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0:00
导语:在图书馆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调动图书馆管理员的积极性是使图书馆事业发展和服务水平提高的主要途径,只有充分调动管理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够使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更顺利更好更蓬勃。只有思想上做好准备才能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以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创造出新的价值,使图书馆事业获得更有利的发展。因此和谐管理能够有效促进和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对图书馆管理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坚持“以人为本”是图书馆管理的方向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有效实施途径,对图书馆来说,在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过程中,以“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实施和谐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工作中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即馆员第一和读者第一。在现代的图书管理工作中要以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为基础,把人看作管理活动的核心内容,灵活运用领导方法以尊重、认识、发展、培养为手段,对馆员进行组织,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服务和保障,让他们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发挥主动性,为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读者是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对象,在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中,馆员要以为读者服务为第一要务,热情地为读者进行服务,使读者在图书馆找到家的感觉,从而满足读者的各种需要。人文关怀是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内容,以读者的人生发展、价值取向为基本出发点,使读者能够以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一切,是图书馆馆员的责任,因此馆员必须使自身各方面更加完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从而能够为读者提供更有效的文献信息服务。
三、图书馆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图书馆管理存在不和谐现象,造成这种局面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历史原因和系统的原因所导致的。
1、图书馆管理者实施“人本管理”中存在不和谐目前我国的图书馆管理和服务中,管理人员思考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馆舍的面积、图书经费的投入、设备的配置以及图书的外借量、接待读者人数的多少等几个方面,在实施过程中只重视指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而忽略了读者和馆员的需要,忽视了人的发展在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工作中的重要性。这就导致了馆员在价值观和岗位意识上存在浅薄、缺乏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服务水平差,不能为读者提供良好的优质的文献资料服务,从而制约了图书馆管理工作整体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2、图书馆发展存在不和谐目前我国图书馆在资源的数量和文献的品种上都比较缺乏,受到经费投入不足的影响,图书的品种和质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不能有效实现图书馆设施和功能与读者要求的和谐发展。在图书馆的管理中存在着图书资料藏与质的不协调发展的现象,而且一些图书馆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在工作上不思进取,工作态度不明确,不能够有效掌握新科技手段、方法以及信息技术应用,不能满足岗位需求,从而制约了图书馆的发展水平。
四、图书馆工作中如何实施和谐管理
1、图书馆领导者应首先具有和谐管理的理念
作为图书馆各项工作的领导者的图书馆馆长,提高思想素质和个人修养以及增强自己的领导艺术对做好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和谐管理理论能够有效的指导图书馆理实践,作为图书馆管理者,要以和谐管理理念为指导思想,通过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有效措施,更好的实现对事物发展状态的协调。
2、对馆员实施人性化管理
2.1尊重馆员、激发工作潜能
在图书馆管理活动中,要充分信任和肯定并尊重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人格和工作能力,注重对管理员内心情感的倾向性和稳定性进行关注,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管理员的潜能得到进一步的有效发挥。
2.2关爱馆员、满足心理需求作为图书馆的负责人,需要及时了解图书管理员的能力、个性、气质、性格、态度、价值观等需求,特别注重对其内心世界的心理需求进行分析研究,以员工之间和个体差异为工作的前提,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对员工的个性和不同心理需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满足。
2.3信任馆员、参与民主管理
作为图书馆的管理者,要积极听取管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使管理员参与到民主管理和决策中,以便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规划,同时还可以有效调动管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4培训馆员、提高综合素质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以及网络化的发展,使图书馆管理人员面临着在新形势下对新业务和技术的挑战。这种情况就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对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熟练地掌握和应用,以适应现代图书馆发展的需要。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馆领导要注重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以及人才培养理念和机制的确立。通过建立有效的考评机制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来加强人才培养,使图书馆事业发展更为顺利。
3、对读者实施人性化服务
3.1关心读者的需求
图书馆要以读者需要为主要依据,以“读者第一”为指导思想,树立尊重、关心读者为读者服务的目标,在对馆内规章制度以及服务项目进行设置时,对读者的需要及要求进行充分考虑和满足。
3.2尊重读者的权利
在图书管理工作中,要对读者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与建议权等各项合法权益进行积极维护和保障,通过图书馆馆务公开、设立读者意见箱、馆长电子信箱、热线投诉电话等让读者了解图书馆的情况以及为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并对图书馆的运行情况实现有效监督。
3.3营造和谐的环境
图书馆应在建筑风格、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外观处理及文化内涵等方面实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统一。在内部装修上要以便于读者使用为原则协调搭配内饰的布局和摆设,在外部环境上要注重对图书馆周围的绿化和美化,使读者感到更舒适、温馨。
