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0:32
导语:在欧姆定律教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在学习了欧姆定律之后,利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本节课从电压的高低、电阻的大小对用电安全的影响入手,让学生学会运用已学的电学知识,解决有关的问题,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又提高在帮助他人时讲安全、讲规则、讲科学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用欧姆定律理解安全用电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自觉地执行和宣传安全用电。
通过了解避雷针的发明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重点与难点
理解影响电流的因素,电压和电阻对安全用电的影响;防雷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
第六节欧姆定律与安全用电
一、欧姆定律
1.当R一定时,U越大,I越大
2.当U一定时,R越小,I越大
二、安全用电
1.高压危险
2.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
三、雷电与防雷
教学过程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电流、电压、电阻等物理知识,现在同学们想想,为什么高压线要架在高大的钢架上?为什么电吹风不允许在浴室使用?下雨天为什么不可以站在大树下呢?可能有同学有答案,我们先不研究答案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这节课,之后大家便能解答了。
首先回答我的问题,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生: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师:很好,那么公式怎样表达呢?
生:I=U/R。
师:没错(板书:欧姆定律I=U/R),我们已经知道,电流的大小跟电压、电阻有关,具体是怎样决定呢?我们现在分析一下:既然电流由电压、电阻决定,我们可以采用控制变量法,电阻不变,当电压变小的时候,电流会怎样变化?
生:变小。
师:那电压增大呢?
生:跟着变大。
师:也就是说,当电阻不变时,电压越大,电流就越大,二者成正比关系。平常见到的变压器上标有“高压危险,禁止攀登”的字样,就是因为变压器的电压很高。如果人体不慎接触到高压,通过人体的电流就很大,超过人体能承受的限度,会造成生命危险,所以不要去攀爬变压器、高压线支架等,以免造成危险,因为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36V的电压,凡高于36V的电压对人都有生命危险,因此必须小心用电。
刚才是用固定电阻来研究电压对电流的决定关系,再看看当电压固定时,电阻对电流又有什么决定关系,电阻变大时,电流会怎样?
生:会变小。
师:那么电阻变小呢?
生:电流会变大。
师:那应该怎样总结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生: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小,电流反而越大。
师:原来干燥的木棒,不容易导电,可是当用水把它淋湿后,木棒就容易导电了,是因为湿了的木棒电阻变小了,使得通过的电流变大。同样道理,对于人体来说,潮湿的皮肤比干燥的时候电阻要小,此时若有电压存在电流会很大,很危险。如果用湿手插拔插销、开关电灯等,极易使水流入插销和开关内,使人体和电源相连,造成危险,所以不要用湿手触摸电器。那同学们现在能回答:为什么在浴室不能使用电吹风了吗?
生甲:因为在浴室中人体是湿的不安全。
生乙:浴室中水分多,电吹风易进水漏电。
师:方向对了。通常在浴室中使用电吹风是为了使浴后的头发快干,洗完澡后皮肤的电阻变小,若发生触电事故,极其危险,另外,由于室内水气较大,易被电吹风吸入筒内使机件短路而发生危险。故此,不应在浴室内使用电吹风。
通过用控制变量法: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电压、电阻对电流的决定作用,那么平时就要注意用电安全了,那为什么下雨天不可以站在大树下呢?跟洗澡有关系吗?
生:没有。
师:那跟什么有关呢?
生:雷电。
师:哦,原来是跟雷电有关系,那雷电是怎样产生的呢?可能不是每个同学都知道,现在跟大家介绍一下,有关雷电的知识。云层能积聚大量正电荷,而地球是导体,本身积聚负电荷,从而使得云层与云层之间,云层与地面之间形成很高的电势差,几百万伏到几亿伏,因而产生的电流就十分强大,达到几万安至十几万安,形成高热和强光,会造成巨大破坏,能使人立即死亡。如果通过树木、建筑物,巨大的热量和空气的振动都会使它们受到严重的破坏。所以,为了避免这种破坏,科学家们努力寻求方法,发明了避雷针。(投影课本彩图)在一些高大的建筑物的顶端,装上针状的金属物,用导线把它与大地连接,就形成避雷针了,当发生雷电的时候,避雷针把雷电引到大地,使建筑物避免雷击。每一年我国都会因为雷电而遭受损失,雷电的危害很大,大家阅读有关的资料就知道了。另外,避雷针的发明过程大家可以通过资料来了解一下。
活动:学生阅读印发的资料。
附: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与避雷针的发明
