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

时间:2023-03-02 15:00:04

导语: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

第1篇

[关键字]惩罚性赔偿;立法现状及问题分析;归责问题;途径

一、关于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立法现状及问题

(一)适用范围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可以看出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范围仅仅包括两种类型:一是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二是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而对其他类型的食品安全问题均未涉及。

(二)适用条件

第一,从客观方面看,食品的生产者或销售者有违法行为的存在,即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例如生产销售的食品或食品添加剂未经许可进入了生产或销售领域,或是生产销售的食品未标明产地,没有标签以及有害健康的食品等。

第二,从主观方面看,就食品的生产者(食品源头)而言,适用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不追究其主观是故意或过失,只要其实施了违法行为,就会启动惩罚性赔偿制度。而就食品的销售者(食品流通)而言,则适用的是过错责任原则,即行为人具有故意或者过失行为才承担责任。但在这里适用的条件更有限,即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而这里的“明知”所指的是故意。也就是说销售者实施行为时只有存在故意,才能承担惩罚性赔偿,过失则不构成惩罚性赔偿。

第三,食品生产者或销售者所实施的违法行为与消费者所遭受的进一步损害(财产和人身)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里所说的因果关系还可以细化为直接因果关系和间接因果关系。直接因果关系即一行为直接造成损害结果的发生。间接因果关系简单地就是说一种行为间接地造成了损害事实的发生。且它与前者行为之间存在着独立的另一个现象作为联系的中介。

第四,不需要实际损害事实的发生。这也是惩罚性赔偿与一般性赔偿的区别所在。一般性赔偿的适用前提都是要求有实际损害事实的存在,且该损失是由不法行为造成的。而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中的规定可以看出,食品生产者只要生产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消费者都有权向违法者索要惩罚性赔偿金。从一定程度上说,消费者已经因购买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造成了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因此不需要进一步损害事实的发生,也可请求惩罚性赔偿。

二、分析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一,食品安全的适用标准不完善。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的规定,认定食品生产者或销售者违法行为的依据(生产或销售明知不符合食品安全的食品)是食品安全标准。而我国《食品安全法》第十八条至第二十六条分别对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以及地方食品安全标准、企业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由于还不完善,存在过多问题。如各种标准之间相互矛盾,存在重叠或是立法空缺。国务院在2007年了《中国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的统计,我国现有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1800多项,食品行业标准2900多项。这里无疑存在一个问题,众多的食品安全标准对于消费者来说,以何种标准来判定食品的安全性。还有这么多的安全标准,消费者从什么途径获取,这些都存在问题。

第二,无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不能适用问题。由于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存在立法空白,如地沟油多年无检测标准,油炸食品的安全标准无立法规定等情况。而这类无标准食品给消费者造成重大损失时,消费者只能适用一般性的赔偿,无法请求惩罚性赔偿金。而一般性的赔偿由于惩罚的威慑力小,一般不能有效的制止违法行为,这样就对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带来困境。

第三,主体适用范围狭窄。我国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中,适用主体仅包括食品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而食品从生产、销售到消费,需要经过许多环节,如流通领域。这些环节都有引发食品的不合格,如果在这些环节当中产生了食品安全问题,是否也应适用惩罚性赔偿。

第四,销售者的主观归责问题。我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了,销售者只有在明知的情况下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才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即主观上的故意。这样就排除了过失后的责任,而过失又分为一般、轻微和重大。在现实生活中,因重大过失而发生的安全事故同样给消费者造成了重大损失。如果将重大过失排除在外,那么会产生一种效果,销售者的注意义务减轻了。

三、解决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惩罚性赔偿问题的主要途径

首先,食品安全标准是我国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的前提条件。因此,我国就食品安全标准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要求:健全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弥补法律空白;完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和程序;做好食品安全标准的修订、整理以及信息公开制度;增强消费者维权意识。

第2篇

>> 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及其刑法治理 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原因及刑法规制研究现状 浅论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中的缺陷及完善 论食品安全问题的刑法规制 我国餐饮行业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的局限性 我国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研究 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我国乡镇学校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 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 关于完善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刑法路径选择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的分析及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 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解决路径的信息视角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现状及问题探析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及食品检测的发展趋势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吴恒.易粪相食:中国食品安全状况调查(2004-2011)[J]. http://zccw.info/report.

[3]张军,姜伟,郎胜,陈兴良.刑法纵横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熊选国,任卫华.刑法罪名适用指南——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M].北京:中国人名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5]刘青青.关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分析及政府监管对策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2(3).

[6]张永伟,刘志芳.食品安全犯罪的行政法责任——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0-1-30.

第3篇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出口 影响

食品安全是不仅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国家安定和社会发展与稳定的重大问题。食品安全的涵义非常广泛,既包括生产安全,也包括经营安全;既包括结果安全,也包括过程安全(食品卫生虽然也包含此两项内容,但更侧重于过程安全);既包括现实安全,也包括未来安全。最近几年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有日趋严峻之势,食品生产经营质量问题和不安全食品的危害问题越来越严重。由此也影响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声誉和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

一、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我国近年由于食品安全引发的各类事故呈上升之势,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2005年可比克薯片的铝超标事件,2006年8月的福寿螺的管圆线虫病事件,2006年9月的猪肉“瘦肉精”事件,2006年11月的红心鸭蛋的苏丹红事件和多宝鱼的孔雀石绿事件,2008年10月鸡蛋和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等等。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安全隐患的导致的事件总体呈上升趋势。在食品生产加工领域、小型熟食加工作坊和地下小加工作坊、储藏、运输环节等方面的问题扩大了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几率,最为典型的是“二恶英”事件。二是农产品、禽类产品中的有害物质的残留严重超标。如化肥、农药等对人体有害物质残留于农产品中,抗生素、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于禽、畜、水产品体内,还有农禽产品的重金属污染。三是制造食品的过程使用劣质原料,添加有毒物质。如用病死畜禽加工熟肉制品;用“地沟油”加工油炸食品等。此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也较为普遍。如在面粉中超限量添加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酣”,自腌菜中超标量多倍使用苯甲酸;在饮料中成倍超标使用的化学合成甜味剂等等。还有为使馒头、包子增白使用二氧化硫;为使大米、饼干增亮用矿物油;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使之增韧、增亮,延长保存期等等。

