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幼儿园一级教师

时间:2023-03-02 15:01:33

导语:在幼儿园一级教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幼儿园一级教师

第1篇

[关键词]“小主人”教育;自主教育;幼儿园社会教育

幼儿时期,孩子的个性品质开始萌芽并逐渐形成,是其人格健全的关键期。…幼儿教育对幼儿个性品质的形成由此具有重要作用。在幼儿园开展以幼儿为主体的“小主人”教育,可以实现幼儿生活教育与公民教育的有机融合,对幼儿今后公民意识与素质的养成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幼儿园“小主人”教育的涵义

所谓“小主人”,指3~6岁的幼儿在家庭、幼儿园、社会环境中,能自觉、自信地从事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保护等实践活动,并产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快乐体验。因此,幼儿园“小主人”教育,就是为幼儿创设自主发展的环境与条件的教育,它以幼儿为主体,通过富有自主性、规范性、发展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唤醒幼儿的主体意识,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从而为幼儿今后成长为有社会生活能力、主体精神与自我管理意识的合格公民打下基础。

幼儿虽然不掌握社会资源和权力,在成人主导的社会中是“弱势群体”,但他们是未来世界的主人,因此应让孩子做自己成长的主人、集体的主人,直至将来做社会的主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是要让孩子拥有发展的自。不过,没有规矩也不成方圆,在提倡幼儿自主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也不能把帮助幼儿建立有关生活、学习、交往的规范抛之脑后。只有学会自律,才能为幼儿的自主成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促进幼儿发展是教育的永恒追求。实施“小主人”教育即是要在给予幼儿自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自我建构,从而实现幼儿个体发展效益的最大化。可见,让幼儿自主与自律地发展,就是旨在让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内化小主人的意识,成为一个有自主意识与发展潜力、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规章制度的小公民。

“小主人”教育并不是笔者的臆造,它与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生活教育”的精髓一脉相通。所谓“生活教育”,按照陶先生的定义,指的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可见,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来说,生活决定了教育;从效力上来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为此,陶先生提出解放小孩子的头脑;解放小孩子的双手;解放小孩子的嘴;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解放小孩子的时间。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学校应努力培养能把丰富的精神生活、纯洁的道德、健全的体格和谐结合在一起的新人,从而使人们能够把对社会的需求和为社会劳动和谐统一起来。我国新近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谓公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在国家中的地位与作用有着正确的自我认识,是以权利义务观为核心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的集合。这都要求我们从小培养幼儿的社会生活能力、自主意识与主体精神。

二、幼儿园“小主人”教育实施的三个层面

首先,应培养幼儿“我是家庭小主人”的意识。主要关注幼儿责任感、爱心的养成,学会自我计划生活等,其重点是要有效解决家长在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过分宠爱,凡事包办代替,致使孩子的动手能力、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差,将来很难适应社会;二是过多管制,一切都由家长做主,孩子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致使孩子胆小怕事,自卑感强,做事缺乏信心,性格孤僻。实施“小主人”教育,即是要引导家长采取民主的教育方式,学会对孩子提合理要求,并尽量尊重孩子,不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孩子。

第二,应让幼儿做幼儿园的小主人。这就要求幼儿园始终以幼儿为圆心,以幼儿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为半径,以适宜、和谐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支点,探索幼儿“小主人”教育的目标体系、活动方案、评价指标,丰富和扩展生活即教育的内容,提高幼儿生活、学习、活动的自觉性,帮助幼儿学会竞争与合作;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会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等。

第三,应让幼儿树立做社会的小主人的意识。其主要目的是让幼儿亲近社会,关心环境,初步树立对大自然和社会的主人翁意识。幼儿园可以适时将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引入课程,如组织幼儿进行垃圾分类的游戏,认识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与有害垃圾,并要求孩子回到家后向家长宣传,如果看到家长乱扔垃圾,还要告诉家长这是不对的。

三、幼儿园“小主人”教育的实施途径

在“小主人”教育理念的指引下,笔者所在幼儿园通过创新教育情境、教学方式和手段,在生活情境中努力挖掘教育机会,给幼儿创造自主自为的空间,让幼儿做自己的主人,体验做主人的快乐。

(一)“小主人”主题课程

笔者所在幼儿园遵循“小主人”教育的理念,逐步实现了生活课程向“小主人”教育主题课程的蜕变。比如以前老师们感觉“民族风情”这样的主题活动,离孩子们的实际经验与生活比较遥远,因此判断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肯定不高。在引入“小主人”教育理念后,老师们尝试从幼儿自身经验出发展开此主题活动。他们找到班上的朝鲜族小朋友,为她举办了个人风采展示会,结果使孩子们近距离地真切地感受到了民族的多样性,从而极大调动了孩子们参与整个主题活动的积极性。

(二)“小主人”实践活动

“小主人”教育是扎根于真实生活的教育,因此实施“小主人”教育,就必须重视“小主人”实践活动,使它成为主题课程的重要补充。为此,我们围绕“家庭小主人”“幼儿园小主人”“社会小主人”三个层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小主人”实践活动。

例如大班小朋友开展了“今天我买菜”的系列实践活动。教师引领幼儿先学习怎样制定菜谱,然后调查爸爸妈妈的喜好,根据爸爸妈妈的喜好调整好菜谱后,在家长的陪同下去菜场买菜。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孩子们增强了对家庭生活的主人意识,提高了生活能力。再比如元旦期间,我们举行了“大带小新年化妆舞会”,小班小朋友换服装、化妆等事宜全部由大班小朋友负责,这使大班小朋友表现出了强烈的责任感与自豪感。又如在“制定班级小主人公约”活动中,各班小朋友都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学习商量制定具有班级特色的“小主人公约”,再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下来,从而使孩子们深刻体验到了做班级主人的自豪感。

“小主人新闻袋袋裤”也是我们实施的特色实践活动之一。该活动设有社会新闻、知识趣闻、幼儿园新闻、互动问答等内容,每周制作一期,由各班轮流负责。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收集新闻、筛选新闻,并推选小主持人参与播报。每天的餐前十分钟是“小主人新闻袋袋裤”时间,也是孩子们最渴望的时间,特别是当自己收集的新闻被录用时,孩子们会兴奋地告诉身边每一个人。自此活动实施以来,老师和家长都明显地感受到孩子们更加关注社会、关注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了。

(三)“小主人”体验区

“小主人”教育环境不应是静态的,而应是能够引发幼儿互动的环境,所以我们将之称为“小主人”体验区。如中班创设了“职业体验营”,让小朋友通过亲手触摸、摆弄工具,获得对社会不同职业的认知。此外,还设计了“我是巧巧手”“美化生活DIY”“小主人新村”等体验区,丰富和深化幼儿的“小主人”体验。笔者所在幼儿园创设的“个人画展”体验区,更是打破了原有环境布置的思路,没有挑选幼儿的“优秀作品”,而是每期邀请一些家长布置自己孩子从小到大的美术作品,以此展示幼儿成长的具体轨迹,更有利于幼儿获得自信与成功感。

第2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幼儿教学;教学质量;幼儿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电子技术中的佼佼者,也是受到关注和研究最多的新型技术之一。多媒体技术借助计算机技术的多重优势,能够为现代教学提供极大的辅助和改变,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普遍欢迎。在幼儿园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不但路径是可行的,而且其意义十分重大,产生的作用也不可小视。

一、多媒体技术可以改善幼儿园教学的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借助计算机技术而产生的多种信息并存、人机交流和建立逻辑关系的新型技术,是教学的好帮手。多媒体自从产生之日起,就成为了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媒介手段,并且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样的,在幼儿园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幼儿教学的媒介条件和现状,能够提升整个教学的层次和范畴,拓宽教学的辐射面,帮助教师突破传统的教学桎梏,寻求到教学局面的新突破。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多媒体可以同时集合图像、文字、声音、图形、视频、动画等多种元素,可以透过计算机的加工、制作,建立一种完整、多彩的媒介画面,进而为教学工作“添光加彩”。尤其在幼儿园的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活泼轻松,不但可以很快打开教学的局面,而且能够大大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当涉及到有关“动物知识”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透过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具体做法为,教师可以预先制作一部精美的PPT课件,课件的内容要包含常见动物的图像、文字和视频,同时,课件里面还可以加上动物的动画演示。在上课的时候,将这样一部课件透过技术手段放映出来,就可以一下子打开教学的气氛,激活整个课堂,孩子们的兴趣和注意力也会被课件完全吸引。要知道,PPT课件同时兼容的声音、图像、视频等功能,不但绚丽多彩,而且生动活泼,正是幼儿们喜爱的元素。大凡此类,多媒体技术的有效使用,是对幼儿教学模式的革命性改变,也是对教学方法的推进和提升。虽然只是作为教学工作的辅助手段,但是多媒体技术的“威力”却已经显露无疑,而这恰恰是需要幼儿教学工作者们巧妙加以利用的。

