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4:59:56
导语:在林业硕士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高速公路、绿化、问题
中图分类号: U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现阶段高速公路绿化现状分析
无论是从目前国情的需求还是社会的需求出发,还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车流快速增加都是对高速公路的建设提出的客观需求。它对我们国家公路混合交通问题带来很大的好处,不但使道路通行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还使投资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对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高速公路的建设也给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破坏,高速公路的路线较长,占地的面积也比较大,并且有较长的施工周期,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给我们国家的生态系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将公路的生态绿化纳入公路及沿线的绿化范围,用来改善行车舒适度,使路容得以美化,避免公路对生态规律的破坏。一些发达国家对高速公路的绿化都非常重视,强调一定要与自然相融,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尽最大努力恢复原来的自然景观,这也把环境与生态意识充分的体现出来。在一九六五年时,美国就有对公路美化的相关规定,一九七六年日本也对公路绿化技术标准做出相关制定,一九七五年原苏联也对公路的建筑及景观的设计规范做了规定。对于绿化技术,法国多数路段都不采用铁丝网和隔离带,路边的居民区则是采用三米高的透明隔音板,并且藤蔓植物爬满在隔音板上。德国也非常重视绿化植物的种类选择,植物有合适的生长环境就会长的茂盛,这对后期的养护管理是非常有利的。而在美国,中央分隔带全部是由具有弹性的树列代替了原有的金属路栅,比如野蔷薇树列,车辆的运动能量能被它们大量的吸走,对发生车祸以后的司乘人员的损伤起到很大的作用,日本对边坡的治理与绿化也非常重视,并且对于边坡的绿化技术方法有二十种以上,最近几年,我们国家的高速公路的建设力度在不断加大,环保意识也有快速增强,因此,也越来越关注高速公路的绿化,并且,在绿化的技术与水平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边坡绿化技术需要坚持下面几项原则:保证边坡的稳定及安全、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一致、避免重复建设以及尽量减少日常维护和管理的费用。
我国高速公路绿化分类
路体绿化、房建区绿化及互通立交区的绿化是构成高速公路绿化的三部分,因为土壤会由于高速公路的建设而遭到破坏,特别是在剖切山体时,所以,对路体的绿化有较高的要求,具体包括边坡绿化、中央分隔带绿化及两侧预留绿化带绿化。房建区绿化不但要具有一定的景观价值,与此同时还要有隔离噪音、遮荫美化的作用。而对于互通立交区的绿化来讲常规的有四种模式,一是色带的模纹式绿化,二是简单的疏林草坪式绿化或者仅以草坪绿化,三是乔灌草相结合的自然式立体绿化,四是以乔木为主成片成林的碳汇林模式。调查显示,乔灌草与模纹色带多用于城区立交,而其他模式多用于其它地区。
现阶段我国高速公路绿化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首先,我们国家的高速公路的绿化景观设计并没有把功能、艺术与科学性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没有统一的规划,造成各路段之间的景观不协调与不连续的效果。高速公路的绿化模式也比较单一,没有太多种类的植物。在全国尤其是在北方的高速公路绿化中用量最多的就是松柏类植物,造成景观单调的视觉效果,没有丰富的季相变化,没有把我们国家的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充分的体现出来,也容易给司机造成视觉疲惫。在选择树种的时候也没有充分考虑是否与周围环境的生态相协调,尤其是我们国家的西北区很多高速公路在经过苹果产区的时候依然采用大量的松柏类树种,松柏类植物对苹果树易产生危害,容易引发苹果树发生锈病。其次,施工技术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国家的高速公路的绿化施工人员没有较高的素质,也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对他们进行指导,导致绿化植物没有较高的成活率,进行补苗后的生长不均,没有较好的绿化效果。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都有各种各样的挖方护坡,两边许多岩石被暴露出来,造成景观的不协调不美观。
高速公路也是现代经济迅速发展的产物,随着人类不断加强的环保意识,人们也越来越关注绿化。在合适的季节合适的地方种各种各样的植物,采用多结构、多功能、多景观的绿化形式,这是现代高速公路绿化景观的必然趋势。高速公路绿化景观不但给行车带来安全,在美化环境的同时还给生态保护带来实际的意义,也只有不断的研究与探索,才能把高速公路绿化景观的综合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高速公路绿化首先应满足公路行车的视距视线等安全功能要求,同时应做到点线面相结合的全方面发展,各有各的特色,避免相同的情景出现,通过不同植物品种的绿化,使灌木与乔木、阔叶与针叶、草本与木本相结合,按照近处是花草,中间有灌木,无处是乔木的原则,由路的两侧向外展天,使草花重占突出,乔木以及灌木作为衬托,使得一年四季常绿,并且又有分明的层次,针对互通、立交的设计可采用各种绿化的类型,使绿化景观不断得到丰富;对于各房建站点以及服务区来讲,首先应结合区域特点,满足房建站点对绿化设计的特殊要求,如遮荫、吸尘、屏蔽高速公路上汽车的噪音等,同时因为这些地方也是工作或是休息的地方,也要兼顾园林美化的要求。可栽植一些有观赏价值的灌木以及花草,或是比较珍贵的树种和果树类,做到标准高、投入多,才能达到有较快的效率,美观的使用以及引人入胜的效果。充分把乔木、花草以及灌木充分的利用起来,在高速公路的路堑、分隔带或是沿线地带都用可以绿化的培植覆盖起来,加强高速公路两侧的绿化修饰美化。
参考文献:
[1] 尹吉光. 高速公路绿化初探——大保高速公路绿化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 2003.
[2] 姚永峰.陕西省高速公路绿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2005.
[3] 许洁.“循山之纹理绘路之新绿”——山地城市园林化街景设计初探[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 2003
[4] 张建国,何方. 我国高速公路的绿化景观设计问题探讨[J]. 北京园林. 2005.
[5] 段海澎, 黄健敏, 程温莹.污泥与垃圾堆肥在高速公路边坡绿化中的应用研究[J].公路. 2008.
[6] 彭波, 林立, 薛辉. 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生态治理对策[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4.
