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0:42
导语:在公司战略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1什么是财务战略管理
财务战略:为适应公司总体竞争战略而筹集必要的资本并在组织内有效地管理与运用这些资本的方略。印度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给出的定义是:战略性财务管理是公司战略规划中组成要素之一,它包括为达到特定的总体目标要求的最优投资和融资决策。而国内使用的定义是为谋求企业资金均衡有效的流动和实现企业战略,为增强企业财务竞争优势,在分析企业内部环境因素对资金流动影响的基础上,对企业资金流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和创造性的谋划,并确保其执行的过程。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对财务战略管理的定义,都可以看出财务战略管理的范畴区别于一般的财务管理活动,财务战略管理更侧重于企业整体性的、长期性的问题,发挥着为实现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而实行的财务整体筹划功能。
1.2我国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现状
在国家宽松的发展环境和政策利好的驱动下,各家保险公司均是群雄逐鹿,竞相争得市场份额。近5年来,保险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原保费收入连年攀升。
2保险公司财务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层面的财务战略管理意识不强
作为企业整体战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它能为企业提供一定的财务数据和战略支持,有助于企业的长期稳健发展。但目前大多保险公司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当下竞争激励的市场环境下“立足”的问题。俗话说“小公司靠业务,大公司靠财务”一般情况下,企业规模越大,整体的运转更制度化,更科学有效,相应的对财务战略管理越重视;相反,企业越小,人治的情况越严重,往往会因为短期利益驱动,使得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目标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往往随意地根据业务目标频繁的调整财务目标,使得企业的战略管理不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
2.2财务管理者自身管理意识有缺失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财务战略是企业财务活动的总体方向和目标,财务政策是推行企业财务战略实施的行为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得好坏,一方面受高层管理者重视程度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影响于财务管理者自身的管理意识是否强大。一个优秀的财务管理者应该是经验性、全局性、创新性等都较强的综合性素质人才。而市场上除老牌的保险公司成立较久外,更多的保险公司均为刚成立几年的新型公司。一方面,此类保险公司整体的经营管理思路还不够成熟,财务管理者自身管理意识的缺失也不足为奇;另一方面,保险人才的稀缺,特别是保险财务管理者的稀缺,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成熟的财务管理机构,需要一个高素质的财务团队对各项财务管理政策强势推行,对各项财务管理工作不断强化,保证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有效实施。同样,当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在企业中处于让位的角色,一定程度上财务管理者自身的消极也会给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财务管理者如果只是埋头于基础的核算、资金、报销等事务性的管理,那么财务的战略管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参与程度将越来越弱化,直至处于对业务战略管理的失位状态,最终无法推动、支持公司的业务战略管理,同样导致企业经营的恶性循环。
2.3当前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矛盾
对目前大多保险公司来说,基本已经意识到要抛弃传统财务的思维模式,积极向管理财务转型,但多数企业容易陷入以下误区:在仍以业务为主导的保险公司,财务已发挥出主观能动性,提出财务转型的思路,所谓转型就是积极参与进业务经营活动当中,主动对公司的业务经营活动提供分析、评估、提供决策建议等。但在执行过程中,由于财务专业自身及实际工作的局限性,较难对业务进行深入了解,容易流于形式。财务在参与业务决策的时候容易底气不足,同样,业务部门对财务的一些建议也持怀疑态度。这种状态下的业务财务一体化,其实并未有实质的深入开展,最终导致的结果仍是财务做财务的战略分析,业务拓展业务,各自为政,走两条平行线。出现问题的时候,容易推诿扯皮,产生矛盾,责任划分不清,严重影响公司运转效率。
2.4战略执行得不协调性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主要包含3个方面:制定战略、执行战略和控制战略,要做好财务的战略管理就需要在这3个过程中进行严格的控制。但是如果战略制定过程中,财务战略与其他战略不协调,必然导致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冲突,尤其是在各个职能部门的战略实施遇到问题的时候,财务战略由于过于后置,而往往充当“救火队员”的角色,解决完旧问题后,但在下一阶段的执行过程中,仍然会遇到新的问题。最后可能导致公司的整体战略执行不下去。没有一个系统性、完整性、协调性的战略目标,公司的总体目标也较难实现。
3保险公司财务战略管理的完善策略
3.1协调财务战略与其他职能战略间的关系
由于资金运动贯穿于各个职能部门中,要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财务战略就必须协调好与其他战略间的关系,不能职能部门各自为政。一般情况下,如果有更高层级的高层管理人员负责财务以及各职能战略间的协调,将更具权威性。但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职能战略必须由各自职能部门来完成,当其他职能战略与财务战略或公司总体战略冲突时,高层管理者要有总体协调及把控的能力。这样有助于职能部门明确职责,体现各自的专业优势,又可以减少各部门间的利益冲突。而财务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当起核心位置的角色,即把控财务战略与其他战略间的融合性,从而服务于公司的总体战略。
3.2提高战略财务管理的风险意识
全面提升保险公司财务战略管理水平,就不可避免地要谈及风险控制。目前,部分保险公司由于风险意识不强,管控不到位,屡屡被监管机构处罚,给经营及财务管理带来极大隐患。保险公司必须客观地分析和认识风险,加强风险管理,采取各种措施避免风险发生,增强企业的风险抵抗能力,保障企业安全、稳健发展。
3.3加速财务战略转型
随着保险公司的快速发展,财务管理人员的传统职能局限性越来越突出。目前大多保险公司的财务人员仍然以“核算型”“守财型”“执行型”为主,距离“管控型”“决策支持型”的角色仍有差距。在目前保险行业普遍重业务、轻财务的管理模式下,财务战略管理创造的价值远没有体现出来,所以在当下良好的市场大环境下,业务迅速发展的阶段,加速财务战略管理转型,是财务管理人员突破瓶颈,破茧成蝶的最好时机。
3.4加强财务业务一体化的融合
通常意义上,保险公司提到业务和财务,总是会想到矛盾的对立面,根源就在于财务业务不融合。财务转型重点就是使业务泛财务化、财务泛业务化,将两者融合协调,业务人员全员理解财务,从成本角度、价值角度来考虑如何拓展业务,财务从业务发展、如何实现投入产出最大化方面考虑,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当全员以财务的角度思考问题时,是企业成本最低、运转效率最高的时候,财务不再是一个对立、控制的角色,而是一个咨询、分析、建议的角色。当财务战略管理不再耗费精力用在监督着所有部门花钱的时候,那么就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企业的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去关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价值,才能更专业地去做公司的财务战略管理。财务管理决不是站在业务的对立面,而是业务发展的最佳合作伙伴。只有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真正融合,才是内部和谐的最佳状态,共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3.5加强信息化转型
财务信息化是财务管理转型的重要辅助工具,也是财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建设不是单纯的电子化建设,而是以企业价值为驱动,以全面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资金管理为抓手,以风险预警为关键控制点,整合企业资源,通过系统平台控制全面预算与资金预算,实现财务管控信息化。加强信息化转型,可以将财务管控体系更加精细化,把所需管控的相关指标和风险分布到公司运转的各个流程的时间和空间节点上,使财务战略管理贯穿于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发挥,真正发挥防范、预警、分析的作用。
