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0:29
导语: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束缚,我国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尚处于摸索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企业管理层重生产、轻经营,重开发、轻内部管理,甚至把内部控制制度看成仅仅是财务管理部门的事,而没有把内部控制放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高度来考虑。
2、有的企业虽建立了财会规章制度,但仅是纸上谈兵,流于形式,而未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
3、忽视财务内部稽核和内部审计的作用。有的企业没有财会部门的稽核,有的内部稽核不规范,未形成制度。
4、在日常经营管理方面,比较麻木。内部管理缺陷视而不见,使一些事故隐患长期得不到发现和解决。
《会计法》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做出了明确规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更要求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针对当前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出现的一些主要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分工要合理。把一项经济业务的全部过程分成若干部分或环节,分别由同一部门不同人员或者不同部门不同人员共同完成,避免由一个人自始至终的包揽,从而实现权利分割。
2、岗位间要牵制。内部牵制就是要求企业经济事项与会计事项、企业内部不同职责岗位、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会计工作中的内部牵制就是会计帐物与事物分离,保证账钱分管、帐物分管,会计人员不能既管账又管物,会计不得兼任出纳。
3、审核要严格。从原始凭证取得到凭证的制作再到最终的收付款和登记入账,整个过程的每一步都要有严格的检查、审核。实现下道会计程序对上道会计程序进行有效的检查监督。同时要附之必要的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审计人员的审计稽查工作。
4、注重成本效益关系。用于制定和执行控制制度付出的成本和其产生的效益关系,应按照重要性原则来处理。对那些反映生产经营活动和对财务状况有重大影响的会计信息,设计内控制度时要严格、细致、系统;对于不是很重要的经济业务,设计控制制度时可以简化程序。
5、建立完善的经济责任制。参与经济业务的相关人员要有明确的工作职权和经济责任,同时要建立与之对等、统一的奖惩考核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大系统,受到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涉及到方方面面。实现企业内部控制,一定要根据企业经济活动的内容特点、经营管理的目标和管理要求提炼内部会计控制目标,从明确职责权限、规范经济业务程序和手续、建立人员相互制约关系出发,建立完善的多项控制制度,组成一个严密的控制系统。
1、组织机构控制制度。包括企业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合理有效的职能分工控制制度,两者之间应当相互监控。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限必须予以授权,每类经济业务的运行必须经过不同部门,检查者不从属于被检查者。
2、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如果一项经济业务集中由一个人办理时容易发生错误或舞弊行为,这项业务需要制定不相容分离制度。使经济业务授权职务与执行职务分离、执行职务与纪录职务分离、纪录职务与审核职务分离、保管财产职务与纪录职务分离。
3、授权批准制度。企业应根据各级组织机构和负责人的岗位职责,确定其批准权限,使每项经济业务都有人把关,防止授权不当或现象的发生。对于一般日常经济业务,通常作为一般授权,在单位的规章制度中予以明确。对于特定的特殊经济业务实行特定授权制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后才能进行。
4、财产安全控制制度。为保护单位的财产物资安全,在企业内部建立各种控制制度,如限制财产接近制度、定期财务资产清查制度、组织机构控制制度、信息质量控制制度等。只有授权批准的人员才有接近资产的权利,以保护资产的安全。
5、预算控制制度。企业要根据市场预测和自身生产经营状况,编制详细的经济业务预算或计划。企业要通过授权明确预算的执行控制权,预算内资金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限额以上的资金实行审批,以严格控制预算外支出,保证预算或计划的顺利完成。
6、会计监督制度。主要是通过会计人员规范的会计核算和会计反映来参与经济活动控制。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为目标,进行能动地自我调节、自我约束控制。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维护资产完整,保证会计信息正确和财务活动合规、合法,贯彻经营决策,实现经营目标,促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在企业内部建立并实施的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系统监督检查和调整的制约机制。内部控制制度对保证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财经法规在企业内部的贯彻执行、企业内部经营决策和规章制度的正确实施,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
一、内部控制发展过程
控制是组织为了控制资源,实现管理目标而自发的一种管理行为方式。内部控制的概念是审计人员为了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从组织已有的内部管理中概括出来的;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发起者也是审计人员,因此多数内部控制是从注册会计师执行内部控制审核的角度定义的,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也与审计密切相关。理论上认为,内部控制经历了四个阶段: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内部牵制思想是以账目间的互相核对为主要内容并实施岗位分离,主要目的是确保账目正确无误。内部控制制度思想认为,内部控制应分为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两个部分。前者的目的是保护资产、检查会计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后者的目的是提高经营效率,促使有关人员遵守既定的管理方针。以上两个阶段是从目标、控制措施方面对内部控制进行的定义。由于第二个阶段扩大了内部控制的范围,导致第三个阶段必须从更高、更系统的角度定义内部控制。所以,第三个阶段以内部控制结构取代了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概念认为,“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合理保证组织特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并明确了内部控制结构的内容为控制环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三个方面。第四个阶段则进一步系统地整合了内部控制结构的概念,提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认为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经理阶层的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运营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其构成要素来源于管理阶层经营组织的方式,并与管理过程相结合,具体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五个部分,每个组成要素适用于所有的目标类别,每一个组成要素与每个目标都相关。
