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2 18:15:36
导语:在小班教师教学经验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hallenge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this paper has put forward a three dimensional structure discussion teaching model in the course of data mining, which has been set up in three years. It highlights the design of teaching content centered on students' ability and the design of research 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led by professional. The improvement of product quality of student data mining verifi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teaching mode.
Keywords discussion teaching; data mining; special curriculum-capability-knowledge
近年来,以培养本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研究和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在本科生课程教学中开设专业研讨课已经成为国内外高校实现传统的以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向研究型教学模式转变的重要手段之一。[1]按照 “科学文化素质走在全国院校前列,军事专业素质走在全军院校前列”和“2020年前使学校本科教学水平整体达到国际一流”的目标要求,我校自2013年开始陆续在高年级本科生课程体系中开设了十多门专业研讨课。笔者于2013年秋季开始面向全校高年级本科生开设了“数据挖掘”专业研讨课程,通过三年面向不同背景学生的教学实践,结合专业研讨课的特点,探索出一种“专业课程-能力-知识”三维结构式专业研讨教学模式。
1 对高年级本科生专业研讨课的认识
1.1 专业研讨课的开设目的及意义
开设专业研讨课的目的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通过专业研讨课,创造学生在合作环境下进行研究型学习的机会,使学生体验探索式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锻炼学生合作交流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专业研讨课,在教学中广泛应用研究式、项目式、案例式等教学方式,以教师引导、师生互动、小组研讨、探索学习为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创造性,从而推动本科教学方式的改革和转变。
“数据挖掘”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培养本科学生的数据挖掘能力和素养,尤其是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宏观和微观揭示目标的内在本质和规律,发现目标关联关系和异常行为,洞察甚至预测目标的发展趋势的能力。为培养适应信息化条件的军事指挥和技术人才,本课程更聚焦于学生军事数据挖掘、研判与预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面对国内外各类军事问题时“站得高、理得顺、看得清、把得准”。
1.2 专业研讨课的特点与挑战
专业研讨课作为研究型教学模式的主要手段,其区别于传统知识传授型的教学模式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专业引领、问题为先、研讨创新、个性激励”。
(1)专业引领。专业是专业研讨课的框架结构,好的专业应该具有较为丰富的问题空间和柔性的知识体系,能够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引领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问题为先。专业研讨课区别与传统知识讲授型课程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在专业引领下由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学生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是创新的第一步,好的问题能够反映出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和批判性思维,这恰恰是传统知识传授型教学所缺失的。
(3)研讨创新。互动研讨是专业研讨课的组织形式。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领域知识,并具有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参与互动的引导技巧。要求学生不能“空手空脑”来到课堂,课前应积极准备相关问题及其参考材料。师生课前准备越充分,研讨互动才会撞出“火花”,深度的思考、质疑和批判才可能出现创新。而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要尽量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通常要求专业研讨课进行小班教学,以20名学生以内为佳。
(4)个性激励。参与高年级专业研讨课的学生有可能学科专业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学科专业的也有基础好坏之分。研讨课教学区别于传统知识传授型教学就是努力鼓励和赞扬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结论,保护和激励学生们所有的探索欲望和尝试,追求多视角、批判性和个性化特质思维。
专业研讨课这些研究型教学模式特点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一门优质的专业研讨课,须充分发挥好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作用。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要完成从“主导”到“引?А苯巧?的转变,要以学生自主探索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在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加强研究和设计。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要完成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转变,要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两个方面加强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养成。
2 以能力为中心的三维结构式教学模式设计
通过三届高年级本科生“数据挖掘”专业研讨课的教学探索,参考其他专业研讨课的设计理念和积累的教学经验,[2,3]笔者总结和设计了一种以能力为中心的三维结构式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该结构突出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由教师精心设计的专业为引领背景,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在研讨交互中,通过教师适时讲授基础理论,引导学生自学相关方法与算法,掌握相关技术工具,教师适时讲解难点关键点,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探索解决方案。
2.1 以学生能力为中心的教学内容设计
“数据挖掘”课程教学内容始终围绕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进行设计。这门课程课时为20学时,选课学生规模不超过30人,至今已经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三次,每次选课学生的知识背景和选课动机总体上有所差异。前两次选课的学生以技术类学生为主,指挥类学生较少,且技术类学生主要知识背景是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以及电子与通信工程等专业,选课动机主要想学习数据挖掘技术;后三次选课的学生类型逐步发生了较大变化,指挥类学生逐步增多,技术类学生逐步减少,且指挥类学生知识背景差别很大,选课动机主要是想学习数据挖掘流程及方法,更关注如何做出好的数据挖掘产品。针对学生总体情况变化的分析,本着总体与个体兼顾的原则,笔者在教学内容上设计能力-知识矩阵表。能力-知识矩阵表体现了对指挥类和技术类学生能力培养的不同,对指挥类学生强调使用工具进行分析的能力,对技术类学生强调方法与算法分析的能力。
2.2 以专业为引领的研究型教学方法设计
专业研讨课作为研究型教学手段之一,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和善于创新的能力,专业如何设置十分关键。笔者结合军校学生的特点和大数据发展趋势,精心设计了五个数据挖掘专业,专业设置以典型案例为背景,引导学生自发提出数据分析问题,通过师生互动研讨,对提出的问题从方法和技术层面进行分析和质疑,以确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3 总结与展望
3.1 课程教学体会
