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校管理论文

时间:2023-03-02 14:57:54

导语:在高校管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校管理论文

第1篇

高校中的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交叉的管理事务中,本应由两者权力间有效沟通,共同发挥作用。但实际高校管理中,学术权力是建立在行政权力基础之上。从本质上讲,行政权力不应该干涉发挥学术权力的作用,反之亦然。然而在我国高校的内部管理中,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错位经常出现:主要变现为学术权力的削弱和行政权力的宽泛。学术事务被行政权力干预容易导致冲突和矛盾,更因有外行领导内行的状况,使得高校管理的有效沟通难上加难。

2高校管理中沟通存在的困难

2.1学术权力中的沟通困难

从我国高等教育现状来看,在教学、科研层面上,高职高专院校基本呈“学院—系部—专业教研室”的三级结构类型;本科院校多以“学校—学院—学系—专业教研室”类型为主。这种框架结构,以学科为依据在各个层次上进行学科分类,注重了学科细化,但是同时忽略了最终整合。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各自独立,缺少平级之间的联结。这种划分方式使得专业教研室往往研究目标较小、资源分散、科研力量相对薄弱,从而造成一些学术人员视野狭窄,缺少创造性思维的理念。从事某一学科教学工作的教职工,知识传播与继承的范围狭窄,不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而科研工作中,研究者也往往被束缚到一个有限的研究领域中,很难与从事其他学科研究的学者进行沟通,也很难开拓恰当的合作机会,甚至在同一院系的基层组织中也缺乏学术交流,很难实现学科交叉和资源共享。从纵向看,现行学术结构的权利归属仍然集中在结构顶层。“学院—系部—专业教研室”的三级结构类型或“学校—学院—学系—专业教研室”的四级结构类型中,绝大部分关于行政和学术的管理权力都集中在学校或者学院层级上,中间层级的权利和职责往往界限不清,基层组织的自治权利更小,容易发生权利丢失或越位的问题,从而增加了行政层级带来的运行低效率。同时,以行政手段干预基层学术交流,一定程度上造成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矛盾,限制了学术的自由发展。

2.2行政权力中的沟通困难

从纵向来看,高校行政管理机构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结构复杂的组织。沟通信息传递遵循递减规律,例如,信息从“校长—教务长—系主任—任课教师”,信息量依次为“100%—70%—49%—34.3%”,信息每传递一次递减30%。反之,“任课教师—系主任—教务长—校长”亦遵循上述规律。层次越多,信息失真度越大,时效性越差。这样就容易造成行政指令在执行中走样,教学一线反映的问题在传送途中变异的现象。从横向来看,高校各部门间或不同人员之间因为分工不同、工作目的和考核激励方式不一样就容易产生“本位思想”,立场不同代表利益不同,易于产生沟通分歧。

2.3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交叉管理中的沟通困难

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交叉管理中,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分别从知识的角度和官僚的角度对同一事务和活动行使不同的权力,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分别派出自己的代言人,共同成立一个组织行使对某一项事务和活动的权力,由于各自所代表的立场和出发点不同,往往造成沟通困难的局面。

3高校管理中有效沟通的改进措施

3.1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教师科研人员管理中,搭建以科研为中心的跨学科科研团队平台,实现学科交叉和学术交流。具体来说,可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发挥校园网站的信息共享功能。即由学院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将科研信息公布在校园网上,并及时传达至学院,同时负责信息更新、追踪以及协助组建科研团队。学校全体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全面、准确地了解科研信息的详细内容。这样既能保证沟通的及时性、准确性,又能降低管理沟通的成本。同时,信息反馈的环节也随之减少,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可以建立良好的信息反馈渠道,形成有效的双向性沟通。构建学术交流平台,可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由于高校学科之间缺乏有效的凝聚机制,不能自然形成较高程度的沟通与交流,科研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搭建网络科研平台,提供良好的沟通与交流环境,推动学科之间的碰撞与融合,培育交叉学科。

3.2完善组织框架、减少沟通层次

相关研究证明,沟通的层次越多,信息过滤就表现得越明显,沟通的效果也越差。如果一个组织的层级较多,要达到高效管理的目标必然要提高沟通效率,那就必须精简高校内部的管理机构,缩短信息传递链,优化信息沟通渠道。避免因层级过多而导致信息被不断改造和误读,影响沟通效率。因此高校要下决心削减可有可无的管理层次或职务级别,合并可有可无的管理部门,压缩管理层次,缩减管理部门,实现扁平化管理,缩短信息流程,减少沟通环节。对于需重点推进的工作,可以成立专门机构,由校领导靠前指挥,实行管理前移,减少沟通环节。另外,管理人员在管理沟通中能直接传递信息时尽量不要通过中间渠道,以避免出现信息丢失和失真。

