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专才计划

时间:2023-03-02 15:01:12

导语:在专才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专才计划

第1篇

关键词:财管类专业 孵化基地 创新 对策

基金项目:2014年市级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财管类专业实际应用人才孵化基地创业方案”(项目号为201410057052)阶段成果。

一、财管类专业实际应用人才孵化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一)企业自主创新人才孵化基地发展前景良好

2009年底,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国家财政拨款,职业经理研究中心建设的“企业自主创新人才孵化基地”启动以来,立足于长期为全国的企业培养创新型人才,并将通过走进高校、走进创新型企业、走进城市科技园区的“三步走”战略,将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推向全国,进一步筑牢企业发展基石。

目前,企业自主创新人才孵化基地已经在北京、天津、河南、山东、浙江、广州等多个省市高校落户,帮助高校大学生获得优质企业实习、就业机会,提升学生就业能力。2011年7月天津商业大学建立“企业自主创新人才孵化基地”实习生选拔示范基地。实习生选拔基地将为学校搭建同各行业100强企业在学生实习、就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等方面合作平台,为在校学生提供走向优秀企业的途径。基地建立当年,孵化基地管理办公室就在天津商业大学选拔首批08级相关专业学生参加全国物流100强企业暑期实习项目。

(二)财管类专业校内外实训难度大

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到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财管类专业由于实习财务岗位的特殊性,使得学生在校外的顶岗实习,不能实质性地接触企业的财务业务,主要为财务的基础性工作,甚至从事财务文员工作。针对应用型本科财管类专业校内外实训难的现状,提出建立实际应用人才孵化基地。在孵化基地,指导在校生在企业实训,提高应用能力,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达到企业的需求。

(三)学生及企业的需求

通过对200位财管类在校大学生进行调研,针对就业前景的认识,薪酬的认可度,专业能力及职业资格证书等问题,了解目前学生中对财管类专业应用人才孵化基地的需求量较大。

通过对天津市各类企事业单位,包括记账公司和会计事事务所、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财政局、海事局等事业单位等30家单位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对财管类专业毕业生的最低学历要求、毕业生的工作经验最低要求、专业与职业素质水平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多大的差距、财管类专业本科教育的教学培养目标、设置适合财管类学生就业的岗位。得出企业对财管类人才的需求规格与学校教育之间存在较大差别,应用型人才孵化基地建设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二、建立财管类专业实际应用人才孵化基地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满足企业需求

作为在大学深造的在校学生专业理论并不缺乏,缺乏的只是工作经验,现在大学生去企业应聘职位的时候,总会被“工作经验”、“工作经历”断送美好的机会。在孵化基地可以进行全方位的轮岗练习,得到全面的锻炼。会计人才市场对中、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大,企业招聘会计人员时不单纯看重学历,更注重其是否具有实际能力,企业要求会计人才具有综合能力。

(二)使学生提前认识企业,提高就业的适应能力

现代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迫切需要同时兼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现代的大学生都自识过高,都觉得大学毕业应该出来坐办公室,却忽略最基础的。大学生刚一毕业期望太高,总想着自己是高学历的知识人才,应该得到相应的回报,往往要求高待遇,这些导致了我们大学生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加强对大学生的实际应用操作的训练,使大学生毕业找工作时不光拥有良好的学习能力,丰富的理论知识,还拥有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建立财管类专业实际应用人才孵化基地相关对策

实际应用型人才孵化基地以“创新形式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向传统教育与传统培训模式提出了挑战。创新行动培养模式强调“案例教学”和“体验式教学”。同时,按需定制培养方案是企业自主创新人才孵化基地的重要特色。

(一)成立专门孵化公司

专门孵化公司可以是一个记账公司,是一个存在于大学和社会之间的跳板,雇佣拥有丰富经验的注册会计师和在校教师工作,培训在校大学生。这个公司的业务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提升在校大学生的理论知识,针对考证,帮助他们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和注册会计师的考试;第二部分是为成功通过考试的大学生配备注册会计师,辅导实际操作。企业的资金来源一部分来源于完成客户任务的收入,一部分来源于实习学生交纳的费用。企业的主要支出为在职人员的工资和日常业务支出,如果实习学生能够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企业会根据贡献量的多少给与一定报酬。公司的主要目的是让拥有丰富理论知识的大学生能够得到实践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与企业的需求达到零距离。

在财管类实际应用人才基地,经相关部门授权,承揽职业资格证书鉴定业务,将报名、鉴定、发证规范化,方便学生取得相关证书。

(二)大型公司成立孵化部门

具有一定实力和影响力的公司,可以建立孵化部门,也可以称为企业学院,培养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同时为这些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成为企业与学生之间的桥梁。针对具体企业,会根据其自身的行业特点和管理现状设计有针对性的课程,课程内容、授课教师、培训形式均依据企业的实际培训需求专门设置。通过国家相关部门认定,比如国际国内知名的事务所,比如有良好教育培训基础的企业,建立孵化部门,为进入孵化部门的大学生配备指导教师,参与真实业务操作,或模拟业务实训,出具实践证明,甚至为其推荐就业机会。这样学生具备了学校之外的权威的第三方认证,会促进学生就业,解决企业求人才之难。

(三)院校建设孵化基地

高等院校中尤其是应用型本科应服务于区域经济,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实力较强的高等院校建立孵化基地,相当于生产性实训基地,利于校内的师资,和区域内企业的真实业务,为本校和其他院校培养学生。为鼓励学生进入孵化基地,可将孵化基地作为实践学分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规范。

在孵化基地中,组织有关教师组成管理咨询团队,通过为企业量身设计财务方案、定期举办讲座,为企业提供后续教育等服务,使企业自愿自觉为学校提供实习环境,真正起到实习基地的作用。通过为企业提供理财咨询与服务、方案设计与研究,一方面可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与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为实验教学项目的开发提供大量优质的素材,还可以有计划、分阶段地组织教师、学生参与到管理咨询项目中来,真切的感受企业环境,在实战中提升专业能力。学校还通过创新研讨会、创新论坛、创新峰会等形式,定期举办高规格权威性质的活动;定期邀请国内外创新企业、企业创新人才在基地开展创新成果展示和创新经验座谈会,使其成为国内外创新人才向往的经验交流平台。

(四)出台税收扶持政策

目前,国家已针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大学科技园出台了相关税收优惠政策。2014年1月14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日前通知,明确了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大学科技园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两部门《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政策的通知》明确,自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对符合条件的孵化器自用以及无偿或通过出租等方式提供给孵化企业使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其向孵化企业出租场地、房屋以及提供孵化服务的收入,免征营业税。此外,符合非营利组织条件的孵化器的收入,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有关税收政策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建议对企业建立孵化部门的相关孵化业务建立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的孵化业务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激励创业者建立相关的孵化公司,企业开展孵化业务。

