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CuO+CH3CH2OHCu+CH3CHO+H2O,因此铜丝恢复成原来的红色。

12答案:B。解析:从附表数据可知,HCl极易溶于水,利用题给装置可防止例吸。

13答案:C。解析:对于液体混合物互不相溶的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互相混溶的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法;乙醇和丁醇互相混溶,采用蒸馏法;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相互混溶,溴单质可用有机溶剂加以萃取。

14答案:(1)可以把装有冰醋酸的试剂瓶放在温水中,使冰醋酸熔化后取用;(2)A、D。解析:(1)题目要求配制浓度约为2mol・NaOH溶液100mL,因此在准确度上要求不高,故可用A、D两种方法加以配制。值得注意的是,配制溶液时,不能在量筒、容量瓶中进行溶解。

15答案:(1)A:① B:③⑤ C:⑦;

(2)减少苯的挥发(或答起冷凝器的作用)。

解析:在第(1)问中列举了8个选项,其中实验A、B都采用蒸馏烧瓶,前者是用温度计测量反应液的温度,选项中只能是①;后者是用温度计测量蒸汽的温度,用于蒸馏出指定的组分,③和⑤都属于这类实验。装置c所测量的实验只有选项⑦可以采用,如果考生对于溶解度的概念清楚,就不难做出准确的判断。在第(2)问中所涉及的苯的硝化,是中学化学中见过的演示实验。由于苯的硝化反应要在50℃-60℃时进行,而且反应需持续一段时间,需对易挥发的苯进行冷凝回流,故本小题的答案应是减少苯的挥发(或答起冷凝作用)。

16答案:(1)3.2mL;(2)D。解析:使用量筒时,以与量取液体的凹液面最低点相切的刻度计量体积。图中的10mL量筒分度值是0.2mL,因此(1)的正确答案为3.2mL。从滴定管的最大标称容量刻度处至下端尖嘴处,这部分体积是不确定的。问题(2)中液面处读数是a,此时滴定管中液体体积除有刻度部分的体积(50-a)mL外,还须加上无刻度部分的体积,因此,最终结果一定大于(50-a)mL,即答案为D。

17答案:(1)在上层清液中(或取少量上层清液置于小试管中),滴加沉淀剂,如果不再产生沉淀,说明沉淀完全;(2)向漏斗里注入蒸馏水,使水面没过沉淀物,等水流完后,重复操作数次。

18答案:C、D。解析:酸式滴定管(图甲)盛放酸液,碱式滴定管(图乙)盛放碱液,为便于观察,所选取的指示剂在滴定过程中的颜色一般由浅色向深色过渡,且要求半分钟不褪。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某H2SO4溶液的浓度时,若将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盛放在碱式滴定管中,则未知浓度的H2SO4溶液放人锥形瓶中,选用酚酞为指示剂,滴定到终点的颜色由无色变红色;若将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盛放在锥形瓶中,刚未知浓度的H2SO4,溶液放入酸式滴定管中,选用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到终点的颜色由黄色变橙色。

第4篇

一、 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

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讲催化剂概念、氧气、氢气、酸碱盐性质时,演示实验尤为重要。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我没有先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再如在讲实验室制氢气是用锌而不是用镁或铁的原因时,增加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分别用锌、镁、铁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再由学生得出为何不用镁、铁而用锌的原因。这也为以后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打下了基础。其次是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学生自己实验时兴趣较高,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以此作为学习的动力。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

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做好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例如:在讲“绪言”时,我先避开书本,做了几个趣味实验“空杯生牛奶”、“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学生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双眼,然后我才引出新课内容。这样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效果当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再如讲了酸性、碱性之后,指导学生去测定本地土壤、水样的酸碱性;讲了有机物的知识后,指导学生去学会鉴别羊毛衫的真与假等等。

