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中外继续教育

时间:2023-03-01 16:23:33

导语:在中外继续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外继续教育

第1篇

关键词: 外语教学 焦虑情绪 界定对策

一、引言

人们对学习的研究历史悠远,但大都从认知的角度研究,比如认知结构、知识迁移、认识策略等。正式的学都发生在课堂中,这必然涉及课堂中学生的情感因素,正如Carl Rogers(1969)和Curren(1976)所指出的那样:“学生不是单纯的信息处理机。”当他们步入课堂时,并没有把自己的个性特征置于课外。他们是活生生的人,具有全部的个人特性和感觉。如果我们希望他们能得到提高和进步,那么就必须予以尊重。由此,我们必须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各种情绪表现,特别是会对学习产生巨大障碍的情绪,以便更有效地教学并促进学生高效率地学习。焦虑作为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负面情绪,值得深入研究。

二、焦虑的定义、分类及作用

1.定义。对于焦虑的定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蒋大鹏(1992:453)认为,焦虑即个体对于某种情绪或将要面临的情境可能出现麻烦,预期的目标可能遭到失败的担心。失败将导致个体地位、角色及自尊的损害,这种担心表现为心理紧张的情绪体验。奥苏伯尔(1968)指出焦虑是某种实际的类似担忧的反映,或者是对当前或预计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具有一种担忧的反映倾向。由此可以看出焦虑是一种担忧的心理状态或倾向。

2.分类。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将焦虑分成不同的种类。Ellis将焦虑形成性质分为三种:气质型、一次型和情境型。气质型焦虑是由性格引发的,情境型是由具体情境或事情激发出来的焦虑倾向,而一次型则是气质型与情境型相结合的产物。Ellis(1994)又根据焦虑对学习的作用分为正常焦虑和妨碍型焦虑。也有人根据焦虑表现的程度分为正常和过敏性焦虑,前者指客观情境对于个体自尊心可能构成威胁而引起的正常担忧状态,后者不是因客观情境对自尊心构成威胁而引起的,而是由遭到严重伤害的自尊心本身引起的,这种焦虑状态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的病理现象,值得一提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所出现的焦虑情绪一般来说是正常的焦虑状态。

3.作用。心理实验研究发现焦虑对学习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促进学习和阻碍学习。焦虑水平与学习效率呈倒U形关系,即中等水平的焦虑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而过低或过高的焦虑均对学习不利。但是,许多学者持有异议,Arnold(1998:453)指出,焦虑可能是最妨碍学习过程的情感因素,与不安、失意、自我焦虑、忧虑、紧张等不良因素有关。人们之所以只看得到焦虑情绪的负面作用是因为焦虑对学习的阻碍作用表现得十分明显,而焦虑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却很难体现出来。

三、外语课堂中焦虑情绪的表现及根源

尽管焦虑所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不易界定,却有许多共同的外部表征。(1)生理表征,如脸红、出汗、心跳加快等。(2)行为表征,如:①回避,比如忘记答案,装作粗心的样子,故意迟到或早退,神情冷漠,不敢正视他人,回避课堂中各种活动等。②身体动作,如东张西望,玩弄小东西等。③身体不适症状,如抱怨头痛,肌肉抽动等。④语言行为,如声音发颤变调,语无伦次等。这些外部表征能帮助教师观察学生的焦虑心情,从而制定相应的措施降低学生课堂焦虑水平,提高教学效率。

根据陈1997年的问卷调查发现,引起外语课堂焦虑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由学生自身性格引起的焦虑,即“性格型焦虑”,它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属于性格特征的一种;另一个是受环境而引起的焦虑感,称之为“环境型焦虑”,这是一种相对短期的易变的状态,其研究还发现这两种类型的焦虑间呈正相关。他的研究符合众多心理学家的看法,也符合上面对焦虑的分类,但没有就外语教学中焦虑的具体根源、焦虑的生理及行为表现、可能的措施等作详细的说明,这里就此做具体的分析。

(1)性格根源。性格内向的人不喜欢集体交流,不善言表,而外语课则要求学生开口说话,因而造成性格上的不适应感,产生过高的焦虑情绪;自尊心太强和喜欢比较的学生也易产生焦虑,因为他们害怕自己不如别人,自尊心遭到损害等。(2)认知根源。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碰到各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它们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冲突造成认知失调从而产生焦虑。(3)任务根源。任务难度较大,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损害自信心,从而产生焦虑。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担心用目的语交际时不流利、不正确或是害怕出错等,这种焦虑会抑制个性特征的显现,即个体采取防范手段保护自我而表现出焦虑。(4)课堂环境根源。课堂内缺乏和谐友好的氛围,学生就易感到不安和焦虑。(5)教师根源。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有情感的需要,包括归属感和安全感的需要、受人尊敬的需要、被人尊重的需要等。在外语学习中,学生对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需要要求教师注重师生情。教师对某个学生的偏见或前后不一致的期望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和不安全感。

四、对策

教师可根据焦虑产生的不同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1)对性格较内向和成绩较差的学生应倾注更多的关心,因为他们更容易产生焦虑。教师应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尽量减少性格倾向对学习的不利影响,促进性格向积极的方向转化。教师对学生任何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学习任务太难会挫败学生的积极性,引起过高焦虑,不利于对知识的掌握。(3)创造舒适、愉快的课堂教学环境。实验研究表明,在课堂中适当播放背景音乐有利于消除焦虑情绪。(4)采取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比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戏剧等,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活动中注意力集中于语言的运用,从而舒缓了先前因害怕出错而带来的焦虑感,营造了更加自由的氛围。在无拘无束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信息量增加,提高了参与积极性。(5)努力提高教学艺术,注重学生的情感需要,比如允许犯错,避免公开评价;强调自我比较,减少社会比较;鼓励群体间竞争,减少个人间竞争,等等。积极控制使学生产生课堂焦虑的各种不利因素,这是教师的责任。

五、结语

外语学习固然是知识的学习,是认知的需要,然而学习过程中的种种情绪体验不可忽视,它们对学习起促进或阻碍作用。对那些促进学习的积极情绪如好奇、兴趣、愉快等应创造各种条件加以培养,同时又要采取措施调整不利于学习的消极情绪,如焦虑等。

参考文献:

[1]Amold,J.Affective Language Learning[C].Cambridge:CUP,1999.

[2]Ausubel,D.A.1968,Educational Psychology:A Cognitive View.New York:Holt,Rinehart & Winston.

[3]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UP,1994.

[4]Ellis,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UP,1985.

[5]Rogers,C.Freedom to learn[M].Chio:Charks E.Merril,1969.

第2篇

继续教育与终生学习体系(学习型社会)的构建;科学发展观与继续教育发展战略;继续教育与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二、会议时间

2005年8月8-13日。其中,8日报到,9-13日开会及国内参观考察,14日会议代表可返程。会后,将组织部分会议代表赴俄罗斯远东地区高校考察其继续教育情况,此行程需要5天。

三、会议地点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宾馆

四、会议组织机构

1、主办单位:中国科协继续教育中心、中国人民总装备部继续教育中心、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续工程教育中国教席

2、承办单位: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

五、参会人员

全国各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各科技进修院校主管教育培训工作的负责人;各高等院校继续教育学院、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负责人;部队及军队院校主管继续教育工作的负责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有关负责人;政府机关所属教育培训机构有关负责人。

六、会议形式

将根据会议代表构成情况,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和人事部、教育部等有关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作主题报告,介绍国内外继续教育发展理念、形势、政策和趋势;交流和讨论政府、高校、企业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经验和热点问题;并请部分优秀论文作者在大会上宣读论文。会后组织部分代表考察俄罗斯远东地区高校的继续教育,并洽谈有关合作事宜。

七、征文要求

(一)征文截止时间为2005年7月10日,请将应征稿件书面文稿及电子文档邮发至《继续教育》杂志社。联系人:张彦庆、王;联系电话:(010)66366874(地),(0201)366874(军);通信地址:北京市6304信箱《继续教育育》编辑部;邮致政编码:102206;E-mail:。

(二)应征稿件处理方式:《继续教育》杂志常年设“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专栏择优发表部分应征文章;同时,对其他优秀应征文章将出版《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文集》部分优秀论文作者将在会议上宣读交流论文(可事先与会者务组联系)。

(三)年会征文题目(参考)