关键词:居住小区;植物;选择与配置
中图分类号:S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2-01-01
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居住小区的景观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植物作为景观设计中一项必不可少的要素,它在改善居住区小气候、美化居住区环境和为居民营造良好的活动场所等方面都发挥着显著作用。在现代居住区设计中,一般要求绿化率达到30%以上,因此合理的绿化树种选择与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树种的选择
黑龙江省由于受到地域、气候、植物种群结构分布以及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居住小区树种的选择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居住区绿化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居民创造舒适、安静、和谐的生活环境。因此,在植物选择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1 以乡土树种为主
因乡土树种经过了成百上千年的自然淘汰和人为筛选,一般都已适应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在黑龙江省,常用的乔木类树种有京桃、东北杏、山荆子、梓树、垂枝榆、樟子松、柳树类、杨树类等;常用的灌木类树种有丁香、连翘、榆叶梅、锦带花、树锦鸡儿等。
1.2 做到适地适树
所谓的适地适树就是把树木栽植到最适宜生长的地方。适地就是要正确认识种植地的气候、土壤、地形、植被等立地条件;适树就是要正确认识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一些居住区内出现生长停滞树木、成活不成材树木等就是没有贯彻好适地适树的原则,或者是对适地适树原则理解片面而导致的。
1.3 无污染,无伤害性树种
居住区内所选用的树种本身不能产生污染,并且忌用一些有毒、有刺、易引起过敏的树种。如:黑龙江省曾经栽植的杨柳树,夏季会产生杨柳絮漫天飞舞的景象,不仅污染小区环境,而且杨柳絮本身会引发人们呼吸道疾病。居住区内也尽量忌用黄刺玫,因黄刺玫枝条上生长着皮刺,容易刺伤小区内玩耍的孩子。
1.4 少常绿,多落叶
一般居住小区楼房与楼房之间相互遮挡,采光往往不充足,尤其是在冬季,光强度减弱,光照射时间缩短,采光问题更加突出,因此,要多选择一些落叶树种,少选择常绿树种。
1.5 以阔叶树木为主
居住小区是人们生活、休息和进行娱乐活动的场所,应该给居民一种舒适、愉快的感觉。在中国传统美学中,针叶植物(如松类、柏类)往往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心理感受。因此,居住小区内应该以种植阔叶树木为主,在道路和宅旁更为重要。
2 植物的配置
2.1 考虑景观的变化
居住区植物景观的四季变化是人们感受自然最直接的参照物,也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憩息的环境,因此在植物配置上应考虑景观的季相变化。居住区内一般应营造春则繁花叶艳、夏则绿荫清香、秋则霜叶似火、冬则翠绿常延的景观,以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观赏效果。建议使用一些具有强烈季相变化的树种,如槭树类、枫树类等。同时,应注意速生树种的选择,以达到迅速绿化和长远稳定的结合。
2.2 提倡垂直绿化
垂直绿化是指充分利用立地条件,选择攀缘植物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上的绿化方式,如居住小区绿化中的建筑墙面的绿化、花架等。面对城市飞速发展带来的寸土寸金的局面,垂直绿化在减少占地面积的同时提高了绿化率。除此之外,植物垂直绿化也要注重乔木、灌木、草花(简称乔―灌―草)的结合,这种配置方式也是垂直绿化的一种。黑龙江省常用于垂直绿化的植物有葡萄、爬山虎等,它们既能够遮挡不雅物件,又能够巧妙的形成遮荫棚,为居民提供休息、乘凉的地方。
2.3 考虑居住区的采光
住宅楼朝南一侧往往能够形成良好的小气候环境,光照充足,有利于植物生长,因此可以选择一些喜阳类植物,但种植时应注意不要影响室内的通风和采光。种植乔木时,不要与建筑距离太近;在窗户的下边也尽量不要种植高大的灌木,以防止遮挡室内光线。住宅楼的北侧光照不充足,不利于植物生长,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尽量采用耐阴的树种。此外,在东西两侧可以种植高大的乔木类树种来防风固沙、降低噪音。植物有改善局部空间小气候的作用,研究表明乔木周围温度冬季高夏季低,比较稳定,因此居住小区绿化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应该以乔木为主。
对于那些有电话线、网线、煤气管道等通过的不适宜种植乔木的地方,应设计种植草坪,这样可以减少灰尘、调节小气候、净化空气。如果遇到经济条件不具备的情况,应考虑如何利用自然生长的野草来营造景观。中国景观大师俞孔坚先生在设计建造岐江公园时强调,野草不自美,因人、因设计而美,用那些被人们鄙视和践踏的野草来传达新时代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2.4 注意突出主景
每一个景观都有一个主景,所谓的主景就是该景观的重点、核心。对于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来说也有其主要景观,它可以是水体、山石,也可以是植物造景。植物造景中的主景树要选择能体现个体美的树种,树木都有自己独特的形态、色彩、风韵、芳香等个性,这些个性又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丰富和发展。如:主景树可以选择观干、观姿、观叶、观果、观花的树种,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主景树的个性美。同时,居住区内栽植有芳香味道的植物,使小区内花团锦簇、芳香宜人,如灌木丁香等。栽植观果类植物,如樱桃、杏树等,在深受居民欢迎的同时,又可以兼顾招引益虫益鸟,起到生物防治害虫的作用。
3 总结
居住小区作为人们居住环境最直接的空间,其环境建设以改善和维护小区生态平衡为宗旨,以人与自然共存为目标,共同营造适宜的植物造景空间,以满足居民的需要。但是目前我省大多数城市居住小区绿化存在以下情况:树种类比较单调,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结合不够;在小区景观绿化中,公共绿地树种比较丰富,而其他绿地、宅旁树种种类相对有些单调;有些树种已经进入了衰老期,观赏效果不佳;杨柳絮所造成的污染;乔木比例过小,减弱了绿地的生态效益;冬季缺绿情况比较突出;彩色树种较少;缺乏观花、观果植物,以上这些不足都应该从养护技术等层面进行逐一解决。
居住小区植物造景的影响因素较多,应充分考虑到绿地景观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居住小区真正成为居民生活、休息、娱乐的良好场所。小区植物造景要以适地适树为前提,逐步引入可以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优良小区绿化树种,充分展示植物的形体美、群体美,最大限度地发挥居住小区绿地的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峰,鲁文化,宝力格.浅谈适地适树[J].内蒙古林业,2001
[2] 杨淑红.城市居住区的环境设计[J].河南林业设计,2006
[3] 王卫青.彩色植物在绿地中的应用[J].上海农业科技,2009
[4] 苏雪痕.植物造景[J].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5] 郭荣芳.植物文化与现代园林植物配置分析[J].现代园艺,2011
[6] 陆东芳.浅谈西方古典园林植物配置[J].林业勘察设计,2007
[7] 贺晓娟.论植物造景中的审美[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5
[8] 吕文博.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意境空间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
关键词:模型检测;知识库模型;状态迁移图;时序逻辑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63(2014)02-
The Research of Model Checking Application Method for
Forestry Information System
WU Di,JI Mingyu,TAN Keshan,WANG Hui,ZHANG Ji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150040,China)
Abstract: As a formal verification technique, model checking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the property verification process of hardware and protocol and is turning to the field of software verification and gradually expanded its scope of application. Aiming to the knowledge base of expert system for forest fire prevention rules, the paper researches the formal verification problems for properties specification to be satisfied. Fist, the rule body is described as state transition graph and the state transition process and state properties of graphs are effectively illustrated by introducing the transfer function. Then the corresponding temporal logic expression for the properties specification is described. Finally, the model checking process is detailed described.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paper illustrate the feasibility and the correctness and prove that model checking can be applied to the forest fire prevention expert system and other forest information systems a certain extent.