3.4开展多样化的服务
柔性管理是与“刚性管理”相对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作为管理领域的一种新思维,虽然还没有受到经济管理界得到广泛的关注,但其先进之处是普遍得到了认可的,提高了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在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中,普遍采用的是“刚性管理”,这与柔性管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管理概念,刚性管理强调的是一种强制性的管理手段,主张用权威震慑住被管理者;而柔性管理则完全相反,它主张在尊重人、理解人、重视人的基础上,将客体的需求充分考虑进去,体现了人性化的管理理念。这样的管理方式体现的是管理者和员工的和谐相处,柔性管理方式对比刚性管理方式更容易在员工内部产生向心力和说服力,而且又是集多变性和灵活性等优势于一体的管理方式。
二、柔性管理的特征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本性
柔性管理将被管理者的特点充分考虑了进去,体现了管理者的“本体意识”,它正确地把握了人的心理,在尊重人的基础上,将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出来,同时也促进了人的自觉性,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形成了沟通情感的桥梁,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有利于图书馆的稳定发展。
(二)内在驱动性
当图书馆在充分尊重员工的基础上对员工进行管理的时候,其实已经不必像刚性管理那样需要靠强制性的管理手段了,因为尊重是最好的感情沟通,员工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亲近感,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涨,工作的热情得到了调动,工作效率自然而然就提高了。这就是柔性管理“内在驱动力”的体现。这是符合人的心理的一种管理方式,员工得到了尊重和理解,他们的主体意识即管理员的自觉意识就会得到充分张扬,在工作中会尽职尽责,这就是内在驱动力在发挥着作用。
(三)持久性
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觉意识形成过程的长期性:员工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外在的要求内化成一种自觉意识,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花费较长的一段时间。另外,员工的素质在受到环境、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下,也是有高有低的,能够发挥自身的主体精神,也是需要时间的;二是自觉意识一旦形成,就会发挥持久性的效用: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对工作将会产生长期的影响。
(四)模糊性
柔性管理的对象是人以及人的思维,要想通过柔性管理来改变人的思维内容,从而将这种思维外化成具体的行动,这个过程是复杂的,也是模糊的。因此,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将人的需求考虑进去,真正做到让员工满意,这样才能达到有效的管理成果。
三、柔性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
(一)建立柔性的图书馆组织结构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主要是依靠权力来实行的,它运用严格的制度对人的一切工作进行控制和约束,这样的管理方式的确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是一种机械的管理方式。长期下去,人们的积极性和主动就会受到压制,图书馆也失去了活力,将不利于其发展。而柔性管理却很好了突破了这一方式的缺陷,它突出了人的个性化需求,人们在发挥自身积极性的同时,在管理中又融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了员工的创造性,具有集思广益的优势。另外在尊重人的基础上,员工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图书馆的管理之中,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就会提高,相比刚性管理,柔性管理更适合图书馆的长久发展的需求。
(二)进行柔性化的服务
图书馆建设的目的就是满足阅读者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对读者进行柔性化的服务指的就是将读者的主体和个性化的需求充分考虑进去,在最大程度上根据读者的需求来为其服务,使读者的满意程度最大。这也是柔性管理的根本出发点所在。另外,对于读者反馈的知识需求的信息,管理者也要予以采纳,根据读者的需求来进行图书的购置。因此,采购人员要深入读者的内部,在了解调查读者需求的基础上,丰富图书馆的资源,进一步优化馆藏结构。另外,随着读者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的趋势,图书馆要进一步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对于一些进行学术性研究的读者,图书馆可以针对其学术性的研究来为他提供专门的服务,将柔性管理更好地运用于图书馆的管理中。
(三)对员工采用多种激励的手段
激励措施是图书馆柔性化管理的保证,也是提高员工积极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图书馆要充分了解员工的内在需求,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提高管理的效率,优化管理的成果,实现图书馆的管理目标。第一,榜样激励。为员工树立良好的榜样,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第二,理想激励。在管理过程中,鼓励员工树立远大的理想,然后让员工在认真工作中一步步地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前进;第三,目标激励。管理者可以定期内为员工制定一个短期的目标,并且对如期或者是超前完成目标的员工进行奖励,这样员工就会不断激发自己内在的潜能,提高工作的效率。另外还可以综合培训激励、荣誉激励等不同的激励方式,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的动力。
四、柔性管理运用于图书馆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满足社会的文化信息需求
现在的社会是是一个信息的社会,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空前的增大,图书馆为了适应人们的需求也不断地发展起来,但是随着信息渠道的越来越广泛,图书馆的生存面临着挑战。而柔性化的管理模式适应了这一变化,其先进的管理方式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文化信息的需求。
(二)有利于图书馆突破传统的刚性管理
刚性的管理方式长期地占据着图书馆的主要管理方式,但在其发挥作用之余,其缺陷也日渐地暴露出来。强制性的制度要求束缚着员工,导致员工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循规蹈矩的行为模式使得员工内部缺乏创新和活力,这样的管理方式不适合图书馆的持续发展。而柔性的管理模式,充分地考虑了员工的需求,员工的聪明才智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对图书馆的发展必然起到积极地作用。
五、结语
论文摘要: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日益增多、信息竞争环境错综复杂的今天,单靠管理者个人的智慧已无法保证图书馆决策的成功和管理的有效,要在信息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依靠集体智慧和团队精神。塑造团队精神,既需要硬性的制度管理,更需要软性的情感管理。如果说制度管理是为图书馆的日常运行提供“游戏规则”,那么情感管理则是为图书馆活力绽放提供了“催化剂”。
制度管理,主要指文件化、数量化的各项制度,包括工作流程、操作规范以及流通、阅览、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等。制定这些制度的目的,主要是保障日常管理服务工作的规范性和内部竞争环境的公平性。
情感管理,主要指把图书馆员视做大家庭中的一员,对馆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差异化的需求给予人性的呵护和关心,提高馆员的工作满意度和对工作团队乃至整个图书馆的认同感。
