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计算机硬件知识

时间:2023-03-02 14:57:36

导语:在计算机硬件知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计算机硬件知识

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能 实习实训基地 实践教学

一、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意义

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定位是应用技术、专业技能操作,所以实践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学生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换的必要教学环节。而计算机应用技能对实践教学的依赖程度要求较高,实训基地的配套、完善程度直接影响计算机应用技能和教学效果。

1、利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操作、专业技能实践以及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实践环境。在虚拟工作环境中,完成实际工作任务,不仅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还收获沟通、协作、管理等综合能力。

2、利于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大量的实训、实践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操作能力都会有很大提高,利于快速适应工作环境,融入工作团队,投入到工作中,实现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3、利于“双师型”教师培养:实训基地带动产教结合,使教师借助基地设备配套优势,开展校企合作,为企业科技攻关、技术改造和高技术产业开拓,提供可行性研究和试验,从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建设,还停留在专业的内在需求上,忽视专业和专业之间的共享性,没有系统的部署,缺乏统一指导和整体规划,使实训基地建设较随意,多部门之间形式上的合作,缺乏持续性投入和更新,实际运行中双方责任不明确,难以保证实训基地的正常、稳定和无故障率,特别是系统更新严重滞后,造成供需脱节。另一方面,实训基地建成后的管理缺乏有效机制。主要体现在管理制度不完善、设备损坏率高等。管理上的漏洞,加之个别学生的低素质,使得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内设备损坏频繁,而设备的陈旧、损坏,又降低了学生对实训基地期待值,不重视不爱惜实训设备,形成恶性循环。

再有教学资源相对短缺。实训环节需要学校提供大量的计算机相关硬件、软件系统的支持,并随着物品的逐年损耗,需要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更新换代。例如:计算机系统软件的安装,因为对原系统有破坏,一般实训室不允许;简单系统故障排除,需要对计算机进行拆装,实训室不提供;计算机安全防护技术,因实训室计算机已预置安全防护软件,所以不提供此项实验;局域网连接与组网技术,需要提供相应的耗材与设备,一般实训室不允许。所以教学资源的短缺,导致学生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薄弱,在就业市场中竞争力弱,直接影响就业与分配。

三、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建设

1、技术实力。使学生在实习实训基地能够将理论教学付诸实践,学到先进技术,更好的适应行业发展,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目标的培养要求。

2、硬件设施。实训基地应该具有一定规模硬件设施、实训条件完备。应该选择行业领先地位,有先进设备、设施的企业,使学生能得到综合性的训练。

3、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不仅是学生专业技能提高的场所,也是对未来工作的预体验。更是延长设备使用周期的保障。

4、多样性。每个实训基地具有不同的定位,功能上互补。例如软件开发、硬件开发、电子商务、网站维护、物联网以及系统集成等功能的实训基地,丰富学生的实习内容。

5、合作制模式。通过与相关企业或公司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本着“互惠互利、共建共管”的原则,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学校可以为公司提供教师、学生、网络布线部分设备,还能提供技术服务、员工培训及项目实施服务;公司则可以为学校提供网络通信设备、技术人员、工程项目、施工技术规范等,配合学校制订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参与课程订制、开发实训教材、整合教学资源、安排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和进行项目施工。

四、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建设实施

1、计算机系统软件的安装、调试与优化技术实训实施。主要包括Windows系列,数据库系统,其它应用软件系统等。1-4人/组,设备包括旧计算机、光驱、打印机、系统软件、office软件等。

2、计算机硬件组装与故障检测技术实训实施。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组装与拆卸,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1-4人/组,设备包括旧计算机、光驱、打印机。可与专业基础课《计算机系统组装与维护》结合实施。

3、局域网络的构建与组网技术。主要包括局域网络的构建、网络驱动、网络连接。1-6人/组,设备包括旧计算机、光驱新、网卡、网线、交换机(或旧集线器)、网线工具等,并完成组网后的配置。

4、网络服务器系统配置与安装。主要包括常用服务器的安装与调试。1-4人/组,设备包括旧计算机、光驱新、服务器软件等。

5、网站的构建与管理。主要包括建立网站、网页、网页更新与维护。1-4人/组,设备包括计算机、光驱、软件等。

6、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安全设置,基本防范技术,软件的使用。1-4人/组,设备包括计算机、光驱、相关杀毒软件等。

计算机应用实训课程开始,教师提供实训课程指导书;课程结束,学生提交课程实训报告。实训场地需要3~4间教室,由实训基地管理人员安排工作任务,组长全面负责实训基地建设的组织与管理,副组长负责实训基地具体实训实施过程,计算机专业教师负责场地的清洁、布置、挂牌,计算机设备的清理与调试、实训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实训与理论教学的衔接。

综上所述,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场所,也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更是实现学生和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的桥梁和纽带。由于行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也必须适应社会潮流,在功能上、规模上不断改进,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建设更是如此。

只有打造一个功能上和外界发展接轨,才能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力,反过来,就业力的提高,又推动了高职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良性的循环,也将直接带动其他实训基地良性的发展,为打造高职学院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 过程 原则

计算机辅助教学,又简称为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它是将计算机应用于教学以完成教学功能和解决教学问题的形式。CAI作为高等职业特色教育的辅助手段,在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传授的教育过程中,特别是在着重进行适应社会发展和生产发展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技术培训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史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历史始于1958年,此项研究最早是在美国进行的,而且主要应用于基础教育,例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初期发展阶段的代表性教学系统是IBM公司在1958年设计的利用一台IBM 650计算机向小学生教授二进制算术。在此基础上,IBM公司研制了结构更为复杂的system 1500教学系统。这之后的十来年里,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及课件的研发规模和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此时的CAI不但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还包括职业教育、军事教育等领域。尤其在1975后,微型计算机和能够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声音、图形的多媒体计算机相继进入教育领域,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CAI,使之成为多种教育环境中的理想工具。

