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中医学习计划

时间:2022-03-22 02:54:52

导语:在中医学习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医学习计划

第1篇

化学知识点零碎,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交给学生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势在必行。人们一致认为,干扰是造成遗忘、影响记忆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排除干扰,减少遗忘,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

一、坚定信念,锻炼记忆。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记忆的关键,在于要有“我能记住”这种自信心。人的记忆力强弱,固然与先天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环境的影响和个人的努力,尤其是后者。肌肉越锻炼越发达,人的记忆力也是如此。

高尔基说:“人的天赋就象火花,它既可能熄灭,也可能燃烧起来。”意志消沉,懒懒散散,遗传素质再优越,环境再好,也是无济于事的。

学生的记忆效果与心理状态也有密切的联系。如有的学生说:“真糟糕,我的记忆力太差,看书总是记不住”,也有的学生平时精神饱满,但一读书就“头痛”起来。这些大多不是因疾病引起的,而是对自己记忆力缺乏信心的一种心理反应。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因不良的心理状态而引起的真正的健忘。

二、身心健康,增进记忆。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师充分认识到,神经系统是记忆机制的基础,就会明白健康的精神对正常记忆的作用”。在记忆的艰苦劳动中,一定时间的休息好比是记忆的油,会加快储存信息的进程。而疲劳则会减弱脑细胞的活动能力,使接受、理解、记忆的能力变得迟钝。

因此,教师应教育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注意劳逸结合。

保持乐观镇静的情绪,也可以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因此,教师应告诉学生,焦虑不安、悲观失望、忧郁惶惑,会降低人的智力活动水平,影响记忆。心胸开朗、愉快乐观,则使人思维活跃。

三、理解融会,增强记忆。

理解和揭示知识的本质联系,要比死记硬背的效果好得多。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学而思,思则疑,疑然后能悟。理解了再背,就意味着增加了信息冗长量,就能触类旁通,历久不忘。如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规律,就要结合溶解度曲线,理解记忆。而不要靠死记硬背。

四、适当复习,强化记忆。

“记忆之母”是重复和复习。有一种错觉,似乎复习是考试前的工作。其实,对于需要长时间保留在记忆中的信息,应该经常复习。通过反复温习,记忆的信息会越来越强。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关于遗忘的曲线规律(即遗忘先快后慢),教师可教育学生:及时复习,使记忆基础化;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使记忆经常化;多次复习,使记忆深入化;因人而异,变换复习方法,使记忆具体化。如教师在每堂课前对学生的课前提问便是对以往知识的复习,做到巩固记忆。

五、利用联想,提高记忆。联想可打开人们的记忆闸门,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会在头脑中形成复杂的也是系统的暂时联系,从而引发出对过去事物的回忆。

如学生在记忆元素符号硫“S”时,可理解为蛇怕硫磺,所以硫元素如蛇一样。

六、浓缩知识,择要记忆。

在知识总量成倍增加的情况下,删繁就简,筛沙淘金,提纲挚领,“浓缩”知识,就显得很必要,这也是排除干扰、提高记忆效果、防止遗忘的一个重要条件。如讲授《氧气的制取》实验操作步骤“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将药品装入试管,并将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如是高锰酸钾,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点(点燃酒精灯)、收(收集气体)、离(将导管移出水面)、熄(最后熄灭酒精灯)”这七步记忆时,可让学生联想记忆成“茶庄定点收利息”

七、语言用韵,利于记忆。

韵律化的材料,富于魅力、感染力,易上口,易记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记忆元素化合价时,可编成口诀“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氟氯溴碘负一价,氧硫通常负二价;正三铝、正四硅;二、三铁;二、四碳;铜、汞正二最常见。

八、注意集中,容易记忆。

从心理学分析,学习时注意力集中,大脑细胞兴奋点强烈,对事物的印象深刻,容易记忆。心理学家实验证明,集中注意力看两遍材料,比不注意去阅读十次的记忆效果好得多。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设法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如课前布置预习提纲或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预先思考,以便使学生通过思考,在上课时有意注意教师的讲解,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师还可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或运用多种直观教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2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艾宾浩斯遗忘规律 改善记忆

