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4:57:48
导语:在生态水利工程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一)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变河流的自然分布
通俗地讲,水利工程就是建立在对自然水系进行人工干涉的施工过程。可以说水利工程的建设本质就是通过人力实践和各种设施动力来改造河流使之符合人类需要,而在这个过程中自然水系往往会渠道化,主要有这些表现:河道横断面几何规则化,即把自然河流的复杂形状变成梯形、矩形及弧形等规则几何断面;平面布置上的河流形态直线化,也可以说是水利工程将婉蜒曲折的天然河流改造成直线或折线型的人工河流;河床和边坡材料的硬质化,即渠道的边坡及河床采用混凝土、砌石等硬质材料。而这些改变都会影响到河流的自然更新和自然景观。
(二)水利工程的建设使河流生态系统趋于单一和静止
基本上修建于天然河道上的水利工程自然会直接影响到河流长期演化成的生态系统和环境,表现为河流局部形态的非连续化和静态化,最终造成了河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被瓦解和消除。首先,水利工程建设要影响水质。自然水系的流速会因为水利工程建设而减慢,从而使得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降低,继而弱化了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降低了水质的自我净化能力,使得水质重金属污染现象频发且愈演愈烈。其次,水利工程建设改变了天然河道的水温和水质,这一点在水库的建设方面尤为明显。基于水库自身的一些特性,加之外界太阳的辐射效应因而具备了某种特殊的水温结构。这样就在太阳辐射下水面热量辐射值被增大了,蓄水后的坝前水温也因此超过天然河道的温度,这一复杂效应严重影响了鱼类的繁殖。最后是对水系所在的地质和气候的影响。水库的建设会导致蒸发量将比水库建成前明显增大,导致该区域的降水增多,最终使得原来的气候被改变。
另外,水利工程易造成侧向水流的非连续性。侧向水流的非连续性是由河流两岸建设的防洪堤造成的。侧向水流的非连续性的危害是:堤防妨碍了汛期主流与岔流之间的沟通,阻止了水流的横向扩展。鱼类、无脊椎动物等会减少,导致滩区和洪泛区的生态功能退化。其次,堤防把干流与滩地和洪泛区隔离,使岸边地带和洪泛区的栖息地发生改变。原来可能扩散到滩地和洪泛区的水、泥沙和营养物质,被限制在堤防以内的河道内,植被面积明显减少。鱼类无法进入滩地产卵和觅食,也失去了避难所[陈中海,生态水利工程初探[j].青年科学,2009(8)]。当然,水利工程还造成了水系所在陆地生态系统的破坏,主要是对植被的破坏。水利工程由于自身的占地而必然要破坏大量的植被,进而破坏了陆地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从而破坏了完整的生态系统。水利工程还会排出很多废水和污水流入河道,引起河水水质变化,从而直接威胁到陆地生活的生存。
二、生态水利工程——生态视野下水利工程创新模式
生态水利工程是基于水利工程所造成了一系列生态问题而进行的自觉的反思和改进,从技术上、规划上革除工程建设中由于粗放式建设方式和技术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在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理念等重大发展战略思维的指导下,水利工程与生态工程进行了创造性结合,并在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的基础上,从生态建设技术和水利工程管理方式改进出发,树立正确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规划目标和战略系统。
(一)强化生态水利工程对河流多样性的保护
河流的多样性构成了河流周边陆地水系系统的生态系统性,因此保护河流的多样性是生态水利工程立项和建设的首要任务。为了保护河流的生态多样性,在确定河流生态修复目标以后,就应该对于河流地貌历史和现状进行勘查和评估。包括河流与相关湿地、水下地形勘测、湖泊的形状与构成、河流平面弯曲度、水位变化幅度、急流与深潭比例、河流横断面形状及河床材料、河床的稳定性及淤积及侵蚀状况等,从而促进河流地貌数据库建设。河流生物调查,包括植物、鱼类、鸟类、两栖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等的物种分布地图以及规模和存量,建立生物资源数据库。并结合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作为河流地貌、水文和生物调查的特定技术设备。
(二)减少工程占地,保护河道净宽
要尽量采用直立式护岸改造河道,目的在于保护河道净宽,减少工程用地,增加土地有效使用面积,两岸占地相对较少,从而降低城市建设占地拆迁成本。因为斜坡式护岸要满足过流,相对河面宽度加大,再加上两岸河道占地面积较大,在城市部分繁华地带难以实现。也正因此,这种河道设计能够有效地保护河道宽度,制约违章建筑侵占。而直立式护岸最大的缺点就是河岸河床材料的硬化,影响河道的自然生态与城市景观和绿化生态不协调,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复式断面。
(三)着力整体性地修复已被水利工程破坏的河道
一条河流的广义水文系统包括从发源地直到河1:3的上中下游地带的地下水与地表水系统,流域中由河流串联起来的湖泊、湿地、水塘、沼泽和洪泛区。水域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大系统,其子系统包括生物系统、广义水文系统和人造工程设施系统。广义水文系统与生物系统交织在一起,形成自然河流生态系统。而人类活动和工程设施作为生境的组成部分,对于水域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如果仅仅考虑河道本身的生态修复问题,显然是把复杂系统简单割裂开了。水域生态系统受到胁迫时,需要对于各种胁迫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整体研究。因此,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时,充分掌握生态系统各个要素问的相互作用,不是仅仅考虑河道水文系统的修复问题,也不仅仅是修复单一动物或修复河岸植被,而应考虑整个水域的生态系统修复,提出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综合的系统方法。
(四)重视河床岸坡的防护建设
岸坡防护工程的设计应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建设要求出发,采用与周围自然景观协调的结构形式,在满足工程安全的前提下,确保生态和景观的护岸形式多种多样。因为在河流整治工程中,对生态系统冲击最大的因素是水陆交错带的岸坡防护结构。在典型的岸坡防护结构中,可尽量使用具有良好反滤和垫层结构的堆石,多孔混凝土构件和自然材质制成的柔性结构,尽可能避免使用硬质不透水材料,如混凝土、浆砌块石等,为植物生长,及鱼类、两栖类动物和昆虫的栖息与繁殖创造条件。水陆交错带是水域中植物繁茂发育地,为动物的栖息、觅食、产卵之避难所,也是陆生、水生动植物的生活迁移区,至关重要。
(五)在防洪建设规划中融入生态建设
第一,水利工程在施工中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会造成了影响,蓄坝拦谁肯定要对下流的用水造成影响,水利工程的施工对地方生态环境会有破坏最优,改变了动物和植物的生存条件,由于生存环境的改变,一些生物和植物可能会消失,因此在水利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尽可能管理好现场,在生态环境方面要尽量减少破坏。
第二,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对该区域的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土壤的品质会被改变,一系列地理因素会在施工中被改变。水利工程可以利用间坝蓄水与打通河道等一些手段来确保当地的农用田地正常使用,避免了一些自然灾害对其的负面影响,洪涝干旱等会造成非常大的破坏。雨水可以让土壤中水分充分互补,实现自我调节,这样很大程度上来使当地的土壤肥沃的程度得以加大。当水利工程施工完毕后,由于上游存在很多的泥沙以及其他沉淀物,水库的水位会有所上升,进而致使附近的地下水位也上涨,以此为基础,环境就要发生变化,如气温的上升导致水快速蒸发,水库周边土壤的含水量会增加,这样土壤盐碱化的现象就容易发生。
