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职称计算机考试

时间:2023-03-01 16:23:16

导语:在职称计算机考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职称计算机考试

第1篇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可以带普通的计算器。

会计职称考试的全称是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会计职称考试是由财政部、人事部共同组织的全国统一考试,共分初级会计、中级会计师和高级会计师职称三个级别,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每年考试一次,由全国统一组织、统一大纲、统一试题,统一评分标准。

会计专业初级、中级资格考试合格者,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部门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财政部印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证书全国范围有效,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从获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中择优聘任。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 方法

20世纪末开始,人类世界逐步进入了信息化社会。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而发展起来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电视技术结合并发展起来的多媒体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基础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术已经成为人们必备的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也已经成为各专业的必修公共基础课程,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会使用计算机及实用的计算机软件,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成长为新一代的“学习型”的技术工人。

1.教学大纲:中职学校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需要的实际出发,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各专业培养的学生是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计算机应用基础》做为是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课程。该课程的任务是力争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应用计算机的初步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学生利用计算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使他们具有运用计算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初步能力。同时,以“应用基础”为选材原则。选取应用性、基础性和普遍性强的内容为教学载体,突出教材的职教特色。

2.教学方法的思考: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坚持以学有所得、学以致用为导向,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复合性的人才;坚持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坚持多上机多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环节来改进教学方法:

2.1教学资源:在日常理论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使用辅助教学手段,通过课件、互联网络和多媒体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并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和机房,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加深认识和理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实际操作中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的综合培养。

2.2教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培养并提升自身的品格,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和依赖感。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和爱好,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提升他们的求知欲,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自愿的学习能力;并使学生对自身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和定位,师生处于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之中。如在具体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制作的课件应符合学生的特点,内容简明扼要,画面生动有趣,课堂教学时间应控制在20.30分钟之内,给学生留下充足的实际操作的时间,尽量做到当堂课的内容当堂完成练习,当堂掌握具体的操作步骤和知识点,并能将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在实际生活和工作当中,从而达到融汇贯通,学以致用的目的。

2.3教材:教学过程离不开教材,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也是教学过程非常重要的环节。中职学校选择的教材,一定要突出可操作性,教材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因此,鼓励教师在已选定的教材的基础上,自编辅助教学材料,可以及时讲授一些新技术、新方法,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新技术发展动态。缩小课堂讲授内容滞后于新技术发展之间地距离。

2.4学生:职业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由于中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的主动性相对较弱,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既不能操之过急,又不能听之任之,教学中要保证“够用”,坚持“即学即用”,并培养学生“即用即学”的能力、不断学习新技术的能力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考核方式,岗位能力

作为新时代的职教工作者,我们既要培养“学以致用”型的计算机操作人才,更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必须抓好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1.考核内容。尽管中职计算机教材有了一定的改革和发展,但相对行业需求来讲,计算机教材本身发展存在滞后性,这决定了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考试内容不能只依附于教材,不能和行业的需求相脱离,不能和发展学生个性相违反,要突出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和“岗位能力”。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管理的原则是摘要:“专业基础课统一、核心课程精选,岗位课程放开”。即对专业基础课程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考试。“专业基础课”经过多年的完善,有一套较成熟的教材体系和管理机制,是学生将来学习、发展所必须的课程,倡导在较大范围内实行统一管理。“核心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各个方向的关键,“岗位课程”是指对专项能力、岗位能力等课程实行的教学方式,由学校根据不同计算机专业方向来选择,体现专业特色。

“岗位课程”在选择时,要充分注重计算机学科内容的科学性和前瞻性,要根据当前的行业需求情况,对行业职位进行细分,结合课程的性质和特征、学生的个性差异,总结归纳出每个岗位的特征、任务和技能要求,恰当设置岗位课程,渗透相关行业知识和技能测试。

2.课程考核方法。传统的“理论”和“实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已不能满足现行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的需求,要对考核方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可以灵活地设置考场和考核方式,让考核的方式多元化、个性化,让考核真正适应学生、适应行业。

(1)岗位能力测试。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考试大纲要求,结合行业需要,由计算机专业中心教研组制定、编写出对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的知识、岗位能力目标,实行模块考核制度。教师在教学、考核时均以岗位能力目标为依据,考核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把握程度。

(2)分层测试。首先对学生已有知识、能力进行全面了解后,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基础,提出新的要求,制定阶段目标,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当堂考核验收,指出学生存在的新问题和缺陷,根据学生实际制定出努力的新目标,逐步推进,让学生通过努力能完成阶段性目标。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享受成功的喜悦,心得到自身的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小组合作。师生共同设计好课题,开放考题,规定完成的期限,完成后要写总结汇报材料,比一比哪组完成任务又快又好。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好胜心,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探究。比如,给出任务摘要:用VFP设计一个班级管理系统。各小组接到任务后,根据成员自身特长分工协作摘要:收集、整理班级资料;设计主窗口界面,用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对窗口背景图片进行加工处理;录入模块设计;查询模块设计和打印模块设计等等。