化学是现代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几乎国民经济的一切领域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属于理工科范畴,然而与数学、物理等其他理工科学科不同的是,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充斥着大量需要硬性记忆的内容。如果不能让学生充分记忆这些基础性的内容,那就谈不上让学生理解隐藏在这些内容下的知识。所以,如何让学生能够有效记忆就成了化学教学中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

记忆问题很早就已经成为人们研究的对象,早在十九世纪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就已经对如何减少遗忘提高记忆进行了长期实验研究,其研究的理论结果,即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已在长期的实践中得到验证。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图1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上图是针对英语单词记忆中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条曲线告诉我们: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观察曲线,可以发现,学习到的新知识在1天后,如果不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33.7%。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降低,遗忘的数量也就不再增加。这个结论不失其一般性规律,也就是说在化学学习中的记忆问题,同样遵循艾宾浩斯遗忘规律。

然而化学毕竟是理科,其记忆特点有别于文科记忆。化学记忆难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点:

1.知识太多。化学中有很多实验类型、实验现象等等,这些知识大部分都是需要硬性记忆的。

2.知识点分散。与数学学习中的层层深入不同,化学每一章知识可能是没有关联或关联不大的,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并不能自然地复习巩固就知识。

3.内容相似。化学中不同实验的反应现象可能只有略微的区别,知识之间的相似性增加了记忆的难度。

所以,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并结合化学记忆的特点,我们可以分别从加强理解和反复温习两个方面入手来提高化学学习中的记忆效果。

一、加强理解

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可以看出,遗忘总是先快后慢,最后逐渐稳定的一个过程。然而在不同的场合,遗忘的速度并不是相同的,也有快慢之分。如果遗忘速度整体较慢,那么即使没有任何复习,最后的记忆效果也是优于遗忘速度较快的情况的。

图2不同遗忘速率下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如图2所示,遗忘速率较慢的情况获得了较好的记忆效果。所以如果能够加强理解,从而减缓遗忘速率,就等于提高了记忆效果。化学记忆不同于单词记忆的地方在于,化学知识点的背后是存在原理知识的,并不是无规律可循的。加强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点背后原理的理解,使学生意识到这些现象是有规律的,这些知识之间是存在联系的。学生不再死记硬背,就可以减缓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遗忘速率,从而提高记忆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全,而且要讲精,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其自主探索其中原理,最后确保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彻底领会隐藏在实验现象之下的理论知识。

改善记忆效果的另一个方法就是反复温习,这样才可以使学生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

图3经过复习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类似于单词记忆需要反复温习,化学记忆也需要反复温习。然而不同于英语温习方式的单调,化学反复温习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讲解本堂课知识点的同时略微对上一堂课的内容进行提问,对所布置作业的讲解,一次随堂小考等等,这些都是化学学习中的温习方式。不过这里需要讲究温习的间隔,如果间隔不合适不仅可能事倍功半,更会引起学生的厌恶情绪,甚至抵制学习。现在的研究一般认为,在学习后,6小时,一天,三天,一周,一个月各复习一次效果最好。如果粗略的分,那么就是近期(6小时),短期(一天到三天),中期(一周),长期(一个月)这四个时期。针对这四个时间段,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方案:

在讲完本堂课程后,首先布置作业,学生在做作业的同时,即进行了近期复习;在进行下一堂课教学的时候,对上一堂课的知识进行提问,这样即进行了短期复习;布置作业一周后,对所布置的作业进行讲解,作为中期复习的内容;每个月进行随堂考试,作为长期复习的内容。

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中学化学 课堂教学 建议

1. 引言

现代的信息技术教育规定了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应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有效地设计、开发、使用、管理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最大的限度实现教学效果与理论实践的优化。这就要求中学化学教师时刻牢记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坚持先进教学理论和先进教育思想为指导,不断地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来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为中学生学习化学创建良好的课堂环境,培养他们终身化学学习的习惯,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复合型人才。