与美国相比,我国的CAI研究和应用开展的较晚,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80年代初期,教学技术领域的部分学者开始关注国外CAI的研究与发展,80年代后期,微型计算机开始进入高等学校和有条件的中小学并发挥出了巨大的威力。随着教学理论的反复验证和大量实践经验的积累,一股CAI的研究热潮悄然兴起。进入90年代,尤其是94年之后,微型计算机在教育领域掀起了应用的,新的CAI理论被不断地引入国内并得到了实践的修订,成为适应中国教学实际的理论支撑。1998年后,我国的许多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公司也致力于计算机教学软件和CAI教学系统的开发,用于国内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高等职业学历教育、各种短期技能培养和职业培训的各类课件以及教学软件写作系统争相登台,成为国内软件产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为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提供动力和契机。它使得我国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正以稳健的步伐迈向成熟。

二、高职教育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过程

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当前人才市场上急需的、抢手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术应用型的专门人才,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必须够用的专业基础知识,必须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用、专门的技能技巧,达到该层次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因此,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来完成高等职业教育的学习是非常关键的。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自动化的计算机教学技术,是教师将计算机用做教学媒体,学生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作用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形式,在今天社会中,无论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还是技术培训中都存在并广泛使用的这种教学形式,而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这种形式是反映在一个怎样的过程中呢?

CAI普通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和程序材料之间通过计算机进行着“对话”。首先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处理,并由计算机将教学内容(刺激)呈现给学习者,学习者对刺激作出适当的应答(反应),最后计算机按照预定的规则对学生反应信息进行评判,并提供适当的反馈信息以强化理解。这种双向交互CAI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甚至可以说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在此,计算机作为教学机器,独立完成信息的双向处理和传递。由计算机程序语言编制的教学软件就是前面所说的程序材料,它可经由计算机解释程序、通过输出设备(如监示器)向学习者呈现各种教学内容,并通过输入设备(如键盘)接收学习者的反应信息,并对输入信息进行判断,根据判断结果确定学习路径和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因此,只要把教学软件(即课件)装入计算机,计算机就能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当这个过程应用在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时,首先教师一定要根据高等职业的教学目标处理教学内容;其次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以多种媒体形式、或以高职学生就业为第一需要的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将已经处理好的、合适的教学内容呈现,然后由学生或学习者利用计算机所提供的多种媒体形式作出适当的应答。

CAI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人与机器的双向通讯过程,要有适合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并为其专门制作的CAI课件,有CAI课件所依赖的、比普通计算机性能更好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

三、高等职业教育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原则

CAI是应用电子计算机的教学系统,该系统是为教学服务的,运用好这个系统,让它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应遵循下面的原则:

1. 目的性原则

任何教学多媒体和教学手段的运用都是为完成教学目的服务的。在高职课程教学中使用CAI教学都是围绕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来解决两个焦点问题,一是突出教学重点,二是突破教学难点。CAI由于具有特有功效,在突出重点知识和突破难点知识上有别的传统手段无法实现的功能。例如在电子商务专业的网络金融课程里电子支付内容中运用CAI对电子支付的概念、电子支付的工具、工具的类型、电子支付系统及其关系,用图片、文字、声音综合处理,就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动态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从而突出重点知识,又降低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更有效地帮助完成教学目标,取得比运用传统教学媒体手段的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多媒体CAI教学目的必须明确,应使CAI教学成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2. 效率原则

效率是指产出与投入之间的对比关系,相对既定的产出,投入越少,效率越高;相对既定的投入,产出越多,效率越高。在此,效率原则是以效率高低来评价,采用CAI是选择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是为解决传统教学所面临的难题,提高教学效率,而不是哗众取宠地追求表面热闹。在实施CAI教学时,我们对课件的选用、课程内容的整合、多媒体计算机功能的选用以及课堂的组织和驾驭都要遵循这个原则,坚持以效率原则规范我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3. 优化组合原则

CAI具有许多一般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这并不意味它对传统媒体和手段的排斥,更不能完全取代,而且,现行的高职生的教材,也不是每课的内容都适合用CAI来完成,如果用常规教学方法就能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内容,就完全没有必要使用CAI教学,因为那样只能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相反,课程内容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教师用语言难以描述的、某些难以捕捉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有必要进行CAI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具体的教学目标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最佳的教学媒体(即CAI、传统媒体、实物现场)进行优化组合,去呈现教学内容,使课堂优化、认知结构优化和教学效果优化,实行优势互补,发挥各教学媒体的效能。例如,在讲授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计算机硬件结构及其与软件的关系时,可直接打开一台计算机机箱向学生介绍结构、功能、关系等,而软件及其与硬件之间的关系则可借助CAI课件的图片讲解,再结合计算机的运行过程来讲解软件与硬件之间的关系、不同软件之间的关系。这样从使用的角度让学生有很直观的认识,教师易讲,学生易懂。如果单凭CAI课件的图片进行演示、讲解,由于时空限制,学生不易理解掌握。为了突破计算机硬件结构、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关系、不同软件之间的关系这个教学难点,可采用CAI教学软件演示与实际运行计算机、动态拆卸和安装计算机硬件部件和不同的软件来演示分析相结合来实现。这样,教师既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将CAI和传统教学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学生学起来直观易懂,生动有趣,回味无穷。让学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通过多媒体的优化组合,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教准、教懂、教活、教精,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增加课堂教学活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4. 重视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原则