这种考评方式可以对学生沟通,Photoshop等课程进行整合,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融入学生的聪明,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参和意识,培养了各小组团队协作精神等。

(4)学用结合。我们学校每学期要举行一些大型的活动,并且需要制作一些宣传片。正好我们学校有多媒体技术和应用专业,恰好是他们表现的机会。可以请该班的同学去完成摄影摄像工作,并且进行后期制作,这些作品也能作为学生就业实习的自荐材料。

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解决了实际新问题,这种专业自豪感和成就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欲望。用学生自己的话说,这样的成就感最贴近生活、最有用,能让老师、父母替他们兴奋。

(5)职场环境测试。走出教室到行业去,在岗位中学习,在职场环境中测试已成为必然,让学生早接触社会,早了解和熟悉他们将从事的工作,可以让学生从心理和技能上产生接纳和适应。行业还能为学生提供完备、真实的工作、实训环境,学生职业能力考核完全可以在行业里进行,可由学校教师及实习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实践现场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重点测试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所确定的职业能力目标,是否形成行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

3.考核形式

(1)一课一测,夯实基础。不管是专业理论课还是实作课,学生都以每节课的岗位能力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测试,以书面作业、上机实作等形式,将知识、技能分散到平时的每一节课,逐一加以落实,一课一测,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

(2)以实战代替考试。每个模块任务的总结性测试,可让学生用程序设计、作品展示、摄影摄像等实战来代替考试,以综合打分代替考试成绩,以汇报表演代替成绩单。

(3)竞赛促学。举行一年一度的学生技能竞赛,展示学生素质,推动学生对专业的学习。通过举办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组装、图形设计、网页制作、程序设计、多媒体制作等技能比赛,展示学生素质,用行动代替语言推销自己。

(4)传帮带方式考核。充分利用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资源优势,在各个班内培养一批专业骨干学生,比如机房的维护维修、校园网的管理等等。大胆启用传帮带的方式,让他们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帮扶,再分别从教师、学生层面对他们进行考核,合格并有责任心者留用,作为老师的助手,让有计算机专长的学生充分发挥其优势。

第4篇

摘 要:就事业单位决算报表编制的重要性及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编制决算报表的工作经验及思考,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决算报表编制;思考

1 决算报表编制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决算报表既是对该部门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全面总结,也综合反映该部门年度资金使用状况、资金使用效率,为财务人员分析本部门经济运行情况、申请下年度财政资金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合理利用财政资金及国家相关部门研究、分析、调整施政策略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现行决算报表体系由主表、附表及决算说明三部分组成,共26张报表。其中:主表21张,附表5张。决算报表编制涉及本部门大量的经济数据,内容繁杂,编制时间短,编制人员工作量大。这就要求财政部门和预算编制部门有效沟通、相互配合。财政部门做好业务培训及指导工作,编制部门会计基础工作扎实有力,财务核算客观规范,财务人员综合素质高。

2 决算报表编制存在的问题

2.1 决算报表数据与财务报表数据不相符

事业单位现行决算报表体系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即年底做决算时收支必须配平衡,而基层单位是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进行账务处理。关于会计核算要求“《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第一部分总说明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关于财务报表编制要求,该制度第一部分总说明八作了如下规定:“事业单位应该根据本制度规定编制并对外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报表。事业单位不得违反本制度规定,随意改变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不得随意改变本制度规定的财务报表有关数据的会计口径”。例如:决算报表中要求固定资产必须等于非流动性资产基金,而有些单位由于历史原因,二者的数据在财务报表上并不一致。其次编制人员责任心的强弱、业务能力高低对决算报表的编制质量影响较大。在决算报表编制过程中,一些责任心较弱的财务人员遇到一些比较模糊或不明确的地方,一般不进行认真分析或咨询,随意列支。既导致决算数据与财务报表数据不相符,又违背了决算编制一致性、谨慎性原则。再者决算报表编制时间是每年的1月份必须完成,时间紧、任务重。而年底又是各种总结、评比、检查的集中期,H财务方面就有决算报表、单位账务系统年底结账、固定资产系统年结、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年结四套会计软件的数据维护必须在一月份完成,这其中涉及和财政部门对账、单位内部对账等等大量的数据核算工作。又恰逢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对一些会计基础较弱会计人员配置较少的单位,决算编制人员往往手忙脚乱、顾此失彼,而决算编制是一项要求办公环境相对安静、财务人员有较高素质的技术活,鉴于此,容易出现编制人员取数错误、填报口径不相同等问题,导致决算数据与财务报表数据不符,最终导致决算数据失真。

2.2 决算报表模式和预算批复模式不一致

现行的决算报表只有一个模式,采用不同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都在这个模式下填列数据,没有适当考虑特殊业务如何填报,从而导致一些收支业务不能对应填报。例如,某些专项资金年初预算按办公费、工资、专用耗材、车辆费用等批复,但“工资”一项在决算报表“项目资金”中却没有相应的填列之处,只能将其列入其他科目中。其次,年终决算报表反映的是年度预算执行的结果,应该与年初批复的预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不能只在年底做文字说明即可,而是应该增加反映决算数与年初预算批复数比较的报表。鉴于以上原因,预算与决算之间衔接性差,存在各自为政的现状,预算决算两张皮,很多时候互不干涉,预算没有考虑决算的需要,决算对预算没有约束性。

