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4:58:04
导语:在消费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消费社会是生产社会的延伸,是高于生产社会的,是物化的消费,大众化的消费,个性化的消费。消费社会不是一种形而上的虚空的建构,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大众生活。各国学者对消费主义的理解不同,中国学者陈昕、黄平将其定义为,消费主义就是指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被刺激出来的欲望的满足,换言之,人们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符号的象征意义”。其特征为:(1)消费主义着重对产品的符号价值和象征意义的消费,即“符号消费”。(2)消费者消费的是快乐体验和享乐价值,且这种体验具有短暂性、享受性和易变性。(3)无尽的消费导致人性的异化。
消费主义的表现
第一,无止境的生产革新和追求利润将不再满足共同的行为准则;第二,共同的自由将变得为政府所控制,即人的社会地位会随着消费者地位的改变而改变;第三,消费主义改变了人们对社会价值的关注重点;第四,通过使公共利益集团联合起来的立法,将会滚雪球式的增加。
网络传播现状
1.“标题党”现象
搜狐视频电视剧《特别企划》板块一次可呈现5个子专题,以2012年6月10日显示的专题来看,分为“致敬重案六组!”、“花花和尚闯荧屏”、“大叔控看过来”、“荧屏媳妇进化史”和“童星闪闪亮”这5个专题。在每个子专题下又有4部代表电视剧,如“花花和尚闯荧屏”这个专题下分别有《西游记》、《天龙八部》、《活佛济公》和《鹿鼎记》这四部电视剧。每部剧都有一个副标题,如《西游记》的副标题为“唐僧女王一段情,御弟哥哥别来无恙?”;《鹿鼎记》的副标题为“和尚美女有奇遇,一个光头秒杀你”。而事实上《西游记》和《鹿鼎记》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经典的电视剧,尤其是《西游记》,其小说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对于《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及其想要表达的内容,笔者认为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讲,都不是为了展现唐僧和女儿国国王的一段情,虽然这一情节确实存在,但编辑无疑放大了这一点,有以偏概全之嫌。并且编辑将这一点作为卖点,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深究。在消费社会,奉行“顾客至上”原则,在传媒领域则表现为“受众中心”,受众喜欢什么样的节目,媒体就推出什么节目,以此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而在消费主义视域下的受众消费的是快乐体验和享乐价值,《西游记》作为传统的四大名著之一,其本身所蕴含的正面的意义已经无法引起受众的兴趣,而“唐僧和女王的一段情,御弟哥哥别来无恙?”这一标题显然能引起受众的无限遐想,使受众在自己的遐想中体验到快乐,尽管这种快乐可能是短暂的,并且具有易变性,但是没有关系,媒体会不断地制造这种能引起受众短暂快乐的节目。媒体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不断制造此类节目,导致“标题党”泛滥成灾,网友将其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虚张声势、题文不符,标题暧昧、误导受众,渲染煽情、庸俗下作,添油加醋、肆意恶搞,耸人听闻、胡乱联系。2.宣传语失当(1)符号消费。
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一书中提出了“符号价值”的观念。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包括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种,而鲍德里亚则认为,在消费社会,任何商品除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外还具有“符号价值”。对商品“符号价值”的消费就称为“符号消费”,即消费者除了消费符号本身,还享用这些产品所代表的或者象征的意义。它的落脚点就在于意义的消费。以《致敬重案六组!》为例,其宣传语开门见山地说“作为一个80后,如果你童年时代没看过《黑猫警长》,成年以后没看过《重案六组》,那么你的人生是不完整的……”笔者不知道人生完整的标准是什么,编辑如此说的依据又是什么,这明显就是对“人生完整”这一概念的建构,即看过《黑猫警长》和《重案六组》的人生才是完整的。而受众在观看这两部电视剧的时候,消费的不仅仅是电视剧本身,还包括了内心的满足,即“我看了这两部电视剧,我的人生便完整的了。”
(2)文化消费与社会区分观念。
凡伯伦在《有闲阶级论》中提出了炫耀式消费的观念。炫耀式消费是指通过占有消费品以显示自己的身份,从而与一般人区分开来。而我们消费的可以是这个消费品本身,即物质层面,也可以是观念上的一个概念,即我们常说的“符号消费”。同时,齐美尔也认为“流行是阶级区分的产物。”在上面提到的宣传语中,编辑有意把看过这两部电视剧的人归为一个整体,把没有看过的人归为另一个整体,并且宣传没有看过的那一个整体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在无形中产生社会区分,看过的整体可以将此作为炫耀的资本,而没有看过的整体则显然矮了一截。在消费社会,人们通过消费行为来维系自己的消费关系,区分不同的群体,以此来界定自己属于哪一个群体。我认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要寻求“特立独行”,表达自己的独特性,另一种则是不愿意被孤立,希望向拥有话语权的群体靠拢。而搜狐视频有强大的门户网站做后盾,拥有较大的话语权,同时考虑到我国网民的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电视剧的受众素质较低,受众为了不被孤立,很可能发生“沉默的螺旋”现象。最后的结果就是“看过《黑猫警长》和《重案六组》的人生才是完整的”这一概念被受众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
原因分析
前文中提到“消费主义”的特征的第三个方面就是“无尽的消费导致人性的异化”。谈及此,就不得不提到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一书,他在书中讲到:“这是一个娱乐之城,在这里,一切公众话语日益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仍以《西游记》的副标题为例,为什么编辑会把“唐僧和女王的一段情,御弟哥哥别来无恙?”作为该片的卖点?
