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3 15:53:01
导语:在需求分析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号 密级
20xx年度
《公司员工培训需求调研分析总结报告》
参考资料
编 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 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 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 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 录
XX公司年度培训调研总图………………………………………………………………………4
管理人员年龄结构…………………………………………………………………………………5
管理人员工龄结构…………………………………………………………………………………6
管理人员学历结构…………………………………………………………………………………7
管理人员培训目的…………………………………………………………………………………8
管理人员培训原因…………………………………………………………………………………9
管理人员培训时间安排……………………………………………………………………………10
管理人员培训课时…………………………………………………………………………………11
管理人员培训地点…………………………………………………………………………………12
管理人员培训频率…………………………………………………………………………………13
管理人员培训方式…………………………………………………………………………………14
管理人员培训方法…………………………………………………………………………………15
管理人员培训讲师…………………………………………………………………………………16
管理人员内部培训讲师……………………………………………………………………………17
管理人员培训课程…………………………………………………………………………………18
关键词:工作过程 项目课程 财务报告分析 课程改革
一、引言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课程一直沿用普教“改良型”的学科课程模式。学习内容与职业实践严重脱节,难以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面向职业需求的课程改革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改革从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分析入手,把学科型课程开发转换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知识组织,将课程教学和职业能力培养有机融合在一起,构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新课程模式,代表了当前主流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向。
《财务报告分析》是一门实践性较强课程,由于开设时间较短, 其课程内容、教学方法都还没有得到充实和完善,教学中沿袭了学科课程模式,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本文基于课程改革文献的回顾,对财务分析工作进行广泛调研,探索工作过程导向的《财务报告分析》项目课程改革,对满足职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面向职业需求的课程改革文献综述
进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使课程教学与职业需求有效接轨是职教专家争论的前沿。经过职教专家长期的探索与实践,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推陈出新。
(一)“职业分析导向”的课程改革研究
职业分析导向课程开发的基础是社会职业分析和工作规范分析。国外主要包括: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课程、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课程方案MES、源于北美的CBE课程开发以及澳大利亚基于培训包的课程开发。余祖光(2000)认为这些方法的引进明显提高了我国职教课程开发工作的相关性和有效性。赵志群(2005)指出MES让人们意识到:“课程并不一定是固定和系统化的,有时也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灵活的选择”;CBE的核心是职业分析,把职业能力看作职业教育的基础,相对于学科课程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刘育锋(2008)认为澳大利亚的培训包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它是以职业为导向的、能够适应时代的不断发展。
(二)关于项目课程改革的研究
徐国庆(2003)针对理论与实践的割裂这一职业教育课程的老大难问题,指出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并学习工作知识的课程模式,是实现理论与实践整合的必然选择,并就项目课程的理论基础、开发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石伟平(2005)指出改革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思路是专业课程的项目化。但是姜大源(2008)认为项目课程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三)关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研究
姜大源(2004)研究了德国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认为其主体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基点,开拓了职教课程改革的新维度。赵志群(2004)定义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因此,每个职业都具有其特殊的工作过程。姜大源(2008)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与理论提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按照工作过程展开知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联系,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顺利适应工作环境。重视人的个性需求,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从以上课程改革的文献分析,不难看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是对国外职业分析导向课程的借鉴和发展,是对项目课程的一种继承、改革与创新。经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改革,才能实现课程教学和职业能力培养有机融合。笔者以我院《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改革为例,详细阐述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三、《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自2009年9月起,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成立了有企业专家参与的课程团队,对《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改革进行了长期的实地研究。企业专家负责工作过程的深度调研和指导,保证课程内容的职业性;学校专业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实施。具体改革思路是:首先,进行社会调研,做好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分析,以其所需的职业能力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其次,按工作过程对来源于行业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序化整合,形成任务学习的教学项目内容;最后,开展行动导向的课堂教学实施,完成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确定课程目标
《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组在企业专家参与指导下,对财务分析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等进行广泛调研,从课程的源头进行改革,明确地定位了课程目标。根据调查,每个企业都要进行财务分析,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设有财务分析岗位。在西方资本市场上早已出现财务分析师职业,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对财务分析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网上各大招聘网站都有财务分析相关岗位的招聘信息。主要职位有:财务分析员、财务分析师、财务分析专员、财务分析经理等。从事财务分析工作的人员,一般先从事基础的财务分析工作,积累一定经验并考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后,成为企业的财务分析师、财务分析专员、财务分析经理、财务经理等。可见,财务分析工作有一条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发展规律。按照这一职业发展规律,读懂企业的财务报告资料,做好财务报告分析,这是最基本的能力。不仅财务分析是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的考试内容,而且《财务报表分析》也是特许财务分析师(Chartered FinancialAnalyst,简称 CFA)资格考试课程之一。
因此,高职院校开设《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目标的定位:从最基础的财务报告分析能力入手,培养学生分析财务报告、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综合的财务分析能力、预测公司财务收益和风险、提供财务建议和决策支持的能力;撰写分析报告的能力等。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沟通、协调、合作的社会能力以及渗透其中的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最后为学生提供由财务分析员到财务分析师再到财务分析经理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
为了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将典型的财务分析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处理,以工作过程的展开顺序为依据,整合序化课程项目内容。
财务分析工作是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借以帮助利益关系主体改善决策。其工作过程如下:(1)明确分析目的(不同的分析目的,决定不同的分析内容);(2)列出分析计划;(3)搜罗分析依据(主要包括:被分析单位的会计报表、审计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4)具体分析并得出结论和建议;(5)撰写分析报告。财务报告分析是财务分析的一项基本工作,也要遵循这一工作过程。
基于上述财务分析工作过程,《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组几经研讨,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从完成简单工作任务到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能力发展需要出发,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在工作要求和学习内容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确定本课程的内容框架为“工作认知――基本方法(工作所需方法)――各项报表及资料分析――综合财务分析――撰写财务分析报告”。按照这一框架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思维特点,遵循能力递进式的项目序化方式,设计了10个项目22个学习性工作任务作为课程内容。
《财务报告分析》课程具体项目内容相互联系、层次递进。先是认知财务报告分析工作,紧接着根据工作过程围绕具体财务报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各项报表、报表附注及其他相关资料的分析;然后扩展到专项财务分析,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等的分析方法进行专项阐述;最后是综合财务分析,阐述如何运用杜邦分析法、效绩评分法等对企业的综合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和面临的风险等进行分析,直至写出财务分析报告。在每一个教学任务中,都以企业的财务报告分析实例设计学习情境,以这些情境为载体实施教学。
(三)以行动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为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上述财务分析工作的调研分析,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首先,修订了《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教学项目载体设计。然后据此制定实施层面的课程整体设计方案,借以指导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让学生学会财务分析工作。
在《财务报告分析》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贯彻“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采取灵活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即综合运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我要学”的学习主体。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而且要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用项目和任务进行新知识的引入,将知识、技能传授与职业岗位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从形式上的工作过程去获得实质上的工作过程”到“个体整体思维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通过共同的工作和讨论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实施灵活多样的课程评价,突出能力考核
上述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实现还需要相应的考核评价来鉴定。首先,改革以考试的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的考试制度,采用过程评价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教学过程中推行形成性考核,注重平时的课堂表现、项目实训和技能测试成绩,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其次,按职业资格标准将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纳入课程考核,做到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综合考评。再次,在顶岗实习环节引入企业评价考核,企业评价和学院导师评价各占一定比分,保证学生在企业岗位的适应性。通过这些灵活的考评方式,更好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结论
我院面向职业需求的《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改革从课程目标定位、课程项目设计、课程实施、考核评价等各个环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符合职业能力形成规律的课程模式。经过重构的课程内容凸显了工作过程导向和项目化的教学设计理念;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变成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真正让学生学以致用,最终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经过几年来的改革探索,课程建设的总体水平不断提升。但课程改革是一项难度颇大的教学研究过程,还需要长时间的不断探索,在实践中加以调整和完善,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论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的综合性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2004,(2).