1、继续教育与学习型组织建设(学习型城市、企业、社区、军营、农村等);2、继续教育与建设小康社会;3、继续教育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4、继续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创新;5、教育培训项目研发与市场推广(理念与案例);6、继续教育在国家终生学习体系构建中的地位与作用;7、现代教育技术对继续教育发展的观念、体制、内容和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冲击和影响;8、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关系及学习化社区建设;9、国外继续教育资源的本土化研究;10、中外继续教育比较及继续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11、市场经济环境中继续教育课程的开发、推广与晶牌战略的实施;12、市场经济环境中继续教育项目管理与运作过程中的资源整合;13、继续教育产业化方略探讨;14、继续教育成功案例剖析;15、行业学会等科技社团开展继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16、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继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17、高等学校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继续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18、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继续教育理论与实践;19、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继续教育创新机制研究;20、继续教育与职业竞争力的提升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21、产业结构调整及职业变化趋势与继续教育;22、军事任职教育与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23、军校与部队如何实现优势互补,建立良性互动的继续教育资源共享和管理运行机制;24、继续教育质量评估管理体系的构建;25、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管理队伍、师资队伍、教材等)建设方略。

八、有关注意事项

(一)报到联系方式

1、报名截止日期:2005年7月25日,联系方式如下:

王爱义 电话:010―62795366 13911300657

吴志勇 电话:010-62796381(传真)

1391007767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创新大厦A座四层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研究中心 邮政编码:100084

2、报到咨询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兴安东路海拉尔宾馆王敬华电话:0470-8358114(总台)0470-8358326 传真:0470-8334945 手机:13947009291 小灵通:0470-8887997

第3篇

关键词:继续教育;会计工作;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会计从业人员在企业经济财务的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继续教育对会计从业人员来说则是提高会计工作水平的必要途径。但目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施情况却不容乐观。继续教育工作的完善还需会计人员与相关管理机构的共同努力。而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特点 继续教育的强制性

会计人员在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后,应每年通过电脑课件或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会计继续教育,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不得少于24小时。这是财政部针对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工作特别颁发的规定。而会计继续教育的强制性则表现在未参加继续培训的持证会计人员将被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未如期改正的将予以通告。 继续教育的层次性

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是有等级区分的。可以按照会计职称进行高、中、初级的分类。也可按照专业知识、工作水平等多方面进行分类。 继续教育的规模性

我国现有会计从业人员的数量多,规模大。所以,每年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工作都会有较大的工作量。 继续教育的长期性

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是长期并不断循环的工作,所以在继续教育工作中应保证持之以恒的态度,在不断教育实践中总结经验并创新,保证继续教育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继续教育的专业性

会计继续教育是针对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所以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在进行继续教育的工作中应对会计知识进行一定的更新并传授给参与继续教育的会计从业人员。 继续教育的实用性

会计继续教育在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主要注重会计人员的自学能力,并能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所以,会计继续教育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继续教育的时代性

会计继续教育带有一定的时代感。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继续教育的形式也随之发生变化。现代会计继续教育主要以远程教育为主,例如:函授学习;视频学习;有线电视学习;计算机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 会计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持证在岗数与持证总数相差大

在我国,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数不胜数,而会计从业人员的数量却远不及持证人数多。大多持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并未从事会计工作,这对于会计继续教育工作来说无疑是相当大的问题。这不仅导致持证人员对继续教育工作的轻视,更严重的是使会计继续教育工作几乎成为书面规定而非实际工作,进而出现会计工作的混乱现象。 继续教育内容单一

会计的继续教育是针对会计的实际工作内容进行教育的。其中包括会计专业知识及最新的会计动态,这些都有利于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知识与工作水平的提高。然而一些会计从业人员并未产生学习的积极性,认为与本职工作并不存在联系,是无用的教育工作。会计人员没有知识储备的意识,也缺乏对会计工作长远发展的思考,这种不良现象的产生直接影响了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对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效果也产生一定影响。 继续教育未引起持证人员的紧迫性

会计从业人员对继续教育未引起足够重视,尤其领导忽视会计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导致会计从业人员对继续教育毫无紧迫感。由于领导对会计人员未能监督到位,导致会计继续教育工作流于形式。 会计继续教育的重要意义

针对会计从业人员轻视会计继续教育工作这一问题,可以看出要想进一步推进会计继续教育的发展,了解会计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必不可少。 顺应时展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不断进步,为更好地对企业进行财务管理,会计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对此,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成为会计人员提升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通过继续教育,会计人员能够强化自身专业知识,拓展专业技能,提升工作水平。 完善会计工作现状

目前,我国企业在会计工作领域存在很多弊端,导致会计工作出现混乱的局面。而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会计从业人员自身道德修养低,法制观念薄弱。实行会计人员的会计继续教育工作不仅可以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修养,而且能够在提高会计工作水平的同时一定程度的改善会计工作混乱的局面。 利于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的全面发展

实行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不仅提高整体会计团队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对会计从业人员来说也是自身结构优化的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知识的储备量越多越有利于工作的进行,这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适应工作新的需要,会计从业人员必须进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自己,掌握新技能,优化知识结构,增强专业水平,并达到继续教育的目的。 如何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通过以上对会计继续教育重要意义的了解,应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为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会计继续教育是一项可行的解决措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强化会计从业人员学习意识

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继续教育的主动学习意识是发展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由于会计从业人员对继续教育重要性认识的不足,导致继续教育工作无法预期进行,所以强化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意识刻不容缓。会计从业人员应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制定合理学习计划,意识到会计继续教育对其工作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促进继续教育工作的发展。此外,财政部也应采取有效措施,以培训为主,加强宣传力度,合理制定培训进度,保证会计继续教育工作能够在良好的社会背景下顺利进行。 完善会计继续教育内容

针对现阶段实际的会计工作情况,合理改善会计继续教育内容。不仅要对会计专业知识进行系统的培训,还要以解决实际会计问题为主,培养会计从业人员在实际会计工作中的综合能力。但培训的内容仍应根据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的不同特点进行特别教育,使会计继续教育更加人性化。 创新会计继续教育方式

在会计继续教育的教学形式方面,我国一直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会计继续教育的教学形式也应具有时代感,积极响应科技创造未来的号召,采用现代科技教学。由于教育方式的落后使会计继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阻碍,而引进现代科技则可以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或者网络传媒,利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对会计从业人员来说,其在进行会计继续教育的过程当中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合理改进会计继续教育机制

合理的继续教育机制也是促进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原有的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机制存在诸多不足,针对该机制的不足之处,应予以正确的改正,使会计继续教育机制更加专业化,人性化。财政部门作为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应在完善会计继续教育机制的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宏观指导,完善教育机制,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会计工作的需求,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及实际工作中的综合素质。 加强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力度

财政部门应在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会计继续教育期间加强对其学习态度的监督检查力度,接受会计从业人员提出的意见与建议,保证会计从业人员会计继续教育的质量,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会计继续教育工作在会计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会计教育工作,为更好地实行并完善会计继续教育工作,不仅需要财政部门的不断努力,还有会计从业人员的积极响应。对于财政部门,需加强对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检查与监督,合理完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机制,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保障。对于会计从业人员,应强化继续教育的自主学习意识,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只有会计从业人员与财政等相关部门的良好合作才能促进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长久发展,这对我国企业来说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发展项目。

参考文献:

[1]邱丽壬,陈红鸽.浅谈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J].市场研究,2012(6).

[2]桑源.浅谈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认识[J].魅力中国,2013(32).

[3]刘丽.高校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之我见[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7).

[4]葛平.会计人员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与继续教育学习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3(10).