莱顿瓶放电时能够击死小鸟、老鼠等小动物,雷电时可以击死人、畜等。所以,有人推测放电电火花与天空中的闪电可能具有相同的性质。富兰克林对此作了深入的研究。在1749年11月7日的笔记中,他记下了放电与闪电的一致:“1.发光;2.光的颜色;3.弯曲的方向;4.快速运动;5.被金属传导;6.在爆发时发出霹雳声或噪声;7.在水中或冰里存在;8.劈裂所通过的物体;9.杀死动物;10.熔化金属;11.使易燃物着火;12.含硫磺气味。”摩擦产生的电与雷电竟然有这么多的特性是相同的!他开始酝酿一个大胆的实验,即制作一根长20英尺~30英尺顶端削尖的铁竿,把云中的电引下来。他认为,这项实验如能成功,那么采用相同的方法,就“可以给人类用于保护房屋、教堂、船舶等等免除闪电的轰击。”但是,这个想法没有得到英国皇家学会的支持。后来,富兰克林想,铁竿的高度总是有限的,怎样才能把铁竿伸入到云层中去呢?他想起了儿童时代玩过的风筝,于是,他用杉木搭成一个十字架,蒙上一块丝绸手帕,做成了一个风筝。它能够经受风吹雨打而不撕裂,他还在风筝上加了一根1英尺长的尖细的金属丝。在系风筝的粗麻线靠近手的一端,加上了一条丝带(非导体),接头处系上一把钥匙。1752年6月的一个雷雨天,他和儿子一起把这个负有特殊使命的风筝放了出去。麻线被雨淋湿后,纤维挺立起来。当他用手指节靠近钥匙时,打出了电火花,手感到发麻。而后,他又用这把钥匙为莱顿瓶充了电。发现雷电与摩擦电具有相同的性质。这项实验破除了雷电是“上帝之火”的神话。一系列的实验表明,大多数云层带的是负电,所以雷击时“绝大多数是大地的电穿进云层,而不是云层的电落向大地”。到处都在重复雷电实验,彼得堡科学院院士利赫曼(1711~1753)在得知富兰克林的实验后也决。已投入征服雷电的研究,他不放过每一次暴风雨,1753年7月26日,他在彼得堡科学院会议上听见一声巨雷后连忙赶回家去,因未检查接地设备是否有效,而献出了生命。他的牺牲提醒电学家:人们不能再这样死去。
风筝实验的直接结果是避雷针的出现。早在1749年和1750年,富兰克林就提出过避雷针的设想,认为尖导体既能释放或吸收物体上的电,也能释放或吸收云层中的电。他建议将上端尖锐的防锈铁杆装在房屋高处直通地里,或装在船的桅杆顶再抛入水中,“在云层将要产生电击的千钧一发之际,静悄悄地把电从云中吸走,因而使我们免受最突然、最骇人的悲剧。”
在风筝实验的那年夏天,他在铁棒与建筑物之间用绝缘体隔开,并称这种装置为“避雷针”,试用良好。捷克牧师狄维斯(P.DiviSCh)在1745年首先设计出避雷针。费城一些高大建筑物因装上这种避雷针而安然无恙,在欧洲特别是法国也开始流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运用.
能力目标
知道科学研究方法常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和控制变量法在本节实验中的运用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对焦耳生平的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念.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从实验出发定性研究了电热与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这样做的好处是体现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体会的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避免了一开始就从理论上推导给学生造成理解的困难和对纯电阻电路的理解的困难.在实验基础上再去推导学生更信服.同时启发学生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学习物理知识.
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
教法建议
本节课题主题突出,就是研究电热问题.可以从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入手,可以举例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然后进入定性实验.
对焦耳定律内容的讲解应注意学生对电流平方成正比不易理解,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数据帮助他们理解.推导中应注意条件的交代.定律内容清楚后,反过来解决课本中在课前的问题.
教学设计方案
提问:
(1)灯泡发光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灯泡,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2)电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电动机部分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学生回答:发烫.是电流的热效应.
引入新课
(1)演示实验:
1、介绍如图9-7的实验装置,在两个相同的烧瓶中装满煤油,瓶中各装一根电阻丝,甲瓶中电阻丝的电阻比乙瓶中的大,串联起来,通电后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使煤油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煤油在玻璃管里会上升,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煤油上升得越高.观察煤油在玻璃管里上升的情况,就可以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
2、三种情况:
第一次实验:两个电阻串联它们的电流相等,加热的时间相同,甲瓶相对乙瓶中的电阻较大,甲瓶中的煤油上升得高.表明: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第二次实验:在两玻璃管中的液柱降回来的高度后,调节滑动变阻器,加大电流,重做实验,让通电的时间与前次相同,两次实验比较甲瓶前后两次煤油上升的高度,第二交煤油上升的高,表明: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第三次实验:如果加长通电的时间,瓶中煤油上升越高,表明: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2)焦耳定律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做了大量的实验于1840年最先精确地确定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
焦耳定律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表示:Q=I2Rt
公式中的电流I的单位要用安培(A),电阻R的单位要用欧姆(Ω),通过的时间t的单位要用秒(s)这样,热量Q的单位就是焦耳(J).
例题一根60Ω的电阻丝接在36V的电流上,在5min内共产生多少热量.