4结语
[关键词]保险公司;财务战略;对策研究
一、明确财务战略目标及定位
一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长期盈利能力以及持续发展能力,保险公司的财务战略要为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而服务于公司战略。财务战略目标必须明确自身的定位是为整体公司战略服务,在此基础上,明确财务战略目标,通过协调各类职能战略间的关系,使得各类战略目标具有整体性和科学性。
(1)协调长期战略与短期计划间的关系
财务战略关系中往往会存在一个两难的问题,即如何协调长期战略与短期计划间的关系。一方面,财务战略不能过于详细和程序化,避免财务战略管理成为日常控制的系统,另一方面,财务战略又不能过于空洞,无法与短期计划相对接,导致战略管理不具有可执行性。为配合企业战略,财务战略的重点应一分为二,一个是以发展为中心,主要协助战略发展计划的实现;另一个是以实现价值为中心,主要协助公司经营计划的实现,依据与日常经营关系的清晰度的不同制定相应的财务战略,有助于短期计划的实行。通过协调财务长期战略与短期计划间的关系,使得财务战略与企业战略结合的更加密切,不但有效缓解管理层面对业务发展的焦虑,更可以进一步明确财务的战略地位和目标,使得财务战略与业务战略处于同等的水平上,更好的施展财务整体战略规划。
(2)协调财务战略与其他职能战略间的关系
由于资金运动贯穿于各个职能部门中,要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财务战略就必须协调好与其他战略间的关系,不能职能部门各自为政。一般情况下,如果有更高层级的高层管理人员负责财务以及各职能战略间的协调,将更具权威性。但具体得执行过程中,职能战略必须由各自职能部门来完成,当其他职能战略与财务战略或公司总体战略冲突时,高层管理者要有总体协调及把控的能力。这样有助于职能部门明确职责,体现各自的专业优势,又可以减少各部门间的利益冲突。而财务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当起核心位置的角色,即把控财务战略与其他战略间的融合性,从而服务于公司的总体战略。
(3)战略评价中协调财务财务与业务指标间的关系
战略财务评价所依赖的信息来源于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相对于财务指标提供的信息可能存在滞后性,而非财务指标时效性上优于财务指标。由于非财务指标是财务指标的前置,它不但能提供定量的信息,而且还能够提供定性的信息,因而可以使管理人员看到问题的本质。非财务指标不但包括保险公司内部诸如业务信息、运营数据等,还包括外部信息诸如同业市场情况等,管理人员可以结合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进行趋势比较。将两者结合对财务战略进行相关评价,有利于企业预先采取措施以适应未来市场的变化,从而获得有利的战略地位。
二、提高战略财务管理的风险意识
全面提升保险公司财务战略管理水平,就不可避免的要谈及风险控制。目前,部分保险公司由于风险意识不强,管控不到位,屡屡被监管机构处罚,给经营及财务管理带来极大隐患。保险公司必须客观的分析和认识风险,加强风险管理,采取各种措施避免风险发生,增强企业的风险抵抗能力,保障企业安全、稳健发展。
(1)建立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
在业务战略目标和财务风险并存的情况下,一味的谈业务不考虑风险,或者一味的只谈控制风险不考虑业务显然都是有失偏颇的。管控风险最重要的一个课题就是将企业目标与风险防范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同样,风险不仅仅是财务的风险,公司的任何经营风险都会在财务上反映出来,所以,保险公司应建立起有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各个职能部门提升风险敏感度,保障企业财务战略及全面战略的健康发展。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应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增强员工风险管理意识,将风险管理融入公司运营的各个环节,形成一个自觉自愿的行动。风险控制得力,企业的隐形成本也大大降低,企业的财务战略施行将更加顺畅、有效。
(2)合理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企业根据收集的风险信息进行合理的得分析、判断和评价,以确立与公司经营目标间的关系,以确定如何有效管理的一种手段。风险评估一般分三个层面,一是风险辨识,有无风险?二是风险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三是风险评估,风险发生后会给公司的财务战略以及公司战略带来哪些负面影响?目前各家保险公司都在迅速拓展业务,在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风险的存在不可避免,作为财务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目前经营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析、预测、判断,从财务环节的输出口径是否将对公司的经验产生不利影响,影响结果是否是能够被控制的,是否影响财务战略的施行。
(3)制定风险解决方案
保险公司在制定公司总体战略、财务战略、其他职能部门战略时,均应满足合规要求。但在实际执行时,容易出现执行偏差,引发风险,特别是各类经营环节最后的落脚点都在财务,在财务层面更容易引发风险。所以在进行合理的风险评估后,应迅速制定出风险解决方案,将风险扼杀在摇篮里。在制定解决方案时,应进一步明确风险是出在制度层面、流程层面还是执行层面。各个层面的问题出台不同的解决方案,对风险的管控更有针对性,明确风险的起因,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并将目标分解到各个职能部门,保证各个层级的有效执行,形成一套风险防控长效机制,而非碰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只有形成了长效机制,公司的运转才更科学、系统、有效。
三、加速财务战略转型
随着保险公司的快速发展,财务管理人员的传统职能局限性越来越突出。目前大多保险公司的财务人员仍然以“核算型”、“守财型”、“执行型”为主,距离“管控型”、“决策支持型”的角色仍有差距。在目前保险行业普遍重业务、轻财务的管理模式下,财务战略管理创造的价值远没有体现出来,所以在当下良好的市场大环境下,业务迅速发展的阶段,加速财务战略管理转型,是财务管理人员突破瓶颈,破茧成蝶的最好时机。
(1)加强财务业务一体化的融合
通常意义上,保险公司提到业务和财务,总是会想到矛盾的对立面,根源就在于财务业务不融合。财务转型重点就是使业务泛财务化、财务泛业务化,将两者融合协调,业务人员全员理解财务,从成本角度、价值角度来考虑如何拓展业务,财务从业务发展、如何实现投入产出最大化方面考虑,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当全员以财务的角度思考问题时,是企业成本最低、运转效率最高的时候,财务不再是一个对立、控制的角色,而是一个咨询、分析、建议的角色。当财务战略管理不再耗费精力用在监督着所有部门花钱的时候,那么就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企业的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去关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价值,才能更专业的去做公司的财务战略管理。财务管理决不是站在业务的对立面,而是业务发展最佳合作伙伴。只有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真正融合,才是内部和谐的最佳状态,共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2)加强信息化转型
财务信息化是财务管理转型的重要辅助工具,也是财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建设不是单纯的电子化建设,而是以企业价值为驱动,以全面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资金管理为抓手,以风险预警为关键控制点,整合企业资源,通过系统平台控制全面预算与资金预算,实现财务管控信息化。加强信息化转型,可以将财务管控体系更加精细化,把所需管控的相关指标和风险分布到公司运转的各个流程的时间和空间节点上,使财务战略管理贯穿于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发挥,真正发挥防范、预警、分析的作用,
(3)加强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
对财务管理人员来说,转型升级关键的是要更新思想观念,要有积极主动的财务意识和管理意识,能站在财务战略的高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又要有创新意识,从传统核算向价值创造转变的过程中,将传统的财务职能管理与业务协同的价值管理相结合,把分析管控与企业战略支持相结合,在落实公司战略目标、管控业务运营、控制全面风险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价值和作用,从而真正实现从传统财务向价值管理转型的突破和跨越。
关键词:寿险公司;战略管理;战略目标