第4篇

关键词:继续教育研究;不足;解决方法

一、继续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这一方面表现在继续教育研究结构与层次的不合理;另一方面表现在研究内容的重复和低水平。按一般分类方式,继续教育研究活动可分成基础研究、应用理论研究和开发研究。基础研究探索继续教育现象的本质和一般规律,从而发现和开拓新的领域,提出新的学说、新论点、新论据,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继续教育知识水平或综合认识能力,不考虑直接的应用;应用理论研究是运用基础研究成果,对具体的继续教育理论问题进行研究或对继续教育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其目的在于深化和完善基本的继续教育理论,探求继续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对继续教育现实问题给予宏观指导,应用理论研究是基础研究在继续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延伸,其成果一般可为继续教育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开发研究是运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理论研究的成果,按照继续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提出或制定某一新的计划、对策、体制、系统、秩序等,目的在于解决某一具体的继续教育实践问题,开发研究是理论与实践直接结合的过程,可为高校等实际部门和一线的教师提供可操作的依据。三种研究活动密不可分,相互依赖补充,但又相互区别。近年来,我国的继续教育事业发展是向普及化目标迈进,这就要求继续教育研究能加强应用理论研究和开发研究。但在我国的继续教育研究中,应用理论研究尤其是开发研究相对不足。许多回避现实,与社会脱节的“纯理论”研究,无法为继续教育普及化发展服务,但却占用了相当一部分的研究资源,造成了或大或小的不足和遗憾。而继续教育普及化发展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又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如何进一步落实继续教育的战略地位?如何增加扩招后继续教育投入?如何大面积提高继续育质量?……这些都是长期以来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如果继续教育研究者对这些实际问题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而沉湎于对教育理论的理论研究之中,将可能步入“纯思辨”和玩弄“文字游戏”的陷阱之中,到头来于己无益,于继续教育事业发展无济。

另外,在研究队伍内部,各研究机构、研究部门和研究者之间缺乏沟通。在继续教育研究界常常可发现各研究机构都存在着研究“多而杂”的问题,自己专长的研究在搞,自己不擅长的研究也在搞。这些都导致近年来的研究许多是重复或是泛泛而谈的。研究内容和成果高水平的少,低水平的多;创新者少,重复者多;突破性少,局限性大;资料堆砌多,深入实际少;追逐热门者多,独辟蹊径者少。

(二)研究耐心不足

近年来,随着我国继续教育普及化时代的到来,继续教育的发展速度加快,尽管继续教育研究“热点”不断出现,但是真正持久延续的却少见。这种不见结果的热闹,说明没有一种继续教育研究话题能获得继续教育实践界的持久共鸣,更谈不上社会的共鸣。继续教育研究的这一现状不能用市场经济的同化作用来解释,而只能说明继续教育研究急功近利的浮躁。从过往的各门理论研究的经验看,市场经济初兴之时,虽然人欲横流,但往往是理论研究创造最富成果的阶段。其动因即在于理论研究者作为科学价值的守望者,与社会人的“经济化”过程有强烈的逆反心理,不得不强化自己的科学至上立场。此时的理论研究者,更加具备从时代变迁中冷静观察科学、凸显独立自我智慧的条件。换句话说,理论研究者甘坐冷板凳的耐心,更具有科学研究意义上的创新性。然而,要做到这种“心远地自偏”的境界,必须首先具备对科学价值的兴趣。另外,从社会学角度看,思想是人的一种活动或行动,而人的行动的目的性,决定了他的行动的方法和方式,这同样适用于继续教育研究领域。对继续教育事业发展有兴趣的人,将继续教育事业看作是对人类发展做十分重要的重大问题,他的注意力始终是稳定的,主题也相应的表现出独特性和永恒性。而仅仅将继续教育研究当作谋生工具的人,必然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自己,为畅销而制造大相径庭的“作品”。这样的“操作”,只能使继续教育研究无可避免地“可口可乐化”而进入“一次性消费”的行列。如果回顾一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继续教育研究论著,现在几乎连书名也无人记起的不在少数。这从一个侧面证明,继续教育研究假如不能摆脱急功近利的心态,没有耐心进行深入的思考,不提炼出令人信服的思想,不致力于建立继续教育理论和继续教育实践的历史性联系,那么,必然要被社会文化的进程所遗忘,从而淡出历史的记忆。

(三)经费使用上存在的不足

目前,困扰着我国继续教育研究的一大难题是经费不足。这似乎已成为制约继续教育研究事业发展的瓶颈。但我们也看到,在经费投入不足的同时,也存在着有限的经费由于使用不当而造成的遗憾。主要表现为:第一,经费投放缺乏系统性及不配套。继续教育研究一般要经过课题研究成果应用(影响)于继续教育实践活动这三个阶段,才能体现和发挥其作用和价值。目前,在经费投放上较为注重第一阶段,即注重课题研究经费的投入,而对研究成果的出版以及在继续教育实践活动中推广应用上却未给以应有的重视和投入,造成许多投入大量研究资源的研究课题完成之后,便束之高阁,没能产生应有的应用于继续教育实践的效益和价值。第二,经费使用和投放上的平均性。在我国目前存在着地方院校、军队院校等系统和各个层次的继续教育研究机构,虽然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但都存在着“长线不长、短线不短”的问题,在研究经费投放上也存在着有优势的项目并未得到侧重照顾,而非优势的项目也难以压缩的现象,大家都处于“吃不饱、饿不死”的状态。第三,在研究经费申请及审批中存在着“名人效应”,“关系效应”等不公平因素,从而导致一些好的研究项目未能得到资助,一些平庸的课题却经费不菲。

(四)研究方式上存在的不足

现代继续教育事业的加快发展要求继续教育研究者协调合作,发挥多学科融合交叉的优势而形成学术上的新突破,以往单兵作战的研究方式已渐显落后。然而目前的继续教育研究工作者依然是以个体研究为主,缺乏同事间的合作与交流,使许多研究者的才能未能纳入群体中,没能发挥出“1+1〉2”的效应。

(五)继续教育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上存在的不足

继续教育研究事业的发展,是靠科研人员的辛勤劳动推动,也是靠具有一定数量和相当学术水平的研究成果推动。研究成果的质量与数量也决定了某一研究领域和研究机构的兴衰。长期以来,继续教育研究界存在的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就是成果发表和真正应用于继续教育实践活动之间尚有一定的距离。目前许多研究人员认为,只要成果得以出版发表,便以为大功告成,最多再希望获几个奖,而对研究成果如何更好地为继续教育实践活动服务,从而产生应有的效益和价值则不再关注。

二、继续教育研究存在不足的原因

(一)资金投入过少的原因

目前我国继续教育研究机构大多集中在高校,其开展研究活动基本上依赖政府和学校的拨款,虽然政府和学校对继续教育研究不能说不重视,但每年用于继续教育研究的资金无论是绝对而言,还是相对而言都是不足的,低投入必然影响继续教育研究的效率。继续教育研究经费不足的困扰,必然影响到研究的连续性、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一些大型的、必须靠系列研究才能完成的课题,有时由于经费所限不得不压缩或中断,课题的水准必然受到影响,成为继续教育研究中的“烂尾楼”。

(二)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滞后的原因

继续教育研究虽然不像自然科学那样要求精确的数字和严格的实验条件,但对研究手段和方法更科学更先进的要求是一致的。面对快速发展的继续教育事业,继续教育研究要加强自身的科学性,没有现代的、科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继续教育研究就无法满足继续教育实践活动的需要。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社会科学的定量化研究显得愈加重要。据美国学者D•贝尔的统计,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中,世界范围内社会科学的重大研究,定量化的占了2/3。继续教育研究属于社会科学,定量化研究理应成为继续教育研究的重要研究方法。定量化研究靠传统的资料堆砌、论著引用是无法完成的,它要研究者能熟练掌握数学方法,掌握数理统计和大型社会调查技术方法,并能熟练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信息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数据的代表性和真实性,从而使研究成果具有可应用性,研究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目前我国一些继续教育研究人员在研究手段和方法上还有相当的局限性,继续教育研究中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薄弱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这一原因造成的。研究手段和方法的落后,使一些研究者或无法进入新领域,或在原有研究领域原地踏步,这在研究上表现为视野狭窄、缺乏新意,难有大的建树等。

(三)研究人员素质欠缺

这主要表现在一些继续教育研究人员在解决继续教育现实问题方面所需的调查研究、社会活动、交往能力上显得不足。心态也是影响研究活动效率的重要因素。许多研究表明,成功的科学工作者一般都具有执著追求、锐意进取、专心致志、不屈不挠等心理特征,而患得患失、守旧保守、安于现状、萎靡懒散等不良心理特征却使人难有作为。此外,一些研究者知识陈旧狭窄,缺乏多学科的交叉综合,致使研究范围狭小,也会产生研究中的严重局限。

