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会展实训总结

时间:2023-01-09 13:16:21

导语:在会展实训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会展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 会展英语 实训教学 现状分析 问题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适合生产、服务、管理和经营一线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具备较高英语水平又懂会展适合会展企业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会展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而实训教学是培养高职会展英语人才的关键环节,如何通过实训有效实现学生会展英语技能的培养目标是高职院校探索的必经之路。作为新课程新内容,会展英语实训虽然发展很快,仍面临诸多问题,有较大的改善空间。笔者经过三年会展英语实训教学,并实地走访了会展企业和会展毕业生,对高职会展英语实训教学现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总结,发现了一些问题,以期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促进高职会展人才的培养。

1 实训资源有限

1.1 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合格的会展英语实训教师除较高的英语功底之外还需要做到:(1)博闻强识,会展知识丰富。国内学者曾学慧将会展学定义为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新兴学科,涉及会议学、展览学、英语教学及应用等多门学科,因而会展英语实训老师不但需要掌握会展企业和行业知识,还需了解相关企业和行业知识,如物流、酒店、外贸、旅游等,是了解多个学科的“多面手”。(2)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实训老师只有拥有切实而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才能充分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提供目的明确、内容准确和深浅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而有效实施实训教学。(3)具备较强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娴熟高超的教学技能是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基本条件,较高科研能力则是反省和监督实训过程并为之发展提供正确方向的重要保障。目前的高职会展专业实训老师可分为校内专任指导教师和企业兼职指导老师。校内专任指导教师队伍主要由硕士及以上的青年英语教师构成,缺乏会展知识和实践经验,且大都是讲师及助教,教学和科研能力较弱,而企业兼职老师虽然来自会展行业企业,具有扎实的会展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但不了解学生特点和高职教学的目标和技巧,教学和科研能力低,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因此高职院校普遍缺乏会展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精通英语、擅长教学和科研水平高的专业实训教师。

1.2 适用的教材和辅导材料奇缺

自2008年以来,我国各类高职类教材出版量暴增,会展英语类教材也不少,以当当网(国内主要书籍销售电商)和读秀网综合比对调查为例,输入会展英语关键词,有62本会展英语类教材,此类教材可基本分为两大类:偏会展理论类和偏语言习得类,前者更多是介绍国际会展概念和理论和行业情况,与国内现实工作联系不紧密,理论性强,操作性低,学生往往难以消化。后者主要由按会展工作流程设定的场景英语对话构成,可以给学生一些模拟场景的语言训练,但是内容常过于浅显,缺乏系统清晰的专业背景知识支撑,甚至出现为了对话而对话,扭曲了实际工作情况。同时目前学术界对会展英语的界限和内容尚没达成共识,编者都是以个人对会展业的了解和认知而编写,对于一些基本专业术语的解释都没做到统一和透彻,教材的内容随意性强,因而会展英语专业类的教材虽然多,但真正做到内容准确又能紧密联系实践且适合实训教学的很少。此外,与会展英语教材出版热闹现象相对,会展英语书籍音像等辅导资料出版非常冷清,且都集中在词汇和阅读方面,可以说适用于会展英语实训的教材和辅导资料非常缺乏。

1.3 会展实训室建设尚不完善

会展专业实训室是为会展工作从策划、立案、筹备、招展、开展到评估的各主要环节通过学习软件或模拟工作环境等提供实训条件的实训室总称,如会展综合实训室、场馆设计实训室等,它们是会展英语实训的主要场所。此类实训室伴随现代会展业兴起而出现至今不过十年左右,建设时间较短。其对场地和配套设备要求高,且造价不菲。以会展综合实训室为例,基础设备包括会展实训管理软件和电脑、传真机、电话等其他基础办公设备等,而仅一套完整的会展管理软件平台包括其培训费就需花费十几万,此外电脑设备更新以及软件后期的维护还需要不断花费,因而各院校在会展实训室建设顾虑颇多。再加上会展实训软件也处在不断升级完善当中,因而各高职院校对会展专业实训室建设投入资金不等,实训室种类不全,设施和配备也是参差不齐,实训条件不尽如人意,可以说建设总体水平较低,校内实训条件有待提高。

1.4 校外实训基地不稳定,开发程度低

除校内实训外,各高职院校还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来展开实训,合作的企业有两类:场馆经营类公司和展会综合服务类公司,前者受数量限制,只能在实训基地数量中占极少数,后者则为绝大部分高校的合作伙伴。随着会展经济升温,越来越多的大中专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会展专业,需要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一些与展会非直接关系的商务专业如商务英语、国际贸易等专业也纷纷抢滩各类展会组建实训基地,市场中有资历且实力雄厚的展会服务公司和办展时间长且效果好的大型展会则显得僧多粥少,难以满足各方凸显的建立实训基地的需求,激烈竞争下的各高职院校主要合作伙伴则为实力较弱的中小型会展公司和展会,如此,高职校外实训基地显现两大特点:一是实训基地不稳定。受市场影响,中小型会展公司更易出现优胜劣汰,或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公司规模、展会规模、会期活动安排和展会内容等,再加上学校实训的教学计划安排常常与企业的实际工作需要不一致,这些都会导致基地建设中断和更替、实训时间和内容变化、实习生人数增减、实训模式被扰乱等,因而实训安排波动大,实训基地缺乏稳定性。二是资源开发程度低。由于保持员工队伍稳定性、保护商业秘密、企业内部容纳性有限和顾虑实习生操作能力和实践水平低等原因,企业只能或只愿接受少部分实习生从事一些技能要求低且相对的工作,学生既无法了解工作的整个流程,也接触不到核心的工作内容,企业员工的指导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无法落实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总之, 实训基地的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开发程度低。

2 会展英语实训体系不完善

2.1 培养目标笼统模糊

虽然高职院校普遍认识到实训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在制定实训培养目标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如邀请企业员工共同参与制定培养目标,但由于目前校企合作程度不深,学校对参编的企业人员的资质难以限定,企业人员对教学工作特点不了解且本身工作繁忙等原因,因而校企合作制定培养目标多流于形式:企业员工只提供大致建议或对成文进行简单审视,具体的内容还是由校内老师自行决定。 校内老师并不能清晰界定企业会展英语人才的工作范畴,不了解会展行业对其的职业能力具体需求,因而制定的培养目标大都模糊笼统,缺乏明确细致的目标任务。

2.2 缺乏科学、系统和实用的教学内容

目前会展英语实训主要是由各任课教师自行拟定教学内容并设计实训项目进行实训,由于业界对会展英语范畴和内容尚未达成共识,老师缺乏规范统一的培养目标和适用的教材和辅导资料的指引和辅助等原因,实训内容选取和项目开发随意性大,项目之间联系也不紧密,因而实训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内容,同时由于实训老师自身的局限性和一些书籍的误导,部分实训内容不能完全联系实际,缺乏实用性,如在展位预订环节,不少老师设计成模拟展会公司和参展商通过电话预订展位,而实际工作中展位预订是通过电话、传真、邮件等多种途径并涉及图纸、表格和操作指南等多种文字资料来完成的,总的说来整个实训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和实用性,学生难以了解实际的工作流程,不能真正掌握工作所需的实践技能。