2.赵志群,赵丹丹,弭晓英.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回顾[J].教育发展研究,2005,(8).
3.刘育锋.部分国家职教教学内容改革新动向及对我国职教课程改革新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8,(6).
4.徐国庆.理论与实践整合的职教课程模式探析[J].职教通讯,2003,(9).
5.姜大源.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J].职教论坛,2004,(8).
6.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9)
关键词:网站项目管理;需求分析;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TP36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31-0000-00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益提高的用户需求,网站项目经历了由简单的HTML到ASP,PHP,.NET语言的编写,由一两名设计师自由创作到团体集体分工实施完成的转变,网站的设计和开发已经成为了一个越来越复杂的软件工程。目前,网站项目主要以B/S模式开发,以网络服务器为核心,浏览器为交互端的软件建设项目,是根据特定规范在预定的预算和时间内完成的网站开发任务,他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网站,也可以是基于各种需要的网站应用程序。为实现网站项目的具体功能,达到预期的计划目标,网站项目必须建立规范、有效、健壮的开发机制,也就是要做好网站项目管理,其中需求分析尤为重要。
1 网站项目需求分析的必要性
需求分析是一个项目的开端,也是项目建设的基石,没有做好需求分析的项目是有高风险性的。据有关统计,失败的项目中有80%是由于需求分析不明确造成的,同为软件项目的网站项目建设亦是如此,当然这也是与网站项目自身的特点相关联的。
1.1 网站项目建设的特点
1)设计者与客户层次与认识存在差异,容易导致项目建设目标的不确定性。
2)网站项目涉及领域广,对参与项目的人员理解和研发项目提出高要求。
3)网站建设属智力密集、劳动密集型项目,受人力资源影响大。
4)开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站项目的开发具有多模式的特征。
5)网站项目底层编程较为专业,要有友好界面对项目各参数进行配置。
1.2 网站项目需求分析的作用
结合网站项目建设特点,网站项目需要以下几个步骤:首先业务员与客户接洽了解,确认立项,从客户代表那里获得需求后,形成需求报告;业务流程分析员分析需求报告,生成项目模型报告;界面工程师得到项目模型后设计制作相应的模板和用户界面原型,并最终由客户代表确认。可以看出,作为项目开端的需求分析直接保障了整个项目的正确性、可行性和必要性,对项目最终的检测性和简明性至关重要,也可以这么说,做好需求分析才能有的放矢,项目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2 网站项目建设需求分析策略
上面我们已经了解了网站项目需求分析的重要性,怎样做好需求分析,形成分析报告并最终完成项目呢?
网站项目狭义地讲包括了网页制作、美工设计、程序编码、系统及网络管理等专业技术,广义上又包含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心理学、广告学等很多领域的知识,在业务员与客户沟通立项后,由于设计者与客户层次与认识事物存在差异,容易导致项目建设目标的不确定性,这就使项目组与客户的沟通出现了问题;另外不同行业客户的特殊要求(比如开发税务相关网站项目,就需要设计人员有一定的税务知识)也对参与项目管理的人员和研发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接洽业务员要加强客户所在领域的知识积累,能够将客户的需求转化成实际的程序输出,也能够将项目中的个模块以客户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说明,深度挖掘客户需求,并最终明晰项目建设目的,完成必要的项目需求分析。在项目组的准备工作完成后,我认为采集客户需求应该按照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
目标:完成调查报告和业务流程报告,搞清供求关系。
采取方法:项目组采取主动“问答”方式,指定有经验的业务员和需求方进行沟通。
具体实施:项目中涉及的经理、页面设计员、程序设计员、测试员,文档起草等人员必须到场,通过访谈、调查表、填写意向表等方式从宏观上把握客户具体需求方向和趋势,了解现有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硬件环境、软件环境、现有的运行系统等客观信息,与客户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和方式。建设团队经理对搜集的信息进行汇总,各参与人员就获取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归类分析,页面设计员制定大略的视觉模版;程序员就网站功能进行拆解分析,列出网站需要的程序模块并就各功能实现的可行性对照现有的软硬件环境进行评估;文档起草准备完成调查报告和业务流程报告,进一步明细项目思路。
2)第二阶段
目标:完成调研分析报告,完成业务流程设计,进一步确认客户需求。
采取方法:项目组采取 “联想启发”方式,对第一阶段的调查进行完善和修改。
具体实施:项目涉及人员的要通过“联想启发”方式经一步与客户进行沟通,消除由网站项目建设的特点导致的众多不确定性。客户的需求往往是笼统的、分散的,第二阶段要对第一阶段的对网站项目的总体设计方向进行进一步的确认,可以通过展示企业以往开发的相似类别的产品实例、对网站项目的开发方法及运行方式和要求进一步说明,让客户等非专业人员对整站系统从前台到后台,从页面到代码,从架构到管理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是客户对自己的最终需求进行具体的描述。另外,项目组还要进一步了解客户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目前已有的软硬件环境,服务器现有的系统等,结合实际情况,架设调试服务器,作出基本的演示页面,和用户一起探讨业务流程设计的合理性、准确性以及站点浏览界面的习惯性和友好性,展现整个业务流程的设计,就建设目标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进一步探讨,提出改进意见和改进方法。
3)第三阶段
目标:根据客户反馈修改演示系统,完成需求分析报告和业务流程报告,提交客户确认。
采取方法:对涉及网站项目流程和数据项的报告、文档进行“逐项签字确认”。
具体实施:在第二阶段需求分析工作的基础上,要求客户对前两个阶段的反馈意见进行审查,进一步明晰网站项目建设方向;承建方要对网站项目的流程进行进一步细化,对涉及的数据项要求客户进行逐项确认,另外承建方还要进一步改进演示页面,向客户描述整个网站项目的设计目标和输出结果,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并签字确认。
总的来说,网站项目的需求分析是逐步深入,曲线前进的,要重视各个阶段的重点,将分析工作做到位才能做到省时、省力、省钱、高效,并最终保证整个项目的成功开发。
3 网站项目需求分析的注意事项
网站项目需求主要是指用户对网站系统在功能、行为、性能、设计约束等方面的期望,通过对应问题及其环境的理解与分析,为问题涉及的信息、功能及系统行为建立模型,将用户需求精确化、完全化,最终形成需求规格说明。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需求不明确、业务流程不合理往往是项目面临的最大风险,直接导致项目的开发失败或是客户不接受,因此必须做到细致了解客户意愿,明晰客户需求,采用必要措施来强化需求调研,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3.1 深化沟通,强化需求分析
