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社区个人年度总结

时间:2023-03-01 16:24:23

导语:在社区个人年度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社区个人年度总结

第1篇

保安服务是一项特殊的服务性工作,企业要不断发展,关键是人员素质的高低。为此,公司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为工作理念,狠抓保安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保安队伍整体素质。一是严把“进人关”,在招聘人员方面,严格面试、政审关,按条件录用,对新招收的保安人员严格按照:岗前培训、班长带班实习,实行传、帮、带制度。二是要求各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军训与消防演练,以增强队员的体能和应变能力。三是树品牌,公司每半年度评选一次品牌保安员、品牌班组,被评选上的班组及保安员发放证书及奖金,以增强保安员爱岗敬业的意识。四是关心保安员的衣食住行,大家来自全国各地,公司领导始终将解决保安员的衣食往行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公司为各驻点保安配置电视机18台、热水器11台、空调7台,电饭煲33台,有条件的为保安人员租集体宿舍,配专人为保安办理伙食,让大家感受到保安大家庭的温暖,使大家能够安心工作,确保受保单位安全。

二、规范管理,做好各项保安工作

为了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公司将队伍的规范管理放在第一位。公司领导遵循以“三抓三定”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三抓为:抓队伍、抓思想、抓工作;三定为:各受保单位的重点要害部位要做到定人、定岗、定职责。公司制定每周一为部门工作汇报例会,各部门汇报上周工作情况及本周工作安排,对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及时在会上提出,公司领导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做出解决方案。周二为部门保安员例会,由各部门负责对公司的各项工作计划进行传达与部署,使保安员能够做到各项工作目标明确,对公司的任务心中有数,行为有章可循,队伍整体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全体保安员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受到了受保单位领导的一致好评。

三、清理整顿,专项整治工作取得成效。

四、严格督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第2篇

其实述职报告是述职者本人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和提高素质的一个途径,如何写年终述职报告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个人年终述职报告范文2020,以供大家参考,我们共同阅读吧!

个人年终述职报告(一)尊敬的领导:

今年按照领导分工主要负责公司的对外合作及全区经营工作的资费管理与策划工作。一年来,由于有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帮助,有全部职工的大力支持,再加上自己的不断努力,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今年的主要工作情况述职如下:

一、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干好工作的基本技能和知识

近一年来,我经常把自己放在公司建设的总体框架中来反思自己,审视自己,看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幅度,能不能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能不能适应形势任务的需要,能不能适应完成正常工作的需要。经常告诫自己,要在公司立得住脚,不辜负领导的期望,自身素质的强弱是关键,自己毕竟是才来公司几年的大学生,从哪个角度讲都还是处在起步阶段,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地提高自己。

回顾近一年来的情况,为了提高自身能力素质,上让领导放心,下让顾客满意,我系统的学习了“管理学”“客户关系学”“客户心理学”“移动通信基本知识”等学习书目,全面提高自己,力争在语言表达的能力上有突破,在协调关系的能力上有突破,在组织管理的能力上有突破,在完成工作的标准上有突破。通过学习,感到既开阔了眼界,又丰富了头脑,既学到了知识,更看到了差距。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素质,增强了干好本职工作的本领。

二、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保证完成工作的标准和质量

一年来,由于工作环境变化较大,迎来送往的工作比较多,需要协调、联系的工作也相应增多,在工作中,我注意总结摸索工作规律,注意与公司其他部门建立比较融洽的关系,以便于开展工作。作为公司的综合职能部门,我注意随时掌握各部门的工作动向,掌握各个县市的工作情况,做到随时有事能够随时处理。作为市场综合部的经理,对外合作工作的主管,接触的人和事比较杂,想要利用个人关系来办违反政策、违反规定的人也比较多。

我认为,要想顺利完成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坚持原则,公司的各项规定要坚决遵守,违背政策的事坚持不做。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称得上是为公司负责,为部门负责,更是为自己负责,一年来,也有不少亲属、朋友想通过我为个人办理规定以外的业务关系,我都能坚持原则,予以拒绝,做到了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让亲情、感情、人情渗透工作,干扰原则,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个人感情,影响了个人关系,但却坚持了正常的工作程序,保证了工作正常开展,减少了不必要的阻力和压力,工作效率也相应提高。

三、巩固老客户,吸纳新客源

这一年中,在巩固老客户,吸纳新客户方面,公司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保证公司各项业务的不断发展,在巩固中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我注意研究市场动向,及时向公司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不断改进、更新服务手段来巩固公司客户群体。

年初以来,我强调本部门在开展工作中要“动真情,讲实理,办实事”,坚持用“真心”“爱心”和“恒心”来做好广大客户的服务工作,为客户进行亲情服务。一年来,我们做到了热情接待、细心答询、主动服务、全程跟踪,在客户心目中留下了周到、热情的好印象,也为公司在外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此致

敬礼!

述职人:_

2020年_月_日

个人年终述职报告(二)尊敬的领导:

今年以来,作为销区经理,我能够认真履行职责,团结带领_销区全体人员,在厂部总体工作思路指引下,在厂长和销售部各位经理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进取、扎实工作,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总销量达到箱,营销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下面,根据领导要求,我进行述职报告如下。

一、加强宣传促销力度,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今年我们在销售工作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因为我厂面临兼并重组,各种不实传闻使商业公司对我厂产品的信心不足,不少零售户甚至不卖我厂产品,面对不利局面,我们在销售部统一指挥和安排部署下,发挥全体人员的聪明才智,进一步加强宣传促销力度。首先,以我厂产品进入行业优等品为契机,迅速传播信息。

通过拜访商业公司、走访零售户、及时分送企业宣传品的方式,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使这个好消息在第一时间即传播到客户和消费者,打消了他们对我厂的疑虑,增强了卖好我厂产品的信心。其次,充分利用暑期旅游热潮,在商业公司配合下开展多种促销活动等等,有效拉动了终端消费。

二、加强客户管理工作,提高了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在客户管理工作中,我们在两个方面下工夫。一是进一步利用好、维护好商业渠道。虽然商业公司体制及营销策略发生了变化,但保持渠道的畅通仍是我们做好市场开拓工作的重要环节。我们积极与分县公司业务部门和人员联络协调、密切感情,妥善处理工作关系,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县公司的工作。付出必有回报,通过长期的渠道公关,我们得到了商业公司的支持和帮助,不仅宣传促销活动能够顺利进行,而且分县公司控制市场的力度也比较大,没有发生返销问题。

同时,货款回收也很及时,今年的回款已提前完成,历史积欠也得到了解决,可以说,因为有了商业公司的支持,我们才能完成了业绩;二是进一步开发好、维护好终端客户。做好终端是我们营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在保持与商业公司良好关系的基础上,我们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将工作重心下移,重点联系零售户、电话访销员等。

坚持“一切从客户出发,一切为客户着想,一切对客户负责,一切让客户满意”的一对一的营销理念,对零售户实行全过程、高质量的服务,业务员通过主动上门了解访问,建立重点客户档案,及时征求客户意见,对客户的经营状况、客户要求、消费者意见和市场变化心中有数,并及时反馈,使上级能迅速准确地了解市场信息。

三、加强内部管理,切实增强全体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

在营销工作中,人是最活跃最关键的要素,没有好的管理就不会有好的业绩。因此,在办事处内部管理上,首先,严格管理,加强纪律性。进一步规范了请销假制度、晚例会制度和作息时间,同时,要求业务员要及时联络,随时反馈信息。要求业务员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做到,起好带头作用,自觉坚持日调度制度,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市场信息、客户意见和建议,接受指令。其次,勤于学习,增强责任心。

四、工作体会和今后努力方向

通过一年来的工作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坚定信念,服从领导是克服困难的基础;优质服务、大力公关是搞好营销的前提;以身作则、加强管理是带好队伍的关键;加强学习、提高能力是履行好职责的基本条件。只有在以上几个方面不懈努力,才能干出业绩,不辜负领导和同志们的期望。

虽然一年来,自己在工作上、思想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步,但我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和问题,距离领导的殷切期望还有差距。比如,在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工作能力、管理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营销工作的要求,工作方式方法上有欠妥之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等等。

在新的一年,我要针对自己的不足,一是要顺应形势,转变观念,在做好渠道工作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服务终端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加强针对终端客户的宣传促销,以此提高销量,优化结构;二是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大力提高管理水平,以适应新形势要求,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引导业务员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本职工作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把本领用在促发展上。

总之,我将进一步认真反思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教训,诚恳听取批评意见,积累和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经验与能力,以强烈的事业心,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努力工作,为提高销售业绩、促进企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此致

敬礼!

述职人:_

2020年_月_日

个人年终述职报告(三)尊敬的领导:

一年来,我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和销售部同事们的支持下,按照年初总体工作部署和目标任务要求,认真执行公司的销售工作计划和方针政策,在自己分管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我就这一年的工作情况述职如下:

一、销售工作取得的成绩

我按照公司的战略部署和工作安排,为了拓宽销售渠道,挖掘市场潜力,扩大销售业务,树立公司品牌,挤占车辆销售市场,我和我分管的_店的全体销售人员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绩。

二、认真努力,积极做好销售各项工作

作为销售经理,我深知自己责任重大。我努力按照政治强、业务精、善管理的复合型高素质的要求对待自己,加强业务知识学习,特别是学习公司的销售政策法规与销售工作纪律,把它学深学透,领会在心里,运用到具体实际工作中,以此全面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和管理素质。同时,我做到公平公正、清正廉洁,爱岗敬业、履行职责,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全力实践“团结、务实、严谨、拼搏、奉献”的时代精神。

带领销售人员积极配合保洁人员做好展示厅的日常清洁管理工作;时刻关注展厅内的水、急救药品等生活常需物品是否齐备,以方便为客户提供更加精细的服务,树立公司的窗口形象;客户来店时,值班销售人员迎至展厅门外,主动微笑招呼客户,帮助客户打(拉)开展厅大门;销售人员随身携带名片夹,适当时机介绍自己,并递上名片,请教客户称谓。

为了鼓励销售员积极工作,扩大销售业务量,为公司创造良好经济效益,我根据不断发展的销售新形势,结合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考核办法,激励先进。考核办法充分体现销售员多劳多得的原则,坚决杜绝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病,激励销售员充满干劲、认真努力工作,勇争先进,在车辆销售工作上做出新成绩,取得新成效。

三、工作中的不足

回顾一年的工作,工作中的风风雨雨时时在眼前隐现,我不仅能在工作时埋下头去忘我地工作,吃苦耐劳,富有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和交际能力,且面对困难从不气馁,能够冷静、果断和全面的去处理,有着强烈的上进心和永不服输的干劲。虽然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我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主要是综合分析危机的能力离上级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今后,我要继续加强学习,掌握做好销售工作必备的知识与技能,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自己,衡量自己,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奋发努力,攻坚破难,把各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我应有的贡献。

此致

敬礼!

述职人:_

2020年_月_日

个人年终述职报告(四)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在_担任出纳兼保管工作,工作繁忙、琐碎,但丝毫没有削弱我对工作的热情。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本人在社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_党支部大力支持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今天按照社区党委的按排,我就自己任出纳兼保管业务以来的工作、学习和思想情况向党委和职工代表汇报如下:

一、加强政治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我深知作为财务工作人员,肩负的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为了不辜负领导的重托和职工的信任,更好的履行好职务,就必须不断的学习。因此,在这一年里,我积极参与_党支部举办的学习班和开展的学习课程。参加了_党支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每月作出了公开承诺。通过自身的积极努力,扎实工作。同时在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帮助下,承诺基本完成。通过各种学习,自己无论在政治思想上,还是业务水平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工作中,能够认真执行有关的财务管理规定。同时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在各种利益面前能够把握自己,不拿原则作交易。

二、严谨、细致地搞好保管工作

在财务工作中,我能够遵守职业道德,做到敬业爱岗,并认真领会和学习新的会计法,以会计法做为工作的准则,认真履行保管岗位职责,一丝不苟,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工作。真正做到材料入库有验收;保管物品有条理;发出材料有手续。每次验收材料时,按发票详细核对规格、型号、数量及时填写入库凭证,签字后交会计入账。对协调农资及时办理转账手续,以免漏支,日清月结。当库存农资低于储备量时,及时向_领导反映。同时保持库内卫生清洁,农资码放整齐、集中,使农资不变质,不短缺,保持原有的使用价值。以利于生产的需要。工作上塌实肯干,服从组织安排,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业务技能。尽管平时工作繁忙,不管怎样都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工作。

三、做好管家,重视日常财务收支管理

收支管理是一个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收支管理,即是缓解资金供需矛盾。也是发展农场事业的需要。日常工作主要包括:葡萄地承包工资、农产品兑现款、干部工资、奖金及_公共费用。根据业务顺序,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每天业务结束后,认真填写现金日报表并核对相符。保证做到日清月结。同时,对到帐资金及时上缴到社区财务办。对每一笔支出严格把关,发现不和理的开支敢于斗争和碰硬。

四、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由于经验不足,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工作效率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今后要不断学习,进一步明确思想,提高认识,增强服务的意识。在工作上,更加严谨、细致,讲效率,讲质量,积极努力,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

以上是我一年以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有不足,敬请批评指正。

此致

敬礼!

