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22:52
导语:在乡镇卫生院护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①焦虑心理:糖尿病患者在早期的时候症状并不明显,乡镇群众大多是在无意间的体检中才得知自己患上了该病,因此,多数患者没有心理上的准备,甚至患者的家属很难一时间接受。导致患者心理压力大,逐渐消沉,心理焦虑。②急躁心理:由于疾病普及力度不足,农村群众对各种疾病不甚了解,群众在得知患病后会不自主的产生一种想法:病情是否会恶化?是否有生命危险?致使心理情绪急躁不安,甚至对医护人员态度也较为粗暴、生硬。③恐惧心理:当患者对治疗的方法不了解时,就会产生一种恐惧和排斥的心理。加之为了要调整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的剂量,几乎每小时会给患者量一次血糖,这会给患者到来疼痛。而糖尿病护理周期长,在多次治疗后,病情见效慢,患者易产生不安心理,变得信心不足,对病情感到恐惧。④忧虑心理:糖尿病属于终生性的疾病,因此治疗的时间较长,加之医疗的改革,医药费用的改变,所以又一些患者时常会担心医药费的问题,以及以后的工作生活等问题,从而产生各种忧虑心理。
2乡镇卫生人员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
2.1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能力
患者在进行疗后护理中,因对自身的糖尿病不甚了解,产生恐惧感和悲观心理。这一切都是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不足导致的。所以卫生院医护人员要帮助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能力,讲解有关糖尿病患者病情的相关医学知识,让患者真确科学的了解糖尿病,客观看待自己的病情,调整自己的心态以适应客观要求,以积极健康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2让患者及时了解病情,稳定患者情绪
患者一旦被确诊为糖尿病,就要住院,此时的护理人员就因该让患者接受现实,并且让患者及其家属及时的了解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特点、过程等,鼓励患者讲出自己承受疾病的感受;针对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护理人员要及时的解答,并且注意言行举止。因为此时的患者最需要关心和尊重,和蔼的态度、热情服务,能使患者的心理得到安慰。护士在向患者做卫生宣传时,及时的让患者知道糖尿病目前是不能根治,但是合理的饮食习惯、适当的锻炼身体、科学的服用药物,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并且还能延缓该病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使其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工作、长寿等。同时,稳定病人情绪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如文化素养、性格及心理承受力等。对一些重症患者要采取适当方式让病人知道自己的诊断,可通过细致的行为诱导,能使病人情绪渐趋稳定,面对现实,配合治疗。医护人员对病人的解释务求一致,善于引导,给予精神上的支持。
2.3加强与患者沟通
由于农村群众主要依靠农作收入及打工作为家庭经济来源,糖尿病患者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就耽误了劳作,家庭收入下降,患者心理压力增大,日久就会表现出孤独感、忧郁,无所作为。所以此时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就显得尤为总要。与患者除了语言交流之外,还应利用手势、眼神等,表达对患者的关心和同情,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减轻患者孤独感。在交流过程中注意避免使用刺激性语言,以免给病人造成不良影响,精细的护理可减轻病人的痛苦。
2.4纠正错误思想,灌输正确心理思想
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非常的注重自己病情的变化程度,当对现有的病症以及有关检查项目不理想时,就会过分的担心的病情是否会恶化,从而加重了心理负担,情绪变得不稳定。同时由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差、迷信等因素,有的患者因受到疾病的折磨,到处求医寻药,听信偏方,加之受到市场上所谓能治“百病”的补药,的影响,一些患者滥服补药、贵药,不仅不遵循对症治疗的原则,而且还耽误了病情。此时,卫生院护士应该及时的向患者耐心的解释科学用药的作用效果。从思想上纠正患者的错误,遵照医生的嘱咐,坚持在医院接受科学的治疗,调动患者积极的心态,提升内在的自身的健康心理。
2.6患者在出院之前,护理人员做好出院之后的指导
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方法是饮食的调整、控制,以及适当的锻炼[1]。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应做好出院之后的指导引导患者接受正确的血糖测量,尿糖和血糖仪的使用;指导患者掌握胰岛素的使用剂量和注意事项,以便正确的注射胰岛素;引导患者保持皮肤、指甲的情节卫生等;注意避免其他疾病的感染;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对低血糖的预防,了解掌握低血糖症发生的前驱症状,如大汗、头痛、烦躁、不安等;若患者出现语言不清时立即口服果汗、糖尿以及食物,若不见好转,立马送往医院;叮嘱患者定期到院复诊、检查,因为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较低,并发症较多并且不好控制,所以预防和治疗是非常的重要。
2.7告诫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现代的医学证明,焦虑、易怒会导致交感神经的兴奋,使大量的儿茶酚胺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2];从而导致全身的小动脉血管收缩,使血压得到升高,也增加了胰高血糖素的释放;若血糖增高,这会促使病情的加重。因此,使患者保持良好、平静、乐观的心态好情绪,避免不良的刺激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是医护人员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 乡镇卫生院; 护理管理; 存在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1-102-01
护理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工作的核心[1]。为不断提高我县医疗机构护理质量,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为病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根据重庆市“医院管理年”活动的相关要求,县卫生局每年组织县级医疗机构相关人员对全县乡镇卫生院的护理质量进行督导检查。作为督导组成员,本人连续两年对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方面的内容进行检查,发现乡镇卫生院在护理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质量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检查完毕后进行总结,供基层医院护理同仁们参考。
1 存在问题
1.1 护理管理组织方面
1.1.1 护理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 乡镇卫生院一般分门诊治疗室、病区、手术室等护理单元,只有病区设有护士长,却没有设护理部及总护士长,护理质量管理及业务指导由业务副院长兼管,管理工作不够具体、细致。护理工作无计划、无质量考核标准及质控、考评办法;或有计划、标准无组织实施;或质量考核标准不结合本院具体情况制定,不切合实际;且护理人员没完全掌握标准,对标准的执行力度不够等。