第三,水利工程实施中必然会对周边居民产生噪音污染,一般来说水利工程的实施地点在山区等地,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路段的爆破和挖填等工作,不可避免的带给居民噪音困扰,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第四,水利工程带来的环境问题,同时对当地居民也产生影响。水利工程还会对当地的空气质量有一定影响,这是因为施工中会使用一些材料,如石灰、水泥,这些基础的建筑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根据山地的地貌特征有一定形变和挥发,这样就会对空气质量有影响。
2.水利工程中的环境措施
2.1准备前期工作在工程施工开始之前,施工单位要开始准备工作,对现场进行勘察和数据的收集工作都在其中,除此之外还要进行地质机构的考虑,自然资源的因素也要算在内,之后进行规划,规划要有科学性,要能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尽可能的降低负面影响。
2.2增强环保意识环保意识要被提高,这是新时期对人们发展经济的新要求,施工单位要有环保意识,督促施工人员在是施工过程中也要注意环保观念,要把环保的理念渗入每个环节。施工中要把污染的风险降到最低,维持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时发展,不能偏激的倾向一面。再者,对开山炸石等方式则是能免则免,这样能有效的减弱噪音,施工后的废水在处理后才可以排放,不能直接排放,从而全方面的对环境污染的问题进行有效实施。
2.3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建立一个监督管理制度,这是任何一项工程顺利实施的保证,施工单位要建立对于生态工程系统的管理制度。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方法、行为进行约束。此外,生态补偿的机制要被建立,提前预测水利工程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潜在问题,预防的工作要坐在前面。水利工程中的生态工程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而使生物资源减少的情况得到缓解,对周边的生态环境的影响要降到最低。
2.4生态工程系统的建立生态工程系统的建立可以减少水利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该系统的建立要考虑工程效益和生态效益,在此基础上对水利工程的施工单位要进行规范,施工单位利用生态资源的行为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按准则办事。这样才能减少生态工程中的环境问题,对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互相协助发展问题有所帮助。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已经完工的水利工程要对环境实行监测管理,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明细化,把责任落实到个人,这样可以更高效的实施管理,加之专业化的环境监测器材配备,把监测收到的数据与信息进行整合,仔细分析,从而保证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2.5分管施工单位要有生态保护意识各个分管的施工单位都应该在水利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加强生态保护意识,准确掌握自己施工的范围与具体任务,在自己的施工环节要尽力去降低对周遭生态环境的破坏,每个人都应该有这种意识。
2.6重视综合利用要在水利施工过程中重视共生互补、综合利用。在施工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面对多种问题有多种解决措施,合理规划与协调,在自然环境与项目工程和谐共生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措施组合。
3.结语
(一)原有水利与生态水利对接不协调
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大多数都是在原有水利工程设施的基础上建立的,所以它的设计也应该针对原有的水利工程基础来进行,在后期设计中要科学地合理地配置,对水工程和各用水区域需要做到明确的水流分配计划这样才能确保生态水利工程正常运行。但是,有时候生态水利工程会对原有工程设施的服务对象以及所具备的功能产生较大的影响,使现有生态水利工程与传统原有水利工程在运行上不协调。原有能正常运行的排水防洪标准、发电和灌溉功能都要进行一些改变,严重的甚至会产生安全运行风险。相较于传统水利工程而言,生态水利工程更加重视服务与功能的实现,因此是否能够协调运行是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规划必须考虑的问题。
(二)缺乏生态水文检测资料等
作为理论指导,生态水文测验资料对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有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设计者能够从水文测验站的资料中进行水文过程的分析并评价水文过程对生态过程产生的影响。目前,我国水文资料的缺乏使得我们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工作很难在考虑保护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去设计或者开展,水文测验资料相对缺乏是导致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不能很好开展的原因之一。
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随着现代环境保护日渐得到重视,生态水利工程也逐渐受到了重视。我们在开发水利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需要尽可能的去保护好生态环境,这就使生态水利工程的开发过程中会面临着诸多问题。所以,以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这几项基本原则为前提是必要的,能有效的保证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一)坚持经济性、安全性、实践性原则
相较于其它工程施工来说,生态水利工程施工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生态水利工程设计难度更大。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不仅要满足实际水利工程的建设需求,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所以,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必须展开统一安排规划,坚持经济性、安全性、实践性原则,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的和谐发展。
(二)具备水体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恢复原则
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建设中,必须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水文环境与条件展开针对性的工作。因为不同的地质、地形、水文情况会形成不同的河槽断面,所以,需要明确各地的水利特征后去采取有计划的针对性措施,做到量体裁衣。只有在彻底的了解地域性的河流形态以及周围生态环境系统的特点后,有分寸的去采集,研究讨论,才能真正的实现水体生态环境系统自我的修复和恢复。传统的工程设计工作只是对自然河流的特征进行了实施控制,生态水利工程需要工程设计师具有科学理念,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条件下,对水质生态环境系统进行更全面的了解,要求人们必须遵循和掌握自然发展规律,有效利用规律,实现自然规律与人文科技的有机巧妙结合,真正的实现经济效益和水利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遵循整体性原则
