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大学在校期间个人总结

时间:2023-03-02 15:00:48

导语:在大学在校期间个人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大学在校期间个人总结

第1篇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就业难,表面看是由于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加的原因,实际上是企业与毕业生之间产生了巨大的错位。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而大学生就业力不足,才是出现这种错位的最主要原因。

大学生的就业力是指在校期间通过学习或实践获得工作的能力,它包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专业能力、思想观念、心理素质、应聘能力等诸多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造成大学生就业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是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出了问题,由于高校设置的专业或者课程远远落后于市场的发展,大学教育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对就业所需要的职业观念、知识、方法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缺乏系统的培养和指导,这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因此,对高等院校来讲,在新形势下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样培养学生,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成为各高校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二、对不动产学院的培养“成果”――毕业生在校经历与毕业后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不动产学院自设立以来,紧密结合行业实际,确定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外向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的目标。2006―2009届毕业生就业率在学校各院系中名列前茅,学生的总体就业情况良好。仅珠海华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一家就接收了17位毕业生。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该院毕业生综合素质高、能力强。

针对不动产学院2006―2009届毕业生就业状况,我们于去年进行了实地调研及抽样问卷调查。同时我们还对这些毕业生在校时的班主任、任课老师及辅导员进行了调研,考察他们在大学期间的各方面表现,从中总结出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重要因素。观点如下:

(一) 成功就业的因素调查

在促使不动产学院毕业生成功就业的诸多因素中,实践能力占了很大比重,人际沟通以及创新能力也成了毕业生成功就业的重要指标。其次是专业能力、心理素质以及团队精神。而在学习成绩这一项上,只有一少部分同学选择。

(二) 大学期间最着重培养哪方面能力的调查

虽然排序有许多种,但是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排在最前的是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由此观之,态度决定一切,加强个人的实践、学习能力,积极培养良好的工作态度才是在实习实践最需要具备的素质,这正和不动产学院一直以来提倡的“谦虚做人,勤奋做事”相吻合。

(三) 大学期间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及这一经历对工作的影响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曾经在大学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毕业生,有45%选择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得到了很大培养和提高,有35%的毕业生认为从中学会了团队合作能力。可见,大学期间担任学生干部对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很有必要的。

(四) 大学期间参加实习实践对工作有何影响的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有78%的毕业生认为参加实习实践的经历使自己增长了见识,培养了动手能力,学会了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这表明,学院鼓励学生在重视课堂学习的同时,走出校门,利用业余时间到社会各行各业去实习实践,有效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是非常正确的。

(五) 正式工作后需要加强自身哪些能力的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毕业生普遍认为需要加强自身的综合分析能力及自学能力,另外,组织、创新、沟通、应变等各方面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院学生应该在大学期间就注重这些方面能力的学习与培养。

总的来看,不动产学院毕业生专业能力较强,大部分都在房地产行业工作,房地产企业对该院毕业生比较接受。这说明让学生提早接触社会、接触行业,积累经验有助于提高其就业力,进而获得企业的认可。

三、在对企业的调查中,我们针对“企业不愿意录取应届大学生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类总结,归纳如下:

(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

大学生在学校中的教育被称为温室教育方式,进入社会后,应变能力及上手能力比较差,吃苦精神也比较欠缺。

(二) 求职心态上有很大问题

不少大学生往往自视过高,自我定位不准,就业方向摇摆不定,心态浮躁,不能很好的融入企业的文化氛围中,对现状容易产生不满,对企业忠诚度较低。

(三) 应届大学生缺乏实操经验

在学校中学习的专业知识过于书本化且零碎,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不高,欠缺实际指导性,专业深度上也达不到要求。企业更愿意录用一些有经验的专业性人才。

(四) 个人修养方面有问题

许多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太注重对自身修养和气质的培养,职业道德修养以及为人处事能力不能达到企业标准。

通过调研我们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大学生毕业时就业力的高低是影响大学生毕业后就业状况的最重要因素。二是学习成绩对大学生毕业后就业状况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最主要影响因素。

四、我们的思考与建议

一是大学生应珍惜在校期间的经历,发挥主动性,有意识的参加社会工作和实习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相关方面的能力和素质,锻炼自己与人沟通和学习的能力,形成开朗的性格,这样将有利于毕业后应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提高今后的生存质量,成就美好的人生。

二是高等院校必须大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就业力。从不动产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调研结果可以看出,高等院校必须首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来培养人才,大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力,增强可雇用性。通过教学方式和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培养学生成为国家、社会迫切需要的合格人才。在教学方式上,重视实践性教学,提倡和鼓励探究式教学,以实践和动手为主要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尽可能整合社会资源,创造条件,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鼓励学生在重视课堂学习的同时,走出校门,到企业去实习实践,使学生将课堂学习的专业知识,通过实习、调研、科研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同的岗位上认识自己,早日进行职业规划,确定奋斗目标,根据目标来不断充实、调整,在实践中有效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在就业安排上,按照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和就业三兼顾的原则,毕业实习和就业直接挂钩,让学生早一点接触社会和企业,减少学生在单位的试用时间,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也提前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

第2篇

在校学习成绩虽然不是非常好,但我能够端正学习的态度,认真地对待学习。通过大学四年努力学习《会计基础知识》、《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会计珠算》等各门课程,我熟悉掌握了本专业所必修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和工作实际,加强了会计、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锻炼,能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用友软件,并能熟练操作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和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如Word、Excel)。

在思想品德上,我能和同学友好相处,尊敬师长,乐于助人。

在工作上,我时刻保持一颗热情的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做事尽心尽责,并能做到最好,事后认真总结。大学期间,我先后担心理委员、会计系宣传部部长等职务。任职期间,我认真开展班,系布置的各项工作并顺利完成。假期期间,我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这些锻炼使我的社会适应能力、管理、组织和协调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也让我在处理事情问题的方式方法更加灵活。

第3篇

关键词:科技,职业,生涯,规划

【分类号】:G647.38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在校生的数量急剧增多,所以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就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之所以出现就业难,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就是信息的不通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没有充分应用科技手段。尤其是在今年,我国全国的毕业生达到了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这也是我国自恢复高等教育后,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如果不能在校期间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会更加严峻。本文结合科技教育的理念,试图通过科技创新的大背景来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定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可叫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该规划的过程是高校组织和学生个人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一个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促进学生的人生规划是非常有帮助的。它能使得大学生充分认识自我,科学合理安排学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并能利用规划挖掘自己的潜能,提升走上社会后的自身竞争力。