1.2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1.2.1 无护士执业证人员单独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20.6%的卫生院存在此类现象,存在问题的原因是院领导法律意识淡漠,没有意识到非法执业的严重性。
1.2.2 临床护理人员配置不合理,岗位职责不明确 15所乡镇卫生院均未达到我市《医院评审标准》的相关规定床位与护士比1:0.4的编制标准,53.3%的卫生院病区的护士同时兼管门诊治疗室的工作,26.7%的卫生院病区的护士兼护工的工作,即早上下夜班后负责焚烧医疗废物,超负荷的工作导致她们身心疲惫,无暇顾及自身素质的提高,存在护理安全隐患,同时严重影响了护理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1.2.3护士“三基”培训考核 15所乡镇卫生院均无护士“三基三严”培训计划及记录。每所卫生院各抽查5名护士进行“三基”理论现场考试,成绩合格率为68.3%,未达到我市一级医院规定标准。
1.3 护理质量管理方面
1.3.1 护士的基本素质 60%的卫生院护士着装不规范:长发过肩,穿响跟鞋,长指甲,无菌技术操作不戴口罩,个别护士戴耳环、戒指现象等。
1.3.2病区质量管理 病房清洁卫生差、杂物多,治疗室与处置间分区布局不合理,治疗室标识不正确,用物摆放无序。
1.3.3护理安全管理 抽查5所卫生院的护士长、护士共13名,对护理核心制度的内容不知晓,15所乡镇卫生院均无独立的护理核心制度的内容及管理要求,特别是其中的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几乎是空缺。均无医嘱查对记录本,急救车(箱)都未严格按“五定”管理,急救药品种类、数量达不到最基本的抢救需求,过期、变质现象普遍存在,合格率没达到100%。46.6%的卫生院没建立门诊、住院病人输液卡,没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80%的未建立“护士品使用登记”。86.7%的“病员一览表”上无级别护理标识,氧气筒无安全警示标识、未集中地点放置等。
1.3.4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缺床头牌,床单上有污迹,护士不知晓“八知道”、“分级护理”巡视病房时间等内容,基础护理大多是病人家属在进行,管道护理完全不到位,病人出院后未及时进行终末处理。
1.3.5 护理文书的书写未按要求使用表格式护理记录单,62.8%的未取消一般患者护理记录,医护笔墨颜色不一致,体温单楣栏缺项,护理记录内容缺乏病情动态观察记录及采取的护理措施、效果评价等。均未启用手术安全核查表。
1.3.6医院感染管理 87.3%的未成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未定期进行医院感染方面的知识培训、学习,80%的高压消毒灭菌包上无消毒灭菌指示标识。医疗废物、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流程不正确。个别卫生院治疗室无空气消毒设施,手术室空气消毒不达标。护士不知晓“七步洗手法”的方法、目的,消毒液的浓度。均无专门消毒供应室。
1.3.7健康教育 缺健康教育资料,入院宣教、出院指导流于形式,每所卫生院抽查3例病人或家属,80.5%不知晓主管护士、疾病的相关知识、药疗知识等。
2 对策
2.1 医院管理者重视护理工作,合理配置临床护理人员,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认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士条例》、《处方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树立法制观念,护士依法执业,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确保护理安全。
2.2 建立健全护理管理组织体系,医院护理工作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总护士长、护士长二级管理或护士长一级管理。护理质量标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基础,是护理实践的依据,认真制订和严格执行以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护理制度和各级各班护理人员职责,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建立完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及《护士工作奖惩考核办法》、《核心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全院护士学习,使护理质量管理做到有章可循,并按计划定期检查护理工作质量,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护理管理工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2.3 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首先加强护理管理者知识的学习,可定期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同时强化护士素质教育,完善培训机制并常态运行是提高护士素质的重要推动力,建立完善的继续教育体制、标准,护士长定期组织业务学习、护理查房,不断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2.4 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组织学习卫生部2月4日印发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通知》、县卫生局5月27日转发《重庆市卫生局关于推行表格式护理文件的通知》、卫生部8月2日印发的《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在医疗机构推行表格式护理文书的通知》,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并认真组织实施。护士长每天对架上病历、出院病历认真检查、指导和整改,督促护士及时准确的完成护理文书的书写。
2.5 重视健康教育工作,护士对新入院病人及家属做好入院介绍,住院期间做好疾病相关知识告知,出院前做好针对性的出院指导,定期做好出院病人的随访工作,让健康教育贯穿于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2.6 医院感染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要求。定期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知识和技能培训、考核,督促、指导护士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并认真履行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加大对手术室、供应室的管理力度,确保病人安全。
3 体会
随着医学模式的变化,新的身心整体护理模式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工作只有加强管理,才能提高护理质量[2]。通过对基层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总结分析,提出较完善的改进措施,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体现于质量管理之中,不断规范护理行为,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尽可能满足病人需求,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问题;对策
