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4:57:30
导语:在汽车底盘实训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项目化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课程改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C-0068-02
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汽车维修技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存在较大的缺口。为此,教育部、交通运输部根据汽车维修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计划,着重培养汽车维修技术人才,力求缩小汽车服务业,特别是汽车维修业在服务理念、服务设施、维修技术等方面与消费者需求上的差距。国家的高度重视,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和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而高职院校更应该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突破口,大力改革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作为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内容,把课程项目化改造、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一体化教学等卓有成效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落实到所有的课程。
一、项目化改造的必要性
第一,高职学生思想活跃、形象思维能力强、活泼好动,但是欠缺抽象思维、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和创新精神。第二,原有的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模式陈旧,以长篇累牍的文字叙述和模糊的二维图形来描述汽车结构的理论为主,实践应用为辅,先理论后实践,学生在学习理论时感觉枯燥无味、抽象难懂。第三,在后续的实践教学中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分开,实践设备与理论内容不完全相符,致使作为专业核心课程的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本该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为就业奠定基石,却导致学生无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汽车维护保养的基本技能,理论薄弱,实践差强人意,汽车技术服务类专业的看家本领变成了软肋,影响了学生毕业顶岗实习的效果以及将来工作的信心,无法达到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能力培养的目标。在教学中如何落实能力培养,如何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成为高职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以汽车底盘维修过程为主线,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遵循高职学生“以感性引导理性,从形象过渡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对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造,探讨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思路与实施过程。
二、课程项目化改造的思路
(一)明确课程定位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继机械制图、汽车材料、汽车机械基础、公差配合与零部件检测等专业基础课后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序化和应用,同时,为后续的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汽车维修技术、毕业实践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该课程是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为主体,辐射其他汽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核心课程,在专业教学中起到知识应用与职业关键能力培养的作用。
(二)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要准确地制定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项目,必须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座谈,多方征求企业专家的意见,了解课程面向的就业岗位和各岗位的工作能力要求,确定课程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围绕课程的整体目标设计课程的项目,通过内容的增删、整合等项目设计,使课程的教学内容以项目贯穿。笔者通过调研得出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面向汽车维修、汽车装配、汽车营销、汽车定损等就业岗位,随着工作岗位的晋升可以胜任试车检验员、质检技术员、辅助设计员等工作。具体的培养目标如下。
1 能力目标。能够应用汽车底盘的构造和原理准确判断汽车底盘故障;能根据汽车常见故障现象分析判断故障原因;能应用汽车维护、维修技术处理汽车底盘故障。
2 知识目标。掌握汽车工量具、检测仪器和维修设备的正确操作使用方法;熟悉汽车技术服务的各种作业,了解汽车常见故障现象和分析判断故障的方法。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安全操作与安全生产的意识,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团队精神和进取精神,增强爱国热情以及责任感。
(三)课程的项目设计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以汽车底盘及各个总成的大修工作任务为基点进行课程项目化改造,用一个综合性项目:维修汽车底盘(下设四个子项目)贯穿全部教学内容。在设计项目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情境真实、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方法,工作任务的选择由易到难,教师的传授由多到少,学生自主学习程度由低到高。如表1所示。
在构建课程内容体系的过程中,根据该课程对应的工作岗位,以专业核心技术技能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依据工作任务以及岗位能力要求,围绕项目实施过程牵涉到的知识和技能选取、整合和序化教学内容,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将相关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具体的训练内容。通过科学的设计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在真实的汽车大修工作中掌握汽车底盘的结构、工作原理方面的知识和维修技能。
三、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方法
(一)教学组织模式
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课程特点采用自主学习、范例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模式。下面以手动变速器维修任务为例介绍项目化教学的教学设计。
首先,通过“头脑风暴法”、“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在互相学习,互相讨论的过程中敞开思维,无拘无束地思考问题并畅所欲言,以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其次,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再次,通过“案例教学法”进行分析,引导学生透过表象看本质,利用学过的知识来分析手动变速器产生故障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以操作规范、操作能力、装复后的质量与面试相结合作为项目考核的主要内容,以能力考核为主,兼顾知识考核,而且要考核知识的迁移,还可以通过职业资格考核和企业标准来评价学生,最大限度地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过程
第一,教师提出任务。简要介绍汽车底盘的构造与作用,突出载体的典型性、通俗性。第二,分组。学生分组(每组4~6人),组长承接分析本组所承担的项目任务中的具体内容和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头脑风暴法”、“分组讨论法”学习与项目工作任务直接相关的知识,研究、选定工作方法。第三,计划。各小组自行制订项目的实施计划和工作步骤,这时的实施方案很多,这个过程可采用思维导图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各抒己见,活跃课堂气氛,教师指导学生优化项目方案、选择设备、工具、量具。第四,实施。学生实施操作,包括拆解、装配、调整等,操作要正确规范,并完整的完成本组的项目任务。第五,指导。教师跟踪检查、指导学生的实际操作,并纠正其违规性动作,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随机提问考核,并依据学习任务单按工作进程给每个小组或学生个人评定成绩。第六,评价。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实际操作过程,填写《过程考核自评表》和《考核评价表》,每小组派代表集中汇报工作情况,教师集中逐一点评项目的实施情况。
在教师跟踪检查、指导学生的同时,应强调书本,让学生学会能独立地从书本中学习知识,拓展今后的知识面。
项目化教学模式目标明确,直接以项目为载体,先做后学,或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规律,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教学效果好。
四、课程项目化改造的教学效果
课程通过项目化教学改革,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符合高职学生思想活跃、活泼好动的特点。以项目任务的形式引入竞争机制,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掘和提高,学生在后续专业实习中的独立性和在工作岗位中表现出的工作意识、能力和自信心比教学改革前的学生有较大的提高。与过去先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方法相比,新的教学方法不会出现老师费劲去讲学生却昏昏欲睡、意见很大的现象,将理念渗透到实践中,使学生的理论学习目标明确、有动力,解决了理论教学难点,突出实践教学,强化了专业技能。
关键词:职师本科;车辆工程;实训教材开发
《汽车维修实训教材》是面向中等职业教师车辆工程(职师)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实训课程。该课程的学习需《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器设备》、《现代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维修技术》、《汽车维修工初、中实训教程》等前续课程的支持,为后续汽车维修高级工考证(职业资格三级)打下基础。教材必须严格按照按照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编写。
目前,职师本车辆工程专业在职教师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等方面还处在摸索阶段。虽然汽车维修实训类教材目前版本较多,有些教材的内容比较陈旧,学生学习的知识点较琐碎,教学效果不明显,没能很好体现出:职业院校的学生必须具备胜任该专业典型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应以职教师资能够胜任这样的培养为目标的新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本符合职教师资教育特点的《汽车维修实训教材》专业课程教材。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技术不断创新,新的概念和新的汽车结构不断涌现。教材应根据当前职教师资教育课程改革的形势,采用了项目、任务驱动等编写模式,以任务为载体,按结构类型、组成、工作原理和拆装、检测等要求进行编写,内容应该涵盖了汽车发动机的总体结构与工作原理、汽车电控系统、汽车底盘、汽车检测与诊断等内容。
一、教材编写的原则
