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0:13
导语:在中职教育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教育技术是根据视听教育理论和实践应用的基础上,美国教育技术委员会首次提出,经过多次修改,多次实践,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教育技术是通过创设、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1]。教育技术不仅是理论研究的领域,也是实践的领域,本文主要就教育技术的实践领域的应用进行论述。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教育技术的发展从萌芽阶段到网络发展阶段,它在教育手段方面经历了视觉教学——试听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演变历程[2]。教育技术的特点体现为积累性与选择性,最后形成了现代教育技术。
中职教育办学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3],决定了中职教育以培养一线的技工和服务人员为目标,同时为职业学校学生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在教育目的上需要达到一定的技能目标,也需要掌握方法目标。为达到上述两个目的,中职学校在教育技术的实践上应走在前列,采用时代性的技术过程和资源创设环境,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从观念到实践中还存在着如下问题。
2.1定义的误解。教育技术在我国的还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在过去十余年间,不少地区与学校对教师进行了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知识能力的培训,但是在实践中反映出对教育技术定义的误解:认为只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计算机,就实现了教学的现代化。
2.2操作环节机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受到局限,表现为用电脑玩花样、重形式。在操作环节上机械,只是将书本简单的“复制”到电脑上,将电脑单纯的作为了显示器,按照课件内容安排教学活动,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效调整课堂。学习方式未发生变化,教学过程缺乏互动性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参与性降低。另一极端体现是在教学活动过分依赖信息手段而摒弃传统手段。忽视教育技术的运用目的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它们在本质上是辅教育手段。
2.3缺乏交互,资源单一。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乏交互,学习过程虽然因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让学习更便捷,但学习的形式上学生参与度不高,学习活动过程中得到的反馈信息有限。在教育资源的选择上单一、薄弱,对资源的利用仅是对教材的普通延伸,使之不能因材施教,提供学生喜欢的资源。
3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是根据使用量进行付费的方式,提供了一种可用、便捷、按需网络访问形式,通过网络资源配置的共享池,提供了简单、快捷使用资源的服务。云计算有弥漫性、分布性和社会性特征。云计算的简单技术已经在网络服务中应用得很广泛,如电邮、搜索引擎等。云计算的特征决定了云计算服务的共享性、同时性和交互性,按照云计算的最普通的解释,它的目标是把一切都拿到网络上,云就是网络,网络就是计算机。如今云计算技术也逐渐在开始改变信息产业的格局和人们的工作生活模式,例如Google的GoogleDoc和GoogleApps等产品,用上了许多远程应用如Office文字处理而不是用自己本地机器上安装这些应用软件。
4云计算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探讨
教育的发展需要新的教育技术,刺激了教育的发展。云计算的发展带来信息技术的变革,教育技术也必然会进一步发展,利用云计算技术,整合教育资源促使教学方式的变化。云计算教育是开放性的学习,它让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贯穿一体。创造了全程式终生化的学习环境和模式。MOOC是美国2012年兴起的一种开放型网络教育课程,如今在全球范围越来越普及,因为MOOC课程更具有自主性,课程更容易让学生使用。这些特性都是云计算环境所带来的教育模式的优越性。云计算教学特点如图1所示。
4.1学习的移动化。云计算环境下,网络发展特点是移动化,教育技术发展趋势也是移动化。如今移动设备终端数量呈显著上升趋势,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在移动通讯中发挥了更多的作用,在这种大趋势之下,作为教育者与其如禁止学生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不如利用移动设备来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让云计算应用在所有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之中。
4.2学习资源的交互式转变。在云环境下的移动化学习模式,学习资源同样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学习过程中,学习资源主要由教师提供,传统课程的内容是事先准备好的,学生在学习资源的选择上存在着被动性。在云计算环境下的教学,学习资源的选择更具有自主性,学习内容的提供者不再只是教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角色也发生着变化,不仅是学习者,也可能是学习内容的提供者,学习资源的准备者。学习资源将是交互式的,并在不断的更新发展。
4.3非正式化学习与社交化学习。在云计算环境下,学习将更加的非正式化,因移动终端的使用,可以突破传统课程时间、空间的限制,依托互联网技术,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对知识进行更新和储备,不再局限于课堂和学期之内,在课余以及假期学生均可以利用学习资源进行学习,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最大程度的解放教师,使教育目的更有效的达成。非正式化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共享资源的同时也补充新的资源,同时也可以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或者成果。学生之间形成互动和回应,在学习过程中能得到及时的回馈,达成同侪审查、协作学习的结果。
5教师的角色从主导到合作的转变
(一)教师理念问题
