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7 15:50:31
导语:在我也是生活的主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件事物也是独一无二的。”记不得是谁说的,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主角,当然我也是生活的主角。
我是一滴雨露,当春天来时,它把我变为一滴雨露降落人间,我平凡的不能在不平凡了。当我下坠的时候,我看见了大海,它的波澜壮阔,我永远也忘不掉,可我呢?我与大海相比,不过是苍海一栗,我是那么不起眼,我也不知我的到来是悲是喜,就凭我一滴小小的雨露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这时,那一颗娇嫩的小草,它正痛苦的着。“救救我吧,我快要渴死了?”一个念头闪过我的脑海,我降落在小草的根部,滋润着它。用心聆听着它的笑,我只是一滴雨露,但我宁愿牺牲自己,换回那干枯的小草的生命。我能真诚地感觉到小草诚挚的谢意。就是在那个时候,我找回了自信,我相信自己的作用,找回了自我。这时我向着天空对着大地自豪地喊出:“我也是生活的主角”
我是一个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我叫许可,不知是哪一刻,我伴随着自己的哭声,降临在了这个世界。我有父母的疼爱,亲人的呵护,可是我始终没有找到在这个世界上可以发挥作用,终于有一天,我碰到一个小乞丐,我摸了摸口袋那枚发热的硬币,这是我要买零食的钱,给了他,我怎么办?我忽然听到有一个声音在说:“你失去的同时,也会得到另一分快乐”。我半信半疑地把钱塞给了他。此时我突然发现我可以帮助别人,我找到了那份价值,没错。“我也是生活的主角”。我喊出这句话的时候,我获得不仅是小乞丐感谢,还有快乐和自信。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主角”,每个人都在生活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让我们朝着天,对着地,面向世界喊出我们的口号:“我也是生活的主角”。
安徽省霍邱县三流中学七《四》班初一:许可
“当困难来临的时候,请你举起你的左手,左手代表着方向,它不会向苦难低头……”
“当遇到挫折的时候,请你举起你的右手,右手代表着希望,它不会为挫折发愁……”
我拥抱着鼠标在电脑旁,听到了这首曲子,我已无心继续冲浪,用食指点击左键,关闭所有窗口,又将鼠标向远处砸去。在这首歌中,我听到了我的名字,也听到了你的名字。
没错,我是右手,是小主人的得力助手。从很久以前,我就开始讨厌你,我的孪生姐姐——左手。世人总是习惯将我和你相提并论。这不公平!我气愤地在心底大叫。我才应该是被人们重视的对象,我会写字、绘画、绣花、夹菜……你会吗?之所以,你被人们重视,还不是因为沾了我的光!我气愤,我懊恼,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要知道我已经忍你很久了。
碰巧,你正看到我一人生闷气,便关切地问我怎么了。你刚靠近我,我便往后退一步,大叫:“离我远点,我受够了!从小到大,你生活在我的光芒下,我需要你认识到一点,我才是生活的主角,我会做的事,你做过吗?你能做吗?你毫无价值,只是个配角!哦,不,你是个懦夫,没有任何作用!”你呆呆地立在那里,好半天才用虚弱的声音说:“对不起,我只是……可是没有我,你也干不了……”“闭嘴!”我失去了理性,越说越激动“没有你更好,我的地位会更高,就更受重视。从今以后,我的事你就不要管了!”说完,我离去,不在乎你的感受。
又是一天清晨,我感觉格外舒畅。我独立完成穿衣、洗漱、吃早饭的任务,有些力不从心,你有帮助我的欲望,这我知道,毕竟你是我姐姐,不忍心看到我吃苦,但都被我嫌弃的目光吓得缩了回去。从那时起,你便再也不插手我的生活。
晚上回到家,我握起笔,帮小主人完成作业,可本子似乎总是要溜,我又要写字又要压本子,十分费力,字也写得歪歪扭扭的,便是这样,我也不愿去请你帮忙。第二天,老师便批评小主人的字正在退步,一连几天都是这样。我有些羞愧,但心头还是有些许傲气,放不下自尊,没准备向你妥协,怕你嘲讽我当初的高傲。
这天老师布置了一项特殊的家庭作业——干家务活。小主人选择了洗碗。我明白,这将是一次考验,将会体现出我是主角还是配角,我不会在你面前丢脸,我要让你知道谁才是强者。说干就干!我信心百倍地拿起一只碗,觉得翻转不是很容易,但出于无奈,我只能将碗放在桌台,用抹布轻轻“抚摸”它,将它身上的水分吸干。然而,不幸发生了:就在我洗第二个沾了洗涤液的碗时,掌心一滑,我怀里的碗逃脱了我的束缚,呈自由落体运动与地面“亲吻”,顿时四分五裂。我慌了,赶忙去捡碎片,一个个扔进垃圾筒,突然,我感到拇指一股专心的疼痛,原来锋利的碎片“温柔”地抚摸了我的拇指尖,留下了一道约2厘米的口子,血,从伤口流出,滴入水池,与水融合,呈现出狰狞的面孔。
就在我疼得快要昏厥的时候,你出现了。你用清水将我的伤口冲洗干净,又把我带到药箱旁,在我的伤口处滴了几滴消炎盐水,又取出一张精美的创口贴裹在我的伤口处。这张创口贴将伤口包扎好了,同时也将你我之间的裂缝融合起来。我哭了,与你相拥。原来,你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我,耳边响起你的话语:“上天降生你与我,是来团结互助,而不是争夺名利的。”我后悔万分。
又一次,我和你一起冲浪,又听到了那熟悉的歌:
“……当左手攀向右手,我们的步伐就有节奏,当右手攀向左手,我们的力量——就有源头……”
“……团结的力量彼此感受,有方向有决心有节奏,一起牵着手,向前走……”
我在你的耳边低语:“姐,我的生活不能没有你。”
你给了我一个微笑,把我搂紧,回答:“我也是!”
