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1:46
导语:在国际商贸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参考文献:
[1]沈能.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的动态演进分析——基于中国的经验数据[J].世界经济研究,2006,20(06):362-363.
[2]张平.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及在我国的应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
[3]刘经纬.我国X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
[4]樊薇.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创新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
[5]程晓娟.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4(22):325-326.
[6]王敏.新形势下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及风险防范[J].现代商贸工业,2010,30(12):554-556.
[7]曾海燕.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03):748-749.
参考文献:
[1]徐伟新.虚拟物品的国际贸易对传统传统国际贸易的挑战.电子商务.2013(5).
[2]马迁.论网络贸易对传统传统国际贸易律的影响和挑战.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
[3]沈明伟.基于虚拟世界经济的服务贸易研究.山东大学.2011.
[4]杨青龙.国际贸易中的全成本研究.江西财经大学.2011.
[5]郭丰晨.网络贸易:国际贸易中的必然选择——试论网络贸易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践的影响.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13(2).
[6]杨兆.纵论国际贸易电子化——关于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行业中的理论和应用问题分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1.
[参考文献]
[1]张颖.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应用研究[J].对外经贸,2013(6).
[2]卢晓晴.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5(12).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商业银行
国际贸易融资是商业银行最为常见的传统信贷品种之一,它与国际贸易、国际结算紧密相连。国际贸易融资是银行对进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相关的贷款。一方面,它收益率高,利润丰厚,具有综合性效益,是现代银行有效运用资金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式;另一方面,它有效地解决了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所面临的资金短缺,增强了在谈判中的优势,使之有可能在更大范围和更大规模上发展国际贸易;同时,它也是国家贸易政策的组成部分,是鼓励出口的积极手段之一,不仅可以调节进出口结构,而且对一国参与国际经济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尤其在这金融危机肆虐的时刻,国际贸易融资的合理发展运用,将对企业对银行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普遍开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繁荣和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而得到很大发展。据统计,2007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是1978年的85倍多,已经稳居世界第三位。据海关总署统计,2001至2006年间,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了179%,2007年增长23.8%,其中出口增长27.2%,进口增长20%,全年实现贸易规模1.76亿美元进出口贸易的增长,使得企业对银行融资需求增加,为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但从整体上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仍然较慢,从国际贸易融资额仅占银行贷款余额3%的比例中就可看出端倪,对应地贸易融资的收入在银行的总收入中也是微乎其微,而国外的一些银行该项业务已占到收入的四至八成。具体分析,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
1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授信规模核定随意性强,标准不一
各家银行在核定国际贸易融资授信规模标准上有较大区别,有的银行将国际贸易融资视同流动资金贷款处理,有的银行则根据融资品种的不同放大一定的倍数,融资政策的制订多是根据自身对国际贸易融资的理解,缺乏深入、科学的研究。在对国际贸易融资的认识和风险控制上,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有明显区别,如对打包贷款这一传统业务,外资银行在操作流程和手续上要简化得多,他们更①本文作者:赵阳,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国际贸易学07级硕士研究生注重通过控制贸易全程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而不是过分关注企业本身的规模和实力。相对而言,国内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流程设计相对不够科学,手续烦琐,可操作性不强。
2企业申请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存在担保难问题
一方面企业在找第三方担保时,会顾虑对方将来会要求自己提供担保,进而产生其难以控制的风险;另一方面部分申请国际贸易融资的企业为贸易公司,缺乏银行认可的固定资产,如厂房、土地等,生产型出口企业的机器设备虽能用于抵押,但抵押率低,而且费用高、手续烦琐、时效性差,不符合国际贸易融资方便快捷的特点;第三,企业对国际贸易融资产品不熟悉,对各种金融工具不能合理运用。在银行产品不断更新、新的国际贸易融资名词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大多数企业不能很好地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本企业业务特点的业务产品,对各类融资产品无法灵活运用。3风险控制手段落后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有客户风险、国家风险、国外行风险、国际市场风险和内部操作风险。这些风险的管理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将银行相关部门之间、分支行之间高效有机地联系起来。而目前我国各国有商业银行在开展国际业务特别是国际结算业务方面一直沿用的是分散的经营模式,外汇业务处理系统较为落后,国际结算与外汇信贷、外汇信贷与会计独自运行,缺乏网络资源的共享和统一协调的管理,以致无法达到共享资源、监控风险、相互制约的目的。
4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方式简单,新产品开发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基本仍维持传统融资方式,即以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为主,而较为复杂的业务如保理业务、福费廷业务则开展有限。随着银行业务国际化和我国加入WTO,国内银行在科技和管理水平、金融服务及经营方式等方面与外资银行的差距日益显现,据统计外资银行办理国际结算业务已经占有中国市场份额的40%左右。近年来,根据市场的需要,各家银行也在不断推出新的融资产品,但因对业务理解的差异,在业务操作上各有不同,缺乏对各种融资形式严格统一的标准,更缺少对各项业务相对比较规范、明细的统计资料。
5国际贸易融资的对象过于集中
