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时间:2023-03-03 15:52:56

导语:在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第1篇

二、活动主题:在一声声“不可以”中长大

三、活动准备:PPT课件

四、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并懂得与父母正确相处;

2、培养学生正确表达爱;

3、通过活动初步体验换位思考,促进心理健康成长;

4、通过活动,让学生对如何与老师及他人相处有所思考。

五、活动步骤:

活动一:换位思考 体验宽容

(一)、激趣导入

(1)、观看趣味心理图片,导入新课。

(2)、回顾生活场景,导出绘本。

(3)、欣赏绘本并交流,引出主题。

(二)、了解分享

(1)、回顾填写,提取你最不想听的“不可以”。

(2)、情趣表演,体验在“不可以”中各个角色的不同反应。

(3)、随机采访:面对爸妈的“不可以”,你的心情怎样?

(三)、换位思考

(1)、调换角色,情景表演。

(2)、随机采访:面对孩子的不理解,你的心情怎样?

(3)、设身处地:面对爸妈的“不可以”,我们应该怎么做?怎样才能避免与父母冲突?

(四)、及时小结

理解心理小贴士:冷静倾听 换位思考 包容理解

活动二:由此及彼 思考相处之道

(一)、由此及彼

(1)、由绘本前言,引出《大卫上学去》。

(2)、欣赏绘本并交流。

(二)、深入思考

(1)、交流:在学校,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2)、随机采访:面对老师的“不可以”,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又是怎么想的?为什么?

(三)、及时小结

欣赏绘本结尾,体会父母,老师的爱。

活动尾声:拓展延伸 深化认识

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主题班会 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C-0071-02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主要是运用心理学相关理论,利用班级的团体特征,采用团体辅导、咨询和治疗的技术,从而认识和解决大学生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的心理问题和困扰。由于其具备新颖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仅扩展了大学生主题班会形式和内容的空间,而且为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深入大学生群体提供了新的平台。目前学者们对大学生主题班会的研究主要涉及大学生主题班会的内涵与意义、指导思想、设计原则、形式、实施过程的研究和创新的研究,还没有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模式和内容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本文旨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模式创新进行实证研究。

一、研究过程和结果

(一)研究过程

以广西某高校2009、2008、2007、2006级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每个年级挑选3个专业(文科、理科和工科),每年级3个班级,共计12个班级,总人数724人,男性326人(45%);女性398人(55%)。本研究设计了《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调查问卷》,让研究对象就自身在学习与生活环境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描述。

(二)研究结果

1.统计结果表明,涉及大学生具体的心理问题共有47种,经过筛选、整理和归类分为生活适应问题、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与性心理问题、性格与情绪问题、神经症等6类。就总样本724人而言,生活适应问题405人(56%)、学习问题340人(47%)、人际关系问题304人(42%)、恋爱与性心理问题282人(39%)、性格与情绪问题181人(25%)、神经症123人(17%),可见,生活适应、学习和人际关系问题是大学生比较关心和突出的问题。

2.各常见心理问题在不同年级的分布表明,无论哪个年级,生活适应问题都是主要的问题,同时大学生比较关注学习问题。人际关系、恋爱与性心理也是大学生比较关注的内容,大学生希望了解和掌握相关方法和技巧,以及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性格与情绪的关注程度相对较低,可能与大学生自信心和个性有关。对神经症关注较少,并不是说大学生没有相关症状,而是相关专业知识较少,不知道如何去区分。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3.从年级趋势来看,生活适应问题在大一需求最高,大二、大三降低,并渐趋平缓,大四需求又逐步上升;学习问题方面,大一需求最高,大二、大三逐渐降低,大四需求升高;人际关系、恋爱与性心理、性格与情绪和神经症问题,大一到大四逐渐需求升高。可见,针对每种心理问题年级需求趋势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应在大一和大四多涉及一些生活适应和学习方面的内容,人际关系、恋爱与性心理、性格与情绪和神经症等方面的内容应随着年级逐渐增加。

