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23:58
导语: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高中;语文;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总结出:只有新奇多变的课堂教学模式才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方。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提高教学质量,就要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目前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普遍不高,其关键原因在于部分语文老师对兴趣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认识不足,甚至有的教师无视兴趣的存在,因循守旧,盲目从众,把课上得单调呆板,枯燥无味,使学生激发不起学习的兴奋点,语文成绩自然不可能提高,这就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扭转这种状况,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高中语文教师想要构建高效、和谐的课堂,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高效的语文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场所,在课堂上一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给他们自主思考的时间,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笔者就经常把学习的主动权下放到学生的身上,让其变成课堂的主人,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个个勇于讨论,积极发言。只要有机会,笔者就会让学生上台发言,并请两位同学上来评价,让学生在胆量、信心和语言表达等方面都得到锻炼。在讲授课文的教学中,笔者也会把任务留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自己去寻求答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笔者一直注重传授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授生以“渔”,教最终是为了不教,使其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并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真正做到了从兴趣出发,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善于设置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水平
高中语文教学内容源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优秀的作品,一部分作品都文质兼美。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最优秀的教学方法,精心安排教学环节,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让学生在兴趣高昂和精神振奋的状态下投入到学习中来。尤其是一些写景文章,更适合运用情境设置法。如“桂林山水”一课,教学一开始,笔者就放了一段桂林的视频,再现了桂林山水的奇特风光,那清秀、奇异、美丽的胜景让人陶醉,让人禁不住赞叹它,学生个个专心致志,不约而同地发出了赞叹,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带着对美好景色地向往,带着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走入正课。笔者边齐读这文质兼美的文章,边回味刚刚眼前泛过的美景,情景交融,产生了共鸣。接下来的鉴赏比赛,把教学提到了高峰。按照之前的探究小组,每组至少选出三处或三处以上美景进行鉴赏评比,看一看哪个组说得最恰如其分。学生各抒己见,分别找出了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加以鉴赏,把桂林山水的美都挖掘得淋漓尽致。最后,笔者又配乐进行范读,学生被教师营造的唯美氛围吸引,产生了极大的学习兴趣。
三、采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语言是人与人正常交流与沟通的重要工具,高中语文教师的语言一定要富有文采,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讲得有声有色,诙谐幽默,学生自然也愿意听,乐意听,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魏书生教师的课,总是运用轻松愉快,幽默风趣的语言使课堂增色不少。每堂课都让学生有笑声、有掌声,这种良好的课堂氛围,自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兴趣,并快速掌握相关知识。可是,现在有的语文教师讲课语言贫乏,枯燥无味,总是不停地在黑板上涂涂画画。这样的课堂,学生自然提不起兴趣,不想听,也不愿意学,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失去了学习语文的信心。所以,教师一定要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文采飞扬,诙谐幽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四、增加大量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高中语文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体现着中华文化的内涵。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多读书是培养学生语文兴趣的关键。我认为,引导学生多读一些世界名著,感受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读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力集中,口、眼、心并用,大脑也要跟着思考,读到好的地方要记忆,多借鉴名家作品的优点,当经过了大量阅读之后,学生的阅读兴趣会大增。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多写随笔、读后感。在读的过程中也可以模仿一些作者的写作风格,不断地博采众长,最终形成自己的一套写作风格。写完作文之后,一定要注重修改,从段落到结构,从字词到句子,都要认真修改,时间一长,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有大幅提升。
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多媒体;律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0-0211-01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整体教学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心理和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中小学的音乐课程又是指导青少年儿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时间观的重要条件和途径。因此,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的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加强直观教学
1.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音乐教学可能在短期内带来知识与能力的增长,我们所看到的教科书中的范例,包括与之配套的灯片,由于画面太小,或因时间的关系,有些范例太陈旧、落后,没有达到真正的美感和欣赏的效果;如果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把一些与时代接近的图片和音乐显示给学生欣赏,教师进行讲解和诱导,使学生视觉上耳目一新,思维上有一个美好的、能够各自发挥的想象空间,那么,音乐教学的目的就能真正落到实处。