通过三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笔者深感要完成好一门高年级的专业研讨课面临诸多挑战,但只要把握和完成以下几点,就能够较好地克服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对学生知识背景和学习动机的准确把握是基础。高年级专业研讨课通常是面向全校高年级本科生的选修课程,学生选择某门研讨课是完全自主的。一方面,选课学生的知识背景很可能差异很大,甚至完全没有研讨课所需的前序知识,另一方面,选课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可能不同,大部分学生是感兴趣想学,也不排除有部分学生仅仅就是来混个学分,知难而退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开课前或在第一堂课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研分析,做到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动机的准备把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的专业设计是关键。专业研讨课的根本宗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的能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如何激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积累的科研和教学经验,精心设计能够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兴趣,触动学生思维神经的研讨专业,学生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这样,学生能力培养自然水到渠成。
(3)良好的教学资源和实践平台是保障。专业研讨课的教学内容要么是前沿技术,要么是新理论或新思想。这就要求教师结合自己所在的团队的前沿研究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创新平台,支持和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摸索、去实践,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提升创新能力。
我校学生数学作业现状:
我校位于市郊,近些年来,本学区的大部分优秀学生都上了民办学校,留下来的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习惯性都非常差,给我们的常规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少的困惑,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难度的加大,学生的作业情况变得日益糟糕,有近一半的学生作业有空题现象,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作业纯属搪塞,有的甚至随意写上一些阿拉伯数字或无人认得的符号作为答案来应付老师,更有的是极少交作业或根本不交作业,一副无所谓的态度……种种现象表明,我们的数学作业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只是过场戏而已,根本谈不上巩固提高与创新,作业的有效性很低,与新课程的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相差甚远……
我校七、八年级数学主要作业是课本习题和基础训练,其它是各任课教师自己选择一小部分习题或由学生自己买资料来补充.但从学生的作业情况与教学实际中发现,这些作业形式不甚符合我校初中学生的实际水平,虽然编写得比较好,但对我们学生来说难度有所偏高,基础题量偏少.在实际使用中,不少后进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实在太多,影响了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我校课改的焦点之一,而其中作为学习方式载体之一的作业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课堂的教学观念、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领导及老师们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追求,数学教育、教学的模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仍有教师讲、学生听,平铺直叙的复习、新授、巩固、布置大量课后作业,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及数学学习的实际,严重阻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数学作业是其中一个重要指标。鉴于此,我们的课题就是研究如何精心设计、合理布置作业,能使学生巩固、内化学得的知识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目的.对教师来说,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信息反馈,它可以使教师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调整今后教学活动的组织或者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数学作业的设计,是一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作业过程是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
针对我校实际,本学期教导处提出“以作业为抓手,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勤反馈、多补救”的教学策略.因此,开发与利用适合校情、学情的数学作业,对深化我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三、省内外此课题研究现状
(1)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优化数学作业设计,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实现“轻负担、高效率”,这一相关课题越来越备受省内外教育者关注..如西安铁一中学的“初中语文作业有效性研究” ,虽然学科不同,但有许多可借鉴的地方。
(2)“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也是本课题的研究点,它关注的是教师怎样“设计”、如何“有效”,这也是当前教师继续教育“命好题”的研究需要.
(3)通过有效作业的实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索符合校情、学情的作业模式,已成为省内众多学校教改的热点.如: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洋思中学的堂堂清,侧重的都是练得精到,练得有效. 我市部分学校均开发适合自己校情的导学案,其中就有作业设计。
四、课题涵义的界定
1.数学作业:是教师布置的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数学学习,检查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反馈教师的教学情况的一种手段.
2.有效的数学作业:是指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程度,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作业的效度 (质量)有效地提高.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其理念主要体现在一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二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三是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2)掌握学习理论: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学习能力、速度和动机方面的个别差异将会消失,大多数学生将获得较高的学习动机.
(3)多元评价理论:学习者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个学习者都有各自优势.学生在意义建构过程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不是单一维度的数值反映,而是对多维度、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对学生学习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元评价理论体现了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化,方法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因材施教原则: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因材施教不但是我国古代教学经验的结晶,还是现代教学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它具有非常丰富的现代价值.
(5)《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调查作业布置、设计、指导、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
2.开发符合校情、学情的校本作业.
3.探索有效作业实施方案(包括作业完成形式、批改形式、评讲形式等).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方法、态度以及作业中存在问题的处理方式等进行调查分析.