4.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形式是活动开展的主要载体,本研究以张锐在《主题班会形式综述》中提出的主题班会十二种形式为基础,同时按照团体心理辅导的要求进行了整理和修正,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四种基本活动形式:模拟表演、咨询答疑、专题辩论、社会实践。本研究在主题活动设计、策划和实施中均采取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方式。即以各班级的心理委员为基础,通过志愿参与原则组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工作团队。一年内,各年级团队按照上述四种基本活动形式进行主题活动设计,开展活动共计122次(其中大一52次;大二37次;大三22次;大四11次)。经分析发现,不同年级倾向采取的主题活动形式不太一样。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喜欢以模拟表演的方式开展主题活动,高年级偏好需要深层次思考的形式,如专题讨论;大二和大三对咨询答疑的形式比较偏好,可见随着学习和生活逐渐深入,大学生比较关注个别问题的解决;从大一到大四,学生逐渐关注社会实践类的活动形式,显然与即将走入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有关。

5.本研究对组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工作团队采取了正规社团的管理模式,无论哪个年级的工作团队,都有具体的工作章程、职责和范围。在具体实践中,笔者发现其活动形式有如下特点:大一学生的工作团队是以年级为单位,即整个大一年级只有一个工作团队,人员来自各个班级,大家集体工作,统一部署相关活动;大二学生以年级为主,但是有分散的班级独立活动;大三学生根据具体活动主题的不同,在活动既有集中,但更多的是分散;大四学生的工作团队以班级为单位,只在班级内部开展。大一学生的主题班会基本上在校内举办,大二开始逐步走出校园。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模式创新探究

(一)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模式

就目前的研究而言,还没有出现针对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模式研究。基于实践的结果,本研究尝试提出以学生工作团队为主体,以指导教师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实施模式。该模式共分三个模块,即主题选定、活动设计和活动开展,详见图1。

主题选定主要是通过科学的方法,甄选出针对学生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急需解决的共性和个性心理问题。主题确立之后,应着手设计方案。活动设计是将选定的主题在相关的心理学理论和辅导技术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兴趣设计出符合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专业和取向的活动方案,并具有独特性、新颖性和创造性,同时逐步建立专业的活动主题数据库。活动开展主要是将活动方案在个别班级进行示范。结束后,对活动效果做出评价。传统的班会点评往往由辅导员(班主任)唱独角戏,对班会的意义、过程及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按照心理学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要求,应鼓励学生对活动进行总结与点评,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优缺点,并通过相互交流取得成长经验。最后将修改和完善的活动方案推广到其他班级。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1.特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所谓学生为主体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主题班会以学生自愿组成工作团队,参与主题班会的策划、实施和推广等全过程,也就是全程的主体性。全程的主体性保证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和动力,使活动无论从需要、过程还是效果都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二是心理帮扶内容和活动形式要考虑到不同年级的需要,即遵循年级的主体性。

2.存在的问题。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开展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和学习,指导教师的整体水平较低,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心理学理论和技能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同时各高校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专业教师人数不足的现实问题。二是活动时间冲突问题。目前大学生的主题班会多使用周末晚点名的时段,势必会与其他内容的主题班会发生冲突。三是学生工作团队的指导和延续性问题。在大学生工作团队中的同学积极性很高,但是存在相关知识和技能薄弱的问题。加强指导和帮助,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方法是保证活动延续性的关键。四是活动形式和内容的推广问题。这包括在不同班级、年级使用的问题,还包括将内容和形式渗透到其他内容的主题班会问题。五是活动效果评价的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活动中,评价相关工作和活动效果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制定和完善一系列评价体系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六是经费问题。主题班会活动因设计和用途的需要,在活动设计中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经费是影响活动有序和正常开展的重要因素。

3.相关工作的展望。教育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越来越高,2011年9月16日专门下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文件,将心理健康教育正式纳入大学教育的必修课程之列。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班会必然是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的有效举措,是深化文件要求的科学尝试。

虽然关于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研究还比较少,但是其所具备的新颖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仅扩展了大学生主题班会形式和内容的空间,而且为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深入大学生群体提供了新的平台,深受大学生的欢迎。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解决效果评价问题、主题活动的延续性和衔接性问题,还应考虑活动内容和形式整体的需要性、适应性和内在动力性问题。同时,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团队无论活动设计、实施还是推广应逐步从校内走向校外。主题班会实际上就是团体辅导形式深入到大学生群体中,只不过是形式和过程更加简明,但是其影响程度更加广泛,同时其研究成果和经验又可有效服务其他主题的班会,并为其他主题的班会提供借鉴。其必然向模式化、常态化、结构化、年级化、时代化等纵向和横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明.大学生主题班会的现状调查与优化策略[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12)