最直白的答案就是受众喜欢。那么受众为什么喜欢?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和霍克•海默最先提出“文化工业”的理念,而“文化工业”实际上已经成了“大众文化”的代名词。这种“大众文化”是一种控制性的文化,一方面文化消费是一个被动的消费过程,即消费的结果已经由生产所决定,在生产中已经融入了消费者的欲望。因为编辑对受众心理的了解,知道受众喜欢猎奇、庸俗、煽情的文化,所以编辑会把“唐僧和女王的一段情,御弟哥哥别来无恙?”作为《西游记》的副标题来吸引受众的注意。
另一方面,它为标准化的文化消费提供了一种选择的范式,是支配人的闲暇空间的无形力量,控制了消费的范围。这种大众文化并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审美性,它塑造了一批短视的、追求眼前利益的受众,造就了一批毫无质疑和批判精神的单向度的人,并且最终形成了一个单向度的社会。所以,从编辑到受众无不在这种文化的控制之中津津有味而不自知。此外,由于文化生产受市场规律的制约,就会造成对物欲的强烈追求,消解了文化产品所特有的人文价值,这是编辑的无奈之处。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河北省城市女中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体育消费水平、体育消费行为与动机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河北省城市中学女生的体育消费现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的抽样采取随机抽样法,在河北省的11个地级市的市区中,每市随机抽取1所中学(沧州、廊坊、唐山各2所),共14所学校,每个市抽取200名女生(初、高中各100份),共2200名在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女生中随机抽样。
2.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共发放调查问卷2200份,收回2084份,占94.73%。其中有效问卷2060份,有效率为98.85%;初级中学为1061人,高级中学为999人;对所获数据进行了数理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1.河北省城市中学女生体育消费水平总体现状与分析。“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消费资料和体育劳务或服务消费资料的数量,可用价值(货币)单位来表示。”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城市中学生在体育消费金额方面的调查,从货币单位上体现出其目前的体育消费水平。在所有2060份有效问卷中,中学女生每年平均体育消费水平为287.78元,(经区间估计,95%置信区间)其中年度体育消费金额在801元~1000元以上者为42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8.89%~22.27%;601元~800元者为17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7.45%~9.81%;401元~600元者为286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2.45%~15.35%;201元~400元者为47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1.08%~24.56%;200元以下者为70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2.09%~36.05%。近几年我国人均消费有了较大发展,但总体消费水平相对还很低,最新的《中国统计年鉴-2004》中的数据显示,我国2003年的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为8472.20元。当今美国社会在消费观念中认为体育消费应占全部生活支出消费总额的20%左右,如果把河北省城市中学生体育消费与之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可以说,河北省城市中学女生的体育消费水平总体上还是相对较低的。
2.河北省城市中学女生体育消费基本情况比较分析。消费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行为和过程,消费也是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领域,“人从出现在地球舞台上的第一天起,每天都要消费,不管他在开始生产以前和生产期间都是一样。”这句话充分说明,消费行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不能脱离开消费行为而独立存在。体育消费是指人们购买或使用体育有形产品与无形的体育劳务以满足自身体育需求的活动,它包括有形的实物消费和无形的劳务消费两种。根据有形的实物消费和无形的劳务消费的内涵,运动服、运动饮料、体育健身器材(球、球拍等)、体育书报(音像制品)等属于有形的实物消费;观看体育比赛(门票)、参加体育健身培训、体育彩票、医疗康复、体育旅游等属于无形的劳务消费。从发放回收调查的情况看,初级中学女生的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购买运动服装、健身器材和运动饮料等有形的实物消费上,而高级中学女生也基本以实物性消费为主,但用于劳务消费的女生比例略高于初级中学女生(见表)。
由表可知,初级中学女生选择的消费对象依次为运动服装、体育健身器材、运动饮料、体育书刊、参加体育健身培训、观看比赛、体育医疗、体育彩票和体育旅游。高级中学女生选择的消费对象依次为运动服装、体育健身器材、运动饮料、体育书刊、参加体育健身培训、观看比赛、体育医疗、体育旅游和体育彩票。经过卡方检验p>0.05可以认为河北省城市初、高级中学女生之间体育消费结构没有显著性差异,大部分女生主要倾向于有形的实物消费,消费结构比较单一。
通过表可以看出用于运动服购买的学生初级中女学占50.24%,高级中学占42.54%说明运动服装、鞋帽不仅可用于上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而且还可以用于日常生活,比较实惠,因此体育服装(鞋帽)占了较大的女生体育消费比例;用于购买身器材初级中学女生占25.07%,高级中学女生占21.92%,购买运动饮料的初、高级中学女生都在10%以上,说明价廉物美的体育健身器材(球、球拍等)和时尚的运动休闲型饮料是中学女生普遍追求的体育消费形式,这可能与中学女生追求时尚有直接关系。购买体育书刊杂志和体育音像制品作为消费对象的高级中学女生(6.61%)略高于初级中学女生(5.18%),说明她们为了获取一些合理的健身及减肥方法以满足爱美的心理需求。另外,可能是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无论初级中学还是高级中学的女生用于体育健身培训、观看比赛、体育医疗、体育旅游和体育彩票的支出比例相对较低。说明初级中学女生对无形的劳务消费的重视程度不够,相信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教师们的正确引导,需求将会不断增加。
3.河北省城市初、高级中学女生消费动机的比较与分析。体育消费动机是指激起一个人在体育方面进行消费的一种内在的原因,也就是直接促使一个人去进行体育消费的直接动力。本研究在问卷调查时,把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分为增强体质、陶冶情操、健美减肥、校园交际、提高运动水平、攀比炫耀6类。在对城市中学女生体育消费动机的调查中,要求每位学生选择一种自己认为最直接、最强烈的动机。在该调查中,要求每位同学选择一种最直接、最强烈的动机,调查显示,无论初级中学还是高级中学的女生排在首位的都是“健美减肥”分别占38.08%和31.13%,通过访谈发现中学女生乐意花钱在体育方面主要是为使自己拥有健美、匀称的身材,高雅、大方的气质,这可能跟女美的天性有关;初级中学女生消费动机排在第二位的是“陶冶情操”占总人数24.22%,高级中学女生消费动机排在第二位的是“增强体质”占27.33%,说明高级中学学生面临高考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大,体育活动作为一种增进健康、消除疲劳、愉悦身心的独特有效的方法,自然会成为高级中学女生的选择,通过访谈得知,把提高运动水平作为体育消费动机的学生主要是几个学校运动队成员,他们在体育某一方面较有天赋,希望自己在这一方面有所成绩;把攀比炫耀作为体育消费动机的学生,主要分布在初级中学的个别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女生占总数的2.45%,他们追求名牌运动服饰、出入校外的高档健身场所,并以此作为炫耀自己的资本。