2.运用幻灯,通过直观的视觉形象来感知和认识。
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人的兴趣首先产生于新奇事物和它独特形式的刺激。我们在大谈现代多媒体手段的同时,幻灯机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工具,特别是常规教学中美术教师运用最多;它具有体积小、资金少等特点,一般边远地区的教师也能掌握。而合理地运用,也会相得溢彰。
二、另外,在音乐教学中,律动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律动符合中学生心理成长的需要
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比小学阶段有了明显的提高,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情感日趋稳定,个性逐步形成。在音乐方面,他们的音乐听觉能力比小学阶段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注意力已能较长时间集中在感兴趣的音乐作品上。但是,中学生因为年龄、生理等各方面发生的变化,再加上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音乐教学的不连贯性,心理上会有很大变化,已不像小学生那样积极、踊跃,变得怕羞起来,唱歌、表演觉得不好意思,在课堂上显得较沉闷,但无论他们怎样看待自己,认为自己有多成熟,都掩盖不了他们好动的天性。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范围,引导他们投入到音乐中来,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打破沉闷的教学氛围,营造一种积极热烈、健康活泼的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美的享受。律动正符合了中学生这种心理上的需要。
(二)律动能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音乐课堂气氛活跃、生动,师生情绪饱满,教学任务完成较好。相比较而言,中学音乐课则显得较呆板,情绪调动不够,究其原因应是多方面的,但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学音乐课上缺少律动。
让律动进入中学音乐课堂,把听到的音乐反映出来。比如,欣赏《瑶族舞曲》,这首乐曲感情丰富,形象鲜明,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这首曲子由复三部曲式结构写成,三段乐曲的情绪对比比较明显。在给学生初听和分段欣赏时,让学生仔细体验每段乐曲的情绪和所表现的意境,并让学生即兴创作一些简单的律动,在加以鼓励之后,把创编较好的动作给以适当引导,并加上教师自己创编的动作,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构思讨论、编排,能力较弱或放不开的同学可让他们打拍或指挥,一少部分同学给自配打击乐,当完整欣赏乐曲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组同学都较好地表现了三段乐曲的情绪,特别是律动的一组,男女同学很好地配合,更让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高涨。这堂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心理品质,培养了他们的成功感,且创造了一个极为和谐的音乐氛围。
(三)律动能增强节奏感
奥尔夫早就提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他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并且强调要结合语言的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不过需加以诱发、培育,进而为音乐所用。”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自然的节奏和律动,如走路、呼吸、拍手、跳跃等来训练学生的基本节奏,引导学生感受和表现音乐。比如,教唱《闪闪的红星》时,通过队列行进使学生认识行进的节奏,进而感受进行曲的特点;教唱勃拉姆斯的《摇兰曲》时,让学生通过划船或模仿在风中摇摆的树枝使学生感受摇摆的节奏,进而体验摇兰曲所表现的意境;通过教唱《插秧歌》,让学生模仿插秧的动作,启发学生去体验生活,观察生活。
(四)律动能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发展学生在艺术方面的才能,其目的不是把音乐、舞蹈或绘画作为他们未来的职业。我们的任务是:全面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发现他们的禀赋,培养对艺术创造的能力,从而使他们享有一个多方面的完满的精神世界。”目前,我国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听、创造性地想像、创造性地活动,并把听到的音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律动表现出来,以身体作为一种“乐器”,随着音乐自由地运动,通过各种动作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每个人对自己所听到的音乐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反应。这种表演可让学生充分享受音乐的美与参与的快乐,唤起学生丰富的想像,启发学生的情感,不断拓展对音乐内涵的理解,积极参与音乐创作中来。在创作活动中,教师要营造好参与的氛围,破除创作的神秘感,无论他们创作的水平如何,教师要适当给以鼓动,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和愿望,树立创作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律动,对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确实起到很大作用,但在课堂上,要想很好地利用律动,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讲究一定的方法。中学生与小学生相比,求知欲更强烈,对音乐的理解日益加深,但有时却没有小学生好调动,这时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要给学生一定时间和空间,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参与到创作中来,要让学生在一种轻松自如、兴趣盎然的环境中逐渐放开自己,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在编排动作时,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这会让他们更积极、更集中,但由于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教师既鼓励那些具有表现力、创造力同学的同时,也真诚地对待那些较为一般的同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舞蹈,教师要示范基本动作。
教师示范时,动作要简单,不能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律动由于在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还有待实践和探讨,但它所起的作用的确是不可否认的。当然,音乐课上所采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形式新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终完成教学目的,都是我们应该学习和采用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提高 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数学应用越来越广泛,地位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大。不仅如此,数学教育的实践和历史还表明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对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巨大的影响,因此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一、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
