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嫦娥奔月计划

时间:2022-12-14 08:07:38

导语:在嫦娥奔月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嫦娥奔月计划

第1篇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有梦想才会有追求的动力,才会有美好的未来。航天,是我始终的梦想。我希望自己能像古代官员万户一样勇于为梦想而奋斗;像杨利伟叔叔一样勇向天空;向背后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一样勇于探索和发现……

每每听到有关航天的故事,看到有关航天的新闻,总会牵出我童年的飞天梦。我蹒跚学步、牙牙学语时,就经常听爸爸妈妈提到杨利伟叔叔,夸他了不起,称赞他是航天英雄。英雄?幼稚的我那时还不大懂‘英雄’二字的含义,但是看着大人们满脸羡慕的表情,我不由得暗暗下决心:我也要当英雄。渐渐地,我上了小学,翻开词典,我真正知道了英雄的含义;英雄就是令人敬佩的人。当我真正明白英雄的含义后,我自言自语道:“我一定要当英雄,而且要当像杨利伟叔叔一样的英雄。”

光阴似箭。虽然童年已经悄然离去,但是那时的飞天梦我还记忆犹新。渐渐地,我了解的科普知识多了起来,还知道了《嫦娥奔月》的神话,看到了古代人民对天宫的向往。后来,我还知道了古代官员万户的飞天故事,他那敢于为飞天梦想献身的精神非常值得后人学习。当然,航天飞行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我也听说过航天飞船在空中爆炸的消息,但无论怎样都阻挡不了我对航天的渴望,都抹不去我的航天梦。现在我国科技越来越发达,神五神六接连上天,又发射了嫦娥卫星,还制定了登月计划。看着这一个接一个的成就,我心里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以后好好学习,勤奋读书,掌握航天知识,锻炼航天本领,早日实现我的航天梦。

啊,航天,我的梦!

第2篇

文/严忠贵

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一轮明月,总会引起无穷的遐想,幻想有朝一日飞上月宫。中国古代就流传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然而,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走出登月舱,用他脚上特制的大号胶鞋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足迹。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如文中所说:“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朱长超的这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月亮上的足迹》,真实地记录了阿姆斯特朗他们在1969年7月登月的全过程,侧重于记叙,将登月的全过程叙述的清楚明白、生动形象。首先登月这本身就吸引人,能唤起读者强烈的好奇心。其次作者在1、2段进行渲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从第3段开始把登月的全过程按时间顺序作了详细叙述。第三语言生动,如“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表现了火箭高大雄伟的姿态。写火箭在太空飞翔时,描写道:“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行驶。……从飞船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它发着美丽的银光,静静地悬在飞船的上方。”很能激发读者的想像。作者还在叙述中恰当穿插一些议论,如“一个伟大的时刻就要来到了,……这将是人类进行的距离最为遥远的一次旅行”等等,可以起到深化理解、画龙点睛的作用。

阿姆斯特朗谈到登月的意义,他这样评论他们离开登月舱踏上月球的“一小步”:“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你们可知,这背后有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小秘密。

登月舱安全的在月球表面着陆了,阿姆斯特朗立即向地球报告:“休斯顿,我们在月球‘静海’报告,,鹰已着陆!”他说的当然不是一只普通的老鹰,而是以希腊神话中太阳神的名字命名的“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地球上十几亿人通过电视实况转播,亲眼目睹了阿姆斯特朗缓缓的走下飞船踏上月球表面。事实上,他们到达了月球“静海”的预定着陆点,突然发现飞船下面是一个足球场大小的陨石坑,里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如强行着陆,他们的登月舱可能会被这些石头撞得粉碎。阿姆斯特朗马上采取紧急措施,把飞船改为手动驾驶,继续飞行了约20秒后,在6公里以外的地方找到了一块较为平坦的地方。由于高度紧张,此时他的心跳已由每分钟77次上升到了156次。