1、内部控制从狭义内部控制逐步发展为广义内部控制。狭义内部控制指与会计有关的部分,主要用以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例如会计人员关注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审计人员所关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等。广义内部控制除以上内容外,还包括与保证经营活动效率有关的部分,即组织管理当局所关注的内部控制,如董事会的设立、管理者的素质、企业文化等。由于内部控制的概念是审计人员提出的,因此第一个阶段内部控制的措施是会计的方法,如账目核对。岗位分离也是指会计岗位的分离,控制目的则是以保证账目正确无误为主。而内部控制是伴随着组织的形成而产生的,它是组织中内生的,并不是外部管制、规范的要求和审计等外力催生的,不可避免地从第二个阶段开始,内部控制就涉及到了内部管理控制的内容。尽管从审计角度看该定义范围过于宽泛,使该定义有争议,但第三个阶段也只是从内部控制结构方面定义内部控制,并没有调整内部控制的范围。内部控制的最新发展――COSO定义,不仅进一步扩大了内部控制的范围,包括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等内容,而且将前期处于分离的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用结构系统的方式整合在一起,甚至强调内部控制与管理过程的结合,糅合了管理与控制的界限。
2、内部控制的控制对象、控制方法、研究方法从简单到复杂,定义从一般到具体。早期内部控制,以账、钱物为控制对象,后期则以业务过程、管理过程、信息过程等为控制对象。早期内部控制以岗位的内部牵制为主,到后期尽管内部牵制仍为主要手段,但它还涉及到更多的控制程序、控制方法(如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并从会计、审计层次的研究上升到制度、组织协调、系统等角度的研究。从一般到具体表现为,早期内部控制的定义是从控制内容、控制目的入手,侧重于控制目的的表述;在第二个阶段对内部控制的目的取得一致的看法(即包括会计方面的目的与管理方面的目的)后,后期对内部控制的定义除了对目的、内容进行说明外,更多的是从内部控制的结构、框架等方面进行具体表述。
3、IT统一了内部控制实践与理论,整合了内部控制各个部分。内部控制定义的发展,一方面是由于审计对象的发展促使内部控制定义变化;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管理实践与理论的发展引起的。两个方面中,IT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IT在组织整个价值链中的深入应用,使组织的业务过程、管理过程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将内部控制的理论、方法与组织的管理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内部控制实践与理论殊途同归。IT在组织管理、会计、审计中的全面应用,使组织从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中分离出了以处理信息流为主的信息系统。该信息系统从分散、零散的状态变为集中、系统状态,并将内部控制的各个部分整合在一起。在COSO的定义中,信息与沟通的主要对象与工具就是以IT为基础的信息系统。
二、当前企业内控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理解和认识上有偏差。有的企业把内部控制理解为汇总各种规章制度,建立内控机制。有的企业在处理内控与管理、内控与风险、内控与发展的关系问题认识上有偏差,把加强内部控制与发展和效益对立起来。在业务拓展和风险防范的抉择中,侧重于抓规模,抓效益,一味强调争取所谓的“生存发展空间”,造成违章违规。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规章制度,但制度不全或没有随着业务发展和客观环境的改变而及时进行修订和补充,有些新业务已经开展,但相应的制度未建立;有些制度侧重于法律约束,缺乏必要的程序控制,有些制度缺乏必要的奖罚措施,更多的则是在实际工作中有制度但缺乏严格的检查。
二是内控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岗位要求。如果企业内部行使控制职能的人员在心理上、技能上和行为方式上不能达到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对内部控制的程序或措施经常误解,那么再好的内控制度也很难发挥作用。
三、加强内部控制的措施
1、增强领导内控意识,把内控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不可缺少的一方面。内控作用发挥水平高低的关键取决于领导的重视程度。这就要求各企业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势和渠道宣传法律法规等有关政策规章,宣传企业内控制度在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促进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所起的重大作用,争取各级领导和职工对内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2、健全完善内控制度。内控制度要涵盖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新的业务不断的发生,就需要相应制定新的制度,有的业务在运行过程中发现漏洞要及时修改、补充、完善,不适应的制度要废止,使内控制度覆盖各个角落和环节,不留漏洞,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控制系统。
3、严格按章办事,奖惩分明。内控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只有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做到一视同仁、奖惩分明、考核到位、善始善终,才能使内控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内控制度本身又是一种监督制度,不但要对企业经营进行监督控制,还需对内控部门本身实施再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使内控真正发挥作用。
4、加强人员培训,全面提高内控人员素质。内控人员应该有较高的管理能力,熟悉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有相当一部分人应当成为某一方面管理的专家,这样才能很好地监督执行规章制度,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全面提高内控人员的素质,就必须加强业务培训,及时更新观念,熟练掌握各种控制技术和控制知识,使内控人员具有较高的管理能力。
企业要合理地测算出控制成本和企业利润的关系,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内控作用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即效果最大化、成本最小化。这就要求内控必须在全面的基础上,既要重点地进行控制,又要提高人员素质和技术,做到高效率运作、低成本支出,使企业在各个方面都能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包头财经学校)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会计研究,2002.
