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信息中心工作计划

时间:2023-03-03 15:54:04

导语:在信息中心工作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信息中心工作计划

第1篇

一、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xx年以来,信息中心紧紧围绕本部门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完成门户网站的改版,多方面入手着力提高点击率,充分发挥网站的作用。

为方便群众和投资者、让社会各界通过网站及时了解中心、窗口部门职能及办事事项的进驻运行情况,我们多方面听取意见和建议,对原网站,从版面上、内容栏目上都作了调整。版面上,做到重点突出、功能实用、版面简洁、色彩明快,使网站版面焕然一新;内容上,调整网站栏目,丰富栏目内容,突出时效性、实用性,使网站结构和内容更具人性化,浏览使用更方便。

2、充实网站内容,及时上传更新新闻、简报等,使内容更切合广大群众和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高了网站流量。

①重视信息来源,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制定规章,进一步畅通信息报送的渠道;完善了《溧水县行政服务中心网站维护管理制度》,会同综合科制订《溧水县行政服务中心信息宣传及调研工作考核办法》,并印发《关于报送中心网站所需资料的通知》等,下发各部门窗口,明确提出网站信息报送工作职责和要求,落实信息工作的责任制和考核制。

②通过网站公告,提示信息传送方法,方便部门窗口及时上传信息。

③按照规定要求及时、准确地整理、上传、信息。

3、开通了网上留言,听取广大群众心声,及时审核并与相关窗口联系,回复留言,通过该栏目,实现办事群众、投资者和部门窗口沟通的桥梁作用。

4、根据需要及时改进、调整栏目,如新增“窗流”等栏目。

5、完成了窗口计算机设备需求并实施统一采购的前期调查准备工作。

6、积极联系协调电信局,维护内部局域网线路、开通网络接口,装移电话等,确保行政服务中心网络通讯工作的正常运行。

7、在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溧水县行政服务中心网络设备采购需求方案》、《溧水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软件功能需求方案》,认真作好局域网建设的各项准备工作。

8、积极配合其他科室,完成其他工作任务。

配合综合科完成信息上传、信息统计;协助业务科整理办事事项,并及时上传到中心网站;协助督查科,作好指纹考勤统计工作、开发制作窗口工作人员考核统计软件,协助做好窗口及窗口工作人员的社会评议考核情况统计工作。

二、xx年下半年工作计划安排

xx年下半年,信息中心将把内部局域网建设列入工作的首位,本着“实用、经济、节约”的原则,根据行政服务中心及窗口部门的工作特点,不断完善软件运行程序和操作办法,及时做好网络的维护工作。【第 一范文§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1、完成网络硬件设备和审批软件的采购

将设备采购方案报送采购中心,协助采购中心完成网络设备和软件采购工作。

2、完成内部局域网建设,构建网络办公、服务平台。

安装调试网络设备,整理现有网络设备,使网络设备合理布局、规范整齐。通过内部局域网,推进部门窗口网上办公,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体现“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宗旨。

3、完成窗口计算机采购(与软件招标采购同步进行),审批软件的安装调试。

4、坚持做好其他各项常规工作。

①继续做好网站维护工作,及时更新网站内容。

②继续做好中心内部局域网的管理、保证中心网络正常运行。

③继续做好中心计算机设备维护,保证中心计算机设备正常工作。

第2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农村统计工作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已成为发展趋势,但同意需要注意的是农村统计工作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存在一定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农村统计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化技术,成为当前农村统计工作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农业的网络统计存在的问题

1.统计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一基层农业统计人员在工作中不认真,应付了事,使农村统计工作出现很多失误之处。如在核实数量级时不认真,有的人员把单位“万元”写成“元”,改变了统计数据的大小;二有的农村统计人员不具备微机操作能力,有的人员还不认识电脑,还不懂得EXCEL等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三很多农村统计工作人员在操作数据存储过程中不懂得如何做好保密工作,有的根本意识不到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如电子文件命名不规范,在进行文件存储时不按程序操作,一旦出现系统崩溃现象那么重要文件或数据就会全部丢失。

2.统计方式落后

尽管一些应用了地方表联网直报软件、PDA等,在有些地区统计工作人员依然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不懂得应用EXCEL办公软件中的函数功能。再有,在下发工作时,有的还是应用传真或人工下发文件的方法。

3.数据不经过审核

有的农村统计工作人员为了自己省事,直接下载互联网上的数据,而不对其进行审核,这样得到的数据存在严重问题。

4.和实际不符异

一是在设计统计软件时没有兼顾一些行政区域的调整,有的行政村虽然已经与其他村或街道合并但软件依然要求分开上报,于是造成出现了一些重复统计,有的造成了遗漏现象;二是因为当前行政区域变化没有经过国家民政部门的审批,不存在与其对应的行政代码,会形成软件统计当中的划分不规范现象。