二、食品安全对我国食品出口企业的不利影响

食品安全问题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及经济具有更为重大的影响。 “中国食品有毒论”带来的全球性恐慌,严重影响了中国食品行业的整体形象,给中国出口企业的食品安全性带来了信用危机,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食品出口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一道硬伤,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中国食品出口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自1995年WTO成立以来,WTO成员所做的SPS通报逐年增加。我国的食品行业对此明显应对不及,被禁事件屡见不鲜。严格的技术标准,直接限制了我国绿色食品的出口。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实施绿色壁垒,通过立法的形式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其结果是欧盟不允许我国的牛肉等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美国不允许我国的龙眼、苹果等产品进入美国市场。而日本将来自中国进口大米的农药残留含量检测指标,从原来的65项增加到104项;欧盟对进口中国茶叶的检测指标从原来的72项增加到134项,限制使用的农药从原来的29种新增到62种,其标准总体比原先提高了250多倍。由于出口商对于食品安全的管理相对于规定的制定往往存在着滞后性,因此中国在食品出口的数量和价格上,势必会有损失。

2.削弱了中国食品行业在对外贸易中的传统优势

我国的花生、茶叶、蜂蜜等产品在传统贸易中一直都处于优势地位。但由于发达国家对产品的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产品目前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要求,使得我国产品出口的传统优势逐渐削弱。如欧盟对氯霉素残留量的标准规定为0.1~0.3μg/ kg,远超过日本标准(50μg/ kg)、美国标准(4~5μg/ kg)。近几年我国的花生出口就是因为黄曲霉毒素含量达不到发达国家的要求标准而导致出口量下降,同时茶叶、蜂蜜也因为含有污染物质致使出口下滑。据统计,我国每年有240亿美元出口产品因达不到发达国家环保标准而间接受到影响。

3.增加了中国食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

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严格而又繁琐的卫生检疫制度,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或对外国商品实行贸易歧视政策,以此来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增加了我国绿色食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如欧盟理事会对输入欧盟成员国的肉禽及水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加工方法进行了具体而严格的规定,对肉禽及水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卫生条件,甚至加工场地的温度、容器以及包装等均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单是对生产加工用水就提出了60多项检测项目,大大超出了有关国际标准。

4.增加了中国食品出口的不确定因素

出口商品成功通关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确定性,这取决于进口国和出口国方面的很多因素。进口国方面的因素包括如该商品的标准要求发生了变化,导致出口商品可能由于低于进口方标准而被拒之门外;或者政府具有歧视性的管理规定的变化成为市场准入的障碍,如质量合格许可证规定、卫生健康标准限制等。出口国方面的因素包括:出口商品有无标准认证并提供充分信息,出口商对进口国的标准变化的响应是否及时准确以及出口商品质量是否符合进口方标准要求等。上述每个环节的变化都可能影响通关结果。此外极有可能出现某些指标在出口国无法检测,而进口国却有条件低成本检出的情形,这也增加了出口的不确定性。

当然日益提高的食品安全标准以及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在给我国食品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为我国食品出口加大难度和提高门槛的同时,也迫使食品行业提升质量、改进技术,提高了食品生产的科技含量,使得真正安全的食品才能进入国际食品市场。同时, 食品安全标准的提高将推动中国食品出口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由传统的价格竞争模式向提升企业的技术优势、质量优势、品牌优势的转变。从长远来看,食品安全标准的提高对我国食品出口企业的健康发展是有利的。

三、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促进中国食品出口行业的发展

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的日趋严重对我国食品行业品牌缺失的不良影响日益凸显,一些国家因我国某个地区的个别食品出了问题就全面封杀我国所有的同类产品,给整个行业的发展蒙上了阴影。美欧等国家不断翻新的技术壁垒已经成为我国食品出口必须面对的挑战,提升整个中国食品行业的形象已迫在眉睫。

1.建立健全我国的食品安全体系

首先,完善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这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目前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多头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部门多,出了事情之后互相推诿。食品监管部门有十几家,如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卫生、粮管、物价、药品食品监督、酒类专卖等。其次,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标准,要逐渐与国际标准接轨。目前,我国大约有食品卫生标准500项,这只是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食品卫生标准数量的1/8。我国对允许使用的136种农药制定了相应食品中的残留量标准,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法典委员会、美国和欧盟制定的相关标准分别为395、489和1176个。三是加大建设信用体系的力度。食品安全仅靠政府的监管是不够的,需要有着完善的信用体系的外部环境的建设,把食品企业对社会的食品安全责任真正化为自己的自觉意识。可以通过制定食品安全信用法律法规,用国家的意志强制赋予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以相应的法律地位、确认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内各项制度的普遍法律效力、明示食品安全信用信息的权威性和指导作用。当然,教育宣传体系的作用不能小觑。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工作可以提高全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认识水平。

2.政府、企业和个人树立食品安全保障观念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安定的大事。确保食品安全,无疑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政府、企业以及个人都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食品生产、经营者要提高法律意识和卫生意识,树立企业诚信。而消费者面临自身权益受损时,不要因为考虑到较高的鉴定费用,采取自认倒霉的态度,要积极维权;并在购买食品的过程中要有索证意识,以免权益受损后索赔困难。中国的监管部门一方面应对制假售假者处以高额惩罚性赔偿,将赔偿金支付给消费者个人,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消费者依法维权,这也有利于帮助消费者树立安全保障观念。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加强商家的商业道德建设、树立社会诚信理念。

3.提高技术水平,加强质量管理

一方面,我国的相关检验机构应提高检验技术水平。目前我国检验机构绝大部分是各级政府依法批准设立的附属机构。检验机构依赖于政府生存,行政色彩浓厚,缺乏独立生存能力,且检验机构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检测设备、检测技术落后,很难为食品质量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提高检测机构的检验水平已经成为解决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当务之急。

另一方面,中国的食品出口企业应该加快技术革新以及新技术的应用。食品生产一般不需要很高的技术要求。低技术产品的背后,是劳动密集型优势。食品行业的这个特点使得中国很多的食品出口企业将价格竞争作为主要的竞争手段。再加上国内已有的检测技术和各种设备主要是针对成品的安全性检测,对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不够重视。针对一些对健康危害大而国际贸易中又十分敏感的污染物,如二恶英及类似物、路丙醇和某些真菌毒素的关键检测技术,包括为国际认可的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仪器分析方法及现场监督用的快速筛选方法较为缺乏。针对目前国际国内外部经营环境的新变化,食品出口企业应该改变发展思路,将食品生产的技术含量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尽快缩小技术差距,调整生产方向,以抢占市场先机。