受传统授信业务理念影响,国内银行融资业务对象集中于优质大中型企业。目前,各大银行对优质大企业客户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已经逐渐趋向饱和。而近些年来我国中小外贸企业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0%左右由中小企业实现,在从事跨国投资和经营的3万多户我国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80%以上,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以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对商业银行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对策建议:
(1)实行适应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授信规模控制方法。
国际贸易融资的客户评价标准应有别于对流动资金贷款客户的评价标准。评价时更多地根据客户以前在海关、银行、外汇局、工商、税务等办理业务的记录,在此基础上,再参考客户的财务报表反映的经营业绩和整体实力。银行应着手开发建立国际贸易融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为客户建立详尽的业务档案,通过业务了解客户及客户的交易对手,分析其实际履约能力,为国际贸易融资授信提供依据。根据不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建立不同的判别标准。不同种类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及该业务所能提供的保证、抵押或质押要求都有区别,银行所承担的业务风险也因此有很大不同,银行应根据不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制订相应的产品标准及对客户的授信标准。
(2)采取适应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担保方式,丰富业务内涵。
首先,针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特点,创新思维,制订操作性强的担保方案。可由企业联保或提供个人担保,或开展与社会信用担保机构的合作,对有条件提供抵质押的企业,可采取动产等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等融资担保方式。其次,充分引入第三方金融机构的信用,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进口国的国家风险。第三,积极鼓励出口企业投保出口信用险。第四,加强对企业相关人员的培训,使其了解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理解各类产品的特点和实质,适时向企业推介合适的业务品种,发挥理财顾问的作用。
(3)建立科学的贸易融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管理。
建立风险防范体系,采取有效的手段控制风险,是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提条件之一。如确定融资条件和标准,建立风险指标监督体系,使用外汇交易以保值或降低风险;完善分层授权设置、加强密码管理;严格审查真实贸易背景、认真按照操作规程和审批程序处理;定期与客户进行沟通,追踪业务状况;成立信用审批中心和贸易融资业务部门,集中商业银行内部有限的信贷业务专家,成立独立的信用审批中心,以评估客户的信用;集中目标结算和贸易融资人才资源,成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部门以专业处理贸易融资业务及其可能形成的业务风险,利用人才优势事前防范和事后化解各种业务风险。
(4)更新观念,积极创新国际贸易融资产品。
首先,应在传统的国际结算业务,如L/C、托收、信用证等业务的基础上,根据对国际市场的分析,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如保理、福费廷等新业务在我国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当前应适当引导客户对贸易融资的产品需求,逐步推出国内保理、福费廷、票据贴现等有市场前景的业务品种。其次,国际贸易融资的产品设计要与贸易链有机结合,从贸易环节出发设计产品,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在采购和销售中的融资需求。再次,要根据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做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将传统方式与新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结合起来,使国际贸易融资服务“增值”。亦可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包括定单融资,动产质押开证、进出口保理、全球互联网托收、网上开证等不同类型的创新产品,解决客户在不同的贸易环节中的个性化需求,利用科技平台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增值服务。
(5)依托全方位多系列的产品,培育多元化的贸易融资客户。
保税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运作机制最便捷、政策最优惠的经济区域之一,在吸引外商投资,集聚贸易企业,发展进出口贸易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详细内容请看下文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促进性。
经过20年的开发与建设,保税区在促进对外贸易增长,推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从城市发展战略来看,目前上海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继国务院批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意见出台之后,在多方努力之 下,上海已经把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提上了议事日程。在此情形下,研究分析如何更好地发挥保税区特有的开放度和贸易促进功能,发挥上海的保税区政策和规模优 势,有力地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保税区是由海关实行区域性保税免税管理的经济特区,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的过 程。目前,上海地区的保税监管区域主要有外高桥保税区、洋山保税港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简称三区,在本文中统称为保税区),和6个出口加工区(分 别为松江、金桥(南区)、青浦、闵行、漕河泾、嘉定出口加工区)①。2009年11月18日,上海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正式挂牌成立,统一管理洋山保税港 区、外高桥保税区(含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及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的行政事务。在三区建设方面,外高桥保税区重点建设国际贸易示范区,大力开展国际贸易 等货物和服务贸易功能;洋山保税港区重点建设国际航运综合实验区,大力发展国际中转、现代物流、商品展示、仓储租赁、期货交割等多层次业务;浦东机场综合 保税区重点建设临空功能服务先导区,大力发展航空口岸物流、贸易和金融服务等功能②。
保税区由于自身的功能特点和政策优势,吸引了大量的企业投资落户。截止2009年底,三区所辖区域累计批准投资企业项目达到10 576家,其中,外资企业项目累计达到7 955家(外商独资企业项目7 245家),占项目总数75.2%;内资企业项目2 621家,占项目总数24.8%;累计吸引投资总额达到204.74亿美元。2009年,三区实现进出口商品总额566.7亿美元,相当于上海市进出口商 品总额的1/5。其中,进口额约占全市32%,出口额约占全市9%。三区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19 655.2万吨,占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的1/3;实现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 138.7万标箱,占全市的比例高达85.5%;实现税收总额247.61亿元,约相当于全国保税区税收总额的1/5[1]。
关键词:平行进口权利穷竭合理使用
商标平行进口的内涵分析
商标平行进口一般是指未经商标权利人(包括商标专有权人或商标使用权人)许可,第三者进口并出售带有相同商标的货物的行为,主要涉及国际贸易领域,在纯粹国内贸易的情形下不存在平行进口。一般来说,商标平行进口主要有以下情形:某种商标标识的商品出口到国外后被国内进口商重新进口;专有权人许可经销商在某国或某地区的独家经销权后,第三者通过其它途径进口商品到该国或地区;第三者从一独家经销商处进口某商标标识商品销售到另一独家经销商所在国或地区;商标专有权人在国外或某地区设立海外投资企业的情形下,该海外投资企业生产的商标标识产品被进口到专有权人所在国或地区,或者专有权人的产品被进口到该海外投资企业所在国或地区等。