三、解决方法

(一)加强继续教育研究队伍建设

首先要抓思想政治建设,这是第一位的。要教育和引导我们的继续教育研究工作者认真学习和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继续教育研究指明了方向。努力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以此为指导,创造性地开展继续教育研究工作。其次要突出抓好青年理论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青年继续教育研究者要结合自身实际,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现代教育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以充实自己的相关知识。再次,继续教育研究者要积极参加有关课程的培训,要根据自身不同的情况,制订学习计划,争取不脱产或者短期脱产进修有关课程,有条件的还要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要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网络知识及熟悉一两门外语,以增强自己获取国内外信息的能力。学校和有关部门应对此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二)积极探索继续教育研究机制改革之路,集中力量攻关,为继续教育研究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第一,充实现有继续教育研究机构的力量,提供更多的经费和设备。同时,不同地区和不同高校之间的继续教育研究机构要相互联系,交流信息,在有关课题研究上实现优势互补。第二,建立专家研究室,充分发挥名人效应。在一些研究力量比较强的继续教育研究机构,可尝试建立专家研究室,并以专家的名字或研究课题的名字挂牌。专家研究室要以成就显著的继续教育研究专家为中心,形成一个范围不大但工作效率很高的研究群体,集中力量对重点课题进行攻关。第三,引导众多的继续教育研究者逐步形成学术流派。完善继续理论研究体系。中国继续教育学会和各省、市、自治区继续教育学会要积极运用多种方式,促使各具特色的继续教育理论学派的早日形成。可以预料,随着各个学派的形成,我国继续教育研究的内容将会进一步丰富,水平将会进一步提高,对继续教育事业的指导能力将会进一步加强。第四,强化协作策划,提高协作刚性。俗语讲:“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协作方案是靠人策划出来的。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充满着智慧、谋略的文化积淀。古今中外贤能之士无不以策划、谋略作为其事业的发展与迎接挑战的魔方。置身于继续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中的继续教育研究也需要“先谋而后动”,拿出自己的策略与谋略,并以创新性、开拓性的姿态,接受继续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与挑战。继续教育研究机构之间的协作是一项战略性、创造性劳动,要达预期目的,除了制定正确的策略,还需要精湛的组织策划与后期管理。当然,强调协作刚性的同时不能搞“拉郎配”的强制,也不能搞“劫富济贫式的二次分配”,应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协作关系”。

(三)逐步改善继续教育研究条件

继续教育研究的发展离不开必要的物质条件支撑。有关部门要适当加大继续教育研究经费的投入,并逐步提高年递增率。同时,对经费的使用也要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如对经费的使用去向有专人跟踪监督,有严格的审批制度等。另外,在保证经费每年有增加的情况下,要积极探索拓宽经费筹措渠道的途径,努力争取社会各界对继续教育研究事业的支持。

(四)继续教育研究者要调整好研究状态

有许多的继续教育研究者尽管熟谙继续教育研究典籍,但自己的研究状态与现实生活相隔太远,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毛病,耐心不足,改变这不尽如人意的状况的关键是强化对继续教育研究的虔诚,调整研究的姿态,多一些对继续教育发展的忧患意识,多一些痛苦的理性思考。唯有如此,继续教育研究才能摆脱“急功近利”的毛病,融入继续教育的价值创造之中。

参考文献:

[1]董晓勇.我国继续教育的研究及分析[J].文教资料,2008,(21),87-88 .

[2].国外继续教育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14-15.

第5篇

关键词:继续教育; 美国特色; 启示;

Features of American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hinas Development

Wu Jia

College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bstract:

American continuing education has distinctive features。 The paper intends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the policy and law, educational philosophy, educational patterns, financing,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Comparison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America and relevant analysis will provide significant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ntinuing education。

Keyword:

continuing education; American features; implication;

继续教育是指一切正规学校教育之后的再教育和培训。美国继续教育主要包括以学位课程为主学历的继续教育, 和以职业培训、社区服务等为主的非学历继续教育。美国继续教育以1907年威斯康辛大学成立成人教育为起点, 历经100余年的发展, 仍然保持强劲发展的动力和势头。目前, 美国参加继续教育的总人数已超过2300万人, 并以每年100万人的速度增长。[1]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 美国继续教育形成了鲜明的特点, 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一、美国继续教育特点

(一) 政府重视, 法律规范

美国继续教育在国家教育和社会发展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在美国, 继续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拥有极高的战略地位, 几乎所有大学都开办继续教育。继续教育的办学规模大、发展速度快。毫不夸张地说, 美国甚至认为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 大力发展继续教育乃立国之本。正是出于对继续教育的高度重视, 美国通过立法确认继续教育的法律地位, 规定其具体实施和监督部门、财政投入主体和投入比例。从法律层面保证成人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 对继续教育质量进行监督, 保证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为了积极推动继续教育发展, 美国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早在1966年颁布的《成人教育法》, 及同年出台的《成人教育法案》为美国继续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固的基石。后续颁布的《美国成人高等教育法》《美国全国职业教育法》《美国职业训练合作法》《卡尔·D·帕金斯法》《全国就业与培训法案》, 这十几部法律法规的颁布对美国继续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从颁布法律数量之多、覆盖面之广可见美国对继续教育法律立法工作的重视程度。除了立法, 美国也十分重视继续教育相关法律的修订与完善, 如1970年、1974年、1978年美国政府曾连续三次修订《成人教育法》。继续教育法律法规已成为美国法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 对象广泛, 教育理念终身化

在美国, 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和培训已成为深受大众欢迎的生活方式。美国接受继续教育者十分广泛, 囊括了上至总统、公司董事、科研工作者, 下至普通工薪阶层、技师劳工的各类人群。接受继续教育对象是不分年龄和种族的, 无论受教育者的文化程度、社会阶层、职业状况如何, 都是继续教育服务的对象。因此, 美国成人参加继续教育的比例高达成年人口总数的1/3。美国某统计报告指出, 早在1995年就有7600万人就读各类成人学习班, 占美国成人的40%, 比1991年增长8%。[3]而现在, 美国高校中就有46%的学生是接受继续教育的。由此可见, 美国继续教育覆盖面广泛, 且潜力巨大。

继续教育在美国以如此强劲之势发展的原因何在?究其根源在于终身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在当代美国, 终身教育思潮盛行, 其核心意义在于人类需要坚持终生学习, 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和个人全面发展的需求。终身教育理念的普及是美国重视继续教育的理论依据, 也是美国继续教育蓬勃发展的思想先导。这一思想推翻了传统的“一教定终身”的理念, 打破了单一的学校教育模式的界限, 它倡导终生不间断学习, 随时随地学习。一教未必定终身, 学校也不再是学习和充电的唯一场所, 人们只有通过终生不断地学习, 才能够适应时代和社会。要实现终身教育, 必须引入继续教育, 实现正规学校教育后的再教育和培训。

继续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极其重要的手段, 其主要特点是开放、灵活、门槛低、能充分满足各阶段学习人群的学习需求。继续教育能填补已有知识体系中存在的空白和缺陷, 不断提升受教育者的知识储备, 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以继续教育为主要载体的美国终身教育体系已基本形成, 它已经成为美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 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 办学主体多层次, 格局多元化

美国继续教育形成了以高校为主体, 企业、行业协会、私人以及继续教育专业组织构成的多层次网状结构。

美国的继续教育兴起于高校, 高校是继续教育的主体。兴办继续教育是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体现, 也是高校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美国的大学十分重视继续教育, 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一些研究型大学的继续教育起源于为居民开设公共知识讲座, 这两所大学现已成为波士顿及周边地区居民进行终身学习的主要场所。[3]特别是麻省理工学院已成为“128号公路”许多高科技公司开展职业培训的重要基地, 为技术管理人员提供大量高水平的学术讲座、研讨会和短期培训等继续教育培训服务。

企业也对本单位员工开展继续教育, 一般大型企业都有专门机构负责各个部门的继续教育计划, 对职工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再培训和再教育。在美国, 超过85%大公司都向内部职员开设相关领域最新课程。如有一些公司开设智能机器人、计算机语言、风险评估管理等体现科技最新进展的课程给公司新进领导或继承人。

行业协会开展继续教育占比20%。如美国律师协会、医师继续教育协会、教师继续教育协会等, 都大力举办继续教育活动。私人也举办继续教育, 美国有近200家私人举办的继续教育机构, 占比6%。另外, 继续教育专业组织也积极开展相关的继续教育, 如国际继教训练协会、老年寄宿学院、继续教育审核理事会[4]等都提供极具专业特色和针对性的培训项目。

(四) 集资渠道多元化

为加快继续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美国政府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定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继续教育所应承担的经费比例。如美国《地区再发展与训练法案》规定:“所有参加培训的人员, 个人不必承担任何费用。其费用三分之二由联邦政府负担, 三分之一由州政府负担。”[2]政府负担各州的公立大学、社区学校等开办继续教育所需费用的70%。另外, 私立大学继续教育活动所需经费的13%也由政府提供。