结尾:
自大的人永远享受不到胜利的喜悦。谨以此文送给那些自以为是、脱离群体,不团结合作,没有团队精神的人。
您好!我是贵刊的一名读者,这张照片是我去年夏天在人才招聘会上拍的。那时的我也是求职大军中的一份子,不知为什么直到现在我看到它心里仍会有些紧张与迷茫。
现在求职赶会成了许多大学生的必修课。面对职场的残酷竞争,每一个“与会者”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备战”面对每一场招聘会。对于当时我们那些应届毕业生来说那更像是一场没有尽头的赶会,毕竟过后它成了我们成长中的一笔财富。
《备战》这张照片也许纪录了我那时的心情吧,让我珍惜。
至于能否给别人带来同样的感受,我心里没底,不足之处望专家指点。
(尼康F55 AF28-80mm)
王军(北京)
作为一名应届的大学毕业生,王军同学在那个夏季不知为求得一个称心的职位赶了多少“场”?相信当时的心情一定不会比高考学生的心境轻松多少。但是,王军能在前途未卜、竞争激烈的人才招聘会上很有心地拍摄下求职人员的“备战”实景,为自己,也为读者真实地记录了职场博弈的一幕,更显得作者对生活的用心、对经历的珍惜。
可是,《备战》这张照片还不能说是一张成功的作品。因为,作者如果不用文字向我们作出说明,没有人能看明白他们在这间房子里在干什么?情景有点像好学的年轻人在等待图书馆开门,画面中一点人才招聘的痕迹也找不到。可以说作者在场景的选取上没有到位。其次,在画面的取舍上也不够讲究,占画面五分之一的右侧部分与“备战”主题相去甚远,就不应收入镜头,这里我们应先把它一刀裁去。其三,是焦点问题。画面的重点表现应该是左侧的两位女青年,可是作者却把焦点聚在蹲在较远处的女孩身上,致使“主角”糊涂一片,严重地影响了照片的质量。
新海诚的作品无论看多少次我总不会觉得无趣,并不单是每帧都可以当桌面那么简单,更吸引的应该是耐人寻味的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一些《你的名字》动画观后感700字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你的名字》动画观后感700字1
新海诚的作品无论看多少次我总不会觉得无趣,并不单是每帧都可以当桌面那么简单,更吸引的应该是耐人寻味的内容。
这部作品,从我看来最有意思的应该是结局时“我好像哪里看过你”这句对白。啊咧!怎么这么熟悉的对白,不是我们老土式搭讪最常用伎俩了吗?是的.!没错!就是这么老土,没有一丝套路。
但是最感动也应该是这句说话,本作主人公因为特殊的体质交换了身体,在交错的时空喜欢上了对方,却因为醒来后记忆会模糊而忘记了对方名字。
如果套回现实我可以理解成,前世我们互相认识,乃至于喜欢上对方,但是某些原因未能如愿携手一生。至于今世,我们彼此忘记了对方的名字。可以这样理解吗?
如果可以这样理解,那么现实里“我好像哪里见过你”会不会非常美妙呢?我们都是在寻找着一个人,这个人可能就是上一辈子和你有着关系的人,这一辈子真的只欠了一个见面勇敢说出那句哪里见过你的说话。
在这里我就不去解刨所谓世界线A与B的关系了,因为我觉得美妙的应该是可以和现实呼应的话题。
尽管对于我来说同是新海诚作品《你的名字》整篇都是十分温暖的,一种你再坚持一下,你再努力一下就会有转机有希望的感觉。与《秒速5厘米》截然不一样,没有《秒速5厘米》的那种刻骨的无奈和刺痛感。反而有点像《言语之庭》,生活上总有点无奈,但是只要遇到那个可以交心的人,为何不努力尝一次的感觉。
最后我觉得女主的头绳我也想要,好像男主一样系在手上也不错。
《你的名字》动画观后感700字2
新海诚的几部长片,有一点一直被人诟病——故事讲的零散琐碎,唯美的画面背后其实是一片无尽的空虚。
其实,新海诚真的不会讲故事吗?也不是,他的电影就是情绪多过于叙事。情绪这种东西是一把双刃剑,感受到了就是感同深受,感受不到就是格格不入。
新海诚的电影,无论是美轮美奂的画面,还是好听的BGM,全都是为了把观众带到某种特定的情绪当中去,情绪一旦到位,故事也就没那么重要了。就像是你的初恋,回味一下,是心酸还是甜蜜,是会心一笑还是痛哭流涕,全都是情绪。琐碎的细节你可能早都忘了,但那感觉似乎还近在咫尺。新海诚的作品就是为了让你重新回味某种情绪,回忆、孤独、遗憾、落寞、依依不舍。打动你的未必是特定的事件,反而是突然涌起的某种情绪。
只不过,情绪电影特别容易失控,太过于沉浸就显得自怜自哀、矫情做作,一旦情绪传递失败,整部作品就会不知所云。《言叶之庭》就是最好的例证,一味的烘托情绪,但却忽略了观众对于故事走向的期待,以至于显得有那么一丝乏味和无趣。
观众们不想一味体会情绪啊,遗憾和悲伤成不了多久就会乏味啊,他们喜欢一波三折的故事,喜欢跌宕起伏的悬念,喜欢最后一分钟营救,喜欢大团圆结局,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你的名字》其实也在一直不断地烘托无法相见的急迫情绪,和《秒速五厘米》如出一辙,就连结尾处在大街上寻寻觅觅的戏码都一样。但为什么这次的电影更加打动人心,以至于痴汉大叔信以为真呢?