3.3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升学术权力地位

第2篇

1.1合同管理意识淡薄,合同文本不严谨合同是当事人之间的一种法定契约,而合同管理则是合同履行的一种行为过程。很多高校负责人或基建负责人对《建筑法》、《合同法》、《招投标法》的有关规定不熟悉,只注重合同的签订形式,没有把合同管理纳入基建项目日常的管理之中,往往是合同一签万事大吉、束之高阁,没有将合同内容在相关管理部门和各层级管理人员中传达学习,致使各部门的管理人员不知合同的条款内容,更谈不上依据合同监督履行合同双方权利义务,出现了合同与管理分离的现象,增加了防范合同风险的难度,导致在合同履约过程中遭受到一些本可避免的损失。如该变更的没有及时通知、该签证的没有及时签证,给工程质量和进度控制带来了很大的随意性。合同是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是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纠纷和争执问题的法律依据。因此,合同文本格式必须规范严谨,合同文字表述必须准确明晰,合同条款要素必须完整。可是,在实践中往往因各种客观或人为原因出现签订的合同文本不严谨、内容不完备或有歧义,这些容易产生歧义、误解或不完备的合同条款是引起合同履约纠纷的导火索。一旦出现合同条款争议、结算争议或索赔纠纷时,才发现合同要素不全、依据不充分,给高校依法寻求确凿有利的法律依据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造成很大困难,最终造成“打掉牙齿往肚里咽”的投资风险。

1.2权利义务有失公正,合同履约不严肃合同特性之一就是平等互利性,但有些高校基建合同在签约中明显存在合同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的现象[4]。有的基建合同强调发包人权利和承包人义务的条款多,而不提或少提发包人的应尽义务和承包人的应享权利,使得双方权利义务明显不对等。有的基建合同在约定奖惩条款是强调发包人奖励的少和对承包人惩罚的多,使得奖惩明显不对等。这些看似对发包人有利,但实际不利,它会打消承包人的施工积极性,甚至有可能为合同履行埋下纠纷隐患。有些高校在基建管理过程中,双方合同履约意识淡薄,不认真履行合同或随意口头修改合同或违背合同规定,导致监理不严、变更不及时、随意签证等违约现象时有发生。还有的高校不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进度款或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也不及时办理竣工审计结算手续,有的甚至是交付使用多年,审计结算却拖着没完成。有些全额垫资的承包人因资金短缺、工作人员不足或管理跟不上,不按操作规范组织施工,造成工程延期、质量低劣。有些签约双方出于友好协作关系,不履行相关奖惩条款,造价控制不严,致使结算价超合同价现象时有发生。

1.3承包人借照经营,违法转包分包多有些承包人认为:“政府工程赚钱容易帐难结,房地产开发商工程好接钱难赚”,因此就把目光盯在了高校建设项目。有的承包人自己不具备建设项目施工资质,就借用他人资质非法参加工程投标,瞒过招标机构和招标单位非法获得承包资格。这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承包商不具备施工组织能力和良好的施工技术水平,往往延误工期,质量达不到标准,拖欠工人工资、材料款和设备款,导致不能按期完工、无法验收交付。更有甚者,承包人借照经营,没有经济实力,非法拆借工程款,导致高校受到经济纠纷案件牵连,置高校于两难境地。有些承包人为了获得工程承包人资格,不惜相互串标、围标或低价中标[5]。中标后又觉得利润低微或有可能亏本,就将承包的建设项目以更低价格转包或非法肢解转包给一些不具施工资质或者根本没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这样多次肢解多次分包转包势必加大了高校施工管理的强度和难度。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就是造成工程进度、质量、人员安全严重受影响,同时也增加了各种纠纷或事故发生的风险。

1.4合同管理脱节,信息化程度不高在基建合同管理过程中,应该是基建、计划财务、审计、纪检监察等职能部门共同监督完成并各自履行好自己职责。如基建部门对合同实行全面管理,计划财务部门应严格按合同控制进度款拨付,纪检监察部门应对工程质量及基建纪律重点监督,审计部门应对工程质量及进度款拨付等严格控制,但在基建合同的运行过程中,各部门间相互扯皮、相互推卸责任,管理脱节现象严重,部门间协作联动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有些高校合同管理信息采集、存储和维护等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6]。首先是专业合同管理人才缺乏,其次是仍然采用手工方式签订合同、管理合同、处理合同信息,合同管理处于分散状态,合同归档不够。再次就是没有采用现代管理理念进行合同管理,对于电脑、扫描仪、摄影摄像等先进设备在合同管理中没得到充分运用。

2加强基建合同管理的措施建议

2.1提高合同管理意识,增强合同文本的规范性合同双方在签订基建合同时,一定要严格坚持基建合同的“”特性,对合同协议条款、通用条款、专业条款和附件等进行认真审查,签订全面准确、严谨规范、合法性和执行性强的合同文本,最好是选用各地建设主管部门的“合同范本”。要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增强法律意识,加强合同管理,加强合同执行过程中的风险防范意识。树立严格按合同规定办事意识,维护合同的严肃性,体现合同的法律权威和地位。减少合同纠纷,以确保充分执行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的当事人,保障建设目标的顺利完成。

2.2坚持签约双方公平性,杜绝违约纠纷发生签约双方权利义务平等合法是合同制定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对于重大工程项目尽量采用当地行政主管部门的规范合同文本,对于一般性工程可以双方协商制定,但不管采取哪种方式制定合同都应在保障高校利益的同时尽可能做到条款公正、公平、合理、合法、对等,同时也要明确禁止转包分包等要求,以更好地维护双方的合法利益。