平行进口与其他类型的商标侵权行为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平行进口的商品是合法制造并合法使用商标的真实商品(Genuinegoods),而非假冒商品。有关权利人在其所在国或地区都有合法的商标权利,而这一商标权利又与专有权人的商标专有权存在某种联系,即一般都是有关经销商、海外投资企业的商标使用权均获得商标专有权人的合法许可,根据商标的标识功能均能正确反映商品的真实来源。一般而言,在发生平行进口的情形下,国内市场与转售来源国市场在该商品的价格上存在差别,国内市场的价格一般相对较高,而平行进口商则利用其价格的差异谋利。由于平行进口的商品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所以往往给商标专有权人在某一地区的利益或商标被许可人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平行进口虽然往往对商标权利人产生不利的后果,但从其立法来看,有关国际条约对此并无明确规定,各国国内立法则对此态度不一。
各国关于商标平行进口立法的比较
(一)美国关于商标平行进口的立法
美国对平行进口主要持否定态度,但并非对平行进口行为一概认定为侵权。在WeilCeramics&Glass诉Dash一案中,WEIL是经销西班牙生产的“LLADRO”瓷器的美国经销商和国内商标注册人,一平行进口商与其形成竞争。法院认为本案中WEIL公司已花费金钱和精力选择适当的零售商来输送瓷器、防止破损、更换瑕疵商品、宣传LLADRO产品,从而在美国对LLADRO商标已建立起了独立的商誉。而平行进口商则不正当地利用了其商誉,构成商标侵权。根据1923年美国关税条例第526条规定,除非进口时得到该商标所有人的书面同意,任何外国制造的商品进入美国是非法的;经营此类商品的任何人不得在美国境内从事交易或应再出口或销毁这些商品或去除上述商标,并且应承担因不正当使用该商标所造成的损害或利润。1968年财政决议对此规范作出的海关解释,表明如外国生产者是美国所有人的母公司或附属公司或该公司在普遍控制之下则不受进口保护。
1972年修正案则最终使该规则与海关实践相一致,清楚地表明在以下情况拒绝保护:外国或美国商标或商业名称均被同一个人或商业实体所有;外国和国内商标或商业名称的所有人是母公司与附属公司或被共同所有或控制。从1989年起,美国巡回法院的一系判例中开始依据商标的质量保证功能所引申出来的“实质性差异”(MaterialDifferences)作为判定平行进口是否构成侵权的依据。
总的来看,美国商标立法及实践分析问题的出发点在于是否会导致消费者的误认,为此则须考虑多种因素。如平行进口商品与国内商品的品质有实质性的不同,则该平行进口行为构成侵权。如商品品质上并无实质性的不同,但由于国内商标权人的努力从而形成其独立的商誉,该平行进口也属商标侵权行为。因为它们易于使得消费者将这两种商标相同的商品混淆,从而不正当地利用并可能损害商标权人的商誉、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如果平行进口的商品与国内商标权人的标识商品品质相同,而且均无独立商誉,则依美国商标立法似乎不构成侵权。同时关联企业之间的平行进口行为一般也不构成侵权,因为“同一公司控制着不同市场上的商标使用,并成为自己‘自害’行为的受害者”。
(二)欧盟关于商标平行进口的立法
对于平行进口,欧盟《协调成员国商标立法1998年12月21日欧洲共同体理事会第一号指令》第7条规定:“商标所有人本人或经其同意,将带有商标的商品在共同体内投放市场后,商标赋予其所有人的权利不得用来禁止在该商品上使用该商标;商标所有人有正当理由对抗商品的进一步商业流通,尤其是商品在投放市场后遭到改变或损坏时,不适用第一款的规定”。从其规定来看,欧盟商标立法采取权利用尽原则,商品一经售出商标权人则不能再对其主张权利;在发生平行进口行为时,商标权人也不能主张商标侵权。
第二款又进一步规定平行进口时权利不用尽的情形,即商品投放市场后遭到改变或损坏,在此情况下商标权人可对此类平行进口行为主张侵权。但作为权利用尽而言,有国内/欧盟内部用尽与国际用尽之分,国内/欧盟内部用尽是指商标标识商品在国内市场或经济共同体一经售出,商标权人仅丧失了在国内或欧盟内部对商品、商标的控制,当发生平行进口或在平行进口来源于欧盟以外的国家时,商标权人仍可对其主张侵权;国际用尽原则是指商标标识商品一经售出,商标权人在国际范围内均丧失对其商标的控制权,即不得主张平行进口构成侵权,商品品质有实质性改变的例外。
(三)日本关于商标平行进口的立法
日本法院在判断平行进口是否构成侵权或违法时,并非强调地域性原则,主要参考以下因素:商标是否指明了产品产地的厂商;平行进口货物的质量与国内经销商经销的是否一致;经销商是否建立了自己独立的信誉;平行进口商是否利用了这一信誉;平行进口商是否促进了商品的价格和服务上的公平和自由竞争,有无不公平做法等。同时1972年日本财政部海关署根据关税法通告,当国内和外国商标是由母子公司拥有时,平行进口不得被禁止。可以看出日本关于平行进口的立法与美国有相似之处。(四)我国关于商标平行进口的立法
从我国的立法来看,除了新修改的《专利法》明确规定专利权人有进口权从而限制了平行进口外,《商标法》、《著作权法》对此问题都没有任何明文规定。司法实践中,“LUX”案则开了应对商标平行进口问题的先河。1996年,广州海关扣留了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出口公司自泰国进口的力士牌香皂895箱。原告上海利华公司遂在广州中级法院以侵犯原告的独占许可使用权为由,了被告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出口公司。法院认为原告是“LUX”商标及“LUX力士”商标在中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的独占许可使用人,而将原告的独占许可权延伸到对平行进口的限制,认为由被告进口的泰国产“LUX”牌香皂应属侵犯上述两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于1999年11月判决被告赔偿原告约8万港币的损失。此案被视为中国第一件限制商标保护产品平行进口的案件,同时,也被认为为中国限制对商标保护产品平行进口提供了先例。
商标权平行进口的效力分析及立法思考
(一)商标权平行进口的效力分析
凡权利必有限制,对专利权和著作权的限制主要表现在法律明确规定的“合理使用”。对商标权则没有“合理使用”的类似法律规定,其权利限制主要体现在商标权的权利穷竭(Exhaustion)原则。即商标权产品如经商标权人或经其同意的许可人以合法的方式销售或转卖,商标权利人就不再享有商标权,无权禁止他人在市场上再次销售或使用该产品。从目前对商标平行进口的研究看,主要是运用权利穷竭理论来分析商标平行进口,即如果根据权利穷竭理论,商标产品出口后商标权人权利穷竭则商标平行进口合法,反之商标产品出口后商标权人权利未穷竭则商标平行进口应予禁止。
基于以上必要,商标权穷竭理论发展两种分支理论:权利国际穷竭理论。即产品第一次投放市场后,商标权人即在世界范围内丧失了对它的控制权,无论何人在何地使用或转售该产品,都无须征得权利人的许可,也不侵犯商标权。该理论是支持平行进口合法的法理基础。权利区域穷竭理论。即商标权穷竭和知识产权本身一样,都是有地域性的。权利在一国的用尽,并不导致它在国际市场上穷竭,在其它国家仍旧处于“未曾行使”的状态。因此,权利人仍可以根据其在进口国取得的权利来对抗平行进口的产品。权利穷竭的地域性是支持平行进口非法的理论支柱。
(二)关于商标立法的思考
笔者以为,将平行进口合法与否机械地与权利穷竭原则相联系,分析其应予允许或禁止,这种研究方法是值得考虑的。原则是原先已经存在的,但随着经济生活的不断发展,也会有新的原则产生,旧的原则被。在立法时,更多地应当是权衡社会对知识产权更大程度的利用和激励,保护知识产权人创新的积极性。从各国的立法来看,也并非依据权利穷竭或地域性原则对平行进口一概允许或一律视为非法,而是从商标立法之目的,即保护消费者及商标权人合法利益的角度出发,根据各种综合因素判断具体的平行进口行为是否引起消费者混淆从而损害其利益,或是否不正当地利用了商标权人的商誉从而造成其商誉损失及是否形成不正当竞争。
同时,就权利穷竭原则本身而言,它是以限制商标权人对商标标识商品不适当的控制而提出的,初期主要限于国内市场穷竭,随着商品市场的国际化,权利国际穷竭理论被提出。但无论如何,目前世界经济都未发展到运用商标权国际穷竭原则的阶段。原因在于,各国由于其历史传统、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同一商标所标识的不同国际市场的商品必然在品质、价格、文化内涵等因素上存在重大差别。
而根据商标的标识功能及质量保证功能,同一商标所标识的国内商标权利人的商品与平行进口商的商品都同出一源、具有相同的品质和质量保证,其结果必然是使消费者受到损害,同时也使商标权利人的商誉受到损失。况且,目前尚不存在世界注册商标,商标权都是各国根据其国内法授予的,具有严格地域性原则。但是,在现代贸易环境下商标也具有国际性的特征,过分地强调地域性原则对平行进口的商品一概排斥,又会限制国际贸易的进行及本国商标权利人竞争能力的增强,毕竟各国市场的互相开放是一个趋势。所以,严格地恪守权利国际穷竭原则或地域性原则都是不适当的。具体的平行进口行为是否构成非法或侵权,关键看该行为是否损害了商标权利人的权利,违反了为商标立法所保护的某种秩序。具体而言,就是看平行进口是否不正当地利用了国内商标权利人的商誉,造成其利润和商誉上的损失,消费者是否因该行为产生混淆并因此而可能受到某种损害。关联企业则由于其是一个利益整体,所以不应成为平行进口立法的保护对象,也即关联企业之间的平行进口行为不构成侵权。
