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资料管理实训总结

时间:2023-03-02 14:58:42

导语:在资料管理实训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资料管理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监理资料;原因与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 3198.2016.22.039

工程监理资料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真实记载施工过程关键工序的重要活动,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档案资料。工程监理资料为工程质量提供可靠依据。

1 监理工程资料归档难的原因分析

工程资料不仅是由施工单位资料,建设单位签字盖章资料、设计单位变更资料,检测单位检测资料,以及材料供应商等都诸多单位的资料。设计人员休假或出差,等一个月或两个月,可能都没签上字;在工程建设期间,由于施工单位忙于赶工程进度,而往往忽略了档案收集积累和及时整理;由于工程急需赶工,无损监测单位未经开工报审进入现场施工,后补开工手续资料;监理单位人员配伍存在不合理性,没能及时完成当日任务。下面分析诸多原因。

1.1 工程资料不完整

最普遍最典型的是监理日记。如:监理员记录进行户内安装检查,没有说明气表检查,还是防腐检查,以及检查结果如何。如记载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却没看到整改的结果,记录不全或者记录不规范、无签名都体现了日志记录不详细不具体。甚至发出监理通知单,却没看到整改合格单。对工程中的问题描述不准确,无法反映工程监理情况。工程资料是真实反映工程质量的特点。交底了建筑工程资料必须全过程记录并且必须全面反映工程质量和施工质量。

1.2 资料记录不及时

施工资料也是对工程质量及安全事故的处理的重要技术依据,资料齐全而且有序并紧跟施工进度即是管理水平高的表现,然而实际中监理的往往滞后。作为一个监理员不是监管一个工程,而是有很多工程。处理现场诸多问题,日志是抽时间写的,基本在写回忆录。造成建筑工程技术资料说现场施工进度脱节,与真实性脱节。由于缺乏管理和监督,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可能他有很多工程经验,但不在施工现场,不跟随施工进度做的资料。

1.3 资料真实性不高

施工技术资料的真实性是工程建筑最根本的要求。工程资料人员也应对实施全过程资料进行跟踪服务,深入施工现场,及时进行相关手续办理和资料收集,实际却相反,资料员几乎不到现场核实。有的单位保证资料在时间、部位上呈现出良好秩序性,会把填写的日期提前或推后,使得工序看上去在按照规范要求施工,如:管线都已经碰口了,监理人员比对照检测结果下检测指令。一份建筑过程施工资料的真实、有效、详尽和完整,既能很好的控制工程的成本、质量,又能保证施工管理的追溯性。

1.4 资料不准确填写

过程资料表格中,填写人员应按表格要求正确填写,不得遗漏公章和日期。签字一律不准代签,否则为虚假材料、无效材料。如:监理评估报告应认真编写,不能按统一模板更改工程名称,有的工程名称和主要工作量不符合设计要求。如:在一些对土方工程质量评定中,竟然可能出现基槽开挖后的长度,宽度误差实测值只有几毫米。填写不准确。

2 监理工程资料归档对策

2.1 工程资料的重要性

工程资料是工程项目建设的依据,资料的进展情况直接影响到工程竣工验收及结算,工程资料的完整性直接影响及限制到项目的开工、施工工程、竣工验收各道环节、工序的进展,为此必须按规范、规定将资料编制到位、收集齐全,并且要分门别类的整理归档保存。为天然气管道的输配营运、安全管理以及事故责任鉴定和处理提供了查考依据。工程资料的内容繁多,多方影响因素,对于将要交工投产的工程,应该妥善保管好资料,为是工程改迁,整改,维护提供必要的材料。由此可以看出资料的重要性,将施工资料管理的重要性问题深入管理者心中。

2.2 规范化管理资料

首先制度管理规范化和采取有效措施。如:参见单位在签订合同约时,合同款项中应明确施工单位的工程资料管理职责与义务。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资料编制无人落实到人头,责任无法追究。施工单位管理资料水平很差,主要在施工过程较突出。资料不及时收集,整理,报验,失去过程控制的意义。例如:缺少及时性,有的闭门造车“做资料”等。不规范管理,工程技术资料就达不到合格要求。则判定该项工程不合格,对工程质量具有否决权。所以规范化管理资料势在必行。

2.3 协调各参建单位

工程的开始就意味各个参建单位形成有机整体,要求每道工序有序进行,其中一个工序资料收集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影响下一个环节的有序开展,监理单位自己组卷时应收施工单位资料及检测单位相关资料,如:开工报告、材料机具报审、应急预案报审、两书一本报审、吹扫、试压、分部分项检验批资料,检测结果和综合报告资料的等过程资料;由于施工单位资料员一人多项工程,不仅仅做资料,还现场交底,领材料,退材料签字盖章等工作,管理者应积极沟通,多联系,多配合工作。目的促进监理资料及时收集和整理。

2.4 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首先应认真学习天然气行业理论知识,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工程资料整理业务水平,对工程施工资料的认识更清晰、深刻了许多,为石油天然气建设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其次有上进心,肯学习,不断要求进步,吃苦耐劳。能够踏踏实实干工作,服从组织安排。不弄虚作假。

3 总结

工程项目真实反映就是工程资料,保管工程资料是工程项目管理不可缺少部分之一,是一项对历史负责,对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工作,加强对资料质量编制的管理,避免不按时记录,不准确记录,资料与工程进度不同步,资料与现场不一致的现象,确保工程资料的真实地反映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曹旭辉.浅谈建设工程监理归档资料存在问题及对策[J].有色金属设计,2015,(2).

[2]华琦.浅谈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基建档案管理[J].办公室业务,2015,(8):60.

[3]张捷.浅谈建设工程监理归档资料存在问题及对策[J].质量管理.

[4]陈伟方.建筑工程资料编制和管理的现状与分析[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09,(5):67 71.

[5]欧一兴.浅谈建筑施工单位技术资料管理的重要性[J].工程管理:85.

[6]张峰,张,窦海亮.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的有效方法[J].价值工程:111.

[7]陈涛.对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若干问题的分析和建议[J].质量管理,2004,(3):6 8.

[8]程超.建筑工程资料管理问题与对策分析[J].理论探讨,2011,(5):239.

[9]吴兴华.《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课程仿真实训系统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1,(23).

[10]张峰,张,窦海亮.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的有效方法[J].北京.价值工程,111.

[11]司秀苓.浅谈气田地面建设工程资料的管理[J].司秀苓,2013,(02).