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以幼儿为主体,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可以在适当的应用过程中发挥意想不到的积极作用。同样,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中适度引入多媒体技术,既是对教学内容的丰富,也是对教学手段的改进和调整。更为重要的是,多媒体技术具备的生动、形象、色彩绚丽、内容多变等特点,正好符合幼儿们的心理预期和个性需求,是引导幼儿们投入学习情境,提升学习能力的绝佳辅助手段。所以,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是可行的,也是必然的选择。要注意的是,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幼儿教学,要坚持幼儿的主体地位不动摇,一切活动和措施都要以幼儿的健康成长、快乐发育、良好学习为目标,要使技术为教学所用,发挥技术的特长。

同时,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要注意幼儿们的反应和需求的变化。具体来说,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教学内容,要依据孩子们的喜好、需要进行适时、适度的调整,内容的变化要符合孩子们的需求变化和成长变化。此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着力于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要透过技术手段制作更为多元化、多样性的学习内容,引领孩子们走进科学文化知识的奇妙世界。多媒体技术可以制作出形象多变、色彩艳丽和内容丰富的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对于孩子们的吸引力正是技术的特长。

三、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要坚持“人性化”与“理性化”方针

使用多媒体技术参与到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并不是等于用多媒体技术彻底取代传统的幼儿教学方法,而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正所谓“取长补短”,这才是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合理搭配法则。所以,多媒体技术切不可“喧宾夺主”,影响教学活动的大局。基于此,多媒体的使用要坚持“人性化”与“理性化”的方针。

所谓的“人性化”,是指多媒体技术在设计、制作和应用的过程中,应该与课程内容保持步调一致,与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保持一致。同时,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要符合孩子们的需求和学习特点。总之,“人性化”原则强调的就是多媒体要服从于师生的实际需求,这一点毋庸置疑。除此之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还需要遵循“理性化”的方针,即技术的使用要“点到为止,恰如其分”,切不可过度熏染和抬高技术手段的作用而忽视基本教学方法的价值,更不能主次不分。

总之,多媒体技术要作为常规教学方法的辅助手段出现,要为提升幼儿教学质量服务;多媒体技术要立足于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立足于改善幼儿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发挥更大的功能性作用。

参考文献:

[1]蔡红梅.幼儿园多媒体教学研究评析[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1(02) .

第3篇

论文关键词:以园为本 幼儿教师 继续教育 模式

论文摘要:开展以园为本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幼儿园自身的特色与优势,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我们以此为出发点积极探索,进行了一系列关于园本化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实验和研究。

“以园为本”简称“园本”,其含义我们可以从三方面去理解:一是为了幼儿园,以改进幼儿园实践、解决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为宗旨,它更多地关注一些具体的、实践的问题;二是在幼儿园中,即幼儿园教师的继续教育与幼儿园发展的问题应由园长和教师共同探讨、分析、解决,所形成的诸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幼儿园中加以有效实施;三是基于幼儿园,是指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一切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组织的各种培训和开展的各类研究都应充分考虑幼儿园的实际,挖掘幼儿园发展的种种潜力,让幼儿园资源得到更充分的运用。

我园将以园为本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作为研究重点,紧密联系实践,努力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成长氛围,搭建有效的学习平台,真正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以园为本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的意义

根据湖南省幼儿教师情况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幼儿教师都有学习和“充电”的愿望,并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不断参加学习、培训,但大部分是以外出培训、教研为主。同时继续教育园本化开始萌芽,部分优秀幼儿园正在尝试改变教师继续教育的观念与模式,并开始转向依靠自身,探讨以园为本的教师继续教育形式,立足促进教师成长,关注成长过程,将侧重点放在教师不同成长时期教研活动的组织策略和教师成长历程这两个方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当前,国内外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模式正逐渐由单一培训模式向自我主导的多元模式转移,校本教研蔚然成风,并取得了良好的实效。有鉴于此,我园以校本教研为蓝本,借鉴校本教研已取得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为了能让幼儿园、幼儿以及教师得到新的更大发展,将以园为本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作为一项有重要发展意义的战略工程来抓,实现了新的突破。

(一)以园为本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能更好地发挥幼儿园自身的特色与优势

幼儿园的实际工作是幼儿教师成长的重要平台,采取多样化、园本化的教育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日常工作的教育价值。对教师提供具有自身特色的、不同内容的培训与学习,同时对教师继续教育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如我园针对园所的实际情况—园本制度基本健全,教研氛围浓厚,大部分教师专业知识扎实,拥有一批专家型教师等特点及优势,大胆构想,积极尝试园本化,并将其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途径,不仅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体性,鼓励教师富有个性的思考、成长,而且大力提倡教师间的互相学习,让教师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进行探索、学习,切实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以园为本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园、教师的发展

幼儿园开展以园为本的教研其目标就是真正地促进幼儿园的发展。每个幼儿园都有各自的特色与发展需求,也只有每个教师自己知道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开展以园为本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能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出发,与幼儿园的短期、长远发展规划相结合,根据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将教师“请进来,送出去”,或开展有效的园内教研、培训,提供更实际、更有效、教师真正需要的教育内容与教育建议,以促进教师的个人发展来实现个人与园所的共同发展。

二、以园为本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在我园的具体实施

(一)本园情况

1.幼儿园发展规划

我们紧紧抓住“发展”这一主旋律,为不断加快幼儿园的发展速度、提升幼儿园的发展水平、增强幼儿园的发展后劲,我园树立了文化立园、名师执园、质量强园、特色兴园、环境美园的发展目标,同时实施了以园为本的教师继续教育,将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作为实现幼儿园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以便又快又好地达成目标。

2.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1)专业理念层次不一。我园大部分为年轻教师,工作经验不足,对专业的认识更多地还停留在学校教育方面,教育理念比较滞后,在教学活动中,不关注个体发展,只求按部就班地完成预设课程内容。

(2)专业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专业化教师本应具备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等三大类知识,但我园年长的教师更多的是经验教学,实践性知识丰富;年轻教师更多的是书本教学,对实践缺乏深入了解。

(3)专业能力发展不全面。教师专业能力参差不齐,有的教师缺乏自主设计活动的能力,有的教师不知道如何应对预设外的问题,有的教师不会自我反思,有的教师科研能力欠缺等等。

3.专业发展需求

(1)在组织半日活动中注重反思+行为跟进的流程。问题存在于活动中,教师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发现问题;对发现的问题采取行为跟进的策略,在行动中改进,从而促进自身的不断完善和进步。

(2)在开展教学活动中采取模仿+创造的策略。不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有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可以尝试模仿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行为与机制,模仿组织一些优秀的教学活动,在模仿中发挥自身的优势与创造性,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组织机制与教学活动。

(3)在提升自身素质中运用学习十目标激励的方法。人是需要不断学习的,但是有目标激励的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具体措施

1.结合实际,建立园本化教师继续教育机制

W成立领导、监督小组。园长为“以园为本”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的第一责任人,业务园长为第二责任人,成立了由园长、业务园长、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的领导小组。除了有专门的领导小组管理课题研究外,还注重专家引领,向外聘请了一些专家、教授,成立了课题“监督小组”,不断督促我们,不断调整研究方向与重点,使得我园的研究既有实践意义,又能提升专业理论水平。

(2)建立保障机制。①制度保障。专门制定了一系列以园为本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组织制度、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启动制度、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交流制度、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服务制度、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激励制度等。②组织保障。我园以人为本,成立了责任到人、多元化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组织机构,为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教师提供了个性化成长的平台。如由业务园长负责组织教研活动,有经验的教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由园长和业务园长负责组织科研活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教研组,参加各种教研活动。③物质保障。根据需要,提供充足的继续教育资源(订阅各种杂志、音像资料,配备照相机、摄像机等设备),提供学习、分享、交流的有效通道、平台等。④人员保障。为确保老师有时间、有精力参加继续教育活动,我园给予教师人文关怀,为每个教学班多配备一名工作人员,实行全托班三教三保,白托班三教一保的人员配备,减轻教师压力。

(3)完善奖励措施。我园坚持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实行向优秀青年骨干倾斜的分配政策,不断加大奖励的力度,设计一些奖励措施,如教研组长、骨干教师每月享受工作津贴,在研究中取得成果的教师可获得教研成果奖,老教师带教奖以及善于进行研究、有突出成绩的教师可获得科学研究奖等。

2.以园为本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几种教研形式

(1)园本培训。它是以教师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为主要目的,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科研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全体教师实行全园性继续教育的培训。我园的园本培训将传统的为学而学的培训理念转化成为教而学、为发展而学。

在培训内容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往教师们在培训中经常不知所云,在培训后不知所用。为了将我园的园本教研落到实处,我们联系幼儿园的三年发展规划和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关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领域教学等内容开展园本培训,促进教师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发展。例如,我园拥有数学方面的专家和学科带头人,我们就以数学教育为突破口,以点代面,让培训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等。

