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1:53
导语:在副科复习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精心设计,梳理复习内容,优化复习程序
数学复习课怎么设计,显然它和新授课有着明显的区别。复习课应该坚持突出重点,精讲精练。复习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过的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1.制定的复习目标要有具体性和针对性
目标要具体。不要提一些抽象或空泛的口号,例如“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这样的目标显得太空洞,到底培养学生的哪些习惯,却不是很清楚。一堂数学课只能按实际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某一方面的能力,太多会适得其反。目标针对性要强,目标中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要求需准确,三者之间不能混淆。如小学数学中统计图表的复习,要将学过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强化和分化,防止相关或相似知识产生混淆。制定复习目标时,应注意和前面新授课中发现的问题结合起来,以利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2.将数学知识点串联成知识网、知识树
复习阶段应该制定好复习教案,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安排时间,合理设计内容,认真备好每一节复习课。不能搞题海战术,更不能以教师一人讲题目来包办课堂。首先,要把教材体系中的相关数学知识进行再现,基本的数学概念,公式,方法,应该让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并加以强化。然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将这些基本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总结,分析,形成“知识树”;将分散,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的知识,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这也会使学生明白复习课不是可有可无的。如小学数学中的解方程中包括了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解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等。串联好的知识网络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去理解,掌握和运用。
3. 优化复习结构,精讲精练,有效指导
复习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做到把握重点,分散难点,练习的设计要有代表性。练习题的选取和设计要注重题目的难易程度,太简单,没有思考练习的价值,起不到复习的目的;太难,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伤害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选择练习的时候,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的具体情况来定。处理好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的关系,教师不可一口气讲解的太多太杂;要尽可能多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予学生更多地自主复习的机会,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己进行独立思考。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1.重视课前的复习导入,唤起学生的兴趣
数学复习课的内容大多是学生所熟知的,缺少了新鲜感。为避免学生产生学习倦怠,教师要掌握导入的技巧;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同样会被课堂学习所吸引。要注重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和民主的学习氛围,利用生动有趣的言语巧妙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到复习中来。例在复习“千米和吨”这一单元时,可以从学生们生活实践入手,询问周围同学的身高和体重,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离不开这些长度和重量的计量单位。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设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特定情境。例如,在上低年级的复习口算时,可以创设“木偶王国”开展运动会的情境,把每道口算题设计成运动项目,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比赛,小学生很兴奋,学习的热情特别高。这样,既有效地减少学生对于复习旧知带来的疲劳感,又能在轻松的气氛中开展教学活动中,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复习阶段,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的学习情况又各不相同,教师有时难以控制复习进度,小组学习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好方法。例如:小组开展编写数学小题目来考考大家。因为每组学生都确立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他们在学习中把个人竞争变成小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小组竞争的局面,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强化了学生的学习的动机。通过小组学习,学生间互相启发和交流,发挥群体协作的精神,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复习采用分层教学
改变传统的复习方法和形式,复习课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小学生年龄特点,要有自主性、科学性、新颖性、系统性和针对性。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因材施教,在提问、练习和布置作业时,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采取分层设计,结合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做一些针对性较强的练习和对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进行有效地复习,避免机械重复,劳而无功。这样每个学生各有所得,真正实现复习的目标,最终达到提高复习的效果。
三、与学生认真交流沟通,及时而有效地进行总结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复习课 预习问题 设计策略
复习课是在阶段性教学结束或学期教学结束后进行的一种课型。复习的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查漏补缺,形成知识网络、提高技能,学会应用,增强能力。特别是九年级化学学科,知识点零碎,难成体系,如果只是对书本知识的简单回顾,就会造成学生对复习产生厌烦的情绪,难以保障复习课教学的顺利开展,所以说设计有效的预习问题是引导学生自学质疑的关键所在,也是激发学生复习欲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我就化学复习课中问题设计的策略作探讨。
1.问题设计情境化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变低效为高效。复习课本身就是一种难上的课型,复习的内容已是学生在新课学习过程中学过的,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让学生感觉毫无新意,有一种汤剩饭的感觉,易产生学习疲劳,导致课堂教学低效。因此围绕课堂教学任务设计有效的预习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提前介入学习,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活思维,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1)将问题置于生活情境中,从学生熟知的身边事物入手,设计合理的问题,极容易激发学生解答的欲望,并能使其在解答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化学情感。
例如:在复习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你阅读下面有关酒精的一段文字,回答有关问题。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易燃烧,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处边汽化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 ,化学性质有 ,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 ,发生的化学变化是 。
这样从身边熟知的物质酒精入手,让学生回答有关变化和性质的问题,使学生容易进入情境,并积极思考什么是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什么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思考如何判断。这样既巩固了基本概念又激发了思维,而不是简单重复概念的复习。
(2)将问题置于故事或一些事件的情节中,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化学的神奇和有用,增强探究的欲望,并使其在探讨解答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激活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复习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碳和碳的化合物》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今年在我市某地,李老汉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后不幸死亡,孙女士冬天用煤炉取暖也发生了煤气中毒死亡事件。从这两起悲剧来看,请你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分析,李老汉和孙女士死亡的原因相同吗?为什么?如何防止这类事件的发生?