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必须遵循整体性原则。针对整体性原则而言,主要就是在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详细了解生态系统与各个生态因素的关系,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方案,在此过程中,不仅是对水文生态系统修复情况的考虑,也是对生态水域系统在降雨、降雪还有其他自然规律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考虑,这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如果我们只单一的考虑修复问题,不考虑这一大环境,那么就不会彻底的解决问题,所以我们需要考虑生态系统这一大环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采取措施去解决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生态问题。
(四)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要遵循和环境工程设计有效结合原则
例如尽量将水污染的防治工程和生态水利工程相结合。根据具体的实施区域的水量变化进行实验设计,还要结合水量季节性的变化做实施方案。实现生态水利工程和水污染的控制工程辅助运行这一目的。
三、结语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对策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工业及轻工业均得到很大发展,经济实力得到显著提高。相应的我国的水利水电事业也得到不断的发展,防洪等大坝工程的建设技术接近于国际的先进水平。当前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虽为我国经济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生活、工作条件,但隐藏在成就背后诸多问题也是不容忽略的。如对大气、对水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保持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两者的协调发展,才能有效地解决水利工程带来的诸多问题。
二、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1.水利工程建设对地质的影响
在新型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如果施工单位技术不够硬,修建水利工程以后没有进行恰当的处理,就可能存在工程质量问题,该地区就有可能出现塌岸和地震等地质灾害。如果水体的压力过大,就会早知地壳应力急剧增加,对于比较大型的水利工程,由于出水量比较大,地壳的应力会更加大,从而可能会出发地震灾害,在水库蓄水以后,水库周围的环境的土地环境也会受到一定的污染。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在修建水利工程以后,会造成水库周围的环境浸没化。土壤中的通气状况会下降,空气也会减少,土壤中的微生物也就随着减少,从而导致土壤营养成分过少,直接影响到了农作物的生长。第二,水库周围的土壤还有可能出现沼泽化。随着水库水位的升高,水库周边的水位也会随着升高,当水库中的水溢出来以后,侵湿周围的土壤,使得土壤中植物的根系衰败。第三,会造成周围土壤出现盐碱化。当水库中的水位上升之后,就会渗透到土壤中,从而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在蒸发的过程中,地表水中的盐分主要集中在土壤上面,就会造成土壤盐碱化。
2.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会后影响到天然河流的水温,进而影响到河流的生态环境。首先,从水质上来说,水利工程建设直接影响到了水汽界面交互的速度、污染物的扩散能力,使得污染物的沉降作用不断增加,水体中重金属的沉降速度也会随之加快,水质中的重金属严重超标,进而影响到了水质的自净能力。其次,从水温上来说,在水利工程建设以后,水库因其的面积大、水体宽以及水流缓慢的特点,在受到太阳光的辐射以后,水温会逐渐的升高。当水库蓄满水以后,陆地对阳光的反射率大于水库水面对阳光的反射率,使得水库的水温不断的增高,影响河流下流鱼类的产卵,最终影响到渔业的发展。最后,水利工程建设还会影响到自然天气。在大型水利工程中,水库的面积是相当大的,会加大水汽的蒸发量,使得该地的原始气候得以改变,产生暴雨等天气,进而诱发各类泥石流灾害。
3.水利工程建设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在水利工程修建好以后,当水库蓄满水以后,就会溢出来,从而浸湿周围的土地,土地变得湿润以后,就会使得蚊虫不断增加,繁衍出各种细菌和病菌,这些病菌通过蚊虫会传染到人,从而造成周围的人出现伤寒、细菌性疾病。另外,水利工程建设好以后,会减慢水流速度,容易使得钉螺等有害水生物繁衍到水库,造成更多的环境问题。
三、实现水利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1.建立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制度
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之前,对水利工程周边的环境进行调查和检测,并对水利工程建设中和在水利工程建设以后有可能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评估,在完成评估以后,还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拟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实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就是要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经济建设的结合。对于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的内容,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水利、生态环境以及经济。通过对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并结合水利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预算评估,对水利工程建设中又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起科学合理的方法措施应对。在进行综合的评估以后,就可以有效的解决水利工程建设选址问题,避免水利工程因为布局结构不合理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
2.做好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
要做好树立工程施工阶段的环境,首先,在水利工程施工承包的合同里,就要限制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的污染物,把施工中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其次,还要加强对施工阶段环境保护的监督和管理,对施工阶段的大气、噪音以及水质进行检测,如果有不合格的情况,就要及时的制止,对于污染物排放不达标准的,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污染物排放达标以后再让施工单位继续施工;再次,在施工人员施工的过中,还要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建立卫生防疫机构,防止疫病产生和传播。最后,在工程建设中,还要加强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在建设好以后,还要对破坏的植被进行修复。