三、结论
1.河北省城市中学女生的体育消费水平仍处于低消费阶段。
2.河北省城市中学女生的体育消费的结构仍比较单一实物性消费占了其消费比例绝大多数,对于体育健身培训、观看比赛、体育医疗、体育旅游和体育彩票的支出比例相对较低。
3.对体育功能的认识上河北省城市高级中学女生比初级中学女生逐渐全面并趋于合理。
四、建议
1.要求中学体育工作者在体育教学中认真向学生灌输体育课的目的和任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同时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其体育消费观念得到进一步的转变。
2.教师们通过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使城市中学女生认识到哪些消费更有益于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而激发其体育意识的内在动力,切实保障和促使她们投入到中学生实质性体育人口的队伍当中,不断增加无形的劳务消费需求。
参考文献:
[1]钟天朗:体育经济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
[2]罗建英张辉:浙江省部分高校学生体育消费调查[J].体育学刊,2001,8(6):47~50
[3]丛湖平:体育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7
[4]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2
[5]顾文钧:顾客消费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9
[6]杨铁黎张建华等:启动体育消费对扩大内需增长作用的经济学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9(1):4-6
[7]王颖:我国城市居民不同职业人群体育消费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21(4):6-8
[8]张明飞蔡陵江:影响福建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因素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2,32(2):53-56
[9]于振峰王庆伟等:我国现阶段大众体育消费与体育产业关系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28(4):6-10
[10]李雷张再宁:体育消费与体育产业间关系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11(5):19-21
[11]张建渝祝莉:体育消费、体育市场与体育产业[J].财经科学,2001,21(4):99-101
[12]马渝欧阳柳青等:我国居民体育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分析[J].体育函授通讯,2002,25(8):7-8
[13]周晓刚:从国外体育产业看我国体育产业的前景[J].经济师,2002,34(5):264
[14]孔文清陈卓源: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结构的调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4(13):6-9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家庭提供,一般而言,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普遍能获得较多的家庭收入,消费水平较高;而来自贫困农村或父母下岗家庭的特困生,家里所能提供的消费货币较少,学校、社会的贫困生补助有限。由此可见,收入来源的差异影响着大学生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消费结构。
二、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一)样本数据处理
根据样本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用MATLAB拟合家庭人均收入与大学生各项消费支出的曲线,通过拟合家庭收入与消费结构的关系(以月消费计算)图可知:家庭月人均收入与大学生的各项支出的总体呈上升趋势,根据斜率判断,在校大学生的家庭月人均收入与月总支出、食物支出、衣着支出、娱乐支出均存在显著相关,而与学习支出、通讯支出不是显著相关的,这反应了家庭经济条件对在校大学生月总支出、食物支出、衣着支出、娱乐支出方面影响比较大,而对学习支出、通讯支出影响比较小。
(二)评判标准的确定
把大学生消费标准分为高、较高、一般、较低四种,食物消费标准如下:高:月平均消费350元以上占总人数70%以上(记为350元以上≥70%),月平均消费在200~350元的人数不超过30%(简记为200~350元≤30%),月平均消费在200元以下的人数为0;较高:350元以上≥50%;200-350元≥40%;200元以下≤10%;一般:350元以上≤30%;200-350元≤50%;200元以下≥20%;较低:350元以上≤10%;200-350元≤60%;200元以下≥30%;同样可以确定学习消费、日用品消费、服装月消费的评判标准。
(三)隶属函数和模糊评判集合的确定
设A是定义在[01]上的模糊集,对a∈[0,1]。根据确定的四和标准和隶属函数,利用模糊数学的知识,可以确定食物费用、学习费用、衣着费用、通讯费用、娱乐费用的评判集合,如表1~表5
(四)应用分析
为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我们对样本数据利运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处理结果如表6
(五)计算单因素的评判向量
1.食物费用的评判向量
将0.64,0.36,0分别代入Ai1,Ai2,Ai3得(a11,α12,α13)=(0.914,0.914,1)
a1===0.943
同理:α2=1;α3=0.505;α4=0.467
α1、α2、α3、α4为食物费用对四种标准的隶属度,即评判向量A=(0.943,1,0.505,0.467)
2.依据同样的处理方法,可得
学习费用评判向量B=(0.308,0.714,0.653,0.617)
衣着费用评判向量C=(0.474,0.903,0.611,0.536)
通信费用评判向量D=(0.438,0.950,0.895,0.741)
娱乐费用评判向量E=(0.425,0.970,0.91,0.775)
(六)综合评判
根据各个评判向量,可得大学生消费的综合评判矩阵,即
根据相关的资料和专家的意见,将各因素权重向量M设为(0.3,0.3,0.2,0.1,0.1),进行模糊运算得学生消费的综合评判:
根据结果中可以看出该样本的消费水平处于较高标准这一层次,在较高标准的层次下,利用matlab和归一化处理可得到各项消费的权重系数如表7
从表中的权重可以看出该校的消费水平处于较高标准这一层次,上面的分析可得家庭月人均收入不同的在校大学生在月总支出、食物支出、衣着支出、娱乐支出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学习支出、通讯支出方面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基本反应了当代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其家庭收入决定了其经济来源,也就决定了这一系列的其他各项具体支出方面存在差异;另一方面,消费结构也反映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与其生活费用的不同来源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张俊福等1应用模糊数学[M]1北京:地质出版社
