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1:35
导语:在浙江大学自主招生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高校自主招生 化学试题 考查内容 化学竞赛
自主招生是中国高等教育招生改革扩大高校自的重要措施。2003年始教育部推出22所高校进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截止到2011年,全国拥有自主招生权利的高校共有83所。近几年来,自主招生考试越来越受到学生及家长的关注。自主招生实施主体是大学,选拔理念与高考有所不同,其命题风格及试题特点与高考也差异较大。高校的化学自主招生试题相对于高考试题而言,更加关注化学思维品质、化学学科思维方法和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等的考查。
1 自主招生化学试题特点
纵观近几年各高校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其主要特点有以下5个方面:
1.1 重视知识与技能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
化学基础知识是高中生必备的知识,是开展化学实验与研究的前提。纵观几年来高校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对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念和基本方法的考查一直作为重点。很多试题都是从知识应用的角度考查考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近几年来自主招生试题涉及的化学基础知识主要有: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物质的量;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离子共存问题;pH的计算;盐类的水解;原电池,电解池;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及其推断和化学实验等。试题中,测试了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考查了考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推断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例如:2007年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化学试题中考查了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这一基础知识:“请写出二甲基氯苯的苯环上的三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2008年上海交通大学自主招生化学试题考查了硫酸亚铁铵制备的实验原理和实验装置的选择等有关基本的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2011年“华约”(以清华大学领衔,包括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共7所高校)化学试题中出现了最新获诺贝尔奖的课题石墨烯,用石墨烯的多元环来考查结构化学的基本知识,要求计算题目所划出形状的面积,由原子所在位置的贡献度,来计算每个单元的原子个数。
1.2 重视过程与方法 贴近社会生活实际
我国新世纪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使学生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高校自主招生化学试题立足社会生活实际,突出地强调了“过程与方法、学以致用”这一点。
例如:2007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化学试题结合全球变暖这一国际关注的热点问题,让学生分析有关能源利用的问题:“试分析:用酿造的C2H5OH作燃料,为何不会增加大气中CO2的含量?”。这道试题考查了与生活有关的C2H5OH的燃烧过程、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葡萄糖发酵过程等相关知识。学生必须综合运用平时习得的知识和方法,从整体上分析整个过程,才能得到完整的答案;2007年上海交通大学自主招生化学试题让学生运用勒夏特列原理举2个例子解释生活或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化学现象。这道试题与生产生活过程密切相关,考生只有在平时生活中积极体验相关过程,才能有的放矢,举出合适的例子,给予合理的解释。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同,感受不同,举例也会不同。
1.3 重视学科交叉 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生的综合素养是自主招生院校考查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自主招生化学学科的命题过程中,为了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命题者往往涉及化学与物理、数学、生物等其他学科的交叉点。近几年命题中考查到的化学知识与物理知识的交叉点主要有:溶液的依数性(包括难挥发的非电解质溶液的饱和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非电解质溶液凝固点降低,渗透压等);电学与电化学;动力学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力的合成与分解和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判断等。数学知识与化学知识的交叉点有:数据处理与作图等。化学与生物学科的渗透也在加强。