2科技教育理念

科技教育理念的内容包括很多个不同的方面。主要的方面如下:

(1)科技教育需要教育者在教育大学生的过程中传播的是科技的、科学的和前沿的教育理念。

(2)科技教育要以培训大学生对于科技的兴趣为主要的任务。

(3)科技教育能够使得大学生掌握科技的学习手段、科技的学习内容,能够用创造性的思维来理解社会的发展进步。

(4)科技教育不仅仅是针对大学生的教育的,还同时起到了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社会不断进步的作用。

如果,大学生能够深化以科技教育为背景的学习理念,就能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社会生存技能。树立良好的终身科技学习理念,以便在走上社会之后也能在社会生活中具备一定的竞争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复合型人才。

3科技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科技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同样科技教育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也是毋庸置疑的,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科技教育能促进学生职业意识的建立

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来讲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的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整个学校组织乃至社会的全力协助才能慢慢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不能仅仅来源于教师的课堂讲述,这一般不会起到太好的效果。需要运用科技的手段来协助才可行。例如:某高校利用科技的手段创建了一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平台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跟踪和监督。该平台可以对大学生的职业目标进行修订和确立,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挖掘潜能、准确定位。该校一学生本来的职业规划是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所以软件专业课程的学习成绩要求较高,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并没有实现学习目标。后来,它利用科技平台修订了自己的职业规划,结合自己较强的营销能力、沟通技巧以及丰富的社会资源,他将目标逐步变成软件销售员。通过例子可以发现,利用科技教育的方式,大学生能够在学校期间基本形成自己的职业意识和未来的职业目标。

(2)科技教育能够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竞争也非常激烈,有一些大学生在学校期间由于没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毕业后的就业方面就比较盲目。如果在学校期间,利用科技教育使得大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就可以使得大学生能够去认真的对自己未来的人生进行分析和规划,唤醒他们对自身人生目标的思考。利用科技教育和管理使得他们能够有一种高瞻远瞩的眼光去定位自己,并根据定位有针对性的学学的相关课程。这样能提高在校生专业学习热情,积极参加相关社会实践,提供结业能力。

(3)科技教育能够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经过系统的科技教育,大学生就能在毕业前具备了一定的系统思维能力。这样大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就能对企业的文化和规章制度有一定的掌握能力,这样他们的职业发展会更加顺畅。

4小结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科技教育实际上在大学教育中是无处不在的,并不仅仅是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科技教育在大学教育的每个环节中都会存在,同样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在大学教育的每个环节,并不是在大学毕业之前才会突击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的。所以在大学的整个过程中,要将科技教育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牢牢结合,这样才能使得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获得足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邢亮,王芳.从市场视角“透析”大学生就业难[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1(55)

[2]王晓红.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江苏高教,2009,(5):139-140.

第4篇

一:专业知识扎实,学习成绩优异

大学期间连年获得各类奖学金计十余次,通过大学英语四级以及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三级地考核(二级C语言优秀、三级数据库技术上机满分)。

二:有较强地组织协调能力、活动策划能力和公关能力

大学期间曾多次组织校内外大型科技报告、体育赛事、文艺演出等,均取得良好效果,在活动中起到关键作用,表现突出。

三:有较强地团队精神,良好地人际沟通能力

在各项工作中,能把同学们团结到一起,善于与他人协同“作战”。在同学中,有良好地人际关系和较高地威信。

四:有较强地语言表达能力

入学至今,曾多次作为班级、院系、学校等单位地代表,在各种大型活动中发言。此外,还担任过校内多种活动地主持人。

五:社会实践能力强,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快

大学期间,利用每年暑假曾到江西百瑞实业有限公司、上海华健开关有限公司进行社会实践,并在校利用课余时间兼职校网络中心网络管理员、网络中心多媒体管理员、深圳至尊数码MP3播放器哈工大地区总、威海百度电子公司网络营销经理、中国债权资产交易网技术总管、威海腾飞企划培训中心兼职教师等。

六:乐观向上,爱好广泛

曾在本市高校联合地电脑知识争霸赛中获三等奖、英语演讲大赛中获三等奖、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公寓文化节室标室铭设计大赛中获优秀奖。

第5篇

关键词:在校工作经验;明瑟收入函数;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05-0063-05

明瑟收入函数将个人一生分为受教育期和工作期,但是,个人该在何时停止受教育并且进入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明瑟收入函数可能掩盖了人力资本投资中教育和工作经验之间的内在联系,许多年轻人在完成学业前通过假期工作,半工半读和长达几个月到几年断断续续地学习积累大量工作经验。尽管明瑟收入函数中协变量包含了受教育程度和潜在市场工作经验,但未包含在校工作经验,因此,明瑟收入函数中受教育程度变量估计值代表了劳动力市场对课堂学习的回报,尽管明瑟收入函数在实践中被广泛使用,但其将学校教育等同于在校期间人力资本投资的简单假定存在不足,忽略了学生在校期间积累的工作经验对收入的影响。就在校工作经验而言,个人会因为很多原因选择在离开学校之前进入劳动力市场。一方面,个人可能需要钱来支付多余的学校开支或者支撑当前的消费,或许还有可供选择的其他理由,如他可能视就业为一种投入与获得收入的一种技巧的机会,而这种技巧是课堂上不能提供的,以此来获得市场经验。学生工作者比较倾向于获得一种责任意识并且来改善他们的工作业绩和提高个人能力,所有这些都会在他们离开学校的职业生涯中得到回报。在许多情况下,工作经验可以补充学生正常的课堂学习,如一个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会始终如一地发现在一家酒店获得的工作经验会提高他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并且他甚至可能被要求拥有一份工作以此作为他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因此,随着研究的深入,如何认识和度量学生在校工作经验并将在校工作经验纳入到明瑟收入函数中显得尤为迫切。