述职人:_

2020年_月_日

个人年终述职报告(五)尊敬的领导:

您好!

弹指一挥间,转眼20_年即将过去。回顾这一年的工作经历,有挑战也有机遇,有充实也有疲惫,感触良多。一年来,在领导及同事们的大力帮助和关心支持下,虚心求教、努力实践,通过自身的努力,本人无论是在敬业精神、思想境界,还是在业务素质、工作能力上都得到进一步提高,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现将本人一年的思想、学习及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个人思想素质方面

我深知作为财务部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任劳任怨的态度,同时还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和严谨细致耐心的工作作风。为了不辜负领导的期望和同事们的信任,更好的履行职责,就必须不断的前进。因此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我始终把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克服日常工作繁忙的困难,坚持学习,为自己“充电”,取得了在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上的长足进步。

二、个人工作方面

经过一年的深入学习和刻苦钻研,我逐渐对_城款项来源类别以及支用和_行的具体业务更加熟悉。作为一名财务人员,始终牢记出纳岗位职责,认真履行财经纪律,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尽职尽责的完成工作,在工作遇到问题时,我没有听之任之,而是带着一颗学习的心,主动请教与探讨,及时解决问题,并认真总结,慢慢积累经验。具体完成工作如下:

1、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和结算制度,定期核对现金与银行账目,做到及时核对,及时处理,确保银行、现金账与银行对账单相符。

2、对于前来缴款的农户及时开出收据,收回现金存入银行,杜绝坐支现金。

对于所管理的农民城收款收据,及时整理保存,形成电子表格,妥善管理。本年度已完成_人的收款,其中贫困户_人,非贫困户_人。

3、积极与_行衔接,及时支付工程款。

4、自觉协助出纳整理出纳资料,确保出纳凭证手续齐全、装订整洁符合要求,统计出纳报表准确、完整。

5、按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三、存在的不足和努力的方面

我在20_年度的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领导们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工作不够大胆,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年来的工作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财务人员,无论具体做什么,都应该用心做到最好,哪怕是在别人眼中是一份枯燥的工作,也要善于从中寻找乐趣,做到日新月异,从改变中寻求创新。我深知,只有不断迎接新的挑战才能成长,我已为自己制定了下一年度的目标,那就是要加紧学习,更好充实自己,扎实工作,以饱满的热情来迎接新的挑战。

此致

敬礼!

述职人:_

2020年_月_日

第3篇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就在此时需要回头总结之际才猛然间意识到日子的匆匆。在新年到来之前我们总需要写上一份工作总结来总结这一年的个人工作情况,那么你们知道关于2020年年度个人工作总结模板(通用版)内容要怎么写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2020年年度个人工作总结模板(通用版)五篇,欢迎参阅。

骨干教师个人年终工作总结一光阴似箭,一晃一年的骨干教师生涯已悄然而过。回首这一年来走过的路,虽然很艰辛,但更多的是欣喜、是快乐、是成熟。作为校骨干教师,这是学校老师、领导对我前几年工作的肯定与鼓励,我深知这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压力与责任。

我热爱教育事业,工作中做到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勤勤垦垦,兢兢业业。爱每一个学生,时刻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和熏陶他们,用自己的真诚、善良感化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钻研、勤学来引领每一个学生。做到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教育。与学生建立起了民主、平等、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

我深知“读书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所以经常从繁忙的教学工作中抽出时间来阅读。教师节的礼物《教师的人格魅力》更是让我学会了如何做一名学生爱戴的老师。我还经常浏览《大家语文网》的内容,从同行的博客中学习经验,探讨不足,及时把握当前语文教学的最新动态,并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应用到具体的教学中去,积极去探索先进的教学模式争取达到教学的化。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我积极探索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式。在走进课堂之前,总是要细心研究教参和教材,向其他老师虚心请教,并针对班级学生的学情和自己的教学特点,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化。在本学期的赛课活动中,我的公开课《泉城》获得了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学生成绩也在原有基础上稳步提升,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所改进,学习兴趣有了提高。

我在中年级语文备课组长的工作中,各方面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与同事和谐相处,营造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提高了共同学习的有效性。同时我还密切保持和实小教研组的合作关系,做好沟通两边教学工作的桥梁,使得两校工作同步进行,共同发展。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意识到“教育的艺术在于鼓舞和唤醒”,教育的过程是创造性很强,又极富挑战性的过程,只懂教书不会育人,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我谨记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待学生坦诚而不鲁莽、关心而不骄纵、信任而不包庇,因而在学生当中树立了良好的师长形象,使学生“敬而亲之”。“勤奋努力,奉献爱心”是我当班主任的信条。担任班主任期间,我能够坚持正面教育,大胆从心理素质方面探索德育教育的触发点,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不歧视差生,对一些思想上不够成熟、自律性较差、孤僻自卑或自大狂妄等缺点的同学,进行细致的了解工作,从各方面关心他们,使学生觉得教师既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师长,又是一个可以与他们谈心的朋友。然后再介绍一些有针对性的书籍给他们看,教会他们如何交友和处理好人际关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向他们分析知识素养与成才的关系,引导他们关心集体,确立他们在集体中的进步作用。所以在班主任工作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我所带的班级班风良好,学生团结和睦,在学校中队会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在冬锻三项比赛中获得长绳第二名,接力赛第一名,以及单人奖项。

教师是一个研究者,一个思想者,一个探索者,所以本人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教科研活动,主动学习各种先进的科研成果,力求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日渐成熟。勤奋积累,笔耕不辍,本学期我继续不断充实《大家语文网》的个人教育博客,我的第三期市级个人课题已按要求上报结题材料,第四期个人课题《体验式作文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研究》在区里立项,我的论文《体验作文体验快乐》获得南京市论文评比三等奖。

作为骨干教师,我知道自己的工作还不够完善,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鞭策自己,使得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更深层次的提高和发展。

医院个人年终工作总结二20_年,我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发扬救死扶伤的革命精神,尽职尽责、踏踏实实做好护理工作,认真地完成了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尽职尽责,搞好护理工作。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经过20多年的护理工作实践,我越来越感觉出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我坚持着装整洁大方,用语文明规范,态度和蔼,礼貌待患。

严格遵守医德规范和操作规程,认真书写护理记录,千方百计减少病人的痛苦,安安全全做好自己的工作。无论是职工家属,还是地方患者,我都坚持视病人如亲人,做到态度好、话语亲、动作柔,耐心回答病人及其家属关于病情的咨询,以及家庭治疗、保健方面的注意事项等,没有发生一起与病人的言语冲突,没有发生一起因服务态度、服务效率、服务质量等问题引发的纠纷,受到病人及其家属的一致好评。

二、发挥作用,做好帮带工作。对于病人来说,护理工作不是一个护士能够主管负责的,而是一个需要团队轮值配合的工作。近年来,医院为护理队伍补充了新生力量,工作中,自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年资较高、经验丰富的优势,主动搞好帮带工作,为年轻护士讲解业务技术、与病人沟通等方面的知识,解决护理业务上的疑难问题,指导落实护理措施,帮助年轻护士尽快成长,为整体护理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三、不断学习,提高思想业务水平。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能够通过报刊、电视、参加政治学习等方式,认真学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学习上级的各项指示精神和规章制度,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进一步端正了服务态度,增强了做好本职工作、自觉维护医院良好形象的积极性。

同时,自己积极主动地参加医院和科室组织的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并坚持自学了相关的业务书籍,通过不停地学习新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积累,较好地提高了自己的专业修养和业务能力,适应了不断提高的医疗专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品质提升,病人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牢固树立“为病人服务、树医院形象”的思想,立足岗位,勤奋工作,履尽职责,为提升社区医务人员整体形象增光添彩。

教职工个人年终工作总结三转眼间,_年已经过去,回顾过去,从_年3月7日开始实习,直至_年1月上旬,大半年的时间里,在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的精密部署中,在机电学部的全力指导下,在管老师的悉心教导下一路走来,经历了风风雨雨,失去了点点滴滴,也获得了多多少少。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过去几个月所完成的工作做一个概述:

一、迎接评估工作,是今年上半年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配合各教研室整理并上报实验室各项评估支撑材料。按照学院资产处的计划部署,整理、归位实验仪器及设备,完善、规范实验室名称,制作名称标牌并张贴到位,统一拆装实验室房间号牌并张贴到位,完善实验室功能简介、规章制度、室内标语并上墙。eda、arm、dsp综合实验室的相关实验箱检修;配合江苏启动计算机有限公司售后工作人员对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箱进行调试,对高频电子线路、电子电工实验室的模拟示波器全体进行更换保险丝管;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实验室的网络进行维护等。完后就是进行日常的各个实验室管理及维护工作,发放实验耗材,更新库存并补充申购等以保障实验教学正常有序进行。

二、配合各教研室顺利完成_届本科毕业生的毕业答辩工作。

实验室实验员应机械、电子与通信教研室各位毕业生指导教师的要求,作为答辩秘书,协助各教研室以完成_届本科毕业生的毕业答辩的记录工作。

三、新建实验室的改造、扩建以及实验室搬迁等筹备工作。

按照学部主任的周密部署,动员各办公室,学工科,教研室对办公物品,电脑设备,存档资料进行打包,待开学前再搬至教三楼新办公室。打包完,清点文件柜及办公桌椅数量并报至资产处以便安排搬家工作相关事宜。暑假一到,各位老师均已离校。流火七月,教二楼实验楼的改造工作也如火如荼的相继展开。八月中旬,教室结构改造,两间并一间,墙面粉刷,铺设木地板等工作接近尾声,学部实验室老师放弃休息,早已到岗。在学院资产处老师的安排下,完成实验室搬迁、调整、扩建等相关工作。对搬迁后的实验室整理、打扫,重新布线,实验设备、仪器归位。完后对各办公室,学工科,教研室的办公家具搬迁至教三楼并调整归位。

四、机房实验室系统的安装调试,专业实验室的仪器检修等工作。

机电实验室包含三个专业机房,而学生多用u盘,机房系统容易感染病毒,再加上部分师生的使用方法不当,对计算机系统有损坏,以导致系统经常崩盘或者蓝屏,请计算机实训中心的吴海明老师对我们给予了指导工作。机械、通信电子专业实验室实验器材众多,尤其是实验箱和电子仪器设备容易损坏,针对所有损坏的实验器材,清理出来,联系厂家统一过来维修,另外请厂商对授课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工作。以提高设备正常使用率,保障实验教学正常有序进行。

五、各实验室仪器配置,清洁卫生,制度上墙等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开学工作。

按照实验室扩建方案的规划,将需搬迁的老实验室整体进行搬迁,进一步调整完善其配置,并进行维护,检修工作。对于新建的实验室,整合目前的实验室剩余的器材,加上补充申购的实验器材一并投入使用,做到实验资源优化配置。并对整个教二楼各实验室的卫生进行全面的打扫工作,并将所有的仪器设备擦拭干净,摆放整齐。并做好实验室门牌,实验室简介、规章制度上墙,统一规范等工作,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生。

六、开学之后进行了实验室资产清查,包括耗材、实验仪器设备等资产。

为进一步缩减各实验室的耗材库存量,需整合所有实验室里面的一些耗材,统一清理清查各实验室目前耗材的库存,方便记账,也使每月的耗材使用情况更加明细化。配合资产处清点资产,对实验器材账目的核对,对于整改后的所有实验室进行清点,以方便补充申购,做到节约耗材,使用高效的目的。

七、教授相关课程设计课程。

依照教务处下发的《关于本院非教学编制人员申报兼课的规定》,兼授80学时的课程设计课程。本学期从第十周开始教授eda技术课程设计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两门课程,共计96学时,面向3个班级共108位学生。按照实验大纲严格教学,创新工作,大胆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学生中反应良好。

八、开展了关于第十三周实验教学的自查工作。

按照教务处下发的《关于第十三周开展实验教学自查工作的通知》的相关要求,我学部主任负责组织,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执行,在第十三周对本部门的所有正在教授实验教学的教师课堂按要求进行了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上报至教秘,教务处。

九、教二楼实验室环境优化,配置逐步完善等工作。

按照资产处召开的实验员交流会上的意见和建议,教二楼个实验员齐心协力,对一至六楼安装了防盗门的木门进行拆除。对各实验室的电扇开关进行了更换。对五楼机电、电子通信专业实验室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十、认真完成各项监考工作。