在CAI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和学不是两个前后相继的过程,而是两个同时融合的过程。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其相应的客体是教学内容(或学习内容);教师是教授过程的主体,其相应的客体是教学内容。既然学生也是主体,则CAI就应发挥个别化和交互性的特长,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环境的创造。要设法使教学适合大多数的学生的要求,同时要为优等生的发展创造条件。适合个别学生需要的教学叫做个别化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摆脱传统教学中“一言堂”的被动局面,因此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

对学生自主学习环境的创造是CAI教学的难点,这方面做得好的软件还不多,所以,研发或者选购一套功能完善的网络教学系统是很重要的。

四、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模式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模式也称教学策略,依据教学活动中人与计算机的交互方式可分操练和练习、模拟、指导、游戏、对话和发现学习等模式。其中发现学习模式较其他模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激励的内在动机,学习的结果也有利于记忆的保持和知识的迁移,特别适合于低年级学生或处于新学科早期阶段的学习者。需要指出,独立使用发现学习法不一定就是有效的,可能会流于形式,我们应该把指导和发现学习模式的过程结合起来,使学生沿着合理的道路去发现规律和获得解答。

结束语

快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促进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虚拟技术将成为未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主要技术特征。如何利用最新最好的技术开发适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CAI课件,高效率地为中国经济建设培养实用型的专门人才而充分发挥CAI的作用,是我们无数从事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重任。

参考文献:

[1]鲁佩云,王虹.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结构与性能及其它.全国计算机新科技与计算机继续教育,2002上:157-160.

[2]王虹.高校公共政治理论CAI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5.7:59-60.

[3]刘儒德.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的思考.教育研究,2004.2:70-74.

第3篇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改革;实践

《计算机应用基础》即是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旨在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各个领域中熟练使用计算机技术的人才。教学内容不仅涉及计算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而且涉及多个软件的综合应用和操作。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知识,掌握利用计算机查询信息、获取信息、整合信息的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文化素质,培养学生成为既懂得自己的专业、又能开展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在拓宽知识面和创新教学模式方面作了很多工作,对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与社会需求仍有很大的矛盾和差距,时代的发展必然给当前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面临新的挑战,改革也势在必行。

一、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 教学手段单一,内容针对性和层次性不强。上海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为了学生就业和升学的需要,普遍的高职院校要求学习该课程后,学生能通过上海市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因此,教学的内容要能涵盖上海市高校计算机一级考试的所有内容。目前各大高校上课的主要形式是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题目,这是一种应试教学方式,而等级考试中的题目虽然能够覆盖一些基本的知识点,但是案例的选取往往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的行业背景差异,使学生在实际岗位中并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不知道为什么而学,考试后全忘记,这种现象在高职教学中非常普遍,同时也是计算机基础课让学生感到乏味的原因之一。

2. 学生计算机基础存在较大差异。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由于地区差异、不同中小学实施情况不一致以及其他的一些原因,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或计算机水平近乎为零,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还未完全达到“非零起点”,目前的状况是“零起点”和“非零起点”混杂,所以,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需要考虑到“零起点”和“非零起点”学生不同的特点,否则容易造成学过的学生认为是浪费时间,没有学过的学生上机学时明显不够。

3. 大量的教学任务和非常有限的课时之间的矛盾,由于计算机基础课学时很少,授课内容只能不断压缩,教师上课经常是勉强把最基本的知识点讲一遍,根本容不得学生在课堂上有思考和消化的时间,造成了一些同学学完后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改革探索和措施

1、基于专业及计算机基础的分层次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应该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加以区别,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在教学难度和进度安排上进行分层次教学。因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他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本专业的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研究乃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需要对不同的学院不同的专业进行区别教学,比如财会专业对Excel的操作要求比较高,土木工程专业对建筑制图要求较高,而环艺专业对网页制作的要求比较高。在每年的新生入学时,学校会根据专业划分班级,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学校对各个专业的新生进行一次上机测试和问卷调查,根据这两份反馈结果,结合各个专业的情况进行分班,这样分层次分专业教学能够比较在教学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进行知识储备和技能训练,同时在设置教学内容上也可以有的放矢。

2、“动手、动脑、动动口”教学模式

笔者在近几年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进行反思,如何在及其有限的课时内做到“重应用、保考证”?现代教育观念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而对于刚刚升入大学的新生,其思维方式往往还没有脱离高中应试教育的烙印,所以将计算机基础以一个个综合性、设计性、趣味性的实验引入的方式应该是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在教学方式上,从原来的讲授、灌输的方式转变为组织、引导。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搭起支架,特别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然后进行交流和讨论,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能极大地促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形成“动手、动脑、动动口”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一定要加大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同时在有限的课时内就要求教师必须要“精讲”,坚决舍弃那些现在用不到将来也用不到的内容,突出“技术应用性”,不过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首先将知识点少而精地讲授清楚,然后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动手练习,将这些知识点以一种相对简单的方式反复练习,加深印象。

引入案例任务教学法的同时,将“设计”理念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勤于动脑,具备变化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具备变化的能力非常关键。题目案例永远也讲不完,但是让学生通晓变化的原理,可以根据原理进行变化,从容面对各种各样的案例,这才是案例教学的目的所在,以最快的时间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并能够跳出限定的框架,用综合案例引导教学,从案例的选择到作业的内容都要和专业紧密结合。

动动口是我们在传统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最容易忽视和放弃的一块。笔者认为教师的基本功之所以比学生深厚也必得益于能够在课堂上反复动口的训练。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案例后请学生对着全班其他同学简单讲解思路,教师加以补充点评。笔者深信只有“讲得出,做得来”的同学才谈得上是真正掌握知识的学生。笔者在08级景观班flash模块教学时曾布置一部主题反映校园生活的flash作品,分小组完成,班级穆同学的《那一季阳光灿烂》无论从立意到取材到制作都具有一定的水准,该同学在课堂上生动条理地讲述了自己所在团队的整个构思和创作过程。该作品在当年的校园文化节动画作品竞赛中一举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改革思考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改革的目标是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计算机基础课的学习中,强调“动手、动脑、动动口”的教学模式,摒弃原来满堂灌的传统教学,使学习者培养自我管理的条理性,学生能够有条理地进行计划,准备工作充分,并且行为较为规范;学习活动具有准备性和条理性,并且某些方面的成功能够使学生感到有成就,并因成就产生愉悦,激发学生持续、深入学习的动机。

参考文献

[1] 戚康标.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7).

