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郊游教案

时间:2023-03-03 15:53:56

导语:在郊游教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郊游教案

第1篇

能力点:仿照“交友还应注意的问题”的格式,每人总结一句应注意的问题。

思品点:全部

教学重点:交友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不交损友;乐交诤友

学法指导:讨论质疑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及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和大家共同上一节思想政治课。我希望上了这节课后,我和大家能成为好朋友,你们愿意不愿意?

(注:本节课是一节“送教下乡”课,老师与学生还是陌生人。)

你们都愿意和老师交朋友,我给你们的交友能力打个分数。猜猜看,老师可能打多少分?

老师给你们打50分——不及格。

大家都不明白为什么,是吗?下面给大家提供一则信息:

从对犯错误的少年调查表明,因为交友不慎而犯错误的人数,男生为83%,女生为73%。

这则信息对我们的交友问题提出了警告,象你们今天这样,认识了一个人还不到十分钟就同意和她交朋友,这样很容易犯交友方面的错误。

二、认定目标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交友要讲原则”,以及“在寻求友谊的过程中,还应注意那些问题。”同学们学了这部分内容以后,交友能力将会获得很大的提高。

三、导学达标

(一)善交益友

出示自学提纲

1.自学内容:善交益友

2.自学任务

a.自己看书,找出重点概念

b.思考:你的益友是谁?你为什么称他为益友?

c.思考:你是别人的益友吗?为什么?

3.时间:5分钟

4.测评讨论以上问题。

(二)不交损友

出示自学提纲

1.自学内容:不交损友

2.自学任务

a.自己看书,找出重点概念

b.思考:咱们班是否有同学交上损友?

c.思考:怎样做就不会交到损友?

3.时间:5分钟

4.测评讨论以上问题。

(三)乐交诤友

出示自学提纲

1.自学内容:乐交诤友

2.自学任务

a.自己看书,找出重点概念

b.思考:你有几个诤友?他们给你提出过哪些批评意见?

c.思考:你是别人的净友吗?你给他们提出过那些批评意见?

3.时间:5分钟

4.测评讨论以上问题

(四)在寻求友谊的过程中,还应注意那些问题

1.找出书上列举的有关问题

2.出示投影,以下现象分别反映交友中的什么问题?

a.有的人把友谊仅仅限于两三个人的小圈子内,而不愿与其他同学建立友谊。

b.某单位工人张鹏,一天下班后看见自己的一个朋友在与人厮打,他不由分说,上去就和朋友打起来。朋友见此,悄悄溜走,他却被“110”当作同案犯抓了起来。此时,他才恍然大悟,原来他的朋友是因为偷了他人的东西才与人厮打。可是,由于他没有证据证明,只能当作盗窃同伴的嫌疑犯被拘留审查。

c.王林与李文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在班里聊天,王林以李文个子矮小开玩笑,逗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

答案:以上三个材料分别反映了交友中的三个问题,

即:圈子太小难建广泛友谊

哥们义气不是真正的友谊

以我为中心难建长久友谊

第2篇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学案式教学法:这种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学案阅读教材、进行有效自学、独立思考,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小组解决不了的再进行全班式讨论、甚至争论。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纠正学生中的错误认识,得到正确的结论。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还有可能生成新的问题,需要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学习,这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二.教材分析:

这节内容分析了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的不同特点后,再让学生观察其图像,并作出分子间的合力随分子间距变化的图像。学生在作图的过程中,不仅知道了分子间的作用力的在不同范围内的特点,重要的是加深了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理解,学会如何用图像来表示某个变化的量,这对提高学生用函数图像表达、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三.学情分析:

1、分子间的作用力,是微观领域的力,学生很难理解大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样子的,所以设计好教科书中的实验显得尤为重要。

2、对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图像,学生首次遇到在同一坐标系中表达两个方向不同在变量问题,也是思维方式上的一个障碍难点。

四.教学流程:

1.自主学习、完成学案:指导学生围绕学案阅读教材,进行自学,并独立完成学案内容。

2.组内交流、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检查学案内容完成情况,针对不同看法相互讨论并尽量达成一致意见

3.小组展示、生生质疑、师生质疑、拓展延伸:

4.方法归纳、总结评价:

5.测评训练、巩固提高:通过练习,强化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方法归纳、总结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处理比较好的地方是上述第3个环节。首先检查学生学案的完成情况:

(1)检测学生自学效果。让学生甲提出一实验现象,提问学生乙:“该现象反映了分子与分子之间哪种特点?”。例如:甲问:“扩散现象”;乙答“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2)根据课本图象和课本“思考与讨论”要求做出的分子所受合力的图象总结分子间作用力的规律:①斥力和引力都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的更快;②当分子间距为r0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合力为0;③当分子间距小于r0 时,斥力大于引力,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斥力,并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减小;④当分子间距大于r0 时,引力大于斥力,其合力表现为引力,并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先减小增大后减小至0;

在这一环节重点讨论了分子所受合力随分子间距变化的规律。

然后针对本节重点和难点,我进行了以下设计:

(3)根据大家总结的规律再作出分子间作用力的图像

多名学生展示并进行评价:略

问:“怎样可以又快又准地作出分子间作用力的图象呢?”

学生归纳作图的要点:①当r= r0时,斥力和引力大小相等。②斥力和引力都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③分子所受合力随分子间距变化的规律。

(4)分组实验:拉断绳子,体会分子间的引力作用。拉断的绳子不能再复原,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作用范围。

(5)新生成的问题:①分子间的合力什么时候最大?②r0大概是多少?③从图象来看,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将趋近与0,那大致到什么位置分子力接近与0呢?

这些新生成的问题留待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下节课给出结果。

五.反思与总结:

1.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充分发挥学案的功能,真正做到"不学不讲、不议不讲、不练不讲",就可以杜绝以往填鸭式的满堂灌模式,彻底还给学生学生学习的权利。

2. 《学记》中早就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所以让学生通过小组甚至在全班范围内进行相互交流,我认为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

第3篇

关键词:幼儿;性教育;安全教育

一、关于的案例

(一)以“棒棒糖”诱惑,骗走5岁女童

2015年的一天傍晚,20岁的高新区某工厂员工某某在宿舍楼下发现,隔壁邻居家5岁的小女孩小丽独自在玩耍。农某便以给棒棒糖吃为由,将小丽骗到自己宿舍进行猥亵。听到哭声后,小丽的妈妈赶紧拍开农某的宿舍门将女儿带回。经过初步检查,小丽已经受伤。气愤的小丽妈妈一度想找农某“算账”,冷静过后还是选择了报警。随后,高新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民警将农某抓获。目前,农某已因涉嫌猥亵幼童被刑拘。

(二)男童被熟人猥亵,父亲追问才知情

在某公司工作的李先生,经常带4岁儿子小明到公司玩。2012年10月31日下午,李先生将小明带到公司后便忙了起来,让儿子独自玩耍。一会后,他看到隔壁公司的熟人冯某带着儿子走过来。冯某表示刚带小明去自己办公室玩了,然后把小明交给李先生后离开。事后,李先生顺口问了一下儿子刚才去哪里玩了,小明竟然说道:“刚才叔叔带我玩了睡觉游戏。”李先生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赶紧带着孩子报警。经过派出所民警调查,冯某先是以糖果为诱惑带走小明,然后再借“睡觉游戏”对其猥亵。11月1日,冯某因涉嫌猥亵儿童被警方刑事拘留。

二、国外性教育现状

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从本国实际出发,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将性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将性教育与个体的整体素质发展结合起来,与人的社会生活际结合起来,把性教育看作“人格教育”“爱的教育”“生活教育”,甚至将它提升到“人的教育”的高度。日本在1979年便专门编写和出版了《性教育指导纲领》,其中“儿童篇”系统地介绍了儿童期性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和方法。美国在1990年就有50%的学校开展性教育活动,并以此指导和配合家庭的性教育。瑞典作为世界上性教育公开化程度最高、性教育效果最好的国家,学校中已将性教育普及。

三、设计思路

这一系列事故的发生,也引发了人们对幼儿性教育的重视。无论是男孩女孩,害对其身体尤其是心理的伤害,几乎伴随一生。2015年3月的《2014年儿童防教育及儿童案件统计报告》显示:2014年儿童的恶性案件每天曝光1.38起,案件受害者最大群体为7岁到14岁的小学生,男童占一定比例;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群体“最受伤”;而性安全教育的缺失,使他们在遭遇侵害时不知如何应对。