二、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很多,大体上包括“化学游戏晚会”、“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知识竞赛”、“化学园地”、“化学展览会”等等,可以每学期或每学年举行一两次。如“化学知识讲座”可以讲讲“空气与水污染的危害、原因及防护”、“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酸雨的形成”、“当代军事与化学”、“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也可以讲讲“道尔顿”、“拉瓦锡”、“侯德榜”等著名化学家的成才之路,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端正学习态度。再如“化学游戏晚会”,可以把学过的化学知识编成各种节目:如相声、小品、魔术等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进一步巩固书本知识。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把化学知识按基本知识、难点、疑点分门别类编成不同类型的题目,举行化学竞赛,这也不失为一种加深巩固知识的好方法。

第5篇

关键词:技校生 兴趣 积极性 实验 新颖的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c)-0244-01

技校生文化基础差,底子薄,在学习基础理论课的过程中,会遇到极大地困难和障碍,一旦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最终导致放弃这门理论课的学习。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人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就会产生接近这种事物的倾向,并积极参与有关活动,表现出乐此不疲的极大热情。提高技校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

1 踢好头三脚,引发兴趣,培养思维的积极性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尤其技校生文化基础薄底子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习惯不好,一遇到困难,很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如何在他们刚刚开始学习化学时,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之转化成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绪言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想上好绪言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把教学难点定位在激发学生兴趣和保持长效学习动力上,为此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大致设置为悬疑情景――讨论―引发兴趣―实验―辨析―收获―期待。实践中绪言课一开始向学生展示化学魔术实验,用玻璃棒沾满浓盐酸,靠近充满氨气的玻璃烧杯,就会产生烟雾,学生看了会感到很神奇,这时老 师引导学生讨论,激发大家学习的兴趣,如果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我们就要学习化学知识。于是,他们就会产生好奇心,然后将绪言课上的几个实验给学生演示,边演示边引导,从而得出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式,尤其提到化学研究以实验为前提,以后他们能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学生好奇将转化成对于今后化学课的期待,慢慢将这种期待变成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激发。

2 加强实验教学,参与操作,引导兴趣,培养思维的主动性

化学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前提,同时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尤为突出,技校生文化基础薄,但动手能力强,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认识的窗口,是思维的前提,对于事物,如果没有敏锐而细致的观察,就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事实胜于雄辩,能够让学生直观看到化学变化的现象,有助于理解枯燥的理论知识,同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长此以往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就提高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如何操作呢?

2.1 利用实验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主动性

例如:做电解水的实验,在演示此实验时提出下列问题:(1)水的导电性怎么样?溶液导体是什么?能不能增强水的导电性?(2)实验过程中,两极会出现什么变化?(3)两极产生的气体比是多少?(4)两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如何检验?前三个问题学生可从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答案,而第(4)个问题,学生不一定马上得出结论。这时老师应加以引导,空气中主要成分,什么能使气球飞上天,从而判断可能是氧气和氢气,是不是呢?如何检验?这时学生的思维活跃,注意集中,老师通过实验证明这两气体分别是氧气和氢气。通过围绕实验层层设疑,让学生自主思考,而不是一下子将知识灌输给他们的教学过程,能抓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变过去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实验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化学实验基础之上的,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究性的实验,探究他们未知的世界,这比直接知道答案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终得出的化学概念记忆牢固,化学知识理解和巩固更加容易,学生学习的阻力小了,学习的兴趣就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就增强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比如关于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1)预设问题:①燃烧前蜡烛的物理状态(形状、硬度、颜色)②燃烧蜡烛的探究(火焰哪层温度最高?蜡烛燃烧后生成什么物质?)③检验生成物时可用一只干燥冷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先把烧杯口罩着外焰,然后把烧杯慢慢向下移,观察火焰在哪个位置烧杯内壁出现明显的现象?点④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可多做几次,探究出点燃哪个位置的白烟蜡烛最容易重燃?(2)让学生先猜想答案,但必须符合逻辑,同时必须考虑到是否可以检验;(3)通过实验检验:在实验时,,鼓励学生有不同的声音和看法,探究实验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这种实验教学方法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技校生来说没有比让他们动手更能吸引注意了的方法。