5.统计软件存在重复开发问题

在实际统计工作当中,有时相似的统计工作因为来自不同级别的统计部门而造成重复报送的问题,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如在统计农村学龄前儿童数量时,国家部门开发一套软件要求上报,但省级部门也开发一套软件要求上报,形成重复上报而造成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的现象。同时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不稳定现象。

二、基层农业统计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对策

农村统计工作在国家经济统计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利于各级领导进行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与统计数据质量具有直接联系,可以反映农村经济发展情况、以及监督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为了促进农村统计工作的快速发展,使农村统计工作越来越规范,保障农村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各级党政部门,推进决策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有效发挥统计工作的重要职能。

1.提高软件准确性

在开发统计软件时要注意统计软件界面的友好功能,同时统计软件要能够进行数据自动检查。如可以定时检查各种求和数据和明细数据的加法运算,可以有效预防出现各种数据运算过程中的错误;统计软件要具备一些常见问题解决办法;软件应该自动保留历史数据,有利于后继工作人员进行检查和操作。确保软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加强农村统计人员培训

如应该定期举办农村统计工作人员信息化培训,对统计工作中常用的各种办公软件进行详细讲解,以及培训一些数据应用与维护常识。

3.加强法律教育

不但要详细讲解《统计法》,而且还应结合信息化实际操作,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同时注意要求农村统计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责任心。

4.软件设计应从实际情况出发

要在掌握现有基层行政区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统计软件的开发,实现合理划分区域。尽量保证出现行政区域划分问题时在软件设计当中进行解决,最好不要在统计数据过程中再进行修改。

5.避免重复开发

要求上级政府部门要做好沟通工作,应用相同软件进行更新和业务扩展,保证实现数据共享,尽量不出现重复上报数据现象,减轻农村统计工作人员的负担。

三、信息化在农业统计工作中的应用

农村统计工作人员可以直接从网上下载各种数据,关于以前上报的各种历史数据农村统计工作人员可以从官方农业网站下载,而不必查找以前上报的纸质文件。

实时传输各种上报数据,在传统统计工作中一般都利用纸质文件进行数据的传输,给农村统计工作带来很多资源上的浪费。而应用信息化工作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改变传统传输方式,实现网络上报,不但可以保证汇总数据正确而且可以减少运行成本,降低工作强度。

建立农村统计数据库,在农村统计工作中应用信息化工作模式,可以有效组织各种数据自动生成各种统计分析图表,可以有效降低农村统计人员劳动强度,使农村统计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从而形成农村统计工作数据库。再有,实现农村统计工作数据库资源共享,不但可以有效加快农村统计工作速度,而且可以提高农村统计工作质量。

第3篇

(一)能够实现办公非专业化。在商务环境的影响下,大多数事务职员能够对文件进行快速熟练的处理,所以需要拥有良好的的办公环境做保证,这样就能让普通的用户利用输入知识和数据的方式,来制作出需要的文件,同时也能便于信息的检索、传播和共享。虽然这种方式制作出的知识质量会低于专业水平,但其数量却能够占有一定的优势。在互联网内容日益增加的情况下,通过检索的方式能够将这些内容快速高效的挑选出来。

(二)能够使工作流更灵活。电子文件在网络中的传输效率要远远高于普通的纸张传输,网络传输的内容中主要包含动画、文字、语音和图像等各类信息,并且传输的信息内容也比较丰富。文件只有在传输的过程中才能够充分体现其价值,文件需要进行传递和流动,这种流动的过程就被称之为工作流。

(三)能够实现无线办公场所。传统的办公作业会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能够打破原有的束缚。在无线技术不断发展和引用的过程中,网络通信方式也在悄然崛起,这些通信方式主要包括即时通讯、电子邮件和视频会议等,这些方面都能够体现出信息技术的飞跃和发展。封闭办公室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无线办公场所能够使人们在机场、大厅、宾馆、咖啡馆和车上进行办公,大大方便和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四)技术革新使围墙消失。信息技术的更新和进步已经将办公室的概念淡化,有些公司认为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咖啡馆已经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办公产品市场。随着办公室场所的分散化发展,办公建筑的设计也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变化,许多公司都将办公建筑中的公共区域进行扩展和设计,从而使办公环境更加宽敞和温馨。

(五)能够实现视频技术的大量应用。在今后办公自动化发展的过程中,将会使用到大量的视频技术,由于视频具有较强大的视频感性,所以在大多数重要的场合中,都会被用到。在视频技术和压缩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视频会议等形式也会受到普及和应用。

(六)信息产业的发展能够为其技术的推广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物质力量,信息技术在各领域办公自动化的应用能够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条件,也是信息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企业、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都在积极努力、密切配合,共同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