我通过这一事件的陈述,使学生很容易产生探讨欲望,迫切想知道结果,能积极参与讨论,都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解决的过程中很自然巩固并掌握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习化学并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情感。
(3)将问题置于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思考解决问题,通过亲身参与探究活动来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科学素养。
2.问题设计层次化
在学习过程中,每一个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不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的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此教学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所以说摸清学情,设计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的预习问题,通过课前将问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先学,暴露问题,再经过反馈,才有利于实施因材施教。复习问题设计的层次性要体现在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先设计几个简单问题,再设置几个开放的、思维要求比较高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试去解答几问,使其获得成就感,从而保持学习的兴趣。例如:复习九年级化学(人教版)《气体的制取》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1)相信你会思考:确定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分别要考虑哪些因素?(2)相信你会选择:请你从所给的图示中选择仪器分别组装一套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装置。(3)相信你会变通:你还能用哪些仪器代替你刚才组装的装置中的仪器或部分仪器,再组合一套或多套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装置?看谁组装得多。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设计,形成一个有效问题组:(1)解决的是知识基础问题;(2)解决的是初步应用问题;(3)解决的是灵活应变和应用能力问题。三个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发挥思维的空间,都能尝试成功的喜悦,实现所有同学都有收获,共同提高。
3.问题设计目标化
复习课中预习问题的设计不仅是为了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是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的检测,是对已学知识再现的一个深层次的检查,也是为后面课堂教学中的教提供了重要依据。这就要求预习问题的设计要紧扣课堂教学的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设计,以体现问题的评价功能,准确把握学生的疑点和难点,为课堂教学中的后教指明方向,以期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明确并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也实现了复习课中减时增效的目标。如上面复习《气体的制取》时设计的三个问题就具有极强的目标性。(1)问就体现了知识与技能的考查,落实基础问题,展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2)、(3)两问就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考查,落实初步应用和灵活应变等能力问题,在解答过程中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这些目标在问题设计中的全面构建,不仅让学生通过问题掌握了知识,学会了学习和做人的方法,提高了自身的科学素养,而且实现了教师教书育人的宏伟目标。
4.问题设计实效化
九年级的同学不仅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掌握知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而且面临着一个升学的压力,这也是人生的第一次选择,所以有个好的成绩是每一个学生的心愿。教师不仅承担着育人的责任,而且担负着教育学生如何应考的义务。在复习阶段,时间短、任务重,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教会学生应考,把握学习重点是教师设计教学方案的关键。因此,复习课中预习问题的设计应具有很强的实效性,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中考指南为纲领,设计实效的问题,引领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应试,争取在考试中获取成功。不设计毫无价值的问题,不设计重复低效的问题,让学生能通过预习问题明确复习目标,轻松把握学习重点,形成能力,高效学习。如复习《溶液》内容时,对有关溶解度的计算问题就不涉及,更多关注对概念的理解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方面内容。预习问题设计得有侧重,学生的学习就有重点。只要老师把握学情,精心设计,务求实效,就一定能达到高效的复习效果。
5.问题设计多样化
复习问题形式的单一化很容易让人产生学习的疲劳感,也难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浪花,更易产生学习情绪的低落,带来低效的复习效果。所以说,应依据学情设计形式多样的问题,将填空式、简答式、习题化的问题有机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来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合理的问题,达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预期目标,培养学生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
总之,复习课中预习问题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这一理念,从学生实际出发,务实求真、精心设计,让所设计的问题具有引导和评价的功能,成为学生暴露不足、培养自己思维能力的载体,也让设计的问题成为教师把握学情的载体和实施课堂教学的航标,构建高效的复习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缪徐.论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设计.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7):13.
方壮志,女,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教授,经济学博士,金融学硕士导师。主要从事国际金融、房地产投资以及行为金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教授国际金融、房地产金融与投资课程。2010年至2011年在美国印地安纳大学凯利商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研究,这期间参加了26届美国房地产年会,于同年参加了印地安纳州一年一度的商业房地产年会。
二、主要研究领域和成果
方教授早期的研究兴趣在国际经济领域,主要集中在中国作为崛起的大国在世界经济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地区间的经济合作。相关的研究曾以“区域领导者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为题,发表在2002年的《世界经济》,探讨中国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领导力作用,另于2003年在《经济研究参考》上发表了中国在东亚经济合作中之影响力的文章。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房地产市场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早在1997年,方教授就十分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曾在武汉市房地产发展研讨会上提出了以住房消费推进住房市场发展的建议和对策,并于次年发表在《城乡建设》杂志。近十年来住房市场价格快速上升有着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之一是住房市场的供应结构失衡。由于住房市场价格的快速上升备受关注,开始回顾住房制度的改革,探讨了早期的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房存在诸多的问题,而保障性住房的供应规模非常狭小,无法达到稳定住房市场基本面的作用。伴随着行为经济学的崛起,这一时期主要研究和探讨金融市场价格波动与商品市场价格波动的本质,代表作发表在《南大商学评论》。同时,运用行为经济学的思想,从政策诱因和货币超发的角度,分析了房地产投资热和价格快速上升的原因,并发表在《学习与实践》杂志。