Key words: Model Checking; Knowledge Base Model; State Transition Graph; Temporal Logic
0 引 言
如今,随着社会对软件需求的不断增加,软件设计的复杂度日渐提高,软件测试也日趋困难。与其相应地,模型检测作为一种形式化验证技术,因其自动化程度高并能够自动提供性质反例信息等优点而在软件验证领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1]。
信息化的今天,各种数字化林业系统应用广泛,已然在森林资源调查、森林病虫害检测及防治、森林火灾监测和动态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并在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的同时,实现了对林场的自动化、专业化、高效化和实时化的管理。但在此过程中,也对林业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却也提出了与以往相比更高的要求,除了对硬件方面的改造升级,如何测试发现系统的潜在错误状态并及时改正则显得尤为重要,模型检测即提供了一个严密,高效的验证手段。
1 模型检测
模型检验[2]以穷尽搜索为基础,通过对软件系统或系统的某一部分建模,利用某种形式化方法说明系统应满足的属性,以此来判断软件系统是否满足这些期望的属性。模型检测的一般流程是:首先将待检测的系统抽象建模为状态迁移图(不同的状态通过状态变量取值加以区分),然后使用时序逻辑表达式描述待验证的系统性质,进而通过模型检测工具完成系统性质的自动验证[3,4,5]。模型检测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模型检测流程
Fig.1 Model checking process
2 林业信息系统分析
林业信息系统的应用涉及林业管理的多个方面,本文主要以林火子系统中森林防火专家系统性质验证问题为切入点进行形式化验证分析。森林防火专家系统由知识库、推理机、解释模块和知识获取等部分组成[6],其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森林防火专家系统结构图
Fig.2 The structure diagram of forest fire prevention expert system
通过对系统结构分析可知,系统建立的重点在于对知识库的构建。下文主要针对森林防火专家系统的部分系统规则,对具体的验证过程展开分析。
3模型检测过程
森林防火专家系统的模型检测过程主要为:对森林防火专家系统进行抽象建模,得出具体的状态迁移图;通过时序逻辑表达式描述森林防火系统的重要功能需求;应用具体模型检测器进行性质验证[7,8]。
通过对森林专家防火系统的知识库进行分析可知,专家系统的知识库主要是应用了“规则架+规则体”的形式,即知识库中的每条规则都有一个规则架,每个规则架对应一个或多个规则体,并且每条规则架或规则体都是多个前提一个结论的结构(如:if 火焰高度,火速 then 扑火方式)。
森林防火系统中的林火状态可分为正常状态,防火预测,火灾处理,火后状态等多个分类状态。每个分类状态又是由不同的子状态组成的。各子状态之间通过状态迁移进行联系。
森林防火专家系统的状态迁移过程需满足如下待验证规范:
(1) 每个规则架或规则体都是对应的多个前提和一个结论(即不存在不符合规则体的状态);
(2) 不存在多个前提多个结论的状态(即不存在不符合规则体的状态);
(3) 无论什么状态最终都会迁移到某个特定状态(如所有分类状态最终会达到正常状态);
(4) 不存在某几个变量同时为真的状态(如火焰高度大于2m,风速较大时不能采用飞机喷洒这种间接扑火方式);
(5) if变量组合只能与特定then变量同时为真的状态等。
4实例分析
本文将多个规则体中的前提和结论看成系统的状态变量,从而抽象出迁移系统模型,并设置系统的入口,以便进行性质验证。
下面对知识库部分规则体进行说明如下:
(1) if 无火源 适当湿度 温度 降水量 then正常状态
(2) if 林中可燃物湿度>60℃ hen 林区不会发生火灾
(3) if 林区被积雪覆盖 then 一定不会发生火灾
(4) if 某区域出现红外线光长>=3.7微米 then 该区域一定有火源
(5) if 林火区出现高空逆温层 then 林火影响因子不大
(6) if 林火区出现快性冷锋 then 林火影响因子很大
(7) if 发生火灾 坡度 风速 then 火焰蔓延速度 火焰蔓延速度=F(坡度, 风速, 可燃物湿度)
(8) if 火焰高度
(9) if 直接扑火状态 then 扑火方式为人工扑火
(10) if 火焰高度>=2m 火速>=20m/min then 间接扑火方式;
(11) if 间接扑火状态 风速较小 then 扑火方式为飞机喷洒
(12) if 间接扑火状态 风速较大 then 扑火方式为隔离带
(13) if 火后无明火 湿度较小 then 需要二次扑火
(14) if 火后无明火 湿度较大 then 无需二次扑火
其正常状态为状态(1);防火预测状态为状态(2)(3)(4)(5)(6);火灾处理状态为状态(7)(8)(9)(10)(11)(12);火后处理状态为状态(13)(14)。
上述规则体中可抽象出状态迁移变量如表1所示。
图3 状态迁移图
Fig.3 State transition diagram
对于系统的状态迁移图,待验证的性质为:每一个有火源的状态必然存在一条以上的迁移路径,使其到达火后处理状态。对于这条性质可采用计算树逻辑[9,10]对其进行描述。具体的逻辑表达式为 。
对于系统状态变迁过程中的状态变量描述,本文对系统中涉及的数值类型迁移变量进行了规范化处理,通过变换函数的方法在保证其意义不变的情况下将数值域状态变量转化为布尔域变量,相应的数值类型迁移变量如表2所示。
变换函数为 ,其中参数 代表数值型数据的值,参数 表示当前状态所处的分类状态(正常状态、防火预测、火灾处理、火后处理),不同状态下临界值不相同,若 临界值,则 ,否则 。通过上述变换函数处理后,即可得到数值型数据的布尔型数值。
最后,基于上述状态迁移图及性质描述,作者通过相应的模型检测工具完成了性质的验证,关于模型检测工具的使用不是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在此就不作赘述了。
5结束语
本文将模型检测技术应用到林业信息系统性质验证,针对森林防火专家系统提出了模型检测状态迁移图表示方法,并给出具体的验证过程说明,下一步笔者将更进一步对模型检测算法的设计和优化细节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林惠民,张文辉. 模型检测:理论,方法与应用[J]. 电子学报,2002,30(12):1907-1912.