解:I=U/R=36V/60Ω=0.6A
Q=I2Rt=(0.6A)2×60Ω×300s=6480J
在一定的条件下,根据电功公式和欧姆定律公式推导出焦耳定律公式如果电流通过导体时,其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而没有同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也就是电流所作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那么,电流产生的热量Q就等于电流做的功W,即Q=W.W=UIt,根据欧姆定律U=IR推导出焦耳定律Q=I2Rt,
(3)总结
在通电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在通电电流和电阻相同的条件下,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探究活动
【课题】“焦耳定律”的演示
【组织形式】学生分组或教师演示
【活动方式】
1.提出问题
2.实验观察
3.讨论分析
【实验方案示例】
1.实验器材:干电池四节,玻璃棒,若干电阻丝,蜡烛,火柴棒.
2.制作方法
把同一根电阻丝分别绕在玻璃棒的两端,绕线匝数比例为1∶8,两线圈相距5cm左右,然后在这两个线圈上滴上同样多的蜡,使线圈被蜡均匀地包住.点着火柴立即吹灭,靠其余热将两根火柴杆粘在两个线圈上,如图1所示.
图1
3.实验步骤
(1)用两节干电池给玻璃棒上的电阻丝通电,可看到匝数多的线圈(电阻大)上的火柴杆比匝数少的线圈(电阻小)上的火柴杆先掉.这就表明:在电流强度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就越多.
【关键词】科学的“种子 ”;毅力;恒心;严谨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时候的学生身心智力均在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学不应该仅仅只是完成教学任务,掌握知识要点,还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将物理学史引入物理教学中,使科学史与科学教育有机结合,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曾说过:“物理学发展史是一块蕴藏着巨大精神财富的宝地,这块宝地很值得我们去开垦,这些精神财富很值得我们去挖掘。如果我们都能重视这块宝地,把宝贵的精神财富发掘出来,再吸取点营养,获得效益,我想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都会是大有益处的。”由此可见,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是不容忽视的,带给我们的影响和效益也是巨大的。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把物理学史穿插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学生心里播撒了科学的“种子”,培养了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好习惯。
一、物理学史可帮助学生树立爱科学的理想
现在有些学生认为自己笨,今后不可能在科学上有重大贡献,有着强烈的自卑感,对学习失去信心。我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物理学史,讲述科学家锲而不舍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培养学生学习信心,树立热爱科学的理想。并出示近年来的一项研究表明:创造力的大小与儿童期的智力水平相关很低,有才能、有成就的并不都是那些被认为十分聪明的人,而是那些有毅力、有恒心的人。
如学习欧姆定律时,讲述欧姆幼年家贫,没有受过正式教育,小时候在父亲指导下学习, 16岁进入埃尔兰根大学学习,后来中途辍学,靠自学完成学业,为了总结出欧姆定律,花了10年的心血。讲白炽灯时,介绍爱迪生的故事: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小时候因为家里贫穷,只上了3 个月学,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他热爱科学,常常把钱节省下来,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他做实验的器具,是从垃圾堆里拣来的一些瓶瓶罐罐。爱迪生12 岁的时候,在火车上卖报,卖完报,就在火车上一节给乘客吸烟的专用车厢里做各种有趣的实验。有一次,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气马上燃烧起来。许多人赶来,和爱迪生一起才把火扑灭。列车长气极了,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全扔了出去,还狠狠打了他一个耳光, 把他的一只耳朵都打聋了,但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他省吃俭用,重新做起化学实验来,有一次,硫酸烧毁了他的衣服,还有一次, 硝酸差一点儿弄瞎了他的眼晴。他没有被危险吓倒,他没有被困难难住,还是顽强地做实验。爱迪生试制电灯,为了找到一种价钱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做实验次数近8000次,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灯丝,发明了电灯。后来, 爱迪生又发明了电影、留声机等等,他一生中发明的东西有1000多种。通过这些物理史料,让学生明白了每一个发现、发明的来之不易,激发了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并从欧姆、爱迪生的求学生涯中,焕发出要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奋学习的精神。
二、物理学史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学生的学习态度,一方面是在平时的学习习惯中形成,另一方面可通过学习物理学家孜孜不倦的求实精神的事例中去培养。在讲授某些物理定律或物理概念时,应当有意识的将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坚定的科学信念渗透到教学当中,使学生认识到物理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它的建立并不是随随便便凭某些人的主观意念想出来的,而是经过一系列严谨的实验证实、推导而来的,物理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凝聚了许多前人的血汗和智慧。
科学家严谨认真的事例就太多啦,如诺贝尔家族历经磨难,千辛万苦,终于研究出威力高、安全性能好的炸药,为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欧姆在经济状况和实验条件极差的情况下,研究出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居里夫妇历尽艰难,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条件下,经过几万次的提炼,从几十吨矿石残渣得到了0.12克的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这些事例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去体会去反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念,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良好意志品质。
三、物理学史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物理学发展史本身是一部充满探索、研究和创造的历史,在物理教学中,通过穿插物理学史,可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勇于质疑的创新意识。进一步鼓励学生也象那些科学家一样敢于创新,热爱科学。
从物理学史一个个正确结论的由来,使学生懂得了生活中的任何重大突破均来自于全新的发现,来自于勇于挑战现状,来自于对原有结论有根据的怀疑,而不是盲目地随从;使学生懂得善于提出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字或实验方面的技术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能力;使学生懂得社会在发展,人的认识水平也在发展,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结论。牛顿指出“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 ,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把物理学史融与教学中,既让物理学发展史和科学方法得到适当的体现,又让学生了解了科学结论的“来龙去脉”,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其物理意义,更培养了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树立起热爱科学而发愤学习的远大理想。所以我认为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就是播撒科学的“种子”。让这科学的“种子”在学生的心田发芽、成长,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物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瑞琨主编 《中学物理教师备课资料手册》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年4月