本着"整合基础,强化专业,重视职业"的指导方针,职教师资《汽车维修实训教材》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
1、突出职教师资教育的特色
职师教育主要是以培养中职师资为主要目的的,根据车辆工程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标准对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要求:专业教师应掌握扎实的车辆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具有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汽车相关专业教学的操作技能,了解汽车维修企业生产管理知识、汽车维修企业经营管理知识,掌握电控汽车各电控总成控制原理、各总成控制电路图识读和控制电路分析现代、发动机新结构及控制原理、底盘新结构及控制原理、电控发动机传感器和控制信号波形分析、电控发动机综合故障数值分析、电控自动变速器故障数值分析、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故障分析、电控悬挂控制电路与故障分析、电控柴油机控制电路和故障分析、环保汽车(LPG、CNG)常见故障分析、电控发动机控制方式等专业知识。
因此需要整合理论、实验、实训等课程,优化教学内容,构建"双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采用"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技能+职教师资教育教学课程"的实现方式,使车辆工程专业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既具备车辆工程专业知识,又具备崇高的职业教育教师师德素养,既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又掌握教育教学技能的"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因此突出职教师资特色是本教材之所以能满足职教师资教学要求的必要条件。
2、遵循实用性
本教材的编写,既要满足职教师资要求,也要满足目前社会汽车维修行业高级工的要求,所以在对以前编写的相关教材的基础上对汽车维修高级实训教学资源进行调整、改进、完善的情况下进行的。为此,在编写时,可遵循"整合基础,强化专业,重视职业"的指导方针,教材素材可参考教师设计的具有职教师资教育特色的教学案例和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并在其基础上进行探讨、交流,制定出更为合理的课程计划,同时也要根据汽车修理行业实际情况编写实训内容。这样,不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可操作性强,也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重职业性、实践性
根据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要求,高级工课程基本内容应包括:应知部分(基本要求)和应会部分(工作要求)。教材编写必须严格按照职业标准的要求来制定,同时也是并不断修正的过程,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教材的内容必须体现出先进性、实践性。 实训的内容应加入目前大部分修理厂采用的维修技术,保证学生实训效果与市场需求同步;同时也要开了到大多数中职学校多数的实训项目。因此学生即可以适应市场上的修理、检测等岗位,也可以满足中职师资的要求。
4、体现师范性
在教材题材确定后,还应争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在编排体系上,注重科学性与师范性,知识性与操作性兼顾的原则。突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标,应努力实现"三个融合":(1)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融合;(2)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融合;(3)专业能力与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融合。以实践性、开放性、灵活性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形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和实践。编写的车辆工程专业职教师资教材,应将传统的教学内容按照职业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整合,利用汽车实训现场教学室,部分地再现中职学校教师的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形成围绕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教学项目。这样,不仅突出了教材主题,丰富了教材内涵,又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
二、教材编写导入方式
1、任务驱动式
让学生在比较贴近实际的实践环境中,"学,用"一体,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学习过程中又能解决任务的问题,这样学生也会产生成就感,从而会使"学,用"有一个良性循环。
2、案例式
在案例处理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来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原理的理解、操作技能的掌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校企合作式
实训的项目与企业实际的操作衔接,使学生建立以职业能力为需求的学习观念,提高学生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同时也打破传统的以学校为主的课程观,使教学能随着产业结构和劳动结构的变化而改进,真正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艺型人才。
三、总结
职师本科车辆工程实训教材开发需要考虑到课程设置、专业教学计划制定、教材选择、改编和教学方案的设计,都要围绕课程学习者将来教师岗位工作所必须的职业能力形成这一核心目标,从宏观到微观逐级强化。职教师资教育的办学目标和课程特点,决定了课程载体--教材开发对于职教师资教育端正办学方向、提高师资水平、确保教学质量的特殊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唐林伟,董桂玲,周明星."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的解构与重构[J].职业技术教育,2005,(10).
[2]袁华,武博.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与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1,(15).
关键词:课程体系;课程重组;内容调整;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成立于2005年,自专业设置之前,就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论证工作,构建了以适应汽车后市场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课程结构。课程分为四大部分:通识知识模块、专业基础知识模块、职业核心技能模块和职业拓展知识模块。在几年来的专业教学过程中,在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政策指引下,对本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探索和实践。
一、重组课程体系,调整课程布局
随着本专业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和实验实训条件的不断提高,在整个专业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研讨和实践论证,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了局部的调整和重组。
1.开设了《汽车概论综合课》。《汽车概论综合课》由原来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汽车概论》理论课和《汽车认识实习》实训课合并而成。整个课程包括四个部分,全课程在一年级上学期开课,每班级两周集中授课,实行全年级滚动式教学,设在实训楼的多媒体教室上课,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避免了原来理论和实际相脱节的弊病,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程改革后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汽车发展历史、汽车工业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著名汽车厂商及品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取教师主讲和穿插《汽车百年》大型纪实视频播放,使学生在了解汽车历史的同时也培养起了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第二部分为汽车行驶原理与汽车总体结构。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理论讲解的过程中及时穿插发动机装拆、汽车整车认识实训、底盘四大系统认识实训和汽车电器认识实训,使学生对整车形成了一个整体、系统和深刻的认识;第三部分为汽车的使用性能、汽车安全驾驶和汽车销售模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理论讲解、汽车试驾操作和校外4S店参观实训穿行,丰富了课堂形式,寓教于乐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第四部分包括汽车运动,汽车展会等汽车边缘性文化,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教师讲解和汽车娱乐视频,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汽车文化知识。
2.开设了学时为三周的《专业岗位认知》实训课,取消原来的《汽车驾驶考证实训》课程。由于各地区对汽车驾照的考试实行了区域性管理,使得原课程体系里的学时为四周的《汽车驾驶考证实训》课程的进行受到限制。并且,驾驶考证在一个月内很难全部通过,这样使得学生在二年级学习专业核心课时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取消了学生在校考试驾照的课程,让学生寒暑假在家就近考取驾照。
《专业岗位认知》分三个部分:第一周为汽车整车维护和保养,一个班由两个实训老师带,在校内实训车间进行,以全校汽车为服务对象,教师指导学生亲自操作使学生在一周内集中强化学习,进而掌握汽车维护和保养的全程知识和技术;第二周为发动机维护和检修岗位认知实训,第三周为底盘和电器维护和检修岗位认知实训,第二第三周实训课均分别由两位具有多年实训经验的高级技师指导,同年级各班滚动进行。
3.组合开设《发动机电控系统综合课》理实一体化课程。由原来《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维修》课程和《汽车故障诊断仿真实训课》合并组成。《发动机电控系统综合课》在二年级第四学期开课,设在实训楼多媒体教室上课、发动机电控实训室和汽车故障诊断仿真实训室进行,整个课程学时三周,有主辅两位教师任课,采用任务驱动和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全年级实行滚动式教学。
二、创新课程设计,改进课程教学
1.课程设计体现“三创新”的特点。(1)创新课程设计理念,以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和思路进行课程开发。(2)创新学习情境构建,以汽车系统故障现象为载体,构建学习情境。(3)创新学习情境内涵,充分体现学习情境开放性和灵活性,部分学习情境教学在企业进行。
2.课程教学体现“三为主”的特色。(1)课程教学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为主线,即培养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2)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学习工作单引导,让学生独立计划、实施和检查,培养学生独立排除系统常见故障的能力。(3)课程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咨询者、服务者。
三、调整课程内容,夯实学生专业知识