“变是惟一的不变”是我们所处的这个信息时代的特征。在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大幅跃进、图书馆使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日益增多、信息竞争环境错综复杂的今天,单靠管理者个人的智慧已无法保证图书馆决策的成功和管理的有效,要在信息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依靠集体智慧和团队精神。
塑造团队精神,我们的图书馆既需要硬性的制度管理,更需要软性的情感管理。如果说制度管理是为图书馆的日常运行提供“游戏规则”,那么情感管理则是为图书馆活力绽放提供了“催化剂”。
一、“图书馆宪法”与情感管理的“呵护”
制度管理具有权威性,一经通过和颁布,就成了对图书馆内部馆员具有硬性约束力的“图书馆宪法”,轻易不会变更;情感管理则属于软性管理,图书馆各层管理者通过对下属馆员情感变化的细微体察,对馆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差异化的发展需求给予人性化的呵护和关心,营造一个齐心协力、共求发展的和谐工作环境。
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的关系应该是互相补充而不是相互排斥的,它们如同图书馆管理的两只手,相辅相成。其中制度管理是前提和基础,情感管理的运用必须在制度规范的框架内,以不侵犯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为前提;而制度的制定,也必须充分考虑图书馆中“人性化”的因素,应当从馆员个体权益与图书馆整体权益两者的角度来设计。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的运用应该体现在不同层次上,制度管理主要用来约束和规范馆员日常的工作行为;情感管理主要用来体现图书馆的人文关怀、激发工作团队的活力,促进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情感管理应与制度轻度纠缠
情感管理不是江湖文化、哥们意气,更不是家长里短。因此,情感管理必须建立在维护制度尊严、有助于图书馆绩效提高的基础上。从另一个角度说,情感管理也需要制度化。
(一)职业是一种境界
目标是馆员个人追求的一种价值境界,它表现为个人的理想和愿望。如果图书馆能够引导馆员的个人目标同图书馆发展的方向一致进行,馆员在实现自我目标的同时,也促进了图书馆整体目标的实现,这是,馆员就会产生积极的工作情绪,反之,就会带来不好的工作状态。因此,根据不同岗位、不同专业、不同个人,设立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目标,同时在图书馆内部建立起结构合理的多通道职业发展体系,是馆员能够明确短期的工作目标,建立起长期的发展预期,将有利于馆员个人发展目标与图书馆发展目标的统一,更有利于激发馆员积极的工作情绪。
(二)各级管理者不要吝啬自己的耳朵
从根本上来说,工作中产生的很多情感管理问题是由于缺乏对馆员的基本尊重、对馆员的存在视而不见所引发的。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有生理、安全、社会、尊重、自我实现五个层次的需求,受到尊重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对于管理知识的图书馆馆员而言更是如此。建立馆员参与机制,让馆员参与管理、贡献智慧,是尊重馆员的根本体现。支持这一机制运行的具体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上下级定期的双向沟通、与图书馆高级管理者的恳谈会、图书馆各相关部门程序化的互访、馆长信箱、馆员投诉热线、在内部刊物或板报上开辟的相关专栏与论坛等。要使这一机制真正发挥作用,一方面要将各种具体形式统筹安排、合理搭配,并设专人负责,以确保沟通渠道的便捷性与畅通性;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是管理层要认真、谦逊地倾听,及时提供反馈。只有当馆员能够直言不讳、畅所欲言,并且确信自己的建议或意见真正会产生效果时,才会将时间与精力投入其中。而且,图书馆可以设立专项的管理参与奖、最佳建议奖等,对图书馆发展与建设有价值的建议或意见提供一定的奖励,激励馆员参与管理与创新的行为。这些建议或意见可以涉及图书馆宏观管理方面的,也可以是具体技术工作细节的改进方法或节约办法。
(三)起到“保姆”与“情感日志”的双保险作用
情感管理要求每一个基层管理者,既能够承担好“保姆”的职能,为馆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支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又能够担负起“母亲”的职能,通过日常工作接触中的情感关心与关注,及时排解影响工作的不良情绪,从而使馆员能够始终充满激情地投入工作。因此,情感管理实际上必须从细微入手、从日常做起。对于一些情商要求较高的岗位,如财务管理、安全检查等,应建立馆员情感管理日志,用简明的形式,记载馆员每天的情绪状态,对情绪过于兴奋或忧郁的馆员应予以特别关注,及时消除由于情绪反常给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
(四)与“非正式”沟通联姻
行为科学的研究表明,人们之间亲密无间的融洽关系的建立,往往不是在正式的工作交往中,而是在工作时间之外的一些非正式的交往中。如果图书馆不仅仅只是为馆员提供工作联系的渠道,还能够搭建形成社会关系纽带的平台,将有助于馆员之间情感的交流、增强彼此的相互信任,反过来促进工作中的协作,起到间接提高工作绩效的作用。因此,图书馆应鼓励具有相同或相近专业背景、技术专长、兴趣爱好的馆员组织的发展。
(五)家庭不只在8小时以外
图书馆在制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工作时间以外的情感影响因素。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主要局限于馆员在图书馆工作时间内的行为管理,但是这种管理的局限性在于没有认识到馆员不仅是一个“工作人”,还是一个“社会人”,八小时之外的情感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着的工作情绪与工作状态。
三、图书馆各级领导是海水也是火焰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转变;对策
一、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转变的基本思路
(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图书馆工作因读者(师生)对知识的需求而存在,因图书馆人(馆员)工作而发展。可以说,“人”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因此,高校图书馆引入人本管理思想,是现代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理念的核心。即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图书馆馆员的人本管理,二是对图书馆读者的人本管理。
(二)建立“一体化”管理模式
网络文化的发展,促使整个地球成为一个“信息村”。一体化管理思维,使图书馆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单位,而是信息服务业的一部分,使网络时代的资源共享有了更深刻更广泛的意义。网络时代的图书馆管理通过运用“超链接思维”,可使其随着环境变化或发展的需要不断有新的整合或重构,使图书馆的管理建立在一个大的系统内,做到资源共享。
(三)实现以藏为中心向以开发利用为中心的转变
传统的图书馆概念脱胎于藏书楼,而在藏书楼的时代社会文化相对落后,图书出版受到纸张和印刷技术的制约,藏书数量被作为评价图书馆的惟一标准,并且长期沿用。当今时代,印刷品已不再是图书馆收藏的单一信息载体。在高新技术的影响下,其收藏内容及载体形式更加丰富多样。计算机的使用使图书馆像一个信息集散地和加工厂一样,藏书量由有限扩大到无限,它包括馆藏资源和网上资源两个部分。评价图书馆的重要标准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藏书量的多少,而是其获取网上资源的能力、开发利用能力和提供服务的能力。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观念要由以藏为主向以开发利用为主转变,其重心由馆藏建设向综合开发转变,并利用馆藏及网络资源为读者提供深层的和全方位的服务。
(四)注重人力资源管理
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就是馆员。优秀馆员是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也是管理过程的第一能动要素。其实际作用的发挥与否将在整个图书馆管理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人力资源应该成为管理过程中首要关注的可变要素。
(五)重塑网络环境条件下的信息服务流程