【关键词】员工;培训需求;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管理者越来越重视员工培训工作,使得员工接受培训的机会大大增加。然而,很多企业管理者发现他们提供给员工的各种形式的培训不但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甚至还给企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存在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在实施培训前没有做好员工的培训需求分析。企业应充分重视培训需求分析,通过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来提高培训效果。
1.培训需求分析的涵义
培训需求分析是指企业在规划与设计每项培训活动之前,由培训部门、主管人员、工作人员根据组织绩效现状,对现有组织成员的知识、技能及态度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分析与比较,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及所需培训内容的一种活动过程。简单地说,培训需求分析就是确保让合适的人在适当的时候得到有效的培训。它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是组织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计划、有效实施培训的前提。
2.培训需求分析的作用
培训需求分析是实施有效培训活动的首要环节,在培训活动中具有其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找出差异,确认培训目标。培训需求分析的基本目的就是确认差异,即确认现有绩效与预期之间的差异。绩效差异的确认,有助于找出影响绩效问题的真正根源,有助于寻找出解决绩效问题的有效方法。
(2)有利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绩效差距的方法有很多,有可能是培训的方法,也有可能是培训无关的方法,比如,人员变动、工资增长、新员工的吸收等多种综合方法。企业面临的问题复杂多变,最好把这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综合起来,制定多样性的培训策略。
(3)有利于进行前瞻预测分析。企业的发展过程需要一个动态,不断变化的过程,当组织发生变革时,培训计划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4)有利于进行培训成本的预算。培训管理人员应把成本因素引入到培训需求分析中,预算出培训的成本,对不进行培训所造成的损失与进行培训的成本之间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相关数据,计算培训投资回报率来科学分析培训的可行性。
(5)有利于促进企业各方达成共识。通过培训需求分析,可以收集制定培训计划、选择培训方式的大量信息,为确定培训对象、目标、内容、方式提供依据,促进企业各方达成共识,有利于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3.培训需求分析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1)培训需求分析忽略了企业的战略导向。培训的开展只有服务于企业的战略及由此形成的人力资源策略,才能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并发挥战略价值。然而,有些企业做培训需求分析时忽略了企业战略导向,培训理念不清,导致企业各层级对于“培训什么”以及“培训的目标是什么”没有达成一致共识,进而影响了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贯彻与实践,培训效果也无法尽如人意。
(2)盲目确定培训项目。培训需求分析是整个培训与开发工作的起点,直接决定了培训工作的有效性。然而,许多企业将员工绩效问题简单的认为是由于缺乏培训的结果,于是盲目确定培训项目而没有找到真正的培训需求,没有系统性思考,在培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上存在很大的缺陷,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3)培训需求分析组织和方法不科学。在培训需求收集时,没有充分考虑企业及人员的实际情况,仅凭个人的经验判断,机械地采用单一或与岗位不切实际的方法,培训需求分析有效性难以体现。
(4)部门观念不正确,在培训需求分析时支持和配合力度不够。培训管理人员没有就培训需求的目的做好宣传或动员,遇到问题没有及时解释沟通,其他部门不清楚为什么要进行培训,没有达成共识,导致无法提供有效的支持和配合。
4.如何提高培训需求分析的实效性
4.1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
培训管理人员在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时,要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对员工进行宣传引导,使广大员工都能够从组织战略的高度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对于员工提出的培训需求,要根据组织的发展战略加以协调,凡是符合组织发展目标培训要求都要加以重视,并做好相应的培训计划。
4.2要注重培训需求全员参与
在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时,要让全体员工共同参与,要充分尊重每位员工的培训需求,让员工感受到是他们有培训需求,企业才满足他们的愿望,而不是由企业主观上安排的。同时,要让员工充分认识到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促使培训的员工自发形成培训意识。
4.3要注意分析员工的培训动机
有的企业在培训前也进行了培训需求分析,但员工在接受培训后却离职或跳槽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企业在做培训需求分析的同时,未能充分考虑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员工的培训动机是什么?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员工接受培训后,自身素质得到很大提高,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也得到进一步强化,能够重新回到岗位上更好地从事工作。而有些员工却选择悄然离开,这对组织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这就需要企业在做培训需求分析时,一定要注意分析员工的培训动机,同时,为了减少培训风险,企业可以与员工签订培训协议,以文件的形式对此类员工加以约束。
4.4要做好培训需求分析的流程化设计
4.4.1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在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之前,培训管理人员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下一步的培训需求分析工作打好基础,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收集员工资料,建立员工培训资料库。员工资料应包括员工培训档案、员工人动情况、绩效考核资料、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等。员工培训资料库可以帮助培训管理者很方便的寻找员工的背景资料,为员工的个人培训需求分析提供材料。二是及时掌握员工的现状。培训管理者应及时掌握员工的现状,才能及时准确的提供有效培训。三是建立收集培训需求信息的通道。培训管理者为及时掌握员工的培训需求,就必须建立起畅通有效的培训信息交流通道。例如,可以通过建立“培训信箱”、“培训信息公告板”,制定“培训需求申请规定”等方式与员工和部门交流培训信息,可以利用公司内部网络搭建培训信息交流平台,更方便快捷。
4.4.2制定培训需求分析计划