[2]李安华等1模糊数学基础及应用[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
1.从消费观念与消费内容视角来看,当代大学生消费意识日渐开放和多元化。这方面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可见一斑。当代大学生消费对象和内容体系多种多样,主要有日常的网络消费、购物消费、娱乐消费、社交消费、学习消费等等。消费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彰显了当代大学生消费能力、消费层次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也反映大学生消费行为背后的家庭经济收入的提高。其中,人际消费占据很大一部分,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非常喜欢社会交往的个性特点。
2.从消费模式和方式视角来看,当代大学生消费传统与现代消费模式并存,其中网络消费已经成为主流。这主要体现在当代大学生一方面继续在使用传统的消费方式,比如亲自到超市购物、到歌厅唱歌跳舞等等;同时,更加喜欢网络平台的消费方式,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远程学习、网络购物等等,而且,网络消费模式已经成为主流,更加现代化和时尚化,这些彰显了网络时代大学生们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3.从消费层次视角来看,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差距日渐拉大。这方面主要体现在当代大学生由于各自的经济来源有所不同,甚至有些差距很大,这就导致了消费水平的巨大反差,这其实是贫富分化和阶层分化在高校的延伸,这种状态严重影响了高校学生之间关系的和谐相处。
4.当代大学生消费世界呈现出享受性、非理性和异化消费等不良倾向广泛存在。这方方面主要表在过度上网消费、过度奢侈消费等等,在消费领域展现了拼爹的发展态势。同时,很多学生消费只凭自己的喜好,不管家庭的经济状况如何。这些都是需要高校德育工作引起重视的地方。
二、当代消费文化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与挑战
当代消费文化是大众文化体系的一种,对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诸多的机遇,同时,带来了更多的是挑战和影响,诸多问题在当前消费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改革创新中不得不思考和着手解决。
1.高校德育各个环节缺乏创新。这主要表现在高校德育工作在价值取向与理念、内容体系、模式与方式等方面的选择上,没有很好地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消费实际去规划,使得高校德育工作严重缺乏亲和力和吸引力。
2.高校德育环境更加复杂化与多样化,彰显了高校德育教育的公共危机的出现。这方面主要体现在消费文化背景下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和功利主义的校园风气,严重影响了高校德育的美丽纯洁环境和氛围。
3.高校德育教师和专业学科教师的人文素质和道德素质有待提高。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急需健康引导,这就需要高校德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可是环视目前我国高校德育教师专业知识功底还不错,但是人文方面的素养素质确实还还非常不足,从人文知识到人文行为等方面发展得非常不理想。
4.高校校园消费文化及公民文化建设急需加强。社会消费文化涌入高校,给高校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和消费价值观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给高校消费文化带来太多社会上的负面成分,使得校园消费文化场域出现了很多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这表明了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和公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5.当代消费文化对大学生本人产生了诸多影响。一方面,当代消费文化让大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生活;另一方面,也带来诸多的消极影响。比如消费文化促使大学生道德观陷入迷失的状态、陷入平庸,消费文化的自利性消解着大学生的责任感与道德感,消费文化的多元异质性导致了大学生的道德与价值共识难以成型。这些都需要高校德育工作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的地方,也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要多多关怀大学生的生活世界。
三、提升消费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德育工作实效的路径
消费文化对高校大学生及其德育工作产生了诸多的影响,也提出了诸多的挑战和要求。鉴于此,高校应该主动应对,积极思考消费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观念,树立消费文化在内的多元文化德育工作视野;将课堂道德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活动、校园文化育人等模式融合一起,形成高校德育的合力;将消费教育、公民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现代国民素质和品质;大力培养面向全球化和大众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力求建设多师型的高校教师队伍;注重德育文化环境建设,加强高校消费文化建设,以此建构起消费文化大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的运行机制。
1.构建面向消费文化的高校德育工作理念与价值取向,推动高校德育工作健康发展。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务必要树立一种面向学生的大众文化、手机文化和网络文化等等文化世界的教育理念,将德育内容、目标和模式方式、评价体系等环节紧紧结合消费文化进行构思和建设。
2.构建面向消费文化的德育模式与方式,让大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形成崇尚道德的勇气和践行道德的能力。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净化校园文化和校园消费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发展功能和调适功能;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和服务管理,引领大学生健康消费,强化学生身份认同和道德情感意识;积极探索实践育人模式,结合大学生消费活动,引领大学生开展体验式教育,科学激发当代大学生道德主体的自觉性自主性自爱自重性,全力消解消费文化的诸多异化功能,尽可能排除消费文化的负面影响。
3.构建适合当代大学生消费特点和引领消费的教育内容与教育目标,推动高校德育话语系统青年化。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将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等纳入德育内容和目标体系之中;同时,努力挖掘消费文化体系中蕴含的积极有益资源,将之融于德育教育之中,不断扩大高校德育内容的现实关怀覆盖面;将现代公民教育纳入其中,全面开展当代大学生的价值教育、责任教育和生命教育;加强大学生道德勇气、道德选择批判和道德践行的能力训练,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另外,高校德育工作还必须要将“三观”和中国梦教育纳入其中,用主流价值观去科学整合多元化的价值观世界,以主流文化整合多元的文化世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的引领作用;根据消费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和心理世界的不利影响,高校德育工作务必要注重大学生的人文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大学生人生价值追求的境界和层次。