[2] 王兴玲,刘 鹏.“大学计算机基础”SRTP式创新实验的实施与评价[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8).

[3] 徐平洲.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7).

第4篇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主题设计;教学实施

信息时代,计算机做为现代办公必备工具之一,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紧密相连。做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必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当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普遍存在着教学设计脱离工作岗位,教学内容固定,没有新意,教学组织按部就班等问题。如何在非零起点的基础上,有效的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经过课题组教学实践验证,主题式教学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解决了教学中“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实现了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同时,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适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那么什么是主题式教学模式呢?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应如何设计主题呢?具体实施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对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1主题式教学模式及其特点

主题式教学模式是指将教学内容主题化,按照主题组织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主题式教学以情境主题为载体,以知识能力点为核心,围绕主题开展教学,通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斗志,使学生在一种独立自主,合作竞争的气氛中学习。以主题引领教学,“主题切入———自主学习(素材搜集、知识准备)———互助探究(上机操作、拓展)———交流展示———多元评价”,丰富课堂,开拓学生视野。主题式教学模式适用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教学中,教师确定主题及相关要求(可展示相关案例,优秀作品等),赋予课堂以“灵魂”,学生围绕主题前期通过网络,相机,扫描仪等搜集素材,小组交流讨论确定方案,经过简单的知识准备(教师辅助)阶段,实施方案,最后通过展示交流,多元评价等进行总结拓展。

2主题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特点

2.1主题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一个结合专业,贴近工作岗位的主题,能使学生更深刻形象地理解岗位工作内容和要求,能使学生尽快融入工作情境进入岗位角色,有目的性运用计算机完成岗位工作。

2.2主题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一个科学合理,贴近生活工作情境的主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斗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搜集素材的过程中,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信息的敏感度大大的得到了提高。

2.3主题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学生在交流讨论互助探究的过程中其沟通和协调能力得到了锻炼,在项目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

2.4主题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主题式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进行自主的探讨和学习,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主题探讨实施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深远。

2.5主题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新型师生关系,使课堂在愉悦,开放,信任的气氛中开展,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主题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课上及课下时间,通过主题探论,网络,和教学辅助(网络云盘,优秀作品展示,微课视频等形式)等过程大大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学者,设计师,裁判,教师,朋友等多重角色,构建了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

3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中的主题设计

在计算机采用主题式教学,主题设计很重要。一个科学合理的主题能有效提高计算机操作技能,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的系统性。根据教学实践,现总结计算机基础课程主题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3.1教学主题选择要具有实用性,符合专业岗位需求,贴近学生生活只有实用的才是有生命力的。如Excel主题教学中可选择商场中商品销售数据管理实例;在word中以毕业论文为主题;在网络应用模块以求职为主题检索求职信息,投递个人简历;在PPT主题教学中,可以选择以近期的学院(或班级)元旦晚会为主题,搜集素材,提出设计方案等。社团活动,公益活动,运动会风采等都可做为教学主题。此类主题易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及参与热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反之丰富多彩的作品,更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竞争意识。

3.2教学主题设计要注意层次性,兼顾多样性教学要因材施教,立足学生基础,知识结构,因此教学主题设计要兼顾“两极”的同学,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提出相对简单的,有参考的主题(作品),鼓励创新;对于思维活跃的同学,可以选择相对大一些的主题,提示注重作品完整性,加入时尚元素。

3.3教学主题设计要结合专业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融入趣味性,流行元素如WORD教学中可以学院元旦迎新晚会节目单,制作节日贺卡为主题;对于汽车系学生以世界汽车名人堂或名车赏析等主题设计PPT,对于机械系学生以“大国工匠”为主题;结合趣味性可为鹿晗,邓紫琪制作演唱会宣传单(word)、个人影集等。

3.4教学主题设计可结合时事,积极向上,与时俱进教师的职责“传道,授业,解惑”,其首要“传道”即传播正能量,母亲节主题,汶川地震,感动中国,无一不是一个好的主题,学生在完成主题的同时也进行了一次丰富的精神之旅。此外,教学主题创设也可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民族元素,如端午节文化,京剧文化等。

4主题式教学在教学实施时应注意的事项

主题式教学是信息技术中常用的教学模式,但如何使教学不流于表面,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方面:

4.1主题式教学在实施时要紧扣知识点,立足于学生认知水平和基础,生活实际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主题设计不能无的放矢,要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紧扣知识点,主题大小适中,主题情境任务清晰。

4.2主题式教学开展要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多元化评价标准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分组练习等,只有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才能使主题教学生命力更顽强。同时要鼓励学生作品多参与社团中活动,网络投稿等作为评价标准之一。

4.3主题式教学开展要求教师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尝试,创造性教学根据《窦桂梅与主题教学》中描述,开展主题教学要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因此教师要充实自我,常学常新,钻研教材,教学方法等。此外,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还要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元素,社会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这不仅是一种知识技能的传授,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也是对自我的一次情感的升华,也许是对生命的感悟,也许对生活的憧憬,也许是对英雄的敬仰……综上,主题式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培养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主题式教学的深入在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教师用其独特的人格魅力也在无形中感染着每一名同学,成为一个努力严谨,乐观向上的人。

参考文献:

[1]梁昊.主题教学模式在高职公共计算机课程中的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33:7972.