(二)文献资料法.广泛收集、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学习、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教改经验,以提高思想认识,借鉴他人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制定课题研究的具体策略,构建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
(三)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研究制定的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学工作中开展行动研究,边教学边研究,不断调整方法,完善实施方案.
(四)经验总结法.在实验探索过程中不断分析总结,通过对成功经验的理论分析和科学总结,推动本课题不断深化研究.
(五)个案研究法: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进行追踪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对策.
八、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
1.各年级实验前后成绩分析.
2.《马鞍山四中初中数学校本作业》.
3.“研究论文集”、“优秀命题集”、“教学案例集”、“教学设计集”、“研究课教案集”、“学生优秀作业汇编”等.
4.马鞍山四中学生作业方案.
5.马鞍山四中学生作业批改方案.
6.马鞍山四中学生问题作业矫正方案.
7.马鞍山四中“有效作业”背景下的教学改革综述.
九、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9年3月)
1.提交课题立项申请书.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课题组内人员分工,并组织课题组教师开展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3.撰写开题报告.
4.邀请专家进行课题可行性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5.举行开题论证会.
(二)研究阶段(2019年4月——2019年5月)
1.调查作业布置、设计、指导、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研究相应的对策.
2.针对小班化的特点,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开发校本作业.
3.开展提高作业质量的研究,探索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和教师批改作业的形式,落实高效率、轻负担.
4.探究学生问题作业矫正方案,总结补救策略.
5.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加强交流学习,促进课题研究向纵深化发展.
(三)总结阶段(2019年5月——2019年10月)
1.开展“初中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论文、优秀命题、个案分析征集活动,编辑“论文集”、“优秀命题集”、“教学案例集”、“学生优秀作业汇编”.
2.完善《马鞍山四中学生作业方案》、《马鞍山四中学生作业批改方案》、《马鞍山四中学生问题作业矫正方案》.
3.组织座谈,邀请专家进行评价和指导.
4.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关键词:青年教师;知识结构;教学能力;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3)03-0073-06
自1999年以来,我国大学教师数量随着高校扩招而迅猛上升。教育部每年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告》数据变化显示,2001年全国高校专任教师为61.99万人,2010年全国高校专任教师为134.31万人。在新世纪的前十年里,我国高校教师人数增加了72.32万人,入职10年的大学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3.8%。从数据中不难发现,当今中国的大学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由于新增的大学教师大部分为刚毕业的硕、博研究生,其知识结构与教学能力能否胜任大学教师一职关系到我国高等人才的培养质量,更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为了解我国大学青年教师专业知能发展情况,进行了本次问卷调查。
一、问卷及样本的基本情况
1.调查问卷的设计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主要调查五个方面的内容:大学青年教师知识结构情况、影响高校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因素、学科专业知识的来源、学科教学知识的来源及其贡献、影响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因素。
2.样本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样本通过系统抽样获得,样本对象是江苏和山东两省的部分高校专任教师,其中“985工程”高校3所,“211工程”高校4所,普通本科学校8所,样本对象的年龄为45周岁以下,涉及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理学、工学、农学和医学十个学科。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有效回收问卷581份,回收率为96.8%。
样本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所在城市、年龄、学历、教龄、职称等多个方面,具体情况见表1。
从统计结果来看,男性教师占54%,女性教师占46%,男女比例大致均衡。省会城市的教师比例近两成,地级市城市的比例占到八成有余。大学青年教师中,30岁以下的数量偏少,占8.1%;31-40岁的最多,占样本总数的70%;41-45岁的占21.9%左右。大学青年教师中,教龄在6-8年和11-15年的教师较多,均占到了总人数的两成以上。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青年教师职称分布不太均衡,大多集中在讲师和副教授之间,占总人数的86.8%。绝大部分的大学青年教师具有硕士、博士学历,只有极少数是专科和本科学历。这说明我国大学教师的学历要求变得更高,大学教师的学历水平和科研水平都得到了人力资源方面的保障。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大学青年教师知识结构的调查
大学青年教师知识结构的问卷设计共设置11个因素。①每个因素分别设置“很好”、“较好”、“一般”、“较弱”、“缺乏”五个梯度等级,分别赋值1、2、3、4、5分。通过SPSS19.0对这11个因素的掌握情况按照“一般”、“较弱”、“缺乏”累计百分比进行排序所得的结果如表2。
表2中,“均值”为该项因素得分的平均数,由于从“很好”到“缺乏”所赋的值逐渐增大,因此均值越大,说明大学青年教师对该项因素掌握程度就越低;“一般”、“较弱”、“缺乏”累积百分比是指各因素在“一般”、“较弱”、“缺乏”三个等级上的频数占有效样本总数的百分比之和。
通过均值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青年教师“学科专业知识”掌握最好,而“一般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教育情境的知识”、“学生的知识”、“教育信念的知识”掌握欠佳。
将青年教师“对自己教学技能的客观评价”与“一般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教育情境的知识”、“学生的知识”三个因素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p值分别为0.000