在正式开展培训需求分析之前,培训管理者有必要制定分析计划,计划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包括培训需求分析的工作内容和进度,各项具体工作在执行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方案,应当注意的问题等。二是设立工作目标。培训需求有三个层次,分别为组织层次、任务层次和个人层次。在计划中应当明确培训需求分析在哪个层次上进行,应当达到什么目标。三是确定培训需求分析方法。培训需求分析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问卷调查法、面谈法、测验法、工作任务分析法、资料分析法、重点团队调查法、绩效分析法和全面分析法等。培训需求分析方法和工具种类非常多,在实际应用时,要结合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分析工具。
4.4.3实施培训需求分析计划
培训需求分析计划的实施主要是按照制定好的工作计划依次开展,主要的流程有:
(1)征求各部门的培训需求。培训管理者向各有关部门发出征求培训通知,填报培训需求表。
(2)整理汇总培训需求。培训管理者将收集来的各类培训需求进行整理汇总。
(3)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对申报的培训需求进行分析,主要分析三个方面的情况,一是受训员工的现状,包括其在组织中的位置,是否受过培训,受过什么培训,以及培训的形式和效果等。二是受训员工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三是员工的期望和真实想法,包括员工期望接受的培训内容,希望达到的培训效果,然后核实员工的真实想法以确认培训需求。
(4)确认培训需求。通过对汇总来的各类培训需求加以分析和鉴别,参考有关部门的意见,根据重要程度和迫切程度排列培训需求,为制定培训计划奠定基础。
软件开发模型是计算机应用开发迅速发展形成的产物,目的是为了更快更好的开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软件。我们所熟知的软件开发模型有,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混合模型等等。而近年来,敏捷软件开发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大公司所采用,我们所熟知的,Google、Facebook、Youtube、Baidu、Amazon、Taobao等众多知名公司,无一例外。本文将介绍敏捷开发模式的特点及其在web开发中的应用。
1 敏捷开发模式的意义
众所周知,敏捷(Agile)一词来自于2001年初美国犹他州雪鸟滑雪圣地的一次敏捷方法发起者和实践者的聚餐。而早在1990年起,人们就开始寻求一种可以应对迅速变化的需求的软件开发方式。敏捷开发模式能够使得团队频繁交付新软件,减少快速变化的需求带来的困扰,并且迅速提高团队成员的编程能力。
2 敏捷开发模式的原则和方法
敏捷开发模式之所以能够应对快速变化的需求,依赖于以下几个必要原则。
2.1 尽早获取用户需求并不断交付有价值的软件
在一个项目组中,会有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首先是项目经理(Project manager),其主要负责确定用户需求,制定项目开发计划,协调团队成员在规定期限内完成项目开发和交付。当项目经理与用户沟通获取项目目标并制定项目开发计划之后,就需要业务分析师(Business analyst)与用户进行沟通,获得项目开发的具体需求,用户体验设计师(User experience designer)根据需求分析设计界面,软件开发者(Developer)进行软件开发,软件开发完成后交给测试人员(Tester)进行软件测试,从而交付软件。在以前的软件开发模式中,普遍依赖业务分析师和用户沟通所完成的需求分析报告而进行软件开发和交付。这样做的弊端在于,用户在提出需求和得到交付软件之间对需求本身可能发生变化,业务分析师在与用户沟通并创建需求分析报告时对需求本身也可能产生误解,而开发者本身对需求分析也会产生误解。这就使得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所开发的软件最终不能被用户所接受。而采用敏捷开发可以避免这种情况。
敏捷开发中有一种叫做Scrum的迭代增量式开发过程。其目的在于缩短交付周期,不断交付有价值的软件,使得在软件最终交付时最大程度满足用户需求。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软件交付模式,当项目经理和用户沟通时,需要设定阶段行的目标和任务,由业务分析师和用户就已经确定的需求进行需求分析并且在制定需求分析的同时与开发人员及时沟通,避免软件过度开发,这样就可以缩短软件交付期限。将原本一年甚至几年的开发周期缩短至两个星期到一个月,每次交付部分有价值的软件,这样用户可以尽早体验并及时提出问题和调整需求。
2.2 制定详尽的开发和交付流程
将软件开发周期从几年缩短到一个月甚至两个星期,这需要制定详尽的软件开发和交付流程。而详尽的软件开发和交付流程也是实现Scrum所必须遵守的。
在Scrum中一个交付周期被称为一个Sprint。在每个Sprint开始之前,要有一个Sprint的计划会议(Sprint plan meeting)。Sprint计划会议是在业务分析师和用户确定好当前阶段的需求分析之后,将可以进行开发的部分按照需求的优先级顺序排列好开发任务(Story), 再由开发人员对任务进行难度评分,最后团队根据可变因素如团队成员情况,开发环境状态等确定下一个Sprint的任务。为了加强团队内部的沟通和及时掌握开发交付情况,Scrum要求团队每日开站立会议(Stand up meeting),站立会议通常1到2分钟每人,主要说明前一天的工作内容,存在什么问题,以及今天的工作计划。当然在每个Sprint快结束的前一天,要开评审会议,来报告进度,通常情况下是软件会议制定软件当前Sprint的软件计划。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吾日三省吾身”,每个Sprint结束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会议就是回顾会议(Retrospective meeting)。回顾会议主要是总结上一个Sprint,保持优点,克服缺点。确保每个会议的有效性是Scrum实现的基础。
2.3 结对编程,提高软件开发效率
当需求明确且计划详细之后,对于软件开发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开发效率。只有提高开发效率才能在短时间内向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交付软件。对于提高软件开发效率,敏捷开发有一个很好的方式叫做结对编程(Pair programming)。所谓结对编程,就是一个任务交给两个开发人员,两个开发人员同时坐在一台电脑前面,一个人编程,另一个人实时检查,然后互换角色。当然,也可以和测试驱动设计(Test Driven Design)相结合,一个写测试用例,另一个通过实现代码使测试通过,然后互换角色。结对编程的好处在于,与传统开发一个人一个任务相比,两个人一起协作,可以尽快确定测试用例和程序接口,实时检查代码减少代码调试时间,互相学习软件开发设计技术,避免因成员变动阻碍开发进度。对于结对编程的两个人,只要两个人有互补,就可以在一起结对编程。例如,一个开发人员可以和一个需求分析师一起结对编程,需求分析师了解任务需求,可以负责编写测试用例,开发人员实现测试用例,从而使开发更满足需求。用户体验师也可以和开发人员结对编程,开发人员每实现一个功能块,用户体验师都可以进行实时的检查,从而更满足用户的体验。结对编程,看似浪费人员,因为同一时间做的任务变少,但是却能够大大提高编程效率和开发质量,是敏捷开发中重要的实现方法之一。
对于现存的微电子设计软件进行大量分析调查后,我们发现现存的微电子设计软件都不能满足印刷微电子的设计要求,因为印刷微电子与传统微电子在生产工艺上存在很大的区别。我们计划在传统微电子设计软件的基础上,增加印刷微电子设计的个性化的软件,这就要求我们向软件开发人员提供明确的软件功能需求报告,这对大部分微电子工作人员来说,都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具备相当完善的知识体系,掌握计算机应用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如果缺乏对印刷微电子的全面、深入的认识,就不可能提交高质量的印刷微电子设计软件的需求分析报告。缺乏准确、全面的需求分析报告,必然会成为制约软件设计的因素,以至于软件设计人员只能借由自己对印刷微电子的主观认识和有限了解来构建软件,最终导致设计的软件并不适合于实际生产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在阅读大置有关印刷微电子方面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需求分析的相关知识,总结得出了,印刷微电子设计的主要流程,确定了印刷微电子设计软件的基本功能,并对印刷微电子的设计流程以及软件的功能需求做出了详细、全面的描述。