[2]周雄庆,俞燕泉.主题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的实践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12:196.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窦桂梅与主题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3.

[4]祝永健.主题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0,32:246-247.

[5]秦芳.主题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6:87.

第5篇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实践

科技不断发展,在社会中几乎每一个行业都会运用到信息化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已经广泛应用到多种科技技术如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并且其的作用十分重要。可见,中职生在进行就业时,企业对于计算机水平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有有一定的计算机水平。在中职学校中对于人才的培养过程,离不开计算机教学,其对于学生就业具有重要作为,中职计算机教师应当跟紧时代的步伐,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在教学模式中做出改变,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来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以及掌握度,从而整体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计算机课程学习的意义。以下分为三部分简要阐述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的意义以及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的对策。

1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

在中职学校中,计算机课程属于一门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公共课程,主要是通过教学来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进行提高,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熟练运用计算机来处理问题,全面提高学生自身技能。但是计算机课程属于一类技能性的可能,目前在多所学校中的计算机教学依然存在许多不足,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计算机课程与部分理论课程不同,其需要更多的是学生动手技能。但是在许多中职学校中,教师习惯于应用往常的教学教材以及教学方式,在课上为学生过多地传授理论知识,相关的操作步骤也只是在课本上展现出来,却没有让学生多进行上机操作,导致学生在毕业后就业精通计算机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上的能力却很低。在教材中,也是将重点内容列为编程、数制转化等模块内容,但是这些方面的内容在实际运用中却很少用得到,从而导致学生会觉得学习这些内容没有意义,没有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也不会认真听课。2)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教学中所包含的内容较杂,没有分清侧重点。许多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授课的内容包含了计算机多个方面的知识点,在教学中每一个方面都会给学生进行教学,学生也会每个方面都有一些了解,但是却没有精通的一方面。而在实际工作中,每一个就业者都会有其精通的方面,从而选择自己的职位,在计算机行业也不例外,学生从事自己的岗位,只需要完全掌握某一方面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而其他方面都了解基础的就可以。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没有进行重点教学和基础教学,会使得学生没有一个自身精通的技能,使得学生自身发展受到了限制。3)中职学校多数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普遍不高。根据目前的招生制度,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通常都是在中考中失利的,这些学生一般对于自身的规范意识较差,在学习中无法做到自律,同时对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而且学生对于学习没有自己的目标,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通常会出现学生在课上聊天、打游戏、看视频的情况,而不愿意去学习计算机操作技能,从而没有从课堂上学习到太多的知识内容。

2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的意义

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可以从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质量、学生综合考评中起到促进的作用,其具体内容如下:1)应用模块化教学可以对学生学习积极性起到提升的作用。在以往实际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中,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虚拟性,中职学生相对来说会具有一定的抵触心理,而模块化教学可以在教学中增添趣味性,清晰地将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同时还会结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采取模块式训练培养方式,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在知识的掌握上更有动力,从而更好地掌握计算机技能,便于今后的就业。2)采用模块化教学具备灵活性的特点,可以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及质量。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接受学习内容的能力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模块教学具有个性化,可以针对于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计划,课程具有选择性,在对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可以使得教学课堂不在单一,具有灵活性,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可以学习一些跟得上的课程,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选择更具有拓展性的学习内容,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同时在教师方面,也可以根据其自身知识水平和长项进行模块的选择,达到互补的作用,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好的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不足,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3)采用模块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综合考评。每一个课程都有其对应的考核,以往的教学形式,存在局限性,学生往往不会运用学到的技能和知识。而模块化教学主要是具有每一个部分都清晰明了的优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可以明确自身的优势及劣势,进行劣势的改善,多进行练习,这样在进行综合考评时也具有一定的把握。同时在综合考评中,模块化教学也可以对题量和难度进行合理地控制,弥补学生水平差异的漏洞,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考核。

3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的实际运用对策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的实际运用对策中,首先应该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模块的划分,再针对性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最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综合考核,其中以上三大块的具体内容如下:1)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模块划分,在进行模块教学的过程中想要提高其教学质量,首先需要对其展开合理的划分教学模块,确保其划分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才可以为之后的教学打下一个基础,让课程教学有一个规范的步骤。而一般可以根据知识单元来进行模块划分,其主要包括:一是系统操作方面的模块,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础计算机知识的讲解,指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各个构件并且知道如何应用,比如基础性的键盘、鼠标等,让学生知道如何对计算机文字输入熟练运用,并且在计算机基础操作中学生都可以熟悉其步骤,能够正常运用计算机工作;二是文档模块,在这项模块中教师主要是对学生的文档操作能力进行提高,主要是对学生的文档排版、表格设计及制作、图文混排等进行训练和指导,确保学生都可以掌握文档、表格、图文的设计方法等,使得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可以应用到该模块的技能来处理各类文档及其录入工作;三是数据处理方面的模块,在该模块中,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录入数据的能力进行训练,再到学生对工作薄的基础操作的掌握训练,才可以进一步教学生如何灵活地进行数据的处理,以及学会进行工作表的打印等,在学习和工作中,学生都可以自行处理计算机日常数据并且自己进行图表的制作;四是文稿演示模块,在该模块教学中,教师主要对学生播放、制作幻灯片的能力进行培养,其中需要教会学生对于幻灯片的插入、制作、放映等,因为在之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学生对自身或工作的展示都需要依靠文稿演示来进行;五是网络模块。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其熟悉浏览器的应用,掌握使用浏览器进行信息的查找以及运用电子邮件等工具软件,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中获取相关信息,进行学习。2)进行教学活动,主要是采用交互训练的方法来展开。在模块教学中该环节十分重要,期间,教师应当对教学基础目标进行划分,形成多个字母表,并且根据每位学生实际情况,让其进行操作,对于学生单独操作计算机的能力起到培养的作用。而在进行整体性的教学时,学生们还需要和计算机展开交互形式的训练,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辅助,同时除了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计算机基础性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留出部分时间和例会,尽可能多让学生进行上机操作,让学生在自主操作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水平,更容易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点,提高教学课堂的趣味性以及学生对学习的兴趣。3)采取个性化综合考核措施。该环节属于最后一个环节,通常由教师负责,根据每个相应模块的要求,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进行评估,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改善教学方式的措施。教师在设置考核内容时必须按照教学的内容展开合理设计,同时教师还需要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了解,进行合理地、针对性地设计学生的考核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提升其计算机操作的掌握能力。针对部分对学习的兴趣不高、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的学生,教师则需要根据其自身情况,尽可能设计相对基础的考核内容,重点考核其基础操作能力;针对一些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一般、知识及操作技能掌握良好的学生则可以多设计多一些的开放性质的考核内容,有助于学生进行基础技能的巩固,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灵活性;而针对于基础知识掌握能力较强、学习兴趣较高的学生则可以设计更具有拓展性的考核内容,对其实践能力进行提高,提升教学质量。重点是教师在进行考核后,应该及时对学生的考核结果进行点评,尽可能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对学生学习的自信起到促进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动力,整体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操作水平的掌握。