2.3严格承包人资信审查,预防借照经营承包人的规模实力、企业信誉、人员管理水平等都影响建设项目的直接因素。因此,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招标人务必对投标人进行严格的资信审查和实地考察。考察的主要内容包括投标人的法人资格、资质等级、固定资产设备注册规模、专业技术队伍、项目管理人员水平和类似工程项目业绩等,尤其是首次参加项目投标人或首次承建的承包人要更加慎重考察和筛选,以免决策失误。对曾经承建过本校基建项目的那些重合同、守信誉、施工质量好、工程进度快、管理规范的承包人可实行择优汰劣制度,在招标文件中用明确条款条件择优。只有这样,才可能选择最具实力的承包人,才可能避免借照经营,才有可能避免转包分包,为中标后顺利签订合法的施工合同做好准备。

2.4建立健全合同管理体系,提高信息化程度基建合同管理体系包括合同管理制度、合同文档和监控体系等。建立健全高校基建合同管理制度体系是完善高校基建管理的重要制度保障。要建立健全招投标文件审核,基建合同签订、审查、备案、履行到竣工审计结算等系列制度,使参与施工和合同管理的部门及相关人员能够有章可依,更好地严格按照规范和程序进行操作管理。建立合同文档信息电子管理系统是加强合同管理的重要手段。要按照“依据完整、归类准确、使用便捷”的原则,应用计算机应用软件编制适合本校的合同文档信息收录系统,及时收集招标文件、中标通知书、合同洽商、施工合同、监理合同以及设备采购、变更、索赔等相关信息,以记录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监理合同监控体系是加强合同管理的具体体现,合同监控主要是工程进度、质量、成本、安全和合同履行的监控。通过监控可以严格控制合同变更洽商事项,尽量规避不可预见的风险,适时调整投资分配、工期进度,更好地保障工期和质量。

3结语

第3篇

高等学校是集中技术、人才、知识的重要单位,在人员素质、技术装备、科学管理、知识更新以及思想观念等方面远超于一般企业。高等学校运行本质虽然与企业有所不同,但是在高等学校当中仍然存在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人流的基本特征,尤其如今高等教育规模正日益扩大,高等学校的管理在如此庞大的信息流下就需要进行系统的管理,从而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充分发挥和引进人力资源的积极作用,降低高校办学的费用和成本,从而不断提高高校的工作效率。经过近几年的高校扩招,全国大学生在校人数已经超过1400万人次,高等学校招生入学率已经接近15%,已基本实现高校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如此庞大的人群随之也对高校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增强高校的竞争力、综合实力以及不断加大的管理工作,给高校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因此,应用以现代网络及计算机技术作为基础而开发的高校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如此庞大信息量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2高校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组成

高校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是一项需要在全校范围内展开的软件建设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极具挑战性的系统工程,它包含全校信息的管理工作。该系统由诸多的子信息系统构成,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共同完成全校信息的管理工作,能够为学校的正确决策提供快速准确的决策方案和信息数据,科学合理的为学校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实现学校各项管理达到最优化。高校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以下子系统:资产管理子系统(无形资产、设备仪器、地产、房产);后勤管理子系统(餐饮、宿舍、教室等);公共服务体系管理子系统(图书档案信息服务、网络信息服务等);财务管理子系统;科研管理子系统(横向、纵向课题);人事管理子系统(人事档案、人事工资管理、教师培训、人才引进等);学生管理子系统(学生工作、就业、招生等);教学管理子系统(研究生、本科教育)。各管理子系统又分别由相关的信息管理模块相构成,下面由人事管理信息子系统为例进行分析。

3高校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实施方案

高校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应用B/S3层结构模型,由作为系统基础,同时数据库采用连接技术,使底层数据库与ASP页面能够很好的连接在一起。是以ASP3.0作为基础,作为一种Web创建的新型应用程序,能够实现通用代码以及相关控件的封装,这些相关空件包括数据绑定的列表框以及与服务器运行相关的HTML按钮,另外还包括其他的复杂控件。因为具有以下几点优势,所以才有其作为系统的基础。①具有较强的伸缩性和可靠性。配置的是XML文件,从而不需要进行DLL的锁定以及注册组件,进行Web应用程序的配置仅需对文件进行相应的复制即可完成。②编程模型简单。服务器编程方式采用与HTML相类似的声明式,所以工作人员进行页面创建只需要借助于ActiveServerPages代码即可完成,而且包含AOL、MicrosoftInternetExplore、Netscape及Opera的浏览器均可显示。③具有更加齐全的功能。研究人员能够利用文本编辑器全面开发所有的功能,依靠Vi-,能够将VisualBasic扩展到Web领域,从而能够再设计上实现Web窗体的可视化功能,而且包括熟悉的操作技巧。另外,开发人员能够利用编辑器上的各种编码,为快速有效的设计提供支持。④支持更广的开发语言。与传统支持的Jscript和VBScript有所不同,能够实现25种以上的.NET语言,包括、C#以及等,研究人员对于开发过程中语言的选择具有更广的选择性。⑤性能更加完善。作为编译后的CLR代码在服务器端运行,依靠缓存服务、本地优化、事先绑定以及及时编译等来进行系统性能的提高,在内容与代码之间存在分离,从而保证实现页面动态编译上的性能提高。每个HTTP请求的传入都会被提交至新实例页面当中,所以研究人员对于代码线程的安全性问题就可以减少担忧。

4高校实行信息计算机系统管理的意义

①高校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依靠现有的校园网络为基础,能够实现学生信息管理的公众化和公益化。计算机对信息的存储能力较强,而且对于信息的处理也更准确速度也更快,因此以校园网络为基础的实行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海量数据处理,以电子管理信息的形式储存在计算机当中,能够在较大程度上给教师、学生以及相关人员对于信息的查询提供更加便利的渠道。