参考文献:
1.孙玉芸,陈奇伟.商标平行进口的分析.南昌大学学报,2007
(一)传统能源行业国际贸易特点
传统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能源。传统能源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石油是传统能源国际贸易比重最大的能源之一。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是工业社会发展的动力,世界各国,尤其是工业发达的国家对于石油的需求量大,我国对原油的依赖度超过60%,这就意味着国际石油贸易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各个国家都在积极的拓展石油对外贸易合作,多渠道、多角度的开发石油贸易通道,保证国内石油供应量。
(二)新能源行业国际贸易特点
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等,与传统能源相比,生产规模较小,使用范围狭窄。但随着传统能源消耗日益增大,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巨大威胁,新能源产业逐渐发展。成为国际贸易新的增长点,并逐渐发展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各个国家加大对新能源的研发和投入,在国际贸易中也进行大量补贴,并且将新能源产业作为“再工业化”的发力点,试图通过新能源国际贸易加快本国新能源战略布局,提高本国新能源产业的竞争力。
(三)可再生能源行业国际贸易特点
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主要特点是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据有关调查报告显示,可再生能源是目前世界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由于可再生能源对于环境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世界各国加大对本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并积极的进行国际间的贸易,从而弥补传统能源贸易中的弱势,加速向绿色经济转型。
二、电子商务给我国能源行业国际贸易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我国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为我国能源行业的国际贸易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化工、钢铁、石油等重要的能源行业,已经开始依托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产业整合,实现国际贸易往来,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和操作平台。电子商务对我国能源行业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变了我国能源贸易方式
我国传统的能源贸易方式是以书面文件等形式为主要依据进行贸易方式交流与合作,通过电子商务技术的运用,使我国的能源贸易方式打破了传统的贸易形式。基于网络技术为依托,以虚拟的网络操作平台为贸易交流方式,提高了贸易经济合作效率,加快了我国能源经济的发展。
(二)提高了我国能源国际贸易管理方式
电子商务是基于网络技术为依托,为能源贸易提供了丰富准确的信息资源,为我国能源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使我们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有力的信息资源,使国际贸易市场变得更加公平健康。另外,通过对国际市场的了解,可以加强我国能源行业的资源配置和资源整合,使我国的国际贸易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不断的向国家化迈进。同时,电子商务环境下,各个国家开始不断研究和创新贸易方式,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我国能源行业管理模式的转变,使我国加强对能源出入境管理和税收制度的改革,加大海关对货物稽查的力度,促进我国各项制度健全完善。
(三)为我国能源国际贸易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
电子商业环境下,使得我国传统的贸易手段逐渐被电子商业化所代替,加快了全球化进程,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通过全球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了我国对国际经济、政治、能源等信息的了解,提高了对国际能源贸易环境的预测和评估的科学性,提高了我国能源经济贸易活动的经济利益,为我国的能源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国际贸易经济的发展对策
(一)提升我国能源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水平
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电子商务,提高能源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技术,发展电子商务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全球信息资源共享,提高我国能源行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和科学决策能力。但由于我国电子商务开展的时间较短,很多企业在电子商务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技术水平较低,缺乏相关的技术人才。因此,应该加大政府对电子商务应用的扶持,定期组织电子商务技术培训和学习,培养一批专业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提高能源行业的人才结构,提高我国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升我国能源行业的国际地位。
(二)加快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建设
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电子商务活动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障。因此,必须加大对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加强对网络资源建设,提高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同时,由于电子商务中的资金流转都是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因此,必须加强对跨区域、跨银行的资金划拨、交易等活动的便捷和安全,满足不同区域、不同企业对于金融交易的需求,保证高质量、高效率的金融转账服务。另外,必须加强我国金融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建立健全相关的预警机制,保证我国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实现我国能源行业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三)加快电子商务技术的创新发展
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国际间竞争激烈,想要在国际竞争中突出我国能源行业的优势,提高国际地位,必须加强电子商务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和相关软件的更新换代。根据时展要求,提高我国电子商务技术的先进性,为我国能源行业的国际贸易活动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另外,基于电子商务的环境下,由于商业活动一般是通过虚拟网络进行,缺乏对客户的登门拜访,因此,要加强对客户的维护,将行业发展动态及时介绍给客户,让客户了解我国能源行业的最新研发动向。加强对门户网站的建设,及时更新行业新闻和相关的动态,提高我国能源企业的知名度。
(四)深化能源体制改革
1.从商贸英语的特点谈商贸汉英翻译
2.支架式商贸英语语块教学的探索
3.文化差异角度的商贸英语翻译探究
4.19世纪早期广州版商贸英语读本的编刊及其影响
5.商贸英语定语从句的翻译技巧
6.论文化差异与商贸英语翻译
7.关联理论在商贸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8.再议经济全球化下复合型商贸英语人才的培养