语文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有其他学科不能企及的重要作用,语文学科对学生成长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职业学校对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视,文化课淡出了中职教育者的视线,走向了边缘位置。学校、学生的不重视,导致很多语文老师也漠视本学科教学,教学激情日益减弱。教师的平时教学分两种状况:一是为了高考得分而教学;二是被课文内容牵着鼻子走,语文课成了“泛语文”或成了“非语文”,使学生语文能力培养成为空谈。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从育人角度出发,真正对学生未来发展负责,树立大语文观,抛却老套机械的教学模式,把教学重心由知识传授转为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以期学生在收获语文知识的同时与语文一起成长。
(二)学生实际问题
近年来,随着应试教育深入人心,中职学校学生文化课基础更趋薄弱。开学初期对学生情况摸底调查了解:一个班近一半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很差,不具备高中阶段学生应具备的“较强朗读能力”,甚至对常见字词的认读理解都出现,对初中阶段应掌握的语法知识似是而非,知识面狭窄,对文本的感悟、理解能力偏低;另一部分学生虽然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但死记硬背,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理解的问题,词不达意,语句表述不完整。虽然他们也都有升学愿望,但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上课听讲注意力不集中。
(三)教材建设问题
目前,中职学校使用的教材均为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中职语文教材,因为过于强调职场生活,文章内容过于简短、文学价值含量不足,能激发学生情感、思想活动的内容少,达不到听说读写、思维训练的教学目标。教师大多参照其他出版社或普通高中教材,对所使用的教材进行补充或删减,但所选文章随机性强,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实施有效教学,在选取教材方面教师应从教学有效性出发,选取具有实用价值,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文章。文章的难易程度一定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符合循序渐进原则。
二、实施有效教学策略需要全新意识
(一)教师要有学生意识
所谓学生意识,就是关注所教授的对象。关注学生理解接受程度,关注学生参与过程。很多教师因为有升学任务在身,把课堂看成是自己传授知识的宝地,忙着讲授、灌输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更没考虑过怎样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总是抱怨学生听讲不认真、学习效果差。实施有效性教学,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授对象现有的知识水平、语文能力、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及心理需求,探究学生不听讲的原因,还要研究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中职教育升学专业学生报考的专业目标非常清晰,所学的专业知识量有限,考点非常明确。因此,他们对语文课的学习寻求有量、有点,并且存在一个通病,想直接获得具体而明确的答案而不想通过深入思考获得见解。有的教师为了迎合高考,按照教参、练习册公布现成答案。这种做法严重违背语文教学宗旨。在教学中,教师应纠正学生急于求成的思想,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准则,无论何种文体教学,必须建立在“学习活动”这个基点上。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不应仅考虑怎么教、怎么学,还要在准确解读文本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考虑利用文本内容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活学、学活、乐学,学有所获。
(二)教师要有课程意识
所谓课程意识,就是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观,能站在生命发展的角度,认识学科重要性,不单单为升学考试而教学。语文课程的宗旨在于“学国语言文字的运用”,并在这种学习和运用中,熏陶情感,开阔思维,启迪思想,养成终身读写的习惯,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叶圣陶先生在《略谈学习国文》中说:“每一个学习国文的人应该认清楚;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就是学习国文的目标。”因此,在教学中应坚决反对考什么教什么的做法。教师应该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确定教学目标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要紧紧围绕知识、能力、情感。切不可为了成绩偏离教学目标,应把学生语文素养、文化眼光培养作为重点。每一课时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中职语文教学目标要着眼于基础。因此,朗读和基本字词的认读、理解不容忽视,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基本朗读和大量阅读获取知识、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二)恰当选择教学内容
为达到教学目标,教师首先应恰当选择教学内容。立足教材文本,哪些教哪些不教,哪些作为重点讲授哪些只做点拨,都需要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深入理解教材,宏观把握教材。
(三)实施差别化教学
中职教育升学专业的学生入学一段时间后,易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学生学习目标越来越明确,学习能力越来越强,自信心越来越足,思维越来越开阔;另一部分学生受智力因素或非智力因素影响,发展变化不大。针对中职教育升学专业参差不齐的状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差别化教学能较大程度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一是可以按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将学生分为两个层次,即a层和b层。在班级授课制前提下,一般以同桌与前后桌四人为一个单位。教师要向学生讲清分层和探究教学方法的目的、具体实施的步骤以及目标,以增加学生的理解与配合。层次划分要根据学生意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针对两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不同教学目标。二是设定清晰有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把教学目标公布给学生,并鼓励学生努力完成自己的目标。以杜甫的《兵车行》为例,可以这样设计教学目标:b层,能流畅的朗读全诗,理解诗歌的内容;a层,能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掌握诗歌的内容。