一、确定印刷微电子设计流程
如果使用传统的微电子设计软件,势必不能满足全印刷微电子设计的需求,要实现微电子全印刷,就需要在传统微电子设计软件中将印刷微电子设计的功能就加入到软件中,实现传统微电子设计与全印刷微电子设计的集成,从系统论的角度对微电子设计的流程进行整体规划,使软件的功能更加全面、强大。印刷微电子,顾名思义就是基于印刷原理的电子学。既然是以印刷的方式实现微电子制造,在电路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到印刷方面的问题:哪些器件可以由印刷的方式实现,由哪种印刷工艺实现印刷,以及印刷参数设置等。所以印刷微电子设计与传统的微电子设计存在很多不同之处,传统的微电子设计软件并不能满足印刷微电子设计。
传统PCB板的设计流程是:
1、设计目标,比如草图、器件的资料准备。
2、原理图封装准备,如果库里有的可以直接用,没有的直接绘制图形,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库文件。
3、原理图绘制,将所需器件都摆好,然后根据电路要求连线。
4、原理图检查,比如连线是否正确、标号调整、封装制定等等,或使用DRC功能检查。
5、检查无误进行下一步。
6、PCB封装准备,这一步也可与第2步同时进行。
7、板框准备,将器件从原理图或网络表里导入到PCB软件里面,并设置设计规则。
8、布局,然后布线。
9、敷铜,检査。
10、生产文档准备,如器件列表,贴装图等。
而全印刷微电子的电路全部利用印刷方式来实现,原理图设计部分与传统PCB的原理图设计基本相同。与传统PCB所不同的是,在PE图设计的过程中,就要对元器件的材料、打印时序、线宽、印刷工艺、固膜方式等进行设置,无需敷铜的检查。
所以,全印刷微电子的设计流程是:
1、设计目标,比如草图、器件的资料准备。
2、原理图封装准备,如果库里有的可以直接用,没有的直接绘制图形,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库文件。
3、原理图绘制,将所需器件都摆好,然后根据电路要求连线。
4、原理图检查,比如连线是否正确、标号调整、封装制定等等,或使用DRC功能检查。
5、检查无误进行下一步。
6、元件封装与放置,元件参数设置,包括材料选择,印刷时序,印刷方式和固化工艺等。
7、导线参数设置,包括材料,线宽,印刷时序,印刷方式和固化工艺等。
8、线路检查。
.9、电路仿真。
10、生产文档生成,驱动印刷设备。
与传统的生产工艺相比,全印刷微电子在生产过程中更具有连贯性,效率更高。全印刷微电子设计软件与传统的PCB设计软件相比,更方便,将电路设计的大部分工作交由软件完成,电路设计完成之后,剩下的工作就可以由打印机自动完成,省去了人力。
二、印刷微电子设计软件功能需求分析
1.印刷微电子设计软件功能需求报告是在印刷微电子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微电子设计的特点提出来的,主要用于提交给软件开发人员来直接指导软件设计和开发的文档。印刷电子既然要以印刷的方式实现,再设计的过程中必然要考虑印刷制造的因素。以导线为例进行说明,在连接导线的过程中,除了传统微电子设计时需要的相应的参数设置外,还要对导线的印刷参数进行设罝,包括:印刷材料选择,导线的印刷尺寸(长、宽、后),印刷温度,印刷方式以及固膜方式等,同时还要考虑到印刷对导线的电性能可能造成的影响因素,并尽可能选择影响最小的印刷制造方式。
2.目前,国内有关印刷微电子设计软件功能需求的分析还不够成熟更完善具体的软件功能需求分析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升华。笔者主要以本研究团队的实践,以及微电子和印刷方面的知识为基础,将印刷微电子设计除去传统微电子设计的功能之外的部分概括如下:印刷材料参数设置,印刷尺寸的确定,印刷工艺设置,打印时序设置。
3.材料参数设置是在电路图设计过程中,元器件可以选择库中存在的并根据数据自己配》,也可以自己配置且满足参数要求,其中材料参数设置主要包括:材料的组成,材料的印刷尺寸以及材料的使用温度范围。
印刷工艺可以由系统根据前面材料参数的设置自动给出,用户也可以根据方便性原则手动设置,但是所选印刷方式一定要符合材料的要求。印刷工艺选择是的主要内容是:印刷方式、固化方式。其中印刷方式可以是:喷墨印刷、丝网印刷、ro11-2-roll、柔印、热转印等印刷方式。固化方式可以是UV固化或高温煅烧。不管是印刷工艺还是固化方式都回对最终电路的性能产生影响,可以将印刷和固化对电路的影响以影响因子的方式给出,已选择最合适的印刷和固化方式。
打印时序主要是根据材料的印刷层次先后结合温度、印刷方式,给出最快捷、最高效的印刷制造顺序,系统可根据之前的参数设置给出可选项,设计人员也可以自行设定或在系统给出的可选项中选择并修改。
针对《软件工程》教学过程存在的困难,提出构建《软件工程》课程纵向教学体系。《软件工程》课程纵向教学体系包括3个层次:理论教学方面:改进理论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实践教学方面:结合具体项目,训练学生运用相关原理指导软件开发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外实训:校企合作,使学生深入企业项目开发,培养高素质软件工程人才。
1.1案例教学法在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程第一次授课前选取一个完整、难度适宜的软件开发案例;然后分阶段的在每章理论授课结束后,结合所讲章节的理论知识提出与章节内容相关的有引导性作用的问题,让学生认真分析、研究案例,开展问题研讨会,并为学生分配任务,使学生在课后收集相关资料,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相关原理来分析案例,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两周后)提交案例分析或设计报告,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教师在理论授课时,注重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在学习章节内容前,说明本章节所涉及的专业基础课程及学生所需要具备的理论素养,给学生布置任务,重新学习涉及的专业基础知识;理论授课时,把章节理论知识与已学基础课程知识相结合,根据课程例题,详细讲解理论知识,并注意提示学生已学知识在例题中的运用,从而深入浅出,帮助学生把已学知识和章节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形成知识网络。在需求分析章节的分析系统的数据要求处,指明分析系统的数据要求,通常采用建立数据模型的方法。抽出部分学生按照他们准备的PPT来详细讲解以上问题,不足之处让其它同学补充。课后,教师把准备的问题解答PPT发给大家,使学生查漏补缺,建立知识网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章节授课结束后,通过案例教学法,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体系解决实际的问题的能力,给同学们列出需求分析报告--需求规格说明书的提纲,要求每个学生提交一份需求分析报告。比如,案例--学生公寓管理系统,请大家运用需求分析章节所讲的知识,深入学校公寓针对学生、公寓管理员做需求调查(要求灵活运用几种所讲的需求调查方法:访谈、问卷和场景),召开需求评审会议,验证需求的正确性与有效性,两周后提交需求规格说明书。