(七)我国某机电公司开发出具有高节能作用的流化床锅炉优化控制系统,这一系统能够能够是燃烧效率提高,大约比以往的综合热效率提高了5%;某钢铁公司利用控制和通信技术,构建出了能源管理控制中心,从而使钢铁生产所产生的消耗得到高效控制,也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传统工业政工的共性技术和关键产品的开发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检测技术和智能传感器方面,应该保证其符合集成化和网络化的标准,主要开发高精度、高可靠性、微型化和低功率的智能传感器;在数控技术中,我国主要以经济型数控系统为主;在工业控制技术发展中,PLC、DCS、IPC和FCS基本实现了产业化,并提升了我国传统产业信息技术中的控制装备和国产系统能力。

(八)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发展,企业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企业的管理模式也正逐步向创新型管理方面改变。为了更好的同企业的管理模式及发展方向相吻合,就应增强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的力度。假如企业没有进行办公自动化,就可能导致其管理能力降低,工作效率下降,缩减企业经济收益。因此,企业应全面推广办公的自动化,从而确保企业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屹立不倒。

二、总结

第4篇

标准化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一门重要的工程与技术科学的基础学科。它跨越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范畴,是一门边缘学科,是将科学技术由第一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生产力而不可缺少和超越的桥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标准化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基本形成了以国家标准为主体,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互协调配套的标准体系,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标准不断完善,为国民经济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国的标准化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在推广方面做得还不够,群众对标准的熟悉程度及企业对标准贯彻执行的力度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同时因为标准化工作过分依赖手工操作,标准的编制、实施,产品标准化的审查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不但效率低,而且容易出现错误。

在当今社会上,计算机技术大量普及和广泛应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数字化、网络化的特点,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标准化工作中,让传统的标准化管理模式逐步向自动化和信息化过渡,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有利于提高标准化工作的效率、监督能力,促进标准的全面贯彻执行。

1应用背景

在标准化管理体系中,将信息技术的应用融入其中,将传统的纸质管理经验结合信息技术,运用相应的软件程序,实现标准化管理、服务自动化和信息化,将大幅度提高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效率,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

为了使信息技术在标准化工作中得到充分发挥,要求信息技术能够将数据结构化,建立起数据库,并实现数据库的通用化。同时使各类软件平台统一化,最终达到各类技术文件规范化的目标。目前信息技术在标准化工作中的应用技术已经实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在标准编制方面,标准编辑器的使用使得标准文件格式更加规范化,提高了标准文件审查的效率。在设计手段方面,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已经完全替代了传统的手工制图。采用CAD可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质星,使设计人员从繁锁重复的伏案劳动中解放出来,以便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新技术的研究和新产品的开发中。在设计文件的管理方面,我们使用了AVIDM系统,确定了有关签署、更改流程,规定了电子图文档模板,明确了分类代码、产品结构构件的标准或规则等,实现了以产品结构为基础的产品数据组织模式,建立了以产品数据为主线的部门协力工作环境,统一了设计平台,通过流程管理实现图文档管理和控制,技术资料的版本和权限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在工艺文件管理方面,CAPP系统的投入使用也使标准化工作在信息化道路上迈进了一步。

我所在使用以上信息化技术进行标准化工作以外,还建立了一套自有的信息技术体系,在提高效率完成日常标准化工作之余,也大大降低了由于人工管理而可能产生的问题。

2应用实例

2.1图号管理的信息化

2.1.1建立图号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我所设计文件的编号大部分使用十进分类。与隶属编号按照产品的隶属关系进行编号的方法不同,十进分类编号由特征号和顺序号两部分组成,包括企业识别号、级、类、型、种、项、顺序号。由于我所承担的型号任务较多,需要编制大量的技术文件,同时需要管理的设计文件编号的数量也相当庞大。目前整个过程采取手工加纸质记录的方式完成,极大的降低了标准化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且容易产生重号、错号等问题。为提高我所设计图号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充分利用已有网络信息化平台,使我所设计图号申领工作和流程更方便,急需一套信息化系统进行编码的生成和管理。利用该系统,设计人员可以自主申请设计文件编号,在由标准化人员审核通过之后使用。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对各型号的设计文件编号进行管理,也可避免在人工管理中可能出现的种种纸漏。同时在采用信息化公开透明的图号管理方式后,也方便了设计人员对图号进行搜索和查询,为设计工作提供了方便。

2.1.2图号管理系统的基础功能

图号申领

图号管理系统按QJ13A《设计文件的分类编号》的规定,提供人性化界面由设计师自己选择级、类、型、种后确认所选图号并生成顺序号,同时需要记录此图号申领人、所用型号代号及产品代号、申领时间等相关信息。图号申领界面如下图所示。

图号申领流程如下:

设计人员根据QJ13A确定图号的级、类、型、种编号,选择相应的型号代号和产品代号,并填写产品名称后点击【确认】按钮,系统自动生成顺序号,图号进入待确认状态。

系统根据型号代号发送消息到相应的型号标准化管理员,由相应的管理员对图号信息进行审核,核对无误后审评通过,该图号方可使用。

如标准化管理员核对图号信息有误,则拒绝通过该图号,此时该图号返回进入待申领区域,以供下一次使用。

图号管理

设计人员可在图号管理系统中查询本人申请图号的历史记录,并且可以申请注销之前申请的图号。被注销的图号重新进入待申领区,以供下一次图号申领者申领使用。

2.1.3图号管理系统的拓展应用

图号数据的应用

图号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在各个科研应用系统中都会使用到。如在搭建产品BOM表时,将图号管理系统与BOM数据关联,就可实现BOM信息的自动录入与同步更新,相比手工录入更改BOM的方式,工作量大大降低,并且减少了可能产生的错号、漏号的问题。

通借用台账的管理

采用十进制分类编号的某一设计文件需要更改,而此设计文件同时又用于其它产品(被通用),则应考虑更改后继续适用其它产品的可能性,若更改后不能继续适用其它产品或其他产品不宜作相应更改时,则更改的设计文件应重新编制,原设计文件予以保留,并转到首次通用产品中去。如整件A中的某部件通用整件B中的某部件,在整件B中该部件需要更改时,如整件A中的相应部件不宜通用更改后的情况,此时整件B应另外增加新图纸来代替原本被通用的图纸,同时旧图纸转到整件A中去,整件A也要出相应的更改单。

我所承担的战术、运载及卫星型号多、任务重,各型号之间的通借用关系复杂,现有的卡片式通借用关系台账使用时十分不便。此次图号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同时建立通借用关系电子台账,明确型号间的通借用关系,在图纸需要更改时可以利用电子台账快速的查询相应图号的通借用状态,降低了在更改时出现问题的几率。

2.2标准资料的信息化管理

2.2.1本所标准信息管理系统简介

标准信息管理系统是根据我所的标准化工作特点和型号任务研制生产需求,为规范标准化管理和服务,提高技术文件的编制水平,方便各类标准的检索,节约科研经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使标准化管理上水平,上档次而建立的系统。

我所的标准信息管理系统中现有国家标准284份,国家军用标准5199份,航天工业行业标准5386份,八院标准49份,企业标准883份,其他标准142份。同时标准信息库根据新标准的、现有标准的更新及科研工作中的需求进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保证科研生产工作的有序进行。

2.2.2标准管理系统的基础应用

从内网首页应用系统栏目下可进入标准信息管理系统中,登陆后可浏览标准信息库中的标准。界面左边为标准分类信息,如下图5所示。可分类浏览标准条目。

如要查询特定标准,则点击界面右上角的快速检索进入查询界面。在此界面可输入标准号或标准名称进行模糊查询。可选择不同标准分类查询,也可跨类别查询。

将标准文件电子化,方便了设计及工艺人员查询工作中所需的标准。同时在标准的制修订、监督管理和推广应用两大环节中利用信息技术,加快了标准的、检索、推广与信息反馈速度,缩短这一闭环的应用周期,使标准的使用、更新跟上研发生产任务的需求。

2.2.3标准信息管理系统的拓展应用

我所计划在已经建立的岗位实施标准目录的基础上,将该目录信息化,建设岗位实施标准查询系统平台,提供各岗位人员了解自己岗位需掌握、了解的标准有哪些,并提供实时全文查询功能。能够进一步深化标准的指导作用。

2012年我所共设置了128个技术岗位,岗位数量大,各岗位需要知悉的标准数量也比较多。为了方便各岗位的工作人员能够更方便的查询自己所在岗位需要掌握或了解的标准,我所将岗位实施标准查询平台与标准信息管理系统关联起来,可以方便的在岗位实施标准查询平台中查询到各个岗位所需要掌握或了解的标准编号、名称,并可实时查看标准原文。同时标准信息管理系统在进行日常维护的同时也对岗位实施标准目录进行了更新,使各岗位的工作人员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了解自己岗位相关标准的最新情况,从而更好的将标准融入工作中。2.3 AVIDM系统的应用

2.3.1目前AVIDM系统的应用

目前我所利用AV工DM3. 3系统进行文字内容设计文件、研试文件以及更改单和偏离单的流程管理。建立了不同文件的模板,规范了文件的格式,并且在流程中提供了将近20种签署方案供设计人员选择。利用AV工DM系统对文件进行流程管理,统一了文件格式,规范了签署流程,同时也降低了手工签署时设计人员将文件送审所需的时间,提高了文件的标准化水平及工作效率。

