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全面质量管理

时间:2023-03-03 15:53:05

导语:在全面质量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一、传统的技工学校工作管理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是由学校管理者对教职工工作的检查来实现的。

2、学校的各项工作成效是以对最终成果的评定和考核来决定的。

3、在管理理念方面,虽然也曾多次强调过“管理就是服务”,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管理就是服务”的口号停留在口头上的时间比较多,落实在行动和实效上的时间比较少。一些领导干部思想观念落后、管理水平较差以及部分教师对学校总体教育任务和办学宗旨缺乏了解。

4、在方法手段方面,比较多的是调动和依靠管理人员自身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调动被管理者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方法手段不是很有力。

这种情况必然会造成学校内工作质量的不平衡,各部门或个人间工作质量的相互掣肘,因此,技工学校的质量管理状况,无论是在管理理念、管理的方法手段,还是在管理的实际效果上,都显得不是很理想。随着一些技工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培训的方向和办学层次的逐渐提高,技工学校的质量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如果这种传统的质量管理模式不改变,就会影响技工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使技工学校的质量管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我们可以借鉴工业推广的全面质量管理的经验来实现。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观点

全面质量管理在工业企业管理中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

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的途径。其英文缩写为TQM。是工业企业界广泛应用的一种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末由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费根堡姆和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共同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理论,它具有如下方面的特点:强调一个组织必须以质量为中心来开展活动;强调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使整个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都处于系统控制的状态下,从而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强调对产品质量实行全面、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与控制;强调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强调用户至上;强调谋求长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不是短期的经济效益和市场效益。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特征在于四个“全”字,即1、全面的管理,全面质量管理认为影响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从整体出发,把所有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全都管起来。2、全员参与的管理,指组织中所有层次的人员都要积极地参与到质量管理中;同时还包括组织中的最高领导者的强有力和持续的领导以及对全体员工的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全体员工素质的管理。3、全过程的管理,由于产品质量形成于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全面质量管理的质量管理不只是指生产制造过程的管理,还包括从产品的研究设计、准备、制造以及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4、方法全面的管理,即用以管理质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它把组织管理、数理统计和现代科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

由此可见,全面质量管理不是某种狭隘的概念或者一种简单的方法,也不是某种管理模式或者框架,它是一种全新的质量管理途径。它强调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来开展活动,以质量求发展,以质量求繁荣。同时建立和完善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以此来保证组织经营的长期成功。现在全面质量管理经过近5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较完整的理论和体系,全面质量管理被称作现代管理的哲学理论和方法。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领域,不但在制造业,其思想观点以及管理理念影响许多领域,如卫生机构、政府机关、学校教育等。

三、技工学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意义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在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学校教育质量管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以及提出“要加快职业学校的改革,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思想指导下,加强质量管理是技工学校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学校的主要管理活动。在技工学校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就是要求技工学校的管理工作要用系统论的观点,把学校看作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功能的系统,对一切同教育质量有关的因素进行系统的控制。即对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以及对全体师生员工实行全面、全员、全过程质量的综合管理,以最终达到实现培养目标、全面提高管理质量的目的。

所以,在技工学校里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是改进和完善技工学校的教育质量管理,提升管理水平,控制其办学质量的有效管理途径,也是打造学校品牌的有效工具。由此

可见,随着全面质量管理在技工学校的应用、研究、实验和实践的深入,我国技工学校的竞争力将不断增强,规模和质量必将迈上新的台阶。

四、技工学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要做好的工作

1、做好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学校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强化教职工的质量意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设计、实施、检查和分析,以取得较高水平成绩的活动。由于技工学校是一个特殊的“育人”加工厂,学校的生产过程是“育人”的过程,学校的“产品”是合格的毕业生。所以,学校管理目标的实现并非一朝一夕之功,由此可见,在技工学校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是一项深远、持久的系统工程,必须扎实地做好一系列基础工作,才可能真正获得实效。技工学校必须要做好的基础有:建立质量标准、搞好信息管理、确立质量责任、加强质量教育。

(1)建立质量标准

任何质量管理都要有明确的目标,缺乏明确目标的质量管理活动是难以取得实效的。学校质量标准包括管理工作标准、教职工工作标准和学生发展质量标准。在建立学校管理标准时一定要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相关政策,并应随社会发展而不断改进;而且标准应系列化;要明确、具体、可行、便于考核,不可模棱两可;标准要有群众基础,做到各个层次的目标都应当有实现该目标的相关人员代表参与共同制订,充分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地完成学校的总体目标要求。另外,为了使学校的管理目标体系能够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在制订目标体系的时候,还应当包括管理目标体系的实施方法、措施以及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评价和奖惩的办法。这是学校管理目标体系能否得到切实贯彻执行的保证。

(2)搞好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是指对与学校各项工作质量有关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保存的活动。质量信息管理要符合以下几方面的要求,即按质量要求责成各个部门与人员对质量信息进行数据的审核、汇总、查询和订正,确保信息真实可靠;严格按照统一的方案、方法和表格进行综合整理,整理时注意标准和标度的一致性,从而使质量资料具有可比较性和可判断性;资料应配套、完整;另外,在整理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可采用计算机网络化进行管理。

(3)确立质量责任

学校在建立质量标准时一定要围绕质量管理的总体目标,制定出各个部门、各类人员的责任制。质量责任是学校岗位责任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明确规定每个教职工所负有的质量任务、责任和应享有的权利。质量责任制应该是简单明了、切实可行、易于具体操作、便于检查督促的各项管理制度,这些制度比管理目标更具体、更细化、更具量化性质;这些制度要与奖惩制度挂勾,这样的建立起来的质量责任制有利于推动教职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另外,全校教职工只有实行明确的质量责任制,才能做到人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目标一致、相互配合。从而使全校形成层层有目标,人人有方向,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才能建立起稳定而严格的质量工作程序。

(4)加强质量教育

质量教育是培养和强化教职工质量意识,提高其业务素质水平的活动。任何工作质量的根本保障在于人,人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态度是决定质量的两个基本变量,提高这两个变量的品质,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最基本的要求。为此,技工学校要大力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宣传教育,使学校全员充分认识到在技工学校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满足社会需要,学校竞争发展的要求。要引导学校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全面质量管理的改革试验,做到全员参加、整体作战、综合治理、全面提高,切实把学校各项工作质量搞上去。

2、遵循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观点,从技工学校自身的特点出发,在技工学校里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以质量为中心。质量现已经成为学校赢得家长和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学校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学校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学校必须树立“质量第一,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全新的质量观念。而且,学校在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时,必须深刻理解、领悟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根据技工学校的特点和学校自身的实际,进行合理的变通,将其转化为适应学校特点的质量活动体系。

(2)不断改进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对技工学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技工学校应以发展的眼光认识技工办学的质量问题,通过不断地调整目标,调整质量标准,向着“更高、更好、更强”的方向前进,以适应社会的要求。