园本培训形式多样,如案例分析式、实践反思式、教科研互动式、头脑风暴式、参观考察式等。而园本培训又并非仅在园内开展相关培训,为了能使幼儿园或教师在某一方面有更大的发展和突破,我们也走出去接受更先进的培训内容。我们尝试多种培训形式,发挥其不同的作用,但坚持以符合本园特点并行之有效的培训形式为主,如实践反思、案例分析、教科研互动就是我园三种主导的培训形式,再辅以其他的培训形式,真正发挥培训的价值,使每一名教师都能有一定的收获。

(2)园本教研。园本教研就是以幼儿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幼儿园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通过幼儿园广大教师进行的旨在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促进幼儿园和教师专业发展及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科研活动。

教研内容的选择影响研究的方向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我园在每次教研活动前都会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找准切人点。教研的内容主要涉及幼儿园的教研重点、日常教学中的问题、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以及教育改革的需要等。一般每个学期我们会选择一个领域作为教研重点、让每个人都能全面深人地对该领域进行了解,让部分人成为该领域的“专家”等。

参与式研讨、专题性研训、课题化研究、案例法研究等是我园采用的主要教研形式。这些形式各有所长,我们注重扬长避短,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遇到不同的问题时,灵活运用不同的教研形式,以取得更好的教研效果。

研讨后的反思与展望是我们每次研讨之后必做的一门“功课”,因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正是在许多这样生动而有效的教研活动中实现的,因此我们力求在每次教研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调动教师们共同参与、主动学习、勤于思考、敢于表达的积极性,帮助大家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使教师专业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也使他们从要我说变为我要说,提升理念,积极反思,善于概括提炼,使其专业素养随着研讨的深人和扩展不断得到有效的提高。

正是这样科学有效的园本教育模式促进了我园教师的专业成长,只要我们继续坚持,不断完善,教研氛围会更加融洽,教师的教研意识、实践能力、反思能力、理论水平等多方面都将得到全方位的提高与加强,将会进一步推进我园教师的继续教育进程。

三、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与摸索,我们对于以园为本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也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园特色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但越是深人研究,就越是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为了能使我们的探索继续深人,我们尝试从问题出发,得出新的启示,开始了对我园以园为本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新探索。

(一)经费和政策问题

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一直以来缺乏政策支持和指导,缺乏必要的制度保证,以园为本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研究刚刚起步,相关的优惠政策更少,制度也不完善,特别是研究经费十分欠缺。大部分幼儿园教师的继续教育费用都是以幼儿园自筹和教师个人承担为主,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园,经济压力都比较大,对继续教育追求的热情也大打折扣。今后,我园将尽量紧缩其他各项不必要的开支,尽最大可能地筹集更多的继续教育经费,鼓励全体教师参与学习;有计划有目的地从行政支出中划拨一定比例的资金,专款专用,保证教师园本培训的可持续开展。

(二)工学矛质

幼儿园的各类检查、评比、验收活动较多,致使园长和教师疲于应付。目前幼儿教师每周上五天班,工作很辛苦,好不容易盼到周末又要参加继续教育,确实有难处。尽管有大量教师认为自己想进步,很想来参加培训、研讨,但对于许多教师而言,参加培训几乎也成了一种负担,繁重的工作使他们无法安心学习。我园从今年起尝试调整上班时间,教师分上下午上班,改变坐班时间,减少老师一些重复的、没有实效的文案工作,集中整段时间用于专心学习,使之能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参与各项园本教研活动。同时我们的活动会更有针对性,选择更实际、更迫切的内容与问题,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定期进行园本教研活动,将我园的园本教研活动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有效化,坚决杜绝走过场和形式化。

(三)继续教育质量不高

一方面是理论学习缺乏专家、专业理论人员的引领,以园为本的继续教育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而我园在理论方面虽然有少量骨干教师的引领,但毕竟能力、经验、精力有限,引领的深度和力度不够,非常需要请专家、教研员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对教师进行点拨、引领,这对教师来说将更能有效地推进其专业化成长的步伐。另一方面是园本培训中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自我反思与调节能力还有待提高,为了将园本教研做实,今后我们将以提高园本化的教师继续教育质量为突破点,.积极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师徒帮带和业务竞赛相结合、专业培训和园本培训相结合等方式,扩大教师的教育视野,提升教育质量,以保证让教师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四)参加以园为本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应用 闽南歌谣 兴趣 魅力

信息技术集声音、文字、图像于一体,具有新颖性、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的特点,适合幼儿的心理认知规律。而闽南歌谣是发源于闽南地区的一种生动独特的艺术形式,是在闽南儿童中广为流行的闽南歌谣,其内容丰富多彩,真切而生动地反映了儿童的生活,充满了童趣,极具本土特色。同时,闽南歌谣所反映的内容大都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形象,简短易读、易唱易记。在探讨闽南歌谣教材教法中,我们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生动形象地将教学内容以图像、文字、声音等不同层次和角度呈现出来,使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易感知、易理解,诱发幼儿的情感共鸣,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幼儿更好地理解与感受闽南歌谣作品,让闽南歌谣歌唱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达到良好教学的目的。

一、声像交融,渲染氛围,增强幼儿对闽南歌谣的学习兴趣

乌申斯基说:“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来感受周围的事物。”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大推进了多媒体信息技术课件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发展,给幼儿园教育活动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闽南歌谣学习活动中,欣赏优美的闽南歌谣、感受闽南文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通过对这些闽南歌谣的音乐、材料的理解、欣赏、演唱、表演,能培养幼儿对闽南童谣美的感悟和表达能力。由于传统的教学无法让幼儿完全体会出它的美,因此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声色并茂、视听结合、动作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用声像再现或创设教学所需要的情境使幼儿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在闽南歌谣《惠安女》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更直观形象地认识惠安女,我从网上找来惠女和她们劳动的情景图片,配上优美的背景音乐,声形并茂地将惠女的服饰特点和生活习俗表现出来,伴着优美柔和的海浪声,一群身着露脐装、大阔裤,包着花头巾的惠安女款款而来,幼儿看着那一张张惠安女生活、劳动情景、服饰等照片,仿佛自己进入到画面当中。此外,我又按照闽南歌谣的内容用PPT做了另一个课件,以图谱的形式、生动的演示向幼儿展现了漂亮的惠女服饰,如:黄斗笠、银腰带、手镯、花饰等装饰物,提供给幼儿的教学资源不但更丰富,而且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当老师与孩子讨论用闽南话怎么唱时,他们的学习情绪十分高涨。活动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宽松的环境中歌唱童谣,学习不是一种负担。由此可见,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幼儿能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意义,能结合画面进行想象,不但在演唱中感受歌词的韵律美和情感的流动,而且还领略了画面美。又如:欣赏《老鼠仔》时,首先出现一些具有动画效果的画面,一群可爱的小老鼠在那嬉戏玩耍,随后钻墙、想偷吃时的表情动作、音乐的结合使闽南歌谣内容更加鲜明地显现在孩子们的眼前,产生情感的互动和共鸣;又如闽南歌谣欣赏活动《天黑黑》,孩子们对录像中的老爷爷老奶奶争吵的画面很感兴趣,都争着想试着表演看看。相对传统教学方法,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声像交融,形象生动的画面不但吸引了幼儿注意力,而且直接作用于幼儿的感官,使幼儿更直观感受作品,增强幼儿对作品的记忆,理解作品中的形象,同时也唤起了幼儿进行创造活动的兴趣和愿望。幼儿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课件的观看理解,也融入了自己创编的一些动作和表情,让整个闽南歌谣学习活动更加的生动有趣。

二、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幼儿对闽南歌谣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欣赏了优美的画面,听了清晰的音响效果,孩子们的美好情感被激发了出来,他们对闽南歌谣的学习必然产生了兴趣。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灵活操作,利用课件把几种事物之间相互包容、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都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使幼儿对作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达到了理解和学习的目的。

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普通的灌输式、挂图式的教学模式难以被孩子理解和掌握,幼儿对知识的掌握处于被动的状态,运用信息技术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动静结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技术、特点、清晰标准的发音、与情节相关的音响效果呈现出来,能为幼儿提供形象化的音乐,帮助幼儿理解词义,提高识记的能力。动画中往往通过特定情境来表达词意,有利于幼儿对歌词的理解和记忆。如:在多媒体信息技术课件《天黑黑》中,阿婆阿公有趣的争抢动作、形象的声音都很逼真。画面给幼儿以美的享受,还能使他们产生共鸣,使他们仿佛进入作品中,幼儿都能很快地理解并记住。又如《闽南糕点宝》,在多媒体信息技术课件中,我用了生动的图片和文字,再加上让孩子品尝,帮助幼儿更直观地去记忆闽南歌谣中的重难点唱句。在多媒体信息技术课件中语、句可以反复出现,让幼儿在模仿练习中加深对语、句的理解和运用,印象也更深刻了。如在闽南歌谣表演《天黑黑》教学中,我们运用课件让幼儿在看、听相关的短片《天黑黑》和老爷爷老奶奶形象,让幼儿尽可能地获得音乐信息。接下来,我们专门组织幼儿进行表演游戏,从而使幼儿既巩固了闽南歌谣中的角色对话,拓展了幼儿的音乐经验又加深了对闽南歌谣的理解,使他们喜欢表演、乐于表演,提高了幼儿的音乐理解能力。