(四)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形式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摇篮,是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劳动者的地方,重视中职学生的教育是关系到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怎么样的人才的问题,也影响到未来职业技术人才的建设问题。当前中职学生总体来说是他们思维很活跃、精力旺盛、眼界开阔、动手能力强,其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缺陷,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我国中职学校的迅速发展,再加上当前的中职学校学生实行免试入学,使得生源的素质有了明显的下降。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经济压力大,与城市学生相比,常常会自卑、抑郁、不敢与人交往、自我封闭又比较敏感,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第二,中职生大多是没考进重点高中的初中毕业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的热情,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差;第三,中职学生年龄处于叛逆阶段,自我约束能力较弱,整体沉迷于网络、手机,上课经常无精打采或干脆打瞌睡,甚至还有打架斗殴、学生夜不归宿的现象;第四,一些中职生自尊心极强,受不得半点伤害,总觉得自己比不上高中生,缺乏自信心,另一方面又个性张扬、易叛逆,好胜心很强,总觉得将来能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又不愿意脚踏实地地学习。面对这样一群中职生,如何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是中职教育工作者要认真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教育好、管理好中职学生的重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中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新的形势下,中职学生有了新的特点新的变化,我们就应该根据这些新特点新变化探索、深入学习和研究罗森塔尔效应,从中获得启示,转变思想观念、对症下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罗森塔尔效应对中职教育工作者的启示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学生是多元智能而又具有个体差异的人,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独特优势和发展领域,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引导他们不断取得进步。有些学生昨天和今天不行,不能说明他们明天不行。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要戴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不轻易因为学生的某个缺点而否定整个人,要善于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赞赏的目光去看待学生的每一点成长,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和肯定每一个学生。每一粒种子从生根发芽到结果总是有个漫长的成长过程,爱护学生,应少一点苛刻、责难,多一份理解、宽容和爱护,给他们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相信他们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会获得进步和成功,成为社会上需要的多元人才。
2.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
现在的中职生都是90后,在资讯网络发达、信息量大的今天,个性彰显的他们个个思维都很活跃,眼界开阔,对人、对事总有自己独特的看法,独立思考能力强,经常与他们沟通交流,走进他们当中去,倾听他们的心声,你就会发现各种奇思妙想,不时还会闪出“智慧的火花”,让你不由得心生佩服之情,对他们刮目相看。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蹲下身子看一看学生,你就会发现这些可爱的学生是多么的了不起,就会对他们产生诚恳的期待,学生也自然从你的言行举止中感受到这样的一份真诚。“亲其人信其道”,只有尽可能地走近学生,经常与他们沟通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与他们成为知心朋友,把爱播种到他们的心中,教育工作才能得以很顺利开展。
3.建立积极的教师期望,树立目标。
每个学生都是不断发展着的,都是具有无限的潜力可发掘,无论他现在的状态如何,并不能代表着他将来也只能如此。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是积极的,那么教师对待学生也是积极的,与学生相处就会比较融洽、和谐,就会给学生更多的鼓励、信心和关心,日积月累,学生也会自觉地朝着教师期望的目标去努力,也会更容易达成目标。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是消极的,那么对待学生也是消极的,学生也会感受到这种消极,最终会导致消极的教育后果。因此,作为中职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各种方式传递、建立积极的教师期望,激发他们的潜能,提高学习自信心,帮助他们树立目标,如引导同学们构筑“中国梦”,传播正能量,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让他们变得自信、自尊,使他们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4.以身作则,要有良好的师德。
职业教育的宣传不仅是针对社会的认可,还包括学生对中职教育的重视。学生要明白自己所学知识的重要性。职业教育的就业指导包括职业技能和就业思想。学校在教授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得重视就业思想的教育。在平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要通过班会活动,学校广播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些就业方面的思想宣传,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尽可能多的了解毕业之后面临的就业问题。或者邀请那些已经参加工作并取得很好工作业绩的中职毕业生回到母校给学生做创业成就或服务地方经济的报告,也可以邀请那些对地方经济发展有着突出贡献的企业工作人员给学校做演讲,让学生通过这种面对面的讲解获得对职场相关知识的了解,让学生依次为榜样,明白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需要学到的知识和应该锻炼的能力,以此为步入职场做好准备工作。