2.3 决算编制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编制决算报表,既需要单位规范化、精细化的日常会计核算,又要求编制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单位不缺普通财会人员,急需较高层次的、能够高效、快速的编制决算报表的专业人才。该类人才不但要有综合全面的会计核算基础理论,还要有丰富的管理会计工作经验,具备较强的文字写作水平和数据分析能力。总之,编制人员的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决算报表的质量。再者,决算编制工作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政策性和规范性,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民币于2015年11月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一带一路经济带、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等等,国家财政管理体制也随之不断创新,许多新预算管理方式、新制度规定、新资金支付方式陆续实施,这也要求财务人员要主动学习新知识、新制度、新要求,以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这单凭每年一次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相关知识的更新换代较快,没有相应的学习和培训是难以适应工作需要的。大部分财会人员多年没有机会外出学习培训,靠的就是多年的工作经验,难以满足要求不断提高的决算报表的编制需求。

3 决算报表编制的改进建议

3.1 直接从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中提取数据

针对决算数据与单位财务报表数据不相符问题。考虑到在实施部门预算制度改革和财政单一账户管理以后,原则上一个单位只有一个账户,且部门所需财政资金全部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拨付,单位资金收支都通过该系统进行,并据此进行单位账务处理。单位固定资产全部录入与财政部门联网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为此建议充分发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作用,年底,由财政决算编制人员直接从两个系统上提取相关数据,基层单位对全年的收支情况按固定模式做详细说明。这样,既提高了决算数据的真实、客观性,保证了决算数据与单位账簿数据相符,也减轻了财政部门、基层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决算编制效率,防止因人为因素导致的数据失真。

3.2 财政部门与决算单位之间做好沟通融合

针对决算报表模式和预算批复模式不一致的问题,建议财政部门内部各职能科室之间及财政部门与决算单位之间做好改革创新、沟通融合。创新预决算报表格式及编制模式,及时培训决算单位编制人员。

3.3 做好决算编制人员培训工作

要加强决算编制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财会人员要主动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保持对各种经济业务高度的判断力和谨慎性,采取客观、科学的处理方法,及时掌握编制要求的变化,为此,必须将业务骨干充实到决算编制中来,及时对他们进行各种培训。同时在办公条件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办公室、办公电脑、会计软件等等,为财务人员做好决算报表编制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做好决算报表的编制工作更要加强决算编制人员财务分析能力培训,帮助他们了解各项经济指标的真正内涵,在本单位该指标所包含的内容,让他们熟练利用各种统计软件进行财务数据的分析工作。提高决算编制人员的文字撰写能力,通过让他们参与到单位日常的经济管理中,分析季度、半年资金使用情况,从财务管理角度为单位的经济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等等,让他们在了解单位经济活动的同时,提高文字撰写能力。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会计制度,2013.

第5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项目教学法,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的需要,采用具体项目,组织学生研究与讨论,由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参与具体项目的实现,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知识、理论、技能,锻炼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教学方法。

1 项目教学法的确立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学好该课程将为各专业学习后续的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该课程实践性和操作性强,在面临高职学生生源质量较低,学习能力弱,学习兴趣低的情况下,掌握和熟悉课程知识点的最好方法,就是在不断的结合实际的“案例”(案例教学法)或“课题”(项目教学法)的操作实践中去掌握,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性,使整个教学更具实践性和实用性,项目教学法则是这种要求下应运而生。

项目教学法的运用成效关键在于主讲教师。首先,主讲教师必须通揽课程的知识点,针对知识点设计项目。在本课程开始前,主讲教师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特点设计了若干项目课题。在项目的设计上应考虑三个因素:一是项目应贴近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二是学生容易获得相关项目开发资料;三是学生有能力去开发。其次,主讲教师合理设计课程的教学安排,并自始至终主动掌握整个课程的指导权,从而实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

2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2.1 课程项目设计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授课时间为64课时,运用项目教学法,利用“示范项目”、“练习项目”、“实训项目”三级工程项目贯穿整个教学。

本课程主要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Word电子文档、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演示文稿和Frontpage网页制作五大部分,知识点比较杂、多。根据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打破课本原有的顺序,把课程综合、细化成了若干项目,以项目为先导开展教学,具体项目安排如图1所示。

2.2 项目教学过程

确立了项目之后,就进入了项目教学的具体实施,在此遵循先学会如何做,再学会为什么这样做,让学生从做中学的原则。其具体步骤如下:

1.操作示范:此过程为教师选择合适的项目,并示范完成项目的过程。例如演示一个已经制作好的个人网站,导入项目,引导学生分析、提出项目要求。

2.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思考,消化示范项目的解决要点,为解决练习项目打下基础。