1.2项目驱动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在理论授课结束前,老师提供若干个难度适中、开发时间在一个月左右的题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常5-8人)组建自己的软件开发团队,并推选小组长,负责项目管理,根据小组成员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一题。团队成员应均衡,以便做好分析、设计、编程及测试的分工。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开始实践教学环节。选择结构化或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方法,按照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分阶段有顺序的进行软件项目开发。每位小组成员都要参与各个阶段的软件开发,每个阶段各个成员的任务由组长分配,管理。每个小组成员全程参与软件工程的各个阶段,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项目的开发,由项目驱动实践教学,真正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项目的开发,为学生深入理解并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环节结束,每个小组提交与选题对应的已实现的系统,并提交相关的设计文档。如开发小组选择面向过程的软件工程方法,需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发计划、需求规格说明书、总体设计的相关文档(系统说明、用户手册、测试计划、详细的实现计划以及数据库设计结果)、详细设计的相关文档(流程图及人机界面设计资料、用户帮助设施设计资料)、实现及测试总结、项目总结等。通过项目实践,学生会深刻认识并理解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并且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和软件工程的相关就业方向(前台开发、后端设计、测试、维护等),确定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继续深入学习,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深度,为就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3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软件工程人才
经过实践环节,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有了初步选择。在大四学期的实习环节,学校与相关合作企业进行对接,学生结合专业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选择合适的企业进行校外实习。校外实习一般分三个阶段:理论知识的巩固与强化学习;职业定位方向核心技术学习;以团队为单位,参与实际项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结合以上三个阶段的学习内容,独立完成一个实际商用项目。举例:如果职业定位为J2EE软件开发,校外实习的第一阶段学习JAVA语言核心内容,Oracle数据库技术,WebCilent编程和WebServer编程,结合具体项目把以上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的开发中。第二、三阶段贯穿项目深入学习JVAVEE企业级框架。第四阶段以开发团队小组成员的身份参与一个实际商用项目开发,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果职业定位为软件测试,第一阶段学习测试基础并结合企业内部开发的自动化测试管理平台进行理论知识强化。第二阶段重点学习系统测试的相关技术,并结合具体项目使学生参与系统测试,编写与之相关的需求规格评审,系统测试计划、测试方案、测试用例、测试报告等文档资料。第三阶段学习软件功能测试自动化和性能测试技术,并学习企业使用的主流测试工具进行相关项目的自动化测试工具。第四阶段结合实际商用项目,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运用相关的自动化测试工具,进行项目测试,编写相关测试文档。通过项目实训,使让学生深入项目开发,把学生培养成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突出的高素质软件工程人才。
2结语
形考任务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题目1
1.从使用者角度看,任何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均有明确的目标,并由若干具体功能组成,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各功能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表现出系统的特征,这就是管理信息系统的(
)
选择一项:
A.
概念结构
B.
功能结构
C.
管理职能结构
D.
网络计算结构
题目2
2.总体规划阶段的主要工作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分析和确定系统目标
B.
分析子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功能
C.
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
D.
进行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题目3
3.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中,最高层是(
)
选择一项:
A.
执行控制子系统
B.
战略计划子系统
C.
管理控制子系统
D.
事务处理系统
题目4
4.管理信息系统的金字塔结构也称为(
)
选择一项:
A.
职能结构
B.
层次结构
C.
管理职能结构
D.
功能结构
题目5
5.管理信息系统的纵向结构是按(
)划分的
选择一项:
A.
管理层次
B.
组织职能
C.
管理层次和组织职能
D.
网络计算模式
题目6
6.管理信息系统的横向结构是按(
)划分的
选择一项:
A.
层次
B.
职能
C.
层次和职能
D.
网络计算模式
题目7
7.C/S是一种重要的网络计算机模式,其含义是(
)
选择一项:
A.
客户/服务器模式
B.
文件/服务器模式
C.
分时/共享模式
D.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题目8
8.B/S是一种重要的网络计算机模式,其含义是(
)
选择一项:
A.
客户/服务器模式
B.
文件/服务器模式
C.
分时/共享模式
D.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题目9
9.软件危机通常是指在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中所产生的一系列严重问题,这些问题中相对次要的因素是(
)
选择一项:
A.
软件功能
B.
文档质量
C.
开发效率
D.
软件性能
题目10
10.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时常用的方法,按其生命周期特征,它应属于(
)
选择一项:
A.
螺旋模型
B.
喷泉模型
C.
混合模型
D.
瀑布模型
题目11
11.原型化方法一般可分为三类,即(
)
选择一项:
A.
探索型、开发型、直接型
B.
探索型、实验型、演化型
C.
灵活型、结构型、复杂型
D.
目标型、实验型、探索型
题目12
12.面向对象开发方法是基于(
)
选择一项:
A.
原型模型
B.
喷泉模型
C.
混合模型
D.
瀑布模型
题目13
13.下列准确概括结构化分析方法核心思想的是(
)
选择一项:
A.
由分解到抽象
B.
自顶向下,由细到粗,逐步抽象
C.
自下而上,由抽象到具体
D.
自顶向下,由粗到细,逐步求精
题目14
14.总体规划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第一步,其主要任务是明确(
)
选择一项:
A.
系统“是什么”
B.
系统的数据流程
C.
系统的业务流程的细节
D.
系统的开发工具等
题目15
15.在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明确(
)
选择一项:
A.