乡镇卫生院在我国医疗系统中属于第三级医疗预防保健,担负着在农村中进行医疗、保健以及预防疾病的角色。然而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受制于卫生院医疗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人员构成以及管理水平。护理管理是医院护理质量的部分,是卫生护理工作的关键。随着医改的深入,乡镇的卫生院逐渐壮大,人们对医护服务的需求日益提高,而且,法制观念与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导致纠纷突出,成为社会热点,为跟上医疗制度的改革步伐,卫生院护理管理人员应该注重应对护理管理缺陷。护理工作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其意义得到扩展,护理工作不仅针对于病患也针对于健康人,护理工作不仅关注患者身体上的伤痛也重视患者的心理变化,护理工作需要提供的是全方位的服务。护理工作的质量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重要标志。本人从事卫生护理工作18年,对26家乡镇卫生院在护理管理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对于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护理质量提出一些建议。
1一般资料与调查方法
对乡镇卫生院开展摸底调查,通过筛选、询问家属以及护理工作人员等方法,就监督管理、组织体系以及医护人员的在培养问题进行了调查询问,确切了解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护理现状,并对他们开展了康复护理指导。得到调查结果以及病人的康复情况。
2结果
通过以下结果表明,工作人员与患者对于监督管理、组织体系以及医护人员的素质水平三方面问题的看法略有差异。尤其在监督管理方面,工作人员认为较为满意,监督管理已经到位,满意度达到48.1%,而患者方面则是认为监管力度不够,存在乱收费现象,满意度为15.7%。并且,对于组织体系,医患双方都表示,组织体系存在问题,满意度较低,工作人员认为缺乏工作指导,患者则认为这方面问题不够公开透明,工作人员方面满意度达到30.0%,而患者方面这一问题满意度仅为12.6%。对于护理人员的素质,工作人员认为自身素质良好,满意度达到75.0%,而患者则表示参差不齐,诸多方面需要改进,患者方面这一问题满意度仅为21.4%。可见医患双方对于问题的看法各不相同,患者对工作人员的期望高于工作人员对于自身的要求,这要求卫生院加强自身的监督管理,完善组织体系,医护工作人员加强自身的素质提升,详见表1。
3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
3.1领导重视程度不高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设备以及人员构成远远弱于县市级医疗单位,因而其医疗质量相对较差。为了卫生院的生存与发展,院长将更多地精力用于关注如何提高卫生院的经济效益,因而在医院管理中常常是强调医疗质量忽视护理工作,错误的将护理工作当做是医疗过程中的一个附属阶段,多数医疗从业者认为护理工作技术含量较低,经济效益较差,认为其可有可无。在本次对26家乡镇卫生院的调查走访中发现,许多医院管理工作重视医疗轻视护理工作,医院资金主要集中在医生培训、职业考核、评职称上面,在护理培训上面的经的投入微乎其微,而且护士的数量极少,专业护士更是少之又少,没有完整的护理体系。在福利待遇上,医护相差悬殊,严重影响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影响了医疗质量。
3.2护理人才少,护理队伍不稳护理人员数量不足,医院医护构成不合理,导致医疗队伍整体不稳定,最终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在本次对26家乡镇卫生院的调查中发现,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大多为毕业年限较少的护士专业的学生,而聘用的护士的薪资待遇偏低,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不够,护士跳槽的现象很严重,多数护士将乡镇卫生院视作实习的场地,视作其向县级医院晋升的跳板。甚至在一些乡镇卫生所出现护士人才的缺乏现象,随着护士从业时间的积累,护理经验的增加,医院的治疗需要更多的人才,其便进入到护理管理层,致使护理人员数量更少。然而晋升进入护理管理层次的原护士人员由于其管理才能的欠缺,不能够实施有效的管理,这些都使得护理工作发展缓慢,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
3.3护理人员缺乏培训由于乡镇卫生院管理者对护理工作的忽视,护理工作培训的力度和机会都很少,护士几乎接受不到任何专业行的技能培训,缺乏交流的渠道,护士的专业技能提升缓慢,对于一些有厌倦情绪的护士,低待遇枯燥的工作,使得其无心于医疗护理工作,护理水平逐渐降低。在对26家乡镇卫生院的走访中发现,近半数护理人员没有接受过正轨的医疗护理培训,其中有很多是从事护理工作达10年之久的老护士。通过对医生的询问发现,他们大部分都认为护士只是做一些简单的辅助治疗工作,会打针、发药就能够做一名护士。护士管理者能力决定着护士对病人的服务态度、护士排班、护理工作的有效性。护士管理者最基本的素质是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和管理能力,护理管理者需要不断地参加专业培训,接受先进的管理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才能够带领护理团队为医疗工程提供有效的辅助。
目前卫生院中重病人大多采取逐级转诊,而主管部门对于卫生院在护理管理方面缺乏监管,有些卫生院甚至5年来都没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而且不重视护理人员技术和理论的培训的学习,虽然有些卫生院实行了绩效考核制度,但是,对医疗和护理质量却依然都不够重视。继续护理的教育水平滞后,乡镇卫生院因经费及人力不足,大部分护理人员都未到上一级的医院进修,8O%护理人员未参加过院外学习,15%的医院都未组织过护理业务的相关学习,护理人员无法吸收新的知识及新技术,护理工作仍停在低标准及较低水平之中。
3.4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差,管理监督力度弱在临床护理特别是乡镇卫生院临床护理中,工作责任心是工作制度执行的重要保障,工作责任心越强工作中就越不容易出错,工作态度越严谨,医疗事故发生的几率就越小。在乡镇卫生单位因为护理人员马虎造成医疗事故的几率远远大于城市医院,农村居民法律意识淡薄,出现医疗事故后通过法律解纠纷的意识淡薄,这也助长了医护工作者疏于职守。由于乡镇卫生院规模较小,管理者护士管理体系,医疗医护监督体系的建立,没有完善的医护规章。对于巡视病房的工作没有准确的日常记录,救护室急救器械准备不足,日常医疗器械使用记录,书写不完整甚至没有记录,医院又没有护理检查部门,护理人员仅凭自身约束力进行护理工作,监督力量的缺乏导致长期从事护理的人员责任心逐渐减弱。
3.5基础设施落后,设备更新速度慢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财力支持力度较小,卫生院所使用的医疗设施相对落后,在26个乡镇卫生院中有个别卫生院仅仅具备血压计、体温计、注射器等基本医护设施,床位数量较少,医疗环境不能满足村民的要求。群众反映其医疗能力较差,村民生病都是去县城医院进行治疗。虽然最近几年政府加大了对乡镇卫生院的投资力度,施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政策,村民对乡镇卫生院的需求还是较低。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局限于治病,还倾向于优越的医疗环境,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舒适清洁的医疗环境更加吸引他们。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与县级医院相差很大,医疗效果也明显弱于县级医院,因而现在大多数乡镇卫生院无论是从基础医疗设施还是医疗护理能力都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
3.6护理管理的组织体系不够健全一个相对完整的护理管理体系,包括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护士长、护理质量监督部门以及后勤部门。然而在走访的26个乡镇卫生院却发现:大多数的乡镇卫生院分门诊输液室、手术室等一系列护理单元,只在病区有护士长,却没设护理部和总护士长,而且无专职人员协助护理。护士长同护士样,从事一线护理工作,还要协调关系并承担琐碎的后勤,导致重心偏移,没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护理管理上。护理管理体系不健全导致一个部门或人员要负责多项工作,医护工作者的工作负担加重,而福利待遇的偏低又无法激发起工作的积极性,严重阻碍了护理规条制度自上而下的贯彻,最终会影响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质量,失去群众对医院的信任感。
