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24:13
导语:在计算机学术研究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ICT专业 学术汉语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的研究受到重庆邮电大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支持(K2015-08)和国际化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支持(GJJY15-2-07)。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15-02
一、前言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留学中国计划”的开展,来华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留学生结构和层次也开始发生变化[1][2]。目前,重庆邮电大学有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长期留学生400多人在校学习,其中研究生比例超过50%。随着高水平汉语留学者的出现,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以汉语作为学术研究的工具,部分留学生已在我校开始攻读博士学位,这给传统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学术汉语是借鉴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专门用途英语)理论创造的一个术语,其目的是为专业学习服务[2][3]。目前,进入专业学习的重庆邮电大学留学生汉语水平一般要求在HSK4级以上,这一汉语水平的学生在进入到ICT专业课堂学习的时候,面对大量的通信编码、信令、存储器等ICT领域的专业词汇时仍存在大量无法理解的现象。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1)缺少具有针对性的学术汉语教材学习。(2)专业术语理解障碍,对专业术语的掌握和理解上缀跷零。(3)不熟悉ICT专业学术汉语文献写作规则,缺少专业汉语教师与学术导师的联合指导。(4)缺乏ICT学术论文文体知识、论文思维,没有经过系统、科学的科研能力培养。
二、留学生教育教学模式探索
形成重视学术汉语教学的意识和氛围。在意识上重视学术汉语教学,突出本、硕、博阶段专业素养的培养和训练,区分留学生学历教育和短期汉语进修学习,围绕计算机、通信领域的汉语学术论文面向留学生举办“读论文、做实验”的科技竞赛活动。
设置相应的课程并加强相关课程研究。制定分阶段的学术汉语课程,从一般汉语教学的高级汉语阶段开始,延伸到本硕博学历教育阶段,帮助留学生顺利衔接到专业学习和研究。通过学习一些基本的专业词汇,掌握基本的句法结构,为学历生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的汉语学习者进入专业学习、研究阶段打下语言基础。
探索留学生学术汉语导师联合制。在留学生进入汉语学习高级阶段初期、即将进入专业学习的前期,建立留学生学术汉语导师联合制,由对外汉语教师配合留学生的指导教师共同培养学生准确运用汉语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传授用汉语进行学术写作的学术规范知识,训练用汉语进行学术研究的方法,包括搜集资料的方法、开展实验的方法、撰写论文的方法,逐步培养汉语学术思维和科研意识。
三、留学生教育教学实践
为进入专业学习的留学生开设过渡性学术汉语课程和学术能力培养课程。在过渡性课程上,通过讲授计算机导论、通信原理等专业课程的基本词汇、句法,为学生补充专业学习的基础知识,使其掌握如何运用汉语学习专业课程的技能。在学术能力培养课程上,讲授用汉语进行ICT学术写作的学术规范知识、学术研究方法。培养留学生掌握通过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电子学报等中文学术期刊和知网等学术工具进行资料搜集的方法。培养留学生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层推进的科技写作方法。
传统的教材式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因教材出版周期较长,不能及时反应学术汉语的进展;另一方面,以慕课为主的网络教学资源良莠不齐,词法、句法使用随意,术语准确性差,不适合直接引入校园作为知识进行传授。在课程资源建设上,我校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专业特长和留学生专业分布特点,由对外汉语教师、ICT专业教师等组成了专门的课程资源建设团队,借助互联网手段及时获取最新的、权威的学术成果。通过筛选、汇编、整理等环节,严格遵循学术文章中的专业词汇、术语和写作特点,以词汇衔接、语法衔接作为切入点,按照计算机、通信专业设置分类,结合学术汉语教学特点,对资源进行认定、注解,并最终形成教学讲义供学生使用。
四、结语
在来华留学生汉语水平不断提高、学历需求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学习目的不断明确的情况下,留学生运用汉语开展科学研究时亟需学术专业教师的指导。本文以重庆邮电大学ICT专业留学生为例,探讨了我校在学术汉语教育教学方面的现状和创新,希望借此吸引更多的学术专业教师关注留学生学术汉语的指导与教学。
参考文献:
[1]单韵鸣.专门用途汉语教材的编写问题――以《科技汉语阅读教程》系列教材为例[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2).
[2]高增霞,刘福英.论学术汉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6,14(2).
[3]张明月,科技汉语的文体研究及其在科技汉语教材编写中的应用.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作者简介:
关键词: 英语学术论文;研究;学术词汇; 语料库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6—0109—02
一、有关学术词汇研究
学术词汇是一种独特的词汇,这种词汇主要出现在各种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学术研究类文体中,在其他文体中出现的频率较低,这类词汇是学习研究必不可少的内容。对于英语学术论文,只有有效掌握与之相关的学术词汇才能更好地阅读英语学术论文,研究英语学习论文,我们要分析哪些是经常出现的学术词汇,哪些是较少出现的学术词汇,在学习研究中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效进行学术词汇学习与研究。