12月份是忙碌的一个月,除了备课上课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监考工作。除了大型的湖北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湖北省成人自学考试,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之外,最主要的是全院的期末考试,我自己的有近20场。由于住校,几乎都是安排在晚上,加上其他老是转手的,总共在30场左右,为了保障监考工作顺利完成,每天第一件事情就是查看今天的监考任务,并设置手机提醒,做到零事故,。

暮然回首,在管老师的带领下,走过这一程,完成了从一个学生到一名教职工的角色转变。各项工作,均顺利完成,也得到了老师的一致认可。深刻反思,发现自己在工作过程中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譬如,性子急,对有些事情刚想到的就想立马去办,急于求成,却事倍功半反而欲速则不达;有些事情没有考虑周全,挂一漏万,今后还需谨慎;年轻气盛,容易冲动,难免偶尔会犯错,今后还要继续修炼。同时还要多与老师沟通、交流,恳求指导,提升自我。特别是专业知识方面,个人能力还要继续提高,不断学习,为今后更长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作为一名年轻的教职工,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不过我有信心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学习,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水平。为实验室管理及建设献计献策,出色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从而真正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教职工。

客服个人年终工作总结四一、勤奋学习,与时俱进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作为电信基层服务人员,我深刻体会到理论学习不仅是任务,而且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境界。一年来我坚持勤奋学习,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强化思维能力,注重用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来锻炼自己。

1、注重克服思想上的“惰”性。

坚持按制度,按计划进行理论学习。首先不把理论学习视为“软指标”和额外负担,自觉参加每季度的党课集中学习;其次是按自己的学习计划,坚持个人自学,发扬“钉子”精神,挤时间学,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不因工作忙而忽视学习,不因任务重而放松学习。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在工作中用理论来指导解决实践,学习目的再于应用,以理论的指导,不断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到公司三年来,我注重把理论转化为自己的科学思维方法,转化为对实际工作的正确把握,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思路办法,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走出新路子,克服因循守旧的思想,力戒“经验主义”,拓展思维。

二、立足本职,爱岗敬业

作为客服人员,我始终坚持“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工作中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每当遇到繁杂琐事,总是积极、努力的去做;当同事遇到困难需要替班时,能毫无怨言地放弃休息时间,做好工作计划,坚决服从公司的安排,全身心的投入工作。

信用社办公室主任个人年终工作总结五按照召农信发【_】130号关于印发《___农村信用社“合规执行年”活动自查整改阶段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我社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迅速组织安排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岗位职责,结合实际逐项进行自查。并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成员:

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__办公室,负责牵头落实“合规执行年”活动领导小组议定事项、活动的推动、协调、指导及其他日常工作。

二、制定了“合规执行年”活动的办法、方案、措施

三、签订“岗位合规责任与承诺书”

按照联社“合规执行年”活动方案要求,从社领导到各岗员工,逐级签订了“岗位合规责任与承诺书”,要求承诺对自己6月30日前的违规行为进行落实整改,共签订“岗位合规责任与承诺书”。

四、制作合规宣传台签“十要十不准”合规卡摆放在各营业网点台席,时刻提醒全员合规操作,增强职工合规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五、活动方案制定有自查整改的措施制度

1、继续做好“合规执行年”活动的宣传工作,利用专题学习与自学,写学习笔记、阶段总结、自查报告、考试和印制宣传单等形式,在营业网点进行宣传,扩大宣传范围,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让广大的用户了解我行合规理念,树立良好的合规形象,提升职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主动合规意识。

2、加强职工法律法规知识,业务制度培训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进一步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凝聚执法执纪的监督合力,扼制各类风险问题发生。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全员政治业务素质

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好落实力,提升执行力。扩总量、扩份额,扩市场并举,促进存款上规模、增实力、优结构,抓规章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增强全员的法律意识、制度意识,彻底改变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真正形成用制度规范业务行为、用制度管人,照章办事,成为每个干部员工的自觉行为。

4.加强党风廉正建设,做好反腐倡廉工作

加强廉正文化和惩防体系建设,增强合规意识,规范从业行为,确保广大干部职工一身正气。积极培育和表彰遵章守纪、规范造作方便的先进典型,树立按章办事、合规经营的良好风尚,营造先进的浓厚氛围,内聚人心,外树形象。

5.强化内部控制,切实防范风险,加强对员工工资作风的

第4篇

【关键词】农村合作医疗;医疗保障;城乡居民

自2003年起,新农合制度开始在我国部分县市进行试点工作,333个县(约占总数的11%)被确定为第一批新农合试点县。2004年底,全国试点农民的参合率达到72.6%。试点的新农合工作运行平稳,农民的医疗负担得以有效的缓解。

一、浙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取得的成就

浙江从2003年开始新农合试点之后,这13年时间里,有八次列入每年的“十大民生实事”,共有5.7亿人次享受到新农合补偿,为农民报销医药费用685亿元。在住院报销方面,2014年全省每100个农民中有9个住过院,享受了住院报销。在门诊报销方面,参保的农民更是人人受益了,2014年平均每个农民报销门诊医药费用达到4.1次。门诊费用实际补偿率达到36.1%,住院政策范围内补偿率达到75%左右,看病的自费部分越来越少。

(一)筹资水平不断提高

在资金筹集上,浙江建立了由农民个人、集体和政府财政共同负担,以财政投入和集体扶持为主的新型筹资机制。每年的筹资标准由省政府确定,并实行县级统筹。在运行时间上,浙江统一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每年第四季度为集中宣传发动和农民缴纳下一年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的时间;在资金管理上,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实行专户存储、钱账分离、封闭运行;在保障方式上,实行以大病统筹为主的保障制度。

(二)补偿水平不断提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参合”农民实行大额医疗费用或住院医疗费用报销补偿,浙江的补偿的水平较高,参合农民得到更多实惠。新农合统筹区域内政策范围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70%以上,住院费用个人支付比例力争控制在50%以下。个人年度累计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15万元”的工作要求。

二、浙江新型农村合作改革及运行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顶层科学设计及相关法律

现如今,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方案采取部门文件、实施办法、指导意见等缺乏标准化、链接和可持续性。在系统设计方面,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只有一般的文件,没有相关的法律文件,也不是行政法规明确付款金额和时间,推荐系统中收费通知、签字后的合同、收取费用、扣除金额报销、报销的金额、报销比例和项目、完成所需的证据类型等不得报销项目,缺乏程序规定。这导致报销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如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同样的人,却有若干种对待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浙江省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稳定发展和健康的操作。

(二)农民参加意识仍有欠缺

中国农村地区农民接受文化教育程度有限,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理解上存在不同的看法,主要表现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人群存在不对称性,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对医疗消费支出较大的农民群体对自己的身体感知度较强,为了给自己生活上一份保险,降低医疗消费在日常生活消费中的比重,他们积极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另一方面现阶段患病率较低的农民群体漠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他们认为自己身体较好,平时打针吃药的情况比较少,医疗消费支出不高,缴纳了费用自己却不常用,不符合他们现阶段的利益。加上农村地区人民具有盲目性特征,一部分人不理解医疗制度的惠民情况,认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存在是不合理的,因此,也会将自己的见解表达给其他老百姓,在宣传不到位的地区很容易引起误解,使更多的人产生对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不信任感,认为政府巧立名目拿老百姓的钱去投资。

三、推进浙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效实施的措施

(一)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关法律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其实就是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应该遵循社会保险的适度强制原则。政府可以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为依据,制定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不同标准。如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建立更加全面合作医疗模式,不仅将大病纳入体系之中还要将小病纳入到体系规划之中。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切切实实保证大病治疗费用报销得到保障。经济发展困难的地区,中央财政应该加大补助力度,切实保证大病可以得到及时治疗。

(二)细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障内容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现在农村医疗保障的主要内容,与医疗改革进入深水区,如何有效地将普通人负担得起的金融投资的真正转变,真正解决问题的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的问题,成为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城市医疗的发展相对比较完善,有很多地方值得参考的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以进一步发展。医疗城市实施试点工作的结合医疗、医疗支持,广受赞誉,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如果试验成功,实现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这个新模式,丰富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使它更接近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参与医疗保险的选择将是一个巨大的合作医疗方面的进步。

(三)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宣传工作

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终极目标是提高广大农民的健康水平,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并建立一个稳定、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继续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宣传努力帮助农民进一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信心。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农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和意义的深入理解,让农民个人经验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好处。积极出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措施和典型的例子传单、小册子和其他宣传文档,指导农民不断增强风险意识和参与意识。

四、总结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起在全国试点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农民医疗状况得到了逐步改善,农民对新型合作医疗越来越认可。一切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扩大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深化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重点,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

参考文献:

[1] 吴晶,常瑞,刘军安,敖琴,梁渊,王齐,卢祖洵.农村居民对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评价研究――基于甘肃、湖北、浙江三省调查数据[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6(04)

第5篇

(一)整合方案多元分割的医保制度为整合提供了多种可能的方案,现有文献中,多数学者主张先行整合居民医保与新农合,郑功成的“三步走战略”在这类观点中非常具有代表性,在该战略规划下,多元制度的整合步骤是先实现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并轨,再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和职工医保的并轨,该战略在考虑多元制度整合的同时,还兼顾到了统筹层次的提升,并将更广泛的健康保险需求纳入整合范畴,主要思路是首先形成区域范围内统一的缴费型医保制度,然后通过提高统筹层次构建全国范围内的国民健康保险制度,基本消除城乡公共卫生事业与医疗保障水平之间的差异[10]。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数量的农民工,也有学者从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障的视角出发,提出新农合与职工医保的整合方案,例如:董文勇认为除了户籍性质之外,有劳动合同的农民工,与城镇户口的职工相比,并无任何社会差别,因此其医保关系可参考城镇职工处理,若新农合与城镇职工医保缴费周期与基金结构一致,两制度会严密衔接[11];胡务认为农民工城镇医保可以与新农合进行衔接,并且研究了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与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衔接模式[12-13]。此外,还有学者另辟蹊径,借鉴“教育券”的理念,提出“医疗保险券”的整合模式,即政府每年向全国居民发放等额的“医疗保险券”,由居民自己选择加入哪一个医保项目,同时允许居民在不同年份里,只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可以更换自己选择的医保项目[14]。不难看出,与其他方案强调通过行政力量实现医保制度一体化的思路相比,医疗保险券整合方案在设计理念上是“靠脚投票”,即将医疗卫生资源的部分控制权转移给参保人,强调通过市场机制拉平多种医保制度的差异,不仅如此,医疗保险券形式的整合方案还为解决我国农民工和异地养老人群的医保关系接续困难问题提供了一条新颖的思路[15]。从具体实践情况来看,上述几种整合方案中,先行整合居民医保与新农合的方案已在我国一些统筹地区得到实际应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广东省东莞市,张亚林等基于实务工作经验,总结了东莞医保制度的实施历程,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打破职工户籍界限,在2000年将非本市户籍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到基本医保体系中,享有与本市户籍的企业职工同等的医保待遇;第二阶段打破居民城乡户籍界限,在2004年建立起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实现农村户籍居民和城市户籍居民在医保上的无差异;第三阶段打破就业人群和非就业人群体系分割,于2008年7月成功实施了企业职工和居民医保的全面并轨,建立东莞市社会基本医保制度,实现医保体系的城乡一体化运行,开创了医保统一制度、统一缴费标准、统一基金调剂使用、统一管理服务的“四统一”局面[16]。其他已经采用或者正在采用第一种整合方案的地区还包括:江苏镇江市[17],浙江省余杭市、广东省珠海市和中山市[18]。至于为什么先整合居民医保与新农合的方案在实践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认为主要是因为这两种制度都是采用个人缴费与财政补助相结合、不设个人账户和终生缴费的筹资机制,且保障水平相当,只要妥善处理好组织机构整合(即医保管理中心和新农合办的合并)问题,难度和阻力就会比较小。与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相比,职工医保采用单位与在职职工缴费相结合、设立个人账户和退休人员不缴费的筹资机制,且保障水平相对较高,宜后行整合。(二)整合标准由于不同的医保制度在筹资和保障水平上差异较大,对于整合后的标准,目前学术界存在三种意见:第一种是达到多个标准,刘继同、陈育德认为整合最后应达到“一个制度、多种标准”[19],也就是现行各制度统一为一个制度,但是针对不同人群设计多种缴费标准,顾昕也认为三大医保制度要构成缴费水平不同、给付水平不同、服务水平不同的三层次医保体系[20],类似的还包括李迎生提出的“有差别的统一”的“城乡整合”模式[21],其主要思路是在制度统一的情况下,具体给付标准可根据城乡、地区生活水平差异的实际而有所不同,高和荣也认为整合后的社会保障制度应当是刚性与柔性的统一,有差别的统一,职业与户籍相一致,以及国家、个人和集体共负担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22]。第二种意见是达到一种标准,如果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应该纳入财政预算,一步到位建立全覆盖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不能分区分片[23];第三种意见是一种折中观点,即近期内标准差异化,等时机成熟再向一个标准转变,例如,孙祁祥、朱俊生、郑伟等认为目前城乡医保体系的保障水平差异很大,实现城镇医保制度与农村医保制度的整合的主导思想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稳定城镇医疗保障水平,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待条件成熟以后,最终要实现不同制度框架下保障水平“多种标准”向“单一标准”的转化[24]。总体上看,第一种意见,即“一个制度、多种标准”得到了大部分学者的认可,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具体应用,例如:成都市2007年将居民医保险和新农合整合为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之后,提供了3种自愿选择方案和1种学生、儿童方案,3种自愿选择方案的筹资标准分别是100元/人年、200元/人年和300元/人年,不同方案的最高支付限额和报销比例也有所不同,城乡居民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标准缴费[25]。采用“一个制度、一个标准”的地区目前还比较少见,东莞市的案例具有一定的示范性,东莞市的企业职工、居民、农民、灵活就业人员、退休人员及失业人员,都被统一纳入东莞市社会基本医保制度中,然后依据就业状态,将所有参保人重构成“由用人单位办理参保”、“个人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和“村(居)民委员会办理参保”三类;在待遇和缴费标准设计上,三类人群在住院和门诊时,报销比例和封顶线相同,平等享受同等医保待遇,缴费比例也相同,以住院统筹保险项目为例,三类人群的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均为5万元以内的为95%,5万至10万元的为75%,年度报销额度为10万元;三类人群的住院统筹缴费比例则统一为上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2%[16]。