2.3 缺乏科学合理考评体系

第2篇

厦门华厦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于2010年开始尝试酒店人才培养的“订单式”模式。在慎重甄选的基础上,与厦门建发旅游集团下属的五星级酒店———厦门国际会展酒店签订酒店人才订单培养协议。通过一定的宣传,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经历预选和面试,从旅游管理专业2011级新生中挑选了32名学生组建“会展班”。近两年的实践探索,现将“会展班”学生实施培养总结如下。

1.制定符合酒店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会展班”开班前期,厦门国际会展酒店与华厦职业学院旅游教研室一起,共同制定了以酒店的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方案的课程体系结合了酒店的实际经营特点,将酒店的企业文化融入其中,也结合了酒店的实际岗位设置,开设了如前厅实务、客房实务、餐饮实务、销售实务等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的课程。不过,最值得强调的是,在制定符合酒店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考虑到了如果只是为迎合酒店,满足酒店对培养方案的一切要求,就容易形成培养内容的针对性太强,学生的知能面过窄,之后会面临转岗困难或晋升困境。因此,为了培养学生长效发展的社会适应能力,课程体系中不仅开设了如现代礼仪、英语、口才训练等职业素养模块课程,也开设了如管理学、财务、金融等职业拓展模块课程。

2.推行“1+1+1”即“实践—实训—实习”的培养

过程在对“会展班”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推行“1+1+1”即“实践—实训—实习”的具有工学交替特征的培养模式[4]。这种培养模式将对酒店人才的培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第一学年,订单学生在校内完成基础课学习后,到订单酒店进行“实践”。这一阶段的实践主要包括几个方面。首先,安排组织订单学生到酒店进行参观,与酒店管理层见面,初步了解酒店和未来的工作环境;其次,酒店也会派出中、高层管理者来学校为订单学生举办有关酒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发展前景等内容的讲座;最后,也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实践,即安排订单学生去酒店担任临时帮工。厦门国际会展酒店在会议、会展、宴会的接待任务很重,经常需要临时帮工,这样就为他们提供了接触酒店的工作机会。通过接触,订单学生可以真实地了解酒店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从而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第二阶段是“实训”阶段,即校内实训和酒店实训相结合。从第二学年开始,就会对订单学生进行系统化专业技能的培养。专业技能的培养除了利用学校的实训室以外,还会实行酒店现场教学,由酒店各部门业务能手授课。订单学生在完成专业技能课和在校内实训室操作熟练之后,就会统一安排到酒店进行一段时间的岗位实训,进一步强化其专业技能。第三阶段是“实习”阶段。从第三学年开始,订单学生会在酒店开始为期九个月的实习。实习岗位的分配会按照酒店的实际需求和订单学生的意愿来进行,当然会尽可能地安排轮岗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专业老师和酒店的相关人员会共同参与指导实习,协助解决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3.注重人才培养环节

除了制定符合酒店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推行“1+1+1—实践—实训—实习”的培养过程之外,酒店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还十分注重一些培养环节。例如,打造“会展班”专用的教室,教室内装饰着由酒店提供的彰显企业文化的口号、图片等物品,这些可以增强订单学生对酒店的归属感;举办了一年一度的“会展班”奖助学金的颁奖仪式,这些可以增强订单学生的荣誉感;组织了“会展班”相关人员的聚餐活动,这些可以增强订单学生与酒店的亲切感等等。

二、酒店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的思考

“订单式”培养模式开辟了酒店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但是,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出现了部分学生要求退班的现象,使得“订单班”进行出现了障碍,从而引发了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思考。为能解决障碍,提出对策,笔者对提出退班的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根据访谈结果,大致梳理出以下原因:通过一定的酒店实践后,有的学生认为在酒店行业工作太苦太累,不能适应;有的学生认为“订单班”压力过大,因为订单学生必须同时接受酒店与学校的双重管理,因此就必须符合双重要求;也有学生认为加入“订单班”之后感觉“订单班”前期宣传信息存在失真的现象;还有学生认为“订单班”和“非订单班”并没有存在太多的差别,课程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不多,订单酒店委派的兼职教师数量较少,课时较少等等。针对以上原因,笔者认为,若要“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能发挥有效机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教师方面

90后高职生大都家境优越,由于酒店工作环境艰苦,因此,初入此行业时,就被这体能上和心理上的负担压得无法喘息。加之其中部分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专业精神与职业道德,或者压根对专业就没有足够的热情,一旦他们受到任何挫折,就轻易弃约[5],所以教师首先要做好学生的心态教育。除了展望酒店行业的美好未来,对于酒店工作的辛苦和困难也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认识到各行有各行的辛苦,认真努力地对待工作。

2.学校方面

为了使得“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能有效进行,作为学校,首先,在与酒店签订订单合同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可以邀请学生参与,因为学生才是主体,这样的订单才更加名符其实;第二,学校在对于“订单班”的宣传上应该实事求是,不宜夸大订单企业的奖助信息,忽略相关的约束条件;第三,订单合同应明确各方的违约责任(校、企、生三方),并进行强调;第四,订单学生在教学安排上需配合酒店经营情况,不同于常规教学方式,学校应对其管理模式进行相应的改变;最后,校方应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不断充电,接受定期脱产或半脱产的培训学习,到酒店企业参加实践活动,不断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结构,成为“双师型”教师。

3.酒店方面

第3篇

近年来,大型展会活动举办频繁,会展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之一。[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别强调: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2]

在此行业背景和教育形势下,各高职会展院校开始探索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苏珍等提出转变人才培养方式,因材施教,人尽其才。[3]施伟萍提出,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实景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实践技能。[4]郑丹提出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项目化教学和双导师工作制。[5]杨文明指出,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出现适应能力较差、心理落差严重等问题,这与企业培养和指导学生的热情不足、提供给学生的有价值的实习机会少有关。[6]贾悍指出,要引导探索性教学,在教学中,要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意识。[7]徐维东提出,实践教学的形式可以多样化。[8]徐明友提出,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构建职业意识培养的平台。[9]罗润来指出,为提出学生技能,需要搭建“校内+校外”的多功能实训基地平台。[10]

国外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对于国内而言,与企业联系更加紧密。德国采取“双元制”模式,即企业与非全日制职业学校合作进行职业教育模式;日本采用“产学合作”模式,即突出企业在职业培养及教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英国职业教育实施“三明治”模式,即企业――职业院校――企业的交替结合。[11]

综合以上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已经就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索,大体提出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等教学模式,同时也提出了实践教育和职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目前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广义上的“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的研究,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形式――实践教学项目,没有进行具体细致的探讨;对于如何创新现有实践教学项目,使其符合会展行业的发展要求和会展专业教学的需要,尚缺乏广泛性的支撑材料。