2. 中学化学教学中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

2.1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极大地拓展了教学内容,在教学方式的改变工作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传统的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用单调的教科书以及多媒体来表达基础知识的方式存在着线序性,很容易让学生进行知识存储和思维方式上产生差异,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然而计算机多媒体中的超链接功能是采用网状结构,来实现非线性的组织和管理信息,全程都严格地模仿人脑的思维方式来按照教学目的,将课文、习题、实验、测验等方面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以创造和展示各种相似于现实的学习情境。这种方式的教学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探究,增强对抽象知识、事物的理解和认知。

2.2在中学化学课堂中合理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还能够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相对于中学的学习科目中,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学科,任课教师可以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来进行教学,采取多媒体技术模拟、图表展示、实验演示等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将化学学科的趣味性体现出来,充分调动学生心、眼、手、耳等多种感官来参与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在进行结晶概念和过程知识的讲授时,教师可以通过在玻璃片上滴加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然后将再将它投影到大屏幕上,这样学生就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硝酸钾的晶体析出和扩伸现象。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深刻地了解与记忆晶体的形成过程,并且产生对化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3. 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的化学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采取多媒体动画的模拟实验来替代实际的操作实验,这样虽然丰富了课堂教学,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但是却在无形之中抹杀了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能力,致使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降低学生科学实验和创新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也应该结合演示实验的实际操作。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中如果一味地注重生动性和趣味性特点,不将多媒体技术只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进行辅助服务的宗旨进行强化,失去化学学科科学性的意义,就会严重地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有效理解和接受,产生相反的作用。

4. 现代信息技术和中学化学教学的有效整合对策

4.1中学化学的课堂教学与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整合,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能够创设出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达到充分的认知,有效地激励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的探究,在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化学规律产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在进行苯酚性质的课堂学习时,教师可以向让学生观看苯分子结构的动画演示,在通过对原有知识的回顾来分析类比,挖掘苯分子中所蕴含的其他分子结构以及性质,最后再对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在经过同学之间的探讨与交流后进行实物的动画演示实验,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实践中得以升华。

4.2运用网络技术进行虚拟实验室的建设,创建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物体环境实验室,让学生通过计算机进行虚拟实验的操作,充分地发挥学生自主探索的作用。通过网络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大胆地进行实验探究,在实验结束后再可以将实验结果与实验记录内容发送给教师和学生进行共同探讨。相对于实际的实验室操作来说,虚拟实验室的建立能够实现所有实验的演示,不受实验材料的限制,并且还能避免危险实验带来的意外以及实验仪器的损坏。由此看来,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整合不仅仅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自主模拟的积极性,还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理论的归纳总结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世界观。

5. 结语

综上诉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不仅仅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优化,还能极大地的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唤醒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主体意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终身化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4篇

一、满足学生感知的需求

学生不仅需要从感官获得知识,而且也需要通过感官所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不断地与周围环境保持直接地联系,以检验感知的可靠性,否则,感知量不足,学习者则会对已有的感知产生怀疑,动摇甚至进入在感知上的迷茫混乱状态,所以,通过开设化学实验课或利用家庭小实验,多媒体课件等,丰富学生对化学变化的感知,形成清晰明确的表象;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对化学问题的恐慌心理,畏难情绪以及思维混乱等,从而使学生更爱,更容易学习化学,提高化学学习的主动性。

调查表明,很多的学生认为,他们需要对实验,教具等教学媒体进行观察分析,因为这样所获得的化学知识,他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开设化学实验课或利用家庭小实验,多媒体课件或其他直观素材等,让学生去感知,去体验,去思维,丰富的感知,让他们在头脑中形成鲜活,完整,正确的表象,为轻松愉快而积极地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满足学生思维自由与创新的需要,调动师生思考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要想较为完全的调动师生思考探究的积极性,必须突破传统评价方式和标准答案,社会和学校必须给老师教学一定的自由度,老师可以创造性地教学,学生可以创造性地学习。特别是对于师生中的自由思考或创新的需要给予足够的满足,才能使师生在学习中的创新的火花不断迸发出来。