几年来,我们认真调查研究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思想状况,我们发现在做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学生分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较好手段,是大面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重要的一环。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课堂中的演示实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的过程,它无法代替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同时,在学生物理分组实验中,常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多,仪器少,实验中常出现“男同学抢着做,女同学怕动手;成绩好的积极做,成绩差的旁边坐”的倾向;二是由于初中学生实验能力差,学生对实验的注意力常常集中在操作上,教师忙于协助学生排除故障,师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以致无法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采用边学边实验的形式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看书、边实验、边思考、边讨论,以物学理,能较快地掌握物理知识,易纠正学生实验中出现的不良倾向,有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为了搞好实验教学,应着重抓以下三点:
一、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初中物理教材中,许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公式都是通过实验推理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如光的反射定律、二力平衡条件、欧姆定律等。学生由于亲身经历和学识限制,对书本内容不可能一听就懂,并且会怀疑其客观性。而实验就起了帮助他们发现规律,掌握规律,理解获取知识的桥梁作用。所以,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做好一切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切忌不做实验或少做实验而讲实验。因为单纯的讲实验,便贬低了定律、概念的客观真实性,学生也难于理解和接受。
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必须把准确无误的物理现象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每个学生看清楚,使学生确信定律、概念的客观性。所以,教师必须是一个坚定的唯物论者,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要以得出的数据来验证或推导出定律、公式,绝对不允许涂改实验数据,使之与物理定律、公式相符;而应协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重做实验,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为止。只有这样,才可使学生逐渐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师将实验教案从物理课时教案中分离出来,在实验案中,教师应该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备写出来。教师还应该在实验案中备写出“实验探究目的、实验探究猜想、实验探究设计(其中分为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图、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探究数据统计表设计、实验论证、实验结论等六大环节”。并且,不是写在纸面上,而且都要亲自预做实验,做到心中有数,实现“探究”。
二、培养学生识别和应用实验仪器的能力
学生识别和应用实验仪器的能力不仅是学生正确完成物理实验的保证,也是以后在工作和学习中必需的最基本的能力,如生活中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无不需要这方面的知识。
开始几次学生分组实验,实验仪器都是学生首次接触,如刻度尺、天平、电压表等,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识别仪器的规格和性能,察看铭牌或说明书。弄清:(1)测量范围;(2)最小刻度;(3)零点及其调节方法;(4)使用方法。只有掌握以上四点,才能保证实验精确的完成和仪器、人身的安全。
让学生是否会正确使用实验仪器,是否会对实验仪器进行调整,是否能按正确步骤进行实验,能否在实验中正确测出实验数据等。如在实验操作中,我们把实验中所涉及的多种不同仪器放在一起,让学生挑选出合适的仪器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操作不仅要求学生弄通实验原理,还要知道所选器材的型号及性能,如对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等仪器的使用。
三、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高低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活中,小到照明电路的安装,各种物体质量的测量,大到交通运输和生产劳动,都需要这方面的能力。所以,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一个方面。物理实验本身就是一个操作过程。学生分组实验,每个人都有操作机会;在演示实验中,可让部分学生配合教师一起完成实验,条件许可时,可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课外小实验更是学生操作的天地,如在学习量筒、弹簧秤、天平等知识后,可布置小实验自制天平、量筒、橡皮测力计等,学生的积极性一定会很高,效果一定会更好。总之,应尽量多给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教师要加强主导,既不能统得太死,又不能放松,努力创造一个活跃、快乐、紧张、有序的良好氛围。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1、加强示范操作。学生对教师的所做的示范操作的模仿是形成动作技能的最初阶段,可减少实验的盲目性。示范可采用投影、挂图、示教板、实验小组长等形式。2、指导学生操作。实验操作可采取不同的形式,如独立操作、小组协作操作,放开式讨论操作等。采取何种形式,要视实验内容而定。在实验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好的及时肯定表扬,使每一个学生都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3、引导学生创造性的操作。如学生通过做《测定小灯泡功率》实验后,可布置:只有电压表,无电流表,其它仪器自选,测定标有3.8V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这个实验的目的是,在给定条件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完成实验操作,这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操作能力。
本备课小组这个学期开展了的工作
一、认真备课,完善集体备课制度。为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我们尽量能够具体备课,遇到一些难题时大家能一起讨论,找到一种比较好的解决方法。各位任课教师再根据自己所教学生情况,适当增减,形成自己的教案。备课组活动做到“三定”、“四备”和“五统一”,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学进度、统一目的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练习、统一测验考试。由于使用新教材备课组加强对教材、教法、学法以及练习的研究,以便尽快适应新教材。备课组抓好每次集体备课的质量,落实好备课的专题,有效地把备课内容转化到教学实践中。备课组这一个学期以来,每周都定期召开备课组活动。大家坐在一起,认真讨论教学教法,分享前一段时间的教学体会,拟定后一段时间的教学进度,对一些难点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家还在一起研究教材,理解教学大纲,使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还讨论一些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尽量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兴趣地去学习。具体安排如下:
第3-第6周 第八章 动量 主备:翟璠
第7-第9周 第九章 机械振动 主备:张敬岗
第10-第13周 第十章 机械波 主备:赵彩清
第14-第15周 第十一章分子热运动能量守恒 主备:翟璠
第16-第19周 第十二章 电场 主备:张敬岗
第20-第22周 第十三章 欧姆定律 主备:赵彩清
二、积极做好资料、信息收集工作。我们手头上有关新教材的复习资料少,有关新高考的信息不多,所以注意到了收集、积累,用以或指导或补充我们的高二的学习。大家分工去收集和查找资料,然后整理出一些练习再印发给学生去做。学生只有多做练习,成绩才会有所提高,才能取得教好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高二物理备课组,本学期开展新课程改革教学研究课题,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指导物理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研究,进一步完善研究内容,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研究质量。提高研究效益,并做好课题的总结工作,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推广研究成果。为了新教材的素材资料,我们高二备课组在每测验一章知识后都及时把试题上传到本年级的课件收集文件夹中,每个科任教师每上完一节课要把使用过的物理课件和物理图片等有关的新教材素材,都及时上传到本年级课件收集文件夹内自己设立的个人文件夹中。
四、落实教学工作制度。期中和期末联合教务处进行两次教学工作检查,检查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情况,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检查教师备课、辅导及作业批改等情况,检查教师教研工作情况等等。
五、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在抓好备课质量的基础上,强化作业布置、批改、以及学生书写格式规范化的管理。把学生的学习质量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
六、公开课开展顺利。这个学期,我们备课组认真地安排上公开课的老师,并有序地进行公开课。对上公开课的老师要事先写好教学计划,进行说课,然后把教案打印出来。备课组认真组织老师去听课,听完课后大家能在一起讨论这节课的优缺点,在自己学到一些好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让授课老师能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
七、备课组对每一次考试,都认真安排老师出好题目,并打印出来大家一起研究,看哪些地方要进行修改,然后再经过调整才上交到学校统一印刷。每一次考完试后,大家能及时按时,认真地批改试卷,对学生的考试情况认真地记录下来,并写出试卷分析。
关键词:人才成长;物理课堂教学;观念;改革
在新课程改革迅速发展的今天,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形式也有了更多的可选择性。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如何才能把教学的重点由教师“教”转到学生“学”上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发挥,促进学生成才。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知识的引入入手
对于刚刚升入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物理课有一种新鲜感,怎样才能将这种新鲜感加以深化,从而产生更长久的学习热情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引入时,更好地设计教案,设计好每节课要引入的问题或者是实验。例如通过“用三棱镜对光进行分解”“用纸盒烧开水”“隔掌吸钉”等现象明显、操作简单的实验,激起同学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使他们在刚开始接触物理时就能产生浓厚的兴趣,以便今后物理的学习有个良好的开端。
二、永远让师生之间保持和谐关系
对于十四五岁的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很容易从兴趣出发,也更容易为兴趣驱使。很多时候,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是和注意力、思维方向、记忆力等有紧密关系。教学的过程首先应该是一个师生平等合作交流的过程,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物理问题理解的敏锐性,思考物理问题的灵活性,解决物理问题的独特性、流畅性和变通性。在学生充满兴趣的情况下,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更容易巩固学习的效果,产生学习的热情,最终实现课堂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
三、展示学科魅力、发扬学科优势
日常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都具有较高的兴趣,也愿意通过物理学习研究这些现象和问题的本质。比如:在教授《物态变化》一节内容的时候,我会向学生提出问题:“雾”“露”是怎样形成的呢?在教授《测量》一节内容的时候,我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怎样测一张纸的厚度更好?在教授《大气压》一节内容的时候,我设计问题:钢笔能吸入墨水的原因是什么?通过探究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或经常发生的现象,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物理课的兴趣和爱好。
四、通过物理实验说明问题,然后用物理实验来引导学习
初中生正是好奇心,动手欲望强的阶段,日常教学中我发现学生都喜欢去实验室上课。为此,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增加许多的实验教学,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动手操作,让他们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比如我在教学《长度的测量》这个实验中,首先让同学们用直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厚度、长和宽等,同时设计表格将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学生们测量的结果各不相同,由于同学们的结果各不相同,必然使学生产生好奇心。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探知欲望,同时又及时地引入误差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教学这一知识点。
五、平时强化训练,巩固学习成果
在学习国际单位制时,学生对刚接触到的许多物理单位都感到抽象,他们习惯于单一的单位。如开始学习功率的单位焦耳/秒时,对其多样性很不理解;又比如在学习“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等物理概念时,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能力,这对于刚开始接触物理的初中生来说可能无所适从。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的思维和课堂能紧密衔接,要让学生进行强化练习,对他们的基本功进行强化训练,达到减轻学生学习物理的困难。
六、加强阅读指导,提高分析能力
物理中有关定义、定律的描述一般是客观、严密的,如果学习中粗心大意,就会影响对定义、定律的理解。所以,教师在让学生阅读材料时必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仔细分析,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对材料的理解。例如摩擦力的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里“相对运动”“阻碍”就是关键词。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首先要让学生把关键词自己找出来,然后仔细揣摩,要求学生在这些关键的地方放慢阅读速度,从字面分析理解物理概念实质。另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阅读时结合自身的实际去感受,从而培养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