特别是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他们各个方面尚未成熟,如何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更为重要。所以,在幼儿园阶段对幼儿进行性教育,刻不容缓!为此,我们设计并开展了《男孩女孩的秘密》这一安全教育活动。

四、安全教育活动:《男孩女孩的秘密》

(一)目标

1.初步了解男孩女孩隐私部位的名称,学会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

2.能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自己保护身体各个隐私部位的方法。

3.知道保护隐私部位的重要性,有初步的自我保护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经验的准备:

有男孩女孩的区别有了初步的认识。

物质的准备:

1.男女婴儿图片。

2.幼儿男孩、女孩的小背心、短裤、裙子的图片。

3.幼儿操作材料。

(三)活动过程

1.游戏活动,引出题目,初步感知男孩女孩的区别。

(1)“猜猜他(她)是谁”,老师描述一个小朋友的特征,请小朋友猜一猜他(她)是谁?他(她)是男孩还是女孩?

(2)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发型、衣服等)。

(3)你认为男孩和女孩的区别在哪里?(衣着不一样、发型不一样、爱好不一样等)

(4)说一说,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找一找自己和女孩(男孩)不一样的地方。

2.明确身体的隐私部位,了解它的名称。

(1)讨论:什么叫“隐私”?(藏起来的、不能让别人看到的)

(2)你身上有没有隐私部位?找一找。

(3)打开幼儿用书,找到男孩、女孩的图片,请幼儿寻找图片上的小朋友的隐私部位在哪里?并给他们穿上小内衣。(给图片上的小朋友画上内衣、内裤)

(4)被内衣遮起来的部位,就是隐私部位。隐私部位千万不可以让陌生人看,更不能让陌生人碰。

3. 学会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懂得保护身体的隐私部位。

(1)请幼儿观看幼儿用书中的小朋友随地大小便图片,并进行讨论。

图片中的小朋友随地大小便的时候,其他的小朋友是怎样的表情?这种行为好不好?为什么?

师小结:我们身体的隐私部位是不能随便给别人看的,我们要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因为那是我们的隐私,随便暴露自己的隐私是不礼貌的行为。

(2)我们的隐私部位要怎样保护?

①要认真清洗隐私部位,并每天坚持冲洗。

②穿合适的衣服,注意要把隐私部位遮起来。

③除了爸爸妈妈外,我们的隐私部位不能让别人看,更不能让别人碰。

④如果有陌生人要看或者碰自己的隐私部位,怎么办?引导幼儿讲出自我防卫的方法。(如:大声呼叫求救、打电话给父母、报警、向身边可信任的成人求助等……)

⑤注意保护,免受伤害。小朋友在游戏的时候,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部位,不能让任何物体(如桌子、凳子等)碰到它。

4.观察幼儿操作材料,小组讨论,遇到这些情况时,应怎么办?

(1)请帮小朋友做出正确的选择,并用线连起来。

(2)教师巡回指导,并引导幼儿做出正确的选择。

5.教师小结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身体上被内衣遮住的部位是隐私部位,隐私部位除了爸爸妈妈外,是不能让别人看,更不能让别人碰的。我们千万要保护好它呀!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社会,幼儿事故的发生和性安全教育的缺失引起了人们对幼儿性教育的重视。为了保证幼儿的人身安全,基于案例,结合国内外性教育现状,设计诸如《男孩女孩的秘密》安全教育活动使他们学会如何保护隐私部位,提供自我保护意识,从而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李小玲.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01).

第4篇

1、设计意图:老鹰捉小鸡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活动之一,在游戏中幼儿一边做游戏,一边唱歌,幼儿获得了快乐和满足,也增进幼儿体质和反应能力。通过合作游戏更能增进幼儿和教师的感情,增进幼儿之间的合作,交流。

2、活动目标: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配合能力,学会去保护自己,增强了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增强了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3、活动准备:老鹰头饰两个,鸡妈妈头饰两个,小鸡头饰若干。音乐光盘《老鹰捉小鸡》。