参考文献:

[1]赵芳菲.论高校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与发展[J].经济师,2010

[2]余家军.苏州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

第2篇

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教学任务。大学教学任务相对来说比较繁重,各个专业所涉及到的科目也较多,同时大学课外实践任务比较多,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应当对各种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参考以往的教学经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大学教学计划。财会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相对比较复杂。主要是因为财会专业涉及到的专业知识较多,而且财会知识的讲解较为枯燥,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这就需要财会专业的教师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制定出一份高质量的教学计划,切实提高财会专业的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的会计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财会专业 教学计划 教学设计

一、前言

近年来,财会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但是整体的就业率并不高,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财会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专业技能不高,工作经验少等。财会专业主要学习的学科专业理论能力要求较高,同时要求逻辑能力以及计算能力较高,这就给财会专业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是十分重要的,这将直接关系到财会专业大学生的学习水平,甚至会影响今后学生的就业。财会专业的教学计划在制定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了解当届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以及整体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应当将往届的教学计划作为参考资料,为制定出一份科学合理以及高效的财会专业的大学教学计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社会各个企业对财会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比较大,但是财会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却相对不高,这种矛盾的社会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毕业生工作经验少以及专业理论水平较低造成的。为了最大限度地解决这一现象,财会专业的大学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以及教学水平,切实保障财会专业的毕业生符合社会的要求,同时也给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专业优势。调查发现,教师在制定财会专业的教学计划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造成了教学质量较低的情况。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这些问题,力求教学计划的实施有明显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财会专业学生的整体专业水平。

二、财会专业大学生教学计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财会专业教学计划在制定的过程中,大部分专业教师都是将普通高校的财会专业教学计划为参考资料,与自身学校实际的教学情况联系较少,这就造成了制定完成的教学计划可能会不符合本学校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学质量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下面,笔者将对目前大学财会专业教学计划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一)培养目标模糊

对于财会专业来说,教学主要的培养目标就是使大学毕业生能够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财会专业的人才,使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做到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以及职业道德等。毕业生的业务水平,应当熟识财会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等,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市场活动进行会计核算,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学习更多的专业技能。另外大学生还应当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以及逻辑分析能力等。通过上述可以看到,一名优秀的财会专业大学生需要做到各方面全面发展,但是财会专业的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经常忽略培养目标,造成制定的教学计划不符合要求。对于普通高校的本科生,更加注重对其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财会理论能力的教学,而对于专科的财会学生,应当更加注重对其进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财会专业的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忽视本校的实际教学能力,结果导致制定的教学计划与学生学习能力不相适应,教学水平得不到体现。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财会专业的课程设置对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科学合理的财会课程安排能够提高整体学生的学习水平。但是大部分财会专业在制定课程安排的过程中,忽视了本专业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从而导致制定的教学计划不符合学生整体的学习情况。例如一些专科学校在制定财会专业的教学计划的过程中,过分重视各个学科之间联系以及财会学科的理论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本专业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导致学生在学习财会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科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低等,从而使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可能会不符合当地的实际经济建设等。财会专业教师在进行课程安排的过程中,过分重视财会专业知识,而忽略了公共知识对大学生的影响,从而导致专业课的安排比较紧密,公共知识课的安排较少,这可能会导致大学生专业素质高但是整体文化素质低。

(三)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于一名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能力的水平对今后的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能力培养主要包括财会专业技能、资产核算能力等,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财会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中占有优势。会计是一门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在进行专业理论的学习过程中加入实践能力的培养。财会专业的学校可以通过加强与相关企业的长期实习的合作,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财会实践能力。财会专业的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晦涩难懂,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比较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短时间内很难准确把握财会专业理论知识的要点。但是教师在进行财会理论的教学过程中与专业实践相互配合,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一套整体教学体系,这将会大大提高财会专业的教学质量,同时也培养了财会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财会专业教学计划问题的解决措施

教学计划的制定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不断地完善财会专业的教学计划是每一个财会专业教师的研究热点。对于如何解决财会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问题,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3篇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欧美发达国家产业向亚太转移的趋势愈发加强,亚洲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方兴未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加快,粤港澳三地经济加快融合,导致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必然要求高校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国际化,要求培养通晓国际会计准则和事务、同时具有专业实践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的高端人才,然而,目前人才市场上高层次会计人才严重缺乏。自1998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中将“财务管理”列为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一个本科专业,并于1999年开始招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模越来越大。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8年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02年至今,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院校由54所增至189所,并且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对经济类、工商管理类人才需求意愿将进一步增强,尤其是对财务管理专业的需求意愿更加强烈。在这一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必须具备的教育理念。CIMA在企业界享有很高的声望,被誉为21世纪最完善的商业培训体系。多年来,世界上的知名跨国公司都将其列入商业资格的首位,CIMA以其全新的教育理念在财务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独树一帜,为我国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文献综述

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有较宽泛的外延,但归根结底是要实现与国际的接轨,必须要善于吸取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国际沟通交往能力、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关于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各国存在自身特色。

(一)国外研究 美国大学教育以学术研究、人才训练及社会服务为宗旨,实施专业训练,培养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澳大利亚高等教育以接受教育与训练者为中心,实施以能力为基础的训练,根据职业结构来提供训练方案。日本高等专科学校重在培养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技术人才。韩国的应用型大学在聘请教师时,常常把实践经验看作一项重要的条件。英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宗旨是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在职业资格和学历证书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使职业教育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发展,目前在国际上最被普遍接受的职业教育是CIMA(管理会计师公会)、ACCA(特许会计师公会)。这类职业教育目前逐步为我国高等教育所引入,如CIMA、ACCA成建制班的设立,使我国财务管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成为可能。

(二)国内研究 与国外相比,由于社会对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的旺盛需求,我国高等学校在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不断创新,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社会用人单位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度呈上升趋势。但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开设时间较短,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人才培养模式尚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承轻创新,重守业轻创业,重单一型轻复合型等方面的问题;课程设置缺乏整体规则,结构不合理,专业课过多过细,基础课相对薄弱,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财务管理课程理论研究与企业理财实践脱节严重。刘淑莲(2005)从财务管理学科的目标定位界定入手,根据目标定位、价值定位和市场定位的要求,提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可根据其学科范畴,按照“厚基础、宽口径、活模块”构建模式的原则构建成四个层次:公共基础必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使课程体系在结构上与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相一致,在内容上与执业岗位的需要相一致,实现基于优势互补的课程体系下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陆正飞、辛宇(1999)从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差异入手,分析了各自的侧重点以及服务方向,指出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金融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的差异,并提出财务管理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既依据财务管理核心内容,又考虑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的抽象与具体程度等进行课程体系设计。孙小梅(2007)从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入手,指出人才培养应在更新思想、转变教育观念的基础上,设计培养规格,制定培养方案,选择培养途径并予以实施。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优化的能力结构外,还应具有全面的优良素质。