例如: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自主招生化学试题中就出现了化学学科和物理学科知识的交叉。题目让学生回答:“分别用普通水和海水洗衣服,在相同条件下,哪一种衣服干得快?为什么?”本题考查了化学中的稀溶液的依数性和物理中的蒸气压等问题。由于海水中有NaCl、MgCl2等电解质,造成海水的饱和蒸气压下降,使水分子运动减缓(与纯水相比较),使海水沸点升高。因此,海水洗衣服干得慢,普通水洗衣服干得快。化学和数学的交叉在很多图像题中都有体现。2008年武汉大学的自主招生化学试题中对化学和生物知识进行了交叉考查:结合人体新陈代谢机理,让考生计算血液中HCO3/H2CO3的比值。
1.4 重视思维发散 多角度设计开放性试题
所谓开放性试题,是指以素质考查为目标,以能力考查为重点,在试题的情境、立意、设问、作答和评分等诸多方面全方位开放的试题形式。开放性试题具有条件的不完备性、结论的不确定性、内涵的可发展性和思维的不确定性等特点。纵观近几年大学自主招生化学题目,很多高校喜欢采用一些开放性试题,来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2008年上海交通大学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就设计了一道开放性试题。题目在介绍了有关海底可燃冰的背景和形成方式后,请考生根据相关材料和自己所学知识谈一谈可燃冰未来作为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可燃冰本身的结构和形成过程对你有什么启发。这样设计的开放式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很能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要仔细阅读题面的相关内容,快速地从广泛的化学信息中抓出一些本质的知识,然后以此为核心,结合所学化学知识,进行深挖,发散思维,就可得到符合题意的答案。
1.5 重视能力拓展命题源于课标而不拘于课标
高校自主招生的选拔不是以中学教学为中心,而是以大学各自的要求为标准,命题时原则上以依据化学新课标的要求为主,但不完全拘泥于课标,不同程度上进行了延伸。相对与高考试题,自主招生化学试题设计更加灵活,很多高校的化学试题题面信息拓展了高中化学知识“生长点”上的一些内容,如:路易斯电子式、缓冲溶液、溶解沉淀平衡、阴阳离子分析、双指示剂法滴定、配位化合物、热化学反应中的焓变、具有不饱和键有机物的氧化或还原等反应、碳正离子和碳负离子稳定性和环境化学等。这些延展性知识已经部分属于大学化学知识的范畴,经常在很多化学竞赛试题中出现。
例如:2008年的自主招生化学试题中出现了这样的所谓“拓展性”的试题:下列各组元素中性质十分相近的一组是_____。
(A)H He (B)Cl Ca
(C)Li Mg (D)P Cu
这道试题的解答涉及到了新课程标准中未曾涉及的有关元素周期律中的对角线规则应用的知识。在2008年的考题中还出现了同样关于形成内酯的超出新课程标准要求范围的知识。
例如:下列有机化合物可以形成内酯的是______。
(A)异丙醇 (B)α-羟基酸
(C)β-羟基酸 (D)γ-羟基酸
2011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化学试题选择题9,B选项:AgF和LiF都是离子化合物,前者溶解度大。也同样考查到了新课标未涉及的有关卤化银的结构差异和性质比较。做这样的试题,考生必须领会试题所给的信息,并通过信息抓住知识的本质,抓住延展性知识的要点,就可迎刃而解。不行的话,使用排除法对这样的题也行之有效。由于高中教学与大学要求之间在客观上存在距离,对这样的题目,相当一部分考生感到试题太难或太偏,这也应该属于正常现象。
2 自主招生化学试题考查内容归类分析
纵观高校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其考查内容超越了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可以说是高考知识和化学竞赛知识的有机交融。备考过程中,考生不仅要在高中教材中汲取必备的高中化学内容,还要有意识地拓展相关的化学竞赛知识。由于应试必备的基础知识在日常授课中教师已反复强调,这里不再赘述。现结合近几年各高校自主招生化学试题知识点覆盖情况,就其涉及到的有关化学基础知识拓展、迁移和拔高的部分进行归类分析。
2.1 基本概念部分拓展、迁移和拔高知识点分析
2.2 基本理论部分拓展、迁移和拔高知识点分析
2.3 元素及化合物部分拓展、迁移和拔高知识点分析
3 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应对策略
通过以上对高校自主招生化学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高校自主招生化学试题覆盖面广、涉及面宽,考试范围、考点和高考有很多的不同之处。如果想在自主招生中取得理想成绩,必须结合其试题特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备考。
3.1 夯实基础,狠抓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
夯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是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和保障。基础知识对于备战高考来说非常重要,对于备战自主招生化学试题也同样重要,只有基础知识扎实,才可能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筹帷幄,调用自由,取得理想的成绩。