三、创设班级环境,进一步提升幼儿对闽南童谣的感受能力

第5篇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幼儿师范学校学生;专业情意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07-0040-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战略目标以及“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基本任务。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专业标准》把幼儿教师的专业标准分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部分,其中,“专业理念与师德”居于《专业标准》结构框架的首要位置,由此可见,《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理念和师德要求非常重视。

关于教师专业情意的界定,人们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学者侧重教师专业情意的表现,认为“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对教育、教学专业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教师专业化成熟境界意味着专业情意的健全”[1]。有的学者侧重专业情意的内涵,认为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情感倾向,它包括教师对待教育的意识、态度和专业精神”[2]。也有学者将教师的专业情意界定为“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的情感、意志因素”[3],这与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不谋而合。受布鲁姆情感目标分类思想启发,也有人将教师的专业情意分为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四方面内容,这与《专业标准》中所强调的专业理念和师德非常吻合。所以,本文以“专业情意”指代《专业标准》中的专业理念和师德。

专业情意是幼儿园教师从事保育和教育实践工作的情感和动力基础,只有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师德高尚,富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热爱幼儿的幼儿园老师,才能给予幼儿精心的呵护和教育。近年来,社会上沸沸扬扬的幼儿园老师虐童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标准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在讨论中,我们深刻意识到,作为幼儿园老师,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固然重要,但教师对职业的理解与认识、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对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以及个人修养与行为等专业情意更是重要。作为幼儿园教师主要培养基地的幼儿师范院校,必须以《专业标准》为依据,把提升专业情意作为幼师生培养的首要任务。

一、注重职业规划,引领专业认知

苏州幼儿高师根据新生入学时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约有45%的学生是因为喜欢孩子选择了幼儿师范学校;30%的学生认为幼教发展形势好,将来容易找工作;20%的学生是受到家长或朋友的影响;还有5%的学生因为害怕高中三年吃苦而选择了幼师。[4]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并不是因为自身的兴趣、意愿而选择幼儿教育专业的,更谈不上科学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初中刚毕业的学生,对于自己的个性、爱好认识模糊,对幼儿教育专业缺乏了解,如果仅靠年轻人的冲动和理想的就业前景来设定学习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他们的专业认识和今后的学习产生障碍。

我们以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为指导,开设师范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开设“专业入门指导”课程,介绍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介绍学前教育专业中一些比较重要、需要关注的话题,并对接下来的专业学习提出建议。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幼儿教育专业有总体认识,对五年的专业学习有初步规划,对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有基本定位,从而正确设定发展目标,制定行动计划,坚定自己的职业理想。

二、注重情感培养,激发专业情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出发,才能达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可以领会到情感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幼师生,将来的工作对象是幼儿,除了正常的教育任务,还要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包容孩子的调皮捣蛋。这些都要求未来的幼儿园教师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研究表明,教师的专业情意越成熟,就越会把关爱学生作为自己全部教育活动的基本出发点,教育才越有效。但是,由于情感、态度类的目标难以在课程内容中体现出来,因此,幼师课程目标中更多关注的是知识和能力。

在教育实践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态度,我们采用渗透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注意环境的创设、语言的引导、内容梯度的合理安排,保证学生实现“最近发展区”的最有效学习,在专业成就中提升专业情意。其次,充分发挥“以大带小”的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主题班会活动和团队活动,请五年级同学给低年级同学介绍自己五年的成长历程,展示自己五年的专业收获,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点燃学弟学妹们的专业成长之灯。第三,秉承“缺失优先”的原则,增开专门的职业信念与养成教育活动课程,开展包括职业感情与职业道德的培养、教育思想的启迪、职业素养的强化、职业信念的确立等在内的活动,并将其贯穿于五年培养全过程,用情感课程熏陶、激发专业情感。

三、注重教育实践,坚定专业信念

在通过加强专业认识、激发专业情意来培养专业理念的同时,还应该关注专业信念的提升。实践观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见实习是坚定师范生专业信念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幼师生在切实的教育见实习活动中,通过与孩子的亲身接触,能够对孩子有更加清楚鲜明的认识,这样不仅可以弥补教育理论学习中的不足,更能够巩固和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坚定自己专业信念,进而影响个人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

注重教育见实习,一方面要增加见实习时间,将原来占总课时1/10的见实习时间增加至总课时的1/5。另一方面注重提升实习质量,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从三个层面规范教育见实习活动:在学生层面,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实习管理。在幼师生进入幼儿园见实习之前,通过见实习动员、优秀园长讲座等活动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见实习的重要性;见实习过程中,除了完成观察记录、反思等任务,还要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确保见实习的教育实效。在指导老师层面,每所实习幼儿园学校指定一位专业教师,负责该园实习学生的实习管理工作,通过不定期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通过共同听课、现场指导评课,发现、掌握学生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并及时给予帮助。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幼师生的专业信念,也为专业教师践行自己的专业理念提供了机会。在实习幼儿园层面,学校向每所实习幼儿园发放“幼师生见实习任务书”,使幼儿园充分了解幼师生见实习的任务,从而有利于幼儿园有针对性地合理安排教学任务,保证每位幼师实习生有适量的教学任务和充足的教学机会。

此外,还需不断探索提升实习的实效性。在学生实习期间,我们联合幼儿园指导老师开展了“同题开课”活动、“一课三研”活动。在师生共同备课、共同研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专业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坚定自己的专业信念。

四、注重活动课程,提升专业道德

教师的专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工作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由于受到不良社会环境、幼儿师范学校生源素质下降以及师德课程设置缺乏、教材内容陈旧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幼师生对师德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加强幼师生的师德建设,对幼儿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一方面,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针对师范学校中存在的师德教育流于形式、师德内容空洞陈旧、师德方法单一枯燥等问题,在德育总目标明确的情况下,考虑德育目标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考虑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发展变化性,制定了阶段性师德教育目标,开设相应的德育课程。一年级学会为“生”,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目标,主要学习《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内容。二、三年级学会为“人”,以培养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为目标,主要学习《思想政治》和《哲学》。四、五年级学会为“师”,以增强专业道德,树立正确教师观为目标,开设《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等课程,在传授师德知识、激发师德情感中增强学生的师德实践能力。[5]

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各种德育活动。“道德是在活动中产生的,只有富有意义的、自然的、新颖的教育活动,才能实现人的自主发展。”[6]所以,师德教育更应该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为载体,实现“文化育人”的德育最高境界。利用早晚自修、班会课、团活动、兴趣小组、社团活动及教育见实习等机会,开展“我爱幼师”、“假如我是一名老师”、“我骄傲,我是男幼师生”等主题班会;开展“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开展“幼师生应知应会”知识技能竞赛;开展“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环境创设”活动;开展“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情景剧表演”活动……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专业情感,更提供了丰富的师德实践机会。

参考文献:

[1]胡东芳.教师形象:从“公仆”到“专家”——创新教学呼唤教师专业化[J].教育发展研究,2011(11).

[2]文雪.教师的教育信念及其养成[J].当代教育科学,2010(9).

[3]孙燕.创新背景下的教师情意[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1).

[4]胡娟,孔宝刚.提高五年制免费男幼师生的专业认同感[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1(12).

[5]贺春湘.当前师范生师德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33-36.

[6]叶翔.论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幼师教育实习[J].学前教育研究,2005(5).

Cultivation of Preservice Kindergarten Teacher’s Affection and

Willpower Based on Professional Standard

KONG Bao-gang & HU Juan

(Suzhou Kingdergarten Teacher’s Academy, Suzhou 215008, China)

第6篇

    据市公安局新闻办介绍,昨日清晨6时许,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接到群众报警:东城区北新幼儿园内一名值班女保育员死亡,一名在幼儿园全托的男童失踪。

    经过初步勘察,警方已认定,失踪男童已死亡。其死亡原因与值班女保育员相同:均在幼儿园中遇害。

    据透露洗衣机内发现男童尸体

    据知情人透露,遇害老师叫贺玉芬,44岁,死因为头部钝器伤,遇害男童小林(化名)5岁,尸体被发现于洗衣机内,全身没有发现外伤。

    另据了解,幼儿园刚进行过装修,没设保安。当晚共有7名老师和4名孩子在园内过夜,凶案可能发生在交接班时,随机做案可能性较大。但警方没有证实上述说法。

    家长称遇害老师“对孩子特别好”

    昨日上午9时许,北新幼儿园南北段均被封锁,警戒线内,十余位民警忙碌进出于幼儿园门口,不时取出各种证物放入警车内。记者看到的物品包括一块角铁,一扇铝合金窗户,还有更多用白塑料袋包着的东西。

    “急救车走的时候,一个男的还在后面追着。”据一目击者称,凌晨5时30分,999急救车赶到,约6时30分离开。家住附近的侯奶奶说,上午9时,她送孙子来幼儿园,迎接她却是一道警戒线。