二、加强专业建设,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功能
中等职业学校首先要培养的就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而知识技能的获得和学校的专业以及课程的设置有着很大的关系,建立和完善关键性的专业是一个学校的立校之本。加强专业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主要的方面入手:
1.根据产业特点,科学设置骨干专业
以市场的职业需求为导向进行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需要的人才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学校培养的人才也要随着这样的变化进行适时的调整,因为只有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基础的保障,而且调整专业之后,学校的专业设置更加的规范和合理,也有助于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长足发展。
2.根据市场需求,创新教学内容
关注市场的需求是在另一个方面对教学内容方向上的指导,创新教学内容就是要将新的教育机制引入中职教育,只要有助于学生提高职业素质而且满足本地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知识技能都可以适量的加入教学内容。很多企业运作流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都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在面向就业的中职教育来说,只有不断的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让学生的就业素质适应企业需求。中职教育教学方面的创新不仅包括内容上的创新还包括教学方法上的创新,中职教育的课堂要注重实用性和创新性,过去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会束缚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开拓。所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要被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代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尽量在课堂中起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对实体案列进行模拟时实际操作,或者观摩等形式获得教学知识。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企业进行调查或者参加社会兼职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己不知不觉的产生求知学技术的欲望,激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
三、开展校企合作,全力抢占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制高点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唯一动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激发兴趣的教学方法。在日常的初中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尽量采用有趣的导入形式来进行教学。所谓趣味是吸引学生的良好途径,有趣、和谐的课堂不仅能让学生学得开心、愉悦,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性,让学生发散其思维,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例如:在讲解“礼貌”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类似的环境,如巧遇教师的这样一个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应当如何处理呢?再如:教师在讲解中,应当向学生仔细说明所谓礼貌是什么,怎样才算是礼貌的打招呼,为什么要进行礼貌的行为习惯。这样的教育教学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言传身教,也是一种良好的新课导入形式。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多媒体、视频以及图画来进行新课导入,这样能顺利的将学生代入课堂教学的情境中。教师在进行初中政治教育教学中,可以采取各种幽默的语言来进行教育教学。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以幽默的语言来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更有兴趣,尤其是初中政治教学,其本身的教学内容较为枯燥乏味,如果教师讲课再是枯燥乏味,那学生学起来就会毫无兴趣,因此教师应当用幽默的语言来进行教学,让初中政治课更加充满趣味,并以此来提升初中政治教学的教学效果,以及有效地提升初中政治课的教学质量。所谓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现代学生之所以对初中政治学习食之无味,主要是被应试教育所束缚,因此,在现代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务必让学生改变这一观念,真正理解政治教育的宗旨,全面地感受初中政治的良好魅力。
二、生活化的初中政治教学