3.实施生态补偿措施
在水利工程建设以后,要做好生态补偿措施,以“谁破坏、谁来修”为原则。当前,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对当地的经济、生态都会造成重大的影响,如果在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后,单纯的依靠当地力量是很难维持生态发展平衡的。因此,实施生态补偿措施,可以有效的缓解水利工程建设给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设在促进经济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严重的影响到了生态环境,给生态环境造成诸多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要实现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就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促进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廖远志,廖鸿志.荷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探讨[J].水利水电快报,2011,(16):7-9,18.
[2] 孙西振.关于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4,(16):384.
[3] 孙景波.黑龙江省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
本文就水利工程施工中产生的环境污染,运用生态工程治理环境污染所遵循的原理以及策略做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
生态工程原理;水利工程;环境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人们生活舒适的提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和不完善的施工体系,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造成水体污染、空气污染、水土流失等情况比较常见。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运用生态工程系统确立科学完善的施工体系、优化系统结构,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全面发展。
1生态工程的运用原理
在水利工程中运用生态工程的原理,其主要目的就是保护生态环境。在运用生态工程的过程中一般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理:第一,循环再生的原理。将水利施工中所用的机械设备和工程材料,对其进行合理的安排和维护,保证其循环利用。同时,将施工垃圾和建材废料,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利用,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第二,资源合理规划原理。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对施工所占用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划分,防止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在专业的设计和规划下进行对具体的情况做具体的分析,因地制宜建设合理的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和谐共荣。
2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目前,水利工程的施工会对环境造成以下几方面的不利影响:第一,水污染。首先,水利工程施工中涉及到大量地排放施工污水,机械设备的检修过程也有废水产生,且带有油污,污水渗入地下,对地下水造成污染,进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用水。其次,水利工程建筑中涉及到蓄水工程,水资源被拦截,从而引起下游的水资源的不均匀分配。第二,空气污染。实际施工中,车辆、机械设备的使用,大量的汽车尾气和机械废气被排放到空气中,影响空气质量。同时建筑材料的装卸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爆破工程所产生的灰尘,不仅仅影响着施工现场操作人员的健康,而且给附近的农田、植被等带来污染。第三,建筑废料污染。水利工程建设一般规模较大,耗材较多。施工人员需要在附近驻扎,带来一些生活垃圾,同时,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材和残渣,这些垃圾的清理不及时,直接污染土体和水体,空中悬浮物增多,造成不利的影响。
3生态工程原理在水利工程中的运用策略
(1)系统结构优化。在水利工程设计时,运用生态工程原理以及具体的施工环境综合进行设计,将施工方案不断地优化和创新,制定出能够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最大化的施工方案。牢记工业时代对生态环境破环而造成的负面影响,将自然资源全面地运用起来,完善资源的管理。同时明确水利工程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发展中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工程的监管部门也要做好把控,按照相关制度和规范严格要求,包括施工人员的操作规范、设备使用标准以及后期工程竣工后的合规检查,同时检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是否合理。利用信息的多元化和资源的规模化进行优化施工系统结构。(2)建设与管理的生态化。在施工中实现建设与管理的生态化,首先关于工程的设计、管理、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提高是关键。使其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长远意义,现在保护生态环境也是保护未来的自己,不能只顾眼前,应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水利的建设,只有水利工程长远发展才能收获更多的利益。同时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制度,严格要求施工人员,将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3)科学地规划施工体系。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其中施工技术得到了优化、管理理念得到了创新。在水利工程中,科学的规划施工体系包括规划科学的施工布局以及运用生态理念进行施工。同时,对系统的内容了如指掌,包括施工范围、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等,在环保局的明确要求中对施工的环境、占有土地面积、蓄水量等方面数据进行综合地测评,得出最合理的施工方案。
4结语
水利行业是现代国民经济发展的中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运用生态工程原理是水利行业得以长期良好发展的关键。在生态工程原理运用的过程中,要注意遵循循环再生的原理、资源合理规划原理、两种效益协调发展原理,只有按照规律进行水利系统的优化,才能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以及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
作者:杜洪 单位:四川皓际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袁亭.浅谈应用生态工程原理解决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J].江西建材,2013(05).