3.2 拓宽视野,注重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偏”、“怪”、“天马行空”,这些高校的“自主考查”行为,凸显出他们对优秀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命题灵活,开放性强。虽然很多知识都是学过的基础知识,但在题目设置上要求发散思维。考生在复习备考中一定要开阔视野,注重发散性思维方法的养成。
3.3 关心时事,养成积累生活经验的习惯
化学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很多试题直接是与当前化学研究取得的成果或者社会生活中的卫生、环保等问题相关。如果考生对相关背景知识了解甚少,考试时可能就会束手无策,不知如何下手。考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读报纸、看新闻,关心时政的习惯。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勤于思考,注重平时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这些都有益于自主招生的备考。
3.4 研究规律,搞好适应性试题的训练
自主招生化学试题有自己的命题原则和规律,考生要及时搜集所报考院校的往年试题,研究其命题规律,由教师有针对性地编制预测题,经常进行适应性训练。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能力及特长对学生进行分类推荐,选择合适的院校报考。化学教师要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对其进行分类、定向辅导,帮助学生最终顺利通过自主招生考试。
此外,在自主招生化学学科的备考中,还要注意2个误区:一是追求偏难怪题的训练。有些考生平常投入很大精力学习化学竞赛的相关知识,尤其进入高三,恶补化学竞赛的内容,这是舍本求末,是不可取的。二是自学大学化学教材内容。有些考生认为,自主招生化学试题是大学教授命题,应该有很多大学化学的知识在里面,因此,抽出大量时间学学化学课本内容,这也是不可取的。这2个误区都会使学生为自主招生考试占用大量时间,最终影响正常高考的备考,值得广大教师、学生注意。
参考文献
[1] 杨悦,孟芊.教育科学,2010,(5):69
曾任哈佛大学校长的伊勒特说过:“在造就一个‘上流人’的教育中有一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优美而文雅的谈吐。”这里的“谈吐”指的便是口语交际。在现实生活中,口才好且积极参与社交活动的人,被人赏识的机会就多,步入社会较高层次的几率也就大。这样的同学自然是高校录取时重点考察的对象。其实,在我国古人崇尚的三种君子之道“太上立德,其次立言,再其次立功”中,将“言”与“德”放在一起,对口语就很重视了。历史上也出现了不少凭借巧妙言语建功立业的事例,如晏子使楚、蔺相如完璧归赵、烛之武退秦师等。当今社会更是纷繁复杂,竞争激烈。从斡旋国际争端到处理个人间的纠纷,从加入世界组织的高级谈判到小型的某种协议的签订,从竞选游说到求职推销,口语交际能力的展现真的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事事离不开!
遗憾的是,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下,有不少同学固执地认为只要自己在学习成绩上独“霸”天下,或在某一学科“技”高一筹,就能傲视“战场”,跳入名校门。于是,他们对诸如外出郊游与大自然对话、进社区搞调研实践、参加演讲与朗诵竞赛等活动漠然视之,把自己锁进了书山题海中,真有“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态势!甚至,不少老师也是持这样的观点。这些同学压根儿就没想到,入校还要面试。这对平日里与人交流沟通很少的他们来说,恐怕比解答一道极难的奥赛题还无奈,何况面对的还是主宰自己命运的陌生考官。
上海市一所重点中学高三年级的黄同学,是学校有名的“科学家”,每次学校搞科技方面的竞赛活动,他总是>中在最前面。在每年一度的中小学生科技发明比赛中,他的小发明创造频频为学校、为自己争得了荣誉。他想,以自己的特殊才能进入梦寐以求的浙江大学继续深造,应该没有什么悬念了。可是当黄同学从班主任那儿得知浙大自主招生要面试时,他心里凉了半截。原来,打念书起,他就不喜欢跟其他同学交往,上学放学常常是独来独往,时间一长,被同学们称为“独行侠”。就是回到家里,他也是爸妈问一句就答一句,很少主动找他们谈话。所以,学校里举行的各种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的活动,他基本上是靠边站。如今听说要面试,肯定少不了要回答问题,这不是整自己吗?可他又不甘心就这样放弃十几年来一直想进的大学,不得已,只好听从同学的建议,在学习之余参加了一个短期口语培训班,就算是“死马当活马医”吧。可我们知道,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岂是参加短期培训或三五天突击就能练就的呢?结果不言而喻,黄同学只能黯然地离开了美丽的浙大校园。
黄同学的遭遇,应该是一个值得同学们吸取的教训。我们都深知一个道理,凡事临时抱佛脚,其最后效果肯定要打折扣。既然发誓要进名校,就得在抓好学习成绩的同时,抓抓另一门社会必修课――交际与口语了。它可不像政史地学科那样突击一段时间,就可以达到一定的火候,而是需要长期积累,反复练习,并灵活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才行。
[HTH]例1[HT][HTK](清华自主招生试题)[HT]求由正整数组成的集合S,使S中的元素之和等于元素之积.