第2篇

【关键词】棉花加工 质量 管理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

全面质量管理的首要特点就在于它涉及的方面比较广,它通过管理部门与企业的关系,部门内部的关系,供需双方的关系来实现质量的强化与保证。这要求企业内部各部门及其员工都参与到质量管理中来。在整个过程不但要求大家尽职尽责,而且要求各部门以及所有员工通力协作,互相配合,已完成既定的目标。

全面质量管理区别于传统的质量管理,不同于产品质量方面的事后把关,转而将质量管理的工作在产品生产环节的各个过程中完成。以“预防为主,整治为辅,防治结合”为指导方针,形成一个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在长期的生产管理过程中寻求高效优质的的方法,使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得到控制与解决,从而切实保证产品质量。达到当前企业优质、高产、安全、高效的终极追求。

依托现代先进科学管理技术以及检测手段,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数据分析的基本方式,将所有影响质量的因素数据化,使得所有的质量影响因素能够清晰直观的展现出来。一改传统的依托感觉与经验办事的习惯,综合分析各种影响方式,通过对数据资料的整理观察掌握质量管理中的规律,减少盲目被动的质量检测,保障棉花加工企业日常生产科学有效的进行。

全面质量管理不同于传统应对国家质量标准的质量检测。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中,他的指导思想是“满足顾客一切需要”,而非“满足国家的质量指标”。在兼顾国家相关质量指标的同时,以顾客的最终需求来进行生产活动,以顾客的要求为产品质量追去的目标,鼓励顾客积极的提出宝贵意见,对于那些切实可行的建议积极接纳并在短时间内应用到实践中去。这也造成了“下道工序是顾客”这一新的生产理念的诞生。从而改变以往的生产关系,将新的生产工序有机结合,全新全意为顾客服务。

二、当前棉花加工企业在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投入不足,管理水平低

在当前的棉花加工企业中,机器设备现代化程度低、机械超期服役、管理方式落后、员工专业化程度低、专业技能滞后等现象大量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虽然可以极大的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短期内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短期行为在市场预测以及规避风险方面固有的局限性,导致现有的模式很难适应市场的发展与变革。当今,谁优先采用新的科学管理技术以及新的机器设备,谁就可以在未来的市场占据主动,取得行业带头人的地位。同时,受棉花加工企业管理人员自身的影响,在人才的培养以及储备方面都存在着许多欠缺。尽管当前许多棉花加工企业都加大了相关技术人家的引入,但由于各种情况无法留住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棉花加工企业的发展。

(二)行业质量意识不足,诚信体制不完善

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为例:由于受国际经济局势影响,国际棉花市场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当期棉花交易价格一度跌到了一万元以下一吨的地步。针对这一情况,为了保障棉农利益,稳定市场以及经济秩序,有关部门施行了国家收购棉花的政策。在这一过程中,有些棉花加工企业为了一己私利,通过种种不正当的方式以次充好,套骗了大量的国家财产,给国家以及最终用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和经济损失,同时也严重损害了我国棉花加工企业的国际形象和声誉,阻碍了我国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配套政策落实不够,改革举步维艰

受现有的棉花加工行业环境的影响,政府有关部门还没有过多的重视棉花加工企业的发展。尽管国家号召技术革新、生产改造,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却需要大量的投入。广大棉花加工企业也想响应国家号召,奈何有心无力。尽管国家出台了相关补贴扶助措施,但是由于落实问题,很多企业都没有拿到相关的资金补贴。严重降低了棉花加工产业的改革力度,影响了我国棉花加工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当然,这也与部分企业声誉实力以及改革周期不无干系。同时,不正当竞争也严重影响了落后企业的发展与生存,对于一些企业的改革积极性产生了消极作用。

三、解决方案

(一)加大投入,提升软硬件实力

棉花生产机构不能着眼于当前利益,管理层应该注重行业发展趋势以及长远利益的掌握。通过对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以及对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可以极大的改善我国棉花加工企业目前的状况。它不但能够大大的提高生产力,也能为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创造良好的条件,保证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证,以便能够生产出充分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同时对于提升我国棉花加工行业的形象、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提升行业质量意识,树立诚信经验的观念

质量永远都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只有生产出质量过硬,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才能使企业长久的发展下去。提升行业内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不仅能够保证产品满足顾客的需求,也可以在整个行业内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改善以往的不良形象。

(三)加大政府的帮扶程度,完善配套政策

一般涉及到大的行业改革,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政府才有能力提供大规模的资金以及政策方针上的便利。而且,政府由于其特性以及庞大的信息来源,在对行业的改革过程中能够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四、结语

在新的经济体制下,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用到棉花加工行业中,可以有效地改善当前我国棉花加工行业存在的技术落后、机器设备差、从业人员素质低、管理不科学、车间环境差等问题。可以有效的提升行业形象,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交通运输;全面质量管理;分析

1交通运输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质量管理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大体上经历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十年来的实践证明,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理论和方法推广到运输工作中,、对提高运输企业的管理水平,改善企业素质,加强基础工作,搞好安全运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交通运输全面思量管理的核心是搞好运输服务,形成完善的运输质量保证体系,以保证和提高运输质量,全面提高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其基本点是以旅客、货主不同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为依据,以旅客、货主满意为标准,以交通运输的专业技术和各种适用的科学方法为手段,以全体人员参加为保证,以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的,以运输的实际效果为最终评价。总之,要千方百计地为旅客、货主提供满意的运输服务。

2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

全面质量管理是提高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的活动体系。与传统的质量管理相比,它的基本特点是:从对狭义质量的管理变为对广义质量的管理,从对直接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变为对全部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从少数专职人员进行的质量管理变为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从单一的质量检验方法变为综合性的、多种多样的管理方法。

2.1是全面质量的管理。什么是“全面质量”?全面是相对片面而言的。过去,人们把工业产品质量理解为产品性能的高低;把运输质量仅理解为旅客安全或货差、货损的多少,这是比较片面的质量理念。全面质量管理的对象是全面的,即广义的质量观念。如运输全面质量管理,就不仅要对旅客、货主的需求质量即运输质量进行管理,而且要对保证运输质量的工作质量进行管理;不仅要对运输的安全质量特性进行管理,而且要对及时性、经济性、方便性、舒适性和文明性等方面的质量特性进行管理;不仅要对物进行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发动全体职工做好对人的管理,总之,交通运输全面质量管理是对全面质量的管理。就质量管理的全面性而言,应当努力达到下述要求:一是要构成运输质量的所有特性即安全、及时、经济、方便、舒适、文明一项不缺地管起来使之都达到用户满意的水平。二是要把每一个质量特性都与其它特性联系起来,以安全为首要特性进行综合治理。同时,要能适应多层次、多形态的运输需求。拥有多层次、多项目的运输服务。