尽管许多学者从各自不同的视角提出了一系列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措施和建议,但这些措施和建议主要从课程体系、业务培养目标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非实质意义上的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上存在的关键问题。特别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时期,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根本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本身较为科学合理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财务管理理念(如新《财务通则》中首次提出的社会责任、民主理财等理念)无法实施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企业中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问题日益突显,严重制约着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

我国目前财务人员知识水平结构参差不齐,现有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发展中逐渐显露出其弊端。财务管理专业设置不尽人意,大都将其作为会计学或财政学等专业下的一个方向,教育转型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因而存在专业方向口径狭窄,培养人才知识结构单一,适应社会能力较差以及发展后劲不足等缺陷,使得学生的学科视野和择业能力受到局限;过重的功利导向,使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和扎实的基础训练受到影响。这都不利于培养和提高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与能力,并严重限制着专业人才的知识面和业务水平。总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有:

(一)培养目标不明晰 由于会计学、金融学与财务管理学非常接近,而且与这些专业相比较,财务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自身特点不明显。除此之外,目前我国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上,只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相关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

(二)对国际化应用型本科教育规律与本质特征认识不够 许多设有财务管理专业的地方院校主要定位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在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培养方案设计、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虽然取得成果和特色,但总体上对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应用性本科教育规律和本质特征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整体的教学改革效果还不明显。

(三)国际化应用型师资队伍缺乏 教师是落实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教师队伍整体上还缺少国际化应用性教育的理念,对教育的内涵理解不深,缺少感性体验,易在教学实践中回到习惯的传统教学模式上。

(四)培养模式单一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质量需求不相适应,实践性教学环节存在单一化、形式化问题。学校与实践部门缺乏紧密联系和沟通,对现实经济前沿问题研究较少,实践教学管理、评价机制弱化,案例教学方法缺乏等问题极为严重,所培养的学生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存在欠缺。此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个人品质、素质要求也渐渐成为各公司极为看重的一项用人标准。尽管我国各高校在如何提升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个人品质和素质方面做了一系列尝试,但尚未找到有效方法。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系统性不强,专业课程间的内容交叉重复问题突出,实践课流于形式。主要表现为专业特色不明显,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要么偏重于会计学,要么偏重于金融学,而没有形成关于财务管理学的独立的、科学的、系统的课程体系。

四、引入CIMA的可行性分析

CIMA 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是全球最大的国际性管理会计师组织,同时也是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的创始成员之一。目前大多数国际财务资格均面向财务会计,偏重审计,而CIMA的认证群体则以企业会计和经理为主,在培养扎实财务技能的同时,重点提高其参与经营管理和战略决策的能力,实现“财务支持战略决策,战略融于财务管理”。CIMA与其他会计专业团体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专注于管理会计师的培养和发展,适合并不满足于掌握传统财会技能的人。完成CIMA特许管理会计师各个级别的资格认证后,将能综合和利用各类数据,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全面预算、财务分析、绩效评估、风险防范、组织管理和商业策略等方方面面的重要信息和切实方案。CIMA一直以来紧密结合充满活力和挑战的商界需求,坚持不懈地致力于企业财务管理及战略决策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世界上极具权威性的高端财务职业资格认证。

(一)CIMA理念的特色 CIMA资格不局限于会计内容,而是涵盖了管理、战略、市场、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等方方面面的商业知识和技能。CIMA特许管理会计师受到全世界的一致认可,许多世界知名跨国企业,如联合利华、壳牌、福特、艾森哲等,都对CIMA资格推崇备至。CIMA一直以来紧密结合充满活力和挑战的商界需求,坚持不懈地致力于企业财务管理及战略决策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世界上极具权威性的高端财务职业资格认证。CIMA资格认证不仅为企业衡量和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提供依据,也为各行各业的高级财务人员和管理精英创造展示实力的平台和个人发展的通途。

(二)CIMA与其他财务会计证书的区别 (1)目标明确,注重管理技能的培养。传统的财务会计重在回顾过去,履行反映和报告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职能;而管理会计则重在面向未来,履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的职能。在成为“管理会计师”之后,将决不仅仅局限于传统观念中的记账先生的会计形象,而成为一位深谙财务管理,能够帮助企业进行战略决策并贯彻执行的企业成员。CIMA专注于管理会计师的培养和发展,在企业界享有很高的声望,被誉为21世纪最完善的商业培训体系。(2)提供一种国际化的职业资格。CIMA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的总体业务重点在99%的从事商业工作的会员及学员身上,而不是仅限会计人员。这使其能够提供一种新的职业资格,它既能够聚焦企业管理上的竞争,同时也立足于战略管理会计。整体来说,CIMA比任何其他会计机构提供更多的管理,加大管理会计,更多的项目管理和更多的策略。其国际化程度也有目共睹,CIMA学员及雇主遍布全球,是国际化水平最高的会计资格认证之一,其教学推广有现成的专业师资资源。(3)教学大纲既实用又创新。独一无二的学术培训和实践经验可以持续满足雇主所需――特许管理会计师具有推动业务发展的领导能力。这样的人才完全符合现有企业的要求。不像其他的会计资格,管理会计职业能力考试(案例研究并最终测试的专业能力)考核的是商业思维和更高层次的认知技能,如分析、综合和评估。这就要求学生要顾及到所有课程讲授的商业、金融、道德和人力资源战略等问题。

五、结论

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化趋势的推动下,步入了国际化的进程,主要体现在学习和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方法,与国外高校在互换留学生、专家学者互访、学术研究、合作办学等方面。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学历教育的重点应转向培养国际型、实务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创新亟待完善。可见,借鉴国外相关理论研究,加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创新的探索已经成为一个当前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课题。我国现有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所显现出的弊端正好可以由CIMA理念的优势所弥补,若能借助其在培养目标、教学大纲、国际师资等方面的强大优势,必将对我国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产生颠覆性地影响,极大地推进我国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

[本文系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研究――基于CIMA理念”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5年第12期。

[2]陆正飞、辛宇:《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若干问题》,《会计研究》1999年第3期。

[3]孙小梅:《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想》,《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第4篇