4.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一大批既有食品科学知识,又掌握现代食品检验技术并具有食品安全管理能力的复合性专门人才。我国高校食品卫生与检测专业的招生规模较小,毕业生并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而高层次复合型食品安全监管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即便这些相关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进入对口的工作岗位,一些人又由于各种原因转行,使得食品监督管理机构食品安全监管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因此,中国必须尽快全面地培养能从食物种植,到食物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能进行监督管理的专业人才。

中国政府、食品行业和社会民众应该树立良好的食品安全保障的观念,建立健全中国食品安全体系,尤其要促进技术进步,才能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给我国出口带来的挑战,取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晓新: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成因、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5,(10):45-48

[2]肖雅真 李霞 宋冀东:论中国食品出口如何冲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0(4):76-77

第4篇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2011年4月,中国多地曝出餐馆用牛肉膏和猪肉下脚料制造假牛肉。吴恒说,自己一直以来最习惯叫的外卖就是牛肉盖浇饭,10元钱有整整一盒牛肉。以前就有室友劝告他说牛肉可能是假的,吴恒总是不以为然,牛肉膏的出现让他意识到自己原来生活在谎言之中。他很快通过网络搜索,找到一个叫做“安全快报”的资料库,其中约6000条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内容。在看了这些报道后,当天中午,他恶心得没有去吃饭。

在吴恒看来,就连作为网络重度用户的自己对食品安全都属于懵懵懂懂,普通民众就更不用说了,他觉得满足用户的知情权是第一步。很快,他在人人网和博客上了志愿者召集令,期望召集志愿者一起制作一个全面反映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资料库。

在召集志愿者的日志中,吴恒引用了美国作家约翰-多恩的作品《丧钟为谁而鸣》的一段话,“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吴恒说,永远不要对他人的苦难无动于衷,因为谁也无法保证下一个不是你。

仅仅一天时间,他就通过网络召集到了34位志愿者,其中大多数人素不相识,甚至包括一名高三学生。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搜集整理之后,“掷出窗外”网站正式上线。

为什么叫“掷出窗外”?吴恒说,这是美国重视食品安全问题的缘起。1906年,美国作家厄普顿-辛克莱在芝加哥一家肉食加工厂潜伏8个月后,发表了纪实小说《屠场》。当有一天正在吃早餐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看到这本书时大吃一惊,他下意识地把嘴里还没有嚼完的食物吐出来,并将盘中的一段火腿掷出窗外。罗斯福随后与辛克莱见面,推动国会通过了《纯净食品与药品法》,并创建了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

有毒食品维基百科

打开“掷出窗外”网站,其核心是《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新闻资料库(2004-2011)》,这份调查报告查阅相关报道近17268篇,约1000万字,从中筛选出2107篇报道,制作2849条记录,并提供地区、食品名、关键词等查询服务。假设你在该网站的“中国食品安全地图”上点击“上海”,你会看到105篇与上海食品安全相关的新闻报道,网站还会提醒当地人,留意包括青团、乳制品在内73种有过“前科”的食品。

“掷出窗外”让民众全面了解中国的食品安全现状,是一份食品安全问题的新闻资料库,或者叫“有毒食品维基百科”。吴恒表示,目前食品安全问题更多是通过媒体曝光,“掷出窗外”的调查报告资料就是来源于这些新闻。

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各省市曝光数量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北京、广东、山东、上海、浙江,北京的食品安全问题所占比例为20%。吴恒认为,这是媒体发达和政府信息相对公开的结果。没有被曝光的地方,问题或许更严重。项目结束后,吴恒总结道,“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有几个特点:涉及面特别广、违法手段特别狡猾、危害特别巨大、查处特别困难”。

根据这2000余篇报道,吴恒写成了《易粪相食:中国食品安全状况调查》,他说自己想表达这样一种含义:我们相互欺骗,最终谁都无法逃脱有毒食品的戕害,结局势必是集体溃败与灭绝。

“叫醒沉睡和装睡的人”

“公众最初的反应是震惊,继而是愤怒——因为几乎所有食品都在自己身边出现过问题。”吴恒说,“然后他们会反思,并且寻求解决之道。”网站点击量达到峰值的那天,吴恒接到了来自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电话,对方邀请他与相关领导当面交流。上海市食安办副主任顾振华说,“政府鼓励公众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第三方能关注是好事,我们想听听他的意见,也想知道作为政府能提供哪些帮助。”

因为报告撰写人的专业所限,加之资料搜集整理的时间有限,更重要的是,调查没有做任何实地采访,仅仅是统计分析了现有新闻报道,因此撰写的报告可能会有多处硬伤。吴恒说,调查报告的初衷是希望借此引起公众重视,让更多真正有专业资格的人参与其中。“如果你想走得快,一个人走;如果你想走得远,要一群人走。要推动食品安全问题的改善,不能只靠一个人一家网站。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开始探讨解决办法,才有可能改善。”吴恒说。

在“掷出窗外”网站上,吴恒又专门添加了一项“我要补充”功能,以期待更多的网友在读到曝光食品安全危机的新闻时,将标题与链接添加进资料库,使资料库不断壮大和完善。

第5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 食品质量 标准化法

食品质量直接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食用劣质食品甚至可能导致食用者致病或死亡。因此,食品类产品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显得更加重要。这项工作虽一直受到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但仍有些值得引起注意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标准化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对我国食品标准现状和问题及建议作一阐述,以期引起社会的重视。

一、食品标准现状

(一)确立了标准的权威性

《标准化法》中规定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以及法律、行政法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食品标准中的卫生指标就属于该类强制性标准,而《产品质量监督法》和《食品卫生法》又更具体地说明了严格执行食品标准的必要性、必须性。