七、经常“学以致用”、紧密联系生活
不少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时对这门学科感兴趣,觉得很有意思,但实际学习中让他们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他们往往会不知所云,回答的问题总是答不到点子上,从而导致打击其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把物理活学活用,理论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教师每当向学生讲授新的物理知识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的现象,发现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例,并分析物理知识在这些现象和事例中的应用。如讲到“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教师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列出“杠杆平衡条件”表达式。接着以跷跷板为例,让学生分析“跷跷板”利用了什么原理?并画出杠杆示意图。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对“杠杆平衡的条件”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对杠杆的平衡条件运用自如。
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爱学、乐学、会学、想学的学习意识,促进学生成才。作为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结合起来,同步进行,实现最大限度的教学相长,进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许国梁.中学物理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关键词] 观察能力 观察目的 观察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善于通过观察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在观察中能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这就要求学生观察得必须细致、全面,学生能发现问题是学生视觉因素与思维因素结合的产物,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例如,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应当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并考虑,为什么沸腾前气泡始终不能到达液面?为什么只有在沸腾时气泡才能到达液面而破裂?在沸腾前后气泡上升的过程中大小的变化有什么不同?从而解决了气泡的形成、上升直至破裂等一系列问题,为研究沸腾现象提供了实验依据。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引导学生善于抓住物理现象的主要特点,要使学生明白观察要有一定的目的
一般的学生观察只出于好奇,他们的观察带有盲目性。为了解决这个实际问题,我们在实验之前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为什么要观察?观察什么?要找出什么规律?这样学生抓住了观察的重点,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久而久之,学生的观察力就会得到全面的提高。例如,晶体的熔化过程实验时,不仅要观察晶体的整个熔化过程,而且要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指示在一定的位置不变,而这时还在继续给其加热。只有这样才能对晶体的熔化过程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分层次的观察方法
观察物理现象首先要整体观察,抓住物理现象的全过程,这样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然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观察,以便弄清所观察的现象中,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要观察的主要现象上去,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分析各物理现象之间的联系,分析发生物理现象的原因,改变条件进行观察,分析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和背景。例如,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通过观察橡皮膜突起的程度,观察橡皮膜突起程度随水深度的增加而发生的变化。观察微小压强计两边玻璃管内的液面差,观察手按金属橡皮膜时用力大小的不同液面差的变化。对比观察压强计金属盒浸入不同液体同一深度玻璃管外边液面差的不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概括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不同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不等,与液体密度有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观察的方法
当一个物理现象有几个因素共同支配时,为了弄清各个因素的作用、规律,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先固定一个量不变,去观察其他量的关系,然后再固定另一个量不变,去观察分析其他量的关系。例如,书本中欧姆定律就是利用这种方法总结出来的。这种方法在课本中讲的比较多,应使学生重点掌握,他对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采用对比观察的方法
物理实验观察的主要对象是物理现象、物理过程、以及研究物理问题的仪器设备等等。例如,通过对比观察发声体与不发生体的本质不同,总结出发生体的共同特征;对比观察口琴中金属片的长短,辨别在吹奏时不同长度的金属片发出音调的高低;通过对比观察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实验,明确实验仪器的用途,认识各实验现象之间的关系;对比观察量杯和量筒的区别,观察量筒和量杯上标有的单位,它的最大刻度是多少?它的每小格表示的体积是多少?通过对比观察长方形金属块平放、侧放、竖放在水泥粉上,下陷的程度不同,归纳出压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不仅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与受力面积有关,从而建立压强的概念。通过以上对比观察可以培养学生的对比观察能力。
综上所述,一个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但就学习物理这门学科来说,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能力是必须的、尤为重要的。如果学生没有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不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就无法去认识客观世界,因此培养和训练学生积极和主动的去观察客观世界和实验的能力,对于学习物理这门课来说是刻不容缓的。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融观察、操作、思维于一体,才能使学生实验发挥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教师要利用好物理实验,培养好学生的观察能力,这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和心理发育乃至今后的人生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初中物理 物理实验 教学方法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完成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我认为上好实验课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认真备课
上实验课应当和其他课一样备好课,写好教案。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提前预做实验,以便取得第一手资料,懂得每一个实验的关键,这样才能取得主动权,做到心中有数。许多老教师,虽然讲课多年,每个实验在他们心中了如指掌,每次上课前仍要认真预做。因为时间条件变了,因素也随着变化,只有预做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做好实验,上课前检查每一组仪器也是应该做的一项工作。检查每组仪器一定要认真。首先,从数量上规格上检查;其次,看每一件仪器是否能用。考虑到实验的过程中,有出问题的可能,还应有一些备用器具,以便及时补充更换。