近年来主要承担国家开发银行关于公共租赁住房投融资平台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深刻认识到住房制度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希望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来找到住房市场健康发展的以来路径。通过对国外住房市场的研究,认为住房市场的结构需要调整,住房市场的全面商品化无疑将引起价格的快速上升,只有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才能让住房市场稳定繁荣,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最终目标。2012年开始,政府逐步调整保障性住房发展的战略,公共租赁住房的发展是今后供应结构调整的方向。但是如何有效地运行,这里涉及到整个金融市场的协调发展。可以借鉴北欧国家和德国的市场化经验,充分调动私人租赁市场的闲置资源,将未来的公共租赁与私人租赁市场协调发展,既能解决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也能通过私人租赁与公共租赁市场的一体化,形成住房市场的基本面,租金是衡量住房市场价格基本面的重要指标,如果能够充分利用闲置住房,通过供应结构调整以及相关法律和税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以期有效地稳定住房市场的价格。
方教授多次主持或者参与实际项目的研究,近年来主持了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科自主创新项目《公共租赁住房与私人租赁住房市场一体化研究》(项目审批号2013WZ011),以及国家开发银行资助项目开发性金融支持的公共租赁住房投融资平台研究。多次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近年来主要参与国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Markov转换动态条件相关分析的金融危机传导机制识别及对策研究》。
三、主要论著
1、城市经济网络与武汉市的城市定位,中国城市化: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陈甬军、陈爱民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
2、国际金融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
3、美国房地产经纪业及其启示,投资理论与实践,1996年第9期。
4、浅论物业管理,中国第三产业,1997年第4期。
5、跨国跨国公司与民族工业的发展,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3期。
6、住宅消费:让大众成为消费主体,城乡建设,1998年第2期。
7、区域领导者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2002年第12期。
8、个人投资者的行为及其偏差分析――兼论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方法,首届“行为金融与资本市场研讨会”论文集,南京,2003年。
9、汇率制度选择与东亚货币合作,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第94期。
10、经济适用房的外部性与房地产市场效率,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2期。
11、中国大陆《政治经济学》的转变:文化演化论的理解,国家发展研究,2004年第4卷第1期。
12、非理与市场效率的新诠释,南大商学评论,2005年第1期。
13、宏观经济政策的传导与住房投资热的诱因,学习与实践,2007年第5期。
一、化学复习课最佳教学时机的设计策略
1.引用化学与人类生活紧密联系的材料,创设最佳教学时机
化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化学的发展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正如伟大的教育家、化学家傅鹰所说:“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给人以智慧。”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知识,也有了一些生活常识,从他们熟悉的化学与生活的连接处设计教学,定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持续的注意。
如,STSE是高考必考点,它的考查背景涵盖了新能源、新材料等方方面面,信息量大。教学该内容时恰逢“4.20”雅安大地震,为此我设计了一堂“消毒剂面面观”的复习课。通过查找资料我设置了一系列连贯的问题材料:①消毒剂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从饮用水的消毒到创伤的处理都要用到消毒剂。你认识哪些消毒剂?②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在水消毒处理方面有着广泛应用的消毒剂。与Cl2相比,ClO2不但具有更显著的杀菌能力,而且不会产生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物质。工业上二氧化氯的制备有化学反应法、电解食盐法等。化学方法一般采用氯酸钠与浓盐酸反应。该方法除了得到二氧化氯外,还得到一种黄绿色气体,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评价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③电解法是制备二氧化氯的另一种常见方法。用石墨做电极电解食盐水,在阳极生成二氧化氯。请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在阳极还可产生什么物质?试评价该方法的不足之处。以上设计从生活中的化学入手,引起学生注意,通过信息材料的提供,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等知识,从绿色化学角度评价化学工艺,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如此创设了一个课堂的最佳教学时机。
2.巧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创设最佳教学时机
复习课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化学问题,勤于思考、反思,逐步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从小处着手,从学生的学科错误着手。错误可以来源于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也可来源于作业、考试中的错误。善用错误,让学生从错误中发现问题、纠正问题是复习课创设最佳教学时机的又一策略。正如黑格尔所说:“错误本身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环节,由于错误,真理才会被发现。”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高考中的一大热点,又是一大难点。在复习这一部分时,我把最近几次学生综合练习中错得比较多的选项合在一起让学生讨论,总结错误问题所在。并设计了如下问题:请分析下列四个选项,提出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点。①25℃时,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H+的数目约为0.1NA;②80mL10mol/L浓盐酸与足量Mn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小于0.4NA;③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含有的原子数小于0.2NA;④标准状况下,2.24LNO与1.12LO2的混合气体中的分子数约为0.15NA。这四个选项分别代表了一个此类问题的难点,学生通过讨论,能发现此类问题的陷阱所在。正是由于是在学生所犯错误的基础上来纠正错误,学生印象深刻,兴趣高涨。此类设计不失为复习课课堂教学的一个最佳策略。
3.跨模块整合学科知识,创设最佳教学时机