三、满足学生把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联系恰里的需要,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志趣

对感兴趣的内容,学习的主动性高是不言而喻的。这里,志趣是比兴趣更为持久稳定的心理倾向,它蕴涵了更多理智上的考虑,不是停留在一般的乐趣方面,也不是一时兴起。志趣,它蕴涵了更多理智上的考虑,不是停留在一般的乐趣方面,也不是一时兴起。志趣源于学习者试图将所学化学知识联系甚至应用到生产,生活的心理需要,源于化学给人类生活,生产带来的诸多利益,是建立在对化学科学的现实需要的理解之上的。因此,把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联系起来,是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四、满足学生自尊的需要

自尊需要的满足使人有自信,自强和振奋的感觉,因而更能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寻找和发现学生进步,优点,或成绩并及时地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表扬和点拨。对于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则要多采取单独辅导的方式给学生指出,给学生适当留一些自尊。

五、满足学生趣味学习的需要

化学是一门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粒进行研究的课程其内容,看不见,摸不着,导致很难理解,比较难懂,尽管如此,初中生大多都有好奇心和勇于探索的特点,喜欢接受一些新事物,对课本新知识的吸收比较容易。进行化学教学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所制作的课件中可以用丰富多彩和逼真图像视频对学生学习的积极以及发,此外,还可以在其中加入一些音乐,这些生动活泼的课件,可以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并把这些知识综合运用,辅之老师细心的讲解,一定能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出来,增强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大大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老师要更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了接学生情况,保持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以往,在化学教学中,采用的大多是说教式教育,教师大多是在讲台上讲,而学生只是在下面听,老师在课堂上比较严肃,只是在黑板上写,没有估计到学生感受。而在下课后,老师与学生缺乏交流,使两者关系比较紧张,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老师要保持教学的互动性和幽默性,使学生参与进来,改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5篇

1.1新课标目标之一

文化意识是中小学英语新课程目标中的综合语言能力之一。其中跨文化是文化意识的一项内容。中小学英语文化教学主要涵盖三个方面:文化知识、文化理以及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1.2文化教学板块中的需要

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在中小学英语授课中成为老师的一个教育盲区:要么不去接触,要么对英语国家不熟悉就敷衍了事,成了英语教育的薄弱环节。老师的输入都缺失,学生的输出更加困难了。

2跨文化“第三空间”在英语教学中经历的阶段

2.1文学欣赏

第一阶段教师会较多关注大写文化(BigC)如国家的风俗习惯,历史发展、当今的发展任务目标以及宗教礼仪等等。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名字是他的语言、文化以及地位身份的一个载体,它在我们的跨文化交际中具有一定的存在意义。在跨文化教学中鼓励学生全面地对自己的名字进行了解,引导他们对名字中隐藏着的文化内涵进行关注,包括本地的语言文化特点,出生背景,家庭环境还有名字所包含的愿望等等。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在跨文化交流中该给自己取一个什么样的名字才合适。通过这些方法提高学生们对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2.2语言文化渗透

这是第二个阶段,在这个时间段内老师应该对小写文化(LittleC)投以足够的重视,将着重点放在引起日常交际中出现冲突与误会的文化差异上。在这点上作为一名中国的英语教师尤显为重要。星期作为一个国家对时间的划分;由于中国的习惯与外国的习惯不同导致了学生对星期一到底是第一天还是第二天老是混淆。因为风俗习惯的不同,了解星期的初始来源对学生接受西方国家的星期可能会更容易接收。星期天(Sunday)在古代英文中是太阳的日子。在西方的基督教眼里星期天就是安息的日子,是耶稣复活的日子,所以西方国家的天主教徒就规定在这一天禁止任何工作,基督教徒停止一切娱乐活动,上教堂做礼拜;所以星期天又叫礼拜天,西方国家把星期天当作是一个星期的第一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有一位西方国家首领访问中国,席间赞美我国领导夫人的漂亮。我国几千年的国家传统美德教会我们应该谦虚,所以夫人答:哪里?哪里?随行翻译就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成了:Where?Where?翻译出来之后,西方领导傻了,心里直嘀咕:中国人真有趣,说漂亮了还要具体说出部位。西方国家听到别人表扬自己就会很简单,很自信的说:Thankyou!瞧瞧如果不注重生活中的中西方交际差别,就引起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误会的产生。在这两个时间段内,文化一直被看做是学习语言的一种方式,变化的程度不大,所以文化的动态变化特征以及其中的一些复杂的影响因素往往被忽略掉了。