[HTH]解析[HT]:由集合元素的无序性、互异性及已知条件可令集合S={x1,x2,…,xn},其中xi∈[WTHZ]N*[WTBX],n∈[WTHZ]N*[WTBX],n≥2,并假设集合中的元素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好的,即1≤x1<x2<…<xn.[JY](*)
由题意知,x1+x2+…+xn=x1x2…xn,[JY]①
结合(*),得nx1<x1x2…xn<nxn,
于是x1x2…xn-1<n,[JY]②
而x1x2…xn-1≥(n-1)!,所以n>(n-1)!,则n>(n-1)(n-2),解之,得2-2<n<2+2,而n∈[WTHZ]N*[WTBX],n≥2,于是n=2或3.
当n=2时,由②式应有x1<2,则x1=1,代入①式,得1+x2=1•x2,矛盾,所以,当n=2时,符合题意的集合S不存在;当n=3时,由②式应有x1x2<3,而1≤x1<x2,只有x1=1,x2=2,代入①式,得x3=3,所以,当n=3时,S={1,2,3}符合题意.所以符合题意的集合为S={1,2,3}.
[HTH]点评[HT]:这道题形式条件很少,似乎难以求解,但我们先做一些“”的辅助工作(给出n的一个大致范围),再充分利用条件(每个元素都是正整数)进一步逼近,最终实现问题的根本解决.这是一道方程与不等式之间相互转化求解问题的典范,也颇有求解一些高考试题时常用到的“夹逼法”的味道,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可参阅笔者拙作――“夹逼法――求解高考数学试题的一种特殊方法”一文(《试题与研究》高考数学版2008/2,P4).
[HTH]例2[HT][HTK](2011年“卓越联盟”试题第7题)[HT]若关于x的方程|x|x+4=kx2有四个不同的实数解,则k的取值范围为( ).
(A)(0,1) [WB](B)(14,1)
(C)(14,+∞)[DW](D)(1,+∞)
[HTH]解析[HT]:已知|x|x+4=kx2有四个实数解,显然,x=0是方程的一个解,下面只需考虑x≠0时的另外三个实数解即可.若x>0,原方程等价为1=kx(x+4),显然k≠0,则1k=x(x+4),要使该方程有解,必须有k>0,则1k+4=(x+2)2,此时方程有且只有一解,因此,当x<0时,方程必须有两解;当x<0时,原方程等价为-1=kx(x+4),即4-1k=(x+2)2,作出函数图象(注意x<0且x≠-4),要使该方程有两解,必须0<4-1k<4,解之,得k∈(14,+∞).这也是上述几种情况的公共部分,故k∈(14,+∞)即为所求.选C.
[HTH]例3[HT][HTK](2011年“华约”试题改编)[HT]已知[WTHX]a[WTBX]=(1,0),[WTHX]b[WTBX]=(-32,-12),[WTHX]c[WTBX]=(32,-12),且x[WTHX]a[WTBX]+y[WTHX]b[WTBX]+z[WTHX]c[WTBX]=(1,1),则x2+y2+z2的最小值为.