一、相关问题研究述评

就学校教育和在校工作经验之间关系而言,Becker研究指出,学校和公司之间没有明显区别,因为一些原因,学校可以被看作一种特殊形式的公司,并且学生被当作一种特殊形式的被培训者,当个人停止专业化人力资本生产时,并不需要和他离开学校的时间相一致。相反,个人可通过削减课堂时间并且增加一份业余工作来减少人力资本投资强度。Porath在含有人力资本积累的最优生命周期理论模型中指出,学校和工作之间没有本质区别,当个体放弃赚钱机会投入全部时间学习技能时,学校就代表了生命周期初始阶段。当人力资本存量充足,不需要在学校继续专业化学习时,个人可离开学校并努力投入到赚钱和着手于在工作地点进行其他人力资本投资。Murphy和Welch提出和Porath非常相似的模型,他们认为在最优人力资本投资路径,业余学习被当作脱产学习和不学习之间的桥梁。Murphy和Welch研究指出有关在校工作经验的研究并不与人力资本理论矛盾。然而,这些理论模型通常由于假定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工作是为了减少人力资本投资的强度,导致解释力有限。Coleman, Ahitude等,Light ,Ehrenberg和Sherman研究了在校大学生兼职行为,这些研究揭示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与收入模式所显示的有很大不同,大部分学生在结束正规教育前就已经进入劳动力市场。Coleman,Ruhm,Light在研究中解释了学生在校期间工作与随后收入之间的联系。这些研究在是否和如何处理在校工作经验的内生性问题上存在分歧,但都认为学生在校期间工作不仅能得到相应报酬,而且能提高就业技能。当然也有一些学者担心在收入函数中将在校工作经验加为协变量会使估算问题复杂化,无法准确估算教育收益率。例如,Griliches研究指出,由于在校工作经验和教育之间有着紧密关联,试图解决在校工作经验变量反而可能使问题更难以解决。

本文旨在研究教育(或在校学习花费的时间)和在校工作经验(或者说在校工作花费的时间)对工资的不同影响,试图研究当包含在校工作经验对工资的影响时,学校教育的作用会有怎样的变化。为了减少测量误差,本文对问卷调查数据中与教育有关的信息做了修正。尽管如此,本文还是做了很多关于遗漏误差程度的假设,并且估计了它们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本文在收入函数中考虑教育和在校工作经验将会比现行的模型更加符合实际,并且将会有效证明关于工资是对学校正规教育投资和在学校时工作经验回报的假定。

二、模型设定和数据描述

(一)收入函数设定

上面的分析中暗示学生可能会选择在校期间工作以此获得不同于通过课堂学习获得技能的市场技能。在意识中存在这种想法,标准的经验收入函数会很容易被扩展为包含在学校工作经验。就像通常回归个人在学校教育投资和成人学习劳动力市场工作经验来假定劳动力市场在学校的价值和成人学校的技能。可以增加在学校工作经验的控制来获得学生在课堂外获得技能的价值。可以将在学校时的工作经验和学校教育投资互动来允许这些可供选择的技能投资补充。另外,在处理能力偏差时,可以相似看待个人学校教育投资和在校工作经验,因为这些因素对在校学习和在校工作决定有相似影响。

为了合并这些扩展,假定考虑在校工作经验的收入函数如下:

式(1)中W代表个人收入的自然对数(离开学校后),S代表受教育年限,SX代表在校工作时间(即在校工作经验),实践中由在校读书期间业余工作小时衡量,SX2代表在校工作时间的平方项,X代表离开学校后工作时间(潜在市场工作经验),通常由工龄代表,实践中个人工龄计算方法为个人年龄减去受教育年限(含有在校工作时间)和入学年龄,X2代表离开学校后工作时间的平方项,?滋代表随即扰动项,如果影响个人收入的难以观测到的因素不包含能力、机会以及影响教育和工作经验选择的其他因素。可将式(1)中估计的学校教育回报和采用更加传统的收入函数(见式(2))估算结果比较,式(2)设定如下:

上式并没有从传统意义上定义“偏差”。但是本文从式(2)中剔除在校工作经验导致每一个^?啄不能真正代表教育收益率,存在潜在的偏差。然而,^?啄通常被视为教育收益率的有偏估计值;为纠正教育收益率偏差,通常的做法就是将式(1)中教育收益率估计值(^?琢)和式(2)中教育收益率的估计值(^?啄)作比较。将教育收益率偏差设定为100 ,并且将它与省略在学校工作经验的偏差相比较。Griliches 强调这种教育收益率偏差的测量方法会被误导,因为教育收益率估计值随样本个性特征或者模型设定变化而变化。本文并没有声称存在绝对的教育收益率偏差或者绝对的学校工作经验偏差,并且,实际上,论证了这些偏差的敏感程度,尽管如此,本文相信这种对样本的比较非常有启发性。

(二)数据来源说明及统计分析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2010年7月至9月,以在校大学生为调查者,组织在校大学生利用暑假时间深入到企事业单位做调查,调查对象是处于就业状态的劳动力。调查信息包括:共发放问卷3 000份,回收3 000份,其中有效问卷2 596份,占回收问卷总数的86.53%。调查信息包括被调查者的出生年份、性别、被调查者年龄、最后学历毕业院校、教育经历、在不同层次学校读书时每周参与有报酬工作时数、最后学历毕业年份和月份以及收入等基本信息。

因为教育和招生状况在任何给定的采访中可能存在报告的错误,收入函数中解释变量的关键步骤是如何确定每一个受访者在学校和市场工作活动之间的底线。本文受访者被问及他们是否参加常规的被定义为可以获得文凭或学位的小学、初中、高中或者大学的学校教育。受访者肯定地回答了他们入学日期以及他们获得文凭和学位的日期或类型等一系列问题。本文用这些信息精确确定学校教育回报。

当受访者决定离开学校时,本文将在校工作经验定义为从年满16周岁到完成最后学业(获得最后学历)期间累计在校工作时数。本文将学校教育定义为从入学到个人完成最后学业所需要的累积年限。

表1总结了学校教育和学校工作经验概况。在本文2 596个样本中,受访者在校工作经验平均水平为220小时。高中辍学者(S

本文基于受访者描述的所得、每周工作时间以及关于他们当前工作的其他特征,计算平均数,将受访者描述的小时收入取自然对数。其中,学校教育、在学校工作经验以及离开学校后潜在市场工作经验是应用在收入函数中的关键解释变量,见表2。

三、实证检验

在估算式(1)和式(2)时,本文应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表3列出从式(2)可选择变量中选择剔除在学校工作经验变量的系数估计值。在估计式(2)时,本文省略了受访者学校教育和未被发现的影响工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只是简单地将学校教育做了一个回归分析,教育系数估计值为0.096,潜在市场工作经验系数估计值为0.058,见表3。