因为《你的名字》不光只注重情绪,它在故事层面上,更贴近了人民群众,而不是一味的情绪导向。新海诚把情绪和叙事做到了完美融合。虽然有点俗套,但讲故事这码子事儿只能靠套路啊,不按套路出牌就等于砸了老祖宗的招牌,与观众为敌。
《你的名字》动画观后感700字3
下班之后,一个人去附近的电影院买了一桶最大的爆米花入了影厅,真幸运,竟然是豪华沙发椅的超小影厅,大概是为了补偿我早上下公交时就被洒水车喷了一身泥水的损失。
看的影片是最近超火爆的《你的名字》,之后回到家刷微信,发现导演曾在采访中表示“如果是两个人看了这部电影之后还是没有互相喜欢的话,我觉得应该放弃了”,内心无比忧郁:又错失了一次脱单的良机,导演,我对不起你。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在去电影院之前,我看了半份故事简介,为什么说是半份呢,因为看到一半就懒得点“阅读全文”的那行字了。同路回家的同事问我,电影大概说了什么,我也是一知半解,就模糊地告诉她:“有关于穿越的故事,但没有发展成百无聊赖的喜剧,而是日本擅长的纯真派。”
同事又问我什么是纯真派,其实这个词是我一时编出来的,也没有办法做出科学的解释,又模糊地回答:“恩,日本的电影不是都很纯真、纯情,讲少男少女那种青涩、欲言又止的朦胧爱情吗?”同事表示大概懂了,而我在看了这部剧之后,也觉得自己说得89不离十。当然了,我说的这些话更像是不值一提的套路。
我不太会综述,就干巴巴地介绍一下《你的名字》,讲的是在东京的'高中生泷和乡下的少女三叶曾频繁地互换身体,两人正渐渐习惯对方的存在,某一天泷却发现互换身体的事情不再发生。带着好奇和模糊的记忆,泷去到了记忆中的小村庄,发现三叶及其居住的那个村子在三年前被陨石击中而不复存在。在怀疑事情是真的发生过还是自己幻想之间,泷想起了自己曾以三叶的身体去过的某个神迹,喝下了三叶留下的酒,连接了时空,间接避免了陨石坠落的那次灾难。多年之后,三叶和泷在东京相遇,原来对方就是“似曾相识”的那个人,只是这一点,观众总比当事人看得更清。
通过这部影片能够传达的东西自然是太多太多,不过我此刻最想说的只有一点,那就是“联系”。无论是三叶留给泷一直戴在身上的那根红头绳,还是放在山洞里的那一杯酒,又或者是留在两个人脸上或者是记事本里的字迹,慢慢地将两个原本陌生的人连接起来,也拉近了心的距离。同样地,当泷和三叶不再互换身体,那些清晰的记忆变得模糊,忘了自己为了什么去到哪里干了些什么,甚至想不起对方的面容和名字——我记得有那么特别的人,只是你的名字是……
现实生活没有那么荒诞,不至于会在瞬间忘记了某个人的存在,然而说到底,一旦两个人之间没有频繁而显见的联系,感情都会渐渐变淡,直到差不多彻底遗忘。对于这一点,相信我们都深有体会,不信你回忆一下小学二年级你的同桌是谁?或许,你都不太记得自己是否上过小学二年级了吧。
记得之前曾看过罗胖的一期《逻辑思维》,说的大概也是万物之间最重要的是连接,他说得要系统得多,我有点儿记不起。不过类似的话也听过许多,比如,很多时候,如果自己不想办法与自己喜欢的某个人或者某件事发生联系,那么你们之间将没关系。
时间永远在抹去些什么,像是为了弥补,它又乐此不疲地在创作着些什么。我们作为永恒时间中的流动物体,抓不住时间,也抓不住某个人或者某件事,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在当下的稍微稳定的时间状态中,努力地与自己心仪的一切建立联系,无论是某个人也好,某件物品也好,某个地方也好,或者是某个心情也好。
《你的名字》动画观后感700字4
动画作家新海诚导演动画电影《你的名字》日前公开最新海报,另外影片还首次公开了神木隆之介与上白石萌音配音的主人公泷以及女主角三叶的形象。
新海诚导演因《云之彼端,约定的场所》而走红,凭借《秒速五厘米》奠定了在观众心中有着独特风格的形象,此次的《你的名字》是继《言叶之庭》后3年再度创作的新片。影片讲述在深山田舍生活的女高中生宫水三叶某天梦见了在东京生活的男子,而在东京生活的男高中生立花泷也梦见了自己未曾去过的深山中的女子。两位从未见面的二人相遇,一段少女、少年奇妙物语随之展开。
影片的人设是由《我们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见的花的名字》的田中将贺担当,作画导演由曾创作过《千与千寻》、《幽灵公主》的安藤雅司执笔,可以影片集结了日本最高峰的三位动画人士。在新曝光的海报上,分别站在左右两侧的二人似乎发现了对方的存在,给人一种难以言喻的距离感。
配音泷的神木隆之介是新海诚导演作品的粉丝,“看到泷在片中剧照后,我很期待能够纯粹地完成这部作品。泷是在都市生活中的普通高中生,但如何表现这种‘普通’却不是易事。一句句说来说去的台词如果不细细考量来表现就很难成为这个角色。”而配音三叶的上白石萌音也表示:“我是第一次看到泷和三叶的面孔,两人的表情都尤为丰富,让我想早点来演绎她。在《你的名字》中存在的角色绝对受人喜爱,今后我也会更加爱着,能够为这部作品贡献绵薄之力也深感荣幸。”
《你的名字》讲述的是现代戏,所以在配音演员上需要有年轻人身边的影子,新海诚导演对两位配音大加赞赏道:“我是想要那种在普通中透露优秀的气质,用青春清新的嗓音展现,我认为两人都做到自然的流露。”
《你的名字》动画观后感700字5
动画作家新海诚导演动画电影《你的名字》日前公开最新海报,另外影片还首次公开了神木隆之介与上白石萌音配音的主人公泷以及女主角三叶的形象。
新海诚导演因《云之彼端,约定的场所》而走红,凭借《秒速五厘米》奠定了在观众心中有着独特风格的形象,此次的《你的名字》是继《言叶之庭》后3年再度创作的新片。影片讲述在深山田舍生活的女高中生宫水三叶某天梦见了在东京生活的男子,而在东京生活的男高中生立花泷也梦见了自己未曾去过的深山中的女子。两位从未见面的二人相遇,一段少女、少年奇妙物语随之展开。
影片的人设是由《我们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见的花的名字》的田中将贺担当,作画导演由曾创作过《千与千寻》、《幽灵公主》的安藤雅司执笔,可以影片集结了日本最高峰的三位动画人士。在新曝光的海报上,分别站在左右两侧的二人似乎发现了对方的存在,给人一种难以言喻的距离感。
配音泷的神木隆之介是新海诚导演作品的粉丝,“看到泷在片中剧照后,我很期待能够纯粹地完成这部作品。泷是在都市生活中的普通高中生,但如何表现这种‘普通’却不是易事。一句句说来说去的台词如果不细细考量来表现就很难成为这个角色。”而配音三叶的上白石萌音也表示:“我是第一次看到泷和三叶的面孔,两人的表情都尤为丰富,让我想早点来演绎她。在《你的名字》中存在的角色绝对受人喜爱,今后我也会更加爱着,能够为这部作品贡献绵薄之力也深感荣幸。”
1989年前。李晨从没想过当演员,甚至不知道什么叫表演。“电影或者说表演,对于70后的我,最多就是《地雷战》、《地道战》、《铁道游击队》。”李晨还记得,那天他正在做广播体操,忽然觉得有些不对劲,“楼上莫名其妙站了一排人,对着下面的小朋友指指点点”。到了做眼保健操时,李晨冷不丁听到广播里在叫他爸爸的名字。他吓坏了,以为出了大事,赶快往校长办公室跑。一去才知道,是相关人员看错了档案。把李晨的名字误念成他爸爸的名字了。于是,这次的小演员招募后,李晨有了第一个角色:电影《赖宁》中赖宁的同学。
“小时候表演轻松得很,一点儿都不紧张,除了机位搞不明白外,都是自然发挥。”在李晨眼里,当时参加表演让他有四处游玩的机会,这是最大的收获。对更多观众来说,则是从《十七岁不哭》里熟知李晨的。那时的李晨19岁,尝到了走红的滋味。“家里的观众来信多到塞不下。”然后,是《花季雨季》中的王笑天、《秦颂》中的琴童,李晨开始觉得自己是个腕儿了。“当时年轻,虽说没有心高气傲,但多少有点浮躁,那种浮躁就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得到了什么。”
李晨开始有点摸不清自己的方向,“对于一个男孩子来说,少年成名是件挺可怕的事。不到20岁,很多观众都认识你了。但是,我那个年龄,能演的就是班长、儿子、弟弟……当这些角色都演完了、其他的角色又不大适合我时,就有点青黄不接的感觉了。让我演大人我又演不了,让我再去演学生又没得可演。特别尴尬。”之前都是演主角的李晨,不大想“倒退”回去演配角,硬强迫自己去演,心态总是不平稳,表现自然也就差了很多。
小童星的成就感并没有让李晨把梦想寄托在表演上,他反而希望当一名摩托车赛手。1999年国庆前夕,混混沌沌的李晨和“死神”擦身而过。那天清晨,骑着摩托车飞驰在北京三环路上的他和迎面驶来的汽车迎头撞上,李晨重重摔在了路边的花坛上。送到医院时,他全身多处骨折。“状况特别不好……感觉好像是老天刻意安排让我醒的。”
车祸后,李晨整整息影一年。他尝试做生意,结果之前当演员存下的10万元全部石沉大海。四处都撞墙的李晨只好乖乖待在家里。“也不想说话,也不想干事儿,就一个人闷在屋里不出来,有轻度抑郁症的感觉。每天我都狂写东西。”