②高校实行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为高校对学生信息能够实行系统化的管理做到了充足的保证。高校进行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对高校学生的信息进行电子信息的系统化优化管理,同样也是确保高校信息实行计算机管理顺利实现的重要一环,在相当程度上,成功完成对高校学生信息的系统管理才能够真正实现高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③高校实行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对高校现存的管理资源做到科学合理的组合优化,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提高高校学生信息系统化的管理效率。对于高校的信息化管理,依靠现代化信息手段对教师科研情况、毕业设计、学生成绩、教师信息、以及在校学生等各方面的信息进行管理处理,进而能够优化各种信息资源以及提升高校各项管理工作的管理效率。

5结语

第4篇

部分行政管理人员认为师德建设仅是教师的事情,因此并不注重个人修养,自我放松,工作纪律有待整顿,迟到早退现象频繁,不注重对自身仪容仪表的修饰,着装不符合行政工作人员的形象,言行举止粗俗,且个别教师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道德缺失,言语随性,经常发表一些不符合个人身份的言论和观点,给学生做出错误的示范和引导,更甚者存在渎职失职行为,人格低下,借职位之便谋个人利益,严重破坏了教育工作队伍的形象建设。

二、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师德修养的策略与方法

(一)政治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双管齐下高校要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坚持贯彻党的领导思想、科学的工作理念做起,确保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理念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相符合,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在工作中坚持采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问题,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秉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办事原则,科学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以不断地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增强其驾驭和正确处理矛盾的能力。此外,为了顺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各高校还要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学习,提升他们的科学文化素养,构建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以使其知识更加全面,思维更加活跃,以较为愉悦的心情开展工作,为师生提供贴心热情的服务。

(二)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激励机制高校应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将有关措施落到实处,规范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行为和道德行为,建立科学有效的规章制度,强化其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这一方面能使行政管理工作更加严谨规范,营造出健康积极的工作氛围,确立良好的工作态度;另一方面借助考核与激励机制,也提高了行政工作效率,加强了行政队伍建设,促进了行政管理人员的道德建设和个人修养,有效提升了行政管理人员的师德修养。

(三)加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分管内容较为复杂,涉及到管理、教育、心理、思想政治、法律等诸多方面,行政管理人员所学的内容可能只涉及其中的部分领域,而为了让行政管理人员更好地驾驭自己的工作,就需要对其进行系统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进而从整体上提高高校行政管理队伍的素质,使他们树立为人师表的正确形象,做到言传身教,于无形中感染和影响学生。这是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师德修养必须经历的过程。

第5篇

1.1班集体意识淡化

新时期大学生日常活动与交流主要局限于宿舍肩舍小团体现象非常明显,班集体的整体组织逐渐萎缩到王级集体活动减少在同学们心目中班集体意识无形被淡化.若小团体间很少往来就会冲击削弱班级凝聚力.此外,不少大学生思想不上进启我意识强烈喜欢独来独往不积极参与班级集体活动班级集体荣誉感不强胞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1.2班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班干部之间分工不清,职责不明,日常工作中最忙的是班长和团支书两个人其他班干部没什么事可做,严重影响团队工作的积极性和凝聚力.很多同学因工作能力、交际能力比较突出而身兼数职,同时担任班干部、学生会干部、学生社团负责人经常穿梭于班级、学生会、学生社团之间但再优秀的学生精力都是有限的,一旦平衡不好各种关系往往会影响工作效率和任务的完成,也会影响到学习.

1.3班级管理对象与主体身份冲突

一方面大学生是管理的主体通过班委会、团支部、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来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而另一方面大学生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又是管理的对象.管理的对象与主体身份有时会发生较大冲突,有的学生干部威信不高、开展班级活动和履行职责时号召力不够滩以领导并带动全班同学,而有的同学并非学生干部但由于学习成绩好、人际关系好、威信高在班级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样容易引发矛盾.[]l

1.4学生缺乏学习目标进取心不够

不少在校大学生抱着“考试6”分万岁”、“大学由你玩四年,趁年轻多玩玩,不然以后后悔”的论调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不知道怎么去学习字习什么字习目的不明确,自我控制能力、自觉性、自学能力也较差,经不起校内外各种诱惑,平时忙于玩游戏、谈恋爱、看影视剧、逛街、泡论坛、睡大觉甚至有的同学经常逃课、抄作业、考试想法设法作弊.刚进大学时远大的理想与满满的抱负逐渐都没有了字习、生活方面失去了年轻人应有的目标和活力进取心也慢慢丧失了.只有临近毕业,受到毕业和就业压力的双重影响,才会感叹自己“书到用时方恨少”、“大学白读”了.

2高校班级管理的对策

2.1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合理规划大学生活

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加强新生入学教育赴他们尽快适应并融入大学生活开展班级活动要系列化和规范化调动全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强化班级归属感、凝聚力、荣誉感.开展入党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深入了解和热爱我们的党,端正入党动机.学生管理工作者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关爱、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深入到学生宿舍、班级、教室和学生经常交流思想、学业辅导、谈心疏导、商议班级活动、安全检查.根据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大学生成长手册、职业生涯规划等渠道引导他们学会自我规划,明确努力的方向.计划的认真制定与有效执行能让学习更有目标、更有动力,大学生活才会过的更充实而愉快.