整合中的资金筹集问题研究

(一)筹资渠道关于筹资渠道,通过个人(家庭)、国家和单位的多渠道筹资是学术界的基本共识,例如:胡大洋认为在其提出的“以家庭为参保缴费单位的全民医保制度”下,筹资来源主要是家庭、雇主和政府[17]。在实务操作中,仍以东莞市为例,在东莞市“一个制度、一个标准”的制度设计下,不同人群虽然筹资标准相同,但考虑到收入来源和经济能力有所不同,筹资来源还是有所区别的,例如:住院统筹缴费标准统一设定为上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2%,由用人单位办理参保的参保人,筹资来源全部为单位;个人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的参保人,筹资来源全部为个人(家庭);由村(居)民委员会办理参保的,筹资来源为个人缴纳1%,市镇(街)财政补贴1%,这样既体现了“均等受益”的原则,又实现了“公平筹资”[16]。对于各渠道的筹资比例,一些学者对比例分配原则进行了探讨,例如:李迎生指出可以先根据以往的发生率、费用情况和发展变化趋势,预测人均医疗费用,再根据社会及个人合理负担的原则,测出个人缴费,及国家、集体(企业)的分摊比例[21]。在多种筹资渠道中,政府的筹资比例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其中隐含的一个问题是筹资中的政府责任,一些学者建议政府应当在医疗筹资领域发挥主导作用,随着政府财政筹资能力的进一步增强,可以适当增加政府的分担比例,各地可以根据实际经济情况具体确定保费分担比例[26];对于广大农村参保者,政府应克服困难,加大中央财政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转移支付力度,否则,单纯依靠农村集体、社区或农民个人的力量,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只会与城市差距越来越大[27]。(二)筹资方式关于筹资方式,目前,我国三大医保制度采取的主要筹资方式是由个人和企业缴纳社会医疗保险费。来自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税收作为一种医疗筹资渠道不仅公平性强[28-30],而且管理效率高[31],世界卫生组织中超过55%的国家或地区都是以税收筹资为主的医疗筹资体系[32],据此,有学者认为税收是医保筹资领域最有效率的筹资手段,税收筹资的作用不断增强是医保筹资领域不可逆转的趋势,目前由三大医保制度以及其他配套机制形成的全民医保框架,在长期中有望过渡到以税收筹资为主的全民医保体系[26]。设计“医疗保险券”整合模式的课题组也建议医疗保险券对应的资金可以通过税收体系筹集,至于选择哪一种税收为主,需要综合考虑各种税收的公平和扭曲问题,但部分资金应当通过向吸烟、饮酒等行为征税筹集,因为吸烟和饮酒会最终会导致医疗费用支出的上升,个人不应当因为自己的不良行为给社会带来负担[14]。(三)筹资水平现有的三大医保制度无论是筹资水平还是待遇水平都存在明显差异,由于福利制度的向下刚性,在医保制度整合过程中,需要对低待遇水平的制度进行提升,依据医保基金收支当期平衡的原则,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是需要提高筹资水平。针对如何对筹资水平进行调整,周寿祺提出不同费率的城乡医保制度衔接必须经过政府“托低就高”,增加投入[33];刘继同也建议逐步增加政府对全民医保的投资力度和规模,加快制度创新与整合,利用社会保险大数法则与风险分担机制,解决筹资问题[34]。实务操作过程中,广东省率先实现新农合和居民医保制度整合的7个地级市,都是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实现城乡补助一致[26],镇江市在整合过程中,筹资标准已从2004年人均筹资65元提高到2008年的150元,其中财政补助从人均补助20元增加到100元[17]。也有学者针对整合中的筹资水平与财政补助规划问题做了一些定量方面的探索性研究,例如:贾洪波对医保缴费率做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定量分析,提出若未来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走向一体化,实施统一的城镇人口基本医保制度的话,就要提高现行医保制度的实际缴费率[35]。

境内外的整合经验借鉴

(一)境外开展整合的历程与启示在全国或地区范围内建立单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不同职业、不同人群全部纳入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比较典型的是德国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其湾于1995年实施的全民健康保险,统一了劳动保险、政府雇员保险和农民保险这三类保险,并将其推向全民[36]。韩国医疗保障达到全民覆盖的主要步骤是先强制中大型企业雇主为其雇员建立医疗保障,进而为小公司、农民和自雇人员建立区域性医疗保障,然后针对低收入公民政府建立了医疗救助制度,Yu认为这一模式可以为发展中国家所借鉴[37]。墨西哥的经验是通过医疗保障财务结构的改革来达到医疗保障的全民覆盖[38]。在日本,“国民皆保险”制度要求所有国民都应成为医保的被保险者,在法律上均享有医保权益,这项制度在日本构建统筹城乡的全民医保制度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39]。从国际经验来看,由于身份的中间性和工作状态的不稳定性,失地农民、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等特殊人群是医保制度整合过程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例如:奥地利花了40年的时间(1890-1930)将医保覆盖面从7%提高到60%,但为了将医保覆盖面扩大到农民和公务人员,又花了35到37年(1930-1965或1967年),最终才达到96%的覆盖率;在德国,医保的覆盖面从10%提高到50%,经历了47年(1883-1930),但为了将自雇人员涵盖进来,将覆盖率提高到88%,又花了58年的时间[40]。与上述国家相比,这三类特殊群体在我国不仅数量更加庞大,占参保人群的比重也将呈持续增长趋势,因此,在整合这些特殊人群的道路上,我国势必将付出更多的努力。(二)国内典型城市的整合经验归纳国内方面,比较典型的开展医保制度整合城市包括:杭州市2007年将职工医保、城居医保、新农合和医疗困难救助制度整合成一个基本医保制度,每年从基本医保费的总筹资额中提取5%作为调剂基金,用于各类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之间的调剂,以防范基金风险[40];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已在珠三角较发达地区的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和东西两翼欠发达地区的湛江、揭阳等7个地级市率先建立起了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险制度[26];仇雨临及其课题组对我国西安市、成都市、东莞市和太仓市四个地区开展统筹城乡医保制度的实践与探索进行了专题研究,结果表明:这四个地区医保制度整合的办法尽管各有不同,但都与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或者可以说是各地的发展条件决定了他们的制度选择,当地政府的理念创新与积极的财政投入也是制度发展的重要动力与保障,从组织保障来看,四个地区医保经办管理的统一化确保了制度整合的有效运行[41]。学者们对其他地区整合经验的总结研究还包括:昆山市[42]、上海浦东新区[43]、北京市[44]、镇江市[17]、重庆市[45]等。从地区分布上看,有学者建议医保制度整合宜在率先在城市化率较高经济发达地区展开[17]。事实上,在我国率先探索医保制度整合的地区中,大多数确实是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和城市化程度比较高的地区,还有一些分布在医保改革的示范地区。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明显,在医保制度整合过程中,各地要充分考虑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目前还不具备城乡居民同等费率的条件,适宜稳定“一个制度,多种费率”的现状,逐步在提高财政补贴的基础上拉近筹资水准,为“一个制度、同等费率”做准备[16]。

总结与评述

第6篇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推行十多年来,在实践上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在理论上也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这些文献研究的焦点问题,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存在的问题、实践中的区域差异、今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等进行整理和总结,并分析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今后的发展能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占总人口约70%的人民目前或将来的生活质量,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则是其中的关键内容之一。随着老龄化浪潮汹涌而来,农村养老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和紧迫。为了寻找合适的解决途径,我国政府从8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性地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到目前为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有10多年的历史。这段历史可以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6—1992年,为试点阶段。1986年,民政部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在江苏沙洲县召开了“全国农村基层社会保障工作座谈会”。会议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决定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成为首批试点地区。

第二阶段:1992年—1998年,为推广阶段。1991年6月,原民政部农村养老办公室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以下简称《基本方案》),确定了以县为基本单位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原则,决定1992年1月1日起在全国公布实施。此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在各地推广开来,参保人数不断上升,到1997年底,已有8200万农民投保。

第三阶段:1998年以后进入衰退阶段。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民政部门移交给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这个阶段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出现了参保人数下降、基金运行难度加大等困难,一些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甚至陷入停顿状态。官方对这项工作的态度也发生了动摇。1999年7月,国务院指出目前我国农村尚不具备普遍实行社会养老保,全国公务员的共同天地险的条件,决定对已有的业务实行清理整顿,停止接受新业务,有条件的地区应逐步向商业保险过渡。

从以上几个发展阶段来看,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实践上是并不成功的。在理论上,这一制度也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和批评。90年代以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一直是人口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这些文献全面地反映了各地各时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在目前这一政策面临转折时,对这些研究进行综合分析,能使我们全面地总结这项工作的经验教训,为今后农村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工作提供参考。本文在大量查阅90年代尤其是1995年以来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发现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现有文献对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宏观必要性基本上没有异议。作为农村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对保障老年农民的利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保证社会的稳定和进步都有积极意义。另外,它还有助于减轻农民“养儿防老”的思想,从而有利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执行。何承金等人的研究认为,中国西部农村人口控制的主要障碍在于社会保障体系残缺不全,农民养老难以落实。

更多的研究从微观经济个体的养老需求与供给出发进行分析,认为由于农村家庭的小型化,大量青壮年农民流向城市,老年农民社会地位下降等原因造成了近年来农村家庭养老功能的逐步淡化、弱化。而土地、家庭储蓄和农民自身的养老能力都难以担负起老年农民的生活保障。

尽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必要建立,可是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能否建立起真正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呢?一些文献对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约束性进行分析后指出,由于我国资金有限,而城市又处于经济改革的中心,在资金的竞争性使用中具有优势;而且福利国家的困境对政府的警示作用使国家不敢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入太多,因此现阶段我国尚无能力建立真正的全国范围内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只能以局部地区的社区保障作为替代。杨翠迎、张晖等人分析了我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经济可行性,认为目前建立全国范围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不可行的,只有东部和中部一些省份才具备开展这项工作的条件,”。从世界经验来看,马利敏认为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及大比例的农村人口决定了现在不宜把农业家庭人口纳入账户养老保险体系。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诸多问题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这些问题中,有的是制度设计本身的缺陷;有的是在执行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前者主要包括:

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缺乏社会保障应有的社会性和福利性。《基本方案》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资金筹集上坚持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这样,由于大多数集体无力或不愿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给予补助,绝大多数普通农民得不到任何补贴,在这种资金筹集方式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储蓄或鼓励性储蓄,也正因为这一点导致了不可能强制要求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但如果要使这项工作开展下去,常常需要采取强制性的行政命令,这又违背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自愿性原则。因此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制度设计时就使其执行陷入了两难境地。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制度上的不稳定性。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基本上都是在民政部颁布的《基本方案》的基础上稍作修改形成的,这些办法普遍缺乏法律效力。因此各地对这一政策的建立、撤消,保险金的筹集、运用以及养老金的发放都只是按照地方政府部门,甚至是某些长官的意愿执行的,不是农民与政府的一种持久性契约,因此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实际上,我国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态度也时常发生动摇,导致了本来就心存疑虑的农民更加不愿投保。这也是缺乏法律保障的结果。