系统“干什么”
B.
系统的模块划分
C.
系统测试方案
D.
可行性报告
题目16
16.在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明确(
)
选择一项:
A.
系统“怎么干”
B.
系统的模块划分
C.
系统测试方案
D.
系统分析说明
题目17
17.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早期使用的是(
)
选择一项:
A.
结构化方法
B.
原型法
C.
面向对象的方法
D.
企业系统规划法
题目18
18.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的英文缩写是(
)
选择一项:
A.
SA
B.
OOP
C.
OOD
D.
OOA
题目19
19.一种从用户的基本需求入手,快速地实现新系统的一个原型,用户、开发者及其它有关人员在适用原型的过程中,反复修改原型系统,确定各种需求细节,最终达到建立系统的目的的方法为(
)
选择一项:
A.
生命周期法
B.
原型化法
C.
面向对象法
D.
结构化方法
题目20
20.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前的准备工作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收集和整理基础数据
B.
确立系统目标,开发侧策略和投资金额
C.
借鉴同类系统的癌发经验
D.
可行性分析报告
题目21
21.所谓管理信息系统的横向结构是按(
)划分的。
选择一项:
A.
管理层次
B.
组织或机构的管理职能
C.
管理层次和组织或机构的职能
D.
网络计算模式
题目22
22.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第一个正式文档是(
)。
选择一项:
A.
系统说明书
B.
评审报告
C.
开发合同
D.
可行性报告
题目23
23.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阶段依次是(
)。
选择一项:
A.
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评价、系统实施、运行维护
B.
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系统评价
C.
系统设计、需求分析、系统实施、运行维护、系统评价
D.
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运行维护、系统评价、系统实施
题目24
24.结构化开发方法各阶段的顺序是(
)。
选择一项:
A.
总体规划、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评价、系统分析、运行维护
B.
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系统评价
C.
系统分析、总体规划、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系统评价
D.
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总体规划、系统评价
题目25
25.系统设计产生的文档是(
)。
选择一项:
A.
可行性报告
B.
系统分析报告
C.
系统设计报告
D.
用户操作手册
题目26
26.结构化设计的是(
)。
A.
相对独立、功能单一的模块结构;块内联系大、块间联系小
B.
相对独立、功能单一的模块结构;块内联系大、块间联系小;采用结构图的描述方式
C.
相对独立、功能单一的模块结构;采用结构图的描述方式
D.
块内联系大、块间联系小;采用结构图的描述方式
题目27
27.结构化开发方法是一种开发管理信息系统较为成熟的方法,下列选项中,不具有该方法所具有的特征是(
)。
选择一项:
A.
充分理解用户需求
B.
自顶向下进行开发
C.
动态地定义系统功能
D.
完整的文档资料
题目28
28.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的指导思想、开发策略常常相同或相似于(
)。
选择一项:
A.
网络建设
B.
软件工程
C.
数据库设计
D.
硬件工程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题目29
1.
MIS之所以要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主要是进行信息的贮备和加工处理。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30
2.
MIS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可能会使企业现有的人员、组织机构发生重组。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31
3.管理者特别是高层领导在MIS的建设和使用中起主导地位。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32
4.管理组织从横向看可以分为若干个层次,相应地MIS也应具有层次结构。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33
5.管理控制子系统主要是为企业基层管理者提供信息服务的。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34
6.对于复杂的MIS进行分析和研究,通常可采用系统理论中的系统分解法,基本思路是先分解后协调。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35
7.文件服务器模式是最早出现的网络计算结构。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36
8.从管理/职能角度看,MIS具有金字塔结构。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37
9.MIS的开发必须在具备一定条件下才能着手进行。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38
10.
MIS的开发方式有自行开发、委外开发和合作开发等几种,最好的方式是自行开发。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39
11.
MIS的开发需要一定的周期,但MIS投入使用后通常不会对原有的人工管理方式产生太大的影响。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40
12.MIS是一个软件系统,属于无形资产,其效益不易用货币形式直接反映。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41
13.MIS开发的核心问题是采用何种语言、数据库编写程序代码。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42
14.如果时间紧迫,采用增加开发人员的方式是加快MIS开发进度的最有效办法。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43
15.软件工程的方法大约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44
16.结构化分析的核心思想是“自底向上,逐层分解”。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45
17.原型化方法一般可以分为探索型、实验型和演化型三种类型。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46
18.为了有效地进行MIS开发与管理,往往将开发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通常称这种方法为“螺旋模型”法。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47
19.
CIMS和OA的中文含义分别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办公自动化。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48
20.一般将系统产生、发展和灭亡的生命历程称为系统的生命周期。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49
21.结构化分析方法的基本手段是:“分解”和“抽象”。(
)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50
22.结构化分析方法的基本策略是“自顶向下,逐步求精”。(
)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51
23.用结构化分析方法获得的系统分析说明书由一套分层的数据流图和一本数据字典构成。(
)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52
24.原型化方法是一种确定用户需求的有效方法。(
)
选择一项:
对
错
三、选择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请点击选项,然后拖拽至相应的方框内)。
题目53
1.
请为英文缩写①~⑤在A~E中选择表示其含义的描述,将正确选项拖拽至相应的方框内。
答:(1)SLC:
B.
系统的生命周期
(2)OOD:
C.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
(3)OOP:
D.
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
(4)SA:
A.结构化分析
(5)SD:
E.结构化设计。
题目54
2.
请为结构化开发方法的
(1)~(5)选择该阶段产生的文档,将正确选项拖拽至相应的方框内)
答:(1)
C.可行性报告;
(2)A.系统分析报告
;
(3)E.系统设计报告;
(4)
B.用户操作手册
;
(5)D.运行状况报告。
题目55
3.
3.请为名词(1)~(5)选择表示其含义的描述,将正确选项拖拽至相应方框内。
答:
(1)[B.其主要职责是起到用户和系统开发其他人员之间的桥梁和接口作用,是系统开发的核心人物。];
(2)[C.负责依据系统逻辑方案和系统的硬件、软件环境进行系统的总体设计、模块设计以及模块之间接口的设计工作。];
(3)[D.负责依据新系统逻辑方案中提出的对硬件网络的基本要求制定硬件网络配置方案,并负责该方案的全部实施工作。];
(4)[E.负责依据系统逻辑方案中提出的数据需求进行数据库设计,监督和控制数据库运行,以及进行数据库的维护和改进工作。];
(5)[A.负责依据系统逻辑方案进行系统的程序设计,实现方案中的各项功能,还负责进行用户的使用培训工作,以及系统的测试和试运行。]。
题目56
4.