[2] 王飞明,胡元闯,董荣胜. 模型检测研究进展[J]. 广西科学院学报.2008,24(4):320-328.
[3] 顾滨兵. 一种软件模型检测方法及其原型系统[J]. 微计算机,2010,31(11):39-40.
[4] 张宁宁,刘孟仁. 模型检测在软件测试中的应用[J]. 计算机与数字,2006,34(2):93-96.
[5] 袁志斌,徐正权,王能超. 软件模型检测中的抽象[J]. 计算机科学,2006,33(7):276-279.
[6] 王阿川,曹琳,冯艳红. 基于网络的森林防火专家系统实现技术[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34(1):109-110.
[7] 肖健宇,张德运,郑卫斌,张勇. 程序条件化用于软件模型检测中的状态空间缩减[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6,40(4):377-380.
[8] 黎吾平. 模型检测在软件方面的应用[D]. 吉林大学硕士论文. 2008.4.
>> 贫困地区金融支持扶贫开发模式研究 西部贫困地区人力资源的开发 西部民族贫困地区林业产业开发路径探析 西部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开发区建设研究 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基层档案工作析 西部贫困地区农民真心拥护农村改革 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生教育的民族差异研究 贫困地区农村赌博问题研究 农村贫困地区精准扶贫与开发的思考 贵州贫困地区农村电商扶贫新模式探索与研究 农村贫困地区扶贫模式如何完善 西部贫困地区养老困境探析 贫困地区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研究 也谈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校发展愿景构建 河北省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研究 西部贫困地区农村职教校企合作办学现状分析与探索 当前中西部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提高宁夏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与办学效益行动研究课题 浅谈贫困地区的校本开发 完善贫困地区农村低保制度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唐显武,刘国伟.探索校本课程的特色之路.辽宁教育研究,2005(1).
[3] 覃章成.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价值与策略初探.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9).
[4] 张波.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及特色学校创建.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5] 曾煜.多元文化课程开发模式的演进及其启示.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07(1).
[6] 廖辉.多元文化课程开发:基本理念、特征与意义.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
[7] 靳玉乐,董小平.论学校课程领导的范式转型.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4).
由于预算有限、居住密度大等因素影响,保障性住房居住区景观环境成为居住区的特例。在城市高速发展的推动下,保障性住房内的居民也不单纯满足于建筑本体,开始追求更高品质的室外景观设计。本文针对现存问题,归纳出符合我国保障性住房景观生态设计的经验,构建真正能让人触摸到自然的舒适的人居场所。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生态景观设计;低成本
一、引言
保障性住房的生态景观设计是一项涉及场地、环境和建筑的综合设计。然而,当前很多保障性住房在实际运作中,为了追求前期投入的低成本和仅仅对视觉效果关注,生态设计沦为博人眼球的幌子,基本上没有实际效果,甚至南辕北辙。在这个背景下,为了达到人与景观的和谐共处,优化人居环境的景观质量,用生态景观的理论指导保障性住房的景观设计势在必行。随着人们对保障性住房社区内景观质量要求的提高,我们开始思考,近些年所积极倡导的“生态景观”一词不应只适用于城市这种大环境,也同样应在居住区这样的小环境里进行推广,特别是在保障性住房——这个在普通居住区中拥有特殊位置的住区设计中,必须给予相应的生态设计考虑。在保障性住房的景观建设中,通过低成本的“低技术”生态手段,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资金投入,还能在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的同时,提升户外景观的人口容量。为人们提供一种经济、简约而又符合现代人生活理念的设计模式。
二、保障性住房生态景观设计的问题及难点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各地城市也在加大建设。各种拆迁改建,都在不断地改变着城市的环境。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日趋高涨,居住者对小区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保障性住房虽然是国家提供给城市中低收入人群的优惠政策,但是作为居住者,他们对环境的健康、舒适、环保的要求同样应该得到充分尊重。然而,由于保障性住房的出资者——政府的预算本身就少,且资金多数花费在建筑以及室内环境上,留给户外景观的投资微乎其微:在精力成本上,由于时间紧,设计费用低,前期设计阶段投入时间很少,对场地及使用者的行为往往欠缺考虑与照顾,不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因此,保障性住房的室外景观存在着一系列行为心理、绿色生态、服务配置等问题。初步总结归纳,有以下几点:一是景观规划不合理;二是硬质铺装失去原有功能;三是绿植搭配不合理;四是景观小品配置不合理;五是配套设施不完善。