在初中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生活化”的教学,正所谓“教育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因而教师在进行初中政治课程教学时应当充分落实其教学,彻底的将生活与教学相结合,有效地提升教育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初中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在讲解“礼貌的重要性”这一章节时,大多数独身子女并不能充分理解礼貌是什么?什么样的行为规范才算是礼貌?他们往往会单纯的认为说谢谢就算是礼貌,但是礼貌的范畴并不仅限于此。这样教师可以为学生举例一个学生熟悉的例子,让学生间进行相应的情景模仿,让学生亲眼看看何为礼貌,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到礼貌的重要性,然后从学生本身拓展开来,让学生彻底的明白礼貌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形式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需要教师主动地将学生引入积极思维问题的状态中。例如:教师在讲解法律时,教师当堂进行法律讲解,让学生来判断是非对错,学生有的说“对”,有的说“错”,此时有个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不是对就是错,是不是有其他角度来看待整个问题呢?”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法律角度的思考,此时,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时学生会以极高的热情进行教学内容学习。这样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教学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激发其求知欲,并且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能有效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再如:教师在初中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在讲解“劳动的可贵”这一章节时,大多数城里的学生并不能充分理解劳动是什么,什么样的活动算是劳动。他们往往会单纯地认为打扫家务就是劳动,但是劳动的范畴并不仅限于此。这样教师可以为学生举例一个学生熟悉的例子,把学生带到学校旁的乡间,让学生亲眼看看农民进行劳动,看谷子和麦子是怎么被打出来的,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农民的重要性,然后从农民本身拓展开来,让学生彻底地明白劳动的重要性。正如人们常说的“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实践于生活,学习于生活。课堂仅仅只是学习的一小块地方,而课堂上,我们进行的不仅是学习,更是生活!所以,快乐愉悦的生活,才能让学生热爱学习、认真学习。活跃初中政治课堂,体会政治带来的快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三、结语
1.教育管理体系不完善,监控体系不健全。传统中职教育管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校层面和系部层面都缺乏一个统一的协调管理机构,以负责管理具体教学工作的全面协调与组织。缺乏专门而系统的教育管理机构,在教育管理的协调性方面比较薄弱。传统中职教育管理监控体系过于强调结果控制,忽略了过程控制的重要性。中职院校和企业、教师与师傅之间的高度合作与互动的综合信息反馈体制需要加强完善。中职院校要构建并不断完善以企业为核心的教育管理监控体系。
2.职业教育总体上缺乏特色。生源规模小、素质差。我国职业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与社会、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这样的职业教育环境里培养的毕业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个性化需求。中职教育则是少数文化知识水平低下的学生及其家长的万般无奈的选择。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职教育的生源规模和生源素质。招生难。难招生,成为各职业学校不争的现实。
3.专业建设存在盲目性和重复性,就业质量不高。有的学校不顾实际条件,盲目上新专业、热点专业。盲目建设,或投入巨大,学校背负极大的财政包袱,或投人不足,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二是在一个区域大家都上相同的专业,势必形成重复建设。势必有的学校生源不足,从而造成设备闲置,资源浪费。三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现在热大家竞相上马,三年后可能就冷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极短,技能训练时间少,技术等级证书含金量不足。
4.教育管理机制灵活性不强,教学评价体制不合理。传统中职教育管理机制无法有效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实际需求,无法有效根据实际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缺乏应有的灵活性。校企互动型人事制度需要尽快构建起来,不然将会加大中职教育管理难度,无法有效提高教育管理质量和管理效果。中职院校学习评价主要以传统局面考试为主,导致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脱节,忽略了中职生核心能力实践能力的考评。这样的评价体制非常不合理,不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
5.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不够。理论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实践上专业内涵建设脱节。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层次性不清晰,高职教育没能建立在中职教育基础上,实现所培养的专业人才层次的衔接。高职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终结性教育,更谈不上对专科、本科、专业硕士等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研究。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理论研究,已不适应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实践上专业内涵建设脱节。在课程设置上,内容没有对应关系。政策上中高职招生受制约。
二、中职教育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强管理人员综合能力培训。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构建完善教育管理体系的重要前提。根据实际需要,构建集授权、监管和协调为一体的教育管理体系。