比如,在英语的学术类文章中经常出现的学术词汇有attribute, capacity, differentiate, explicit等不同词汇,这些词汇在英语学术论文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学习者只有对诸如此类的学术词汇准确把握,才能有效克服英语学术论文的阅读障碍。这种具有特殊作用的学术词汇并不是现在才在英语学术论文中出现,它们早在七十多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有研究者发现,在七十多年以前,在各个领域的学术论文和学术研究中就有一些学术词汇在文本中频繁出现,这些词汇对于不了解它们的学习者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成为阅读学术类文本的最大障碍,但它们在学术文本中普遍存在着。它们不能被称为高频词,研究中为了区分两者的不同性,把这些在学术文本中普遍存在的词汇称之为半技术性词汇(sub- technical vocabu-lary)、框架性词汇(framewords)、专业非技术性词汇(specializednon- technical vocabulary)或者学术性词汇(academic vocabulary),这是学术词汇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的不同称谓。Nation根据词频( frequen-cy)研究的不同内容,根据词汇出现的频率与出现的不同场合,把英语词汇分成不同的类型,这些词汇有高频词汇(high- frequencywords)、学术词汇(academicwords)、专业词汇(techn-icalwords)和低频词汇(low- frequencywords)。
二、有关学术词汇表的研究
Coxhead对语料库进行了较为系统完整的研究,在对语言库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整合编制成了学术词汇表(AcademicWordList) ,又简称AWL, 在语料库中,有3513330个词标, 这些词标是从四个学科产生的,这些学科包括人文、商业、法律、理科, 共分28个专业, 共有414个文本。词汇表是由词族组成, 这些词族是按照字母的先后顺序排列的,这些单词后都有字表,表明单词的所处的位置,在这些词族中,每个词族又有基础词以及它的曲折形式和派生词组成,就像concep-tion, concepts, conceptua,l conceptualisation, conceptua-lise都收录在concept这个族里。RANGE软件详细记录了词族的情况,Coxhead的AWL一共有570个词族, 这些词族的数目相当庞大,按照词语在英语学术论文中出现的大小,这些词族又包括有十个字表,而子表1是指这些词汇是在Coxhead语料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族, 其他的字表就是在此基础上演化出来的,在一至九这九个子表中,每个字表都有六十个词族,而子表十则有三十个词组,这些词汇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在学术语料库中有百分之十的词标是在这十个子表中的。因此,可以说, Coexhead的AWL对于英语教学意义重大,同时也能促进AWL的快速发展。在学术词汇学习汇总我们要有效了解这些内容,使学术词汇学习更为便捷,有效阅读研究英语学术论文。
三、关于语料库的研究问题
语言证明是大多数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语言证明才能保证语言学研究的科学与准确。在语言证明中语料库则为之提供重要的保证。在语言学研究领域,语料库起着重要作用,它是语言学研究的实例证明,为语言学研究提供研究素材和研究依据,同时也为语言学研究提供科学有效的量化标准。即使语料库语言学只是一门新兴学科,但是,它的地位和重要价值,在语言学研究方面已经凸显出来。在语料库的帮助下,关于语言的本质,语言的构成以及语言的功能等问题的研究就能较为科学,语料库为这些研究提供真实的例子和量化的数据,这样关于这些内容的描述和研究就有了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单凭语言学家对于语言的直觉进行描述研究,最大限度地保证语言学研究的科学准确性。在这个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现代化工具,在计算机的帮助下语言学家可以借助各种语料库构建软件快速构建他们在研究过程中所需要的语料库,也可以通过计算机中的语料库软件分析在研究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数据,并进行检索信息,提取信息服务,为语言学研究铺平道路。因此,建立语料库对语言学研究作用重大。
四、关于语料库的设计与学术词汇研究
1.语料库设计的丰富多样对学术研究的价值
在语料库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保证语料库的丰富多样性,只有丰富的语料库才能在学术研究的各个领域充分发挥作用,语料库的研究主要是为了分析不同学术领域学术词汇的使用情况,分析学术词汇的使用规律,以保证学术词汇能够更快更好地被人们掌握。同样,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语料库中丰富的学术词语的掌握能够对学术文章有效解读,对学术问题有效分析。学术词汇都有自己的使用规律,并不是无序混乱的,我们重点要掌握这些使用规律才能有效掌握学术词汇。语料库的设计要丰富多样,在语料库中要涉及不同的文本,多样性对文本解读是很重要的,语料库的设计原则就应保证其多样化,保证学术词汇的丰富性。
2.语料库的研究工具
语料库的研究要借助Range软件,这种软件可以对词汇的使用频率进行有效分析分类,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需要通过对词汇使用频率的分析来研究学术词汇的使用规律,对学术词汇进行有效研究。学术词汇的出现频率是指学术词汇在学术文本中出现的次数以及出现的规律,就英语学术词语而言,这种研究可以为英语教学提供方便,为英语单词表的制定提供数字基础,语料库以及其中的学术词汇研究对英语教学和英语学术研究作用重大。
3.学术词汇的词频研究
在实际工作中,研究者无论是在选择字典的词条还是在建立单词表时都要研究词汇出现的频率问题,也就是词频,学术词汇研究也要讲究词频。在学术词汇研究中,词频是一种有价值的客观存在,能够有效说明学术词语的使用情况,对学术词汇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学术词汇中一些高频词会引起学习者对它们的有效关注,而一些低频词学习者则不会对它们过度关注,这些低频词汇的使用情况直接决定着文本听、说、读、写的难易。因此,无论是研究者还是学习者,学习掌握学术词汇进行有效的英语学术论文的阅读,都需要对这些低频词汇有所掌握,在阅读文本中,低频词的出现也会影响阅读者的阅读速度,从而影响信息的传达速度。我们在研究中要注意这个问题,对低频词汇加以总结。
总之,学术词汇学习是很重要的,它在课程设置,英语学术论文阅读,英语学术研究,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词汇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语料库中通过分析研究我们要知道哪些词汇是应该掌握的,哪些词汇对英语学术论文的研究和学习是有利的。我们知道不同学术背景的学习者在学术词汇学习运用方面也是不同的,我们要用不同的方法学习不同的学术词汇。
[参考文献]
[1]刘旸.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学术词汇研究[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0(12).