[2]罗建玉,王殿龙等.会计控制论.新华出版社,2002.1.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风险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4-0014-02
企业内控制度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是一个过程,是实现目的的手段,而绝不是目的的本身;可实现一个或多个彼此独立又相互交叉的目标;是企业对员工的生产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合理控制。在内部控制机构的设置上,克服重眼前利润、轻专职机构建立的偏向。尽快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构,以从组织上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上,克服重内部管理制度建立、轻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的偏向。建立健全可靠的内部凭证制度、完整的簿记制度、严格的核对制度、合理的会计程序制度、科学的预算制度、定期的资产盘点制度等比较完善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一、当前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1.企业控制活动不当。控制活动是保证管理层的决策得以实现的程序和政策,是为了针对企业目标不能达成的风险协助企业保证其采取必要行动。由于中国企业法人制度的不完善,经营者经营理念的落后,内部监督不利,风险意识差等原因,导致已存在的控制活动存在诸多问题:企业各控制环节不连贯、松散;业务流程控制漏洞较多;业务流程控制还停留在传统阶段,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多样化的业务。
2.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目前一些企业特别是某些国有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一部分人习惯于甚至满足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认为只要能够规范化操作就行了,不必考虑是否先进;二是虽然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但是容易片面强调改革组织结构的重要性,忽视了控制方式的跟进和强化;这就使企业的改革同微观治理机制相脱离。
3.产权关系不明。在中国现阶段,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甚至是有形无实,尤其体现在董事会这一重要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有不少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一味地“放权让利”,致使原厂长负责制的领导班子现在既是经理层又进入董事会,董事会成员和经理成员高度重叠,致使国有企业产权主体缺位、权责不清,内部控制的受益主体模糊。这种责权不分的公司治理结构,导致所有者对经营者不能实施控制,作为代表公司股东的控制主体(董事会)也就形同虚设。
4.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的风险意识差。中国上市公司是典型的股权集中型的股权结构,在控股股东或内部人等领导层独揽大权下,忽略了中小股东的权益。所以,中小股东把二级市场作为其求利的主要对象,对企业的运营结果过多地关注,忽略了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全球化经济竞争愈来愈激烈,企业的经营风险也随之增加,然而中国的企业风险意识较弱,对于聘用新人员、经营环境的变化、应用新技术、采取新的信息系统、开发新产品、企业改组等现代企业风险估计不够。
5.监督机制不健全。目前有很多企业监督评审主要依靠内审部门来实现,而有些企业的内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与财务部同属一人领导,内部审计在形式上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另外,在内审的职能上,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审核会计账目,而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等方面,却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执行对策
1.建立专业化、社会化的董事会制度。在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董事会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中起着核心作用,建立专业化、社会化的董事会制度将更有利于核心作用的发挥。“专业化”是指设立专门委员会,在董事会下设立执行委员会、财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投资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负责各方面的工作;“社会化”是指外部独立董事的引入,通过对董事会这一内部机构的适当外部化,以期对内部人形成一定的监督制约力,最大限度地维护所有股东的权益。
2.执行严格的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控制活动存在于在整个企业内的各个阶层与各种职能部门。涉及的控制对象包括人、财、物、产、供、销等各个方面。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自动地相互检查另一个人或更多人的工作,从而达到相互牵制的目的。企业为每个部门、每一个岗位设计工作流程图,明确规定每个部门、每个人应该做什么、如何做、何时做以及正确进行工作的结果等。工作流程图将管理的过程进行了标准化。实行凭证保管、收款与会计记录人员的岗位分离,对所有凭证(包括发票、支票、收据、工时记录等)进行预先连续编号。编妥的凭证应及早送交会计部门,保证全部收入、结算款项等及时准确入账。重要的措施是采用实物防护措施,比如将存货存入仓库以防偷盗、对货币、有价证券等资产的安全存放、对凭证和记录进行实物安全保护等,能够有效降低由于凭证和记录的丢失而重新建立所需支付的成本。
3.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降低内部控制成本。“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企业要建立一套“奖勤罚懒”、“奖功罚过”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如工资与效益挂钩、奖励业绩卓著者、淘汰业绩不佳者、对遵守企业纪律者予以鼓励、对违反企业纪律者予以惩罚等等,以促使经营者和员工自觉地去遵守企业纪律,自觉地去完成任务,自觉地去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从而降低内部控制成本。定期举行绩效考评。绩效考评作为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的事后控制,不仅可以总结一定时期的工作成果,同时也是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的过程。通过绩效考评,配合一些必要的奖惩措施,将整个工作目标与个人工作业绩考评紧密地联系起来。
4.构建风险管理机制。国外对风险分析早已非常重视。企业必须对内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长处与短处,对外分析外界的机会和威胁,考虑自己的生存和机遇。风险分析不仅要贯彻在公司战略目标的制订过程中,而且也贯穿在公司日常的内部控制过程中。构筑灵敏的信息系统与监控系统,对不利事件及主要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类、评估和控制,当内部因素及外部因素发生变化时,能及时调整和应变。管理层应向董事会保证采用风险评估程序,执行必要的风险评估,董事会要通过审计委员会等对管理层的报告进行审核,公司的风险管理必须贯穿并渗透于公司控制的全过程。
5.设立良性的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控制活动出现在整个企业内的各个阶层与各种职能部门,涉及的控制对象包括人、财、物等各个方面及供、产、销等各个环节,而控制措施是针对各关键控制点而制定的,因此,企业在制定控制活动时关键就是要抓住关键控制点。企业一般根据其经营活动的五大循环即采购循环、销售循环、付款循环、收款循环和理财循环等分别设计其控制活动。例如,企业的采购循环就应注意请购单、订购单、采购单等的授权与审批,要注意对采购的单价、质量、数量的审核等。
6.改善人力资源的管理机制,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直接影响企业中每一个人的业绩和表现,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对培养企业的员工,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更好地贯彻和执行内部控制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中国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必须依靠人才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来配置,在企业内部,根据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形成任人唯贤的用人机制,为企业的发展壮大配置合格的人才,管理者的素质不同,对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行为,进而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应尽快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其不仅仅是指知识与技能,还包括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等各个方面。企业承受经营风险的种类,整个企业的管理方式,企业管理层对法规的反应,对企业财务的重视程度以及对人力资源的政策的看法等,都深深地影响着内部控制的成效。
7.重塑组织文化,加强企业的凝聚力。据美国经济学家罗宾司的说法,在每个组织中,都存在着随时间演变的价值观、信念及实践的体系或模式,这些价值观和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雇员的看法及对周围的世界的反映,它是组织内部的一套通用的价值体系,用这套价值体系来无形中约束和组织成员的言行,使之向着实现组织目标的方向前进。中国的经济体制在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之后,企业并没建立相应的组织文化,从而造成企业内部组织文化混乱。单纯依靠道德、素质、理想等无形的东西已很难奏效,企业必须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这种有形的东西来促进良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组织文化的形成和建立。从而,形成良好的控制环境,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加强企业的凝聚力。