前苏联于1957年抢先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又于1961年把人类第一名航天使者加加林送上地球轨道,这大大刺激了技术力量雄厚的美国人。1961年5月2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批准了航空航天局的登月计划。1960年左右,曾认为登月的途径无外乎两种:一种是“直接登上月球”,一种是从地球轨道发射站上发射。后来兰利实验室的一个名叫霍博尔特的工程师提出了一条全然不同的月球轨道会合方案,就是用一艘比较小的航天飞船从月球轨道上下降到月球上,完成探险任务之后,再在月球轨道上与母船会合对接,返回地球。经过一场激烈的内部大争论之后,霍博尔特的设想被采纳了。这一技术途径使“阿波罗”的登月着陆至少提前了两年。

为了找到一个使登月舱窗口缩小、重量减轻、视野又好的合理设计方案,设计师们绞尽了脑汁,并经常为此争论不休。一天,一名叫乔治-富兰克林的工程师发牢骚说:“登月舱从与服务舱、指挥舱分离到月面上着陆总共只有1小时,甚至更短,为什么非得让航天员坐着,站着难道不行?!”一句牢骚话为设计师们打开了思路,一个合理的新方案由此产生了。

第3篇

关于月球形成的不同假说

研究月球的形成,其实也就是研究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关系。关于地月关系,学术界有几种不同的理论假说,包括共积说、捕获说、分裂说和碰撞说。

共积说的观点是,月球和地球同时形成于太阳系的同一物质源区。捕获说认为月球和地球形成于太阳系不同的区域,后来在某种情况下,由于地球引力的原因,月球被拉捕到近地轨道。分裂说的理论认为,在地球形成的早期,由于地球的自转速度很高,甩出去一部分地球物质,这一部分物质碰撞聚合形成了月球。碰撞说则认为,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当时的地球可能只有现在地球的一半那么大,后被一个火星大小的行星撞击,撞飞的那一部分物质形成了目前的月球 。还有一种碰撞说认为,是两个大小差不多的星体碰撞聚合形成了地球。

这些假说,各有优劣。共积说的问题在于不能解释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角速度,以及为什么月球的金属核占月球的总比重相对于地核占地球的比重要小得多。我们知道,太阳系的行星由内向外分为两大部分,中心是一个主要由金属组成的内核,围绕着金属内核的是由矿物盐组成的幔部和表壳。 碰撞说示意图

捕获说目前基本上已经被学界放弃,因为完全不能解释为什么月球和地球的很多同位素组成完全一样。同位素,顾名思义,就是在元素周期表上占有同一方格位置的物质。这些物质的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比如,氧(元素符号是O)这种元素,有3个同位素,16O、17O和18O。在太阳星云的不同位置,16O、17O和18O三者之间的相互比值是不一样的。在靠近太阳的行星,如金星,温度比较高,16O的含量就比较少;远离太阳的行星,比如海王星,16O的含量就要比靠近太阳的行星多。因此,如果月球和地球形成于太阳系的不同区域,那么它们的氧同位素就会不同。

分裂说不仅不能解释地月系统的角速度问题,还认为形成月球的物质就是从目前太平洋那个“大坑”甩出去的那一部分物质。但是,实际上月球上岩石形成的时间要比太平洋形成的时间早得多。月球大约形成于45亿年前,而太平洋是在0.07亿年前因为冈瓦纳古老大陆裂解形成的。

相比较而言,碰撞说能从动力学角度解释地月系统的角速度问题,但是不能解释为什么地球和月球的很多同位素组成完全一样。如果月球是因为地球被小行星碰撞形成的,那么碰撞过程中爆发的大量能量必然会导致比较轻的同位素(如16O)逃跑得比较快,而比较重的同位素(如18O)会逃跑得比较慢。如果月球是地球飞溅出来的物质形成的话,月球就会比地球含有更少的16O,因此月球的16O/18O的数值就要比地球的高。

2001年发表的氧同位素研究发现,地球和月球的氧同位素组成是一样的,这一发现直接挑战了碰撞说。由于科学界对碰撞说“情有独钟”以及科学家们固有的严谨的科学态度,人们尝试了各种方法挽救碰撞说。一种挽救的说法是,碰撞后飞溅出来的物质其实形成了一个围绕地球的熔融星盘(这个熔融星盘最后形成了月球),这个熔融星盘和地球之间发生氧同位素沟通互动,最后导致地球和月球的氧同位素达到了一致。另外一种挽救的说法是,氧是极其容易挥发的元素,即便是在行星大碰撞过程中发生了16O的逃逸,当时的观测精仪器也测不出月球和地球的16O/18O数值有什么不同。