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确定教学目标,重新设置了《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开发了围绕“汽车构造与原理”为主线的六模块《汽车机械基础》校本教材,整个教材分为“汽车材料、汽车常用构件力学分析、汽车常用零部件、汽车常用机构与传动、汽车制造技术、汽车液压和气压传动”六大知识模块,全课程分上下册在一年级全学年开课,采用以任务驱动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教学。为了较真实地考核出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们采用了平时学习考核占10%,实践能力考核占20%,期末闭卷考试占70%的考核模式,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平时不努力,考试突击过关的现象,同时也起到了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拓宽和夯实了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四、改进教学模式,彰显工学结合教学特色
1.专业核心课程均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7门专业核心课程分别是:《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改为《发动机电控系统综合课》)、《汽车底盘电控技术》、《汽车车身电控技术》、《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这6门(除《发动机电控系统综合课》)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特点授课,开展以讲授为基本方法的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方法,打破了以前的传统模式,采用边理论边实训练习的新教学模式,充分体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一体化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2.调整综合技能课《汽车中级维修工考证实训》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本课程是对大学三年专业课程的一个全面总结和提高。本实训课程内容含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两大部分。严格按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订的汽车维修工(中级)标准所规定的内容进行。通过汽车维修工考证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学生达到汽车维修工中级水平,并考取资格证书。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为:理论和实训课时比例为1∶1.5,总学时为4周:前两周在校内实习厂进行,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对汽车各大总成进行系统强化学习;第三周为以进口日本朗逸车整车故障检测与诊断教学实训为内容进行综合检测技能培训;第四周为校外实习厂实地操作技能培训。
考试分为应知和应会两部分。每一部分都必须达到60分。应知部分为理论考试,从国家汽车维修工(中级)题库中随机抽题成一份试卷,闭卷考试。应会部分为实际动手操作考核,由三人以上的具备汽车维修工考评员资格的专家组成考评小组对考生分项进行操作考评。
五、结 语
培养高职高专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工作过程系统化和持续改进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要注意专业内涵建设,适时改进和调整专业课程体系,调整、丰富、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模式,针对不同课程采取相适应的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这样才能培养出与时俱进,为社会所需求的真正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涛.浅谈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J].辽宁广播大学学报,2010,(4).
[2] 谭克诚.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改革[J].广西教育,2011,(15).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汽车技术服务人才;汽车营销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巨大的汽车服务市场造成汽车技术服务人才的迫切需求。而目前技工学校汽车维修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现代汽车产业发展的需要。我校以国家示范性技工学校的建设为契机,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创建汽车维修专业与市场营销学科相结合的汽车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一、现代汽车服务行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需求
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使汽车的保有量大大增加,汽车销售和各种汽车后后续服务的需求量也随之迅速增长,主要包括汽车销售、汽车信贷、汽车保险、汽车美容装饰等各种服务。而现有的汽车服务,无论是在服务项目,还是在服务质量上,都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以汽车服务行业需要一大批既有扎实的汽车维修技能,又能提供熟练的汽车销售、汽车信贷、汽车保险、汽车美容装饰等各种服务的复合型人才,从人才市场反馈的信息显示这类人才严重缺乏。
二、我校原汽车维修专业课程设置特点及人才培养方式的不足
传统的技工学校汽车维修专业课程设置以汽车维修技能为重点,而对于汽车技术服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培养、汽车营销的专业内容严重缺乏。
这几年,报读我校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专业规模也越来越大,但学校的培养方向主要还是停留在培养单一的汽车维修工人上。以我校三年制汽车专业为例,在课程的开设上只是公式化地参考专业目录,其主要课程包括《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汽车电器设备》、《汽车空调》、《汽车电路》、《汽车自动变速器》和《汽车电控技术》等,并结合一定周期的校内实习,最后一学期则作为校外实习。其中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培养学生的汽车维修技能上,而对于学生的汽车营销能力及汽车后市场相关服务能力的培养上则不予重视。
这种只注重汽车维修专业知识的单一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毕业后汽车营销知识缺乏,与汽车行业人员的岗位需求及职业素质需求远远脱节,就业路子窄,学校就业推荐压力大等诸多问题。虽然近年来,学校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也对该专业课程进行了调整,例如增设了市场营销类课程,但在营销课程的选择,教学内容如何系统化,如何与汽车专业课程对接,以及营销课程占总学时的比例等问题上未能妥善解决,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三、结合汽车服务行业需求构建系统的汽车技术服务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以上分析,学校让汽车维修专业结合营销学科,根据学校的实际和行业需求构建出汽车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模式的方向是:一学期基本职业素质培养,四学期的专业汽修技能和汽车营销能力培养,最后一学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具体课程设置及培养目标规划如下:
(一)第一学期:学生基本职业素质培养
1.融合公共基础课。将数学、语文、外语等向专业渗透,开设应用数学、实用语文和职业英语。例如:《语文》课程,改变原来以鉴赏为主的教学方式,如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汽车文化活动后,指导学生撰写调研活动总结,公共基础课以为专业服务为宗旨。
2.开设专业方向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敬业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等。
3.组织学生参观车展、企业专家讲座等。让学生提前解除企业文化,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二)第二、三、四、五4个学期:开设汽车专业知识和汽车营销知识课程
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相关学科活动,了解汽车构造知识,掌握汽车销售的基本原理和销售技巧,具备汽车售后服务知识和技能。
1.第二学期:完成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主要包含了汽车机电基础和市场营销基础知识课程
如开设《汽车发动机》、《汽车机械基础》、《汽车底盘》等课程,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汽车构造原理;市场营销基础开设《汽车营销》、《市场调研》等课程,使学生接触市场,了解市场规律,感受市场行为。
2.第三学期:完成营销类、汽车类专业课程和保险类课程学习
如开设《汽车市场分析》、《推销技巧》、《汽车故障诊断》、《汽车电工取证》、《汽车保养与维护》、《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培养学生专业核心技能。
另外,积极开展企业座谈会、汽车用户情况社会调查等活动。通过对汽车用户情况调查,让学生了解汽车服务市场。
3.第四第五学期:完成专业实训任务。分别从汽车类、计算机类、营销类和保险服务类四方面进行
其中第四学期为实施汽车类课程实训。包含: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汽车故障诊断实训、考取机动车驾驶证等。同时配合“职业素质提高教育”。如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技能大赛、职业知识辩论会、汽车营销策划竞赛,并考取汽车维修工证书等,通过竞赛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汽车营销专业知识及综合技能。
第五学期则实施计算机类课程实训、营销类课程实训和保险类课程实训。计算机类课程实训包含:计算机操作能力实训;营销类课程实训包含:汽车服务礼仪实训、推销技能实训等;保险类课程实训包含:汽车保险与理赔实训等。
(三)第六学期为企业顶岗实习
学生在企业真实情景中成长,校企共同施教,综合培养学生汽车维修及营销技能,使学生更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实施汽车技术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汽车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力图创设汽车4S店模拟教学、构建汽车营销、维修服务、保险理赔汽车一条龙课程体系,改变汽车专业原来单一的汽车维修技能人才培养方向,把汽车专业与营销学科紧密结合,在汽车专业原来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设营销类技能培养课程,使汽车专业学生更好地符合社会需求,同时也缓解了因培养方向单一,学生就业面窄,学校推荐就业压力大等问题。
四、初现成效
我校对汽车专业技术人才实施“1-4-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增强了汽车专业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市场适应性。
1.我校学生相对于本地区同类学校该专业学生更具专业优势。比如,我校学生连续几年在本地区汽车技能竞赛中获得较好名次,地区影响力较大。
2.由于学生普遍较能吃苦耐劳,勤学肯干,顶岗实习时更受汽车生产企业和4S店的青睐。
3.动手能力较强,上手较快,专业知识比较全面、扎实,深受用人单位的喜爱。这几年,我校汽车专业学生主要就业方向有广州本田、丰田、东风日产、比亚迪等大型汽车制造企业。学生就业率高,在企业发展前景乐观,早期部分毕业生已经成为了企业骨干,为企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总之,构建系统的汽车技术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把汽车专业与营销学科融汇结合,既符合社会对汽车技术服务人才需求的培养方向,又符合了现代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按照这种模式,一定可以培养出符合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的汽车技术服务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涵.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对教师的新要求[J].教育与职业,2007(05).