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财政、审计、税务等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镇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目标,抢抓机遇、培植财源,强化征管、严格支出,财政收入实现了新的增长,财政管理不时规范。全镇完成国家财政收入3.48亿元,比上年增加1.03亿元,增长43%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43亿元,比上年增加4900万元,增长54%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方面狠抓财源培植。面对上山乡村建设的加快推进,实际工作中。认真依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有选择地吸纳“退城进园”企业,引进规模贡献型企业,发展新兴生长型企业,引进安顿了宏大纺织专件、飞驰4s店等一批优质项目,财税贡献逐步显现。另一方面狠抓税收征管。建立镇协税护税网络,加强与财政、税务等部门的衔接,加强对企业的监控,并对重点税源户、重点行业开展跟踪管理,确保税源足额按时入库。当然,镇的财政工作还存在着很多矛盾和问题。如财政主要指标虽然增幅较大但总量依然偏小、企业引进较多但税源外流现象仍然存在等等,需要我认真研究,规范管理,加快解决。

国家宏观调控的效应将逐步显现,跨了新的一年。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将积极顺应财政政策调整,加强对经济发展和财政运行态势的分析,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全面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争取目标1.8亿元。财政收入工作目标:区下达我镇财政收入必成目标为4.25亿元,争取目标4.35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必成目标1.75亿元。

积极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新的财政体制,财政工作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打造载体,集聚企业,培育税源,拓宽财源;切实加大协税护税力度,依法治税,强化征管;不时加强财政监督,严格审计,规范管理,量入为出,节支降本。确保镇级财政预算收支平衡,努力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镇财政工作的重点是围绕上述工作目标、工作思路。

增强发展后劲。牢固树立财源为本的观念,一是抓好财源建设。综合运用政策引导、机制促动、资金激励等有效手段,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税源,拓宽财源。积极营造良好发展氛围,有效落实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做好骨干企业的稳心留根工作,巩固发展一批骨干财源;重点落实重大签约项目的启动开工,加快启动项目的建设推进,督促开工项目及早竣工达产,努力建设一批新增财源;继续加快工业园区的建设速度,调动全社会积极性,选商择资,注重引进规模型、科技型、贡献型企业,发展配套服务业,扩大一批群体财源;高度重视房地产业的发展,着力做好集镇区拍卖地块商品房建设工作,逐步形成一批新兴财源。真正做到开源节流”重在开源”做到财政和经济的良性互动。

强化收入征管。坚持依法治税,二是落实有效措施。严格执法,依法征管,切实发挥镇协护税网络作用,加强税法宣传,定期组织企业进行税法培训,增强企业自觉纳税意识;积极与国税、地税等收入征管部门配合,严格加强税收征管,严格控制减免缓税等行为,对一些存在两头开票、减征的重点企业进行重点排查,防止税源外流、税收流失,努力做到应收尽收;继续协同税务部门加强主要税种和零散税源的管理,加大重点税源和新兴税源的监控力度,如建设工程项目税收、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全面落实税收调整政策,改进征管手段,提高征管效率,保证各项税收的快速增长。同时,进一步完善财政收入征管考核奖励方法,通过责任考核,调动基层单位抓管理、促增收的积极性,确保财政收入均衡、继续、快速增长。

提高理财水平。随着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三是管好集体资产。特别是农村“三个集中”实施过程中,集体资产整合频繁,扩张较快,针对这一情况,将在前几年公有资产清理的基础上,对集体资产重新进行登记确认,摸清家底,理清思路,优化资产配置,盘活存量资产,规范处置闲置资产,妥善处置集体债务,重点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和做法,抓好“调整经营(资源)性资产租金规范”落实工作,进一步拓宽我镇收入渠道,增加政府可用财力,使镇有资产不时保值增殖。

严格支出管理。进一步加强财政预算管理,依照“量入为出、从严控制”原则,完善财政预算,并严格执行财政预算,科学合理调度资金,四是强化预算约束。增强镇政府的调控能力;进一步控制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坚决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村级公务费用管理的意见》等规范性制度和管理办法,提高各部门、各单位科学理财、民主理财、依法理财的自觉性。进一步压降非刚性支出,压缩非生产性建设,严格控制机关部门、事业单位的费用支出,实行政府推销制度,使有限的资金确保机关的正常运行,确保重点项目、重大项目的正常推进,真正做到计划用钱、合理用钱、节约用钱。

第5篇

市委召开第八批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座谈会,主要目的:一是用比较正式的方式,把拔尖人才的名单隆重宣布出去;二是为拔尖人才相互学习借鉴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三是听取拔尖人才对市委、市政府人才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刚才6名专家交流了体会,2个用人单位的负责同志对支持拔尖人才创新创业讲了很好的意见。利用这个机会,提三点要求,与大家共勉。

第一,拔尖人才要牢记责任,带头发挥“三个作用”

在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任务也还十分艰巨。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工业企业虽然块头很大,效应很好,但在全国、在同行业有竞争力的还不多;农业还停留在粗放式、传统型的发展阶段,“一高三新”的应用面很少,潜在问题还很多。从社会事业、从民生改善方面来看,教育虽然处于领先地位,但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需求来说,培养的人才还远远不够;卫生行业虽然服务能力在改善,但是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没有根本的缓解;环境保护才刚刚起步,磷化产业的污染治理还没有找到很好的途径,等等。这就要求各类人才,尤其是拔尖人才要发挥好三个作用:

一是发挥骨干作用。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每名拔尖人才,都要在科技普及、人才培育、解难答疑、创新创造等方面发挥骨干作用,要像张鲲博士那样,深入基层、深入现场、深入企业、深入班组,了解企业的需要,千方百计的为企业排忧解难,既帮助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也体现了个人的价值。

二是发挥引领作用。各类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要发挥带头、带领、带动作用,发挥自身的技术和智力优势,发挥在科技创造中的核心作用,推进本领域、本行业、本单位创新发展。要像XX寿乡食用菌合作社那样,通过建立院士工作站,依托院士工作站研发团队,开发新品种、新工艺,新材料,不仅出口达到3000多万美元,而且研发出具有革命性意义的草腐菌技术,对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发挥参谋作用。大家都身处生产经营一线、事业发展一线、科学研究一线。接触的范围更广阔,掌握的信息更丰富,发现的问题更具体,提出的建议更有针对性、操作性,对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更有帮助。希望各位专家在发挥好骨干作用、引领作用的同时,还要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今天座谈会上大家提出的意见,我们将认真消化。今后大家也可以随时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第二,拔尖人才要甘于奉献,始终保持“三个心态”

市管拔尖人才的称号来之不易。大家在感到自豪的同时,还要倍加珍惜。

一是要不断进取。拔尖人才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为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令人欣慰,但不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把取得的成绩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下,放在目前快速发展、百舸争流的大背景下,取得的成绩微不足道。大家都要像别道旭同志那样,虽已77岁高龄,仍然在为XX的发展辛勤工作,这种奉献精神难能可贵。

二是要宁静致远。现代社会的价值取向很多,有人想当官,有人想发财,有人想干事创业。作为人才,主要的追求目标,只能选择干事创业。在各种诱惑面前要保持定力,克服思想杂念,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本专业的发展上。张鲲同志是学工科自动化的博士,在大城市、大企业就业机会很多,报酬很高,但还是愿意回到家乡,为家乡发展做贡献。作为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要想取得成功,应该而且只能把事业放在首位,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不会迷失方向。