3.确定项目:将学生按照层次分成不同小组,基础好的布置提高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设计的方法与步骤,完成对相关知识的认知,体验成功的乐趣。

4.协作学习: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组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工程项目。

5.学习评价:学习的效果直接由完成工程项目的情况来衡量,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三部分。

3 项目教学法的几点体会

1.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作好一个教学设计者、指导者、示范者和服务者。

2.重视项目的完成,但不能忽略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让学生构建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知识框架。

3.注重过程考核。平时成绩占60%,期末考试占40%,同时注重考核方式多样化,由原来的笔试改为上机考试,并且学生通过江苏省计算机一级B考试可以冲抵该课程不及格成绩。

4 结论

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在整个选题、分析、检索、设计、演示和交流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教学效果明显:

1.有利于师生教学互长;

2.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事实上,同学们的思维能力有高有低,选择的设计方案也有深有浅,不可能强求学习程度达到完全的统一。只要学生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围绕它能够去做一些调查与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就达到了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胡春芬.《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过程设计[J]. 科技信息,2008第32期.

[2] 吴言.项目教学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第7期.

[3] 王栋松.计算机课程中开展项目教学方法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6年第9期.

[4] 曾煌兴.项目开发教学法的教学设计策略及其应用[J] .教育技术,2005.6.

作者简介

第6篇

关键词: 局域网 考试平台 计算机考试

高校计算机类实验室通常不仅要承担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工作,而且要承担计算机相关课程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职称计算机考试,以及社会性选拔考试等工作。在这些种类繁多考试中,部分考试有专门的考试系统,例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但众多其他的考试却没有一个能够统一的考试平台,每次考试时,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准备工作量都很大,考试的过程管理、考试结果的收集都很困难。所以设计一个能够适应大多数计算机考试的考试平台就显得很有必要。

1.系统分析

计算机考试平台涉及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考试账号管理:考试账号管理需要对每一个考生分配一个登录账号和密码,并分配独立且安全地存储空间;2)试卷发放:试卷可以按要求随机或预先定义的方式发放;3)考试结果收集:考试结果收集需要快捷方便;4)考试时间控制:考试时间控制需要准确,特别是考试结束时一定要通过技术手段防止学生耗时间;5)考场信号发送:考场中的各种指令必须及时有效地传送给每一个考生。

2.系统架构

为了实现考试平台中的这五个主要内容,考试平台分为两个主要控制模块:考试服务器管理模块和考试过程控制模块。考试服务器管理模块主要负责完成考试账号管理、试卷分发和试卷收集的考试管理功能;考试过程控制模块主要完成考试时间控制、考试信号发送及考试现场清理等。

整个系统采用Windows Server 2003作为考试服务器,借助Windows的账号服务实现考试用户身份验证、Windows文件系统。

3.系统设计

3.1服务器管理模块

服务器管理模块主要采用Windows脚本实施管理,具体地采用VBScript语言编程实现,主要完成考生用户创建、考生目录创建、考生目录权限设置、考生目录共享等,考生报名库采用Access数据库存放,通过在脚本中利用ADO读取考生信息完成这些功能。其中读取数据库后将考生信息填充在一个ADODB.RecordSet对象Rs中。下面是几个关键功能的示例代码,其他模块的实现代码风格类似。

1)创建考生账号:

subCreatUser()

setobj=GetObject("WinNT://"&DNS)

rs.MoveFirst

While(not rs.eof)

setusr=obj.Create("user",rs("KSXH"))

usr.SetPassword("ak*%#1#%_$!@")

usr.Description=rs("KSXB")&rs("KSZY")&rs("KSXM")

usr.SetInfo

setusr=nothing

rs.MoveNext

Wend

end sub

2)创建考生目录并设置权限

Sub CreatFoldr()

setfs=createObject("Scripting.FileSystemObject")

setws=WScript.CreateObject("WScript.Shell")

Set fs=CreateObject("Scripting.FileSystemObject")

Set f=fs.OpenTextFile(SCRIPTFILE,FORWRITING,true)

rs.MoveFirst

While(not rs.eof)

myFoldr=ROOTFOLDR &rs("KSXH")

setFoldr=fs.CreateFolder(myFoldr)

setFoldr=nothing

’设置权限

f.Write "cacls "&myFoldr& " /g "&DNS&"\" &rs("KSXH") &":F "&DNS&"\administrator:F

f.Writechr(13)&chr(10)

Wend

f.Close

ws.run SCRIPTFILE

end sub

3)目录共享

Sub FoldrShar()

set cont=GetObject("WinNT://"&FILESERVER&"/LanmanServer,FileService")

rs.MoveFirst

While(not rs.eof)

set fs1=cont.Create("FileShare","j"&rs("KSXH"))

fs1.path=ROOTFOLDR &rs("KSXH")

fs1.MaxUserCount=-1

fs1.SetInfo

set fs1=nothing

rs.movenext

Wend

end sub

3.2考试过程模块

考试过程模块由考试机驻守程序和考试控制管理端组成,考试控制端完成。采用.NET平台,C#语言开发而成。

1)考试机驻守程序完成考生登录(见图一)和接受并执行考试控制管理端的远程命令功能。

考生在登录界面填写正确的考号和密码后点击网络登录,即可完成考生盘的映射,并打开预先配置好的考试软件。其中映射考生盘的关键代码如下:

stringServerIP = @"\\192.168.8.200";

stringUserName = txbID.Text.Trim();

stringUserPwd = txbPwd.Text.Trim();