2.2是全过程的管理。运输生产全过程是指整个运输企业的全部运输服务过程,包括企业运输生产的组织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简言之,就是运输前、运输中、运输后三个阶段。这些阶段相辅相成,互相联系,都应进行质量管理。运输过程具有许多生产设备如组织市场调查,提供技术状况完好灼运输工具,组织燃料、材料供应,报单、组货理论组织售票、落实货物装卸及车、船运行,营收运算等等,这些生产环节按照一定的流程既组成了运输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又是运输质量形成的全过程。

2.3是全员的管理。所谓全员管理,就是全体职工参加的管理。其依据是企业中任何—个环节,任何一个人的工作质量,都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运输质量。要做到对运输质量和工作质量的有效管理,要做到对安全性、及时性、经济性、方便性;舒适性和文明性等各方面质量特性和各种影响因素的管理,要做好对运输前.运输中和运施后三个阶段的管理,首先要求对直接为旅客、货主服务的驾驶员、乘务员、船员、港站等现场作业人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提高质量意识,自觉搞好运的服务工作。因为他们是运输生产的“前方”,是起关键作用的。但是如果没有“后方”,没有其它方面的工作做保障运输生产和服务工作也不可能搞好。因此必须按企业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上至经理、书记,下至驾驶员、船员、乘务员、炊事员、勤杂工,人人做好本职工作,个个关心运输质量,全体参加质量管理。只有领导者、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人和企业其他各方面人员都为实现质量目标共同努力,才能为旅客、货主提供满意的运输服务;同时每个职工都要遵守和执行一切有关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把质量管理由企业领导和专职人员做的为由全体职工共同做的事,这是搞好全面质量管理的根本保证。

2.4是综合运用多种多样方法的管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运输质量提出了越来超高的要求,影响运输质量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其复杂性表现在:既有钱的因素,又有人的因素,既有技术的因素,又有管理组织的因素,既有企业内部的因素又有企业外部的因素;既有主观的因素,又有客观的因素。要把这一系列因素系统地控制起来全面管理提供高质量的运输服务就必须根据不同情况、甄别不同的影响因素,灵活运用各种现代化管理方法加以综合治理。全面质量管理不仅使用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数理统计方法,还要使用适合综合管理的许多管理技术、专业技术、先进的投测手段、计算机和其它的科学方法等。总之,只要是对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有用,对提高运输质量有利,无论是统计方法还是调查研究方法、逻辑思维方法、各种调动人们积极性的方法,甚至我们自己创造的经验,都可以综合运用,使之为运输工作的全面质量管理服务。

3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

全面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与传统的交通管理比较,它具有不同的指导思想或基本观点。

3.1为用户服务的观点。把用户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树立为用户服务、对用户负责的思想,是运输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根本指导思想。为用户服务是企业生产目的所决定的。而企业的生产目的,则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用户服务,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交通运输企业为用户服务,就是为旅客和货主服务。要树立这个观点,就要摆正企业与用户的关系,端正企业的经营方向,使运输质量的提高落到实处。—切为用户服务的思想,还应当贯彻到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个科室、各个环节以及各个作业流程之间去,从而保证各项工作和各项作业都经得起下一工作和下一作业的检查,做到上下满意,互相促进。一切为用户服务的思想。

3.2用数据和事实说话的观点。任何质量问题,都表现了一定的数量关系。要搞好质量,离开了数据,就不能说明运输质量的优劣,也不能说明某项影响质量的因素是处于控制状况还是失控状态。当然也就无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用数据说话,必须做到两点:一是尽可能把质量要求数据化;二是尽可能把一切质量事实数据化,质量管理是依据事实的管理,依据数据的管理。

3.3预防损为主不断进取的观点。“预防为主”的观点是全面质量管理区别了传统质量管理的标志之一。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把管理工作的重点从“质量检查”“、事后把关”“、事后处理”转到“顶防”“、管控”,从“管结果”转到“管因素”上来。预防为主的观点,是建立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的:第—,好的运输质量不是事后检查出来的,而是运输职工在各个环节、各种作业中干出来的,因此质量工作应当坚持以预防、预控为主;第二,对于影响质量的异常因素,人们是可以通过科学方法及时发现并加以控制。因此,质量管理要对异常因素进行预测预控,避免“放马后炮”;第三,单纯依靠检查手段,不能保证质量稳定可靠,因此要坚持“防检结合,以防为主,重在提高”的方针,把影响质量的因素有效地控制起来,以确保质量,提高效益。

作者:刘磊 单位:黑龙江省尾山农场交通科

参考文献:

第4篇

中图分类号: TU2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因素很多,但是至关重要的因素首数产品的质量因素。可以说质量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企业的第一生命。而从60年代至今,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一种新型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在世界各国的大部分企业中通过结合各自的特点加以运用,并已取得显著的效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已经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全面质量管理定义

全面质量管理,即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菲根堡姆对TQM的定义为:“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在GB/T6583-1994idtISO8402:1994中明确写道:全面质量管理(TQM)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面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收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二、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全面质量管理过程的全面性,决定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应当包括设计过程、制造过程、辅助过程、使用过程等四个过程的质量管理。

1、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通过市场调查研究,根据用户要求、科技情报与企业的经营目标,制定产品质量目标;组织有销售、使用、科研、设计、工艺、制度和质管等多部门参加的审查和验证,确定适合的设计方案;保证技术文件的质量;做好标准化的审查工作;督促遵守设计试制的工作程序等等。

2、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组织质量检验工作;组织和促进文明生产;组织质量分析,掌握质量动态;组织工序的质量控制,建立管理点等等。

3、辅助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内容有:做好物资采购供应(包括外协准备)的质量管理,保证采购质量,严格入库物资的检查验收,按质,按量,按期地提供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组织好设备维修工作,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做好工具制造和供应的质量管理工作等。

4、使用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工作内容有: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处理出厂产品质量问题;调查产品使用效果和用户要求。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全面质量管理与传统的质量管理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点:

以顾客为中心。企业应理解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

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上至经理,下至每一位员工,人人关心产品质量,人人做好本职工作,广泛开展QC小组活动,经过全体人员的努力,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或服务。

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它包括了从市场调查研究,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吧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有有关因素控制起来,做到以预防为主,防检结合,重在提高。

运用多种科学方法的质量管理。这是指根据实际情况,广泛、灵活地运用多种多样的科学方法来分析和解决质量问题,其别要注意把专业技术、组织管理和数理统计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以使质量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强调持续改进。全面质量管理始终不断地寻求改进的机会,按照PDCA的科学程序持续地进行改进活动,以促进企业素质的提高和更好的满足顾客的不断变化的需要。

四、全面质量管理与质量认证体系的关系

从本质上讲,全面质量管理与质量认证体系是有许多共同点的。他们都强调以顾客为中心,要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要,满足顾客的需要;都强调领导的作用,是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认证的关键;都认为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转是其核心;都要求实行全员、全过程、全要素的管理;都十分重视评审与审核;都强调持续改进,并且是按照PDCA的科学程序进行持续改进。