三是要谦虚谨慎。拔尖人才都有一技之长,党委政府也给了一定的荣誉地位,大家不能骄傲自满,自以为是。必须带头遵守工作纪律,带头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带头落实集体形成的决策。科技工作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如果不谦虚谨慎,就难有建树、难攀高峰。

第三,要为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努力营造“三个环境”

人才成就事业,事业造就人才。人才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拔尖人才主管部门要牢固树立第一生产力理念,在全社会营造育才、惜才、爱才、敬才的良好氛围。

一是让人才发展有空间。要在单位树立一种爱才惜才的浓厚氛围,以最优的政策、最宽的平台、最好的服务,让各类人才人尽其用、用当其时。对这些屈指可数的专业人才,要充分尊重,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要为他们发挥作用提供平台,及时了解人才所思所想,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和困难;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扩大拔尖人才涵盖面,建议在适当时间补选一次,让拔尖人才覆盖领域更广,立体效果发挥更充分。

三是让人才付出有回报。人才要有奉献精神,甘于淡泊,宁静致远,不等于让人才只付出、没回报。必须千方百计为人才提供能体现价值的环境和氛围。对高层次人才的奖补政策要及时到位,博士的安家补贴、高新技术企业的奖励资金要兑现,凡是政府文件规定的奖励政策要不打折扣落实。博士隆公司蒋大胜董事长花上百万引“洋专家”、引人才,很有远见卓识。正因为舍得在人才方面花钱,博士隆公司从东桥镇的一个小厂,发展为一家在同行业有地位、即将上市的企业。XX的教育也要出台措施,吸引名校毕业的优秀人才回XX执教,提高教育质量,让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卫计局也要吸引名校毕业的优秀人才回XX执医,让群众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虽然县一级发展水平有限,财力有限,在人才吸引力上不如大城市、不如发达地区,但是各级都要想办法,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回来。第八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每月600元津贴,这只是一种荣誉,以后随着财力的增长,标准要不断提高。政府要舍得在人才上花钱,不同层次都要有相应的奖补政策。最后,要做好人才宣传工作。要把各领域的人才,特别是25名拔尖人才干事创业的精神,对社会贡献的事迹,挖掘出来,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认识他们,尊重他们,凸显人才的价值,提升人才的成就感。

第6篇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适应自动机械及成套生产线设备的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与管理、技术改造等一线岗位需要的工作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1)掌握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在培养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以下知识:计算机应用基础和处理文字、图形的方法;机械制图、电气控制的技术标准及零件几何精度、检验检测标准;机电设备维修工艺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机电设备气液控制回路的原理、安装、调试与维护;电气工程基本知识及传感器、仪表的应用、元件安装、调试与维护;失效机械零部件测绘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以及零部件修复常见工艺和修理方法;自动机的结构组成、自动生产线的布局与选型知识。(2)培养一定的专业技能。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以下专业技能:使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形,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能操作一般的加工机床加工机械零部件,能利用手动工具加工、修复易损机械零部件;能解决电气工程基本问题,会分析、安装、调试常用生产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能读懂常见的气压、液压回路图,并会绘制、分析回路,能按照回路图进行元件的安装和调试,会分析故障;能根据自动生产线设备的结构图进行装配、调试机器,并能对其他同类设备进行分析和使用;获得对自动机与生产线生产、装配车间的管理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身体素质和文化基础。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是自动机械及成套生产线制造岗位,如机电设备零部件设计、整机设计、制造检验、安装与调试、外协与销售。自动机械及成套生产线使用岗位,如在液态饮料、调味品、奶制品、日化品、及食品等生产企业,从事设备安装、调试、维修、运行与管理。其他机电一体化产品及成套制造企业,如地铁安装调试、汽车装配,游乐设备装配及使用,烟草包装设备安装与维护,塑料加工设备安装调试,印刷包装设备安装调试,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及应用等。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专业核心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采取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仿真与生产结合、专职与兼职教师合作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2]对自动生产设备安装与维修、典型自动机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操作维护与编程等课程,采取分阶段教学,第一阶段由专任教师进行多媒体分析讲授,设备工作原理、结构等理论知识,及对工艺原理、结构的仿真分析,第二阶段集中实践教学,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合作完成,将学生分组,围绕设备观察、分析,答疑,按照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设备零部件拆装、维修等项目实训,并根据项目情况,定期轮换。

3.实施人才共育的形式、途径与方法。积极学习和借鉴新加坡、德国的职业教育先进理念,探索并实施教学做一体化、边做边学的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传授更多的信息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专业动手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每届学生在第五学期进行有专业特色的《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实习,这是专业工学结合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采取的形式是:实习前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就学生的实习岗位、实习项目、管理和安全等方面进行协商,签订校、企和实习生三方实习协议,明确各方的责权利。学生深入企业生产现场,成为企业准员工,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做事,在校内外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参加专业相关自动机械设备的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维护,达到理论联系实际、训练专业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同时学会如何正确认识和融入社会。另外,还将“挑战杯”等项目与毕业设计结合起来,以赛促学,提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二、专业教学改革特色与创新

1.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校企协同育人的理念,与行业企业共同研讨,对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学生在“厂中校、校中厂”的教学情境中,进行课堂仿真学习、实训室里实践学习、实习基地车间生产训练,即车间做课堂,上班即上课;同时还有在企业里的课堂分析与思考。这样,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师在做学中施教,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得到综合训练。

2.构建专业基础宽厚、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基于机电专业岗位职业能力,构建了“以自动生产线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培养设备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等岗位技术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设置了专业根基宽厚的专业技术课程,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工程、电气电子工程、信息控制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获得可持续发展和再就业适应能力。[3]设置特色鲜明的核心课程,培养专业核心与综合能力,能适应工作岗位、快速与社会接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更丰富,由原来的灌装生产线设备扩展到诸如包装印刷机械、加工成型机械、工业机器人与机械手等自动生产线领域,涉及范围更宽广。

3.做学一体,教学手段与方法灵活多样。积极开展课堂与现场一体化教学,实施项目驱动“分步”实践教学法,车间做课堂,工作中上课,不同内容、不同手段,灵活运用,教学做一体化。对机电设备的原理性、陈述性知识,采取多媒体课室、车间现场集中教学,以动作模拟,原理仿真、视频教材等进行分析;对于测绘、拆卸、安装、调试、检测类技能培养,采取在实训室、企业车间现场,教师或师傅示范指导、培训录像观看、学生动手实践的手段与方法,力求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4.实践教学条件有很大改善。按照企业模式和专业教学要求规划实训室,校内生产性实训条件不断改善,满足课程改革和专业发展需要,建设自动生产线技术实训基地,改建、扩建、新建专业实训室,现有150个工位,满足实训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巩固和新建校外实习基地,近年来新建了30家校外实习基地,满足学生校外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的需要。