本文认为,创新型实践教学项目研究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进一步延伸和细化,相比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大框架、普适性研究,对会展专业这一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而言,更有必要讨论其实践教学项目如何进行创新。因此,笔者结合会展行业需求、高职会展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提出以下创新型实践教学项目的设计思路。

1 依托创新创业项目开展实践教学

目前,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各高职院校将此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并完成高职阶段的学习后,将同时具备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并能够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邵月花在研究中指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才能有效帮助大学生实现在专业领域内的创新创业。这也是大学生实现创新创业的最佳途径。[12]

因此,对于高职院校会展专业来说,创新创业教育与会展专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重要路径。高职院校会展管理类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高,在教学中需要着重强调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借助创新创业项目,进行深度的专业实践学习,强化创新意识,模拟创业梦想。另外,依托创新创业项目开展实践教学也可以为高职院校会展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就业等方面带来工作新思路。

2 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参与度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不同的高职院校之间的校企合作模式不完全相同。部分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基于表面,企业负责接待学生参观、为学生进行基础的讲解,但并不为人才培养质量负责。在这种合作方式中,企业仅通过利用现有资源,为学生提供“参观实习”、“企业文化学习”和“行业分析”等平台。同时,学校方面可能受资源的限制,服务企业的基础能力有限,很难达成“互惠互赢”的合作目标。

会展专业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要求。单纯的参观、企业文化学习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践要求。他们需要更多的实践机会,需要企业和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因此,本文认为,高职类会展专业可以依托当地大中型展会项目,与项目主办单位进行合作,将展会项目纳入教学体系。当展会项目举办时,学校以“实践周”的形式参与到项目当中。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充当志愿者或者普通工作人员的角色,表现出色的学生可以作为学生组长出现,协助学校和企业对学生进行管理。这样,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会展项目的运营全过程,又解决了会展主办方用人需求的问题。对于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色的学生,由主办单位和学校双方进行就业推荐。

通过此种校企合作方式,丰富校外实践教学的形式,加强学生的体验和参与式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深化校企合作内涵,促进校企双方互惠互利。

第4篇

发挥联合优势,服务产业转型

各联盟积极发挥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培训、信息交流的作用,为宁波的商贸业、智慧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产业、现代农业和林业等发展做出了贡献。

商贸职业教育联盟:通过深化校企战略合作,与浙江九龙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九龙国际物流学院。该公司出资2000万元设立教育基金,培养外贸物流专业人才。同时,与宁波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建立“宁波现代服务业研究所”,承接多项市级决策咨询课题和大型主题论坛,省物流快递从业人员资格证书鉴定站将落户该院。

211创意设计产学研联盟:其成员中的25个实体创意企业已进驻“东钱湖211创意产业园”。在园区提供的8000平方米场地内,联盟成员将文化艺术创新转化为生产力,创造产值达近亿元。比如:汉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接了多个项目,仅策划、设计和制作南宋石刻公园一个项目就达3000万元,为东钱湖旅游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宁波南部新城服务外包联盟:经过研讨和市场调研,信息学院确定了以面向软件及服务外包、智能电子电器,以及智慧产业为主的专业培养目标。2012年,以服务外包为特色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成为宁波市特色建设专业。在宁波市外经贸局和鄞州区商务局的指导下,培训服务外包人才达2000多人次。在宁波市智慧产业人才基地核心引导课程的申报、实施中,信息学院该类专业成为承担主体。宁波智慧系统发展研究所、宁波在线检测技术研究所相继成立,开展《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考核体系研究》等相关课题的研究。

宁波城市园林联盟:大力推动“美丽中国”产业发展。花卉苗木产业是宁波农业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该联盟成员通过繁育良种与推广、集成高效栽培技术与示范、调整与优化结构、优化营销体系、培养技术团队等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开展了“铁皮石斛种苗组织培养快繁技术”“樟树涌金组培快繁技术”研究,以及“城市管理复合型人才(园林)高级研修班”“优秀农民进大学(花卉苗木)”“优秀青工班(景观设计师)”等培训。此外,还参与宁波生态城市建设与社会服务,承担宁波市中心城区街景整治项目等总投资额12亿元的技术服务。

宁波旅游会展产学研合作教育联盟:立足于高素质旅游会展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参与市各级星级饭店的试评、初评、复评、复核、对标检查、酒店服务质量暗访检查等工作,参与市“十二五”餐饮发展规划及市“花级酒店”标准的评审工作,承办了宁波市高校旅游和会展专业学生技能大赛,并服务市、县、区行业技能大赛,举办了学术合作论坛、宁波旅游类大中专院校推介会,开展旅游会展科学研究与产品技术开发。

人才培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自各联盟成立以来,通过加强成员单位的合作,挖掘教育资源,校企联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深化中、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专业优势特色共育 商贸类专业构建实践现代服务业“公司制”人才培养模式,信息学院形成“校企合作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艺术学院实行以“工作室”制为核心的“111”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旅游学院实行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外语学院深化“1+X”(即外语+涉外岗位)核心职业能力人才培养模式。城市园林专业以培养卓越“园林技师”培养为目标,实施分类分层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建立联盟专业教师与专家库 开展联盟成员单位教师互聘,企业专家进课堂、专业教师进企业等活动,实施人力资源共享制度。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联系交流机制,加快“双师型”教师建设。按照“聘任名师、培养骨干、专兼结合”的原则,共聘用企业兼职教师200多名。兼职教师与专任老师一起参与课程改革、教材开发、技术研发。还评选了优秀企业指导教师,并给予奖励。

课程建设与教材开发大力推进 开发校企共建课程217门。例如:会计专业的实务技术课程(核心课程)由校企双方共同开发,开展基于工作进程引领的项目化课程建设。已出版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材97本。《仓储服务与运作》等6本教材被列为宁波市特色教材。《面向中小型企业的网络构建方法与技术》等31门课程被列为宁波市智慧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核心引导课程。

联盟加强合作,开展学生实习实训就业工作 目前,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达到199个,建立学生实习实训保障机制,帮助大学生实习、实训和创业。比如,旅游学院与企业进行深层次合作订单人才培养,实现了100%集中顶岗实习。举办了宁波市大中专毕业生供需洽谈会―旅游会展行业人才专场招聘会及“宁波旅游类大中专院校推介会”、外贸物流人才招聘会、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招聘会暨外语类专场招聘会等各类招聘会。近年来,该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8.3%,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社会认可。

学生职业素质大力提升 该校构建了“基本+提升”型的人才培养战略,推出多元、合理的人才培养标准,对学生开展技师型、复合型、创业创新型、国际化型、专升本型5大类提升目标培养,横向实施分类培养,以满足学生不同职业岗位发展的需求,纵向实施分层教学,以唤醒学生岗位发展的最大潜能。每位专业教师悉心研究行业发展趋势,与行业企业广泛交流、联系,为学生铺设真正适合的学习通道。企业兼职教师进校开展企业经营理念等主题论坛和“企业经理进讲堂”等活动,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