[2]姜大源.关于德国职业学校课程重大改革的思考[J].外国教育研究,2003(01).
[3]劳耐尔.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更正声明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 天津 300222)
摘要:随着汽车工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汽车转向系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由机械转向系统、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电控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发展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因此,应对中职汽修教育中汽车转向系统的教学进行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 :中职;汽修教育;汽车转向系统;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4-0102-03
汽车转向系统检修是汽车维修工在汽修企业需要从事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汽修专业技能培训的重要环节,在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因此,汽车转向系统教学成为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核心教学任务之一。汽车转向系统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汽车转向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转向系统的故障诊断、转向系统的元件检测以及转向系统的维修作业等项目。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按照专业技术规范要求,完成待修车辆转向系统的故障检修,具备独立完成汽车转向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的能力。
汽车转向系统是汽车底盘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汽车转向系统课程理论知识涉及的先进技术和前沿知识非常广,同时该课程的实践性很强,是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中职院校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虽然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但由于原有知识结构不合理、学习方法不恰当等原因,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从事该门课程教学的教师应认真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改进教学方法,拓宽教学思路,使学生能够迅速掌握各个知识要点,增强汽车转向系统的检修技能。
针对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汽车转向系统课程的教学现状,为适应时代与行业需求,促进该门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应结合中等职业教育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的特点与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特点,设置符合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发展方向的汽车转向系统教学内容;在日常教学中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效;加强汽车维修一体化教学的推广,通过增加实训环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更好地实现培养汽修实用人才的目标。
笔者拟结合多年中职汽车转向系统课程教学经验,针对该门课程日常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合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特点,对中职汽修教育中汽车转向系统的教学进行初步探讨。
紧随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设置教学内容
汽车转向系统与汽车制动系统、驱动系统一样是汽车的必要组成部分,在行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设计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汽车操纵稳定性、驾乘舒适性等。汽车转向系统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先后出现了机械转向系统、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电控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继电子控制技术在发动机、变速器、制动器和悬架等系统得到广泛应用之后,汽车电动助力转向(Electric power steering,简称EPS)已部分取代了传统液压动力转向(Hydraulic power steering,简称HPS),电动助力转向已成为世界汽车技术发展的研究热点。采用电动助力转向能够节约燃料,提高主动安全性,且有利于环保,是一项紧扣现代汽车发展主题的高新技术,所以一经产生就受到了高度重视。中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应转变教学观念,紧随专业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开展,在汽车转向系统教学过程中使教学内容与汽车转向系统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
在中职汽车转向系统课程设置中,应加大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知识的比重。随着汽车生产制造业的飞速发展,汽车结构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汽车动力转向系统在机械转向系统的基础上增设了一套转向加力装置,兼顾了驾驶员的体力和发动机动力。在正常的情况下,汽车转向所需的力大部分由发动机通过转向加力装置提供,只有一小部分由驾驶员提供,在动力转向失效时,驾驶员仍能通过机械转向系统实现汽车的转向操纵。随着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近年来转向系统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了电子控制技术,电动助力转向已成为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目标。因此,应及时地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知识引入课堂,尽可能全面地介绍给学生,以满足其未来工作中对主流知识与技术的需求。
在中职汽车转向系统课程设置中,应采用项目课题导入的形式。为更好地满足对口企业的需要并服务于社会,汽车转向系统的教学课题应来自真实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应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安排完美结合,在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中开展“做中学,做中教”,突出汽车转向系统的检修技能训练,充分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职业变化。
采用符合教学内容特点的教学手段
在中职汽车转向系统课程的教学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除了要求教师具有严谨的教学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以外,更应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摸索和研究教学手段。如果教学手段运用得当的话,在教学中既能有效地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更能促进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的有机结合。好的教学手段要通过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充分运用发挥其功效,并通过有效的反馈逐步总结和提高。
在中职汽车转向系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师讲述、挂图配合与零件拆装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这类单一、刻板的教学手段在讲授原有汽车转向系统时还可以,但是当讲授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时,就只能使学生对EPS的构造、工作原理有简单的了解,而对于研究整个汽车助力转向系统的动态工作过程则没有很大的帮助,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
因此,在中职汽车转向系统课程的教学中,应采用符合教学内容特点的教学手段,尽可能多地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顺利地引进前沿科技知识。有些知识点需要配有图片和动作演示过程,才能够比较生动立体地讲清楚系统的工作过程与结构特点。要想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必须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以实现资料信息的快速添加和修改。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还可以展示图片和图表,可以直观地介绍各个系统的部件结构,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够通过演示系统动作的整个过程使学生对系统的内部工作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并可以通过教师的控制随时暂停,配以详解,反复观看。例如对于电控系统的传动路线、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工作过程等教学项目,如果仅采用传统的板书加挂图教学,则无法达到清晰明了的效果。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把大量的知识要点结合图片、图表、文字、动作、语言叙述集中灌输给学生,节约教师在黑板上画部件结构图和板书的时间,极大地提高教学准确率,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能够灌输更大量的知识要点。而且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教师也可以事半功倍地完成教学目标。
在中职汽车转向系统课程的教学中,还应充分发挥一体化教学的优势,结合所讲授的理论内容,及时鼓励学生进行动手实习。通过与实车的接触,学生在原有知识印象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完善职业感受体验。
选择适应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学模式
多年来,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一直沿用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三段式的,即先上基础文化课,再上专业基础课,最后上专业课。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则一般先上理论课,后上实训课,或采用理论与实训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即理论课与实训课在不同的地点分开上,由此导致教学内容衔接不好,学生掌握起来难度大。在汽车转向系统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与教材编写的滞后性,使现行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教材因编写出版周期过长而远远跟不上技术发展的步伐,汽车转向系统课程的设置普遍存在结构不合理、知识面狭窄、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
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在汽车转向系统教学中应选择适应人才培养需求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增强学生检修知识的运用能力为宗旨。在汽车转向系统一体化教学中,应侧重解决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的问题,加大实训课的课时比例,安排好实训实践环节,强化实训课的教学管理,实现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汽车转向系统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起到指引的作用,突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边教、边练、边学,提高和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汽车转向系统技能训练过程中,要多开展下厂实践活动,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实车维修,完善校企合作的建设,围绕着行业发展需求进行订单式培养。
在汽车转向系统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所讲授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可从汽车转向系统功能分析入手开展汽车转向系统结构的教学。在教学中根据该系统在汽车中的作用及汽车对它的要求抽象出其功能,从转向系统的功能出发,先不讲授转向系统总成的具体结构,而是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拓宽思路,摆脱传统构造的旧框框,根据已学过或见过的结构,提出各种可能实现该功能的结构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介绍现有构造,对总成构造的发展变化进行系统分析,按一定的原则对其演化过程进行分类排列,这样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在于单纯的知识讲解,而在于引导学生突破传统思维束缚,尽可能多地提出各种方案,从而开阔思路,加深对所学课程的理解。
在汽车转向系统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不应拘泥于教材,而应有意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延展,并按照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开展教学。对汽车转向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的讲述应深入浅出,以建立学生的知识理论框架为目的。在授课过程中,应紧随科技的发展,尽可能多地介绍涉及转向系统的典型实例和国内外的相关前沿知识,应围绕转向系统的各个主要部件及重要的知识点,结合维修行业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的部件与技术开展实训教学,帮助学生分析理解与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学生对转向系统进行维修操作的实践技能,在巩固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其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总结或科目总结,在巩固原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开展学习经验的交流,提高共同进步的速度,培养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高、共同发展的信心。
综上所述,在日常中职汽修专业汽车转向系统的教学中,应时刻秉承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的原则,结合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进程,不断地完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开展汽车转向系统的教学,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成,有效地服务于社会,真正实现汽修实用人才培养的战略。
参考文献:
[1]胡爱军,吕宝占.汽车转向系统发展趋势[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11,2(1).