[2]张明,秦伟伟.近十年大学生主题班会研究述评[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9)

[3]崔璨,张玉敏.关于大学生主题班会内容和形式的思考与探索[J].成功教育,2010(4)

[4]焦贺言,易金.论主题班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5)

[5]姜莉莉.浅谈如何开展大学生主题班会[J].吉林教育,2009(9)

[6]毕爱红等.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

第3篇

心育主题班会课是班主任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或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技术开展的一种主题班会课。这种班会课将心理健康教育寓于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更多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可以解决心理教师不足这一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是大面积、高效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让更多学生受益的方法和途径之一。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对班主任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本文总结出了班主任在设计、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误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选择主题较费时间

初次尝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的班主任,总是不知道该选择什么主题,选择的主题能不能具体操作、适合不适合学生。另外,有了主题之后,选择相应的材料也较费时间。由于积累的素材、经验不足,故选择过程较费时间。

对策1:

一是班主任平时要多积累、多挖掘素材,二是建议配套相应的教材。在学校即将开展心育班会课时,应该提供相应的图书资料或网络资源平台,不仅可减轻班主任的工作量,而且方便教师经常交流,相互学习借鉴。

二、容易转到传统班会课

班主任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角色冲突,在语言、情绪甚至理念上很容易转到传统班会课上。这与班主任多年形成的“说教式”教育习惯有关。由于班主任不论是在日常课堂教育中,还是班会课上,一直都是权威,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尤其在语气上容易回到传统的班会课。特别是在做游戏、学生体验、讨论时,班主任会觉得课堂乱,没有秩序,一旦没控制好情绪,方法不当,就会导致整个课堂冷场。学生再也不愿、也不敢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了,课堂又回到传统的班主任一个人“说教”的形式了。

对策2:

在主题班会课上,班主任要尽快做好自身角色的转换,要认识到在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上,自己是心理辅导教师,而不是班主任。理念首先要变,在整个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并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同等的高度,尽可能扮演主持人的角色,使自己成为一个引导者和倾听者。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尊重和理解,也敢于交流表达了。

另外,心育班会课上应避免“价值观”的教育,比如,珍爱生命、尊敬师长、热爱祖国、乐于助人等主题,一说到“价值观”方面的内容,学生就已经知道老师下面要说什么话、要讲什么了,就没有兴趣再去听。再者,这些主题更多的属于思想品德教育的范畴,易于上成传统班会课。

三、就课论课,不敢涉及班级存在的实际问题

有些教师刚开始上心育主题班会课时,为了与学生更和谐,不愿选择那些敏感的话题。比如说班里存在个别学生说脏话的问题,虽然教师很想选择这个主题,但一想到在班会课过程中难免会与学生发生冲突,就没有选。再比如说班上存在上课没人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传纸条、有个别人说话等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教师怕与学生在课堂上有直接冲突,所以也没有选择相应的主题。

对策3:

心理健康教育最终是要解决学生发展中遇到或存在的问题,所以选择主题时,应根据班级存在的主要问题设计系列心育班会课,但不要急于解决所有问题,随着技巧的娴熟,可以慢慢涉及这些主题。

四、热身活动与主题展开部分容易脱节

在一次“我怎么了”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上,一位班主任选用了“抓手指”的游戏,起到了很好的热身效果,学生们一个个都很兴奋,热情高涨。班主任觉得是时候了,于是立即引入主题,原本想肯定会有效果。结果,学生们像换了个人似的,一个个都收回了刚才的兴奋,低下头不吭声。

对策4:

心育班会选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选择的主题不易太敏感;二是选择实用性的主题,尽可能少涉及容易引起学生反感的话题;三是不能让学生一眼就看出你想干什么;四是通过游戏等活动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使其内心真实想法完全释放。

五、学生在热身游戏结束时,不易收回

热身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一个环节,但每次热身结束之后学生太兴奋了,不容易从游戏中走出来。班主任若直接进入下一个环节,学生在情绪上会失落,往往带着情绪配合老师完成剩下的内容。这对后面的课堂及情绪控制都会造成一定的难度。