    “一听说幼儿园出了人命,我就担心会不会是她。”侯奶奶所担心的“她”是幼儿园的贺老师,之所以有此预感,是因为这位老师经常值夜班。

    侯奶奶说,贺老师40来岁,这家幼儿园成立之初就在这里,至今已经有十几年了。贺老师个子不高,皮肤有点黑,对孩子特别好,自己2岁多的孙子入托才两三个月时间,就跟贺老师特别亲近。

    于是侯奶奶拨通了贺老师的手机,电话中传出一年轻女子的声音,在核实侯奶奶的身份后,这位自称是贺老师儿子女朋友的人说:“阿姨,我姨已经走了。”

    侯奶奶对贺老师的离去惋惜不已,她更不知道如何给自己的小孙子交待:“贺老师走了,怎么给孩子说啊。”

    幼儿园已通知遇害老师家属

    昨日下午3时,东城区香饵胡同小林家中无人。邻居称,小林的父亲经营交道口一处报摊,早上就出去了,家里今天也没有来过生人。

    东堂子胡同贺玉芬的家是一处平房,院内一位自称是贺老师侄女的女子双眼通红,她说,亲属们是在上午知道贺老师遇害消息的,电话是幼儿园直接打来的。

第7篇

关键词 幼儿园教师;社会支持;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 G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4604(2008)10-0039-05

目前,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而能否较好地感受和领悟来自外界的社会支持是影响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从社会中得到的来自他人的各种帮助。这些帮助既包括有形的物质支持,也包括无形的精神支持。西方学者从广义的角度把社会支持分为六种形式:物质帮助,如提供金钱、实物等有形帮助;行为支持,如分担劳动等;亲密的互动,如倾听、表示尊重、关怀理解等;指导,如提供建议、信息;反馈,对他人的行为、思想和感受给予反馈;正面的社会互动,即为了娱乐和放松而参与社会互动。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助于个体改善不良情绪,缓解压力和焦虑,对个体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

社会支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是幼儿园教师维护心理健康、缓解工作压力和增强教学效能感的重要资源。本研究旨在了解幼儿园教师获得和领悟社会支持的现状,以期为幼儿园基层领导进行管理提供依据,为幼儿园教师维护身心健康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综合国内外研究者对社会支持维度的理论探索和对部分幼儿园教师的访谈结果自编《幼儿园教师社会支持问卷》。该问卷包括物质性支持、情绪性支持、尊重性支持、信息性支持和陪伴性支持五个维度,共45个题项。

经检验,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65,这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二)研究方法

2006年9-11月,采取分层抽样(按园所级别分层)和整群抽样(从各层中抽取全体幼儿园教师组成整群样本)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庆、武汉、长沙、太原和北京五大城市约400名幼儿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最终获得有效问卷359份,有效率为94%。有效被试的构成见表1。

(三)统计处理

采用SPSS213.0 for Windows20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园教师社会支持的总体水平

根据幼儿园教师总体社会支持得分的平均分,将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水平分为高、中、低三个水平。其中2-3分为低社会支持,3-4分为中等社会支持,4-5分为高社会支持。对幼儿园教师社会支持水平的频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获得低社会支持的幼儿园教师占5.57%;社会支持水平中等的幼儿园教师占74.10%;高社会支持的幼儿园教师占20.33%。可见大部分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都处于中等以上水平。

由表2可知,在社会支持的各因子上,除了物质性支持的平均得分为2.8510分(最高为5分)以外,其他各维度平均得分均在3.5072-4.0237之间,其中情绪性支持平均得分最高。这表明幼儿园教师物质性支持得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他各类支持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二)不同婚姻状况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差异性比较

以幼儿园教师的婚姻状况为自变量,对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结果表明,在总体上,已婚与未婚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水平无显著差异。在物质性支持、情绪性支持、尊重性支持和信息性支持维度上,已婚与未婚幼儿园教师也没有显著差异,而在陪伴性支持上,已婚与未婚幼儿园教师差异显著,已婚幼儿园教师获得的陪伴性支持水平显著高于未婚幼儿园教师。

(三)不同文化程度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差异性比较

以文化程度为自变量,对幼儿园教师社会支持进行独立样本单因子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在文化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事后多重比较表明,本科学历幼儿园教师与中专、大专学历幼儿园教师均有显著差异,而中专学历幼儿园教师与大专学历幼儿园教师的差异不显著。文化程度为本科的幼儿园教师,其总体社会支持水平显著优于中专、大专组。

在物质性支持、尊重性支持方面,文化程度差异并不显著;而在情绪性支持、信息性支持和陪伴性支持方面,文化程度差异显著。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在情绪性支持、信息性支持维度上,本科组幼儿园教师均优于中专、大专组。在陪伴性支持维度上,中专组幼儿园教师显著低于大专组、本科组。

(四)不同职称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差异性比较

在某种程度上,职称是幼儿园教师个体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因此,根据国家有关幼儿园教师职称级别评定标准,本研究将未评职称者归为第1组,小教一级者归为第2组。小教二级者归为第3组,小教高级者归为第4组。

以职称为自变量、社会支持各因子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不同职称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各因素上,除了在物质性支持、情绪性支持、尊重性支持上各职称组幼儿园教师没有显著差异外,其他各因素均有显著差异。通过进一步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在信息性支持上,小教二级组幼儿园教师显著优于未评职称组、小教一级组;在陪伴性支持上,小教高级组幼儿园教师显著优于未评职称组、小教一级组。

(五)不同月收入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差异性比较

根据月收入水平的不同可将幼儿园教师分为4组,即收入在800元及以下的为第1组,801-1000元的为第2组,1001-2000元的为第3组,2001-3000元的为第4组。

以月收入为自变量、社会支持各因素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不同月收入水平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存在极显著差异。事后多重比较说明,月收入水平越高,幼儿园教师感受到的社会支持也越多。同时,在各维度上,不同月收入水平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也存在极显著差异。在物质性支持上,第4组显著优于其他组;在情绪性支持、陪伴性支持上,第4组、第3组分别显著优于第1组、第2组;在尊重性支持上,第4组显著优于其他组,第3组显著优于第1组;在信息性支持上,除了第1组、第2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他组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六)不同园所级别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差异性比较

根据国家有关幼儿园级别标准和各城市教育部门对本地区幼儿园级别的划分标准,本研究将一级幼儿园归为第1组,二级幼儿园归为第2组。三级幼儿园归为第3组,未定级幼儿园归为第4组。

从方差分析的结果来看,不同园所级别幼儿

园教师的总体社会支持不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在社会支持的大部分因素上也没有显著差异。仅在信息性支持方面,不同园所级别的幼儿园教师存在显著差异。事后多重比较说明,一级幼儿园教师显著优于二级幼儿园教师,而其他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讨论

(一)幼儿园教师社会支持的总体特点

研究发现,大多数幼儿园教师的总体社会支持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仍有小部分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水平偏低,这与王艳芝等人(2006)的调查结果相一致。在社会支持的各因子上,幼儿园教师对物质性支持的主观感受性最低,对情绪性支持的感受性最高。这可能存在以下两方面原因。

第一,与现行的社会分配制度和传统教育观念有关。由于社会分工不同,两性职业存在较大差异。男女“同工不同酬”现象也较普遍,这导致女性群体的平均工资比男性低,而我国目前绝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均为女教师,她们更能体会到自己经济地位不高。从教师同行来看,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幼儿教育价值的认识存在偏差,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幼儿园教师的福利待遇远不如中小学教师。从幼儿园教师内部收入分配来看,幼儿园教师的工资收入更多的与其学历、职称和教龄有关。虽然幼儿园教师的工作量和能力影响其工资标准,但过于繁多、琐碎的幼儿园日常事务往往导致幼儿园教师普遍认为自己的劳动付出与物质收益不成正比,这进而直接导致幼儿园教师对物质性支持的感受性水平偏低。

第二,与现代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和幼儿园的师资建设有关。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最低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就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如归属的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幼儿园教师群体也不例外。加上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高速发展,通讯技术日新月异,人们保持和发展人际关系、进行情感交流的机会和手段日益增多。幼儿园教师对情绪性支持、陪伴性支持的主观感受性自然较高。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贯彻实施,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要地位有了进一步认识,幼儿园教师职业也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同和尊重。同时,幼儿园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也越来越重视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园所领导为幼儿园教师提供展示才华、在职进修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因此,幼儿园教师普遍对来自社会、同事、领导的尊重性支持和信息性支持的感受度较高。

(二)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在其个体特征变量上的差异性比较

本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在其个体特征变量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幼儿园教师的婚姻状况来看,总体上,已婚与未婚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以往有些学者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这可能是研究中所使用的研究材料不同所致。从社会支持的各因子来看,已婚幼儿园教师的陪伴性支持水平显著高于未婚幼儿园教师。这符合现实情况。对于已婚幼儿园教师而言,配偶的社会关系网络会不同程度渗入自己的生活,并逐渐成为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同时,已婚幼儿园教师的人生阅历相对丰富,社会关系网络较广,因而会受到更多人的关注,表现出拥有较高的陪伴性支持。

