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3 15:54:00
导语:在登鹳雀楼全诗意思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知人论世――作品背景教学
所谓“文如其人”,其实,诗也如其人。绝大多数的诗人,都是在借诗抒情或借诗寄意的。中国石油大学附小的陈晓梅老师在全国首届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会上的演讲中强调:“要有滋有味,传情达意,感动自己亦感动他们地诵读一首古诗词,不可不先理解诗人,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解读诗词的内容。”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环境、政治、气氛不同,文风自然不同;时代不同,造就了不同风格的诗人;在了解了诗作的时代背景后,还应了解诗人的生平才更有利于我们理解诗作内容。例如著名的北朝民歌《敕勒歌》,如果对“南北朝”这段历史时期不理解的话,那就很难体会这首传颂千古的描写草原风光的诗歌的广阔意境。同样,也只有知道汉朝的一些风土人情,才能更好地理解“汉乐府”《江南》在低吟浅唱之中所描绘的婉丽风光。
二、细读文本――字词语句教学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古诗文教学离不开对字词语句的理解。有时字词理解了,就理解诗意,体味到作者的感情了。
1、抓诗眼:例如王维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只要抓住一个“独”字,就更能理解“异乡”“异客”的感情了;只要抓住一个“独”字,就知道“倍思亲”时的孤单了,更能理解诗人见到别人团圆而自已只影形单的寂寞了。
2、抓词语:例如,同是写送别的诗《芙蓉楼送辛渐》和《送元二使安西》,只要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就能体会到诗人送别时的感情是不同的。《芙蓉楼送辛渐》写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其中用到了“寒”“夜”“孤”“冰”等词,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送别辛渐时心中充满了伤感与凄凉,到底送别的辛渐是何人呢?为何这样悲痛呢?一定与诗人的“亲友”有关。而《送元二使安西》写到: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前两句写景,写到“朝”雨与“轻”尘,写到客舍“青青”而柳色“新”,用语轻快,一派为送别故人而洗扫一翻的新气象。从中可见,作者送别故人并不像《阳关三叠》那样凄婉哀伤,因为他们虽然有可能生离死别,可毕竟只是“故人”,有可能几十年没见面了碰巧在这儿遇到,送他一程,向他敬酒,劝他“更”尽一杯。所以,作者还能带着轻松的心情像一个主人送别客人那样看看周围明丽洁净的景色。
3、抓诗句:一首诗,每每有两句是重点句,有些甚至成为了名句。那就抓住其中的重点去理解就行了。例如《登鹳雀楼》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静夜思》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题西林壁》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抓诗题:有些诗,从它的题目,就可以知道整首诗到底写的什么内容。例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从题目就可见作者在西湖上饮酒(欣赏风景?赋诗?)碰到了开头是晴朗的,后来下雨了这样的景象。又例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如果不看题目,一读而知是写的夏天的荷花。可要是结合诗题细读全诗,你就会发现作者是借物抒情,写下了对林子方上京为官的无限祝福。
三、解读作品――作品内涵教学
每一首作品,结合当时的实际都蕴含着无穷的意境。有的借物寄情。就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为例。为什么说它写出了对林子方上京为官的无限祝福呢?前两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多么像是说:“毕竟是上京任职,行李、车辆,送别的情景都与平时不同。”后两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就像是说:“能够到京师天子脚下任职,这真是无穷无尽的荣耀啊!祝你侍奉在皇帝的身边,受到皇帝的重用,就像映日的荷花一样特别红!”作者明写莲叶、荷花,实际写出了对林子方的一番情意,祝他前程远大,鹏程万里。记得我在进行这一首诗的教学时,面对的是五年级的学生。我让他们读了题目后,找出了“送”这个重点词,向他们提出了这个问题:“从题目看,这首应该是送别诗。我们学过几首送别诗,有的表达作者恋恋不舍的感情,有的表达作者豪迈乐观的感情。这首诗看起来似乎是写荷花的,到底是不是写送别情景的呢?如果是,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他们一下子被激发起了兴趣,进行了反复的思考与阅读,有的还展开了讨论。终于有一个学生勇敢地举起了手,很肯定地认为它也是送别诗!还基本上表达出了诗中蕴含的意思:作者祝林子方在天子身边成为红人。同样,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也包含着借物抒情之意:草能“一岁一枯荣,春风吹又生”,人别后能再团圆吗?不知道,只有“萋萋满别情”了。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培养;兴趣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我国悠久历史里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它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常吟古诗,可以陶;台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小学语文教材中就选编了数十首古诗,由此可见,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更应充分重视古诗教学,并力求探索出教学古诗的新思路。