为了确保资金的来源和继续教育的持续发展, 美国政府积极倡导鼓励各类民间组织以及个人行为投资继续教育和培训行业。一些企业向成人学校捐助教学设备和书籍;设立专门的基金, 为成人学校培养专业教师提供经费支持;向学校派送具备专业技能的企业教师;还有一些团体和个人为继续教育活动提供志愿者服务, 通过志愿的形式开展演讲和研讨活动等。根据美国法律规定, 企业职工的继续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企业。据统计, 美国企业每年用于职工培训的经费为300多亿美元, 占其销售额1%或工资总额的3。3%。[4—5]很多企业的继续教育培训费用占比很高, 如通用电气公司每年3亿美元用于员工培训, 摩托罗拉公司更是高达10亿美元。

(五) 多方质量监管

美国继续教育结构错综复杂, 虽然迄今没有专门的机构对继续教育的质量进行监管 (尤其是私人培训机构) , 但并不意味着美国对继续教育缺乏质量监管。常见的质量监督方式有三种:一是自律自查, 如很多大学专门成立了质量监督部门, 审查继续教育的项目课程及教育成果, 对效果好的项目予以保留和跟进, 对于效果不佳的项目予以取缔;二是评估认证。美国有许多专业认证组织对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办学标准进行评估并提供专门认证标准和程序。三是市场监管, 以市场杠杆为导向, 通过企业和培训者选择的倾向性来实现教育机构的优胜劣汰。因此继续教育机构都非常重视培训项目的研发, 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越来越多的高校着力打造精品化的品牌培训项目, 为企业提供各类开放式和定制式的继续教育服务。这些项目经过市场需求的检验, 具有持久的发展力, 一些不符合市场需求和规律的项目则逐步退出市场。

(六) 培养较高层次人才, 学历高移化

目前成人越来越多通过继续教育攻读较高层次学位, 如攻读硕士学位的继续教育受众就达400多万人。美国高学历在职人员进修比例也日益增加, 据统计, 2005年美国参与继续教育的1亿人中就有近7000万人受过高等教育, 占总人数的75%。[1]美国重视高层次学历成人继续教育的投入, 逐年增加教育预算, 力求更好地服务高等学历人员。如美国科罗拉多国家技术大学是一所由45所大学联合创办、以实施高层次远程继续教育的新型大学, 它主要进行硕士教育以及短期课程培训。美国各种类型的大学后继续教育服务中心有近2万个, 其经费设备、师资等都从政府与企业得到支持。

精于培训的企业大学也打破局限, 开始涉足具有学位授予的高等继续教育领域, 大部分的企业大学目前都能授予学士、硕士甚至博士学位。企业大学的学位标准也需要经过政府教育机构的鉴定, 其标准参照传统大学学位执行。一些科研机构和公司也陆续开始涉足授予学位的继续教育, 如贝尔实验室、兰德公司和IBM公司均可授予相关工科以及工商管理相关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二、对我国继续教育的启示

我国的继续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 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继续教育体系。但较之美国, 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相对落后, 很多问题和不足也日益凸显:如长期不受重视, 高校消极或被动发展继续教育;继续教育社会参与不足;定位不明确, 经费缺乏等。“十三五”期间, 我们应举上下之力, 积极作为, 为继续教育建章立法, 加大投入, 促进社会广泛参与, 准确定位, 主动履行高校作为继续教育主体的教育职能, 努力致力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通过发展继续教育, 既能使教育服务社会的职能得以实现, 又能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 成人参与继续教育比例将大幅提高, 从2009年的1。66亿人次增加到2020年的3。5亿人次, 年参与率达到50%。[5]美国继续教育历经百年, 在政策法规、教育理念、办学体制、资金筹措、质量监管、发展趋势等方面对我国有效发展继续教育有极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 加强立法, 提供保障

立法工作是继续教育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 也是国家干预和管理继续教育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的继续教育的立法还相对比较薄弱。目前仅有个别省、市、自治区有继续教育立法, 但没有国家层次的相关法律。由于国家继续教育基本法的缺失,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法律法规的效力, 致使一些规定流于形式, 各项工作的开展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我们应当继续大力推进我国的继续教育立法工作, 依法治教, 以法促教, 推动继续教育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

我们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规定国家和企业对继续教育投入比例, 使其发展规模和经费来源等适应继续教育整体发展的需求。对继续教育的具体实施部门、监督机关、财政投入主体、投入比例等做出较为详尽的规定和规范, 并明确相关的惩罚机制, 使法律真正地落到实处。

(二) 加大投资力度, 多方筹措资金

我国的继续教育主要由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部分组成。经费来源的基本现状是:学历教育政府和高校几乎都是零投入, 其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成人学生所缴纳的学费, 其标准仅相当于全日制学生学费的1/3至1/2。目前我国学历教育一般都是采取“学校—”这种联合办学模式, 原本廉价的学费被继续按照双方协定好的分成比例进行分割。经过一番分配后, 最后落实到办学的经费相当有限, 经费的短缺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成人学历教育的教学质量。广开经费来源, 加大投资力度才是学历教育在经费源头方面的应有之意。非学历教育是依据项目进行投入, 实施一项一结, 严重缺乏基础建设的经费。总体上来说, 由于继续教育经费的缺乏, 从源头上严重制约了其发展的动力和势头。我国目前这种状况很难兼顾扩大教育规模和保证教学质量。为推动继续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国家应该加大对继续教育的投入, 最重要的是国家应给予继续教育基本投入, 鼓励不同性质的资金进入继续教育市场。进一步制定具体措施, 鼓励多方投资, 使投资多元化, 做到政府、企业、个人合理负担。现在我国很多企业往往忽略职工的继续教育, 国家要借鉴发达国家继续教育经费筹集方面的经验, 制定明文规定企业对职工继续教育的投人, 督促检查其实施情况。

(三) 提高社会参与度、构建多元办学体系

建设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 必须要有社会大众认同和广泛参与。终身教育理念是中国发展继续教育的应有之意。特别要转变传统观念, 打破继续教育等同于学历提升的误区。已经取得高学历, 高职称的人同样需要接受继续深造和学习, 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各种渠道普及终身教育理念, 让人人参加继续教育成为一种社会的共识。社会大众应积极介入继续教育的改革,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参与继续教育体系、项目、课程以及教学 (培训) 过程设计等;企业和个人应积极为高校继续教育提供实践基地, 并积极参与质量监控与效果评估。

美国的继续教育具有多元的办学体系, 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私人等多方参与办学。美国在继续教育办学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如他们多系统、全方位地广开学路, 开设的课程种类繁多、深度各异, 组织形式也多种多样。这样的办学模式不仅能适应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要, 而且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内涵的发展需求。因此, 我们也应积极调动各种社会力量, 充分利用各类社会教育资源, 通过各类渠道途径为受教育者提供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服务。构建多元化的继续教育办学体系, 改变大一统的传统办学模式, 致力于实现基本政策和法规允许的多元办学主体, 各类教育机构和社会组织都应当积极参与继续教育, 利用自身的优势, 为继续教育提供具有特色的支持和服务。让全社会全面参与, 努力创建一个民办公助、公办民助、政企联合、校企联合、中外合作、私人办学等多元化的继续教育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

[1]孙江涛。美国继续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成人教育, 2017 (3) :86—90。

[2]刘婕。继续教育立法之初探[J]。法制与社会, 2009 (2) :36—37。

[3]秦发兰, 康国光。高校继续教育发展之困境思考[J]继续教育, 20017 (5) :32—34。

[4]严继昌。教育创新发展背景下高校继续教育的战略转型[J]。开放学习研究, 2016 (3) 。

第6篇

>> 独立学院共青团工作创新机制研究 Web商业模式的创新机制研究 论独立学院财务管理创新机制的构建 基于PPP模式的开发性金融支持与创新机制研究 浅谈独立学院财务管理创新机制建设 从教辅角度论独立学院学风特色建设创新机制 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的协调发展模式与创新机制研究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与知识创新机制的互动研究 小学英语Phonics教学模式的创新机制 关于林业创新机制与发展研究 顶岗实习创新机制与策略研究 集群企业创新机制与路径研究 构建教师评价新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技工学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机制研究 创新机制与时代创新 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创新机制研究 论我国社会管理创新机制的模式探讨与实践 独立学院教师党支部工作机制的创新研究 企业科技创新机制建设的对策研究 企业创新机制的设立和运作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012/3)

[2] 郑赤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3] 卢伟.中美高校教师培训制度的比较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2(4):166-170.

[4] 徐毓龙,樊来耀.德美两国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度的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2):52-55.