当然,两者也有不同。质量认证体系具有一致性,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而全面质量管理则是每个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了有效的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两者是静态和动态、基础和发展的关系。因此,在实践中,两者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

五、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实施

质量对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归根到底,竞争的核心是科学技术和质量。

1、强调领导者在全面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首先,领导者是企业质量的方针目标的决策者,一个企业的质量方针目标,是由企业的最高领导层决定的。第二、领导者在质量管理过程中起着保证作用。没有领导者的支持和关注,质量管理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第三、领导者的榜样作用。上行下效,领导者的质量意识、质量态度对企业职工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企业领导对质量的重视与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由于领导或管理者未能完全尽责而出现的故障大约占80%,而操作者出现的故障约占20%。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关键的少数”。企业的领导者应该参加当地质量协会举办的培训课程,学习了解到国际质量方面的新变化,充分认识到质量管理在自己企业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并在日常的工作中不要仅仅注意销售、财务等方面的情况,还要委任质量经理对质量情况进行控制。如果,企业人手不够可以由其他人兼职,但必须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要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证,定期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和改进的需求,也要在整个公司里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

2、提高全员的全面质量意识。

意识决定行动,任何管理措施的实施都要统一思想。要提高每个员工的质量意识,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的知识宣传和培训,增强质量意识,提高技术和技能水平并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同时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调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理念,提高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增强对企业的使命感。总之,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岗位教育,真正提高全员的质量管理意识,促进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3、建立完善的质量责任体系。

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全面质量管理涉及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所有因素,包括人、财、物和管理等各个环节,涉及企业中的所有部门和人员,为分清质量工作的责任。必须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人落实、凡事有人考核,建立与健全质量责任制,形成一个完整、严密、高效的质量责任体系,保证全过程质量的可控、在控。

第5篇

关键词 啤酒厂;质量管理;生产;应用

中图分类号TS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9-0145-02

1 关于啤酒厂全面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

1.1 在啤酒厂的经营中引入全面质量管理制度

全面质量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下的产物,其是以令消费者、企业各级成员以及社会共同受益为出发点的。通过对这项质量管理制度的研究发现,其具有很多优点可以为加强啤酒厂的产品质量控制提供很好的保障。以下对其优点进行简要介绍:

消费者是产品的直接使用者,企业产品只有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同和满意,才能够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市场效益与社会效益,所以全面质量管理是真正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对产品质量进行管理的;令每项变量都与相应基准与标准进行精确的度量;强调企业员工之间的整体性合作,注重集体的力量。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充分发挥了企业上下所有员工的力量,通过所有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实现对产品质量的控制与提高;全面质量管理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生产出最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在产品生产中一定要结合当下消费者的需求对产品质量做好改进措施;全面质量管理认识到了优质的产品质量离不开员工、设备以及信息的有机结合;从企业战略角度讲,全面质量管理不断改进产品的质量与服务水平,避免竞争对手的抄袭与效仿,全面质量管理还注重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质量文化,借助所有成员之间的互相监督和沟通,为产品质量提供保障。

啤酒厂在生产啤酒的过程中,应注重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得到实施,将全面质量管理制度的以上优点发挥到最大程度,这样就能够促进啤酒厂对产品质量全面而又高效的控制。

1.2 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在啤酒生产中的应用

1)在啤酒生产过程中,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加强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在保障与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控制产品成本,为啤酒厂创造更高的质量效益;2)为了使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在啤酒生产中得到顺利的推行,啤酒厂的领导也应该注意在质量控制中强调员工的巨大作用。为了让全体员工真正地融入到产品质量管理中去,企业需要为员工们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为每位员工提供展现自我价值和能力的平台,并且在工作中提高员工们的危机感与紧迫感;3)在啤酒的生产过程中,企业不但要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还应该注重加强对员工们质量管理技术的培养。具有较高质量管理技术水平的员工才能够在生产啤酒的过程中适应与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不断提出的新要求;4)为了能够带动员工们对啤酒质量保障的重视度的提高,企业应该在产品质量管理工作中实施适当的绩效评价制度,制定一定的质量激励措施。这项举措的实施,不但能够提高员工们在过程监控中的积极性,督促他们自觉地学习质量管理技术知识,更能够实现产品质量的高效控制的目的;5)在啤酒生产中对各项生产环节进行系统管理

(1)对啤酒生产的物资进行管理

首先,需要完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对于啤酒生产的相关物资一定要按照国家以及行业的相关标准与规定进行采购,当原辅材料以及包装物被采购进来以后,必须对它们进行严格的质量验收,一旦发现问题就必须做出相应处理。而对于那些企业自身无法检验的辅助材料,必须要求供货方提供具体的产品合格证书以及检验数据等。

其次,对于啤酒生产的麦芽等主要原料,应当对其进行检验。对于进入啤酒厂的大宗主要原料进行抽样检查,然后再通过全项检查,一旦发现检查结果数据低于采购前的小样的检查数据的情况,就必须禁止不合格的原料进入仓库。

再者,为了确保啤酒质量的稳定性,啤酒厂还应当对物资供货方进行适当的监管。比如:要求供货方向啤酒厂出具具体而又真实的物资质量信息,按时评价供货方的技术水平以及产品质量。

最后,为了能够对啤酒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企业还要提高对大米、麦芽等原材料的储存管理,不仅要适时地改善原材料的储存条件,防止它们发生虫咬、霉变等状况,还要严格按照生产的需求进行采购,防止原材料不足或是严重积压的现象发生。

(2)生产工艺的管理

为了保障并且提高啤酒的质量水平,在生产啤酒的时候应该注意选择具有稳定性、灵活性、科学和先进性以及符合性都比较高的生产工艺。生产工艺应覆盖啤酒生产全过程,要加强监督生产工艺的落实执行情况,确保生产条件符合工艺要求。

(3)加强对工艺卫生的管理

工艺卫生管理在产品生产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所以在啤酒厂的产品质量控制中需要对其提起特别的注意。比如:培养专业的工艺卫生管理人员,并且为了增强其工作的积极性与责任感,实施绩效挂钩的制度;明确制定啤酒生产中涉及到的清洗、消毒以及有害微生物的检测程序与标准;对于像薄板换热器、麦汁管线、发酵罐等容易被污染的设施加强监控;全面而仔细地记录下工艺卫生管理工作中的相关数据,方便在发生问题时,对问题原因的查找等。

(4)成品在入库时对其进行严格检查

在啤酒生产的过程中,成品的外观也是产品质量控制中的一项内容,所以在成品入库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检查。比如:查验成品啤酒检验合格报告;检查啤酒的物理状态,是否含有悬浮物、沉淀物、异物;标签是否被贴歪或者污染;生产日期是否记录正确并完整;瓶盖是否出现漏气、划痕等现象。

2 结论

综上可知,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方法,可以保证啤酒厂的质量控制工作全面、适当又高效的运行,从而利于啤酒厂生产出更易被消费者接受的产品,并促进啤酒企业在市场竞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陈雪峰,吴波.浅谈啤酒企业质量管理的运行机制[J].啤酒科技,2009.