第2篇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施工资料管理 教学模式

随着笔者学院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任务的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落到实处。笔者学院路桥工程系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之施工资料管理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也循序渐进地拉开序幕。

施工资料管理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过程,由“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这样课堂教学变活跃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最终把课堂交给学生的目的也达到了。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材的使用

对教师而言,一体化教学学材的知识涵盖面十分广泛,需要任课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如公路工程档案管理工程的实践经验与公路施工经验等,以便教师在使用一体化学材时从整体上把握教学重难点,使学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另外,由于一体化学材打破了以往各个学科分开的格局,使所有的学科知识均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完全融入其中,按工作程序需要出现在任务中,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在资料的查询与收集上。因此为完成工作任务而安排学生有针对性地选好学材、收集与工作任务相关的信息等准备工作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工作。

施工资料管理课程在学材的选择上,以完成实际工程项目内容为导向,以学生版工作页为主线,以选用《广东省高速公路竣工文件编制及档案整理办法》最新版本、《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分册土建工程)》(JTGF80/1-2004)、交通部交办发[2001]390号《关于印发〈公路工程竣工文件材料立卷归档管理办法〉的通知》、《佛山市公路建设项目档案工作指南(2008版)》(第一册)建设项目档案编制及归档指南作为该课程的教学参考学材为辅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二、课堂的组织

一体化教学过程主要是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把相关的理论知识融入到教学中,对学生而言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通过查询资料、小组研究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而教师具备课堂控制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一体化教学过程开展的顺利程度,教师在开展《施工资料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教学过程中需要分组完成任务,要求分组数、组员应明确,且教师须明确每组工作任务,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知道本次课程的学习任务重点。与此同时,教师应预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消化工作任务内容。

二是以U形安排小组座位,尽可能面朝黑板,以便于学生都能够轻松地看到教学演示,并且要保证教师在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能够走到每位有需要答疑的学生身边及时进行指导。

三是在制订计划环节,要求学生提供纸质的简易计划,包括完成的方式、工作步骤、时间等因素。教师应限制完成任务的时间。

四是学生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教师应起到引导作用,而非直接提供结果。

五是决策过程应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尽可能自主学习。

六是注重任务完成后的评价。一体化教学结束后,小组互评、教师对小组进行总结、考核和评价,是指导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是否达到学习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总结实训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帮助学生把实践经验进一步提高,形成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由于授课学生的素质、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及课程的不同等因素,小组讨论后的评价形式不尽相同。

七是学院在一体化改革中需尽可能实行教学资料信息网络化,便于学生在完成任务时能及时查阅相关信息。优化网络条件,教学环境需配备足够电脑设备等硬件设施。

总之,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改革,为笔者学院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在教学改革中也存在着很多困难。例如教师对教学改革的认识不到位,学生数量多,设备配备不能完全满足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要求,课程设置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评价体系不够全面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在深化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克服、不断完善,总结出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郑安峰.一体化课程改革实施的研究与探讨[J].课外阅读,2012(9).

第3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 实践教学 案例教学

0 引言

上个世纪80年代初,物流概念引入国内,随着“物流热”的不断升温以及高校扩招形势的发展,设置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数量迅猛增长。有资料统计表明目前我国设置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至少到达140所以上,而前些年,设置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寥寥无几。由于我国物流专业开设时间较短,培养的人才与市场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院校,如何能培育出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物流专业化人才,已成为现代物流教育改革的紧迫问题。

1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突出问题

由于物流学科涉及管理、经济、计算机、信息、机械及自动化等技术,是一个交叉促学科,但是我国的物流教育仍十分滞后,造成了现代物流综合性人才、企业尤其是流通企业改造传统物流与加强物流管理、城市规划物流系统运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技术操作等现代物流人才严重匮乏,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这是因为物流管理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只有在物流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到物流学的真谛,就像只有跳入水中才能学会游泳一样。然而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在校学生的实践环节太薄弱,在校实践环节一般只安排了两周时间的物流企业见习,这些见习环节也只是跑马观花地走访和参观,或者听听企业经理人的报告。所以学生在实际工作时往往是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像旱地里学游泳,永远也不会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因此在开展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时,需要加强教学实践活动。

2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基于上述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本文从四个角度出发对物流管理实践教学进行研究:案例教学、物流实训室建设、物流实践基地设计以及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

2.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企业物流管理是在一定的外界竞争环境、内部发展战略的情况下具体性实施的,因此针对性很强。如何让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目的分析物流管理理论,导入案例教学,实现理论结合实际,提高综合能力,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目前开展物流管理专业开展案例教学的课程有《物流学概论》、《运输经济学》、《物流方案规划》、《物流与电子商务》、《国际物流》、《物流设施与设备》等课程。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案例。例如网上下载视频资料,生活中最新的事实案例,编写案例等等,在编写案例时应针对具体科目设计具体境遇,让学生自己去调研、去分析,通过案例题目去接触企业、了解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分析能力和策划能力。案例的选取和处理,要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和当地产业结构,要求实用性;同时案例分析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因此我们注重相关案例的比较分析和同一案例不同角度分析,争取提高学生的多维思考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积累,逐步完善物流管理教学案例库。

案例教学在实施中,大致可分成学员自行准备、小组集中讨论和总结阶段三个基本环节。

(1)学员自行准备。一般在正式开始集中讨论前一到两周,就要把案例材料发给学员。让学员阅读案例材料,查阅指定的资料和读物,搜集必要的信息,并积极地思索,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培训者可以在这个阶段给学员列出一些思考题,让学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准备工作。

(2)小组集中讨论。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发言时间一般应该控制在30 分钟以内,发言完毕之后发言人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讯问并作出解释,此时本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代替发言人回答问题。

(3)总结阶段。在小组集中讨论完成之后,培训者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员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这种总结可以是总结规律和经验.也可以是获取这种知识和经验的方式。培训者还可让学员以书面的形式作出总结,这样学员的体会可能更深,对案例以及案例所反映出来各种问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2.2 物流实训室建设

现代物流综合了现代管理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及现代信息技术,将各种技术有机结合,建设一个高水平、现代化、智能化、自动化的物流实训实训综合教学平台,使该系统不仅能满足学校物流相关专业的实训要求,也为教师提供科研的平台,为地方服务。现代物流实训中心的设计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学习概念的“游戏型”和演示型实训室状态,而是提供一种学生能够实际参与的环境,以先进标准的物流流程为重点,以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专业设备及完整的物流实训模拟环境为核心,全力打造一个高水平的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物流综合模拟实训中心。其实训内容主要包括:

(1)生产物流模拟教学软件。将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管理,主要包括:销售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mrp管理、生产管理、计划分析、生产计划管理、生产管理、生产入库管理、排产管理、外协管理、车间管理等功能模块。