9.浅析国际商贸英语的语言特点
10.商贸英语课程设计改革研究
11.商贸英语中定语及句的汉译理解与技巧
12.国际商贸专业英语教学要求之我见
13.商贸英语翻译专业办学思考
14.优化商贸英语教学 培养商贸英语人才
15.商贸英语翻译人员应具有的能力及其培养
16.浅析纺织商贸英语翻译问题及翻译策略
17.UCP600商贸英语翻译研究
18.关于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商贸英语辅修专业的实践研究报告
19.“信息保真”维度下商贸英语译语模式研究
20.商贸英语基础阶段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21.商贸英语长句的分类、理解与翻译
22.表音密码对商贸英语专业学生语音处理能力的影响
23.文化差异视角下的商贸英语翻译研究
24.高校商贸英语运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
25.商贸英语写作的语言特征简要比较
26.交际法在商贸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7.关联理论在商贸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28.关于地方外语院校商贸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考
29.商贸英语教材的评估与建议——以《外经贸英语函电(英语读本)》为例
30.浅析对外商贸英语中的委婉表达法
31.论高职商贸英语教学和企业人才的培养
32.商贸英语网络教学平台教学优势探讨
33.用任务型教学提炼高等职业院校商贸英语课
34.中职学校商贸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策略
35.改进“商贸英语”教学的思考
36.科技商贸英语的翻译方法浅析
37.英语语言多元化和商贸英语听力技能探讨
38.商贸英语教学方法的探讨
39.商贸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思路
40.提高商贸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考
41.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引入ESP理念的改革与实践——以《药品商贸英语》为例
42.商贸英语专业教学方法研究
43.发制品商贸英语模块化教学策略研究
44.“高职”教育商贸英语办学思路
45.论商贸英语的限定修饰成分
46.在实践中把握商贸英语教学特点
47.关于商贸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48.中专商贸英语教学规律探索
49.交际法在我校商贸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50.培养应用型人才英语专业蒙古族班商贸英语课程设计
51.商贸英语的学习现状与对策
52.略谈商贸英语教学
53.浅谈商贸英语中的分词
54.商贸英语及其研究和教学
55.RICH商贸英语教学模式对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策略优化研究
56.商贸英语的语用语篇分析
57.商贸英语中颜色词的结构初探
58.商贸英语信函行文规范刍议
59.中英课堂教学模式差异探析——以商贸英语专业为例
60.商贸英语阅读中的猜词策略浅析
61.商贸英语翻译中常见错误解析
62.国际商贸英语询盘函的体裁分析
63.网络环境下模拟体验式教学在商贸英语学习中的应用与研究
64.商贸英语研究的新方向
65.浅谈商贸英语中英语商标的翻译方法
66.从“商贸英语”看理工科大学英语选修课的发展
67.WTO与高校商贸英语人才培养
68.保函在国际承包工程中的运作方式——商贸英语教学中应介绍的一课
69.浅谈商贸英语翻译教学
70.浅析专业商贸英译与普通英译的差异
71.关键词递进法在商贸英语口语练习中的使用
72.英语语言多元化与商贸英语听力技能研究
73.我国商贸英语翻译人才培养之管见
74.论如何培养企业实用型商贸英语人才
75.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改革探究——以机电商贸英语为例
76.商贸类英语教材编写构想
77.论辽宁商贸职业学院英语教师走ESP之路
78.职业院校商贸英语教学初探
79.区域商贸发展与属地高校商贸教育资源有机结合的战略研究
80.关于商贸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思考
81.“任务型教学”中如何设计任务活动
82.商贸英语教材与其教学模式探析
83.培养商贸英语人才 促进河南经济发展
84.浅析国际商贸信函中的商务英语运用(英文)
85.商贸英语听力口语培训
86.涉外商贸英语知识简介(二)
87.职场英语融入高职商贸类公共英语教学的构想
88.大学商贸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89.透过考试观《商贸英语口语》教学
90.《商贸英语学习词典》评介
91.国际商务中称谓的文化差异——以汉语尊称谦称为例
92.试论导学式英语教学
93.改革教学模式 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我校商贸英语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94.浅议商贸活动中商务英语模糊语言的翻译策略
95.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调查与启示——以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为例
96.专门用途商务教材评估——以《商贸法规英语》为例
97.基于语用因素分析的商贸汉英翻译的研究
98.基于廊坊区域经济发展的商贸旅游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
99.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以非商贸类高职院校为例
100.商贸类专门用途英语与大学英语结合的关联性
101.浅论DV拍摄情景教学法在商贸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102.论商贸及财经英语中的隐喻现象
103.基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为例
104.浅谈北部湾经济区“英语+商贸”复合型人才之培养
105.英语商贸信函的文体特点及其翻译
106.高职英语课程改革必要性的实证研究——基于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的分析
107.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性毕业设计改革尝试——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108.分析商贸英语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
109.论高职专院校英语试题题库的建设——以辽宁商贸职业学院为例
110.高职商贸类专业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
111.商贸活动中的文化差异与商务英语表达沟通策略
112.商务英语词汇在商贸环境中的应用浅谈
113.廊坊市商贸企业英语培训调查报告
114.英语专业(商贸方向)学生就业状况调查与浅析——以南京晓庄学院行知学院为例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o train talents on first posts with senior applied technologies, which should construct the talent training scheme based on post demand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the teaching and the way, and puts forward related suggestions.
关键词: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实践教学;建议
Key words: customs clearance and international freight;practice teaching;suggest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9-0197-02
0引言
当前在发达国家,高素质、高技能的产业技术工人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之一。从我国人才结构的未来需求看,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必然要从世界产业链的低附加值端向高附加值端转移,这就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高职教育理所当然地承担起这一职责。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设计中的核心要素是学生必须掌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并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 一定要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
