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大学课堂

时间:2023-03-02 15:00:46

导语:在大学课堂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大学课堂

第1篇

关键词:大学;智慧课堂;移动终端;Android;手机App

中图分类号:TP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5-0187-03

Abstract: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class play phone, sleep, less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and other practical problems, this project is based on the Android platform, client / server model, based campus wireless WiFi network, we developed an intera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university wisdom system. Student in the classroom with teachers App mobile terminal APP mobile client to communicate using a wireless network, to achieve student attendance, teacher name, quizzes students answered promptly, usually results and other records and statistics functions.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wisdom of intera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interactive classroom system can help teachers' organizations, to promote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interactive help students master a thorough knowledge, improve classroom teaching management efficiency, improve classroom teaching result.

Key words: University; Wisdom classroom;Mobile intelligent terminal;Android;App

1 引言

随着智能设备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人们对智能化环境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 为此,人们也希望使用智能化环境来改变本身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如今,智能都市、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慧校园等智能化环境正离我们越来越近,教育工作者对“智慧课堂”的研究也开始展开。 目前,有于智慧课堂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各国政府、全球各地知名企业、高等学府以及中小学校等机构的关注,智慧课堂的研究已经成为了教育研究的一个新研究范畴。

智慧课堂是当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是互联网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结果。智慧课堂的关键在于用最新的技术革新和改进大学课堂教学,打造智能、高效的课堂。当今社会是一个大数据的时代,社会各个领域也将会因为大数据的出现而产生深刻影响。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1]。

智慧课堂的出现也将带动传统教学模式的变更,使得教学模式获得更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传统学生评价体系一个质的变更,使得评价系统更加准确更加有意义。在今后智慧课堂能得到普及对于教育教学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2 构建大学智慧课堂的必要性

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崛起,智能手机应用开发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崛起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现在的生活中手机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样工具了。人们的出行工作学习都离不开手机了。而我们的学生群体中,几乎人手一部手机,而手机越来越向智能的方向发展。随着功能的逐渐完善,手机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发短信和打电话方面了,而成为一部随身的智能处理终端。

一方面,目前一些在校大学生在课堂上不专心听讲,而是使用智能手机在玩游戏或上网聊天,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败坏学风。由于课程教学任务重,班级学生容量大,老师在课堂上不能有效监控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师生互动太少,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多数老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如何让老师实时了解学生的上课情况,与掌握知识的程度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在移动设备中以开源的Android操作系统占大部分市场。

目前学校对学生的评价都是属于终结性的评价,平时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较少,主要来自于课后作业和上课的点名,缺少合理性,这就导致学生缺乏对平时学习的重视,而仅仅在期末的时候去突击复习,因此学习效果较差[2]。而本项目在平时上课的时候就会记录学生的每节课的学习情况,到期末通过累计形成对学生一个学期的评价,这样对学生的评价相对客观一些[3]。同时,也能让学生的注意力放到平时的课堂学习中,在平时就能脚踏实地去学习。

然而还处于研究起步阶段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很多的研究还是概念性的,真正可以供教学使用的数据分析工具还很乏[4]。

另外,教师在上课后很难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上课时的哪些知识点学生没有掌握,哪些又是模糊不清的。所以在这里需要一个反馈的功能。本项目针对这点提出了学生论坛提问的模块,学生可以在论坛中反馈自己的疑难点,当很多学生都有相同的疑难点问题时,就说明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这个知识点讲的不到位。通过反馈模块,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进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构建大学智慧课堂的方法

在考虑到在如今的大学校园的无线网络有着良好的覆盖,以及学生几乎人人拥有智能设备的情况下。以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课堂互动系统为实现方式,总体架构采用C/S与B/S的混合模式,由教师端App、学生端App以及后台管理器组成,来构建大学智慧课堂。

教师用户端App具有如下功能模块:

登录模块。教师使用该模块登录系统,并选择相应的课程。

上课模块。教师点击“上课”按钮,使得学生端App与教师端App建立连接。

查看管理出勤情况。教师可以查看学生的出勤情况,分为“请假”、“迟到”、“旷课”三种情况。系统自动将学生的出勤情况记录到后台服务器数据库中,作为今后对于学生评价的依据。

提问模块。教师在上课讲完某个知识点后,若要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及时通过提问模块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app回答,在学生提交选项之后,教师可以统计回答结果。在教师下发问题内容之后,由学生完成题目的答题并提交答案,并及时进行相关数据的分析处理,使得教师可以在课堂内及时反馈矫正。

教师端App模块图如图1所示。

学生用户具有如下功能模块:

(1) 注册模块。注册学生的信息。

(2) 登录模块,学生可以通过此模块输入学号和密码进行登录操作。并选择相应的课程。

(3) 签到模块。学生在手机终端进行签到操作。签到后,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出勤情况。

(4) 答题模块。由教师提出问题,并提供相应的选项由学生选择。学生在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选择之后。将结果反馈给教师端App。

学生端App模块图如图2所示

4 构建大学智慧课堂的技术选择与使用

学生端App基于Android手机,使用Android应用框架中的HTTP Client组件从服务端的HTTP API接口接收数据,然后交由Android UI界面层渲染界面并最终展示出来。对于服务端,在HTTP API接口和MySQL数据库之间有一个API Debug后台,用于调试服务端的API接口,如图3 整体架构图所示。

5 大学智慧课堂的后台管理

智慧课堂的后台管理系统,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大量的学生信息和反馈数据存入到数据库中的时候,后台管理系统就要承担数据统计和分析的任务。而分析的结果将作为学生的学习评价的重要依据。

后台管理包括的功能:教师、学生的个人信息管理,对课程信息的管理。对数据库中存放的学生的答题记录进行数据分析,等到一个直观的图形,从而教师可以很方便知道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于学生的考勤分析,是生成学生期末评价的一个关键信息。

教师,学生信息的管理模块:对教师,学生个人信息的进行增加,删除修改等功能。

课程信息的管理模块:课程信息的修改,保证教师在上课时所使用的课程信息的正确性。

学生答题记录的分析模块:核心模块,从数据库中提取学生上课时在APP端产生的答题信息。在后台系统中统计后,计算出一个直观的图形,反馈给教师。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行为数据进行真实记录,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智能算法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来的薄弱知识点,定向推送学习内容和测试题目,有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5]

学生的考勤分析模块: 核心模块,通过每天教师上课的点名情况。结合不同班级,不同课堂,不同教师,可以得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对于学校教务处,教师个人还有学生群体都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信息。教务处可以根据大数据分析出课程的调整,时间的调整。在教务管控中采用信息技术的,采用了计算机辅助的方式,提高教务管理的效率,实现了教务的标准化管理。[6]教师可以调整上课的方式等等。更可以督促学生的学习状态改善,对于学生的平时成绩,是一个非常有参考价值的数据。

6 智慧课堂案例展示

课程: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系统集成

6.1传统上课模式

1)教师讲解书本知识点,结合书本上的案例具体讲解。

2)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很难与学生进行沟通,教学效率低下。(原因有如下:⑴学生在课堂上喜欢使用智能手机来消磨时间,导致不能很好得听课。⑵大多数学生不愿意与教师进行交流与互动,导致教师不能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

3)在学期末的时候,常常需要进行学生的终结评价。即学生的平时成绩。学生平时成绩的产生往往没有特定的标准,有些教师采用上课点名,课后作业,上课提问的方式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但是这个成绩的产生往往不能准确得反映学生真正的学习情况。(原因有:⑴上课点名存在有虚假的情况,而教师往往不能知晓。⑵上课点名浪费时间,使得本来紧张的时间越来越短。⑶上课提问的方式不能覆盖整个学生群体。)