[HTH]解析[HT]:由平面向量的基础知识易得
-32y+32z=1-x,[JY]①
且-12y-12z=1,[JY]②
即y-z=23(x-1),y+z=-2,则y=13(x-1)-1,z=-13(x-1)-1,从而x2+y2+z2=x2+2(x-1)23+2=5x2-4x+83,当x=25时,取最小值125.
[HTH]点评[HT]:这是一个平面向量背景下的多元函数最值问题,关键在于利用向量的基本概念及性质建立方程,实现消元,从而将问题转化我们熟悉的一元函数问题.一般地,两个独立方程,f1(x,y,z)=0,f2(x,y,z)=0,却有三个独立未知量,此时只能原则上将其中的两个变量表示为第三个变量的函数,比如得到y=g(x),z=h(x),虽无法将其确定,但这样我们就将原问题等价转化为求单一变量函数F(x)=x2+[g(x)]2+[h(x)]2的最小值问题了,至此,问题的求解已无实质性的困难了.
[HTH]例4[HT][HTK](2011年“北约”试题第7题)[HT]求f(x)=|x-1|+|2x-1|+|3x-1|+…+|2011x-1|的最小值.
[HTH]解析[HT]:f(x)=|x-1|+|2x-1|+|3x-1|+…+|2011x-1|,将其改写为f(x)=|x-1|+2|x-12|+3|x-13|+…+2011|x-12011|=∑2011i=1i|x-1i|,注意到g(x)=|x-1i|的零点为x=1i,则|x-1|+|x-12011|≥|1-12011|,当x∈[12011,1]时取最小值(不等式取等号,下略);
2(|x-12|+|x-12011|)≥2|12-12011|,当x∈[12011,12]时取最小值;
3(|x-13|+|x-12011|)≥3|13-12011|,当x∈[12011,13]时取最小值;
……
取x=11422,则上面的所有不等式都能取等号(确定过程略),将x=11422代入原始函数,[f(x)]min=[1-11422+1-21422+…+(1-14221422)]+[(14231422-1)+(14241422-1)+…+(20111422-1)]=1422-∑1422i=1i1422+∑589i=1i1422=1422-∑1422590i1422=1422-2012×8332×1422≈1422-589=833.
[HTH]点评[HT]:这道题的命题背景是绝对值不等式|x-a|+|x-b|≥|a-b|,但必须深入分析问题的具体情况,充分注意到不等式取等号的条件,然而,最后计算这个最小值时,不宜采用函数变化以后的形式,代入其原始形式计算反倒更简便.请读者联系2010年浙江大学自主招生考试试题第6题以及2006年普通高考全国卷Ⅱ理科第12题.
[HTH]例5[HT][HTK](2009年浙江卷)[HT]已知正数x,y,z满足x+y+z=1.
(1)求证:x2y+2z+y2z+2x+z2x+2y≥13;
(2)求4x+4y+4z2的最小值.
[HTH]解[HT]:(1)证明:适当引入“调整因子”λ1,λ2,λ3>0,使得x2y+2z+λ1(y+2z)≥2[]x2y+2zλ1(y+2z)
=2[]λ1x,y2z+2x+λ2(z+2x)≥2[]λ2y,
z2x+2y+λ3(x+2y)≥2λ3z,且不等式的中等号同时成立.一般情况下,确定λ1,λ2,λ3的值并不容易,但注意到条件与结论中字母x,y,z的对称性,则该问题应在x=y=z(此时都为13)时不等式取得等号,记λ1=λ2=λ3=λ>0,此时x2y+2z=λ(y+2z),将x=y=z=13代入,求得λ=19.
有了这些准备工作,就易有
x2y+2z+19(y+2z)≥23[]x2y+2z(y+2z)
=2x3.
同理y2z+2x+19(z+2x)≥2y3,
z2x+2y+19(x+2y)≥2z3.