2.2健全班级管理制度

建立规范的班级规章制度能更好地引导学生遵规守纪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行为标准.辅导员、班主任要不断完善班级管理制度逐步形成一套设计合理、奖罚分明、宽严有度的科学管理体制引导大学生逐步养成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良好习惯.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包括班级文化、班级目标、组织制度、学习制度、活动制度、监督制度等.此外还可以制定主题班会和团日活动制度、班干部定期会议制度、班干部培训制度、班干部值班制度、考勤和请假制度、班级奖励制度、班级账目公开制度、文明宿舍创建和评比制度等所有制度制定后都要加强监督力度确保取得实效.在班级的日常事务中,所有直接涉及到大学生切身利益的事项厂定要保证公平、公开、公正增强透明度.

2.3加强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

切实加强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辅导员+班主任+本科生导师、思政课和哲学课教师这三支队伍的建设.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职辅导员队伍,给每个班配备一名责任心强的兼职班主任月给每位学生配备一名专业素养好的导师.建立完善相应的激励措施和保障机制使学生管理工作者工作有条件和平台发展有机遇和空间.n[

2.4紧抓学风建设

搞好班级管理的关键在于良好的学风,良好的学风能有效促进形成良好的班风.培养浓厚的学风光靠简单的说教是远远不够的,要通过各种活动月使学生深刻领悟到学习的重要性例如在发展学生党员、评奖评优、学生会干部和班级干部的选拔过程中优先考虑学习成绩赴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在班级中起表率和引领作用并获得对应的荣誉和表彰,比如树立学习之星、实践之星、自强之星、科技之星等先进典型之星的例子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和驱动力.

2.5加强宿舍文化建设

当前学生宿舍已在高校学习、生活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肩舍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班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此要善于利用时机倡导健康向上的宿舍小集体文化.学生宿舍文化要紧扣班级文化主题,营造一种安全、舒适、健康、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确保先进文化成为学生宿舍中的主流文化.

2.6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以-点”带“面”

学生干部是班集体各项活动的具体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和谐班级的建设者和维护者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和桥梁,也是班集体凝聚力的核心.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月有助于学生管理工作者随时掌握班级动态、及时化解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有利于“以点带面”促进班级又好又快发展.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就要认真做好选拔和培养工作.首先要选拔那些政治素质高、集体观念和奉献精神强、学习成绩好、能吃苦耐劳、有较强责任感、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强的同学担任学生干部,坚持民主选拔、竞争上岗、定期考核、能上能下等方式要打破班干部一任到底的惯例考虑班干部构成时应兼顾到各个宿舍这样也便于宿舍小团体的管理从而以班干部的-点”带动班级的“面”.其次要精心培养学生干部.有计划地对学生干部进行定期培训正确引导他们学会自我管理焙养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和掌握有效可行的工作方法善于总结经验和及时反思岸生管理工作者要给予学生干部充分的信任赴他们有施展组织、管理、协调能力的空间和平台;对综合素质高、有代表性的学生干部要及时树立典型进行隆重表彰,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积极性和能动性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

2.7组织开展好班级活动

第6篇

相应的制度和体系的不完善也就造成了不能够有力的实施责任监督机制。相应的职能部门非常多,但是工作比较少。职能部门的工作没有相应的指导和监督,使决策和执行两者被分离开来,使行政部门各自为政,内部缺乏合作精神,不能够很好的推动行政管理又好又快的发展,对学术领域也产生了一定的污染,严重的影响了高校的整体发展时期步入了举步维艰的境地。

二、行政管理职能的履行,存在问题

由于目前我国的高校的相应行政机制的组织原则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但是,通过对实际情况的调查可以发现,许许多多的高校并没有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履行相应的行政职能,而是通过高度的集权制来进行决策的管理和执行。相关高层和相关管理人员在对政策的制定和履行时,并没有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来进行执行和制定,而是通过高层一锤定音的决策来实行相关建议,从而使得行政管理的职能履行形成残缺的局面。

三、行政管理人员队伍素质不高

由于行政管理工作要求相关管理和工作人员应该是具备较高素质,但是,在实际的调查发现,许多的大学高校当中,领导层往往不太重视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所以,有些领导一直觉得行政工作任何人都能干好,因此,在人员的安排上不会考虑工作的性质和个人的性格,以及其特长爱好。

四、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创新方法

(一)转变行政管理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行政管理的观念的更新在行政管理的改革和创新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施高效的行政管理的过程中,职位和岗位应该相匹配。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效的行政管理的管理者应该树立相应的观念,合理的确立相应的管理目标和任务,积极的引导相应管理人员树立合理的服务意识,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条件,并能很好的服务广大的师生。

(二)分散行政管理的权力,改变管理模式

在当今时代许多的高校,都通过校院系这样的三级管理体制来对学院和学校的行政规划进行管理,而学院制的建立的目的根本上就是要江高下午的权力中心逐渐下移,扩大相应的学院和院系的自和管理权,提高基层行政机构的管理和适应能力,继承群众自主寻找和自我改变发展的动力,所以高校的行政管理应该要按照学院的建立的初衷适当的分散权力,将更多的权力和利益进行分配,适当建立一些代表类型的机构使得各种群体能够参与学校和学院的建言献策过程,避免因为各种群体的利益冲突和分歧产生不必要的矛盾。