[5] 吴小玲.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及其校本培训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2):181-183.

[6] 刘意涛.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进度与培训建议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2(6):80-81.

作者简介:

朱丽萍,硕士,宁波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第7篇

多年来,图书馆发展,一直提倡“以人为本”,注重对人的管理,强调宽松和谐的氛围。其一,“以读者为本”,奉行“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原则,营造高雅、和谐的服务方式;其二,“以馆员为本”,尊重、认识、发展、培养人,爱才惜才。通过发展个体,达到促进整个图书馆人、书系统的和谐有机发展的目的。

而今,伴随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图书馆不可避免地接受着时代的挑战和洗礼。图书馆员必须不断地学习,接受新事物,掌握新技术,从而保存、扩大图书馆的生存空间,弘扬、发展图书馆的固有优势,创造、开辟图书馆未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营造和谐向上的氛围,激发继续深造的向往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图书馆员参与继续教育的基本动力,来源于其对自身发展的要求,但图书馆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环境优势,通过环境营造,在“书韵飘香”中,无限唤醒馆员的精神需求,潜移默化地熏陶馆员,使其渴望更高层次的知识;渴求展示才华和个性;在思想观念、审美情趣、品行学问、言谈举止等方面都发生积极持久的改变。

二、个性限度内的再发展,贯穿于整个培养活动

馆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文化传播质量的高低;馆员知识水平和价值观,决定了其所传播的文化的水平、品味和方向。所以,要在其个性限度内开展继续培养活动,提升素质,提高水平,健全价值观。笔者认为,馆员继续教育的方向和层次,应该尊重其个性特点,符合个体的兴趣和知识水平;应该是在其自我评价、自我认识的基础上的再发展。

(一)继续教育培养的方向,尊重馆员个性

图书馆发展,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对馆员的继续培养方向,应涵盖多方面多角度。首先,针对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和人才需求情况,科学划分各类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据馆员的个体情况,有目的性的、有针对性的部署继续教育活动。其次,提倡主动联系个性,鼓励馆员进行积极、自觉的个性规划,有的放矢的考虑个性因素、个人特长去制定不同的继续教育方案。再次,鼓励跨专业、跨领域的继续学习,培养适应知识融合、学科交叉的个性多面手,打造“光明思维者”,打造复合型人才。

(二)继续教育培养的过程,保留馆员个性

个性的种种色彩,使得继续教育形式的选择和激励方式都会有所差异。为了保留馆员的个性,在继续教育的培养中,“教亦多术”“因材施教”是可行的方法。根据馆员的程度、个性、悟性及所处的地位等,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开展符合个性的教育活动。

第一,体现馆员的个人兴趣。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必要条件,有兴趣的学习才能激发高度的努力,兴趣总是潜藏着某种能力的预兆,“乐之”“知之”,得之。

第二,符合馆员的个人水平。教育内容有一番区别,是体现、保留个性最好的办法;除此,教学方法因人而异,激励机制各具特色,都是体现个性的好渠道。

第三,提升馆员的个人才能。馆员的继续教育属于成人的教育,塑造性应该减弱,体现个性和优势应该增强,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为先,围绕能力提升或者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让馆员感觉到参加学习,就有收获,“按需求学”。

(三)继续教育培养的结果,体现馆员个性

在馆员参与制定的具有个性特色的继续教育活动中,馆员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不但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而且应用起来也更得心应手。这种保留了个性的继续教育,结果中体现了参与者的特点,也遵从其习惯,符合其自身的要求。在精神层面上,参与者也更容易获得满足感。

三、倡导主动开发优势个性,创造人馆合一的和谐氛围

图书馆产生至今,历经了5000多年的沿革,从古代的藏书楼到近现代的传统图书馆,到眼前的数字图书馆,平等、开放的人文精神延续至今。无论未来的发展如何,馆员都是图书馆系统得以支撑运行的关键,更是人文精神的传播者。卓越的发展需要一流的管理,更需要一流的人才。我们倡导馆员在进行继续教育前或中,自主开发优势个性,“独树一帜”:

第一,开朗的性格,开阔的心胸。善于沟通的特质,往往来源于积极开朗的性格和善良、耐心、细心的秉性。鼓励馆员关注自身性格发展,培养良好的性格素质。

第二,鼓励馆员参与计算机和外语等相关的继续教育。在参与计算机、外语等专长研习过程中,注重培养技能操作的专注力和语言交流的胆魄,敢说敢做,胆大心细的个性等。

第三,其他能力素质培养,如,守时、守则的意识,人际交往、团队合作意识,压力承受、压力转化能力等。

第四,图书馆资源利用的意识。图书馆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继续教育平台,它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在这里学习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对象限制,内容也更丰富多彩,应培养馆员拥有一双发现知识的“慧眼”,能灵活地选择继续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四、重视“仁”者素质培养,开展道德层面的个性教育

孔子再三强调:“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所言的“仁”体现的是个体人格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它既很高远,却也切近可行;既是理想人格,也是个体行为。个性的发展要在“仁&r dquo;的框架之内,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道德的准则。一切外在的培养、内在的修为都必须落实在个体人格的塑造之上。

继续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个体,个体要积极地去接受这一正面“影响”,但同时也要遵守道德界限,在道德限度之内进行发展活动,享受道德限度之内的继续教育。

培养馆员,要重视内在素质、道德素质,个性不能无限制被放大,自我发展不等同于自私、私欲,应体现奉献和大局意识。馆员把图书馆的发展与自身的发展统一起来,有机整合个人利益,汇集成集体的共同利益;把自身继续教育的方向同图书馆的发展方向统一起来,将自身的发展投入到图书馆整体发展中去。

事实上,馆员个人的发展不会让图书馆走向衰落,因为馆员正是组成图书馆系统的重要部分,图书馆的活动从根本上就是依赖人和书的有机结合。馆员的自主发展,可以创造更和谐的图书馆。保留个性,保护个性,给馆员的发展插上个性的翅膀,让他们用色彩斑斓的个性“羽翼”飞翔,让他们用五彩的个性去描绘图书馆彩虹一样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深度.图书馆“不拒乞丐”的公益价值[J].检察风云,2011(4).

[2]刘立君.“以人为本”的生命力[J].科技智囊,2011(2).

[3]杨凌云.中外图书馆宏观管理体制研究评析[J].图书馆,2011(1).

[4]杨震澎.以人为本体现何处[J].企业管理,2011(2).

[5]王彦力.做更好的自己——教育“以人为本”再认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

第8篇

1.1学历补偿教育

大学扩招,使高等教育得到发展,但成人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校数目下降较多,普高院校增长较多,本科院校增幅比较大。同时,从毕业生数量来看,成人本专科毕业生总体保持稳定,本科毕业生增长较快。网络教育毕业生大幅度上升。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分别占到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半壁江山;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成人继续教育稳步发展。进一步分析,成人高校数量的萎缩、网络教育的兴盛本专科总人数增长以及本科生占比的增长,表明高校设置成人教育和网络教育机构的院校增长较快,原因在于为了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共享,单独设立的成人教育机构面临的压力较大,至少要强调教育机构联盟和拓展合作办学空间,才能降低教育成本,突出学历补偿教育功能。例如,目前东莞市有高校8所,但有53所国内高校在东莞设立校外教学点,开办成人高等教育,其中,开办成人教育校外教学点116个,自考教学点25个,远程教育教学点11个。学历补偿教育,尤其是受限制于经济条件的高中学历、中专学历或大学专科员工,为了在职提升学历层次,选择报考国民教育体系中与普通高等院校享受同等待遇的成人教育学历教育成为必然。问题在于,成人学历教育的教材选择了“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以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总原则,减轻了混文凭现象和学习时间分散的矛盾,怎么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对班级进行有效管理方面进行创新创造,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方面。

1.2远程教育

1979年初,中国广播电视大学与全国28所省级电大同时升学。2012年6月,教育部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建立直属的国家开放大学,目前,注册在学生359万人,其中本科学生105万人,专科学生254万人,包括近20万农民学生,10万士官学生,6000多名残疾学生。显然,“远程开放教育”特色,众多的求学学员,成为众多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事业的远程教育之路的重要参照标准。在职业余教育,课堂面授就不可避免的受到在职人士加班安排的影响。例如:参与调查的21万余人中,有62.2%的人认为自己是丝,他们大多年龄在21岁至30岁,是职场最广泛的中基层员工,平均工资2917.7元,同期广州的平均工资为4600元。广州有41%的丝依靠网络找工作,其中大部分人会每三年换一次工作。49.6%的人每周都会加班,更有21.7%的悲惨丝,每天都在加班中。