3.7护理管理的制度不够健全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以及危重患者的抢救制度常常落实不到位。而且,质量控制管理的标准不规范,质量控制流于形式,使得护理人员的分工不明,给患者带来很多隐患。如果质量控制的工作不能做细做实,那么,对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便无从追综和解决。护理安全管理不到位。对住院的患者缺少管理监督,患者擅自离院的现象较为普遍,甚至少数的一级护理以及要监测血压的病人,有些医生也会默认其离院;老年住院病人较多,生活并不能够完全自理,病人又无人照顾,进而易发生坠床、跌倒等事故;住院病人的安置又极其不合理,多个病种的患者混住易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而且,患者额身份查对制度并不严格,有些床位并无床头卡,而且患者没手腕带。甚至有些家属和病人会在病区吸烟,患者的吸氧装置用完后又不及时取走等情况频频出现。
4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现状问题的解决措施
4.1多渠道引进专业护士人才,壮大护理团队护士人才质量决定着医疗护理工作是否成功,最终会影响医院的整体医疗质量。专业的护理人才大多集中于医科院校,乡镇卫生院需要为护理队伍注入影响丰富的新鲜血液,就必须在专业护理人才的引进上加大力度和投资,乡镇卫生单位应该走进医科院校,与院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为专业护理人才的引入打通通道;不仅如此还要面向社会招聘具有丰富经验的临床护理工作者。好的团队需要能力卓越的领导者,在引进专业护理人才的同时也要注意引入具有丰富经验的护理管理者。经常组织护理专业知识培训,将先进的护理理念引入自身的工作中,注重人才的培养,注重护理团队整体实力的提升。
4.2稳定乡镇卫生院护理队伍,提升护理队伍的专业素质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完善有关规范,稳定临床一线护士队伍,为护士们提供支持和帮助,并创造有利于护士安心在护理岗位上工作的环境,为护士们创造有利条件至关重要。并加强道德教育,为她们树立勤勉敬业、病人至上的职业风尚,护理实践中,让护士将服务规范的规范化内化为自身行为习惯。邀请表现优秀的护理同行现场报告,增强护理工作人员的自豪感。制定岗位管理制度,并控制临床一线表现突出的护理人员转入护理管理岗位。落实优惠政策。坚持在一线的护理人员是卫生院护理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她们需要更多关心。因此,提高她们的待遇,并在奖金分配、进修学习、职称晋升、各种保险方面给予照顾,鼓励她们安心于护理工作。
4.3加大医疗设施投资,改善医疗环境医疗设备是乡镇卫生院开展医疗工作的基础。院方应通过自筹资金或是申请财政补助等措施积极购置先进的医疗设施,在设施引进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采购设施的检测,防止引进劣质医疗设施。改造陈旧的医疗环境,增加制冷、供暖设备。对护理站的急救设施进行更新换代,设置专门的医疗器材室,合理有序放置药品、常用器械等。
4.4健全护理管理工作的管理体系,落实护理工作质量的监管制度卫生院必须重视护理工作,并成立专门的护理部。根据具体情况,对医院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学习计划,并分批进行培训,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制定完善制度和质量控制的体系与标准。提高护士的积极性以及工作质量,而且乡镇卫生院相关领导层要转变自身管理理念,认识护士们的价值,建立有责任、有激励、有竞争、有约束、有活力的护士管理的机制。就本县的卫生系统而且,乡镇的医院占医院总数的67%,如不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护理水平,那么整个卫生系统护理质量会受到巨大的影响。各级领导以及护理人员要共同努力,进一步提高乡镇卫生院管理以及服务水平。
4.5健全护理管理规章制度,落实核心制度对于护理质量的相关问题,制定预防控制措施,并制定可行的护理工作指引,并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各个环节,进而开展前瞻性与回顾性相互结合的质量管理模式,使得质量控制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职责,使各项工作处于受控的状态,形成质控循环。并加强护理人员的学习,防范护理事故发生。熟练有效地加强护患沟通,促进护理水平提高,避免护患矛盾。必须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学习伦理学、演讲与口才学等知识,扩大护理人员的知识面,同时征求群众意见,改进不足,为提高整体的护理水平尽职努力。鼓励护士参加学历教育,并撰写护理方面的相关论文,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并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采用个体化、差异化的教育方式,使得护患双方明确教育的目的是让患者的信念、态度、行为等方面发生改变,认识到危害自身健康的因素,进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采纳有益的健康行为以及生活方式,减低甚至消除影响自身健康的因素,进而达到预防疾病,并促进健康的目的。
4.6与县市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建立帮扶关系乡镇卫生院应积极主动地与当地县市级卫生院建立帮扶关系。通过外聘形式请县市级医院专家定期对其医疗护理工作进行指导,通过不断与先进的护理理念接触,提升自身护理工作的质量。通过医院自身人员职业技能考核选拔工作骨干输入到县市级医疗单位进行学习,并为工作能力突出者提供深造机会,使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护理质量逐渐提高,逐渐缩小与上级医疗单位的护理差距,弥补因护理从业者的学历等不足而导致护理能力差的缺陷。利用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的优势,获取最新的护理学科的发展动向,不断学习新的护理知识,逐步提升基层护理人员的护理素质,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护理综合能力,使乡镇卫生院能更好地适应乡镇居民的医疗护理需求。
5总结
通过对26个乡镇卫生院进行走访调查,分析乡镇卫生院的护理现状,总结了乡镇卫生院在护理管理的不足之处,并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和措施,使乡镇卫生院护理团队不断壮大,护理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护理质量逐步得到提升,并使其能够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切实的服务于乡镇居民,提高我国乡镇居民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郭燕红.贯彻《护士条例》保障护士合法权益.全面履行护士义务.中华护理杂志,2011,43(5):390-391.
[2]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10,39(3):191-192.
[3]郭燕红.贯彻《护士条例》保障护士合法权益.全面履行护士义务.中华护理,2009,43(5):390-391.
[4]吴鑫虎,邱俏檬,卢中秋,等.镇静药物急性中毒86例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0,17:2721-2723.
[5]李小寒.基础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3-34.
[6]丁贤枝.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缺陷及应对措施[J].中国当代医药,2012,22:156-157.