战略管理是一组管理决策和行动,它决定了组织的长期绩效。战略制定与实施对公司的重要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不乏成功或失败的典型案例。世界零售产业巨头沃尔玛以“让顾客满意”作为战略目标,据以实施一系列的战术,如为顾客提供“高品质服务”和“无条件退款”,并每周作关于顾客期望和反映的调查,及时更新商品的组合与摆放,通过建立独特的供应链条、配送中心、商用卫星,培养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公司通过实施战略管理,使发展战略有效指导日常经营活动,短中期规划与长远目标战略保持一致,最终实现公司愿景。各行业对战略有不同的要求和体现,对于我国保险公司,尤其寿险公司,实施战略管理是公司成长成熟的最佳途径,其建立战略计划、进行战略管理的必要性也较其他行业显得更为突出。
一、我国寿险公司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一)公司产品的长期性和无形性要求寿险公司树立品牌,作好长远规划
首先,寿险公司为消费者提供的主要产品是人寿保险,从订立保险合同到合同终止往往历时几十年,作为先销售后生产的企业,保险公司能够持续经营是消费者得到应有保险保障的首要前提。虽然我国保险法对寿险公司一旦发生破产,如何保障投保人利益不受影响作出了明确规定,但试问一个连自己的持续经营都无法保障的公司如何承诺为客户提供终身、优质的服务?无疑保险公司的持续发展能力会构成消费者选择保险公司的重要因素。其次,从产品形态来分寿险产品作为一种保险保障服务,属于无形产品,消费者在购买时无法直接接触与鉴别,只是通过保险公司的品牌形象、产品介绍来进行比较判断,主观成分占很大比重。因此公司的诚信建设、文化理念不仅会影响到已有客户得到服务、实现自身权益的质量,更会成为吸引或失去潜在购买者的重要因素。同时,我国居民对保险的认识接受程度还很低,保险意识水平不高,推广产品必须先推广保险理念,居民对保险的品牌认知度也仅限于几家市场占有率高的公司,而树立保险品牌在保险销售中的重要意义为中小保险公司推广产品带来特别的挑战。
以上产品的特殊性要求寿险公司作好长远的规划,公司整体形象、整体水平的提高与公司业务的发展之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而且这种依赖要强于一般企业。
(二)战略管理符合保险行业的特殊性
保险业恢复以来快速发展,具体来看,寿险保费收入2008年全国总计6658亿元,我国2008年保险密度达到736.74元,保险深度为3.25%,法律法规不断健全,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市场主体从一家国有到21家中资、26家外资寿险公司,同时资产管理公司、保险中介公司也逐渐增多。但是,经过仅仅二十几年的发展,保险市场完善程度、保险公司管理水平及保险产品开发、核保核赔以及提供其他服务的各个环节都有待提高,发展中的问题仍然不断出现。在行业发展尚不成熟、变化较大的前提下,保险公司更应该有自己的发展战略、长远规划,保证在未来变化的形势下,公司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不会因外界变化而严重影响到公司的生存和正常发展。
(三)公司的不成熟需要战略管理的支持
保险公司一方面,因为整体行业的不成熟而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另一方面,我国寿险公司自身成立时间短,经验不足,缺乏人才,如何面对未知的市场、应对变化的环境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形成自身竞争力对于保险公司,尤其是中小保险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都至关重要。在当前的客观环境下,怎样分配资源,平衡各方面不足,集中力量创造自身优势,立足于中国保险市场,需要各公司有合理长远的规划。战略管理不同于普通管理,更能帮助公司实现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之前的协调和统一。
二、我国各寿险公司当前长远战略分析
(一)从企业愿景看公司战略
各寿险公司都纷纷提出公司所培养、秉承和追求的企业文化、企业使命及企业愿景。本文选择各公司所公开的长远发展目标按照构成要素的不同进行如下归类分析:
1.顾客
即寿险公司的目标客户群。大多数保险公司笼统表述为“客户”或是“中国客户”,泰康人寿则较明确提出其市场定位——“融入21世纪大众生活,为日益崛起的工薪白领提供高品质的寿险”。虽然寿险标的不及财产保险标的差异显著,但不同产品针对的需求群体在年龄、经济状况、生活负担等方面仍然有较大差别。对于中小保险公司,分析公司选择客户方面的优势,然后集中资源针对特定群体开发产品并全力经营,实现规模经济不仅是占领市场一席之地的当今策略,即使是长远战略考虑,中国特定群体的潜在保险需求都有很大开发空间,公司也可以在形成的客户资源、特定人群的品牌效应基础上进一步发掘满足保险需求,为凭借专业化经营、提供高品质服务和特色产品形成核心竞争力提供帮助。
2.产品和服务
根据公司的目标产品和服务,可以把我国寿险公司的战略目标分为两类。一类提供专业化高品质的保险保障服务,如招商信诺详细列出“我们的使命是为我们的客户提供国际级品质的、价格合理、购买便利的人寿、意外以及补充医疗保险和服务,为客户及其家庭提供意外或疾病情况下的财务保障。”最终目标产品定位于寿险的还有泰康人寿、华泰人寿、信德人寿、华夏人寿、中意人寿、中英人寿、友邦、海尔纽约等。另一类公司将同时提供保险保障和理财方案或进行全面理财规划作为目标,走综合化道路,如新华人寿的愿景是“在更广阔的领域为客户提供全面、优质的风险保障和投资理财服务”;合众人寿明确订立目标“2010年发展成为国内前七大人寿保险集团,2020年成为国内十大金融企业集团,最终发展成为一流的综合金融企业集团。”金盛目标“成为财务保障和资产管理公司中的领军力量”;信诚、光大永明、瑞泰人寿、中美大都会等都以提供全面的投资理财服务作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愿景。产品和服务是公司存在的核心,一个公司产品的不同直接决定公司的整个运营体系的差别,同样保险公司不同的战略目标会影响当前公司发展的重心及业务发展中的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
3.市场
即公司在哪些地区发展业务,可分国内和国际两种。外资公司多作为股东发展战略的一部分而定位于中国,中资公司中国寿股份“推进国际一流寿险公司进程,创建‘学习创新型、资源优化型、成长增值型’企业”是目标国际化的典范,而且公司当前发展进程也在一步步靠近该战略目标,太平人寿“成为中国寿险行业管理、流程和制度的标杆,使太平人寿进入国际A级企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杰出品牌,并打造成为中国金融保险业中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百年老店’”。同样体现出走国际化道路的目标。其他中资公司多以发展成为国内一流公司为愿景,在当前公司实力状况下是切合实际的,国际市场的复杂是需要一定实力作为保障的。
4.技术
即公司的技术状况及对技术的追求。保险属于服务业,技术体现在专业人才上,不少公司尤其是合资公司提到“专业经营”、“专业服务”,其中中意人寿“创建知识型人寿保险公司”较有特色。产品开发、优质服务及公司治理上如果能形成核心优势将是保证公司持续发展、占领市场的重要技术。我国寿险技术较国际先进水平仍然落后,导致公司产品同质化严重,老百姓想买的产品买不到,同时保费高进一步加剧保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不平衡,在保险市场持续竞争发展的背景下,摈弃恶性竞争,产品的竞争、技术的竞争乃至人才的竞争才是未来保险发展的趋势。
5.对生存、成长和赢利的关注
中国人寿目标中包括“成长增值型”;平安“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民生人寿希望“把自己建设成为成长性强、富有特色的一流保险企业”;华泰“努力建设一家效益和品质最好的寿险公司”,太平洋安泰“以卓越的绩效,提供高品质的寿险服务,成为客户的最佳选择”;信泰“做稳健于世的百年金控蓝筹”;英大人寿“秉承‘专业规范、高效稳健’的经营理念”。可以看出,公司价值最大化是保险公司一致的追求,这符合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会因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或是盲目扩张市场损害公司的长远利益。从近年相关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华泰人寿追求“效益”并将其定为战略目标对公司的经营指导作用显著,在业务质量、投资收益上都有较好的控制。
6.基本信念、价值观
泰康目标成为“最具亲和力、最受市场青睐”公司;生命人寿“秉持‘内诚于心,外信于行’的核心价值观”。除公司多提到诚信这个保险业的最基本最重要理念外,中资公司的价值观中加入不少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如合众人寿以“和合”为企业理念基石,在核心价值、企业文化中都予强调,并最终目标实现“和睦共生、和谐共事、和美共荣、‘司和万事兴’的完美境界”。基本信念、价值观是一个企业文化的核心,体现了公司经营、人员工作的共同信念,一个得到员工和客户认可的公司价值观可以加强公司凝聚力,树立公司良好形象。
7.定位
平安“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础”,联泰大都会“依托全球领先的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很多公司在战略表述中并没有指出自己的优势,但不代表它们缺乏优势,不同的背景下各公司正确定位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优劣势,认识企业所处的环境,意识到自身的威胁识别出机会。比如根据股东及公司规模不同,表1分别选择中国人寿、民生人寿、友邦、中意人寿和太平洋安泰五家公司的优劣势进行粗略总结。
8.对公众形象、社会影响的关注