新课程改革以来,化学由原来的三本书变成了八个模块,其中必修模块两个,选修模块六个。在这些模块中知识并不是各不相同的,有的相互之间是有关联的。如电化学知识在必修二里只是初步介绍,到了选修四里有更详细的介绍,在选修一中也有原电池的相关知识。在化学复习课中不能拘泥于某个点的复习,更要连成片来复习,让学生有新鲜感,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正如课程标准指出的: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跨模块的知识整合,可以不用课本的现成标题,正如课标所说:“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如我设计了一堂《负一价与正一价》的复习课,学生倍感新鲜。此复习课不仅横跨了必修一、必修二、选修三,更加深了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了可持续发
展的观念。我首先提出几个问题:①负一价和正一价是哪类元素的特征价态?引导学生从元素周期律角度去思考同主族元素的化合价特点。②负一价和正一价又是哪几种元素的特别价态呢?引导学生注意共性之中的个性,结合必修一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学生能分析出负一价的氢、氧等元素,正一价的氯等元素。③请具体举出实例,从结构角度分析并写出它们的电子式。引导学生关注物质的结构,因为结构决定性质。④举例说明它们的用途。这样设计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通过学习常见的化学物质,初步认识微观结构,了解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这一设计理念。
二、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策略的几点思考
化学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是在上课前构建的本堂课的蓝本,虽然关注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设计,但在课堂的实际操作中难免有设计以外的事情发生。如果教师还是遵循原来的课堂设计,课堂效率反而得不到提高,更会错过最佳的教学时机。
1.课堂教学中应问在当问之时
复习课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灵活的,而不能拘泥于课前的设计或一张讲义。问在当问之时也不失为捕捉课堂最佳教学时机的一种方法。记得有一节课,我在复习铁的化合物时,学生总结获得氢氧化铁的方法,提出了铁盐与氢氧化钠反应、铁盐与氨水反应、氢氧化亚铁的氧化、用铁做阳极电解氯化钠溶液后通空气、饱和氯化铁与沸水反应等,我进一步追问:饱和氯化铁与沸水反应的原理是什么?在工业上有何应用?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拓展,又创造了一个最佳教学时机。
2.课堂教学中应问对当问之人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复习课更要发挥主体的能动性,主体积极参与课堂,效率自然提高了。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如何进一步发挥提问的优势,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还应问对当问之人。学生在做作业或回答问题时所犯的错误,教师要加以了解,对于典型问题应在课堂上问当事人,促进学生纠错。对于同一问题要追问差异化的回答,这样才能创造出最佳教学时机。
参考文献
关键词:科技企业孵化器;聚集效应;区域创新;扩散效应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13-0001-04
1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概念及功能
1959年美国人乔·曼库索(Joe Mancuso)首次提出了孵化器的概念,且在美国纽约成立了第一家企业孵化器“特维亚工业中心”。由此拉开了孵化器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蓬勃的发展的序幕。由于孵化器本身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中,形式日趋多样化,所以学者对其理解的角度及侧重点也不同,至今学界并未对孵化器的概念形成统一认识,但从其定义的角度大致归纳为环境论、工具论、组织论、机制论等四大类。这些对定义理解存在的差异都不是根本性的,其共识之处在于强调了孵化器的孵化职能,专门促进企业和扶持初创企业成长的设施和相关服务体制是孵化器最为突出的特征。而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孵化器概念的深化,是指一种通过提供各种有效的服务和条件创造并培育创新型企业,转化科技成果以及促进技术创新的一种组织机构,不仅要创造新的企业主体,还要帮助企业实现技术创新。本文认为科技企业孵化器(以下简称孵化器)是以促进技术创新,加速成果转化为目的,有效聚集及运用多种资源要素的公共服务平台。
孵化器的发展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原因在于其发挥了独特的功能,有效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从微观层面度言,其定位是服务性经济组织,在客观上企业孵化器能聚集了人才、智力、资金、政策等资源,为在孵企业提供场地设备援助、办公服务、管理协助、营销服务、融资、信息及咨询等服务;从宏观层面而言,孵化器发挥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能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中小企业产业群,推动区域创新。所谓的聚集效应是指众多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在同一个孵化器空间内,通过回波效应,强化了孵化器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度;扩散效应是指在聚集效应基础上,成功孵化项目人才,技术、资金,企业家等要素向外扩散,进而对孵化器所在区域产业产生影响。
2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现状
从1987年我国第一家孵化器——武汉东湖创业服务中心成立起,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孵化器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10年底,全国范围拥有孵化器894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346家,孵化面积超过30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56200家,毕业企业47286家,就业人员117万,孵化器企业成活率是孵化器外企业成活率的10倍以上。其主要的社会经济效益体现在两个方面:孵化器事业的蓬勃发展为我国战略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有80%以上的孵化器毕业企业留在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成为了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升级,促进战略新兴产业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力量;孵化器将技术与市场有效对接,以最低的资源消耗,最高的创业成功率培育出大批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与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因此,各地政府将孵化器建设作为促进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纷纷列入各地政府经济发展规划。
3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现状
广西的孵化器事业也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从1989年广西第一家孵化器——桂林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成立起,截至2010年底,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9家,其中高新区内5家(有4家创业服务中心获国家级认定),各市科技局建设孵化器4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区科技企业孵化器拥有孵化场地面积40.85万平方米,比2009年增加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45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50多家,年度毕业企业近100家;孵化器内企业总收入近5亿元,利税4000多万元;申请专利120多件,获授权70多件,其中发明专利获授权30多件。2010年的孵化器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