2.影响大学青年教师专业知识发展因素的调查
大学青年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影响因素部分共设置14个因素。②每一项因素采用“很大”、“较大”、“一般”、“较小”、“没有”五个梯度等级,分别赋值1、2、3、4、5分。经过分析,我们对选择“很大”、“较大”的累积百分比进行了排序,选择了靠前的五个因素,具体情况如表3。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青年教师普遍认为以下五个因素对自身专业知识发展的影响较大,它们分别是:“学科知识的深度”、“作为教师的表达能力”、“敬业精神”、“教师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教师个人实践经验和能力”。相比较而言,教师比较忽视的因素是:“学校文化”、“关于学生学习情况的知识”、“对教育教学改革及其新理念认识”三个因素。
3.大学青年教师学科专业知识来源的调查
对学科专业知识来源的调查,主要设置了9个因素。③每一项因素采用“很多贡献”、“有些贡献”、“很少贡献”、“没有贡献”、“无此经历”五个梯度等级,分别赋值1、2、3、4、5分。选取了“很少”、“没有贡献”、“无此经历”三个等级按“均值”排序如表4。
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师范教育”一项上,有17.5%的人选择“很少”,17.3%的人选择“无此经历”,说明在大学青年教师群体中有34.8%的人的师范教育背景较弱,以至于有3.8%的认为师范教育对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没有贡献。而在“职后学历补偿教育”和“职后专业教育”方面,有30%左右的青年教师认为对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促进作用很小,甚至是无此经历,而认为没有贡献的也超过3%。
4.大学青年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来源及其贡献的调查
对学科教学知识的来源及其贡献的调查,主要设置12个因素。每一项因素分别设置“很大”、“较大”、“较小”、“很小”、“没有”五个梯度等级。各因素按照“均值”大小升序排序,具体见表5。
通过表5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教师学科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阅读专业书刊”、“作为学生时的经验”和“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等途径,而“参加教学竞赛”、“在职继续教育”、“职前培训、入职教育”、“有组织的专业活动”及“网络交流平台”对大学青年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贡献在“很大”、“较大”累积百分比上都小于75%,也就是说这些因素对学科教学知识的贡献相对较低。
另外,对“参加教学竞赛”与“对自己教学技能的客观评价”作卡方检验(p=0.033
5.影响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因素的调查
对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部分共设置30个因素。每一项因素采用“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四个梯度等级,分别赋值1、2、3、4分。我们对选择“很重要”、“重要”选项结果的累积百分比进行了排序,选择了前五名(超过95%)和后六名(低于85%)因素,具体情况如表6。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熟悉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对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最大。教材作为信息的载体,在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在教学中深入浅出的讲解能力、确定教学目标的能力、制定教学计划的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都被青年教师认为很重要。这也说明了当前高等教育对大学青年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知识传递者,而是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计划、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还要有出色的讲解能力。
另外,对“教学中的讲解能力”与“对自己教学技能的客观评价”作卡方检验(p=0.049
对于任何一名教师而言,教学能力是直观的、可见的,而知识结构是内隐的、不可见的。教学效果的好坏与知识结构是否合理、教学能力能否发挥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本次调查的总体情况来看,在对11个知识因素的评估中,认为“很好”、“较好”的累积百分比超过80%的只有5个因素,不足知识因素总数的一半:而在“对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作用”的30项因素调查中,认为“很重要”、“重要”的累积百分比超过90%的有17项,占教学能力调查板块的57%。从这一情况来看,大学青年教师更加注重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而对自己提高知识结构水平的要求则较为一般。
三、问题与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今后我国大学在完善青年教师知识结构和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方面应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大学青年教师教育科学知识的培训是重中之重。调查结果显示,大学青年教师比较缺乏“一般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教育情境知识”、“学生的知识”、“教育信念的知识”,尤其前两项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教师严重缺乏。造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现代大学不断向综合性发展,大学教师的引进更多注重学历学位,而忽视师范教育的背景,在调研的教师中,有接近40%的青年教师没有师范教育的经历:二是大学教师培训中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相对而言较忽视青年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培养:三是我国研究生教育中教师(师范)教育的缺失,过分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训练,缺乏研究生教师教育。众所周知,教师职业是一个“双专业”,不仅学科专业知识要精深,而且要精通教育理论,否则,学科专业知识与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无法交融,更无法生成学科教学知识,这也将严重阻碍大学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所以,在今后的大学青年教师培养中,要加强教育科学理论知识与技能课的作用,采取多种途径,例如,请专家开设教育教学理论讲座、青年教师教育理论读书班等,不断给青年教师“补课”或“充电”,使之掌握教育教学专业知识,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合理完善的知识基础。