4、活动过程:教师带幼儿到户外操场,指导做简单的热身动作。教师和部分幼儿首先模拟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过程,并相应的说明游戏的规则,其他幼儿认真看。老师问,你们想不想当大老鹰啊?你们想不想去保护小鸡啊?(幼儿回答,想)幼儿的气氛被调动起来了,积极的踊跃的想参加到游戏中去、游戏分组将全班幼儿分成两个小组,选好了谁当老鹰,谁当鸡妈妈,其他的小朋友都带上了小鸡的头饰,第一个小朋友是鸡妈妈,她伸开双手来保护自己的孩子们,小鸡们紧紧地抓住前面小朋友的衣服,在妈妈的保护下,和其他的姐妹们一起躲避老鹰。开始游戏,哨声一响,游戏就开始了。在音乐的配合下,老鹰和小鸡们都忙活起来,老鹰很凶猛的扑过来,鸡妈妈们也勇敢的和老鹰周旋,孩子的眼睛都睁的大大的,紧紧地跟着鸡妈妈,全体幼儿一起唱着儿歌:(天上老鹰飞,地上小鸡啼,小鸡挤得砰砰飞,咕咕咕传消息,快过来,躲在妈妈翅膀里。天上老鹰飞,地上小鸡啼,小鸡挤得砰砰飞,咕咕咕传消息,快过来躲在妈妈翅膀里。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

2、用温水加入酵母溶解2~3分钟;

3、一边向面粉里加水一边快速搅拌成面絮状,加入鸡蛋,用拳头折压法快速将面压均匀,面团是很柔软的那种;

4、将面团顺成长条,用保鲜膜包好,放冰箱冷藏一晚上;

5、早上将面团从冰箱取出来,案板上稍稍抹上点油,将长条面团抻长;

6、压成需要的宽度和厚薄度,盖上保鲜膜饧20多分钟;

7、饧好后,切成2cm左右宽度,筷子上沾水在下边那块面上的中间位置抹一下,把另一块放上去,用筷子在中间压一下,都这样做好;

第6篇

蜗牛是一种常见的小动物,容易捕捉,好观察,易于饲养,学生从小就很喜欢它们,经常拿它们玩,有不少关于蜗牛的感性经验。通过观察、饲养蜗牛,可以使学生对蜗牛的外形、运动方式和生活习性有进一步的认识,并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饲养动物方面的动手能力。

本课与《鸽子和鹰》、《猫和兔》构成本册的“动物”教学单元;从能力培养来看,可以归为“观察”的系列。

课文是按照捕捉、观察(外形、运动、吃食)、饲养的思路编写的,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课前活动——捉蜗牛。图中所示,在潮湿的墙角和树上可以找到蜗牛。通过捉蜗牛,可以使学生了解蜗牛生活在什么地方,并为本课准备教学材料。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观察蜗牛的外形。从蜗牛的外形图中可以看到,蜗牛的身体很柔软,背面有一个灰色或褐色的螺旋形的壳,腹面有扁平宽大的腹足,身体的前面是头;头上有两对伸缩自如的触角,前一对触角较短,后一对触角较长,长触角的尖端有眼。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把看图和观察实物结合起来。

第三部分指导学生观察蜗牛的运动,观察的重点是蜗牛怎样利用腹足缓慢地爬行。课文中的照片是几个学生正在用不同的方法观察蜗牛爬行的情景:把蜗牛放在手指上,观察蜗牛爬行的姿态,感觉腹足的柔软,腹部(足腺)分泌物的湿润粘稠;把蜗牛放在玻璃片上,观察蜗牛爬行的姿态和腹足的样子;把蜗牛放在一根细线上,观察它怎样沿着细线爬行。教学时,还可以启发学生想出更多有趣的方法,如观察蜗牛能否沿横着的线爬行,蜗牛能否在刀刃上爬行,蜗牛一分钟爬行的距离是多少等。

第四部分指导学生观察蜗牛吃什么。在蜗牛的周围放上一些蔬菜、水果、米饭、馒头等,观察蜗牛吃哪种食物。通过这部分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了解蜗牛在吃食方面的一些特点,学习如何观察动物的食性,并为饲养蜗牛打下基础。