三式相加并由x+y+z=1知,要证结论成立.
(2)略.
[HTH]点评[HT]:这道题的参考答案是用柯西不等式证明的,过程简单扼要,但未学过柯西不等式的同学就无能为力了,而以上解法只以基本不等式为证明工具,通过引入“调整因子”λ=1[]9,也很简单地得到了最后的正确答案.为了帮助读者熟悉这种思路解题,下面再举一例:
[HTH]例6[HT] 已知x,y,z为不全为零的实数,则U=2xy+3yz4x2+5y2+6z2的最大值为.
关键词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复合型人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浙江省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11-0013-04
浙江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使得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与高新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产生深度融合,这种趋势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
一、浙江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从业人员结构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浙江快速推进了工业化进程,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结构也随之改变。浙江省提出“把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规模,传统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8%左右,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目标。
(一)浙江省产业结构现状
2011年,浙江全省生产总值约为32319亿元,相比上年增加了 9.0%。三次产业相比上年分别增长3.6%、9.1%和9.4%。三次产业生产总值结构由上年的4.9:51.6:43.5调整为4.9:51.3:43.8。2007~2011年三次产业年平均增长率,第一产业为3.2%,第二产业为10.6%,第三产业为12.3%。
从图1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结构比重从1990年开始逐年下降,自2006年至今保持在5%左右;第二产业自2006年开始基本保持微降趋势,但仍维持在50%以上;第三产业则从1990年开始一直保持稳步增长态势,但至今仍未超越第二产业比重。这表明浙江省正逐步趋近于“三、二、一”的产业结构。
(二)浙江省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分析
产业结构的变化势必导致各产业间劳动力的流动,从而影响从业人员的结构。从吸纳劳动力数量看,第一产业自1991年开始呈逐年下降趋势,第二产业自2001年开始超过第一产业至今仍保持领先并持续快速增长,2001~2011年间年平均增长率为6.39%,第三产业除个别年份(2003年)外吸纳劳动力数量一直稳步增长,2001~2011年间年平均增长率为4.13%。
由图2可以看到,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逐年下降,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逐年上升,且呈现出第二产业增长速率快于第三产业的特征。与图1对比可以得出结论,第一、三产业结构比重与从业人员比重变化呈现相同态势,第二产业在结构比重逐渐下降的趋势下,从业人员比重反而逐渐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浙江省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轻、小”为特征的浙江省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并没有伴随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而发生根本性变化[1]。
从上述两个结构的分析结果不难看出,浙江省的产业结构变化已经促使就业结构发生改变。为适应浙江省经济发展,高职院校要面向第二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推动了各产业之间的交融,同时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高职教育应致力于培养“一专多能”、紧扣地区经济发展方向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增强高职学生就业适应力、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二、浙江省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
(一)专业对口率评价指标与复合型人才职业迁移的矛盾
专业对口率是高职院校就业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专业对口率最主要的作用是反映学校设置的专业与社会需要的契合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用人单位的受认可程度,一般理解为对口率高的专业就业质量就高。专业不对口的原因有很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背景下,行业的特征不再那么明显,复合型人才培养带来的职业迁移性是高职院校就业质量评价中不能忽视的因素。
(二)缺乏适用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制度
目前在高职院校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有一些阻碍。如在学制不变的情况下,在三年时间内完成两个及以上学科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非常困难,加之各高职院校自身教学条件和教学管理制度的束缚,学生缺乏自主选课,尤其是选择其他专业核心课程的条件。虽然目前高职院校办学自逐渐扩大,如学分制推行、自主招生、大类招生、弹性学制等,但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首先要求打破单一学科培养人才的桎梏,需要更为灵活、自主的学习环境。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建立更有效的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各专业的教学资源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创造条件。
(三)专业之间沟通与合作不足
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三大产业间的联系愈加紧密,很多就业岗位都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高职院校的教学组织构建是以专业为基础的,院系与专业的细致划分明确地分离了学校的教学资源,这无疑使得管理更加便捷,教学资源聚合更加紧密,但同时也自然地隔断了各专业之间的交流渠道,降低了合作的可能。这必然导致复合型人才培养所需的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学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复合型人才培养脱节
复合型人才的复合性一定要建立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之上。学校应提供学生进行发展性职业生涯规划的条件,要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所在,并确立未来发展目标,进而有目的地拓宽自己知识结构和层次。但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通常为就业指导、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答疑及职业性向测试等,缺乏专业针对性,更谈不上在学生专业之外开拓未来职业发展规划的辅导。