三、专业建设的进一步提升

1.重点培养,均衡发展,提升教师水平与能力。用两三年时间,培养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国际视野的双师型、教授级专业带头人。重点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分批次送往国内外一流院校进修、知名企业培训,着重培养其机电设备的制造、装配调试专业技能,提高专业执教水平。采取企业推荐与学校考核相结合,聘请既有理论水平又有丰富机电产品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建设兼职教师资源库,由兼职教师担任专业性、技术性强的实践类课程教学。涉及食品、轻化工自动生产线设备的制造及应用、地铁安装调试、汽车装配、游乐设备装配及使用、烟草机械使用维护、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等领域。

2.拓宽视野,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围绕广东轻工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利用本专业的校企合作基础,创新校企合作平台,加深校企合作的力度和深度,并以专业内涵建设为核心,加强专业的国际合作。课程按照分级开发、全面提升的思路,设置“机电一体化认知课—机电技术基础课—机电职业能力综合课—可持续发展的拓展类”。依托实习基地,以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新标准为原则,编撰与科技发展相适应、适合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教材。

3.创造条件,提高实践育人效果。结合学校的“重点平台建设跃升”计划,以“广东省自动生产线装备研发技术平台”项目为依托,完善现有校内实践教学条件,购置一批机电产品单元装置,包括机电传动单元、工业机器人、机械手单元、游乐设备单元、地铁控制单元、烟草机械单元、塑料机械单元等,满足分组教学,现场进行结构分解、维修装配、仿真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决策和创新思维能力。维护好原有轻工包装生产线设备制造与使用企业实习基地,加强与大型企业的合作,开拓新校外基地,涉及烟草设备、地铁设备、汽车装配、游乐设备、塑料加工设备等机电产品制造与使用诸多领域,拓宽本专业就业面。

4.对接产业,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作为面向轻工业服务的轻工机械行业产品门类众多、标准化程度不高、企业规模不大,中小型民营轻工机械企业占相当比例。在目前生产一线用工紧张的形势下,很多中小型企业希望学校能灵活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尽快解决设备工程现场安装调试、技术服务方面用人难的问题。我们提出“就地培养”措施,教师紧密联系企业,主动面向本行业企业开展企业员工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学历提升,积极开展对口支援与交流。第四学期后期,企业来校进行宣传介绍,鼓励学生报名,初步预订学生为准员工,第五学期以实习组形式整个学期到企业实习,教师送课到企业现场教学、就地培养,解决企业问题。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开发应用仿真流程、虚拟生产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搭建校企数字传输课程,实现校企联合教学,做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第7篇

1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不高。矿山开采秩序不规范。资源浪费、破坏环境的现象还大量存在

2结构不合理,生产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同质同构情况严重,行业竞争力不强。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比重过大,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较小。

3研发能力单薄。科技人才匮乏,研发资金短缺。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较弱,产学研效果转化水平低。

4配套产业发展滞后。与矿山开采、加工、冶炼等配套的产业发展滞后,增加了矿产资源开采、冶炼的生产利息,削弱了市现有的资源利息优势。

二、发展特点和有利条件

1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市离子型稀土具有配分全、品位富、选矿性好、放射性低、富含与高新技术产业关系密切的元素,发展新材料工业的理想资源。

的黑钨矿,储量大,一种易采、易选、产品质量稳定,生产利息低加工原料。同时,锡、铅锌资源找矿前景好,已发现超大型矿田。

2具有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有色冶金及新资料业已经成为我市工业的重要支柱。年,实现销售收入占全市工业比重位居各行业之首。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离子型稀土矿和稀土金属生产基地,成为钨精矿及冶炼产品的重要生产和贸易集散地。钴、锡、镍、钼、锗、铜等金属产品也具有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

3具有良好的外部发展机遇。国家对维护性开采矿种的开发利用极为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有色行业的整合、重组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国内外大企业对我市矿产资源日益关注,一批国内外行业巨头已经开始投资,将资源、技术与产品优势和入口市场优势紧密融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将有力地带动我市有色产业的发展。

三、基本思路及发展目标

(一)基本思路加强有色矿产资源的维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整合产业资源,实现从散、小、乱开采向规模化、集约化开采转变;从无限制开采向限量和计划开采转变;从只采不勘向采勘结合、采勘平衡转变;

从只注重开采的经济效益向注重开采的经济效益、生态维护二者结合转变。以资源为依托,大力招商引资,促进企业靠大联大、改组改制。以科技为先导,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提升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以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深加工产品和应用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和增强综合竞争力,使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把我市建成稀土、钨、锡、钴产业(产品)全国重要生产基地。

(二)发展目标年,全市有色冶金及新资料业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达到65亿元(其中:稀土行业15亿元;钨行业30亿元;钴、锡、铅锌行业20亿元)利税总额达7亿元。培育形成3户以上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稀土金属及资料年生产能力分别达到稀土金属8000吨、重稀土高纯金属及合金2000吨、稀土发光资料2000吨、稀土磁性资料2000吨。钨加工年生产能力达到钨粉8000吨、碳化钨粉6000吨、钨条2000吨、硬质合金1500吨、钨丝25亿米。钴金属产品生产能力达到6000吨/年。

锡冶炼能力达到1万吨/年,大力推进锡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和生产。铅精矿生产能力达到1万吨/年,锌精矿达到4万吨/年,大力发展铅锌矿冶炼。

四、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依托资源,把县建成有色采选冶加工基地。

中心城区以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以及红金工业园为平台,建设有色冶金及新资料精深加工基地。稀土行业以稀土分离、金属冶炼为基础,向发光材料、永磁资料加工及应用方面发展,延伸并拉紧产业链。重点发展高性能稀土永磁资料、三基色荧光粉、白光LED荧光粉、磁致伸缩材料、稀土节能电机以及稀土催化剂等高新技术领域的项目,同时,继续加大稀土复合肥、稀土钢、稀土铝等激进领域应用项目的开发。钨行业以扩大产品品种、发展延深产品及深加工产品、提高附加值为方向,重点发展超细钨粉、优质硬质合金、耐热抗震特种钨丝,大力开发钨基触头材料钨电极材料钨—铜合金高比重合金等新产品。

钴行业发展冶金行业需求的钴粒、硬质合金用的超细钴粉、纳米级钴粉、高比重钴粉、钴稀土高性能磁性资料和以钴为主要添加元素的硬质合金等产品。锡行业加大勘探力度,扩大探矿成果,提高锡冶炼能力,开发和生产锡合金及锡的应用产品。铅锌行业加快勘探步伐,形成采选能力,发展冶炼加工。