做好中高职衔接,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该校作为浙江省最早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训机构,开展了培训项目,该校还利用教学及科研优势,积极帮助中职学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工作,同时在中职学校改造升级校内实训基地中,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探索共同体多赢机制

基于行业的产学研联盟共建共享组员平台,寻找最佳的契合点,使联盟发展成为涵盖学校改革、企业优势再造和政府决策创新等在内的利益共同体平台。

提升行业品质 学术交流合作频繁,举办了宁波旅游会展产学研合作论坛、以“立体绿化”为主题的城市园林高峰论坛、宁波国际物流业应对宏观经济变化的科技沙龙等学术交流会议。举办了第二届中欧旅游合作论坛。联盟还定期开展宣传、交流活动,研讨产学研合作的最新问题与对策,总结推广新经验新模式,学习掌握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宁波智慧系统发展研究所、宁波在线检测技术研究所、宁波城市学院远见旅游规划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相继成立。

企业优势再造 为成为人才培养共同体,校企双方合作共建非营利、不具备法人资格的虚拟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组建了“滕头园林学院”“九龙国际物流学院”“宁波旅游学院”“视觉东方艺术学院”“鄞州会计学院”等虚拟学院。其中,2012年6月九龙国际物流学院成立之时,在浙江九龙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工作的商贸学院毕业生已近100人,多人为公司业务骨干。景观生态环境学院与浙江滕头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组建“滕头园林学院”,企业设立1000万元专项教育基金。该学院实行校企共建共管,实行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办学模式。

资源设施共享 2011年,物流管理专业获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012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训基地、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训基地获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训基地成为“浙江省高职高专示范性实训基地”。中央支持的专业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大大提升了学院和合作企业的办学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实力。结合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商贸学院投资20万元在九龙物流公司建立了九龙物流学院的专门实训实习场所条件。目前,校内实训基地中17个实训室,为宁波市IT产业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共享实训室。

建立网络公共服务平台 2012年9月12日,宁波市职业校企合作促进会成立大会暨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在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开通。宁波校企通是校企深度合作的网络公共服务平台,体现区域型、公益性、综合性和共享性特点的校企合作网络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政府、学校、行业、企业联动,深度推进校企合作,提高区域型校企合作的公共服务水平。

探索长效机制 在联盟运行过程中,逐步建立并完善联盟的管理体制、联盟运行的动力机制、盟友选择机制、组织协调机制、盟友退出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利益分配机制、风险共担机制等工作机制,协调好利益相关者关系,保障联盟的高效运行。建立企业校企合作奖励机制,强化企业的职业教育责任。

参考文献

[1]潘菊素,章平,刘玲.探索基于产学研联盟的高职教育体制机制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2(10).

[2]舒玲玲.责任彰显品质 创新引领发展――宁波城市职院着力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侧记[N].浙江教育报(第4版),2015-7-10.

第5篇

关键词:高校;校园展会;障碍性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IX(2015)08-0136-02

近年来,我国会展经济一直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态势,然而,会展专业人才的供需矛盾也随之越来越突出,即高校所培养的理论扎实、实践能力薄弱的专业人才难以满足会展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这一现实情况迫使开设会展专业的高校转变教育观念,依据会展行业或岗位的技能要求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在保证理论教学质量的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开展会展实践教学。由于展会现场实习和企业短期实习难以使会展专业学生获得完整、系统的实践训练,很多高校推出了各种形式的校园展会,以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学习平台,从而有效提升会展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职业技术能力。

一、高校举办校园展会的意义所在

(一)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在无形中影响和熏陶每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之后,各高校开始着眼并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创造文明健康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此来推动学生素质的全方位发展。各个学校的教务、学生管理、团委、招生就业指导处等相关部门纷纷联合起来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娱和科教活动。校园展会作为一种形式新颖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让师生从实践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而且通过此类活动也培养了同学们的主动意识,并且多方位、多角度地把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结合并表现出来,大幅度提高了学校教育的趣味性。此外,展会相关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文娱生活,促使同学们“走下网络,走出宿舍”,更好地融入到集体生活,增进了彼此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培养了健康的人格,缓解了在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压力。

(二)增强会展实践教学效果

传统的会展教学一般是指在课堂上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系统讲解,并适当穿插一些专业认知实习、展会现场服务、场景模拟等实践教学环节。虽然其中的实践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并获得了一定专业实践机会,然而成效并不显著,因为上述实践环节难以使学生获得从展会调研、可行性分析、展会策划到展前宣传、招展招商、展中现场管理、展后评估等全方位、全过程的操练。而校园展会的推出弥补了这一不足。它可以摆脱传统乏味的讲台式说教,而用实践的形式展现出来,使会展专业的学生可以更深层次地了解展会的运作过程,利用实践来求解知识。学生从展前的策划、调研、展中的运作到展后的总结,可以流水线式作业,而且可以将参观实习的展会与校园展会进行对比,发现不足并不断探寻解决办法。校园展会为会展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完整、系统的实践平台,可以将会展策划、会展营销、会展实务等课程的知识有效结合起来,避免知识的割裂,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的综合运用能力、取得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三)促进多专业融合

校园展会实际上是一项综合实训项目,展会的运作全过程包括市场调研、展会策划、展会营销推广、展区展位设计、展商及展品广告推广、展会项目财务分析等多项工作内容。因此,成功的校园展会运作仅仅依靠会展专业的学生是难以完成的,需要联合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艺术设计等多个专业的学生共同实施。校园展会运作过程中,不仅为各专业学生都提供了实战演习的机会,而且也通过学生之间的工作交流扩展了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可以说,校园展会在将多个相关专业的实训内容进行有机融合的同时,也使学生得到了全过程、多方位的锻炼。

二、高校举办校园展会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一)资金筹集渠道单一、管理欠规范

高校校园展会最初大多都是基于提高会展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完善会展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考虑而推出的,加之其初期运作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展会前期投入资金主要来源于学校。而随着校园展会运作渐趋稳定,其在规模扩张、品牌宣传、专业设施完善等方面所需的资金量将逐渐加大,学校的有限投入便显得捉襟见肘,严重制约了校园展会品质的进一步提升。此外,校园展会的资金管理也欠规范,展会盈余往往不能实现专项管理,常与专业其他活动经费混用,这样不仅不利于校园展会的经济效益评价,而且也难以形成以本届展会盈余支付下届展会前期投入,即“以展养展”的良好局面。

(二)展会运作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且提升速度缓慢

校园展会的项目团队成员都是在校学生,他们虽然掌握展会运作的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但实际工作能力相对较弱。尽管有专业教师进行指导,但专业教师的办展经验往往也不是很丰富。因此,校园展会在策划、宣传推广、布展和现场管理等工作中难免有所疏漏,展会运作专业化程度不高、管理水平相对较低。此外,由于校园展会的举办是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一部分,所以每届展会的承办团队都由相应年级的同学组成,修完这部分实践学分之后下届将不再参与展会的运作,也就是说校园展会的组织者不具有连续性,这一状况又导致展会的运作管理水平提升速度缓慢。