针对汾河河道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时期对水利工程的新要求,汾河中下游水利工程由传统水利工程建设转型至生态环保型水利工程建设,从工程立项、初设就在水利工程的质量、经济角度考虑的基础上兼顾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内容;工程施工过程中也由单纯的施工管理转变为施工、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全面管理;实现人水和谐、道法自然的治水理念。自2008年以来汾河中下游全面启动了汾河生态修复工程,主要的大项目包括:汾河疏浚整治工程、人工湿地工程、堤路林工程、拦河闸除险加固工程、库区清淤工程、防洪工程、水质监测建设工程。主要内容:河槽疏浚、主槽控导;堤防加高培厚、堤顶路面硬化;堤坡生物防护;修筑潜坝增加水域面积;布设潜流、表流湿地净化水质。
二、汾河治理的初步成效
枢纽区:兰村一坝枢纽鱼嘴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保证了工程设施的安全运行,提高了节水、用水功效。枢纽的除险加固工程:一坝兰村区、二坝清徐区、三坝平遥区拦河闸除险加固工程从初设、招标、施工等不同程度进行,对汾河河道生态用水、灌溉用水及防汛等起到基础保障作用。通过汾河中下游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各项目的逐步实施,汾河清水复流工作已出现明显成效:汾河太原尖草坪段地区的地下水位止降回升,多年来季节性干涸的汾河中游河段有了常年流淌的生态基流。汾河中游兰村-平遥段,主河槽疏浚完成,水流顺畅;增加了表流湿地水域面积50万m2,种植了香蒲、菖蒲、睡莲等多种水生植物,绿草盈盈,水鸟遍地,鱼儿嬉戏,有力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堤防增高培厚且路面铺筑混凝土,加固了堤防,方便了交通,保证了防洪抢险的畅通;堤坡种植紫穗槐,起到了防洪固堤作用。汾河下游特别是汾河中游段的防洪减灾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有效地为我省汾河中下游区域的社会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提供了防洪安全保障。
三、建设过程中薄弱环节
水利工程建设是民生水利基础建设工程,河道治理工程是较长期性的、综合性的建设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很多危害水源及工程设施的现象。
1.水生态方面
1)河道内私自采砂、取土、栽植树苗、开荒种地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
2)仍然存在着往河内隐蔽性的排放生活及工业污水;弃置堆放污染水源的垃圾现象尤为严重,附近村民不管不顾,肆无忌惮地往已整修好的堤坡倾倒垃圾,堤坡种植的紫穗槐被羊群糟蹋毁苗,人为拔草毁苗,春季火烧,严重危害了植被生长。
2.工程建设方面
1)河道附近区域的村民保护水利设施及在建工程的观念意识淡薄,存在破坏现象。
2)在建工程施工中附近个别村民阻扰严重,通过强行送高价工程建设材料、收取高价管理费等问题引起施工中断、施工工人被打等很多事端,影响工程施工。
四、开展现代化建设与管理
结合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现代化水利建设与管理。
1.水生态方面
1)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资源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宣传力度,提高排污对水源影响的重大危害的认识,防止人为破坏水源,增强保护生态水利的意识,对沿河两岸的居民更有必要强化水源保护意识。重点建议:地方政府、乡村加入河道维护,尤其是汾河附近的村民,要提高保护母亲河的意识,爱护公共水利设施,爱护水资源,认识共建美好汾河是山西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2)通过水生态修复工程,水生植物的净化功能以及排污设备处理水中有害物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通过实施汾河干支流和排污口水质监测项目建设,量化水质,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重点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保证水质安全。
3)加强堤、路、林的管护工作,配备管护队伍,使道路畅通,防洪抢险有保障,槐花飘香护堤防,打造水美、景美、环境美的良好水生态环境。
2.水资源管理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保护在建和已建水利工程的要求,取缔不合理的取水设施,控制沿河私自、无证、无序取水的泵站,修复退水口,使水流通畅、洁净,推进水资源严格管理。
2)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探索用水效率控制措施,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3.工程设施维护
1)做好沿河各种安全隐患的排查和警示教育,加强巡河力度,及时发现并制止对水利工程设施的违法违规行为,保护好公共水利设施,尤其是沿河村民要树立爱护公共水利设施意识,组织乡村领导保护组,建设和谐水利。
2)多部门加大查处涉河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水事正常秩序。
五、现代水利化蓝图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水利工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利工程自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时期就已经为人类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也一直是人类经济社会服务系统。相应的,水利工程的开展对自然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引发的种种问题,应该引发人们的充分思考,重新审视水利工程建设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各种影响。要想解决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建立生态水利工程,那么在建设生态水利工程之前,还应首先充分了解什么是生态水利工程,并合理划分水利工程与生态水利工程的区别。
1 水利工程与生态水利工程的区别
水利工程作为人类简单的实现水资源再分配和水资源充分利用的手段和措施,在日常生活中人类依靠水利工程主要解决的问题有修筑防洪堤和水库解决防洪问题、修建水库和打井以提供人类稳定的水资源、通过修剪提水泵站和排水沟以及灌溉渠道以减少农作物的旱涝灾害、通过修建水电站为居民提供清洁能源、通过修建水坝和人工湖泊以发展旅游景点等。由此可以看出,水利工程主要解决的是人们日常遇到的实际问题,主要涉及的是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而生态水利工程作为一种运作过程符合生态规律和要求的水利工程,其主要的服务目标是生态环境。对于真正的生态水利工程应该具有如下几点科学内涵:
首先,生态水利工程的开发主要是根据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原理进行的,在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阶段,应该将生态系统的健康过程作为设计的制约因素并能够将其维持在设计阶段的重要位置进行考虑,从而使得水利工程能够适宜的生态水文过程的要求。其次,在生态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中,应该严格遵循生态需水规律,在水库使用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本身应具有的生态功能,建立相关制度对生态需水情况进行调节也是其解决生态环境方法之一。最后,生态水利工程的选址一定要注意,在选择建设地址时,不仅要考虑经济条件的约束,还应充分考虑生态负面影响的最小化,这也是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最关键的考虑因素。[1]
2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方法和标准没有做到因地制宜