[2]陈家瑞.汽车构造(第5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3]余国联.汽车底盘项目化教学的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0(1).
[4]王前新,孙泽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论[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信息技术;汽车专业;课堂教学
汽车技术的发展,让中职学生学习汽车知识比较吃力,就业前途渺茫。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之应用到汽车专业课堂教学中,提高知识广度,看到操作细节,清晰拆卸步骤等实效目的,让学生爱上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何谓“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借助以微电子学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的结合而形成的手段,对声音的、图像的、文字的、数字的和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储存、传播和使用的能动技术。
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是指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实现学与教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2.中职汽车专业课堂的现状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文化理论知识少,思想觉悟水平偏低,缺乏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欠缺,没有求知欲望。学生中有一部分是因为年纪尚小,无法走向社会,在学校只是为了长大。学习汽修专业的学生大多以男生为主,正处于青春期,情绪表现不稳定,因而经常出现一些逆反行为,拉帮结派,上网打架、缺课旷课的现象,很难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汽修专业只是为了能够获得一门养家糊口的技术。由于现代汽车行业发展迅速,新知识、新技术、新车型不断变化,学校的大多数车辆和发动机等教学实物也不能保证每位学生都能用得上,摸得着,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下降,上课睡觉,玩手机游戏,听音乐,打闹的现象在课堂上一遍遍的重复上演。为了学生不虚度光阴,学有所得,教师应运用信息技术,改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信息技术在中职汽车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职业教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融合,才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下面就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具体应用以实例的方式予以说明,期望能够举一反三,贯穿在整个汽车专业教学中。
3.1多媒体的应用
教学改革的一个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教师从一根粉笔一本书已经发展到应用多媒体技术让课堂更丰富、更高效,学生从听,记到了解更多知识,看到更多图片、视频,对知识的掌握更精准,对学习有更多的兴趣。例如汽车电气《蓄电池》,以前讲讲蓄电池的结构,原理,型号,一嘴带过可能有的新型蓄电池,打开蓄电池找到相应部位,这节课就算结束了。现在不同了,我们在之前的基础上,还可以用多媒体找到各种新型蓄电池的图片,应用到现在的哪些车型上,通过视频可以看到蓄电池生产线如何制作蓄电池,蓄电池如何翻新等,让一节2课时的课延长到4课时,更多关于蓄电池的图片、新闻、视频等让学生立体的认识蓄电池。例如汽车电气《起动系统》,起动时间不足5秒,让学生掌握起动系统出现什么故障,如何解决,很难,但是可以通过多媒体,用声音、视频的方式把这个时间延长,现象更明显的突出出来,问题就找到解决了。
3.2网络的应用
现在网络无处不在,Internet、QQ、微信、邮箱,人们所关心的,想知道的,网上全有。这些可以很好的应用到课堂中。例如汽车电气课《汽车前照灯及其控制电路》一节,我们可以通过已建立的QQ群在群空间里上传小视频前照灯结构、前照灯操作,结合书中内容让学生预习这节课,回答问题:汽车灯具有哪些?前照灯的作用是什么?前照灯的结构?前照灯的发展过程是什么?这样既完成任务有成就感,对前照灯的学习也事半功倍。换种留作业的方式,课上让学生看清洗前照灯、前照灯智能转向系统的视频,看过了视频,可以上网搜集更多的前照灯图片、视频,发挥你的想象,设计一款前照灯,画到纸上,照图,发到校交流平台。学生对学习前照灯有兴趣,更喜欢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最后能做到创新,动手动脑,其乐无穷。
例如《汽车销售》中提到,作为汽车销售员要对卖的车型号、年份、规格、功能、卖点等要了如指掌,还要研究与之同款或同等价位的车的优缺点,我们不可能到各个4s店去实地考察,网络就给了我们最好的解答,学生会经常到汽车之家、易车网等网站逛逛,输入相关信息就会得到很多资料,用查到的这些资料我们可以做个课堂小辩论《我买哪款车?》,学生为了能在辩论赛中获胜,上网查了很多资料并把他们记录下来,尤其是他们追求的优点和击倒对方的缺点,辩论会热烈,会后的分享让学生学会更好的运用网络。
3.3实训仿真软件的应用
实训仿真软件是在电脑上进行汽车操作、拆卸的软件。它能很好的解决学生人数多,实训项目多,技术更新快,设备维护复杂等问题。例如汽车底盘《汽车传动系》中如果想看汽车传动系部件在汽车具体的位置,就需要把车举起来,在举起来的过程中,安全教育必不可少,但是我们无法把车真的让它以不同方式和角度掉下,造成事故,这样很容易造成人员和实物的不必要损失,但如果空讲学生没看到,也不会很明白。所以应用实训仿真软件,真实再现车从举升架上掉落的不当操作和危险,让学生亲眼所见,他们就会更好的记住正确操作,避免事故的发生。例如汽车《发动机结构》中实训项目的拆装,单独的发动机放在那儿如何拆装无从下手,先应用实训仿真软件,用鼠标点击拆卸和安装某个零件到指定位置,先后顺序,扭矩大小,零件模样都可以一目了然,在电脑上能熟练操纵后,就可以对发动机进行实际拆装,不破坏零件,还能更快的进行。
关键词:课改 学习领域 学习任务 企业岗位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a)-0159-01
本人根据多年来企业工作实践,社会调查和教学实践经验,对中职学校汽修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出一些改进意见,仅供同行参考。
1 我国中职汽修专业发展概况
1.1 汽修专业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
很多职业学校由于教师的培训和企业实践不足,没有专职的实训教师,几乎全为外聘教师,对设备管理和学生教学管理工作就难以全面到位。
(2)实训设施设备老化不足。
由于汽车工业发展迅速,设备更新换代较快,汽修专业一次性投入较大,由于学校资金不足,设备投入较少,设备老化现象严重。
(3)教学方向偏移,极端而不全面。
有的学校,汽修专业国家投入车多,师资力量雄厚,与丰田或大众公司合作,建立起较为先进的教学模式,但只是对小轿车修理教学到位,而对大型运输车辆和工程机械修理没有教学,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而汽修专业的学生基础不同,教学内容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1.2 社会、企业对汽修学生的要求
企业对汽修学生的技术水平不会要求太高,但要求基本功扎实,要求某一项技能熟练,而现在学校的毕业生所学内容与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相距甚远。
2 实施全面课改,实行全面项目教学内容
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企业实践和社会调查结合我国技能人才等级标准,本人将汽修专业的项目安排如下。
2.1 学习领域一:汽车维修基本功训练
学习任务:(1)汽车清洗。企业社会对应岗位:汽车洗饰店洗车工。(2)汽车轮胎修理。企业社会对应岗位:轮胎专卖店和4S店机修工。(3)汽车保养和二级维护。企业社会对应岗位:各汽车专业4S店售后服务岗位。(4)汽车驾驶模拟训练。企业社会对应岗位:汽车驾驶员。
2.2 学习领域二:发动机机械结构修理
学习任务:(1)油底壳和机油泵的修理。(2)缸盖的修理。(3)曲柄连杆机构的修理。(4)缸体的检查、修理。(5)发动机组装及其在车体上的拆装。(6)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的修理。企业社会对应岗位:汽车4S店和汽车修理厂机修工。
2.3 学习领域三: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学习任务:(1)汽车传动系的修理。(2)汽车制动系的修理。(3)汽车转向系的修理。(4)汽车行驶系的修理。
企业对应岗位:汽车修理厂:机修工岗位。
2.4 学习领域四:汽车电器修理。
学习任务:(1)汽车电气的组成。(2)汽车电源系统的修理。(3)汽车照明、信号、仪表的修理能力。(4)汽车辅助电器修理。(5)汽车电图的识读。(6)汽车空调系统修理。
企业对应岗位:汽车修理厂、专业4S店汽电工岗位。
3 校企合作,企业顶岗实习。
通过以上四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在学校已经打下一定的汽车维系基础,学校要联系多家汽车维修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安置学生在企业教学实习半年,并派专业老师在企业跟踪服务,学生在企业实习中一方面巩固完善学校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会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企业的侧重点的不同,由跟踪老师汇总后交回学校记录存档,为下一阶段教学内容的设置和课改提供依据。
4 进行专业方向分工
学生在企业教学实习完成后,按照企业要求和学生意愿将学生分为四个专业方向,工程机械维修、轿车维修、大型货车维修、汽车营销四个专业方向进行新学期的学习。
5 各专业方向的学校领域设置
5.1 工程机械维修专业学校领域
学习任务:(1)液压元件的维修。(2)液压系统故障诊断。(3)柴油机燃油共轨技术。(4)汽车驾驶。
企业对应岗位:工程机械售后维修岗位。
5.2 大型货车维修专业学习领域
学习任务:(一)液压元件的维修。(二)汽车举升和转向液压系统维修。(三)汽车多桥转向和传动系统维修。(四)汽车驾驶。
企业对应岗位:大型货车修理厂维修岗位。
5.3 小轿车维修专业领域一: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学习任务:(1)认识电控发动机。(2)电控发动机空气供给和排放控制系统修理。(3)汽车电控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和点火系统维修。(4)汽车电控发动机辅助控制系统维修。(5)汽车随车自诊断系统维修。(6)汽车电控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7)汽车驾驶。