8.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要确保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切实得到执行并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对其施以恰当的监督,企业中最主要的监督评价方式就是内部审计。当务之急是确立内部审计在监督、检查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中的独立地位,并切实实现内部审计由事后监督职能向事前、事中监督职能的转变,使其监督具有日常性与全过程控制性,并将监督、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协助企业进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当然,企业也可考虑引入外部监督力量(如注册会计师)对其进行监督评价,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以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摘 要 企业中的内部控制制度,一般是指企业中的文化为符合经营管理生产需求而制定的一些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及互相联系的措施、制度和方法等综合体,它是一个企业中有关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还有利于内部进行有效地经营管理模式,合理的对企业进行管理。
关键词 企业 内部控制制度 设计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一般是指,企业在相应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自我约束及自我调节的内在控制机制。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同企业的成败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因此,建立设计企业中的内控制度,有利于企业健康的生存、良好的发展以及茁壮的扩大,起到关键性作用。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缺陷
(一)风险治理程度不足
通常,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不完善以及对风险治理重视程度的不够重视,都会影响到现行内部控制设计的正常运行。因为内部控制设计,主要是指治理者针对企业的经营过程以及企业的状况而量身打造的,由于“经济人”的特性使然,促使企业的经营治理者在内部控制的设计过程中,很容易就给自己保留相应的操作空间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的利益,然而却在这个过程中忽视了投资者的要求。
(二)对“软控制”重视程度不足
内部控制的设计过分强调刚性政策以及程序等技术问题,由此忽视了人在内部控制中的价值和意义。由于人们在内部控制中扮演两种角色:一个是控制的主体,另一个是控制的客体,而当内部控制的设计没有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人的道德、观念、态度、风格等因素考虑进去的时候,这种设计的内部控制就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员工产生抵触的情绪,严重阻碍内部控制作用的正常发挥。
(三)缺乏专业的内部控制设计人员
现在,大部分企业都逐渐意识到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因此都急于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然而由于缺少相关的专业人员,导致无法对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进行有效的构建。因此,很多企业干脆选聘国内外的专家帮助其设计并构建内部的控制制度体系。但是这样一来就会产生很多相类似的模板,忽视了企业各自不同的特点。
由此可见,一个企业只有能够避免这些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缺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才能实现管理和营销的双赢。
百时美施贵宝有限公司是一家在全球范围内享誉盛名的跨国公司。在内部管理的层面上,它打造了完善且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可信度以及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秩序,成为了西方内控研究的优秀案例。
百时美施贵宝之所以能够成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典范,在于它将保护资产的安全、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保证政策规章和法规被遵守以及提高管理效率当做努力实现的内部控制设计目标,因此有意识地规避了风险治理、软控制等负面因素的干扰。同时,它还遵循了适当的职责分离、合理的授权制度、适当的信息记录、可靠的资产安全、健全的内部审记四个基本原则,使其成功地对企业的日常运营进行科学、合理、民主的监督和操控。在这种优越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导向之下,百时美施贵宝逐步发展成为一家年销售额为200多亿美元,遍及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5万多名员工的全球性多元化企业。仅仅在在2010年全球五百强企业排行中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由2010年的500位上升为2011年的405位。其营业额为194.84亿美元,而利润为31.02亿美元,利润率高达49.05%。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重要意义
企业中的内部控制制度,作用范围极其广阔,不仅仅是防弊纠错,同时还要促进公司发展,内部控制制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如我国三鹿公司因为内部控制的严重缺陷,导致了“毒奶粉”事件的发生,这件事情严重的影响了三鹿集团的信誉形象,损失掉多年的市场。从三鹿集团事件,我们不难发现三鹿集团的企业内部控制及其实施中所存在的弊端。若三鹿集团中的驻站员能够切实的履行自己的职责,这样的事件也就不会发生。若三鹿集团中的内部控制监督机构可以对驻站员进行正常的监督,并及时发现控制方式中存在的弊端及缺陷,也就不会出现三鹿“毒奶粉”事件。在这一事件后,三鹿集团进行进行深刻的反思,并且对于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严格的设计,从新调整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从新发展壮大自己。通过三鹿集团的“毒奶粉”事件,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严重性。
三、企业中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设计内容以及相应原则
(一)设计企业中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
1.控制企业中的财产安全 控制企业中的财产安全,主要是为了保障企业中财产物资的完整性及安全性,从而设计的相应措施及方法等。
2.授权控制 授权控制一般是指,企业中的各级员工,需要经过企业的批准及授权,才可以对企业中关于经济业务内容进行相应的处理。若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企业的批准及授权,他们就不可以接触这些经济业务。这一控制制度的制定,让企业中的每一个环节及过程都职责明确,也可以有效的控制某些发生的事件。
3.分工控制 分工控制一般是指,对于企业中相关的职务,务必进行明确的分工负责。杜绝一个人包办兼任。企业中这一分工控制制度在进行处理经济业务时,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相互监督以及相互制约。
4.控制人员素质 控制人员素质一般是通过相应的手段及方法,确保企业中各个阶层的工作人员拥有同他们负责工作相匹配的综合素质,以便保障企业中相关业务的工作质量等。
(二)设计企业中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则
1.相互牵制 一项较为完整的企业经济业务,若通过两个以上的互相制约的环节,进行有效地核查及监督,那么出现弊病现象的概率就极其低。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是指,进行互相牵制时,应该综合的考虑纵向控制以及横向控制这两个方向的制约机制。通过纵向关系以及横向关系的核查及制约,可以有效的降低弊病的发生。或者是在企业出现问题时,可以较早的发现,方便企业进行及时的纠正。
2.成本效益 经济效益是一个企业最为注重的部分,若单纯的考虑企业中的控制,进行控制的工作人员及相应的工作环节越多,那么企业中的控制措施也就更加严密以及复杂,这样进行控制的效果也就更好,出现弊病的现象相应就越少,但是在真正的进行控制时,带来的控制成本非常高。基于这种因素,在进行设计企业中的内部控制制度时,务必要充分考虑投入成本同产出经济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免造成成本投入与经济效益收入之间呈现负相关的关系。所以,企业在进行设计控制点时,应该依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设计,以免因为它们之间的负相关关系,造成得不偿失的现象,应该力求用最少的控制成本赚取最多的经济效果。
3.协调配合 协调配合就是指企业中各职能部门以及人员之间应该互相配合、紧密衔接及协调同步等,避免出现互相牵制但不兼顾工作效率的现象,防止出现不必要的脱节及扯皮现象。基于这种因素,企业应该互相牵制,互相协调,进而保障企业进行有效地、连续性地经营管理活动。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基础是相互牵制,升华是协调配合。所以,企业中协调配合原则对于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
4.岗位责任 企业中的管理模式同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有着紧密的联系,企业应该严格依据实行的管理模式建立相应的工作岗位,并且对于这些岗位给以相应的责、权及利,规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及相应的处理程序。岗位责任中的关键因素是责任和权力,企业中建立什么类型的岗位责任,就应该给以这些岗位相应的权利,以便他们更好的完成任务。岗位责任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分离不相容的职务,所以在对于企业设置岗位时,应该充分的考虑到记账岗位同保管岗位的分离、审核岗位同执行岗位的分离、执行岗位及授权岗位的分离等。与此同时,企业务必使员工明确理解各自的岗位职责。
四、结束语
企业中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可以有利于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并且使企业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当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若想更好地、更快地发展,企业必须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需求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使企业达到相应的管理目标,使企业逐渐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王坤.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现代商业.2012,34(20):193--194.