2.从幼儿园教师的文化程度来看,幼儿园教师的学历越高,其情绪性支持、信息性支持和陪伴性支持水平也越高。这说明加强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水平。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那些文化程度较高的幼儿园教师,不仅其就学过程是一个网络资源的积累过程,而且还可以通过同学关系与不同职业的人建立多元的人际关系,并且也有更多机会参与各种学术的和非学术的社团,从而获得更高效益的社会网络资源。第二,依据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人们之间的交往要收支平衡,一个人同另一个人的交往能否继续,主要看二者所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等是否平衡。一般来讲,高文化程度与低文化程度的幼儿园教师相比,前者的社交圈较大,收入较高,且由于懂得更多的知识善于安排自己的时间;而后者的社交圈较小,收入较低。相比之下,前者所能付出的要多于后者,前者的交往要比后者广,因此高学历的幼儿园教师所能获得的社会支持相对更多。第三,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是人们对学历越高的教师期望也越高。幼儿园领导可能会根据教师学历的不同而给予不同程度的重视,比如园长可能会给本科学历的教师更多上公开课或者出外进修、进行业务培训的机会。

3.从幼儿园教师的职称来看,总体上,不同职称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王艳芝等人的研究结果稍有不同,她们认为有职称的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总体水平显著高于没有职称的幼儿园教师,而吕莉认为,职称对高校教师社会支持总分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在某种程度上,职称是幼儿园教师个体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职称越高,幼儿园教师各方面的待遇也越高。未评职称教师和小教一级教师在信息性支持、陪伴性支持方面表现出较低水平,可能是由于他们大多是年轻教师,参加工作的时间不长,其社会关系网络建设相对不成熟,而小教二级教师和小教高级教师由于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再加上其社会关系网络比较宽阔,因而能感受到他人资源、问题解决和同伴关系上的支持。另外,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一般倾向于选择与自己能力相当、经历相似的人组成学习团队。职称为小教高级、小教二级的幼儿园教师组成的学习团队,其综合实力明显优于未评职称和职称为小教一级的幼儿园教师。

4.从幼儿园教师的月收入水平来看,有人研究认为,收入状况对幼儿园教师感受社会支持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本研究证实,月收入水平越高,幼儿园教师体验到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解释。第一,在人们的众多需要中,生存需要是最基本、最低层次的需要。主要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合理的满足,人们就会产生不满意感,离心力就会随之增加。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和目前的收入分配格局下,如果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生活需要不能得到保障,其工作的积极性也就无从谈起。这说明物质需要在个体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第二,根据林南的社会资源理论,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关系,个人不仅能支配自己的资源,也能通过这种关系摄取其他资源。个人资源决定了一个人在因社会交往而发生的社会交换中给他人提供回报的能力,这就意味着个人的资源越多,他就越有能力为他人提供回报,因此他通过社会网络摄取他人支持的能力也就越强。经济收入显然是个人网络资源的一个主要指标与决定性因素。收入越高者,社会网络资源越丰富,越能得到他人的支持。

5.从幼儿园教师所在的园所级别来看。一方面,一级幼儿园一般是一些软硬件设施比较好、教学质量比较高的幼儿园,而上级主管部门为了让

它们能真正起到示范作用,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另一方面,由于一级幼儿园代表着更高的水平,它们对师资选聘和任用更加谨慎,其教师的学历、工作能力大部分比二级幼儿园、三级幼儿园教师高、强。因此,一级幼儿园的教师本身就比二级幼儿园的教师更善于寻求和利用同事、幼教专家及社会公众的支持。

四、结论与建议

以上分析表明,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具有不均衡性和差异性,怎样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水平直接关系到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来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水平。

第8篇

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紧凑、充实,主要围绕“浙江省一级幼儿园评估”、“湖州市安吉游戏”、“省级足球学校”等平台为契机开展相关教育教学工作,以“稳扎常规、积极创优”的工作思路,在反复实践、研讨与反思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快速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本学期的工作也接近尾声,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本学期工作:

一、注重科研管理,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科研工作我们坚持以教师为本,结合教师教育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将科研工作列入园年发展规划年度计划中。首先,学期初制定学期计划,人人了解幼儿园科研工作目标要求及学年度科研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在鼓励人人参与论文、人人参与课题的同时,我们还将重点培养幼儿园科研骨干,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列入园教师继续教育发展规划、教师培养计划中。其次,每月由教科室组织,骨干教师引领课题组成员教师每月开展课题工作会议,总结上月课题开展的进度和问题,计划下月课题开展工作等,每个课题组内由骨干引领,分工明确,工作清晰。最后做到及时收集、整理课题资料,并保存归档。

本学期教师论文主题鲜明,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尤其在邀请县教科研中心王萍老师的指导下,10名教师的论文被选送到县级进行评奖;此外市级教研课题立项一个;县级规划课题一个;县级个人课题两个;多名教师论文在省级获奖。

二、立足教研,教师在实践与反思中促专业发展

教研工作是快速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和幼儿园办园质量的重要实施路径,本学期,立足园本,聚焦问题,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促进教师专业持续成长。

教研一:借助“安吉游戏”平台,提升教师游戏观察与解读专题研训。

我园成为安吉游戏实践园近一年,在这一年中,主要通过游戏的现场观摩与

分享,帮助教师在实践和反思中逐渐转变理念,本学期,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安吉游戏,进一步提升教师游戏观察与解读能力,而解读的意义在于通过“课程故事”“游戏案例”,为教师提供实施低结构的反思性教学平台,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我们借力幼儿日常游戏视频再现,通过“问题”为导向,引导教师带着目的性去观察游戏,观察孩子,并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研讨与交流,并进行全园观点展示:如“雨天是否需要开展安吉游戏,其价值在哪里?”“安吉游戏是否需要教师介入,如何介入?”“安吉游戏到底观察什么?如何有效记录?”等这样的教研,一方面教研内容来源于教师,让教研针对性更强;另一方面,由“问题”导入,切入点小,容易激励集体交流,让教研氛围更浓厚,教师参与性也就更强了。

本学期我们有两位教师的游戏案例分别获得县一、三等奖;承办县级、共同体以及辐射园活动共计4次,本学期每个班级进行了展示;“湖州市安吉游戏实践园”考核获得A等。

教研二:借力“浙江省一级幼儿园创建”平台,提升教师集中学习组织与实施能力专题研训

幼儿园近年来更多关注游戏在幼儿园的组织与实施,在集中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上略有不足,通过前期的调研,发现年轻老师对教学活动的研读与设计欠缺,出现教材吃不透,老教师照本宣科、啃老本等情况,本学期我们借力“浙江省一级幼儿园创建”这一平台,在继续探究游戏的基础上与集中学习活动两手抓,真正帮助教师专业提升。

因此,本学期,一是加强教师理论学习,通过自学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在每周的小组教研会议中,在教研组长的组织与引领下,开展《指南》、《核心经验》、学习一刻钟,园级层面对《浙江省一级幼儿园给评估指标》中关于集中学习的指标进行解读和学习。二是以“说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反思,将实践再次升华,将在本学期末开展“我说教育故事”技能过关活动。活动中教师将自己在学习、实践、研讨集中学习活动过程中的点滴成长以“说故事”的形式进行反思性呈现,在说一说、听一听、评一评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三是为教师多维度搭建展示平台,在展示中展现、提升教师的教学行为与理念。本学期在浙江省一级幼儿园创建中,教师展示集中学习活动得到专家的肯定;在多次辐射展示活动中得到共同体幼儿园的一致好评;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共同体、县级教案设计和优质课评比,两位教师教案设计分别获得一、三等奖,优质课获得县三等奖。

此次专项教研过程中,重点关注教师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再到反思的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从实践中提升教师教学行为,从理论上改变教师教学理念,从反思中提升教师教学质量。

教研三:借力“专家团队”指导,提升教师幼儿园环境创设能力专题研训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轨迹与学习、游戏路径的最佳呈现,也是孩子表达、展现自己的最佳平台,因此,幼儿园环境创设是教师最重要的专业能力之一,本学期我园一方面在开学初期,借力桐乡市矛盾实验幼儿园环境创设骨干,邀请他们来园对幼儿园走廊、楼梯、教室等场地进行现场指导,并且由该园副园长从环境的色彩搭配、视觉层次、整体排版等方面进行开设详细、全面的环境创设讲座,使得我园整体环境有了较大的调整与优化,并进行了班级环境创设评比活动;另一方面邀请了长兴县教研中心徐季琴老师,针对环境创设中所呈现的幼儿学习轨迹和幼儿表达、表现方面进行了专题培训,此次培训从现场指导到交流互动,将我园环境创设的内涵进一步提升,帮助教师进一步明确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幼儿的主体地位。