(二)制(修)定食品标准取得显著成绩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逐步改善,消费者对食品的质量、营养和安全卫生愈加重视,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家为了进一步规范食品市场,扶优治劣,确保生产、经营和消费三者的合法权益,在制定了食品方面的部分法律、法规的同时,按照《标准化法》的要求,制定实施了大量的食品标准。经过多年的努力工作,几乎所有的国家或行业、地方的主导产品、名特优产品,均已制定了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据统计,截至1995年全国已经颁布实施的各类食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已达1963项,企业标准由于在各级技术监督部门备案,尚未能进行准确统计。更令人可喜的是,许多行业或企业,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争创名优品牌,积极制定了许多严于国家标准的行业或企业标准。例如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已制定的酒类、茶叶、奶及奶制品类、饮料类、水果蔬菜及制品类等产品的行业标准45项,其技术要求均严于现行国家标准,为树立绿色食品的优质、营养、安全无污染的良好形象起到了很好的保证监督作用,促进了绿色食品事业的发展。

(三) 用标准规范生产与营销秩序

在食品工业的生产、营销的过程中一些不规范乃至违法的现象时有发生。只有严格执行食品标准,才能适应食品工业的发展,确保商业企业的购销权益,加速食品的开发研究,加强监督检验职能,有效打击生产、经销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净化食品市场,提高食品质量。食品标准既是企业组织生产的依据,又是有关单位进行产品质量检验评审和监督的唯一准则,是国家、行业或地方进行产品统检、监督抽查或仲裁检验的重要判定依据。

二、中国食品标准的发展历程和标准内容的发展前景

(一)中国食品标准的发展历程

建国初期,中国的食品类标准较少,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中国食品类相关标准开始日益丰富到20世纪70年代末颁布的主要是食品添加剂的产品标准,食品的卫生标准和产品标准较少。20世纪80年代后陆续了一系列的食品卫生标准和产品标准。在1981年颁布的GB2757-1981《蒸馏酒及配制酒卫生标准》开创了中国酿酒行业的新纪元。1983年颁布了GB 3865-83《中式糕点质量检验方法标准》和GB3866-83《西式糕点质量检验方法标准》。1985年颁布了粮食、油料检验方法标准和一系列植物油脂检验方法标准。1986年和1987年颁布了GB7100-86《糕点、饼干、面包卫生标准》。1988年国家卫生部又颁布了19个食品类卫生标准。20 世纪90年代初商检局颁布了一系列的进出口产品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卫生部还颁布了一批农药残留等检验方法标准。1995 年中国农业部颁布了第一批绿色食品相关标准,2001年颁布了第一批无公害食品,相关标准,标志着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在中国走向制度化,也说明了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国家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视。1996年、2003年和2005年中国对食品方面卫生标准进行了三次大范围的颁布和修订,使卫生标准的覆盖范围更加广泛,更加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目前中国的标准已形成了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和安全、卫生与环境保护标准四大方面全方位覆盖的标准体系。在标准的分级上,1988年12月2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把中国标准从上到下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形成了由上到下,上级高于下级,下级补充上级的良好局面。

(二)中国食品标准内容的发展趋势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涌现,中国的食品标准也由原来重视感官和理化指标转向重视安全性指标。1988年以前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限制的主要是感官、净含量和理化指标有些产品甚至没有相关的卫生标准,即使有卫生标准,其限制的范围也主要是微生物指标和一些理化指标,例如 GB-10138-88《咸鲳鱼卫生标准》,只规定了酸价和过氧化值,对其它的指标不作限制。1996年、2003年和2005年中国卫生部对食品卫生标准做了三次大范围的修订和增补,标准要求的限制指标大大增加,有害物质限量也逐渐降低。GB5749-2004《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于2007年7月 1日实施并替代GB5749-1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新标准的水质指标由原来的35项增加至 106项,增加了71项,修订了8项,微生物指标、消毒剂指标、毒理指标、一般性化学指标均有增加,其中毒理指标中的有机化合物指标由原来的5项增加至53项,其中包括增加了很多农药残留指标。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生活饮用水中有毒有害物蓄积量在逐渐增加,为保证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必须加强有毒有害物的限制。总之,食品标准的发展与食品工业的发展水平、环境污染、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大环境发生了变化标准必须随之改变,否则标准将不能对食品安全问题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虽然中国食品类标准在逐步走向科学化,合理化,严格化,实用化,但是标准和食品安全问题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三、存在问题的解决方式

从多方面加强了食品安全性指标的控制,但是随着新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涌现,存在着标准与食品安全问题脱节的现象,有些不允许在食品加工中使用的物质,被人为添加进去,直到造成了显著危害,才引起人们的重视,给监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相反标准的制定往往偏重于对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进行限制,而无法对不明添加物进行明确的规定,这为检测监管工作留下了隐患。为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提供了依据,我们应该加强这方面标准的制定。建议在进一步完善GB2760《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GB2763-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规定项目的同时,对保鲜剂、催食品中的兽药、鱼药、化肥、除草剂、熟剂等化学有害品的使用范围和残留量制定出更加完备的标准日常的检测工作主要是依照产品标准进行检验,所以在标准要求的检测指标均合格的情况下,该食品仍可能为不合格产品,因为其可能添加了非食品用添加剂。这是中国食品监管工作者和食品类标准面临的共同难题。

第6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导论;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质量;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6-140-03

食品质量与安全关系到人民健康、国家和社会的繁荣稳定,也关系到农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如何保障食品质量与安全是一个涉及科学、技术、法规、政策等方面的综合性问题,也是世界各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国计民生问题[1]。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事件的频频曝光以及人民对食品安全的更加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食品安全导论》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提高《食品安全导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于培养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和学科建设都极其重要。其中,作为第一课的《绪论》是引导学生对食品安全现状进行全面了解的一个窗口,讲好第一堂课对于吸引学生学好《食品安全导论》就显得至关重要。

1 剖析热点事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作为《食品安全导论》第一课的《绪论》应该具有时代性。对近几年内发生的影响巨大的食品安全事件进行剖析,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因为教材的编写和更新需要几年时间,所以近来发生的一些热点食品安全事件未必教科书上都有,而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应该对一些食品安全重大事件有正确的认识。因此富有时代性的《绪论》的讲授是《食品安全导论》教师的重要责任。

比如2010年3月发生了轰动全国的地沟油事件,给学生分析清楚发生的原因对学生认识食品安全事件是很有必要的。首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地沟油。地沟油是废弃动植物油脂、潲水油和煎炸老油等各种劣质油脂的总称[2]。地沟油事件发生的最主要原因至少可以简单概括为3个方面:利益驱动、道德缺失、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缺陷。