生态水利工程的在进行建设和使用过程中,遵循的服务目标是特定性和地域性。生态系统在不同的地区和区域,会根据当地的区域特点而呈现不同的特征,虽然目前我国对生态水利工程的功能提出了一些理论评价指标和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和指标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缺乏可操作性的,这种现象的存在与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对生态的具体影响的研究较少存在很大关系。为保证水利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国家应对水利工程的结构建筑物执行一系列强制性标准。
2.2 水利工程设计人员与生态科技工作者缺少合作的机会与机制
在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往往介入较晚,大部分是在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方案基本由水利规划和水工建筑设计人员确认以后,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加上当前我国环评管理制度与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市场还不十分完善和规范,环评单位替业主考虑得较多,对生态目标考虑得相对较少,甚至隐瞒工程真正的生态影响后果,导致许多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不明显而负面影响相当突出,所以水利工程设计人员与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缺少合作的机会与机制,所以生态水利工程的开发与设计相对滞后。[2]
2.3 如何设计新的生态水利工程与原有水利工程设施协调运行
在一个流域内,往往新的生态水利工程可能要在原有水利工程设施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优化设计。如白洋淀湿地供水工程、扎龙湿地补水工程、洪河国家自然保护区水资源恢复工程(正在设计)等生态水利工程,科学地配置一些分水工程和蓄水工程,对区域来水量进行重新分配或对水的去向进行重整等。再如,原来的水利工程设施是服务于旱作耕地的排水,保护旱地农业免遭洪水危害,后来,耕地耕作方式发生改变,旱地改成水田,这时排水沟渠的功能也应该发生一些转变,由原来的单一排水应改成排蓄结合,特别是旱地改成井灌水田,对原有的沟渠更有必要进行一些改造设计,如设计一些生态控制闸门,一方面起蓄水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沟渠蓄水补充地下水,减缓地下水超采;其次,还可以提高沟渠湿地对农田排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和泥沙的滞留。[3]
3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的解决对策
3.1加强对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的认识
水利水电工作人员要积极认识到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作用,要身兼两份责任,一方面要做好水利工程建设,发挥水利工程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担负起环境保护的责任,要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意识,也就是要充分认识到水利工程建设的最终目标是维持生态环境平衡,所以在对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将生态问题放在主导地位,正确处理生态问题,只有处理好这些生态问题才能真正维护水利工程的作用,使水利工程真正支持国家经济的建设,所以,作为水利工程的建设者,要树立工程建设与环境维护双方面维护的意识,要承担起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环境生态维护的任务,明确这是历史使命,众多的水利工程建设者要积极努力,推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事业的稳定发展,在对水利工程建设中要时刻顾及生态问题与环境问题,针对这一方面国家要在宏观方面加强管理,制定相关的宏观调控政策,支持工程建设的发展,例如:制定相关的污水排放标准,控制水污染问题,加强对排污权的管理,引入市场的调节与控制,再加上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等来对水体污染情况进行控制。
3.2 完善生态水利改革
第一,完善流域管理制度革新。水存在于每一个流域内部,需要将流域作为水资源的管理单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协调不同流域、水流以及河岸相互的关系,协调水体的各种功能,流域管理要通过一定的管理机构,例如:流域管理委员会来专门管理,其中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引入市场机制调节,对不同流域进行民主协商,各个用水户也要积极参与其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水流域的高效与协调运作。要加强流域内部的协商,也就是说流域内部有很多的省区与市区,而且不同的区域内都设有流域管理委员会,不同的省区之间要进行科学的民主协商,一旦出现一些与水有关的事物都要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去解决,抑制矛盾的激化;同时也要发挥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功能,因为水市场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非一个完全意义的市场,水权要在科学的条件下进行转让与交易;用水户参与管理,就是要全力调动广大人民的热情,使他们积极参与水资源的监督与管理,时刻警惕水体与水质,只有这样全面发动人员,召集各方力量,才能真正实现对水体资源质量的有效监督与管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第二,加强流域水务管理体制改革。也就是从具体的每一个方面入手,例如:供水、节水以及排水等等都要加以调控与监督,甚至对于污水的处理等也要加强,只有这样才能完善水务的统一管理,这也是区域水资源发展的未来趋势。
第三,节水型社会建设。可以通过建立节水型社会来达到对水资源的有效管理,达到对水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在这一过程中也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市场机制的引导,鼓励社会大众参与其中,以此来促进流域与区域水资源之间的一体化管理,其中政府要具有主导作用,要通过区域之间的合作与协调达到对水资源的节约,加大资金投入,要完善相关的规划、方案以及其他制度方面建设,而且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使节约水源在法律法规指导范围内进行,同时也要尽量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实现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好社会宣传,鼓励广大社会群体积极节约用水,以此促进节水的社会化。
结论
水利工程是一个国家建设与发展必备的基础设施,广泛地支持了国家的经济与环境建设,但是,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在对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监督与管理,全面控制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发挥其积极效益功能。
参考文献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灌区末级渠系改造及量水设施配套规划报告[R]乌鲁木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2009.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生态环境;水质污染