五、对策及措施根据有色冶金及新材料业的发展要求,认真落实全市主导产业发展政策和措施的基础上,针对性提出以下行业发展对策及措施:

(一)强化宏观调控,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政策,进一步加大对矿山开采秩序的整顿、规范。坚决清理、关闭无证开采以及资源浪费严重,平安、环保不达标的矿山。整合矿产资源,实施开采总量控制,促使资源向冶炼加工的大企业集中,提高矿产资源开发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进一步加大矿产资源的商业化勘探力度,扩大探矿成果,保证矿产资源的及时有效接替。积极推广矿山开采新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环境维护和“三废”综合治理。

(二)推进产业整合,培植大企业、大集团。加强政府调控和引导,加大产业整合力度,把的稀土、钨和锡等资源板块分别运作起来,打造集聚采、选、冶、深加工以及科研、贸易为一体的发展平台。以此为基础,面向全国、全球实施产业招商,重点引进掌握行业领先技术,拥有庞大市场和雄厚资金实力的国际国内大公司、大集团前来投资合作,培植我市有色冶金龙头企业。同时,加强资本运作,打响“赣南矿业”品牌,积极推动矿业企业上市融资,实现企业快速发展。

(三)大力发展深加工项目,加速产业升级。发挥资源优势,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抓两头(资源、深加工)带中间(冶炼)理顺和拉长产业链。重点发展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和国际水平的深加工项目,争取国家政策扶持,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同时,围绕龙头企业发展配套项目,使整个产业资源得到全面、综合的开发利用。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建立行业性研发中心,提高企业和行业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

(四)加快有色新资料工业园建设,提升行业竞争力。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加快有色新资料工业园建设,逐步建成一批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主体企业、主导产品为核心,以专业化协作(配套、产品延伸加工)为主要内容,产业配套相对集中的特色工业园区,进而形成有效的产业集聚效应,推动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8篇

关键词:材料管理;经济效益;建议

中图分类号:TU5文献标识码: A

一、施工周转材料的分类与特征

1、周转材料的分类

周转材料按其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的用途不同,一般可分为下四类:

a.模板。模板是指浇灌混凝土用的木模、钢模等,包括配合模板使用的支撑材料、滑膜材料和扣件等在内。按固定资产管理的固定钢模和现场使用固定大模板则不包括在内;b.挡板。挡板是指土方工程用的挡板等,包括用于挡板的支撑材料;c.架料。架料是指用于搭设脚手架用的钢管及扣件和木方、木跳板等;d.其他。其他是指除以上各类之外,作为流动资产管理的其他周转材料,如塔吊使用的轻轨、枕木(不包括附属于塔吊的钢轨)以及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安全网等。

2、周转材料的特征

周转材料具有以下特征;周转材料与低值易耗品相类似。周转材料与低值易耗品一样,在施工过程中起着劳动手段的作用,能多次使用而逐渐转移其价值。这些都与低值易耗品相类似;具有材料的通用性。周转材料一般都要安装后才能发挥其使用价值,未安装时形同材料,为避免混淆,一般应设专库保管;周转材料种类繁多,用量较大,价值较低,使用期短,收发频繁,易于损耗,经常需要补充和更换,因此将其列人流动资产进行管理。

二、当前周转材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分散

目前施工企业还存在着粗放经营的模式,如在实行项目施工后,由于资金使用权和物资采购权下放,项目经理因一时生产急需而自行采购周转材料,并不考虑公司整个周转材料的库存情况。一旦使用完毕,造成大量积压。

2、使用计划不明确

目前大部分施工项目的周转材料使用计划只凭经验估算,对所需要周转材料的规格、品种、数量、成色不能科学量化。

3、被动管理

基本上所有在施工过程中购置的周转材料都是由施工管理部门自行运作的,所以资产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地掌握周转材料的基本资料,对于周转材料计划的合理运筹更是无从谈起。

4、对库存管理不善

对库存周转材料缺乏合理的保护措施,周转材料因外力因素发生不必要的自然损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5、对物资管理人员缺乏专业培训

企业决策层应定期培训物资管理人员,以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掌握微机的操作技能和方法,更新管理观念,扩大知识面,真正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培养一支专业化的物资供应与管理队伍,在项目部与市场之间寻找一种公司内部模拟市场经营管理模式已刻不容缓。

三、造成周转材料投入过大的原因

一是部分项目周转材料的购置方案没有与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按使用时间计算最优批量,采购、租赁随意性大,造成浪费现象严重;二是使用过程中管理失控,现场无专职或兼职的材料管理人员监管,台账不健全;看护措施不到位,未定期或不定期盘查现场使用情况,对造成丢失、损坏材料的使用单位未及时按规定进行处理;三是周转材料退场、整修、改造工作不能满足整体调配要求,利用率不高。

四、强化周转材料管理提升项目经济效益的措施

1、工程开工前,要结合施工组织设计,定好周转材料的购置、使用方案

项目部进场后,项目物资部门根据方案向公司上报需求量,在充分调动公司库存量的情况下,再考虑外租或外购。项目物资部应在工程部的协助下编制周转材料采购或租赁计划。先由工程部计算出全部周转材料的需用量,再依据工期及施工安排确定每节点的使用量、使用时间和周转次数;物资部据此编制周转材料的购置计划,再按市场调查的采购价格、租赁价格进行成本测算分析,决定配置方式。物资部在实施采购前应向工程部进行再次确认,在施工计划有变时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新的购置、使用方案。只有按实际施工情况编制购置方案,合理安排进料时间,才能保障现场需要,从采购源头上防止周转材料浪费,有效控制工程成本。

2、工程施工中,现场要配齐人员,建立考核台账,严管严控,兑现奖罚

有的项目在周转材料使用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架子队没有配备专职物资管理人员,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无人管理,与使用单位的工费也未真正挂钩,劳务队随意使用,浪费严重;二是对周转材料的购置方式未进行费用测算,或施工方案变更时未及时调整,有的使用时间较长,应进行购买的周转材料采用了租赁的方式,导致租赁费用过高,且丢失的材料按原价赔偿,两项费用甚至远远高于购买价;三是没有建立现场管理台账,有的即使建立了台账也形同虚设,未按月盘点,过程管控不到位,管理人员未实时掌握周转材料使用情况,在进行考核时也未真正兑现奖罚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及时遏制浪费现象,致使周转材料使用人不负责任,项目管理层也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工地竣工时才发现材料损失巨大,而劳务队工费大部分已结算,远远不足以抵扣,单位亏损已成定局;四是现场看护不力,导致周转材料丢失严重。要管好周转材料,必须加强现场管理,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2.1周转材料进出场要做到程序合理,手续完善