(三)加强机关的作风建设

在对高校的行政管理进行建设过程当中,相应的管理人员应该改变自身观念,平等的对待学校的各个员工,实事求是的处理好自己的份内工作,树立好全心全意的为师生员工服务的思想和理念,为管理和制度的建设提供优质的保障,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四)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来进行管理改革

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对于高校的行政管理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来提高行政管理任务的效率,不仅能加快和简化管理的程序,还能缩短管理流程,提高管理的效率。只有充分的利用好网络资源,建立和健全行政体系,使相应的体系能更好更有序的为学校的师生员工服务,并且能够使学校的行政管理显得更加透明。

五、结语

第7篇

1民办高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管理意识薄弱,对其认识不够

教书育人一直是民办高等院校教学的中心任务,以培养技能型的人才为主要目的,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尤其是领导意识淡薄,使得档案管理人员职责不清,影响民办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1.2制度不够完善,职责不清

制度是工作的基础,但从当前我国民办高校的档案管理情况来看却缺乏切实可行的制度,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完整性,无法实现规范化与科学化的管理,导致工作人员的职责不清,影响整体效率。

1.3管理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多数为兼职,这必然会影响其工作的效率,无法进行专业训练,因此,必须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1.4基础设施相对较为落后

随着人们对档案工作的重视不断提升,对其基础设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缺乏保存意识,导致档案丢失情况颇为严重,同时现代化设备不到位,影响档案保存的效率。

1.5管理方式落后,信息化管理手段缺乏

当前,传统的管理方式仍然是民办高校选择的首要方式,与时展脱离,无法满足时展对档案管理的需求,更无法为学校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二改进民办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措施

1增强管理意识,提高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第一,领导要转变观念,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重视。作为民办高校的领导,必须要将档案工作放在教育的首位,将其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到分工明确。第二,强化高校教师的认知,使其更加重视档案工作。教师是高校教育的主体,其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整体教育工作,因此,在工作中要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档案工作的效率。

2建立并完善档案管理制度,职责明确

在上级档案部门的领导下,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民办高等院校要立足实际,制定与实际相符的目标责任制,明确职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其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推动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3增强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其专业素养

做好一项工作必须要有一支专业素养过硬的队伍,因此,民办高校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其队伍建设,培养素质过硬的专业队伍,提高其工作水平,改善其责任意识。同时,新时期的档案工作人员也要定期参加培训,学习专业知识,善于运用现代化的知识武装自己,提高其管理水平,建立服务理念,更好的为高校档案事业的发展服务。

4改善档案建设设施条件,提升信息化的管理水平

首先要将档案工作纳入到整体规划中,从意识上强化对其重视,关注起经费、人员、设备等问题,改善现有的工作条件,保证其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完善硬件环境的基础上,提升软件实力,建立档案管理的信息网络,实现现代化的管理目标。新时期的档案人员更要善于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利用文档一体化把上级来文和学院形成的文件直接进入档案馆数据库,减少档案信息的重复录入工作;其次,对档案馆收集到的各种档案如文书、声像和图片等进行数字化处理,一并存入数据库,并对库存的各种信息进行分级、分类管理,积极公布一些共享信息,为不同用户提供所需信息。另外,档案人员要能够积极利用现代化管理条件和方法,有效开发学校档案信息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本校档案的价值。

三结束语

第8篇

1.管理理念有差异,岗位责任感较低国家文化的不同,管理的风格也有所不同。美国注重法制管理,尊重规则和秩序,追求卓越和创新;日本以理为中心,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追求集团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而以情为特征的中国,强调“人和”效应,偏重人的作用和价值实现,对制度和条例管理较为松懈,在人事关系方面理性精神表现得不充分,甚至可能出现情高于法理的现象,这对于海洋类高精密度仪器的管理工作是致命的短板。同时,部分管理人员未充分发掘内在潜力和积极性,岗位责任感不高,工作无热情,采取推脱应付了事等消极工作态度,造成仪器的非正常性使用、破损和丢失,造成学校资产的重大损失。

2.操作技能不够系统扎实,技术力量薄弱高校综合发展的同时,对人才的渴求与日俱增,但对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补充则相对滞后。招聘方法单一,专业跨度宽泛,后期培养不足。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的偏见,“重使用、轻培养”使得实验技术人员的劳动得不到公正的评价,对新上岗的实验人员往往缺乏必要的岗前培训,造成实验技术人员数量不足、素质良莠不齐、理论知识缺乏、操作能力相对较差等问题。而长期以简单粗暴的方式使用和管理仪器,一旦仪器发生故障,又无法及时排查处理,只能依靠专业的维修人员上门服务,这将严重影响教学和科研的正常进度。

3.使用机时集中,购买重复部分大型仪器使用时间集中,而实验操作课程仅设置一个学期,无法满足多数仪器正常运行的基本时间要求,而仪器的日常维护又往往被忽略,这对于海洋仪器是严重的耗损。此外高校间或其内部盲目攀比硬件建设,缺乏经济责任意识,导致仪器重复购买,而单纯数量的增多,仪器的功能开发和改造升级工作没有开展起来,造成国有资产浪费严重。4.日常维护不勤,维修费不足仪器的日常检查是保障仪器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不重视仪器设备的日常运行检查,用前没有充分准备,用后没有及时保养,长此以往将造成仪器的故障和老化,而当地仪器公司无法维修的进口仪器还需送回国外原厂处理,路途远,周期长,费用较高,这对于仪器费用大量用于前期购置而后续的维修部分预留资金不足的高校来说,维修时就显得捉襟见肘,甚至放置不理,最终不了了之,大大缩短了仪器的使用寿命,耗费了宝贵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二、创新仪器管理办法的尝试