图1是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职能结构(金字塔结构)示意图,其含义描述如下:首先,组织的管
理是分层次的,一般可分为战略计划层(高层)、管理控制层(中层)和执行控制层(基层)。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为它们提供的信息处理与决策支持也分为三层。其次,组织的管理在分层的同时,又按管理职能划分,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也就可以分为市场销售子系统、物资子系统、财务子系统、人事管理子系统等。第三,下层的系统处理量大,上层的处理量小,下层系统为上层提供数据,形象地说,下层较“宽”、上层越来越“窄”。综合上述三点就组成的纵横交织的金字塔式的结构。
该金字塔结构示意图不完整,请为图1中(1)~(5)匹配合适的内容描述,将正确答案拖拽至相应的方框内。
A.管理控制层;B.管理层次;C.战略计划层;D.执行控制层;E.职能划分
答:(1)D.执行控制层
;
(2)
C.战略计划层
(3)A.管理控制层
【关键词】人事档案;身份证读卡器;数据库【中图分类号】R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002-02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主体的各类高新技术已经将触角深入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以往,我们的档案系统主要通过初办时个人获得的档案号,或者通过姓名来查找个人信息。这些方法,在档案数量较少或个人办理初期,弊端尚不明显,而一旦库容量达到一定的数量级,或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不足就显现了出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同一份档案重复力理,造成数据冗余。随着人才的频繁流动,很多人会把转出的档案重新转回,从而会重新办理,这样就会造成同一份档案在数据库里有多条记录。目前系统中这样的冗余数据很多。
一无法迅速定位。由于档案数量巨大,通过姓名查找存在重名问题。目前系统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录入姓名,一下子跳出几十条同名数据,需要工作人员再次核对生日,院校等信息才能确认某档案,大大影响效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二代身份证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代身份证具有唯一性。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档案工作经验和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提出了在当前的人事系统中增加使用二代身份证读卡器来完成数据的采集、查询的新方法,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
2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是本系统开发的重要阶段,它直接影响到目标系统的安全和稳定,是整个系统开发工作的核心。
2.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原应用系统采用的是两层C/S计算机结构体系,由客户端和数据库服务器组成。身份证读卡器系统配有SDK软件开发包,对原有的业务系统可以做到良好兼容,将证件识别采集程序嵌入到原来各种应用系统中即可进行数据采集。其模式结构图见图1。
2.2 系统流程设计
根据中心业务的工作方式,针对二代身份证可进行机读识别的特点,借助二代身份证读卡器,采用“联机模式方案”,实现中心对客户身份证信息的采集及有效性验证。简单地讲,就是将身份证读卡器与PC通过串口或USB口直接相连,PC上加载加密模式的读卡器驱动软件及身份识别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将二代身份证中IC的信息(公民身份号码、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住址、签发单位、签发日期、有效期截止日期、照片)传输到PC中。同时,柜台工作人员通过PC的显示来核对机读的信息与身份证印刷信息是否一致。针对中心的需求实现二次应用程序开发,如将已识别的用户身份信息的保存、查询和索引等。
2.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系统主要包含信息读取、身份验证、将采集到的信息和原系统进行匹配从而实现数据查询等功能。
2.3.1 自动查询
工作人员进入客户端应用程序后,程序自动检测身份证读卡器工作状态,如果感应到有身份证靠近,会直接将身份证号码这一唯一信息读入系统,免去手工操作,提高了录入速度和准确性。系统通过网内线路将采集到的身份证号码上传到档案数据库,与库里的信息进行对比查询,如果查询到库中无该客户记录,则提示档案库不存在此人档案,可再通过姓名查询的方式进行二次核查,防止数据库中身份证数据信息有误;如果查询到库中有该客户记录,如果只有一条则直接显示,如果有重复数据(此档案重复在该中心办理),只需选择正确的一条即可。
2.3.2 双重验证
身份真伪通过视读和机读双重验证,确保用户身份真实准确。具体讲就是系统会通过身份证读卡器获取照片信息,然后和事人员进行比对,即可一目了然断定身份真伪。
2.3.3 信息采集
对于初次办理的人员,只有将将身份证放在读卡器上,应用程序会自动采集芯片中的用户身份信息,从而实现保存、查询和索引等功能。在采集的过程中,系统会自动判断档案数据库中是否有重复的身份证号码,如果存在则提示工作人员,以防重复办理。这样既能保证数据真实有效,同时又能防止产生冗余数据。
3 关键技术分析
人才档案系统的服务内容繁多,涵盖了,户籍,保险公积金等各项业务,业务流程不尽相同,根据各业务特点,在开发期间拟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3.1 需求分析与功能抽象技术
通过深入调研,首先弄清楚人才中心档案管理和档案服务的基本需求,完成系统功能分析,初步确定体系结构,包括对原系统的改进和待实现功能的定义。在这一过程中要需要整理出详尽的需求分析报告,尽可能做到完备。根据需求分析报告设计业务系统流程、划分具体功能,并通过系统信息需求分析的结论,设计本系统的E-R模型,即将业务的需求与表述转化为数据库设计专用语言与流程,清晰反映数据及数据之间的联系与传递关系,这个阶段是整个系统开发的基础。在以后的开发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变化不断更改。
3.2 主要技术分析
3.2.1 图像采集
通过二代身份证读卡器,可将二代身份证中的加密照片信息读取到本地指定目录并存放成图片文件zp.bmp,应用程序可以显示改照片信息,并且保存到数据库中,完成照片的采集。
3.2.2 封装对象
在PowerBuilder中我们还可以创建自己的用户对象。我们可以利用面向对象方法中的对象的封装性、继承性、多态性等特点使得我们开发的应用程序具有极大的可重用性和可扩展性,而这一点正是软件工程中对应用程序所提出的重要目标。
在原有的信息管理系统中,多个业务(档案查询,初办,户籍查询,户籍办理等)需要调用身份证读卡器供应商提供的动态链接文件,为了提高系统的开发效率,使得开发人员无须重复编码,直接定义了一个不可视控件,将相关函数封装在该对象中,这样开发人员使用时只需要声明变量,系统将自动调用相应的服务例程处理,使用起来简洁高效。
4 结语
使用身份证读卡器信息技术辅助人事档案管理,可有效地解决管理弊端,使数据库与身份证信息准确。这一技术首先被应用在南京某人才服务机构的档案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该技术被迅速推广到全国其它近二十家人才服务机构,信息管理部门借助“客户身份证自动采集设备+电子数据库”的方案对原办事流程进行改造,从而实现对初办、后续服务等关键环节一劳永逸的立体化管理。通过使用该技术手段,实现了大容量档案库房的有序管理,极大的提高了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