1. 让学生多观察
数学虽然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概括与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与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与论证,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如解方程2(x-3) -6x+9=0时,引导学生观察-6x+9与2x-3之间的联系,从而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解。
2. 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
课堂教学中的概念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提出与概括、题目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都需要学生多思考。教师的质疑、讨论、设问讨论、问题怎样解决都可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如上“二次根式”一章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事前我布置学生收集本章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写在一张较大的纸上,课前由组长汇总,并召集全组同学一起讨论,安排“参战”顺序。游戏开始,各队轮流派“挑战者”把错误题目贴在黑板上,由其他队抢答,如果出示问题后一分钟内无人能正确指出错误所在,则“挑战者”自答,并获加分,如果某队的学生正确应战,指出错误所在,则应战队加分,最后总分高的队获胜。这一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了,挑战者积极准备,应战队努力思考,把有关“二次根式”一章中的错误显露无遗,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重视教学方法指导
根据数学内容的性质,数学教学一般可分为概念教学、命题(有定理、公式、法则性质)教学、例题教学、习题教学、总结与复习等五类,相应数学学法指导的实施也需分别落实到这五类教学之中。下面仅就例题教学中如何实施数学学法指导谈谈自己的认识。
1. 根据学生的学情安排例题。学习新知识必须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从内容上讲,这个基础既包括知识基础,又包括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还包括学习兴趣、认知意识,乃至学习态度等有关动力系统方面的准备。因此,无论是选配例题,还是安排例题,都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考虑激发学生认知兴趣和认知需求原则。在例题选配和安排中可采取增、删、调的策略,力求突出重点,又符合学生学情。
2. 根据学习目标和任务精选例题。例题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最基本的莫过于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巩固知识,莫过于训练数学技能、培养数学能力、发挥数学观念。为发挥这些作用,就要根据目标和任务选配例题。具体策略是:①突出某个知识点、某项数学技能、某种数学能力等重点内容而增加强化性例题或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加补充性例题。②删去那些作用不大或过时的例题。③为突出某项内容把单元内的几个例题合并为一个例题,或者为突出知识的联系打破单元界限而把不同的内容综合在一起。如把圆、三角形、平面直角坐标系综合在一起可补充例题。如图所示,C过原点且交X轴于A点交Y轴于D点,∠OBA=30°,D的坐标为(0,2)。求A、C点的坐标。
3. 根据教学方法和内容适度地调整例题。由于数学学法指导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教学生会抽象、概括、归纳、演绎,会数学地思考和交流,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例题教学要特别注重教材中缺少的几种类型题的教学。其中最主要的是“开放性题”和“数学问题解决”中所指出的“数学应用题”。“开放性题”的结论不唯一,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应用题”的解决要用数学模型法,因而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
三、数学能力的培养
1. 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初一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数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要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逐步形成看书习惯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列出阅读提纲,在重点、难点、易错处设置思考题,让学生既纵向深入又横向拓展的阅读数学课外材料。也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进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的疏漏。从而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以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
2. 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思维能力的内在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应用能力、外在表现是思维速度质量。①思维速度训练。就初中生而言,思维速度训练的主要途径是课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如讲完新课后,安排课本中的练习作为速算题,也可精编、精选一些构思巧妙、概念性强、覆盖面广、有一定灵活性的判断题或解答题进行专项训练,以提高快速答题能力。②思维质量的训练。除利用课堂教学外,还可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讨论解题思路,剖析各种题的解题方法和特点,选择简捷而有创造性的解题思路,以便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拓展学生思路时,要尽可能考虑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一题多变。③逆向思维的训练。启发学生思考与已知过程相反的过程。培养学生倒过来想问题的习惯,考虑与已知条件相反条件下的状况,构思事物反作用的结果,从而开拓思路,找出解题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条途径。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分层教学 教学效果
教学中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何面对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促使全体学生获得良好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目标,这是当前学校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个突出课题。我于几年前就开始尝试分层递进教学,从以下几方面探索在学生学习能力显著差异的班里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素质教育。
1.学生分层