企业对应岗位:汽车4S店和小轿车修理厂机修工。
小轿车维修专业领域二:自动变速器构造与维修。
学习任务:(1)认识汽车自动变速器。(2)拉维娜式自动变速器的检修。(3)辛普森式自动变速器的检修。(4)自动变速器的维护、故障诊断与排除。
企业对应岗位:汽车4S店和小轿车修理厂机修工。
5.4 汽车营销专业学习领域。
学习任务:(1)计算机打字。(2)计算机办公软件的熟练应用。(3)汽车销售流程和营销礼仪。(4)汽车驾驶。
企业对应岗位:汽车4S店销售岗位。
以上是本人多年经验的总结,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于不影响学习的领域可同时进行,针对学习领域中学习任务可将与其有关的学习内容编制在一起进行教学,形成一体化学材,同时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根据企业需求,对学材内容不断改进,并围绕学材内容改善实训设施,提高学校课改质量和教学水平,培养出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工人。
【关键词】技工院校 职业教育 一体化教学 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3-0047-03
技工院校是职业教育的一种,旨在培养实用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知识积累呈指数增长,各学科领域在继续分化的同时,也伴随着高度综合的趋势。同时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互渗透,趋向融合,呈现一体化。职业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方法、老教材、老课程让学生不能产生兴趣,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分别进行,理论教师仅关注理论知识的讲解,实习教师只注重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严重脱节,学生学习有畏难心理,同时也造成了教学的重复和资源的浪费,更严重的是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所以进行一体化教学是技工院校改革发展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 对一体化教学内涵和特点的新认识
职业教育专家指出:“一体化教学改革,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一种简单的教学方法的变换。它实际上是奠定现代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到广泛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职业教育价值观取向、职业教育资源利用、现代教育思想在职业教育中的体现等多方面的重大问题。”起初,技工院校的专业老师理解“一体化教学”也就是“理论课和实际操作课放在一起,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上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理―实一体化”。2011年我院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首批建设的中职示范学校,2013年7月通过国家验收合格,正式成为全国首批中职示范学校。随着示范校的创建和深入,我们发现一体化教学的丰富内涵和无尽的潜力。感受到了一体化教学的优越性,更加加深了对一体化内涵的认识。
1.一体化是事物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实现可能
一体化亦称综合化,英文表述为integration,其性质就是通过部分的结合所出现的全部新的性质。一体化的过程既涉及世界各国家之间的方方面面,是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的一种全面的互动过程。任何事物在初级阶段都没有一体化强烈需求,当发展到高级阶段时,在系统的内在运行成本和外在环境驱动共同作用下,必然向一体化迈进。大到国家之间,小到企业的产品技术。而我们的职业教育一体化是其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然,也将逐渐成为全球化。
2.一体化教学
就职业教育本身而言,一体化教学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衔接,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的藩篱,要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由此要求:(1)标准一体化,即国家标准、学校标准和企业标准一体化。(2)校内校外一体化,即校内学习、企业实习和社会就业一体化。(3)教学一体化,即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一体化。(4)教材一体化,即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合为一体。(5)教室一体化,即理论教学、实际操作和现场情景一体化。
二 行业自身一体化发展趋势
正如前面所述,技工院校是培养实用的技术型人才,而后根据需要流向社会,流向市场,通过自己的知识和技术促成行业的良性发展。本人在大学期间学习的是汽车专业,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世界500强的外资企业从事技术工作,后来通过事业单位招考进入我院,结合自己现在从事的汽车维修专业教师职业和以前在企业工作时的所知所见,我觉得汽车维修行业发展到如今也出现了一体化的特征:(1)入职培训、岗中培训一体化;定期培训、不定期培训一体化。(2)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厂家自我培训、校企合作培养和委托进修培养一体化。(3)对汽车维修技术人员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敬业精神的要求一体化。(4)定岗定职、岗位轮换一体化。(5)保养、诊断和维修作业一体化。(6)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一体化。(7)机械、电子和计算机信息技术一体化。(8)不同汽车品牌的维修技术人员信息共享、能力贯通和管理借鉴一体化。
三 技工院校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技工院校的学生普遍综合素质不高,自学能力比较差、进入企业后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也不高,而且企业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技术能力不太满意。这些现实的问题长期困扰着我们的职业教育工作者,经过认真反思和多次分析,最主要的就是学生进入我们技工学校后如何培养?而我们一直沿用着相对落后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造成了我们培养出来的技工院校毕业生不能适应企业及社会的需要,使学生的顶岗实习和后续的就业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这样恶性循环,会造成学校管理的多方面问题,严重影响着学校的生存。因此为了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唯有从源头抓起,进行教学的一体化课程改革。
四 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确定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来提高技工院校的管理质量和水平,来保障学生有很好的实习和就业企业,我们就得有步骤地进行改革。
1.修订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文件。它决定着教学的内容总方向和总结构,并对学校的教学、教育活动、生产实习劳动、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等方面做出全面的安排。教学计划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前提。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的一体化必须找到一个“媒介”,这个“媒介”就是来自于企业现场工作情景的“典型工作任务”,这样才能将理论教学、实习教学、现场工作情景有机地联成一体。以汽车维修专业为例,根据汽车维修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可以将汽车维修分成若干个课题:汽车简述、发动机认识拆装、发动机机械检修、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发动机常见故障排除、汽车底盘认识拆装、汽车传动系统检修、汽车行驶系统检修、汽车制动系统检修、汽车转向系统和悬架检修、发动机电气、汽车车身电气、汽车空调检修、自动变速器认识和拆装、自动变速器的检修、汽车保险业务、汽车营销技能基础、ERP系统软件应用、汽车故障诊断、汽车维护与保养、汽车修复与涂装技术等。将学生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分解到若干个课题。例如在汽车底盘认识与拆装中,其中一个子课题是液压制动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我们将这个子课题分成若干个工作现场模块任务,分别为:制动不良(踩下制动踏板时,驾驶员感觉汽车减速过慢或制动距离过长)、制动失效(踩下制动踏板时,车辆不减速,即使连续制动也无明显减速作用)、制动跑偏(踩下制动踏板时,方向盘保持不动的情况下,车辆行驶方向朝着一侧跑偏)、制动拖滞(抬起制动踏板后,全部或个别车轮的制动作用不能立即解除,影响汽车的重新启动,加速行驶或滑行)。这样的教学过程目标明确,是围绕课题的一体化教学。
2.采用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研究专家在对一体化课程教学研究中,提出了两种代表性的方法。方法一:行为导向法,也称行为引导型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方法二:行为模块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突出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模块式课程教学为主线的一种教学方法。
第一,用实际现场工作情景教学,用案例法引入学习任务,采用“3W”原则,即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怎么样―how。采取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能明确工作内容、学习任务,知道今天我要干什么、我要怎么干,也就是让学生明白学习什么、如何去学。然后用情景模拟法或角色扮演法去完成学习任务。