Utility.DriveMap.Map2NetDrive(ServerIP + @"\" + UserName, "H:", UserName, UserPwd); lbmsg.Text = "登陆成功!";this.Refresh(); mand.Execute("Explorer", "h:\\", null);

在映射好考生盘后,界面隐藏,程序在后台驻守,监听、接受并执行相应的考试指令。其中监听的实现方法是在8899端口监听。具体代码如下:

Socket socket = new Socket(AddressFamily.InterNetwork, SocketType.Dgram, ProtocolType.Udp);

IPEndPointiep = new IPEndPoint(IPAddress.Any, 8899);

socket.Bind(iep);

ep = (EndPoint)iep;

byte[] bytes = new byte[1024];

while (true){

socket.ReceiveFrom(bytes, ref ep);

receiveData=System.Text.Encoding.Unicode.GetString(bytes);

receiveData = receiveData.TrimEnd('\u0000');

hide = true;

cmd = receiveData;

if (cmd != ""){ break; }

}

socket.Close();

socket = null;

驻守程序在接收到指令后,分解指令并执行,就可以直接完成将控制端发送的考试控制指令。

2)考试控制端,主要采用广播的方式利用UDP协议基于套接字向子网中广播发送考试控制指令,发送的考试控制指令主要有屏幕锁屏、允许登录、清理考试机程序、考试时间核定、提交试卷、重启或关闭计算机等,并可以通过考试控制端预先设置好的流程管理考试机,实现考试指令的自动发送、实现考试时间的自动控制。其中发送广播信息的关键代码如下:

public static void SendMessage(string msg) {

Socketsocket=new Socket(AddressFamily.InterNetwork,SocketType.Dgram,ProtocolType.Udp);

IPEndPointiep=new IPEndPoint(IPAddress.Broadcast,8899);

socket.SetSocketOption(SocketOptionLevel.Socket,SocketOptionName.Broadcast,1);

byte[]bytes = System.Text.Encoding.Unicode.GetBytes(msg);

socket.SendTo(bytes,iep);

socket.Close();

}

4.结论

考试系统设计完成后,在重庆三峡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及计算机中心成功运行5年,支撑了多门计算机课程教学科目的考试工作,特别多次支撑重庆市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及人事局主持的职称计算机考试等。具有运行效果良好、操作简单、系统稳定、效率高、安全性好的特点。

参考文献:

[1][美]金斯利-休斯(Kingsley-Hughes,A),[美]金斯利-休斯(Kingsley-Hughes,K).VBScript程序员参考手册[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第7篇

关键词:德国;应用科技大学;计算机课程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14-0138-02

德国计算机应用和技术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相关的计算机教育和学科建设随之起步和推动。应国内计算机应用和就业的需求,德国的计算机学科得以迅速扩张和发展,计算机教育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德国高校计算机课程的一大特色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课程的培养目的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密切关联。尤其是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他们一般是单科或多科性学校,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经过几十年的经验积累,目前已经形成了丰富成熟的计算机课程考核体系。笔者曾以访学身份在德国福特旺根应用科技大学进修和学习,对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计算机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研究,总结如下。

1计算机课程考核的目的和意义

制定考核方法是完善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知识面广,思维活跃的高校学生来说,考试具有导向性作用。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对学生所应具备的关键能力要求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自我能力、应用能力和环保能力。促进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方式主要有附加方式和一体化方式后者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实践导向学习。他们多致力于研究大学计算机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考试机制之间的关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奉行“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个人自由发展,在考核别强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不仅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价值取向,而且能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对该课程的考核方式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学生就业后的能力展现。

2课程考核形式

考核方式除了期末考试以外,还包含其他多种测试,形式多样。比如测验、问答、实践和期末考试一起组成最终成绩,学生在学期中都有作业需要完成,以此促进平时的学习和积累。

2.1平时成绩的评定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计算机课程的课堂教学都是由教授独立讲授,平时分的制定也是由教授完成并布置给教学团队(主要是助教)执行。课程进行过程中的课外作业是在国内可以算作平时分的项目。德国大学的很多教授不选择课外作业作为平时分的选择项。根据一些教授的解释,由于学生之间会出现抄袭情况,平时分方式不能公平的反应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通常会被认为是学校送分的方式,因此会让学生在最终考试上放松警惕,放松自我学习的动力。因为弱算平时分占总分的30%,学生无论成绩优劣可以在最终考试之前可以拿到大约25%的总成绩,这样造成最终考试70%的比重中,只要取得其中的35%也就是考试成绩的一半就可以及格。故使用平时分方式进行学生评估是及其不合理的,在德国高校教授普遍不以其计入成绩。有些教授会采取建议安排课外作业,做完后发给教授或者助教批改并给予回馈,但是不作为平时成绩计算,只为愿意学习的学生提供方便。