为了尽快逃离心理困境,李晨开始向亲朋好友寻求帮助。其中包括他的表演老师吕丽萍。在吕丽萍的推荐下,2002年,李晨迎来了等了多年的“男主角”,出演30集电视剧《十三格格》。这部戏中,他遇到了人生另一个恩师――傅彪。“我觉得我现在的心态、工作状态,有70%都是傅彪老师教给我的。大家都说我有句座右铭‘先做人,后做事’。其实这句话是傅彪老师告诉我的。这句话会伴随我一生。”《十三格格》拍完后,李晨和傅彪直保持着电话联系,但苦于各自工作忙碌,一直都没机会见面。让他最遗憾的是,两人的最后一次见面是在傅彪的灵堂上。“傅彪老师教我如何演戏、如何做人,他告诉我人生的方向……然后,几年后再次见到他,他却已经躺在一张冰冷的病床上,瘦骨嶙岣……空气都凝结了……他教给我的东西一下子升华到了另外一个层次,变得特别宝贵。”
“一个人一路走来,有低谷,有,有巅峰,我不知道将来是什么……戏里演的跟生活中是一样的,我们要珍惜所拥有的,缅怀曾经有的。我前十年可能会觉得上天怎么会如此不公,但现在看来,那段经历会使我更加懂得如何对待人生。”
这份淡定的心态伴随着李晨走到而立之年,红花绿叶、主角配角,他从不挑剔,工作勤勉。有人说他一直处于半红不紫的状态,他会满脸笑容地回上一句,“要说红啊,我早就红过了,19岁那年,比谁都早。”接下《唐山大地震》,他也没有那么欣喜若狂,“好好演戏就好,生活过得充实就好,观众可以通过一部戏认同你,也可以因为你的自满而放弃你。”
Suddenly I'm running down a corridor clutching a magic wand. I turn a sharp corner and run into a locked door. Alohomora! I think as I point my wand toward the keyhole. The lock clicks and the door opens with a low creak. I enter and shut the door behind me.
This is my Room of Requirement. In the Harry Potter series, this is a shape-shifting secret chamber that appears only when a student is in dire5) need of it, and right now, I definitely am. I lean against the marble6) wall and sink to the ground. My breathing returns to normal. I'm safe.
I started fantasizing like this when I was six, after seeing the movie Matilda, about a girl my age who took charge of her own life with sorcery7). Matilda's telekinetic8) powers let her punish her abusive9) parents, get revenge on cruel teachers, and enjoy simple pleasures like telekinetically stealing chocolates! It all sounded pretty great to me.
Matilda and other fantasy-based stories resonated10) with me because they depicted autonomous11), powerful children. As a kid, I couldn't do anything without the approval of adults. It was frustrating to be so reliant12) on others for everything I needed. When I tried advocating for myself, I was told that I was a "crybaby" or "looking for attention" instead of being a "good girl". But the idea that Matilda, a kid who could've sat at the desk next to me at school, had so much self-determination gave me hope for my future. I decided I could accomplish anything that she could, even without supernatural abilities.
For some of us who still feel powerless―women, people of color, disabled, queer13), or transgender14) people; and people who live at the intersections of these identities―disappearing into magical worlds isn't just entertaining. It's a method of survival. In my daydreams, I can silence catcallers15) with laser beams that shoot out of my eyes. I can take on16) my bullies and oppressors. I'd love to be able to seal the mouths of my harassers17) shut, or maybe put them to sleep using a Pokémon18) attack.
In my fantasies, I can change my body at will to properly express the entirety of my gender-fluid19) identity. Disempowered20) people get to be protagonists21) and heroines22). We become important, unashamed, and unapologetic23). It's heartbreaking that we have to rebuild these worlds for ourselves because the real one doesn't have space for us as we are. But it's also amazing that magic can empower so many different people. These dreamers refuse to let the laws of space and time stop them from finding their own richly deserved space.
Imagining fantastical scenarios changes my attitude about my obstacles. It gives me space to breathe and helps me solve problems by determining what I can do without magic. I assess my surroundings more proactively24). That Room of Requirement daydream, for example, told me that I needed to leave the hotel room I really was in, head back to my own, get into bed, put my headphones on, and turn the lights off. And while it didn't change what the occupants of that first room had said to me, it made me feel a lot better.
When I fantasize about hexing25) my hecklers26), I hold my head a little higher while walking down the street. I might not be able to cast spells, but pretending I can makes me feel as powerful as Hermione Granger. When I can see bits of her in myself, I feel like I can conquer any obstacle. If you can dream it, you can be it―or at least embody27) some aspects of it! That, to me, is power.