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与能力差异”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为高、中、低即A、B、C三个层次,比例分别占20%,学生分层可根据情况采取显性分层或隐性分层。为了减少显性分层的负面心理效应,老师可与每个学生个别联系,不予公布。学生分层由学生自择、师生协商、动态分层。隐性分层则只由教师掌握,作为编排座位、划分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实施针对性分层教学的依据。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的学生属于A层;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学习勤奋的学生属于B层;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属于C层。学生分层后可以按照高、中、低层1:2:1组成四人合作小组块状集中编排,或按纵向同质、横向异质集中编排,以便于辅导和相互讨论帮助合作学习。
2.实施教学分层
2.1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和评价作用。按教学大纲要求,将认知能力、情感水平、行为操作三者融为一体,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全面提高素质诸方面考虑,确定与各层次学生学习实际水平相适应的分层教学目标。目标分层适宜低起点、多层次、有弹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从认识知识的深度、广度,接受新知识的速度,练习、应用的强度等提出不同层次要求。将课程与每章节的教学目标分层时应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既能达到基本要求一致,又能鼓励个体发展。各层次学生最低要求要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中层学生要能进行较复杂的分析和应用;对高层学生要求具有自学、探索、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能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实践。根据分层的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备课,每节课不是备三个教案,而是在一个教案里分三个层次,主要体现在目标、例题、练习、作业的分层。教学中,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不同层次学生能够异步达标。
2.2 按课型确定分层
新授课的教学内容不必明显分层,A、B、C三层学生都应掌握章节的基本概念、例题、基本运算、基本技能。对低层学生要求通过课前预习,课堂讲解、提问、练习、辅导、评讲,课外作业、课外辅导掌握教学基本内容;对中高层学生则要求在教师启导点拨后自主学习、理解、掌握。复习课、习题课教学分层较明显,以学生层次差为教育资源,努力创设一种合作学习的氛围。利用高层学生的答问、小结、归纳、板演、辅导为低层学生开拓思路、取长补短。教师按照学生的分层而设置分层练习,建立学生所要获取的知识同学生意识中已有知识的联系,使各层学生在各自学习可能性最近发展区有所发展。
2.3 按教学内容分层
例如,对教学概念的学习有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等不同程度要求,概念本身也有定义、狭义、广义、内涵、延伸等层次内容。课本中的例题起着对概念的应用、解题规范化的示范作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但是层次性不强,内涵有限。教师应熟悉教材前后联系,掌握每个概念、例题所处的“地位”,对概念、例题恰如其分进行分层,有的适可而止,有的加以铺垫与引申,形成变式例题组或习题组,以供不同层次学生选用。
3.辅导分层
平时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对C层学生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和谐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面批部分作业,个别辅导重点突出,选题简单、基础。对A层学生鼓励拔尖,挑选A层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与灵活应变能力。这几年进入六年级总复习后,我勇于试验,敢于改革创新,针对学生要求成功的心理,将学生按学习水平重新分班,进行同质班分类辅导。让每一类学生都摆正位置,在学习“最近发展区”学有所得,尖子生尽其所长,后进生打好基础,各类学生各得其所,信心足,动力大,迅速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4.分层测试
阶段性测试具有比较全面、及时反馈各层次学生阶段学习效果的作用和激励作用。把握试卷的密度、难度,按层次编制测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少部分为变式题、综合题,其中基础题量占70%,在一份试卷里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选做题以二道为宜。必做题各层次学生都做,B层学生选做选做题,A层学生则做全部选做题。
5.分层评价
一、试题评讲的功能与目的
有效的试题评讲能对前阶段的教学进行有效的反思和总结,帮助学生有效地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有助于学生更系统全面地掌握所学知识;帮助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讲评试卷的目的是为了纠正学生的共性错误、分析错误原因,弥补教学上的遗漏点,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二、试题评讲课存在的五个误区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忽略了试卷讲评的重要性,存在着机械地逐题校对答案、改正错误、就题论题、面面俱到等问题。这样的试题讲评课,效率必然低下。纵观当前的试卷讲评,一般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1.教师唱“独角戏”。评讲过程中,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听讲,学生参与度低,缺乏合作互动,课堂气氛沉闷,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及教师的主导作用。
2.就题论题。缺少对学生思维的激发,缺乏解题思路的分析和点拨,缺少归纳、拓展,不能触类旁通。缺少巩固训练,重复犯错。
3.缺乏针对性。教师常常讲为什么是对的,而不讲为什么是错的,缺乏错因分析,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评析试题,剖析错误。
4.面面俱到。部分教师在讲评试卷时,从头到尾,一题不漏,也不归类评讲。结果是“面面俱到”而又一面都照顾不到。既浪费学生有限的时间,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收益甚微。
5.缺乏时效性。试题做完后,学生的情绪比较高,急于知道自己的做题情况,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试题及自己的解题思路印象还比较深刻,此时讲评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教师不及时批改,不及时统计分析,在做完后的几天才讲评,学生解题时产生的思维火花早已消失殆尽,这样的讲评课效果可想而知。
三、试卷讲评的三部曲
1.课前准备
(1)讲评前的试卷分析。每次考试后,严肃认真统计考后分数,充分发挥考试这杆秤的积极作用。分析本次考试或练习班级的总体情况,如,平均分、最高分、各分数段人数、在年级中的位置等。使学生明白自己在班级乃至年级中的位置。分析每道题的错误率,哪些同学错了,典型错误是什么,分析到每个人、每道题、每个知识点,以此来确定本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师分析完以后,及时发下试卷,然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第一,分析遗憾之错。在我们英语试卷中表现为:明明知道选C的,却写成了D;涂卡时不小心涂错了选项;在书面表达中的审题之错;在任务型阅读中的首字母大小写之错;因为书写潦草而影响阅卷而被扣掉的分数。第二,分析是非之错。具体表现为:本已做对,但在检查时改错的题目;在单选题中,由于对相近的单词词意混淆而产生的错误;对阅读文章理解的不够透彻,导致一些简单细节题没有找到有用的线索。第三,无为之错。由于不会而答错,或者是猜的,甚至是没有答的题目。