重新塑造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管理模式。传统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流程管理,不同职能部门之间条块分割、分工明确,虽然便于管理,但不利于信息有效和连续的传递。因此,从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和共享的角度,要对图书馆业务流程进行重组,打破原职能部门的分工界线,充分考虑知识传递和利用过程的连续性及有效性,减少管理层次和重复作业,以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
二、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转变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实现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是指以人的能力为本的管理方式。它要求管理者通过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力,从而实现能力价值的最大化,把能力这种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作为组织发展的推动力量,实现组织发展的目标及组织创新。人本管理要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紧紧围绕调动图书馆中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展开管理活动。
(二)建立扁平式组织结构
扁平式管理不强调控制,而强调协调。因此,在图书馆部门设置改革上,可考虑建立由学科文献专业库为主要组成部分.以学科馆员负责开展工作.以馆长办公室为监督.由馆长总负责的扁平式管理模式。
(三)建设学科馆员队伍,实现工作重心转移
人本管理给高水平馆员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扁平式管理模式又要求高水平馆员充分展现自己的信息提供能力。近年来出现的学科馆员制度,比较准确地诠释了高水平馆员的内涵。学科馆员是指由图书馆指派的具有一定学科背景的,专门与某一学科或院系进行对口联系,负责该学科专业资源的组织、加工,提供该学科的资源导航,主动为该学科用户提供有针对性文献资源服务并进行用户教育的图书馆员。
(四)强调资源复合及技术主导
复合图书馆一词,是1990年代中后期由国外图书馆专家提出。虽然对复合图书馆的概念有多种多样的解释,但综合来讲,其基本含义却相差不多。即:它既提供纸质资源,又提供数字资源;将两种资源有机结合并提供一体化无缝存取;它既服务于本地用户,又服务于远程用户;它既有物理场所,又有信息场所;既提供馆内服务,又提供不受限制的网络服务等等。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学科馆员应熟练掌握各类信息技术,这是图书馆工作重心转移价值得以体现的必要条件。
三、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转变的具体对策与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各种规章制度并使之规范化和程序化
对图书馆的管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图书馆员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例如,着装统一,规范配带统一的上岗证,图书馆馆员面带微笑的服务,规范化的语言;馆员的行动举止文明!亲切!自然,都能充分地体现这所图书馆馆员的良好素质。应使每个馆员清楚地知道自己所管辖的工作范围,对各个环节有明确。规范的要求,每个人的目标明确,职责清楚。应向全体馆员灌输图书馆职业道德观念,用职业道德规范约束其行为。制度约束具有强制作用,是有形的,道德约束具有调节作用,是无形的,这二者相辅相成。
(二)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图书馆的激励机制是指图书馆管理者引导其馆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以使图书馆组织目标的实现。增强图书馆目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调动起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图书馆目标而高效率地工作;激发起图书馆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他们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的自觉性,从而增强图书馆队伍的生机!活力,最终有效地完成图书馆的任务和目标。图书馆的激励机制主要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激励标准,激励手段和激励过程。激励的手段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以物质资源作为激励手段,具体表现为工资.奖金.福利等形式;另一类属精神激励,以精神资源作为激励手段,给予员工某种象征意义的评价,具体方式为表扬.表彰.荣誉.晋升.肯定.关怀.信任.尊重.理解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补,但不能相互替代,世界先进的管理经验表明,将这两种手段有机结合,将能行之有效地提高图书馆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建立图书馆员的定期培养和继续教育制度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关键是对知识管理者的管理,作为知识的管理者,现代高校图书馆对馆员提出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高的要求,管理知识的人应该具有更多的知识,而知识时时更新,因而必须终身学习,成为知识型馆员。为此,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管理,应该是如何培养人的管理,即以人为本,鼓励馆员不断学习,促使馆员全面提高素质,培养自身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竞争观和效益观,使他们成为有创新能力的知识型馆员。
(四)创新构建能够满足读者需求的服务方式
第一,创造性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要真正做到读者满意,就必须构建能充分满足高校读者需求的服务模式。这个服务模式的组成有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读者需求调查分析和信息反馈系统,二是能满足读者需求的服务系统。
第二,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依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传统图书馆正在被网络化、数字化图书馆代替,一系列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化技术应用到了图书馆中,对图书馆的自身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馆员的服务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借借还还,服务工作已由单一、被动,转向了开放、多方位和主动。他们既是图书馆员,又是知识经济的参与者,这就需要图书馆员必须具有较强的现代信息意识和广博的专业知识,要有极强的洞察力、创造力,灵敏思维和强烈的事业投入精神。
第三,服务管理手段现代化。抛弃陈旧落后的手工管理服务方式,利用馆藏的现实资源,在做好传统借阅服务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好咨询服务.书宣传等活动。提高服务的针对性,扩大服务范围和领域,加快文献信息的流通速度,提高文献信息的利用率,使读者获取信息及时方便和准确,使读者得到最满意的服务。
第四,服务方式网络化。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的优势和网络功能,做好网上资源导航的用户培训,网上信息检索服务,包括编制网上导读系统索引等。
第五,服务内容多样化。具体体现在参考咨询服务.文献检索服务.定题跟踪服务.重点专业和重点课题服务.读者辅导服务等,开展网络环境下的用户教育。
(五)实现管理手段的技术革新
当信息资源数字化后,它所具有高密度存储高速度处理与远距离传递的特征。在信息传递网络化的情况下,图书馆的馆藏系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网络使图书馆的馆藏信息资源由原来的现实馆藏发展为现实馆藏和网络虚拟馆藏共存。数字化资源建设是数字图书馆的必备条件,必须实现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手段的技术革新和现代化。为此,高校图书馆要适应新时期技术革命的发展,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向数字化图书馆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中国图书馆学会.21世纪图书馆:发展与变革[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