周转材料量大、调动频繁,要管好用好它,必须按材料进场、领用、调配、退场的流程进行严格的过程监控。首先要建立健全《现场周转材料管理台账》;材料到场时应由项目物资部人员、现场材料员、保管员或现场看守人员一起清点到货数量,验收合格后,办理交接手续,交由保管员或看守人员看管;发放时,应严格按照领用制度交与施工班组,并由领料人签字确认;现场材料调配要做到手续完善,实时更新现场台账,并及时向项目物资部汇报。

2.2加强周转材料使用成本考核,明确责任,杜绝损失浪费

各项目现有的承包模式中,劳务队都是无偿使用周转材料的,而对周转材料损坏丢失的处理又未落到实处。劳务队用而不管,材料损失情况严重;加之使用过程中调动频繁,手续不全,最后成了一笔糊涂账。要强化周转材料使用成本考核工作,对作为周转材料使用的型材、钢管等材料合理进行账务处理,根据使用情况分次或分期摊销,不能一次性列入工程成本。

2.3加强现场材料安全保护措施

可分三班24小时看护,并在施工现场周围安装监控和红外线防盗系统,对值班看守人员进行监管。对进出材料储存、施工区域的人员、车辆进行逐一登记和检查,特别是出场的材料要弄清去向,看守人员对有移交手续的车辆和人员才能放行,最大程度地减少材料丢失现象。

2.4完善材料租赁合同和劳务合同中周转材料丢失损坏赔偿的具体办法

制定周转材料配置方案时,对使用期短的采用租赁方式,签订周转材料租赁合同时应对使用期做规定,明确当租赁时间超出某一期限后,租赁材料即变为购买材料,以防工期延长导致租赁费用超出购买费用,给单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3、工程结束后,要加强对周转材料的回收、整修和调配,提高周转材料利用率

周转材料使用结束后,项目物资部要组织周转材料有序退场,对其进行整修,清除表面附着物,并核对现场周转材料与台账数量是否一致,损失的数量要查明原因,按规定对使用责任人进行处理。暂时调不出的材料,需重新转场存放时,应对拟转场的材料进行编号,编制转运流程,确保转、运、存各个环节有序进行。储存期间要进行防锈处理,合理存放,并建立待调配材料台账,由专人进行管理,物资部定期对库存材料进行检查。严格执行公司周转材料报废的有关规定,凡报废的周转材料需公司批准后依照周转材料处置流程实施,由公司派人或委托项目办理,报批时应对报废处置原因、当地市场情况、预计处置价格做详细的情况说明。坚持对周转材料进行小改小革工作。各项目要组织人员对通过小处理就能使用的周转材料,进行再加工,提高周转材料的利用率。

4、加强周转材料管理的一点体会

作为物资管理部门,我们一贯高度重视周转材料管理工作,并将不断探索周转材料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强化周转材料购置、使用、维护、评估、回收、调拨等重要环节的过程管控,充分调动施工一线的管理积极性。建议股份公司、集团公司及各工程公司按区域成立,集周转材料管理、储备、加工和租赁为一体的租赁公司,并使之长效化,必将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特别象新疆、内蒙这些地域跨度较大的项目,这样的管理非常必要。一方面对闲置周转材料进行合理保管、维护,增加其使用寿命和周期,减少新项目购置成本;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平台,开展对外租赁业务,拓展企业盈利空间。周转材料管理的好坏,是项目盈亏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周转材料的管理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项系统的管理工程,它反映了项目管理精细化的程度,相对于直接性的消耗材料的管理,更体现了它的“非直接性”,即不可能通过限额发料的方式来调控,因此要根据施工方案制定周转材料购置、使用计划,做好采购或租赁、进场、现场使用及退场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用最少的资金达到利用率最大,从而实现企业利润的提高。

结束语

在施工现场特别是大型工程项目,周转材料管理不能疏忽,管理要有细致的流程,管理员分工要明确,从决策租赁,供货商选择,合同签订,从进场验收,周转材料发放,现场使用都要有专人负责,这样周转材料管理,才能在的现场流动中及时掌控,处于主动管理,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

参考文献

[1]尹建伟.施工项目周转材料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6:267.

第9篇

近期,文明创建工作总体上领导重视、动作迅速,责任到位、措施有力,各级各有关部门抓得及时、抓得必要,得民心、出形象、美声誉,集中整治取得了初步成效,应给予充分肯定,但成绩不能估计过高,整治力度不能减弱。

一要深化认识,加大力度。精神文明建设是提升人的素质、推动社会进步的系统工程,是优化人居环境、提高生活品质的民心工程,也是展示城市形象、扩大对外影响的重大工程。狠抓文明创建工作,这不是做给谁看、不是短期突击行为。其核心意义在于,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让广大游客对的印象更加美好,让争创“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更加扎实有力,让作为全国人居环境奖城市更加名副其实并不断提升,也是让过去文明创建好的做法得到完善和固化。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迅速掀起强力推进文明创建工作的热潮。

二要全面动员,重点整治。近年来,我市文明创建工作总体不错,但也要清醒看到存在的差距与不足,看到群众还有不少反映和意见。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开展文明创建突出问题整治工作,坚持把整治活动与巩固全国人居环境奖城市成果相结合、与争创“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相结合、与深入开展“四大整治”相结合、与依法拆违控违相结合,着力抓好中心城区、区县城、重要节点、景点景区、建设工地、小街小巷、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人流密集场所等重点部位的整治,抓好交通违章、建筑违章、占道经营和脏乱差等重点问题的整治,抓好旅游高峰期等重点时段的整治,确保取得面貌改观、群众满意、游客好评、社会和谐的实效。

三要长短结合,软硬并举。短期内要突出集中整治、强化市容监管、敢于重拳除弊,领导要重视、措施要具体、工作要到位、责任要落实,确保“五一”前取得明显成效。但更长远的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而决不能一阵风,如果一阵风后又工作松懈、问题反弹,就会让已经取得的成果付之东流,就会影响政府的形象和威信;更重要的是从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入手,进一步抓好市政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更基础的是加强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强化基层组织作用,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等活动,让“人人事关形象”的意识深入人心,不断提升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四要社会监督,全民参与。是我家,创建靠大家。群众是创建主体,市民素质是文明城市素质。文明创建工作必须靠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由群众评判、让群众受惠,真正使群众成为参与者、监督者、评判者、受益者。尤其是今天大家承诺的有关工作(工商、交警、城管、文化等部门已在媒体承诺),要尽快向社会公布,充分调动群众自觉参与的积极性,并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从而真正把工作抓实、抓好、抓到位。总之,要积极构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明办等牵头单位切实履责、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全市人民共同参与的大创建格局,努力使创建过程成为改变陋习、弘扬新风、提高素质、展示形象的过程。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