(2)确定讲评重点,精心设计教案。每张试卷牵扯到的知识面广、量大,题目的解法多而灵活,因而讲评时,教师要注意讲评的方法,确定讲评的重点,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既无质有无效益。教师在设计教案时,首先要确定哪些试题要归类讲评,哪些要小组讨论,哪些由学生评讲,哪些要拓展训练,哪些要变式训练,哪些要巩固训练。在阅读理解时,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答案的依据在哪里,而是要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找到文中相关的细节。
这些工作是提高讲评质量的前提,离开这个前提进行试卷评讲是起不到它的作用的。因此,试题讲评课一定要做到:不批改不评讲,不统计不评讲,不确定重点不评讲,不明确归因不评讲,多用多媒体。
2.课中评讲
试卷讲评课的基本环节。(1)宣布考试基本情况。在讲评课开始先向学生简要介绍这次测试的基本情况。表扬那些卷面整洁、书写认真且成绩优秀的学生。考试是杆秤,教师是定盘星,而秤砣是学生。学生考后积极性高低取决于教师。表扬那些进步幅度大和有进步的同学。重点通报本次考试的最低分,但点分不点名。这样既给了学生面子,又让这个学生自己心中有数。(2)提供正确答案,引导学生自纠。让学生根据正确答案自己独立思考,自主纠偏。这部分时间要有所控制。有些题目,在知道答案后,错误的原因很明显;而对于一些较难的题目,即使知道了答案,学生也不明白其中道理。对于这样的题目,光靠学生自己是不能解决的。(3)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在自主纠偏后,针对那些单靠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教师也可以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进行合作探究,自己解决。因为这样做印象会更深刻,不易忘记。当然,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充当旁观者,而是一个提问者。教师可以轮流参与各个小组的讨论,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解决问题。(4)灵活讲评的方法,提供拓展变式训练。在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可根据课前精心设计的教案对一些疑难问题进行讲评。学生会及学生自己能纠正的问题不讲;学生个性问题不讲;难度太大的题不讲。因此,在讲评过程中,也可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做相应调整。在设计教案时,教师要围绕着试卷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进行合理的发散,准备了一些拓展训练或变式训练。这种训练要注重渐进性、合理性,学生感到别开生面,解题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思维就会开阔起来。只有这样,试卷评讲课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课后反思
讲评课后教师应该根据讲评课反馈的情况进行矫正补偿,这是讲评课的延伸,也是保证讲评课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为了避免学生再犯同类错误,课后应做好两项工作:
(1)做好错题集。笔者认为,做错题集是提高学习的一个很有效的办法。但是,为什么很少有学生能坚持下去呢?那是因为学生没有很多时间去整理错题集。所以笔者建议学生自己做错题集要有针对性。不必每一道错题都整理到错题集上,可以将在考试中出现的典型错误的试题或课堂上的典型题例收集在笔记本中,作好答错原因的分析说明,给出相应的正确解答。这样可以在复习时,学生可以重读订正的题目,使学生的复习有针对性,避免机械重复,提高复习效率。
(2)进行二次作业。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做好错题集的整理工作。教师可以将讲义中错误率较高的题目以电子稿的形式整理在一起。在周末导学单中,教师应将本周所讲评的试卷中的重难点整理起来,精心设计一份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同时,对相关题目可再进行变式或拓展训练,让易错易混淆的问题在一周内再次出现,达到巩固的目的。
四、试卷评讲课的“三个注意点”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注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试卷评讲课教师不能唱“独角戏”,而是要注意学生的反应,了解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在反思中学会分析与总结做错的原因。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遇到问题学会通过小组讨论,进行自主探究,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
2.试卷评讲应注意突出重点
在分析统计数据时,教师就要确定哪些地方是试卷评讲的重点,切忌“满堂灌”与“蜻蜓点水式”两种极端的讲评方法。教师应根据全班得分率,重点讲评错误率较高的试题;在平时的教学中疏忽,而在试卷中经常能碰到的教学“盲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综合运用”问题。
3.试卷评讲应重视学生思维启发,注意试题的变式或延伸
在讲评过程,教师要多采用启发式教学,讲评要注意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和有层次性。比如讲评下面的题目:
A:Would you please repeat the grammar rules again?
B:Of course,but I am sure that you______ to me carefully,as I have told you twice already.
B. wouldn’t listenC. weren’t listening
本题的考点是:过去进行时在语境中的运用。根据正答率,B、C两个选项选择的人较多,那么讲评重点应放在辨析过去将来时与过去进行时之间的区别。然后启发学生思考这两种事态的区别,提示学生:Why did B ask A to repeat the grammar rules again?很明显,B在A讲话的时候没有认真听,而A讲话时发生在过去。这样讲评很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让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并且也明白了如何解此类题目。在拓展练习中,笔者以2011年全国卷的单选24题为例,
24. I wasn’t sure if he was really interested or if he _____ polite.
A. was just being B. will just beC. had just beenD. would just be
此题虽也是考查过去进行时,但其语境并没有上一题明显,需要学生去体会和领悟。这样就体现了试卷讲评的层次性。
在讲评过程中的拓展和变式训练一定要有针对性,不能随便找一道几乎不怎么相关的题来拓展,这样就起不到触类旁通和巩固的作用了。
本着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意识,从而有更多的收获的指导思想,我们应该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学生自学指导模式,目的就是由过去的“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让他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 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去探求答案,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磨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去拓展. 虽然这种模式还不成熟,但是对学生来说应该是收效颇丰的.