[2]王琼林等.现代化图书馆队伍建设方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王世伟.图书馆服务创新与发展论丛[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一、思想道德素养
思想道德素质是图书馆管理员做好图书管理工作的最基本要求,是图书管理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图书馆管理员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处于主导和说明地位。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即使有再高的专业才能和组织才能,也难于发挥出来。图书馆管理人员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时刻关注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具有政治敏感性;具有高度的社会主义事业心和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正义感,原则性。图书馆管理人员要爱岗敬业,热爱图书馆本职工作,安心于本职岗位,恪尽职守地做好本职工作,充分认识本职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能认识其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具有荣誉感和自豪感,在职业活动中具有高度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性,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从事图书馆管理工作。
1、强烈的事业心。图书馆馆藏资源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的记录和总汇,是各行各业的人们进行学习和参考的知识源泉,承担着传播人类文明和智慧结晶的使命,图书馆管理员要意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因而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自己的职业,做到爱岗敬业,干好干精,更好地发挥自己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的职能作用。
2、高度的责任感。图书馆管理员从事的既是一项学术性、技术性、创造性都很强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细致、繁琐而又默默无闻的工作,需要管理员具备严谨细致的作风和埋头苦干的精神,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尽心、耐心、细心的工作态度。
3、服务读者意识。管理员良好的服务态度是提高服务效率的基本保证,图书文献管理工作要一切以读者为中心,读者至上,做到热情周到、积极主动,耐心细致,想读者所想,急读者所急,以服务读者为荣,以读者满意为准。
二、专业知识素养
图书馆是人类智力资源中心和文献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图书馆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应用科学相互交叉、互相渗透、彼此结合的综合性科学。因此,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知识素质的要求不论在文化知识的广度方面,还是在专业技术的专深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专业基础知识。一个合格的图书馆管理员首先要熟练掌握图书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图书馆的功能、构成、作用等,熟知图书、期刊等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的分类和检索知识,掌握图书学、版本学、文献学、信息检索、分类编目等专业知识。
2、计算机基本知识。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工作是以计算机的应用为核心的,并辅以缩影、光盘、声像、通讯等新技术,针对读者需求,开展电子资源的检索服务、网上信息资源的导航、信息传递、电子邮件推送、拓展专利查询、网上咨询等服务形式,形成了高密度存贮、远程传输、快速检索的图书情报处理特点,这就要求管理员不仅有扎实和丰富的图书馆基础专业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使用操作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系统开发和维护、信息存储技术、信息检索与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从而对管理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3、基本的外语知识。作为网络化图书馆的图书馆管理员还要掌握外语知识,提高服务水平。虽然多数图书馆均有一定数量的外文文献,但这些外文文献的利用率并不高,主要原因之一是图书馆管理员和读者对外文文献种类、内容不太了解。因此,图书馆管理员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外语素质,才能将外文文献、外文数据库有效地处理并推介给读者,才能在互联网上搜索更多有价值的外文资源为读者服务。
三、业务技能素质
图书馆业务是一项知识性、技术性、创造性、学术性很强的工作,对图书馆人员的知识素质要求较高,还要有远见能力、综合、归纳能力,单一的专业知识已无法满足文献服务。图书馆学、情报学知识是图书馆各级管理者的必备专业知识。只有具备丰富的图书馆情报专业知识,懂得自己的管理对象,了解有关业务的具体情况,才能对本馆本部门确定恰当的目标,做出科学的决策,实行内行的领导。专业知识还指各行各业、各层次、各岗位管理共同需要的科学知识,如信息科学、控制论、系统论、决策科学。
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既具备丰富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熟悉图书馆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熟练掌握自己工作岗位的业务技术,对图书、期刊、报纸的采访、订购、验收、登记、分类、编目、入藏、借阅、查询、读者管理、统计等的计算机图书管理集成系统的操作及科学排架、规范上架、保管、装订、维护等人工劳动。
随着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要求除掌握多层次知识外,还应具有宏观思维、科学的逻辑推理、预测分析、灵敏的信息与心理研究等能力,这样的人才结构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只是从事一些简单的单纯的“借还”以及简单的文献资料管理,管理方式是封闭式管理和经验管理,简而言之就是“以书为本”,图书馆以馆藏单一的纸质印刷品为主,具体的操作过程完全依靠手工来完成,同时,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属于被动的服务。很显然,这样的管理模式不能跟上当今社会的步伐,因为它不能充分开发和利用图书馆资源,从而导致资源利用率过低,造成相关资源的极大浪费,不仅如此,还给读者、管理员带来不便。所谓“穷则思变”,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注定要被时代的潮流所淹没,而新的适合人们需要的管理模式将应运而生,取而代之。
二、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
图书馆管理是指运用现代管理学的相关原理,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指挥等活动,合理分配和使用图书馆的各种资源,以达到图书馆预期目标和最佳绩效的工作过程,并完成图书馆的任务,最终起到一定的社会作用。图书馆知识管理就是对隐形知识和显性知识的收集、整理、储存和运用,充分满足用户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最终优化资源配置。它与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区别在于侧重点、管理对象和理论基础不同。要实现图书馆知识管理就需把原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加工利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再进行开发创新,同时提高管理员的知识水平和服务意识,整合工作者和读者,形成一个共同的知识交流平台。
三、图书馆资源管理模式