因此,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些教授要求进行报告形式审核。比如,其中一个教授在必要的知识点讲解结束后,要求学生到讲台上讲解相关的程序编写思路或者是程序的执行过程,与此同时给予批改和评分。由于时间的限制,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主要讲解,则安排其他学生针对该学生讲解内容进行细化、解读或者评价,这也作为他们的成绩并计入最后考试范围之内,提升考试难度,以达到从另外一个层面激励学生学习。不同的教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教育,得益于教授教育方式的自由化,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与经验和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并结合课程制定适当的评分标准。

2.2期末考试

对于学生来说期末考试是最为痛苦的阶段,而痛苦的原因来自于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记忆。记忆是有时限的,不可以永存,所以大量学生虽然经过来学校几年的学习,但是在计算机专业素养上并没有大量的改变,甚至是浆糊状态,造成学后不如不学的现象。而认清这个事实的很多教授或者老师更加愿意教授学生寻找答案的方式,也就是所谓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方式。在德国高校的这种方式则是有效的开卷考试,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通过手中的工具书寻找自己所需要的答案。所以说最终考试不是考核学生对于专业概念的记忆能力,而是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在有限的资源范围内找到所需的答案,这个方法恰恰与下一阶段的研究紧密结合。

2.3科研实践阶段

学生的学习、考试,一切的准备最终目的是在之后工作或者研究过程中解决问题。期末考试和学习过程中学会自己动手搜索答案的方式,则是为之后的实践做了必要的准备。科研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实际问题,而对于实际问题,教授或者书本都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学生大量的搜索文献,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真正方法。当然很多学生在此阶段仍然是有惰性的,而解决问题的方式是按期报告自己解决问题的进程。由教授安排周期性会议,在会议的过程中教授对学生研究方向进行矫正,根据自己科学性的思维和经验解决学生的疑惑。而此会议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准备情况会被作为最后学生总评成绩的评分参考之一。

会议通常可以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之前一短时间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之后一段时间的研究计划。以此推动学生按部就班脚踏实地的完成课题,解决问题。同时,教授还配备一个学生的直接联系导师,即一个负责此项目的研究员,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解决一些不需要教授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从而多层次,多方面的锻炼学生科学严谨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避免了学生在科研过程中存在的惰性。当然也有学生自始至终是懒惰的,不做任何事情的,这样的学生最终课程的结果就是判定为不通过。

3德国高校计算机课程考核的启示

1)高职已经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大学生毕业人数不断增加,学生素质有待提高,就业形势严峻。应根据我国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培养目的,确定明确的教学定位和课程考核目的,借鉴德国高校的经验,培养符合该层次学生特色的计算机人才。

第8篇

为做好我市2007年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根据黑人发[2007]70号文件精神,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评审时间安排

(一)全市申报高级职称人员评审材料报市人事局审查时间为8月1日--8月17日(各高级评委会评审时间见附表1)。

(二)全市申报中级职称人员评审材料报市人事局审查时间为9月17日--10月24日,11月20日--30日进行评审(具体时间安排见附件2)。

申报中、高级职称人员报市人事局审查时需携带如下材料:

1、《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高级一式三份、中级一式二份)。

2、人事档案和考绩档案(事业单位还需提供年度考核备卡)。

3、现任职资格证书。

4、有效的外语和计算机考试证书。

5、毕业证书、继续教育证书、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聘书。

6、评审标准规定的有效论文、论著、成果证书等。

7、同级改职人员、学历破格人员、流动人员需提交《审查表》一式一份。

8、申报享受研究员级待遇人员,须填报《申报享受研究员级待遇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资格审查表》(一式二份)。

上述提供的各种证件和相关材料均为原件。

二、评审范围及对象

凡在牡丹江地区所属的企事业单位(包括个体等各种经济实体)工作,与单位确立了人事、劳动关系的专业技术人员(含一年以上临时聘用人员以及中医学徒和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不论户籍、档案、身份和所有制性质,只要符合国家和省市规定的申报评审条件,均可自主申报相应职称评审。

三、部分专业申报评审方式和要求

(一)对卫生系列晋升正副高级职称人员(含正常晋升副高级职称人员)均采取水平能力测试和评审相结合的评价办法,水平能力测试的有关事宜另行通知。

(二)对统计系列晋升高级职称人员实行考试和评审相结合的评价办法,已参加全省高级统计师资格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者可申报高级统计师职称评审。

(三)依据铁道部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深化改革铁路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的意见》(职改[2005]2号)精神,受铁道部委托,从今年起,哈尔滨铁路局所属单位的会计、审计系列职称评审也实行属地化管理。