2.构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设置大致概括为:A:文化基础课是提高学生素质,奠定专业基础,培养基本技能的基础课程。它的教学任务:一是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二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思想品质。B:专业理论课是学习专业理论,提高专业技能、培养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它的教学任务:一是传授专业理论知识,为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作好准备;二是担负着发展学生智力,提高专业技能的教学任务;三是培养职业素质。C:技能训练课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职业技能的重要课程,它在教学活动中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最好形式,也是教师对学生传授技术进行技能训练的基本形式,技能训练课应突出: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系统性与衔接性相结合,实用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特点。
3.构建教学管理系统,强化教学计划管理。教学管理系统从组织领导上实行三级管理,分层把关。一级是由校长决策,教导处执行的校级指挥系统。具体制定学年、学期和专项性的教学规划,组织部署教学常规和实验实习等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指导、协调、检查和考核教学和教研工作。二级是教研组长或专业组长负责的中层管理系统。负责落实学校的教学规划,具体制定本组的教学和教研工作计划,进行教学研究,推广教学经验,传播教学信息。三级是由备课组长负责的基层管理系统,安排落实学校和教研组或专业组的教学计划,进行集体备课,解决本学科教学和技能训练中的问题,具体落实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管理方面:一是严格执行教学指导计划。教导处根据国家的教学计划174和教学大纲,开足开齐课程,科学地编制课表。严格按照大纲进行教学。二是制定好教学实施性计划。教导处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教学工作实施性计划,它既有常规性的工作安排,又有突出教学改革的重点和具体措施。学科教研组必须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性工作计划。提出各单元或章节教材的重点难点,制定落实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4.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强化技能训练。教师要注重备课,设计教学;认真上课,组织教学;加强辅导,延续教学;重视作业,补充教学;注重考查,检查教学。学生要注重预习,了解知识;认真听课,理解知识;搞好复习,巩固知识;加强练习,运用知识;系统总结,掌握知识;注重实习,形成技能。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组织、指导和督促他们完成教学各环节的任务,并达到最佳状态,收到最好效果,进而使教学的各环节形成有机序列,获得教学活动的整体优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技能训练方面,先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措施,教育学生树立“有一技之长是立身社会的资本”的意识。其次是要全面调整教学计划。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目标制定新的大纲要求,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训课时。第三是实习教学课堂化。实习过程必须体现讲解、演示、练习、讲评四个环节。第四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评选出“技能训练标兵生”和“技术能手”进行表彰奖励。毕业时进行技能鉴定,颁发等级证。第五是建立规范的实习实训档案。
为让学生深刻地体会文章的时代背景,我让学生反复诵读,并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其中的含义。其中第二段诸葛亮向后主提出赏罚公平的建议,宫廷和相府对官员奖惩应有统一的标准,使内宫和外府刑赏之法不同,能依法办事,赏罚分明。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从而自觉增强法制意识。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学习苏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汉字》专题,我们知道汉字蕴含着的丰富的审美和诗意,有着深厚的文化蕴含和美丽,同时为延伸此专题的内涵,在讲授时笔者结合汉字“法”的说文解字进一步阐释法的含义与美丽。在教学过程中,补充东汉时许慎《说文》中指出“: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从水”强调法律应该公平如水,鹿是传说中的神兽,能辨别曲直,指在审理案件时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廌”辨曲直其实是一种审判活动。当人们相互间有分歧有争执时,由廌公平裁判,当人们的行为不端、不公正时,再由神兽行使处罚。通过这样的学习,既增强语文学科的趣味性,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从而有效地利用语文教材,取之于教材,用之于法制教育,可谓一举两得,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二、立足语文课堂,有效开展活动,拓展学生法律思维空间
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语文教材,深入钻研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元素,不断地利用有限的语文教材从而更好地渗透法制教育,拓展学生法律思维空间。语文教材中的《威尼斯商人》是全剧第四幕第一场,也是全剧的。这场戏描写了威尼斯法庭审判“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案件的经过。教学前我先从网上下载状、答辩状、判决书文书,先让学生学习,然后角色分工让学生分别扮演主人公夏洛克写状,鲍西娅为安东尼奥写答辩状,随后在课上展开模拟法庭进行辩论,让“法官”主持法庭辩论和审判活动,并最后写判决书在“法庭”进行宣判。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有效地增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对戏剧特点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学习法律文书知识,学习法庭辩论技巧等,在充分研究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有效地利用课文内容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并利用语文课堂,及时拓展第二课堂活动。这样既自然直接,又快捷有效地开展活动,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思维。
三、立足语文课堂,有效展开论辩,增强学生法律思辨能力
一、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原则