对策5:

在选择热身游戏时尽量选择一些与主题有关的内容,这样结束时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过渡到主题,这时过渡语就很重要。过渡语可以很自然地将话题从热身游戏环节过渡到主题上。学生不会觉得突然,也不会突然情绪低落,影响效果。

六、被学生牵着鼻子走,课堂乱没有秩序

为了让学生在上心育班会课时能够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班主任不能批评学生,要和蔼可亲,创造一种轻松的环境。这就难免一些班主任在操作过程中会被学生牵着鼻子走,而且一旦学生兴奋起来,开展讨论时,或者有个别学生不认真听讲时,教师有可能会出现课堂失控,最后导致课堂混乱没有秩序,甚至出现跑题的情况。

对策6:

班主任的思路要清晰,对学生出现的跑题和“奇思妙想”要善于引导,要根据与主题关系的大小和对主题与下一环节的贡献多少分配相应的时间。

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和学生约定一个手势或者一句“请遵守秩序”这样的话。如果有人说话,不认真听,教师可以依据约定来提醒他安静。这样事先约定了,如果在上课的过程中有学生不认真参与,教师可以放心提出来,因为之前已经有约定了,这样对其内心的冲击就不会很大。

七、课堂上学生不愿表达真实想法

在“我怎么了”一课中,我让学生就所看到的材料分析一下自身状况时,学生都不吭声,或者说的都是空话套话,一片假繁荣。但我明显感觉到学生是有话可说却不愿说或不愿表达真实想法。

第4篇

主题班会是在辅导员的指导下,由班委会围绕一个专题或针对一个问题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它是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日常思想政治集体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有效手段,也是学校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又是检验辅导员是否符合任职标准的重要途径。根据《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关于开展2014年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培育建设的通知》(教思政司函〔2014〕18号)的文件精神,学院将主题班会建设作为辅导员精品化项目,在主题内容、活动形式、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化设计,实现主题班会教育模块化、规范化、精品化。这一做法具有重大的意义,一方面,可以加强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培育建设,推进辅导员队伍团队建设,有利于提高辅导员队伍综合能力,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另一方面,通过精品化主题班会的开展,也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

一、主题班会教育模块化设计

根据高职学生三年制的学习周期,围绕高端技能型医药卫生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可将主题班会内容设为6个模块:入学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价值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每个模块涵盖系列小主题,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培养系统,辅导员根据每个时期自己所带班级学生的具体特点来确定小主题内容。入学教育包括适应性教育、专业思想教育、校风学风班风教育、安全法纪教育等;理想信念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教育等;社会价值教育包括集体主义教育、感恩教育、网络思想教育、法制法规教育等;道德规范教育包括诚信教育、优良学风教育、医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厉行节约教育等;心理健康教育包括自我认知教育、正确恋爱观教育、人际关系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求职择业心理教育等;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包括职业岗位、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技巧、就业形势与政策、创业能力、就业心理等。经过三年的学习积累,完成一个高职学生在校成长的系统主题班会教育周期,实现整个大学阶段的健康发展。

二、模块化主题班会实施要求

在实施要求上,主题班会的关键问题在于提前设计、策划,要体现“五美”,即立意美、内容美、形式美、趣味美、教育美。主题班会设计要力争形成长效机制,凸现教育特色,在主题班会创新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把主题班会“开到学生的心坎里去”。 这就要做到:(1)目标明确。主题班会的开展是为了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广大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在活动中提高认识、发展个性、愉悦生活,培养合作和民主意识,锻炼自治自理能力,树立良好班风,增强班级凝聚力,提高综合素质。(2)主题具有教育性、针对性。结合学生实际,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及身心特点,以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出现的普遍性和倾向性思想问题为题材进行选题;以节日、纪念日和时事政治为契机,抓住学生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并以此作为选题依据,如3月份以学习雷锋精神为契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模块主题班会;根据学校的工作规划和教学安排来进行主题选取,如6月份针对毕业生开展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模块主题班会、9月份针对新生开展的入学教育模块主题班会。(3)模式创新。特色主题班会既要坚持常规,又要推陈出新。原有的主题班会教育模式基本为:教师引导――活动展示――教师总结,此模式主要以辅导员单方面进行灌输为主,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因此,应该多采取学生交流式班会模式及社会实践式班会模式。学生交流式班会模式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辅导员加以总结,学生深度参与,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自强自信,锻炼学生的组织、演讲和思辨能力;社会实践式班会模式是将班会课堂推向社会,如敬老院等福利单位、企业、历史古迹等,使学生具有强烈的认知感,但此种模式需注意把实践体会和教育理论紧密结合[1]。(4)形式多样。“班级在于活动”,主题班会应设计富有前沿性和时代感的新的、丰富多彩的班会形式。概括的说主题班会形式有以下几类:才能展示型、经验交流型、成果汇报型、辩论型、模拟扮演型、节日纪念型、专题报告型、现场体验型、咨询答疑型、实话实说型、综艺娱乐等类型,针对不同主题内容需要,可以采取一种形式或多种形式穿行[2]。同时,以上形式还应综合运用网络、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进行展示,以达到有声有色的立体效果。