四、部分专业执行新的评审标准

为了不断完善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标准,省人事厅在总结以往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对中小学校教师系列和卫生系列的《评审标准》进行了修订,凡今年申报这两个系列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都要按新的《评审标准》执行(具体见黑人发[2007]71、72号文件)。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按照两个系列新的《评审标准》做好推荐工作,其它系列(专业)《评审标准》也将陆续修订。

五、外语、计算机知识的具体要求

(一)自2007年起,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业技术人员可免于职称外语考试

1、公派出国学习、进修、讲学及从事科研工作一年以上的,或自费出国进行语言培训、攻读学位、做访问学者及正规学校进修一年以上的;

2、独立完成外文专著5万单词以上,或独立完成译著、译文累计6万汉字以上,并经出版和发表部门证明的(译著、译文含汉译外、外译汉);

3、在乡镇所属基层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

4、在地市及以下所属单位,长期在野外从事农业、林业、水利、采矿、测绘、勘探、铁路施工、公路施工等专业技术工作的;

5、从事具有中国特色、民族传统的中医药、民族医药、工艺美术、古籍整理、历史时期考古等专业技术工作的;

6、经组织选派在援外、期间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

7、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国家承认的外语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的;

8、取得国家外国专家局组织的BFT考试合格证书的;

9、取得大学外语四、六级考试卷面总分60%以上的(含四、六级合格证书);

10、截止申报当年8月31日,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的;

职称外语考试成绩使用办法

1、外语考试成绩达到全国通用标准的,在评聘正、副高级职称时,成绩一直有效;外语考试成绩达到省内通用标准的,在评聘正、副高级职称时,成绩两年有效。

2、凡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职称外语考试取得成绩人员,均可评聘中级职称。各评委会可根据本行业的特点,对外语的成绩标准自行掌握。考试成绩在晋升中级职称时一直有效。

(二)自2007年起,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业技术人员可免于计算机知识考试:

1、在乡镇以下基层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

2、经组织选派在援外、期间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

3、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取得国家承认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含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科学教育、软件工程、计算机器件及设备、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

4、取得人事部组织的计算机软件考试合格证书的;

5、取得人事部组织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两科以上合格证书的;

6、截止申报当年8月31日,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的;

职称计算机考试成绩使用办法:

1、取得省人事厅组织的计算机知识考试合格成绩人员,在评聘正、副高级职称时,成绩两年有效。

2、凡参加省里统一组织的职称计算机考试取得成绩人员,均可评聘中级职称。各评委会可根据本行业的特点,对计算机的成绩标准自行掌握。考试成绩在晋升中级职称时一直有效。

六、关于市级学术(学会)论文的要求

为了保证各类协会、学会论文的严肃性,准确地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市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素质,申报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提供市级协会、学会组织的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或获奖论文证书的同时,需向市人事局提供相关文件和名册等佐证材料,否则所提供的论文不能作职称评定的依据。

七、任职时间的确定

计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年限截止到2007年8月31日,凡在这个时间前达到退休年龄(延聘人员除外)或任职资格时间达不到国家规定年限的,都不允许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审批通过人员的任职资格时间从2007年9月1日算起。

八、几点要求

(一)要提高认识,增强大局观念。希望各有关单位本着全心全意为专业技术人员服务的宗旨,做好政策宣传和有关人员的申报工作,确保全市职称评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各单位要层层把关,切实保证评审质量。申报人员向评委会提交的材料要规范、齐全、真实,评审表中的内容要填写清晰、准确、无漏项。所在单位及主管部门要认真审核把关,不得弄虚作假,不得违反省市有关规定。

(三)无主管部门的企事业单位,以专业技术人员人事(技术)档案管理单位为主,向市人事局职称科申报。自主择业的干部由用人单位推荐,自主择业管理部门审核后上报。

(四)符合免试条件的人员需填报《职称外语、计算机考试免试人员审查表》(见附件3),由所在单位审查并公示一周,经各县(市)区人事局、市直各单位人事部门审核后,将该表连同各类原始证书和其单位出具的正式证明等材料一并报市人事局。

(五)各单位在上报申报人员有关材料时,同时上报申报人员推荐名册(附件4,需打印)及人员信息数据盘。

(六)未对本单位《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管理系统》数据库的人员进行更新和补充并上报数据盘的单位(含未建立数据库的单位),请于7月30日之前上报,逾期不报者,其涉及职称评审及日常管理等事宜不予受理。

各地、各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可登录牡丹江职称在线()查阅有关职称工作的政策规定、评审标准、时间安排等相关信息,进行政策咨询,下载相关表格。

附件:

1、全省高级评委会评审时间表

2、2007年全市职称评审工作日程表

第9篇

【关键词】数据挖掘;计算机一级MS-Office考试;聚类分析;K-Means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把计算机等级考试:计算机一级MS-Office考试作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的考核方式,学生在一级MS-Office中取得的成绩以及过关率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学生对该门课的掌握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该项考试同时得到了很多用人单位的认可,但是由于试题题型更新、题量稍多等原因,学生普遍的通过率不是很高,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通过考试,也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将当前比较热门的数据挖掘技术引入到对学生一级MS-Office考试成绩的分析当中,目的是为了从中找到考试中所隐含的信息,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提供较好的帮助和指导。