关键词:静脉输液;乡镇卫生院;护理;分析
乡镇卫生院是我国的基层医疗机构,在农村医疗防疫及保健方面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1]。对此,应注重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水平。静脉输液是卫生院医疗服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乡镇卫生院门诊静脉输液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门诊部在2014年2月~6月收治的76例作为分析对象(男41例,女35例);年龄3~71岁,平均(43.7±2.4)岁。所有病例均实施静脉输液治疗,所患疾病如下:上呼吸道感染29例,气管-支气管炎14例,肠道疾病13例,肺炎20例。
1.2 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静脉输液,并在输液的过程中提供相应的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在穿刺静脉时,应注意按照无菌操作标准,以预防穿刺的过程中引起感染;同时尽量一次性穿刺成功,避免在穿刺时反复进针,以免使局部皮肤受到刺激。如静脉输注的药物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则在输注前可根据患者的情况对药物进行稀释,从而通过降低药物浓度的方法减轻对血管壁造成的刺激[2]。此外,还可以对患者的局部皮肤进行热敷,通过热敷扩张血管壁,以减少药物刺激及确保顺利完成静脉输液;②在输液开始后应注意加强巡视,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询问或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了输液不良反应,如呼吸急促、气闷及心悸等。如出现不良反应,则根据患者的体质特征、药物特性对滴速进行调整。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渗液情况,告知患者避免自行对滴速进行调整,尤其是心肺功能相对较差的老年患者,以预防发生心衰、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③如需要更换新的溶液瓶,插空气针之前应做好消毒工作,插好空气针后才能插输液针。对于需要进行连续输注治疗的患者,确保输液器更换1次/d;④注意做好心理干预工作。在实施静脉输注时可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尊重患者与理解患者[3]。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还应保持亲切、平易近人的态度,并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与病情进展,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安慰,缓解患者在输液时出现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减轻思想负担与加快疾病康复进程。此外,对于患者所提出的问题应注意做到耐心解答,同时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给予抚慰、表扬或鼓励等,并通过相对娴熟的护理操作增强患者的信任感,从而使患者对于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得到有效提高。
2 结果
经过对应的护理干预,在76例患者中,一次穿刺成功且整个输液过程保持持续滴注的患者为72例,有2例患者的静脉穿刺次数为2次,1例患者在静脉滴注过程中出现液体外渗现象,其余1例则表现为疼痛出血,经过处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在护理满意度方面,69例非常满意,6例基本满意,1例不满意,护理满意率为98.68%。
3 讨论
乡镇卫生院主要接诊当地的农民,由于其经济条件、卫生条件及就诊习惯,所以多数患者愿意选择门诊治疗。静脉输液是门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治疗手段,所以应注意提高静脉输液的护理质量,以便能够使静脉输液治疗的有效率得以提高,从而为降低医疗卫生资源消耗量及患者的经济负担提供有利条件[4]。在改善静脉输液护理方法时,最重要的是护士能够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术,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效提高护理效率与水平,并同时预防医患纠纷的发生[5]。此外,在护理过程中做好心理护理干预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患者处于紧张与焦虑状态时,就可能对穿刺过程造成影响,如增加血管损伤概率等。因此,在静脉输液护理中必须强化心理干预工作,通过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提高一次穿刺的成功率。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有效提高乡镇卫生院门诊的静脉输液护理服务质量,则应保证护理的全面性,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专业照顾,并同时进行相应的健康指导。
参考文献:
[1]邹静荷,严小红,梁素岚.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4):1329-1330.
[2]王开静,刘惠兰,田娟.先夹板固定再静脉穿刺在烧伤患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3):594.
[3]董艳芬,崔宇,潘孝霞,等.安普贴贴敷治疗静脉输液所致浅表静脉炎的临床护理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11):89.
【关键词】基层卫生院;人文护理;探讨
“人文”是一个内涵丰富但又无法确切定义的概念,它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个性、人的理想、人的独立人格、人的生存和生活及其意义等密切相关。所谓“人文关怀”,简单地说,就是对人的关怀。确切点说,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和自由的追求等”.作为医院护理,针对的群体正是“人文关怀”的客体--人。Lerininger的理论就认为“关怀就是护理,护理就是关怀”.所以,医院护理工作中的“人文关怀”理念便自然而然地凸现出来。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人文关怀集中体现在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患者的权利与需求、患者人格和尊严的维护,包括护理内部环境的人性氛围和护士的素质和品格等,使整体护理向纵深发展的内在动力,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需求不断扩展,人文关怀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独特价值。
(一)、 深化“人文意识”,树牢 “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一要广泛开展 “学习人文精神,深化整体护理”的学习活动。要充分认识到人文关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刻把握人文关怀的内涵,努力形成“关心患者、尊重患者、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环境和氛围。二要深化“人文关怀”的精神实质。这就需要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的“四心”,即:同情心、爱心、耐心和责任心,这“四心”是护理人员应必备的优良品质,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时时处处体现出对患者的关心、体贴和爱护,做一个让患者真正信赖的守护神。三要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和健康权是护士的天职,以人为本、尊重患者是护理服务理念的最高境界。在实际工作中应平等待人,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利,把一切尊重患者的言行自觉融于日常护理工作中,真正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关系。