(2)供应链模拟经营管理软件。该软件以互动式教学为主,以整个三维空间为主模型、学员可以自己建设仓库、厂房、配送中心、银行等企业模型;操作过程中能够实现教学互动模式,为教学带来真实的教学模拟过程。

(3)配送管理软件。系统来源于真实企业应用;其中包括:基本数据、订单计划、仓库管理、配送计划、线路优化、车辆调度、车辆监控、财务结算、统计查询、数据备份等。

(4)运输管理实训软件。系统是为物流及相关专业研发的实训软件。系统集货运流程管理、员工工资管理、顾客结算管理、车辆管理、客户关系于一体。主要处理货运合同、运输开单、车辆分派、顾客结算、费用报销等业务;同时处理员工工资、车辆违章、保险规费、客户档案等公司内部事务。

  (5)仓储管理实训软件。仓储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仓库货物的进仓、出仓、库存盘点、仓库报损报溢、库存调拨等,同时管理与仓库相关的货物信息、仓管员信息、货物信息等。系统同时将与库存有关的进销模块以及应收应付账本进行了整合,使系统更加符合现代仓储管理的内涵。

(6)pos前台模拟教学软件。随着零售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数据分析的需求逐步扩大,pos机作为收集信息的桥头堡,成为了店铺的必须设备。

(7)pos后台模拟教学软件。整个系统分为前台pos销售及后台进销存业务管理两大部分。前台pos销售实现卖场零售管理;后台进行进、销、调、存、盘等综合管理,主要功能包括系统管理、信息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应收应付账本查询等功能。

2.3 物流实习基地建设

物流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积极建设物流实习基地有利于强化物流管理的实践性,更能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学校和企业在战略层面的合作,是一种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的合作模式。学生可以在校学习期间,就有充分的机会实现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的完美结合,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力,使他们能更平稳地、更快地完成学生到职员的角色过渡。

2.4 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

2.4.1 实践教师

实践教师是学院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担任各实践教学管理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的教师。应加大力度对实践教师的培养和引进,主要是指导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和指导生产教学的“生产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逐步形成初、中、高级人员的合理师资结构。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通过与兄弟院校及上级主管机构的广泛沟通,制定并完善一套优秀的实践教学计划;(2)所处城市是否为消费型城市,其商业物流、生产制造业规模如何,进一步确定实践方向上侧重消费品物流、生产物流或国际物流;(3)保持与行业协会的沟通,如物流采购联合会、中国仓储协会及各地方协会,他们经常举办一些培训及各种会议,可以培养骨干老师,将行业最新动态、教育状况摸清,做到胸有成竹。(4)设立研发中心,积极与媒体、政府、企业沟通,将教学心得、研究成果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出来,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5)聘请几个知名企业的高层作为专业委员会成员,尽量得到他们的真实建议,物流专业人员真正具有实践性。

2.4.2 实践教学人员应有明确的分工和相应的岗位职责

实践教学人员要按照各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规范,积极承担实践教学工作,努力完成各项实践教学任务。除此之外,作者认为物流专业实践应配合学生的就业方向展开,可以有选择地开展物流一些环节或领域的教育,比如对制造业物料管理环节的深入学习和培养、对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深入学习和培养、对物流规划的深入学习和培养等等,这样学生能够培养在这个领域的特长,更加贴近市场。这样才能够树立学校品牌,扩大学生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吕静.运用案例教学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06(15).

[2]彭新莲.析物流专业理论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活动[j].职业技术教育,2006(8).

第4篇

[关键词]:高职;综合实训;实训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D52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校内综合实训基地建设背景

随着基础建设的加快,全国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建设规模的高增长给建筑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机会,但是随着建筑市场的开放,建筑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主导作用越来越突出。同时随着我国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建设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建设类企业培养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当前建筑业紧缺型人才需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如何培养适应建筑人才市场发展变化、动手能力强、掌握最新工程技术的企业和社会急需人才,是每一个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教育部【2006】16号文“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的精神,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与职场氛围相一致的工作环境,综合实训基地的建设犹为重要。

综合实训基地是实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必不可少的平台。在实训基地建设中,通过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构建能力培养体系;根据能力培养体系的需求提出实训条件。最后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形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二、校内综合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

针对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对高职实训基地进行定位,按照行业和职业岗位需求,以真实的建筑工程项目为依据,创立专业综合实训,实施全过程的综合实训,努力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形成建筑工程专业的基本能力、综合能力、顶岗能力,让学生达到“零距离”就业。

通过综合实训基地的建设,建成以工程承揽、工程实施、竣工验收等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全真模拟”建筑工程技术实训中心,包含专项技能实训场地。以满足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提高,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具体目标如下:

1、建成能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综合实训基地。

2、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综合实训基地。

3、建成区域建筑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及岗位资格认证培训基地。

4、建成区域建筑施工新技术推广研发基地。

通过综合实训,使学生掌握实际职业岗位所必需的职业技能,初步达到具有利用所学知识指导施工或现场管理的能力。

1、通过工程承揽训练,了解招投标工作的全过程,熟悉招投标中各方的职责、工作任务及工作内容。

2、通过图纸会审,了解图纸会审的组织过程,掌握建筑施工图的识读方法和技巧,掌握图纸会审纪要的编写。

3、通过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工程全真模拟实践训练,了解工程实施工作步骤与程序,通过工程实施中不同管理岗位角色的扮演,熟悉各角色在工程实施中的地位、作用、职责要求及工作内容。

4、在实训的基础上,体现教学评价内容,从学生自评、互评到老师评验,让学生从中找到差距,提高职业素养。

三、校内综合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在相关文件与精神的指导下,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是以全真模拟,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全过程体现人才培养的职业岗位要求,反映人才职业能力生成的规律,实现知识学习与强化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综合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可以是:

1、校企合作

以校企合作为依托,通过校企共建的真实或仿真的实训基地,创造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

2、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以具体工程为背景,根据建筑产品生产过程,让学生在典型任务的驱动下,在全真模拟的建筑工程职业氛围中实现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的“做中学,学中做”。

3、服务区域,资源共享

实训基地的社会化,有利于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更早接触社会,熟悉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在思想上与行动上有利于学生社会意识的养成,提高综合素质。避免重复建设,增强职业教育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其他职业学校的发展。同时面向社会开放,开展各种类型的培训,将施工建造实训中心建设成为砌筑工、抹灰工等工种鉴定中心及施工员等资格认证中心和企业的职工培训中心,提高设备利用率。

四、校内综合实训基地的建设内容与实践

1、以任务驱动、工艺过程为主线,建设全真模拟综合实训项目,构建专业综合实训模块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实训模块包括:

(1)工程招投标训练;

(2)图纸深化、施工交底训练;