6.2 智慧课堂的上课模式

1)教师讲解书本知识点,结合书本上的案例具体讲解。

2)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可以推送一个关键性的问题给学生端的App,学生在App上进行作答,在反馈给教师端,进过统计和计算后,教师能很直观得知道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可以决定是否要再次讲解一遍。(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智慧课堂能有效得提高教学效率。)

3)为了针对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在使用App的同时需要连接学校的校园网,在使用校园网的时候不能访问外网资源。从而可以限制大部分智能手机工能。达到限制学生玩手机的目的。(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智慧课堂能有效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智慧课堂的平时成绩形成。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智慧课堂,产生的数据包括:学生的签到情况,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率等,都可以作为平时成绩产生的依据。使用智慧课堂能产生更加的准确的学生评价。

7 总结

基于对于现实中大学课堂的现状,因此在未来的课堂中随着智慧课堂的推广和应用,以及移动网络和数据库的发展,对于课堂效率的提升和对学生的个人随堂成绩的统计和评价我们相信会比现在的偏主观评价会更有价值。这将对于学生个人发展和学校的综合发展都有着不可限量的结果。学生在学习中积累的相关数据和存储积累,经过后台算法的分析处理,可以为大学课堂教学提供更具有针对性、指导性的教学建议,而这样又促进教师积极参与到教学资源的丰富、优化的工作中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基于数字化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的研究中,让教师在教学和学生子在学习变得更有意义,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可以得到明显的提升[8]。加强智慧课堂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课堂进行重新认识和设计[9]。

学生可以实时得到来自教师的教学反馈,具体直观地了解自己的课堂学习情况,准确查漏补缺,促进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8]

参考文献:

[1] 孙曙辉. 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堂模式[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22)21-24.

[2] 乔晶. 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5(23):59-72.

[3] 唐烨伟. 庞敬文. 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4(11):12-34.

[4] 邓文俊. 基于教务管理系统的数据分析工具的研究与设计[J]. 学习资源与技术,2014(5):138-143.

[5] 卞金金. 基于智慧课堂的学习模式设计与效果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6(2):64-68.

[6] 唐慧珍. 信息技术在教务管理中的应用[J]. 现代营销(学苑版),2015(6):33.

[7] 黄德群. 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应用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2013(3):64-70.

第2篇

主题词:课堂教学幽默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学幽默是教学艺术的特殊表现形式,它用富有情趣、意味深长的表现手段进行教学,灵活、巧妙地实现教师教育、教学的意图,将教学引向成功。它是大学教师性格、修养、智慧的表现,是大学教师十分重要的思维品质和特殊本领。它能“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更有效”(赫布・特鲁语)。

幽默教学语言是指教师依据教学实情,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的一种含蓄精练、诙谐有趣、富含哲理的语言,它是教师智慧的结晶。在大学课堂教学中如能运用得当,便会使教学语言具有针对性、情趣性、启发性和指导性,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幽默语言艺术在大学教学中具有如下的作用。

一、 幽默是师生间的“剂”

美国保罗韦地博士曾向9万名学生进行了调查,从中得出结论,学生最喜欢具有幽默感的老师。“亲其师,信其道” 现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不轻信、不盲从,善于标新立异,敢于坚持己见。他们喜欢博学多才、热情开朗、平易近人又具有高超讲话艺术的教师,不喜欢正襟威“言”、不苟言笑、古板冷漠又缺乏讲话技巧的先生。

特级教师钱梦龙一次去外地做示范课。开始,课堂气氛严肃紧张。钱老师走上讲台后,微笑着说:“我请大家猜个谜,虽然发了财,夜夜想成才(财),打一人名。”此语一出,就如一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中,它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活跃了课堂气氛,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同学们积极思考着,一会儿,一名同学举手回答:“钱梦龙。”全班随之报以热烈的掌声。学生一下子和钱老师贴近了。学生顿时觉得这是一位风趣幽默的老师,跟这样的老师学习一定是轻松愉快的乐事。教师健康的幽默,可以有效打破师生之间的陌生感,缩小心理的距离,促进师生之间感情与智慧的交流,更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

二、 幽默是感染力极强的“人格熏陶”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脑容易疲劳。如果能适当动用教学幽默,不时给人以轻松愉快的笑,则能保持大脑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减轻疲劳,振奋精神,增强学习兴趣,这对集中注意、接受信息是大有裨益的,实验还标明,学生对含有幽默色彩的内容记忆得最深刻。肯尼思・T汉林说:“一些例证说明,幽默并不能影响直接认识的获得,甚至在几个星期之后,学生从讲授时所动用的幽默中却有意识地记住了更多的概念。”同时,教学幽默也是教师聪明才智的显现,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创造性的交流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积极、乐观、上进的人格塑造和幽默感的培养。

在分析孙犁的作品《荷花淀》末尾时,我提问道:“水生为什么要去打捞一盒饼干,他真的那样好吃吗?”学生们听了问题先是一笑,随即几名学生谈到了自己的思考,我趁机引导道:“这群战士是多么憨厚、纯朴啊,他们对家人的爱不是甜言蜜语浮夸,而是用行动默默无闻的付出。同学们,你们身边有这样的真情在吗?”大学课堂如果能以幽默为契机让学生接受更多人文精神的洗礼和人格的熏陶,这才是真正灵魂深处的教育。

三、 幽默是“处变不惊”的智慧

课堂突发事件是最令教师头痛的事。它打乱课堂秩序,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教师情绪。如果教师能凭着深厚的知识底蕴,高超的语言技巧,灵活处理,巧妙引导,就能化消极为积极,甚至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次课堂演讲,学生演讲的内容引起台下“听众”的颇多争议,场面开始混乱,此时我微笑着对学生们说:“请各位‘记者’注意,现在还没到采访时间!如果这位同学的演讲深深吸引住了你,请在课后交流。”哄笑一声后,课堂迅速安静下来。教学幽默是老师思想气质、才学、视野和灵感的结晶。它犹如一根神奇的魔棒,常能使语言于瞬间闪烁出耀眼多彩的火花。

四、 幽默是格调高雅的课堂艺术

大学教育是高等教育,一方面教学内容应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深刻的教育价值,另一方面教学中也应采用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教学艺术是“庄”与“谐”的统一,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以庄为基准,寓庄于谐,谐为庄服务,力求做到“善为言笑,然合乎大道。”鲁迅先生在讲《中国小说史略》时,说有一种“讹兽”,人吃了就要说谎话。这时,他很自然地插上一段问路故事。说是在十里洋场的旧上海,有人走到三岔路口向人问路,谁知甲说向东,乙说向西,丙说向南,三个人回答了三个方面,令人啼笑皆非。随后鲁迅先生讲:“大约他们都食过讹兽吧!”他的这一幽默,引起哄堂大笑。学生在笑声中,加深了对“讹兽”的理解和对旧中国恶劣社会现象的认识。

幽默使用的频率与时机,是由教学内容的需要所决定的。当教学内容包含有幽默的素材或可以进行幽默的创造时,才可抓住时机,适时运用,以推进教学的步伐。不能为逗乐而幽默,更不可流于插科打诨式的滑稽,甚至讽刺讥诮。幽默不是油腔滑调,也非嘲笑或讽刺,浮躁难以幽默,装腔作势难以幽默,钻牛角难以幽默,捉襟见肘难以幽默,迟钝笨拙难以幽默。只有平等待人,游刃有余、超脱从容,聪明透彻才能幽默。教学幽默是浪花,不是流水。过多过滥,会喧宾夺主,冲淡教学主题,影响教学的进程。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洁净煤技术;课堂效率;大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198-01