[2]牛小燕.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投资与合作:学术版.2012,03(02):101--101,103.
[3]李心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的难题与对策探讨.中国总会计师.2010,23(10):55--57.
[4]郭慧生.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商情.2010,14(05):79--79.
关键词:煤矿企业 内部控制 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2-0073-02
煤矿企业内部控制是现代煤矿企业管理的重点,同时也是我国公司制改革的重要目标。煤矿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的改革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不菲的成就,但仍需要调整煤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一、煤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价值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制衡公司股东与董事之间的权力而设定的机制。通过设计一些制度来制约董事会和经理阶层的权利,这些制度就构成了煤矿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煤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煤矿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价值。
(一)防止煤矿企业财产物资流失
内部执行制度、内部管理制度等共同构成煤矿企业内部控制度,内部管理制度直接规定企业内部人事安排和物资供应等,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物资进仓、储运与耗费情况都会在记录手册里详细查找到。这样就可以督促员工爱惜资源、节约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与流失。
(二)提高煤矿企业经营效率
内部控制制度科学合理地对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了分工限制,权利安排、职能分工,促使各部门和人员恪尽职守,各司其职。使煤矿企业的各项工作有人负责,控制报告的拟定和对企业的改进意见及时传达,并将这些意见,准确和经济地传递给企业内的相关人员,使意见更快的付诸实践,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三)有利于国家对煤矿企业的调控
煤矿企业大多为国有或者国家控股的企业,国家一是通过委派经理、董事长的方式控制企业,二是通过政策制定、法律颁布来形成控制国企的态势,这些政策和法律法规就演变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我国煤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
2005年我国新修订颁布的《公司法》,重新修改了公司制度,完成了我国国有煤矿企业投资和管理的彻底分离,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但仍有需要改进的方面。
(一)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
我国煤矿企业在改制以前大部分属于国有企业,企业自身役有经营自,煤矿的生产、销售、利润分配都由国家通过政策和文件形式控制,经过国有企业改制以后,国家归还给企业部分的经营自,企业内部也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并且企业日常运作由董事会聘任经理来管理,但是,经理也只是董事会的“傀儡”,因为由国家委派的董事会组成人员占到全体董事会成员的过半,投票表决出的经理人选、重大事项的决定仍是由国家控制的董事会所操控。监事会组成人员也是由国家委派大半,从公司员工中只选出一到两名,监管职权根本无法正常发挥。致使一些煤矿企业的经理、董事长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监督,用企业的资金私自对外投资,作假帐,卷巨额公款外逃现象层出不穷i由于监事会监管不力,外部监事的“花瓶效应”,部分煤矿企业账目混乱,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煤矿企业实行公司制后,规范了企业内部的职务授权、职责划分、义务承担机制。由于惯性依赖的作用,煤矿企业在刚刚由国有性质转制成股份制或者有限责任制后,在组织机构控制、预算、授权批准、风险承担等重要环节上,并没有设有形成投资与管理的真正分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部控制机制也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为了节约成本,很多煤矿企业用内部财务制度来代替内部控制制度,造成财产管理没干好,人员和公司管理也落后的局面,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背离了设立的初衷。
(三)缺乏正确的企业内部控制认识
控制是管理者对所认识的风险的一种规避,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在现实中,煤矿企业对控制活动认识错误,不知道什么是控制,对内部控制的各项规范及职务分工的更是一无所知。煤矿企业管理层认识出现偏差,认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的各项权力过于分散,不利于企业的经营效率的提高,要取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的内部控制度,回归以前的厂长经理制。
三、完善煤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煤矿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合作认真对待。
(一)加强内部控制宣传、完善控制环境
宣传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强化企业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提高他们接受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实施,不仅是管理人员的职责所在,也是煤矿企业内每位员工的责任,确立主动接受内部控制制度的思想,便于维护和改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使煤矿企业主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主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就需要赋予董事会、经理人更合理的管理职权,合理监督其正确实施职权,提高其工作积极性。所以,如何实现董事会对经理人员的监督是企业日常监督中最为重要的环节,首先是着重加强董事会职能建设,充分发挥董事会在重大问题上的决策权,否决权,以充分保护其他股东的合法利益。其次是建立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通过分配股份,提高待遇方式,使企业经理层更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从根源上消除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动机。
(二)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注重内部控制建设
现代产权机制是投资与管理相分离的体制,能够赋予企业更大的经营自。投资人投入资金成为煤矿企业股东,享有分红、参加股东大会等权利,股东代表成立董事会;企业的正常管理权限交由专门设立的公司管理层的经理进行管理,董事会联系着公司管理层和所有者,而且处于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核心。但是多数煤矿企业仍没有设立董事会,仍然沿用国有企业传统的厂长经理负责制的领导体制。
通过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改善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将企业最高管理者行使权力纳入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成立董事会并委派独立于企业经理层的董事长,承担起联系所有者和经理层的职责,有条件的成立监督机构,也即监事会,以形成由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等三驾马车组成的相互制约的以董事会为核心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对此,首先,要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股东会执掌重大决策权;董事会执掌决策权、经理层执掌管理权、监事会执掌监督权,三者各司其职,相互制约。其次,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重点监督经理层的权力行使,使经理层不得逾越自身管理权限。经理层一旦越权决策煤矿企业重大管理事项,监事会实时监督其管理事务的正确性,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再次,保证中小股东在股东大会上的各项权利,特别是对控股股东的监督权利。