1.优化管理制度,逐级把关负责1984年国家教委颁布《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1997年天津市教委依据天津市高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大型精密贵重仪器管理暂行办法》(津教委高[1997]50号);2000年教育部修订出台《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教高[2000]9号);2009年天津市教委制订了《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贵重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管理办法》(津教委高[2009]42号);2012年我校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要求及我校现有仪器设备使用情况,在原管理办法基础上做了较大修订,最终印发了《天津科技大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津科大实设[2012]7号)。逐渐形成了大型仪器分级管理,逐级把关负责的局面。学校对大型仪器的管理工作细致入微,对设备的论证申请、招标采购、到货验收、专人保管、日常使用、维修记录、调剂报废等环节严格把关,确保物尽其用。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定期举行大型仪器研讨会培训,积极组织实验技术人员参加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每年组织专家在全校范围内抽查价值超过10万元的大型仪器;40万以上的大型仪器则是每年必查。海洋学院依据上述要求制定规范海洋技术专业海洋调查实验室的管理细则,包括《实验室安全提示》《实验室岗位职责》《实验室设备管理制度》和《实验室学生实验守则》。细则明确了专业教师、科研人员、实验员和学生的分工职责,并配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人员培训,解答相关技术问题。执行海洋仪器使用登记制度,各种仪器的使用操作规程和安全防范措施张贴于实验室的明显位置。海洋仪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研发也为仪器高效管理提供了必备的条件。配合国家科技项目的计划要求,该专业相关师生每年均有3-4次的出海航次。2011年累计出海43天,2012年54天,2013年104天,2014年截至目前已进行52天,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是由于还存在同一时段不同海域的同时作业现象,对于高质量海洋仪器的需求量正逐渐增大。对于现有仪器充分利用,目前已完成出海航次报告数十份,发表中英文期刊论文数篇。

2.落实仪器专人负责制研发海洋仪器的基本目标是操作简易、稳固安全、精密可靠,但因设计要求较高、配件较精密、价格较昂贵,故操作必须认真谨慎。特别是海洋仪器在日常的维护中需注意锈蚀问题,主要传感器探头的锈蚀意味着仪器某项关键海洋要素的观测功能失灵,锁链和仪器架子的生锈可能造成海洋作业时的整个仪器丢失。要使仪器保养良好和发挥正常的使用效益,建立仪器使用者和管理人负责制是极为重要的。实验仪器经验收后都需贴上管理标签,并填上管理负责人姓名,每个海洋仪器建立独立的信息卡片和完整的使用维护档案。仪器管理负责人不仅要熟悉该仪器的各种操作程序和维护保养要求,还要兼任该仪器的实验教学工作和申请使用仪器的教师等人员的培训工作,做到仪器的全程追踪。仪器使用人负责仪器在使用期间的各项工作,做到详细记录使用情况,包括故障说明及原因,以及相应出海技术报告的撰写。依托物理海洋学学科建设和多项国家级项目计划,专业配套的海洋仪器主要是物理性质方面的水文观测仪器。招标购置仪器的生产厂商大多为国际著名海洋仪器公司,如挪威Nortek公司、加拿大RBR仪器有限公司、美国TeledyneRD仪器公司、德国Sea&SunTechnology公司、法国IXSEA公司等。不同公司的仪器操作方法和适用范围均不相同,须严格掌握操作规程。我专业海洋调查实验室管理细则中要求专人(专业研究方向相关)负责仪器,包括对航次前出海人员和新进组的研究生进行操作培训,做到传帮带,增加了研究生动手实践作业的能力,为日后从事海洋观测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大型仪器设备的有效使用,还要做到信息导航和资源共享。应积极与校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或是其他公司共建协作关系,相互使用对方的大型仪器,充分提高仪器开机使用效率,并争取到一些资金支持,对促进实验室和学科的建设都有很大帮助。海洋技术专业师生依托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陆架海和水母97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和厦门大学等单位共享出海航次计划,组成海化组、浮游植物组、底栖生物组、水文组、浮游动物组和渔业资源组,分工明确、发挥所长、高效合作、数据共享。同时各院所提供仪器(带叶绿素探头的温盐深剖面仪XR-RBR620,图1)支持学院海洋科学专业浮游生物方向研究组每月一次渤海近岸的基础观测研究,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主管部门充分发挥调控作用,推进加强共用意识。资产管理部门对全校资产进行监督、管理和调控。学院积极摸底调研大型仪器使用情况,分类汇总仪器清单,探寻仪器共享办法和各类仪器有偿使用规定或依据等。该专业地理信息遥感方向教师借助专业优势,结合本科生毕业设计阶段的任务,指导学生研发了适用海洋仪器综合管理的系统平台。经过使用仪器的教师和研究生的建议反馈,平台将进一步升级完善,最终实现实时追踪仪器的使用情况和向仪器负责人预约申请等功能。借助该系统平台整合配置仪器资源,避免人为疏忽造成的信息记录缺失、使用冲突等情况。今后新平台还将尝试在校内推广,并与学校其他各部门合作,这是海洋技术专业在海洋仪器管理方面的一次新尝试。