三、立足教师需求,师训工作稳步开展

教师培训工作是教师发展、幼儿园发展的基本措施,本学期借力《校本研训考核细则》,重点关注幼儿园新、青年教师教学工作需求,结合幼儿园教研工作,稳步开展师训工作。

一是本学期在教科室的组织下,开学初按照上级要求,做好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工作,做到培训能针对教师个性发展需求以及符合幼儿园发展需求,外出培训工作做到个性化、规范化,同时对师训平台进行规范管理,及时上传师训资料。

二是常规工作的逐步落实,根据教师发展需求,本学期开展了相关专题师训工作,“人人读书分享专题活动”“教师师德师风专题活动”“教育科研专题活动”“信息技术专题活动”等,并且做到资料完整、上传及时。

四、常规工作,常抓不懈稳中有突破。

(一)“隔屏不隔心”,云端共话家园共育

家长是幼儿园教育有力保障,是幼儿园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是家园合作最重要的伙伴。因此家长工作一直以来既是常规工作,也是重点工作,让家长融入幼儿园教育是家长工作的总目标。由于疫情的原因,本学期围绕“隔屏不隔心”为主题,进行云端共话家园共育。

1. 家长委员会。以“在游戏中发现儿童”为主题,开展家长委员会。一是以请进来的形式,邀请家委会家长来园和教师一起观摩幼儿户外自主游戏,并围绕“在游戏中发现儿童的学习”为主题进行集中研讨;二是以云端连线,由教师向家长直播本园优质的“游戏案例”和“课程故事”,从教师专业的角度向家长宣传,在游戏中孩子是主动的、有能力的学习者,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科学的育儿理念。

2.家长开放日。家长开放日是幼儿园向家长传达科学的教育理念的重要途

径,也是家长了解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主要途径。本学期家长开放日以“幼儿德育活动”为话题,通过文明礼仪、友爱互助等话题开展线上家长开放日直播活动,让家长感受到幼儿园幼儿一日生活的多元性。。

3.家长学校。本学期主要针对新入园的新小班家长进行了家长学校活动,

特别邀请了长兴县教育局“和美家庭教育”志愿者李梅校长进行了一场关于“我就是教育——家庭中的微教育”为主题的家长学校活动,进一步强调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4.家长助教。家长助教是家长融入幼儿园教育的个性化方式,有个性专业

的、有一技之长的、有热心教育的等等家长都可以通过自主报名的形式参与其中。本学期一方面家长助教结合我园科技节活动,鼓励家长准备科学小实验、科学小知识走进幼儿园,和孩子一起走进科学的世界;另一方面,结合我园“足球学校”特色项目,邀请足球爱好者家长和幼儿“趣玩足球”。

5.早教活动。早教活动主要是向幼儿园所在社区进行科学育儿的宣传工作,

本学期,我园结合0——3岁婴幼儿的学习、游戏特点,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早教活动,一次走出去,通过宣传册的发放、幼儿园就读咨询、亲子互动游戏等,向社区家长宣传科学育儿教育理念;一次云端宣传,邀请社区0——3岁婴幼儿家长进入早教群,通过云端直播,向家长宣传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并在科学育儿方面为家长进行专业指导。

(二)科技节、艺术节。根据艺术节、科技节的精神,开展幼儿园第十三届

艺术节、科技节。本学期主要围绕“传统节日”、“足球学校”两大平台开展,如本学期开展了融入足球游戏为元素的庆元旦迎新运动会,此外,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县科技节科幻画项目,两位老师分别获得县一等奖、二等奖。

(三)教育教学常规工作。

幼儿园教育教学常规工作不容忽视,要在惊不起波澜的常规工作中乐此不彼,稳步开展的同时要有效有突破。本学期常规工作有以下几点:

第9篇

选园

文/魏庆

要上幼儿园了,宝宝高兴得又蹦又跳,家长却有点放心不下,上幼儿园毕竟不同于在自己家里,宝宝能否适应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呢?而且,最关键的是,宝宝能否学得好、学得轻松、智力开发得早,能否打好学前基础?在这方面,有三岁宝宝的家庭已经忙着给宝宝找幼儿园了,相信每位家长都在精心地为自己宝宝选择适合幼儿园动脑筋、想办法。选择什么样的幼儿园,不仅要考虑幼儿园的教育水平、自然环境、营养卫生、保健等因素,还要从家长自身实际条件以及宝宝本人的实际情况出发。

一辨证地看待形式多样的幼儿园

上幼儿园,这是宝宝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选择,里面的学问可不少。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开办幼儿园的单位很多,如教育部门、部队、企事业单位、街道、个体等。目前,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幼儿园的硬件、师资和实际工作质量,把我国幼儿园进行如下分类:一级一类为最高水平,二级一类、一级二类为较好水平,二级二类为一般水平,三级三类属于基本水平。当然,幼儿园的级类水平只是相对的。有的幼儿园虽然硬件尚未达到一级一类标准,但是教师素质较高,保育教育服务工作的质量好;有的二级二类幼儿园,办得很灵活收费不高,很受家长欢迎。一般家长在为宝宝选择幼儿园时只看幼儿园的设施、场地和外在环境,而忽视了教育质量。当然,幼儿园的环境条件固然重要,但幼儿园的软件更不能忽视,如教育质量和师资水平,以及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等。因此,家长在为自己宝宝选择幼儿园时,教师是否爱孩子、是否尊重孩子应该成为首选标准。

二根据宝宝的特长,注重特色教育选择幼儿园

目前,采取注重宝宝特色教育来吸引生源的幼儿园越来越多,例如双语、音乐、绘画、体操等。家长选择这些幼儿园时,首先要看自己的宝宝是否适合发展某方面的特长。宝宝要是不具备那份天赋,就不要勉为其难。否则,不仅宝宝不能得到因材施教,而且家长也背上了经济负担。幼儿阶段正是身心各方面打基础的阶段,如果过早地进行某方面的技能训练,方法不当会加重孩子的负担,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全面发展。其次要了解特色幼儿园的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要选择教师素质高、教育思想正确、方法得当的幼儿园。进行特色教育的同时,注重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应该成为特色幼儿园的基本标准。也有些幼儿园以智力开发、学识字、教算术为特色,实际上是将小学的学习任务下放到幼儿园,研究表明超前学习虽然能产生短期效果,但上小学后容易产生厌学、学习下降的情况,因此家长不要盲目选择这类幼儿园。

三幼儿园不要离家太远,最好选择家长本单位的幼儿园

宝宝上幼儿园,一个最大问题是接送问题。现在我们的交通条件大多还是公共汽车、电车、地铁、自行车,如果幼儿园离家太远,特别是离家长上班的单位太远,不仅使家长为接送宝宝耗费了许多精力,也使宝宝小小年纪为上、下幼儿园而疲于奔波。这对宝宝的成长是不利的。比较妥贴的办法是,如果家长的任何一方单位有幼儿园,各方面的条件又比较好,那就可以考虑上家长所在单位的幼儿园。因为毕竟幼儿园与家长当中的一个人的上班地点是一致的,并且家长能有更多机会与幼儿园的老师交谈,了解宝宝在幼儿园的情况。虽然单位所属的幼儿园一般不设整托,但天天接宝宝回家却有整托所不具备的优势,那就是宝宝与父母的感情交流的时间增多了。家长还有机会在晚上的体息时间对宝宝进行各方面的教育以及陪他愉快地玩。

家长准备

文/吴育红

从家庭到幼儿园,是幼儿生活中第一次重大的环境变化,能否顺利地适应新的环境,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与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帮助幼儿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家庭和幼儿园要共担重任。家长与教师应该共同努力,做好幼儿入园适应工作。

一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在幼儿园经常会看到幼儿在午睡时哭闹,因为不会自己上厕所而拉裤子,吃饭时弄得满身满脸都是等诸如此类的事情。幼儿教师常常忙完了这个又去照顾那个,老师累不说,最关键的是幼儿吃不好、休息不好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到两、三岁,孩子用得最多的词汇是“我来”,“我要”。要自己剥糖纸,自己拿勺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上楼梯。如果家长把他抱上楼去,哪怕到了家门口把他放下,他依然会扶着墙一级一级地蹭下去,再从下面自己一级一级慢慢蹬上来。这种渴望“自己来”的行为表现,正是可贵的独立精神。家长要呵护幼儿这种独立精神。刚开始,幼儿学做这些事情,可能很慢,也做不好,但家长要鼓励他、支持他、帮助他学习做这些事情。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性的培养,可以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

二培养与同伴交往的需要与兴趣

我国城市地区的幼儿,目前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他们在家庭中没有兄弟姐妹,缺乏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幼儿园是幼儿群体生活的环境,要使幼儿适应这种环境,就应当培养他们与同伴交往的需要与兴趣,使他们由习惯与成人交往、协同活动转向喜欢同伴交往,并能享受到同伴交往的乐趣,这对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幼儿与同伴交往的需要与兴趣有赖于家长的积极配合。家长要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家长可以采用放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鼓励孩子走出家门与陌生人,尤其是和同龄的小伙伴玩,以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和合群性。社区是幼儿直接接触的“社会”,街坊邻里是影响幼儿成长与发展的重要社会环境。家长要善于利用这些资源,不要总是将孩子锁在家里与电视为伴,要经常带孩子到人多的地方;除此之外,还可以将邻居的小孩邀请到家中,让幼儿玩同样的玩具,增加他们与人交往的经验,弥补幼儿由于没有兄弟姐妹而带来的缺憾,同时,对克服幼儿的“自我中心”也有帮助。