第五部分教给学生如何养蜗牛。图中所示,要把蜗牛饲养在一个既能通气又不让蜗牛跑掉的容器里,在容器里放上潮湿的沙土,在沙土上放一些树枝和蜗牛爱吃的食物,把容器放在不被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这样,就可以布置一个适于蜗牛生活的环境。教学时,还可以根据蜗牛的生活习性和饲养的经验,改换其他方法。饲养蜗牛的活动,要在课后进行,并设法使学生能坚持一段时间,才能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二、目的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蜗牛的外形、运动方式和吃食情况,学习饲养蜗牛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饲养方面的动手能力。

三、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蜗牛、大口瓶、沙、纱布、线。

教师准备:

分组观察所用的材料——蜗牛(供没有捉到蜗牛的学生观察)、水槽、玻璃皿、温水、玻璃片、线绳、西瓜皮、黄瓜、菜叶、馒头渣、米饭粒、肉皮、树叶等,蜗牛身体各部分名称图。

蜗牛适于在温湿的环境中生活,为了在上课时能观察蜗牛,可以在课前把蜗牛放在玻璃皿(或塑料盒)里,再把玻璃皿浸在温水中,不一会儿,蜗牛的头就能从壳中伸出来。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带来的蜗牛。

2.谈话:你们在什么地方捉的蜗牛?蜗牛又叫什么?在这节课里,我们学习一些关于蜗牛的知识。(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观察蜗牛身体的外形

(1)讲述:我们先来观察蜗牛的身体是什么样的。观察的时候,应该先看一看它的身体外面长有什么,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还可以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然后看看它的身体是软的还是硬的,是什么颜色的,头部长有什么?

(2)分组观察。

(3)汇报观察结果:

(大多数低年级学生还不能全面地说出蜗牛的身体是什么样的,通常只能说出一方面或两方面的特征,因此,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应进行引导和提示,采用分步汇报的形式。蜗牛的腹足在它的身体下面,学生一般不会进行观察;“腹足”这个词也比较生僻,可在观察蜗牛的运动时再教给学生。)

(4)教师小结:(出示蜗牛身体各部分名称图)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知道,蜗牛有一个柔软的身体,背上有一个螺旋状的壳,很硬;头上有两对触角,在长触角的尖端长着很小的眼。

2.指导学生观察蜗牛的运动

(1)谈话:你们看过爬行着的蜗牛吗?它怎样爬?

(2)讲述:下面我们来观察蜗牛的爬行,重点是看它靠身体的哪个部位爬,怎样爬,爬行的快慢怎样。观察的时候,可以把蜗牛放在玻璃上,从蜗牛身体的下面看。

(3)分组观察。

(4)汇报观察结果。(在汇报过程中教给学生“腹足”这个词。)

(5)教师小结:通过观察我们知道,蜗牛是靠腹足爬行的,爬行得很慢。

(6)游戏

①谈话:我们已经知道蜗牛能在墙、树、玻璃上爬,蜗牛能拖着重物爬吗?

②讲解: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蜗牛负重爬高。像课本中的照片那样,把一个钥匙挂在蜗牛的壳上,将蜗牛放在立着的铅笔上,观察蜗牛能不能拖着钥匙往上爬。

③学生分组做游戏。

④教师小结:通过这个游戏我们可以知道,蜗牛的腹足本领很大,不但可以在很多物体上爬行,还能拖着重物爬行。

3.指导学生观察蜗牛吃食

(1)谈话:

①蜗牛吃什么?

②我们怎样知道蜗牛吃什么,不吃什么。

(2)讲解:我们要想知道蜗牛吃什么,不吃什么,可以把各种食物——黄瓜、西瓜皮、菜叶、馒头片、米饭粒、树叶、肉皮等,放在几只蜗牛的周围,观察蜗牛爬向哪种食物,吃哪种食物。

(3)学生分组观察。

(4)汇报观察结果。

(汇报时,可以展示被蜗牛咬过的食物,还可以把各组观察的情况进行统计。)

(5)小结:通过以上观察我们可以知道,蜗牛吃植物性的食物。

4.指导学生学习养蜗牛

(1)谈话:蜗牛是一种很有趣的动物,我们把这些蜗牛养起来,在课后继续观察好吗?你们知道怎样养蜗牛吗?把蜗牛放在什么容器里养?喂什么食物?注意什么?