《洁净煤技术》是一门面向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开设的考查课,旨在让学生认识提高煤炭燃烧效率,减少燃烧污染物等相关方面的内容,此门课程只有30个左右的课时,学生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对课程有良好的掌握,并不容易。况且,审视目前大学的授课方式,只注重理论分析,知识灌输,忽视了学生自我探究能力的培养,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丢失了探索新知的好奇,思想僵化,对所学知识情趣索然。在大学这个相对宽松与自由的环境中,怎样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挖掘出个人的潜能,让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令人深思。根据自身经历,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国家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完善各项教学设备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多注重理论教学,在课堂上没有实物模型,学生理解不彻底。比如,在《洁净煤技术》课上,讲到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矿产煤,是介于泥炭与沥青煤之间的煤种,在学生的意识中,煤就是黑色的粉状颗粒,没有注意或接触过类似的煤种分类,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只能去看图片,去想象,理解不准确。况且,教室电脑反应迟钝,投影仪模糊不清等现象时有发生,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国家可加大教学经费投入,改善教学过程中需要的各项设备,为提高课堂效率保驾护航。

二、增开网络课程,让学生随时随地自主学习

网络课程是大学教学发展的一个方向,学校或相关教育部门通过增开网络教育课程,让更多的学生去接触全国教育名师,补充在上课时没有听懂的知识点,给学生自由安排学习及复习的进程。日常课程与网络教育相结合,增加学生授课时间。

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

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知识的心理因素,由于《洁净煤技术》课程安排学时比较少,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力集中时间在30分钟左右,只依靠课堂讲解是不够的。老师可通过与学生心理交流、实验操作、实地参观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下时间主动去探究学习,唤醒学生求知的渴望。

四、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板书和多媒体是日常课堂教学的两种主要形式,在以学生能更好理解的条件下,选取合适的教学方式,集中学生精力。比如,推导公式的时候,多媒体课件多省去了其中的运算过程,一闪而过,致使学生印象不深,若老师采用板书的形式,步步深入,可减少学生理解难度。老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多采用视频动画、图片插入、色彩搭配等方式,让学生在欣赏中完成课程学习。

五、增强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很容易让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中课堂注意力,老师可通过课堂提问、学生辩论、学生讲课等方式增强师生互动的频率,给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老师或同学不经意间一个支持的微笑就可能给学生以极强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与活力。

六、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使其明白学习专业课的重要性

专业课程多在大三、大四阶段开设,在此过程中,有将近一半的学生选择考取研究生,由于部分专业课程并不是考研必考内容,学生不加重视,其用在校外实习的时间准备备考,理论时间投入太多,工作实践经验缺乏,从长远利益来看,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学校可开设职业规划课程,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明确专业课程对日后发展的重要性。

七、严格管理学生课堂出勤率,避免学生荒废时光

大学教学过程中,学生逃课现象时有发生,其利用上课时间在宿舍睡觉,打游戏或从事其他无意义的活动。这些行为是学生意志消沉的表现,学校可通过明察暗访,统计类似学生面对其进行相关教育,明确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树立人生目标,继续奋斗,成长为有用之才。

八、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注重职业道德修养

随着大学扩招力度的进一步深化,大学教师队伍也在逐年增大,有部分教师是刚毕业的硕士或博士生,自身的专业水平并不够,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将理论知识点讲述清楚,因此,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高尚的职业道德,积极健康的个性品格和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的教师群体,让教师的个人魅力对知识的传授发挥作用。

九、强化评教标准,加大优秀教师表彰力度

学校可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网络师风投票,教师业绩考核等方面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评选出多名优秀教师,推广他们先进的教学方式、交流教学经验,加大优秀教师的表彰力度,激励每一位老师不断创新、不断强化教学水平。

十、结束语

教育教学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根本,课堂教学又是大学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的未来,提高大学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投入学习,提高大学生质量事业就会得到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石冬莲,石高宏.大学课堂教学如何理论联系实际[J].资治文摘, 2009(02).

[2]谢水珍.表扬法在大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高教研究,2006(04).

第4篇

关键词: 大学英语 大班教学 生态化课堂

1.前言

目前,全国各高校的教学班级规模在不断扩大。河南各高校也不例外。但由于英语这一学科教学目标的特殊性,大班授课对英语课堂的影响较大,甚至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何应对新的这种情况,是目前高校英语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

教育生态学是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门教育交叉学科,它从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从教育生态学的观点来看英语课堂也应是一个有机、统一、能动的生态系统;英语教师,学生以及课堂环境三种因子共同构成其微观生态环境。这三个因子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他们的动态发展变化会直接影响大学英语课堂的正常进行及教学效果。

因此有必要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对大学英语大班教学课堂中的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

2.郑州四所高校大学英语大班生态化课堂的调查及分析

2.1 调查的目的与对象

本文以郑州高校英语教学为研究对象,以高校英语大班教学现状为调查内容,在调查的基础上对高校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生态化课堂进行分析。根据其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为促进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及整体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数据,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帮助。

问卷的发放于2014 年9 月进行,此次调查在河南工程学院、河南教育学院、河南警察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进行,共发放学生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剔除无效问卷7份,剩余有效问卷193份,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2.2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此调查问卷共有35个问题,主要围绕着大班课堂的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设计而成。

2.2.1物理环境与大班教学

物理环境是教学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和物理条件,主要包括教学的自然环境、教学设施和时空环境等。

2.2.1.1班级规模

班级规模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管理,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学生中有超过一半的英语课的总人数超过了50人,70人以上的班级竟占到30.6%。

按照英语教学的标准,超过30人为大班。国内外的众多研究证明,教学效果与大班规模呈现负相关,班级规模同时还影响教室环境的质量。在较小的班里,教师能较多地注意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有较多的机会使教学计划适应于个别化的需要。

2.2.1.2座位的编排

作为课堂生态主体的学生,在教室中都有自己的“生态位 ”,即座位的编排。座位的编排不仅与教室的总体布置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作为课堂环境的重要因素,对学生的态度、行为、学习以及课堂中的交往活动都有着独特的影响。

调查显示:由于受到学生人数,学校硬件设施等条件的限制,目前各高校英语课堂的座位编排100%采取的是传统的行列式。

行列式座位编排是把学生座位排成直行,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师身上,教师可以观察与控制全班学生的课堂行为,比较适合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式教学。但这种座位编排的形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利于学生通过相互间频繁的、全面的交往达到相互交融,自我完善。

2.2.2社会环境与大班教学

社会环境是课堂中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基本要素及状况的总合,它大体包括师生互动与师生关系、同学互动与同学关系、课堂目标定向、课堂规则与秩序等。

课堂常被看做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各种简单、复杂的、单向的、双向的、直接的、间接的,多层次的交往,使课堂呈现出动态的特征。“各种期望、权力关系、对他人的态度以及学习过程的信息,通过口头和非口头的途径进行传播,这就是课堂交往。”(Ballantine 1983:193)

2.2.2.1课堂提问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问不仅是一种交际手段,是师生之间课堂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而且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最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

调查显示:70.5%的学生在一学期的英语课中只被提问过一、两次;而69.4%的学生又希望老师提问自己,或是提问自己会的内容,认为这样有助于英语学习,甚至37.3%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英语课堂上很少或几乎没有机会说英语。这也表明,在一个大型班级中,由于学生人数众多,他们每个人与教师交流的机会便相对较小。

2.2.2.2课堂互动

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是指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积极引导学生加入课堂教学活动,实践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通过课堂活动,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提供可供理解的英语语言输入,使他们有意义地运用英语语言,掌握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技能。

调查显示:87%的同学认同课堂活动有助于英语学习,并且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对话练习和小组讨论最有助于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但在现实的课堂中,59.7%的老师偶尔或很少组织课堂活动,问其原因,57%的同学认为是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对于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只有17.6%的学生赞同,72%的学生更喜欢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

2.2.2.3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形成的一种相互的人际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