2.3.2AVIDM5.0系统计划实现的功能

我所目前正在建设AVIDMS. 0系统。与现在运行中的AVIDM3. 3系统相比,AVIDMS. 0系统进一步细化了技术文件的模板,同时对签署流程的管理更加规范。在AVIDMS. 0系统中,我们计划具体划分技术文件模板类型,并对模板的各部分填写做出具体要求,让设计人员少做问答题,多做选择题,确保文件编写的规范化。同时对应不同的设计文件的类型规定相应的签署流程,降低设计人员自主选择签署流程可能产生的错漏。明确三级审签的职责,在电子签署页上注明各级签署人员对文件的审查范围,记录签署人员对文件的意见,并将意见及时反馈给文件编制者,由编制者统一对意见进行处理。利用这样一套系统,可以直观的体现出各级签署人员在审查文件时是否有履行自己的职责,并且编制者对意见是否采纳,是否落实也一目了然。

通过使用AVIDMS. 0系统,可以对设计文件的管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人员也能够更加直观的掌握设计文件的状态,提高设计文件标准化工作的效率。

第5篇

一、新电算化会计工作中的不足

1.缺乏电算化会计意识

受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对会计人员的职业要求不断的提高。在会计工作的过程中,有些企业只重视工作的效率,缺乏对专业人才的培养。电算化会计是通过采用计算机技术及时准确的计算出账单,它代替了传统会计工作人员的计算方法,为工作效率提供了安全且便捷的保障。在电算化会计的基础上,计算机是主导地位,会计人员是辅导地位,两者相辅相成,统一形成一条路线,但有的企业在工作中,只是一味要求会计人员在工作中的有效性,忽略了会计人员的自身专业性的培养及电算化会计的意识。

2.电算化系统的机密性不够

电算化的广泛运用使有些企业只重视电算化的益处。忽略对电算化系统的保护。会计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对计算使用的程度不高,出现病毒或不良状况时不能及时处理,导致重要数据信息流失;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防范意识不强,出现资料或数据被更改的情况,对内部人员的疏忽管理,导致电算化系统的安全及机密系数不高,造成资金损失。

3.电算化会计的管理机制不具体

会计工作通过引进科学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使会计人员的工作量逐步减少,也降低了其工作压力及负担。对电算化软件操作的要求提升,使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但在系统的维修及电算化的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如会计的基础水平较低、工作人员态度懒散等,影响工作质量。另外,会计工作的管理制度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秩序上,缺乏改革与创新,造成管理不具体,导致工作分工混乱,核算工作不规范,会计人员的工作不积极等。

二、新电算化会计工作的补救措施

1.加大对电算化会计的认识

首先,企业的领导应跟新电算化会计的观念,树立正确的电算化工作方向。然后,重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对会计人员加大培训力度,落实培训计划,开展培训内容,加强其计算机基础知识及电算化软件的操作,培养一支优秀的高等技术人才队伍。另外,在电算化的职能分配上,转变会计人员的工作观念,合理分工,注重会计人员对电算化的知识运用。最后,在电算化的工作上,会计人员需要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对数据进行分析,应充分认识电算化的运用及会计工作的重要性。

2.注重财务系统的安全性

首先,对电算化软件知识的高度掌握,从而提高会计人员对财务信息流失的安全及机密意识,在软件设置及更新的同时,会计人员应将数据全部备份,对软件的生产进行研究。然后,对计算机实行保护措施,在电脑关机及休眠的状态时,设立独立的安全密码,提高安全防患意识。另外,对会计人员本身,需要着力培养其职业素养及专业技能,抑制会计人员的不健康心理。最后,建立合理的分级管理,加强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建立有效的系统管理制度,对信息设立加密功能,预防黑客对软件系统的侵犯。

3.健全电算化会计的管理机制

电算化会计管理工作的完善是加强会计人员工作质量的关键。首先,会计工作人员应做好电算化份内的工作,提高管理意识;通过领导对岗位的分配,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调整管理次序,积极做好规划工作;制约懒散的工作态度。然后,明确会计工作的主体内容及工作流程,合理制定与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对电算化人才培养,强化系统管理工作。最后,结合会计人员的自身条件,制定适应会计管理的发展的条例,使管理工作更具体,核算工作更规范;在传统管理方案上进行改革,建设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管理机制,使管理更具人性化,合理化,从而推动电算化会计工作的发展,健全信息管理制度。

第6篇

【关键词】:水文;信息化技术;水利防汛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得到飞速的发展,尤其是工农业得到迅猛快速发展,而水利部门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因此水利工作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防汛工作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建设水利信息化是建设社会信息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水文信息化技术内涵及其对水利防汛的重要性

信息化技术是指用于处理和管理信息而采用的各种科学技术的统称。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是应用信息化技术的主要领域。它包括设计、开发、实施、安装和信息系统等一系列应用软件,所以信息化技术也被称为通讯和信息技术。伴随着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的客观要求,水利信息化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支撑作用。而面对由于温室效应所导致产生的全球极端天气的现象,水利防汛工作更是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以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来推动现代化水利设施建设,实现由传统水利设施建设向可持续发展、现代化的水利设施建设转变,使抗洪工作以及水利防汛逐步开始从以往的被动应对向主动防御方向转变,这也是目前我国的水利防汛具体国情对现代水利设施建设所提出的要求。