4.建设面向消费文化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为高校德育工作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师资队伍。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根据消费文化对教师的要求,根据消费文化下大学生的行为和语言特点的引导要求,通过各种平台,采用各种形式,从文化、专业、现代教育技能等方面全力提升德育教师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从多元文化背景下提升德育教师的教育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受灾消费心理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地震还波及与之邻近的甘肃、陕西等地,灾情非常严重,给当地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损失。作为高校教师,则须第一时间了解家庭受灾的大学生的身心变化,以便有针对性的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受灾学生更好地应对灾后各阶段的生活,逐渐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去。
对于家庭受灾的学生,经济支持问题是一个重要且紧迫的问题,地处四川省的乐山师范学院,学生大多来自本省,很多学生家庭都受到地震灾害不同程度的影响,仅仅靠师生捐助和国家资助,还不能在短时间内帮助所有的学生解决问题。为此,本研究对受灾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以期了解震后受灾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倾向,从而能够针对不同的消费倾向,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并进一步为其提供适时、适当的帮助。
一、研究方法
1.被试。选取四川省乐山师范学院四个院系的部分受灾学生。
2.实施。因为本调查不适合教师亲自进行,也不适合采用正规问卷形式,故采用学生之间调查暗访的方法,安排4名普通学生志愿者在宿舍或其他课余场合进行隐藏身份的聊天式开放访谈,让学生志愿者将每次访谈内容做事后记录。然后由教师汇总资料进行分析。
二、结果
经过一个半月的资料收集,以及最后的资料汇总分析,发现受灾学生的消费心理状况有四个主要的倾向。
1.“车到山前必有路”的依赖心理。具有依赖心理倾向的学生,其代表性的消费心理观念有,“车到山前必有路,要享受今天,要相信政府和学校会帮助我们的”,这些学生在消费行为方面,也表现得比平时随意,有个别甚至大手大脚,因而导致到处欠债的窘境。
2.“花一块钱想半天”的无助心理。具有无助心理倾向的学生,其代表性的消费心理观念有“家里的房子都垮了,父母生活都难了,以后不知怎么生活,不能乱花一分一角”,这些学生在消费行为方面,表现得比平时拘谨一些,有的学生平日在学校的打饭都要算着账,挑最便宜的时令蔬菜,而不是平时那样,打自己比较想吃的饭菜。还有个别学生“两天吃三次泡菜”,走向了另一个消费的极端,连基本的营养和身体健康都不能保障,更不要说投入正常的学习生活。
3.“网络世界才安全”的逃避心理。还有一小部分学生的消费行为表现为沉迷上网,其观念主要有“你想那么多也没用,我什么都不想,网络世界让我忘了自己,觉得有安全感”。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具有逃避现实世界的倾向,把很多时间与精力花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有些女同学还领养了虚拟的宠物。一些以前就有虚拟家园或者虚拟宠物的学生,则在这一时期对虚拟世界给以特别的关注和热情。这就使得他们把本来就比较紧张有限的经济来源中的一部分用在了虚拟世界里,这样做一方面让其心理得到暂时的解脱和释放,另一方面也加重了日后的经济负担,增加了今后日常消费困难的可能性。转4.“你说我怎样帮自己”的沟通心理。在调查中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自助和寻求他人理解支持与帮助的行为,其代表性的观念有“天助自助之人”,“你说我应当怎样帮爸爸妈妈,应当怎样帮自己”,这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情绪比较稳定,应对生活的态度也是积极面对,经常和同学交谈、沟通,主动找到辅导员、任课教师或相关领导寻求帮助,同时积极申请各种资助、贷款、奖学金等,其灾后消费心理较灾前没有明显变化,生活则比灾前忙碌充实。面对现实,积极沟通,消费心理乐观稳定,是这部分学生的共同特征,这种积极的心态令教师感到放心和欣慰,也为逐渐投到入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讨论
通过一个半月的调查分析,发现震后受灾学生的消费心理状况有依赖、无助、逃避、沟通四个主要的倾向。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都能够面对现实,积极沟通,消费心理乐观稳定,也有不少学生出现了极端或偏差消费心理。有的学生同时表现出的2种以上的消费心理,有的学生消费心理具有不稳定性,受他人影响很大。调查结果一方面反映了现震后受灾学生的消费心理状况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高校教师和社会工作者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帮助纠偏;另一方面震后受灾学生的消费心理状况存在综合性和不稳定性,也为教师的帮助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正是这种不稳定性,使帮助其转变思想观念相对更容易进行。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偏差心理的存在,也有其积极的意义,“大手大脚”、“谨小慎微”甚至“上网逃避”,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暂时摆脱心灵的创伤,生活在一个相对自我中心和安全的心理环境中。暂时的消费心理偏差就像偶尔的“心灵的发烧”,发烧是我们应对体内细菌的自我保护措施,但是不能让病症一直持续下去,否则就会伤到身体。对于震后受灾学生的消费心理出现的偏差,则应及时了解和把握第一手信息,从而应针对不同的偏差消费心理倾向,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帮助更多的学生真正走出阴影,过上健康、愉快的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金磊:加强我国城乡综合减灾规划设计的建议——写在汶川“5·12”大地震后的科学思考[J].安全,2008,6:1~3
1.1一般资料
126例小儿肺炎患儿中,男51例,女75例,发病年龄6个月~12岁,临床中大部分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该病在春、冬季节为多发季节。
1.2临床表现
该病发作时不易掌控,通常会出现身体发热,体温上升至39摄氏度左右,并带有咳嗽症状,开始为频繁的刺激性干咳,随之咽喉部出现痰鸣音,有少量粘液,呼吸表浅增快,鼻扇。除呼吸道症状外,患儿可有头痛、咽痛、关节痛,精神萎靡,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哆嗦,腹泻等全身症状。肺部可闻及痰鸣音和干、湿性罗音,X线表现明显,有斑状小圆点。
1.3辅助检查
通过常规性的血及尿液,对126例患者进行检查,同时对患者进行胸部X线拍片,对部分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或结核抗体测定。
1.4小儿肺炎临床诊断标准