第6篇

1 实现种子质量和工作质量的全方位质量管理

①种子质量管理 就种子的产品质量标准来讲,一是要建立企业的品种标准,即品种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生产性能和品种来源的准确叙述,栽培技术要点的总结概括和适应种植范围的具体说明。二是要建立种子质量标准,除了纯度、出芽率、净度和水分这4项国家强制规定的种子质量标准外,企业还应当根据顾客需求和自身实际建立不同品种的其他质量标准,比如种子色泽、饱满度、发芽势等。除此之外,制定种子清选、加工、包衣、储藏、运输等方面的企业标准也有助于全面质量管理的实现。

②工作质量管理 工作质量的提升依赖于员工素质与技能的不断培训与提高,更先进的精选包衣机械、检测设备和更优质的种衣剂、包衣剂的选择,更先进的技术工艺和储藏技术、检测技术的应用等。

2 实施从原种生产到种子销售的全过程质量管理

种子企业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主要分为原种管理、种子繁育管理、质量监测和储藏加工管理、销售管理4个阶段。

①原种管理 主要是根据既定的品种标准做好原种的生产,确保种性不出现明显的退化。要求育种家在原种的生产中不但要做好原原种和原种的提纯复壮以保证品种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还要尽可能提高原种的纯度以保证生产用种的纯度。

②种子繁育管理 繁育管理是种子全过程管理中最为关键的阶段,是种子质量管理的核心。一是要选择合适的繁育基地,要求繁育基地应当具备2个方面的条件,即适宜品种制种的气候、土壤、隔离区等自然条件以及有责任心和熟练制种技术的制种基地负责人和农民。二是要加强种子繁育生产期间的全过程管理。播种前的技术培训,苗床及田间去杂、授粉期检查指导、收购管理等每一个环节都要有专人负责,亲自到场,严格执行。

③种子质量检测和储藏加工管理 要建立满足国家要求和企业需要的质量检测室,严格按照高于国家强制标准的企业标准对入库种子进行检验,坚决淘汰不合格种子。做好种子储藏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确保合格种子在此过程中不出现人为的机械混杂。

④种子销售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一是要加强种子在运输和在客户仓库保存期间的质量控制,确保运输储藏环节不会导致种子质量下降。二是要把好的品种推广到适宜的区域种植并做到良种良法配套,尽可能避免因品种适应性和栽培管理不当引发的质量纠纷。三是要把农民和客户对于产品的市场表现和包装加工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准确地反馈到公司,以利于种子管理技术的持续改进和种子质量的不断提高。

3 做到人人参与的全员质量管理

从种子质量全过程管理的描述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到,全过程管理涵盖了种子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每一个环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或者细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对整体种子质量产生重大的不良影响,而要想把这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做好、做到位,就必须有一个或者几个员工与之相对应,所以没有全体员工参与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是不可能实现的。

要做到真正的全员质量管理至少要做好3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树立人人都是质量管理主体的意识,彻底改变过去质量管理就是质监部门的事情的错误认识,将全体员工对于质量管理的认识统一到一个高度上来,让质量管理意识渗透到每位员工的血液当中去,最终让每位员工都自觉地参与质量管理。二是要建立以总经理为首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并建立科学的可执行的运行机制,这样才能调动各个部门的资源以满足质量管理工作的需要。三是要明确每位员工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定位和他们的主要工作目标和责任义务,让每个人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质量管理工作中该做什么、该怎么做。

4 引入PDCA循环并科学地实施

第7篇

但我们也知道质量管理对于企业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当下的社会信任危机与诸多的食品质量问题不无关系,呼叫中心的质量虽然从表面上看还没到引起危机的地步,但实际上给客户的真正感受决定了呼叫中心的价值所在,而这份感受就是质检存在的价值。我一直都认为质检就应该拿质检成绩与客户满意度的拟合度来判定,因为真正的质量在客户心里。

但目前呼叫中心行业中质检工作的辛苦度与贡献价值相匹配吗?或者说质检辛辛苦苦地付出之后真正给企业的服务质量带来了多大的提升呢?该堵的漏洞堵住了吗?已有的缺陷彻底解决了吗?员工的能力乃至企业的服务质量因质检而提升了吗?

回答这些问题之前需要先检验两个问题:1、质检成绩和客户满意度的相关性如何?2、员工质检成绩差距与员工实际工作表现的差距相匹配吗?第一个问题的否定性答案说明质检与检验整体服务质量无关,第二个问题的否定答案说明质检与检验员工个体的服务质量无关。

相信质检团队看到这里的时候都很无奈,我们做得那么辛苦,但这些问题确实存在,我们究竟该如何呢?确实,抽样量不够是质检的一大硬伤,虽然若是把时间放大到一定的程度则目前的抽样量是有效的,但问题是呼叫中心如此高的流失率是不容易从检验上将时间延长的,那么究竟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需要大家共同来解决!

首先我们看呼叫中心的服务质量到底指什么。我们先不算客户之前通过各种媒介与公司的接触、也不看客户对产品的感知,单从客户拨打电话开始。IVR太乱或者太深即便不会让客户直接放弃也会增加客户的烦恼,按照IVR的指引按键后即是接通率了。电话接不通,客户是万万不会满意的;电话接通了,可是迟迟没有人接,客户依然不会满意,那就是服务水平了。电话接通了,但是问题没解决,你会满意吗?首次解决率也是客户满意度的关键要素之一。最后就是服务质量了,在客户接触呼叫中心的环节中服务质量只是最后一个步骤,而恰恰质检直接管理的也就是这个最后的环节,也就是说质检位于这个价值链条的最后一个关口。

我们再清晰梳理一下,IVR设置——接通率——服务水平——首次解决率——服务质量,这些环节中只有服务质量与质检岗位相关。

下面再看服务质量这一项,完全是质检可以掌控的吗?招聘时的岗位胜任度、服务技巧培训及业务知识培训、知识库的支撑力度、流程设置的合理性和效率性、排班时的人力安排导致的员工情绪变化、现场管理水平、绩效考核的方式等都影响着服务质量,由此可见,单把客户满意度这个指标背在质检的身上就不合理了,服务质量的提升是管理的合力而非单单靠质检团队。

这也就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了,全面质量管理往往是指全面质量、全部过程、全员参与。我认为呼叫中心的全面质量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全内容:涵盖每项工作内容,包括后台、在线客服等;

全流程:质检涵盖每项工作流程,包括每项业务的咨询、投诉、下单等,质检工作人人参与;

全员:领导重视与强调,员工的积极参与等;

全面:运营的全面参与,质检的质检、完善流程提供质检依据、培训效果的质检等。但本篇文章仅限于探讨“全面”,即其他运营关键点与质检之间的配合关系。

一、培训与质检的双向关系管理

说起辛苦与心苦,在呼叫中心里面又何止是质检呢?虽然人人都知道呼叫中心的培训非常重要,但很多呼叫中心对于培训团队的重视却远非如此。培训的团队人始终很少,虽然加上兼职培训师的人数感觉培训团队很强大,但是兼职培训师毕竟是兼职的,她们还要处理自己的日常事务,专职的培训师在呼叫中心往往很少。呼叫中心居高不下的人员流失率带来的困难也给培训团队带来巨大的压力,周而复始的新员工培训让培训师忙得喘不过气来,还何谈培训课程的开发与培训体系的建立?