(三)展会主题单一,吸引力有限

目前,高校所举办的校园展会主题较为单一,大都属于商品展销会,展品以日常用品、学习用品为主,最初由于形式新颖可以吸引很多商家和学生的参与。然而众所周知,一般高校周边都有比较成熟的商业区,学生购买日常生活和学习用品都比较便利,加之现在网络购物在校园也很普遍,所以时间一久,学生的新鲜感一过,校园展会的吸引力也将大大降低。而由于学生的参与兴趣下降,展会的一些参展商家也会因展会促销作用的减弱而放弃参展,最终导致校园展会难以继续举办下去。

三、高校校园展会的发展对策建议

如前所述,高校举办校园展会不仅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而且可以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专业实践的平台,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知识转化,对于专业建设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从其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也确实存在着诸多阻碍其持续发展的因素,针对这些障碍性因素,现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多渠道筹集展会资金,并实现展会资金专项管理

校园展会的举办在争取学校更多投入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办展、争取参展企业赞助、出售展会冠名权等方式筹集资金,增加展会的前期投入。其中,校企合作办展是最为可行、有效的方式。会展企业的加盟不仅可以解决校园展会的资金问题,还可以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和专业指导,提升展会的专业化程度。此外,还要加强展会资金管理,制订科学、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同时对展会资金进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进行必要的展会资金积累以保证展会资金投入的连续性。

(二)多手段促使展会运作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首先,定期安排专业指导老师到会展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在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展会发展动态的同时不断提升其实践能力、积累相关工作经验,最终成为名符其实的“双师型”教师。只有实践工作经验丰富、专业素质高的指导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高水准的专业指导,并对展会运作给予有效监督和调控。

其次,从会展企业聘任有丰富展会运作和管理经验的专职工作人员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向学生讲解最新的展会运作理念和相关职业技能要求的同时进行岗位技能实训指导。

最后,为了保证校园展会运作管理的稳定性,每届项目团队的成员构成应该保留一部分上届展会项目团队的核心成员,这样可以将每届展会积累的经验和吸取的教训进行有效传递,通过老成员的“传帮带”使得新成员在较短时间内了解展会的基本运作状况,从而不断提升展会的运作管理质量。

第6篇

关键词:高职 商务英语 梯进式 校外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5-242-02

一、前言

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SP),其目的在于通过英语语言学习获得商务环境下从事涉外职业的能力。因此,商务英语教学既要开展商务背景下听、说、读、写、译等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也要培养运用英语语言从事涉外商务活动的能力,也就是将“语言训练”与“商务技能训练”相融合。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重要手段,就是开展实训教学。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实训教学是提高英语交际应用能力,巩固商务知识的重要环节和方式,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在多年的探索和建设中,国内高职院校基本形成了“校内实训+校外实训”的两大实训平台模式。就商务英语专业而言,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均服务于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目标。校内实训一般通过模拟真实的商务环境和工作过程(如角色扮演、案例教学、项目导向教学等),为学生提供虚拟商务背景下的语言技能训练和商务技能训练;而校外实训则安排学生深入生产一线,在完全真实的语言和商务环境中锻炼语言能力与商务技能,积累社会经验。校内实训是校外实训的基础,校外实训是校内实训的延伸,二者各有利弊,互为补充。

二、目前高职商务英语校外实训存在的问题

语言类专业开展实训所面临的困境在高职院校中是一个普遍现象,主要表现为实训课时不足,实训设施(设备)不足,教师的实训指导水平不够等。对于校外实训而言,问题就更多了,主要体现在:

1.校外实训基地数量不足,可容纳学生实习的人数太少。与工科类诸多专业把校外实训基地开设在企业生产车间不同的是,商务英语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大多只能在对外贸易企业开设,每一家企业能接纳的实习学生数量有限(一般3-5名),愿意常年提供实习机会的企业也不多。有的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虽然设有多个校外实训基地,但良莠不齐,或常年处于虚设状态,并没有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

2.校外实训基地开展的实习与专业对口度不高。笔者通过统计分析所在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多年的毕业生调查问卷发现,90%的学生希望能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到外贸企业进行与专业相关的外贸业务员、商务文员、商务翻译实操,但目前的校外实训基地并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一要求。以珠三角地区的商务英语校外实训基地为例,为了提高实习容纳率,校外实训基地主要集中在酒店、度假村等,实习内容多数是餐厅服务、前台服务、客房服务等,与专业的契合度不高,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习情绪和实习效果。

3.校外实训与校内实训没有形成有效的衔接和呼应。校外实训是校内实训的有力补充,一个专业的实训只有做到校内、校外实训相衔接,才能确保人才培养面向市场,实现毕业生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目前大部分商务英语专业的校外实训主要依托于第六学期的毕业顶岗实习,前五个学期少有走出校门的机会,这使得校外实训无法及时对校内实训形成反馈效应。前五个学期的校内实训,只能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在仿真的商务背景或虚拟的外贸环境中对语言技能和商务技能加以训练,建立有限的实践感知;而对于真实工作岗位的内涵的体验、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更为明确的认知却只能在顶岗实习(校外实训)中得到。这种体验和认知反过来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在校内学习和实训中端正学习态度、调整学习目标、深化技能锻炼。可是顶岗实习后学生往往就毕业了,这种呼应机制自然无法形成。

4.校外实训机制不完善。首先,实训指导不够完善。目前,各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开展商务英语实训教学的标准与要求参差不齐,对于校外实训的目的、实习时间、实习方式、实习内容等缺乏权威的标准。其次,实训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校外实训牵涉到实际的工作场所的规章制度,而商务英语校外实训基地的小容量又导致实习人员较为分散,有限的指导老师无法很好地进行实习指导,有效的全过程管理不够到位。再次,评价机制不完善。评价主体不够多元化、评价方式过于流于形式、评价标准参差不齐等,都是影响校外实训效果的因素。

三、“梯进式”商务英语校外实训模式构建思路

以上几点是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校外实训普遍面临的难题,笔者试图通过一种梯进式的结构,在某种程度上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所谓“梯进式”,顾名思义,是由简入深,从低到高的渐进式路径。其具体设计如图1:

该校外实训模式特点如下:

1.“梯进式”实训周期有利于与企业形成长期合作关系。首先,为期三天的国际商务体验实训,可以在大型外贸企业、报关报检现场、国际物流企业开展,如外贸生产加工现场观摩、参观联检大厅了解报关报检流程、参观港区进出口作业等。这种体验式实训时间段,能够容纳大批量的学生,不会对企业的日常运营、生产安全带来太大的不便,容易为企业所接受。其次,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每年都要举办各种对外贸易会展、大宗商品交易会以及专业博览会。期间,大批外国商人涌人,会展运营商和参展企业在展会期都会出现短期外语人才用工需求高峰。为期一个月左右的专业技能实训以对外贸易会展为契机,为学生提供英语语言沟通和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锻炼的同时,也为实训单位提供短期、时间密集型的服务,如会展现场接待、翻译、国际话务接洽、销售代表、导购、市场调查等。因此这种实训对校企双方都是一种双赢的合作。在前两次校外实训的基础上,学生对于实际工作岗位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实际经验,因此能够在第三阶段的顶岗实习中,更快更好地上手岗位工作,在实习企业形成良好的口碑,这对于构建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至关重要。