另外,在幼儿入园之后,家长不要一放学就带孩子回家,可以带孩子在幼儿园的草地上与其他的小朋友一起来捉迷藏、玩大型玩具等,消除幼儿间的陌生感,这也是使幼儿快速适应幼儿园的一个有效途径。

三做好幼儿入园的心理准备

入园第一天,孩子会有不同的表现:赖在家长身上不下来、哭叫“我不上幼儿园”、边哭边喊“妈妈不要走,我要回家”以及躺在地上乱踢乱闹的,拼命不进教室。

幼儿园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陌生的世界。新环境中的人、物品等与家庭相比都有很大的差异。首先,从家庭到幼儿园,对于幼儿来说,最显著的变化是周围人的变化:朝夕相处的亲人变为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他必须学会与亲人短暂的分离,认识和熟悉老师与小朋友,学习与家庭成员以外的人共同生活、相处。除了“人的变化”以外,幼儿园的物质环境也不同于家庭。一般来说,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如游戏场地与设备、玩具与游戏材料等都能吸引幼儿。幼儿对物质环境的适应比较容易。幼儿的入园适应最主要的是幼儿的“心理适应”。

四做好与教师沟通工作

幼儿入园后,家长应加强与教师的联系,及时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与表现。接送幼儿时,态度要平静自然,不要流露出过分的依恋与“心疼”的表现。

我们一般会认为幼儿入园工作中亲子分离难,难的是幼儿离不开家长。其实,这种幼儿与家长的依恋情绪是互相的。家长也存在 “入园适应期”的种种不适应现象:家长非常不放心从未离开身边的孩子,不知道教师有什么办法能照料好二、三十个幼儿;自己的孩子会不会被人“欺负”,特别是自理能力弱的幼儿家长,更是六神无主。这些家长不肯走,嘱咐嘱咐老师,嘱咐嘱咐孩子,眼神中透出无比的忧虑。情绪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家长的这种忧虑情绪会直接传染给敏感的幼儿,使幼儿获取“不安”的信息:“妈妈舍不得我”“老师不会很好地照顾我”……对幼儿顺利入园造成负面影响。

家长要与教师沟通,从教师那里得到帮助,顺利度过“入园适应期”。在幼儿离园时,家长要向教师询问幼儿一天生活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坚定“送孩子上幼儿园是正确的”信心。还可以用打电话的方法保持与幼儿的联系,一方面使幼儿听到父母的声音缓解不安情绪;另一方面,可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安心地工作,解除内心的忧虑。

五家长与幼儿要“暂缓分离” ,忌“强迫分离”

许多人认为,家长早晨送幼儿到园后,一旦孩子哭闹,不肯让家长离去,作为家长千万不能心软,必须马上离开。这就是所谓的“强迫分离”。我认为,“强迫分离”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只会加剧幼儿的分离焦虑,会使那些焦虑程度较重的幼儿形成对入园的恐惧,丝毫无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同时也会增加家长对幼儿在园生活的担心与忧虑。我们常看见有些家长在“狠心”把孩子推进门后,听到孩子哭闹很不放心,又偷偷隐蔽在门外的角落里,观望孩子。孩子的“嚎啕大哭”与家长的“心急如焚”构成了一幅“生离死别”图。

针对“分离难”这一现象,对于情况比较严重的幼儿,在早晨人园时,亲子之间应暂缓分离。家长可以与孩子在一起作短暂的相处。在此期间,家长应热情主动地与教师交谈,让孩子看到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亲密关系。同时,明确告诉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该上幼儿园了,就像爸爸妈妈上班一样,这是任务。” 并耐心向幼儿保证:“一定会回来接你。”对于那些仍然有些担心的孩子,可以早一点来接他回家,并且要说到做到。这样做可以让幼儿懂得道理,对帮助幼儿自我调整心态,接受“上幼儿园”这一现实起到积极作用。切忌“欺骗”孩子。幼儿一旦明白过来,往往无从收拾残局。

孩子准备

文/紫贝壳

宝宝要入园了,家长们都喜忧参半。喜的是宝宝长大了,要过集体生活了。忧的是宝宝从来都没有离过家,离过亲人的怀抱。如果宝宝整天哭哭啼啼的,父母肯定会心疼。因此家长们都应该在入园前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对宝宝进行相应的训练,积极地做好入园准备。

心理准备最微妙

宝宝的心理活动很微妙,因此心理准备很重要。

家长情绪:宝宝初入园的时候,家长千万别表现出忧虑或不安,因为家长的情绪很容易感染到宝宝。

熟悉环境:在入园前几天最好带宝宝去幼儿园参观参观,让宝宝玩玩园里的玩具设施,翻翻园里的图画书。在宝宝边玩边看的同时给宝宝讲幼儿园的优点,比如能认识好多的小朋友呀,能听好多有趣的故事呀,能学会唱新的儿歌呀,能玩许多家里没有的玩具呀等等。如果可能,多参观几所幼儿园,让宝宝自己选择,说不定宝宝会对喜欢的幼儿园产生期待哦!

结识老师:如果宝宝先认识了老师,也许会容易克服陌生感,消除内心的恐惧。

结交朋友:结交小朋友对宝宝来说也很重要,因为宝宝必须适应和别人相处的生活。如果宝宝在幼儿园里受了欺负或受到冷落,自然会对集体生活产生排斥心理。所以,宝宝在去幼儿园之前,家长们应该多让宝宝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并教给他一些处理矛盾的方法:比如小朋友们同时看中一件玩具应相互商量着轮流玩,切不可强抢等等。

生活准备很重要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宝宝适应新生活的首要条件。在宝宝入园之前,家长可以先到幼儿园了解一下孩子们的作息时间,然后在家里试行,并逐步培养宝宝一定的生活技能。

独立吃饭:限定宝宝的用餐时间,开始也许会长一点,以后逐渐缩短,直至半小时左右。

食物搭配:让宝宝养成不挑食的习惯,因为在幼儿园里每个孩子的饭菜都一样,幼儿园和家里不一样,不会迁就孩子的饮食喜好。

学用杯子:练习直接用杯子喝水,让宝宝学会控制水杯的倾斜度,做到既能喝到水又不会将水洒到身上。

关于午睡:调整好宝宝的作息时间,让宝宝养成午睡的习惯。

如厕训练:宝宝1岁半左右,父母就应有意识地训练他学会说:“我要大便,我要小便。”稍大一点还要教会宝宝擦屁股。

穿脱衣服:3岁左右的宝宝应学会自己穿脱裤子。遇到比较“难对付”的衣服要教会宝宝睡在被窝里向保育员发出“求助”,而不是掀开被子坐在床上“傻等”,那样会着凉。

物质准备要周到

有的幼儿园要求统一购买被褥、洗漱用品,有的则要求自己准备。入园前,父母先打听好做足准备。衣物:有的宝宝来不及如厕会弄脏裤子,有的宝宝吃饭不小心会弄脏衣服,有的宝宝喝水会淋湿衣服,所以有必要为宝宝准备几套衣服,以防不备。鞋子:午睡的时候为了宝宝如厕方便,最好准备一双小拖鞋。玩具:如果宝宝依赖性较强,家长可以征得老师的同意后让宝宝带上自己心爱的玩具。宝宝在陌生的环境中看到自己的“老朋友”会增加一些安全感,有利于稳定宝宝的情绪,减轻分离焦虑。

家长们的经验分享

初次送宝宝入园,最好避开幼儿园招收新生的高峰期。一是因为宝宝的情绪都不稳定,很容易出现一个“独唱”接着发生“大合唱”的状况。二是老师和保育员的精力毕竟有限,难免会照顾不周,令宝宝觉得自己受到了冷落。

宝宝初入园要按时去接,因为宝宝看到所有的小朋友都被爸爸妈妈接走了会很不安的,甚至会令宝宝误以为自己被家人遗弃了。如果确实迟到了,要心平气和地给宝宝解释一下,不要表现出过于激动,让宝宝加强委屈感。

尽量教会宝宝把自己的想法正确地表达出来。因为老师面对的孩子太多,不可能一直注意到你的孩子。因此,教会宝宝有需要时找老师会省掉好多麻烦,至少不会因为词不达意而得不到满足感到委屈。

初入幼儿园,宝宝都爱闹病。有的宝宝感冒发烧了,就到医院打两针。好了,接着去幼儿园。可是,这一去又病了,反反复复,病情越来越加重,所以要等宝宝的病彻底好后再去幼儿园。

入园前,最好在一开始就花些功夫选定一个比较好的幼儿园,选定后就不要频繁更换,以免宝宝刚适应了新环境,又要开始适应另一个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