3 创设情境,用新颖的教学方法,稳定学习兴趣

在化学实际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用情景引导教学,让参与教学过程,直观看到所讲的理论,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又不存在什么心理压力,不知不觉就收获的知识。事实证明,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效果非常显著。比如在氨水的教学过程引入视频,采用层层设疑递进的方式教学,让学生看到实际中存在的化学应用,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题1:氨水在实际当中的应用引出它的物理性质

视频播放:粮食的丰收氮肥的使用氨水的使用和物理性质

师:从视频中我们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1:氮肥(如氨水)的使用,提高了粮食产量,使我们的生活更富足。

生2:氨水是一种有刺激味的液体……

这样设计的目的,旨在把枯燥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有动态直观的视频结合书上的理论更加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只有在真实情景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理解、掌握并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去解决实际的问题。针对技校生这个群体,在实际教学中尤其基础理论教学,如何让这些学生深入其中,直观理解理论基础知识,是我们每位老师要研究的课题,多媒体视频教学只是其中一种,我们希望改变过去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的接受这种学习方式和习惯,就必须让学生参与进来,引导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兴趣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兴趣能保持其长效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增强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更进一步说如何增强技校生学习化学基础理论学科的学习值得每一位技校教师深思。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低效原因;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3-0093-0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探究学习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学习方法,对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行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式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趣,掌握程序与方法。衡量探究过程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近几年听的公开课中,许多教师精心设计探究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仍有些问题需要反思:对探究式学习理解的扩大化,随意给一些我们已经熟悉的教学过程贴上探究的标签 ;探究式学习的设计随意,为了探究而探究,导致课堂的低效甚至无效。本文结合实践谈谈提高探究性学习有效性的几点做法。

一、找准探究点,激发学生的思维

探究点的选择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并不是所有的化学知识内容都需要探究。化学知识涉及“是什么”的概念性的知识如:化学用语,物质的分类,物质的用途,对理论的外延及内涵的认识都很难设计出精彩的探究活动,所以用“接受性学习方式”最佳。涉及物质的性质、结构,即一些生产流程的知识可以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内容。但仅仅是教师演示教材“活动与探究”的相关实验,学生按照教师、教材给出的步骤做实验,这些活动都还不能称之为探究。探究式学习的选题或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新颖性,否则就没有探究的价值。教师所选择的探究课题中所涉及的知识内容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通过探究能够有所获。

如:苏教版必修一“氯气的性质”一节,有的教师将氯气与金属钠、铁、铜及与非金属单质氢气反应的实验称之为探究式学习。这些教学活动难度不大,即使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会做这些实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仅充当了“看客”,只需要观察实验现象并记下来就行,不能称之为探究式学习。有的教师则设计为根据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测氯气应该具有哪些性质?这个问题对学生又太难,无从下手。还有的教师则选取氯水成分的检验作为探究式学习内容,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检测氯水的成分,根据氯水的颜色分析氯水中含有氯气分子,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氯水中可能有Cl-、H+等微粒,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对上述结论进行验证,经过讨论设计出如下方案:用蓝色石蕊试纸或者Na2CO3粉末或者锌粒检验H+;用AgNO3溶液检验Cl-;用淀粉KI试纸检验氯气。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发现石蕊试纸先变红又褪色的反常现象,此时趁热打铁引出氯水还含有一种具有漂白性的物质HCIO。本案例中前两位教师选取的探究点均不具有探究的价值,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而最后一位教师选取“氯水成分的检验”作为探究点就比较合适,学生经过实验和思考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可以解决大多数的问题,同时又发现了新的问题。

探究点的选择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针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出具有探究价值的探究活动。不要为了探究而探究,有探究之名而无探究之实。

二、设计开放性学生实验,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长期以来在化学教学中,实验往往异化为一种形式,沦为知识灌输的附庸及点缀。实验教学呈现出低效甚至无效的状态。其主要原因是教师用讲实验来代替做实验,以演示实验代替学生实验,教师做实验过程中缺少学生的思维,忽略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高。学生实验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学生能够近距离的观察实验现象,具有演示实验无法替代的功能。有些教师在上公开课时也设计了学生实验,但多数都具有功利性,教学过程热闹非凡,但含金量不够,并没有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有意识地设计开放性学生实验,无疑会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的真正价值。