4小结

综合可知,在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以及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掌握能力也成为目前各行业进行人才选拔的基本条件之一,而在人才的培养中学校教学意义重大,计算机教学占有越来越重要的比重,而再加上教学改革速率不断加快,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上面,教师应该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不断进行改进、调整。中职教育主要是为现代社会提供技能型人才,因此对于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必不可少。作为教学工作者,应当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模式不断展开探讨,寻求更有效、更能提高学生技能掌握水平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及职业素养来优化、创新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水平。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采用模块化教学可以使得部分复杂、抽象的计算机知识进行简单化、直观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其理解,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其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对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掌握,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济军.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探索与实践[J].教育艺术,2017,34(7):74.

[2]潘七君.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刍议[J].电子世界,2017,12(8):33.

[3]贺明彬.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45(8):128.

[4]肖英.模块化考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与应用分析[J].轻工科技,2015,23(7):180-181.

[5]张玲玲.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实践的简述[J].考试周刊,2014,14(98):117.

第6篇

简述计算机技术和建筑智能化

1.计算机技术的概念

计算机技术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获取各种信息,以实现人和物、物和物之间的信息交流,促进智能化信息的实际应用,实现信息设备和物理设备有机融合的一种智能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的同时,带动了很多相关行业了发展,物联网技术是其中一个。综合应用现有的技术,在改变世界通信模式的同时,也给现有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促进新技术开发和应用。

2.建筑智能化的概念

建筑智能化采用集成的方法将包含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等内容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和建筑艺术融合起来,建造一个安全性能高、生活品质高和便利灵活的建筑环境。智能化建筑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级的美国,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化建筑诞生于1984年。随着人类科研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建筑智能化已经成为当今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

3.计算机技术和建筑智能化的关系

计算机技术对建筑智能化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建筑监控、安全、消防和门禁等一同构成了计算机IP平台上的集成系统。目前这些技术并不能满足业主们的所有需求,计算机技术在建筑智能化上的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不断扩展系统功能,加强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关联性,促进人和系统的紧密结合,建立一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变化的动态系统。

计算机技术在建筑智能化上的实际应用

1.楼宇对讲系统中的应用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民住宅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小区的物业管理也越来越重要,传统的访客登记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工作的发展需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楼宇对讲系统逐渐开始广泛应用于智能化建筑中。

(1)楼宇对讲系统的概念

楼宇对讲系统是由各个单元的防盗门、控制中心管理员的总机、楼道出入口的对讲机、电子控制锁、关门器和住户中的可视对讲机等部分及利用专门的网络所组成。利用该系统就可以让来访者和住户进行直接交流,住户只需要利用遥控器就能控制防盗门的开关,可以有效限制非法人员的出入。而且当住户发生突发事件时,也可以利用该系统及时告知警卫人员。

(2)楼宇系统的工作模式

在日常状态中,楼门自动关闭,本楼住户使用门禁卡或钥匙自由进出,避免非住户非法进入单元。若有来访者,访客只需在键盘上输入放房间号,呼叫被访问住户的对讲机,接通后双方就可以进行可视通话,住户便可根据声音和图像来确认来访者的身份。若允许,住户只需按一下对讲机中的开锁键,对入口门上的电子锁进行控制便可将门打开,来访者进入后,楼门即会自动关闭。对小区物业管理人员来说,只需要通过管理安全总机,就可对各个单元的对讲系统进行监控。如果出现非法开门、线路故障等问题,安全管理总机就会自动发出警报。

(3)楼宇对讲系统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笔者作为一名计算机技术助理工程师,参与了深圳市迪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楼宇对讲系统项目建设,在施工中遇到了听不见和无法视频的问题。听不见就是在任何一个对讲分机和安全管理总机处于工作状态中,主机都可以听见。为了找出故障原因,我们首先检查了喇叭线是否连接完好,喇叭是否生锈或者损坏,然后使用一个相似的喇叭进行测试。在测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是听筒的喇叭出现故障,重新更换之后即解决了该问题。对于无法视频可以分为四种情况进行具体讨论。第一种是既不亮屏,也没有图像显示。针对这一情形,我们首先对分机电源进行了检查,查看供电是否正常。第二种情况就是屏幕亮,但无图像显示。出现这一问题时,我们对分机的视频线、视频信号分别进行检验。第三种就是屏幕亮且有图像,但是图像质量不高,比较模糊。了检测这一故障,我们对分机供电的电压和电流进行了检验。第四种就是显示住户头像,而且在监控状态下没有图像显示,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这种情况多数为监视键出现故障,更换即可。