(2)讲述饲养蜗牛的方法:

①找一个大木匣或大口瓶等容器,在容器内放半瓶沙,往沙中洒一些水,使沙潮湿。

②把蜗牛放进瓶里,在瓶里放一些蜗牛喜欢吃的食物,在瓶口扎一块纱布,把瓶子放在遮阴处。

③经常给沙喷水,保持瓶内湿润;经常喂食;经常清除蜗牛吃剩下的食物和它的粪便,过一二周换一次沙,以保持蜗牛生活环境的清洁。

(3)学生操作。

巩固

1.教师简单概括本课教学内容

2.提问:蜗牛身体是什么样的?

蜗牛靠身体的哪个部分爬行?

蜗牛吃什么食物?

布置作业

第7篇

李斯特所用,即是暗示之术。暗示术是指在日常交际中,由于某种原因,说话人不便直言表明态度和看法,而只能用曲语对对方予以暗示,进而达到自己目的的一种说话技法。由于此术既具婉曲含蓄之美,又有和谐人际之效,因而它备受人们喜爱。请看:

点化式暗示术

点化式暗示术是指通过巧妙点醒引起对方反应的方法。

20世纪80年代,袁伟民执教中国女排时,一次训练中,主攻手郎平与新二传杨锡兰在练战术配合时,总是协调不起来。过了一会儿,郎平就不耐烦了,扣完球去捡球时,使劲地用脚把球往墙上踢。见郎平在发泄不满,有些害怕的杨锡兰更是怎么传也传不好了。看到这样的情形,袁伟民随即让队员们停止训练,将她们聚集到一起之后,只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们好好想一想,当年老队员是怎么带你们的……”闻言,郎平马上清醒过来,想到过去大姐姐们对自己的一再包容后,她很快就调整了情绪;杨锡兰呢,见教练批评的是郎平而非自己,也就不再那么紧张了,随后的训练中,她越传越开,二人的配合很快协调起来。

智慧的袁导便用暗示之法―――“当年老队员是怎么带你们的?”由于这一“点睛”式的话语,能引发郎平对昔日老队员帮助自己的温馨回忆,明白过来的郎平自会由人及己,进而滋生出一种对新手的包容之心。

逆向式暗示术

逆向式暗示术是指运用逆向思维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以引起对方对自己所说的高度关注,进而从正反矛盾中悟出说话人的话语之意。

自从楼上搬来了一对小夫妻之后,李阿姨便遇到了不少烦心事。一个星期天,李阿姨一大早就将洗好的被单晒在阳台上,买菜回来时,竟发现已快要晾干的被单又被淋湿了一大块;抬头望去,见楼上女主人小陈正在不紧不慢地浇花呢!不行,得提醒一下这孩子。于是,李阿姨便仰头笑道:“小陈啊,你可真是爱美啊,我快要晾干的被单也让你锦上添花了。”听到这句幽默的话语,小陈赶紧道歉说:“不好意思,是我疏忽了,以后我一定注意。”

邻居的无心之过,如果一本正经地指出,不仅会令对方难堪,甚至还有可能导致矛盾。故事中,李阿姨选择了一个“人赃俱在”的时机予以提醒,不仅态度友善,而且用语委婉。有此诙谐妙语,小陈乐于接受自属情理之中。

旁敲式暗示术

旁敲式暗示术是指从侧面说出一些看似与主题无关的话语,以促使对方思考,进而于看似无关实则有关中悟出说话人的话语之意。

《书剑恩仇录》中,天地会的骆冰等人要找恶人张召重报仇,便让知道其藏身之所的李沅芷带路,见她不肯,骆冰说道:“你师父也来了,他叫你说你也不说?”李沅芷笑道:“自古女子要三从四德,这三从中可没有‘从师’啊!”骆冰因读书不多,便问:“好妹子,什么叫三从四德?”李沅芷说道:“四德是德容言工,三从就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听到这话,骆冰恍然大悟道:“你是说,除非你爹开口你才会带路,‘未嫁从父’嘛。可你爹就算在这里,他也不会帮咱们。我知道了,眼下只有从第二条上打主意啦!你心里只有余鱼同,你这是要咱们马上撮合你这个婚事吧?丈夫叫你领路,你一定‘既嫁从夫’了!”于是,大家随即撮合了二人的终身大事。