(二)、 努力加强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护理学关注的是病痛中挣扎的、最需关怀和帮助的人,护理学被认为是最具有人文精神的学科,所以培育护士人文理念尤为重要.1要加强业务学习,把学习推向多元化。护理人员不但要学习医学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学习心理学、法学、美学、伦理学以及预防、保健知识;不但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加强实践学习;不但要进行个人自学,还要积极进行沟通交流,增强学习的互动性。2要积极进行实践,努力增强工作的针对性。积极进行换位思考,定期举行诸如“假如我是病人”此类活动,充分体现护理工作者作为一名患者所产生的一系列需求,今年来,全国上下开展和推行临床整体护理,无疑是对护理人文关怀的最好诠释和忠实践行,其倡导的“尽最大的努力满足患者的需求”等主题对加强医院人文建设,提升医院内涵服务无疑是非常重要和及时的;要不断进行总结,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做到独善其身;要加强对护理中的难点、疑点问题的攻关,做到有突破、有创新,努力把我们的感情及智慧融入到护理工作中。3激发工作热情,不断增强爱岗敬业的自觉性。积极引导护理人员树立“以院为家”的思想,真正把工作当成事业干,努力增强护理人员的事业心;建立健全赏罚制度,对工作标准高,责任心、事业心强的人员应予以奖励,对工作消极懈怠的应予以处罚,真正形成“让不干事的想干事,让想干事的干成事”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奉献爱心,争当模范”活动,每月进行评选一次,对表现突出的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努力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不断激励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三)、 营造舒心的医疗环境。1、努力创建整洁的住宿环境。一方面要在硬件设施上下功夫,使住宿环境上让病人感到家的温暖。尽一切努力使患者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得到精心周到的照顾,这要求门诊及病区环境干净、舒适、安静,标志清晰,设施方便、安全,环境布置美化。俗话说:三分医七分养。其实,医院、医生对患者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治疗上,还体现在加强护理、改善情绪等多方面。当患者走进医院大门之后,他其实就已经进入一个广义的就医过程,他所经历的安详、美好的视觉享受,言语安抚,都会对他病情的好转有帮助。
(四)、 延伸护理服务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乡镇卫生院管理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0-253-01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作为近年来发病率持续走高、危害较大的恶性疾病,是目前公共卫生领域重点控制项目,由于这类慢性病治疗耗时长、并发症多且多数无需住院,应用乡镇卫生力量加强慢性病控制管理成为了必然选择,这对于提升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自我保健水平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减轻医疗负担、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一、高血压糖尿病社区管理影响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乡镇管理影响因素主要以疾病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与就诊单位为主,患者性别对空腹血糖影响较大,乡镇卫生院管理中患者服药依从性低、疾病知识知晓率低是导致血压、血糖控制不佳的关键因素,患者经常在社区医院就医对于改善血压、血糖控制情况有积极意义。研究提示,目前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控制已经成为乡镇卫生服务工作主要内容,患者坚持规律服药可显著提升血压与血糖控制水平,这对于做好慢性病防治有积极意义,乡镇卫生院管理的介入对于构造良好的院外康复环境有重要作用。临床诸多报道显示,乡镇卫生管理的介入是目前改善高血压、高血糖防治工作“三低”现象的有效举措,证实了乡镇卫生院管理对于全面提升患者自我保健意识与家庭护理能力的价值。
二、高血压糖尿病社区卫生管理探索
(一)加强慢性病筛查
为最大限度发挥乡镇卫生院管理服务效用,要加强以高血压与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病筛查,对于乡镇卫生院接诊的患者按照高血压、糖尿病高发人群进行专门筛查,比如年纪过大、有遗传病史等患者做血压与血糖专门筛查,以便及早发现患者并提供相应健康指导,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并做后续跟踪,发挥乡镇卫生院干预与健康管理的作用。为提升筛查工作效果,要针对区域内人群分布情况提供多种筛查方式,比如组织现场专门筛查与慢性病教育活动、上门筛查、流动筛查点等,结合患者情况做好不同等级档案管理,对病程长、危险性高患者与危险等级低患者采用不同健康管理方案,从而在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与疾病知识知晓率的同时实现慢性病的长期、规范化管理,提升血压血糖控制水平,减轻慢性病危害。
(二)规范慢性病管理
要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乡镇健康资料进行规范化管理,结合患者就诊记录建立真实且准确的医疗档案,并定期对档案进行整理与优化,对于档案不规范与不齐全者及时进行补录,着重对患者联系方式进行登记,并完善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方便乡镇卫生院卫生管理工作的开展。要重点对辖区内慢性病档案情况进行归类,制定符合患者的健康管理方案,通过提供季度、年度健康检查及时发挥干预举措效果,提升慢性病管理质量与患者生存质量,控制病情进展、降低慢性病危害。
(三)加强乡镇卫生院卫生管理交流
乡镇卫生院慢性病管理工作要经常与周边各卫生服务中心或医疗中心进行交流合作,互相学习工作重点的有益经验,对全乡镇整体管理水平进行提升,以实现卫生管理工作的改进与创新,为患者提供更多帮助。考虑到不同卫生服务机构在慢性病管理工作质量上有一定差异,要重点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并财务对应举措,从员工激励、职业压力排除、构造良好医疗服务环境、制定多种干预策略等角度强化管理,从而确保慢性病患者整体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为乡镇卫生院护理与家庭护理提供强有力支持。
(四)做好乡镇卫生院卫生管理监督与考核
针对乡镇卫生院慢性病管理工作情况,要积极建立并完善相应监督与考核机制,对工作中影响慢性病患者健康的影响因素实施专门干预,做好服药指导与健康指导,并制定相应的监督制度对干预效果进行考核与评价,方便慢性病控制工作的开展,为基层医疗工作绩效考核提供依据。比如对慢性病患者乡镇卫生院档案资料不全、记录不实等情况,可定期组织抽查,并按照季度、年度考核标准对档案管理工作质量进行评估,通过细化考核指标、提升考核影响督促乡镇卫生院工作积极完善医疗档案。对于乡镇卫生院内部卫生管理人员要专门进行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心理压力等考核,结合患者满意度调查情况明晰工作中的存在各类问题,通过各类措施提升卫生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塑造良好的医疗工作形象,构建高效的乡镇卫生院慢性病健康管理体制,改善工作人员态度、提升积极性。
(五)探索乡镇卫生院家庭医生新应用
要立足于乡镇卫生院慢性病管理优势,构建家庭医生制度进行网格化管理,通过建立家庭医生档案、提供家庭医生服务或者健康干预方案对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精细化管理,通过应用多样化的咨询、服务方式实现患者的高效管理。要探索乡镇卫生院卫生管理与家庭医生管理的联合应用与创新,在工作中真正成为慢性病患者健康的守门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血压糖尿病的乡镇卫生院卫生管理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要从多方面入手加强社区慢性病筛查、管理、监督与干预,全面提升慢性病控制效果,为患者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华思敏,郑轶玲,戴俊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现状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7):737-740.
乡镇卫生院人才数量低,人才短缺现状没有改变。农村居民看病费用降低,到乡镇卫生院就诊人数增加;国家对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加大,基本公共服务的任务量也随之越来越大,但乡镇卫生院人员数量没有相应增加,每名人员工作量越来越大,收入没有相应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降低。
一、技术人才短缺导致产生负面后果
一方面人才缺乏导致乡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实不到位。按照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其公益性主要体现在为辖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乡镇卫生院在一定程度上仍依靠基本医疗来支撑发展和医务人员收入,仍然存在重基本医疗轻公共卫生服务的现象。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没有得到很好落实。