水情状况作为水文工作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被认为是防汛抗洪的晴雨表,更是各级领导干部开展抗洪防汛指挥、决策与调度的重要依据,它是防汛系统工程的一项十分重要的非工程措施。现阶段我国主要的江河和大中城市防洪工程的水平整体表现一般,再加上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气候下频繁出现,局部地区暴雨洪水灾害经常发生,观测水文、把握水情的工作就摆在了突出的位置。要进一步增强水文预测的能力,提高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和采集信息的准确性,进而提高水文预报的精准度。延长预报洪水作业的预见期,是保证从被动抗洪转向主动防汛的关键。按照国家水利部、防汛总指挥部以及各省水利厅关于建设水文信息化的规划,全国各地各水利部门逐步开始建立起防汛专项计算机网络系统,包括传输水情信息、水情信息、接收处理以及检索查询系统。建设省级洪水预报系统,为水利部门在防汛决策中提供了水文信息的技术支持,取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以及明显的经济效益。

三.水文信息化系统在水利防汛中的应用

1. 通讯技术与计算机网络在水利防汛中的应用

作为整个水文信息化技术的载体和平台,通讯技术与计算机网络在水利防汛当中的应用有着基础性的地位。各省初步建立起来的水文系统局域网,主要包括有对外联络网络和水利防汛专项网络系统两大部分。水利防汛专项网络同样也包括两大部分:一个分中心以下的“中心一卫星”型的汛情播报网,加上一个分中心以上的互联互通的计算机网络。这两个层级的水利防汛网络在分中心实现汇接,分中心经过光纤线路传输到各级水情信息中心,省级水情中心经过光纤与国家水利信息主干网络来实现连接,进而构成一个全国范围内的水利防汛专网。为各级防汛领导进行系统决策提供了工作平台以及相互之间信息交换的通路,为目前的水利防汛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外联防汛网络的运作机制通常是通过电信接入Internet,进而为防汛机构全体成员提供Internet服务。外联网络和专项网络采用的通常是千兆以太网技术和物理层面隔离两套综合布线系统,最后形成了稳定、安全而且运行可靠性高的两大网络体系,为实现建设电子政务系统、水利防汛数据中心提供了很好的网络平台。

2.水文信息数据库在水利防汛的应用

数据是防汛决策与水文观测十分重要的信息来源,数据库建设也是建设水文信息化的重要载体。数据是十分重要的信息资源,信息化的重要特就是数字化,信息化是加快实现我国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必然要求和选择。信息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表现,它的特征是网络化和数字化。建立健全水利防汛信息数据库是实现水利防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对有关的信息数据进行科学集中的存储、分类、共享与管理,实现打印和汇总、自动传输,查询浏览十分方便,提高了办事效率与工作质量。如何将所采集到的水文信息客观直接的反映出来以供防汛部门、防汛领导及时进行检索,成为了技术环节应用的关键所在。水文信息数据库通过与专业的软件开发工作公司共同研发,从而确保数据库可以检索查询出实时的含沙量信息、水库信息、报汛站基本信息,此外也包括各种分析后的统计结果。特别是图形显示功能能够可视化数据和全面量化,还可以绘制出雨量柱状图、水面线图、雨量分布图、大断面图、洪水的过程线图等,此外还具备交互式描绘雨量等值线图的功能。数据库系统代替传统的只能够通过表格输出的来进行分析的检索方式,实现了查询出来的结果方便快捷、图表结合、直观清晰的理想目标,为水利防汛决策提供了很好的全方位服务。

3.防汛可视会商系统在水利防汛中的应用

防汛可视会商业务系统作为多媒体通信业务的一种典型应用模式,是伴随着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多媒体通信技术。这一新兴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是以高速宽带通信网络作为基础,利用视音频传输技术与现代数据通信,覆盖各级水文部门的一套通讯系统。该系统还可以支持远程异地的视频模式,能够控制会议有序的进行,实现级次中心和各级水文中心之间图文声像的异地会商与快速传递,与此同时也为实现网络培训、召开视频会议以及实施远程教育提供了基本条件。该系统通常使用VGA图像传送功能来进行发挥作用,所以范式可以在计算机上得到显示内容,实现无失真的传输到远端会场的良好效果。往往在预报实时作业会商时,除了需要听到对方的声音,看到对方的图像,而且还需要看到对方的各种图表数据以及分析资料的情况。采取VGA图像无失真传输功能,能够在不增加额外设备和带宽和前提下,实现远端会场既看到汇报材料也看到会场图像。可视会商业务系统在防汛领域得到了推广应用,在防汛工作遇到紧急状况时,任意的分中心以及各级中心都可以组织防汛异地可视会商,按照防汛会商的需要,请求全部分或者是部分中心参与面对面的交流会商。此外通过各级水情中心也能够接收到同级各部门防汛抗旱办召开的视频会议。防汛可视会商系统的建成使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国家和地方快速反应能力和防汛决策的支持,使洪水调度、防汛指挥、抢险减灾工程监测更加高效、科学、合理,为取得抗洪抢险的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上述水文信息技术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应用,不仅增强了防汛决策的科学性和实时性,而且也增长了预见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洪水灾害带来的损失,这是我们实现“数字防汛”的重点所在,也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必须意识到水文信息化工程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现阶段实施的信息化建设还只是“数字防汛”工程的基础部分,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继续快速发展,我省的防汛工作现代化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大治,彭培相.信息化建设在防汛工作中的应用 浙江水利科技,2003(6).