①持续高热不退,伴全身不适,频繁刺激性干咳,随之咽喉部出现痰鸣音,伴随有胸咽劲的疼痛。②对比之下胸部的症状更加明显。③通过临床检查可发现患儿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听诊其双肺的音是否较粗,亦能听到干、湿型罗音等情况。④通过检测患儿的白细胞较为正常,亦可能有白细胞增加伴有血沉增快的情况。⑤采取喹诺酮及青链霉素治疗时,均没有任何效果,但运用大环内酯类治疗时效果较好。⑥相比之下,胸部X线片表现更为显著。
1.5用法用量
将阿奇霉素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浓度为1.0~2.0mg/ml,然后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1~3h;剂量为10mg/(kg•d)。
2比较
将阿奇霉素作为第二代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并将其注射到患儿的体内,利用红霉素结构,将Qa位置上的甲基采用氮原子进行重排、扩张和还原等反应,并通过反应逐步取代其生产第一个15元环类抗生素。在对格兰阳性菌的抗菌作用中,相比红霉素,阿奇霉素具有更强的抗菌性,并且其是大环内酯类中对肺炎作用最强的药物,其具有很好的组织渗透性,组织浓度是10~100倍的血药浓度;由于巨噬细胞以及多核细胞内的浓度相较于细胞外浓度要高300倍,并且亦能够通过巨噬细胞将药物传递到感染灶内。使用阿奇霉素时,每日仅需进行1次给药,在结束用药后其仍然能够维持6d之久的抗菌作用,同时由于该药为短程给药而具备较长作用,因此小儿更加容易接受。但若在临床中患儿具有红霉素耐药性,则不能够应用阿奇霉素,需要运用其它类型药物来治疗。阿奇霉素是针对细菌在转肽的过程中实行阻碍,并通过在微生物蛋白质合成时实行抑制,有效地控制病原体的生存,它的作用率高达百分之百。其的代谢原形有50%通过粪、12%通过尿排泄出,不会对肝肾造成明显损害。
3结果
126例支原体感染的患儿,采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用5%葡萄糖稀释浓度为1.0~2.0mg/ml;剂量为10mg/(kg•d)。合并其它细菌感染者加用头孢霉素类抗生素;合并病毒感染者加用炎琥宁、阿昔洛韦等治疗痊愈,疗程缩短。结果126例小儿肺炎经过综合治疗均痊愈。
4讨论
论文摘要: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教学经费是用来衡量高校教学经费投入情况是否合理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经费指标在内容上、统计上以及评价标准上逐渐显现出弊端,就这三个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见解。
自2003年起,教育部每五年派专家到高校开展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为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调节和改进教学目标中的不合理因素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在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将教学经费作为教学条件与利用的二级指标进行考察,它将高校对于本科教学的投入情况予以量化,用“教学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与“生均教学经费”两个指标作为衡量高校是否达标的标准。教学经费在评估中的重要性,可以用周济部长的一句话来概括:“教学经费投入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教学经费不达标,学校的教学评估就不能通过。”因此,教学经费成为教育部专家组在进行评估时的重点考察对象。但是,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化、会计专业的发展变化,当前对教学经费的理解与统计工作存在的一些矛盾,成为困扰高校评估的普遍问题。本文围绕这些矛盾对教学经费问题提出了一些见解。
一、教学经费的定义
现行的教学经费是依据原国家教委1988年制定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确定和分类的,包括本专科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和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
本专科生业务费:本专科生进行实验实习、毕业设计所需的各种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及加工、运杂费,生产实习费,毕业论文答辩费,资料讲义印刷费及学生讲义差价支出等。
教学差旅费:教师进行教学调查、资料搜集、教材编审调查等业务活动的市内交通费,误餐费、外地差旅费。
体育维持费:各种低值体育器械(包括各种球类、冰鞋、跑鞋、铁饼、标枪、铅球等器材)和运动服装的购置费、修理费,体育运动会费用,支付场地租金和参加校际以上运动会的教职工运动员的伙食补助费以及公共体育教研室的业务性报刊、杂志、资料等零星费用。
教学仪器设备修理费:教学仪器设备的经常维护修理费。
二、教学经费的研究意义及发展趋势
(一)教学经费的研究意义
1.教学经费投入的多少可以反映高校领导层对本科教学重视的程度。高等学校的本科教学水平是该学校在社会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而教学经费可以为本科教学提供所需的人、财、物支持。因而,一所学校教学经费越充足,投入越多,他们就会有更大的实力去开展与教学相关的活动,同时也反映了学校领导层对本科教学的重视程度。
2.教学经费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后确保本科教学条件不下滑的必要条件。随着“教育为本”政策的推行以及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高校必须投入更多的教育经费用以保持与学生数增长相对应的教学条件,而教学经费可以从绝对和相对两方面来衡量教学条件是否充足的一项重要指标。
3.教学经费是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重点考察项目之一。根据教高司函[2005]7号文件要求,经费预算的标准为a级≧30%,c级≧25%,如果达不到相应标准,必将对评估成绩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进行教学经费的统计并加大相关的投入,也是各所普通高校迎评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4.教学经费可以为测算普通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提供依据。自国家发改委印发了《高等学校培养成本监审办法(试行)》之后,普通高校培养成本的研究引起各界学者的广泛关注。教学经费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用于教学方面的支出,而教学所针对的对象是学生本身,因此教学经费的统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为普通高校学生培养成本的测算提供参考。
(二)教学经费的发展趋势
为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调节和改进教学目标中的不合理因素,自2003年起,国家教育部每五年派专家到高校开展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在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将教学经费作为教学条件与利用的二级指标进行考察,因此,教学经费是我国特有的一项将高校对本科教学的投入情况予以量化的评价指标。
当前人们对教学经费的研究主要着眼于从理论上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譬如对教学经费包含内容的探讨,都是首先提出目前教学经费包含内容存在的问题,其次阐明作者自己的见解,并未从实际工作角度出发对教学经费包含内容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这就导致在教学经费问题的认识上存在着理论意识强、实践效果弱的现象。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提高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将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目标,因此作为衡量高校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教学经费问题的研究必将随着教育的改革、高校的发展而不断深入。