1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内容滞后,有待改进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教学内容多基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社会、经济情况编著,明显跟不上实际需要,有待改进。
1.2 理论教学有余,实践操作不足各大专院校在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理论课程较多,在教学过程中较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点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实践环节较少,忽视了该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有些专业课程甚至没有实践环节,而是简单地把它归类到实习阶段的任务。
1.3 努力修学分,忽视练能力,学生上岗不上手大学生在校期间往往以“修学分”为中心,将过多时间花在理论学习上,但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对学生技能要求较高,学生在学习时,往往忽视岗位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涉及到的职业资格证书较多,主要有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单证员等资格证书。这些相关资格证书考试的实践性要求又很强,学生们没有参加相应的岗位能力训练与培养,缺乏将学过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岗位技能的执业能力,无法顺利通过相关资格考试、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学生毕业后由于在校期间缺乏岗位能力训练与培养,上岗后不能快速熟悉岗位,独挡一面,用人单位反映较大。
2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及方式
2.1 重要性学生要掌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单靠理论教学是无法达到的,要为学生提供实境实习的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与持续发展能力,毕业后才能直接进入国际商务领域第一线岗位,缩短教育与就业的距离。
2.2 方式实践教学可以课程实训、专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三种有机组成,其中课程实训属于验证性实训,目的是验证与掌握所学到的技能点,通常在模拟工作现场的环境下,进行单项操作,通过实训掌握和验证所学理论知识;专项实训属于操作性实训,目的是运用所掌握的操作技能,通常是在仿真工作现场的环境下,进行任务式操作。主要有外贸交易实训、外贸单证实训、货运实训;综合实训通过毕业顶岗实习来实现,属于工作性实训,目的是通过实训操作提升工作经验,通常是在真实工作现场环境下,进行分步骤全流程综合性操作。
3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实践教学设计的建议
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要紧紧围绕学生将要从事的具体职业的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来进行设计和展开。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要围绕报关与货代行业的特点和岗位要求来设计和展开。
3.1 网上交易实训(仿真)本课程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综合训练实践环节之一。通过本课虚拟环境网上交易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熟悉进出口业务流程和各环节操作应注意问题,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初步解决交易中问题。同时,也能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网上交易的程序和应注意的问题,为将来从事网上交易奠定基础。
可采用南京世格软件公司的对外贸易交易系统平台。学生根据实习指导书完成各环节的训练。
3.2 国际商务英语会话培训本课程是高职高专视听能力拓展课,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外贸业务联系、谈判和有关生活接待所应用的英语口语知识,要求学生语音语调正确,能正确掌握、使用一般外贸英语、无重大错误和用词不当。
主要通过观看英文原版视听教材或音像资料,训练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简单会话。其方法,首先根据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中所听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或重复音像资料的英文原话,然后老师提问,学生根据视频理解回答问题和会话,从而提高英语口语水平。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大量的口语练习和实践,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能就日常生活和日常商务活动中的一般情景进行恰当的交谈,能比较准确地表达思想,做到语音、语调、语法基本正确,语言运用基本得体。
3.3 报关报检考证培训通过报关报检理论、法规与基本操作知识的强化训练,能按报关报检程序要求,遵照有关规定,熟练地缮制报关报检业务中各种主要中英文单证;通过适量考题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确掌握和应用报关报检理论和业务知识,并争取取得报关报检员资格证书。
3.4 货运考证培训通过各种货运方式知识的强化操作训练,能按货运程序要求,熟练地办理各种手续和缮制货运业务中各种主要中英文单证;通过适量考题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确掌握和应用货运理论和业务知识,并争取取得货运员资格证书。
3.5 毕业实习(企业顶岗)毕业实习是在学生完成专业培养计划的学习后,全面检验学生实践、动手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国际商贸业务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巩固与运用所学的各门课程,理论联系实际、训练观察、分析和解决外贸业务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毕业实习的任务:通过毕业实习拓宽知识面,进一步了解专业发展状况,学习国际商贸及业务操作的基本技能;收集相关企业的资料和数据,为毕业论好准备;增强工作责任心,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毕业后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3.6 毕业论文与答辩毕业论文选题应从专业培养的目标出发,毕业论文在整体符合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提倡内容新、有特色,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适当深化和扩展学生所学的知识,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提供条件。选题时应尽可能结合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工作,应尽量接受企事业单位的实际课题。选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当控制,一般以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经过努力能完成为宜。
注重实践课程建设的实用性与前瞻性。不仅可大大增强高职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架起桥梁,而且可为高职院校直接向社会企业提供智能服务,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创造能力开辟道路。
参考文献:
[1]宋专茂.“就业导向、校企合作”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12).