如:在上苏教版“铝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这节课时设计开放性实验。斯达舒是我们熟悉的胃药,它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请大家设计制备胃药斯达舒的实验方案。有些学生将NaOH滴入到AlCl3或Al2(SO4)3中,有些将AlCl3或Al2(SO4)3滴入到NaOH中 ,有些将氨水滴入到AlCl3或Al2(SO4)3中,有些将AlCl3或Al2(SO4)3滴入到氨水中,有些学生用盐酸和偏铝酸钠制得了氢氧化铝有些却没有得到。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实验方案,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很好奇为什么相同的药品滴加顺序不同结果会不同呢?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学生就此展开讨论,课堂气氛异常热烈。本案例中教师以我们熟悉的胃药斯达舒为载体设计开放性实验,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进一步解决问题,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探究活动中。

又如:在上苏教版必修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内容时,醋酸和盐酸是两种常见的酸,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电离程度有无差异?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

开放性实验是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的教学活动。教师设计开放性实验无疑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热情,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维。

三、整合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理论认为,教材不再是预先设定好等待学生去学习的教学内容,而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开发有价值的课程资源,不宜过分追求教学内容的完整性,随意扩宽教学内容,应当及时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事件,化学研究成果,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尽可能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紧密结合,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苏教版选修实验化学“镀锌铁皮镀锌层厚度的测定”这样导入:据估算全世界因为铁生锈每年造成400亿损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经常在铁外面披层外衣(引出镀锌铁和镀锡铁),分析两种铁镀层破坏后铁生锈的难易程度,回顾原电池的基本知识。船舶镀锌的质量的好坏由镀层的厚度衡量,如果你是检测人员你将如何测量?根据提供的资料卡,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将镀锌铁放入H2SO4中观察气泡产生的快慢程度,当气泡慢时立即拿出;将镀锌铁放入到FeSO4中;将镀锌铁放入NaOH中,收集气体量出气体的体积;将镀锌铁与石墨、导线构成原电池,测量氢气的量。实验验证方案的合理性。本案例中教师从学生身边的化学“钢铁的腐蚀”导入,学生真切的体会到钢铁生锈的严重性,顺理成章的引入到镀锌铁和镀锡铁。又以“如果你是检测人员你将如何测量?”入手,让学生立即转换身份,学以致用,通过自主探究体验到获得成功的愉悦感。

又如:苏教版选修有机化学基础中“苯”一节这样导入:苯的发现距今185年,今天让我们沿着科学家们曾经走过的足迹,重新踏上“苯的发现之旅”。教师和学生一起沿着科学家的足迹,从19世纪初苯的发现到1866年苯的结构的得出进行思辨和实验探究。学生真正当了一次科学家,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和成功后的幸福感。化学史的教学在中学一直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地位,通常作为“花絮”点缀在化学教学中,只侧重介绍有重大意义的化学理论的发现年代及化学家的简单生平,它所蕴含的极具价值的教育资源则被人们所忽略。本案例中教师再现了苯的结构的发现历程,将历史人物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培养了学生诚实质朴的科学品质、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课堂资源是丰富多彩的,教师不能只拘泥于教材,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课程资源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产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四、重视课堂生成,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设计要整合各方面的教学资源精心设计,但再完美的教学预设与课堂实施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需要充分发挥教学机智,随时捕捉课堂中的闪光点,使课堂出彩。关注课堂生成可以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教师对生成性资源的处理效果,也彰显出教师的智慧和专业素养。

如:在做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发现比钠在水中反应剧烈,让学生推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根据钠与水和酸反应的实质推测可能是由于硫酸铜溶液中含有H+,用PH试纸检验,的确硫酸铜溶液是呈酸性的。也有些教师过分重视教学设计,缺乏教学机智,面对课堂中出现的变化无所适从,只能自圆其说。如:在做淀粉溶液中加入碘水的实验时出现的是紫色而不是蓝色,教师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只能说可能是淀粉溶液变质了。