第8篇

关键词:幼儿园 交通安全 安全教育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交通事故频发,公路交通安全存在巨大隐患。常见的导致交通安全问题的因素有:居民安全意识淡薄,居民的交通安全知识存在盲点,走反道、闯红灯等现象严重。长期下来,深受成人行为举止影响的幼儿缺乏交通安全意识,健康和安全受到威胁。为减少和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需要从幼儿园开始强化交通安全教育。

一、加强教育,提升意识

处于思想蒙昧期的幼儿,对教师的理论叮嘱和教育难以有效贯彻执行。因此,在开展幼儿交通安全教育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不规则交通行为和交通安全事故导致的恶劣后果进行搜集整理和拍摄记录,以宣传画和宣传视频的形式呈现在孩子面前。在视觉冲击下,造成学生的心理震撼,此时教师再结合以适当的知识讲座,通过组织家长、孩子进行交通规则知识学习,使其明白违规交通行为的危害,积累正确的交通规则常识,在不伤害别人的同时保护好家人和自己。另一方面,鼓励家长搜集交通事故及其惨痛后果资料,引导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使家长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交通安全意识,摒弃违反交通法规行为,使家长成为孩子的榜样,孩子成为家长的监督员。

二、强化认识,扫除盲点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居民和孩子对交通标志和常识的认知仅仅停留在“红灯停,绿灯行”的层面,对斑马线、人行道、危险通知及禁止通行等标志缺乏理想的认知。因此,要加强幼儿交通安全教育首先要强化其对交通标志的认识,使其交通盲点得以扫除。

(一)安全知识教育。在对幼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不同层次交通标志的认知教育。比如:对小班的学生可以引导其认识“人行横道”、“红绿灯”等相关交通标志;中班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加强“行人道”、“机动车道”、“注意危险”及“禁止行人通行”等相关交通标志的认知;大班的学生除以上知识外还要加强“左右转弯”、“停车场”、“禁止驶入”及“禁止停车”等标志的认识。在孩子对交通标志明确掌握的基础再推行交通规则教育才能获得良好成效。

(二)创设教育环境。幼儿大都以直觉的形式进行思维活动,因此,可以将交通规则教育渗入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比如:可以将交通标志布置在幼儿园的醒目地方;在日常游戏的组织中,引导学生开展“小小警察职责大”的游戏,使学生对交通标志明确掌握;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请学生表演“交警执勤”;引导学生提醒家长“不能酒驾”的常识。在家长与孩子的互动中,增进双方的交通知识,使双方相互影响,共同扫除交通盲点。

三、引导学习,培养习惯

为使孩子的交通安全意识扎实树立,幼儿园还要将交通安全知识学习列入教学计划,结合大中小班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组织教材内容选取。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将教材内容融入儿歌和游戏,使学生在玩乐学习中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比如:可以唱《注意交通安全儿歌》:交通安全很重要,交通规则要牢记;从小养成好习惯,不在路上玩游戏,行走应走人行道,没有行道往右靠;天桥地道横行道,横穿马路离不了;一慢二看三通过,莫与车辆去抢道;骑车更要守规则,不能心急闯红灯;转弯车速必减慢,抢行猛拐酿车祸;乘车安全要注意,遵守秩序要排队;手头不能出车窗,扶紧把手莫忘记。另外,还可以组织孩子观看录像,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其交通行为;组织学生做小交警、小司机等游戏,通过融入角色,巩固学生对交通规则的认知;还可以将交通安全常识与玩具和书籍相结合,向学生推荐《小鬼当家(户外活动篇)》、《红帽子—交通篇》等读物和交通标志地图、西瓜太郎运动棋(交通安全棋)等游戏棋。总之,通过集体活动,使学生能够自觉接受监督和约束,在引导学习中培养其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四、组织实践,内化认知

在学生掌握扎实的交通规则知识后,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将其掌握的交通规则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具体操作中,使其认知得以内化。首先,可以在幼儿园内布置交通现场,联系交警引领家长现场模拟演练交通规则,通过引导其熟悉相关的“如何过红绿灯”、“如何过马路”、“如何出行”等知识,使学生对交通规则形成更深刻更具体的认识和理解。然后,引导学生在社区场地进行实践模拟,然后通过走遍幼儿园附近的各个马路,使学生将所学关于行走、乘车、骑车、开车等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其给学生留下美好的记忆,实现知识的内化吸收,也使孩子的文明素养得以有效提升。