在社会进步的同时,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造成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尤其是水资源循环中存在明显的缺陷。在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下,生态环境在不同程度上发生改变,其中当属水利工程建设突出。水利工程建设很可能造成水资源分配不合理,甚至出现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诸如河流出现断流、水生生物减少等问题,造成水体原本净化能力下降,同时污染地下水资源,难以有效维护水域食物链条的稳定。种种问题伴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组建出现,在不同程度上危及着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迫切的需要进行完善和创新,推行更为环保的生态水利工程。
1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相应的带动了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但是这种快速的经济发展成效是以牺牲环境获得的,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这种现象变得愈加突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不仅需要满足人们用水需求,还需要满足水利供电和运输需求。但是水利工程建设中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面临着严峻的问题,有待改善[1]。
1.1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不明确
我国是一个国土面积较大的国家,所以地域性问题尤为突出,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方面,需要充分考量地域差异问题进行完善和调整,为后续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生态水利工程建设需要结合生态学和工程学规律开展活动,不仅需要满足水利工程建设初衷,还需要能够承受严峻的自然环境的侵蚀,诸如风暴、干旱以及洪水等因素,结合河流地貌,确保生态水利工程具有实践性。
1.2生态水利工程缺少生态环境保护认知
由于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起步较晚,生态工作人员以及水利工程建设人员之间的沟通合作机会较少,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生态系统的运作。当前我国多数水利工程设计方案主要是考虑到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很少会将生态环境因素纳入其中,重视程度普遍偏低。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由于起步较晚,所以相应的环境评价管理体系不健全,存在严重的缺陷,实践经验基础较为薄弱,以至于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工作滞后[2]。
1.3生态水利工程同水利工程整合不充分
当前我国生态水利工程同水利工程整合力度不足,促使两者的整合应在传统水利工程基础上开展工作。所以,在当前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同生态水利工程进行整合,综合考量客观影响因素,做好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规划。在原有水利工程建设基础上进行有机整合,不仅需要起到发电、防洪以及排水等功能,还需要保护生态环境不会受到影响和破坏。
2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原则
2.1现代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经济性和安全性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在设计方面,需要遵循相应经济性和安全性原则,其原有工程自身特性导致生态水利工程建设难度较大,在原有水利工程建设基础上实现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谋求长远发展,创在更大经济效益。生态水利工程建设需要统一规划和设计,满足生态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原则,谋求生态环境同人类社会和谐发展[3]。
2.2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满足水体生态系统净化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水文条件,综合各方面影响因素科学合理的设计工程,如果对环境的了解程度偏低,那么很可能出现河槽断面。所以为了保证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合理,需要对实际地势情况以及水文条件进行调查和分析,灵活部署施工活动。与此同时,生态水利工程建设需要结合生态系统特点,有目的开展调查活动。传统水利工程设计过于侧重在河流控制方面,以至于存在较大局限性,所以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方面需要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结合生态环境发展规律,有意识的进行规划和设计。与此同时,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方面,需要深入分析河流属性,对河流水量以及周围水文特征进行综合考量,保证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自然特点[4]。
2.3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整体性原则
在水利工程涉及方面,需要从整体角度出发,基于生态系统结构,结合其发展规律客观分析其中存在的生态因素,进一步提出科学合理的生态系统修复方法,并非是简单的水文系统修复。生态系统本身可能会伴随着其他水文环境的变换而变换,所以应从整体角度进行考虑,从生态系统有机环境角度着手,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只有这样,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才能更为科学合理,充分发挥其原有作用。总的说来,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更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整合传统水利工程和生态水利工程,在满足水力发电、抗洪以及泄流等功能的同时,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改善生态环境,创造更大的环保效益。
3结论
综上所述,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规划受到影响因素较多,主要是基于生态系统整体角度进行设计,以传统水利工程为基础,力求在实现水利工程抗洪、发电以及泄水等功能的同时,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此同时,需要充分考量水文特征以及自然发展规律,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规划,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推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
作者:谢琼花 单位: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旧城镇水利管理站
参考文献
[1]霍凤双,王鸿飞.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应对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1,12(02):111-112.