3)基金保值增值困难。《基本方案》规定,“基金以县为单位统一管理,主要以购买国家财政发行的高利率债券和存入银行实现保值增值。”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缺乏合适的投资渠道、缺乏投资人才,有关部门一般都采取存入银行的方式。但是1996年下半年以来,银行利率不断下调,再加上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要保值已经相当困难,更不用说增值。这一方面造成政府的包袱加重,现已出现参保的人越多,国家赔得越多的局面。另一方面,为了使资金能够平衡运行,国家原先承诺的养老保险账户的利率只好下调,造成投保人实际收益明显低于按过去高利率计算出的养老金,使人们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信心更是大打折扣。D•盖尔•约翰逊指出,由于中国1993—1997年的投资收益率为负,对于从1993—1997年每年投入了同等数量保金的个人来说,他们积累的基金实际价值低于他们支付出的保费(D.盖尔•约翰逊1999)。

4)保障水平过低。《基本方案》规定,农民交纳保险费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2元、4元、6元、8元……20元等10个档次缴费。但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缺乏信心等原因,大多数地区农民投保时都选择了保费最低的2元/月的投保档次。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的情况下,如果农民在缴费10年后开始领取养老金,每月可以领取4.7元,15年后每月可以领取9.9元(王国军2000),这点钱对农民养老来说,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如果每月投保4元、6元甚至是10元,也仍然难以起到养老保障的作用。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包括:

1)基金的管理不够规范与完善。1998年以前全国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收集、保管、运营和发放全是由民政部门一家负责,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而一地的民政部门又直接受制于当地的政府。因此当政府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或有什么建设项目缺少资金时,有时就会要求动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对这样的要求,民政部门往往难以拒绝。因此各地挤占、挪用和非法占用基金的情况时有发生,基金的安全得不到保障,给今后的发放工作留下了极大的隐患。

2)机构管理费用入不敷出。按照《基本方案》的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机构的经费可以按所收取基金的3%来支取。但是按规定提取的管理费难以满足开展业务的需要。有的市(县)提取的管理费连给职工发工资也不够,加上会议费、宣传费等,空缺更大。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机构的管理费都已明确规定不从保险基金中支取了(何承金等2000),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却仍然要靠这一渠道来解决工作经费。

3)干部群众在享受集体补贴方面差距过大。《基本方案》规定:“同一投保单位,投保对象平等享受集体补助。”但在全国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执行过程中,同一个行政村的干部和群众却不平等享受集体补助。参加投保的绝大多数村和乡镇是补干部,不补群众;少数村都补的,也是干部补得多,群众补得少。群众一般一年仅补助3-5元,而干部补助少则几百元,多则数千元,上万元(彭希哲等1996)。这样大的差距加剧了原本就存在的农村社会不公平,强化了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抵触情绪。

4)多种形式的保险并存,形成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吴云高1998)。在苏南地区,由于农村养老保险开展得较早,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养老保险形式:有民政部门组织实施的,有乡镇合作经济组织办理的,有社会保障局办理的,等等。它们各自为政,操作方法各不相同,导致了原本就“稀薄”的资金更加分散,缺乏规模效应。在其他地区,由民政部门组织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保险也产生竞争,虽然竞争本身可以给投保农民带来实惠,但由于政府的不正当干预,商业保险往往受到排挤,打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尽管存在着以上这些问题,有的研究者认为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还不失为一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解决农村老年经济保障的重要方式。应当在现有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而不应全盘否定其积极作用。但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对这一制度持否定态度。有人认为,“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的不平衡”(田凯2000);有人认为,“当前试点中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是一个能够担负起农村跨世纪社会养老责任的制度,需要更有效的制度来取而代之”(马利敏1999);有的人甚至认为,这项举措“存在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上的错误”(王国军2000)。

三、农村社会化养老的区域研究

从实践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养老仍主要依赖于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社会养老保险的实行范围还十分有限。在众多的相关研究中,有相当部分的文献研究不同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行情况。文献表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推行存在着相当大的区域差异。王海江对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农民所在省份对其是否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有显著的解释性(王海江,1998)。薛兴利等的调查也表明集体经济越发达、农民人均纯收入越高、村领导越强的乡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推行情况越好(薛兴利等1998)。从全国来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行情况是东部沿海地区显著地好于中西部地区,上海、江苏、山东等地区已达到较高的覆盖率,而在中西部大部分地区,推行这一政策十分困难。

但几个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相对较好的地区,其对老年农民的保障并非完全依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相反,他们往往是在《基本方案》的做法之外,发展了不同方式、各有特色的社会化养老。

1.苏南模式。苏南农村目前的老年保障模式是一种多形式并存的局面,其基本特征是“以家庭保障为基础,社区保障为核心,商业性保险为补充”(彭希哲等1996),上海市农村也基本上属于这种类型。这种社区保障是社区范围内统筹的制度,社区成员一般都享有类似的保障福利而不受其就业的那个企业的经营状况的直接影响。它在资金上主要依赖于社区公共资金的投入,而社区公共资金又主要来源于乡镇企业的盈利。苏南是我国乡镇企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因此集体有能力对社区成员的养老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彭希哲等1996)。民政部门组织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这里也有较高的覆盖面,但在资金筹集上,苏南模式有其独特之处:一是集体补助所占比例较高;二是基金筹集标准不是按照《基本方案》中的10个等级,而是被大大提高了,以适应当地的生活水平,确实保障老年农民的基本生活。比如上海嘉定区的实际操作中,个人年缴费标准分为3档:240元、180元和120元。企业缴费则按企业不同性质区分不同的缴费标准。农村“三资”企业,按上月农方职工工资总额的25.5%缴费;农村私营企业按上年度计税工资标准的25.5%缴费;农村个体工商户,户主按上年度计税工资标准的10%,为本人和农民帮工缴费。

2.山东模式。整个山东省的农村养老保障仍以家庭保障为主,但它是全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几个试点地区之一,也是全国投保绝对人数最多的省区。在资金筹集方面,该地区基本是按照(基本方案)的规定来实行,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的比例很小,只占已交纳保险基金的约15%。而且其中的绝大部分补助给村干部、乡镇企业职工等“特殊职业”的人口。山东省农民的投保标准普遍很低,一般都是2—4元/月的水平(彭希哲等1996),因此未来的养老保障能力也很低。

3.广东模式。确切地说,这也是一种社区保障模式。它通过股份合作制乡镇企业中的年龄股和集体股来实现对农村老年人口的经济保障”“。所谓年龄股就是个人所拥有的股份数额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因此老人总能拥有较多的股份。集体股是属集体经济组织或企业所有者所有,集体股的主要用途之一是作为公益金,老年福利支出是公益金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四、改革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本身的缺陷以及在执行中出现的上述问题,许多文献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农村养老保障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加大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扶持。不少研究者注意到缺少政府扶持是农民缺乏投保热情的根本原因,因此针对目前集体补助比重过小,国家扶持微乎其微的状况,均提出应适当提高集体补助的比重,加大政府扶持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真正具有社会保障应有的“社会性”、“福利性”,才能调动起农民投保的积极性。

2.应当确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地位,使其具有制度上的稳定性。国家关于农村养老保险的方针政策变化无常,不利于这项工作的开展。全国各地在这方面也没有规范统一的业务、财务及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这都导致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不稳定性。而通过立法是达到稳定政策的最好途径。

3.应提高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以解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支付问题。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投资本身就是一门相当复杂的学问,我国这方面的人才非常稀缺;而且目前我国风险较小、回报较高的投资渠道很少,但是许多文献仍然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改革的方向。比如,①可以通过法律程序,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推行投资制,将部分养老保险基金交由专业投资公司进行投资,以提高积累资金的增值率。②由于农村养老保险以县为覆盖范围,因此基金大多集中在县级保障部门,其保值增值受到人才、信息、投资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因此可以规定,不能保证适当增值率的投资主体,要在一定期限内放弃投资权,将养老保险基金全部或部分上缴,由省级部门负责保值增值并承担责任。省级部门不能实现保值增值的,可以将基金交由全国有关机构管理。福建省就是采用的这种办法,效果比较好。

另外,王国军主张完全放弃现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另起炉灶,建立“从城乡‘二元’保障到基本保障、补充保障和附加保障的城乡有机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基本保障中,农业劳动者通过税收的方式,向全国统一社会养老保障机构交纳社会养老保障税,社会养老保障税率应按各地农民的收入水平、物价指数和人口预期寿命而分别制定;在补充保险中,如果农民受雇于人,超过一段时间后,雇主和雇工必须按雇工工资的法定比率向社会保障管理机构交纳社会补充保障费;在附加保障中,农民可以参加商业保险或个人储蓄的方式获得保障(刘书鹤等1998)。

五、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尽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经进行了10多年,也积累了相当多的研究文献,但由于为农民这类非雇佣的独立劳动者建立社会保障本身就是一个难题,而且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实力还不够发达,农村的社会生产力总体而言还比较落后,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因此到目前为止,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仍然有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其中比较关键的是以下几个:

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筹资方式

许多研究者都提出应当在农村养老基金筹集时增加政府扶持的力度。但是这个“力度”应当有多大比较合适,即既能充分调动农民投保的积极性,政府又能承担得起?在这个问题上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之间的替代关系如何?对于这些问题,都缺乏明确的定量分析,甚至连定量分析的框架也没有,这样“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便缺乏科学的指导,难以落实。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管理机构设置

按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管理和发放应当遵循三权分立的原则。但是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1998年以前基本上完全由民政部门独立管理,1998年以后移交给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也是一家说了算。权利缺乏监督是基金安全难以保障的关键,因此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机构设置应当进行改革。但怎样改,怎样体现权利的监督与制衡是目前已有的文献中研究得较少的问题。

第7篇

第一阶段:1986-1992年,为试点阶段。1986年,民政部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在江苏沙洲县召开了“全国农村基层社会保障工作座谈会”。会议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决定因地制宜地开农村展社会保障工作。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成为首批试点地区[1]。

第二阶段:1992年—1998年,为推广阶段。1991年6月,原民政部农村养老办公室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以下简称《基本方案》),确定了以县为基本单位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原则,决定1992年1月1日起在全国公布实施[2]。此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在各地推广开来,参保人数不断上升,到1997年底,已有8200万农民投保[3]。

第三阶段:1998年以后进入衰退阶段。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民政部门移交给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这个阶段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出现了参保人数下降、基金运行难度加大等困难,一些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甚至陷入停顿状态[4]。官方对这项工作的态度也发生了动遥1999年7月,国务院指出目前我国农村尚不具备普遍实行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决定对已有的业务实行清理整顿,停止接受新业务,有条件的地区应逐步向商业保险过渡[5]。

从以上几个发展阶段来看,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实践上是并不成功的。在理论上,这一制度也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和批评。90年代以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一直是人口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这些文献全面地反映了各地各时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在目前这一政策面临转折时,对这些研究进行综合分析,能使我们全面地总结这项工作的经验教训,为今后农村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工作提供参考。本文在大量查阅90年代尤其是1995年以来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发现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现有文献对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宏观必要性基本上没有异议。作为农村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对保障老年农民的利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保证社会的稳定和进步都有积极意义。另外,它还有助于减轻农民“养儿防老”的思想,从而有利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执行。何承金等人的研究认为,中国西部农村人口控制的主要障碍在于社会保障体系残缺不全,农民养老难以落实[6]。

更多的研究从微观经济个体的养老需求与供给出发进行分析,认为由于农村家庭的小型化,大量青壮年农民流向城市,老年农民社会地位下降等原因造成了近年来农村家庭养老功能的逐步淡化、弱化。而土地、家庭储蓄和农民自身的养老能力都难以担负起老年农民的生活保障[7]。

尽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必要建立,可是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能否建立起真正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呢?一些文献对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约束性进行分析后指出,由于我国资金有限,而城市又处于经济改革的中心,在资金的竞争性使用中具有优势;而且福利国家的困境对政府的警示作用使国家不敢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入太多,因此现阶段我国尚无能力建立真正的全国范围内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只能以局部地区的社会保障作为替代[8]。杨翠迎、张晖等人分析了我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经济可行性,认为目前建立全国范围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不可行的,只有东部和中部一些省份才具备开展这项工作的条件[9]。从世界经验来看,马利敏认为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及大比例的农村人口决定了现在不宜把农业家庭人口纳入帐户养老保险体系[10]。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诸多问题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11]。这些问题中,有的是制度设计本身的缺陷;有的是在执行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前者主要包括:

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缺乏社会保障应有的社会性和福利性。《基本方案》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资金筹集上坚持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这样,由于大多数集体无力或不愿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给予补助,绝大多数普通农民得不到任何补贴,在这种资金筹集方式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储蓄或鼓励性储蓄[12],也正因为这一点导致了不可能强制要求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但如果要使这项工作开展下去,常常需要采取强制性的行政命令,这又违背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自愿性原则。因此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制度设计时就使其执行陷入了两难境地。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制度上的不稳定性。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基本上都是在民政部颁布的《基本方案》的基础上稍作修改形成的,这些办法普遍缺乏法律效力。因此各地对这一政策的建立、撤消,保险金的筹集、运用以及养老金的发放都只是按照地方政府部门,甚至是某些长官的意愿执行的,不是农民与政府的一种持久性契约,因此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实际上,我国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态度也时常发生动摇,导致了本来就心存疑虑的农民更加不愿投保。这也是缺乏法律保障的结果。