2.3跨文化‘第三空间’在教学中的运用(案例与分析)

2.3.1低级段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在西方国家,他们的小孩子从小就能掌握住自己姓名里面的字母,特别是姓氏的第一个字母。孩子们在对自己的语言还没有概念的时候,他们的老师就让孩子们自己来给自己取名字。教师还可以帮他们取一些接近于自己中文名字的英文名字如Lily(丽丽)、Jam(杰)、Minne()等等。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对花的喜欢,取一些花类的英文名字如Daisy,Rose,Lily...。多多寻找处于中英文之间的第三空间,并有意识的保持对这些英文名字的较高使用频率,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利用学生对事物的爱好,写一些外来词如:sofa(沙发)、coffee(咖啡)、tofu(豆腐)、mah-jong(麻将),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汉语拼音学习对英语的负迁移。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汉语拼音学习对英语的负迁移。

2.3.2高级段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我们教师特别是英语教师更应该试着从西方人们的视角上出发来研究中国创新文化的真正内涵和当下西方流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像导演马克.奥斯本。约翰.斯蒂文森导出一部中西合璧的电影《功夫熊猫》来。尽管在2008年奥运会准备期间中国政府决定将英语使用规范化,然而中式英语并未因为大规模的英语纠错风潮而成为正在消失的“文化遗产”,反而正在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被中国和外国的人们逐步接受。如:好久不见longtimenosee.不行nogo、不能够nocando等等。有些用中文式英语还增添了一定的迷信色彩如:只生一个孩子——It’sgoodtoonlygivebirthtoachild.基于小学高段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并会运用一些基础的英语语言在群体间进行最简单的交际了,我们不妨也运用这种文化空间抵触高段的学生学习英语的枯躁。通过研究和思考中西方文化,寻找分析问题的角度,提高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敏感性,从而增强文化传播与创新的水平。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3关注和探索跨文化“第三空间”,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启示与建议

3.1重视英语文化教学,关注中方文化在英语文化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方面,重视文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因为外语教育目的不能只包含使用目的,还应该有教育目的和教养目的(城小新塘、但巍,2012)。另一方面,在英语学习中,除了要研究西方语言和西方文化外,我们也需要在研究中对比中西文化的相切点,密切关注中国的乡土文化和地域文化。

3.2课堂教学中,关注中西方文化的迁移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原则之一。将本国文化进行逻辑分类学习,汉语交际性常用语言有哪一些如:节假日类,问候语类,餐桌语类等等,利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们仔细分析自己的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不同,从而理解语言产生与发展的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对自己已经习惯的文化以及思维进行重新定位。激发学生学习英语,了解西方文化的好奇心,了解中西方文化异同的兴趣,跨文化交际意识落实到位。

3.3多渠道,多视角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和本族文化的相切点,有效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突破了时空限制,改变了文化交流方式,加快了文化传播速度,同时也加速了文化的冲突、整合与变异(杨洋、汤燕瑜,2010)。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引导学生学习西方文化及本族文化,关注他们的异同,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意识,潜移默化中文化意识的形成。

4结束语

第6篇

关键词:强化记忆; 化学 ; 学习效率 ; 自信心

研究表明:干扰是造成遗忘、影响记忆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排除干扰,减少遗忘,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