另一方面医疗技术人才缺乏导致分级诊疗制度落实不到位。分级诊疗是指根据患者患病的轻、重、缓、急进行分级,大医院主要承担疑难危重病人以及科研,基层医疗机构诊治较轻的病患,主要是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发挥无病预防作用,基本医疗发挥小病在基层,分级诊疗使根据病情到对口医院就诊。这样既可以最大限度减轻患者负担,医疗资源充分使用,医疗卫生体系整体形成有序良性循环,也能有效降低医疗卫生社会总成本。
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是指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单位先对患者进行首次诊断,根据病情,对一些无法确诊及危重的病人转移到相应的上一级或者专科医院进行治疗。上级医院对治疗后护理简单,病情稳定的患者转移到乡镇卫生院进行继续治疗和康复。这既确保了医疗服务质量,又减少费用,可缓解大医院压力,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资源。
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制度既是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 的重要举措,也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结构,节约医疗社会总成本的重大举措。
目前我国医疗诊治存在普遍现象是:本应承担疑难危重病的大型综合性医院承担大量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任务,造成卫生资源拥堵和浪费。在实际诊疗中,乡镇卫生院收治病人少,上级医院收治病人多,且乡镇卫生院住院病人比率在逐渐减少。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晓伟说,“(基层卫生)仍然面临众多困难和挑战,基本医保管理体制尚未明确等。”医疗技术人才缺乏是主要制约因素。
二、人才短缺的原因分析
1.待遇低难以吸引人才
乡镇卫生院较县级、省市医院生活条件差,待遇低,难以吸引人才。由于乡镇卫生院条件较差,能够招聘来的年轻人无医务经验者居多。没有新的医技人员注入会使乡镇卫生院能力逐步落后。由于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使得农村居民有病到县城或者省市医院看病,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资源闲置浪费,收入难以提高。这又导致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形成不良循环。
2.收入少工作量加大导致员工积极性降低
医改启动以来,政府在乡镇卫生院强力推进药品零差率。由于砍掉药品加价,会导致医院收入下降,因此必须增加一块收入来弥补医院药品零差率带来的损失。政策操作者设想由政府补助和医保来支付两方面来弥补,用两方面资金来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一降一升,没有加重患者负担,医务人员收入提高,医院收支仍能保持平衡。由于药品没有差价,医生多开药的动力消除;由于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医院提高技术质量的动力增加。这样医疗行业结构得到理顺优化,医疗服务价值规律得以遵守,医疗收入由医疗服务质量水平决定,社会医疗总成本得以控制。药品零差率实行后,基本医疗服务价格并没相应提高,政府补助有时不到位,实际导致基本药物零差销售影响卫生院收入水平。
40%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量村医负责。但在农村,村医普遍存在老龄化、不懂电脑操作等,不能胜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因此大量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由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代替完成,占用了大量卫生院人力物力,增加了乡镇卫生院职工负担。
工作量大,收入没有相应激励,使其医务技术人员积极性下降,与此同时由于绩效考核不到位,他们又缺少一定的压力去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关键词:卫生事业;乡镇;卫生院;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36-01
乡镇卫生院属于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关键,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逐渐开展,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也得到了极大化的加强,显著改善了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但是,由于长时间以来乡镇卫生院一直积累的效率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还是存在,直接阻碍到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而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1]。做好乡镇卫生院管理工作,对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促进我国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1乡镇卫生院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功能定位模糊
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应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并提供预防、保健以及基本的医疗服务,但其中未能明确的是:仅就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而未能落实其具体的承担功能。加之乡镇卫生院在极大程度上依赖着财政拨款,还可能会有些乡镇卫生院分不到拨款的问题,这也促使乡镇卫生院为了自身的建设与发展,与国家功能定位要求打“擦边球”,愈渐模糊了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
1.2落后的管理理念
我国乡镇卫生院的建设与发展在计划经济时期都是由国家包干,统一由国家予以财政拨款,继而养成了乡镇卫生院坐享其成的习惯[2]。而在当前市场经济的体制下,乡镇卫生院这种不思进取的传统思想仍然存在,不利于其竞争与发展。大部分乡镇卫生院都存在着只一味实现医疗设备的更新而不注重对医院管理模式的创新,使卫生院的经营每况愈下。加之乡镇卫生院的领导都是医疗业务型人才,他们过多的将精力放在日常事务上,亲自门诊、主刀,很少有足够的时间学习、补充新知识,在卫生院的管理实践中也疲于应对。
1.3缺乏运营计划
乡镇卫生院于计划经济时期长时间养成的依附性导致其缺乏对未来的发展规划;第一,不具备在业务运营上的主动性,通常是被动的接受任务,而缺乏对竞争对手以及目标人群的需求分析,造成其无特色项目、无知名度;第二,未能实现对资金的合理安排,导致卫生院有过多负债;第三,缺乏对工作者的培训在教育,无法接受新知识,不能及时紧跟时代的发展。
2乡镇卫生院管理的基本内容
2.1岗位管理
无论是任何组织机构的运行,都不能缺少其中各个岗位予以的基本支撑,尤其是对于乡镇卫生院的运行来说,其各个岗位的人员需求、人员基本素质以及人员的基本职责都是岗位管理中涉及到的重要内容。在基于乡镇卫生院定位明确的前提条件下,需实现对乡镇卫生院服务需求的准确评估,合理设计工作岗位以及人才配置,落实对任职岗位的具体要求、技术工作者的考核标准等内容;同时还应借助于构建岗位职责,使在岗人员对自己岗位的发展方向加以明确,并在不断的发展同时提出完善要求。
2.2运行管理
乡镇卫生院实现运行管理的最根本在于满足其基本业务开展需求,首先完成基本医疗、预防等工作任务,促进服务活动效率、质量的提高;其次应大量借鉴本地企事业机构在长期运行中积累的成熟经验,对周边居民医疗需求加以正确评估,制定完善的乡镇卫生院运营规划,并对竞争对手的各方面内容加以分析,对自我竞争优势予以明确、扩大;最后,乡镇卫生院应转变传统的服务模式,主动走出去,深入到家庭、社区、学校,为需求者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逐渐拓展自己的服务领域,探索有效的服务模式。
2.3发展管理
在基于当前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经济的发达、交通的改善、合作医疗制度的深入推行,农村居民的就医选择性也变得愈来愈大,随之也就增大了乡镇卫生院的竞争[3]。现阶段基于国家还是未能大力度的投入到卫生院的实际发展中来,而乡镇卫生院的生存与发展还是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运营情况。基于此,乡镇卫生院的发展管理内容必须要明确:卫生院的功能与规模定位、卫生院的服务范围与模式、如何争取外部有利支持以及如何制定适宜的发展战略等诸多内容。
2.4业务管理
乡镇卫生院管理中的业务管理内容是指对医疗、护理、康复医疗以及预防保健等活动过程的组织、协调、计划与控制,从根本上确保乡镇卫生院各个部门的工作都可以正常运行,使其业务工作达到预期效果。现阶段乡镇卫生院开展的业务活动主要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食品卫生的监督等等。