但困难谁没有啊,为什么新员工招来后迟迟不能上岗?为什么培训后的新员工上岗后错误百出?为什么人员的技能始终得不到提升?为什么看不到培训的效果?面对来自现场管理和质检团队的质疑,培训感觉无奈伴着无助。课程设置了很多也讲了很多,但员工看不到效果,现场管理看不到效果,自己也看不到效果。缘何如此?

我们先从培训课程的设置开始说起。一般来讲培训的需求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是任务分析,也即胜任力模型;另一个就是绩效结果。本文重点非培训,所以第一个方面的分析暂且不谈。绩效考核方案中很大的一部分就是质检结果,所以质检结果就是培训需求。

时段性的质检成绩分析后,团队共性的短板也即培训需求。沟通间讲究双向和主动,在质检和培训间也是一样,质检的月度分析报告中应该包含着培训需求,质检应将报告发给培训,也应该主动与培训团队沟通;同时,培训在设置课程前也应该主动向质检团队寻求方向性的支持。如果本月的质检结果表明团队的共性问题是致命错误,那需要的是业务知识和操作方面的培训;如果这些致命错误主要是和员工吵架等过激行为造成的,那需要的就是服务意识的培训了;如果本月的非致命错误中沟通技巧较差,那需要的是沟通技巧的培训;如果语气语调表达较差,那需要的就是这方面的培训了。总之,培训课程设置的前端应是质检结果。

“姐姐,我很清楚地知道每个兼职讲师的水平,也知道他们的课堂效果,但这毕竟是感性的,该如何量化评估和评价这些培训师的课程效果呢?”这是一位培训主管问我的问题。我们也知道课程结束时填的那张培训满意度调查表并不足以为证,这种不足以为证有时候是因为员工当时还没到用的阶段,当时的感知只是热闹;还有的是因为人心本善,员工的满意度填写只是为了感谢老师的辛苦,并非实际效果;再有可能是因为调查表的设计本身就有导向作用。总之那是张不可全信的纸。那么如何评定培训效果呢?

培训的目标即是让员工提升——心态或者意识的提升、业务技能的提升或者服务技巧的提升,无论哪方面的提升最终都应体现在工作表现中。当然,这需要时间的慢慢沉淀,但无论如何,培训如果未能改善工作的质或者量,那培训一定是没有效果的,所以从实际工作表现来评定培训效果无疑是最合适的方式了。工作效果分质和量,量从报表即可看到,而质就要通过质检成绩,所以培训效果的评估应着重看质检成绩,也就是说培训的效果要通过质检来评定。这种评定不单单是对员工的工作质量的评定,也是通过对员工的评定进而评定培训师的培训效果。

二、现场管理中的质量管理

现场管理到底要不要管质量呢?我经常说现场管理能够体现各管理环节的管理成绩,也最容易暴露管理的各项弱点,就像演员幕后的千百次练习最终都体现在上场的十分钟一样,呼叫中心的各项努力最终都要通过客服代表在现场的工作表现体现出来,所以现场管理当然要管质量。

现场要管质量的原因首先是现场管理的工作职责是保证运营的顺畅运行,而质量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二是本文开场提到了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之一就是要全员管理质量,员工尚且管理质量,何况现场管理者呢?三,本文开头也提到了质检抽样量不足是质检工作的一大硬伤,那么尽可能地将虚拟质检团队扩大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大途径。现在很多呼叫中心的班组长也在听录音,只是不将结果记录到质检成绩中,这实际上是对质检资源的一种浪费。统一纳入质检范围不单单能够增加抽样量,还可以统一录音评价标准及在员工中形成管理的统一印象。

那么现场和质检团队的质量管理应如何分工合作呢?

先说说虚拟质检团队的建立吧。所谓的虚拟团队类似于兼职,每个人都有份内的工作但同时也兼任质量监督工作,可以纳入虚拟质检团队的成员可以是班组长、SP、培训师及后台支撑人员等,建立了虚拟质检团队后,原质检团队可主要负责虚拟质检团队的质检,这样就形成了大家共同质检的管理模式。

当然,这样的质检形式中的质检校准会是成败的关键,不同岗位的人员共同做质检,质检评定结果的偏差就会更大。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经历不同、又不是全职的,评定偏差必定会很大,没有有效的质检校准做保障,虚拟质检团队起到的作用一定是巨大的损害。

“老师,我听录音的时候听到有的员工情绪不对,那是我去辅导员工呢,还是交给现场管理?”这是一位质检员问我的问题,我的答案是谁辅导不重要,重要的是质检和现场管理的沟通,一般情况下应该交给现场去安抚,但也可以由质检员直接辅导。

无论是质量管理还是现场管理,其实都是人的管理,通过人员管理来实现各自的管理目标,那么在人员管理方面,必须要协调一致。

三、透过数据分析看质检

一位很优秀的质检员曾经问我质检员的发展空间,她指的是质检员的专业发展阶段。我在微博上也回答过:第一阶段是听录音,准确打分;第二阶段是能够分析出个性中的共性并找到提升办法;第三阶段是能够发现团队的共性问题并带领解决;第四阶段是能够从质量的角度发现运营的问题。我每次在讲质检这门课的时候也总是强调质检价值提升的问题,而质检价值的提升很多时候都要通过数据分析得来。

首先从质检报表的简单分析中可看出每个人工作质量的发展趋势上升了还是下降了、变化的速度如何,从这些数据变化中可以看出什么问题、如何改善?其次,从个人的项目得分分析中可以看到个人的短板及长处,短板尤其需要引起现场管理及培训的重视,同样的分析自然可以延伸到整体团队;第三,人与人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的比较,同比与环比都能够看到管理方面的问题及提升方向,就像我一直强调的“原因管理”一样,从质检结果中分析出来的个人的问题、团队的问题、运营层面的问题都是质检价值的体现。

我曾带领一个团队一起做质检结果的数据分析,研究了一下这个公司的质检项目与客户满意度的相关性,结果很有趣,一些我们认为重要的项目和客户满意度的相关性并不高。但这个有趣的结果接下来该怎么用呢?除了提培训需求以外那就是做反省检查了,与客户满意度相关性不高的项目在质检方案中所占的比重应当缩小而相关性高的项目则应该加大比重。由此可见数据分析不单可以提升质检的价值,还可以检验质检方案本身。

四、绩效考核对质检的保障

我在微博上也发过一条帖子:“质检管理的三大假象。”其中一条就是员工和质检之间没有矛盾并不一定就是和谐,也许是员工不在意。如果员工对质检不在意,那质检还能发挥什么作用呢?那么我们要研究的是员工为什么会不在意?