我坐在旅馆房间的床上,头顶的日光灯明亮刺眼。一群人围在我身边,他们看似是我的朋友,但却在嘲笑我。他们对我说,我的性别令他们感到困惑,还说我需要“选一边站”。他们说我偏好使用的那些代词“十分怪异”,而且“在语法上也不正确”,因此没法使用。我想为自己辩护,但插不上嘴,一开口就有人打断我:“别那么敏感!你得学会开得起玩笑!”我焦急得都呆住了。我需要逃开。
突然,我奔跑在一条走廊上,手里握着一支魔法棒。我转了一个急转弯,撞上了一扇锁着的门。 阿咯哈哈啦(译注:《哈利・波特》中的开锁咒)!我一边想着咒语,一边将魔法棒指向锁眼。只听门锁“咔哒”一声,门开了,发出低闷的“嘎吱”声。我走进去,关上了身后的门。
这是我的“有求必应屋”。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这是一个外形变幻多端的秘密小屋,只有当哪个学生特别需要它时它才会出现,而现在,我确实特别需要它。我倚靠着大理石墙面,瘫倒在地上。我的呼吸恢复了正常。我安全了。
我自从六岁看了电影《玛蒂尔达》后,就开始了像这样的幻想。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年纪和我一样大的女孩利用魔法掌控了自己的生活的故事。玛蒂尔达隔空取物的超能力帮助她惩罚了辱骂她的父母,报复了残暴的老师,也让她享受到了像用隔空取物能力偷巧克力这类简单的快乐。对我来说,所有这些听起来都棒极了!
《玛蒂尔达》和其他基于幻想的故事之所以能引起我的共鸣,是因为它们描写的是一些独立自主、拥有强大力量的孩子。我也是个孩子,不过没有大人的许可我什么也不能做。我不管需要什么东西都得靠别人,这令我沮丧不已。当我试着为自己辩护时,他们告诉我说我是个“爱哭鬼”或是“在寻求关注”,而不是个“好姑娘”。但一想到玛蒂尔达――一个在学校里本可能就坐在我旁边那张课桌的小孩――却有这么大的自我决定权,我就对未来心怀希望。我下定决心,她能做的任何事情我都能做到,即使我没有超自然的能力。
对于我们中一些依然感到弱小的人(女人、有色人种、残疾人、同性恋或变性人,以及那些身兼其中数种身份的人们)来说,躲进魔法世界并不只是为了娱乐。这是一种生存的方法。在我的白日梦里,我可以从眼里发射激光,让那些奚落嘲笑我的人闭嘴。我可以同那些欺负我、压迫我的人较量一番。我也十分乐意封上那些骚扰者的嘴,或者可能使出《神奇宝贝》里的一招进攻术让他们睡着。
在我的幻想中,我能随心所欲改变我的身体,来充分展现我亦男亦女的全部特征。弱小的人们成了男女主角。我们变得重要,变得不再羞涩,不再用向谁道歉。令人心碎的是,我们必须为自己重建这些世界,因为现实世界中并未给我们这样的人容身之处。但是魔法却能为这么多不同的人赋予力量,这同样令人惊奇。这些做梦的人不愿让空间与时间法则阻止他们找到他们应得的、全然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
通过想象这些天马行空的情景,我对我的诸多困难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这样的想象给了我呼吸的空间,让我能够判断出没有魔法我能做些什么,从而帮助我解决问题。我对周围环境的评估也更加主动。比如,关于“有求必应屋”的白日梦告诉我,我需要离开现实中我所在的这间旅馆房间,回到我自己的房间,爬上床,戴上耳机,再关掉灯。尽管这并不会改变第一个旅馆房间里那些人对我说的话,但却让我感觉好了很多。
我走在街上,幻想着对那些骚扰我的人施以魔法时,我就会将头又稍稍抬高几分。我或许无法给人施魔法,但假装自己有这种能力却让我感觉自己和赫敏・格兰杰(译注:《哈利・波特》中的女主角)一样充满了力量。当我能够在自己身上看见她的一部分影子时,我就觉得自己能够战胜任何困难。只要你能梦到,你就能做到――或至少能让其中的一部分成为现实!那对我来说,就是力量。
1. harsh [h??] adj. 刺目的
2. fluorescent light: 日光灯。fluorescent [?fl???resnt] adj. 发亮的;亮晶晶的
3. interject [??nt??d?ekt] vt. (突然)插入
4. be frozen with: (因害怕、恐惧等情绪而)呆住;僵住
5. dire [?da??(r)] adj. 重大的;迫切的
6. marble [?m?bl] n. 大理石
7. sorcery [?s??s?ri] n. 巫术
8. telekinetic [?tel?k??net?k] adj. 隔空取物的
9. abusive [??bju?s?v] adj. (指人)爱骂人的,口出恶言的
10. resonate [?rez?ne?t] vi. 使发生共鸣
11. autonomous [???t?n?m?s] adj. 独立自主的
12. reliant [r??la??nt] adj. 依赖的;依靠的;信赖的
13. queer [kw??(r)] n. 同性恋
14. transgender [tr?nz?d?end?(r)] adj. 变性的;变性者的
15. catcaller [?k?tk??l?(r)] n. 发出嘘声嘲笑(或反对)别人的人
16. take on: 同……较量;接受……的挑战
17. harasser [?h?r?s?(r)] n. 骚扰者
18. Pokémon: 《神奇宝贝》,日本的一部动画片,以丘比特为主角。
19. gender-fluid: 综合男女两种性别特征的;时而表现男性特征时而表现女性特征的
20. disempowered [?d?s?m?pa??d] adj. 不再强大(或自信)的
21. protagonist [pr??t??n?st] n. (戏剧或小说中的)主角
22. heroine [?her???n] n. (书、戏剧、电影等中受人爱慕的)女主人公
23. unapologetic [??n??p?l??d?et?k] adj. 不愧悔的;不道歉的
24. proactively [?pr????kt?vli] adv. 主动(促使事情发生以掌控情势)地
25. hex [heks] vt. 施魔法于
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角色
我是你什么人
如果不是情人
是不是不要再浪费我的人生
第二章
记得痞子蔡曾经在《雨衣》中提到人生四大痛苦事:野外骑车被雨淋,他乡跑路仇人知;炎炎夏季停电夜,打牌三家缺一时。
看看自己现在的窘境,竟也觉得好不到哪去。
中考成绩下来了,我的分数距离上市重点还差几分。我几乎就要为这几分而疯狂了,就因为我看书看得太晚,以至于第二天头脑发昏,化学最后一面的卷子都没有做完。
我难过,老爸也看得出来。他为我托了很多关系,这才让我上了市重点。
一个人漫步在新学校的时候,有说不出的感慨。心里面挺难过的,尤其是看到那些真正因为成绩而考进来的同学。
“Hi,同学,真有缘。”
我抬头,看见一个穿着挺“韩国”的男孩。
“不记得了?那个被盆栽砸到的硬汉啊!”他手舞足蹈地在我面前比画起来。
“原来是你个瘟神。”我斜眯他一眼,就转身绕开他。
“别这样么。你是这个学校的新生吗?我也是新生哦,我叫宁俊,你呢?”他跟着跑了上来。
“你知不知道你很烦?”