作为一个导师,要指导法学研究生的专业学习和学术研究,最基本的条件是业务知识扎实,而且在指导方向上有自己研究的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方向,并且对指导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有比较全面的把握。这就是说,导师要“导”,要求研究生导师必须是业务上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
首先,一个导师应该抓住一个或几个问题,在自己持之以恒进行研究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参与研究,并切实担负起指导学生开展研究的职责。一个导师手头要有问题让自己和学生研究,这样才能不仅使自己,而且也让学生成为专家和学术上的带头人。可以说,一个抓不住问题的导师,是一个不称职的导师。在实践中,正是因为有些导师没有问题或者是不把问题让学生研究,才使得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与研究方向不相一致,才难以形成以导师的学术思想为核心的理论体系。
其次,导师要形成一整套具有自己个性特色的研究方法,并毫无保留地把这些具有特色的研究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全面掌握这一整套研究方法。同样的问题,使用的概念、推理的种类和形式的不同,切入的角度不一样,研究的成果质量大不相同。可以说,某些人的成功就是研究方法上的成功。波斯纳在研究美国资本主义法律制度时,一反传统的法学研究方法,运用经济学的价值理论、投入产出理论、效益理论、边际效应理论等一些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法律问题,写出了被誉为经济分析法学经典之作的《法律的经济分析》一书,构建了经济分析法学的完整体系。波斯纳的研究成就除了他能刻苦钻研和天资聪颖之外,一个重要方面要得益于其研究方法的成功。
导师所面对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问题是相同的,但其研究方法可以是不同的。所以对研究生的培养不可能别出心裁地想出一些问题让他研究,而是从方法上引导学生去研究大家都在研究的问题,通过方法上的创新来实现研究上的突破。
再次,导师一定要有自己的研究的方向,并且对指导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有比较全面的把握。导师对研究方向和学术研究动态的把握,是指导研究生的重要环节。导师对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有一个正确指导,就能够使学生少费时间和精力,少走弯路,且能使之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沿着一个既定目标和方向,坚持不懈地走下去,直至有所收获和建树。
二、 指导方法:导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并因材施教
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导师要“导”,还应该掌握“导”的方法。导师要从积极的方面引导学生钻研和因材施教。
首先,要积极引导学生和因材施教,就必须了解学生的考研动机与各种“材”的具体情况。一部分报考法律与经济类的研究生,外语、计算机和数理基础较好,但是缺乏法律、经济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系统训练。另一部分法学研究生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知识比较扎实,但外语、计算机和数理基础较差。如果不加以分析,不因材施教,听其自然,他们很有可能会弃其长而扬其短,从而无法实现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导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正视现实,扬长避短。作为导师,如果不能因材施教,以致贤才湮没,过莫大焉。
其次,对研究生积极引导和因材施教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必须强调传播学术思想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就目前在读的法学研究生来说,跨专业者居多,又受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难以做到对法律思想史作深入的学习和研究。然而,对于研究生来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因而需要通过学术思想的教育使他们认知古今中外法学家如何抓住现实问题,分析问题和形成各自的法学思想体系。
对于超文本(hypertext),Andleigh和Thakrar曾经阐述过它对互联网的技术意义,指出它“将信息用更自然的方法连接在一起,而不和纸写文书那样将结构简单机械的分层归类,进而以这种方式实现对无序数据的管理”。网络化时代超文本文件格式最大的优势体现在,超文本不仅能在internet上传播而且具有超级链接功能,这项功能使文档中的各个部分通过关键字得以建立关联,信息以用相互交叉的方式进行搜索,形成了一种全局性的全新结构。现行的互联网代码里,中英文的网页大多数均采用采用超文本的格式,这种格式不仅为各个网站设计者所通用,而且转换为超文本格式以/!/用于各种文本编辑软件平台也十分简单。更让诸位文学研究者欣喜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超文本在保存文学研究的功能并不是首屈一指的,超媒体的出现使得文学研究资料更加多样化,从技术的角度解释,超媒体(Hypermedia)和超文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非线性的信息连接,除此之外,超媒体还包含有(Image)、声音(Audio)、视频(Movie)、动画(Animation)等离散或连续的多媒体信息(Steinmetz258-259)。得益于超媒体的庞大功能,我们在研究外国文学时才能够更快捷的获取所需要的资料,不仅仅是文本资料,更包含了各类音频和视频资料,而这在过去完全是不可能发生的天方夜谭。互联网超文本、超媒体在外国文学研究现代化的巨大助力主要体现在:快捷、全面地获取进行研究的各类信息。通过互联网这个载体,可在世界范围内不同的资源站点之间搜索到不同国家文学巨匠在不同时期创作的文学作品、手稿、学术作品甚至通信记录,真正做到全方位的资源共享;迅速搜索到研究所需要的音频、视频等非文本类信息。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名着经过技术处理被改变为戏剧、电影,这些影像资料以超媒体形式存在网上并可以下载传播,给外国文学研究者提供多元的参考资料。
二、互联网时代下庞大网络专题