现代企业管理需要一整套完备、有效实施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能使企业日常经济活动高效运转,同时能保证企业资产合理、有效运用,为企业创造财富,为企业提供准确的信息,使企业健康、高效的发展。为此,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在2008年6月28日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26日,五部委又联合相应的一套指引,包括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企业通过建立内控制度能够预防风险解除压力,避免舞弊行为的发生,从企业内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然而多数企业虽有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但多流于形式,而未有效实施。如何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内部控制体系,这是需探讨一个话题。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存在诸多问题,表现为
1、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缺失。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控制环境,其他内控要素无论质量如何,都无法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结果。企业在责、权、利三方面未作到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权利失去制衡,授权审批成为盲点。
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备,缺乏可操作性。内部控制制度流于行式,操作流程不符合企业流程,使之不能得到有效实施。部分企业未制定完善的授权审批制度,或已制定完善的授权审批制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未按审批流程进行审批。
3、相关执行人员素质不高,内控制度无法进行有效实施。企业内部考核机制不完善,缺乏相应的的考评机制、任免制度。未针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实施招聘相关人员,而是从公司内部选派人员执行,有的人员未有内控相关知识,对内控一知半解。
4、企业高层管理者重视程度不够,未能汲予强有力的推进实施。企业高层管理者认为企业内控是财务部门或相关内审部门的职责,只要财务部门或相关内审部门把好关就可以了。
5、信息沟通不畅,未能及时、有效的向下传达、实施。企业内控不是几个人、几个部门的事,是全体员工的事,需要全员参与。
二、企业健康、高效发展需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可采取以下措施
1、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任何企业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中,控制环境的状况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制度的贯彻和实施,以及企业经营目标与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需对组织结构进一步完善,强化责、权、利三方面的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相互监督,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置合理的会计管理制度,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实行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以会计控制为核心,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部门,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同时应定期或不定期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以杜绝企业管理部门负责人滥用职权造成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的问题。
3、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员工素质,需从源头做起,人力资源部应把好选人关,相关使用部门应根据所需岗位的实际情况把好人员的选拔关。企业内部可以选用竞聘上岗的方式,选拔人才、利用人员、尊重人才。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增强相关知识,以适合不断就变化的环境。同时良好企业文化可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应重视对员工企业文化理念的教育,让员工以企业为家,实现自我价值与企业价值相结合。
摘 要 内部控制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和可靠,提高经营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许多问题,我们应该更好的认识内部控制的内涵及其作用,针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积极地进行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研究。
关键词 内部控制制度 问题 对策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内涵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定义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保证各部门经济活动的协调有效地运转而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和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1.保证会计记录和其他业务记录的正确性,为管理当局制定经营方针政策和经济决策提供正确的依据
会计记录和其他业务记录,它们反映过去和当前的经营活动状况和财务成果,是管理当局规划未来,进行经济预测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这些信息的正确性与可靠程度将直接影响经营决策的成败以及预期目标的实现。通过会计处理程序控制、手续控制和凭证编号、复核、核对等措施,防止各种差错和弊端的发生,即使出现差错,也易于自动检查和纠正,从而保证各种财务信息和有关资料真实、可靠。
2.保证企业内部经营方针和经营决策的贯彻和执行,进而实现预期的经营目标
现代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和控制措施、办法的制定,必须能够保证企业内部经营方针和经营决策的顺利实施。这就要求企业在遵守国家经济政策、财经法令及有关制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制约、调节和监督作用,使企业管理当局能够及时取得各种经济活动信息,促进企业贯彻执行各项经营方针和经营决策,从而实现预期经营目标。
二、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部控制制度认识不到位
由于我国的一些企业领导“家长式”作风盛行,认为有了内部控制制度办起事没以前那么方便了,花起钱没有以前那么顺手了,内部控制制度成了给自己设立的障碍物、绊脚石,自然就只做起了内部控制的表面文章,企业管理者的自身问题,从而使得内部控制没有被摆在企业重要的议事安排上。或者是将内部控制制度视为一纸空谈,从而使内部控制成为中小企业管理工作的盲点。
(二)企业内部缺乏协调机制
内部协调不畅通在企业中非常普遍。各部门分工不明确,权责关系不清,统计来源和口径不一致,缺少有效的信息沟通,责任无人担,功劳抢着拿,各部门“各行其是”,追求部门利益的“最大化”。
(三)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系统
风险防范意识薄弱,企业未能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风险系统,或者形同虚设。我国企业风险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中的风险管理活动往往是瞬时的或者间断性的,意识到了就进行管理,事后则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二是企业对风险的定期复核和再评估没有定期完成,这就降低了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管理风险和规避风险的能力。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观”
企业相关部门应加强内部控制宣传力度,注意内部控制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企业管理者必须带头严格执行,通过不定期地组织企业相关人员参加专业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员工自觉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意识、业务素质和风险控制意识,从思想层面影响和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