3乡镇卫生院管理举措
3.1促进院长管理水平的提高
乡镇卫生院院长作为行政工作以及医疗工作的主要领导者,其综合管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乡镇卫生院的建设、管理情况。在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中,院长是最为核心也是起到最重要作用的任务。针对于此,应落实院长公开招聘制度,制定并完善院长任期目标责任之与年薪制,在借助于丰厚的报酬下调动院长的工作积极性;在日常工作中还应对院长进行管理知识的再培训工作,不断完善、强化院长对乡镇医院卫生管理的认识,拓展、创新管理思路,做好卫生院的管理工作,彻底摒弃传统的经验式管理模式,促进农村卫生事业的稳步发展。
3.2规范乡镇卫生院岗位职责
由于存在着各个地区经济水平之间的差异,其乡镇卫生院的发展规模与发展水平也都不尽相同,基于此,落实对乡镇卫生院岗位职责的制定,必须要在各省、县级领导的指导下,依据卫生院功能服务内容及范围的实际,提出管理岗位的设置与职责要求[4]。在上级领导的宏观把控下,各乡镇卫生院开展对市场的实践考察,并搜集居民的需求评价,继而在上述内容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岗位职责、具体的工作描述等方面内容。同时,各个乡镇卫生院还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调整、扩大选择,尽量实现岗位职责的明确、更精细化,落实其可操作性强的最终目的。3.3乡镇卫生院功能的准确定位
就乡镇卫生院管理中的功能定位来说,关键在于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为自主权定位,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乡镇卫生人员的引进或者是辞退等权利都集中掌握在基层政府的手里,而乡镇卫生院的人事如同虚设,而由于政府对卫生工作缺乏认知,也就可能会造成卫生工作者缺乏就业指导,而实现乡镇卫生院的自主权定位也就是尽量削弱政府对卫生院业务的干涉;其二为业务范围定位,做好卫生院工作的评价考核方向,明确卫生院基本职能与职责,做好卫生院的精准功能定位。
3.4强化政府财政补偿基本政策
在当前大部分的卫生政策中,都包含很多规定了对基层卫生投入的内容,但又大多属于指导性的规定,并不具备对其职责主体的明确以及强直性的实施保障,这也导致投入主体,也就是地方财政在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很难于实际中全面、深入落实。想要改善政府投入方向,促进其投入效益的极大提高,除了需要注重对硬件的改善,还需要对人才的待遇、技能培训、管理等各方面软件的投入。可建议在核算政府拨款的同时,保证下列经费的全额性,即卫生人员及管理工作者的基本工资待遇、公共卫生活动经费、人员培训费用等等。
(一)职能部门重视程度不足,财务人员自身素质低
各级职能部门对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认识。例如一部分乡镇领导为了自身利益,把不具备医疗卫生专业资格的人员安排进入乡镇卫生院从事出纳、会计等“后勤”工作。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从其他渠道进入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岗位的人员,未受过正规培训、缺乏专业素养。
乡镇卫生院相关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医院主要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其主要收入来源于医疗与药品,重视医疗建设也是情理之中。然而一些院长却也因此而忽略了财务管理在医院运营中的作用,“重医务轻财务”的思想造成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系统存在诸多漏洞的状况,账务不清,资产管理混乱,责任不明晰。
目前乡镇卫生院的财务人员中存在一部分兼职人员,例如很多负责出纳的工作人员并没有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并且各财务人员间职责与分工并不明确,例如会计、出纳、药房保管员等职位常常出现身兼数职的情况。甚至个别地方的财政事务由院长一人负责。
(二)财务运营机制、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1、乡镇卫生院的运营机制不够规范
虽然国家会为乡镇卫生院这样的公共医疗机构提供一定的福利待遇与政策扶持,很多乡镇卫生院依然出现了亏损的状况,担负着较重的债务。这说明乡镇卫生院在运营时未注意合理规划运行成本,费用控制管理不力。首先是对乡镇卫生院各科室业务的成本监管不到位,例如对药房的药品,防疫保健的疫苗,护理的耗材设备等缺乏必要的统计管理工作,只单纯地购进,却不统计这些购进的东西到底有多少投入了使用并带来效益,也不清楚是不否发生转移丢失等情况。其次是工作人员效率低下,部分管理者不顾国家与集体的利益,中饱私囊。要解决运营机制问题,就必须对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根据门诊部的实际业务量做财务预算与分析时就要综合考虑各种情况,合理规划各个部门的管理费用、各级领导的接待费用、特殊情况的患者拖欠的医药费用、必要的宣传费用等各类费用的比例。
2、会计监督制度不完善
会计监督分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外部监督是指审计、财政等政府职能部门监管单位的会计工作。对乡镇卫生院而言,由于不会受到县级以上医疗单位才会接受的审计、物价、税务、纪检等督查,导致外部监督力度明显不足。内部监督是指单位会计人员自身所进行的监督。我国《会计法》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各单位应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然而在一些乡镇卫生院中,会计基本的核算职能尚且不能保证,内部财务监督职能更加难以发挥。其中普遍存在的原始单据手续不全,记账凭证内容不全,业务收支与结余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等问题致使财务管理工作的准确性无法保证。
3、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
首先是固定资产管理滞后。乡镇卫生院的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在清查时发现固定资产的明细账目并没有更新,无论是针对相关责任人调迁,还是报废物资,新购物资都缺乏及时的修改与记录,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没有得到执行。其次是债务债权管理混乱。某些乡镇卫生院的债权债务死账坏账很多,债权债务与账目根本不同步。财务手续不健全、不规范是主要因素,由于难以核对,长期累积下来将致使医院资金流短缺甚至断裂。
二、加强乡镇卫生财务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乡镇卫生院院长财务管理意识,采用行政手段配备财务管理人员
由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乡镇卫生院院长集中开展教育活动,使财务管理意识与责任意识深入人心。在配备卫生院财务管理人员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定岗、定编方案,公平公正地选用具有专业知识及会计资格的人员,明确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与分工,使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人员的队伍专业、高效、科学。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强对乡镇卫生院财务人员的素质教育,例如每年定期进行相应的会计教育培训,提高其职业道德与业务能力,加深对财经法律法规政策的了解。
(二)发挥会计核算职能,完善会计监督机制
财务管理系统的正规化、科学化、法制化离不开严格的内部审计监督管理,因此必须保证卫生院会计有效发挥其核算职能,完善会计监督机制,提高卫生院主管部门对会计监督的理解和认识,明确部门间职权范围与管理目标,确保监督管理顺利实施。内部审计监督则要处理好更为细节的工作,如定时对账目及票据进行审查清理,及时处理财务账目问题。
(三)建立财务管理资金控制体系,实行财务管理绩效评价机制
县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乡镇卫生院财务的监督管理力度,建立财务管理资金控制体系,启用内部审计机构,采用行政纪检手段定期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严禁各类形式的挪用与浪费,努力保障资金使用的规范性、有效性与合理性。一旦发现有经济责任的院长或财务工作人员,则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处理。还应积极实行绩效评价机制,明确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乡镇卫生院院长要保证会计的核算监督职能顺利发挥,并且以乡镇卫生院的经济效益指标作为其任期考核的重要标准。对会计的基础工作、经济效益计算、资金分配工作及成本核算等系列财务管理工作实行绩效评级机制,细化目标责任,严格执行奖惩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