资源对外国文学研究的无限资源支持信息承载量巨大的超文本、超媒体固然对外国文学研究着有着不可抗拒的推力,然而个体分散的大量资源若在短时间内找到并且有顺序的整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计算机技术对于外国文学研究来说,更突出的贡献体现在它存在的各类智能型多媒体数据库上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多样丰富的数据库,学术研究者们才能有效、快捷的对所需文档进行搜集、整合。网络数据库的存在形式主要以囊括电子期刊、专题网站的数字图书馆以及网络论坛两种形式存在。数字图书馆(DigitalLibrary)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它的优势在于能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区域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贮,以便于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数字图书馆涉及信息资源加工、存储、检索、传输和利用的全过程。换句话说,数字图书馆就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实现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的知识中心。就外国文学研究来说,数字图书馆的出现为全世界的研究者跨域研究有限学术资源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如我国运行相对成熟的数字图书馆有超星图书馆、维普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有图书、期刊、报纸、论文、古籍、影视等一系列优秀的学术资源可供学术研究者查询。相对于数字图书馆这类比较成熟的网站运营模式,专题的文学网站也是外国文学研究者搜索资料的一大助手。外语网站和中文网站内置多样的文学分类,作家从属流派、作品归类、文学性质等一应俱全,这些细致入微的分类为文学研究者找寻相应信息起到了导航的作用,是读者很快就能进入自己所想要找到的信息分支,从而获取需要的信息。
中图分类号:K8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7)01-0020-01
这次敦煌学研究动态暨《敦煌研究》发展研讨会,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及时把握敦煌学研究动态,引领敦煌学走向,是《敦煌研究》作为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的重要任务。
依个人理解,近十多年来的敦煌学研究,大致出现了以下几方面新的趋向:(一)敦煌学研究外延的扩大,过去学者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及敦煌石窟,现在,将敦煌出土汉简纳入敦煌学研究的视野,已逐渐成为学界共识。(二)随着收藏于世界各地的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的公布,在百年敦煌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出版定本敦煌文献全集成为可能,必将为敦煌学界利用敦煌文献进行学术研究提供极大的便利。(三)敦煌石窟的研究方面,随着《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的出版发行,首次开启以考古报告记录敦煌石窟的新时代,标志着敦煌石窟考古报告工作全面开展。与此同时,敦煌石窟的研究开始进入探索石窟内容所反映的佛教思想、流派、信仰和社会、历史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等深层次问题的研究,与敦煌石窟相关联的中外文化交流的研究、敦煌文献与敦煌石窟相结合的研究也成为主敦煌石窟研究的新趋向。(四)敦煌学研究由微观走向宏观,由分析走向综合,利用交叉科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成为敦煌学新的亮点。(五)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以敦煌为中心,西域、中亚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或地区与敦煌的文化交流再度成为敦煌学关注的新动向。前面s新江先生关于《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动态》的发言,就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启示。(五)敦煌学学术史研究开始受到重视。(六)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敦煌学研究提供了科技支撑。
《敦煌研究》是敦煌学研究领域享有盛誉的学术刊物,也是敦煌学研究领域无可代替的学术刊物,多年来,《敦煌研究》以其鲜明的办刊特色和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赢得了国际敦煌学界的认可。关于《敦煌研究》未来的发展,我个人认为,首先要继续保持《敦煌研究》的独特风格,这是《敦煌研究》期刊立足于学术期刊之林,并获得学术地位的关键所在。其次,立足敦煌,面向世界,以开放包容的精神,刊发国内外敦煌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新成果、新资料、新信息,推进敦煌学研究的国际化。第三,根据敦煌学研究的新动态,《敦煌研究》期刊要发挥引领学术发展导向的作用,特别是《敦煌研究》多年坚持设置专栏,组织专家学者参与撰文讨论,引导学术的做法,值得继续发扬。第四,培养作者队伍,刊发高水平学术论文。第五,加大投入,做好《敦煌研究》网站的编辑及期刊论文数字化工作。
大数据时代 学术期刊 功能
柴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马婧,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文字、方位等各种信息正在被全面数据化,这昭示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时代对于数据处理在理念上发生了三大转变,那就是要全部数据而不是抽样数据,要及时有效而不是绝对精准,要揭示相关关系而不是探究因果关系。[1]这些转变正在快速影响和改变着世界经济发展、商业模式乃至于生活方式。作为以信息为基础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大数据势必引发知识体系、研究方法等的根本性变革。而为学术研究服务而生的学术期刊也将会在运行模式、销售方略、功能作用等方面,发生巨大甚至是本质性的变化和发展。这些问题已引起相关学者的关注和热议,然而在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的传统功能会被全盘废弃,还是承继中有所创新,尚未有学者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本文拟以正在兴起的大数据研究为视角,探讨学术期刊各项功能实现手段、效能发挥的新变化。
一、大数据与学术期刊的引领功能
学术期刊是学术成果交流、和传播的平台。它的诞生,是学术研究和技术发展双重推动的结果。如启蒙运动掀起的学术思潮,在古登堡的铅字印刷技术支持下,在17世纪下半叶催生出西方国家最早的学术期刊。而中国现代学术期刊,也是在中国现代学术研究和大机器印刷技术引进的背景下产生的。诞生伊始,学术期刊就肩负着引领学术发展的神圣历史使命。学术期刊通过征集、整理、筛选、加工、编辑、学术成果,洞察学术发展前沿,呈现学术界优秀研究成果,成为学术研究的领航标。同时,编辑也承担着学术研究的旁观者、参与者和引领者三重角色。学术期刊提供的学术信息反映并决定着学者的学术研究走向。学术期刊之所以拥有引领学术发展的权威地位,是因其掌握学术发展的数据。然而纸媒时代的学术期刊对于学术信息的筛选加工处理,主要依赖抽样、局部、片面数据,甚至纯粹依赖编辑的经验、推断和价值观去完成。至于编辑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工作历练才能准确、客观、真实地反映学术研究状况,积极有效地推动学术研究、高屋建瓴地引领学术研究,是由学术期刊社的运行体制、声望影响以及编辑个人学养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因此传统纸媒时代的学术期刊引领功能的发挥和传承,具有长期性和不确定性。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云计算”技术的发明和广泛运用,使得存储和保留学术数据变得既简单又方便。2000年,数字存储信息仍只占全球数据量的1/4,另外3/4的信息则存储在报纸、胶片、黑胶唱片和盒式磁带媒介中。2007年,所有数据中只有7%是存储在报纸、书籍、图片等媒介上的模拟数据,其余均为数字数据。到2013年,世界上存储的数据预计能达到约1.2泽字节,其中非数字数据只占不到2%。[2]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学术界第一次有机会和条件,把囊括所有学科的学术期刊历史出版物进行数据化,从而全社会可获得和使用学术研究所有领域和各层次的全面、完整和系统的数据。大数据的核心是预测,即根据全面的数据预测未来事情的发展趋势。学术期刊通过对这些学术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展示学术前沿、热点等基本学术动态,继而深入探索学术研究的状况和发展规律,最终既可为学术研究提供真实、客观、准确、全面的学术信息,也可为编辑提供筛选、评判稿件学术依据,还可通过重组、扩展、再利用数据,开发学术研究的衍生产品。