三、保障性住房生态景观设计原则
基于保障性住房人均面积小、投入费用有限等特点,运用生态景观设计理论,可以归纳出以下几项设计原则:
(1)低投入的地方性原则
低投入的地方性原则,需要在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对原有基地自然和生态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和调研,景观设计时优先考虑本土植物和当地材料,在节约资金的前提下,尽可能把对场地的破坏降低,力求达到节约投入费用和维持场地的既有生态系统的双赢。例如,位于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市的生态城哈利法克斯(Halifax),从一片污染的“棕地”,华丽蜕变成了如今的郁郁葱葱的生态城。设计者为了改善土壤,经过对当地自然资源的充分调研,在污染的土地上种植特定植物,预求通过长期整治,唤醒退化的土地。然后是种植本土植物,改造海岸线和建立屋顶花园来塑造一条生态走廊。最后通过建筑废弃物再利用,实现价值的重生。总而言之,Halifax生态城的建设最终并没有消耗巨资,由于设计的理念是采用本土植物和原始场地的遗留废弃物进行生态改造,甚至还在投入了最低的成本的情况下,取得了最佳的生态效果。由此看来,此项原则非常适合解决现阶段保障性住房所面临的问题。
(2)低废弃的共享原则
低废弃的共享原则是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焕发它们新的价值。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改变材料的形状或者是解构重组后重新应用到景观建设中,充分发挥材料的使用价值以便居住者共享。作为国家提供给城市中低收入人群的政策性社区,保障性住房的人口密度远高于普通住区,人均的景观面积就特别少,低废弃共享原则在这里可发挥奇效。保障性住房景观设计中的低废弃共享原则要求提前考虑材料的废弃率和破坏率,采用低价废弃材料来减少材料的采购成本,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除此之外,还应充分挖掘场地已有材料和资源的价值,变废为宝,因地制宜地塑造保障性住房居住区的景观,实现社会、文化、生态与美学价值的精彩呈现。
(3)低维护的经济高效原则
低维护的经济高效原则是指在设计前期充分考量后期的维护费用,提高费效比。因此,在设计保障性住房的室外景观时,应尽量采用可再生资源,循环和高效地利用能源。目前,世界上比较公认的措施是“3R原则”——Reuse(重复使用)、Recycled(循环使用)、Reduce(减少使用)。目前保障性住房面临的最大困窘就是资金紧张,抛却在建筑本身投入的多半费用,最终留给景观的简直少得可怜;加之居住人群都是中低收入,后期物业费用也不能保障。但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仍在提高,景观建设特别是后期维护面临更多的挑战,如果不在设计前期提前考量,最终就会产生景观衰败等一系列问题。该原则的运用首先是挑选植物,多选取生命力强的当地植物以延长景观的使用寿命;其次是尽量利用可再生能源或环保清洁型能源,并结合节约用电等一些措施;最后是合理利用水资源,为达到节水的目的,可在保障性住房社区内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和中水利用系统,且尽可能选择耐旱型植物。
(4)低干预的自然做功原则
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应该拥有一定的自我净化修复能力,在满足人类生活需求的同时还能维持人类的健康。保障性住房作为一个人口密度极大、景观空间及其局促的特殊居住区,提升其景观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老子有云:“人法地,地法大,人法道,道法自然。”大自然拥有洪荒之力和奥妙法则,归根结底,只有尊重自然才能保持世界的平衡。“低干预”思想意味着对既有场地的自然环境干扰最小,寻求在特定场地里只通过最小的开发、强化或保持原有生态系统,以达到保障性住房高居住密度与生态景观的最佳平衡。为了人与自然的协作共生,发挥生态系统的能动作用,可以在保障性住房的雨水净化回收、修护退化土壤等方面进行一些适应自然过程的设计。例如利用特定植被对污染物的吸收降解,完成雨水的净化;通过栽培当地一些能够分解有机物的植被,来修复垃圾填埋场的土壤和生态环境等。
四、结语
当前我国对生态居住区的研究也只是处在技术开发阶段,对社会和人文的研究尚少,至于说保障性住房的生态景观研究那更是寥若晨星。甚至连一些设计师对生态景观设计的认识也还停留在片面强调视觉效果的认知阶段。针对这些现实问题,挖掘保障性住房景观生态设计的深层原因,提出理性的生态设计原则,对低成本条件下通过综合考虑景观的前期设计与后期管理来营建生态型景观环境有指导意义,为今后保障性住房的生态景观设计提供了借鉴和思考。
作者:胡沈健 吴晓东 王津红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基金项目: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软科学研究项目,保障性住房的居住环境生态化实施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3-R4-11)
参考文献:
[1]陈易.自然之韵:生态居住社区设计[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2]聂梅生,秦佑国等编著.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王向荣,林筹著.欧洲新景观[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4]吴良镛著.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5]陈勇.哈利法克斯生态城开发模式及规划[J].国外城市规划,2001.
[6]侯登高,张勤.浅析观赏果树在城市居住区的应用[J].湖南林业科技,2009.
[7]何静.国内外生态居住区建设经验[J].上海房产,2007.
[8]裘鸿菲,陈益峰.现代居住区规划的审美价值取向[J].规划师,2006.
[9]董丽.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博士论文,2013.