什么是图书馆资源管理模式?图书馆资源管理模式就是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整合,形成一个兼容的管理体系。
随着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已不仅仅是藏书、报纸、杂志、TV,还有网络。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闲暇时间越来越少,快捷便利的网络信息服务被广泛接受,从而形成了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服务中心。信息资源管理不单是指信息的收集、存放和占有,更主要是工作者对现有资源的创新和动态开发,链接各类信息资源和服务,分析利用信息,建立资源共享,帮助客户搜索。人力资源管理则是加强工作者的培训,授之以新的观念、新的措施和新的方法,提高其知识水平,调动其积极性,增强其创造性和服务意识,最终提高其工作能力;工作者自己要主动学习,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知识涵养和精神修养,同时要求工作者相互交流学习,进行知识互补,将自身的知识传给他人,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学术氛围,提高图书馆员之间的凝聚力,发扬其团结精神。物资资源管理就是对图书馆内的藏书及相关设施进行合理调配、保管、维护和修理。
图书馆资源管理模式是以人力资源管理为核心,在提高管理者和工作者自身能力的基础上把信息资源管理和物资资源管理融合在一起,进行交叉管理,在信息资源管理的时候又进行物资资源管理,一举两得,省时又省力。
四、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
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是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大量的文献信息以规范的数字方式储存于计算机之中,并将信息的储存、管理、检索、和产权保护等综合技术集成在一起,为读者提供服务。它具有文献资源数字化、文献传递网络化和文献资源共享化三个特点。文献资源数字化是将文献信息转化为用计算机设备存贮的二进制代码信息,并实现对形式转换后的信息的计算机管理;文献传递网络化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数字文献传播;文献资源共享化就是说在数字图书馆时代,人们通过网络在网页上点击相关链接就可以找到世界各地的文献资源,说到底就是使其他资源为我所用。
随着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已取得了重大突破,如今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已包括:馆际互借服务、电子资源检索服务和联机检索服务等。
五、服务主导型管理模式
服务主导型管理模式顾名思义就知道该管理模式是以“为读者服务”为中心的,“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它的管理理念,它要求最终达到“管理的互动性、管理的专业性、管理的服务性、管理的高效性、管理的系统性、管理的开发性”这六个基本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转变管理理念,明确管理目标;完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创新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活力;强抓管理队伍建设,保障管理实施;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坚持贯彻“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的管理原则和理念,使图书馆整体优化升级,步入现代化。
六、藏、借、阅、咨一体化管理模式
图书馆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理论与图书馆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将从基本理论、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图书馆管理工作与图书馆文化5个方面创新图书馆管理。
1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基本理论的创新
1.1管理内容的创新
图书馆知识管理将实现图书馆管理中人事管理、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整合和创新,突出如下主要内容:①知识创新管理②知识应用管理③知识传播管理④知识服务管理⑤人力资本管理⑥知识产权管理.1.2管理职能的创新
一般说来,图书馆管理具有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6种基本职能,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职能体现为:①外化,它是以外部贮藏库的形式捕获知识,并根据分类框架或标准来组织知识。②内化,它是设法发现与特定需求相关的知识结构。在内化过程中,从外部数据库里提取知识,并以最适合的方式重新布局或展示信息,通过信息过滤来发现与用户相关的信息内容或知识。③中介,它是指把与某一研究领域相关的人和知识联系起来,通过群件、内部网、工作流和文件管理系统进行明确、固定的知识匹配和传送。④共享,即帮助员工从知识库中发现有用的知识甚至从中获得启迪和智慧。⑤学习,即帮助图书馆与个人解决学习问题,包括学习的目的、内容、程度与方法等,涉及知识的收集、整理、积累(储存)、共享,从而激励员工不断学习与更新知识,使图书馆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⑥认知(创新),它是在外化、内化和中介的基础上创造知识的过程,即知识创新的过程。
1.3管理原则的创新
过去,图书馆管理往往强调系统原则、集中统一原则、民主管理原则、动力原则、效益原则。图书馆知识管理将突破图书馆传统管理的一些条条框框,突出如下原则:①开放性原则。②共享性原则。③激励性原则。④发掘性原则。⑤协作性原则。⑥增值性原则。⑦层次性原则。⑧创新性原则。
2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
根据工作复杂程度和相互依赖程度的高低,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可以分为事务模式、专家模式、集成模式和协作模式。
知识管理的事务模式的最大特点是"知识的规范",通过核心业务知识的规范化、标准化确保核心业务活动持续稳定地开展。它强调知识的系统化、运作的自动化,或工作常规化、操作程度化、员工行为标准化,不需要太多创造性的员工。这种模式在工作复杂程度和相互依赖程度上都比较低。
知识管理的集成模式着眼于"整体最优",着重于跨部门的统一协调,通过业务集成的方式促使掌握相关知识的各部门形成统一的运作规则和行动标准,充分发挥共享目标体系和信息反馈体系的作用,使各部门的功能性决策建立在整体运营效率最大化的基础之上。这种模式在相互依赖程度相对高,在工作复杂程度相对低。
知识管理的专家模式注重从"专家"的工作中获取核心业务发展的推动力,发挥"明星效应",要求图书馆必须采取特别的激励手段吸引具有专门知识的个人,鼓励他们进行价值增值活动,并通过图书馆知识资本的内部运营来培养图书馆内部的业务骨干。这种模式在相互依赖程度相对低,在工作复杂程度相对高。
知识管理的协作模式注重从全局角度来综合各种知识领域,调动各方面的知识储备来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尤其强调学习型组织"共同超越"理念的挖掘,建立起激励员工们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共同关注个人和集体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模式在工作复杂程度和相互依赖程度上都比较高。
3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方法的创新
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集成管理是图书馆常用的管理方法,图书馆知识管理将创新这些管理方法。
3.1图书馆知识管理对目标管理的扬弃
目标管理是以重视成果的思想为指导,共同确定一定时期的总目标,通过层层分解目标、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手段来达到目标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图书馆目标管理,实际上就是目标管理方法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虽然图书馆目标管理有利于调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图书馆从分散性管理向系统性管理过渡,从单项管理向综合管理过渡,有利于提高图书馆专业队伍的素质和工作效率,但是在图书馆目标管理实践中,经常遇到两个棘手问题:①难以协调目标间的冲突。②难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与创新精神。