生命人寿肩负“携手提升生命价值”的企业使命,奉行“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经营理念,英大人寿“发扬‘责任心’理念,服务客户、成就员工、回报股东、回馈社会,争取为中国保险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与品牌建设相一致,各公司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树立良好公众形象,这将是公司一直携带的标志,体现着各公司的价值观。公司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矛盾与一致,社会责任的承担是保险公司必须面对平衡的难题,一味强调其一都会将公司下一步的发展置于困难境地。
9.对雇员的关注
正德人寿“为把正德人寿建设成为一家‘让消费者满意,股东放心,员工幸福’的一流寿险公司和百年老店而努力奋斗,为创造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国华人寿将”力争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最能为客户、员工、股东创造价值的金融保险集团”。中宏人寿“成为一家令客户、股东、人和员工信赖并为之骄傲的公司,为大众提供最佳保障产品和服务”。公司员工的忠诚度是公司长期储备人才的保障,人才的竞争又是公司竞争的核心,如何留住人才、培养人才是公司必须作出的战略规划。保险公司中一类特殊的人员是保险营销员,保险营销员的定位当前存在很多的不完善,致使营销员流动性大,出现大量孤儿保单,同时客户源也随营销员不断流失变化,不利于公司锁定目标群,且不利于公司进行长期培训。保险营销员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明确定位,同时保险公司也要重视营销员的长期稳定性。
各公司在制定公司战略时侧重点各有不同,如注重产品类型、关注市场开拓、看重股东雇员利益等,反映出公司在追求公司价值的过程中欲培养的核心竞争力上存在的差别。通过对我国寿险公司长远目标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特点:按照市场占有率区分,市场占有率高的公司(中国人寿、平安寿、太保寿、新华寿、泰康寿)更强调公司的向外发展,如向国际化看齐、综合服务平台、追求卓越等,中小公司更多强调提高客户满意度、树立品牌;按照公司性质分,外资公司更多强调提供专业性、高品质服务,中资公司则强调社会效应、传统文化的相对较多。
(二)实际问题体现
关键词:房地产,战略发展,实施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的房地产业发展非常迅速,房地产行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行业也日益受到政府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一、M房地产有限公司的发展现状
M房地产具有国家一级开发资质,注册资本近亿元,业务领域涉及地产开发、商业运营和物业服务等领域,年开发能力50万平方米。
从2001年运作第一个项目开始,经过十几年的潜心发展,M房地产从淄博起步,先后进入青岛、济南,并继续向环渤海城市圈拓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跨区域、规模化的开发模式。
M房地产凭借卓越的企业品牌形象,在10年的发展中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赢得了客户、合作伙伴、业内同行、政府的信任。
二、M房地产有限公司的战略环境分析-外部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在房价过快上涨、社会资源过度向房地产行业集中的背景下,为了保持宏观经济和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新增了限价、限购和房产税等行政和税收手段以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
系列调控政策的叠加,将会在短期内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波动影响。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任何行业都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包括房地产市场。
(二)行业基本经济特性分析
房地产市场供求双方的经济特征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当市场供应量大于需求量的时候,房地产市场相对销售速度较慢,反之,则销售速度加快。同时,房地产价格除了供求关系之外,土地价格、建设成本等相关因素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三)行业竞争状况分析(五种竞争力量模型)
中国房地产市场是由政府、开发商、已购买者、潜在购买者、银行等金融机构这五种力量组成的,这五种力量相互作用决定了房地产价格的涨跌。
资本的逐利性使开发商和已购房者希望房价永远上涨。
政府是宏观调控者,负责整个行业的平稳发展,维持房价既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既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同时又能迎合"民意"。
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当然也是希望房价持续上涨,只有持续上涨,它的房贷业务才能增长,它既有的风险才能化解。
只有潜在购房者是真正希望房价越低越好的,他们虽然相对是弱势群体,是社会的中下层,但因为数量众多,不可忽视。
(四)行业内的战略群体分析
行业内形成了以万科、恒大为代表的大型开发企业,他们规模大,资金实力雄厚;大部分国企也涉及房地产领域,他们的竞争实力较为强大。
三、M房地产有限公司的战略环境分析-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strengths)
1.前期项目开发十年的经验;
2.企业处于成长期,产品系列和研发设计能力具备一定发展的基础和实力;
3.项目团队特色,产品由全球顶级团队设计团队打造,项目周边环境及配套设施比较完善;
4.清晰地区域定位,业务定位,产品定位和客户定位。
(二)劣势分析(weakness)
1.本公司规模较小,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模式;
2.缺乏长效的盈利模式,盈利能力低;
3.品牌营销与危机公关意识不强,不能系统地利用媒体来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4.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管理层级多,效率低,新架构的运营有待启动。
(三)机会分析(opptunities)
1. 土地市场上激烈的竞争局面趋缓;济南市场上房产成交量呈上升趋势,居民住房占到总成交量的64%;
2.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时期,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省内人口进入济南,这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机会;
3.济南房地产市场整体战略规划以东拓西进为主旋律,而公司目前的项目就在东拓方向上。
(四)威胁分析(treats)
1.房地产市场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规范化,这不仅使得运作成本高,而且促使各种资本进入房地产市场,使得市场竞争激烈;
2.开发过程中所需的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管理成本上升幅度较大。
3.土地供应和信贷控制仍是政府调控两大手段,土地资源短缺和融资问题是房地产业的两大难题;
4.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剧,抑制房地产市场过热的措施不断出台,且一轮比一轮严格,各地相继出台了"限购令"。
四、M房地产有限公司的战略发展
M房地产有限公司的经营宗旨是服务顾客,富裕员工,回报股东,奉献社会。公司使命就是实现公司的愿景,即:成为一家持续百年经营的企业,成为中国建筑文明的倡导者。
(一)公司的阶段战略目标
571战略--用五年的时间,完成至少七个城市的战略布局,力争成为山东省民营房地产企业第一。全国战略--2015年成功上市后布局全国。
(二)公司层战略
五年内立足山东,稳固淄博等三线城市,着力发展济南、青岛等二线城市,逐步在其他城市有所作为,完成至少七个城市的战略布局。
(三)业务层战略
1.核心竞争策略
"三快"策略:快速拿地、快速制造、快速销售。
成本领先策略:全过程的、科学的成本领先。
差异化策略:全方位的、有竞争力的差异化。
2.市场拓展策略
扩展速度:六个月之内不能达到开工条件的项目不拿。
拓展方式:主要通过市场行为,非战略布局需要不拿地王;除直接投资之外,也可以采取合作的形式。
拓展范围:放在全山东的任何一个二、三、四线城市。
3.市场营销策略
快速销售策略:开盘一个月内实现放盘量的60% 。
定价原则策略:客户定价原则。不追求单个项目的利润最大化, 追求资金的快速周转。
样板领路策略:售楼处、样板间、景观示范区先行。
五、M房地产公司保证战略实施的措施
(一)寻求政策优势,结合brt和政府东迁的机会,主攻住宅开发,审慎的选择商业项目。
(二)抓好细分市场,加强专业化经营并适时寻求战略伙伴合作,加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做好政府和银行营销及公关,丰裕公司土地储备与银行贷款,避免资金风险。
(四)优化开发环节,降低经营成本,通过量的积累和扩张求得效益增长。
(五)抓好员工团队建设,通过内部培养提高员工素质,降低人员转换成本。优化员工团队,降低运营管理成本,实施针对细分市场的低成本战略。