“……知道。”他突然严肃了起来。在我以为他生气了的时候,他又说,“可是我烦得有味道哦。”
他又嬉皮笑脸起来。
我抬头正想说些什么的时候,就看见夏渊站在我正前方的大树下。他戴着眼睛,手上拿着几本书,看上去很书生气,也有着一种让我感觉陌生的味道。
“Hi!”我走过去跟他打招呼。
“你考的也是这个学校吗?”他微笑着望着我,眼里永远藏着一段温柔的距离,“恭喜你,你的成绩得到肯定了。”
我突然尴尬起来,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但在他的面前,在喜欢的人面前,女孩子总是希望自己表现出最可爱的一面。
“谢谢。”
我们之间又安静了下来。
“为什么会想到考这所学校?哦,我的问题真傻。”他轻笑着,“这是市重点,你当然会想考。”
“不只是因为这样。”我抬头望着他,眨着俏皮的眼,“还有因为你咯。你还欠我一元钱,我是来讨债的。”
他突然静默了,不说话。
“哎呀,跟你开玩笑的了,哪有这么快?你想清楚再说了。”我依然挂着自己认为是最完美的笑。
“一起吃午饭吗?”他指了指学校外面。
“不去食堂吃吗?”我望了望食堂的方向,又望了望大门边的方向。
“哎,以后你有得受了,我们学校食堂的饭菜味道很奇怪。今天不想吃食堂的,出去吃,我请客。”他笑。我也笑。能这样两个人一起漫步在校园中,已经很好了。
初三的长假是对我初中三年学习生活全部的总结与放松。在这漫长的假期中,为了不让自己想些过多的、不应该想的事情,大部分的时间,我都是泡在网上的。在网上发帖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爱写些有的、没有的爱情故事,以女主角的身份去感受一段段我不曾经历过的感情。也许这样的生活才是适合我的,也许在我发挥想象力写爱情故事的时候,就已经想了很多不应该想的事情。
“放假你不出去玩吗?”许瑶打来电话。在她的电话里,永远有响不完的食物咀嚼声。
“还没决定要去哪,只是老爸说,可能会带我和那未见面的‘新妈妈’去新马泰玩吧!”我把电话夹在脖子与肩的中间,手正忙不停的敲打着我的新作《奥菲利亚的微笑》。
上次发表在中华少年文学网上的《蓝水晶之恋》反映还不错,所以我决定换一个主角,让它再续前缘。
“新马泰?”又是一阵食物的咀嚼声,“哎~~小资呐!”
“你呢?也要出去玩吗?”
“去啊!本来还想叫你一起去海南岛玩的,但我看是不用了吧!”
“那很热的,你也不怕回来之后不成人形?”
“我本来就黑,怕什么?”她傻笑了几声,“说不定会有艳遇哦!”
“你真好,应该可以玩一个假期吧!?我可不行,回来还要补习,我的成绩很差。”我转头,看见荧幕下角的QQ不停的闪。
——老奶奶好。
我开了,是一个叫“守望者”的人发来的。
——孙子好。
我发过去。
“干什么?你傻了?”许瑶又接着说。
“没了,还有什么好说的啊?”
“今天要和你那新妈妈见面吧?听说她有个儿子,是多大的人啊?好不好?帅不帅?”她的声音挺兴奋,显然她对于我这未见面的兄弟,比对我还感兴趣。
“我怎么知道?我爸又没说。”QQ又开始闪了。
——小姑娘还挺拽。你多大啊?叫什么名字啊?漂不漂亮?
他一句话里带了好几个表情,让人看了就会联想到他的脸,一副搞笑的神情。
——我多大这个问题你应该去问我妈,我叫什么名字你应该去问我爸。你知道河马长什么样子吗?我可以告诉你,和我一个样,你说我漂不漂亮?
我又发过去。
“哦!真没意思,你怎么就不问呢?”她顿了顿又说,“晚上见了面之后要给我打个电话啊!”
“知道了。看不出你还挺罗嗦的啊!”我挂了电话,QQ又开始闪了。
——咦?这么巧啊?我同学都说我长得挺象河马的,我们天生一对么。
——看不出来你脸皮还挺厚。
我笑了笑。
——谢谢哦!从小我奶奶就说我是河马里最俊的,脸皮厚点挺有看头的。
——算了,我怕了你了,老头。
——不客气,老奶奶。
晚上7点多的时候,我和老爸已经坐在“香格里拉”等着了。先来的是一个挽着高髻的女人,看上去挺可亲的。
老爸说,她也是个地地到到的上海人,现在在他的公司里当技术部的经理,是个挺能干的女人。
我点头陪笑,对于这个所谓的“江阿姨”并没什么多余的感觉。只是抬眼望了望,并未见到她的儿子,突然还觉得挺好奇的。
“我儿子要上了补习才能过来,真是不好意思哦!”她说,眼神中有欠意。
我小声跟老爸说我想先走,留点时间给他们二人。
老爸突然脸一红,就叫我早点回家,别在街上乱逛。
如今,热衷音乐的人很多,热衷到自己创作的人并不多,创作之余还自己录音制作的人更少。叶晓炜、吴敏夫妇,就在演唱、创作、制作中享受着音乐带来的乐趣。
走进这个军旅家庭,男主人叶晓炜直接将我带入他的工作室。电脑、钢琴、音响、麦克、耳机以及书柜上林林总总的专业书籍、电脑桌上高高堆起的谱子,构成了一方音乐天地。“其实也不能说是工作室,没有这么专业。”这是叶晓炜一贯的谦虚。
宣传队里的“万金油”
夫妻二人都是14岁参军到第一医院,他们相识、相知、相恋,除了本职工作,共同的兴趣爱好――音乐是他们拉近距离的关键纽带。
70年代初,正值“”,叶晓炜和吴敏双双被抽调到宣传队,演样板戏。15岁的叶晓炜因为普通话好被选中饰演《沙家浜》中的沙四龙。这是叶晓炜第一次登台,全剧第一个出场的叶晓炜格外紧张。“虽然四龙只有一段唱,但是动作特别多,第一次登台还是挺成功的,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后来,叶晓炜又出演了多部样板戏,也逐渐当上了主角。“晓炜能唱能跳,还说相声、快板,属于‘万金油’型。”坐在一旁的吴敏忍不住介绍道,“那个年代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宣传队的演出几乎是大家全部的娱乐生活,‘万金油’理所当然也就成了单位的明星”。