2.“梯进式”实训内容契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过程。首先,在初学阶段,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专业对应的岗位认识模糊,对于岗位所需要的技能也没有大多概念,因此安排体验式认知实习,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专业岗位和职业能力要求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其培养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然后,大二是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阶段,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英语语言听、说、读、写、译等技能,也学习了从事涉外贸易所需要的相关商务知识,一个月的短期专业技能校外实训有助于其开拓国际视野,锻炼英语语言沟通和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最后,顶岗实习是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阶段,是学生在两年半的专业技能学习后,进入生产一线,提前了解社会,增强岗位意识和岗位责任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最大限度提高综合素养的举措。

3.“梯进式”实训目的与校内实训形成有效呼应。校内实训一般由单项课程实训以及综合集中实训组成。单项课程实训又以课内实训或者实训周的形式出现,从第一学期开始,可以一直贯穿前四个学期。综合实训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是学生在完成主要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各专项技能训练后,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在校内集中进行的综合性、系统化训练。

如果采用“梯进式”校外实训模式,校外实训有序地穿插在校内实训中,前一个环节的实训为后一环节提供有力的铺垫和积累,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训进程链。

四、推行“梯进式”商务英语校外实训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1.改革专业课程设置,对接岗位需求。经过多年的建设,大部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脱离了本科教育“压缩饼干”的形象,定位更加清晰,但仍然存在着课程体系建设特点不够突出,针对性不强的缺点,与外贸企业的实际要求存在一定距离。因此,商务英语专业在努力转身的过程中,应当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广泛、定期的市场调研、邀请企业人士参与课程体系改革,在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教材建设等方面主动适应企业需求,严格甄选对外商贸岗位所需要的国际商务基础知识和现代商务操作技能,避免专业技能培养与岗位脱节,为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校外实训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2.积极探索商务英语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建设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推行梯进式校外实训模式,对实训基地有着多层次的要求。体验式实训需要容纳度高的场所,比如港区、联检大厅等;短期技能培养则对应展会;顶岗实习要求与专业技能吻合度高的外贸企业。这些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都依赖于校企合作。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高职商务英语校企合作存在诸多难题,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极为稀少,常常出现学校一头热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起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的合作机制,共同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首先,地方政府主导。校企合作中,企业和学校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存在着天然的冲突,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就需要通过立法和财政手段来进行必要的干预。比如制订校企合作促进条例,明确职业院校、企业和政府部门在促进校企合作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增加校企合作的可操作性;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税收奖励、政策倾斜等手段,吸引、激励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其次,行业牵线,企业参与。企业是分散的个体,而行业协会、商会等却能将分散的企业凝聚起来。因此,地方政府劳动人力部门可以联合行业协会,为其辖区的企业和高职院校开办校企供需见面会,为企业和学校搭建合作平台。再次,学校提升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长效的校企合作必定建立在互惠双赢的基础上,片面地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而忽略其经济利益,势必造成校企合作流于表面或者难以稳固。因此,学校应当积极寻找服务企业的途径,急企业之所急,比如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可以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培训、产品资料翻译;为了配合企业的用工需求,可以实行弹性校外实训时间,学生分批去企业实训,或者在不同企业间轮岗;学校在保证正常的教学需求后开放相关实训室给企业进行员工技能培训等,资源共享。只有当学校与企业之间形成相互依存、良性互动的关系后,校外实训基地才能长期稳定发展下去。

3.打造专兼结合的实训师资队伍,提高实训指导水平。由于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的互补关系,校内实训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校外实训的顺利开展。为了提高专业教师指导校内实训的能力,必须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了解行业发展最新动态,学习岗位一线技能,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开发,提高双师素质。另外,商务英语专业要积极引进经验丰富的行业、企业人士担任实训兼职教师、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参与制订实训计划、编写实训教材等,从而保证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的有效衔接。

4.优化实训评价机制,科学评估实训效果。首先,评价主体多元化。构建由学校指导老师、企业、学生(自评和互评)三方组成的评价主体。指导老师对学生校外实训态度、实训效果的评价、企业对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工作能力的评价,以及学生对于实习安排、实习进程、实训基地条件的评价,都能够不断完善实习体制,稳固校企合作。其次,要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指导老师要及时地将实训评价反馈给学生,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此外,学校还可以设立专门的校外实训联络员,定期收集企业反馈的信息,及时了解实训情况,调整实训计划,实行有效的过程管理。

参考文献:

1.施永兵,刘岗.高职校企合作现状和长效运行机制探索——以港口经济视角下的商务英语专业为例[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

2.唐莉玲,黄晓林.新经济形势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校外实训的改革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1(8)

3.季晓伟.高职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衔接问题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1(6)

4.邹林斌.政府、行业在高职教育办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及关系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21)

5.叶伟媛.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对策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9(4)

第7篇

【关键词】高职英语 阶进式 评价体系 教学模式

按照国家教育部“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革高校教学评估”(《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七章)的要求,构建一个综合性、多元化、根据高职教学实践所建立的、动态化评体系不仅能成为检验教学模式改革成效的手段,更成为不断推动教学模式调整和改革的体系标准。在传统评价体系中教师稳居评价主体,学生则是评价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评价标准多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pet A、pets―3等语言类考试为标准;评价内容仅涉及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及部分专业知识的学习;评价方式多为平时30%+期末70%或平时10%+期中20%+期末70%等固定形式。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评价结果片面,主观性较强,不能客观、公正、真实地评价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效果。因此,如何按照市场行业标准及主要就业岗位群的要求建立专业的课程标准,又如何按照市场标准和就业要求来检验教学成果,成为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一环。

一、高职英语课程评价标准的确立

考评价体系通常包括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四个方面。以上海某高职院校英语专业为例,该校应用英语专业09、10、11级共有毕业生266人,专业对口率66.17%,语言对口率28.57%,其中专业对口毕业生主要分布在五大市场领域:行政助理和文员、客户接待和市场、外贸和跟单员、语言培训和教育、专升本和出国留学,分别占到了38.07 %、29.55 %、13.07 %、6.82 %和12.50 %。行政助理和文员岗位主要的岗位证书是《全国商务文员岗位专业考试》、《行政管理师岗位证书》,客户接待和市场服务岗位主要的岗位证书是《客服服务管理师》证书,外贸和跟单员岗位的证书是《国际商务单证员证书》和《外贸跟单员资格证书》。