(六)做好融资与资本变现工作,确保资金流动畅通。
六、结语
在当今房地产行业环境因素越来越复杂多变,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 战略管理已成为M房地产有限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越来越显示出它在公司管理中的重要性。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运用战略管理分析方法,得出了以下结论:该公司应该结合brt和济南东扩的机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公司的融资能力,加强实施品牌战略;建立房地产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和评价体系,根据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以适应市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专著:李延喜著,《次贷危机与房地产泡沫》[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72一109。
[2]专著: 陈建明著,《商业房地产投资融资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1一18。
[3]期刊论文:赵奉军,《房价长期上涨的神话与现实》[J],中国房地产,2009年1月,第31-34页。
[4]期刊论文:梁建军,《浅议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J],北京,现代商业,2008年4月,第185页。
【关键词】 集团公司 税务筹划 战略管理
一、集团公司战略管理与纳税筹划的关系
战略管理本身就是从长期来统筹集团公司的活动。集团公司的战略管理不仅涉及面非常的广泛,而且制约与促进它实现的因素既有现实的,也有将来的;有可预见的、可调节的,也有不可预见,并且处于经常的发展变化当中的,从外部环境来讲,集团公司需要适应国家和政策的宏观调控措施以及调控的力度;对集团公司自身来讲,需要获得适应集团公司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战略决策能力。这都需要集团公司从长期考虑,整体筹划。
二、某市××集团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某市××集团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家用电器控制器和电力设备为主兼营医药、建筑和房地产行业的集团公司。集团公司下属的三家生产家用电器控制器和电力设备集团公司,已有的技术力量、技术实力和已获得的专有技术证书而效益较好的厂,另外有独立核算的效益较差,经常发生亏损的两家工厂,专门一家经营技术开发转移业务、独立核算的电器控制器和电力设备研发技术中心,对家用电器控制器和电力设备零件在不同税率的地区间很少进行转让定价;各地分支机构只负责自己的货物运送和原材料采购,在各销售地设立子集团公司且其员工的工资、福利由各子集团公司支付,销售产品时通常采用托收承付和委托收款结算方式;没有在原材料比较廉价的地区设立加工厂。2007年度销售额为40多亿元,净利润总额为9708万元,应税收入为15360万元,应缴纳税款为5652万元,年前权益总额为58700万元,年末权益总额为68408万元。
三、基于战略管理下集团公司税务筹划策略案例分析
某市××集团公司的税务筹划属于集团公司的税务筹划,应从集团公司全局降低整个集团公司的税负,降低整个集团的税务风险出发,增加集团的税收利润。根据集团公司税务筹划的目标,结合税务筹划的理论、方法,给出集团公司税务筹划的思路如下:第一,由于集团具有不同的法人结构,涉及不同的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的税种,因此集团首先可以利用地区税率差异,将业务安排在税收环境最优的地区;第二,可以通过不同的业务组合,达到理想的业务结构,适用较低的税率。第三,可以针对集团公司面临的每一税种,吃透政策,深挖潜力,形成整个集团一盘棋,实现集团总体税赋最优。第四,是在集团公司房产税的筹划中,公司在新建一个项目时,在运用在建工程这个科目进行归集核算时,应该把房屋、绿化、道路等分开核算,这样在项目完工结转固定资产――房屋这个科目时,可以把绿化、道路的发生额不列入房屋的价值中,缩小房屋计提房产税的基数。另外一点就是当集团公司有房屋原值较高的闲置不用的房屋时,应该尽力将房屋租赁出去,虽然有可能租金价格较低,但这一方面可以盘活资产,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房产税,增加效益。除此之外,应该在合同上将包装物押金和货物销售款项分开计算,避免多交税款。集团公司向当地税务机构解释集团公司定价策略和主动同东道国税务当局签订预约定价协议;并支持当地的基础建设,开发节约能源的产品,安装净化污水的装置,大量的招聘本土化员工;依法纳税,响应当地政府的号召大办慈善事业,产品质量把关又极其严格。
四、基于战略管理下集团公司税务筹划策略结果分析
经过上面税务筹划得到效果如下:技术开发工作中,利用好“三新”开发费税收政策,2007年可少缴集团公司所得税100万元,增加集团公司利润100万元。将生产经营地点转到西部大开发城市高新开发区内,仅2007年节税110万元,增加集团公司利润110万元。在税率不同地区间进行转让定价,2007年节税235万元。取消郑州分集团公司的独立财务核算职能,2007年郑州集团公司由原来缴纳集团公司所得税35万元,降低为汇总至总集团公司缴纳所得税16万元,从集团公司整体考虑可节税19万元,增加利润19万元。建立物流子集团公司后,2007年可使集团利润增加550万元。物资采购渠道的改变,从只向一般纳税人采购改变为可考虑向小规模纳税人采购原材料,2007年可节省运费40万元,使利润增加40万元。由赊销的产品销售策略改为分期付款销售方式,2007年可使集团公司所得税、增值税延期缴纳,增加77万元利润。以上税务筹划方案为集团公司节税合计1131万元,集团公司为这次税务筹划直接支出的相关成本为121万元。由于集团公司依法纳税,响应当地政府的号召大办慈善事业,被当地政府表彰并由媒体报道,产品质量把关又极其严格,品牌深受当地欢迎。加上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模式分散式管理改为集中式管理,内部转让定价和集团公司内部资金移动对管理人员的影响度比较小。通过对上面各个集团公司税务筹划绩效评价指标的分析,再根据集团公司税务筹划绩效评价中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体系来衡量这个筹划方案,可以说这一方案是个成功案例。
【参考文献】
[1] 姜欣:集团公司税务筹划探析――以某国有企业集团为例[J].经济管理,2007(23).
Z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中国大型综合性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提供从咨询、解决方案、外包服务到人才培养的“端到端”软件及信息服务,涉及政府、制造、金融、电信、高科技、交通、能源等主要信息技术垂直行业,服务遍布全球,服务于100余家跨国企业客户,员工超过19000人。Z公司BPO业务中心成立于1992年,2008年被并购进入Z公司。主要从事对日本的业务流程外包、数据处理、图形图像处理CAD设计业务,是大连最早的BPO公司,在业界有较高的声誉。
二、Z公司BPO业务中心战略管理分析
通过对Z公司BPO业务中心战略管理举措的分析,笔者归纳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Z公司BPO业务中心的环境分析不够深入。外部环境方面,BPO中心没有常态化的竞争环境分析体系,对于竞争对手的分析也仅局限在大连本地。在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各要素设置权重,而且分析仅仅基于内部管理人员的判断,缺少行业专家的参与。这使得外部环境分析缺少全面性和科学性。内部环境方面,BPO中心分析得不够细致,考虑的要素过少。这使得BPO中心很难发现自己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差距并实施改进。
其次,Z公司BPO业务中心战略目标设置不够合理。BPO中心的管理层没有合理参照历史发展速度并考虑外部环境的因素,导致目标的设置过于冒进。管理层对于战略的思考不够深入,导致中心的战略不够清晰,针对性也不够强。在区域发展战略上,管理者希望通过开拓更多的市场来达到降低风险、增加业务的目标,但是忽略了目标达成的可行性,给员工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再次,管理者在战略实施过程中没有做好对战略的分解、宣传和沟通。导致BPO中心的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都不了解组织的战略,更不知道如何实现战略。战略的分解也不够明确,没有明确表述出战略具体的行动计划及完成时间。
另外,Z公司BPO业务中心的战略评价不够细致,且系统性不足。在如何应对变化、战略未达成的原因及对策上思考不足,缺乏新的创意和机会,进而难以推动企业后续的增长。评价过多地集中于财务而忽视了其他方面。从系统性方面来看,BPO中心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战略评估体系,且评估过程略显应付,没有实现定期评价。这使得BPO中心很难对未完成的战略目标进行分析,难以总结出组织战略存在的问题。
三、战略规划设计
针对上文呈现出的Z公司BPO业务中心的发展现状,以及Z公司BPO业务中心在战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为Z公司BPO业务中心重新设计了有利于其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