[关键词] 住宅产业化 房地产 模式
一、住宅产业化
住宅产业化,是指通过工业化方式生产住宅,以提高建设效率,降低成本。具体说,就是从投资、建设开始,直到进入居住的全过程所形成的产业链中,实行工业化生产,运用科技进步,使住宅产业的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型的外延式增长转变为技术密集型的内涵式增长。它包括住宅的规划、设计、施工,住宅材料和部品的研发和生产、住宅经营、维护、管理和服务等,是一个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提升住宅产业的建设效率、效益和价值的过程。推进住宅产业化,改变住宅建设生产方式,提高住宅建设的科技含量,是实现住宅建设目标和新世纪住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二、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模式
住宅产业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由政府部门和企业通力合作, 密切配合,其中的一个关键就是房地产企业要有充分的准备和应变能力去适应住宅产业化将带来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的根本转变。Alexander曾经给出了模式的经典定义:每个模式都描述了一个在我们的环境中不断出现的问题,然后描述了该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核心。即模式是一种指导,在一个良好的指导下,有助于你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房地产企业发展模式就是适合其在其不同发展阶段中的模式,它应该是解决某一阶段企业存在的各类问题的核心方法。当前国内外房地产企业在住宅产业化进程中主要采取的模式如下:
1.国内
(1)自下而上,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或者通过组建房地产开发企业联盟与上游供应商统一对话,以集中采购的交易方式实现降低成本和质量可控。万科就是这种模式的代表。
(2)自上而下,渗透到生产资料供应链中的生产制造环节,以投资控股或参股的方式介入,所生产的部品材料设备等在自给之外,可以提供给其他买家,既形成企业内产业结构优化互补,又可以分享新的利润点。栖霞建设集团是这种模式的代表。
(3)密切关注住宅产业化前沿动态,引进并采用世界范围内的新理念、新材料、新工艺,在建筑产品创新上领先竞争对手,遵循住宅产业化的理念设计,赢取细分市场上更大利润。万通筑屋就是这种模式的“拓荒者”。
2.国外
(1)确立专业化路线,通过内部生长和外部并购手段,不断塑造该领域的专业能力,致力于为客户建造高质量的房屋,奠定企业竞争优势。
(2)高度重视客户对住宅产品全面满意程度,并在相关服务领域下工夫,为顾客提供多元化服务。
(3)以高效管理使公司贴合市场行情有效运行,带动产品品质提升,并通过产业链整合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保证了产品质量,也增加公司盈利能力及竞争优势。
三、对策与建议
国内外优秀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一个企业要发展,就要善于把握机会,积极、合理的调整企业的发展模式,时刻把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同企业的使命和发展联系起来。在住宅产业化进程中房地产企业确立发展模式必须重点关注两大方面的内容:第一是住宅产业化要求,包括产品和管理创新、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对产业化趋势的把握等;第二是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包括明确的企业发展目标、高效的战略管理能力、优秀的开发建设团队等。要兼顾以上内容,房地产企业就必须建立起一套适合自身实际和市场需求的开发模式、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并随着市场发展的不同时期灵活调整。
当前,在住宅产业化进程中,房地产企业的主要应对策略包括:在环保节能、经济高效的行业导向中,房地产企业应该调整发展模式对接住宅产业化生产方式;在面对生产材料将要以产品标准化、供应系列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服务定制化为特征的产业集群方式获取时,房地产企业必须重新定位角色,从资金和技术力量上加大技术产品的集成能力,以系列化新型住宅产品生产为主导,推广应用新型的住宅成套技术、新型住宅部品,带动和推动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发展,并且在开发、组织、管理等关键点上设计应对策略;房地产企业的规模化、集团化是住宅产业实现集约化内涵型发展的重要保障, 具有资信和品牌优势的房地产企业应通过兼并、收购和重组,形成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产业的集中度。
四、结束语
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住宅建设领域的使命。住宅产业化除需要政府的宏观引导和支持外,关键靠市场的核心力量推动。以中国目前的状况而论,房地产企业毫无疑问的承担着市场服务、市场引导的重任,创新的产品、新型的材料、先进的技术,甚至新的生产方式等均需要通过房地产企业进行转化和推动,从这层意义上讲,房地产企业已成为住宅产业化实施的核心力量,是住宅产业化能否最终顺利实现的关键之一,它的发展状态与住宅产业化的推进是相辅相成的。
参考文献:
[1]吕洋波:21世纪中国住宅产业发展探析[D].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4
关键词:哈尔滨;地下空间出入口;功能性优化;形象优化
在哈尔滨建设早起,由于“中东铁路”与沙皇俄国的介入,使得其城市形成了以散点式连接、散射状组织布局为主,城市内填充为辅的平面式交通布局;而后由于1969年的“珍宝岛”事件,使得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期间,哈尔滨开始集中力量修建永久、半永久的人员掩蔽工事与机动疏散干道及集团工事。正是因此契机,哈尔滨产生了大量的地下空间,在后来的改革开放中,这些地下空间的一部分形成了具有哈尔滨特色的地下商业街,乃至在二十一世纪修建的哈尔滨城市轨道交通也因此而借力。笔者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哈尔滨居民,虽然经历了这些地下商业街在间接性修整的过程,但仍觉得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而在本次论文中,以其出入口为主要探究点,研究其在使用功能中、外观形象设计中以及在城市生态调节中应该如何发挥更好的作用。
一、哈尔滨地下空间出入口概况
出入口在使用功能上的作用类似于“门”,经笔者调研与整理,哈尔滨的地下空间出入口兼具有三种属性:人行流线转换、形象识别与引导、极端天气应急。虽然哈尔滨地下空间出入口数量众多,仅南岗区果戈里大街到大直街区域内包含的金街地下商业街、国贸地下商业街、人和地下商业街就有数十个出入口节点,但是排列散乱孤立、形象单一老旧,加之遇到短时强降雨天气的积水问题,成了众多市民心中对哈尔滨地下空间出入口的统一印象。
二、地下出入口的功能性优化