三、主题班会教育的实践

根据以上主题班会要求,下面将以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为例来论述主题班会的具体实施过程。为了体现班会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事性和教育性,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安排在了每年的5月份举行,同时5月份也是全校心理健康教育月,通过结合学校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以达到加深印象、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制定计划,确立主题

在确定开展班会后,首先将以班级为单位成立主题班会工作小组,即以心理委员为组长,通过志愿参与原则组成6-7人的各班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工作团队。工作小组在辅导员的带领下需要制定班会计划,包括确定班会开展目的、班会主题及内容、班会形式及方法、说明准备工作的分阶段完成时限,最终编写策划书,说明班会的程序与组织。其中,在确定主题时,根据三点原则:主题要有针对性;主题要小,以小见大;主题要有新意。通过召开班委会议、学生个别谈话、日常观察及问卷调查等方式,再经过讨论筛选,确定各班普遍及典型的心理问题,如某班恋爱问题较突出,无法专心学习,成绩普遍下降;某班同学普遍存在因学习目标不明确而产生的迷茫,情绪失落问题等等。接着,在确定主题后,还要给主题取一个新颖的名称。

2.精心准备,全员参与

为确保班会的质量,精心的准备是关键。准备越充分,班会成功的几率就越大,效果就越好。同时,在准备阶段,应尽可能多地发动学生来进行准备,因为准备的过程就是教育、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过程;辅导员作为参谋,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调整。

在确定班会主题后,首先要宣告班会主题,做好学生的思想发动工作。接着,主题班会工作小组成员按照原先制定的计划,做好活动的具体分工,将各项准备活动落实到每一位同学。发动学生围绕班会主题收集相关素材和资料,做好内容准备;精心设计班会活动形式,设计形式应灵活多样;完善策划书,做好PPT;挑选、培训主持人;精心布置班会现场,包括墙壁和黑板的布置、座位安排、背景音乐等的准备,使会场的环境、气氛与班会主题相协调,让学生身临其境。

3.班会进行,有条不紊

在班会进行过程中,要坚持六个做到,即主题明确、注重实效、参与面广、体验真实、气氛宽松、寓教于乐。整个活动过程,一般是按“提出主题――展示主题――深化主题”这个路线进行。班会开始,提出主题要简洁明快,开门见山,并善于找好切入点,在班会伊始就让学生产生共鸣,帮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后面的环节;主题展示是整个班会的主体部分,通过一一实施之前准备的灵活多样、充满趣味性的组织形式,制造宽松的氛围,学生思维活跃、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民主平等,引导学生表达出内心的真情实感,使课堂富有感染力;主题深化是对整个班会的总体评价、主题提升及对学生以后提出要求,一般由辅导员来完成,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班会的整个实施过程,辅导员应融入其中,鼓励学生,活跃气氛,引导每个同学大胆积极参与,尤其要关注自卑内向学生;更是要控制全局,巧妙处理各种突况,如发生争执或遇冷场时,能因势利导,使活动顺利进行[3]。

4.效果反馈,持续跟踪

主题班会结束后,辅导员及工作小组成员需要对班会效果进行评估。评估方式可以是开展集体或个别谈话,了解同学在班会前后的心理变化;鼓励学生对班会活动进行点评,感受自己及他人在班会过程中的优缺点,并对班会提出意见和建议。在收到反馈信息后,应该及时研究,了解班会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总结成功经验,吸取教训,为下次班会提供指导。