调查显示:由于班级规模过大,在行列式座位编排的课堂上,教师通常只与部分学生进行双向交往,并且与前排和中间的学生交往多。几乎半数的学生认为,现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课堂的管理者,而学生则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管理者, 课堂缺乏必要的互动。而对于课堂外的师生关系,60%的学生都认为老师和他们的关系不远不近。

2.2.2.4课堂中的生生关系

由于班级规模的限制,目前高校大学英语授课的班级座位采取的都是行列式的编排,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在这样的教室环境中,受空间的局限,49.2%的学生在课堂上交往范围局限于前后左右几个邻桌。这种行列式的座位编排造成学生交往范围狭窄,交往频率低,因而不能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比较机会,交友机会,表现机会,竞争机会以及协调机会。(李宁玉,1988)

2.2.2.5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

课堂上的师生交往,不仅受教室布置与座位编排等环境因子的影响,同时还要受班级规模的影响。在较大的班级中,学生分心的机会较大,冷淡,摩擦及挫折等现象也相对较多。

调查显示:一节课50分钟的课堂,能专注听讲35分钟的学生只有26.9%,甚至还有18.1%的学生注意力只有10分钟左右。而且,59.1% 的学生认为英语课有些枯燥。对于老师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42.5%的学生课后只能回忆起30% 以下,53.4%的学生经常有“上课能听懂,课后不会应用”的情况,只有46.6%的学生认为所学的英语知识“难易适中,较易理解”。由此看来,学生对目前的英语课堂满意度不高,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2.2.2.6 成绩的评定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注重的是学生的英语实践应用能力。从调查来看,接近一半学生认为目前的成绩评定是以试卷成绩为主,因此,59.6%的学生认为这样的评价方式并不能反映出学生真实的英语水平。由此可见,现行的英语测试机制基本都是采用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模式,对学生英语实际能力的考查收效甚微,失去了测试应具有的基本指导作用。

2.2.3心理环境与大班教学

心理环境则是课堂参与者(教师与学生)的人格特征、心理状态和课堂心理氛围等。

贝克尔(Becker, F. D.)等人在加利福尼亚大学进行了的研究表明,坐在教室前排和中间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更主动,跟喜欢老师,学习成绩也更好。(Becker 1973:514)

调查结果显示,在英语课堂中,50.3%的学生虽然有自己的见解,但不愿意发言,能够积极发言的只有20.7%,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对于学习英语的目的,认为用于沟通交流的学生只有45.6%,其他学生都是为了考试, 找工作等。这样的目的性就导致了经常会预习,复习功课或阅读英语读物的学生只有22.3%,64.2%的学生只偶尔会在课下学习英语。

3.结论及建议

目前高校大学英语课堂的过大的班级规模违反了教育生态学中的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过大的班级规模使有限的课堂生态空间环境超过了生态主体的承受力和耐受度, 超出了教育群体最适当的群聚度。传统的座位编排形式也是学生学习的限制因素。由于班级规模过大,目前高校全部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插秧式的座位,这种编排方式,可以使教师易于观察与控制全班学生的课堂行为,但它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往,不利于开展小组或全班讨论,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这些都不符合教育生态学中协同进化的原则。

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学生程度参差不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讲解和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好把握,所讲授的知识学生不能充分的消化。因此在课堂上,有时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没有有效的反馈,课堂的生态环境就会失衡。

通过调查可以看到,在规模较大的班级中,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表现消极、被动,不能或不想练习英语,虽然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试图通过在教室走动、运用肢体语言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但受班级规模的影响,大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许多很好的课堂活动无法开展,学生无法有效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且生生间的交流十分有限。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调动,使得大部分学生认为英语学习枯燥无味,而且,目前的成绩评定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很好的反映出学生的真实英语水平。

生态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要以教育生态学的理论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教师在大班授课中可以适当的减少与单个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加大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在英语大班教学中, 学校和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引入分级教学、分层次教学模式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4.结语

大学英语大班额教学是目前我省乃至全国的现状,而且在短期内不会有很大的改观,但大班教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生态化课堂的教学观为大学英语教学特别是大班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思路,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了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如果广大英语教师能以生态教学观指导教学,将会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Ballantine,J.H.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1983.

2.Becker,F.D. Sommer, R., Bee, J.& Oxley, B., College Classroom Ecology, Sociometry, 1973, Vol.36.

3.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10

4.李宁玉,郝京华等:《改变“秧田式”课堂教学空间形态》,1988年2月10日,光明日报。

第5篇

关键词: 大学生英语课堂第二课堂 开展现状 大学英语教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既掌握专业知识又精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青睐。近几年来,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开展和深入,我国大学生英语水平不断提高,英语教学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与社会的发展和需要相比仍存在诸多问题,而问题的核心仍然是如何切实提高大学生英语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思想过分强调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忽略语言能力的培养。旧的英语教学大纲过度强调阅读,并成为教学的指导思想,忽略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应试教育色彩浓厚。这导致了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上重点讲授词汇、语法知识点,学生以机械记忆为主,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和引导,使相当数量的学生患上了“外语聋哑症”。“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等特有名词的应运而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听说等实际应用能力的欠缺。英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同于其它科目的学习,它不仅需要有足够的通过课堂学习而获得的语言输入,还需要有足够的机会在适当的情景语境下进行语言输出的练习与实践,继而达到巩固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和提高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目的。大力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是一个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英语第二课堂教育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语言学习真实环境与条件。

英语第二课堂是指为学生在课外进行有序语言实践活动提供环境和指导。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对外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学生能够把课上所学用于实践,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实践中的问题反过来指导和激励课上学习,学与用互相加强、互为动力。作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英语第二课堂的充分开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切实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教学目标的实现,推动大学英语教学,而且有利于丰富校园与文化生活,活跃英语学习的校园氛围,更有利于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

1.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现状

我校的英语第二课堂起步较晚,发展很快,效果很好,空间很大。早期的英语活动形式比较单一,组织的形式多以学生社团(大学生英语俱乐部)发起,挂靠系部的形式为主,缺乏系统的指导和统一规划,没有形成一定的影响力。英语第二课堂对于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没有得到体现。然而近几年来,我校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归功于语言文化学院领导对开辟与建设第二课堂的高度重视和校团委领导下的大学生英语俱乐部的不断成熟与壮大。我院领导在抓好第一课堂建设和改革的同时,致力于英语第二课堂的建设和发展,组建学科辅导团队,积极发动青年教师,形成固定的成员,为参加各类竞赛的学生专门辅导,把英语第二课堂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加大了投入,在启动我校英语改革工程时,加强英语第二课堂建设被定为一项重要的子工程。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我校的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第一和第二课堂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有力地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程在我校的实施。

1.1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模式的实施及效果。

语言文化学院加强了对英语角,大学生英语俱乐部举办的英语竞赛等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并先后成功举办了口语技能竞赛、大学生英语风采大赛两大赛事,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我院以全国大学生“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为契机,组建兴趣小组,指定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指导参赛学生,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专项技能。在全国性的英语竞赛和比赛当中,认真组织好竞赛的初赛组织工作,做好选拔最优秀的学生代表我校参赛,以彰显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果,展现我校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和风采,扩大我校的影响力。大学英语部组织我校学生先后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西门子杯”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等在全国大学生中具有很高的影响力的、全国性的高水平英语竞赛,不断取得突破性的成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各类竞赛的参赛人数和获奖人数逐年增加,我校大气科学系02级林娜同学在2005“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江苏赛区)决赛中以绝对优势获得一等奖,综合得分在三名获一等奖的选手中排位第一,并代表江苏省参加了全国总决赛获得优秀奖,实现了我校学生参加英语演讲类比赛中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改写了该奖项的一等奖一直由少数高校包揽的历史。2007年我院04级秦岭同学获得了江苏省一等奖,2008年我校08级应用物理专业赵同学获得三等奖,07级国商英语专业蒋欣获得优胜奖。大学英语部由于出色的组织表现和取得的突出成绩,连续三年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组委会颁发的优秀组织奖证书,多位参赛选手的辅导教师获得优秀辅导教师荣誉称号。同时,我院还组织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提高了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2008年我校共有870名学生参赛,我院英语专业的黄戈同学获得B类一等奖;05级气候专业徐婉筠同学获得C类特等奖;07级财务管理专业的赵畅获得C类一等奖。我院主办的“语言文化周”已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的特色品牌。我校建立了大学生活动中心,为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供专门场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语言文化氛围,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也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使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和学风建设都更上了一个台阶。