2.露天建筑会场上远程视频通讯系统的应用

笔者参与了华为集团深圳坂田智真会场远程视频通讯系统的施工,现结合亲身经历加以说明该系统的应用。智真会场属于远程视频通讯领域的高端应用,是现代化计算机成果的重要实践工程,会场主要设计利用计算机中的语音和图像,呈现实时状况,包括看到肢体动作和听到实时语音,能为用户提供真人大小、面对面及眼对眼等多种形式的视频沟通环境和方式。由于该工程很多设备和管线处于露天工作状态,施工过程中如何做好防雷、防电和防水等是施工难点,否则影响到系统的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为了解决露天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在团队的研究下,结合现场情况确定了施工方案。为了确保会场的安全,在防雷工程布置中,采用了目前比较先进的TPS-UP智能化电源防雷箱。在露天影像设备上,在电网设备中安装专门的防雷设备,从而达到防雷的目的。工程所采用的设备能满意需求,目前工程已经顺利竣工,工程质量合格。但是在智能化设备运行的使用周期中,应该要进一步对露天工程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研究,优化施工方案。

3.计算机技术在企业单位智能化管理系统上的应用

笔者在参与深圳感知博合物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一卡通设备智能化安装工程的过程中,作为计算机助理工程师,将方案设计的实用性和方便性作为本次项目施工的重点。一卡通设备智能安装工程施工的最终目的是能实现系统化管理,实现内部联网的科学化运行。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和需求,施工班组人员勘察现场,在实用性和方便性角度认真思考,最终确定定施工方案。在内部系统施工时,主要是利用现代一种磁条记忆以及感应灯技术,将每一张磁卡的信息详细登记,利用计算机的庞大储存功能,以最终实现安装和顺利运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在本文中首先简要阐述了计算机技术和建筑智能化的概念,再对计算机技术和智能建筑的关系进行了概述,然后结合自己亲身参与的三个项目,对计算机智能化建筑中楼宇对讲系统、露天建筑会场上远程视频通讯系统和企业单位智能化管理系统中遇到的难题和解决措施进行了具体说明。经实践证明,这些措施都是非常有效的,但方案必须不断优化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

第7篇

>> 概念图在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领域的应用 示例演练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示例演练教学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示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示例演练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计算机知识在成人教学中的应用 混合学习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高中学习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计算机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概念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中职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园林效果图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论概念图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图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中的实践应用 基于示例演练教学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索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医院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及其维护和管理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0,8,16:1-38.

[2] 沈以淡,侯秉涛.潘建中,李鸿禄.高维欧式几何[M].1996,7.

[3] 郭洪峰,张新.对两种重要空间类D- 空间性质的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8,1.

第8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仿真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5-10010-02

Practicing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s

LI Hong-li

(Hunan Urban Construction College, Xiangtan 411101,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ing the situation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s, and put forward the reform idea of guided by market demand faced the practical fields. Applying the typical of simulation cases in real application and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course; teaching reform; simulation cases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已经深入到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计算机基础教学与数学、外语一样,具有了基础性、普及性,同时具有工具性、实用性和不可替代性。基于这种认识,当前各高职院校都在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然而,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不断深入,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课《计算机应用基础》究竟应该如何开设?让高职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以及掌握到什么程度?一直是高职教师探讨的热门话题。

1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过于简单

目前中小学都已开设信息技术课,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操作系统、Word、PowerPoint和Excel等相关软件的基本操作,也就是说现在的大学生对计算机不再是零起点。现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材大部分内容还在重复这些内容,没有在深度和广度上拓宽,造成学习上的重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甚至不屑于学。

1.2 学生知识水平相差悬殊,课程教学实施难度大

尽管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规划和教学大纲,但是信息技术课不是高考科目,信息技术课程不规范,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一些落后的地区,很多学生都没有上过计算机课,甚至没有见过计算机。而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在初高中就已经受过较好的计算机教育,具有较高的水平。因此要在同一课堂中讲授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很大的困难。

1.3 与专业应用联系不够紧密

目前的计算机应用教材多以软件菜单操作为主线,知识点零散、教学内容理论偏多,实用性差,不适合“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高职高专教育,缺少高职教育特色,难以开展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

1.4 考评方法不理想

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主要通过统考方式进行考评,题型固定单一,缺乏灵活性,学生容易死记硬背,考试结果无法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

因此,如何改革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该文以建设类高职专业为例,谈谈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改革。

2 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路

2.1 课程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

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本着“以学生为本,面向应用,培养创新意识”的教学思路,在对建设类专业工作岗位实际需求调研分析基础上,我们把建设类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修养、培养学生处理复杂办公事务和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够本专业工作领域服务。

2.2 高职与中学计算机教学要相互衔接

目前,零起点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向非零起点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转变仍处于过渡时期,内容上既不能搞一刀切,又要体现出高职与中学的侧重点不同,既不能重复学生已掌握的内容,又要保证计算机知识相对薄弱的普高生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

2.3 提升教学内容

由于中小学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在内容的选择上以“理论够用”为度,以办公软件(offic)高级应用为主,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意识。

2.4 面向实际应用,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就是实践性,它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主线,目的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能力培养的目标需要通过仿真综合案例制作来实现.仿真综合案例来源于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应用,从而为学生营造出一种真实的办公环境.为学生能迅速适应和胜任工作岗位的需要奠定基础,实现与企业零距离接近。

3 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新组织

根据改革思路,结合国家教育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南》,我们对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新组织。