一、在提高自信心的基础上强化记忆

高尔基说:“人的天赋就象火花,它既可能熄灭,也可能燃烧起来。”意志消沉,懒懒散散,遗传素质再优越,环境再好,也是无济于事的。学生的记忆效果与心理状态有密切的联系。如有的学生说:“真糟糕,我的记忆力太差,看书总是记不住”也有的学生平时精神饱满,但一读书就“头痛”起来。这些大多不是因疾病引起的,而是对自己记忆力缺乏信心的一种心理反应。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因不良的心理状态而引起的真正的健忘。在刚开始学习元素符号时,有些学生缺乏自信心,害怕记不住元素符号。本人及时地对学生加以引导,今天记一个行不行,如果今天这一个能记住了,明天记两个。明天的两个记住了,后天记三个。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时候,物质之间转化的关系多,有许多化学方程式,本人也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能及时地记住所学习的化学方程式,达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记忆效果的目标。

二、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强化记忆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师充分认识到,神经系统是记忆机制的基础,就会明白健康的精神对正常记忆的作用”。在记忆的艰苦劳动中,一定时间的休息好比是记忆的油,会加快储存信息的进程。而疲劳则会减弱脑细胞的活动能力,使接受、理解、记忆的能力变得迟钝。因此,教师应教育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注意劳逸结合。保持乐观镇静的情绪,也可以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因此,教师应告诉学生,焦虑不安、悲观失望、忧郁惶惑,会降低人的智力活动水平,影响记忆。心胸开朗、愉快乐观,则使人思维活跃。例如,在高三最后的总复习时,有一些中等成绩的学生由于急于想将所学的知识都记住,结果是越想记住却越记不住,越记不住越着急,越着急越记不住,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时间花的不少,学习效果很差,事倍功半,事与愿违,一筹莫展。这时,本人会及时地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放下课本,陪他们到操场上去散步,做一些适当地体育运动,或者和他们促膝谈心,使他们克服焦虑不安,悲观失望的情绪,而变得心胸开朗,愉快乐观,从而有了活跃的思维。这时,再重新回到教室里开始学习,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

理解和揭示知识的本质联系,要比死记硬背的效果好得多。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学而思,思则疑,疑然后能悟。理解了再背,就意味着增加了信息冗长量,就能触类旁通,历久不忘。例如在学习电解质的概念时,学生对为什么强调必须“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电解质才能导电”不能理解,记忆起来也比较困难。这时,作为教者,就必须给学生讲清楚: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在水溶液中,电解质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成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而在熔融状态下,电解质分子在加热的情况下,获得了能量,克服了微粒之间的作用力,从而电离产生了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茅塞顿开,记忆的效果也比较好。

四、在复习的基础上强化记忆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关于遗忘的曲线规律(即遗忘先快后慢),教师可教育学生:及时复习,使记忆基础化;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使记忆经常化;多次复习,使记忆深入化;因人而异,变换复习方法,使记忆具体化。例如,在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以后,每次讲到新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时候,都尽可能地复习一下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让学生不断地重复记忆,因为:“重复是学习之母”。在学习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以后,一遇到有关离子方程式和离子反应时,就把相应的知识点复习一下。长久以后,学生的记忆效果会很好。

五、在联想的基础上提高记忆

联想可打开人们的记忆闸门,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会在头脑中形成复杂的也是系统的暂时联系,从而引发出对过去事物的回忆。教学中,尽量揭示现实对象之间多种多样的联系和关系,形成多种联想,就可大大提高记忆效果。在学习电解水知识的时候,有一些学生对“哪一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哪一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这一问题搞不清楚,经常混淆,记忆效果非常不好。这时,我问学生:你爸爸还是你什么人哪?大部分学生会感到莫明奇妙,有一些学生在偷偷发笑。我说:你爸爸又是你的父亲,父亲啊!这时有一些学生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父亲——负氢,那正极产生的气体当然就是氧气了。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的时候,很多学生对氧化剂还是还原剂,被还原还是被氧化,化合价是升高还是降低,得电子还是失电子,氧化产物还是还原产物等等一些内容非常含糊,头脑里面经常打架。我说:古代的大将军打了大胜仗,骑着高头大马,衣锦还乡;过去人很穷,不经常洗澡,身上非常痒痒,是因为生了虱子。“升——失——氧”与“身——虱——痒”,“降——得——还”与“将——得——还”。