迄今为止,当忽视在校工作经验对收入的影响时,本文使用了常规方法来识别在忽视在校工作经验的模型中学校教育的因果效应。本文试图分析将在学校工作经验变量加入模型时教育系数估计值如何改变。表3揭示了用这种方法来纠正能力偏差的估计相差很大,这种差异很可能发生。一般来说,本文的研究和其他已有的研究密切相关,每个模型添加三个解释变量之后本文重复估计表3在学校工作经验(SX)、SX的平方项、以及学校工作经验和学校教育(SX×S)之间的相互作用项。

表4列出包括在校工作经验的估计结果。通过对比表4中教育系数和表3中教育系数估计值,研究表明,无论用哪种方法来估计模型,增加在校工作经验会戏剧性地导致被估计的学校教育效果下降,估计的学校教育系数估计值由0.096下降到0.089,可知省略在校工作经验导致的教育收益率偏差为8%。

表4显示在校工作经验偏差估计值通常会上升。如果将每一个教育系数估计值视为学校教育回报,偏差是由没有考虑在校工作经验对工资的影响导致。表3和表4中学校教育系数估计值和估计方法有一定相关性,教育收益率估计值都较高,比相应市场工作经验和在校工作经验估计值高。在校工作经验处理不当会引起学校教育系数估计值存在偏差,因为学生就业对毕业后工资有一定影响。

传统明瑟收入函数中教育系数估计值包含了学校教育回报和在校工作经验回报,未考虑在校期间工作经验对收入的影响,下面,本文将分离在校工作经验对收入的影响,见表4。

由表4和表3不同收入函数教育收益率估计值比较可知,表3显示的学校教育回报估计值比表4学校教育加上在校工作经验回报估计值低3%。上述分析表明传统明瑟收入函数由于忽略在校工作经验,高估了教育收益率,研究结果显示传统明瑟收入函数低估了工作经验收益。

上述研究结论基于学校教育变量没有测量误差假设得出。如果教育变量中包含大量测量误差,由于在校工作经验和学校教育高度相关,当加入在校工作经验时,教育收益率估计值必然会减少。因此,表4引入向下偏差估计值,这一偏差估计值取决于教育和在校工作经验相关程度和测量误差,可能在绝对数量上会超过表3省略变量偏差(向上偏差)估计值。更确切的说,本文认为在缺少测量误差的情况下,表4中教育系数估计值有^?琢s=?琢s,这里的?琢s是式(1)所描述的学校教育系数估计值;因省略在校经验,表3中学校教育系数估计值超过?琢s。如果S存在测量误差,那么,^?琢s=?琢s-?姿s?琢s(1-R2SXSX)。?姿s代表由于S测量误差产生的方差,令R2SXSX代表教育对在校工作经验的回归系数。由于表4中学校教育系数估计值是依据学校教育的测量误差产生的向下偏差估计值,因此,表3中学校教育系数估计值超过表4中的教育系数估计值。

尽管努力减少测量误差,但是有必要探讨剩余误差大小并解释表3和表4中估计值差别。当没有控制在校工作经验时,学校教育系数估计值为0.096(见表3)。当在模型中加入在校工作经验(SX)时,学校教育系数估计值减少到0.056。如果学校教育和每一个其他协变量没有测量误差,可推知没有控制好在校工作经验会产生30%的省略变量偏差(表4中为41%),计算结果见表5。

为纠正估算偏差,本了有关其他随机误差程度的假设,这些误差仍然存在于教育测量中。反过来说,如果假设误差占学校教育测量总方差的1%、5%、10%和15%,可推断真正的学校教育系数估计值应该在0.057到0.074这个变动幅度内,这当然比实际估计值低。用这些真实的系数估计值来代替学校教育系数估计值,计算出省略在校工作经验的偏差。当加入在校工作经验后,学校教育系数估计值下降完全由向下测量误差偏差引起。如果这个假设正确,收入函数中加入在校工作经验会改善学校教育系数估计值。

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含有在校工作经验和不含有在校工作经验的明瑟收入函数,研究表明:一是传统明瑟收入函数在模型设计上存在不足,笼统地将在校工作经验纳入学校教育,忽视了在校工作经验对个人技能提高和收入增长的影响。基于此,为准确描述人力资本投资对个人收入的影响,应在明瑟收入函数中加入在校工作经验变量,并加以量化研究。二是传统明瑟收入函数由于忽略在校工作经验在人力资本投资中的作用,导致不能准确估计教育、市场工作经验和在校工作经验对收入的不同影响,高估了教育收益率,低估了工作经验收益率。三是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尽管教育收益率高于市场工作经验和在校工作经验收益率,但是在校工作经验对个人收入的影响不容忽视,在重视学校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学生在校期间职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Mincer, Jacob. Schooling,Experience and Earnings[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74.

[2]赖德胜.教育、劳动力市场与收入分配[J].经济研究,1998(5):46-53.

[3]马晓强,丁小浩.我国城镇居民个人教育投资风险的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2005(4):27-33.

[4]李实,丁赛.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长期变动趋势[J].中国社会科学,2003(6):58-73

[5]陈晓宇,陈良j,夏晨.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变化与启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2):65-72.

[6]岳昌君.教育对个人收入差异的影响[J].经济学(季刊),2004(3):135-149.