图书馆知识管理引入人力资本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的作用和重视员工本身的发展,强调运用权变管理思想来加强对员工的管理,以柔性管理方式取代目标管理中的硬性管理,使员工的工作热情与创新精神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图书馆知识管理通过建立灵活的扁平化知识型组织--知识型团队来弱化等级,注重平等参与,克服了目标管理中存在的上下信息沟通不畅、信息失真甚至阻塞的弊端,也有利于在图书馆内营造一种平等竞争的气氛,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图书馆知识管理还通过营造一种知识共享文化,形成一个能够让知识自由流动的环境,这样就可协调图书馆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和员工间的关系,使图书馆成为一种学习型组织,从而促进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
3.2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全面质量管理的扬弃
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是图书馆为保证和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动员图书馆的各个部门和全体员工,综合运用管理技术、专业技术、思想教育、经济手段和科学方法,建立健全服务质量保证体系,对服务的全过程实行有效控制,从而经济地开发、设计、生产和提供用户满意的信息产品与信息服务,做到最适质量、最低消耗、最优生产和最佳服务,最终实现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的目标。图书馆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必须做到:①对质量的全面承诺;②面向用户;③不断改进操作系统;④协同工作;⑤重视培训;⑥为员工授权和尊重员工;⑦测度绩效;⑧持续改进。然而,一些障碍使全面质量管理难在图书馆实施,这包括心理障碍、术语障碍、承诺上的障碍、过程中的障碍、职业化的障碍和测度工具上的障碍。因此,国外尽管建立了多种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模型,但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实践并未象企业全面质量管理那样得到广泛推广。
1.鼓励读者参与图书管理活动中来,努力提高读者满意度。以读者为本的服务,一方面强调平等和爱心,将读者视为朋友,热情地为读者提供一流的服务;另一方面也提倡读者的主动参与精神,鼓励读者和馆员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成立读者民主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读者座谈会,欢迎广大读者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服务质量实施监督,让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与决策,增进相互了解;设立读者信箱,发放调查问卷,及时获取读者的建议,并妥善的落实改进工作方式和作风,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想方设法为读者创造人性化的服务。基层公共图书馆必须顺应读者群对知识和信息要求的变化,及时改进服务方式,满足读者的需要。由于社会在不断地发展,读者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地发展提高,这就需要图书馆不断改进工作,比如实行全开架服务,藏阅一体化,借阅、视听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图书馆要深入了解读者的信息需求,实行以读者为中心的、深层次的服务,及时地为读者提供文献信息资源,个性化服务就是用一流的人才、现代化的设施、丰富的信息资源满足读者的特殊需要,为其提供特色的、专业化的服务。另外,要努力提高服务态度,转变工作作风,给读者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人性化服务环境,使读者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愉悦与平衡。
二、基层公共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和服务模式转变的途径
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就要强调以读者的需求为中心,努力提升读者服务质量。在管理学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中,人始终是管理学科发展的第一要素,同时也是基础要素。现代图书馆管理倡导以人为本,既符合管理学科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体现了基层公共图书馆设立的初衷。图书馆管理过程中的人本原理就是强调在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坚持一切从读者出发,重视调动读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实现图书馆管理工作效率和人的素质的综合且全面发展。
1.重视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人永远是管理和服务应当重视的第一要素,基层公共图书馆在着力提升自身价值,实现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必须重视自身员工素质的提高。这里所强调的员工素质不仅仅指员工的精神素养与专业技能,同时还强调员工对人本观念的正确理解。只有既拥有良好的精神素养、精湛的专业服务水平和正确的人本服务理念,才能更好更快的适应现代图书馆工作的要求。针对图书馆员工素质的提高,基层公共图书馆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包括计算机应用水平、现代服务技能、公共关系知识掌握以及正确人本理念的理解和应用,重视员工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努力为广大读者造就一大批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服务人才队伍。其次,提升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应变能力,找准自身服务定位。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应变能力的提高,能够有效的促进自身的长远发展,而找准自身定位,则需要明晰自身的特点,包括基层公共图书馆的优势和不足。为本馆工作人员提供具有特色的且针对性较强的短期“充电”服务,以确保整体工作队伍素质和服务质量能够跟上公共图书馆各项发展的需求。
2.加快基层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和优化。在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时代,对于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人员来说,需要不断学习、紧跟社会和科技发展新潮流,不断增加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根本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全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重视人力资本在公共图书馆工作中的作用,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优秀的管理者将成为当代公共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首要财富,重视培养馆员一专多能,实行图书馆馆员轮岗制度,在图书馆的采编加工、参考咨询、图书借阅服务、电子阅览服务、阅览咨询等各项工作互相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适当地实行轮岗制,有利于馆员了解图书馆工作全貌,树立全局意识。
【关键词】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图书馆管理;图书馆创新
“读者第一,服务至上”, “以人为本”是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宗旨。图书馆要生存、要发展、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不断地创新图书馆工作,打破传统的旧观念,向现代化的观念转变。同时,随着广大读者和用户对科学文化知识需求的日益迫切和档次的提高,图书馆通过创新服务方式方法,营造更新更好的人文阅读环境,提高图书馆文化品位,成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成为构建学习至上的和谐社会的骨干力量。