第二,引导青年教师开展学情研究,激发教师教学热情,营造大学教学质量文化。从影响教师专业知识的因素来看,大多数教师比较重视“学科知识的深度”、“敬业精神”、“教师个人实践经验”等方面,说明大多青年教师注重个人实践经验的积累,同时也说明目前教师教育在专业、师德和实践等方面做得比较成功。但是,在影响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因素中,教师们比较忽视的因素有“学校文化”、“关于学生学习情况的知识”和“对教育教学改革及其新理念的认识”等,这说明我们大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所大学若没有浓郁的教学文化氛围,不能确立教学的中心地位,那么学校就要走弯路,同样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今后大学在培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中,要注重学校文化建设,营造教学质量文化。
此外,针对教师忽视教育理念更新的现状,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可以定期邀请教育专家为学校青年教师开展教育改革、教育发展、教育新理念的专题讲座,提高青年教师在这方面的认知。针对忽视学情的现状,学校教务部门和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可以有计划地开展课题申报活动,为大学青年教师增设“大学生学情现状”调查研究项目,通过科研活动,促进大学青年教师对学生学情的了解与把握,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三,在专业知识、学科教学知识的来源调查中,我们惊奇地发现青年教师在选项中有许多共性。“阅读专业书刊”、“自身教学经验与反思”、“作为学生时的经历”、“教学与科学研究”、“与同事的日常交流”是教师们共同认可的知识来源。而相反,有相当一部教师认为“师范教育”、“职后学历补偿教育”、“职前培训”、“职后专业教育”、“教学观摩、教学竞赛活动”等,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学科教学知识贡献不大。这些调查数据一方面为我们下一步进行教师教育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但也提出了一些挑战,值得进一步调查与研究。
从目前的调研结果来看,要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丰富学校的期刊、图书资源,让教师第一时间能够获得知识,这是促进教师知识更新的最佳途径之一。
其次,加强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丰富青年教师知识来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可以展开教师的“传帮带”活动,也可以鼓励青年教师展开教学的合作项目。大家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关键词: 财经类院校 二外日语教学 教学创新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间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十分频繁的今天,外语作为吸取科技知识的必需工具,作为人们思想交流和贸易往来的桥梁,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但是在很多高校,二外日语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程,在课时分配和课程设置方面都无法与专业课相提并论,因此,如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得到更突出的教学效果是财经类院校日语教学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财经类院校二外日语教学现状及分析
以笔者所在的安徽财经大学为例,这是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的财经类高校,二外日语任课教师5名,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在第三学年选修一门二外,可以选修日、俄、法、专英等课程。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学外日语的概况如下表所示:
由此表可以看出,2008年度安徽财经大学学习日语的学生总数达到了1374人,师生比例为1∶275,一般年级选修学生要学习两个学期,共计108学时,而英语专业的学生要比一般选修多一个学期,总学时为180,通过2-3个学期的学习,能达到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即相当于国际日语水平能力测试3级水平,具备一定的语言交流能力。
在二外日语的学习动机方面,笔者在去年秋季学期和今年春季学期分别作了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2006级选修二外日语的学生,调查方式为对英语专业和一般选修学生采用不同的问卷调查(可以多项选择),调查结果显示:整体看来,2006级涉外专业如国贸旅管等学生和其他专业学生相比相对学习愿望更强烈一些,在去年秋季学期所作的调查中“A.对日语有兴趣;B.在将来竞争中增强竞争力;C.喜欢日剧,漫画,游戏等;D.学校规定必须选修;E.其他”等选项中占有比例分别为35.1%,45.6%,15.8%,10.5%,3%;其他专业所选比例分别为37%,33.7%,19.5%,15.5%,11.9%。由此可见给涉外专业的学生单独开设二外日语课程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授课,增加实用性,增强就业技能,如给金融会计和国贸等专业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补充一些专用术语、办公室用语和礼仪等方面的知识。而在今年春季的调查中,对A的选择比例有所下降,由原先的平均36%左右下降为30%,而选项D的比例由以前的平均13%左右上升为20%,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两次调查中的结果变化不大,对“日语感兴趣”和“考研需要”所占比例为37%和33%。通过比例显示:在日语学习最初阶段,大部分学生对日本文化兴趣较大,但在后阶段兴趣降低,这与无考级压力且日语学习难度逐渐加大,从而产生消极灰心的情绪,对过去感兴趣的东西也渐渐丧失兴趣不无关系。而英语专业的部分学生有考研需考二外的压力,上课采取的又是小班教学,教学效果相对较好,所以学习动力较大,期望值较高。在课时设置方面,通过调查结果显示:有38.9%的学生认为二外日语的总学时数正好,6.6%的人选择过多,46.2%的人认为过少,8.3%的人选择不知道。通过这一结果结合笔者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可以看出对于想学习更高程度的日语的学生特别是想考研的学生而言,二外日语的总学时数是明显不足的。笔者认为,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参考某些高校的做法,例如在大二下学期就给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二外选修课,总共开设四个学期,尽量让学生能达到更高层次的日语水平。
二、摆脱传统教学模式,深入研究教学法和教学艺术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注重语法知识的传授,属于笔头应试教育的范畴,忽略了听说等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除了能够阅读一些简单的日语文章以及参加笔头考试之外,几乎不具备听和说的实际交际能力,成了名副其实的又“聋”又“哑”的学生,这是不符合社会发展对多语种人才的要求的。