其实,吴敏也同样是单位的“明星”,喜欢唱歌跳舞的吴敏一直梦想着能进入文工团,专职从事文艺工作。但由于父亲当时是文工团的政委,为了避嫌,吴敏将自己的梦想藏在心底。在宣传队,她尽情施展自己的艺术热情。“我的自信好像就是在宣传队培养出来的”,只要一提起音乐,吴敏就格外兴奋。
1979年,24岁的叶晓炜考入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在上海开始了长达7年的本科、研究生学习。毕业留校后,1987年调到北京。大学期间,繁重的学业依旧没有影响叶晓炜的爱乐热情,他参加合唱队,组织演出,依旧身兼多职地忙碌着。
歌唱家们的“录音师”
叶晓炜喜欢电脑,市面上的技术到哪一步,他就跟到哪一步。于是,从VCD时代到DVD时代,从单纯的画面配乐到自创背景音乐,叶晓炜越走越深。
2004年起,叶晓炜开始自学MIDI,借来专业书籍,刻苦钻研。“我认为我自己能够掌握这门技术,首先我精通电脑,其次我的英文好,便于学习,第三我有乐理基础。”就这样,叶晓炜一点点摸索,买设备、下软件,拿着家人的演唱盘小试牛刀。他告诉我,音响设备的档次不是最重要的,关键看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越深入,就越深奥,需要学的东西就越多。学会了MIDI制作之后,叶晓炜又向音乐创作领域发起进攻。“起初我只是尝试着写一些小段的旋律,慢慢才放开手脚。说到这儿,吴敏把叶晓炜的歌本拿给了我,《总后卫生部药品仪器检验所之歌》《第一医院战友之歌》等作品竟有厚厚一本,还有研究生导师80大寿时,叶晓炜亲自创作、制作的《好福气》。这首歌成为导师最中意的礼物,在同学间广为传唱。
家里的这个工作室,专门接待亲朋好友。每一个来的人都会带着一盘自己的专辑走,夫妻俩笑称,“从我们家走出去的都是歌唱家”。“我们就是自娱自乐,唱一些我们喜欢的老歌,我有意识的给录下来,经过制作,刻成盘,送给大家。每一个人都对自己的演唱很惊讶,无形中也树立了自信。”吴敏说,他们就爱热闹,朋友来了一批又来一批,地板踩花了不怕,只要大家高兴。
合唱团里的“打谱员”
2003年,叶晓炜和吴敏先后加入了军旅之声合唱团,一周两次的合唱训练以及各种节日的演出,让夫妻二人更加有活力。由于合唱团经常请专业老师进行辅导,叶晓炜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认真汲取营养,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在女儿学钢琴时,叶晓炜跟着学会了五线谱。所以在合唱团,译谱、打谱的工作自然落到了叶晓炜身上。“这对我也是一种锻炼,起初我翻译起来也很慢,一条线一条线的数音符,干得多了,也就快了。”业务逐渐熟练之后,叶晓炜不仅译谱、打谱,录伴奏等工作也都接了下来,可谓“一条龙”服务。
叶晓炜现在最得意的是扣四重奏的谱子,因为重奏的谱子较少,但是平时朋友来家里聚会用的又比较多,于是,没有现成的就自己动手。吴敏佩服丈夫的才华,形容丈夫是个自学能力强的人,越是有难度,越是有兴趣。叶晓炜如今正在自学钢琴,还经常老歌新唱。
在这个家里,一个男低音、一个女中音,自己唱、自己录。吴敏说:“正是因为共同的爱好,致使我们吵架都吵不起来。但凡有点争吵,一说音乐,就化解了。”虽然是业余爱好,但夫妻二人都把音乐当作正事,也正因为是业余爱好,所以没有压力,才越走越远。
余:我是湖南人,最初是南方的“南”,湖南的“南”。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上有三个重名的同学,我改成了“楠”,但还是有重名的,最后改成这个“男”就没有重名的了。
八:1995年北京电影学院在大连招生,你是当时大连市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的唯一应届高中毕业生。作为非艺术类院校的学生,此前想过做演员吗?走这条路是最适合自己的吗?
余:当时在学校里,长得不太难看的女生有时会被说长得像谁谁,以后可以当演员。但是真把演员当成职业,那时还真没有想过。
开始时觉得自己特别不适合做这个职业,我是上课时老师叫我回答问题都不敢站起来的那种学生。所以我身边的同学朋友听说我做演员,也是有点吃惊的。
八:据说生活中很内向、低调的人,往往在荧幕上爆发力很强。
余:过去大家会说,让你给亲戚朋友表演个节目还不好意思,这种人是不能做演员的。所以当时我也特别怀疑,刚到电影学院时也是这种状态。社交,卡拉OK,这些我都不太喜欢。老师也给过我否定,说那你做不了演员。我挺沉闷,两年吧。
八:是班主任谢园老师吗?
余:不是,他是招我进北京电影学院的老师。他能做我的老师我挺幸运的,这个起点对我是蛮重要的。
八:电影《月蚀》获得“最佳女演员”奖。年轻,出演的第一部电影就获奖,你是什么感觉?
余:那时我二十一二岁吧,是一个幸运的开始。
那时电视剧比电影热,受众广,有《渴望》、《牵手》、《过把瘾》等,电影的普及率和共识度没有那么高。当时文艺片做得比较好,我赶上文艺片的小末班车了吧。
那部影片蛮重要的,我知道了我能演戏,我能演电影,还可以不错,还可以更好。是一个开始的感觉吧。现在我还是很爱文艺片,只是那个时候更是一种情怀吧。不能说电影高尚、崇高,电影是一种级别比较高的艺术表演。现在也演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商业片,因为现在文艺片不多,这种转变很有意义,挺开心的。
八:演文艺片,即使饰演农村女孩也是乐在其中的。
余:对,我很热衷于改变。
那个时候需要证明自己。很难演农村人,我演,演着演着导演觉得你演农村人很合适,演城市人有问题。然后又扳回来。这是有意思的地方,不停地证明自己的能力。
八:你是一个比较有语言天赋的人,英语说得好。你的第二部作品是法国电影《狂怒》女主角。法语,从零开始,有压力吗?