【关键词】高职 商务英语专业 人才培养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对外开放促使各行各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激增,对外语人才职业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近几年高等教育扩招以来毕业生数量的剧增,出现了毕业生结构性过剩的问题。“毕业即失业”的危机感使得学生对学校现行的培养目标有了更多更新的要求。为了贯彻教育部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基础,以校企合作为途径”的指导思想,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高职院校应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学生的水平和用人单位的要求,思考并研究适合当前形势的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一、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培养目标定位问题
高职学院没有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及企业需求来制定培养目标;教学上没有针对性,脱离社会需求;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企业的能力需求,理论知识多,动手和应变能力差;学生就业的市场定位不准确且偏高,经常在人力资源上找不到自身所学专业的职位。
高职院校没有根据自身特点以及企业需求来制定培养目标。就商务英语专业而言,许多高职院校还是套用了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本科院校侧重培养的是科研型或学科型人才,而高职院校应该重点培养实践性强的应用型人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讲授、教材安排都没有针对商务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脱离了当今社会的需求;培养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不能适应企业的能力需求;“重语法,轻实践”的教学使得学生仍然是哑巴英语,只为考取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而学英语。这样的学生是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的。学生就业时无法准确地对自身进行市场定位,甚至找不到适合自己所学专业的工作岗位。
1.课程设置问题
高职商务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从事在商务活动中的技术服务及管理工作。目前,一些高职业院校的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是本科院校的“压缩版”,而忽略了其“职业”的特征,虽然增加了毕业实践等环节,但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缺少足够的实践基地和具体的实践内容、方法及评价指标。
2.实训问题
实习机会少是导致培养与就业脱节的根本原因。高职商务专业的许多课程,如国际货运实训、国际商务单证实训、报关原理与实务、国际贸易实务等都需要大量的动手训练,只靠听、看是不能胜任的。尽管许多高职院校都建设了专门的商务实训室,安装了模拟实习软件,但是,这些软件还是与实际的商务环境有很大差异,也缺少灵活运用外贸进出口国际市场的条款变化的实际操作,而且软件永远落后于现有的技术应用。加之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比较困难,教师本身又很少参与企业的运作管理。再则实训教材、教学设施不配套,实践性教学环节较薄弱,没有以岗位培训为重点、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最终目标。因此高职商务专业培养的人才很难一下子适应市场的需求。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许多课程如,“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现场口译”“商务英语谈判”“商务函电”等都需要大量的动口动手训练,只靠教材上的练习是不能胜任的。尽管许多高职院校都建设了专门的商务英语实训室,安装了模拟实习软件,但是,这些软件还是与实际的商务环境有很大差异,也缺少灵活运用商务英语知识和外贸技能的实际操作。另外实训教材、教学设施不配套、实践环节薄弱,校企合作的建立困难重重,使得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很难迅速适应市场的要求。
3.师资队伍问题
绝大多数从事高职商务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虽然有系统的商务专业的学历背景,但没有实际工作经历,不了解真实的商务工作环境,教师的知识与行业发展变化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师资水平严重制约了教学与科研的发展,高职商务专业急需一大批既精通商务知识又具备国际商贸一线技能的“双师型”教师。
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是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人物,在高职人才培养工作中处于关键的地位。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综合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和长期发展。商务英语课程包括语言类课程,也包括商务类专业课程。绝大多数从事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自身英语水平可能非常高,但是对商务知识却不甚了解,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不了解真实的商务工作环境,教师的知识与行业发展变化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语言教学上,无法使学生通过英语专业课学习到商务专业知识。这种师资水平严重制约了教学与科研的发展,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急需大批既具备商务英语专业知识且掌握国际商贸实践操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二、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思考
(一)明确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目标
高职学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合开放型社会发展的技术型专门人才。专业知识方面,学生除了具备过硬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商务英语知识、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以外,还需要能运用英语进行商务文化交流活动。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适应性、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学生要能较系统地掌握国际商贸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熟悉行业合作企业提供的核心技能,具有较高人文素质与科学精神,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能在外事、经贸等部门从事翻译、管理等方面工作。只有此种人才,才能适应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响应信息化经济化多元化的社会发展要求。建立以英语为主线,以商务为背景,以实践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建设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有效进行课程设置不只是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课程设置应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社会的发展现状,设置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有利课程,应在学校的组织协调下,综合多方意见,根据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打造适合行业、企业所需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课程体系。我们在构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时,应改变传统学科型的课程模式,根据“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为依据,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商务业务能力为核心,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培养技术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原则,将教学内容分为“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商务操作能力与行业综合技能”为主的科学、合理、完整的课程体系。在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和训练英语语言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其课程设置可包括综合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包括口译和笔译)等,设置这些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综合语言交际应用能力。在商务操作能力的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实际的商务实际操作能力,而淡化商务理论知识的构建。在行业综合技能教学中,应该增加实训的课时,加大实践的力度。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应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掌握国际贸易、经济法规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国际贸易发展的最新趋势,具备进行对外商务洽谈、制作各种进出口单证、完成涉外业务活动各环节操作的基本技能。