传统纸媒时代的学术期刊只能实现宏观领域的学术引领功能。对于读者个体的学术需求认知是模糊的、不确定的。然而在大数据时代,在技术的支持下,学术期刊可对每个学者或读者的个体需求了如指掌。如电子书阅读器可记录大量关于读者阅读期刊的相关数据,如读者群的构成,读者选择阅读论文的好恶,阅读一页或全文需花费的时间,哪些内容做了笔记或画线强调……这些数据聚合起来将会向期刊展示一些重要信息,如读者的浏览论文时间、研究旨趣等,而这些信息是在传统纸媒时代因过于分散根本无法获取的。根据这些信息,学术期刊可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学者个人专业研究领域的相关动态、研究状况。真正实现学术期刊宏观引领和微观服务的有机结合。
二、大数据与学术期刊的交流功能
近现代以来,学术研究不再是个人兴趣,而是逐渐走向专业化和职业化。个人孤军奋战的学术模式也逐渐被学术团体取代。学术团体或机构中的学者们通过相互通信、定期集会、交换材料及出版期刊共同激发创造性研究的出现。学术期刊的先天使命就是要为学术研究搭建一个权威、公平、公正的学术成果交流平台。传统纸媒时代的学术期刊往往以著名学者为核心,汇聚某一学科领域从事相关研究的同道中人共同推动学术研究发展。学术期刊是展示该学派学术观点洞见的窗口,是学派与学派之间、学派成员之间沟通的桥梁。如法国的年鉴学派,依托《年鉴》,历经三代学术掌门人的共同磨砺,其社会文化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最终得到了历史学界的肯定。又如中国近代以顾颉刚为首的禹贡学派,创办《禹贡》,为那些专攻历史地理的学者找到了精神家园;以傅斯年为首的史料学派凭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学术资源,出版历史语言类刊物《集刊》,为所有历史语言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也催生了许多重要的学术成就。[3]
近年来,“学术研究正从过去的单一领域向全领域方向发展,各学科在研究视角和方法上相互借鉴,交叉融合,使研究内容不断扩展,对信息的需求也呈现多角度、全方位和智能化的特点。学术创新模式、学术研究范式、知识形态、知识获取、知识交流及处理机制的改变,都直接影响着学术期刊的生存和发展环境”。[4]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术期刊逐步走向数字化。国内一些技术公司抢先与各家学术期刊达成协议,把所有的期刊论文数字化、网络化,形成了知网、万方等多个学术期刊数据库。很多人误以为学术期刊数据化,就是把纸本期刊改为PDF的网络版。大数据给学术期刊交流功能带来的变革远非如此,大数据促使无障碍、无延迟的跨国界、跨学科学术交流成为现实。学术期刊出版集团利用云计算技术和移动设备,以学术资源为核心,搭建吸引所有学者参与的学者在线交流平台。这一平台具有无地域限制、无时间限制、完全开放、资源共享、检索便捷、无需空间、方便互动等特性。在这个平台上,学者可按需获取全世界范围、全学科领域的学术资源,可随时个人成果,建立个人学术空间,可通过学术圈社交平台交换、学术信息、展开学术讨论。这都无需考虑时间、场所、经费等这些传统学术会议的必需因素。
此外,学者在这个平台上获取的资源将是跨终端的多样化、全媒体资源。如可以缩放的图片、可添加底色的公式、可观看的视频等,这些全新的资源将会给读者带来具有互动性的优质阅读体验。通过元数据标注内容的技术开发出来的著作者身份识别系统(ORCID)、基金来源识别系统(Fundref)、论文版本识别系统(Crossmark)等新增技术手段,则可帮助学者间的学术交流更加便捷。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随心等特性,丰富的互动及个性化门户等功能,可满足互联网学者用户学习、阅读的需求。学术期刊的交流功能将得到最大化发挥。
三、大数据与学术期刊的传播功能
传统纸媒的学术期刊肩负着传播学术成果、推动学术研究的重要功能。各家学术期刊秉承“内容为王”的理念,竞相争取知名作者资源,在选题策划、编校质量方面精益求精,以内容赢得关注,以质量树立品牌。纸媒学术期刊传播的媒介和途径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邮局订阅、实体书店购买等方式,因而传播的受众主要是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人员,范围极为有限。受众所获取的信息有限,代价却巨大。即使是学术期刊论文数据库盛行的今日,下载大量论文所需的高昂费用也常常会令非包库读者望而却步。学术期刊出版周期漫长,大多是双月刊或者季刊,即使是月刊,从投稿到正式发表的周期少则数月、多则数年。大数据正在推动着各级政府、经济领域、商业模式发生日新月异的变革。这对于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来说,很多研究成果可能未及发表,就已成为故纸堆。学术研究成为象牙塔里少数学术精英的游戏。学术期刊对于学术成果的推介传播效果究竟如何,主要是依据主观感觉和经验进行模糊判断,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传播决策和刊物定位也往往是不断试错的结果。
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传播媒介将多样化,整合化,传播范围全空间化。互联网、物联网、移动智能终端、各种社交软件等技术平台都已成为学术期刊传播的重要媒介。学术期刊可把各自所掌握的学术数据,通过以上媒介和相关信息技术整合、融通,实现纸媒学术期刊和网络学术数据库资源同步、多种媒介之间互享互通、期刊传播和读者受众互动共建。如此一来,传统纸媒学术期刊和新媒体实现了内容、网络、终端、服务等全方位的“整融合”。学术资源和期刊结构重组后的学术期刊传播格局,将在数量和种类上呈现几何式递增态势,学术研究成果的传播路径得以全方位拓展。大数据主张开放、共享数据。学术期刊的传播范围将全空间化。未来学术期刊有可能彻底改变读者付费的传统销售模式,在国家财政支持下,所有学术数据将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这有可能改变100多年来形成的学术研究专属于少数学术精英的学术研究专业化、职业化现状。
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的传播速度将及时化、全时化,传播效用将最大化。大数据追求时效性,“允许不精确”。全部数据而非样本数据会提高网络数据的容错率,新的对的数据会很快修正乃至淹没旧的错的数据,讲求时效远比苛求准确来得实用。这将彻底颠覆传统学术期刊乃至学术研究遵循的“慢工出细活”的祖训。技术支持下的学术数据将及时、全时为受众服务,学术期刊的整刊定期出版模式,有可能被分篇随时出版模式取代。大数据将使学术研究成果取消门槛,无需编辑、随时、资源共享,这将有力推动学术研究的整体进程。大数据可将整合后的全体数据提供给受众。读者读取数据的过程又会产生新的数据,扮演着数据受领者和数据创造者双重角色。学术期刊可主动挖掘、分析这些阅读行为数据,发现并利用受众的个性化需求,促进传播的分众化、个性化、精准化,从而实现传播的效用最大化。如搜索引擎可以根据读者的学术论文浏览记录将读者需要的数据排序置前,还可为其推荐所需的最新研究动态信息。大数据时代,基于交互性的传播平台,以及智能的数据库管理,用户的形象被勾勒得更加清晰,且根据兴趣与需求被重新标签化、归类化,这样就提升了品牌形象推广的精准度。[5]