因此,教师应该在传统的教学法之外,多研究一些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教学法。例如:(1)可以尝试启发式或者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加深记忆。(2)重视学生的发音,注重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师在日语初学阶段就应该让学生反复模拟练习五十音图,还可用对比法将日英汉三种语言发音的不同之处进行对比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在听说能力培养方面,可以合理地设置一些内容并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自信心。(3)提高教学艺术,开展趣味性教学。对学习而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创造力、持久力。因此,我们应提倡“趣味教学”,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和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自然而然地应用它,也就是所谓的“寓学于乐”。笔者建议在二外日语的教学中,摆脱单纯讲解语法和课文内容的枯燥的教学方式,在讲解课文的同时穿插一些和本课相关的日语知识,如日语故事、谚语或是年轻人喜欢的话题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或者也可以结合词汇讲日本风情,如结合“寄木工”讲讲日本的木片拼花工艺品,讲日本的箱根温泉等,尽可能地多研究一些有趣的教学法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4)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导入日本文化知识。学生不仅要学习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还要学习基本群体交往的文化因素。因此教师从一开始就要注意导入文化机制,满足学生想了解日本的愿望,在教学中穿插和介绍日本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等背景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如讲解日本的“成人式”“卒式”,日本的国技“相”等。(5)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给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更加灵活生动。安徽财经大学目前的多媒体教室设施先进齐全,极大地方便了师生的教学活动。多媒体教学除了课堂上运用电子课件进行授课之外,还可以给学生听看日语教学片和日语影片以及介绍日本文化的记录片等,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练习听说的日语环境,使学生对语感语调及日本的风土人情有更直观的了解和更准确的把握,这也符合趣味教学这一指导思想。
三、加强与经济管理知识的联系
财经类院校以经济管理类为主,在二外日语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商业、贸易、企业管理、旅游等学科学生的就业需求,加强商贸管理相关的日语知识的教授。如在普通选修班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学习需求,划分为普通班和国贸金融班及旅游管理班,在特色班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讲解一些与商贸管理或旅游相关的日语专业术语,如谈判、协议、接待、餐饮及办公室用语和礼仪等,将一些简单的商务日语知识和选修学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增强日语的实际应用性的同时也能使学生在将来的就业竞争中增强竞争力。当然,还要建立课堂教学评估和反馈机制,适时进行意见调查,了解学生需要,并根据学生的需要调整教学。
总之,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语言教学同样也需要与时进。笔者通过从事二外日语教学以来的实践经验总结,以我校二外日语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契机而进行研究,希望在财经类高校的二外日语教学法的改革创新方面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进一步搞好二外日语教学。
参考文献:
[1]阎树新,张华强.趣味性日语教学的尝试[J].日语知识,2002,(9).
[2]高晓霞.二外日语教学改革初探.常州师专学报,2002,(5).
【幼儿园安全调查报告一】
一、 调查简述
幼儿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幼儿教育与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幼儿教育问题一直未得到切实的解决,幼儿安全事故频率呈上升趋势,幼儿园安全是指孩子在幼儿园期间,由于某种偶然突发的因素而导致的人为伤害事件。就其特点而言,责任人一般因为疏忽大意过失失职而不是因为故意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幼儿园安全与每个师生、家长和社会有着切身的关系。90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在世界大多数国家中,意外伤害是儿童青少年致伤、致残的最主因。在我国,学龄儿童的意外伤害多数发生学校和上学的途中。幼儿园安全问题已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保护好孩子,使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意外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已成为幼儿园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解当前幼儿教育与安全现状,我特此对唐山一家幼儿园为例展开调查。
二、 调查内容
(一)家长在孩子的入园安全时,幼儿园首先要做的,就是设置九大安全屏障
1、“晨检”
可以防止孩子将传染病及危险物品带入幼儿园。包括: 询问在家饮食、睡眠情况,有无不适;检查孩子是否发烧、感冒;查看精神是否良好,五官、皮肤、眼结膜有无异常;检查孩子是不是携带了可能造成外伤及引发意外的物品、器械入园。
2、严格的接送制度
在大多数幼儿园里,家长接孩子时必须持有接送卡,经门卫核实后方可出入幼儿园。委托他人接送时,需要事先通知园方。
3、安全预案
针对火情、停电、设施设备损坏等情况设有完善的预案,制定安全疏散演习计划,让孩子熟悉安全疏散线路。
4、膳食安全
到持有卫生许可证的经营单位采购食品。食品有专人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生、熟板,洗涤池(盆)与洗菜池(盆)严格分开。
5、设施安全
园舍建筑的边沿及拐角处处理成圆滑角,楼房加有防护网,电源插座与地面距离不少于1米,有必要的消防器材。
6、定期的安全检查
消除园舍、活动场地、活动器具、玩具、用具的安全隐患。
7、定期体检
入园前必须进行全身体格检查,合格后方能入园。入园后,每年体检一次,离开园所3个月以上或有肝炎接触史的孩子经体检证实健康后方能回班。
8、健康、专业的工作人员
幼儿园的工作人员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检查。体检合格才能上岗。从事饮食工作的人员要接受有关儿童营养及食品卫生方面的专门培训。
9、安全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园会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增加孩子的自护能力,比如,“开门、关门要小心”,“安安全全过马路”、“着火了怎么办”等。
(二)安全教育的支持者--家长、社区
幼儿园的安全工作,安全教育的目的,就是保障儿童的安全,这不仅仅只是幼儿园及教师的任务,家长和社区的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与家长的沟通,社区资源的共享等都是幼儿园安全教育顺利进行的前提。许多到国外幼儿园参观的中国教师看到外国孩子拿着锯子或斧头等尖利的工具正在认真地敲着钉子时,都会瞪目结舌、惊叹不已:因为这在中国是绝对不可能的,即使教师提供这些工具,家长也决不会同意孩子使用。这就是我们的家长与国外家长在“什么对孩子是安全的”这一问题存在的观念上的差异,这就是导致了与家长沟通时的不同成效。
(三)幼儿园意外事故出现后怎么办?