在综合素质能力方面: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具备公共关系处理能力;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能力和一定的职业迁移能力;具有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三)强化实践实训教学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1]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体现在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校内实训首先是课堂实践,即在教学中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做”相结合,融合语言知识和交际实践、商务知识与商务操作。在课程教学上多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通过情景式、互动式等个性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大量的操练,在“做”中“学”,在完成任务中掌握语言技能。其次,校内实训基地的建立也非常重要,主要包括多功能语言实验室和商务英语模拟实验室。语言实验室用于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商务英语模拟实验室主要是模拟商务英语场景、对外贸易仿真场景,让学生通过在场景的反复练习,熟练掌握商务英语的用法并形成自然,从而符合实际的商务活动要求。除正常教学外,还可设置各种商务英语技能竞赛。竞赛题目可由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拟定,竞赛可选择在企业进行,结果可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评定。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还要革新考核手段,提倡多样化以注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的考试考核方式,如:口试、商务论文、商务项目作业、商务考证、商务技能考核、模拟商务谈判等,也可聘请企业专业人员参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实践、设计课程的考评体系认定工作。
校外实践是校内实训的延伸,是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工学结合的核心。高职院校应与涉外企业合作达成校外实习基地协议。就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来说,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也可以在涉外顶岗实习单位进行。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不仅能锻炼学生解决各项商务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使学生经过职业规范化训练,完成听说读写译和商务操作的培养,有效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这样,就为毕业以后的就业打下扎实基础。
(四)完善商务英语专业的评价体系
“双证书”是校企连接的桥梁,也能提高商务英语学生的就业率。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应将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真正作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一个必须的要素进行整合,必须与高职学校的学历教育制度以及教育目标紧密地相一致。第一,制定高职院校商务英语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确定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学时学分比例。第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中要明确规定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必须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第三,出台鼓励措施。鼓励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并取得相应的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报关员、报检员、外销员、口译证书等职业资格证书。只有从源头上加以重视并作出规范,才能可持续发展。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双师型”甚至“多师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实施商务英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保证。目前,我国商务英语的师资状况难以满足高职“工学结合”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主要问题是专任商务英语教师缺乏相关涉外行业和商务英语职业工作经历,而涉外企业的指导教师则缺乏相应的学校教学经验。因此,校企双方应从提高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涉外企业创新能力的长远目标出发,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激励措施,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因此,措施包括:要确立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培养与管理机制、选送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下涉外企业锻炼,提高教师整体素质、鼓励教师考取相关商务职业资格证书、鼓励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担任社会商务英语职业资格证书考官和企业培训老师,主持或参与涉外企业科研项目、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商务英语专业技术人才担任专职教师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速度,能在来自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立足,如何培养适应国内外贸易的高素质复合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不断思考、探索和完善这类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方案,才能确保其质量。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R].
回顾过去的一学期,学院坚持“xx模式”办学方向,坚持“两手抓”协调发展,六个方面工作同步推进:
一、持续践行“爱的教育”,立德树人成果喜人
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为办学根本,以“爱的教育”为载体,从弘扬传统道德文化切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教师师德师教育、学生文明修身、学校文明创建等有机结合起来,贯穿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渗透办学的全过程,将爱的教育贯串于课堂内外、渗透于生活点滴、根植于师生心间,人人践行爱的教育,整个校园形成爱的氛围、爱的文化。
1、“爱的教育”重在践行。学院领导率先垂范,继续落实院领导每人挂点一个系,科级以上干部每人联系两个学生宿舍制度。王董挂点烹饪系,推进烹饪系与xx酒店合作办学走在全院前列,烹饪专业成为省级示范专业,烹饪实训基地成为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烹饪学生仅XX年参加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就获得3 金4 银 4铜的佳绩。梁院长挂点保健与休闲系,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指导他们申报“医药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省级教改课题并获批立项。科级以上干部,至少每月下一次包点的学生宿舍,检查安全、卫生、文明居室建设等,同时与学生谈心交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听取学生的意见建议,帮助学生排忧解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后勤等部门做好服务育人,学工等部门做好管理育人,教学等部门做好教书育人,教职员工立足岗位奉献,学校形成“爱校如家、爱岗敬业、尊师爱生”的氛围。
2、“爱的教育”贵在持续。从XX年到现在,此项活动不间断地开展了6年。XX年,王董先后为新生做了五场“在爱的名义下成长”的专题讲座。第五批爱心家教志愿者,接过爱的接力棒,持续为学院驻地双龙村30多位村民孩子义务家教,xx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专访,并作了题为“义务家教温暖农村娃”的报道。学生会劳动部、保卫部的同学牺牲休息时间为全校几十间教室打扫卫生,关窗锁门,协助做好安全工作。宿管委、自律委的同学协助做好宿舍管理,学风整肃工作,学生坚持劳动值周,身体力行着“三爱“精神。师生人人都是“爱的教育”践行者,融入每一节课、每一项活动、每一次师生接触之中。
3、“爱的教育”再获殊荣。继XX年“爱的教育”成果获得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二等奖、xx省高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二等奖之后,XX年4月《“爱的教育”点亮学子人生》教学改革项目获得xx省高职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三年内先后获得思政工作、校园文化、教育教学三个不同类别省级以上二等奖。更为可喜的是,XX年12月5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中国第十一届教育家大会上,王董受邀参会并上台接过了“授予:xx职业技术学院XX年中国教育创新示范单位”的牌匾。《xx学院“爱的教育”探索与思考》论文同时获得第十一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二、不断强化实践教学,推进教学规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