方面:
3.1各地孵化器工作亮点纷呈
2010年,各地孵化器工作成效显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北海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以项目为切入点,重点加快北部湾电子孵化基地软硬件的建设,建立了能为电子信息中小企业提供电磁兼容测试、环境测试、电量标准测试等三大检测服务的电子信息产品公共测试中心,有效强化了孵化服务的专业性;桂林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紧紧围绕九大产业链开展企业引入工作,有针对性地实施培育计划,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并通过举办创新创意文化节等活动提升了园区企业创新意识和文化底蕴,为科技创业企业营造了一个优良创业环境;南宁新技术创业者中心通过扎实做好项目管理工作,积极组织企业参与交流活动,完善孵化软环境,提升了孵化服务水平;柳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通过改进服务手段,及时做好企业培育及跟踪服务,顺利推进专业孵化器的建设,有效促进了柳州高新区的升级与创新型特色园区的规划建设。
3.2孵化器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
2010年,科技厅组织开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暂行办法》(桂科高字
〔2005〕123号)进行修订的工作,并形成《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新办法重点解决了广西孵化器建设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修改了内容框架;在可支配场地、在孵企业数等方面适当降低了认定标准;规范了孵化器管理;还完善了孵化器的扶持政策。这些政策旨在增加广西孵化器数量及扩大规模范围,从设区城市至县城全面促进孵化器的建设和
发展。
4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20多年的发展,虽然广西的孵化器在促进科技对经济的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
4.1各地对孵化器认识不足、支持力量不够,专业化水平低,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目前,广西仅有9家孵化器,集中在南宁、桂林、柳州、北海等4地,且规模偏小,以最大的孵化器南宁新技术创业者中心为例,其2010年总收入仅为616万元,孵化面积为10万平方米;从各地政府发展规划层面看,多数地市未将孵化器建设列入经济发展规划的重点,资金投入规模偏小,其中南宁新技术创业者中心等5家孵化器年均获得政府拨款仅为300多万元;孵化器专业水平低,仅有几个专业性公共技术平台,整体创新能力欠佳,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4.2软硬件设施不完善,提供服务能力差
从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看,广西孵化器总体面积偏低,不到全国孵化品总面积的2%,规模偏小,容纳能力有限,限制了孵化项目的引进;由于缺乏相关高级人才及政策的支持,孵化器难以成为技术、资金、市场地有效衔接的有效平台,孵化服务基本停留在初级阶段,即以提供场地租赁、物业管理、中介服务等内容为主,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有待
提升。
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 道家。①老子:世界本原是“道”、朴素辩证法、“无为而治”。②庄子:“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
(2) 儒家。①孔子:“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政以德”,提出“正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②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说”。③荀子:“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仁义”、“王道”。
(3) 法家。韩非子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4)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2.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 代表人物:董仲舒。
(2) 思想来源:以儒家思想为主,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
(3) 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
(4) 主要内容:①天人感应。②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④大一统。
3. 宋明理学
(1) 程朱理学:“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存天理,灭人欲”;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
(2) 陆王心学: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知行合一”认为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4.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1) 李贽:否定孔孟学说;批判程朱理学;倡导个性自由;否定“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2) 顾、王、黄:反对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提出“工商皆本”。
儒学发展历程总结:创立(孔子:仁、礼)发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施)完善独尊(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改造、成就(儒道合一,理学、心学)批判、新生(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反专制)。
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1. 四大发明
(1) 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用便宜易得的原料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
(2) 印刷术:①隋唐之际,中国出现雕版印刷术。②北宋时,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3) 火药:①唐明了火药。②唐末,火药已用于战争。③传入欧洲加速了其封建制度的解体。
(4) 指南针:①战国时期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②北宋时发明了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③13世纪传入西欧,为西欧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
2. 天文学成就
(1) 《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2) 浑仪是望远镜发明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3) 元代郭守敬制成了新型浑仪——“简仪”。
3. 三项数学成就
(1)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出现九九乘法口诀。
(2) 三国的刘徽、南北朝的祖冲之都对圆周率的精确数值作出了贡献。
(3) 《九章算术》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4. 四部农书
(1) 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
(2) 北魏贾思勰编写了《齐民要术》。
(3) 元代王祯编写了《农书》。
(4) 明代徐光启编写了《农政全书》。
5. 三部医学名著
(1)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2) 张仲景撰写了集大成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医家称为“万世宝典”。
(3) 明代李时珍编写了“东方药物巨典”《本草纲目》。
三、 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
1. 文学
(1) 先秦:《诗经》和楚辞是先秦文学最高水平的代表,分别开创现实主义、浪漫主义风格流派。