3.1 教学内容层次化,体现因材施教理念

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仍安排独立章节,以兼顾计算机基础差的学生。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与自信,将每个模块有层次地按简单、综合、高级的形式进行组织,尽量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

3.2 以需求为导向,构建课程内容体系

通过对大量企事业单位走访和调研发现,在实际工作中最普遍的是利用计算机处理各种复杂办公信息,如长文档编辑管理(文字处理)、各种数据的统计分析(数据处理)、各种展示场合下的演讲报告和信息搜索处理及常用软件工具等。为此,从实际应用出发,教学中以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的深度应用为主构建新的课程内容体系。

3.3 以仿真案例为载体,确定具体教学内容

建设类工作岗位中,应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工作实际问题接触最多的是:工程招投标书的编制、工程预决算、工程招投标PPT展示、工程招商和效果图宣传以及计算机辅助绘图设计等(其中一些专业软件如CAD、PhotoShop和预算编程软件单独开设课程学习)。针对行业应用特点,我们改过去“以知识点的层次递进”为体系的传统教学设计为“以项目任务驱动”的仿真案例式教学设计,将建筑企事业单位实际案例作为教学任务,既考虑到实用性和趣味性,又兼顾到知识的逻辑性。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现实工作的实际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4 课程的实施措施

4.1 针对专业的不同,设置不同的教学案例和教学内容

为使计算机教学更加贴近专业,应根据不同的专业设计不同教学计划,设置不同的教学案例和教学内容。如在Excel高级应用模块中,对于建筑工程造价专业,涉及到的科学计算比较多,因此教学内容增加“用Excel编制工程量计算表格”;而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经常要对构件的受力进行计算,因此教学内容增加“用Excel计算构件的应力”;对于建筑设计等艺术类专业重点学习宣传单制作和演讲稿制作,而Excel则以基础应用为主。

4.2 合理组织教学形式

教学组织采用层次递进、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形式,将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知识、主体内容、综合作业、创新设计4个部分。其中主体内容和综合作业为课堂教学内容,而基础知识和创新设计部分由学生自学完成,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下。同时“创新设计”由学生自选择专题,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4.3 改变考评方法

为了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改革计算机教学的考核手段是关键,我们以认证成绩与大型作业成绩相结合的方法来评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成绩。其中认证成绩是要求学生参加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CEAC)考试,而大型作业则是学习每个教学案例后学生的作品成果评定。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盲目追求高分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计算机课程,激励学生创新追求全面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第9篇

关键词:合作学习;高职计算机;实践

1 引言

实施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时代要求,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因此,如何提高高职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效率,通过合作学习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2 高职计算机教学应用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2.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计算机课堂教学要以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从课堂教学中有所收获为原则与出发点,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传统的班级为单位的授课方式大大地抑制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的积极性,更抑制了学生得创新和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为了挖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展的需要,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合作中增加知识,在探究中不断创新。合作学习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法是现代教育的要求和适应高职学生的学习个性的。在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合作中自主学习,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悦、活泼的气氛中学习。

2.2学生实际情况所需

随着国家对高中教育的逐渐普及和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的生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计算机水平的差异更大,有些城市的学生在小学时就开始学习计算机课程,而农村的学生还有很多是在高中阶段才接触计算机,只会一些简单操作,有的甚至连开机关机都不会。计算机水平从入学就存在巨大的差距,如果采用传统的班级整体上课,会出现水平低的学生上课听不懂,学习跟不上,水平高的同学不喜欢听的情况,使得教学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学生计算机发展水平、个体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要求高职计算机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合作学习方式

在高职计算机教学合作学习中,教师把每个班的学生编成2-6人的异质性小组,采用合作小组的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具体安排异质性小组时要兼顾好生与差生,小组人员通常由四名成员组成:一名成绩较差的学生、一名成绩较好的学生和两名成绩一般的学生。

3.1合作学习的特点

首先,合作小组的成员不仅要教师交给的学习任务,当其他成员遇到问题时还要互相帮助;其次,每个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再次,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能有效地沟通,是相互信任的;最后,合作学习的小组有着共同的学习目标。

3.2合作学习的优点

1、合作学习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没有合作就没有进步,没有发展,这个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2、合作学习可以把学生凝聚成一个活泼、有生命力的整体,大家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3、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家在学习过程中互相比较,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比人的长处,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4、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

4 教学实践与分析

4.1分配小组

为了构建合作学习的体系,首先要对全班学生进行的分组。分组要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也就是要兼顾小组学习水平平衡,防止两极分化。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学习小组的学生既有计算机水平好的学生,也有计算机水平低的学生,以高带低,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学生在竞争中就会有“旗鼓相当”的感觉,合作学习的动力大大增强,增强取胜的信心,合作学习的效果就会更加好。

4.2 落实具体的学习内容

高职计算机合作学习是一个积极的、主动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学习积极性,计算机教师要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合理的、有利于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并在课堂上安排适合学生知识、认知结构的课堂活动和探究任务。一般来讲,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处可设计一些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4.3布置难易适当的任务

合作学习的小组任务难易要适当,如问题太难,小组成员通过共同的努力仍不能达到目标,便会饱尝失败的苦果,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也就失去了合作的兴趣和主动性;如果问题太容易,学生一看就会,达不到目的,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的动力大大减少。

4.4灵活组织课堂讨论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课堂讨论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重要手段,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措施,也是促使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5.5合理评价基础上的奖励机制

学生普遍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在学习上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表扬,因此如何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6课堂实践

    下面是笔者在数据库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节实践操作课的教学设计。

在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相关的学习资料、学生要进行探究的新知识点、学习新内容后要上交的作品以及作业提交方式等。

5 结语

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在小组内共同研讨、在学习上互相帮助、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既能提高水平高的计算机水平,也能帮助基础差的学生;既能提高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又能密切联系学生,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9

[2]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