宝宝在幼儿园发生意外事故,是妈妈觉得伤心,幼儿园老师觉得棘手的事情。虽然谁都不愿遇到这个问题,但是一般的碰伤、摔伤等,在幼儿园里还是时有发生。
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最重要的常规工作之一。对幼儿园来说,不允许有重大伤害事故发生,比如:大骨折、大外伤(有后遗症)、轻度烧伤等。一般的责任事故也不能出现。实际上幼儿园事故的发生率是很低的,但一旦发生了,对家长就是百分之百地无法交代。虽然妈妈自己带孩子活动时也会发生意外,但幼儿园方面,即便是宝宝受了很微小的轻伤,对带班老师的考核也是非常严格的,对老师的评选、晋级通常会起到“一票否决”的作用。最好的老师可以保证教学几十年从没有被家长投诉,但不敢保证几十年教学中她所教的孩子没有被磕碰的。
问题分析:宝宝在幼儿园发生事故的原因,不外以下几种:
1、幼儿园里存在一些不安全隐患。硬件上的有:用具用品放置不当,玩具设施不符合安全规范,门卫管理疏漏,房屋建筑不适合幼儿活动等。软件上的有:老师教学经验少,组织活动的能力差,该提示的没提示。个别老师安全意识淡薄等。
2、宝宝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大脑对身体动作变化不能做出相应的灵活反应。还有,宝宝生活经验缺乏,对自己行为将会产生的后果没有预见性。
3、妈妈的错误观念为宝宝安全留下隐患。有的妈妈热衷于给孩子扮酷,给孩子穿上厚底鞋、紧身裤等,使孩子活动不便,活动时易失去平衡。也有的妈妈为了省钱,给孩子穿大了好几号的鞋子,也使孩子容易摔倒。孩子的好奇心很重,很多时候不知道危险。为了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使孩子顺利成长,做为家长应积极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三、 调查结论
在社会实践中,对幼儿园安全工作进行了全面、认真、彻底的调查,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幼儿园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警钟还须长鸣,安全工作要常抓不懈。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积极开展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教育,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安全防范能力;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安全保卫工作水平,以促进教育事业以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幼儿园安全调查报告二】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保健措施的完善、疾病引发的死亡率下降,意外伤害已经成为导致幼儿死亡的首要原因。卫生部门的统计显示,车祸、跌落、烧伤、溺水、中毒等是儿童意外死亡的主要类型,跌落撞伤、烫伤烧伤、硬物夹伤和宠物咬伤在幼儿日常意外伤害事故中所占比率较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应该“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让幼儿“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同时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意外伤害虽属突发事件,但有它发生的规律,并非不可预测和不可避免。通过指导幼儿家庭开展安全教育,消除家庭意外伤害事故隐患,对子女进行安全行为引导,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应该成为幼儿园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国政府已经对加强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多次指令性文件。幼儿园安全教育也已受到重视。至今,幼儿家庭安全教育的研究并不少见,其中包括不少幼儿园开展家庭安全教育的经验总结和介绍。然而,由幼儿园自己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本园在园幼儿家庭安全教育的状况进行现状、问题、成因与后果的调查研究,并根据研究提出针对性指导意见的极少。
本调查研究拟解决的具体问题是:1.德清县机关幼儿园在园幼儿家庭伤害事故的隐患、家长消除事故隐患的措施、家长对子女安全行为的引导、幼儿安全行为的习惯和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目前的状况如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就上述情况来说,不同类别对象是否具有自己的特点?3.产生上述存在问题的家庭原因是什么?