第二,用PPT课件讲授知识点,可以是教材中的重难点,也可引申到实习工作任务中。用影音文件或视听文件讲解工作原理,同时采用图片、实物来演示。明确完成工作任务需要掌握什么就学习什么内容,把高深不易理解的理论切割精简。可以利用画鱼骨图按小组分工协作完成。如下图类似鱼骨的分析法,判断轿车转向异响故障,可列出造成此故障的原因,每个原因都是一根鱼骨,进行分析判断后剔除或保留,达到精确判断,最终消除故障,任务完成。此练习中运用了合作法、分析法、小组互动法、网络搜索法,通过完成自主学习、自我消化、巩固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解决问题能力强。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是提出问题、引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辅导反馈,并做出考核讲评小结。
索纳塔轿车转向异响故障的鱼骨图
第三,实操技能训练采用分组实施工作,通过画鱼骨图的练习法消化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将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以故障案例的方式转化成学习过程,工作准备、实施过程、执行规范流程、注意事项、互评自评并总结、填写执行任务工作页,最后是小组代表展示成果。这样使学生具有沟通协调能力、实际工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主动学习能力。
3.编写一体化课件教材
依据教学大纲,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针对性、适时性、有效性原则编写一体化教材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同时教材的编写须参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学校组织专业课教师和基础课教师对各课程的教材进行系统性的整合,编写一体化教材。在教材的形式和内容上体现一体化的特点,形成了:(1)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块特点,采用典型工作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现场情景教学法等形式。(2)教师所用教材、学生所学教材和教与学共同参考教材编写一体化。(3)实训指导手册、任务操作工作页和学生作业一体化。(4)多媒体动画视听课件和书面教材一体化。
4.着力培养“双师型”师资
如果仍然“各自为政”,理论课教师只讲理论、实习指导教师只是指导实习,一体化教学就如空中楼阁,所以必须建设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培养的教师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习操作,同时这些老师还需有工厂和企业的工作经验,成为“文武双全”的“双师型”教师。技工院校在实施一体化教学中的关键就是要有这样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因此,学校要向前看,在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时要做到“舍得”。在现有的教师队伍中通过以下方法:(1)初步确定双师型教师人选的培养。(2)确定培养对象的培养方向和计划,做到有的放矢,效果明显。(3)培养教师的多方面能力,对教师的教学、科研、考评、工种开发等能力进行培养。(4)通过组织教师利用空闲时间和寒暑假时间进工厂顶岗锻炼,参加技能培训,参加学术活动。让实习老教师通过传授技能来培养理论教师操作技能的不足,让教师参加各种教育提升知识,如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在职研究生学习等,以提高其理论水平。
在学校的教师队伍中还需补充“新鲜血液”,增强教师队伍力量。具体可以:(1)公开招考一些在企业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经验的高校毕业生加入教师队伍。(2)从重点院校、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毕业生中引进人才。(3)通过与企业的校企合作,遴选一些企业骨干到技工院校兼职。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可使学校拥有胜任本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5.建设一体化教学要求的教学中心
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习教学的一体化场所,所以必须建立一个一体化教学中心。这个教学中心必须符合职业教育要求,能够具有企业的现场工作情景,做到高效管理,安全环保,符合企业的六西格玛(Six Sigma)原则。在这个教学中心中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块区域,具备完全情景化的氛围,可以实现教学的跨模块区域活动,在学生的操作流程中,明确以集合整待、任务布置、工具材料准备、规范操作、紧急处理、完工清理、总结评议的规定流程。执行的是企业的质量安全标准、学习的是生产一线的技能和知识、接受的是企业的先进管理模式,学生在这种完全按照企业流程的模式中去操作,能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提高职业素养,保证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6.确立一体化教学课程效果评价体系
一体化教学是一个职业教育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科学合理准确地确立一体化教学课程效果评价体系。可以结合一体化教学的特点来进行效果评价。(1)是否达到标准的统一,“国家标准、学校标准,企业标准”的统一融合。(2)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否有提高,体现在知识、技能、时间观念、协作、主动、文明安全工作、创新等方面,企业对学生是否满意。(3)课堂上的“任务目标、教学过程、任务成果”是否统一融合。(4)传统教学方法和一体化教学的纵向对比,兄弟院校的横向对比。
同志说过: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企业生产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在市场中的占有率,进而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学生是学校的“产品”,其素质的高低也必将影响到学校的发展与生存。而以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的职业教育必须紧抓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一体化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充实、不断完善,发挥其绝对的优势作用,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时代赋予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光荣的任务,我们就必须把握行业和专业发展的前沿,使学生满足社会需要,造就一流的产品。通过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促进技工院校教育体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7
[3]鲍强、吴远志.技校“一体化”教学刍议[J].现代技能开发,2002(10)
关键词:职业能力;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改革;理论实践一体化
随着汽车技术的迅猛发展,汽车的结构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主要是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它使得汽车的动力性、安全性、舒适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并使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从根本上得到了控制。从此汽车进入了崭新的电子化时代,这必然对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带来新的挑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目前汽车的发展形势,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及时调整了高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将原先分段式学科化的课程设置,转变为模块式的课程设置,建立以当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为主线的全新结构体系。并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类课程划分为《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汽车底盘电控技术》和《汽车车身电控技术》三门主干专业课程,这三门课程系统介绍了应用在汽车发动机、底盘和车身上的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检测和诊断等内容。
课程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培养质量的高低,根据目前汽车维修企业对汽车从业人员的要求,笔者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办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及探索,以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建立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现场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多地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注重培养学生记忆,再现知识的能力,而对于培养技能的实践环节的教学则相对重视不够,或者理论与实践脱节,从而造成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差。