[2]杨向辉,堂生盛,潘启民.水文信息采集系统在我国国家防汛决策系统中的作用[J].水利水电技术,1999(10).

第7篇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边防检查工作;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1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公安边防检查部门同样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同样需要进行信息化改革,只有在信息化的支撑下,公安边防检查部门才能够获得较为快速的发展,才能够切实提高边防检查工作的工作效率。近几年来,边防检查工作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断扩展,不管是在范围上还是在深度上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努力以满足部队发展的需求。因此,要不断加强信息化技术在边防检查工作当中的应用,从而为我国边防检查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 信息化技术在边防检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国家科技强警战略不断深入,公安边防部队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公安出入境管理工作当中已能够较为熟练地应用信息化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日益复杂的边防检查工作相比,仍然需要不断进行努力。

1.1 信息化技术的相关思想意识仍需加强

当前,关于信息化技术的相关思想意识还有所欠缺,尤其是在高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具体来讲,相关人员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边防检查工作的巨大作用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在边防检查工作当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当困难无法解决时,更多的是归结于经费的不足、设备的不足或技术支撑不足等原因,而没有从自身找原因。尤其是部分检察院将工作时间过多地耗费在日常的审批事务当中,而在边防检查工作当中没有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给予应有的重视。此外,相关领导对边防检查信息化建设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主要是由于其观念上的陈旧而造成,该部分领导对信息技术了解不够充分,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边防工作的提高更是没有充分的认识,这就造成在实际的领导工作当中在政策上对边防检查工作信息化技术支撑不够,从而为边防检查工作当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造成一定的阻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出入境的人越来越多,边防检查工作也越来越复杂,这为边防检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对边防检查工作当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进行思想意识上的加强。

1.2 缺少专业人才,素质需要提高

就现在的公安边防检查部门而言,信息化技术的相关设备已经较为齐全,基本上能够满足边防检查工作的需求,相比较而言,相关检查人员的技术能力却有些不足,许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仍然停留在表面现象,没有对其相关技术进行大范围的使用与深层次的使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而边防检查的相关人员却存在着技术人才数量缺乏且人才结构欠缺等问题。此外,对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不够重视,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培训,相关技术人员缺少技能培训的机会,对其自身素质的提高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这不仅不利于边防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对边防工作的长远发展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因为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与边防检查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信息的更新与采集等工作,信息化技术应用不够熟练,会对信息的真实性与时效性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对整个边防检查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1.3 数据共享不够,技术应用不到位

信息化技术应用过程当中,资源共享存在这较为严重的问题。该问题主要体现在数据收集的量较小,相关数据的更新速度较慢,且各部门的数据缺少一致性与互动性,这就大大降低了信息化技术应用过程当中战斗力的不足,本应充分发挥战斗力的信息化技术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其战斗力难以进行充分的发挥。当前,边防检查部门的信息系统在不断的建设,其规模日益扩大,在人口的检查控制方面,其相关信息没有进行共享,甚至在有些工作当中,仍然是靠记忆去进行检查,这就对信息化技术应用的作用进行过多的限制。

1.4 信息系统管理维护滞后

信息化技术的相关设备与器材在使用管理上不够规范,部分部门在进行信息化设备的建设过程当中较为重视,但建设完成后却没有进行充分的使用,同时,在设备的使用过程当中,没有对其进行合理的规范的管理,从而造成设备管理混乱等现象。这对边防检查工作信息技术的应用有着直接的不良影响,如设备管理不当会造成相关设备的使用寿命缩短,如设备应用不当会造成相关设备出现不必要的故障等,这些问题不仅会造成信息化技术资源的的浪费,而且会严重影响边防检查工作的工作效率。

2 信息化技术在边防检查工作中应用对策

对信息化技术在边防检查工作当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不仅能够切实提高边防检查工作的效率,而且能够促进边防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信息化技术在边防检查工作中的应用对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2.1 切实提高边防检查工作信息化技术应用重要性的认识