第5篇

一、培训目的

通过举办培训班,提高心理委员的思想认识水平,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体系,掌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设计的基本原理,学会在班级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在实际生活中初步识别有心理倾向的同学,并能运用一些简单的危机干预原理,引导同学寻求专业老师的帮助;能够增强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和能力。

二、培训地点

Xx师范学院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团体辅导室。

东校区:文C302

西校区:图书馆西108室

三、 培训对象

Xx师范学院20xx级各班心理委员(即身心委员)(含南岳学院),若班级未设心理委员,可由班长或团支书代为参加,也可指定班级某同学参与此次培训)。详见附表1-1。

四、培训形式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及特点,采取以心理讲座、团体辅导、心理活动课、交流讨论为主要形式。

五、培训时间

20xx年4月(第七周-第十周),详见附表1-1。

四、培训团队

心理咨询教师与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含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室与守望者心理工作室)。

五、培训大纲

【培训对象】 本科生班级心理委员

【培训性质】 上岗培训

【学 时】 15学时

【学 分】 1

【培训目标】 本课程立足于教学与实践,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对心理委员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及技能培训,强化心理委员的责任、培养心理委员专业技能,提高心理委员工作实效,以充分发挥学生骨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讲 了解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与工作职责

【培训学时】 2学时

【主要内容】

1. 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简介(观摩场地与视频)。

2. 心理委员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

第二讲 心理互助技术

【培训学时】 2学时

【主要内容】

1. 心理互助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 心理互助的技巧。

3. 心理互助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三讲 学生心理状态信息的收集

【培训学时】 3学时

【主要内容】

1. 发现和识别异常心理。

2. 紧急心理危机情况的处理。

3. 心理危机干预后续跟踪。

4.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后续。

第四讲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培训学时】 3学时

【主要内容】

1.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作用。

2.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设计。

3. 如何开好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4. 主题活动设计实践体验。

第五讲 自我探索团体训练

【培训学时】 4学时

【主要目标】 旨在通过自我探索团体训练促进班级心理委员进一步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进一步完善自我。

第六讲 心理素质拓展体验

【实践学时】 1学时

【实践内容】 每个心理委员预约体验一次心理咨询,了解真实的心理咨询。心理委员咨询内容包括如何开展心理委员的工作,如何自我成长等。咨询结束后上交咨询感受反馈信息。

六、培训要求

第6篇

一是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为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2012年3月该校修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五结合”的工作原则,即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坚持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这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下,该校学生工作部(处)、思政部、校团委、宣传部、教务处等部门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统筹规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检查督促相关工作的开展,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二是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该校充分发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形成的特色和优势,结合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该校教务处、思政部等部门结合实际,组织力量,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和服务中学生管理部门开展了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心理测试等多种形式,认真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该校团委等部门积极扶持大学生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社团组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开展有益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这些教育活动的开展既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心理调适方法、了解维护心理健康的途径,又提高了大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增强了大学生心理耐挫能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三是积极组织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该校每年在五月至六月份结合整体工作安排,组织和开展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月活动。2012年5月22日,该校学生心理健康月活动启动仪式在在临潼举行,拉开了该校为期一个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邀请省内知名专家、学者为师生作主题报告,开阔学生视野,普及健康知识。2012年特别邀请了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生导师陈青萍教授作了题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热点问题·辅导策略》的主题报告会。还邀请了西安石油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心理咨询主任、心理学教研室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硕士生导师郑林科教授,作了题为《积极心理学——完美幸福人生》的主题报告。在全校学生中组织了以“健康从心开始,生命因我绽放”为主题的演讲和征文比赛,并对优秀作品给予表彰。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组织和开展了以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为主题的知识讲座和团体辅导。各学院心理辅导兼职教师配合学校组织开展了《国王演讲》、《听见天堂》等影视赏析活动。