(3)建筑工程施工样板模型;

(4)施工组织设计训练;

(5)施工图预算编制训练;

(6)施工质量进度成本管理训练;

(7)文明施工现场及验收结算训练等。

2、以综合实训为目的,构建学生综合训练实操区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实操区包括:

(1)混合结构综合训练实操区(见图1);

(2)框架结构综合训练实操区(见图2);

(3)建筑装饰综合训练实操区;

(4)钢结构综合训练实操区等。

图1 混合结构综合训练实操区图2 框架结构综合训练实操区

3、以全真模拟、培养能力为目的,设置功能分区

学生履行不同工作岗位的职责,通过轮岗作业达到完整体验的目的,综合实训基地主要功能划分如下:

(1)项目教学区:设置能进行工程承揽训练的理 实一体化实训教室,可以进行招标文件的编制、投标书的编写和开标过程的实施;

(2)项目管理区:设置项目经理部、工程技术部、成本核算部、材料管理部;

(3)材料加工区和堆场:设置钢筋下料与制作区、钢筋堆放区、模板堆放区、钢管脚手架堆放区等;

(4)操作区:分别设置砖混结构工程和框架结构工程实施操作区。

4、以工程全真模拟实践训练为例,介绍综合实训实施过程

场地要求:全真模拟实训基地

具体实训过程如下:

(1)准备工作组建项目经理部、各种资料准备、现场准备。

(2)砖混结构施工训练图纸会审、定位放线、施工方案、技术交底、脚手架搭设、砌体结构实操、构造钢筋制作与安装、模板拼装、资料填写与整理、质量检验与安全管理、资料填写整理与归档。

(3)框架结构工程训练图纸会审、定位放线、施工方案、技术交底、脚手架搭设、钢筋翻样与下料、钢筋制作与安装、模板设计与拼装、质量检验与安全管理、资料填写整理与归档。

(4)工程拆除训练拆除方案编写与确定、拆除实操、现场清理。

考评成绩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验评三部分组成,其中学生自评占20%,学生互评占30%,教师验评占50%。

最后进入反馈阶段,对整个实训训练过程进行总结与答辩。

五、结语

校内实训基地建成与应用,能为学生创造职业岗位的实践环境,提供了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场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为学生走向职业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双师”教师的整体水平,使教师能够将教学、科研、生产与新科学、新技术与应用紧密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此外实训基地除了每年培养本校在校学生以外,还可对周边大专院校提供实训教学服务;还可对企业职工进行培训、社会转岗再就业培训等,也可以成为高水平的职业技能鉴定场所,为职业教育和社会人员提供职业资格技能鉴定。

第5篇

一、职业能力的科学内涵

我国在认识职业能力方面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较大,例如德国学者划分职业能力为三个部位,分别是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与专业能力,前二者就是人们所说的职业关键能力,这是因为其职业可迁移性非常广泛。而我国则将职业能力定义为一种综合能力,是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生活与生存,工作以及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包括不断学习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接受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职业技能与知识。

二、建筑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现状

如今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并且越来越重视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一线专业人员,急需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对于建筑专业的毕业生而言,在施工过程中其主要存在的现象有以下几点。首先,学生的专业基础比较差,不能够对其进行灵活的运用,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偏低;其次就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低;再次,学生无法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专业知识的学习不同于实际工作,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第四,不具备吃苦耐劳的品质,建筑工作多在户外进行,而学生在家中很少吃苦,通常不愿意下工地;最后,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与团队合作意识。总而言之,目前建筑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普遍较差。

三、职业能力目标导向在建筑专业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1.针对职业能力导向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

组织与安排教学的依据就是教学计划,所以制定的教学计划必须是理论与实践的良好整合,以职业岗位要求为基础,其课程开发思路就是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导向,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除此之外,在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导向的前提下,在建筑专业中实施教学的依据主要是教学大纲,同时也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建筑专业职业能力目标导向的新课程体系包括: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实训;建筑安全管理与工程质量实训;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施工组织实训;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实训;建筑工程图识读实训;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屋面与防水工程施工;钢结构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砌体结构工程施工;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

2.针对职业能力导向编写教材和开展教学活动。

建筑行业中在建材选择、施工设计等方面有许多规定和标准,如果施工时没有重视这些标准,很容易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埋下安全隐患。教育人员需要以建筑行业的职业与就业标准为依据,编写教材,并且遵循理论实践一体化、针对性和实用性原则。编写教材前,可以深入建筑单位或企业开展调查,了解工程施工今后的发展方向,和企业专家沟通交流,共同分析总结建筑职业岗位与领域需要的素质要求、能力与知识。参考我国有关的技术标准及规范,根据岗位职业资格标准,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确保实际的教材具有实践和理论一体化的特点,有机结合实践及理论,使“能力为本、学以致用”的职业教育观念得到充分体现。处置之外,针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师还需要通过“课堂和工地一体化”与“任务驱动”等方式进行职业能力导向,并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教师要学会适应角色转变,要将学生当作教学的中心与主题,通过安排学习型工作任务组织教学,具体的步骤包括资讯、方案、决策、实施、检查与评价,交替实施外业实训与内业学习,使“做、教、学”一体化的教育特点得到良好体现,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3.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职业能力导向引导学生。

教师应当认识到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导向的涵义和意义,更新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素质,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加以培养;其次,教师需要适应角色转换,在讲课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组织教学活动,给予学生建议,并充当主持人;再次,教师并不需要解决所有的问题,应当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第四,教师需要不断开拓创新学习形式,在教学中融入创新元素,丰富学生的跨学科知识,提高其工作能力;最后,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身能力,并且在教学中向学生反馈这种能力。建筑专业的各科课程均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实践性,为确保教师能够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职业能力指导,学校可以挑选优秀专业教师在实训基地学习(挂职顶岗),除了进行课题研究外,还要深入实践,了解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参与施工管理,学习施工技术,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使专业实践能力提高。此外,学校可以制定激励制度,鼓励建筑专业教师进行有关的执业资格考试,对于持有注册造价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建筑师、国家注册结构工程师等证件的教师可给予额外工资或福利奖励。教师在工程监理、工程施工、工程设计等工作中深入接触企业和行业,行业背景更加丰富,提升了自身知名度,也能给学生更好的职业指导。

4.加强建设实训基地,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各个院校应当多与当地的建筑企业沟通交流,从而为学生争取校外实习的机会,使企业能够发展为学校的实训基地。在此过程中,学校与企业需遵循的原则为“共建共管共享”,并且制定合作方针,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确保二者之间的合作能够持续进行。校内实训工厂应包括主要的实训工种,例如抹灰工、砌筑工、模板工、混凝土工、钢筋工等。