(1)利益驱动:毫无疑问,获取利润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目的。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企业迷失了道德,违背了法律法规,从而导致了事件的发生。据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何东平介绍,餐厨垃圾加工地沟油,每t获利润近2 000元,估计国内地沟油1a的总利润达到15亿~20亿元。

(2)道德缺失:食品生产企业道德缺失,缺乏行业自律也是此类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3)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缺陷:根据《GB 2716-2005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对植物油进行常规感官及理化分析,包括酸价、过氧化值、黄曲霉毒素B1、总砷和铅等。针对地沟油具体来说,潘剑宇等[3]研究发现煎炸老油和潲水油的酸价与国家食用油脂标准规定值相差较大,可作为判别指标之一。但不法商贩将地沟油和正常食用油进行勾兑后,酸价降低,所以利用酸价这个检测方法特异性不强,存在缺陷[4]。针对过氧化值这个指标来说,油脂过氧化值具有不稳定性,油脂深度酸败时会下降,所以不能进行准确有效的判别[5]。碘价反映了油脂的不饱和程度。煎炸老油在烹饪过程中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分解和氧化,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就会大大减少,碘值明显降低[6]。张璇等[7]研究表明测定碘价可检测煎炸老油,但不能作为检测潲水油的指标。对于电导率指标,地沟油溶入大量金属离子电导率增高。可检测潲水油,但对老油、口水油无能为力。潲水油也掺入好油,稀释到符合标准。对于胆固醇指标,因为地沟油中可能含有动物源性成分,胆固醇超过一定范围,可怀疑该油脂为“地沟油”,但仅限检测动物脂肪源地沟油[4]。由此可见,由于地沟油成分的复杂性,简单用油脂的某一理化性质来区分地沟油与正常食用油脂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技术手段的不足导致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缺陷也给道德缺失的食品生产企业留下了可乘之机。

虽然地沟油存在巨大经济利益,但只要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完善了,就能降低此类事件的发生。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一些重要原因,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学生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中还有很多可以作为的地方,比如改进现有检测方法和发明新检测方法以防止类似事件发生,这也可以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主动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该课程有了兴趣就会自发学习,不但《食品安全导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就提高了,而且学生也会对相关其它专业课程进行很好的学习。

2 解析最新食品安全事件,纠正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认识

在过去这一年,新闻媒体都报道了哪些食品安全事件,作为《食品安全导论》的老师绝对有必要给学生做一个分析总结,这样才会让学生感觉到学食品质量与安全这个专业的重要性,这样的教学肯定比照本宣科的朗读教材中一些稍显陈旧的套话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比如媒体报道2013年发生了巧克力吃出活蛆、明胶制作假鱼翅、瓜子含铝多吃脑残、新西兰恒天然奶粉涉毒――双氰胺、新西兰恒天然浓缩乳清蛋白检出肉毒杆菌、美素丽儿奶粉掺过期奶粉、黑作坊五香牙签肉、掺假羊肉、毒姜――剧毒农药神农丹(主要成分涕灭威)超标、毒大米――镉超标、肯德基冰块不如马桶水、沃尔玛被曝熟驴肉检出狐狸成分等食品安全事件。但其中许多事件不乏媒体炒作,采用耸人听闻的标题,不讲科学证据,误导群众。例如,针对“肯德基冰块不如马桶水”事件,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抽检了63份食用冰块样本,结果致病菌总数均合格。针对“瓜子含铝多吃脑残”,见到瓜子均检出铝含量的报道,但没有公布铝含量具体数据,一切毒性的产生都依赖于一定的毒理剂量,在缺乏科学依据的情况下采用这样的新闻标题是不是太夸张了,极大影响消费者对中国食品行业的信心。同时其它一些事件后来也证明不是食品安全事件,例如,“新西兰恒天然浓缩乳清蛋白检出肉毒杆菌”但该类肉毒杆菌不具有生成肉毒杆菌毒素的能力。“新西兰恒天然奶粉涉毒――双氰胺”,但双氰胺残留量远低于欧盟标准,不构成健康风险。

总的来说,2013年我国虽没有发生大的食品安全事件,但从课堂上对学生的调查来看,他们作为大一的学生,也和普通民众没有区别,都感觉中国的食品安全现状非常糟糕,其中一个学生说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我想问中国还有可以吃的食品吗?”。因此对过去一年的一些媒体报道的“食品安全事件”给学生进行全面的分析,让学生对中国食品安全现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是非常必要的。

2013年国际食品安全论坛于4月18日~1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全球食品安全的科学认知”。孙宝国院士说:“从食品安全整体状况上看,食品的安全性是好的,但中国消费者感觉却是差的,这里存在一个大的偏差。很多消费者没有吃坏,却被食品安全问题吓坏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反思,怎样告诉消费者、教育消费者客观认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正确认识中国的食品。”从《食品安全导论》课堂的现场调查来看,确实是这么回事,因此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教师,在第一堂课的《绪论》中纠正学生对中国食品安全现状的错误认识极其重要。

3 对比国内外食品安全近况,开拓学生视野

光说中国食品安全那点事儿,未免视野太狭隘,说服力也不强,虽然前面举了中国食品安全近况的例子,可能难免有学生心里不服,觉得“我就觉得国外的食品安全”。所以在第一堂课上也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国外的食品安全现状。

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欧洲发生了马肉风波、英国圣玛丽学校清真羊肉汉堡含有猪肉DNA、美国15个州出现大肠杆菌疫情、俄罗斯沙门氏菌导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印度学校食物中毒造成22人死亡、泰国大米检出杀虫药溴甲烷残留、巴西原料奶掺假事件、日本知名商家食材虚假标识事件、德国肉制品厂将腐败肉与鲜肉混杂加工出售和法国瓶装水农药残留事件等。

从国外的情况来看食品掺假、农兽药残留和微生物污染等这些在中国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在国外同样也频频发生。由此可见,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中国存在,它是一个国际问题,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应该有一个正确认识,应该全面的去看待食品安全问题。

4 结语

《食品安全导论》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上好《食品安全导论》的第一课――《绪论》,提高《食品安全导论》课程教学质量可以增加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通过剖析热点事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解析最新食品安全事件,纠正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认识;对比国内外食品安全近况,开拓学生视野,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丁晓雯,沈立荣.食品安全导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2]刘李婷,葛武鹏,陈瑛,等.地沟油不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09):97-100.