课堂生成性资源处理得当,往往可以成为点睛之笔,使课堂出彩。

第7篇

【关键词】文理兼招;文科高职生;化学学习;积极性

当前在很多高职院校中,一些化工、生命科学工程和医药工程等一直被视为理科学生天下的专业开始了文理兼招,这样对于这些进入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文科生来说就存在着一个如何提高学习化学积极性的问题。众所周知,学生在进入高中后进行文理分科,两科的教学内容侧重点有所区别,对于文科生来说,化学教学相对薄弱,对于这样的文科学生进入高职院校的化工、生命科学工程和医药工程等专业后,对学习化学产生了畏惧心理,普遍感觉力不从心,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习兴趣,因而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较低。那么在文理兼招的状况下,如何提高文科高职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从而让他们顺利的完成学业,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便和广大同行相交流,从而帮助这一类学生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一、充分准备,上好第一节化学课

在很多人的心中对化学都有着一个不正确的认识,如对浓硫酸的恐惧、那些产生刺鼻气味的气体等,而对于文科生来说在进行文理分科时不排除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对化学的这种不正确认识而拒绝理科选择了文科。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尤其是第一节课的教学,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纠正这种错误的认识,树立对化学的正确态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在上课之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比较全面的收集资料,然后进行教学。通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到,我们今天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化学,我们今天的工业、农业和国防等几乎各行各业更离不开化学,可以说没有化学的发展,就没有人类社会的今天。如,没有化学的发展,很多的疾病就会夺取人类的生命;没有化学的发展,我们今天可能还要在炎炎夏日穿着厚重的衣服;没有化学的发展,就没有今天日行千里的快速交通等,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通过充分的准备上好第一节化学课,使学生重新认识化学,正确认识化学,进而对化学的学习产生兴趣和积极性。

二、结合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般来说学生在填报志愿时,他们要对专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解,然后才会确定专业,因此可以说大部分的学生对所选择的专业还是有一定的兴趣的。同样文科生在选择化工、生命工程等专业时,对这些专业也是有一定的学习兴趣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紧密结合专业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是上述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学好这些专业知识,就先要学好化学知识,从而通过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来调动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其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在讲授化学反应速率时,通过结合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介绍为什么不同的药品有不同的保质期以及药品在保存时为什么要避光避热;对于生命工程专业的学生在介绍缓冲溶液时,我们先介绍血液pH=7.35~7.45 这一数据,并告知医疗实践证明: 如果pH>7.45将会出现碱中毒;如果pH

三、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生活中有很多实际现象和化学有着直接的联系,而这些现象往往也是很有意义的,对于这些现象的理论理解和解释,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应用这些知识参与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可以极大地提高文科高职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例如,在有机化学烷烃的教学中,给学生介绍汽油的标号是如何根据辛烷值确定的;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容时,如何根据所学知识来较长时间的保存食物;在学习SO2时,了解酸雨的危害等。

四、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是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需要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相互结合,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相互配合。对于文科生来说由于在高中化学的学习相对显得薄弱,学生对进入高职后学习化学畏惧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更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如我们在开始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在上课之前,先提出一些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些问题,比如食物为什么在较低的温度下能保存较长的时间而在高温下保存的时间却很短,在烧东西时为什么用扇子扇些风,火就烧得旺等,结合这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原因所在。这样使得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参与到讨论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然后教师提出反应速率的有关知识进行解释,从而顺利地进入到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中;又如适当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对化学内容进行仿真,创设情境,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明,极大地增强了化学课堂的表现力。

五、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高职教学特点

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内容的教学特点是以(下转第137页)(上接第171页)“必需和够用为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所学专业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从而精选教学内容。结合专业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选择一些对专业学习联系较强、应用较多的内容进行教学,对一些联系不是很紧密或者应用不是太多的知识可以少讲或不讲,这样将学生的学习难度降低,学生对所学知识更贴近于其专业,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强化实验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为自然科学的化学课来说,实验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因为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验证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通过实验可以将理论转变为实际;通过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等;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加记忆牢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等。实验的作用还有很多我们不需要一一列举出来。对于学生来说,实验教学相对于理论课来说更贴近于实际,所以一般来说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较强,反之我们可以通过强化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工作,整体上提高了文科高职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顺利的完成学业,并且较快的投入到工作岗位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高职高专化学教材编写组.无机化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第8篇