十几年以后,也就是2014年,科学家们改进了仪器和测定16O/18O的方法,发现月球和地球的氧同位素数据确实略有不同。但是,这种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科学界却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月球和地球之间的氧同位素差异,可能是当时撞击地球的那颗小行星的特征。还有人认为后期增积假说也能造成月球和地球的氧同位素不同。后期增积假说指的是在地球被撞、月球形成之后,还有后续的大量的陨石掉到地球上。这个后期增积的陨石量大概占到地球总质量的0.5%。 分裂说示意图

钨同位素带来新的“危机”

如果说用氧这种挥发性很强的元素不能解决月球的形成问题,那么什么元素可以用来解决这一问题呢?答案是:不挥发元素。如果以一种不挥发元素为标准,月球和地球的这种元素的组成就应该是一样的。钨就是这样一种元素,它在高温条件下也不挥发,比如电灯泡里面的灯丝就是用钨做成的。但是对月球来说,事情并没有想象的这么简单。

2015年《自然》杂志上同期发表了两篇关于月球钨同位素(187W/188W)的文章,均证实月球的钨同位素组成和地球不一样。这一发现让碰撞说雪上加霜。但是,和解释氧同位素一样,人们也尝试用后期增积假说来挽救碰撞说。因为月球形成以后,如果给地球加入一定量的陨石物质之后,比如加入占地球总重量0.5%的陨石物质,确实能导致地球和月球的钨同位素组成不同。当然,月球在形成以后也接受了一些陨石物质,但是因为地球比月球大得多,所以地球接收到的陨石物质要比月球多得多。不过这一解释,并未获得完全认可。

月球形成的诸多理论,在层层检验过程中,已经只剩下碰撞说,如今碰撞说也遇到了危机。但危机并不意味着“天塌地陷”,危机历来都是新生的母体。科学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前进的,通过不断改变仪器设备,不断开发新的测试分析技术,对已有的理论提出质疑。比如,在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之前,人们对月球形成的任何说法都只能属于猜想。如果没有阿波罗计划从月球上采集的样品,人们怎么知道月球的年龄要比太平洋大得多,从而证明分裂说是错误的?如果没有计算机的发明,人们怎么能通过计算机模拟来分辨哪个假说是相对可靠的?如果没有高精度质谱仪的发明,人们怎么能准确测定月球和地球的同位素组成,从而质疑碰撞说?

科学没有“一蹴而就”的本事,干不出“毕其功于一役”的事情来,就算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也仍然处于不断地修改和完善中。科学只能一步步去伪存真,一步步逼近真实,通过不断地检验,最终知道什么是最可靠的。

相关链接

第4篇

(河南理工大学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摘要:如今,在改革进入深水区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际,总书记为我们清晰地描绘了一幅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宏伟蓝图,这幅蓝图就是“中国梦”。中国梦的提出既有利于彰显我们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又有利于凝聚中国心、团结正能量,更有利于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合作共赢。

关键词 :中国梦;正能量;共赢;当代意义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3.065

中图分类号:B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3—0143—02

收稿日期:2014—10—20

作者简介:宋重军(1985— ),男,河南商水人。河南理工大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与意识形态。

2012年11月29日,总书记在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时,发表重要讲话说:“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是每一个人应有的权利,这也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有的追求和理想。而我个人则认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就是要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目前,在我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中国梦不仅有提出的必要,而且还有非常重要的当代意义。