1.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以前未知的并具有潜在可用的模式的过程。运用数据挖掘技术要解决的首要和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对于那些复杂的、不完整的数据如何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来发现这些数据间的关系;对于有用的模式如何进行提取,使得信息能够进行简化处理;对于某些不经确、不完备的知识如何确定其表达。

数据挖掘的分类的方式有很多种,根据数据挖掘的任务来分类可以分为如下的几种:分类或预测模型的数据挖掘、数据总结、数据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序列模式发现、依赖关系或依赖模型发现、异常和趋势发现等。其中常用的数据挖掘分析方法有:关联规则分析、分类分析、预测分析、聚类分析几种。

数据挖掘的过程有如下几步:首先对数据进行清理、收集;接着是数据的选择、变换、挖掘;然后是数据的挖掘、模式评估;最后是知识表示等。而对于这些过程并不是一次就可完成实现的,对于其中的某些步骤甚至是全过程有可能需要反复多次的进行,之后才能得到最终的结果。

2.数据挖掘技术在一级MS-Office考试成绩分析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考试成绩的好坏往往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除了大家公认的试题本身之外,还有任课教师的年龄、职称;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学习前的知识掌握情况、课堂学习效果以及课后练习时间等等,都可能成为影响成绩好坏的因素。一级MS-Office也不例外。本文拟从这几方面来综述数据挖掘技术在其中的应用。

2.1 采用聚类算法对试题本身进行分析

将聚类算法中的K-Means算法应用到一级MS-Office的考试评分系统中,根据搜集到的一些现有数据进行分析。在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对一级MS-Office的题型进行说明,在最新的一级MS-Office中题型有:选择题(20分)、基本操作(10分)、文字处理(25分)、电子表格(20分)、演示文稿(15分)、上网题(10分)。因此将采用K-Means挖掘算法对6个属性间的聚类分析挖掘。

在进行聚类分析之前,为了更好的进行分析,第一步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在进行标准化时需要遵循一个原则,即:将各个题型的实际所得分数除以该题型的总分,如对于选择题,某同学得分为15分,选择题的总分为20分,15/20得到0.75。以此类推,最终能够得到的标准化值的范围是[0,1]。第二步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传统的K-Means算法由于其初始聚类中心是随机产生的,每次的聚类中心都会有所不同,这样就导致了聚类结果的不稳定,为了使得聚类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这里在分析之前给定好中心。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分布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优秀、良好、中等、不及格4个等级。不同等级根据其概化后的数据分布区间来确定其初始聚类中心。第三步是对最后的聚类结果进行分析。通过聚类分析老师都能够很容易的分析出学生对该考试的题型掌握程度、以及今后在教学方面需要在哪方面下功夫,极大的方便的了日后的教学。

2.2 采用关联规则对教师年龄、职称在一级MS-Office考试成绩中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联分析方法当前被普遍运用与教学之中,用于寻找数据库中数值的相关性,常用的关联分析技术有关联规则和序列模式。从大量的教学数据中找到有意义的关联关系,可以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在很多高职院校中,关联规则常被应用到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过关率的分析上,并以此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依据。同时将关联规则运用到考试成绩的分析当中,也会挖掘出影响学生过关率的一些相关因素,其挖掘结果对日后的教学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2.3 采用分类算法对影响一级MS-Office考试成绩的其他因素进行分析

分类顾名思义就是对一个时间或者是一组对象根据他们的特性进行分类。分类模型不仅可以对已有的数据进行分析,也可以对未来进行预测。作为两类主要预测问题的方法:分类和预测,根据它们的不同分别用于离散数据和连续的预测。对于一级MS-Office的影响因素考虑到其数据的特性,将采用分类算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步骤为:首先,需要先对数据进行采集,主要采集的数据有: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生情况的调查(学习兴趣、对之前知识的掌握情况等)等。以上情况可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来获取。其次,对获得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将获得的数据进行集成,然后对遗漏的数据进行填补,接着对数据进行离散化操作,最后将需要挖掘的数据的规模在不影响最终挖掘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缩减。第三,对数据进行分类挖掘并生成分类规则。通过以上三个步骤便可分析出其他因素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影响了。

3.结束语

本文以高职院校一级MS-Office等级考试成绩分析为例,阐述了数据挖掘技术在一级MS-Office考试成绩中根据不同的方面不同挖掘技术的应用方式。实验结果表明,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高职院校成绩分析中的分析方法是使行之有效的,其分析结果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通过考试成绩发现自己对于这门课程掌握的不好的部分,为后面的学习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改进;同时也为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的特点的教学方式有一个指导作用,也为后面的学生能够顺利通过考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曾旭,司马宇.K-Means算法在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分析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2(12).

[2]刘芳,林海霞.数据挖掘技术在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分析中的应用[J].广西轻工业,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