按照“以岗导学,以岗教学,以岗评学,以岗促学”的方针和“专业认知―课程实训―岗位实践―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方法,和培养专业应用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实践能力“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目标,现以某毕业生在某会展公司从事业务拓展的实习岗位为例,进行考评设计。该岗位主要的职责是拓展海外业务,开拓海外会展项目,联络并协助国内客户办理出境签证,带领国内参展商到国外参加展会或订货会等,主要涉及联络、接待和翻译三个方面。从这个岗位职责和范围可以分析得出,该岗位从专业知识层面要求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交际能力,一定的翻译能力,较高的会展英语专业词汇及一定的会展策划和管理能力;从岗位能力要求来看,需要较强的沟通能力,较高的工作协调组织能力以及良好的应变能力。同时也应具备踏实沉稳、抗压耐劳、心思缜密等综合素质条件。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对应分解到专业的具体学科中,就成为了行之有效的考评体系标准,为课程教学、实训及顶岗实习设立了行业标准和要求。

二、高职英语动态考评体系的构建

在确立了考评体系后,考评主体,考评方式以及考评内容都必须围绕培养与市场岗位群所匹配的英语应用能力做出调整和改革,最终形成点、线、面,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循环推动的动态考评体系。

考评主体方面,在动态评价体系中,学生、老师、学校、企业四方在不同的阶段承担评价主体的功能。特别在学生实训、实习阶段,可以邀请相关社会机构、企事业用人单位参与对学生的评价。校企共同制订评价标准,也可以共同实施评。评价标准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特色,以专业学生主要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分散在每个阶段里,既是对应课程进行教学的标准,同时也是教学考评的依据。

评价方式上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定量评价通过考试,以数字来评定一个人的发展状况;定性评价通过描述性语言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定性分析和综合评判。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教育活动发生后关于教育效果的判断。它在课程结束后进行,衡量课程质量。我们认为应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重点评价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以及评价学生的形成过程。具体的评价手段除了一次性的闭卷考试外,还可采用口试、访谈、讨论、观察、问卷调查、小论文、对照组评价,以及各种技能竞赛表现评价,如函电拟写竞赛、商务谈判比赛;参加各种活动表现性评价,如模拟广交会、企业专家讲座、担任展会志愿者等;加强实践性环节考核的表现性评价,如引入实训、实习、调查研究、毕业设计(论文)等,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如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报关员、报检员、外销员、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资格证书(CNBECT)、剑桥商务证书(BEC)考试、口译证书等考试相结合的办法来实现。

评价内容根据不同时期的学习各有不同,呈现由单一到综合、由知识到能力的进阶式动态变化。在基础语言知识学习阶段侧重对学生英语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根据各科标准,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评价,如学生是否具备英语语音、词汇、语法、篇章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知识。在专业知识学习阶段,侧重对学生如商务、会展、旅游等专业知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如学生是否具备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即能否流畅地使用英语开展各种商务活动,是否具备外事、外贸、商务实际运作等方面的能力等;在实训、实习阶段,侧重职业能力、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等各方面的评价。由校企对学生的校内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的表现,如实践能力、语言应用能力、职业道德素养、解决问题能力等做出共同评价。

三、结语

“高职英语课程以职场交际为目标,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能在日常活动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活动中进行一般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同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为他们提升就业竞争力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各校可根据本要求实施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积极引入多元化评价体系,鼓励学生获取相关职业英语能力证书。”(《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只有从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四个方面革新现有评价体系,才能形成教师与学生、单门学科与整体知识、知识考核与职业证书获取、学校与企业、科研成果与教学改革等广角度、多方位、深层次的进阶式动态考评体系,从而推动高职英语教学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职业能力之间相互促进、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李义华.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实践体系[J].南京工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1):54-60.

[2]陈孟祥.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2,(4): 11-15.

[3]俞克新.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探索与教改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13-120.

[4]陈京丽.高职英语教学考核评价方式探讨与实践[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23-37.

[5]杨斌武.论形成性教学评价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应用[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8):43-48.

[6]王黎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学园:教育科研,2011,(24):17-21.

第8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策划;改革;职业能力;顶岗实践

引言

在就业难的今天,用人单位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中职教育的职业性与技能性结合的特点,决定它应该以能力塑造为中心,重点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市场营销专业是众多中职院校普遍开设的管理类专业之一,在课程设置和学生培养过程中,应该体现应变性、技能性和实践性,做到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和专业能力三者结合,而不应一味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1 中职院校《市场营销策划》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理念落后,防碍就业发展

近几年来,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我国的中职教育的发展势头迅猛。然而在中职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有教学理念相对滞后情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中职教育等同于传统的教育,尚未脱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被动式学习模式,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特别是综合分析、独立解决能力,谋划组织能力,信息获取和知识加工能力。学生未来求职更倾向在中小型企业就职。僵化的课程教学方法很可能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妨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更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使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企业的要求,造成就业和工作的困难。

1.2实践教学环境有待改进

职业教育教学离不开实践,而《市场营销策划》本身就是一门实战性很强的学科,更需要实践教学为支撑。随着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对市场营销策划的相关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需要大量的市场营销策划的实战性应用人才,然而在《市场营销策划》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实践相对比较缺乏,教师对市场营销模拟软件教学情有独钟,然而造成评估《市场营销策划》教学质量有很多不定性因素。

1.3学生的成绩考核应以能力为主

中职院校的《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沿袭了传统的考核方式,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基本以教师命题为主,考核的方法大多采用笔试,同时其试题在知识点分布、题型设计、题型分值和难度级别等方面主观性较强,缺乏科学性。同时,由于《市场营销策划》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一张试卷不能考核出一个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和应用能力。许多学生能够考高分的主要途径就是死记硬背,这些都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压抑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4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专项教师队伍缺乏

很多年轻的老师,师范毕业,直接任教。缺乏社会阅历和企业工作的实战经验。《市场营销策划》课程的专业教师,需要具备:专业实践知识、营销推广核心技能和危机公关实战经验,拥有真正的从事营销实践活动经验和阅历。 寒暑假期间,专业教师必须认真落实企业实践,用实战收获传输于课堂。另外,专业教师的职业素养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市场营销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因此中职院校的教师们不仅要具备敬业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较高的学识水平和科学知识结构外,而且还应具备敏锐的市场综合环境分析、预测能力。

2 通过实践教学提升职业能力的途径

整合课程,突出《市场营销策划》学科特色专项培养目标与建设,因此要打破传统的以“科目”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建立以营销人才的市场动态需求为主体的教学核心。

建议完善以下两方面工作。

2.1分析营销岗位工作流程,并建立典型的工作任务

虽然我校教师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理论修养,但是必须认识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别。因此,专业教师必须以严谨的学习态度深入企业,通过参与企业的实际营销活动,明确营销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同时梳理出正确的工作流程;以此为基础,归纳和总结出实际营销工作中会遇到的典型性的困难以及可科学的解决方案。

2.2转换典型工作任务到课程体系中去

结合学生的认知程度和学习过程,以及职业能力、素质的形成过程,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解构和组合,逐渐将典型工作任务渗透到以“专业人才,职业素质”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中去。例如,淡化原有部分课程界限,删掉存在内在联系的课程中的重叠部分,逐渐形成新的课程。这样既可以减少学生枯燥的理论学习过程,提高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节约资源,便于更多的实训课程的开展。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突出《市场营销策划》课程特色,结合中职院校学生接受能力的综合情况,建议通过以下三种形式开展实践教学。