行人在通过地下出入口时分别经历了以下三种过程,室外、半地下、地下空间。在室外部分的环境设计中,应该考虑到人流的集散是否可以达到不拥挤的状态,而这要根据具体路段的具体情况而定;如“大世界商城”门前的地下出入口常年有大量人群造成商场门口拥堵,就是因为当时没有合理预测到业态的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半地下区域既要考虑地面的台阶处理,还要考虑到两侧与顶部空间。台阶必须要有防滑处理,以防止冬日降雪过后发生行人滑到引起的踩踏事故。顶部空间的处理有三种形式,无顶式、半围合式、全围合式。无顶式多在老城区,人流大,不放置顶部可以使视线更好;半围合用钢化玻璃围合出入口区域,通透美观;全围合有类似学府四道街国贸百汇出入口,整体性强,与周边城市形象能够更好的融为一体,是新城区常用的设计方法。在出入口的地下环境中,应考虑人们从暗空间到亮空间时,本能的增加了行人的暂留时间,因此对出入口门内应采取缓冲处理,让光线尽可能多的进入到门内,既在人们视野上增加了广度,又在心理上也增加了安全感。同时应该在门内区域设置排水渠以便积水流走。
三、地下出入口的形象优化
所谓形象,是指事物的外观、面貌、外在形态。因此可以说,先有形而后生“象”。在当代都市的建设中,无论是建设者还是城市居民,几乎都摆脱了“假古董”与“国际化”这两种极端主义的建设思维,能够按照城市面貌与城市各区域面貌做相应的调整。文化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由大多数人创造并形成的一种具有其内在共性与外在特性的文明体系。城市内在共性是存在于市民印象中、被感知到的物化了的城市形象,城市外在特性是外界对其整体属性的综合认知与评价,它们相互结合,在一定历史过程、气候特征、地理面貌的条件下产生的复合型文化体系。哈尔滨被世人们称为“东方小巴黎”,虽然有着欧洲、俄罗斯、日本等多元化建筑文化的特征,但同时具备着独有的、因中东铁路而衍生的“中华巴洛克”元素。将这些元素融入到地下空间出入口可以大大增加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进而提升城市文化的整体性与多样性。如在场地相对开阔和人流疏散合理的新区,往往将出入口的形象经典化,运用墨绿色来代表当时列车与松树的颜色,运用老道外的柱式与纹样代表中华巴洛克的延伸,以此还原城市建设初期的历史情节;而繁杂的老城区则采取灵活多变的新材料、新技术来解决人口高度集中带来的种种问题。
四、结语
城市地下空间的出入口作为市民日常通行与购物的必经之路可能不被人们察觉,但就是这样的微型城市环境才更值得城市建设者们注意其价值与意义。如果说排水系统是一个城市的良心工程,那么对于哈尔滨这样的寒地城市,地下空间出入口环境设计便是一个齿轮工程,能够带给城市居民与游客舒适的人行环境。
作者:桑懿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矿山企业;人才战略;经营;体系
1、人事战略
人事战略的课题主要有两项,即人才培养与人员结构。
要有计划地培养和聘用推行经营基本战略、特别是推行新事业战略所必须的各种人才,逐步向人才录用高学历化、知识结构多元化方向发展。努力培养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敏感性,具有企业家精神,能把握社会需求变化,善于发现事业成功机会,具有规划和实际管理能力的人才。同时促进企业职工通过学习自我变革,这是企业人事战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要根据行业的特点和本企业的经营基本战略,调整人员的专业结构、职能结构和年龄结构。这对企业能否持续稳定地成长发展,对企业能否正常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人才与技术开发战略
技术开发并不排斥传统技术的充分利用,但其本意是开发新技术。从某种意义上讲,谁拥有新技术、先进技术,淮就有可能支配市场。但新技术是个十分广泛的概念,矿山企业的技术开发,就是要研究开发推行经营基本战略所必需的技术,包括通过应用研究把科学技术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以及在增强自有力量的基础上学习他人的先进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应用、创新,保持自己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形成一定的优势。技术开发战略主要有:通过设汁、施工过程的技术开发,经济地提供用户需要的产佩的新产品研制战略;为实现施工过程合理化、省力化的施工能力强化战略;把建设领域以外的新技术与矿山技术结合起来开发新产品的技术融合战略;把企业已经拥有的技术事业化(商品化)的技术活用事业化战略;通过强化关联市场领域的关联技术,为占领或进入关联市场提供支持的增强工程技术能力战略等等。
3、人才组织改革战略
人才组织改革战略的中心课题是建立新型的企业组织模式。这种企业组织模式要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未来的企业组织,将按事业组合的形式来建立。这种事业组合,实际上就是用一定的能力与技术组合而成的、以项目为中心的组织,相当于以项目为中心的事业部,其中也有作为于公司而独立存在的。未来的大中型矿山企业组织,将是一个在精简(小规模)的、战略性的公司总部的宽松统率下,由直接面对市场的事业组合体自主经营的集团公司。
组织改革战略的另一个重要课题是推行项目管理。我们这里所说的项目管理具有以下基本特征:―是项目建设推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由项目经理全权负责、统筹规划、统一“指挥;二是项目经理可以是业主指定的本企业可胜任的管理人员,也可以是各种开发建设公司,还可以是职业的、社会化的法人公司,或由类似公司充分授权的法入代表。项目经理通过与设计单位、施工承包单位、供应单位以及参与该项工程的其它咨询单位的协作配合来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并向授权人负责。工程建设的施工阶段,有施工承包人的项目管理之说。施工承包入的项目管理,总包人员只派出项目经理(施工总负责)和相应的管理班子。
在当地招用劳务或实行劳务承包,整个施工过程由项目经理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由业主聘用项目监理进行监督)。推行这种施工管理体制,归根结底还是要从管理层与劳务层的分离入手,改革传统的企业组织模式,否则就只能是传统施工管理体制“换汤不换药”而已。
4、人才竞争战略与措施
(一)弱化对手反击意识的战略
具体地说,如果企业提出并推行―项战略,使对手感到反击的意义(利益)不大,或者可能是无益的,则这种战略就弱化了对手的反击意识。例如,针对对手的主要产品提出替代产品,在局部地区实行价格差别化战略占领市场,可能并不引起对手的重视,或者针对于成长发展战略,通过较大优势的投资或资源投入,先于对手取得必要的成长和发展,使其感到反击无益,也是常见的弱化对手反击的战略。
(二)设置反击障碍的战略
对手虽有反击的欲望,但却不能跨越一定的障碍,设置这种障碍的战略也是使对手难以反击的战略。例如,在争夺某市场的同时,掌握了该市场必需的某种有限资源的供应来源,就使竞争对手处于难以反击的境况之中。此外,受法律保护的“专利”也是能构成设立反击障碍的例子,但竞争的双方都可以利用。
(三)协调战略
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竞争将超越行业界线,有竞争,必然会有协调,利用协调的波及效果来减少乃至消除无益的竞争,促进技术进步,有效地降低工程成本,从而与主要竞争对手进行更有效的竞争,这是市场成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协调战略合―。有三种主要类型:
一是资助型协调战略。这是大型企业与一些中小型企业携手合作,大企业提供资金、设施、供应原材料,中小企业提供自己拥有的某些技术专长,共同进行风险投资的战略。此外,大企业通常利用这种战略,资助和培养自己的分包人,提高它们的素质并使分包入系列化。素质优良的分包人是大企业事业成功的关镊,例如大企业周围聚集一大批劳务型的专业分包人(法人公司),它们与大企业结成松散的联合体,对企业成长和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