【关键词】高中生学习计划执行力

1.高中生学习计划执行力研究现状

1.1学习计划定义

学习计划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把需要学习的内容罗列起来。不同的时间完成不同的内容。在学习计划的制定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制定的计划要覆盖所有要学习的内容,而且利用的时间要合理,不能安排的时间过短或者过长,无论过短还是过长都会影响计划的执行;第二,制定计划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提高计划的执行效率,发挥出学习计划的作用。

1.2执行力定义

执行力主要是指面对现有的资源,在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后保质保量的完成相关的任务,并且达到预期的目标的一种能力。客观的讲执行力主要包括9个能力:即执行力、计划力、服从计划的能力、组织创新的能力、执行后进行的评价、调整和问责的能力。

1.3高中生学习计划执行力现状

根据调查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很多高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拖延现象,而且很多学生也制定了相关的学习计划,但是对计划的执行力完全没有想象的那样,甚至很多学生半途而废,因此现阶段高中生必须要提高自己的学习计划执行力,这样才能满足现阶段的学习要求,才能在不断的学习计划的执行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2.影响高中生学习计划执行力的原因

通过对高中生的调查发现主要有3个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的学习计划的执行能力不足,下面简单的对3个因素进行阐述。

2.1学生的自身原因

很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学习计划的重要性,甚至很多学生感觉学习计划没有任何效果,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计划的执行力不足。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学生缺乏决策的目标,没有明确学习目标,这样才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就会遇到困难,有些学生还非常容易被其他的事物所吸引,从而放弃了计划的执行,这都是影响计划执行的自身能力。

2.2计划本身的因素

很多高中学生在制定计划时并没有注意以上的几点,而是盲目的执行相关的学习计划,只是持一种应付的态度,这就是使得计划的执行很难进行。除此之外,学生制定的计划比较枯燥,基本上都是理论的学习,并没有穿插一些有趣的活动。这就导致学习计划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制定计划时也没有建立相关的奖励制度,这样学生就没有动力。

2.3客观环境因素

客观的环境因素也是影响高中学生计划执行力的主要原因,如果想不断的提高学习计划的执行能力就要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不断的了解和剖析外界的环境,根据相关的规定和客观的环境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的创造相关的条件,把握学生计划的执行标准,同时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计划的执行提供有力的时机。

3.解决措施

提高高中生对学习计划的执行力,就要做到以下几点:计划目标不要太大让人觉得难以实现;合理的安排时间和计划量;学习计划的执行过程中要求得监督;学习方法也要得当,一周或一段时间做一个总结,对不满意的地方及时修正,将自己的学习计划建立系统的管理制度。

第9篇

一、试题分析

1.从近5年的高考试题考查的内容看,有机试题每年都在考查,且比例和分值都相对比较稳定,每年都有一个有机推断题,分值在15分左右,占整个化学试题的20%左右.近几年理综综合能力考查利用新材料、医药、农药、环境、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或研究成果作背景材料作为载体进行,考查的知识点分布相对比较分散,考查内容也较广,如分子式、结构简式、电子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典型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判断;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及书写;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因此在复习时,既要做到全面掌握,有备无患,有主有次,又要注意重点突破.

2.从考查的要求看,以理解层次为最多.试题特别强调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注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命题者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想通过考生对有机物结构式的确定以及同分异构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来考查考生运用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命题的着眼点看,无论是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是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高考试题都源于教材之中.只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根据《课程标准》扎扎实实地做好化学基础知识的落实工作,应该说绝大部分学生在面对这种难度的试题时是不会有太大障碍的.

二、考查有机基础知识

1.判断有机物的类型

有机物的分类是研究有机物必需具备的基础知识,就中学化学范围内可从多种不同角度将有机物分类.高考中常有试题直接要求考生判断有机物的类别.

2.用有机化学知识分析生活中常见问题

《考试大纲》中明确要求:“了解有机物的主要来源.了解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化工、资源综合利用及污染和环保的概念.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高考中常会出现以有机化学基础知识为切口测试科学素质的试题.