余:那部电影在整个亚洲选角,项目比较大,启动资金1亿左右。我当时想做了会非常好,不想浪费这次磨练自己的机会,但是做,不是你能不能做成,你接受了,别人接受了你,你能不能承担下来。他们选角选了很久,然后试镜,试镜确定后我觉得压力来了。为了这部电影,他们让我提前四个月到法国学习法语。我出发的前一天才告诉我爸我妈,他们吓了一跳。我一个人去了法国。这期间没有回过家,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不停地学法语。
我这个人对于某一门技能,比如语言,比如表演,会很着迷,不会觉得累。语言说得好听说得漂亮,我会欣喜若狂。
我英语说得不错了,突然间要演法语电影,法语说好以后,又演一个陕北话的角色,跨度很大。当时确实辛苦,大约六年吧,我觉得特别辛苦。但是还好是辛苦在好事上,不是在不好的事情上。
八:没有退路,很想演好,压力大所以很努力,但享受这种挑战的过程,真痛苦也演不好。
余:真痛苦我就不做了。我不愿意在心理上给自己痛苦,身体上的痛苦、工作上的压力,对我来说都没什么,如果心里不愿意做而非要做,我会觉得更辛苦。演《狂怒》,包括学法语,我挺愿意的。压力有时候是有益的。
八:《惊蛰》获得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你饰演的陕北农村女子二妹,被许多人误认为演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当地女孩,不是专业演员。被误认为不是专业演员,开心还是不爽?
余:当然是开心。但是如果现实生活中被这么认为,可能我会觉得有点儿奇怪(笑)。银幕上,质感比较接近了,做得比较到位了,才会让别人有误解,是挺高兴的一件事。
八:做演员与其他职业的区别之一也是魅力所在,是有机会尝试很多与自己的生活完全不同的人的生活。享受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的感觉吗?
余:当时特别着迷,别人一看,你原来是这样啊,我心里就很开心。我觉得演员这辈子活得很值,不停地穿梭在不同的灵魂里,还能回到自己这里。
八:看你在电影中塑造的人物、接受的为数不多的采访,会觉得你是一个很有性格、特立独行又低调的人。生活中的你是低调的人吗?怎么看曝光率?
余:是,毫不犹豫是,因为我把高调都释放在了电影里。而且还有一点,我不知道是不是大家都认同,当你有能力在电影上高调的时候,很难在生活中还高调,觉得高调特别没有意义。如果在电影中不能全部发挥又无处释放,可能在生活中……可是生活中怎么高调啊,不就是生活嘛,很难理解这种高调。
增加曝光率不难,难的是我正在做的作品。作品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上个头条说我这个作品好,大家去电影院看了说不行。首先得把电影做好,用电影本身评判,其他的都无所谓。可能我想的有些完美吧,我愿意把角色、人物做好。我也不像以前那样,一定要文艺、深度到大家都看不懂,希望大家能赏心悦目,看得很开心就很好。
八:从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到出演第一部电影《月蚀》、饰演法国电影《狂怒》女主角、出演金熊奖影片《图雅的婚事》、参演好莱坞电影《极速赛车手》和《敢死队2》,你的性格或者其他方面有变化吗?你说过你是在电影中成长的,请你谈谈让你感触最深的一件事。
余:我觉得性格很难改变。但是在世界观上不太一样了,过去会更自我,后来发现自我真的毫无益处,当然也不可能完全翻牌,但是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太自我是不行的。现在我会选择另外一种方式。过去什么都忍不住,听课觉得没意思就拿着书本走了,觉得我还不如去图书馆、去看电影或者自己待着看什么东西,现在我肯定不会这样,我听的这部分没意思,也许还有很有意思的还没有听到呢。如果回到那个时候,我不会那么直接吧。
做电影这么多年,从喜欢到现在,让我感触最深的有两方面:一方面,演电影、演戏需要天分、努力,也需要机缘;另一方面,认定一件事情后,坚持肯定是对的,是被反复证明过的。有些人别人说一说方向就转变了,放弃这个去做别的。当机缘给你的时候你要坚持。以前在电影学院,有些人不管是演小品还是演话剧,都让人震惊,怎么这么会演,这么棒。但几年后,发现他们去做别的工作了,见面聊天时会说当时再坚持一下就好了。有些事情是需要坚持的。这是感触最深的两方面,一个是老天给的,一个是要坚持自己最初认定的,不管多艰难。
八:可以透露与你合作过的中外导演或演员对你的评价吗?比如宁浩、徐峥、黄渤、管虎、王小帅、孙红雷、李连杰、谢园等等,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
余:我还真不知道啊。他们要是评价我可能不会当着我的面吧,好像没有当面说过。不好意思啊,这个真的不知道。
八:你多次封后,但是国内的一些观众对你的熟知程度与此有些差距,你怎么看待?
余:以前拿奖或演文艺片,观众感觉不熟悉。自从《杀生》过来,到《敢死队2》、到《无人区》、《全民目击》,电影的受众度有了,但是不会拿奖了,觉得真是很有意思,不能都齐全吧,我觉得还好。
八:你是国际影坛上最被熟知的中国面孔之一。能走出本土,走进世界观众的视野,你觉得自己的优势是什么?
余:我能表达的气质比较多元化,不太局限于本土。我表达的东西或是表达方式是导演想要的。我演完,他们会说我就要这种,主要还是表达能不能达到导演需要的水准。
八:拍完外国的转身拍特别本土的。
余:对,又乡村,又“敢死队”的。
八:你上大一的时候演过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和今年情人节即将上映的电影《北爱》有什么联系吗?
余:哇,我跟你讲,命运可有意思了,既然你提了,我就和你说说这个事情。拍了《北爱》之后,那个电视剧其实没有太火,不过是一个好的开始,当时一帮人都是学生,老徐是学生,我也是学生,觉得大家在一块真好玩。这么多年后的一天,几乎是在同一个季节,拍了这部电影《北爱》。拍《西风烈》的时候,我问高导是一个什么感觉的电影,他问我看过《敢死队1》吗,我说没有,他说这就是中国的“敢死队”,你就照着这种感觉演就行。很多年以后,在同一个季节,开机时间一模一样,我拍了《敢死队2》。
八:有粉丝问:你为什么演的大多是冷艳的角色?你有特别想挑战、至今还没有演过的角色吗?
余:这个真的是得改变一下了。比如《敢死队2》里面有打戏,也比较酷,但是有意思的是我之前演的是农村女孩,他们怎么知道我能演打戏的,而且我真的是可以演打戏的。找我来演的都是这样的角色,那我就这样演呗。《无人区》真是折腾起来了,《杀生》有些改变,但《全民目击》又回到那种了。
八:很冷艳,不笑甚至不说话,全靠眼神表达更考验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