1.3继续教育

从十四大到十七大都有“优化教育结构”的表述,十直接从学段提出了优化结构的明确要求,以及知识更新周期加快,使得继续教育的应对知识老化、提高素质能力、服务创新发展的功能得到重视。专业技术人员年度继续教育培训制度的建立,是从政策方面推进继续教育形式,继续教育基地作为承办机构怎样依托行业行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非学历教育事业?丰富教育培训内容,加强服务管理,应对知识周期缩短,尤其是怎样借鉴工业4.0时代(通过分析数据,预测需求,预测制造)思维,深化和改革现代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是继续教育做大做强首先要面对现实问题。

1.4其他

例如,近年来,东莞市共吸引了近130万海内外人才扎根东莞创新创业。这些人才的继续教育培训服务,值得重视。又如,各类职称考试辅导班、理财培训、艺术培训、老年大学等方面。家庭教育方面,伴随随着教育阶段的提升,教育消费费用比例随之增加,到大学阶段有所缓和;每月用于孩子消费的金额平均为1370元,其中44%用于教育消费。再如,胡润研究院近日的《2014海外教育特别报告》称,80%的中国富豪计划将子女送到国外接受教育,这一比例为世界最高。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2014年出国留学趋势报告》,2013年,我国赴海外留学人数共41.39万人,在美国读高中的学生已经超过三万人。可以预见,新的签证政策推出后,会进一步引起留学美国升温。城镇化,需要加强市民素质教育;为了提高生活素质,需要接受各类消费性熏陶教育,汲取知识、提高能力、锻炼素质、闲暇娱乐等方面,对教育培训提出了更高质量、更丰富内容的要求。

2应对措施及建议

2.1知识型经济,资源分享、降低成本是大势所趋

网络教育的兴盛,充分说明了互联网教育的成功;独立设立的成人教育院校的减少,体现了以分享为特征的成人教育师资力量转型的艰难,作为附属于大学的二级学院(教学点),得到的便利在于资源共享,减少运营成本。例如:普高院校教学大楼教室的使用率问题,如果同时举办周末函授班、晚上夜大班,无疑就提高了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

2.2从“微笑曲线”理论到“技术成熟度曲线”理论,提升了应用技术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1992年,宏碁电脑施振荣提出“微笑曲线”理论,即:要增加企业的盈利,绝不是持续在组装、制造位置,而是往左端或右端位置迈进。延伸企业制造环节到技术、专利、品牌、服务管理领域。需要大量专业人才,企业才有转型升级和创造创新的基础,是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值得关注的领域。1995年,著名的咨询公司高德纳(Gartner)咨询公司提出的技术成熟度曲线(TheHypeCycle),是企业用来评估新科技的可见度,利用时间轴与市面上的可见度(媒体曝光度)决定要不要采用新科技的一种工具。依其专业分析预测与推论各种新科技的成熟演变速度及要达到成熟所需的时间,分成5个阶段:科技诞生的促动期、过高期望的峰值、泡沫化的底谷期、稳步爬升的光明期和实质生产的高峰期。后两个时期是在职职业教育内容,是现代职业教育主要内容,也是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重点内容。

2.3人才的流动和人力资本价值的体现,需要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理念的支撑

人员、人才的流动不产生价值,但会提高人力资本价值实现的效率。尤其是制造业企业的员工流动频繁,给企业和员工都带来了相当大的用人成本。例如,民企的生命力有限,国家工商总局绘制内资企业“生命周期表”,半数企业“年龄”不到五岁。企业转型升级,对人力资源的认识比较急攻近利,寻求合适职工不够专业、长远战略难以兑现;求职者也有自己的职业规划,面对职场竞争“一专多能”,不安于生产线上工作,追求创新创业,更向往销售、办公室等工作,使得高回报蕴含的职业高风险、高流动性难以避免。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提高了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尤其是中小企业成为就业创业对高素质人才、知识、技术等方面渴求的主要力量时,对教育培训的有效需求就更为迫切,期望更为高层次。2012年10月12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了《成人教育培训服务术语》、《成人教育培训组织服务通则》、《成人教育培训工作者服务能力评价》等三项国家标准,决定于2013年2月1日起实施。为非学历继续教育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建设提供了基本的标准,使得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价(评估)得到改善。

2.4职业资格证书社会治理与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平台创新建设,为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开展提供了创新的形式

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的社会化、网络化正在进行。尤其是今年以来,国务院已经多批次取消一些职业资格的许可、认定,主要是简政放权,将一些职业资格的认定交给社会,可以从行业规范发展角度组织考试,水平认定是自愿的,是行业内的自律,对应用实践能力的要求更为客观和务实。专题性、普适性的业余教育培训政府平台建设,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例如:首批超大城市之一的广州市,在启动2014年广州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时,打造的全国首档多屏互动市民学习电视平台启动。多屏电视教学,看电视也能学习,是面向广东省1300万数字电视用户免费开放市民学习专区和教师培训专区,是全国首档市民学习电视平台。该平台为市民、教师提供了面授学习、网络学习之外另一种继续教育的创新学习方式。

2.5工业4.0时代就是将信息作为生产要素,关注创新驱动,才能适应经济“新常态”,为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电子商务研究所所长王喜文认为:工业4.0最大的变化是“原材料”=“信息”,制造业与信息产业二者将同义化。也就是,从这一角度来看,制造业终将是信息产业的一部分。2013年12月12日,美国白宫召开了第一次CPS成员会议,作为专家组成员参加了会议的李杰教授则认为:这(工业4.0)就是一种所谓的自省式的智能化,而非单纯的智能化,工业3.0时代的智能化就是控制系统、控制器加上计算机。而工业4.0是具有自省功能的智能化,是能根据生产环境和设备状况随之作出调整的预测制造系统。所谓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CPS)融合的主要思想,美国早在若干年前就提出来了。他们要讨论的事情,与德国的工业4.0其实是一样的内容。虽然德国先提出了概念,但他们刚刚起步、着手转型,而美国一直在做以CPS为概念的先进制造。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必须建立在互补合作、和谐发展基础上,其前提是地域特色、多元并存。显然,为了保持国家竞争力,在全球化时代,创新发展必然成为时代的主旋律。随着人类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的进程中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已然到来,在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发展中,在注重经济发展数量的同时注重经济发展质量的极端重要性。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更新的广泛需求,经济发展的创新性要求、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一专多能型”应用实践创新型人才的社会需求,为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对于社会创新主体的企业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校企合作“,双师型”教育培训平台建设,对高校教育服务管理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经济“新常态”下,必须把握“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动力特点,才能实现成人教育向继续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2.6消费驱动型经济发展,促进继续教育的分层发展、产教融合发展

2014年下半年,消费拉动型经济确立,政策强调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突出教育消费,政策鼓励教育文体消费,主要涵盖推进职业教育和教育信息化发展,完善民办学校收费政策,扩大中外合作办学。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环境的成熟,教育、文化、体育等市场规模都将超过千亿甚至万亿元,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在线教育,是继电商、网游、SNS之后的又一个互联网融合产物,被投资界评为21世纪热门投资领域之一。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希望充实自己的知识,适应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年轻白领尤为典型“,随时随地”的在线学习渐成潮流。加强非职业教育类的人文素质课程、逻辑与哲学课程、技术前沿课程、创新性课程的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公民生活类的投资者教育、养生保健教育、社会文化教育、国民素质教育等成人课程建设;逐步实现课程的市场虚拟定价体系建设,是鼓励社会资本介入,实现教育培训事业契合产业化经营的趋势。尤其是“小众时代”的多样化教育消费产品设计,势必成为在线教育、体验教育、分层教育值得关注的重点方面。“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和“研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允许再按其当年研发费用实际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研发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该无形资产成本的150%在税前摊销”的税法规定,为企业大力开展职工教育和研究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务制度安排的法律支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还强调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规模以上企业要有机构或人员实施职工教育培训、对接职业院校,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要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为开展“双师型”职工教育培训提供了政策支持。因此,重视税法相关规定以及政策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强调,根据产融结合模式理论,采用PPP模式,均衡运营商、高等教育机构、教师、学习者以及第三方评估机构等各方面加盟者的利益,实现校企、产学研对接,是实现成人教育培训机构、行业产业企业、职工和教育消费者合作共赢,体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的切实可行的措施。