3.考查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性质

新教材中将这三大类营养物质归成一章进行讨论,主要是为了强调这三类物质的重要性.高考试题比较重视这些跟人类生活紧密相关的化学物质,所以近几年来考查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内容的试题明显增加.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石油裂解可以得到氯乙烯

(B) 油脂水解可得到氨基酸和甘油

(C) 所有烷烃和蛋白质中都存在碳碳单键

(D) 淀粉和纤维素的组成都是(C6H10O5)n,水解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准确性.选项(A)中石油裂解主要得到乙烯、丙烯、异丁烯及甲烷、乙烷、丁烷、炔烃、硫化氢和碳的氧化物等;选项(B)中油脂水解可得到高级脂肪酸和甘油;选项(C)中甲烷分子中就不含碳碳单键.(D)说法是正确的,故应选(D).

三、考查跟有机化学有关的基本技能

1.判断同分异构体和书写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考查同分异构体的试题可触及到有机化学中的任何一块内容.以“根据分子式判断同分异构体”形式编制试题是考查同分异构体概念的常见题型.

解析:根据题目中给出的烃的分子式,可以发现碳原子数是依次递增,而氢原子每两组是以差值为4的等差数列递增的规律,从而推出空格处分子式应为C5H12,其同分异构体有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三种结构,故应选(A).

2.高分子化合物与单体的相互判断

要求学生判断一种“新”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可以更好地测试考生的知识水平和判断能力.从单体判断高分子化合物或从高分子化合物判断单体,是一类常考题型.

例3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建筑采用了膜材料ETFE,该材料为四氟乙烯与乙烯的共聚物,四氟乙烯也可与六氟丙烯共聚成聚全氟乙丙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3.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

碳碳双键、醇羟基、醛基、羧基等都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官能团,了解这些官能团的结构和特性等是有机化学学习的起码要求.判断加成、取代和消去三类反应的判断是最重要的基本技能.

三、以有机物综合推断题测试分析和综合能力、推理能力

1.从探究角度考查有机化学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化学学习中既要重视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新教材中有许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步骤,要求学生自己研究后得出结论.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要求.用有机化学素材测试实验探究能力是一种常见的命题形式.

2.有机框图综合推断题

有机框图综合推断题已成了高考试题中一类保留题型,几乎每份高考化学试卷、理科综合试卷中都会有一道有机框图综合推断类型的大题.有机化学推断题是考查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综合分析能力的一种题型,如何快速准确解答这类问题已成为高考有机化学复习的重点.

.

①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H2;②是萘的衍生物,且取代基都在同一个苯环上;③可发生水解反应,其中一种水解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另一种水解产物分子中有5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4)若C不经提纯,产物敌草胺中将混有少量副产物E(分子式为C23H18O3),E是一种酯.E的结构简式为 .

解析:该题是一道基础有机合成题,仅将敌草胺的合成过程列出,着力考查阅读有机合成方案、利用题设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对信息接受和处理的敏锐程度、思维的整体性和对有机合成的综合分析能力.该题涉及到有机物性质、有机官能团、同分异构体推理和书写,合成路线流程图设计与表达,重点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对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由A的结构简式可看出,A中含有酚羟基,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H2说明含有羟基,可发生水解反应,其中一种水解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是甲酸某酯.另一种水解产物分子中有5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说明水解产物苯环支链一定是对称的,且支链是一样的.由C和E的分子式可知,E是由A和C反应生成的.

备考建议:无论哪种形式的推断题,都必须熟练掌握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官能团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衍变关系,同时还需要有较强的摄取、消化、整合及应用信息的能力.在题目的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对关键字的分析,要吃透信息,把所给信息与已学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找准解题突破口,做出正确解答.解题的总体策略是:典型突破、综合分析、检验把关、前后验证、写出答案.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寻找解题的突破口,然后运用正向推断、逆向推断、从中间向两边推断或者三种方法综合运用得出结论,最后通过验证确定结论的正确性,注意随时利用新得到的信息作为下一步推断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