四、结语

第6篇

关键词:工作岗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1、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以及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

因此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目标的定位为:基于学生的职业道德,针对学生的工作岗位能力进行培养,需要满足对技能型人才的能力以及素质的要求,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深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将培养目标定位为:①知识目标。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需要做到可以熟练的操作各种办公软件、需要具备Internet 操作与应用方面较为基础的技能、同时还需要具备对电子商务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实现、评价以及后期维护的能力。②能力目标。根据企业的工作岗位设置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具体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主动性与创新性能力,培养学生的电子商务公关、网络营销、运营管理、以及网站维护等方面的技能。③素质目标。以电子商务专业方面的素质教育内涵为前提,涵盖道德观念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与专业技能等方面,尤其需要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对于心理素质以及专业素质方面的培养,需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将“诚信为本”这个观念灌输到学生思想中,培养良好的职业人格,实现创新品质的完善,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以及健全的人格。

2、构建基于工作岗位系统化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以工作岗位为目标,明确课程体系的建设,主要有营销员、网络营销师、电子商务员、网络营销师以及营业员等。例如可以将电子商务员这个工作岗位,可以将其工作进行分解、细化为电子商务应用、网页编辑美化、电商市场分析、网店运营管理、网络资料管理以及网店推广等职责。以此为前提,可以对每一项工作的过程以更为具体的任务为目标进行分解,接着依据每一个具体工作的特点,对工作岗位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实现诸多课程模块的建设,例如电子商务交易训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创建和推广、网点建设与推广等,涵盖产品、任务以及项目等载体进行课程体系的建设。

3、以工作岗位能力为核心,实现教育模式的改革

根据电子商务工作岗位的工作特点与任务,依据对高职学生有关职业能力方面的培养规律,开发研究出专业项目模块,可以实现工作岗位能力的突出培养,可以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资源进行整合,对工作任务进行科学的设计,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所谓“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指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单纯的以课堂讲授为主,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该模式是以做为中心,教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做,同时做也是教的基础,学的最重落脚点也是做,学生对电子商务方面知识的学习,不是单纯的为了通过考试,而是在走出校门后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需要将自己的工作做好,同时还要在工作时不断的进行创新,让工作可以完成的更好、更快、更高效。在以工作岗位为前提的培养过程中,“教、学、做”三者是没有先后顺序之分的,它们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互相辅助,实现教、学、做三者的同步进行,同时还能实现创新,在做的时候,可以首先把简单的项目做好接着再做较难的项目,最后再做复杂的项目,可以把难的项目拆分开来,分解成为单独的一个一个的项目,实现先简后综的循序模式来逐渐深入,从而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的掌握能力进行设计。在工作岗位的需要下,需要将学生的个性与特长进行充分的发挥,老师在做中实现教,学生在做中实现学,可以极大程度的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职业素养能力等等,在做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步的将电子商务专业所需要的技能掌握,从而培养学生日后就业时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对学生成就感、自信心进行培养,这样学生才能有信心继续学习,同时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

例如,在进行《网络营销》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时,就可以首先进行课堂理论的教学,接着是课堂模拟教学,再次是对学生进行课堂模拟训练,即任务驱动与案例分析,接着就是实际应用方面的培训,企业岗位的培训与实践,最后再对课堂理论进行总结,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配合的理论到实践再回到理论的教学模式,就将“教学做一体化”的内涵进行了体现,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的不脱节。

4、对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实现专业考核体系以及评价体系的创新

传统的考核方式只是单纯的以期末考试为主,根本不能体现学生的专业能力,因此需要依据工作岗位对关键能力的需要进行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从而设计出一套考核标准可以实现对学生能力的综合评价,这样才能更全面的对实训教学环节的质量进行评价,同时还可以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计划的制定以及课程的设置的依据。

近几年,国家提倡“开放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例如,我们开设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是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承担的,企业教师将企业真实项目带到了课堂,在进行最终考核评价时:企业项目的评价占到了百分之四十、课堂测评占到了百分之三十、出勤率占到了百分之十、平时表现占到了百分之二十。在这些指标中,企业项目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独立阅读资料、分析实训资料、独立解决问题并完成实训项目;课堂测评指的是考核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平时表现是学生的课前和课后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在进行实训前,学生有没有提前学习PPT课件和教学视频,课后有没有及时进行总结并完成实训项目;出勤率的考察主要是指对学生有没有按时上课以及是否早退进行评价,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借助于这个评价体系可以让学生提高主动性,一改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根本的改变。在授课方法上,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主要的讲授,改革后的模式可以让学生更为主动的去查阅资料、自主学习ppt或教学视频来完成企业项目。将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进行带动,使学生实现边学边做,边做边学。

5、建立健全实训基地,完善教学保障体系

以工作岗位为核心对学生在实践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需要有实训的基地,依据相关要求,这个场所不仅仅是为了单纯的进行实践教学,更重要的是能体验企业真实的业务流程,尽力实现最大程度的全真和模拟紧紧结合,建立健全的“教、学、做一体化”基地,在进行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时,还可以对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学生、企业专业的人力资源进行利用,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对实训的教学保障体系进行完善。

必须围绕新的人才培养目标,配合新课程体系的实施,以最终服务于企业为目标,必须严格建设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训基地,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方面的技能进行强化,如ERP沙盘对抗实训室、网络营销实训室、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实训室、摄影实训室等实训室的建设,建设这些实训室有助于实现“高起点、高效益、高标准”的三高原则,商科特色十分浓烈,可以让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体验企业实际运行的过程,既有助于增加学生实践经验,有助于日后找到相关的工作,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信心,对自己的能力有所认识,从而更好的对不足之处进行弥补,从而培养出更优秀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6、结论

由上文可知,本文通过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及目标进行了分析,接着针对企业工作岗位进行了课程体系的设计,随后对教育模块进行了优化,改善了成绩考核体系,实现了评价体系的创新,最后对实训基地的建立进行了研究,完善了教学保障体系,希望各大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改革,制定出符合电子商务行业需求的培养人才的方案,可以更好的培养出更为专业的人才,才能更好的实现学生的就业,解决用人单位的需求。与此同时,电子商务行业是一个更新速度十分快的行业,不断的有新事物、新技术、新岗位、新企业类型的出现,因此,对电子商务的现状进行了解,熟悉该行业的工作岗位需求,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只有不断的对工作岗位进行研究才能更好的对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从而更好的实现学生的就业。

参考文献:

[1]曹斌,姚莹,李志方.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11):167一168.

[2]王冬卓.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议[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8):226一227.

[3]刘亚杰.电子商务专业考试考核方法改革探讨[J].电子商务,2014,(4):86一87.