(2) 汉朝:汉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特点是铺陈词藻、文采华丽。
(3) 唐朝:唐诗是唐朝文学的代表,代表人物有边塞诗人王昌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4) 宋代:宋代的文学以词为代表,豪放派词人有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词人有李清照。
(5) 元代:散曲是元代兴起的新诗体,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
(6) 明清:章回体小说成为明清文学的主流,出现了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2. 汉字、书法
(1) 汉字发展脉络:图画文字甲骨文、金文小篆(秦朝)隶书(始于秦,流行于汉)楷书、草书、行书。
(2) 书法发展脉络:楷书——始于东汉,魏晋完善,唐代步入盛世;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行书——东汉至西晋书体完全成熟。
3. 绘画艺术
(1) 魏晋以前:绘画艺术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调,画风质朴。
(2) 魏晋:士人群体的艺术追求体现在绘画上,出现了文人画,代表人物有顾恺之。
(3) 唐代:体现盛唐画风的代表是吴道子,被誉为“吴带当风”。
(4) 宋代:宫廷画院最为活跃阶段;风俗画是最大亮点。
(5) 明清: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突出,最终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
4. 京剧
(1) 清朝乾隆年间徽班进京。
(2) 形成:道光年间,徽剧和汉剧融合,兼收昆曲、秦腔等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
(3) 发展: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出现“同光十三绝”。
(4) 走向世界:民国年间,京剧走向世界,成为国粹。
四、 2012年高考好题选析
例1 (2012年北京卷,第14题)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 )
A.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
B. 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 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
D. 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解析】 本题以“同一世纪”这一时间限制为切入点,考查同学们对中外若干文化成就的掌握,涉及的考点较多,考的内容也很细。但由B、C、D三项中涉及的历史人物生活的年代差距较大,容易排除。
【参考答案】 A
例2 (2012年山东卷,第9题)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解析】 本题直接引用战国时期某学派的观点,考查同学们对解读材料并据此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考点为百家争鸣,解题关键是把握这一学派观点中的几个特点:注重实践、反对贵族、轻视商人和学者,符合这几个特点的学派是法家。
【参考答案】 D
例3 (2012年江苏卷,第1题)“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
A. 《诗经》 B. 楚辞
C. 汉赋 D. 唐诗
【解析】 本题考查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而且“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因此它充分体现了“民间性情之响”,符合题意。
【参考答案】 A
例4 (2012年浙江卷,第12题)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
① 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 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 智者学派的主张 ④ 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关键词:辅助练习;优化;体育课;技术教学 在全面实施体育教学课改初期,老师们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过多地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快乐),忽视了技能教学的系统性。当今,反思先行的教学,老师们重新回到关注学生的技能掌握层面。那么,如何让小学生能在情感的体验中得到技能的训练。针对小学体育课教学特点和该年龄段孩子,在上课时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动、爱玩耍的认知规律,需要运用多样性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巧妙分解成辅助练习进行教学,这样可以起到深入浅出,承上启下,变枯燥练习为快乐学习的功能;借助辅助练习教学引领体育教师优化体育课技术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体育技能技巧的效率,增强学生的体能素质。
一、围绕新授内容动作要领,精心设计辅助练习
体育教学中的技术课对于我们小学生教学来说是个难题。小学生无论从身体素质还是心理素质,都达不到上技术课的标准,这就给我们的技术课教学增加了难度。因此,我们在技术课教学过程中往往就需加入辅助练习。辅助练习是围绕新授课教材的动作要领精心设计,并选择一些与新授教材相近或相关的动作练习,为学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教学省时、省力,有助于学生体能素质的提升,知识要领的掌握。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十城市”第24届体育教学观摩研讨会于2011年9月在兰州市举行。在本次研讨会上印象比较深刻的两节课是合肥市瑶海实验小学李亚琼老师的《仰卧推起成“桥”》和沈阳市第108中学孙宏教师的《肩肘倒立》通过有效的辅助练习,层层推进,使学生逐步掌握、提高和运用所学习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从脸上能看出他们课后反自内心的愉悦。
李亚琼老师根据授课地点兰州黄河段“桥”多的特点,把学习仰卧推起成“桥”与实际生活中“桥”相结合设计教学,使地方特色与体育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桥”为主线,合理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情绪,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的开始热身环节就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推手蹬地挺髋,确定支撑点抬头顶腰”,来创编热身操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基本动作要领,直至结束部分的拓展游小组自由组合创设各式各样的桥。在教学的过程中李老师并没有过多地讲解动作要领,而是把辅助练习融入模仿和垫上运动之中,因势利导为学生学习主教材做好铺垫,在主教材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巧妙设计,把教材转化为学生认知的东西,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掌握了技巧、技能,在技能教学的过程中以“桥”渗透德育教育,以“桥”提升教育的内涵,实现了体育技能教学的合理性、科学性。
孙宏教师《肩肘倒立》一课,从七年级女生的身心发展现状出发,为提高腰腹肌力量,更好地掌握动作技能,设置了不同的辅助练习游戏。“双脚搭在不同高度垫子上的挺髋练习”,“双脚同时触碰到一定高度的小球”,“仰卧躯体双脚向前、后传球”等环节的创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腰腹肌。
二、根据技巧类项目内容,合理安排辅助练习
辅助练习是学习技术,掌握技术的关键,尤其是对技术要求比较严格的项目,辅助练习更能发挥作用,如果没有辅助练习,一上来就学习分解或完整的技术,往往会造成错误百出,甚至会造成上了半天课,学生并没有明白这节课究竟上的是什么、学到的是什么,这样上体育课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由此可见,能否合理、正确地运用辅助练习,是学生了解技术、体会技术并达到正确、准确地掌握技术、完成技术的关键,也是技术课教学的核心。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技巧类项目如何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安排辅助练习做一个介绍。