第6篇

思想方面,我追求上进,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觉得一个人的价值是由他对社会对别人所做的贡献来衡量的,努力实现自我价值这就是我入党原因所在。所以在校期间坚持不懈地学习政治思想理论,努力提高政治思想觉悟,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并努力把他们付之于实践,对党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学习方面,觉得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好文化知识,所以在学习上踏踏实实,一点也不放松。我认为好的学习方法对学好知识很有帮助,所以在每次考试后,都会总结一下学习经验。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每每看到自己可喜的成绩,就会感叹只要你有决心,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学习固然重要,一个人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三年的大学生活给了我很多挑战自我的机会,如参加大学生数学竞赛获省三等奖、参加数学建模先后获得省二等奖、省一等奖,志愿者三下乡活动所在队伍获省优队、同时获先进个人、参加院“挑战杯”获得院三等奖、平时参加勤工助学等等。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我结交了一些很好的朋友,学到了为人处事的方法,锻炼了自己的能力。经过这些经历使我明白有些事情如果尝试了,成功的机会就有一半,如果不去尝试,成功的几率只能为零。机会来临时,我们就要好好地把握住。

在平时的生活中,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不断学习实践依然是现阶段的主导方向,是个人发挥先进性,能尽快更好服务社会的摇篮。对于自己选择的专业,我有很大的兴趣和热情。在专业学习上,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吸取,更关注社会实践的变化,并与师傅们开展热烈的专业讨论学习,没有荒废一年多宝贵的光阴,专业水平有很大提升。当然,要成为一名新时代人才,我也注重了多方面文化素养的提高。

大学校园就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扮演着被培养对象的角色。老师是我们的长辈,所以我对他们尊敬有加。同学们就像兄弟姐妹,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娱乐,互帮互助,和睦的相处。集体生活使我懂得了要主动去体谅别人和关心别人,也使我变得更加坚强和独立。我觉得自己的事情就应该由自己负责,别人最多只能给你一些建议。遇到事情要冷静地思考,不要急躁。不轻易的承诺,承诺了就要努力去兑现。生活需要自己来勾画,不一样的方式就有不一样的人生。三年的大学生活是我人生中美好的回忆,我迈步向前的时候不会忘记回首凝望曾经的岁月。

第7篇

关键词:社会排斥 贫困大学生 集体融入

贫困大学生是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人群。据教育部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统计,目前我国有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2547.7万人,贫困家庭学生约占学生总数20%,达到509万左右,其困学生人数更是占到了在校生总数的8%。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面临――融入难、学业难、就业难等一些适应性问题。其中,融入难已经成为贫困大学生面临的最主要心理问题,其严重影响了贫困生自身的自立成才,已成为一个学生忧心、家长揪心、学校担心的,政府和人民群众热切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1.引言

社会排斥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研究源于对新贫困现象的讨论。我国学者从社会学独特视角出发,将社会排斥定义为“某些个人、家庭或社会群体,由于社会政策及制度安排等原因丧失其公民权利,无法参与正常活动或参与不足,导致被边缘化及情感疏离的机制和过程。”[1]在社会心理学的概念中,国内学者杜建政和夏冰丽(2008)将Baumeister、Twenge 以及 Mac Donald 和 Leary 的理论进行了整合之后,对社会排斥的概念做了系统的总结:“社会排斥是由于为某一社会团体或他人所排斥或拒绝,一个人的归属需求和关系需求受到阻碍的现象和过程。其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排斥、拒绝、孤立、无视等。”[2]在某人希望能尽快融入某一团体或集体却被拒绝时,这种外部排斥往往会造成自身的焦虑、自卑等情绪,产生交往障碍进而导致很难融入集体。当前,在贫困大学生社会适应性领域研究中,社会排斥理论大多用于研究就业歧视问题,而“集体融入”问题已成为贫困大学生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社会排斥理论为研究贫困大学生集体融入问题提供新的理论视角。本文运用社会排斥理论,分析了贫困大学生很难融入集体的现状、成因和影响,提出了解决其“融入难”问题的对策。

2.贫困大学生“集体融入”现状

以往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在校贫困大学生大多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生活封闭,由于家庭、社会以及环境所带来的压力,贫困大学生在校期很容易引发悲观、逃避,焦虑、抑郁,依赖、懒惰等心理问题,加之由于自尊心强所导致的人际关系敏感,贫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难融入集体的问题。具体来看,很多贫困学生由于自身家庭条件较为困难,经常感到自卑,不愿意让老师和同学知道自己的处境,并不可抑制地抗拒师生善意的同情。还有一些贫困学生在校期间从不主动参与集体活动,选择把自己封闭起来。更有甚者对人际交往持极端的态度,对待同学不友善,殴打辱骂其同窗同学。很多贫困大学生由于长期在经济上精打细算使他们形成了谨慎行事的风格,在进行人际交往时往往防范意识强,一方面渴望与同学们交往,另一方面又怕达不到预期,所以这种复杂的内心矛盾导致了他们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失调。贫困大学生在自己与他人、社会之间筑起了一道道屏障,一方面自己主动选择隔绝在集体之外,另一方面不良社会风气、舆论等对大学生产生了恶劣影响,很多大学生不愿意与贫困生沟通、交往,导致了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面临严重的集体融入难问题。

3.贫困大学生“集体融入难”原因探究

(1)社会排斥下的认知因素

已有研究表明,社会排斥导致了人们的认知能力的下降。社会排斥理论认为受排斥者更倾向于考虑目前的状况而难以对未来加以关注。Buckley 等的研究Y果表明,社会排斥影响了受斥者个体对自我及周围环境的认知评价[2],往往表现为低自尊以及对周围环境和他人的不满。尤其是针对经常用异样眼光审视自己的人,受排斥者往往给予了非常消极的态度和评价。当一个人的某种缺陷受到他人轻视或鄙夷时,往往会加重个体的自卑感。 贫困大学生在与身边同学家庭情况作对比时,很容易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感到自己不被群体所接纳,从而产生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又加剧了其在群体中的“不合群”现象。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往往对当前的贫困局面过分注重,对未来充满担忧,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究其内在原因,主要是一部分贫困生没有正确认识贫困这件事,同时也对身边的呢同学造成了错误评价,最终逐渐疏离集体。

(2)社会排斥下的情绪因素

情绪在人际交往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关乎一个人能否在集体中获得长久立足。社会排斥与负面情绪之间存在者密切关系,Baumeister和Tice发现,社会排斥会引起强烈的消极情绪,焦虑是人们对社会排斥的主要反应[3]。

焦虑来自于对生活的压力。当前,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贫困大学生力图改变自己、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需要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往往给他们带来了精神上的巨大困扰。面对贫困 ,面对未来,他们往往无所适从。相比于其他来自城市衣食无忧的大学生来说,贫困生有更多的负担,因而在群体中有时会显得特立独行。同时,社会排斥也会导致孤僻、嫉妒、压抑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对贫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有着显著地消极影响。