首先,在战略环境分析及预测方面,从企业外部来看,预计在未来几年,大连市对日BPO行业的企业数量将会出现大规模的增加,行业的集中度也将有显著的提升。日本国内BPO企业的数量也将有所上升,日本企业对中国BPO业务的依赖程度将会明显下降。从企业内部来看,BPO中心有着较强的生产及管理能力,但市场营销和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在未来几年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Z公司BPO业务中心的发展。并且,Z公司BPO业务中心目前并没有常态化的竞争环境分析体系。这就要求Z公司BPO业务中心必须正视未来几年内可能会面临的激烈的外部竞争以及内部创新力不足的问题,建立有效的行业信息管理流程,并扩大分析范围,将中日两国的BPO中心都纳入到分析体系当中。
其次,在战略目标的制定方面,Z公司BPO业务中心目前的战略目标出现了虚高的现象,盲目强调市场的大量开拓,这与BPO中心的实际发展状况不符。对于BPO中心来说,随着中心的不断发展,中心所拥有的大客户业务将会稳定下来,其增长速度也将减缓。同时随着城市发展、市场竞争加剧、人员成本增加,在一定的发展时期内公司盈利的能力会出现逐步下降的现象。因此,笔者建议应当适当放缓年收入的增长率,适当减少大客户的年度增长数,避免给组织成员带来过大的压力。
另外,在战略的分解及战略重点的确认方面,Z公司BPO业务中心在创新和营销能力方面较弱,但目前却在开拓中高端业务,并涉及到BPO外的多个行业,这使得Z公司BPO业务中心很难形成竞争优势。笔者认为应暂时放弃多元化战略而实行集聚战略,将企业的资金集中投入于对BPO基础项目的研发和创新环节,在相对狭窄的领域中推行成本集聚战略,从而使Z公司BPO业务中心能够在激烈的同行业竞争中以较低的成本占据优势。在区域战略方面,中心目前开拓欧美市场但均以失败告终。笔者认为应当暂时放弃欧美市场,集中力量开辟日本市场。企业可以通过并购日本本土规模较小的BPO企业或重组等方式增强Z公司BPO业务中心在日本的知名度和实力。Z公司BPO业务中心可以通过绘制战略地图的方式来帮助企业分解战略并比较各分解战略的相对重要性,从而帮助企业选择合适的战略重点。
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宣传、沟通方面,Z公司BPO业务中心缺少与中、基层人员对于战略的沟通和宣传,导致目前Z公司BPO业务中心目前组织战略实施僵化。针对这样的现状,笔者认为Z公司BPO业务中心应制定明确的战略沟通计划,明确可行的沟通方式。由高层管理人员亲自引导沟通流程,建立专门团队制定计划来确保在恰当的时间沟通恰当的信息,信息必须与目标受众相关,并且要通过多种媒介进行传递。团队需要周期性地对员工进行调查,确保他们理解这些信息。通过这种途径能够有效提升组织成员对战略的认识和理解,提升战略的完成质量。
最后,在战略评价环节,Z公司BPO业务中心目前的战略评价不够细致,且系统性不足。这使得BPO业务中心难以总结并改正组织战略存在的问题,不利于组织的未来发展。因此笔者建议,Z公司BPO业务中心应当建立企业业绩评估体系。可以通过建立平衡计分卡规划年度预算,将年度目标与战略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同时,制定出明确的时间计划、完成期限及具体的行动措施,使企业的目标体系成为衡量组织业绩的标准。另外,Z公司BPO业务中心还应当定期召开战略管理回顾会议,检验各个单元平衡计分卡的指标和行动完成情况,评估战略实施的进展情况,存在哪些阻碍和风险,从而帮助企业始终处于战略的轨道上,并取得突破性的成绩。
【关键词】业绩评价 平衡计分卡 战略管理
随着全球经济危机进入相对缓和阶段,揭开后危机时代的序幕,变幻莫测的经济环境,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快速发展的技术手段,不断革新的业务模式等一系列因素的不确定性变化,将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带来新的冲击和影响。面对后危机时代的到来,企业需要一揽子的战略去应对日益高涨的环境不确定性(吕鸿江和刘洪,2011;吕鸿江等,2013),而公司战略管理与实施均离不开业绩评价(傅元略,2012)。平衡计分卡(The Balanced Scorecard)属于综合平衡模式中运用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业绩评价工具,本文将从平衡计分卡的视角厘清业绩评价对公司战略管理的作用。
一、平衡计分卡的诞生与演进
Kaplan and Norton(1992)在《Harvard Business Review》发文宣告平衡计分卡的诞生,他们认为平衡计分卡是一个综合评价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指标评价系统,是化战略为行动的有效工具。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形成了经典的平衡计分卡体系。随着平衡计分卡的推广与应用,学者们对于平衡计分卡与战略管理的研究不断地深化和拓展(Kaplan and Norton,1993,1996,2010;Qu and Cooper,2011;Bartlett et al.,2011;Cheng and Humphreys,2012;Cooper and Ezzamel,2013)。
平衡计分卡从财务层面、客户层面、内部运营层面、学习与成长层面四个角度分解和阐释企业的战略,进而企业的战略在四个方面依序展开为具有因果关系的局部目标,通过评价指标激励员工的行动与公司的使命和战略愿景相一致,并将战略实现情况和目标完成程度与薪酬福利相挂钩。业绩评价指标与薪酬激励机制相结合,激励员工承担实现战略目标的责任。因此,平衡计分卡通过四个维度导向企业战略,把战略置于中心地位,为战略成功执行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二、平衡计分卡与公司战略管理
(一)明晰战略目标
公司进行战略管理的关键之处在于确定和明晰公司的战略目标,在公司的战略呈现复杂性时(吕鸿江等,2013)显得尤为重要。Banker et al. (2001)认为,平衡计分卡的精彩之处即在于它阐明了业绩评价指标和战略目标之间的关系。一旦企业明晰了这种关系,就可达到Kaplan和Norton提到的化战略为行动的效果(De Geuser et al.,2009),从而帮助企业改善业绩。Banker et al.(2004)将平衡计分卡指标分类为战略相关指标和战略无关指标,研究了指标的战略相关性对实验参与者评价业务单元业绩的影响,其研究发现,当实验被试拥有了业务单元详细的战略信息时,他们的评价更多依赖战略相关指标。这表明虽然平衡计分卡可以帮助决策者明晰战略目标,但是其决策时仍需一定信息支持,如预算报告(毛洪涛等,2013)。
为了进一步加强平衡计分卡与战略目标的联系,Kaplan and Norton(2004)引入战略地图(Strategy Maps)的概念,把战略目标进行可视化处理,将战略目标之间的因果关系清晰地展现出来,进而通过对战略目标的衡量,形成平衡计分卡四个层面的业绩评价指标,形成了以战略地图和平衡计分卡为核心的战略执行体系,从而将企业战略与业绩评价指标更为紧密地结合(刘俊勇等,2011)。此外,平衡计分卡可以促进企业上下交流和学习,增强组织内部关于战略的有效沟通,并达成战略的共识和实现目标的一致性(Tayler,2010)。
(二)化战略为行动
通过平衡计分卡的战略地图明晰了公司的发展战略,而四维度的指标则进一步细化和明确落实战略的途径。企业需要为此去编制预算报告,为战略的落实配置相应的资源(毛洪涛等,2013)。平衡计分卡组成的方案有效地沟通了战略规划与财务预算,把财务预算和战略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公司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并不断取得战略性的成果和突破,体现出了短期成长和长期发展的平衡之美。
在化战略为行动的过程中,战略地图的作用尤为特殊,解决了战略执行上的逻辑问题,为实现公司总体战略选择一条最高效的路径和行动方案。以战略地图为媒介,以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为目标,平衡计分卡这一个战略执行管理工具将公司战略和愿景放在公司所有管理和运营的中心地位,使公司战略始终处于有效地管理之中,最终形成战略中心型组织(Kaplan and Norton,2001)。
三、结语
平衡计分卡创造性地综合了财务指标与财务动因指标,构建了自成一体的业绩评价系统,自1992年诞生以来,众多企业的实践与学者的研究均表明平衡计分卡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进行战略管理,明晰战略目标,规划战略途径,进而落实战略,完整地形成了“目标―战略―行动”三位一体战略路径。
后危机时代序幕的揭开与全球进程的加快意味着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深水区,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着巨大挑战,亟需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变革转型。企业管理变革首先要从业绩评价升级入手,充分汲取平衡计分卡的管理思想,在发展战略、目标定位、战略实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转变,力求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竞争环境中保持明晰而有效地战略,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谋求机会。为此,当前学者应该认真研究业绩评价与公司战略管理的内在作用机理,为平衡计分卡在中国的运用与实施提供本土化的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
主要参考文献
[1] 毛洪涛,程军,邓博夫. 预算报告编制参与,调整及其决策价值[J]. 会计研究,2013,8: 81-88.