3结语

第9篇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外语专业 个性化就业指导 继续教育

一、独立学院外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和现状分析

随着独立学院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国家积极鼓励和支持多种形式进行办学,国家本科生的招收数量逐年增加,为大量的高中生进入大学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是继而产生了每年都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是摆在莘莘学子面前的一座大山。独立学院由于办学的时间比较短,社会影响力小,社会和用人单位对这些来自独立学院的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都了解得不够深入,从而在选择人才的时候会或多或少地对这些毕业生存在一定的疑问;其中外语专业的学生在当今所面临的挑战更是空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很多大学生的外语水平基本都达到了与外国人沟通无障碍的程度。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外语专业的“天之骄子”不得不放弃非要找到好工作的理念,而是接受了“先就业,再择业”的新观念。

但是在高校里面还有这样的一批学生,由于多种各样的原因正在努力拼搏,加入了继续教育(出国留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队伍,继续深造,为将来的就业积累更加厚实的资本。下图为某独立学院外语专业学生最近四年来的就业情况。

二、个性化指导的必要性

个性化就业指导是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为目标,对每一个或者每一类学生个体进行一对一的就业指导,以便学生能找到更适合自己个性、特长发挥的职业,能得到更大的发展。大学毕业生现在所面临的共同任务或者目标都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就业,但是他们每一个人又有着自己各自的不同之处,从性格、外貌、气质、专业方向、求职意向等方面差别也很大,所以为了让适合的人进行适合的工作,个性化就业指导就显得格外重要。

个性化就业指导是建立在宏观就业指导的基础之上,对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全面的、细致的、系统的全过程的指导,是宏观就业指导的延续和补充。宏观上的就业指导一般就是包括就业政策、就业形势、相关行业的介绍、简历的撰写、面试技巧等多方面的内容;现在还有不少的高校在学生就读期间仍根据本身的实际情况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一系列相关的课程,老师主要以一般讲课的形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不足之处就是通过这么一个过程,很多学生还是只能对将来的就业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在具体的求职过程中,还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此时,个性化就业指导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协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学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就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此,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就成为关键的一环。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宏观背景下,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地增加,本科生想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就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选择继续教育这条大路。对于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继续教育也成为了毕业的四大发展方向之一。

但是在前几年的发展过程当中也出现过继续教育失败的例子,从而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一些学生在考研或者留学的准备过程中半途而废或者成绩不理想,更有甚者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继续教育而随后却放弃了,不得不在自己求学的道路上留下遗憾;尤其是作为独立学院外语专业的学生,外语专业在当今社会已经不是那么有竞争优势,因为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外语的不断普及,我国的高校毕业生的外语水平基本上都可以达到与外国人进行一般交流的层次,所以在条件相同的前提下,一些非外语专业的学生,比如会计、金融、计算机等专业的学生也同样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所以我们不仅仅是要提高就业率,更重要的是通过个性化就业指导提高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从而赢得社会对我们的认可。

三、独立学院外语专业学生考研个性化指导的内容

(一)思想方面的指导(择校指导、择业指导、竞争意识指导)

1.选择学校指导

每一个学生,都有过或多或少的名校情结。也许是童年的梦想,也许是现实社会的需要,也许是为了光宗耀祖,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得名牌大学成了众多考生共同奋斗的目标和孜孜以求的梦想。学生勇于向名校进军,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体现了学生的气魄与胆识。但是在选择名校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信息的盲区,即选择名牌大学的弊端。名牌大学实力雄厚,声名显赫,这吸引了大量考生集中报考,是直接导致报名人数多、竞争激烈、风险程度高的重要原因。一些知名大学分数线水涨船高,录取比率低,导致大批报考者落榜或选择调剂。所以指导学生在选择学校的时候要理性,如果自己的整体水平没有达到进军名校层次的话,还是要指导学生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切忌盲从、随大潮。因为就算是名牌大学同样也有弱势学科,在一些知名的综合性大学中,一些非传统专业和非强势专业往往是随着学校扩招而新增加的,师资力量有限,学科建设也相对薄弱,这些新开设专业的实力甚至不如某些普通院校。相对于名牌大学白热化的竞争来说,普通高校的境遇则显得有些寒酸。报考普通高校的学生比例相对较低一些,竞争压力也相对较小,普通院校成了考研学生心中的“鸡肋”。但近年来,普通高校的地位有所改善,一些普通高校的热门专业也吸引了大量报考者,普通高校热报的现象正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2.选择专业方向指导

独立学院外语专业的毕业生继续教育(出国留学和研究生入学考试)所选择的方向同样也是多种多样。学生考虑专业方向时最好把握以下2个原则。

(1)分析自己的性格特点,看自己适合干什么。有一些学生是完全听从自己的家人的意见,自己没有一点主见,这时候老师就可以协助学生分析一下自己的性格特点是怎么样的,有些学生性格开朗大方,比较适合交际,所以金融等专业是比较好的选择,如果让这些学生去读学术性比较强的专业反而不是那么合适。

(2)思考自己的兴趣爱好,看自己最喜欢什么。兴趣是一个人做事的动力,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也曾经说过“兴趣比天才重要”,很多外语专业的学生在大学里接受了三、四年的外语教育对此已经厌倦,所以继续教育就为学生提供了第二次选择自己兴趣爱好的好机会。

3.竞争意识指导

针对目前继续教育的形势,要培养学生积极树立起竞争意识并努力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明白在现在这种社会条件下,优胜劣汰的法则。

(二)信息指导(形式政策指导、报考信息指导)

1.及时向学生宣传国际、国家及省市方面的方针政策,把学生的择校择业行为置于政策允许的范围内。

2.学校全面、准确地收集国际、国内高校继续教育报考方面的信息,及时提供给相应的学生,真正起到有效的信息桥梁作用,为学生服务。

(三)技术指导(专业技能强化指导、心理方面)

1.外语专业的学生在出国留学前,专业基础知识一定要达到学校规定的水平,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对于还没有达到标准的学生会个别辅导,加强训练以达到预计目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心理方面,在备考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出现情绪烦躁等一些现象,老师会深入到学生当中,及时了解这些情况,并且与心理辅导站的老师互相协作解决这些问题。

四、独立学院外语专业学生继续教育个性化指导的阶段实施方法

在我国,大部分的独立学院甚至是一些综合性大学通常把就业指导简单的理解为在学生即将毕业前就召开几次的就业指导讲座,或者让学生自己上网去找找怎么写好一份像样的简历,比较重视一点的还会联合一些相关的部门召开一些招聘会。随着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关注程度日益增高,不少高校开始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这一块开始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成立了类似于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机构,全程对毕业生的就业开展一系列的辅导。

个性化就业指导是需要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的,贯彻到学生的大学生涯当中去,更重要的是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性格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为此,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外语专业的老师在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基础上进行了细化,主要分为了事业企业个性化指导、学校方向个性化指导、继续教育个性化指导和其他方向个性化指导,我们这里主要阐述继续教育个性化指导。

大一:对刚进大学的新生,外语专业的老师就会对他们上一次公开课,让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以及在四年毕业后将面临的就业压力;此外,还会进行一次就业方向测试,对选择进行继续教育的学生作进一步的分析,让学生清楚明白无论是工作还是继续教育,文化、能力及素质都是最具竞争力的。

大二:针对这一批的学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活动,比如:“国际国内名校知多少”知识竞赛、外语口语比赛等,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将来的继续教育做好充分准备。

大三:着重对选择学校和专业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国际国内高校关于留学或者考研的相关政策和信息,确定好目标之后,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复习。

大四:充分利用就业指导课或者其他课程组织有意向继续教育的学生进行研讨会,给选择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配备相应的指导老师,以便更好地解决学生在准备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确实做到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

现在,随着毕业生人数的迅猛增加,他们的就业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它已经成为衡量学校教育水平高低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志。已经有很多的学校,尤其是就业水平相对较底的独立学院对毕业生的就业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但是还没有做到细化,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外语专业的个性化指导就比较好地做到了这一点;经过了几年的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走上了继续教育的重要出路。继续教育的个性化就业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人本思想,针对不同个体的具体情况,通过对有意向继续教育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从而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伟毅.对高校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建议[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6):73-74.

[2]史梅,王亭.试论个性职业指导.职业论坛,2009,(11):77.

[3]祁晓双.论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意义.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1).

[4]薛丽娜.浅议外语专业学生在考研中如何备考二外.内仁科技,2009,(8).

[5]胡开鲜.就业指导案例教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