[3]潘剑宇,尹平河,余汊豪,等.漏水油、 煎炸老油与合格食用植物油的鉴别研究[J].食品科学,2003,24(8):27-29.

[4]编辑部.地沟油检测为何难?[J].品牌与标准化,2011,(21):57-58.

[5]郑泉.地沟油的鉴定检测技术研究及合理应用进展[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3,(08):58-61.

第7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企业社会责任;经济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食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要素。在经济日益发达的当今社会,人们对身体健康越来越关注,因此食品安全也就成了人们关心的重大问题之一。但是,自2000年以来,中国食品安全一直问题不断,毒大米、苏丹红、毒奶粉等危及人们身心健康的食品安全事件屡见报端。在国际贸易中,很多国家因为食品的安全指标不合格而拒绝进口中国的一些食品。接二连三中国食品有毒的消息,被海外媒体广泛报道,在国外消费者中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进而形成所谓“中国食品恐惧症”,甚至有些国家趁机提出了“中国食品”。所有这些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中国食品安全的极大关注。

一、中国食品出口现状

(一)中国食品出口产品达标状况。中国出口食品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根据中国质检部门统计,2004~2006年中国出口欧、美、日食品的现状是:(1)美国。美国从中国进口的食品分别为89,459、81,754和94,442批次,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扣留的食品分别为925、845和756批次,合格率分别为99.0%、99.0%和99.2%。三年中,美国从中国进口的食品总数为265,655批次,平均合格率高达99%以上。(2)日本。中国出口日本的食品分别为324,245、279,156和275,446批次,被日本厚生劳动省检出不合格的食品分别为492、395、和459批,合格率分别为99.9%、99.9%和99.8%。三年中,日本从中国进口的食品总量为878,847批次,平均合格率在99.8%以上。(3)欧盟。中国出口到欧盟的食品分别为96,988、87,464和91,322批次,被欧盟成员国通报的不合格食品批次分别为98、71和151批,合格率分别为99.8%、99.9%和99.9%。三年中,欧盟从中国进口的食品总量为275,774批次,平均合格率为98%以上。

2007年上半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食品为5.5万批,被美国检出的不合格食品为477批,合格率为99.1%;出口到欧盟的食品为6.2万批,被欧盟检出的不合格食品为135批,合格率为99.8%。日本是中国最大的食品进口国,2007年7月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2006年进口食品监控统计报告显示,日本对中国食品的抽检率最高,达15.7%,但中国输日食品的抽检合格率也最高,达99.42%,其次是欧盟(99.38%)和美国(98.69%)。报告显示,尽管中国食品不合格件数最多为530件,但由于进口量最大,不合格率仅为0.58%,而美国是1.31%,欧洲是0.62%。(表1)

表1数据表明:中国食品出口的合格率是相当高的,连续几年来,食品出口的平均合格率都达到了99%以上,比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和日本的食品出口合格率都要高,食品出口基本上达到了国外的食品安全标准,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中国食品总体合格率已由过去30年的50%、60%逐渐提高到现在的99%。当然,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回避的。如仍有部分食品的安全存在着问题,虽然只是占了很少的比例(不到1%),但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消费者生命安全的问题,因此再少比例的不安全都是不被允许的,也就是说,中国食品安全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

(二)中国出口食品企业遭遇国外投诉的情况。虽然中国食品出口的产品合格率一直以来都比较高,但就是这不到1%的不合格产品,从总体上影响了中国食品的整体质量。这些产品严重损害了“中国制造”的形象,使中国出口食品的声誉受到了影响。

中国食品出口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2005年和2006年按贸易额排序来看,比较多地出口到日本、美国、韩国、俄罗斯、德国等国家。笔者仅以2005年1~9月份中国出口食品的不合格情况比例相对其他国家来讲是比较高的日本为例进行分析。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资料显示,2005年1月份,日本进口世界各国食品的不合格批次为61批次,其中来自中国的进口不合格食品为26批,占全部批次的42.62%。2005年2月份,日本进口世界各国食品的不合格批次为47批次,其中来自中国的进口不合格食品为23批,占全部批次的48.94%。2005年3月份,日本进口世界各国食品的不合格批次为66批次,其中来自中国的进口不合格食品为22批,占全部批次的33.3%。2005年4月份,日本进口世界各国食品的不合格批次情况为47批次,其中来自中国的进口不合格食品为30批,占全部批次的63.83%。2005年5月份,日本进口世界各国食品的不合格批次情况为63批次,其中来自中国的进口不合格食品为21批,占全部批次的33.33%。2005年6月份,日本进口世界各国食品的不合格批次情况为72批次,其中来自中国的进口不合格食品为23批,占全部批次的31.94%。2005年7月份,日本进口世界各国食品的不合格批次情况为84批次(包括国内市场检查中的3批),其中来自中国的进口不合格食品为33批(包括国内市场检查中的1批),占全部批次的39.29%。2005年8月份,日本进口世界各国食品的不合格批次情况为122批次,其中来自中国的进口不合格食品为57批,占全部批次的46.72%。2005年9月份,日本进口世界各国食品的不合格批次情况为85批次,其中来自中国的进口不合格食品为39批,占全部批次的45.88%。(表2)

由表2可知,中国食品出口还是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的。2005年1~9月份,日本检查出来的不合格食品中每个月中国都占了大部分,至少在1/3以上,其中一、二、八和九月份这四个月还占了40%以上,四月份甚至占了60%多。九个月以来,日本进口食品不合格批次中,中国平均所占比例为42.88%,将近一半的不合格产品都是中国出口的。由于这些食品中确实有一些是因为企业没有履行好社会责任,生产出的不合格产品,在被国外相关机构查出后又没有及时的处理,再经过国外媒体的报导后,引起了其他国家的连锁效应。一时间,国外弥漫着一股“中国食品”。

二、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对食品出口安全的经济学分析

食品出口企业如果能很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在国际贸易中,他们就能成功地通过诸如SA8000之类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进而获得进口国消费者和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减少成本支出,避免退货事件的发生而造成交易双方的损失,最终有利于交易的成功,以达到企业长期的利润最大化目标。也就是说,企业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来提升进口国利益相关者各方的利益,提高企业的国际声誉和信誉度,建立良好的企业国际形象。