(一)前滚翻练习内容
1.垫上准备活动
2.蹲撑做蹬地、提臀、低头看后上方的练习
3.低头看地,体会头着垫动作
4.坐在垫上,两手紧抱小腿低头团身像小船一样做前后滚动练习
5.两张垫子做成一个高度坡,从高向低垫滚翻
6.下巴夹纸片、腹部夹球做前滚翻的练习
(二)后滚翻练习内容
1.在垫上连续做前后滚动练习,并逐渐加大滚动的幅度
2.双手放在肩上,掌根向前,手心向上,反复做向后滚动,手掌触垫的练习
3.背向垫子蹲立双手放在肩上,做向后滚动、肩手触垫回落的练习
4.两人一组做肩上推手练习
5.两人一组练习从高处向低处做后滚翻动作
6.在平垫上练习后滚翻动作
(三)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度接后滚翻起立练习内容
1.前滚翻交叉成蹲立练习
两人一组,帮助者单膝跪地在垫子的一侧,用语言提醒练习者交叉的时机,同时当练习者前滚至背部着垫时,一手扶住练习者的肩,一手按住练习者的小腿,帮助其完成前滚的练习。
2.交叉转体
可先采用站立的交叉转体180°的练习再过渡到蹲立的交叉转体180°的练习。
3.坐在垫上抱膝交叉腿做前后滚动
4.蹲转180度
(四)肩肘倒立练习内容
1.两腿伸直并腿坐、上体滚动后倒、举腿翻臀双脚尖尽量向后触垫,然后还原
2.并腿低头看脚尖站立,快速听口令做屈肘内夹撑腰,然后垫脚尖向上顶的练习
3.屈腿后滚,要翻臀,手撑腰
4.在3的基础上慢慢伸直腿,要展宽、挺腹、脚面绷直
(五)跪跳起练习内容
1.跪立垫上,做摆臂弹性起落练习
2.半蹲垫上,做跳起腾空展髋练习
3.两人一组,面对面站立,手相握,一人跪立在高的垫子上向低垫做跪跳起,一人拉手向上提起,帮助完成动作
4.两人一组,一人跪立在垫上做跪跳起,保护帮助的同学站在练习者背后,双手托住练习者腰的两侧,当他腾起时,双手向上提起,帮助完成动作
5.跳箱盖上跪跳下
(六)仰卧推起成桥练习内容
1.肩上推手练习
两人一组,一前一后站立,练习者肩上反手屈肘,与同伴手掌相对,练习推手动作
2.跪坐,两手握脚踝挺髋成桥,体会抬头挺胸的身体感觉
3.屈膝仰卧顶髋练习
两个人一组,一人做,一人将手放于练习者腹上,让他尽量去碰到手,相互纠错
4.两个人一组,成“桥”练习
将垫子对折后重叠在一起,把2个垫子放在练习者腰下,头向后顶着垫子,手脚用力顶起来,保护着站在练习者体侧,两手扶腰上提,帮助成“桥”。
5.抽掉一个垫子,练习方法同4
6.在平垫上完成推起成“桥”动作
(七)靠墙手倒立练习内容
1.手撑地做小幅度的蹬摆练习,蹬地用力适当
2.推小车练习
两人一组,练习者俯撑,帮助者提起练习的双脚放在髋关节两侧,配合练习者前进的速度向前推进。
3.两人一组手拉手做燕式平衡,体会摆腿动作
4.两人一组练习,手相握,练习者做上一步蹬地摆腿练习
5.升降机练习
两人一组,练习者成俯撑开始,帮助者将练习者的脚逐渐向上抬。
6.背对墙双手撑垫,脚蹬墙上,同时两手由远而近移动,直至成手倒立
7.两人一组,在垫上练习手倒立动作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化学复习课;学案设计
一、学案的概念
学案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采用系统的方式,将所涉及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等方面,有效转化为所对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综合性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系统化教学过程。学案设计的过程中,主要针对教学过程所存在的问题,以优化学习为核心所进行的一种特殊性、目的性的教学活动,学案设计有效体现出该学科的基本特征,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与原则。
二、高三化学复习课学案设计的基本目标分析
1.学习理论方面
高三化学复习课主要的目的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学习为最终目标,高三化学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以探究人类学习基本机制的心理学为核心理论,在学案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学习者的基本特征、个性需求等方面进行综合性掌握,将学习理论作为高三化学复习课中学案设计的理论基础。
2.教学理论方面
从高三化学复习课的视角进行分析,教学理论主要的目的是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文艺进行有效解决与处理。在学案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化学科学的基本规律与特征,学案设计主要是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可行的解决方式的一种综合性、系统性的过程。因此,高三化学复习课的学案设计过程中,为了制定出科学科学的教学策略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处理,要求学案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教学的基本规律进行严格性的遵守与应用。因此,高三化学复习课的学案设计需要以教学理论为该学科的理论支撑。
3.系统理论方面
高三化学是由系统论性的观点与方法进行学案设计的。其中,系统方法主要是对所构成的诸要系统要素进行综合性分析与梳理,促使相关的要素在设计过程中,按照科学性的结构进行组织,最终有效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理论知识。
三、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三化学复习课学案设计的主要策略
1.以问题为核心的学案设计策略
高三化学复习课中,以问题学习为核心的学案设计,主要目的是将学习看做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学习的起点是以具体的问题为核心,复习的内容围绕真实具体的问题进行教学内容的开展。高三化学复习在学案设计的过程中,针对考试大纲以及高考的基本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具体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与理解,学科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形成解决问题的专业性技能。
2.以问题为核心的学案设计的基本流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高三化学复习课的学案设计是以具体问题为出发点,教师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对整个学案进行全面设计。例如,通过真实的新闻事件、现实现象等环节,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在学案设计的环节中,需要引出与复习内容相关知识的原理,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具有促进作用。
(2)分析问题,形成假设环节
高三化学复习课的设计需要对具体的问题进行综合性、系统性分析,在学案设计的过程中对具体的问题形成假设。教师在该环节中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正确指引学生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正确进行假设。在该阶段中,学生的知识处理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
(3)设计科学的计划进行假设的验证
高三化学复习课的学案设计中,对于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进行假设,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假设验证,为了有效假设能顺利进行与实现,所设计的学案要求科学合理,与学科的基本特征、规律相吻合,科学的计划是以问题为核心的关键环节,也是对假设进行具体化和程序化的重要方面。
(4)针对学案设计与实施得出结论,并对其进行综合性反思
教学反思是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关键环节。教学反思包括两个基本的方面,一是对问题解决过程环节进行综合性反思;二是对具体的实施结果进行反思,即结论反思。其中,第一个层面主要是针对高三化学复习课的基本内容,学生需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对这些环节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与反思;第二个层面需要分析化学复习课的结论与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反思,促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深入化的理解与掌握,形成知识获取、解决问题的综合性方式与技巧,通过反思促使学生在化学复习中专业知识与技能得到进一步强化与提升。
参考文献:
[1]马宏佳.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5.