六、在浓缩的基础上择要记忆

第7篇

目前,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在复习工作中要么简单重复,画线圈点,要么题海淹没一切,缺乏创造性的复习,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导致了学生厌学情绪的漫延。为了更好地搞好单元复习教学,提高学生的单元复习质量,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加强。

一、加强教师责任感,保证复习教学正常进行

崇高的责任感是进行教育教学的必要条件,是取得学生信任的基矗只有一个教师把他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并且学生为这种投入感动且自发学习的时候,教与学的双向交流才能正常进行,被教育者才能愉快地接受教育者的示范和训诲。崇高的责任感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具有不同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教学风格、心理特征、觉悟程度和身体素质的各个教师团结一致,精诚合作,就能变成具有多方面能力的教研群体,“群体互补效应”又会产生新的力量,这是取得复习成功的必要保证。

二、找准基点,对准差生,普遍提高质量

实践表明,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是中差生。对中差生采取适当的教法,帮助他们快速提高,让他们每一节课都有成功的喜悦。对中差生要摸清底子,找出症结之所在,对症下药。对中差生,我们主要依靠“三多”(多提问、多指点、多鼓励)和“五时”(备课时想到他们、讲课时针对他们、批改时面对他们、辅导时找到他们、表扬时不忘他们)进行拉、帮、带。但同时,也要保证优生的复习,他们毕竟是老师希望的寄托。我们的做法主要是在布置习题时采取分层次指导。同时,也利用好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来带动中差生的学习,但要防止负面作用。

三、加强学法指导,减少无效劳动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变学会为会学,是教学观念的一种根本转变。教学的根本任务并非单纯地让学生学会某些知识,其中包括教授学习的方法和思考的方法。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目的不是让学生做现代科学知识的消费者,而是让学生做科学知识的创造者。一个人在学校学习期间,既无必要也不可能将自己今后一生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学到手。就拿化学来说,每月发表的文章数以千计,即使把每月发表的文章读一遍,半年时间恐怕也不够,这就迫使我们对学生进行指导,教会他们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而能力则是一个合格高中毕业生进一步成长的依托,是在不同道路上成材的充要条件。在复习中,我们重点突出一个“导”字,让学生主动学习,自我探索知识,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强化思维活动。同时要求学生吃透书本和记典型习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以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发挥家长—科任—班任三位一体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齐抓共管,全面推进

作为科任,要充分利用家长和学生接触时间长、熟悉学生个性和对学生的殷切厚望,调动家长参与复习教学,弥补家庭教育这个盲区,加强和完善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此外,我们也要充分利用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地位,取得班主任的支持,共同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五、精心组织课本知识,善待外来题

单元复习课不能是知识的单纯重复,更不能是教师的灌输加题海。我们需要的是创造性的复习,我们要努力培养和充分相信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总结知识的潜能。在复习工作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样在于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学生不想学习、厌倦学习,将使教师为教学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第8篇

【关键词】微课;高职;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

微课是根据任务驱动、案例分析、微课程等多种教学方法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是对以上教学方法的完善与改进。教师通过制作并上传微视频的方式,帮助学生自主完成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工作,突出教学重点,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1传统高职计算机一体化教学模式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目标为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人才,最重要的是要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率[1]。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大部分高职计算机专业都采用了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传统高职计算机一体化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模式。(1)以小组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学生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性格等方面因素将不同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强调互助式教学。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基础较差或者动手能力较差的同学可以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并且能够获得较好的实训效果,使得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实践中。(2)利用行动导向法开展教学活动。行动导向法主要依靠教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与训练项目,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动手操作的机会,从而在提高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对于C语言的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训练项目,安排上机课,当教师讲解完一部分知识时,要求学生根据刚刚教授的知识完成相应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操作,当学生遇到不懂的地方时也可以立马得到解答。(3)校企合作培养计算机人才。要想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迅速提高,最好的方法就是进入企业实习,只有在真正的实习过程中,学生才能够得到成长。虽然教师会给学生安排一些训练项目,但是与企业实习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学校与企业可以提前签好合约,为学生提供进入网络科技公司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利用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4)以综合培训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其综合能力非常重要,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还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加强操作能力。