下面和各位同仁探讨一下探求如何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一、东风花柳逐时新(阅读自学)
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内容自学,虽然不是全新的教学方法,但是对数学学科来说却是一个全新的尝试,这是由数学这种理性思维的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自习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方向性及其明确的,是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内容一般在例题之前,大概需要7~10分钟的时间,这种阅读与公开课上的三五分钟的于都不一样,不是走马观花,而是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去自学的. 所以看似时间分配给学生支配,老师轻松了,但实际上恰恰相反,老师的任务更重了,备课量更大了,因为老师在学生阅读之前就要准备好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
二、咬定青山不放松(知识点剖析)
众所周知,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 教学中直接把公式、定理、推论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 其实,定理、公式推理的过程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 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肤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因此在教学中要严抓定义、公式、定理等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指导学生发掘其内在的涵义,真正掌握其本质,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达到知识的灵活应用.
三、立根要在破岩中(典例剖析)
例题最好是呈阶梯式展现,我在准备一堂课时,通常是将一节或一章的题目先做完,再针对本节的知识内容选择相关题目,往往每节课都涉及好几种题型. 这样才能“练在必需时,讲在关键处”. 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教学手段,使学生从茫茫题海中解放出来,这样才能切实为学生减负,为教师降压,为课堂增效. 精讲不等于少讲,少讲也不是精讲.
而教师板演,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是数学表达能力的重要方面,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思维方法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表述的训练也是非常必要地,如何才能清晰地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并且言之有理,这就需要参照教师给出的推理模式,学习困难学生对于数学的概念与法则、公式与定理、各种技能、数学的思想方法等的应用技巧主要来自教师的示范. 尤其是刚接触立体几何证明之时,很多学生都不知该如何下手,哪些是作为条件出现的,哪些又是作为结论产生的,哪些必须写,哪些可以不写,此就时他们的思维比较混沌,教师的板演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要跨越思维,也不要太繁杂,要详细且明了,要重点突出且逻辑性强. 步骤清楚、正确、完整、详略得当.
四、纸上得来终觉浅(练习小结)
课堂教学的练应包括思维训练、表述训练、做题训练. 高中数学的做题、模仿是必要的,但一定要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表述的机会. 教师通过学生的板演,充分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意识. 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与集体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从中获取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 由于是学生自己的思维产物,对学习困难学生更容易接受,更有说服力,因而可起到教师不可替代的作用. 针对学生板演暴露出的问题,使学习困难学生从反面吸取教训,把教师对自己或他人板演的评价分析,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开拓思维.
五、绝知此事要躬行(当堂验收)
一堂课是否真正有效,不是形式上的五花八门,也不是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而是落在实处,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该节课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检验的唯一标准就是当堂验收,根据实际的授课内容,进行命题,难度适中,因为毕竟是当堂验收,学生的融会贯通的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试题应该是基础知识,基本类型题的考察,用时大约5分钟. 这种验收的意义有两个,一是检验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效,让教师对教学的方法、形式进行改进,二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让学生自己也他的听课状态、学习方法进行改进和提高.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 教学质量 改革措施
一、存在问题
多媒体技术在各类课堂教学中已经普遍应用,应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已包括所有门类学科,在专业软件人员和广大教师的多年努力下,多媒体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多媒体教学也存在诸多问题:1.授课过度依赖课件,无课件不会讲课;2.课件制作水平有待提高,内容文字太多、颜色丰富、动画太多等影响了效果;3.课件的使用场合和如何使用不明确,课件与板书等传统教学手段如何结合,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选择课件的使用范围,课件适合专业性强、陈述性、事例性多的内容,不适合严密的逻辑推理性、数学公式多的场合。
提高课件制作质量,制作原则是“言简意赅,图文并茂”。课件制作软件优先选用MS Office套件中的PowerPoint,编辑和修改方便。首先是备课,规划课件内容,以教材为主线,化一堂课授课内容面为具体课件知识点,以点为一级标题展开制作课件内容。在内容上,一页内的内容应具有好的独立性,层次清晰,对概念和定义应简化精确书写,对教材上成段落的解释、背景、意义及应用等描述性文字应仅列出知识点,而后教师语言展开;对具有因果关系、设问性内容,需要学生思考回答的问题应该逐层显示,等待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后重点给出以加强效果;对补充的重要内容应该显著指出,便于学生记忆。
制定课件制作标准,在文字上,字体使用黑体和宋体加粗形式,字号应为28号以上,32号上较佳,文字颜色对比应显著,除黑白外不超3种,段落行距1.2-1.5,每页文字不应超10行。在图片、动画和视频资源上,优先选择教材图片,难于理解的平面图片可补充立体图片或动画。文本框动画应简洁,一页内动画不可太多,以至于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资源动画应建立超链接,便于讲课时直接在页面打开。图片在屏幕分辨率不低于800×600时,图像的扫描分辨率不低于72dpi,优先采用矢量图片。动化存储格式为GIF格式、Flash格式(不低于Flash6.0,提供fla、swf两种格式)、AVI动画格式、FLI/FLC动画格式或QuickTime动画格式之一,动画演播过程要求流畅。在音频和视频上,音乐类音频的采样频率不低于44.1KHZ,语音类音频的采样频率不低于22.05KHZ;量化位数大于8位;声道数为双声道;存储格式为WAV、WMA、MP3、MIDI或其他流式音频等格式;数字化音频采用WAV格式为主;用于欣赏的音乐为MP3格式。在视频上,视频数据都需要制作成流式媒体格式wmv、rmvb、flv等;彩素材每帧图像颜色数不低于256色,黑白视频素材每帧图像灰度级不低于128级,视频中的音频与视频图像有良好的同步性。
课件素材来源收集的方法有:出版社该课程使用教材的课件素材,教材的超星、书生、读秀等电子书资源,百度、新浪共享、DOC88、豆丁、mbalib等网络资料库资源,教材利用扫描仪扫描后矢量化资源,同类型课程的其他院校精品课程网站资源,精品技术论坛网站资源,企业网站资源等。素材收集后,进行进一步加工整理,节省了自己输入文字和制作资源的时间,可更好地进行教学备课。素材的处理方法有OCR文字矢量化、Photoshop画笔图像处理、音频信息处理、视频格式转化和编辑、屏幕录像、工程软件仿真后录像、Flas制作等。