一位质检员告诉我,她们员工的质检成绩是从92分到100分之间。我问她:“你认为咱们的服务质量真的有那么好吗?”她想了半天摇了摇头。高低差为8,再乘以一定的百分比,核算到薪酬上,质检成绩能够引起员工多大的重视呢?

还有一个呼叫中心的质检更加无奈,整个绩效金额就是300元,而质检成绩占绩效考核方案的30%,也就是说质检只能够对90元钱起作用。我当时就说“如果是我,我每月交100元给你,你别听我的录音了”,虽然我一直强调要做加法管理、要激励员工、要相信Y理论,但我依然承认绩效对于员工工作积极性调动的作用。

那么质检如果想发挥作用,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于绩效考核方案了。

第8篇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临床生化检验 生化试剂

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

人员因素是保证生化检验结果的前提,医院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

1.操作人员的英语水平

进口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操着界面大都是英文,对操着人员的英文水平应有一定的要求,为适应工作的需要,科室领导应合理安排工作人员。

2.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实验室的大型设备,操着人员除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熟练操着电脑的能力。对每一位上机操着人员在上岗前都应进行严格的、专门的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取得上岗资格方能上机操着。

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安装条件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运行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才能保证生化结果的准确性。

1.仪器应安装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中,有良好的通风,防尘,避免阳光直射,避免暖气设备。

2.应有稳定的电流、电压和接地保护的电源系统。应该配备UPS保护电源,用以应对突然断电的情况。

3.应满足适应仪器工作的环境温度、湿度和实验室的清洁度等,保证仪器运转良好。工作室内应配备温湿度表,每天观察,并做好文字记录以便出现问题时及时纠正。

三、试剂、校准品、质控品准备

1.试剂

试剂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目前试剂种类较多,不同的生产厂家、不同型号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试剂的要求不完全相同,原则上建议选择有国家批准文号,有量值溯源性,有配套校准品和质控品的试剂或使用仪器配套系列试剂产品。不宜经常更换试剂厂家,若要更换必须及时调整检测项目的参数。试剂的存放要有专用冰箱,建立冰箱温度每日登记制度,以保证试剂的存放条件达到要求。应定期清理试剂,及时处理过期试剂。

2.校准品

用校准品校准仪器应选择与试剂配套的校准品,最好是人血清基质的校准品而不是水溶液标准,不得随意更换,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溯源性。

3.质控品

在试剂质量和标准品得到保证的前提下,质控品应尽量选择人血清基质、无传染性、瓶间差异小的冻干质控品,且复溶后稳定时间要长。质控品有效期应大于一年。

四、仪器的操作

1.试剂的顺序编排

一般情况下,生化检测所产生的误差来源于方法误差、仪器误差、试剂误差、操着误差和试剂误差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指令自动工作,吸样针的自动冲洗可能不完全干净,在吸取下一项目试剂时,可能会污染下一项目的试剂。因此在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随机组合检测项目时,必须注意位置的特别设置。在设计分析仪项目上机参数时,应考虑试剂成分对下一个测定项目的影响,应该分开互相干扰的项目。

2.校准

校准的作用是为了减少或消除仪器、试剂等造成的系统误差。临床实验室必须制定仪器的校准计划和校准方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校准方法包括:①选择合适(配套)的校准试剂,最好是人血清基质,以减少基质效应造成的误差;②校准试剂应溯源到有证参考物质或参考方法;③确定校准的频率,至少半年应进行一次校准;④特殊情况发生时必须进行校准。

五、质量控制

1.确定质控方法

包括选择质控规则、质控物的数量以及质控测定的频率等。

2.冻干血清

冻干血清加水复溶后,应严格按说明书要求在室温避光静置30分钟,然后轻轻混匀,禁止用力振荡,避免产生泡沫,以免造成人为误差。

3.室内质控血清靶值的确定

由于各个实验室所使用的仪器、试剂、校准品不同,如果采用商家提供的定值质控品的靶值作为本室的靶值,容易出现偏差。因此,室内质控使用的质控血清的靶值应在自己实验室常规条件下进行测定。

4.失控原因分析及处理

质控血清每天随标本一起测定,结果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此次结果才可以发出报告。若质控结果超出允许误差范围,要立即查找原因。回顾整个检查、操着过程,分析是否由于人为因素所致,是否由于质控品、试剂变质等所致。

5.室间质控

在认真做好室内质控的同时,一定要正确对待室间质评工作及反馈的信息。每次室间质评都要由本实验室认真独立完成,并如实报告检测结果。当收到反馈报告后要认真分析反馈报告中所反映的问题,积极查找原因,找出与同类实验室之间的差距,及时改进,采取措施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六、仪器的维护保养

1.建立检验项目操着程序

建立各项检验项目的《标准化操着程序》和《全自动生化仪的标准操着程序》,使检验人员在检验操着过程中有据可依,减少因随意操着引起的误差。

2.仪器的维护和保养

仪器的保养应由专人负责,严格按《全自动生化仪的标准操着程序》的要求进行。其维护、保养的内容包括仪器的清洁、清洁液的配制,每天光度计的检测,每天开、关机对比色杯的清洗,加样针头的定期清理等。仪器在使用间隔一定时间后,应为其工作轴承涂抹油,保护工作元件,使仪器能够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第9篇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提出已久,各企业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实践中也是各显神通。如何使全面质量管理有效落地,并在企业的运营实践中发挥作用呢?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

 

菲根堡姆于1961年在其《全面质量管理》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菲氏的这个定义中的全面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要求全员参与,充分发挥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的作用。其次,要求全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有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相互制约、共同作用,决定最终的质量水准。再次,实现战略统一。质量应当是利润与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统一,离开经济效益和质量成本去谈质量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菲氏的全面质量管理观点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各个国家在实践中都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了创新,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ISO 9000族标准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这一定义反映了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最新发展,也得到了质量管理界的广泛共识。

 

二、构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重点举措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系统化、综合化的管理方法和思路,企业要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在以下几个方面应有所突破:

 

(一)质量管理的定位

 

明确质量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地位至关重要。随着质量管理的发展,质量管理不再仅仅局限于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而是扩展到了整个组织经营管理的质量。那么,如何实现质量管理在企业运营中的战略地位呢?首先,企业领导应对企业产品/服务的质量负完全责任,质量决策和质量管理应是企业领导的重要职责。企业领导首先必须在思想上重视,强化自身的质量意识,带头学习、理解并亲自参与全面质量管理,才能对企业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形成强有力的支持,促进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深入扎实、持久地开展下去。其次,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不能随意动摇。“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种质量状态不能保证具有良好一致性质量的产品的输出。