[2] Cheng,M.M.,and K.A.Humphreys.The Differential Improvement Effects of the Strategy Map and Scorecard Perspectives on Managers' Strategic Judgments[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12,87(3): 899-924.
关键词:寿险公司;战略管理;战略目标
战略管理是一组管理决策和行动,它决定了组织的长期绩效。战略制定与实施对公司的重要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不乏成功或失败的典型案例。世界零售产业巨头沃尔玛以“让顾客满意”作为战略目标,据以实施一系列的战术,如为顾客提供“高品质服务”和“无条件退款”,并每周作关于顾客期望和反映的调查,及时更新商品的组合与摆放,通过建立独特的供应链条、配送中心、商用卫星,培养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公司通过实施战略管理,使发展战略有效指导日常经营活动,短中期规划与长远目标战略保持一致,最终实现公司愿景。各行业对战略有不同的要求和体现,对于我国保险公司,尤其寿险公司,实施战略管理是公司成长成熟的最佳途径,其建立战略计划、进行战略管理的必要性也较其他行业显得更为突出。
一、我国寿险公司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一)公司产品的长期性和无形性要求寿险公司树立品牌,作好长远规划
首先,寿险公司为消费者提供的主要产品是人寿保险,从订立保险合同到合同终止往往历时几十年,作为先销售后生产的企业,保险公司能够持续经营是消费者得到应有保险保障的首要前提。虽然我国保险法对寿险公司一旦发生破产,如何保障投保人利益不受影响作出了明确规定,但试问一个连自己的持续经营都无法保障的公司如何承诺为客户提供终身、优质的服务?无疑保险公司的持续发展能力会构成消费者选择保险公司的重要因素。其次,从产品形态来分寿险产品作为一种保险保障服务,属于无形产品,消费者在购买时无法直接接触与鉴别,只是通过保险公司的品牌形象、产品介绍来进行比较判断,主观成分占很大比重。因此公司的诚信建设、文化理念不仅会影响到已有客户得到服务、实现自身权益的质量,更会成为吸引或失去潜在购买者的重要因素。同时,我国居民对保险的认识接受程度还很低,保险意识水平不高,推广产品必须先推广保险理念,居民对保险的品牌认知度也仅限于几家市场占有率高的公司,而树立保险品牌在保险销售中的重要意义为中小保险公司推广产品带来特别的挑战。
以上产品的特殊性要求寿险公司作好长远的规划,公司整体形象、整体水平的提高与公司业务的发展之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而且这种依赖要强于一般企业。
(二)战略管理符合保险行业的特殊性
保险业恢复以来快速发展,具体来看,寿险保费收入2008年全国总计6658亿元,我国2008年保险密度达到736.74元,保险深度为3.25%,法律法规不断健全,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市场主体从一家国有到21家中资、26家外资寿险公司,同时资产管理公司、保险中介公司也逐渐增多。但是,经过仅仅二十几年的发展,保险市场完善程度、保险公司管理水平及保险产品开发、核保核赔以及提供其他服务的各个环节都有待提高,发展中的问题仍然不断出现。在行业发展尚不成熟、变化较大的前提下,保险公司更应该有自己的发展战略、长远规划,保证在未来变化的形势下,公司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不会因外界变化而严重影响到公司的生存和正常发展。
(三)公司的不成熟需要战略管理的支持
保险公司一方面,因为整体行业的不成熟而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另一方面,我国寿险公司自身成立时间短,经验不足,缺乏人才,如何面对未知的市场、应对变化的环境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形成自身竞争力对于保险公司,尤其是中小保险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都至关重要。在当前的客观环境下,怎样分配资源,平衡各方面不足,集中力量创造自身优势,立足于中国保险市场,需要各公司有合理长远的规划。战略管理不同于普通管理,更能帮助公司实现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之前的协调和统一。
二、我国各寿险公司当前长远战略分析
(一)从企业愿景看公司战略
各寿险公司都纷纷提出公司所培养、秉承和追求的企业文化、企业使命及企业愿景。本文选择各公司所公开的长远发展目标按照构成要素的不同进行如下归类分析:
1.顾客
即寿险公司的目标客户群。大多数保险公司笼统表述为“客户”或是“中国客户”,泰康人寿则较明确提出其市场定位——“融入21世纪大众生活,为日益崛起的工薪白领提供高品质的寿险”。虽然寿险标的不及财产保险标的差异显著,但不同产品针对的需求群体在年龄、经济状况、生活负担等方面仍然有较大差别。对于中小保险公司,分析公司选择客户方面的优势,然后集中资源针对特定群体开发产品并全力经营,实现规模经济不仅是占领市场一席之地的当今策略,即使是长远战略考虑,中国特定群体的潜在保险需求都有很大开发空间,公司也可以在形成的客户资源、特定人群的品牌效应基础上进一步发掘满足保险需求,为凭借专业化经营、提供高品质服务和特色产品形成核心竞争力提供帮助。
2.产品和服务
根据公司的目标产品和服务,可以把我国寿险公司的战略目标分为两类。一类提供专业化高品质的保险保障服务,如招商信诺详细列出“我们的使命是为我们的客户提供国际级品质的、价格合理、购买便利的人寿、意外以及补充医疗保险和服务,为客户及其家庭提供意外或疾病情况下的财务保障。”最终目标产品定位于寿险的还有泰康人寿、华泰人寿、信德人寿、华夏人寿、中意人寿、中英人寿、友邦、海尔纽约等。另一类公司将同时提供保险保障和理财方案或进行全面理财规划作为目标,走综合化道路,如新华人寿的愿景是“在更广阔的领域为客户提供全面、优质的风险保障和投资理财服务”;合众人寿明确订立目标“2010年发展成为国内前七大人寿保险集团,2020年成为国内十大金融企业集团,最终发展成为一流的综合金融企业集团。”金盛目标“成为财务保障和资产管理公司中的领军力量”;信诚、光大永明、瑞泰人寿、中美大都会等都以提供全面的投资理财服务作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愿景。产品和服务是公司存在的核心,一个公司产品的不同直接决定公司的整个运营体系的差别,同样保险公司不同的战略目标会影响当前公司发展的重心及业务发展中的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
3.市场
即公司在哪些地区发展业务,可分国内和国际两种。外资公司多作为股东发展战略的一部分而定位于中国,中资公司中国寿股份“推进国际一流寿险公司进程,创建‘学习创新型、资源优化型、成长增值型’企业”是目标国际化的典范,而且公司当前发展进程也在一步步靠近该战略目标,太平人寿“成为中国寿险行业管理、流程和制度的标杆,使太平人寿进入国际A级企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杰出品牌,并打造成为中国金融保险业中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百年老店’”。同样体现出走国际化道路的目标。其他中资公司多以发展成为国内一流公司为愿景,在当前公司实力状况下是切合实际的,国际市场的复杂是需要一定实力作为保障的。
4.技术
即公司的技术状况及对技术的追求。保险属于服务业,技术体现在专业人才上,不少公司尤其是合资公司提到“专业经营”、“专业服务”,其中中意人寿“创建知识型人寿保险公司”较有特色。产品开发、优质服务及公司治理上如果能形成核心优势将是保证公司持续发展、占领市场的重要技术。我国寿险技术较国际先进水平仍然落后,导致公司产品同质化严重,老百姓想买的产品买不到,同时保费高进一步加剧保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不平衡,在保险市场持续竞争发展的背景下,摈弃恶性竞争,产品的竞争、技术的竞争乃至人才的竞争才是未来保险发展的趋势。
5.对生存、成长和赢利的关注
中国人寿目标中包括“成长增值型”;平安“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民生人寿希望“把自己建设成为成长性强、富有特色的一流保险企业”;华泰“努力建设一家效益和品质最好的寿险公司”,太平洋安泰“以卓越的绩效,提供高品质的寿险服务,成为客户的最佳选择”;信泰“做稳健于世的百年金控蓝筹”;英大人寿“秉承‘专业规范、高效稳健’的经营理念”。可以看出,公司价值最大化是保险公司一致的追求,这符合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会因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或是盲目扩张市场损害公司的长远利益。从近年相关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华泰人寿追求“效益”并将其定为战略目标对公司的经营指导作用显著,在业务质量、投资收益上都有较好的控制。
6.基本信念、价值观