此外,大数据时代传播理念将会转变为“内容、服务并重”。大数据的大量全部、多样混杂特征势必使得人人陷入数据海洋中,如果任由其无序发展,人们获取有效信息会如大海捞针般困难。因此,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要想在众说纷纭中清晰、准确地传播自己的声音,始终注重内容建设、不断完善服务质量将是学术期刊奉行不悖的传播理念。
四、大数据与学术期刊评价功能的变革
作为学术共同体交流沟通的平台,学术期刊为引领学术研究、制定学术规范、解决学术分歧,在最初发展中就形成了同行评议的评价机制。以学术期刊为核心的专业同行学术共同体,通过对论文的学术规范、创新与否、论证完备等方面进行评鉴并针对该学术成果是否应发表给出重要参考意见。从而针对学术成果及其所有者进行价值判断。学术期刊采用的外审匿名评议学术成果的评价方法主要是定性评价。同行评议能否公正、客观地反映学术成果的真实价值,主要取决于学术研究风气、学者学术水准、国家学术体制等多方面因素。鉴于同行评议学术成果具有不确定、不全面等先天缺陷,学术界逐渐采用统计论文影响因子、被引率等定量评议的方法。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界,还形成了以核心期刊为基础的学术成果评价体系,量化评价学术成果的评价方法正在成为学术评价的主流形态,定量评价学术期刊发表的学术成果主要由专业评价机构来承担。学术期刊评价学术成果,同时自身也将成为被评价的对象。然而,由于模拟数据时代采集的数据样本数量小、种类少,结果导致学术期刊界关于定性或定量评价谁更客观公正争议不断。[6]目前,在更科学、更完善的学术成果评价机制出台之前,学术成果评价仍然采用同行评议为主、量化评价为辅的评价方法。
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数据化的网络平台建立之后,学者期盼的“不同的学术共同体自己的表达平台,以及对于作为共同体代表参与学术评价活动(比如评奖或评审)的佼佼者的监督平台”也将随之产生。[7]这个平台不但对学术共同体的成员开放,还要对全社会成员开放。评价学术成果的主体不再仅仅是以学术期刊为核心的学术共同体、专业评价机构,而是包括全体参与评价活动的社会成员。关于学术期刊的评价主体应是专家同行还是评价机构之争也将不证自明。
大数据使一切皆可量化,正如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所言:“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学术界、商界还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评价学术成果的方法首先是“整融合”,包括学术共同体的全体参与者的评价意见、全网引用量、影响因子等各项数据,然后开发特定的工具来管理这些自有或来源于“云”的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数据,最重要的是编辑人员要成为统计、分析这些数据的专业人才。由此,基于海量定性评价数据的定量化评价方法,才能真正客观公正地对学术研究成果作出价值判断,揭示各学科学术研究的质量,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作出科学指导和预测。学术腐败、学术不端行为也将在透明、共享的数据化空间中难以遁形。学术期刊将切实承担起在纸媒时代无法完成的监督创建学术规范的历史使命。学术期刊评价行为的性质也将由目前学术利益、学术资源诸因素干扰下的“权力行为”回归其学术活动的本真状态。
结 语
“大数据时代将要释放出的巨大价值使得选择大数据的理念和方法不再是一种权衡,而是通往未来的必然改变。”[8]学术期刊界应主动自觉地应对大数据带来的学术研究、政策抉择、经济效益、商业模式的重大变革,积极探索大数据时代最大限度发挥自身功能的路径。然而,大数据并不是万能的,如何让数据“发声”,人类的智识和道德判断是合理开发大数据潜力、正确发挥大数据功能的保障。大数据促使相关关系的发现和使用,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探究因果关系仍将是学术研究的终极动力。追求真理、传播学术仍将是学术期刊秉承的核心价值,学术期刊的引领学术研究,提供交流、传播平台,评价学术成果,监督学术规范的传统功能仍将继续发挥。要实现这些功能的途径、效用方面的重大变革。“在数据驱动的智能时代,需要一股自上而下的力量。政府、行业组织及大型出版集团需要建立数据平台,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9]唯有如此,学术期刊大数据的核聚能才能真正爆发。
参考文献:
[1] [2] [8] [英]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 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 盛杨燕,周涛,译.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7-18,94.
[3] 程文标. 近代史学期刊的分类、特点及其影响[J]. 重庆社会科学,2011(3).
[4] 周小华. 大数据时代中国学术期刊的创新发展[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12-18.
[5] 喻国明. 传播学研究:大数据时代的新范式[J]. 新闻记者,2013(6).
[6] 朱剑. 量化指标: 学术期刊不能承受之轻――评《全国报纸期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指标体系( 试行) 》[J]. 清华大学学报,2013(1).
oracle论文参考文献:
[1]殷泰晖,李帅.基于TNS协议的Oracle数据库安全性改进方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5(02):193-196.
[2]孙钟安.大型数据库ORACLE数据库的优化设计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0(20):4644-4645.
[3]于淑云,马继军.ORACLE数据库安全问题探析与应对策略[J].软件导刊,2010(12):147-149.
[4]肖飞,黄正东,王光华,郭雪清.JAVA存储过程在Oracle数据库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4,9(03):18.
[5]魏亚楠,宋义秋.Oracle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性能优化[J].制造业自动化,2010,32(8):204-206、222.
[6]曹新志,沈君姝,郭辉,等.Oracle数据库在PACS/RIS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3(07):35-37.
[7]彭小斌,张文峰,林根深.ORACLE数据库并发访问控制机制及访问冲突的解决方法[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01):44-45、14.
[8]付强,王春平.基于半实物仿真的半自动跟踪技术开发平台[J]四川兵工学报,2012,33(08):69-70、80.
[9]孔银昌,夏跃伟,刘兰兰,等.Oracle数据库安全策略和方法[J].煤炭技术,2012,31(03):190-192.
[10]梁树杰,黄旭彬.Oracle数据库维护中自动跟踪技术的应用分析[J].电子科技,2014,27(10):61-63.
[11]刘哲.基于Oracle数据库系统的优化与性能调整研究[J].绿色科技,2015,05:283-284+287.