强化中国食品出口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从短期来讲,是不能给食品出口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收益的。因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必将导致企业成本的增加,从而食品出口的价格就会上涨,价格上涨了,国外对企业的产品需求就会有所下降,进而食品出口总量会减少,其结果是企业的总利润相对来说就会下降。但是从长期来讲,食品出口企业如果能够很好地履行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即对消费者的生命安全负责,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那么时间长了,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质量就会有比较高的信任度,他们会一直支持企业的产品,并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自觉或不自觉地为企业做一定量的宣传,那么企业的顾客群体将会不断增加,国外对于该食品企业的产品需求也将会不断增加。虽然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会增加食品企业的成本,但是长期以来商品需求数量增加所带来的收益可以抵消成本的增加部分,那么企业的长期利润收益就会有所增长。(图1)

这里,假设中国作为一个食品出口国,而某大国A则从中国进口食品。图1中DX和SX分别表示某大国(A)对食品X的需求与供给曲线,下面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一)进口国没有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假设此时市场均衡价格条件为P0,A国对食品X的总需求量为D0,A国国内自己生产的数量为S0,假设A国该食品都从中国进口,那么A国在价格水平为P0时,需要进口的数量为(D0-S0),即中国食品企业的出口数量。

(二)进口国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中国食品企业要想顺利将商品X出口到A国,就必须满足A国对食品X的社会责任标准。在短期内,中国食品在履行了相应的社会责任后,产品的成本会上升,价格就会接着上升。假设由于社会责任的履行,市场均衡价格上升到了P1水平,此时A国国内生产的数量提高到了S1,而市场需求降到了D1,A国进口的数量降低为(D1-S1),中国食品企业由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的短期出口数量减少了(S1-S0)+(D1-D0)。但是,从长期来看,中国食品企业如果能够良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企业的信誉度将会提高,顾客对企业产品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也会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量从长期来看会稳定增长。假设由于中国食品企业很好地履行了社会责任,A国消费者对商品X的需求水平上升到了DX’水平,此时,由于社会责任的履行,商品价格上升到了P1,但是A国的消费总需求数量增长为D1’,A国需要进口的X数量为(D1’-S1)。与履行社会责任短期的出口数量相比,中国食品企业的总出口数量增加了。中国食品企业由于履行了社会责任,企业的长期出口数量得到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

因此,强化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是很重要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程度直接影响了食品出口企业的食品出口数量,进而影响到了企业的长期收益。

三、结论

中国食品出口的整体合格率比较高,但是也还存在很多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有些是国外媒体和企业无中生有的,但有些是中国食品企业确实存在的。食品安全是关系到消费者生命安全的问题,即使是少数的不合格产品也是不被允许的。我们不能够把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都归咎于别人,而要从自身出发来寻找问题,以在源头上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整体的食品安全水平都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要提高中国食品出口安全状况,需要很多方面的配合,如政府提高对食品企业的监管力度,制定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完善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制建设;在食品行业中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社会信用体系,引入声誉机制,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预警预报机制等。加强对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培训,提高企业自身的素质,培养“创建和谐社会”的企业使命感。要让企业经营者、管理者理解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自身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帮助食品企业树立社会责任的理念,了解在创造利润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要帮助食品企业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体系,使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尽快与国际接轨。

(作者单位:九江学院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徐晓新.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成因、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2.10.

[2]朱允荣.国外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经验借鉴.农村经济,2005.5.

第8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 对策研究 监管

中图分类号:R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4-0034-02

食品安全作为公共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能否拥有健康的身体或生命是否受到威胁有直接的关系。政治、经济、教育、文化、法律、公共政策等各领域都与食品安全研究相关联。近些年来,中国食品生产企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各式各样的新食品不断涌现。但食品的质量却令人担忧,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目前对公共健康威胁最大的问题之一。

1 简述食品安全的概念

所谓安全食品,是指无毒无害的,人食用后无不良影响的,并且达到该种类食品应达到的营养标准的食品。食品安全也是一门防范食品中毒的跨学科领域。

2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2.1 禽、畜、水产品体内含有残留的抗生素和激素

现在,很多饲料中都添加激素,而这些激素又很难被吸收,所以禽、畜、水产品中常有激素残留,甚至检测出违禁药品。近几年,食物中毒事件也多有发生。

2.2 添加非食用化学品

制造食品时,使用或添加不允许加在食品中的化学物质(例如:用二氧化硫给馒头、包子“增白”;用矿物油给大米、饼干“增亮”;用甲醛给海产品“增韧、增亮”等等)。

2.3 变质食品进入流通环节

食品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都是动植物的生物组织成分。一定条件下,这些成分会变质,从而产生一些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如果人们将这些腐败变质的食物吃进肚子,就会危害人体健康。例如,腐败变质的水果、鸡蛋或过期的果汁、点心等。

2.4 没有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

我国法律明确表示,有必要为食品安全制定统一的标准。但是直到现在还没有出台食品安全的统一标准。因此,进行食品安全检测时,检测部门并不能准确把握食品的质量,或者是问题到底有多严重。甚至有时明确检测出食品中含有某种化学物质,但因为没有具体的食品安全标准,所以也没有办法进行处罚。我国没有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的原因很多。地方经济水平不同也是导致我国没有食品安全标准的一个原因,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比较高,也在食品安全检测上投入很大,也更严格。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特别是山区一般对化学成分超标这个问题不太重视,也没有安全检测的经济实力,即便检测出问题一般也不会太在意。

2.5 应完善与食品检测相关的法律法规

《食品安全法》是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的基本法规。它主要是管理食用器具、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经营场所的卫生及产品洗涤消毒等,但是对食品原材料的养殖、种植、运输、加工、贮藏,对食品的包装、销售、消费等过程的监管却不到位。再者,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法》也没有明确谁应该承担什么责任,问题出现时往往也分不清权力和责任,进而导致相互推脱责任。因此,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以满足市场需求。

3 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3.1 加强过程监管、加强检测

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应不断完善安全检测工作。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直接影响食品安全。食品卫生要求越来越严格,这就要求提高检测技术。食品安全检测机构逐步社会化;建立科学的检测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检测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提高我国食品检测能力。