目前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故在教学中要更多地强调实用、实际、实效。从实践中记忆理论,从做中学,在做中教。因此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注意学以致用,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将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二为一的一种较好的现场教学模式,有利于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提高,这种教学模式一般在专业实验室中进行。例如:在讲述自动变速器的换档电磁阀时,教师通过挂图或多媒体课件一边讲解电磁阀的结构、原理,一边讲述检测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操作,用万用表检测电磁阀的电阻,用示波器检测换档电磁阀的工作波形。这样学生在边学边动手的过程中,加深了电控技术内容的理解,并逐渐熟悉了各种工具及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在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首先应根据教学内容制定符合职业实践活动所需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等),对学生通过学习应该形成的各种能力提出明确要求,促使学生主动感知,积极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体。
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后,学生会比较注重动手能力的锻炼,而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则重视不够,因此要注意适当增加理论授课的比例。同时要尽量淡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界限,实训现场教学要讲理论,教室教学也有技能训练。
采取现场教学模式后,会带来一系列的实训室教师缺乏、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量加大、设备台套数不足等困难,这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师资建设力度、加强实验设备管理、充分利用并提高设备利用率。
二、实施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最早应用于哈佛大学的法律教学中,以后又被广泛运用于医学、心理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社会学等学科专业的教学中。这些学科的基本特征是理论性、实践性强,而且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强,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的主要优点是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近乎真实的场景,通过大量案例的分析及学习,使学生有更多思考和创新的空间,使其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技能方面的训练得到强化,因此克服了传统式教学的缺陷,缩短了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差距,也有利于学生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
汽车电控技术课程也是理论性、实践性强且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强的一门课程。在讲述故障诊断这部分内容时,运用案例教学法可大大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首先,选取具有一定典型性和真实性的教学案例。典型性能够反映相关知识的内容和形式,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方法等。真实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其次,教学案例要具有一定的疑难性,能提升学生思考的深度,认识到实际案例的复杂性,提高其全面思维的能力。选取的教学案例还应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浓缩性,案例的针对性指能够针对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不能盲目选取。浓缩性是指教师将相关知识有效集中到一个案例中,对案例进行适当加工并去除无效部分,使案例教学有的放矢,实现教学目标。
在案例讨论和分析过程中,不必给予学生过分提示,应激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并鼓励学生敢于大胆思维,使案例教学呈现开放性,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体,当学生的思维陷入误区时可加以引导,如辅的提问式教学方法,老师不断向学生提问,务求达到学生哑口无言为止。通过提问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基本方式为问答式,在讨论中引导学生总结原则、原理,最后在讲解和分析案例时,应注意分析方法来讲解。
案例教学是以案例讨论、案例分析为主要内容,所以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平等的。在教学当中,学生是主体、是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自主分析为主,教师只是引导者,引导学生去探讨案例中复杂的、深层的、有争议的问题,协助学生讨论分析。通过这样的互动与引导,让学生自己体会如何思考,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教学
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且有活动影像这样的特点,因此能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多媒体技术将会改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最终导致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甚至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随着各种图形、界面、动画等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有吸引力。
在汽车电控技术课程教学中,可通过播放式或交互式的教学课件,将一些艰涩难懂的概念、比较难以想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等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对知识有了感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避免了学生由于对知识难以理解而产生厌学情绪。例如在讲述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工作原理时,就可将ABS的工作原理编排成动画的形式向学生演示,可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这种通过多种感官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
握大量的知识。
运用多媒体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和接受能力,不能让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的优点成为“满堂灌”的另一种形式,要注意“以人为本”,遵循“适量”原则。在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还要切忌为追求视听效果而使课件内容华而不实。外观精美的课件固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若界面色彩过于艳丽、界面过于花哨,则会适得其反,使学生的注意力过分集中在课件的表面,对其内容却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
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使网络教学成为可能。将多媒体教学进一步升级即可发展成为网络课程,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丰富课程的参考资料,弥补了教材内容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与其他高校进行交流,使课件结构更加合理,知识体系更加完善。
网络课程一般包括在线学习系统、在线测试系统、在线答疑系统等。利用在线学习模块,学生可以在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预习,在课后还可以进一步学习和巩固。在线测试系统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缩短考试周期,增强反馈能力,同时还可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在线答疑系统,教师可以在课余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学生们也可以对某些问题进行网上讨论。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更深入理解,教师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提出的问题,改变授课的内容、方式,以适应学生的学习。
建构基于多媒体和网络环境的新型教学模式,可以实现教学信息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使其在不同情境下有更多的机会实现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
四、建立综合的考核评价体系
科学有效的考核,是反映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区别于原有的教学模式,因此应建立一个综合的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在学生整个学习期间对汽车电控系统方面的结构、原理、故障诊断、检测分析等进行全面的、真实的、科学的评估,以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的实现程度。这个综合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再是以文字表述的学术标准,而是职业行为和能力标准。它的考核也不能沿用传统的偏重理论的考核方式,而是应该以考察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作为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