 

(二)质量责任体系

 

如果把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定位比作一个人的骨架,那么各个岗位的质量职责就是这副骨架上鲜活的血肉。企业在明确了质量管理的定位后,就要构建质量管理的责任体系。

 

按照过程方法构建的质量管理体系,首先要明确各过程的牵头单位及各参与单位的质量职责。过程的所有单位应对过程的运行情况进行自查监控,确保过程输出的有效性。其次,各过程、各环节所涉及岗位的质量职责应明确并书面。质量管理活动繁多,涉及企业的全员,因此,应对企业各类质量活动中涉及的岗位进行梳理,并明确该岗位的质量职责。只有过程各环节运行有效,才能保证全过程的有效运行。再次,质量监管岗位应予以授权并对所授权限给予维护,不越权,不渎职。质量管理人员的监管职责应独立于实体业务的执行职责,避免“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现象出现,导致行使质量监管职责时畏首畏尾,裹足不前。

 

(三)质量方针展开

 

质量方针反映了企业最高管理者对质量的态度,是员工开展日常作业的标尺,是连接质量战略和具体的质量管理活动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质量方针的确立要考虑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以及顾客的需求并体现持续发展的承诺。质量方针展开是质量方针落地执行的关键。

 

(1)按照树图的逻辑实施方针展开,明确达成质量方针的短中长期质量目标,评估质量管理体系与质量方针是否适应,是否有助于质量方针的落地执行。若不适应,应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优化,确保质量方针的有效落实。

 

(2)制定质量目标达成路径,明确重点措施,落实相关责任人以及完成时间,这是方针展开的关键。一般来说,按照从上到下,横向至企业所有部门,纵向到企业每一位员工,将质量方针要求落实到部门及个人的工作目标及工作计划。

 

(3)建立方针措施定期监控机制。讨论确认的方针展开计划,在推进过程中应定期监控,确保各项举措落地执行,发现异常及时调整。

 

(四)质量信息管理

 

质量信息是企业产品质量形成各过程所产生的基本数据,是质量管理各项活动的耳目,是企业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企业的重要资源。要做好质量信息的收集、统计及运用,应重点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1)质量信息管理的策划——明确各类活动对质量信息的需求。企业质量管理活动开展的是否正确、有效和充分,通过质量信息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来。因此,在完成企业的质量工作策划的同时,也要明确各过程需要的质量信息。1)内部信息:包括质量体系各过程运行情况,设计/生产、服务提供、过程和产品目标执行情况,产品交付,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以及采购信息、供方管理、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信息。2)外部信息:政策法令及技术标准、产品发展趋势、市场预测、顾客要求、顾客满意度等。

 

(2)质量信息管理的实施——明确与质量信息处理有关的职责并收集所需质量信息。现在企业的组织机构一般采用一个层级多部门的扁平化结构,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职能划分,但又互相支撑共同完成组织的使命。因此,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策划初期,就要对影响质量的各个过程的质量信息进行识别并明确各过程主管部门收集质量信息的职责,分层次、分等级收集信息。在企业内部设立质量信息中心,各相关部门设立子中心。质量信息中心是质量信息管理的中枢,可以设立在质量部门,负责收集、分析各类主要的质量信息,包括内外部突发信息的反馈和迅速处置;各子中心根据本部门业务特点,负责本部门质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工作,同时反馈相关质量信息至信息中心。各信息中心及子中心应有明确的责任人员(专/兼职),并规定其收集数据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3)质量信息的分析运用——对收集的数据系统分析,深入运用。收集来的信息可能比较杂乱,很难看出问题的实质,这就需要对他们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性和产生的原因。收集分析信息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地利用信息。建立定期会议机制,可以确保各类质量信息的有效传递,了解顾客期望,识别关键事件,跟踪质量指标,保证持续改进工作的实施。通过定期、固化的各级质量例会,包括明确会议时间、地点、主持人、议程等,搭建公司的质量议事平台,以问题为导向、以数据为支撑,引导形成聚焦问题,重视数据的质量思维和习惯。质量例会从基层开始,层次支持,从日常工作的讨论会、升级会,到公司月度例会,做好每一层级的信息传递及运用,有效支撑公司的质量工作运行。

 

(五)质量人员培训

 

质量人员是质量管理活动的主体,因此,质量人员的专业能力水平,也决定了质量管理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针对质量人员的培训,可以按层级建立培训地图并实施。

 

(六)质量改进管理

 

针对不同环节发现的问题点,按照制定改进计划、有效围堵、分析改进、验证关闭等流程改进提升,确保体系有效运行,产品质量满足要求。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质量工具,相关机制的恰当运用,也能有效提升质量工作效率。

 

(1)问题升级机制。为保证内部质量信息的及时传递,通过建立质量问题升级管理制度,对重复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升级管理。质量问题按照严重度及造成的影响分等级管理。明确不同等级的质量问题发生时应采取的遏制措施,按照逐级升级的原则进行管理。原则上,升级到本层级的问题至少按照8∶2的比例进行升级,即本层级产生的质量问题,80%应在本层级解决,必要的话,不超过20%的问题升级至上一层级解决。

 

(2)问题围堵机制。质量围堵机制按照生产流程倒序方式以“保护顾客”为最高原则,从离顾客最近的位置设置问题围堵点,每个区域都建立各自的管控表,跟踪每项问题的开启和关闭情况。关闭问题不删除。跟踪表不仅可以直观评估各区域的质量管控现状,适时做出调整,降低缺陷流出工厂的可能性,也是新产品研发时非常关键的输入,避免同类问题在新产品上再次出现。

 

(3)整改路径预测。质量路径预测是针对问题,努力寻找整改措施,对已有的改进措施贡献率进行预估从而达到对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的预测机制,整改措施切换后的实际值再与路径预测值的比较结果,验证切换措施的有效性。当实际值与预估值发生偏差时,问题整改团队要立即对切换措施有效性进行评估或者寻求新的改进项目来保证年度目标的达成。

 

三、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成效

 

从管理提升方面来说,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明确质量管理在企业的重要战略定位,领导作为公司质量第一负责人,对质量管理各项活动决策、参与,充分发挥带头作用;通过各环节管理要求的标准化,员工岗位质量职责的清晰化,全体员工清清楚楚参与,明明白白履职,质量管理不再是质量部门唱的独角戏,而是所有员工共同参与的大联欢。从产品质量提升方面来说,通过信息流、会议管理保障客户的抱怨能准确、及时地传递并被闭环管理,通过组建多功能团队围绕内外部客户的声音开展工作,运用质量确认地图、质量路径图等工具提升运行效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