1.2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优化语言实践环境。

我院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积极扩展英语第二课堂的范围,优化语言实践环境,精心打造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英语第二课堂内容和形式,致力于打造具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特色的英语第二课堂基地。我院利用无线电波播音系统,创办了“空中英语课堂”,在课余时间,结合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英语听说学习内容,并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英语学习方法讲座,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课堂所学知识,并扩大知识面和提高深度难度,使英语第二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随着我校大学英语教改工程的实施和深化,我校网络自主学习中心顺利建成并已经投入使用,广大学生在网络自主学习中心,可以利用大量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英语水平,运用适当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进行自主英语学习,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为第一课堂中由于大班教学中很难解决的个性差异所造成的“好的吃不饱,差的撑肚皮的”难题,使第二课堂成为了补差补缺、因材施教的场所。语院先后聘请了多名外籍教师担任大学英语口语、视听、跨文化交际等课程,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原汁原味的英语课堂和英语学习环境。语院还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讲座,如外教讲座、名师讲座、学习方法讲座等。为了加强学生四级后的英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我院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过四级的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选修课程,如英语口译班、英语实用能力培训班、英语提高班,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兴趣,选择包括跨文化交际、外教口语、视听等课程在内的选修课程,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一系列工作的开展,我校的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建立起了多方位、立体化的第二课堂活动基地。但是我校的英语第二课堂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有待提高之处和巨大的拓展空间。

2.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与大学英语教学

2.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环境,为第二课堂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英语第二课堂虽然对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第一阵地仍然是第一课堂,第一课堂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所以,为进一步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为第二课堂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必须深化大学英语教改工程,充分利用不断改进教学环境,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我校目前已经拥有英语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自主网络学习中心等先进的教学设施,但是目前的利用并不是很充分,应该在今后的第二课堂建设中,充分利用这些先进的教学设施丰富英语第二课堂的形式和内容,提高英语第二课堂的效率,进而反作用于第一课堂教学。

2.2重视英语第二课堂,加大投入。

目前我国各个高校对于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抓好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对于推动学校学风建设和促进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已经得到了公认。很多学校大力拓展第二课堂,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了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估中,有效地激发和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学校加强了对英语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加大了投入力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一步搞好了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大学英语部在英语第二课堂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发挥了外籍教师和大学英语部教师对英语第二课堂的指导作用,为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加强了对英语角活动的指导,邀请外籍教师进行指导,努力使英语角的活动特色鲜明,并成为学生进行自由语言表达、思想交流、运用实际语言交际能力进行英语会话、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场所,使每学年的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和开展有规划,有组织,有投入。

2.3创造浓厚的英语学习环境。

我们发扬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联合各相关部门和学生社团,努力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创造具有南京信息工程的大学特色的英语第二课堂系列活动,进而推动我校学风建设。在继续保持和加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传统三大板块(英语角、宣传窗、讲座)基础上,联合团委和学生英语社团应该不断发掘新的英语第二课堂的形式,丰富英语第二课堂的内容。同时利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有利时机,积极响应学校提出的实施“五个一”英语学习工程的号召,使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有目标,有计划,有实效,有成果。未来可开展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包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大学生英语活动月”系列活动,包括各类英语竞赛(英语小品,口语,写作,翻译,英文卡拉OK,英文书法,知识问答,词汇)、学习交流活动(校际英语学习交流活动)、电影赏析、学术讲座(外教讲座周,四、六级名师讲座等)、英语游园、大型英语文艺晚会,等等。创办“大学生英语学习报”使其成为我校大学生展现英语才能和学习成果、了解英语学习和英语动态、交流英语学习体会心得的主要途径之一。加大校际间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交流,和兄弟院校交流英语第二课堂建设经验,联合举办大型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建立内容丰富的大学英语学习网站,加强和搞好我校英语学习网站建设,已经具备了各个方面的条件,是适应和深化大学英语教改工程的需要和重要成果之一。在英语第二课堂建设中,要使活动形式多样化,有丰富的内容,更要始终体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特色,坚持走创造具有本校特色的英语第二课堂的发展之路。

3.结语

理论的研究离不开实践,实践的进行需要理论的指导。我们在英语第二课堂建设中,边实践边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际建设相结合,提高英语第二课堂的活动效果和效率,把实践中的经验升华为理论进而指导实践活动的开展。要经常组织开展全校范围的关于第二课堂活动及效果的调查,了解学生的愿望和要求,听取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为最终目标,理论联系实际,达到提高我校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效果和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戴炜栋,刘春燕.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与外语教学模式的嬗变[J].外国语,2004.4.

[2]高燕.开辟大学英语教学第二课堂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3):62,64.

[3]郭继东.当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2008.2.

第6篇

关键词: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 教学功能

一、引言

外语教学的实施有五大主要过程:需求分析、课程设计、教材开发、课堂教学、课程评估。在这几个主要过程中,课堂教学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但是遗憾的是,尽管我们以前对外语课堂教学的研究十分重视,但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法的探讨上,很少对外语课堂教学的本质功能、在整个外语教学过程中的定位、外语课堂教学的评估标准等重大理论问题进行全面的思考。因此,外语课堂教学的改革还局限于局部的改革和变化,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传统模式的影响,受到考试指挥棒的影响(束定芳,2006)。

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形式单一,上课程序化、模式化,基本是单词讲解―课文讲解―课后习题“三部曲”模式。即使借助现代化多媒体等技术手段来教学,也只是把黑板换成屏幕而已。如此枯燥乏味的授课方式,不但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惰性并最终产生厌学情绪。

二、新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功能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教育部于2007年正式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英语的教学性质和目标做出了明确规定: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据此要求,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该实现以下主要功能。

(一)强化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伟大的教师是那些善于激发学生的教师”(The great teacher inspires.)。学生喜欢外语,一方面可能是对外语和外国文化的自然兴趣,另一方面可能是对外语作为一门升学、就业、晋升等重要评价标准的课程的重视。前者被称为“融合性动机”,后者为“工具性动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同时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将学习外语的工具性动机转化为融合性动机,即对英语及英语文化本身的兴趣。一方面因为这样的兴趣更加持久,容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因为后者很有可能会影响应试学习的倾向,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最终影响外语学习的效果。那么,课堂教学如何达到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呢?