课件使用过程中应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教学效果为出发点。授课前将课件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避免U盘接口故障,提前开机预热,电脑预装PPT辅助工具软件。使用好其他课件辅助教具,如遥控麦克风、蓝牙鼠标、遥控笔、激光棒、教鞭、屏幕批注工具软件等。讲课过程中避免照屏幕念文字的陋习,以课程知识点为中心讲授,提高学生的兴趣度和思维活跃度和参与度。课件页面的切换速度不要太快,学生反应不过来,造成视觉信息泛滥、信息疲劳,不要进行过多人工干预,手工前后反复切换,避免复杂的连接。授课时应该综合应用讲授、演算、主持讨论等不同形式,综合应用课件和板书,使其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对于教学章节的标题和知识点、数学多的公式推导、引申详讲、学生课堂问题的答疑、激情的发挥等内容可利用板书。
课件的制作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应该做到群策群力、资源共享;查错补缺、日臻完备;老树新枝、与时俱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断更新风格和内容。
三、结语
课件和板书是课堂教学的媒介,通过提高课件的制作质量,探讨综合应用课件和板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耿建民.基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293(6):85-88.
[关键词]中学数学 分层教学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班级内,学生群体上,个体间的差异普遍存在,而且多种多样,诸如智力差异、学习基础差异、学习品质差异、学习态度差异、学习目的差异、学习环境差异等等。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是存在的,特别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造成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学生的先天遗传因素及环境、教育条件都有所不同,还有社会因素(即环境、教育条件、科学训练),这些原因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学生所表现出的数学能力有明显差异也是正常的。教育要面向班级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知识和享受应有教育的权利。班级教学不能“放弃”任何一名学生,不能只针对某一个层次的学生,但又要满足每一个层次学生学习和进一步提升的需要。中学数学新课标要求学生分层次提高,进而达到班级学生的最优化组合。按照教育家达尼洛夫关于教学过程的动力理论之说,认为只有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与对他们的要求是一致的,才可能推动教学过程的展开,从而加快学习成绩的提高,而这两者的统一关系若被破坏,就会造成学业的不良后果。“分层教学”,实际是在大班教学的背景下,将学生依据学习情况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教育,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制定不同的教学目的、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从而努力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班级学习中,都能在自己已有的程度下获得知识的进一步提升,实现班级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分层教学的过程
备课时,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设置合理的认知层次:形象记忆性内容设为第一梯级,保证后进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阶梯,使中等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梯级,满足优等学生“吃得饱”。 作业是巩固和提高学生所学知识的中要途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用,才能避免差生在难题面前的受挫和无奈,也能避免优等生对大量基础题的趣味索然,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在作业中得到自己所需的:巩固,还是提高,都能给以满足。
“分层次”教学法在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的基础上,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做了较大的改进。就新授课而言,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目标下,应该才用不同的实现手段,及教学方式。如,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进行探索式的教学方式,对其思维进行更深层次的训练;而对于依靠努力取得成绩的这一类稍差一点的学生,则不妨通过各类题型的讲解以及拔高题目的训练,开拓其视野,使其掌握相对较深的解题思路;对于又差一点的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则显得十分重要。既要明确不同层次学生回答相应层面的问题,又要激励低层面学生回答高层面的问题,完成高组的任务。分层上课就是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兼顾各类层次的学生,让其主动参与获得发展,克服过去单一教学的传统模式,按照分层备课的归类,在施教过程中得以完成。
成功感是人们顺利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学习也是如此。在以上分级授课的基础上,学生顺利完成了本梯级的学习任务,而且经常超级答问和超级完成作业,这时,教师应进一步培养其信心,改革考查方法,让学生得到满意的分数。分层教学的一个前提在于对学生进行评估,依照一定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分层。在此之前,应征的学生的同意,在于他们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之后,使他们理解并自愿接受分层;在分层过程中,老师的评估应得到学生的自我认可,自愿将自己归于某一个层次,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否则,操作不当,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适得其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实施分层评价。因为影响学生学习水平的先天与后天因素有一定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标准引导他们向上一级台阶过渡。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与各自的标准差距水平大致相同,使他们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对于提前达到标准的学生,应积极创造条件,使之掌握更多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使学生在更高一层面上产生新的需要,新的要求,形成新的目标,并用更高的、具有挑战性的标准要求他们;对于没有达到相应标准的学生,我们一方面要认同;同时要激励他们对照标准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帮助他们制定改进和矫正的计划,早日达到相应的标准,甚至更高的标准。学生分级达标后,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基础得到了巩固,部分学生跨梯条件日趋成熟;老师应在授课中有意识地创造跨越条件。分层评价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衡量分层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总之,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层提高,才能让优等生能吃饱,中等生吃好,后进生要求得了,才能达到班级整体优化,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一、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更主动地学习相关知识。