2.2.1 课堂实验

课内实验可结合课本教材、课堂任务和学生反馈3方面开展,全程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助于学生对理论内容的深刻理解和专业知识的运用。 课内实验通常是任课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内进行。

2.2.2 校园实训

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可从中职一年级两个学期,安排30个学时开展专题实践活动。

《市场营销策划》可以开展市场调查、问卷走访、超市a品统计、校园师生意见反馈收集、校园产品推广,宿舍大耍卖等校园系列活动,从而锻炼学生的想和动实践能力。

2.2.3 顶岗实践

顶岗实习由系部门统一安排,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内进行实操。近两年,我校与广州科技贸易学院努力达成3+1合作教学,衔接专业是《会展与策划》,中职学校可以借助衔接平台,通过科贸学院与参加会展的企业达成共识,让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提前参与一年两度的广州会展实地工作。

顶岗实习的目的,让学生把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在实践中检验自我掌握和应用情况。而通过完成实习报告,总结实践中遇到的困难,让知识线与技能线和谐链接,最终完成从专业学习要求到职业技术型人才的转变。

3 结语

创新 中职院校《市场营销策划》学科课程,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社会竞争力。课程创新与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学校、教务科、系部门、教研组、专业教师和学生们的通力配合,才能让一门学科长足进度,造福更多的学生,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夏德林.高职高专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1(36)

第9篇

[关键词] 商务英语 实训模式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需要,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学校逐渐认识到培养英语商务型人才不仅仅是教授英语语言能力和灌输商务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其具有“以能力为本”的实践操作技能。这一目标使得当前的商务英语教学改革方向从理论教学转向开展实训模式的能力教学。本文拟结合梧州学院的商务英语实训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开展和运用实训模式。

一、商务英语教学中实行实训模式的重要性

商务英语是属于专门用途英语,具有一定专业性和实用性,属于应用语言类,强调在特定行业与语言中的特定交际。因此,商务英语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其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英语语言本身的教学,而是要把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培养具备商务运作的专业知识,掌握商务礼仪和沟通技巧,能在商务环境下从事涉外贸易的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这个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原则要“以英语为工具,以商务为背景,以实践为基本”。实践是培养能力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实训模式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导位置,构建真实的商务环境,提供充足的、多方位的真实业务内容来训练学生的的商务业务实践操作能力。

二、我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训教学模式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我校的商务英语课堂教学之前一直是沿袭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教材为主,注重传授语言技巧和语法能力,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消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困惑,认为商务英语课程与其他课程并无区别,只注重语言点。而在毕业走上外贸工作岗位后,很多学生会反映外贸实际操作与书本传授内容相差很大,出现很多课堂中没有传授的实际业务操作知识,从而不能在短时间内胜任工作。

因此,我校开始了对开展实训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求改变目前的教与学之间的矛盾。由于该实训教学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从目前的现实状况来看,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实训科目的设置缺乏一套系统的科学体系。我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主要分为英语语言基础课和商务类课程。英语语言基础课强调英语基本技能也就是听说读写的培养,占开课科目的80%以上。商务类课程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英文合同、外贸文选、单证实务。商务类课程开设较少,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也没有实训课程,还是以理论知识为主。现在,我校在原有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方面,逐渐做出调整和补充,增设了国际礼仪,商务英语口语实践,商务英语视听说等。同时,目前还计划开设国际物流,商务谈判,报关员知识等课程。在课时安排方面,新增加了一定的实训课时。同时,在教材选择上,我校规定尽量采用最新的和最优秀的商务英语系列教材,从而使教学内容能加强时代性和实用性。因此,总的来说,我校正在逐步在构建科学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

(二)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缺乏。实训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构建高仿真的商务模拟环境,让学生能从事商务实践操作,学习如何用EXCEL制作单据,如何使用电子邮件,传真,电传等工具,学习如何与外商进行商务业务沟通和谈判。在学校内,我们已经建立了6间多媒体语言实验室,但还没有实训实验室,使得学生无法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快速转变成实践能力。这两年,通过努力,我们开始建立1间口译实训室和1间商务多功能实训实验室,这2间实训室的建成将为开展校内实训提供较为充足的硬件保障,创造有利的实训教学环境。

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则相当困难。校外实训基地是指具有一定规模并相对稳定的能够提供学生参加校外商务实习的公司或机关单位。一般而言,企业出于保密理由,不会让实习生涉足真正的业务。同时,由于梧州地区较小,企业数量不多,也不可能保证批量接收实习生。这一点,还需要学校加强与企业建立关系和学生自己主动寻找实习机会。

(三)高水平的实训师资队伍的欠缺。实训教学的目的是要真实模拟商务操作环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有实战经验的师资队伍对实训模式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校很多老师是应届硕士生或博士生,缺乏商务实战经验,因此对讲授实训课程有一定的难度。

三、构建实训教学模式的思路

(一)单项技能训练。单项技能训练是指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特定一类的商务基础知识后,确定单个训练项目而开展的训练。例如,在学习了询价,报盘,订单,包装与唛头,国际运输,国际支付与结算等相关知识后,针对每一项内容,构建高仿真的商务环境,训练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再以外贸函电课程为例,在学生掌握了国际商务英语函电的行文方法和模式后,设计实训内容为撰写询盘信,报盘信,还盘信,订单信,装运通知函,支付函,投诉函等等,以加强学生对行文模式的熟悉和对专业术语的正确运用,提高正确撰写外贸书信的能力与水平。而在单证实务课程上,在讲解了如何制作外贸单据后,教师可安排学生在电脑上操作如何正确制作订单,保险单,报关单,信用证等,使得学生能在实践中更好地消化和掌握理论。

(二)综合模拟实训。在完成了各个商务单项技能课程的训练,学生初步掌握了商务英语知识的基础上,应该要对学生进行综合应用能力的模拟实训。教师策划商务实训项目,将学生分组,共同完成制定的项目,比如模拟交易会,模拟公司参观,模拟介绍新产品,模拟商务谈判,模拟签订合同等等。比如模拟交易会,其目的是综合考查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商务沟通能力,要求学生要完成租用交易会展位,布置展位,发出邀请,设计广告,向外商介绍产品,价格谈判,合同签订等一系列的任务。这个实训项目不仅能让学生在过程中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能力和商务知识,还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毕业实习。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的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学生在实习后要递交实结和实习鉴定,从而完成真正的实践阶段。

四、总结

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训教学模式在我校还处于一个探索阶段,无论是作为硬件的国际商务多功能实验室还是作为软件的实训课程体系,都还在建设当中。我们还有很多困难与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比如如何建立和开发校外实训基地,如何评估实训教学效果等等。但实训模式的教学改革方向是确定的。只有进行全面深入的教学改革,才能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体系,真正培养出高素质,重技能的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