[2]姚南翔.关于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若干问题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2(26):243.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水利工程对现代社会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防洪、灌溉、发电、 供水、航运、养殖和旅游等诸多方面对于保障社会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水利水电工程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对于河流生态系统也有着双重影响:筑坝形成水库,虽然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被和生物提供了较为稳定的水源,但是对河流生态系统形成了负面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不能以牺牲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水利学”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生态水利工程是水利工程学与生态学相融合产生的新分支学科,它的设计与传统的水利工程设计有诸多不同之处,在设计实践中的问题也更加复杂。生态水利工程就是以实现人与水和谐相处为目的,使水利工程服务于生态系统的健康维持与恢复,是未来水利工程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1 水利工程与生态水利工程的区别
水利工程可以理解为人类通过工程措施或行为实现水资源的再分配和利用。水利工程最初的作用是防洪、提供稳定的水源、缓解或防止农作物旱涝渍灾害、提供清洁能源(修建水电站)和水利旅游景点等,这主要体现了水利工程的资源性、经济性与社会性。而生态水利工程则更强调水利工程的主要服务目标是生态。有学者认为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是:对于新建工程,是指进行传统水利建设的同时 (如治河、防洪工程),兼顾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对于已建工程,则是对被严重干扰的河流进行生态修复。笔者认为生态水利工程是现代水利的标志,至少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科学内涵:①生态水利工程的开发应有明确的生态服务目标与功能。在设计阶段,应当将生态系统健康过程的维持置于重要位置,并作为设计的制约因子,使水利工程能满足适宜的生态水文过程要求。②生态水利工程应强调工程选址、布局、施工过程的环境友好性与经济性。防止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产生巨大的环境成本和经济成本,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2 当前水利工程设计规划所面临的问题
现今,人们已经意识到水质生态系统所面临的严峻问题,生态系统的修复、改善和实践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但当前的生态水利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
2.1地域性差异致使生态水利工程的标准不够明确
由于我国地域性的差异问题,生态水利工程的具体实施也要根据每个地理区域的差异因地适宜的做出相应调整,衡量实际构建标准。由于生态水利工程的工程设施要以符合生态学原理和工程学力学规律去构建。要能够承受洪水、风暴、冰冻、干旱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按每个地理区域、河流地貌进行构建设计时,就要考虑到实践的可操作性,以及标准性。当前生态水利工程的理论实践成果经验积累并不是非常完善。既要满足工程设计规划的安全性、经济性,又要满足地域性动态河势的变化规律,逐步总结积累实际操作经验,衡量明确的实际操作标准,以保证符合河流生态修复的耐久性。
2.2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缺少对维系生态环境的认识
一方面由于我国生态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操作介入的较晚,导致生态环境科技技术人员与水利工程构建人员合作的机会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国内的水利工程多数考虑到方案可行性符合满足规划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但是生态环境系统这一因素就还考虑得欠完整,也不规范,还面临着主要关键性问题。其次,环境评价机构对业主考虑的较多。在生态水利工程这一块,我国的环境评价管理体系目前算不得完善,经验积累成果相对较少等客观性因素,都导致了水利工程构建工作不能有效地落实与生态技术人员相对交流实施具体方案的探究,生态水利工程的进一步开发与实践设计相对滞后。
2.3生态水利工程与水利工程的协调运作不充分
生态水利工程的构建势必会考虑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作,实现有机结合现有的水利工程基础之上。水利工程的构建最初考虑到水体的有效供电效能、防洪,排水用水标准等工作。生态水利工程的实施与传统水利工程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服务目标与功能有一定的差异性。当务之急,为实施生态水利工程与水利工程的有机结合,协调运行是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所必要考虑的问题。
3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3.1水利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是一种综合性工程,在河流综合治理中既要满足社会需要,包括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以及旅游等需要,同时也要兼顾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生态水利工程一要符合水利工程学原理,二要符合生态学原理。生态水利工程的工程设施和工程施工要符合水文学和工程力学的规律,以确保工程设施的安全、稳定和耐久性。工程设施必须在设计规范的标准内,能够防止洪水、侵蚀、风暴、冰冻、干旱等自然力的侵袭。按照河流地貌学原理进行河流纵、横断面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河流泥沙输移、淤积及河流侵蚀、冲刷等特性,综合全面的研究河势变化规律,保证河流修复工程的长久性。
3.2 提高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原则
相关生物群落的文献,大量资料表明,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与非生物环境的空间异质性存在正相关关系。这里所说的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应的空间和相应的生境下,由一定的生物种群组成,与环境之间进行相互的影响、相互的作用,具有相应结构和特定功能的集合生物体。一般所说的生物群落多样性,指生物群落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多样性。实质上,生物群落多样性的问题是在物种水平上的这个平台的生物多样性。非生物环境的空间异质性与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关系客观的反映了,非生物系统与生物系统之间的依存和连带关系。一个地区的生生物空间异质性越高,就意味着创造了多样的小生境,能够允许更多的物种生命共同存在。相反,如非生物环境变得单调,生命族群的多样性必然会出现降低,生命族群的性质、密度和比例等都会发生极大改变,进而使生态系统更加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