(二)建立企业协调管理机制
高管层应当统一协调各部门制定出企业的共同目标,使部门主管在互相协作的基础上寻求自身的发展。例如公司的某些业务,可能几个部门都可以做,高管层应该让各个部门有所专攻,或进行权职划分,减少内耗,协调发展。此外,在奖酬设计上,对于各部门为达成共同目标所做出的努力进行鼓励,避免追求局部利益“最大化”。
(三)加强企业风险评估机制
企业要建立健全企业投资风险评估机制,做到投资制度化,把决策人的利益与投资成败挂钩。同时,要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等措施,对投资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在投资项目立项、评估、决策、实施、检查等环节严格把关,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责任明确原则
企业按照其推行的管理模式设立工作岗位,并赋予其责、权、利。规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处理程序,责任和权力是岗位责任原则中的关键因素,有什么样的岗位责任,就要赋予此岗位完成任务所必须的权力。岗位责任主要解决的是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执行岗位和审核岗位的分离,保管岗位和记账岗位的分离等,通过不相容的划分,各部门和各人员之间相互审查、核对和制衡,避免一个人控制一项交易的各个环节,以防止员工的舞弊行为。
(二)实行钱、账、物三分管的原则
实行钱、账、物三分管是指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实物资产的保管,凭证、账目的填制、记载和保管,不能由一个人兼管,也不能由一个人兼管其中的两项,必须由三个人以上的人员分管。这样把三方面的工作人员分开,不仅分工明确,而且有利于相互监督,防止错弊的发生。例如企业现金及银行存款的收支由出纳办理:收付凭证、银行存款日记账与现金日记账由会计掌管。
(三)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是指会计制度设计必须考虑成本与效益的关系。这里的成本是指企业为设计和运行会计制度所付出的代价,这里的效益是指某项会计制度的执行给企业及有关各方带来的益处。在设计会计制度时,要尽可能地节省设计费用,简便易行,行之有效,同时能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尽可能多的、质量高的会计信息。虽然这种成本和效益较难量化,但企业仍应进行比较权衡,以尽量保证制定和运用会计制度所付出的代价要小于其所取得的收益,实现成本效益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陈斌.企业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07):89-90.
[2]冯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若干思考.新西部.2009(14):13-14.
[关键词] 内控制度 重要性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涵义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确保企业财产安全、完整,保证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安全可靠,在分工负责的前提下,组织企业内部经营活动而建立的各职能部门之间对经营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协调的方法、程序和措施,用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形成一个严密的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控制系统的总称。
内部控制按其控制的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会计控制主要是用来保护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性,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以及财务活动的 合法性等有关的控制;而管理控制主要是用来保证企业经营方针、经营决策的贯彻执行,提高经营活动的经济性和效率,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等有关的控制。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是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两种控制方式,二者共同保证企业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
二、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从企业筹资角度来讲,内控制度会降低企业筹资成本,避免或有负债。企业在进行对外担保业务时会因为企业本身体制不完善,个别管理人员法制观念缺失,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而导致企业在对外担保时形成负债的情况,有些情况还甚至会给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而企业如果有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在进行筹资活动时充分对筹资规模、筹资方式、筹资成本、筹资时间以及财务结构等因素综合考虑并通过内部控制的对融资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可以有效的控制筹资成本。
2.从企业投资的角度来讲,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加强企业对投资的管理。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内控制度有效的改进对内投资即对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一些大型企业里,因为固定资产种类繁多,基础管理工作不完善以及基层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等原因,再加上固定资产大修与固定资产技术改革项目在实际操作时划分不清,以及自制设备计入当期成本等问题,使企业的固定资产计量时账实不符,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而通过加强内部控制,严格固定资产的取得、折旧计提、处置、报废以及变卖的核算和操作程序,可以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以及相关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内控制度有效的提高对外投资效率,许多企业为增加企业利润,提高资金利用率,加快企业发展速度,将闲置资金对外投资以期获得较高收益。但很多情况下企业因为资金投向不合理,投资效益低以及投资期满难以回收等各方面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资金的无法回收甚至引起企业的亏损和破产。针对这些情况,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的投资项目的立项、评估、决策以及投资处置等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可以有效的保证企业投资的科学合理性,从而避免由于盲目投资引起的企业
损失。
3.从企业运营管理的角度讲,内控制度可以促进企业的有效运营。首先,内部控制制度为企业的货币资金的良性运转提供安全保证。一些企业中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货币资金的运转过程中经常存在大量的挪用公款、私存公款、公款炒股以及的行为,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对于这些问题,企业通过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方式加强对货币资金的管理,对各个职能相关部门严格分工,实施交易分开、内部稽核和定期轮岗制度,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从而提高企业货币资金的周转速度和使用效率。
其次,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加强企业对存货的管理。企业的运营周转中存货占较大比重,而且由于存货的种类较多,具有较强的流动性而且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因此保证存货的安全对企业是非常重要的,而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方式加强对存货的管理,定期对存货进行盘点,保证存货安全。
最后,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方式加强企业生产成本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以期降低成本,充分挖掘成本降低的潜力,提高生产经营利润率。