1.教师的个人魅力。学生往往因为喜欢一位教师,进而喜欢他所教的课程。教师的专业水平、知识能力、教师的语言艺术、行为举止,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教师来说,最成功的教育莫过于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2.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新颖的教学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热情。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的基础上,结合阶段性教学目标来计划和安排课堂活动。课堂活动一方面要遵循有利于语言学习的原则,即主要以语言活动为主,另一方面要符合学习者不同阶段的心理、生理、认知等方面的特点,使他们在愉快、放松、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

3.学习的成功体验。不断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和学习的快乐,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顺利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在某次考试中获得高分,尤其是在实际的语言实践中充分地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等,都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积极创造机会,如竞赛、表演等,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建立一个全面合理的评估机制,及时反馈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二)创造语言环境,提供学习资源。

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就是所谓的PPP模式,即讲授(Presentation)、练习(Practice)、输出(Production)。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方便操作,但弊端也显而易见。实践中,教师首先考虑的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尽量多教些语言知识,精讲多练往往成了空话。学生课堂上接触到的是大量的语言知识,而不是真正的语言交际样本,更不是实际的语言交际活动。因此,在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课堂中得到的是非常有限的外语输入输出。长此以往,学生对语言学习的本质产生了误解,认为语言学习就是一个学习语言知识、记忆语言规则的过程。这实际上也是造成一些学生外语学习高分低能的一个重要原因(束定芳,2006)。

“Language is not taught,but learned.”应用语言学家指出:“我们实际上不能教会学生一门语言,我们只能为他们创造一个适合外语学习的环境。”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应该成为学生模仿和学习的重要样本,在课堂上,老师和同学用外语进行真实的交际活动,就是学生最重要的语言学习实践。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不应仅限于教学活动的组织、语言技能的操练和语言任务的完成,而要注重用外语与学生进行思想的交流和信息的沟通。

课堂学习不是外语学习的全部,课外学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补充。为了提高学生课外学习的能力和效率,课堂教学要为课外学习做适当的准备,包括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学习条件,例如外语图书、报刊、广播、影视、网络、自主学习中心等。对学习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教师要对学生做出明确的要求和指导,检查督促,并在课堂上提供机会,让学生展示课外学习的成果,进一步激励学生。

(三)文化传授,道德教育。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语言课堂上讲授文化知识至少有三个目的:让学生熟悉文化之间的差异;帮助学生跳出自身文化的圈子,从目标文化的角度考虑问题;通过各种课堂练习,强调理解语言和理解文化的不可分离性”(胡壮麟,2002)。教师在课堂上对西方文化的介绍,并有计划、有选择地向学生讲解中西深层的文化和思维差异,能促使学生利用更加得体的英语进行交际,不至于因为误读对方而产生所谓的“文化休克”(刘略昌等,2007)。

英语作为在本土意义上的国际语言,植根于英语使用者的本民族文化;英语作为全球意义上的国际语言,其基本功能是让各国的英语使用者互相交流彼此的观念和文化(Smith,1976)。跨文化交际是大学英语教学主要内容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不同文化只存在差异,没有优劣之分。了解外国文化是为了更好地认识本民族的文化,并在对外交流中致力于传播、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

外语不仅仅是一门工具,大学英语教学也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教育,还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外语教师应该摒弃实用主义的思想,在进行语言文化知识传授和语言应用技能培养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早在数千年前,孔子在《大学》开篇伊始就曾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今日的大学,虽不能对古人的教育理念亦步亦趋,但把道德教育巧妙地穿插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为人师者的一份责任与义务。

(四)答疑解惑,教学相长。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学新生经过中小学数年的英语学习,已经普遍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因此,大学英语教师不应该花费太多的时间在课堂讲授语言知识;没有必要什么都向学生解释;不要完全依赖教材,而应该通过形式多样的真实交际活动,来呈现语言;不要完全操纵课堂,而要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经常对学生进行需求调查和分析,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困难,提供及时的帮助辅导。外语学习受个体差异的影响很大,外语教师应该本着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精神,帮助学生分析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与学生一起制订个性化的学习方案,确定有别于他人的阶段目标和长期目标。

从外语教师的角色变化来看,课堂教学已不再局限在教师“提供知识”的层次。外语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担任知识提供者、管理者、监控者,还应该扮演示范者、辅导者、学习促进者的角色。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外语教师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所以,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五)指导语言学习策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研究表明,成功的外语学习者往往是成功的学习策略使用者,他们是积极的语言实践者和运用者,对语言使用有强烈的愿望,并能创造性地学习(Stern,1983)。学习策略主要包括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前者通常指查字典、背单词、记笔记、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训练等具体的学习步骤和行动;后者则指学生计划、安排、调节和评估自己使用认知策略的能力,这对外语学习的成功更为重要。实验证明,通过学习策略的培训,学生,尤其是原来外语基础不太好的学生,能有效地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因此,帮助学生了解并使用符合个人特征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策略培训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进行。所谓直接的方式,就是明确地向学生讲解相关的学习策略。可以由教师讲,也可以由成功的外语学习者介绍和示范,还可以请相关的专家讲。总之,让学生有一种使用学习策略,尤其是元认知策略的意识和习惯。所谓间接的方式,就是把策略的培训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在提出学习任务、布置课外作业时,提出对方法的要求,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获得学习策略。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主观能动性的个体,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潜能,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提倡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其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改变学生单纯地、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学习方式为着眼点,创造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理解个人问题或社会问题,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并应用于实践的机会”(董瑞婷,2005)。

从根本目标看,现代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世界各国也都强调从对学生学到的能力(learned abilities)到注重学生学习的能力(learning abilities)的评价(束定芳,2004)。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也是衡量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终极标准。

三、结语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新教学模式应能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学习,获得学习策略的指导,逐步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化,是教学理念的转变,而且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思想和实践,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和实践的转变,更是向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导向的终身教育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刍议[J].外语界,2006,(4).

[4]刘略昌,黄斐.被忽视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功能[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12).

[5]董瑞婷.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功能新论[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6).

[6]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第7篇

关键词:教学方法;课堂管理;高校

1前言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专门基地,课堂教学是造就人才的主要途径。大学课堂培养人才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的质量,而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在课堂。有效、科学、合理的高校课堂管理,不仅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当前大学课堂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学生上课迟到、聊天、注意力不集中、不主动回答问题等现象是教师授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出现,“边听课边玩手机”成为很多学生的一种课堂习惯。这严重影响了传道授业的质量,不利于应用型大学的学风建设。实上,科学合理的利用平时成绩对学生进行激励和约束,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我们探索出一套“奖惩结合的平时成绩管理方法”,以此创新课堂管理方法。

2用奖惩结合制度激励学生

“奖惩”是管理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针对一个或两个自然班型,任课教师可以采用“奖惩结合的平时成绩管理方法”。所谓奖惩结合的平时成绩管理方法,就是平时成绩采用“加分制”和“减分制”相结合的形式。学生主动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回答质量的好坏,给予一定的加分;针对学生的旷课、迟到、早退、聊天、玩手机等现象,每次扣一定的分数。最后,根据加分和减分,计算出最终的平时成绩。由于加分和减分可能会在课堂上频频发生,因此,任课教师可以指派一名学生助理帮助老师进行加分或减分。在课堂上,老师充当裁判,学生助理负责在名单上加分或减分。采用奖惩结合的平时成绩考核办法,最明显的优点就是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任课教师只要发现学生有不良现象,就可以直接宣布给予扣分。学生被扣分之后,自然会积极地争取加分。因此,学生会积极地与老师互动,以此赢得更多的平时成绩。另外,采用奖惩结合的平时成绩考核办法,富有一定的人性化色彩。如果学生因为非主观因素而出现了迟到等现象,学生也没有必要一定去补请假手续,而是可以通过课堂积极表现来弥补平时成绩。采用奖惩结合的平时成绩考核办法,其最终结果可以实现“好学生平时成绩高、差学生平时成绩低”的目的。只要积极回答老师问题且回答具有一定质量均会得到加分,只要出现课堂不良现象均会减分,最终的平时成绩自然是对学生课堂表现的客观、准确的评价。