3.2 逐步完善食品监督、管理体系

每个环节都要监管到位,重要的环节应加大力度监管。食品生产、流通的任何环节都存在安全隐患。所以,要监管每一个环节。但是涉及食品安全的部门很多,这就要求按主次投入相应的力量,而不是不分主次,力量平均。具体哪一环节相对重要还需要专家细致分析每一环节存在的潜在危险,最后确定哪些环节相对重要。

3.3 完善关于食品安全检测的法律法规

我们首先要建立食品安全检测体制,并尽快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此体系应以防范为根本,贯穿食品加工、生产、流通和消费的所有领域。另外一旦发现新问题就应立即研究总结并修改使之更加完备。在法律法规中,对食品检验人员的职责应予以明确,杜绝企业内部“走过场”式的检验。要严肃处理强迫检验人员违规操作的企业领导。此外,要大力宣传食品检测的法律法规,加大基层执法队伍的建设力度,提高检验的技术水平和参检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大执法力度。执法要保证公平、公正、公开,杜绝的现象,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4 合理利用第三方检测机构

社会上有很多可以做食品安全检测的机构,比如一些与食品安全有关的科研机构、高校实验室或一些国家承认的商业性检测机构等。这些机构,无论是技术还是设备或是人才都是国家认可的。如果他们能够进入食品安全检测的行列,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政府可以号召食品加工企业与这些机构合作。一些公共检测机构无法完成的任务,政府可以选择与那些有检测能力和资质的社会检测机构实施检测。完善信息互通途径,保证社会检测机构若发现涉及食品安全的重大问题能及时通报并依法处理。

4 结语

食品实际上也是商品,但是它比较特殊,普通商品若控制得好,一般不会对人造成很大的危害。食品必须控制好生产全过程,才能保证安全。必须将每一环节的危害控制在最低点。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我们需要足够关注,要针对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政策和预防措施。各部门要重视起来,努力开创食品安全新局面,保证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宗学花.解决食品问题需标本兼治[J].中国牧业通讯,2010(11).

[3]郭蔚丽.如何完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9(4).

[4]杨菲.中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安全监管体系的构建[J].预防医学坛论,2009(11).

第9篇

关键词:肯德基 食品安全 监管

一、肯德基的“速生鸡事件”及其社会影响

2012年11月23日有网络媒体报道称,为洋快餐提供鸡肉的山西粟海集团存在“速生鸡”问题;2012年11月24日,肯德基发出声明回应称该供应商只占其采购量1%,而且过往食品安全记录正常;2012年12月18日,央视报道了肯德基原料鸡供应商饲喂速生鸡。之后肯德基方面立即撇清与速生鸡的关系,并称肯德基对于原材料方面有完整的检测体系。然而,调查结果显示,自2005年8月以来,百胜委托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进行第三方检测,其中2010年至2011年,曾检出8批产品抗生素残留不合格,但这些检测结果在报给百胜以后,百胜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向相关监管部门报告结果,公众更是毫不知情。

“速生鸡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再一次引发了百姓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进入20世纪以来,我国的乳业的三聚氰胺的事件、双汇事件等等在知名企业中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多次暴露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吃荤的怕激素,吃素的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吃什么心里都没数。”这句貌似夸张的调侃,透露出的是公众的无奈,同时也显示出食品安全问题是我国目前公共安全的突出问题。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谁该为食品安全问题负责,我们应该从那几个方面加强监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目前食品安全监管的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食品安全的监管的基础力量薄弱。

在近几年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当中,监管不利经常被冠以首当其冲的原因。但是反思我们出现的问题,会发现食品安全监管也有着诸多的困境。从食品生产的产业链上来看,生产者零散,监管难度比较大;加工者的数量较多,对于法律、道德等方面的认识比较薄弱,在利益的驱使下,甚至会出现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各种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行为,而目前的情况来看,检查人员的数量较少,检测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检测的水平有待于提高 ,检测设备不完善,检测覆盖面偏低,抽检频率过低,检测点的分布不均等导致监管部门的监管的基础力量薄弱。

(二)食品安全监管的多头管理,难以形成有效的合力。

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采取分段监管的方式。从食品安全的流通环节来看,生产的环节如农产品种植的环节归农业部管,生产环节中的产品质量归卫生部管,在市场中的销售的质量归工商部门管理,食品的质量归公安部门、质检总局等部门。虽然食品生产的不同部分的都有部门监管,但是部门监管不能形成有效合力,部门配合协作不能实现无缝对接。

三、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表面原因是不良生产者的违法行为,但更深层次是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社会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和政府检测监督机制缺乏有效性。社会整合理论认为,现代的许多社会问题都是由于道德观念与技术发展不能相适应引起的。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是整个社会各方面整合程度低、社会文化失调、及社会道德规范的弱化的综合结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制度监管、环节监管、法律监管、信用监管四方面下手,系统地解决这个问题。

(一)建立统一、权威、高效、无缝的食品安全制度监管

从源头部门管理方面建立有效的部门监管或者是部门协调机制,建立统一、权威、高效、无缝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逐步实现责、权、利相统一的现代食品安全控制体系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中之重。强化对食品安全检测监督结果的定期公开制度,推进监管的专业化,执法检查公开化,制度刚性化。

(二)完善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的环节监管

在食品安全的各个环节中,通过统一组织、协调、管理与食品安全有关各部门的工作,逐步建立现代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对食品从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和进出口等多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管。同时,充分发挥农业、质检、卫生、商务等部门检测机构的作用,全面建立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产品和卫生标准,构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完善检验检测体系。

(三)加重对食品生产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法律监管

对于食品安全的执法部门的监督在国内外都是难点问题,尤其是对于我国而言,违法监管难度大,违法成本过低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之一。为保证食品在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安全,应逐步建立食品追踪识别标志制度,对食品安全的自检、抽检记录都有据可查,同时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和打击强度。

(四)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加强行业的信用监管

食品安全危机背后是信任危机,我们要建立健全保障食品安全的行业自律机制。建设权威、便捷的诚信信息平台,使诚信信息成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市场身份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推进食品行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同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畅通举报投诉渠道,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使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无所遁形。

总之,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事关百姓的切身利益,事关执政水平和社会信心。只有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循诚信建设规律,着力将教育的力量、市场的力量、监管的力量、制度的力量和社会的力量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参考文献:

[1]杨霄,李彬.食品安全问题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2010(6):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