泰康目标成为“最具亲和力、最受市场青睐”公司;生命人寿“秉持‘内诚于心,外信于行’的核心价值观”。除公司多提到诚信这个保险业的最基本最重要理念外,中资公司的价值观中加入不少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如合众人寿以“和合”为企业理念基石,在核心价值、企业文化中都予强调,并最终目标实现“和睦共生、和谐共事、和美共荣、‘司和万事兴’的完美境界”。基本信念、价值观是一个企业文化的核心,体现了公司经营、人员工作的共同信念,一个得到员工和客户认可的公司价值观可以加强公司凝聚力,树立公司良好形象。
7.定位
平安“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础”,联泰大都会“依托全球领先的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很多公司在战略表述中并没有指出自己的优势,但不代表它们缺乏优势,不同的背景下各公司正确定位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优劣势,认识企业所处的环境,意识到自身的威胁识别出机会。比如根据股东及公司规模不同,表1分别选择中国人寿、民生人寿、友邦、中意人寿和太平洋安泰五家公司的优劣势进行粗略总结。
8.对公众形象、社会影响的关注
生命人寿肩负“携手提升生命价值”的企业使命,奉行“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经营理念,英大人寿“发扬‘责任心’理念,服务客户、成就员工、回报股东、回馈社会,争取为中国保险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与品牌建设相一致,各公司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树立良好公众形象,这将是公司一直携带的标志,体现着各公司的价值观。公司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矛盾与一致,社会责任的承担是保险公司必须面对平衡的难题,一味强调其一都会将公司下一步的发展置于困难境地。
9.对雇员的关注
正德人寿“为把正德人寿建设成为一家‘让消费者满意,股东放心,员工幸福’的一流寿险公司和百年老店而努力奋斗,为创造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国华人寿将”力争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最能为客户、员工、股东创造价值的金融保险集团”。中宏人寿“成为一家令客户、股东、人和员工信赖并为之骄傲的公司,为大众提供最佳保障产品和服务”。公司员工的忠诚度是公司长期储备人才的保障,人才的竞争又是公司竞争的核心,如何留住人才、培养人才是公司必须作出的战略规划。保险公司中一类特殊的人员是保险营销员,保险营销员的定位当前存在很多的不完善,致使营销员流动性大,出现大量孤儿保单,同时客户源也随营销员不断流失变化,不利于公司锁定目标群,且不利于公司进行长期培训。保险营销员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明确定位,同时保险公司也要重视营销员的长期稳定性。
各公司在制定公司战略时侧重点各有不同,如注重产品类型、关注市场开拓、看重股东雇员利益等,反映出公司在追求公司价值的过程中欲培养的核心竞争力上存在的差别。通过对我国寿险公司长
远目标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特点:按照市场占有率区分,市场占有率高的公司(中国人寿、平安寿、太保寿、新华寿、泰康寿)更强调公司的向外发展,如向国际化看齐、综合服务平台、追求卓越等,中小公司更多强调提高客户满意度、树立品牌;按照公司性质分,外资公司更多强调提供专业性、高品质服务,中资公司则强调社会效应、传统文化的相对较多。
(二)实际问题体现
顾名思义,战略成本管理起源于战略管理和成本管理两大理论,是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和现实产物。将公司的成本管理置于战略管理的高度是战略成本管理的内在要求,企业企业为了实现现阶段的公司战略就必须大规模地进行公司和竞争对手的信息收集,并以战略为指导来不断寻找公司运营成本降低的方法,并循环反复、源源不断进行下去。
首先,战略成本管理建立在公司战略的基础上,是为公司战略服务的一种管理方式。战略成本管理应该具备和战略管理一样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它主要是在战略管理的过程中加人了成本分析和成本管理的方法和内涵,并使之贯彻管理全过程,令其在战略管理管理之中发挥高度的作用。
其次,相对成本的降低是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目标,追求竞争优势是其管理的核心追求。战略成本管理并不是以追求成本最小化为目标,而是以创造竞争优势为目的,公司进行战略成本管理需要在二者之间进行权衡和衡量。
最后,战略成本管理建立在对传统成本管理的一种综合吸收和摒弃的基础上。市场经济发展愈加深化、竞争愈加管计划,而成本管珲还依然仅仅停留在生产过程管理,设备采购、产品设计、产品营销管理层面,战略成本管理要求企业在传统成本管理的基础上还要消除对增加企业价值无益的成本消耗,注重内部组织管理的价值,获取足够的竞争优势。
二、国内外石油公司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策略
(―)釆取兼井和联合的发表成略,形成梘棋较洚.
在国际范围内实施大规模的兼并和联合,可以便于各个公司之间进行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强强联合,从而产生双方的协同和互补,这也是一些大规模的降低成本首选的方式和途径。比如美国的埃克森公司曾经在上世纪末以高达8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孚石油公司,而收购之后的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的市场价值飙升到2380-按美元,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公司0二者的合并主要是为了增强各自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因为在上世纪末石油价格受到全球原油过程的影响达到了历史新低,并且在短期内难以看到回升的希望。这些石油大鳄纷纷通过资产重组和兼并合并来找到新的出路。所以埃克森收购美孚是为了实现多元化经营、提升自身的组织规模,降低地区经济波动带来的冲击。大的石油公司之间的兼并和合并可以在短期内实现大规模的成本降低,使得生产经营规模得到扩大,竞争力得到提升。
(二)采取资戶置换和诮耋战略,峰低鋟誉成本
国际石油公闻可以采取资产置换和优化升级,强化自身核心业务,规避和减少非核心业务,从而降低经营成本,这样做可以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资产质量的提高和盈利水平的提升。举例来说,壳牌集团曾经通过资产置换对上游的战略成本进行了调整,实现了对重点区域的连片开发,降低了操作成本,实现了规模经济。它是通过将自身的油田和另外一个公司的油气资产来实现经营成本的降低的。
(三)采取机枸精简、减人嶒故的方式来降低成本
石油公司要贴近市场,就必须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能够随时进行机构的调整和改革,精简机构可以达到这一目标,有效降低管理费用和人工成本减少管理层次和幅度。阿莫科公司曾经在九十年代初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力裁员和费用削减,取消了中层管理层这一管理层级,让公司成为一级法人,使得高级管理者和客户、市场的关系更加贴近,还建立了公共服务部门将原有的辅助科室集中整合到一起,这使得阿莫科公司可以在一年内节省12亿美元的管理费用和办公费用。减人增效是国内外的是由管理在削减战略成本的时候都首选的一种途径和方式,减人是对原有的机构和业务进行重新调整的过程,使得冗余的部门和人员能够及时得以清除,减人本身是一种管理的手段;增效是指在减人的过程中实现的管理效率的不断提升,增效是战略成本管理要达到的目标。
(四)采取加强资金管理、优化投资结构的方式爷低财务资用
国内外大型的石油公司虽然在规模上庞大,但是对财务管理和资金管理依然不能忽视,选择投资项目和投资方向的时候要极其慎重,保证较髙的投资回报率。从根本上降低成本、提升效益。近年来,我国的石油公司也在资金管理上加强管理力度,中石化集团成立了中石化财务公司以实现资金的集约化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其中注册资金达到了25亿美元,资产规模近一千亿美元,财务公司主要为集团提供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当前很多石油公司的资金来源于短期借款,利用上比较困难、偿还期限短的特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中长期战略和技术改造是难以通过短期融资获得满足的,成立属于自己的财务公司可以通过发行债券获得中长期资金,为集团的资金来源提供完善的服务。
总而言之,国内外使用公司可以通过兼并、联合、减人增效、资产置换、加强资金管理和购置大型装置等方式来实现战略化的成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