[12]胡铁峰.浅议如何调整优化Oracle9i数据库的性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2:86.
oracle论文参考文献:
[1]段桂芹.基于DBA岗位需求的高职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4(2).
[2]李秀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35).
[3]周溢辉.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数据库应用课程改革探讨[J].软件,2012(4).
[4]任淑美.《大型数据库系统Oracle应用开发》课程实训教学的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
[5]龚晓君.基于行动导向的Oracle课程教学实践[J].计算机时代,2011(6).
oracle论文参考文献:
[1]魏永丰,刘立月.异构数据库系统中的Oracle与SQLServer数据共享技术[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22(1):92?94.
[2]郭东恩,沈燕.Oracle透明网关技术实现异构数据库互连[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8,21(9):58?59.
[3]蓝永健.利用Oracle透明网关技术进行系统整合的研究[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28(5):92?96.
[4]OracleCorporation.Oracle11gdatabasedocumentation:gatewayforSQLserveruser’sguide,11grelease2[R].California,USA:OracleCorporation,2009.
[5]OracleCorporation.Oracle11gdatabasedocumentation:textapplicationdeveloper’sguide11gRelease2[R].California,USA:OracleCorporation,2009.
[6]OracleCorporation.Oracle11gadocumentation:textreference[R].California,USA:OracleCorporation,2009.
[7]熊志辉,王德鑫,王炜,等.基于Oracle的多权限多格式文档组织与检索系统[J].计算机应用,2008,28(9):2407?2409.
[8]朱松岩,叶华平,李生林,等.基于多层授权体制的档案全文检索系统设计与实现[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5,21(1):57?60.
[9]李瑞丽,钱皓,黄以凯.基于Oracle大数据的全文检索技术研究与实现[J].微型电脑应用,2013,29(1):18?21.
[10]李尚初.Oracle的全文检索技术[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9,25(4):92?95.
[11]OracleCorporation.Oracle11gdatabasedocumentation:performancetuningguide[R].California,USA:OracleCorporation,2009.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为美国中西部名校联盟10大联盟(The Big Ten)排名第二的大学,并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学三所州立大学被并称为美国之“公立大学三巨头”。
厄巴纳・香槟分校学术研究
伊大香槟分校强调学术研究。1995年在科学及工程方面的研发费用,就高达约2亿零500万美金,年预算15亿美金。该大学SCI论文总数,在全美名列前五位。他们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获得的研究经费量,年年在全美名列第一。位于该大学的美国国家超级计算应用中心(NCSA),在高性能计算、网络和资讯技术的研究和部署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伊大不仅设有逾80个研究中心、实验室及研究所,而且教员多是国家级学术机构的杰出会员,这些国家级学术机构包括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工程学院、美国人文与科学院等等。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香槟分校共有24位教授或校友,荣获过诺贝尔奖(其中有11位毕业自该校),在美国公立大学中仅次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此外,还有两位校友荣获过图灵奖(被祝为是计算机科学界的诺贝尔奖),一位教授荣获过菲尔兹奖(被视为是数学界的诺贝尔奖),17位校友荣获过普利策新闻奖,11位教授荣获过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在现任教授中,有两位警利策奖得主、22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8位元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芝加哥分校 Univ.of lllinois at Chicago
作为一所建校不到100年的分校,UIC的发展趋势十分良好,是芝加哥最大和人数最多的公立大学,具有良好的教学设施。学校占地很大,奖学金资源丰富,与社会的各种合作项目良多。特别是UIC西校区的几个学院,包括口腔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等,都在全美属于顶尖水平,为伊利诺伊培养了很多的医学专业人士,也承担了美国,甚至世界范围内医学健康领域多个大型项目与工程。
UIC东校区是学校大部分学院的所在地,如商学院、工程学院等。论专业排名,东校区的各个专业虽然在全美排名都不是很高,但近几年,学校大力聘请如芝大这样的名牌大学毕业的学者,到UIC研究和从事教书工作,使得学校的声望日渐提高。虽然UIC的排名不能算一流,不过收生要求很高,其录取比例仅在60%左右,IBT的口语硬性要求在20以上,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申请者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
成就
伊大香槟分校在科技领域素负盛名。其工程学院在全美、甚至全世界堪称至尊级的地位。他们在工程领域的表现,名列全世界第三,仅次于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并领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及所有的常春藤盟校。该校的电机工程、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核子工程、农业工程、环境工程等科系。都高居全美前五名,化学工程、航大工程排在全美前10名。
根据美国《USNEWS》杂志2010排名,该校土木工程与会计学系排名为该领域第一。材料工程第二。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分别为第四与第五。在社会科学方面,该校心理学与哈佛、普林斯顿、洛杉矶加大并列全美第五,图书馆科学一直以来蝉联全美第一的位置。
香槟分校图书馆藏书量居世界公立大学之冠,在美国大学中仅次于耶鲁和哈佛的藏书量。除了拥有多达1千700万种项目,包括900万本书籍、9万种定期刊物,也设有40多个学术部门。每星期有逾100万,从全世界各地造访该大学电子图书馆的记录。