对于计算机学习也是一样,只有学生对计算机课程产生兴趣,才能更认真、更深入地学习计算机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建立精彩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课堂内容导入方式合适,就能够在课堂一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课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引导,可以让中学生感受到计算机课程的用途和魅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载体和教学内容。教学载体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合适的载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非常大的影响。中学生对任何新鲜的事物都充满好奇,教师要抓住这一点设置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如在讲授有关Photoshop的内容时,用有明显区别的两幅图片让学生了解图片的不同之处,并一步步引导学生用哪些工具可以弥补图中的不足,以便让图片更完美。在一步步演示完修图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原来PS的功能是非常强大的,同时也可以用到日常生活中的修图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照片练习,从而将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应用到生活中,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带领学生在玩中学
初中生处于儿童和少年过渡期,也就是说,他们依然具有好奇心强和爱玩的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因势利导,把游戏引入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激发出学生计算机的强烈兴趣,让学生在强烈兴趣的引导下实现快乐学习,自主学习。比如,在学习拼音打字这一块时是很枯燥无味的,这只能让学生自主练习,而初中生本身就对拼音就很熟悉,对于键盘上的字母也是都熟悉,所以,学生就觉得打字的学习很简单,很快就没有了兴趣而走神。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计算机里面安装一个聊天工具,让学生之间互相加为好友,在课上,学生可以通过聊天工具互相聊天。聊天时,需要不断输入字,这样既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而且也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打字水平。对于初中生来讲,他们之前从来没有用过这种方法聊天,在聊天时,他们会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之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交流用聊天工具聊天的感想。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计算机不仅可以工作,而且可以娱乐。慢慢地,学生就会对计算机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重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学习计算机的目的就是将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因此在学生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单纯的练习引不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往往在练习几分钟后注意力就会分散到其他事情上,这样达不到预期的计算机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多进行练习,教师可以组织不同的小型比赛,让学生在竞争的环境下不断提高能力。如,在学习打字时,指法练习比较枯燥,学生往往提不起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金山打字游戏中的“拯救苹果”小游戏,让学生进行指法练习。学生对游戏比较感兴趣,通过小游戏就可以提高学生练习指法的兴趣。在教会了学生相关的指法内容和打字要领后,让学生练习,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打字比赛,看在一分钟的时间内谁打的字最多而且正确率高,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往往会很认真地练习,从而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
四、灵活的转变教学内容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水平不一,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次教学,以便更好地提高小学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对能力好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接触新知识,对问题进行创新,让他们认识到计算机的广泛用途,并不断提高各方面能力。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多进行练习,不能急于求成,计算机的知识范围很广,必须从基础抓起,才能更好地掌握深层次的内容。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合理启发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感受计算机的功能和用途,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知识。在初期学习知识时会涉及一些概念性的东西,有些内容可能比较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在讲解回收站时,教师可以运用比喻教学的方法,将回收站比喻成日常生活中的垃圾桶,有要丢弃的东西都丢到垃圾桶里,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并减少学习过程中的枯燥感。
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新课标要求加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合作,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并注重调动学生对于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果每个学生自主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授课效率就会提高,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容易。如练习指法时,在初期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摆脱眼睛对键盘的依赖,就会经常盯着键盘进行指法练习,这时教师可以组织两个学生一组,彼此监督,并彼此竞争,从而有效记忆键盘,并提高指法打字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作为优秀的指导者进行监督指导,提高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标要求将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目标。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而创新能力对未来学习有很大影响。在小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培养学习能力很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培养学生用发散性思维看待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地提出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新课标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调动学生的热情和情绪对教学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相信学生的创新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进行发挥和创造,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不能把目光局限在课本知识上,还需要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为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更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