二、研究的方法
调查的对象:以本园在园的小中大班全体幼儿的家庭主要教养人为调查对象。包括小班家长82人,中班家长98人,大班家长140人,合计320人;其中父亲125人,母亲185人,祖辈家长7人,其他3人;子女为男孩的167人,女孩152人(1人未填);母亲户口为本地非农业户口的249人,本地农业户口的46人,外地非农业户口17人,外地农业户口5人,不能分辨的3人。
调查的内容:反映幼儿、家长和家庭特点的基本情况18项,除年龄为填充题外,其余均为单选题;反映幼儿意外伤害事故11项、家庭伤害事故隐患10项、家长消除隐患措施26项、家长对子女行为安全引导26项和幼儿安全行为习惯26项,均为李克特式等第选择题;其他有关项目6项,均为单选题。
调查的手段与步骤:于20xx年3月按班级集中家长,由带班教师主持,在说明意义、提出要求后,由带班老师逐题宣读,家长边听边填。
数据的处理:采用SPSS13.0版统计软件对发生的伤害事故、事故存在的隐患、消除隐患的措施、对行为安全的引导和子女的安全行为习惯通过单变量描述性统计进行现状分析;分别以事故发生量、事故隐患量、隐患消除措施量、行为安全引导量和安全行为习惯量为因变量,以幼儿、家长和家庭特点为自变量,通过一维方差分析获得对不同类别幼儿家长特点的认识;通过相关分析,获取幼儿家庭“伤害事故”、“事故隐患”、“消除隐患措施”、“安全行为引导”与“安全行为习惯”之间有无联系和何种联系的认识。
三、研究的结果
(一)幼儿家庭安全事故隐患
1.幼儿家庭意外伤害事故隐患的现状。本调查结果显示,在园幼儿家庭存在意外伤害事故的三大隐患:“使用煤气”、“家居楼上”和“住处附近车辆往来频繁”。全园小、中、大班幼儿中,家庭意外伤害事故隐患量最多的对象的编号是:11、27、35、84、191、197、252、261、283、284和298。
2.不同幼儿家庭意外伤害事故隐患的特点。一维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体弱幼儿的家庭,事故隐患量多于健康幼儿;母亲学历达大专的幼儿,家庭事故隐患多于母亲学历未达大专的幼儿;母亲为非农业户口的家庭,事故隐患多于母亲为农业户口的家庭;核心家庭的事故隐患低于单亲家庭和主干家庭;住房面积在90-200平方的家庭,事故隐患高于其他家庭。
(二)幼儿家庭的意外伤害事故
1.幼儿庭的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在园幼儿离园后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最多的是“跌落撞伤”、“硬物夹伤”和“割剪剌伤”三类。近—年内意外伤害事故出现量最多的幼儿编号为290、299、284、209、182、289、44、176、291、81、90、170、177、201、206和109。
2.不同幼儿家庭意外伤害事故的特点。卡方检验结果显示:男孩“跌落撞伤”、“异物堵塞”和“走失”的比率高于女孩;母亲学历未达大专的幼儿,“走失”的比率高于母亲学历达大专的幼儿;父亲职业为医务人员的幼儿,“硬物夹伤”的比率高于父亲为非医务人员的幼儿;母亲职业为事业单位领导的幼儿,“割剪刺伤”的比率高于母亲职业为非事业单位领导的幼儿;父亲户口为农业户口的幼儿,被“宠物咬伤”的比率高于父亲户口为非农业户口的幼儿;家庭收支有剩余的幼儿,“跌落撞伤”的比率高于家庭收支没有剩余的幼儿。
(三)家长消除事故隐患的措施
1.幼儿家长消除意外伤害事故隐患的现状。幼儿家庭对下列消除隐患措施不够的有:“不带孩子去商场、超市”、“家具尖角包塑料、软胶”、“房门用门垫顶门隙”、“电源插座加盖”、“不让独自吃易堵塞食品”、“不让去有狗出没处”和“锐器放孩子拿不到处”。家长在消除意外伤害事故隐患方面措施不力的幼儿编号为:252、116、212、153、170、226、11、176、1、132、219、281和224。
2.不同幼儿家庭家长消除事故隐患的特点。一维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父亲为外地非农业户口的幼儿家长,消除事故隐患措施平均量高于父亲为本地非农户口或外地农业户口的家长;祖辈为家庭主要教养人的家庭,幼儿家长消除事故隐患平均量高于父亲和母亲。
(四)家长对子女安全行为引导
1.家长对幼儿行为安全提醒的现状。家长对幼儿进行行为安全提醒不够的项目有:“关门关抽屉不心急”、“不在室内横冲直撞”、“不用手碰有刺植物”、“闪电时不开电视”、“不玩刀剪等尖锐物”和“吃瓜子、花生、果冻细嚼慢吞”。对幼儿行为安全提醒最少的11人的编号为:116、153、235、204、281、302、90、47、234、105和10。
2.不同幼儿家庭家长对幼儿行为安全提醒的特点。一维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家长对幼儿行为安全的提醒与母亲学历有关。具体表现为,母亲学历未达大专的幼儿,家长对子女进行行为安全提醒平均量高于母亲学历达大专的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