香槟分校设有可容纳16000人的多功能大楼,及可容纳71000人的纪念体育馆。大学经常举办10大名校足球、篮球、手球等大赛,设备先进,不落人后。大学设有近900个学生社团组织,包罗万象。每年都会举办一些主要活动,如新生迎新会,及周末亲子活动等。大学提供近9000个宿舍单位,有国际学生宿舍、单人房、男生及女生宿舍等。种类繁多,宿舍的申请采取先到先得的方式。
开设专业
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属下的学院多达20多所,可供选修的主科逾150种。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该大学的会计、大众传播、工程、科学等是大学最好的学科,教育、商业、人文与艺术。以及法律等学院也十分出色。大学排名全国前五名或前10名的研究所课程有,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教育学、工程学、会计学、大众传播学、图书馆科学、音乐、数论、代数、逻辑学、微生物学。
其工程学院在全美堪称至尊级巨牛,电子工程、计算机工程、土木工程、材料科学工程、机械工程、原子工程、农业工程、环境工程等等系科,都排在全美前五位。化学工程、航空航天工程排在全美前10位。该大学的学术学科,不仅获得《Fiske大专院校指南》五颗星的最高水准评级,也获评为全美提供多元化课程的最佳大学之一。大学三大受欢迎的主修课分别是生物科学、心理学、以及电子工程。
申请要求:
1)高中成绩单
2)ACT:英语成绩25分以上SAT I:criticalreading 560分以上
3)PS两份:一份自我介绍300字(性格,兴趣爱好,特点),第二份为选择学校及专业的理由
4)课外活动及特长
5)资金和资助证明
6)TOEFL:PBT:550(工程或传媒专业
600)CBT:213(工程或传媒专业250)
IBT:79(工程或传媒专业100)IELTS:6.5(其中四部分为B分以上)学习费用:
申请费:$50
生活费:$12,000/年
书费:$1,400/两学期
学费:$31,950f'~学期
总学费:$45,350
奖学金情况
尽管本科生有资格向学校或者学院提出奖学金的串请,但是通常情况下没有单独申请的必要,因为学校会根据其人学申请材料和专业成绩来决定奖学金褥主。
1.1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及创新思维的个性化人才需要通识教育中国自古人文与自然各门学科的知识和智慧相互交融。中医学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其人才培养模式不可或缺以文史哲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融入。
1.1.1“人才”应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才”成为人才的首要条件是健全的人性,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应具责任感、正直、合作等良好品格,才能担当起科学与文化及社会发展的重任。而品性教育属于以文史哲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1.2培养具创新思维的个性化人才应避免模式化教育尽管现今高等教育改革的理念是倡导“学术研究”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分流,为企业提供大量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但现今中医学要实现现代化,对其理论的攻坚仍属现阶段的主要任务。现今对中医学的教育,经验传承早已走在了理论深入研讨的前面。回顾中医学发展史,至明清时期,中医学经验总结早已形成了一部部的全书、类书、丛书,但中医学理论提升却遇到了瓶颈,难以升华,难以与近代自然科学接轨,其直接后果是导致近代中医学出现了生存危机。故而,中医学高等院校教育现今仍然应有别于模式化的职业技术教育,应如浙江省“两会”上代表建议的“鼓励学生在共同基础上,差异性发展,个性化发展”[2]。对此,文史哲等传统思想文化底蕴的倡导,当在学生个性化发展中举足轻重。
1.1.3自然和社科科学各领域均需哲学精神的普照现今,社会、文化、哲学领域学术研究处于倍受冷落、令人尴尬的地位,殊不知,历史上许多大师级的自然科学家,其辉煌成就的取得或提出有价值的预言与其哲学素养是密不可分的:如爱因斯坦曾表示他得益于哲学思索不少于他得益于自然科学训练[3]。诚然,许多具体科学如教育学、历史学、文学及以理论物理学、数学等为代表的自然科学各领域,其流光溢彩均得益于哲学精神的普照。中医学是最具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基因传承,且能融自然与人文一体的一门学科。虽然京剧、书画、武术、中医为四大国粹,但只有中医学融儒、释、道、兵、武、艺、天文、历法等人文与自然科学于一炉。由此,中医学术发展及中医学教育均不可或缺文史哲底蕴的铺垫和源头活水的注入。
1.2古代汉语等传统文化功底为中医学子成才之基础现今中医教育界存在着极大的困惑,即:现今中医学科班教育培养的人才,为何还比不上民国时期一些自学成才的中医家,如恽铁樵。其原因现已达成共识,如潘毅教授所云:中国近代在引入西方科学时,对中国优秀本土文化采取了“浮云”化态度[1]。中医学子既缺乏文化积淀,又欠缺中医人应有的思维方式。现今虽有《医古文》课程的开设,但对于高中阶段古典文化底蕴只有幼稚园水平的中医本科学子,仅靠几十节课堂教育是打不通已接近淤阻湮塞的中医学思想文化经脉的。现今的中医学子,即使是本科生,其文化储备中对“《周易》、《道德经》、《孙子兵法》、《论语》等中华文明的精神支柱”[1]也鲜有涉及,从而对“原味中医”看不懂,故潘毅教授著书立说,着眼于中医学子现今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向中医人渗透、剖析原味中医学理,而这一些在民国时期本是“秀才学医,如菜作齑”,小菜一碟的。中医硕士研究生学子虽然对阴阳五行等学理已初通,但还谈不上游刃有余,研究学术亦经常会碰壁,写作论文说理也难透彻,只好以西医学认识作为论据。当然,西医学研究成果未尝不可作为一种“微观象”来丰富中医学术,但一般硕士生其论文并未使其真正融入中医学乃至系统科学学理中去,拼凑的学术并不是透彻的学术,“半中半西”,并不是“和而不同”的中西医之融通。总而言之,中医学术研究及学术论文写作皆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功底与积淀,其深浅厚薄决定了中医学子将来是否可成为大才。
1.3历史与逻辑的研究方法可使中医学研究更具“景深”历史是一面镜子,与人以借鉴;历史亦是时空之长河,予人以时空的坐标。任何人或事物只有被放在历史的坐标上,才能变得立体起来。中医学的历史是厚重的,任何中医学术研究均不能脱离开历史而投机取巧。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中医临床研究的第一步则是临床文献研究,如青蒿素治疗疟疾和砒霜中提取的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即是典型的例证。而以临床文献为起始纳入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证据体”的构建过程,则属逻辑研究方法。形式逻辑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所倡导的,尽管原味中医学其础理论最常用的是象思维方法,但作为临床实证研究,遵循逻辑方法是不可或缺的,如同潘毅教授所言:中医是道理合一的医学[1]。
1.4中国古典哲学成就了中医学术及教育的智慧高度潘毅教授认为,中医学不纯粹是一门知识之学,它更接近智慧之学,它的底气、根源或谓“深海下的海床”即是中国古典哲学文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阴阳和”即是中医科学与文化之灵魂,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之演示是基源于对中国文化的深彻领悟。中国古代先贤立“道”目的之一是“推天道以明人事”,中医学法之即是“推天道以明医事”。中医学的学理和技术只有在道统领下才有生机与活力。
2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