3)基金保值增值困难。《基本方案》规定,“基金以县为单位统一管理,主要以购买国家财政发行的高利率债券和存入

银行实现保值增值。”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缺乏合适的投资渠道、缺乏投资人才,有关部门一般都采取存入银 行的方式。但是1996年下半年以来,银行利率不断下调,再加上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要保值已经相当困难,更不用说增值。这一方面造成政府的包袱加重,现已出现参保的人越多,国家赔得越多的局面。另一方面,为了使资金能够平衡运行,国家原先承诺的养老保险帐户的利率只好下调,造成投保人实际收益明显低于按过去高利率计算出的养老金,使人们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信心更是大打折扣。D·盖尔·约翰逊指出,由于中国1993-1997年的投资收益率为负,负于从1993-1997年每年投入了同等数量保金的个人来说,他们积累的基金实际价值低于他们支付出的保费(D.盖尔·约翰孙1999)。 4)保障水平过低。《基本方案》规定,农民交纳保险费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2元、4元、6元、8元……20元等10个档次缴费。但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缺乏信心等原因,大多数地区农民投保时都选择了保费最低的2元/月的投保档次。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的情况下,如果农民在缴费10年后开始领取养老金,每月可以领取4.7元,15年后每月可以领取9.9元(王Q2000),这点钱对农民养老来说,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如果每月投保4元、6元甚至是10元,也仍然难以起到养老保障的作用。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包括:

1)基金的管理不够规范与完善[13]。1998年以前全国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收集、保管、运营和发放全是由民政部门一家负责,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而一地的民政部门又直接受制于当地的政府。因此当政府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或有什么建设项目缺少资金时,有时就会要求动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对这样的要求,民政部门往往难以拒绝。因此各地挤占、挪用和非法占用基金的情况时有发生,基金的安全得不到保障,给今后的发放工作留下了极大的隐患。

2)机构管理费用入不敷出[14]。按照《基本方案》的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机构的经费可以按所收取基金的3%来支龋但是按规定提取的管理费难以满足开展业务的需要。有的市(县)提取的管理费连给职工发工资也不够,加上会议费、宣传费等,空缺更大。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机构的管理费都已明确规定不从保险基金中支取了(何承金等2000),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却仍然要靠这一渠道来解决工作经费。

3)干部群众在享受集体补贴方面差距过大[15]。《基本方案》规定:“同一投保单位,投保对象平等享受集体补助。”但在全国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执行过程中,同一个行政村的干部和群众却不平等享受集体补助。参加投保的绝大多数村和乡镇是补干部,不补群众;少数村都补的,也是干部补得多,群众补得少。群众一般一年仅补助3~5元,而干部补助少则几百元,多则数千元,上万元(彭希哲等1996)。这样大的差距加剧了原本就存在的农村社会不公平,强化了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抵触情绪。

4)多种形式的保险并存,形成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吴云高1998)。在苏南地区,由于农村养老保险开展得较早,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养老保险形式:有民政部门组织实施的,有乡镇合作经济组织办理的,有社会保障局办理的,等等。它们各自为政,操作方法各不相同,导致了原本就“稀北的资金更加分散,缺乏规模效应。在其他地区,由民政部门组织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保险也产生竞争,虽然竞争本身可以给投保农民带来实惠,但由于政府的不正当干预,商业保险往往受到排挤,打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尽管存在着以上这些问题,有的研究者认为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还不失为一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解决农村老年经济保障的重要方式。应当在现有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而不应全盘否定其积极作用。但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对这一制度持否定态度。有人认为,“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的不平衡”(田凯2000);有人认为,“当前试点中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是一个能够担负起农村跨世纪社会养老责任的制度,需要更有效的制度来取而代之”(马利敏1999);有的人甚至认为,这项举措“存在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上的错误”(王Q2000)。

三、农村社会化养老的区域研究

从实践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养老仍主要依赖于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社会养老保险的实行范围还十分有限。在众多的相关研究中,有相当部分的文献研究不同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行情况。文献表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推行存在着相当大的区域差异。王海江对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农民所在省份对其是否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有显着的解释性(王海江,1998)。薛兴利等的调查也表明集体经济越发达、农民人均纯收入越高、村领导越强的乡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推行情况越好(薛兴利等1998)。从全国来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行情况是东部沿海地区显着地好于中西部地区,上海、江苏、山东等地区已达到较高的覆盖率,而在中西部大部分地区,推行这一政策十分困难。

但几个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相对较好的地区,其对老年农民的保障并非完全依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相反,他们往往是在《基本方案》的做法之外,发展了不同方式、各有特色的社会化养老。

1.苏南模式。苏南农村目前的老年保障模式是一种多形式并存的局面,其基本特征是“以家庭保障为基础,社区保障为核心,商业性保险为补充”(彭希哲等1996),上海市农村也基本上属于这种类型。这种社区保障是社区范围内统筹的制度,社区成员一般都享有类似的保障福利而不受其就业的那个企业的经营状况的直接影响。它在资金上主要依赖于社区公共资金的投入,而社区公共资金又主要来源于乡镇企业的盈利。苏南是我国乡镇企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因此集体有能力对社区成员的养老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彭希哲等1996)。民政部门组织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 这里也有较高的覆盖面,但在资金筹集上,苏南模式有其独特之处:一是集体补助所占比例较高;二是基金筹集标准不是按照《基本方案》中的10个等级,而是被大大提高了,以适应当地的生活水平,确实保障老年农民的基本生活。比如上海嘉定区的实际操作中,个人年缴费标准分为3档:240元、180年和120元。企业缴费则按企业不同性质区分不同的缴费标准。农村“三资”企业,按上月农方职工工资总额的25.5%缴费;农村私营企业按上年度计税工资标准的25.5%缴费;农村个体工商户,户主按上年度计税工资标准的10%,为本人和农民帮工缴费。

2.山东模式。整个山东省的农村养老保障仍以家庭保障为主,但它是全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几个试点地区之一,也是全国投保绝对人数最多的省区。在资金筹集方面,该地区基本是按照《基本方案》的规定来实行,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的比例很小,只占已交纳保险基金的约15%。而且其中的绝大部分补助给村干部、乡镇企业职工等“特殊职业”的人口。山东省农民的投保标准普遍很低,一般都是2-4元/月的水平(彭希哲等1996),因此未来的养老

保障能力也很低。 3.广东模式。确切地说,这也是一种社区保障模式。它通过股份合作制乡镇企业中的年龄股和集体股来实现对农村老年人口的经济保障[16]。所谓年龄股就是个人所拥有的股份数额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因此老人总能拥有较多的股份。集体股是属集体经济组织或企业所有者所有,集体股的主要用途之一是作为公益金,老年福利支出是公益金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四、改革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本身的缺陷以及在执行中出现的上述问题,许多文献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农村养老保障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加大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扶持。不少研究者注意到缺少政府扶持是农民缺乏投保热情的根本原因,因此针对目前集体补助比重过小,国家扶持微乎其微的状况,均提出应适当提高集体补助的比重,加大政府扶持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真正具有社会保障应有的“社会性”、“福利性”,才能调动起农民投保的积极性。

2.应当确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地位,使其具有制度上的稳定性。国家关于农村养老保险的方针政策变化无常,不利于这项工作的开展。全国各地在这方面也没有规范统一的业务、财务及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这都导致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不稳定性。而通过立法是达到稳定政策的最好途径。

3.应提高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以解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支付问题。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投资本身就是一门相当复杂的学问,我国这方面的人才非常稀缺;而且目前我国风险较孝回报较高的投资渠道很少,但是许多文献仍然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改革的方向。比如,①可以通过法律程序,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推行投资制,将部分养老保险基金交由专业投资公司进行投资,以提高积累资金的增值率。②由于农村养老保险以县为覆盖范围,因此基金大多集中在县级保障部门,其保值增值受到人才、信息、投资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因此可以规定,不能保证适当增值率的投资主体,要在一定期限内放弃投资权,将养老保险基金全部或部分上缴,由省级部门负责保值增值并承担责任。省级部门不能实现保值增值的,可以将基金交由全国有关机构管理。福建省就是采用的这种办法,效果比较好。

另外,王Q主张完全放弃现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另起炉灶,建立“从城乡‘二元’保障到基本保障、补充保障和附加保障的城乡有机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基本保障中,农业劳动者通过税收的方式,向全国统一社会养老保障机构交纳社会养老保障税,社会养老保障税率应按各地农民的收入水平、物价指数和人口预期寿命而分别制定;在补充保险中,如果农民受雇于人,超过一段时间后,雇主和雇工必须按雇工工资的法定比率向社会保障管理机构交纳社会补充保障费;在附加保障中,农民可以参加商业保险或个人储蓄的方式获得保障(刘书鹤等1998)。

五、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尽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经进行了10多年,也积累了相当多的研究文献,但由于为农民这类非雇佣的独立劳动者建立社会保障本身就是一个难题,而且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实力还不够发达,农村的社会生产力总体而言还比较落后,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因此到目前为止,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仍然有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其中比较关键的是以下几个:

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筹资方式

许多研究者都提出应当在农村养老基金筹集时增加政府扶持的力度。但是这个“力度”应当有多大比较合适,即既能充分调动农民投保的积极性,政府又能承担得起?在这个问题上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之间的替代关系如何?对于这些问题,都缺乏明确的定量分析,甚至连定量分析的框架的也没有,这样“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便缺乏科学的指导,难以落实。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管理机构设置

按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管理和发放应当遵循三权分立的原则。但是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1998年以前基本上完全由民政部门独立管理,1998年以后移交给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也是一家说了算。权利缺乏监督是基金安全难以保障的关键,因此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机构设置应当进行改革。但怎样改,怎样体现权利的监督与制衡是目前已有的文献中研究得较少的问题。

第8篇

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占总人口约70%的人民目前或将来的生活质量,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则是其中的关键内容之一。随着老龄化浪潮汹涌而来,农村养老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和紧迫。为了寻找合适的解决途径,我国政府从8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性地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到目前为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有10多年的历史。这段历史可以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6—1992年,为试点阶段。1986年,民政部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在江苏沙洲县召开了“全国农村基层社会保障工作座谈会”。会议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决定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成为首批试点地区。

第二阶段:1992年—1998年,为推广阶段。1991年6月,原民政部农村养老办公室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以下简称《基本方案》),确定了以县为基本单位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原则,决定1992年1月1日起在全国公布实施。此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在各地推广开来,参保人数不断上升,到1997年底,已有8200万农民投保。

第三阶段:1998年以后进入衰退阶段。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民政部门移交给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这个阶段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出现了参保人数下降、基金运行难度加大等困难,一些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甚至陷入停顿状态。官方对这项工作的态度也发生了动摇。1999年7月,国务院指出目前我国农村尚不具备普遍实行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决定对已有的业务实行清理整顿,停止接受新业务,有条件的地区应逐步向商业保险过渡。

从以上几个发展阶段来看,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实践上是并不成功的。在理论上,这一制度也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和批评。90年代以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一直是人口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这些文献全面地反映了各地各时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在目前这一政策面临转折时,对这些研究进行综合分析,能使我们全面地总结这项工作的经验教训,为今后农村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工作提供参考。本文在大量查阅90年代尤其是1995年以来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发现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现有文献对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宏观必要性基本上没有异议。作为农村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对保障老年农民的利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保证社会的稳定和进步都有积极意义。另外,它还有助于减轻农民“养儿防老”的思想,从而有利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执行。何承金等人的研究认为,中国西部农村人口控制的主要障碍在于社会保障体系残缺不全,农民养老难以落实。

更多的研究从微观经济个体的养老需求与供给出发进行分析,认为由于农村家庭的小型化,大量青壮年农民流向城市,老年农民社会地位下降等原因造成了近年来农村家庭养老功能的逐步淡化、弱化。而土地、家庭储蓄和农民自身的养老能力都难以担负起老年农民的生活保障。

尽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必要建立,可是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能否建立起真正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呢?一些文献对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约束性进行分析后指出,由于我国资金有限,而城市又处于经济改革的中心,在资金的竞争性使用中具有优势;而且福利国家的困境对政府的警示作用使国家不敢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入太多,因此现阶段我国尚无能力建立真正的全国范围内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只能以局部地区的社区保障作为替代。杨翠迎、张晖等人分析了我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经济可行性,认为目前建立全国范围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不可行的,只有东部和中部一些省份才具备开展这项工作的条件,“。从世界经验来看,马利敏认为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及大比例的农村人口决定了现在不宜把农业家庭人口纳入帐户养老保险体系。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诸多问题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这些问题中,有的是制度设计本身的缺陷;有的是在执行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前者主要包括:

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缺乏社会保障应有的社会性和福利性。《基本方案》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资金筹集上坚持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这样,由于大多数集体无力或不愿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给予补助,绝大多数普通农民得不到任何补贴,在这种资金筹集方式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储蓄或鼓励性储蓄,也正因为这一点导致了不可能强制要求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但如果要使这项工作开展下去,常常需要采取强制性的行政命令,这又违背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自愿性原则。因此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制度设计时就使其执行陷入了两难境地。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制度上的不稳定性。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基本上都是在民政部颁布的《基本方案》的基础上稍作修改形成的,这些办法普遍缺乏法律效力。因此各地对这一政策的建立、撤消,保险金的筹集、运用以及养老金的发放都只是按照地方政府部门,甚至是某些长官的意愿执行的,不是农民与政府的一种持久性契约,因此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实际上,我国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态度也时常发生动摇,导致了本来就心存疑虑的农民更加不愿投保。这也是缺乏法律保障的结果。

3)基金保值增值困难。《基本方案》规定,“基金以县为单位统一管理,主要以购买国家财政发行的高利率债券和存入银行实现保值增值。”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缺乏合适的投资渠道、缺乏投资人才,有关部门一般都采取存入银行的方式。但是1996年下半年以来,银行利率不断下调,再加上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要保值已经相当困难,更不用说增值。这一方面造成政府的包袱加重,现已出现参保的人越多,国家赔得越多的局面。另一方面,为了使资金能够平衡运行,国家原先承诺的养老保险帐户的利率只好下调,造成投保人实际收益明显低于按过去高利率计算出的养老金,使人们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信心更是大打折扣。D·盖尔·约翰逊指出,由于中国1993—1997年的投资收益率为负,对于从1993—1997年每年投入了同等数量保金的个人来说,他们积累的基金实际价值低于他们支付出的保费(D.盖尔·约翰逊1999)。

4)保障水平过低。《基本方案》规定,农民交纳保险费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2元、4元、6元、8元……20元等10个档次缴费。但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缺乏信心等原因,大多数地区农民投保时都选择了保费最低的2元/月的投保档次。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的情况下,如果农民在缴费10年后开始领取养老金,每月可以领取4.7元,15年后每月可以领取9.9元(王国军2000),这点钱对农民养老来说,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如果每月投保4元、6元甚至是10元,也仍然难以起到养老保障的作用。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包括:

1)基金的管理不够规范与完善。1998年以前全国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收集、保管、运营和发放全是由民政部门一家负责,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而一地的民政部门又直接受制于当地的政府。因此当政府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或有什么建设项目缺少资金时,有时就会要求动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对这样的要求,民政部门往往难以拒绝。因此各地挤占、挪用和非法占用基金的情况时有发生,基金的安全得不到保障,给今后的发放工作留下了极大的隐患。

2)机构管理费用入不敷出。按照《基本方案》的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机构的经费可以按所收取基金的3%来支取。但是按规定提取的管理费难以满足开展业务的需要。有的市(县)提取的管理费连给职工发工资也不够,加上会议费、宣传费等,空缺更大。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机构的管理费都已明确规定不从保险基金中支取了(何承金等2000),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却仍然要靠这一渠道来解决工作经费。

3)干部群众在享受集体补贴方面差距过大。《基本方案》规定:“同一投保单位,投保对象平等享受集体补助。”但在全国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执行过程中,同一个行政村的干部和群众却不平等享受集体补助。参加投保的绝大多数村和乡镇是补干部,不补群众;少数村都补的,也是干部补得多,群众补得少。群众一般一年仅补助3-5元,而干部补助少则几百元,多则数千元,上万元(彭希哲等1996)。这样大的差距加剧了原本就存在的农村社会不公平,强化了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抵触情绪。

4)多种形式的保险并存,形成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吴云高1998)。在苏南地区,由于农村养老保险开展得较早,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养老保险形式:有民政部门组织实施的,有乡镇合作经济组织办理的,有社会保障局办理的,等等。它们各自为政,操作方法各不相同,导致了原本就“稀薄”的资金更加分散,缺乏规模效应。在其他地区,由民政部门组织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保险也产生竞争,虽然竞争本身可以给投保农民带来实惠,但由于政府的不正当干预,商业保险往往受到排挤,打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尽管存在着以上这些问题,有的研究者认为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还不失为一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解决农村老年经济保障的重要方式。应当在现有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而不应全盘否定其积极作用。但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对这一制度持否定态度。有人认为,“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的不平衡”(田凯2000);有人认为,“当前试点中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是一个能够担负起农村跨世纪社会养老责任的制度,需要更有效的制度来取而代之”(马利敏1999);有的人甚至认为,这项举措“存在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上的错误”(王国军2000)。

三、农村社会化养老的区域研究

从实践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养老仍主要依赖于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社会养老保险的实行范围还十分有限。在众多的相关研究中,有相当部分的文献研究不同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行情况。文献表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推行存在着相当大的区域差异。王海江对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农民所在省份对其是否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有显著的解释性(王海江,1998)。薛兴利等的调查也表明集体经济越发达、农民人均纯收入越高、村领导越强的乡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推行情况越好(薛兴利等1998)。从全国来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行情况是东部沿海地区显著地好于中西部地区,上海、江苏、山东等地区已达到较高的覆盖率,而在中西部大部分地区,推行这一政策十分困难。

但几个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相对较好的地区,其对老年农民的保障并非完全依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相反,他们往往是在《基本方案》的做法之外,发展了不同方式、各有特色的社会化养老。

1.苏南模式。苏南农村目前的老年保障模式是一种多形式并存的局面,其基本特征是“以家庭保障为基础,社区保障为核心,商业性保险为补充”(彭希哲等1996),上海市农村也基本上属于这种类型。这种社区保障是社区范围内统筹的制度,社区成员一般都享有类似的保障福利而不受其就业的那个企业的经营状况的直接影响。它在资金上主要依赖于社区公共资金的投入,而社区公共资金又主要来源于乡镇企业的盈利。苏南是我国乡镇企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因此集体有能力对社区成员的养老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彭希哲等1996)。民政部门组织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这里也有较高的覆盖面,但在资金筹集上,苏南模式有其独特之处:一是集体补助所占比例较高;二是基金筹集标准不是按照《基本方案》中的10个等级,而是被大大提高了,以适应当地的生活水平,确实保障老年农民的基本生活。比如上海嘉定区的实际操作中,个人年缴费标准分为3档:240元、180元和120元。企业缴费则按企业不同性质区分不同的缴费标准。农村“三资”企业,按上月农方职工工资总额的25.5%缴费;农村私营企业按上年度计税工资标准的25.5%缴费;农村个体工商户,户主按上年度计税工资标准的10%,为本人和农民帮工缴费。

2.山东模式。整个山东省的农村养老保障仍以家庭保障为主,但它是全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几个试点地区之一,也是全国投保绝对人数最多的省区。在资金筹集方面,该地区基本是按照(基本方案)的规定来实行,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的比例很小,只占已交纳保险基金的约15%。而且其中的绝大部分补助给村干部、乡镇企业职工等“特殊职业”的人口。山东省农民的投保标准普遍很低,一般都是2—4元/月的水平(彭希哲等1996),因此未来的养老保障能力也很低。

3.广东模式。确切地说,这也是一种社区保障模式。它通过股份合作制乡镇企业中的年龄股和集体股来实现对农村老年人口的经济保障“”。所谓年龄股就是个人所拥有的股份数额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因此老人总能拥有较多的股份。集体股是属集体经济组织或企业所有者所有,集体股的主要用途之一是作为公益金,老年福利支出是公益金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四、改革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本身的缺陷以及在执行中出现的上述问题,许多文献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农村养老保障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加大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扶持。不少研究者注意到缺少政府扶持是农民缺乏投保热情的根本原因,因此针对目前集体补助比重过小,国家扶持微乎其微的状况,均提出应适当提高集体补助的比重,加大政府扶持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真正具有社会保障应有的“社会性”、“福利性”,才能调动起农民投保的积极性。

2.应当确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地位,使其具有制度上的稳定性。国家关于农村养老保险的方针政策变化无常,不利于这项工作的开展。全国各地在这方面也没有规范统一的业务、财务及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这都导致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不稳定性。而通过立法是达到稳定政策的最好途径。

3.应提高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以解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支付问题。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投资本身就是一门相当复杂的学问,我国这方面的人才非常稀缺;而且目前我国风险较小、回报较高的投资渠道很少,但是许多文献仍然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改革的方向。比如,①可以通过法律程序,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推行投资制,将部分养老保险基金交由专业投资公司进行投资,以提高积累资金的增值率。②由于农村养老保险以县为覆盖范围,因此基金大多集中在县级保障部门,其保值增值受到人才、信息、投资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因此可以规定,不能保证适当增值率的投资主体,要在一定期限内放弃投资权,将养老保险基金全部或部分上缴,由省级部门负责保值增值并承担责任。省级部门不能实现保值增值的,可以将基金交由全国有关机构管理。福建省就是采用的这种办法,效果比较好。

另外,王国军主张完全放弃现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另起炉灶,建立“从城乡‘二元’保障到基本保障、补充保障和附加保障的城乡有机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基本保障中,农业劳动者通过税收的方式,向全国统一社会养老保障机构交纳社会养老保障税,社会养老保障税率应按各地农民的收入水平、物价指数和人口预期寿命而分别制定;在补充保险中,如果农民受雇于人,超过一段时间后,雇主和雇工必须按雇工工资的法定比率向社会保障管理机构交纳社会补充保障费;在附加保障中,农民可以参加商业保险或个人储蓄的方式获得保障(刘书鹤等1998)。

五、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尽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经进行了10多年,也积累了相当多的研究文献,但由于为农民这类非雇佣的独立劳动者建立社会保障本身就是一个难题,而且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实力还不够发达,农村的社会生产力总体而言还比较落后,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因此到目前为止,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仍然有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其中比较关键的是以下几个:

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筹资方式

许多研究者都提出应当在农村养老基金筹集时增加政府扶持的力度。但是这个“力度”应当有多大比较合适,即既能充分调动农民投保的积极性,政府又能承担得起?在这个问题上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之间的替代关系如何?对于这些问题,都缺乏明确的定量分析,甚至连定量分析的框架也没有,这样“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便缺乏科学的指导,难以落实。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管理机构设置

按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管理和发放应当遵循三权分立的原则。但是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1998年以前基本上完全由民政部门独立管理,1998年以后移交给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也是一家说了算。权利缺乏监督是基金安全难以保障的关键,因此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机构设置应当进行改革。但怎样改,怎样体现权利的监督与制衡是目前已有的文献中研究得较少的问题。

3.城乡养老保险的衔接问题

我国现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障制度是完全不同的两套体系,两者不存在可换算的基础,根本无法衔接。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城市化的步伐将会加快,有更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将流向城市,两种不相衔接的养老保险体系将成为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障碍。因此,王国军提出了“‘三维’的城乡有机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是非常有益的尝试,但其中有一些关键问题仍无法解决。比如在基本保障中,国家是否给予补贴?如果给,给多少比较合适?如果不给,较富裕的农民是否会感觉“吃亏”而不愿参加?因此关于这个方案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

参考文献:

[1]刘贵平。现行农村养老保险方案的优势与不足[J].人口与经济,1998,(2):15—28.

[2]张仕平等。建国以来农村老年保障的历史沿革、特点及成因[J].人口学刊,2000,(5):35—39.

[3]D·盖尔·约翰逊。中国老年人的社会保障[J].中国人口科学,1999,(5):1—10.

[4]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课题组。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J].人民论坛,2000,(6):8—10.

[5]刚凯。当前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00,(6):28—31.

[6]何承金等。中国西部农村人口控制与社会养老保障研究[J].小国人口科学,1997,(1):14—24.

[7]梁鸿。农村老年人自给自理能力研究[J].人口与经济,1999,(4):21—25.

[8]梁鸿。试论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及其特殊性[J].复旦学报社科版,1999,(5):26—31.

[9]张晖等。我国农村应建立不同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障机制[J].人口学刊,1997,(6):50—52.

[10]马利敏。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请缓行[J].探索与争鸣,1999,(7):11—12.

[11]黄晓平。让农民兄弟老有所养——江苏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情况调查[J].中国财政,1998,(8):16-17.

[12]王国军。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缺陷与改革思路[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0,(1);120—127.

[13]吴云高。苏州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情况的调查[J].上海农村经济,1998,(5):39—42.

[14]刘书鹤等。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调查[J].经济研究,1998,(5):15—21.