任何一首古诗,都有及其丰富的“背景”资源:诗人的生活经历与创作历程;与古诗密切相关的创作故事;古诗涉及的相关典故、传说;诗人的相关诗作;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诗人的创作风格等等。如果联系特定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思想加以研究,就能走近诗人。教师应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了古诗的“背景”,体验古诗的内容、情感、思想。学生才能够真正地走进古诗中去,去领略古诗所表达的奇妙意境。如《江雪》一诗,诗人柳宗元通过自己的所见,展示了一位老翁在寂静、凄凉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诗人为什么写一个老翁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地方垂钓呢?其中的感情,学生很难一下子领悟出来。这时就应该让学生去搜集、查询作者的有关资料,让学生搞清楚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了解柳宗元是巧妙地表达自己被贬后的那种失意寂寞的情怀和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思想。
1 情感引领,架起文学桥梁,教师是关键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要想使学生具有激情,教师首先要做到有热情,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法多样化,力戒刻板。在进行每课古诗教学时,都应批准激情点,以此做契机。如《赠汪伦》是挚友篇;《静夜思》是思乡的主题曲;《登鹳雀楼》则既抒发志向又蕴涵哲理,每首诗作都饱含诗人的深情。教师只有以情激情、找准情感基点,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中学习语言,才能使学生从中获取情感与人文精神的养料,从而丰富学生的感情世界,开启艺术想象力,从中汲取文学营养。
2 解意,读懂诗文内涵
解意,主要是解释字意,扫除文字障碍,理解诗句的大意。古诗语言含蓄凝炼,思想隽永,情感细腻,只有正确理解,才能领略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情感美、内涵美。首先,是理解字义。除了要准确理解基本的字词含义外,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殊的语法现象,让学生懂得古今汉语的一些变化,避免望文生义。①注意一词多义,如“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儿童急走追黄蝶”中的“走”,“可怜九月初三夜”中的“可怜”;②注意单音节词,有些单音节词现在已经发展成双音节词,如“飞入黄花无处寻”的“寻”,理解字义的时候需要注意;③注意双音节词,有些双音节词现在仍然使用但意思有了变化,如“却看妻子愁何在”中的“妻子”,“妻子”,现在就是指一个人――妻,但在古语中妻是妻,子是子;④注意通假字,如“死去元知万事空”中的“元”,“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教”。五是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春夜喜雨》运用了拟人手法,将春雨比拟得惟妙惟肖,煞是喜人。然后,是理解句意。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译法,一种是意译法。到底使用何种方法,也要灵活运用,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翻译,比较一下哪种方法好,哪种方法合适,就选用哪种方法来理解全诗,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和领悟。
3 悟境,领略诗意境界
古诗的意境,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契合所创造出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古诗讲究的是用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创造意境。小学教材中收录的古诗凝练优美,往往表现了深刻的意蕴和动人的境界,但是由于小学生生活经历不多,情感体验相对较少,古诗中的语境是教学的难点所在。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可从补充材料、反复诵读、情景再现、联想对比、借助多媒体课件等多个方面入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入诗文,领会意境,通过多读、多想、多听、多看,还原描绘的形象,从而由表及里,品味特有的意境,领会蕴含道理,促进审美意识的形成与升华。
4 拓展阅读,培养诗趣,课外延伸,积淀文化底蕴
我们不能就诗教诗,教师要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也就是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古诗词距离学生遥远,有很多诗词都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这就要靠学生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学习前要阅读、收集大量与本诗有关的资料,以便更好、更深地理解。在这一次次的积累中,学生的语文功底,领悟理解力才能渐渐地厚重起来。另外,在学完一首古诗后,可以由此及彼地进行相关链接。当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学生的品味在一步步提高,让他们感受到在古典文学中,自己所知仅是沧海一粟,从而激起他们更强烈的学习欲望。那么为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古诗课堂,当学生已水到渠成之时,我们要启示学生自己去创作诗文,开绝句佳词赏析会、结诗社,写读书笔记、点评诗文,进行研究性学习,为自己出诗集、办诗文报等,学生从背诗、赏诗到作诗,经历了一种生命的快乐。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走进诗词歌赋的王国,享受美感体验和挥洒才思的愉悦与幸福,是师生共同生成的大课堂,这是最令人欢欣鼓舞的成功的古诗教学。
总之,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一个没有传统的民族是可怜的,一个拥有传统却不知道珍惜的民族是可悲的。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以此来丰厚孩子们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