第7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职业能力;实践教学体系

职业是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而从事的相对稳定、有报酬、专门类别的社会劳动。个人要在社会上谋求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就要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及妥善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还要有学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思维能力等,这些能力统称为职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就业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能够胜任职业岗位,满足社会和个人对职业的需要。

“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概括起来,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一般是指专门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能力等与职业直接相关的基础能力,是职业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方法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独立制定计划能力等。社会能力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又称关键能力或综合能力。如果能在具备一般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掌握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将使职业活动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高职教育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可以理解为:完成某一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必需的能力。

“工程造价”专业具有专业性、跨学科、实践性非常强的特点。如何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依托行业企业,借助于企业与学校的资源共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是我院实现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我院工程造价专业是国家示范建设的重点专业群之一,自从开办此专业以来,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建设之路。

一、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大了实训实践课程的比重

该专业致力于培养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职业道德良好、满足市场需求的工程造价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实训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但从造价专业技术人员的招聘要求来看,往往是要求具备实际的预算能力,熟练造价软件操作能力,然而我们的学生就缺乏这方面的实战能力,动手能力比较差,不能马上进入角色。究其原因就是学生们实训实践动手操作较少。我院自从创办此专业以来,始终采取“2+1”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到企业广泛、深入调查,认真听取工程造价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意见,逐步制定修改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方案中,加大了实践课程的比重,并采取了分散实训与集中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全过程的控制上保证了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二、注重实训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

(一)实践教学应该把握住社会与实践、工程与实践的脉搏,实践教学应参照工程实际的发展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实践教学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校内实训教学环节与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的统一,创建一个良好的实训教学环境;二是模拟操作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校内实训与校外企业综合实践的作用,尤其是企业的资源优势。

(二)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企业的实习基地,不仅是作为学生毕业前的综合实践实习基地,更重要的是作为经常性的实训实践教学基地,这是学生能否有效地提高职业能力的重要条件。因为让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到企业生产服务第一线去,接受企业管理,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接受企业师傅手把手的教,和企业员工同劳动、同生活,可以切身体验严格的生产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感受劳动的艰辛、协作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这不仅能为学生直接了解具体工作岗位的技术要求,提高职业能力,为毕业与就业接轨,上岗即顶岗工作奠定基础,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都有极大的帮助。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强化了教学实践环节

(一)校内实训教学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是以基本技能训练和基础知识模拟仿真为主,软件实行技术升级,设备的功能实现共享,并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一套环境真实、系统性强、模拟仿真程度高、能满足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的校内实训基地;建立了工程造价、工程招投标评标、水电安装造价、内业资料管理等的专门技能训练;建设了专业综合能力训练为主的施工成本核算实训室,在单独训练学生专项能力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形成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2、认识实习

本专业的学生在二年级的第一学期接受为期一周的认识实习。通过与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合作,到施工现场上参观学习,收集资料,请施工技术人员现场讲解,使学生更具体、明确地把握建筑施工与结构构造要求,并对工程的施工现场进行认识,对工程的材料物资进行认识辨别,对施工工序进行认识,获得感性认识,为学生日后走向社会及学习专业课打下坚实基础。

3、技能专项实训

对于专业课建筑工程造价、水电安装预算、招投标评标、工程量清单等课程分别进行为期一周的专业课程实训。通过实训教学,利用真实工程资料对学生进行工程造价实践技能的实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对理论课程有个系统的认识。

(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以校外实训基地为依托,建立了相对稳定的顶岗实习就业基地。

1、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学院在我省内外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期间企业与学院共同管理好实习学生,并加强学院与企业的沟通,争取实习期满有更多的学生被企业留用。为此建立了实习学生全程跟踪制度,即学生实习的一年期间从开始到结束都有由企业和学院指导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深入地开展工作,大部分的学生能留在实习单位就业,为学院就业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建立起了实习就业相联的稳定实习就业基地。

2、顶岗实习

学生通过顶岗实习,零距离接触工程造价的实际工作,参与工程全过程造价的确定及控制工作,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顶岗实习结束,学生不管是留在实习单位,还是另找工作单位,都能上手快、动手能力强、基础扎实。

3、顶岗实习答辩

顶岗实习结束后进行答辩,要求学生将自己一年来的实习内容和实习收获、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自己的实习看法进行详细的阐释,并回答由校内指导教师及企业专家组成的答辩委员提出的问题,采取随机问的方式。

(三)逐步完善实训实践教学的考评体系

实训实践教学的考评是验收学生实训模拟及实践效果的重要环节,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考评的体系可以根据不同的实训实践环节来设计。根据需要,设计考评的指标及考评分值,主要从这么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一是学生自评,通过学生(下转274页)(上接273页)参与实习实训实践,写出实习报告和心得感受,按完成的任务的情况,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发现问题,提出建议,给自己测评打分;二是小组互评,通过小组学习,相互讨论,研究问题,共同协作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相互测评打分,提高学生的能力;三是实训实践指导教师综合考评打分,根据学生的知识、态度、能力,完成任务及操作水平的情况综合测评打分。通过三方面的综合测评,争取对每一位学生的实训实践效果有一个客观、全面、真实的评价。

参考文献

1、郭卫青 《在工程造价实习中形成学生的专业能力》中国建设教育2007.01

2、张可安 《职业院校“校企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4

3、包和春 《政府搭台 走产学合作特色办学之路》 北京教育 高教2009.02

4、孙咏梅 《以就业为目标、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工程造价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科技资讯

第8篇

关键词:课程训练;实训基地;实践教学

Abstract: training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research, knowledge chart, building materials, mechanics, measurement) corpus is a key project of teaching reform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pla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research\" the total under the topic of corpus. Since January 2011 the total task start later, in June 2011 to May 2012 to form the course training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knowledge chart, building materials, mechanics, measurement) corpus study, forms through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training course; Practice base; The practic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E25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04-0000-00

一、调研基本情况介绍

1.专业基本情况

据2010年统计数据表明,全国开办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校已达540所(包括本科和高职院校),在校生22万余人。这些数据表明该专业是在市场需求下发展势头良好的专业。根据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全国22个省53所高职院校的调研结果表明,近年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各个学校的建设情况差异很大,校内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落实的比较好的主要是国家“示范校”、“骨干校”和以建筑类为主的高职院校,而对于其他高职院校开办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而言,30%的左右的院校校内实训基地不能满足专业的需要,不能完成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导则规定的实训项目和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个别院校根本不具备实训基地,也不开设实训项目。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与实践教学研究就是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

2.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根据对国家高职示范校及骨干校的重点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其结果基本符合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土建施工类专业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基本要求。课程设置如下。