1.生本原则。中职学生在进行专业选择与职业认识时,往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致使学习过程中缺少清晰的学习目标,对未来没有相应的职业规划。针对中职学生这一特点,职业生涯教育的开展应当坚持以生为本原则,基于每位中职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帮助其进行相应的职业定位,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选择真正适合自己兴趣与能力的职业。2.职业化原则。普通教育具有升学导向性,而职业教育则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这一特性决定了中职教育过程,应当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开展相关职业技能培养,以及职业素养优化。因此,在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时,结合中职学生的教育特征,要重点关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渗透与提升学生职业意识。3.行业化原则。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开展,与企业和行业发展紧密相关。中职学生毕后参加工作后,直接进入到企业,其职业能力的好坏,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企业与行业的发展。因此,在职业生涯教育中,必须紧密结合行业特点,通过对行业发展现状的实时关注,紧跟专业知识发展脚步,开展职业教育,更好的促进中职学生今后就业。4.系统化原则。中职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思想教育与专业课程,以及中职学校与企业合作等,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系统化的统一整体。而职业生涯教育的开展,则需要通过对各个系统部分进行有机整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促进中职学生更好的就业与生活。5.可持续发展原则。在迅速发展的社会形势之下,中职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现阶段专业技能的培养,更要基于可持续发展角度,为中职学生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职业生涯教育过程中,既要关注中职学生专业课程教学,也要关注公共科目的学习效率,为实现良好的职业素养,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步入社会后更好的适应发展环境,受益终身。
二、依托中职德育课程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渗透
1.依托中职德育课程渗透职业理想教育。每位中职学生都应当有自己的职业理想,基于现实基础上,拥有对未来职业生活的规划与设计,并不断朝着职业理想学习与工作。当前,我国许多中职学生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没有明确的职业理想与目标。而通过中职德育课程开展,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理想建立对个人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积极意义。同时,清楚意识到,职业理想的建立不是异想天开,而是在对自己个人能力,兴趣爱好,所学专业有清晰的认识之后,实事求是,树立正确可行的职业发展理想。充分把握在校学习的大好机会,通过对自己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才会一步一步朝着职业理想迈进。2.依托中职德育课程渗透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是从业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基础准则,包括从业活动中做人、做事的行为规范,是中职德育教育工作应当重点探讨的问题。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实质上,是让中职学生树立个人荣辱与企业荣辱意识的过程,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工作。3.依托中职德育课程渗透职业价值观教育。职业价值观教育,直接关系到中职学生在从事某项职业活动中的态度,是从业的内在驱动力,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态度,以及对职业目标的追求与向往,职业价值观不仅是一种职业选择的表现,同时也是人生目标的体现。在中职德育课程中渗透职业价值观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所选择的职业,与自身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联系,在教育过程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成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职业不分贵贱,从自身实际出发,基于自身兴趣以及社会发展需求,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下为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4.依托中职德育课程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是指中职学生根据自己实际能力,分析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自己设计职业目标,并根据目标而确定行动时间与方案的过程。在中职德育课程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为了帮助中职学生在当前复杂的社会发展形势之下,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引导学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个人实际能力与特点,结合专业特色,分析发展条件,从而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督促学生在中职学习中提升个人能力,学好职业技能,为更快实现职业规划做好准备。
总而言之,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之下,关注与加强中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德育课程优势,为引导中职学生更明确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价值、职业生涯规划发挥积极作用,切实提高中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效率,培养出优秀的新时期应用型人才。
作者:杨杰 单位:南阳工业学校
参考文献:
[1]陈瑛.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01:170-173.