3以小组的形式约束学生

有一些课程,选课的学生可能非常多。一般来说,超过60人的班型,任课教师会明显感受到课堂秩序难以管理。针对班型较大的课堂,奖惩结合的平时成绩管理方法会受到一定的束缚。毕竟任课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视野范围是有一定限度的。此时,应该对学生群体进行归类,进行“小组单位考核”。所谓小组单位考核,就是对学生群体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类,任课教师对每个小组实行奖惩结合的平时成绩考核办法。比如,可以按照寝室对学生进行分组,即每个寝室的学生即为一组。课堂上,每组学生集中坐到一起,教师考核小组而不是考核个人。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需要任课教师出台较细致的考核办法,阐明一些重要问题。首先,上课过程中,每组学生必须坐在一起。一组即为一个团队,集中坐到一起有利于团队讨论问题,更有利于老师对每个小组的监管。其次,奖惩结合的平时成绩考核办法不针对个人,只针对小组。比如,小组成员没有坐到一起,要给小组每个人均扣分;再比如,小组中有一个人上课玩手机,小组每个成员均要扣分。在授课过程中,任课教师提出讨论题目,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讨论时间。

讨论结束后,小组可以派一名学生代表阐述讨论结果。这种情况,给小组每个人均加分。最后,如果任课教师提出的不是讨论题目,而是即问即答的题目,可以给回答该问题的学生加分,而其所在小组成员不加分。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更不损个别学生的英雄主义。采用小组单位考核的形式,具有鲜明的优点。其一,由原有的一片学生,变成了一个个团队,方便了教师的课堂管理。每个团队可以选举出一名队长,协助教师对本团队进行课堂管理,比如协助考勤。其二,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归属于某个团队,个体的行为就有了一定的约束。个体的减分,殃及整个团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个体的课题不良现象。其三,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程度。教师针对重要问题,可以设置为讨论题目。由各个团队对该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分享讨论结果,由教师根据阐述的讨论结果给予一定成绩。在讨论的过程中,团队为了赢得更多的成绩,会积极投入到讨论中来。因此,有效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采用小组单位考核的形式,其最终的结果是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也照顾到了个体优秀的学生。针对大合班的授课群体,采用小组单位考核是极为有效的课堂管理手段。

4结语

恰当的课堂管理方法是传授知识的重要保障。“奖惩结合的平时成绩管理方法”符合管理学的基本思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和课堂参与度。采用小组单位考核的形式,仅仅是将考核对象由个体变成了团队,适用于大合班班型。针对大合班班型,应该将“小组单位考核”与“奖惩结合”有机结合到一起。使大合班实现和小班一样的授课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制度的确立仅仅是前提,严格地执行才是重关键。有了恰当的方法和认真的操作,才能使课堂变成“有秩序、有氛围、有质量、有感觉”的授课空间。

参考文献:

[1]周家铭.大学课堂教学管理的内涵、类型及特点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4):57-59.

[2]韩维东.教学管理人员“走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可行策略[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12(5):69-72.

[3]黄文芳.班级规约:课堂管理有效性的诉求[J].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13,(4):42-44.

[4]邱小艳,唐君.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的实证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01):115-117.

[5]陈阳.运用团体辅导方式培养大学新生适应能力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60-63.

第8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 课堂互动 实施途径 不利的影响因素

语言的本质和最终目的是为了交流,所以外语教学被认为是最适合互动的学科,这就决定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该有效地采用互动方法。通常所谓课堂教学互动,是指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其熟练的应用,而采取的师生间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活动,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课本,多媒体之间的互动,以此达到师生共同发展与提高的目的.有位著名语言学家认为,学习者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交流的过程中兴趣与强烈的学习动机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促进语言学习的方式。通过语言调整、磋商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有助于提高二语习得的效果。以下就大学英语课堂互动的重要意义、实施途径以及影响互动教学实施不良因素这三个方面简单探讨一下互动式教学。

一、 课堂互动的必要性

传统的教学存在着种种的问题和弊端,当今时代对大学英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多媒体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互动教学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读、写的能力,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够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实际教学中,如果只是教师单方面灌输,学生一味地接受,即使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学得扎实,学生也只能停留在“哑巴”英语的水平上,听说能力培养根本无从谈起。而课堂互动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为培养学生听说意识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因为绝大多笛生课下缺乏英语学习的良好语言氛围,自己创造环境又很难,所以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学习英语所必备的起码的听说意识,这样课堂互动就显得尤为珍贵。也许对很多学生而言,课堂是唯一的讲英语的场所,如果课堂上再缺乏互动,哪里还有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可能呢?所以,互动为强化学生听说意识提供了可能和应用语言的平台,使学生有机会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解决输入上的理解问题,达到理解和运用的目的。在互动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自己学习的主人,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互动中,积极地学习,能够不留疑问地获得知识。这样的课堂既创造了活跃的学习氛围,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情绪,也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另外,由于课堂教学互动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学习动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待学生们良好的精神面貌反馈到教师方面后,教师会体悟教学效果,也会从中受益,提升自身职业素质。

二、实施途径

1.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为了能够有效的互动,教师自己要多方研究和探讨教学技巧,加强职业技能,在课前必须熟悉有关教学内容的所有问题,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设计与其相应的互动活动,尽量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让学生保持持续的学习热情,做好课堂互动的组织者。比如,词汇教学与课文教学的互动就存在差异。就词汇教学而言,常常是教师讲解词汇的所有用法,学生枯燥地记笔记,教师很辛苦,学生也很累。其实,这里有一个化繁为简、化枯燥为有趣的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前将不同的单词分别分配给不同的学生,让学生课后整理好所分词汇的用法以及例句,并在课上介绍给大家,大家可以向该同学发问,教师做适当的补充。在互动学习过程中,既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加深学习的印象。课文教学则可采用“问答”式互动,教师课前将学习重点设计成若干问题,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口头回答,教师给予正确指点。这样,学生通过语言输出强化学习内容,促进习得的效果。所以事实上,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做好课前准备。

以教学内容为中心,适当地互动。互动虽然是很好的教学手段,但并不意味着互动随时随地都适合。互动应该是针对所学内容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决不能无限制地随意联系,使课程脱离教学任务。互动活动太多,学生就会失去兴趣,缺乏积极性,互动活动就失去原有的意义;互动活动太少,学生感到课堂沉闷,没有语言输出的机会,知识就得不到吸收。因此,课堂中教师应该围绕教学内容适时适当地安排互动活动。

2.采用平等的态度,活跃课堂氛围。互动活动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双方相互平等,无论是教师和学生,还是学生之间都应该是平等的“参与―合作”关系。这是区别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关键。互动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在理解、交流的过程中满足他们求知和情感等需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师生共享互动,促进相互发展。互动中无论是师生问答、角色分配和小组讨论,每个学生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只有在平等的前提下,才能尽量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避免少数学生经常参与,其余学生没有机会的现象,尽可能地做到覆盖面广。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创造轻松自如的表达环境,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语言学习的主体和知识的建构者,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全面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平衡好互动与传授知识的关系。大学英语课程大纲要求着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即实际应用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走出只会答题的应试误区。大学英语教学采取互动方式,就是为了促进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发展,而能力的提高又离不开语言基础知识,知识的教授是能力提高的基础。只有在充分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的基础上采取互动,才能够促进英语习得的效果。也就是说,只有在把握知识的前提下才能够更好地提高能力,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因此,课堂上进行互动与传授知识应该力争达到最佳的平衡,即在传授教学内容相关的语言知识的同时,充分利用互动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本人认为结合学生英语在语音、语法、词汇基础都层次不齐的情况,教师应该对不同班级,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安排。例如,在大一第一学期可以安排规定的句子,短文背诵或朗诵;听力则可以从简单对话,慢速短文听写练起。而在第二学期再布置小组内对某一话题或情境进行讨论、对话,报告或辩论等形式,练习真实情景及临场语言组织能力。

关于互动实施这一环节,“平衡”是很难把握的,只有在实践中多作总结,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不同方法,才能让互动真正成为语言应用能力的有效武器。