普通教育内容:

思想与道德教育;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外语;计算机信息技术;体育等。

专业教育内容:

(1)专业基础理论:数学、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材料;测量、建筑施工、施工组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2)专业实践训练:工种实训、建筑材料检测、测量实训;施工图会审、招投标与合同、施工技术管理、技术资料管理。

拓展教育内容:

主要是为了适应学生就业专门化需求而设置,主要涉及部分土建工种操作实训、建筑结构设计实训、建筑节能施工和特殊构造实训等内容。

在非建筑类高职院校开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专业实践训练内容开设的较少,而拓展教育内容基本不开设。

3.课程训练(识图、建材、力学、测量)实训基地现状

课程训练实训基地建设及实践教学研究(识图、建材、力学、测量)子课题,主要研究对象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础理论教育中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材料及测量四门课程。通过调查发现在建筑类高职院校中建材、力学这两门课程的实训基地建设的比较好,基本能够满足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导则规定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而测量课程的实训基地建设稍显薄弱,识图课程实训基地的建设由于课程的特点各个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差异较大。

二、调研分析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正处于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发展的过渡阶段,建筑业的增长速度很快,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很大。建筑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数最多,分布地域广,主要从事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活动。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结合我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一系列经济政策,建设任务量仍然逐年递增,建筑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仍将持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建筑业仍有400万技术人员的缺口,尤其是基层技术应用与管理岗位的缺口占很大比重。鉴于以上形势,各高职院校争办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方面解决了部分高职院校招生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2.各学校课程实训及实训基地基地建设差异的原因

通过对全国高职建筑类院校和非建筑类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尤其是近5年内新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院校的调查,结果表明各院校间在课程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上差异很大。分析原因主要可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经费和场地短缺

高职建筑类院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本上都是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专业开设时间长,有历史积累也比较受重视,尤其是国家示范校和骨干校在课程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上投入较大。而非建筑类的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般不是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从资金上和场地上都得不到满足,因此课程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相对薄弱。

(2)对专业的培养目标认识不清

近几年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校,由于是根据市场需求仓促上马的专业,在师资配备上不尽合理,一方面是原有其他专业转过来的老师和引进的应届毕业生,另一方面有很多学校采用临时外聘的方法解决教师问题。这种现象的存在客观上造成了专业内涵建设上的缺陷,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中课程设置以及专业培养目标上都存在偏差。

(3)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缺乏经验

由于一部分非建筑类高职院校和近几年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院校在专业建设上欠账较多,实训基地建设经验较少,这也是制约这些院校课程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因之一。

三、思考建议

面对当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现状,我们认为,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某些学校的办学条件(如师资结构、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投入等),将会严重影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学生的整体水平,也会制约我国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和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

第9篇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加快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使之更好地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服务,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1]。高校“双创”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更多的创新者和创业者,本文以《跨专业综合仿真实验》课程为例,探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验教学在教学方法上的探索和经验。

1 《跨专业综合仿真实验》建设历程

《跨专业综合仿真实验》课程,诞生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中,覆盖专业广泛,将人力资源、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仓储物流、资本运作等26个专业有效整合,形成网状仿真综合模拟实验。学生在仿真商业环境中,感性而相对自主地构建上、下游行业协同,促进供应链、生产链、流通链高度整合。通过体验式综合实验教学,强化了学生对产业环境、企业经营决策、企业管理、竞争对抗、业务训练等专业技能的认知,有效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最终实现创新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2]。

《跨专业综合仿真实验》依托三大平台建设,即“虚拟仿真商业社会环境”实验平台、仿真教学场所平台和自制实验教具平台。首先,“虚拟仿真商业社会环境”实验平台,该平台模拟真实的商业社会,将制造业与服务业、供应链、生产链、流通链、资本运作业务链相互协同,高度整合。在这个仿真社会中,学生将遵守政府与市场规则,履行标准工作流程,发挥专业技能与创新潜能,实现个人、组织、社会和谐发展,共同进步。其次,仿真教学场所平台,该平台是开展跨专业综合模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实验室,这里与其说是教室,不如说是学生角色扮演的工作场所。学生可以在自己组织的办公区一起办公,也可以穿梭于不同组织之间,办理业务或开展商务合作,还可以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集中召开对内、对外会议。最后,自制实验教具平台,该平台是西南经济大学实验教学团队共同研制的各种系列教具,这些教具陪伴学生创新创业实验教学始终,这里不仅有标配办公用品,还有业务推进所需的各种文书、证明、单据、账薄,以及验钞机、练功钞、工作胸牌……学生在仿真模拟运营期间,也会自制更多个性化的实验教具,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团队凝聚力。

《跨专业综合仿真实验》的课程建设,起步于2014年春季学期,教学团队由实验教师、行业专业人员、实验管理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学生实验助理共同构成。课程建设初期,以选修课的形式推行与完善,期间经历了实验平台的多次优化与升级;教师团队的若干次选拔、培训与再提升;一批批学生建议的积累与践行;一场场行业交流会的研讨、探索与提高,最终于2016年秋季学期,《跨专业综合仿真实验》成为该校各专业创新创业必修课程,纳入学分管理。

2 创新的实验教学课程,需要创新的实验教学理念

《跨专业综合仿真实验》不再以传统的“验证性、设计性”实验为主,而是强调“任务驱动性、体验性”综合仿真模拟实验,经过长期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以学生为中心、重体验过程、重反思总结”的全新实验教学理念。

2.1“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实验教学理念,将全面颠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角色

首先,教师需要积极适应角色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教师需要努力扮演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情景的创造者、学习热情的激发者、学习活动的启发者、学习过程的帮扶者角色,为学生搭建能力提升的“脚手架”。通过引导学生自觉决策和创造性实验,激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创业行为。再者,学生需要积极成为知识的建构者、自我控制的学习者。在跨专业综合实验课内模拟经营体验环节,每个学生扮演企业管理中的不同角色来完成实训任务,通过小组学习、小组讨论共同发现完成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制定完成任务的策略和计划,确定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工以及协作方式,从而达到知识学习、能力锻炼和素质提升的目标[3]。