一、中职教育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由于中职学生本身基础素质普遍较差,导致其教育水平普遍不高。中职学校以社会、企业输送合格的职业技术人员为目的,造成学校比较偏重专业技能训练,忽略基本知识、道德修养和体育艺术等基本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校没有形成正确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中职学校需要在这方面加强教育,刻不容缓。
二、拓展训练的特点及优势
拓展训练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户外体验式体育训练,指在崇山峻岭。瀚海大川等自然条件下,借助一些简单又安全环保的器材,通过精心设计各种有趣的任务活动来让参与中完成的训练。参与中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一个团队,因此在完成拓展训练的过程中,可以磨练个人意志力,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拓展教育的主要特点有:需要发挥主动性,要求学员积极主动全情投入才能获得最大价值;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去挑战自我,拓展训练的每个项目的具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表现在克服心理障碍,挑战心理极限,尽可能地发挥个人最大能力并且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和群体合作意识;需要自我教育,在训练之前,老师只会把训练课程的目的、内容、要求和必要的安全注意事项向学生讲清楚,主要还是要靠学生个人去感悟和理解掌握。拓展教育的优势有:拓展教育对于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对丰富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帮助,对企业文化的建立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拓展教育已经拥有较为成熟的训练模式,丰富的训练项目。因此,在当今社会的许多领域,尤其是体育教学中,都可以对拓展教育进行借鉴和运用。
三、拓展训练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具体策略
1.利用拓展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第一,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中职学生来说特别重要,如果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在学习、生活或者以后的工作遇到困难时往往会气馁,不敢去勇敢面对。中职学生学习成绩普遍相对较差,缺乏自信心,通过拓展训练,让学生从拓展训练的游戏项目中认识到自身拥有的能力,不断得到周围伙伴的认同,体会胜利带给他们的喜悦,不断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第二,拓展训练游戏项目以集体项目为主,需要团队合作,在活动过程中充满了交流与协作,因此学生会渐渐有与他人交流的欲望和培养与他人合作沟通的能力。第三,拓展训练以小团队为单位进行游戏,为了集体的最终胜利,需要每个成员全力以赴、认真对待。同时,在游戏过程中强调不抛弃、不放弃的团队精神,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团队的温暖和力量,培养集体荣誉感。在拓展过程中,为了团队集体的利益,每个人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从中不断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2.拓展训练必须处理好个性全面发展和社会性培养的关系。个性化教育是区别于传统教育方式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在实际的教学中,个性化教育讲究对学生的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从个性中寻找共性,因材施教。目前,我国的体育教学主要采用班级授课制,不同的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不同,为了在班级制度下发挥学生的个性,要科学地协调好学生的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既要强调学生个人特长的发挥,又要保证社会的需要。3.拓展训练要注重教师的个性影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态度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个性会对学生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起到积极有益的作用。相反,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不合适、不科学。态度比较懒散,思想比较固执,会让学生产生排斥和抵触的心理,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的拓展训练中,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态度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