三、影响互动的不利因素

1.大学教师的观念。许多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依然比较单一,课文、单词和词组的讲解仍然占据课堂主要位置。本人在教学中也多少存在这一弊病,认为本来也可以更多地安排一些和学生间的互动内容,但考虑到教学进度和诸多的课前准备就只好在稳中求进,包揽课堂的主角位置,一味地讲解灌输。显然,作为课堂控制者,首先就堵住了互动的“源头”,这是影响课堂互动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课前精心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前提下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空间,丰富课堂活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其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这是进行课堂互动的前提和保障。

2.学生的主动意识。我们不难在校园里常常看到这一幕:学生手里捧着英语四、六级词汇等书籍,甚至在其他课堂上也看英语。学生们非常清楚英语的重要性,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为了通过各种考试,最终目的是通过等级考试或取得学位。他们认为,分数才有发言权,能不能实际应用是另外的事。学生的“求分”心理直接导致课堂上互动环节的冷场现象,即使有学生积极地参与,也只限于少数人,有时让教师陷入一种尴尬境地,不得不让互动“缩水”,甚至流于形式。如果学生不是发自内心的主动参与互动,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根本得不到训练,长此以往还可能倒退,而且影响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学生缺乏互动参与意识,课前准备当然不充分,致使课堂互动环节进行得不顺利,甚至有些学生把课后练习都挪到课上完成,造成W习的恶性循环。所以,要想做好课堂教学互动,应该尽量帮助学生提高参与互动的意识。

3.考试制度问题。近年来,大学英语考试制度经历多次改革,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实际应用语言能力的考核机制还不够健全。最典型的要属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它是在校大学生都比较重视的考试,虽然近年来,国家对其考试试题进行了改革,但最终只是考试题型有所变化,并没有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本质上改变考试的性质。不可否认,测试听说能力在现有的条件下很难完成,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学生迫于考试压力而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提高听说能力的热情,也就相应地削减了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

然而,这些并不是导致课堂教学效果欠佳的所有因素。实际上,还有许多潜在因素同样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因素、对待英语的态度、学生的自信心、学习风格,以及课堂互动流于形式、缺少深层次互动、小组学习偏差,缺少情感交流等。因此,教师应转变角色,在教学设计中要拓宽思维,引入更多互动内容,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并注重情感因素的重要作用等.从而建立积极、适宜、和谐的互动关系。

四、结论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互动教学大势所趋,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课堂互动需要的满足远比纯粹的知识、技能的习得来得重要得多。通过创建健康的课堂互动环境,通过师生、生生课堂人际合作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问、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往,能使学生在有效课堂交往中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创新互动教学理念,构建互动实施环境,推行互动实践模式,评估互动教学成效。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互动教学也不是打开只是大门的万能钥匙,只有结合传统或其他教学手段,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运用好这个简单、有效、实用的工具,对于学生实际应用语言能力的提高,师生关系的调节,教学质量的评估,教学手段的丰富,无疑是有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的。

参考文献:

[1]卿婷.浅议大学英语课堂互动的具体实施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2001.

[2]王坦,高艳.论合作教学的互动观及冀启示[J].教育评论,1996, (03).

[3]张溥.英语教学昀凡点思考[J].教学与譬理,1998,(03).

[4]张广君.多维视角中的教学关系[J].教育研究,2003,(06).

第9篇

关键词: 大学课堂 信息反馈 现状 特点

大学课堂教学信息反馈是教学过程中收集教学信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渠道。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的出现和发展,其初衷是为了师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相互了解,从而促进有效教学。但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信息反馈并没有如预期一样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很多教师反映学生的不正确的课堂信息反馈束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打击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有学生反映课堂教育信息反馈只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形式,并没有真实地感受到它的作用。事实就是,基于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基础的课堂教学信息反馈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

1.课堂反馈信息不够准确

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的准确性是指,教学中无论是教师从学生中获得自己教的反馈信息还是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自己学的反馈信息,在其意义的认知理解应该是一致的。[1]然而,由于双方经验、认知水平和看待问题角度等各方面的差异,双方对课堂教学反馈信息的理解很难达成一致。结果导致师生双方所想表达的课堂信息与课堂教学反馈信息所传达的内容不能协调一致。教学实践表明,由于教与学双方对有关反馈信息的不准确或不恰当的反应,结果便直接导致后继教学中的教与学不协调甚至出现混乱状态。[1]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反馈信息必须是具体而详细的,而不是笼统而模糊的,这样师生双方才能够对课堂反馈信息准确把握,积极应对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面对的种种问题,妥善有效处理,从而促进有效教学。

2.课堂教学信息反馈不够及时

大学课堂教学信息反馈往往反馈信息滞后,教师和学生不能够迅速、及时地掌握对方的反馈信息。大学课堂教学信息反馈往往只有期末结束一次,而学生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之后,这学期课程已然结束,反馈的信息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在大学里,平常的课堂教学大多实行大班教学,课堂中师生之间互动交流活动相对较少,课后作业和考试相对减少,师生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交流,这也是导致学生学习状况不能得到及时反馈、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学过程就是教与学的双方利用相应的教学反馈信息,不断地调整各自的行为及其方式,以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2]因此,课堂教学信息反馈应该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把握关键环节,及时控制反馈信息,从而推进课堂教学有效地进行。

3.评价对象有所失衡

传统课堂教学评价过于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这一重要方面造成了重教师、轻学生的错误局面。我们更关注的是教学环境、教师教学水平、高校师资力量等方面,却严重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和学习强度等这些重要线索。试想,一个完全不懂正确学习方法的学生,即使将他放在一个教学水平一流、师资力量雄厚的教学环境中,他也只是在低效地学习,甚至是做无用功。传统教学过程评价的严重的失衡性,导致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水平产生怀疑,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课堂教学过程本就是教师与学生双方互动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因此,在课堂教学信息反馈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评价,而且应该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表现,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和学习方法等各方面的评价。

4.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目的被异化

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的目的是通过师生双方对彼此教与学的评价,促使教师认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调整旧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思考自己学习中的欠缺方面,弥补学习中的弱项,从而促进有效教学。而传统教学信息反馈过于重视课堂教学信息评价的最终结果,课堂教学信息反馈逐渐变成了仅仅是考核教师和学生的一种手段。通过教学信息评价将教师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差几个界渭分明的几个等级,并以此来判定学生认知目标实现与否的唯一途径,进行奖惩。只关注认知目标,不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只重总结性评价,不重过程性评价的价值取向是有失偏颇的。这种教学信息反馈目的与促进有效教学的初衷是相违背的。课堂教学信息反馈不仅仅是为了选出优秀教师和学生,并给予奖励,更是为了帮助教师和学生探讨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结和反思自己的优势和薄弱之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5.课堂教学反馈研究深度不够

近年来,各大高校逐渐重视课堂教学信息反馈机制的建立,但是对于课堂教学的研究深度不够,课堂教学的研究多数是在理论方面,少有涉及实践应用方面。有学者对我国近十年关于有效教学研究成果进行了统计,发现思辨性研究的文章占总数的87.0%,而实证性研究的文章只占13.0%。[3]其中,实证研究中多是来自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大多是对日常工作的描述和总结,缺乏理论指导和科学检验。因此,今后的有效教学研究要实证性研究与思辨性研究并重。

本研究通过分析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现状,探索教学信息反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课堂教学信息反馈机制并不完善,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许多方面的漏洞。因此,今后,在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新型、良性的教学信息反馈机制有待建立,以促进有效教学,进而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段安平,刘云峰,朱凯.浅析教学信息反馈机制[J].教育教学论,2010:36.

[2]彭豪祥.有效教学反馈的主要特征[J]. 中国教育学刊,2009:04.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