第7篇

(一)在生活中耐心指导

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班主任要适当进行生活辅导(人格辅导),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基本的社交,促进学生生活合理规范,不浪费光阴,不蹉跎岁月,过积极有意义的生活。生活辅导主要分为情绪辅导、社交辅导,这两种辅导模式都是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辅导的。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往往会有以下这些行为和表现:有的学生对学习没热情,经常旷课、迟到而产生懒惰的心理;有的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佳,长期下去产生厌学心理及怀疑自己;有的学生由于胆小而受欺负等,以上的这些行为都属于情绪和社交方面的问题。班主任在进行情绪辅导的时候,要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接受自己,帮助学生调节情绪,告诉学生要以适当合理的方式去发泄自己的情绪,同时也要理智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二)在学习中认真细心指导

心理工作者总结了学生在学习当中会遇到的三个问题:学习的智力问题、学习的态度问题、学习的方法问题。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难点是如何纠正学生上课走神、讲话、抄作业、考试舞弊等学习习惯问题。这些问题仍可以归因于心理问题,辅之以科学的指导和训练,就能改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在低年级阶段,根据学生个体基础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自习计划、复习计划、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具体到帮助安排一节自习课学什么、如何学,在高年级阶段,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帮助其学会制定计划和目标,学会学什么,如何学、何时学,如何提问等,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在班级活动中安排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班级活动,号召全班同学积极参与,使其发挥自身的特长,在舞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通过班级活动同和心理健康教育,这样使得教学方式比较灵活、自由、易被学生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是全面性、全体性、主动性,在班级活动中使每个学生都可以感受得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健康全面发展。

(一)在班会活动中安排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

传统的班会都是比较死板单调的,通常都是在总结前一阶段班里的情况,导致一些学生对于开展班会逐渐产生厌倦或抵触的负面情绪。因此,班主任要适当创新班会的主题,要加入创意的元素,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一个不错的创意。在班会课上穿插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班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讲解生动有趣,而且能够吸引学生认真听讲,从而向学生增加情感上的认识,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人格。主题讨论、游戏活动、角色扮演等都可以在班会上进行的。

1.游戏活动

在青少年阶段,游戏对于儿童和少年来说是情有独钟的,换句话来说就是儿童和少年都是酷爱游戏的。小、中学生要是在游戏的环境中,都会自然流露出喜怒哀乐、爱憎好恶的本校。这样,学生的本性和人格都会真实自然地表露出来,包括优点和缺点。因此,班主任要在现场对学生加以适当的引导和指导,改正学生在游戏当中表现出来的不良态度和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2.角色扮演

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开展丰富的课余生活,释放学习上的压力。通过角色扮演,使学会通过换位思考去体验别人、理解别人,减少同学之间的矛盾与不快,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和参考。

3.主题讨论

学生在学习阶段,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对于社会的了解是有限的,人生阅历也是有限的;也因此,在认识问题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不全面性、思考不到位;也因此导致了出现许多的心理问题。班主任要倡导开展主题讨论活动,学生敞开心扉,倾诉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为同学之间互相了解提供了便利的机会,帮助彼此认识世界,增加对社会的认识,提升自身的思想觉悟,强大自身的内心世界。

(二)在仪式活动中安排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

仪式教育作为一种含有多彩精神思想的教育活动。在教育功能的层面来说,仪式活动可以引导并帮助学生对家庭、对父母的依赖转移出来,逐渐转向依恋班级、依恋社会的方向。根据研究教育史的结果表明,在原始社会,仪式是一种主要的教育形式。经过了“成人仪式”,他们获得了人格上的独立,逐渐受到部落的其他成员的接受和支持,了解了自身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学习了自身部落的文化和历史,向更高的人生发展。通过以上的学习与认识,班主任应该要对仪式活动有一个有效的认识,并且要向学生开展仪式活动。通过仪式活动为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唤醒学生的精神,增加其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仪式活动中进行理智反思,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升他们的精神世界。

(三)空闲活动中安排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8篇

一、充分利用好主题班会,解决普遍心理问题

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有许多心理问题是普通性的,这样利用主题班会的形式,一次一个主题,学生人人参与,大家集体讨论,往往事半功倍。例如,为了方便我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我在班级设立了“悄悄话”信箱。令我吃惊的是,在孩子们的“悄悄话”中,大多数是向我倾诉他们内心的烦恼,而这些烦恼绝大多数来自于同学间的相处。我深深地知道,一个优秀的团结向上的班集体,首先要求全体同学和睦相处,团结合作。而这些同学的烦恼,不正说明他们没有做到这一点吗?那么,究竟如何帮孩子们解除烦恼,使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呢?我想:我应该引导他们学会如何与人相处。