一、中国梦的提出有利于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总书记访问俄罗斯期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提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这个比喻准确而又深刻,它形象地表明,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知道。正如列宁在谈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所指出的,全世界的一切民族最终都将走向社会主义社会。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每一个民族走向社会主义的方法却是不一样的,甚至相差很远,而且每一个民族在对社会主义进行改造的速度上也是有很大差别的,也就是说,各个民族有各个民族自己的特点。[2]所以,社会主义道路在苏联、东欧、越南、古巴的发展模式、速度各不相同。当然,中国也有自己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和国情的发展道路,它反映着中国人民的意愿和抉择,是完全适合中华民族发展和进步的道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3]几十年对外开放的实践有力地证明了正因坚持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才由一个积贫积弱的农业国真正地变成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工业国,而且取得的重大成就有目共睹。在文化方面,孔子学院遍布全球,儒家文化已经影响了世界;在科技方面,神十飞天,绕月计划成功,使“嫦娥奔月”近在咫尺;在经济方面,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量稳居世界第一。这些巨大成就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这就表明,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就必然能够实现。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既是对我们过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肯定,也是对未来我们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因此,中国梦的提出有力地彰显了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二、中国梦的提出有利于凝聚中国心、团结正能量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大力引进西方的资金、人才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等生产要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如今,中国人民开始向着幸福的小康社会迈进,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财富的急剧增长,社会转型的逐渐加速,社会阶层的严重分化,改革开放进入了攻坚时期。工业化、市场化、全球化、价值观多元化急速推进,再加上制度建设欠缺规范,特别是市场利益原则的严重泛化,打破了原有的利益格局,人们的物欲、私欲空前膨胀,这使得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和精神生活的质量难成正比。于是人们产生了急功近利、浮躁、迷茫等诸多不健康的心态,而且无论是国家的党政干部、公司的白领阶层,还是高校的专家学者、社会的普通民众,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浮躁、迷茫的不良社会心态。为了克服这些不良的心态,十提出了包含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抽象和具体凝练,是国家的信仰,民族的信仰,更是个人的信仰。

在浮躁、迷茫等意识弥漫的现代社会里,中国梦的提出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既体现了中国人民与中华民族的利益是整体的,也展现了当代中华各族人民多元价值观的共同取向,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得到了大力弘扬。所以,中国梦的提出有利于凝聚中国心、团结正能量,进而克服物质化、功利化的浮躁心态,将中华儿女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正如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如果我们想要创造出美好的未来,那么我们就一定要努力、要奋斗,更要有梦想。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只要愿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的力量就会无比强大,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中国梦的提出有利于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合作共赢

21世纪是一个世界多极化的世纪,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使得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往不断扩大和加深。这就说明在当今这个时代,任何国家都与世界密不可分、紧紧相连,世界各国都应该摒弃“独霸”、“独占”的想法,树立起“共赢”、“共享”的意识。[4]所以,中国梦不仅仅是中国人自己的梦,还是世界共同发展的梦、合作共赢的梦。

翻开世界的近代历史,一个个大国的崛起都是以海外扩张、掠夺战争为手段,其在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和国力的同时,给世界其他国家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却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一贯倡导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反对诉诸武力。[5]中国不仅一再强调,而且还以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无论现在或是将来,中国坚决不称霸。中国一定要以和平发展的方式实现民族的复兴。中国的复兴不是用中国的文明取代他国的文明,而是要努力实现世界各国文明的和谐与共生;中国的复兴也不是为了遏制他国的发展,而是要实现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一个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古老民族,在短短30多年的时间内,没有进行海外侵略和掠夺,没有对其他民族进行奴役和压迫,只是凭借本民族的勤劳、智慧和勇敢,走出了一条令世人敬服、更值得世界他国效仿的快速发展之路,这就表明,我们绝不会以牺牲其他民族为代价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是要与其他民族和谐共生。

中国梦是与世界分享的复兴梦,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决定了中国的发展是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共赢的发展。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而世界要想和谐发展,就必须使世界各国的发展协调互利。[6]所以,中国强盛之梦、中华民族复兴之梦是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之梦的伊始。

综上所述,在当代,中国梦的提出不仅向世人证明了在“那风雨如磐的年代”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而且还有利于进一步凝聚中国人民的力量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更有利于显示中国人民愿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决心。因此,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三维愿景的中国梦的提出有着重要的当代意义。

参考文献]

[1]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30.

[2]列宁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许晓平.“中国梦”的时代价值[J].理论探索,2013(4).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