4.内部控制制度在电算化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现在多数企业已经实行了企业信息化管理,随之给企业带来的内部控制中的众多问题。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明确规定操作的权限和控制的方法可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程度,以避免企业商业信息的泄露和系统的破坏,一个较好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有助于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
三、完善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议措施
1.加强内控环境的环境建设。建设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企业管理领导要加深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和对内控重要性的认识并加以宣传,做好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工作,并以身作则严格遵守;二是加大内部控制重要性对职工的宣传,转变制度执行者的内控态度,提高业务素质;三是完善与内部控制的执行相关的企业组织协调机制。
2.完善企业的会计控制制度建设。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产品或劳务的购销控制、成本费用控制、资产和货币资金控制、财务预算控制以及会计记录和报表控制等内容,加强会计控制可以按照会计要素将会计控制的对象和控制的内容分类,然后以会计要素为中心展开对企业产供销等环节的控制,或采取环节控制法,将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有机划分环节,再对具体环节实施控制。
3.强调企业的内部监督。强调企业的内部监督主要是加强它的两个职能:一是内部审计职能,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部分和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内部审计部门既要监督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还要努力地营造积极的内控文化;二是控制评估职能,企业要定期对内控制度进行完善和补充,以更好的实现内控目标。
4.加强企业会计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加强企业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是实现企业会计监督的重要保证,应努力培养会计队伍使其具备以下素质:一是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二是具有较高的会计职业道德,遵守相关的行为规范。
参考文献:
[1]朱荣恩: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J].会计研究, 2001,(1)
内部控制是指在公司一段时间内的治理之下,采用业绩评价、职责分离等方法实现的财务报告与经营效率来实现对目标的掌控。内部控制是由企业内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制度,包括企业在生产经营全过程中的流程和标准,还有企业在上述基础上运行的情况与结果。为了防止企业的运行出现不规范、遇到风险无法及时规避的情况,就需要内部审计部门通过检查、监督、评价等审计手段来了解运行情况,从源头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并给出客观合适的方案来解决问题。
当前仍有许多企业不能正确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为建设内部控制制度是在浪费企业的人力、物力,是在做无用功,殊不知在流程管理过程中若能够高效科学地控制好定期检查其运行情况,那么控制活动就能够起到防范经营风险、减少损失、提高决策的正确率,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高层不能正确认识到内控工作的重要性
当前,部分企业高层不能够正确对待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认为内部控制纯粹是在浪费人力和物力,不能正确认识在当前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外部的经济环境变化对企业内部的影响和冲击力度是非常巨大的。传统的公司内部结构(由上至下扩张式的管理模式,由企业整体目标逐级分解成小目标,以小目标为标准分配资源)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电子企业,当前电子企业的内控层级明显降低。企业高管应当及时改变企业老旧的内部控制制度,改进和完善新的内控制度。
(二)内部控制人员的素质不高
过去企业当中的内部控制工作通常由内部审计人员来完成,这就导致内控工作明显偏向财务方面,但是财务部分仅仅只是内控工作中的一部分。要想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三)内控工作数据结果不透明
企业的内控工作当中,存在一些“灰色现象”,部分内控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大开方便之门。这种行为对提高企业的内控水平和建设完善企业的内控制度百害而无一利,企业高管需要引起重视。
(四)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流畅
当前企业内部部门之间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有些部门的部分员工认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自己的工作绩效无关,对内控工作采取不配合的态度,使得内控工作的开展举步维艰。疏通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对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建设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提高内部控制水平的方法
(一)不能忽视制定内控工作的重要性
在正式开始内控工作之前,不能忘记要先制定内控工作方案,通过安排即将要做的内控活动从而避免在实施过程中的疏忽。内控人员制定好方案后,需要听取企业的管理层对于内控的工作要求和改进意见。需要注意的是,内部控制的工作不能偏离企业的战略方向,要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方向相同。并且,在内控工作中,除了要重视调查得到的数据结果的客观公正性,不得造假之外,对于内控工作的过程也要重视起?怼V挥胁槊鹘峁?的产生原因、源头,才能够做到对症下药,从而高效地解决问题,并为后人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二)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的素质
内部控制的实施主要由内部审计机构来完成。作为改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关键部分,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的素质可以有效帮助公司识别风险并防范风险。因此,改进内部控制制度,也相应地对内部控制人员的职业素养有了新的要求。有调查发现,企业股东更希望内部控制的关注点为流程管理、风险管理方面。但当前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内相关人员的专业背景皆为财务、审计等专业,因此他们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流程不够了解,缺乏系统评价流程、风险识别和应对的专业能力。因此,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当务之急就是提高内部控制相关人员的素质,促使其除了熟悉财务、审计工作以外,还能够胜任企业经营活动、风险管理工作。
(三)做到独立谨慎,确保内控工作的公正性
为保证调查数据的公正性,就要求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必须明确内控工作意见的上报渠道。对相关部门进行内部工作时,不能只看其部门的“一面之词”,要用数据说话,将内部工作人员获取的数据作为判定问题的依据,以穿行测试结果、控制文档检查、内控工作抽样得出的数据为基础来得到内控工作报告。内控工作过程中要明确其目的、直接调取与审计对象有关的数据文档。
(四)重视内部控制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
为了实现沟通的有效性,可以在与其他相关部门沟通之前就列好访谈提纲,可以保证沟通的质量和防止在沟通中跑偏主题,明确沟通的思路。沟通过程中需要内控人员做到主动、高效地识别有用、客观的信息,沟通的内容可以为后续内部控制工作识别风险点、设计流程提供思路和方向。因此,在沟通中要做到沟通的人、沟通步骤、沟通方式并重。例如,沟通对象的选择上,要把需要的信息、该部门的职责分工、岗位职责分工等细节都考虑到,从而选取适当的沟通对象。确定沟通步骤时,常用的沟通步骤有初步了解流程、深入了解各项控制细节,分析问题所在和问题出现的可能原因、整合与落实改进方法,反馈业务。沟通技巧可以采用列好访谈提纲、随手记录信息、及时总结、实时反馈等。
(五)做到全程追踪内控结果,做到实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