第9篇

(一)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度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度调查分为总体满意度、课程门类满意度、课程实用性满意度和教材选用满意度四个方面,调查对象对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作答。运用SPSS17.0对量表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所得结果:总体印象均值得分为2.47,对应的标准差值为0.641;课程门类均值得分2.70,对应标准差值为0.753;课程实用性均值得分1.94,对应标准差值为0.811;教材选用均值得分为2.21,对应标准差为0.725。一般而言,李克特量表得分均值在1~2.4之间表示反对,2.5~3.4之间表示中立,3.4~5之间表示赞同。由此可以得到,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的总体印象、课程实用性和教材选用都持反对态度,对课程门类则持中立态度,可知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满意度偏低。

(二)专业师资满意度

在专业师资满意度方面,本研究根据样本分布分别进行分析,因此该部分的量表分为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和赤峰学院三个部分。运用SPSS17.0对量表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所得结果如下:内蒙古大学受调查者对该校教学质量持肯定的态度;在总体印象、教师专业水平、教学态度和教师实践能力四个方面,调查者持中立的态度。内蒙古财经大学受调查者对该校旅游管理专业师资的总体印象、教学质量和教学态度表示肯定;在教师专业水平方面,受调查者持中立的态度。同时,受调查者对教师的实践能力普遍表现出否定的态度。赤峰学院受调查者对总体印象、教学质量和教学态度三个方面持肯定的态度;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师实践能力两个方面,调查者持中立态度。通过对三所学校专业师资满意度的分析,可以看出,内蒙古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本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满意度偏低,他们认为教师理论传授能力和实践能力脱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起到科学指导的作用。在总体印象方面,赤峰学院和内蒙古财经大学的得分均值要高于内蒙古大学,这与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办学时间短、一本学生期望值高、专业师资匮乏等因素息息相关。

(三)专业硬件设施的满意度

本研究将专业硬件设施的满意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包括教学设施满意度、图书资料满意度、校内实习基地满意度和校外实习基地满意度,受调查者分别对这四个方面做出回应。调查数据经过统计分析得出:内蒙古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教学设施满意度均值为4.55,对应标准差为0.571;图书资料满意度均值为3.27,对应标准差为0.745;校内实习基地满意度为2.06,对应标准差为0.533;校外实习基地满意度为2.31,对应标准差为0.641。除教学设施获得调查者的肯定外,图书资料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均值得分均低于3.4,特别是校内外实习基地得到学生的一致诟病,认为实习基地没有发挥出原有的作用,与学生们的期望值相去甚远。

(四)就业前景满意度

就业前景满意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对应专业学习的热情、专业发展的前景、就业方向的了解程度和找工作的信心度。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专业学习热情的均值得分为3.27,对应标准差为0.641;专业发展的前景均值得分为3.19,对应标准差为0.677;就业方向的了解度均值得分为3.51,对应标准差为0.610;找工作的信心度均值得分为2.24,对应标准差为0.796。在调查过程中,调查对象普遍缺乏毕业后找工作的信心,认为旅游部门进入门槛低,旅游专业学生缺乏竞争优势,无法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脱颖而出。同时,调查者对旅游专业发展的前景持中立态度,所以导致他们专业学习的热情度偏低。

二、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满意度提升对策

(一)构建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

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最终要通过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教学内容来实现,而课程设置是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中心环节。可见,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活动的载体,是“教学内容按一定的程序组织起来的系统”,是“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内蒙古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必须以“专业核心竞争力”培养为中心,注重旅游基础理论、特色服务能力、市场开发能力、产品创意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等核心竞争力要素的培养。在课程内容方面,要强调系统性、实用性、前沿性,解决目前教学内容陈旧、课程衔接性不强、知识脱离实际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对提高内蒙古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和学生专业满意度意义重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方案内、外两个部分。方案内的实践教学课程包括专业见习(旅行社、景区、酒店等观摩)、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等;方案外的实践活动包括社团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公益活动、科学研究、各类竞赛等。在实践教学中,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吸收社会和行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并促使学生将学到旅游专业理论与行业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并在大量的实践中,不断完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就可以很快和社会接轨,满足旅游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教学水平

法国教育家埃米尔•涂尔干说:“教育的成功取决于教师,教育的不成功也取决于教师。”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标志着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师资队伍质量的高低,是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决定学生培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针对内蒙古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师资力量整体满意度不高的实际,必须在完善师资结构,提高教学水平方面下大力气。首先要制定科学的师资建设规划。根据自身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及发展优势,优化师资结构,在师资引进、培养方面,充分考虑师资的年龄、职称、学历、专业背景等结构性要素;其次要重视师资培养。鼓励教师深造、进修、培训、参加各类研讨会,经常开展教学技能比赛、教学经验交流、科研活动等,建立教师培养规划,对研究型教师、实践型教师、蒙汉双语教师等分类别、分层次进行培养;再次要加强师资管理。学校和二级学院要建立严格的教师考评制度,规范教师行为,建立教师激励机制,督导教师钻研业务。

(三)完善教学设施,重视实训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