二是垂直分业型协调战略。这是不同企业在产品(项日)的研究开发、物资供应、施工牛产等纵向系列中,以各具特色的优势对等分担业务的战略,它相当于纵向的分工协作。这种战略通常是把中小型企业的技术通过大企业的地位与业务渠道商品化,从而取得竞争的有利位置。
三是水平分业型协调战略。这是不同企业把各具特色的技术与服务能力结合起来,共同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并向用户提供服务的战略,即全过程进行协作的战略。显然,这种协作在工程项目的建设户,各企业优势联合,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5、结论
矿山企业的经营战略体系由经营基本战略、机能强化战略和竞争战略三大类构成。每一类战略里有包含多种类型的具体战略。矿山企业在制定经营战略时,要把企业内部的优势、劣势与外部环境中的机会和威胁充分结合起来考虑,选择最适合的具体战略类型。同时还要将各种具体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效的经营战略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新的巨大挑战下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保健植物 应用
1 银川地区保健植物资源调查及分析
1.1 调查地点 调查地点主要选择在银川市城市苗圃、银川市西干渠苗圃、中山公园、宁夏老干部疗养院、宁夏传染病医院、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
1.2 调查内容 银川地区保健植物资源调查,包括与人类的五觉:视、嗅、触、听、味有关的保健植物,对其长势、胸径、抗性(包括越冬性、越夏性、抗病虫害、干热、土壤板结、贫瘠、盐碱化等不良因素的逆境适应性)等。
1.3 调查方法 通过实地调查,采集植物标本,拍摄照片,对其枝叶特征、植物生境、观赏特性及应用评价作详细的调查记录,根据其保健特性统计银川地区的保健植物资源并分析其应用价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保健植物的种类 调查统计,能够在银川市区露地栽植的树木品种(包括变种)可达到236种,其中生长良好的品种就有132种,分属28科,45属。在银川地区共发现保健植物18科29属38种,有乔木、灌木、藤本、草本等。
2.2 保健植物的分类 所谓保健植物,是指对人们身心健康的保持、保护有着明显功效的植物[1]。根据目前的研究,对保健植物的分类是根据人类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嗅觉器官、触觉器官、味觉器官对保健植物所产生的不同心理、生理感受,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2.2.1 视觉型 主要是指花、果、叶、枝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保健植物。人们长时间注视绿色植物,可以达到心旷神怡、神情目爽、增强体质的效果。蓝色能缓解紧张,调节体温;红色能振奋精神;黄色会增强食欲;绿色促进思维,减缓脉搏速度;白色镇静催眠[2]。
2.2.2 听觉型 植物的叶片或枝干在风雨作用下能发出各种不同的声响,有的萧瑟,有的优美,有的汹涌澎湃,这些声音能消除人烦躁不安、心悸不宁的情绪。人们熟悉的河清蝉鸣、雨打芭蕉、万顷松涛就是指人们心理获得了美感和满足,从而达到了保健效果。听觉型的保健植物要发挥保健作用,要选择安静的、没有噪声干扰的场所,在配置时要选择叶片经大自然风雨撞击后能发出优美声响的树种,而且要有一定的数量,才能具有声响效果。如核桃、梓树、睡莲、荷花、美人蕉等。
2.2.3 嗅觉型 “芳香疗法”(aroma therapy):指的的是用植物香精治疗或预防疾病,是既年轻又古老的自然疗法。嗅觉型保健植物主要通过散发出来的各种香气或其他挥发性物质如芳香油、萜烯类物质来起作用。如有些植物的气味具有很强的驱虫功效;有些植物的气味具有抗菌灭菌作用。对于人的保健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些植物的气味可以改善人的食欲、调节情绪。
2.2.4 触摸型 触觉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发展空间的、有益身心的接触自然的感觉方式[5]。而触摸型保健植物正好满足了人们亲近自然的需要,植物的花、茎、叶的质感(粗糙、光滑、毛茸茸)对触觉都有应激作用。植物经触摸后,挥发出来的物质经过皮肤毛孔直接吸收,可以起到健身治病的目的。如触摸型保健植物萱草能消炎退肿,跌伤、扭伤可用接骨木涂擦。
2.2.5 味觉型 中医保健讲医食同源,植物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和保健功能。这类保健植物在园林绿地中应用较少,主要适合在宅前和阳台绿化栽种。如号称“果中之王”的中华猕猴桃,能增强体质,抗衰老、降血脂;一年生地被植物马齿苋,含丰富的去甲肾上腺素,能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 转贴于
3 保健植物在园林绿地中的应用
在园林绿地建设中,保健植物是构建养生保健型生态群落的基础,它能为人们提供一个生态健全、空气清新、景色宜人的健身、医疗空间和“森林浴”旅游场地[6]。随着环境心理学和医学渗透到园林绿地景观中,园林绿地植物材料的选择也偏向于具有防病、强身、祛病、延长寿命等保健作用的植物,从而营造出便于人们追求健康的场所。
3.1 营造高质量的健身活动空间 在园林绿地中进行建设活动也已成为人们追求健康的最佳方式。园林植物有调节空气负离子浓度的作用[7],许多人都喜欢在树林环境中健身,因为松柏类等植物能会发出有益物质,具有提神、醒脑、舒筋、活血的功效。建设活动空间的植物配置,应以嗅觉型保健植物为主,再配以适量的水体[8],水边配置菖蒲、芦竹、香蒲等湿生植物,营造保健与观赏兼有的景观。
3.2 开展“森林浴”旅游“森林浴”就是到森林中沐浴那里特有的气息。森林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利的良性物质,能清肺强身,使人心旷神怡。因此,“森林浴”收到众多旅游者的欢迎,而“森林浴”疗养院、“森林医院”也帮助许多疾病患者恢复了健康。
3.3 开辟植物保健专类园 保健植物专类园是保健植物引种、栽培的试验基地。
3.4 室内盆栽观赏 提倡在居室的厅堂、阳台或办公室放上几盆食药用型或芳香的保健植物,起到调节生理、心理机能,增强免疫力的的作用[9]。
3.5 与其他园林要素进行搭配 保健植物与其他的园林植物一样,能为山石、水体、建筑以及道路增添美感,使之产生出一种生动活泼而具有季节变化的感染力。
参考文献
[1]殷利华等.居住区绿化保健植物的合理运用[J].江苏林业科技,2005.32(4):50-53.
[2]程绪珂,胡运骅.生态园林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95-104.
[3]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4]蔡丽敏等.浅议植物保健园的营建[J].现代园林.2008.75(2).
[5]孔宪琨.感觉原理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C].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1:46-49.
[6]陈立军.保健型园林营造探讨[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4)108-114.
[7]吴克宁.探索城市园林绿地的新功能——植物保健园规划设想[J].中国园林,2003(10):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