精心备课之后,我举行了“优点大搜索”的主题班会。首先,我跟同学们一起欣赏了一段散文《学会欣赏一棵树》。学生领悟了老师的用意:不仅是让自己学会欣赏一棵树,更要学会欣赏他人。我又利用童话故事《小个子队得胜了》让学生自悟出我们为什么要学会欣赏,欣赏又有什么作用。然后,我又出示了几种行为,让学生自己分析应该怎样欣赏。通过我的点评,学生明白了应该怎样去欣赏一个人。我就请同学们看看身边的同学,从他们身上发现闪光点,来欣赏他们。结果,学生们积极地对班上的同学进行“优点大搜索”。学生们个个争先恐后地介绍他人的优点,并说出了许许多多非常感人的事例,然后我因势利导,又通过游戏让同学们体会到只用彼此欣赏、团结合作,才能将一件事做成功。最后,将《欣赏是一种神奇的力量》这首诗送给同学们,希望他们从小学会宽容,学会欣赏,培养广阔的胸襟,学会与人共处,团结合作,将来成就一番事业。

二、上好心理辅导活动课,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班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是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活动。它需要建立起一种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和谐关系。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时刻提醒自己,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师生双方在人格、权利上是完全平等的,并以此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始终。这是上好辅导活动课的前提。

要上好辅导活动课,首先得确定辅导主题,应选择当前最需要解决的或学生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共性问题,有的放矢,以达到辅导的目的。所以,每次心理辅导课,班主任都应精心准备,努力使每节课都能有所收获、有所体验或感悟。只要学生有所感悟、触动,这节课就是成功的,也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例如:可以专门开设一堂课介绍各种理论知识,或者班主任为解决某一问题而专门安排和指导下的主题班会活动,如“怎样与父母沟通”、“如何与异性同学交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意志力与成才”、“假如我是班主任”等等。也可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身心特点与面临的实际问题,以主题的形式展开的一系列活动。总之,班主任应积极思索:怎样通过心理辅导活动课提供学生一些帮助,一些启示,应为学生的心理健康该做些什么等等。

三、积极与家长沟通,保证心理教育的有效实施

第9篇

咨询;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9—0023—01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班主任作为教学和管理的排头兵,身处教学阵地的最前沿,时刻与学生打交道,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掌握得最清楚、最完整。因此,应该责无旁贷地挑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担。

那么,班主任该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呢?笔者从两个方面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班主任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把握好一条主线和两个原则

1. 一条主线——以学生为核心。班主任的工作,不管是教学还是管理,始终都以学生为核心。只有把握住“以学生为本”的主线,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才能使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班主任要经常了解学生的思想,经常和学生谈心交流,经常表扬和鼓励学生,尊重、关心和关爱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生活的热情,这样才能给学生创设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使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两个原则。(1)坚持言传身教。学生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正处于发展时期,模仿性极强。班主任平时如何处理学生间的关系,如何待人接物以及平时的一言一行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班主任要做好“榜样”作用,率先垂范,积极发挥“正能量”,潜移默化地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2)坚持共性与个性并存的思想。班主任工作面对的是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作为团队之中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关注学生共性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到个性的存在。班主任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爱好、追求和兴趣,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改变过去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教育模式,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心理健康辅导,为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

在教学和管理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班主任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不能死搬硬套。

1. 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有利于促进同学间的人际交往,能够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在集体中的乐趣,使不同才能的学生找到表现自己的机会。因此,班主任可以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设计时要思考选择什么样的载体来开展集体活动,怎样开展才能让内向的学生能够大胆表现自己等,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2. 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主题班会中班主任和学生共同研讨所产生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主动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所以,班主任在召开班会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学生的细微心理变化,善于发现学生表述时语言和情感上的转变,理解学生没说出的深层次意思,适当加以引导,解开学生心中的症结。

3. 举办心理学常识讲座。班主任要经常举办一些健康教育知识、青少年生理卫生、心理健康技能等讲座,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心理和生理学知识,帮助他们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养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4. 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各学科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班主任可以联合各科教师挖掘新课程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做到教学目标中有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教学设计中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坚持把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