二、提前预习
提倡学生预习实验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不能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上,要精心准备,布置预习题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带着重点难点去预习。此外,要采取多种方式检查预习情况。例如,可以提问检查,同学之间互相检查,进实验室前检查笔记;也可以权力下放到小组长,由他们检查后汇报。
三、根据不同实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不同类型的学生实验具有各自的特点,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实验类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示范――练习――总结法
练习使用物理仪器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物理仪器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因此,要采用示范――练习――总结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是:
(1)教师的示范。在学生练习使用某种物理仪器之前,教师要对这种仪器的操作方法、读数方法及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等,做好示范。
(2)学生的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练习物理仪器的使用方法或读数方法。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际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握物理仪器的使用方法或读数方法。
(3)师生的总结。在学生实验练习了某种物理仪器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总结使用方法及读数方法,找出其难点问题,师生共同分析,得出解决方法。
2.观察――分析――总结法
观察物理现象的实验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现象产生的条件,观察现象发生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现象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采用观察――分析――总结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是:
(1)学生的观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深入了解物理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2)师生的分析。在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全面、系统、具体观察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物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条件进行理论分析,找出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
(3)师生的总结。在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一起,要对观察实验的方法与技巧、物理现象的本质以及如何利用这个物理现象解释有关物理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3.引导――实验――分析法
测物理量的实验目的是通过物理实验,测出某些物理量的数值,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这些物理量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采用引导――实验――分析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是:
(1)教师的引导。在学生做实验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被测物理量与哪些因素有关?采用什么方法测量最方便、准确?如何去测量?例如,关于测量密度的实验,看似既可以先测质量,又可以先测体积,但是如果先测体积,就会影响质量的大小,进而影响实验的结果。
(2)学生的实验。在确定实验方法之后,要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具体实验操作,按要求测出有关数据。此时,教师要加强个别指导,对学生中有创造性的好方法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对学生中错误的操作方法予以及时纠正。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验训练,才能提高实验能力。
(3)实验数据分析。学生通过实验测出有关数据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处理实验数据通常有两种方法:解析法和图象法。解析法准确,但运算繁琐;图象法形象直观,但有时不够精确.要根据具体实验要求选择不同的数据分析方法,得出被测物理量的结果。例如,关于晶体的熔化,图像法就简单明了。
4.理论――实验――综合法
验证物理规律的实验目的是使学生用实验验证物理规律,有利于深入理解物理规律。因此,在教学中要采用理论――实验――综合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是:
(1)理论介绍。在学生用实验验证某物理规律之前,要向学生详细介绍这个物理规律是谁发现的?在什么条件下、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这个物理规律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
(2)实验验证。让学生通过具体实验去验证物理规律,加深对物理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并且通过实验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实验方法与技巧,提高实验能力。
(3)综合分析。在学生验证了某物理规律的正确性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分析:一方面,总结实验方法与技巧;另一方面,要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来理解和认识物理规律。
5.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
1借助于网络技术的优越性,记录教学过程中思考的点滴,以教育博客的形式形成反思日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网络教学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十分普通的一件事,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坚持利用教育博客的形式将教案的设计、课件和视频、教学心得体会等上传至博客空间与同仁们进行学习与交流,可以说已经形成了自身教学设计的一种习惯,逐步形成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进步,最后又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这种方式给我平时的教育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性,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同事们的集体备课和教研交流毕竟个人自身见解的机会不是太多,主要是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些年轻的才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基本不敢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生怕出现错误或不恰当见解,但是通过教育博客这个平台,每个教师都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思想和想法,提出自己不惑的地方……甚至于不成熟的见解都可以出来,让其他人帮助解决,在交流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提升.当初我一开始写教育博客的时候,内容和形式都是比较随意的,可以说这种反思日记是随笔式的、不受形式束缚地记录了自己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感触与感悟.