2微课在高职计算机一体化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微课在高职计算机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利用微课开展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与课后复习活动。

2.1课前预习中微课模式的应用

为了帮助学生完成预习任务,教师需要制作“微课”视频。在制作视频之前,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之后收集相关资料,录制视频。此外,微视频的录制需要与课堂内容做好衔接,微视频之间的内容也要做好衔接[2]。教师可以将微视频传到相应的教学软件上,并对每一章节内容做好划分,方便学生进行预习。最后,教师在开展微课教学时,需要将相应的课件资料、习题也传入软件中,方便学生查找。在制作微视频时,教师要注意控制视频的时间,一般长度为10~15分钟,时间太长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对于计算机一体化教学视频的录制,需要尽可能还原整个操作过程,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

2.2课堂学习中微课模式的应用

一般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课上时间为90分钟,分为2节课。有的教师安排2节课都讲理论知识,下一次课安排上机操作,其中可能隔了几天,那么在这几天里几乎没有学生复习上次课所学内容,那就造成了学生在上机时完全不记得该如何操作,出现非常多的问题[3]。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微课”教学就发挥了相应的作用,当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后,教师在课上再次强调其中的重点,之后要求学生动手操作,那么学生就可以迅速完成任务,掌握知识点。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观看微视频、询问教师的方式解决,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将课堂的视频制作成微视频,方便学生后续的复习。

2.3课后复习中微课模式的应用

在每一节下课后,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后根据复习的内容完成相应的作业。教师在下次上课之前还要上传预习视频,让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工作。在一个章节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软件提供的观看视频的进度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可以将其作为平时分评判的一个标准。学生在期末时需要对所学内容进行整体性复习,那么每一位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查漏补缺,重复观看存在疑问的微视频,从而全面掌握知识。

第9篇

 

关键词:文化意识 跨文化交际 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越来越深人。中学英语教学已经不能只停留在学习语言知识的阶段了。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还需要了解与其相关的文化、历史和人文等知识,实现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了解文化既是更好地学习语言的需要,也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形成主动的意识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是使我们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将要谈论的是教师在教学中,挖掘英语教材中的因素,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文化交流、社会实践等方式使学生形成理解不同文化的意识,提高学生交际和对语言的应用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与多年来应用的《英语教学大纲》相比较,对学生的文化意识目标专门提出了新的内容和要求。例如:文化意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为了有助于有效实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规定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运用能力,笔者认为我们需要研究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准确了解彼此的文化特点,得体地运用英语。另外,在历次高考中,“文化要素”的内容也经常出现,这些都体现了在提高语言应用的同时,也要提高对文化理解的要求。如果我们教师采取的仍只是教语言,而不授文化的做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就难以适应人类进步的要求。21世纪的学生如果再没有强烈的跨文化意识,怎能适应国家、社会、生存的需要呢?

    二、分析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文化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文化现象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文化意识是高中英语课程目标之一。

    跨文化交际意识指对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差异的敏感度以及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跨文化交际能力指学生根据所处的文化环境及双方各自的文化背景,在理解并尊重双方的文化背景的前提下,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文化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借助丰富的语言,使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化的不同内涵,在教学实践中,只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方法是不全面的。而实际上,人们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也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时,屡屡出现歧义或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比如:用How much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殊不知这是一句冒昧的话,侵犯了别人的隐私(Pri_vacy),会导致对方的反感。美国社会学家G. R.Tucke:和W. E. Lambe:对于外语教学中只教语言不教文化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种企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去学校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系统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促进语言学习。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

    随着交往的不断扩大,全球正在变得越来越像一个“地球村”。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世界正在关注中国。中外文化的交流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这一切使得跨文化交际成为我们时代的突出特征。英语教材作为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就需要解决这一问题,从而为成功运用英语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三、问题的解决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