三、教学经费指标评价存在的矛盾及解决措施
(一)教育改革深入与教学经费内容陈旧的矛盾
教学经费主要指本专科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和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明确提出教学经费是在1988年由国家教委制定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制度将
教学经费设置为“经费支出——业务费”科目下的四个子目,但是随着会计的发展变化,1998年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布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重新对会计科目进行了调整,成为当前高校普遍遵循的一项会计制度。在近十年间,会计科目又进行了不断的变化、调整,加入了许多新的会计科目,淘汰了陈旧的会计科目,但是现今各高校对于教学经费的理解仍然沿用1988年会计制度规定中的定义,这就导致许多新的可以归属于教学经费的会计科目因为定义的限制无法归集到教学经费中来,而陈旧会计科目的淘汰使得教学经费所容纳的范围越来越窄,特别是根据教高司函[2005]7号文件要求,经费预算的标准为a级≧30%,c级≧25%,这样就容易导致高校为了达到相应的级别标准随意扩大教学经费范围,引起专家组在评定过程中的质疑。
针对这一矛盾,建议在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教学经费所包含的内容也应与时俱进,随时对其进行更新。特别是在高校评估前夕,要依据当前形势对教学经费内容进行界定,这样既统一了教学经费口径,便于专家组考核,又为高校教学经费数据的获取提供了依据,防止由于口径不一致带来的高校之间教学经费统计所包含内容的差异。
(二)会计科目设置与教学经费统计之间的矛盾
1998年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布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对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进行了改革,统一了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实行了大收大支,会计科目设置中不再设有“教学经费”子科目,而是将相关内容完全融入到“事业支出”科目下“公用支出”中的22个科目核算。大量的日常会计业务既不再区分是教学还是行政,也不再将教学经费分门别类地进行归总,这就为高校在评估中统计教学经费数据带来困难,虽然目前高校绝大部分都采用了电算化核算,但是要想在众多繁杂的会计业务中将教学经费准确地分离、归集,其工作量也过于庞大。高校只能通过早期着手、专人负责等办法对其进行专项统计,即使这样,最后统计出来的数据也可能由于工作量大等原因产生纰漏,从而使统计结果不能真实地反映教学经费投入情况,影响学校的评估结果。
这一矛盾一直困扰着各所评估高校,建议充分利用计算机高工作效率的优势,将日常业务处理工作与教学经费统计工作良好地结合起来,从而使管理者能够随时获得教学经费数据,对学校教学经费的投入情况进行监督。刘素琴曾推荐应用“yctx区分码”[1]对教学经费进行统计,这种方法需要会计人员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在处理日常业务时能够准确地将属于教学经费的业务分别归入各个分项,但是这种方法容易使会计人员在繁多的日常业务中由于得不到监督产生归类错误,如果能用凭单形式先将行政经费与教学经费两大块分开,再通过报销人员填制不同种类的凭单形式对教学经费进行细分,最后由会计人员审核,这样所产生的归集结果的准确度就会大大提高,从而计算出反映实际投入水平的教学经费数据,使教学经费指标在评估中真正达到“指挥棒”的导向和规约作用。
(三)各高校教学情况差异与评价指标单一之间的矛盾
教高司函[2005]7号文件将经费预算的标准设为a级≧30%,c级≧25%,但是教学经费的绝对值与学费标准相关,学费标准又与学校所处的地区、学校的隶属关系以及学校的规模等原因有关,因此,虽然比例相同,但数值却不同,故这并不是具有全国可比性的标准。而且如果高校不考虑本校实际,一味地追求较高的评价指标,将学费收入中的绝大部分投入到教学中去,不但不会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反而会造成资金的一种浪费。
当前评价指标的标准可以从某一侧面反映高校教学经费的投入情况,但并不能如实地、全面地反映一所高校的学费使用情况,基于此,建议增加评价指标对经费投入情况进行系统地衡量。比如可以增加学费收入占高校收入比率指标,用以衡量学费收入差异所引起的经费指标差异;增加经费使用效益指标,用以衡量教学经费的具体使用效率。这样才能将经费投入与产出有效地结合起来,使资金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
参考文献:
[1]刘素琴.浅谈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教学经费的统计[j].教育财会研究,2007,(2).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伦理;道德失范;消费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205-01
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人类的物质产品日渐丰富,精神生活也丰富多彩,社会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被称之为“小社会"的大学校园作为社会发展中的一股强大的力量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因此,关注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正确的消费观念,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焦点问题。
一、现阶段大学生消费道德的现状
(一)健康消费道德的表现
消费来源由单一向多元转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消费支出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并且其增幅越来越大。根据调查显示,:大学生每月消费总支出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为120―200元:90年代中后期为400―600元;2000年初期为400―800元。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其分布比例呈现“橄榄球”状。大学生月平均消费额在300―800元之间的呈现多数。而调查表明,大学生可以用来支配的金钱,大多数来源依赖于父母,由家庭供给。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就越多。大多数的大学生能认识到自己现在无收入,只能靠父母的资助才能完成学业。因此,并没有铺张浪费,而且勤俭节约,把大部分金钱多用于生活和学习消费上。另一部分大学生还通过勤工助学、在公司兼职、家教以及申请奖学金、助学金和助学贷款等方式增加其消费资金。因此,现阶段的大学生消费来源呈现出多元化的表现。
(二)不良消费道德的表现
当代的一部分大学生认为“钱越多,人生价值就越大”,“有了钱就有了一切"。可见,拜金主义已经开始侵蚀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日益向重实惠、重功利的方向。
二、大学生不良消费道德原因探析
当代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了消费道德观念、消费道德行为及消费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既与大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缺失及消费心理不够成熟有关,也与社会、学校及家庭教育和引导有关。