(3)社会排斥下的行为因素

社会排斥与自我调节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告诉我们,遭受社会排斥者往往具有较低的抵抗力和自我调节能力。面对挫败更容易“知难而退”,同时个别受排斥者还存在极端行为。在一些案例中,贫困大学生对身边同学施暴、甚至极端案例的出现了投毒和杀人案件。除此之外,该群体由于甄别能力不强、抵抗诱惑能力差,往往被社会上别有用心的人诱骗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还有一些贫困大学生由于害怕上当受骗,所以把自我封闭起来,拒绝与他人的交流沟通, 生活在自我设计的一个孤独的世界中。这两种极端都直接导致了贫困大学生很难融入集体,获得他人的信赖和尊重。

4.解决贫困大学生“集体融入难”问题的对策

贫困生在集体融入上存在的主要困难在于自身因素。针对自身焦虑、抑郁、自卑和人际关系紧张等外化表现,解决的思路当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将助困与育人有机结合。引导贫困大学生通过转变自身观念,发挥自我激励效能,同时发挥榜样力量引导贫困生向身边优秀的学生干部学习。同时,加强引导,引导贫困生积极参与班级建设、社团活动以更好地融入集体之中。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1)学会积极有效地进行自我激励

积极有效的自我激励是贫困大学生心理自助的重要途径。学会积极有效的自我激励也是个体心理成熟的重要标志。贫困大学生只有W会自我激励,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学会积极面对困境和危机,才能更好地融入集体、摆正心态与同学们良好相处。因此,贫困大学生要学会积极的自我激励,要树立远大的目标,充满梦想,并激励自己朝着梦想努力,要相信贫困是暂时的,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将来可以有所作为的。同时多向身边同学学习,彼此传递正能量。

(2)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贫困生难入融入集体很大一部分程度上与校园环境有关。学校要建立机制关注贫困生健康成长。辅导员老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在同学之间要提倡勤俭,反对不良攀比,使贫困生能够正确认识贫困,积极融入集体。在班级建设中,注重引入一定数量的贫困生比例,在遴选班级学生干部时,要尽可能的将一部分优秀贫困生选走向服务岗位。同时经常性活动,邀请贫困生主动参与、担任职务。调动积极性,使其在集体中获得锻炼。在校园文化环境的优化中,贫困生的身心压力得到释放,有助于其更好的融入集体,服务集体。

(3)运用朋辈心理互助引导贫困生之间相互帮扶

解决贫困大学生集体融入难问题,社工可以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发挥重要作用。具体而言,可以运用朋辈小组互助的方式,招募符合条件的贫困大学生组成互助互惠小组。以改善人际交往能力为目标,通过小组活动与团体活动为主、课程讲授为辅的方式,运用综合游戏、小组讨论、个人分享的方式,引导小组成员消除戒备、缓解压力、敞开心扉彼此沟通,发展友谊,更好的认识自我,融入集体中。朋辈心理互助下建立的“互助互惠”小组,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小组内,各成员间具有相同的家庭背景、文化背景。在“相似吸引”原则的作用下,该小组成员很容易形成彼此认同,从而有助于建立友情。在与小组其他成员的相处中,贫困生学习了一定的人际交往技巧,提高了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这对解决贫困大学生“集体融入难”问题提供了有效实践。此举必将推动贫困生乐观面对生活、积极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各类问题,更好的融入社会,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融入难”问题。

参考文献:

[1]孟P,黄佳豪. “社会排斥”概念内涵及其本土化探讨[J]. 长江论坛,2009,(05):56-59.

[2]杜建政,夏冰丽. 心理学视野中的社会排斥[J]. 心理科学进展,2008,(06):981-986.

[3] Baumeister R F, Tice D M. Anxiety and social exclusion. 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1990, 9(2):165~195

[4] 曲丹.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心理归因及调适[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04):

89-91.

第8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就业 实践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1-0239-02

就业是大学生实现价值的最好途径,大学生只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才能在工作岗位上实现自身的价值,才能够创造出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价值。较好的整体就业形势,对维护我国社会稳定也有巨大贡献。而如今,随着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扩招计划实施,国内的高等学校教育已经从原来的“精英式教育”逐渐转变为“普遍式教育”,大学生不好找工作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毕业基本等于失业”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怎样提高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数量和质量,已经成为高校就业指导中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之一。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除了国家和政府的政策上的扶持之外,高校辅导员更是在基层岗位上发挥着重要指导性作用。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充当着引导者和领路人的重要角色,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大学生成长的轨迹影响最大,为大学生提供帮助也最大,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同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竞争压力较大,毕业班辅导员也时常会出现对待就业工作手足无措,有心无力的现象。我目前担任毕业班年级主任职务,通过不断更新工作方式方法并通过实践检测,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成果,我将具体实践方法总结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期待与我们高校辅导员取得共同进步,让更多的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一、了解学生意向,掌握学生就业动态

大学生是思想先进的集体,每个学生面对即将到来的毕业季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但是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绝大多数学生可能还没有做好从高校学生转变为企业员工的思想准备,面对未来的发展也很茫然。这样就要求我们高校辅导员根据不同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和日常表现情况以及家庭教育背景,进行一对一谈话辅导,让学生认清自己的优势以及劣势,引导大学生及时树立端正的信念和正确选择职业的观念。

有针对性地做具体的就业动员工作,区分好参加研究生报考和准备直接找工作的学生,并给予现实的指导意见。比如说我们可以鼓励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继续进行考研深造,并对学生报考研究生院校和报考专业进行具体指导;鼓励曾经在大学期间参加社团活动较多,得到能力和交际锻炼较多的学生找工作,这样的学生更加擅长语言的沟通和实际应变能力的掌握,对其所选择技术岗或者是销售岗等做具体指导。这样了解好每个学生的就业意向,教导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准确的定位。有了解有区分,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具体工作。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就业意向也会随着找工作时积累的经验和自身的兴趣爱好,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因此,随时掌握学生的就业意向和就业动态,对我们辅导员促进学生就业工作的开展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加强个人简历指导,突出学生闪光点

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前的指导,是当前就业具体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较好的就业指导能够为学生选择正确的职业提供积极的帮助,对学生的就业观念的修正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大学生掌握关于就业的基本知识,建立职业生涯的基本图景,从而正确选择职业,并顺利完成就业。