[关键词]新课程;高考化学复习;注意点
实行新课程后的高考试题新颖,构思巧妙,立意独特,知识与能力并重。与以往高考试题对比具有: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的特点。面对当前高考的形势,笔者认为,高考化学复习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教学
化学概念与基本理论是构成化学学科的基本单位,学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基础概念与基本理论的掌握,概念是判断、推理的基础,是理性思维的基本形式,高考以基本概念为命题核心的理念有利于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能力水平,新课标中倡导学生理解化学的核心概念。基本理论是解题的关键,是化学的灵魂。对化学的基本理论的掌握与应用,直接关系到高考是否能取得好成绩。
高中化学每个章节都有一些核心概念或基本理论,这些核心概念或基本理论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复习时要注意剖析其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指内涵所适应的范围和条件。如“酸”这一概念的内涵,就是酸反映的本质属性,即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来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其外延就是按照不同类型的分类,如按强弱来分有强酸,中强酸,弱酸。
掌握了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内涵与外延,才能正确地推理和判断概念和基本理论。例如区电解和非电解质两个概念,从其内涵来看,有相同之处,如: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与混合物都不能划入这两个概念中。它们的水溶液有些可以导电有些不可以导电。但也有很大不同: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且导电的离子是自身电离出来的。例如酸,碱,绝大部分的盐等。而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虽然有些非电解质的水溶液也能导电,但其导电的原因是溶于水后跟水反应生成了电解质才电离出离子从而导电,不是自身电离的,例如SO2、SO3、CO2、NH3等。反之,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又可以加深对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并有利于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灵活运用。例如,判断一种物质是否是弱电解质,在化学反理原理中可以设计出很多选项,很多同学总是深得内容太多,太杂不好掌握。其实对电离理平衡与水解平衡这两部分原理及弱电解质的概念判断和推理,可以总结到两点上:第一,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第二,测定该物质的强碱盐的水溶液的PH。理顺这两点后,对于判断一种物质是否是弱电解质就容易多了。
概念和基本理论形成过程的实质是对事物各种属性进行分解和综合,并进一步对其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的过程。分解就是指事物的整体分解成部分,综合就是把知识的部分综合成整体。例如,如四大平衡即“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都可以用化学平衡来进行统领或从化学平衡来分解和综合。通过对概念和基本理分解和综合,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概念和基本理。
二、注重知识发现过程的教学
化学科学作为由众化学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化学科学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知识;另一方面是发现知识的过程。在新课程化学教材中,有丰富的自然科学史,如“原子结构发展史”、“化学反应的利用”等。这些科学史以及贯穿于其中的许多经典故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最好范例,比如学习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过程,同学们可以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使他们深切体会科学家们富有创意的思维过程,并从中感悟科学探索的艰辛和乐趣,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培养学生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教师不仅不能马虎应付,而且还应充实加强,以真正发挥其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方面的特殊作用。
三、注重设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新课标要求学生发展多方面的能力,而思维能力是核心,学生创造性思维是靠平时教学点滴积累形成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关键要精心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境,问题设计是启动学生思维的“阀门”,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思维的产生、发展及知识的掌握。
3.1 结合生活、生产实践提出问题。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渗透STS思想,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高考命题的取向。日常生活中和生产实践中,蕴含了丰富的化学原理,教师应尽量从生活和实践中发掘问题,使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例如在教学“原电池”这部分内容时,可以提出:负极材料锌本应是溶解而没有气泡产生,而正极铜上和会出现气泡,但在做演示实验时两极都有气泡产生,这是为什么呢?从而激发学生认清负极材料自身不可能100%纯净,自身内部会形成小电池,从而可以再联系到钢铁为什么会生锈,让学生进行讨论。
3.2 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问题,培养学生思维发散性和深刻性。例如,在氧化反应中,要求得失电子、转移电子总数是多少这个总是时,可以根据得失电子总数与转移电子数相等这个规律,看看在题目中是得电子更容易求出还是失电子更容易求出,从面得出答案。通过以上分析,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得失电子守恒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三、设计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本质定位为师生交往,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关系,因此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不仅要考虑优生,更应考虑差生的存在,要让每位学生都能认真思考,有发言的机会,有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四、注重把握知识的系统性
学生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基础知识,而零散、杂乱的知识堆砌难以发展能力,只有知识结构化、网络化、系统化才能升华能力。例如应用化学元素关联性,串连知识链。化学教材中有许多知识是前后连续的,复习时把这些知识串连起来,有利于对知识系统完整的认识,并使于记忆。以钠及其化合物为例
通过指导学生认识化学元素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更深层的领悟生命的本质,内化知识要点。
此外,列表对比法、画概念图等方法也是把握知识体系常用的方法。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
新课标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化学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考实验必将随着新课程实施而进一步侧重。
5.1 重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教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了研究科学的方法便可以不变应万变。科学实验的一般程序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尤其要注意使学生明白教材中的实验的重要性:从教材中的实验,总结实验的原理、操作、现象、结论,并分析归纳实验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上的共性和特性,掌握实验规律。
5.2 注意领会课本实验的科学性。要掌握课本中的实验,必需深刻领会每个实验步骤的科学性与必要性,如“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步骤:发生装置――除杂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吸收装置。要让学生认清为什么要这些步骤,缺少了其中某个步骤为什么不行,除HCl与除H20装置顺序能否颠倒,每个步骤为什么要用一些特定的试剂。
总之,面对新一轮高中新课程程的改革,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以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复习依据,在夯实双基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就一定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全国高考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