(一)内在原因
1.自身道德修养缺失
(1)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不高。随着国家教育的普及,高校大面积扩招,使原本只有通过“独木桥"才能考取的大学校园,现在成为一条平坦的大道。录取分数线一再降低,使一些思想素质不高、学习水平较差,只懂得吃、喝、玩、乐的学生进入到了大学校园,使得大学生的素质明显下降。这些大学生平日里把大部分的金钱和精力都花费在了吃、喝及娱乐、消遣上,不注重自己本身素质的提高。有的同学讲究吃、穿,有的同学讲究玩、乐,使得他们带动了一些大学生向享乐性消费靠拢,轻视了自己的学业,形成了一系列恶性的连锁反应。
(2)自律意识较差。自律意识指人在活动中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必要约束的意识形态。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还不够成熟,还不能很好的驾驭自己、把握自己、使自己有计划,有节制的消费。加之,社会、学校、家庭等大环境的影响。一些大学生禁不住诱惑,为了满足对物资的追求,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使其消费行为严重失调,从而形成了社会上大学生的高消费。再加上现在大学生一般都是80年代中后期出生,独生子女居多,父母对孩子相对溺爱,一些父母无节制地供给,孩子要多少给多少。有的甚至自己舍不得花一分钱,也要让孩子吃好、喝好、不受一点点委屈。致使大学生不知道金钱的来之不易,在消费道德上出现一些不合理行为。
而这些东西本身就是不符合中国国情与实际的。更有一些,一些大学生也把消费当成了自我炫耀和展示身份地位的资本,认为只要有钱,吃、喝、玩、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从而加剧了一些大学生的经济负担,使消费成为一种恶性循环。
三、合理引导大学生消费道德的对策建议
1.加强学校规章制度建设,规范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2.加大政府对大学生消费道德的引领和培育力度。
3.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同步进行。
4.注重消费道德教育,树立正确人生观。将消费道德教育与人生观结合起来,提倡大学生勤俭节约、俭而有度的消费理念,反对奢侈、浪费、无节制消费,使得大学生认识到正确消费理念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总之,大学生的消费道德问题是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培养大学生健康合理的消费方式,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对传统社会是一个有利的挑战。只有家庭、学校、社会都重视起来,才能在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上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为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人才这个千秋万代的伟业贡献一份智慧和力量。可以相信,只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多渠道努力,一定会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消费观,使其真正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
[2]谈人生[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
1.1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科住院知道呼吸道MP感染患儿200例,其中有25例患者合并心肌损害,占总病例的12.5%。25例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3岁9例,~6岁6例,~14岁10例。学龄前儿童占60.00%(15/25)。本文选取的病例患儿的心肌损害临床症状:①心电图示患者ST-T变化或者心律失常;②心肌酶尤其是工酶(CK-MB)和心肌肌酸激酶升高。本文所有呼吸道MP感染病例的临床诊断标准均符合《实用儿科学》[1]。
1.2诊断方法
在本组的研究中,我们对确诊的25例呼吸道MP感染合并心肌损害患儿进行了临床检查,主要包含有心电图、胸部X线与心肌酶谱检查以及观察其临床症状。
具体方法为:利用酶法测定血清心肌酶谱;利用(ELISA)法检测患儿的血清MP抗体均阳性;全部病例在入院24h内均检测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CK)、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乳酸脱氢酶(LDH)。
2结果
2.1临床表现
患儿可有不同程度发热、咳嗽、厌食、畏寒、头疼、咽痛,出现肺炎者可有气急,婴儿可有喘鸣、呼吸困难,肺部(未或)闻及固定的细湿罗音及喘鸣音。在年龄较大的患儿中除呼吸道临床症状以外,同时还伴有胸闷、心前区不适以及心悸等症状。其中3例心动过缓,5例心动过速,2例期前收缩,4例心音低钝;4例恶心呕吐;4例多汗、面色苍白;8例精神差、乏力;6例胸闷、心前区不适以及心悸。
2.2心肌酶谱改变
25例均有2项或多项心肌酶增高,全部病例心肌CK-MB均增高(30~156u/L),LDH增高20例(266~658u/L),α-HBDH增高13例(232~672u/L),CK增高25例(186~456u/L)。
2.3心电图改变
心电图检查25例中,异常17例(68.00%),其中8例为ST-T改变,3例为肢体低电压,2例为窦性心动过缓,6例为窦性心动过速,3例为室性早搏,3例为房室传导阻滞。部分病例有多项心电图异常。
2.4胸部X线片
在临床上患儿出现MP感染,可导致患儿并发肺炎,而其肺部X线表现出多样性变化,25例患儿临床检查显示:12例云絮状点片状阴影;20例双肺纹理模糊、紊乱、增粗、增多;1例肺门淋巴结肿大并伴有少量的胸腔积液;3例一侧肺节段性均匀片状阴影。
3治疗与转归
本文所有病例患者均使用阿奇霉素或者红霉素治疗,另外再加用大剂量维生素C、肌苷注射液、二磷酸果糖,需静脉滴注8~16d。部分口服辅酶Q10。若患儿的病情较为严重时,可追加丙种球蛋白。所有病例患儿在住院治疗3~6d后临床症状消失,14d均恢复正常,并对患儿的心肌酶谱进行复查只有4例患儿存在异常。21d后复查所有患儿均恢复正常并治愈出院。
4讨论
通过病理学分析,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的,且是目前已知的最小的非活性生长致病微生物,传播的主要渠道为飞沫传染,其已经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尤其是在流行高峰期,由于MP感染所引起的肺炎占到所有肺炎中的21%左右[2]。若为MP感染的肺炎,其并发症基本上是因呼吸道受到感染而引起的,主要有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关节、皮肤、肌肉等其它身体器官的损害,其中发病率最高的肺外并发症为心肌损害[3]。在本文中一共收治了200例吸道MP感染患儿,其中就有25例患儿存在心肌损害,占病例总数的12.5%,该病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学龄前。
由于目前在医学上对于因MP感染而引起的心血管系统损害机制尚不明朗,但是其主要是与MP直接侵入、产生毒素以及免疫介入等有密切关联[4]:①免疫学机制。在人体免疫机制内MP抗原与人的脑、心、肾、肝、肺以及平滑肌组织等均存在相同的抗原,因而MP感染患者机体后便可自动产生相应的组织抗体,同时形成相应的免疫复合物,进而引发患者肺以外的其他靶器官出现病变症状,最终损伤患儿的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②MP直接侵入患儿的心血管系统进而引发病变;③若从患儿的血液中分离出MP,经检验显示存在类似病毒感染时便会出现病毒血症,进而引起患儿的心肌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