三、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向与规格
(一)设定渐进式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向
复合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是不同专业知识和能力之间的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因此,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向和渐进式关联为:知识积累丰富,基本通晓包括本专业在内的两个及以上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知识通用性与专业性结合,不同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交融渗透;拓展能力强,不同学科知识和技能能够相辅相成,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2]。
(二)培养本专业基础牢固的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应该在保证掌握专业技能的前提下开展,必须要先奠定稳固的专业知识基础和专业技能,在此基础上达到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并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复合型人才应该是在某个职业领域或某个岗位上的技术能手,在其他方面也具备一定能力[3]。
(三)开展以兴趣为主导,以能力为基础的“精英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愿参差不齐,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对象应该是学有余力且有意愿拓展学习领域的学生。首先保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果以一刀切的方式全面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必然导致部分学生达不到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导,以学生的能力为基础。
高职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需要重视个性教育,帮助学生在掌握扎实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充分认识自我,引导学生在自身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获得充分发展。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坚持原有人才培养体系的同时,建立适用于复合型人才的更为灵活的培养体系。
四、浙江省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途径
浙江省高职院校在产业转型升级期,应主动适应人才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在坚持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探索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思路。在此原则下,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分流培养是比较稳妥的一种做法,即对普普生源坚持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对有意愿且学有余力的生源采取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一系列相应的配套机制,如适用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制度、生源筛选机制、教育资源调配机制、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及培养效果评价机制等。其培养途径具体如下。
(一)通识类课程选修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构建一般包括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任选性质的通识类课程,通过“引文入理、引理入文、文理渗透”的方式拓展学生知识领域,挖掘学生潜在的跨专业学习兴趣点,为生源分流做必要的铺垫。而要达到这种理想的效果,应结合地区经济发展方向和人才需求状况开设行业或职业指引性质的任选课程,并逐渐形成体系。
(二)跨专业核心课程选修
高职院校各专业的限定选修课一般包括素质拓展课、基础拓展课和专业拓展课,其教学模块设置相对于必修课更为灵活。为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可以在理顺教学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在限定选修课中增加校内其他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创造在不转专业的情况下深入理解其他专业、充分发展自我的条件。
(三)特长生联合培养
高职院校目前正逐渐深入开展的特长生培养是对学习能力强、专业基础扎实的学生进行技能强化,使其达到该专业中、高级技能水平的一项工作。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工作实践中可以建立特长生联合培养制度,即针对分流出的有意愿、有能力学习跨专业知识的学生建立不同专业背景教师组成的导师组,通过让学生参加不同专业背景导师的项目,或者由学生自主引进、开发交叉学科背景的项目而由导师组指导完成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跨专业技能及实际应用能力。
(四)专业主辅修制
在有条件开展弹性学制的高职院校,在符合学校相关要求的基础上,学生在完成本专业学习之外,可以申请修读另外一门专业。在完成人才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后,颁发辅修专业证书。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有余力的学生不断充实自己,掌握复合的知识和技能,具备更强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孙鑫芳.浙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分析[J].现代商业,2009(27):163.
[2]金一平,吴婧姗,陈劲.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和成功实践——以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强化班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134.
[3]周从周.论当代高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2(9):3.
Research on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Cultiv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Upgrading in Zhejiang Province
SUN Jian-jun
(Zheji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Ningbo Zhejiang 315012,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