个人简历是大学生在找工作时的一块很重要的敲门砖,让人看起来清爽的简历,能够让学生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在看过所有学生简历之后,我发现有的学生确实对自己的简历非常上心,制作很精致,这样的学生找工作的成功几率也很高。简历是大学生个人情况的精确概况,既要把自己的优点和大学期间所学到的知识,和在校内的班干部任职情况,在校期间参加活动、组织活动以及参观实习情况,在校外的实习经历,又要对自己的道德品质和做人的一个高度概括,呈现出一个完美的自我。而相反,有的学生不能够认识到简历的重要性,随便写出个人概况或者是通过网络随便找到个人简历的模板,填补好相关的内容就草草了事,用生搬硬套的个人简历模板不能够体现出自己的经历和自己在竞争个别岗位的优势,而导致人云亦云,雷同率很高,这样的简历不能让自己脱颖而出。

辅导员应该对大学生制作简历加以正确指导,让学生意识到个人简历在找工作时的重要性,使得学生能够端正态度,掌握制作简历的技巧,把自己的学业优势和校内活动以及工作能力能够得以发挥,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使得他们在找工作参与竞争时,能够发挥自己最完美的一面。

三、创立就业研讨小组,提升学生面试能力

就业研讨小组是以学术交流的形式进行分析和总结,研讨小组分为三个部分,组织近期的就业情况讨论,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经历,有针对性地进行演练。就业情况讨论按照每周例会的形式进行,召集找工作的同学进行集中讨论,围绕着每周参加的宣讲会和招聘企业的情况进行逐一讨论,分享吸引学生就业的着眼点,以及各种工作岗位和福利待遇情况;其次,总结每位同学成功或者是失败的经验教训,分享给各位同学,大家一起分析企业,为下一场招聘会做积极的准备,有针对性地讨论,针对某一个学生遇到的问题,或者是在招聘会中遇到的事情,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互换意见,这样能够达到想要的结果。

就业研讨小组由辅导员亲自组织带领,通过三个步骤,使得在轻松的研讨中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为了提高学生面试的能力,采用真实模拟场景对学生进行面试。可以将学生分为十人一组,进行交换意见,并在网上找到面试的就业指导相关具体问题,按照自己心中的标准进行回答,对学生的回答逻辑进行纠正和指导。这样能够锻炼学生面试时候的口头表达能力,面对问题的反应情况,以及思维的缜密程度,以达到招聘的岗位需求的目的。阶段性的总结和交流使得学生能够在交流中成长,收获满意的工作。

四、组织学生干部,带动整体就业氛围

学生干部在日常管理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是辅导员和学生沟通的桥梁,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学生干部在学生中的威望也是相当高的,组织学生干部带动整体的就业氛围,在就业找工作的队伍中能够给学生很大的帮助,对营造积极的班级风气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有些毕业班的同学平时爱玩游戏、爱看小说、爱睡懒觉,他们的生活会出现黑白颠倒的状态,每天都在宿舍中宅着,久而久之,不再关心外面的世界,不再担心自己的前程,逐渐变成了一批较为迷茫或者是缺失上进心的学生。在班级干部的带动、督导和鼓舞下,舒缓一下心理压力,提高信心,他们会认识到自己的前程的重要性,并逐渐转变过来,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招聘会当中去,用学生干部的干部经历和找工作的经验去交流,学生们就有意识地去多多参加就业单位宣讲会,能够增加笔试和面试的机会,找到工作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大。因此,整体的班级气氛在整个就业季十分重要。

五、积极联络学生家长,双向促进就业信念

家长对学生职业规划和未来的就业导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找工作是为了生活需求,为了家庭的美满,为了实现人生价值。家长对大学生的期望是学生努力奋斗永不枯竭的动力,家长对大学生工作的满意度,会直接影响签工作的效果,家长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家长对学生的就业的主动干预和认可程度,以及取决于学生对家长提供建议的自我接受程度。这里所说的学生思想的独立程度是指,在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容易形成的较好的思想独立性,思想独立性能够让大学生在找工作选择职业的过程中凸显自我主见,能够自己拿定主意,不容易被客观环境或者是其他人的建议或意见所左右,对于家人提供的干预能够做出相当理性的主观反应。另一方面,思想独立程度较小的大学生容易受到家里的干预,家人的意见往往能够在大学生找工作中起到重要指导作用,容易受到家长的左右。

鉴于家长在学生找工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如果家长能够提供积极的真正有益于学生的就业指导意见,以及正确的就业形势分析,合理评价自身优势,合理地为学生安排就业单位,对就业选择都会有很大帮助,反之就会影响到就业的状态。家长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影响程度与学生自己选择的独立程度相结合,会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不同的影响以及截然不同的结果。有的观念会有利于大学生,使他们顺利就业,有些家长的观念则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甚至是错误的观念,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阻碍,使学生不能选择正确的发展职业道路,乃至错过就业的最佳高峰期。

这样就需要我们辅导员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和家长关于学生就业进行有效沟通,对学生的就业达成一致的想法。对有些不能够为学生提供正确指导的家庭,进行详细地解读就业趋势和就业政策,让他们学习就业指导,了解学校的就业方法,能够与老师共同给予学生正确指导,让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有些学生家长会有地域和岗位的要求,这样就需要我们与家长及时地沟通,让学校的政策和学生家长达成一致,了解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并获得家长的支持,这样会让我们的工作更加轻松,也能够让学生及时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也避免了学生在找工作的同时,还要顾虑家长想法或限定的担忧与压力。因此,与家长及时沟通就显得非常重要,即使在就业工作最忙碌的阶段也不能忽视与家长的沟通,反而要增加和家长的联络,双向努力促进就业信念,会让我们事半功倍。

六、主动联系就业单位,增加就业岗位需求

第9篇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性、技能性。在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大,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学校、学生越来越关注的热点。从高职学生自身成才方面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自我认知、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还可以增强他们职业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激发他们不断为实现自己的各阶段目标和职业梦想而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他们就业成功的机会。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及重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又称职业生涯设计,是指综合自身条件和现实环境,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制定相应的培训、教育和工作计划,并按照生涯发展的阶段实施具体的行动以达到目标的过程。

在发达国家,青少年很早就接受了职业生涯教育,从学生时代起,他们就开始有目的地规划设计自己的未来生涯。而在我国,职业生涯教育尚属新鲜事物。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讲,正处于生涯探索和生涯建立期的转换阶段,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他们可以挖掘、培养自我的潜能与创造力,明确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确立学习期间的学习目标,转变就业观念,从而提高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因此,高职生在大学期间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的各种准备显得尤为重要。