第9篇

20XX年,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及大力支持下,在公司领导班子的带领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全国范围内抗击XX的严峻形势,公司全体员工团结一致、开拓进取,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开展工作,取得了XX和经营发展的全面胜利,管理工作持续改进,服务品质稳步提升,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共计966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税前利润、净利润分别比去年提高14.4%和8.8%,圆满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各项经营指标。

一、全力配合集团地产开发,小区管理品质不断提升

今年,为了配合集团的物业发展,公司调整了发展战略,奉行先品牌、后规模、把工作重心放在改进集团开发物业的服务品质的思路,适度放慢对外拓展速度,集中优势资源确保为集团开发的精品楼盘提供配套的精品物业管理。为此,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首先强化了领导分工,由总经理直接分管、各副总协助参与集团开发物业的管理服务工作,并专门设立了集团开发物业周工作例会制度,缩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周期;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调换部分管理处负责人;收支实行取之于集团物业,用之于集团物业的政策,作为整体不提利润要求。同时,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抓好制度建设。制定封闭式管理规范标准,以集团开发物业小区为试点,并向各全委小区全面推广封闭式管理;加强对各小区的安全评估,对小区内易攀爬部位实施安全防范,采取各项防攀爬措施;实行管理处主任-安全主管-分队长的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安全总监-安全管理部-安全主管垂直领导,通过测评考核确定安全主管人选34人;通过理论考核和现场实操,从114名保安骨干中确定分队长人选76人;根据工作岗位的变化,合理调整,分流保安骨干18人,为安全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调整保安培训重点,强调保安的敬业精神和纪律性,以及对值班时各类事件的处理规范,特别是外来人员车辆管理及各种异常情况的处理办法。全年保安培训时间达126小时/人。

第三,加强对保安工作和生活的关心。对保安工资实行了大幅度的调整,解决了保安的社会保险问题,平均增幅达200元/人月;同时投入20余万元资金,完善保安宿舍物品的配置工作;开设公司职工食堂,解决队员的吃饭问题;配置了报纸、XX期刊、XX物业报、XX保安园地等报刊杂志,极大地丰富了保安员的业余生活。

第四、严肃纪律和检查处罚。坚决执行请销假制度,防止私自外出;实行严格的查岗查哨和晚点名制度;加大检查督导的力度,查处睡岗26人,脱岗13人,其它违纪31人;增大处罚力度,受处罚70人次。

今年,公司全面强化以业主为中心的服务意识,率先在深圳业内提出并推行7X24服务模式,力求最大限度地满足业户需求;推出入户维修免费服务,集团开发物业全年上门维修4107次,得到业主的好评,大大提高了业主对小区服务的满意程度。公司全年组织了15次有关职业技能和行为规范培训,共28项内容,培训课时达56小时/人。据集团公司三季度对开发物业进行的调查,业主对我们维修服务的满意程度达到了100%。

在销售配合方面,筹备成立上海、武汉分公司和深圳管理部,克服XX困难及异地资源短缺问题,全力投入XX岸等项目的前期介入和销售配合工作,全面展示金地物业管理良好形象,满足集团地产销售配合工作的需要。

今年,针对XX小镇存在的问题,公司先后从XX总部抽调2名工程师、2名客服主管、15名维修人员及2名客服人员充实到管理处,给予人力资源的支持。同时派出客服人员参与和组建应急维修队,在地产客服中心统一调度下统一工作,全力参与地产维修整改工作,使小区工作各项管理步入正轨。海景方面,积极配合地产公司做好业户走访工作,黄牌数量从高峰时期的130户270块,减少到目前的2块(字朝里放置于阳台内),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在社会上形成的负面影响,减弱和抑制了对翠堤湾的销售工作产生的不良影响,有力地配合了地产公司的品牌策划和销售工作。翠堤湾方面,面对销售、入伙、装修、业主生活同时并存的环境条件,公司全力以赴提供一流的销售现场管理、入伙前

与业主的主动沟通及规范的入伙手续办理、服务导向的装修管理,尤其是超前做好复杂环境下的封闭式管理和快速反应的维修服务,使已入伙业主的生活成为潜在客户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的促销样板,使得翠堤湾在5月份便基本完成了全年的销售任务。

今年以来,XXXX等6个小区先后成立了业主业委会,XX花园业委会完成改选。XXXX翠园等9个管理处完成了物业管理合同的续签工作。XX顺利通过安全文明小区的复检工作;XXXX小区通过市级安全文明标兵小区的考评;XX通过XX市物业管理示范小区考评;XX花园通过XX省物业管理示范小区考评;公司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复审,同时被沙头办评为环卫工作标兵单位。太阳新城、嘉多利花园两个小区清洁工作实施外包;XXX消防系统进行了外包。XX花园电梯签订了外包协议。为公司相关外包工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二、品牌宣传效应显现

今年,为配合公司市场营销工作,公司切实加大了品牌宣传。根据管理项目树品牌,顾问项目创效益的思路,以开发商、中介公司和物业管理同行为重点宣传对象,一方面打造塑造精品小区,通过让客户参观小区以及接受业务培训等方式,亲身感受金地物业的管理,达到业务拓展的目的,仅金海湾花园,全年共接待公司、地产、集团、置业的参观超过一百批次,参观人数近千人次,同时接待了来自XXXX等全国各地顾问单位物业公司人员的实习。另一方面,我们以报纸、广告、参展等多种形式,全方位进行品

牌宣传。20XX公司共出版《XX物业管理》报12期,平均发行数量为11000份/期,发行范围遍及27个省市。公司内外部网站在今年也进行了改版,全年共上传各类文章616篇,在报道公司重大新闻和重要信息、展现公司业务规模和市场拓展步伐、宣传公司业务类型和服务特色、反映员工思想动态和改进建议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XX物业管理信息》也于今年下半年面世,以每10天为一期的频度对外免费推出,目前阅读人次节节升高,反应热烈,要求订阅的与日俱增,公司的品牌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在11月底举行的住交会期间,我们接待了来自全国28个城市的43批客户,为明年市场拓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市场拓展频创佳绩

20XX年,在抓好集团开发物业管理品质提升的同时,我们还按照集团领导的要求,丰富公司的物业管理类型,延伸产品线。自去年实现写字楼顾问管理市场突破后,今年再接再厉,取得了XXXX等业务的拓展,尤其是XX大厦与XX公寓的接管,实现了该业务市场零的突破,标志着公司产品结构开始进入真正意义上的调整。

今年,公司以品牌求发展,将精力投入到中高档市场的开拓上,注重项目的投入产出,理性选择合作伙伴,全年新签22个项目,其中:全委项目6个,顾问项目16个。新拓展项目的管理面积243万平方米,其中:全委项目64.2万平方米,顾问项目

178.8万平方米。目前,公司共接管项目118个。其中:全委项目34个、顾问项目84个;管理总面积1648.6万平方米,其中:全委项目389.4万平方米,顾问项目1259.2万平方米。

至此,公司管理项目已发展到全国31个城市,其中今年新拓展城市8个,分别为XXXXXXXX。

四、管理工作改进明显

进一步强化清单式管理,推行月度工作计划考核网上填报和考核,网上工作日记填报、顾问项目管理信息填报等,规范提升了管理的力度和效率。

完善顾问运作工作指引,强化前方项目经理,后方专家顾问团的运作,保障并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品质。

积极搭建金地物业管理网上办公平台,先后开发包括计划考核、项目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等在内的十余个模块,为公司办公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升了公司形象和管理效率。

加强分支机构财务核算、稽核、审计管理力度,建立了公司经济效益测算模式、对分支机构业务管理及指导的体系,改变了财务部原简单的核算职能,确立了财务管理在日常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

品质管理体系的健全完善,作业操作文件体系的修订、品质检查方法的改进、质量问题的整改跟踪督导,逐步形成兼顾、覆盖各地管理的管理体系建设。

完成会所移交工作,改进会所经营管理,有效的改变各会所长期亏损的局面,逐步形成良性运作。

安全管理工作的改进提高,保安人才的建设、小区封闭式管理的实施、安全管理垂直管理模式的探讨和尝试,保安员社保、工资改革、居住伙食条件的改善,推动安全管理的有效实施。

小区设备管理模式的探讨和实施,工程部在业务管理地位的明确,强化了各小区的设备日常维护工作,改善了设备运行效果。

狠抓制度执行落实,通过月度工作计划和考核、工作日记、着装、劳动纪律等的检查,确保公司各项制度得以执行。

分公司基础管理工作的强化及区域运作模式的总结。

五、人才队伍建设效果显著

今年以来,公司就人才引进的渠道和方式进行了探讨,人员招聘组织、管理的改进,为公司在人才引进特别是高素质人才引进奠定了基础。一方面立足业绩考核和能力评估,不拘一格,积极选拔内部人才,共晋职晋级169人。另一方面大胆引进外部人才。通过参加现场招聘会、网络招聘信息等手段,共招聘管理层员工96人,本科以上占31.2%,其中硕士生1人,本科生29人;主办以上占48%,其中主管11人,主办35人。同时加大对项目管理人才和保安骨干的招聘力度,共招聘项目管理人员24人,保安骨干20人。

推进保安招聘与基地化建设。通过多种渠道,与多个学校、人才市场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进一步完善保安的基地化建设,共招聘518余名保安员。

在公司内部推行三级培训管理,公司级培训共计16次;职能部门组织对口培训共计24次;部门内训约计774次。管理员培训时间达121.5小时/人年,保安人员培训时间达126小时/人。

六、企业文化精彩纷呈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20XX,我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XX疫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们的管理处广大员工身处战斗第一线,承受住了巨大的压力,在公司的高度重视与细心指导下,积极投入到抗击XX的工作中去,以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为防抗XX做了大量的工作。如长期坚持对小区进行消杀、消毒,向全体业主宣传抗XX知识,努力为业户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尤其是在XX成为XXXX管理处分别出现一例疑似病例的情况下,我们的员工没有退缩,他们克服自身的恐惧,忠于职守,不顾个人安危,一如既往地坚守在工作最前线,表现出优秀的职业素养和崇高的思想品质,赢得了开发商和业主的嘉许和赞誉,也展现了金地物业公司强大的企业凝聚力。

虽然遭受了XX,20XX年公司企业文化活动和社区文化活动依然有序进行。公司组织了女员工三八节旅游,先进员工赴韩国旅游,并成功举办了司庆杯篮球赛。同时,公司还积极参与集团组织的各类活动,先后参加了集团创新杯保龄球赛、诚信杯足球

联赛、激情杯游泳大赛、共享杯羽毛球赛等,并在足球、排球、篮球三大球赛事中夺冠,展示出公司员工精诚协作、团结互助的良好精神风貌。

小区的社区文化活动方面,公司利用五一、六一、国庆等重大节假日,在各小区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区文化活动,如举办各类赛事、展览、讲座、少儿活动以及晚会等,丰富了社区生活,增进了与业主的交流,得到了小区业主的好评。

七、反思与展望

各位领导、全体同事,20XX工作改进业绩让我们坚定了发展的信心,我们也清醒的知道,成绩是在集团领导正确领导下,全体员工努力拼搏的成果。与20XX相比,我们在业务类型、赢利能力、企业规范建设、基础管理、人才引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金地物业管理品牌品质与集团地产的精品要求有差距;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优势不是很明显;基础工作仍然不够规范、扎实;管理执行力与目标要求的差距较大;跨地区的业务管理能力较弱,人才队伍建设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等等,这些都是公司发展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公司今年的重点改进工作。

我们在过去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我们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20XX,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们的工作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公司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除了继续做好封闭式管理,今年还将全面推行定岗定编,小区开支预算分类分级管理,改进配套的物

资配送和财务报销程序;顾问管理要大力推进在线式顾问工作平台建设,完善、改进顾问项目的作业流程,建立科学的运作体系,通过任职资格认证、在岗培训,通过顾问工作指引、项目任务书、顾问报告专家组,提高顾问项目品质受控性;市场拓展要强化甲方意识,建立起市场拓展模板和潜在客户档案;加强人员素质提升,大力加强员工专业能力培训,培养本地人才,引进专业人才,尤其是拥有丰富物业管理经验的骨干成员,强化终端管理能力;推动计划考核体系调整完善,使工作计划与岗位职责结合起来;品质管理要抓好文字规范和行为规范,通过流程规范去实现品质与成本目标;加强分公司基础管理,强化职能部门对分公司工作的指导与支持;等等。

根据公司所处发展阶段特点和建设改进型企业的要求,我们将20XX确定为纪律年,并提出了以纪律提高效率的口号,要求各个部门、各个员工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公司制度、计划与决策,严明纪律,提高公司整体工作效率和协作效率。今天我们将在此与各部门签订20XX工作目标责任书,也是出于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的考虑。在座的各位都是金地物业的管理人员,是推动公司发展的原始动力,希望大家要有危机感、紧迫感,适应公司发展、改进的需要。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20XX是集团快速发展、硕果累累的一年,无论是经营效益还是企业品牌,都充分得到社会、市场、客户的认可,集团领导也因为他们卓越的贡献得到社会的高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