五、展示口号、放大成果

在孩子能够灵活深刻掌握交通安全常识,树立起交通安全意识后,为了加强其自觉应用能力,还要经常开展展示交通安全口号的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家长和孩子结合情感,开动脑筋自主思索和制作交通安全口号。比如:“礼让礼让,人车无恙”、“马路不是运动场,追逐玩耍要上当”、“一停二看三通过,不停不看出车祸”、“人过马路口,斑马线内走”、“乱穿马路失道无助”、“高速公路行驶适速”、“宁绕百步远不抢一步险”、“一人违章众人遭殃”等,这些口号和标语朗朗上口,易于理解和记忆。通过将这些口号进行打印分发和张贴,使居民、家长和孩子都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使新形势下,幼儿园开展的交通安全教育对孩子,对家庭,对社会都形成良好影响,使其安全教育的成果得以巩固和扩大。

结束语:

作为祖国的花朵,幼儿的健康成长关系着社会的未来。因此,新形势下,幼儿园要加强交通安全教育,使成人和孩子都能树立交通安全意识,掌握交通安全常识,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为孩子安全美好生活环境的创设,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朱智军.在体验中对少年儿童进行交通安全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第9篇

幼儿手工活动指导课是指导幼儿学会靠手的技能,使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加工,创造出平面或立体艺术形象的艺术造型活动。剪纸课是其中的一门手工活动。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她们已经掌握了剪纸技法,现阶段关键的是学生如何将剪纸的技能进行有序的教学设计,锻炼和提高实际教学能力。

学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学生是中师学前教育专业三年级学生。通过二年级美术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学会了剪纸的各种技法。这给我们逐步深入的学习本节内容打下了一个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心理上,学生对幼儿园手工教学活动的内容较感兴趣,我认为抓住这些有利因素,以角色扮演法和任务驱动法等方法,引导学生将身心投入课堂。

教学模式设计

创设情境——教学示范——任务驱动——小组讨论——作品展示——效果评价——归纳总结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编写幼儿剪纸活动的教学剧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剧本展示,并能用儿童化的语言讲述剪纸的过程。

教学难点

学生第一次编写教学剧本,对掌握剧本的内容、特点及要求,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初步根据幼儿剪纸课的活动内容,在25分钟内小组合作编写教学剧本并进行教学示范。培养学生尝试使用儿童化的语言,讲解幼儿剪纸活动的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述、聆听、判断、沟通等能力。

2. 知识目标:巩固学生剪纸的基本功。掌握幼儿剪纸活动的教学内容。初步掌握编写教学剧本的方法。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信心。培养学生的行动能力和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幼儿剪纸活动及指导

幼儿剪纸活动的内容

剪纸教学流程的设计

1. 教学的主题

2. 教学的步骤及步骤说明

教学反思

1. 学前反思:

讲课的内容:《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指导》, 第七章——幼儿手工活动,第四节——幼儿剪纸活动及指导。

学情分析:三年级上学期,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剪纸的基础知识,现阶段主要的学习任务是学会备课、试讲,为教育实习作准备。所以我设计的教学内容,围绕幼儿剪纸活动编写教学剧本,并进行剧本展示。这个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现阶段的学习需求。

2. 教法分析:我使用角色扮演法创设情景,以任务驱动法驱动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提高学习的效率。以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作为依据,培养学生的思维、行动方法、动手能力和技能、习惯、行动标准及直觉经历、需求调节、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会影响课的效果的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清楚地交待任务,任务有小组分工、编写剧本、展示剧本、评价剧本共4个任务,学生在领会任务精神上应变能力不足,会影响任务的实施。学生在展示过程中,由于基础知识、经历、语言表达组织能力的不足,造成的胆怯、紧张,会影响剧本展示的效果。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团队的鼓励。

教学后反思

1. 教材的合理使用,结束枯燥的文字解说,学生在设计教学的步骤中,对原有的剪纸知识要点与幼儿园剪纸活动教学结合,并融会贯通,增强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由原来被动接受的学习,转变为对自我负责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