在此呈现我曾经反思的教育博客日记之一: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节奏快慢的控制体现了一位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些年轻教师课堂节奏很觉整节课的容量很大,但是学生真正接收到的知识有限,能力的提高微乎其微,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中很多是不重要的言语,有些没用的话插入在教学中的情况严重,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较差;相反有些资深教师,课堂教学的动作与节奏都是比较慢的,学生容易接受,反观其课堂容量并不小,主要是他们在课堂教学中言简意赅,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这是我们一线教师值得关注与反思之处;刚开始教学反思日记的创作是比较随意的记录所思和所想,经过长期的实践下来,现在逐渐形成了主动投入到学习与研究之中的好习惯,通过教育博客中展现的反思日记内容在许多博友的赞赏中个人感受到取得成功的愉悦感,从而产生了不断激发自己、鞭策自己快速前进发展的动力.
正是由于博客具有及时、交流互动性强等特征,使得教育博客成为实时监督自身发展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督促自身不能懈怠教学反思与研究的外界力量.自从我养成通过教育博客创设反思日记后,对于平时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出现的点点滴滴的思维火花进行梳理后记载下来,在与博友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教学、改进教学,获取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良策.
2在对于物理试卷的质量分析与点评过程中积极撰写反思日记,反思平时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缺陷和注意点
考试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一份高质量的试卷往往具备很强的导向性与示范性作用,分析研究试卷是每一位一线教师都要处理的事情;在平时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在分析试卷的时候只是简单对整张试卷进行逐条题目讲解,像这样没有针对性分析、总结归纳的试卷分析失去了对学生启示和点拨作用的意义.对于一份试卷的分析应该从学生每道题目得分情况统计出发,找出学生答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与探究,从而对学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处理技巧;在任教高三物理的这一年里,我一直坚持对每次考试后的质量分析的记载工作,通过详细的分析掌握学生对物理知识与规律的学习情况以及在考试过程中答题技巧等情况.
在此以“2014届绍兴市第一次模拟考试”为例,简单进行物理试题的质量分析,摘其部分重点记载如下:(班级参考人数50人)
14题:12错,机械波与电磁波的基础知识Ⅰ级要求,说明班级中下等学生基础知识不牢;
19题:5错,几何光学知识的考查,由于复习过于粗糙学生遗忘率较高,评讲时正对这一章节进行整理回顾基本概念、公式和规律;
22题:(1)问,15错,多用电表欧姆档读数方式遗忘,根据灯泡参数计算电阻为额定工作下的电阻缺乏理解,复习中应该加强;(2)问,25错,反映学生对器材选取的原则和实验的原理理解程度不够,进行强化训练;(3)问,6错,说明少数学生对实物电路图的连接缺乏实践操作的经历,有条件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4)问,2错,反映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理解“描绘小灯泡的伏安曲线”的图线特征.
24题:(1)问,0错,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欧姆定律基本理解;(2)问,3错,对题中模型大部分学生已经理解,平衡条件运用恰当;(3)问,3人全对、30人部分正确,17人全错.仔细对照学生试卷发现:学生过程的变化理解不够全面,缺乏分析复杂过程的能力,另外存在多数学生答题时间不够,平时训练中要注重限时训练.
在进行试卷分析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试卷中的重点部分,特别是试卷中学生容易忽视的和忘记的内容,在绍兴一模中我特别注重电学实验和电磁学的重点分析,以失分比较大的题目作为典型进行剖析,包括读题、审题和处理的方法和技巧的介绍及运用的策略等,在这课后我还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试卷中的压轴题针对第一层次的学生重点讲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考查题针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进行点拨,当然这一过程都是采取自愿的形式,结果我发现每个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到其中.可见,对分析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是一份试卷质量分析的重要环节,了解学生在考试中主要的失分情况,结合学生的面谈细节情况,制定具有的针对性的评讲方案,提升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3回归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之中,针对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与实施策略进行反思,形成反思日记
物理课堂是教师传授和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理解物理规律、提升处理问题能力的主战场,针对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进行的反思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布鲁巴赫认为:反思日记是在课堂教学之后教育工作者对自身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醒悟与体会等信息的及时记载;反思日记多数是以个体的行动研究为主,通过客观的数据统计与分析有效说明教学方式和策略的具体效果,反思日记记载的是对课堂教学的回顾与反刍、分析与评价,教学计划与实际教学情境之间的差距分析以及对今后的教学带来的启发与思考,可以包括:“反思成功、反思失败、反思中取得意外收获的缘故”;我曾经利用录音笔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了录制,对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发现自身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在此摘录部分我课堂教学之后记录的反思日记如下:
对《曲线运动》这一节课堂教学的反思:由于本节内容是整个一章节的基础内容,在备课时的计划是在落实基本知识的教学中渗透自然科学探究思路.在演示实验中由于实物投影仪的位置不当导致实验出现2次失误情况,提醒我以后在课前要准备好实验器材,实验中发现利用强磁铁的效果会更好点.
本节课中演示实验中处理值得肯定之处为:(1)利用斜槽控制了钢球滚下的方向,保证其在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2)条形磁铁放置在斜槽正前方,控制钢球滚下来后仍然做直线运动,引导学生分析受力情况,总结归纳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3)根据前面操作的基础之上,将磁铁靠近钢球直线运动路径靠后部分的旁侧,观察钢球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钢球做曲线运动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