(一)有助于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职业生涯规划首要的就是对自我的分析。通过分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评价自己的智慧、确认自己的性格、判断自己的情绪、找出自己的特点、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通过分析,确定符合自己兴趣与特长的生涯路线,正确设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根据自己设计的职业规划,科学合理的安排学习。

(二)有助于学生抓住重点实现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规划要有计划、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运”,很多时候个人职业生涯受挫就是由于生涯规划没有做好。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最大的好处是有助于学生根据轻重缓急安排日常学习和生活。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措施,不断增强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三)有助于学生评估目前成绩。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提供了自我评估的重要手段。如果规划是具体的,规划的实施结果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就可以根据规划的进展情况评价目前取得的成绩,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规划。

(四)有利于提升竞争力。职业生涯规划是终身教育的一种形式,它既注重发展学生完善的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又注重把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利于学生认清形势,准确定位,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有效的行动帮助自己以后选择适合的职业,使事业获得成功。职业活动的竞争非常突出,要想从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未雨绸缪,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

综上所述,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减轻高职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巨大压力,实现准确定位;有利于减少职业选择的盲目性,为择业提供理性支持,为学生终生职业发展明确方向。

二、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大部分高职学生进入学校以后,对自己将来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怎么干没有很好的规划。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曾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45%的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投资为零。在一次对北京人文经济类重点大学的205位大学生的调查中显示,对自己将来如何进一步晋升、发展没有规划的占62.2%,有规划的占32.8%。另据有关调查表明:我国大学生中仅有12%的人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18%的人清楚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劣势,16%的人清楚知道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职业是什么。目前,高职生自我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自我认知模糊。首先,不能系统地认知自我。大部分学生对自我认知仅停留在兴趣爱好、性格、特长、优缺点等方面,对于自己的价值观、能力、态度、意志力等方面的心理品质缺乏认知;其次,不能把自己的特长、专业与未来职业很好的联系起来。这也是过于强调兴趣爱好,而忽视专业特长,使得专业与职业脱离。调查中发现,在校生中有48%的学生不了解自己所喜欢职业的从业要求,79%以上的在校生没有经过职业能力测试。

(二)职业目标不明确。大部分高职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并没有很好的考虑专业,根本不知道本专业的职业方向,更谈不上对自己的人生、职业作规划。三年大学生活没有学到什么专业知识,也没有获得专业技能。到了快毕业时还不知道以后该干什么工作,能干什么工作,没有职业目标。还有些同学追求多个目标,同时进行着各种不同的努力,抓不到主次,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很迷茫。

(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缺乏。在校高职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现象比较普遍,根据网易问卷调查“你是否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过规划”,回答“有规划”的只占被调查者的20%。目前,江苏省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有就业指导课,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网上设计了大学生职业规划系统,可以测评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行为风格、职业价值观、个性特征等。应该说经过这样的学习实践后,高职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应有很好的规划,使自己提前熟悉职场和职业,有针对性地提高职位能力,为将来发展打好基础。但事实上很多学生学的时候信心百倍,作业完成后就把它丢在脑后了,无心去实施自己的职业规划,也就是走过场而已。

三、在校期间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管理

对于高职学生来讲,要明确大学三年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管理,并付诸于有效地实施。一般来说,三年的职业生涯规划分以下几个阶段:

(一)大一年级为适应探索阶段:主要是大学生活的适应和学习目标的确定。通过自我评估,了解自己的兴趣、个性心理特征和与之相适应的职业范围,特别是自己未来所想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要清楚自己是谁?自己想要做什么?自己能做什么?加深对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发展方向的认知,初步确定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拟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同时要加强自我教育的能力,相应的调整自己,适应环境的需要,很好的完成高中到大学生活的过度。除了完成每学期必修课外,还要有目的地选修与就业相关的或其他专业的课程充实自己,争取尽早通过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

(二)大二年级为提高拼搏阶段:主要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以拓展职业素质,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为重心。通过具体的职业心理测试,深化对自我的认识,认真评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进一步加深对职业的思考。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学习专业知识,参加职业技能证书考试和相关教育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参加和专业有关的兼职工作和假期社会实践,以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参加就业专题讲座,学习写简历、求职信等求职应聘的方法和技巧,了解搜集求职信息的渠道,加入校友网络,和已经毕业的校友谈话,了解往年的求职情况。

(三)大三年级为总结冲刺阶段:大部分学生的目标应该锁定在工作申请及成功就业上。首先,对大学前两年进行评估总结,检验自己的职业目标是否正确,行动方向是否有偏差,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其次,重点开始求职准备,制作简历,参加招聘会和面试,和同学交流求职过程的心得体会,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最后,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当年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创业大赛等训练,尽可能地在做出比较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去求职。

四、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

有了规划不一定能实现,高职生要通过努力学习储备未来职业发展所需的理论知识,培养适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技术技能和综合素质,成功的实施与实现自己制定的目标。

(一)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培养职业规划意识

1、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认知自我。参加专场报告会和咨询会,通过“比较法”、“他评法”、“自评法”、“心理测验法”等方法发现真实的自我,进而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并考虑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2、通过主题教育活动确立可行的职业目标。积极参加主题征文、演讲比赛,使自己树立职业理想。通过专题讲座、就业指导课等团体辅导的形式形成强烈的职业意识。在企业家和成功校友的现身说法中激励自己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挖掘自身潜在的内驱力,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充满信心。

(二)在课程学习中形成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1、通过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设计一份完整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自我评估、外部环境分析、目标确定、实施策略和反馈评估这五个环节。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应做到:各项分析要简洁、客观;各项目标要明确、有导向性;各项计划要具体,有可操作性。

2、通过专业课的学习提高职业素质。高职生在专业学习的时候逐步了解本专业的历史、现状、发展前景,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

(三)在实践活动中认识职业环境

1、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培养综合能力。高职生在校内应积极参加文艺表演和体育竞技活动,以及板报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创业大赛等来培养自身的团队、诚信、创新、敬业等职业精神。

2、通过毕业实习体验职业生涯。高职生经过两年半的在校系统学习与训练后,三年级下半学期就要去企业实习了,有的在上半学期就会提前上岗。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能切实感受到企业文化、工作环境;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该行业的发展前景等。企业实习为高职生提高能力、弥补不足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作者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乔德宝.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指导[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2]陶青松,邵伟.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与实践[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