1.创新是时展的鲜明特征
图书馆作为一个社会实体,以社会对它的需求为前提,进行自我更新和完善,改变自身的形态和职能,提高图书馆文化的品位,以满足文化积累和信息交流的需要,从而实现其发展壮大。在现阶段,面对社会的全面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全方位为读者提供有价值有效益的服务,满足读者的深层次服务要求。而管理是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管理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也可以是新的管理方法的运用及管理体制的变革。
2.现代图书馆管理的本质在于创新
创新是人类活动中的一种普遍行为,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中,因而在管理活动的每个环节和每项职能中都普遍地存在着创新的问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现代图书馆的管理也概莫能外,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也正是现代图书馆管理的本质所在。
2.1管理创新是图书馆发展的原动力
众所周知,图书馆不但是没有围墙的学校,而且就其学习的对象、时间以及可供涉取的文化资源,随着广大读者和用户对科学文化知识需求的日益迫切和档次的提高,图书馆通过创新服务方式方位,成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成为构建学习至上的和谐社会的骨干力量。
2.2管理创新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外在需要
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其服务职能已不仅仅局限于文献借阅和封闭在藏书楼内,而是在充分享受现代技术所带来的各种资源,如:网上多媒体在线服务、全国或区域性的文献采编交换中心、全球性的数字化信息网络等等。这些将把图书馆转换成为一个全新概念的、多功能的现代信息中心。
2.3管理创新是深化图书馆改革的内在需求
社会化是21世纪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模式。图书馆的社会化包括办馆方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等三个方面。要按照21世纪新的图书馆理念,强调功能第一,注重实用,体现人本精神和开放观念。一切围着人活动,创造有利于工作、有利于管理、有利于阅览和信息交流的内外优美环境,如绿化、减少污染、室内网线布设等。通过改革创新,建立起一套崭新的管理运行机制,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领导者是图书馆管理创新的主体
图书馆不但要提高行业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又要以提高读者吸纳知识、运用知识、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为目标。同时也创造条件引导系统环境向有利于管理系统的方向发展。在管理机制上,要使人们总能得到一个正确的、奋发向上的信号。优秀的图书馆领导者已成为图书馆行业的稀有资源,其作用具有不可交换性。
3.1创新意识是图书馆领导者创新的基本素质与先决条件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里,科学技术快速突破的背景下,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与领导者的根本职能和职责决定的。这一背景要求图书馆领导者必须具有高度的适应性,要善于敏锐地发现变化的动向,善于果断地捕捉变化的契机,善于促进本馆工作的变革与更新。这也正是图书馆领导者与一般员工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3.2讲学习是图书馆领导者创新的内在动力与关键环节
在新世纪,面对读者用户日益增长的文献信息要求,原有的业务建设内容或进行调整,或逐步淘汰,或推陈出新,不断创造新的业务手段。图书馆领导者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化基础与渊博的知识,这不仅是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领导工作的客观要求。因此,领导者不仅要大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同时还要大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并伴随着大胆地实践和探索,使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相统一。
3.3良好的环境是图书馆领导者创新的外在动力与根本保证
如同阳光、空气和水份之于植物生长一样,管理创新也需要有适宜的环境和营养,需要有激发人们突破陈规陋习、大胆创新的原动力。同时,还必须在馆内外营造一种健康有序、宽松和谐、鼓励创新、支持探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如定期不定期召开学术会议,鼓励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组织系统研究图书馆创新管理体制方面的重大理论课题和科学技术课题等。
3.4活泼的馆内创新机制是培养未来一代图书馆领导者的催化剂与孵化器
同志指出:“在出人才的问题上,要鼓励和支持冒险,鼓励和支持当领头雁,鼓励和支持一马当先。”目前,我国图书馆界的论资排辈现象仍相当普遍,压制了大批年轻的创新骨干人才的脱颖而出。这就需要图书馆本着珍惜人才、人才为本的原则,选好、培养好、用好、关心好杰出青年人才的成长,在物质待遇和精神待遇上向创新人才倾斜,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实现、地位的崇高和责任的重大。在馆内构建一种活泼的创新人才使用和培养机制,不拘一格选人才。
4.图书馆管理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4.1要有科学求实的态度
图书馆管理要想有新的突破和新的创造,工作中就要尊重客观事实,从客观实际出发,既不能只强调创新而不尊重客观实际或背离客观事实,也不能认为在实事求是基础上的创新是为了出风头,摆花架子,而应该找到一个上级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外单位的好经验与本馆实际相结合的最佳工作结合点,找到工作的突破口。
4.2走群众路线,实行开放式管理
图书馆的管理创新应讲科学、顺民心、重民意,应本着对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负责的精神来作规划,图发展。要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因为群众的智慧和经验,是图书馆领导者创造性开展工作的重要条件。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及时把群众的创造上升到规律性认识,是领导者开创工作的重要法宝。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最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领导者增强创新能力进行有效创新的根本途径。图书馆领导者的创新行为只有为广大员工所接受,其创新意识和决策只有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才能成为推动图书馆发展的有效动力。
4.3实行民主化、科学化决策
在知识日益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体制转型期各类矛盾纷繁复杂的新世纪,图书馆单靠少数几个领导者的知识、能力和经验来进行决策极易造成决策上的失误。这就要求图书馆转变决策方式,建立一支由本馆和外单位优秀人才组成的智囊团,集思广益地听取他们的意见,让他们来代替自己从事大量事务性、技术性的工作,从而提高创新决策的效率,另外,管理创新既离不开纵向继承前人的科学成果,也离不开横向借鉴兄弟馆的成功经验。
图书馆的创新工作和发展任重而道远,全凭图书馆人的智慧和劳作。回顾我国图书馆的发展成就,离不开图书馆人顺应时展潮流,肩负重任,以奋发图强和脚踏实地地精神投身事业的结果。在这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图书馆的创新和发展,特别需要一种图书馆精神。即敬业爱业、忠于职守的态度;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坚定志向。 [科]
【参考文献】
[1]张全新,林辉基.学习关于创新意识的论述[J].发展论坛,1998(8).
[2]张康之.管理活动中的创新思维[J].理论与改革,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