2.2“重体验过程”的创新实验教学理念,将彻底革新学生学业考核模式

“重体验过程”的核心是改变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模式,重视学生参与模拟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将知识性考核转变成态度、能力、业务知识应用等多维度考核。比如,在课程动员期,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管理,教师会通过人才招聘会的课程设计完成分组管理。首先,鼓励学生自荐成为政府机关、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制造企业、贸易企业等行业的负责人,通过即兴限时制作招聘海报和求职简历,随堂开展人才招聘会。招聘会结束意味着分组任务完成。此教学组织过程,锻炼了学生的演讲能力、创作海报能力、撰写简历与面试技巧的能力,学生在招聘与求职的过程中,也体会到了人才市场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现状。再如,在行课中,模拟经营是跨专业综合实验的核心环节,每位学生,在8-12个季度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都有特定的职业角色,承担相应的工作职责。教师将每个季度的成果给予及时、全面的评价和奖励,如季度利润奖、季度大富豪、季度生产大亨、季度销售大亨、季度纳税先锋、季度纳税大户、季度信用评优、季度福利最优组织等。最后,在课程总结期,教师会安排学生在小组内部匿名打分、开展感动人心小故事会分享等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控、反思与总结。“重体验过程”的实验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创新实验,参与创业活动,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全面发展,在团队中荣辱与共。

2.3“重反思总结”的创新实验教学理念,将深入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和综合能力提升

“重反思总结”的核心是每个关键实验环节都会要求学生书写活动体验和反思总结,通过反思感悟来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和综合能力提升。比如教师要求学生养成撰写工作日志的习惯,学生通过反思自己在参与综合模拟实验过程中的经历的困难、总结的经验、取得的成就、收获的感情,强化学以致用,干中学、学中用的创新创业意识。教师也会组织优秀日志分享、“同行”业务交流会、明星“员工”经验分享会、期末“工作”总结展示等活动,将学生的反思总结多渠道、多形式地展示和分享出来。“重反思总结”的实验教学理念,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工作、学习习惯,更锻炼了学生语言组织、文字表达、逻辑思维、自主学习、创新创业等综合能力。

3 创新的实验教学课程,需要创新的实验教学方法

在“以学生为中心、重体验过程、重反思总结”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跨专业综合仿真实验》课程,逐步探索出“丰富教学资源、畅通师生交流、全面考核评价”的全新实验教学方法。

3.1“丰富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灵活、自主学习的需求

《跨专业综合仿真实验》课程的教学资源,现已覆盖了网上实验平台、教学场所、实物教具、课外微视频教程、网上开放教学、课外学习小组多种形式。丰富、灵活的实验教学资源,很好地打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能够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与移动场景之间无缝切换,既能满足学生系统化的长时间学习需求,又能满足学生随时随地碎片化的学习需求。课堂内,学生通过网上实验平台、模拟仿真实验场所、实物教具,积极开展协同业务合作,以时间进度为单位,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不同职业技能的理解,拓宽学生学习、工作的专业视野;课堂外,学生会受教学过程中“任务驱动”的影响,利用微视频教程、网上开放教学、课外学习小组资源,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向,为下一次课堂内的创新创业表现做出积极、充分准备。这种良性循环的教学过程,非常利于提升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度和质量。

3.2“畅通师生交流”,强化学生互动、反馈学习

《跨专业综合仿真实验》课程,非常重视学生自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反馈,“畅通交流”成为必要的教学保障。为保障“畅通交流”,可以做出如下设计:首先,重构教室,让教室桌椅摆放形式更加人性化,学生重构后的教室里自然形成互动,使讲座报告、小组合作、混合学习,自由交流,灵活穿梭。再者,可以为每个班级建立一个QQ群,群主由助教担任,负责课堂外布置任务,解答疑惑,收集问题,及时向教师反馈、改进。学生可以在群中自主安排工作、协调任务、开展合作、反映问题、提出建议等。第三,对每阶段教学活动和作业,教师应给予及时、正式、公开点评,引导学生正确的努力方向,启发学生更多的创意来源。最后,教学设计可以增设组织文化建设活动。长期教学实践和课程调查显示,这些组织文化建设活动,不仅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有利于帮助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全面提振学生学习、工作的动机和态度[4]。

3.3“全面考核评价”,引导学生重视细节、全面发展

《跨专业综合仿真实验》课程“全面评价”的考核方式是“五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教师考核与学生自我考核相结合;团队考核与个人考核相结合;个人表现考核与工作业绩考核相结合;履行岗位职责考核与特别贡献考核相结合。通过评价指标库建立评价方案,从团队精神、分工协作与沟通交流、经营决策、经营业绩、管理制度、业务完成情况、公司绩效、资料管理、部门或公司经营报告、实习报告、业务处理情况、出勤率、提交书面材料等多点、多方位进行评价。

参加跨专业实习课程的学生成绩由团队业绩考核评分和个人业绩考核评分两部分构成,其中团队业绩得分占40%,个人业务得分占60%。团队业绩满分100分,根据团队业绩考核指标各项得分计算加权平均数,每个团队的考核得分乘以40%为团队成员的团队业绩得分。团队业绩得分转化为团队中每个成员的成绩,应根据个人在团队中的综合表现、贡献大小等确定个人分配比例,据此计算团队业绩的个人得分。根据个人业绩考核指标各项得分计算加权平均数,即为个人业绩考核得分,满分为100分。个人业绩考核得分乘以60%即为个人业绩得分。最后计算每个实习学生的实习成绩,即个人实习成绩=团队业绩考核得分*40%*个人分配比例+个人业绩考核得分*60%。

针对学生参与仿真实验的机构不同,考核方法有差异,具体如下:仿真企业学生团队业绩评分=团队精神15%(学生团队评价与教师综合评价)+分工协作、沟通交流15%(学生团队评价与教师综合评价)+经营决策20%(学生个人与团队评分)+管理制度10%(学生团队评价与教师评价)+业务完成情况10%(学生团队与教师评价)+公司绩效考核20%(会计师事务所设计指标体系综合业绩评分,教师审核评分)+资料管理情况10%(学生团队评价与教师综合评价)。仿真企业学生个人业绩评分=实习日记10%(教师评价)+实习报告20%(教师评价)+提交书面材料15%(所在公司评价、教师评价)+业务处理情况25%(教师评价)+所在公司综合评价20%(所在公司评价)+出勤率10%(教师与根据考勤记录评价)。仿真服务机构学生团队业绩评分=分工协作、沟通交流15%(学生团队评价与教师综合评价)+综合决策能力20%(学生个人与团队评分)+管理制度与工作方法15%(学生团队评价与教师评价)+基本业务完成情况20%(学生团队与教师评价)+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20%(会计师事务所设计指标体系综合业绩评分,教师审核评分)+资料管理情况10%(学生团队评价、教师评价)。仿真服务机构学生个人业绩评分=实习日记10%(教师评价)+实习报告20%(教??评价)+实习项目完成及成果提交情况20%(所在公司评价、教师评价)+业务处理能力30%(教师评价)+服务单位满意度10%(所在公司评价)+出勤率10%(教师根据考勤记录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