当前,建设一支强有力的边防检查队伍对我国和谐社会的不断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人口流动日益增大的情况下,边防检查工作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在对出国境证件的真伪检查方面,证件伪造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日益发展,其伪造水平日益提高,这就要求边防检查工作在真伪检查上的水平超过伪造的水平,只有如此,才能够对出国境证件进行全面、客观的检查。归根结底,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要想得到其应有的效果得到较好的发展,首先要从思想意识上给予应有的重视,相关领导要不断进行自我教育,相关检查人员则要积极参加思想培训,从而对信息化技术应用的重要性有全面且深入的认识。

2.2 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进行科学的规划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主要在于基层的应用,而基层的应用难度较大。边防检查工作当中,基层单位是收集数据与信息的重点,而其由于经济落后、地区偏远等原因,其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往往难以满足需求,这就对信息化技术应用的规划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在经费投入方面给予应有的支持,对于较为贫困的基层要在技术设备上给予充分的支持。同时,在人才供给方面要给予应有的支持,对于较为贫困的基层要在人才安排上进行合理的配置。只有对信息化技术应用进行科学的规划,才有可能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从而实现人口信息、追逃信息等多方面信息的资源共享与公安系统、检疫部门等多部门的共同合作。

2.3 完善信息技术应用制度,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要想获得理想的应用效果,离不开配套的规章制度。只有将信息化工作进行制度化与规范化的管理,才能够对相关设施与软件等进行有效的保护,才能够对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稳定的管理,从而促进边防检查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边防检查工作当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不断价钱安全防范制度的建设,对相关技术设备与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规范的管理,尤其是对计算机设备与网络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要进行细致的维护,以保证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要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对信息技术过硬的人才进行合理的奖励,对信息管理优秀的单位进行合理的奖励,进而激发其工作热情,促使其在边防检查工作当中更好地进行信息化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1]孙静.计算机技术在边防检查工作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2(11).

[2]陈慧.边检工作信息化建设与科学发展观[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2).

第8篇

关键词:化工单元仿真情景;中职;《化工单元操作》;信息化教学设计

前言:在科技逐渐进步的当今社会中,信息化教育得以迅速开展。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模式还处于粗放式的阶段,无论从硬件还是从软件方面,中职院校专业课程的信息化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新时期,如何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并且在课堂上形成自我魅力,是广大中职院校所面临的难题。在化工单元的仿真情境教学模式下,研究中职院校化工专业教学的信息化设计,对于推动中职院校教学水平提升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

1基于化工单元仿真情景下《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化工单元操作》教学中包含很多教学内容,在本文中以“流体输送”为例进行分析。在化工单元仿真情景中,实现信息化的课程教学设计,首先需要确定相应的教学思路。由于“流体输送”在实际操作环节供需比较复杂,因此,无论以何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都需要保障教学的简单化、安全性。因而,在化工单元仿真情景下,对课程教学进行设计,可以秉持着:“情景化”“精细化”“扁平化”“集成化”的教学原则。并且在仿真课程设计上充分的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企业典型的输送技术为载体,在实际的仿真控件中进行教学。

2基于化工单元仿真情景下《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教学过程

基于化工单元仿真情景下的《化工单元操作》信息化课程教学研究,首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分析,不同的化工实训教学模式不同,在分析好实训要求之后再进行教学,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比较好;其次,教师在仿真情景下向学生进行新知识的介绍,并且引入实训教学操作。最后,对化工单元仿真教学进行的考核与评价。

2.1项目需求分析

项目需求分析是化工操作教学课程设计中的重点,也是保障课程内容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在流体输送项目中,教师在课堂上将《流体输送实训操作》设计方案发放给学生,并且将学生分组进行试验。不同的小组对于该实验出具不同的方案。项目需求分析工作开始,教师引导下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不同项目的讨论,找到项目试验中的问题,以保障试验安全。经过各个小组的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将流体输送实训过程整理为以下任务:①确定流体输送的实现方案;②筛选出比较的输送方式;③确定流体输送的操作流程;④确定流体输送过程所需的设备;⑤将流体输送的流程画出来;⑥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输送。

2.2新知识介绍

在以上化工教学项目分析之后,教师需要根据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介绍新的知识。化工仿真教学模式中,多媒体仿真教学应用最为广泛。当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案指定之后,教师借助多媒体视频向学生展示流体输送生产全过程。在全过程视频播放环节中,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并且理解自己所学重点。当学生对于本节课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此时需要进行细节Flas的播放。注重几种流体输送方式的基本原理、典型输送设备结构以及操作流程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同步进行。该种细节化的演示,能够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真实的感受。掌握操作流体输送单元设备的具体方法。在化工仿真平台中,包含了实验装置、仪表、质量评分、数据处理等界面,学生在平台上运用仿真引导,进行流体输送。学生经过反复的训练,在网络仿真机上进行反复的开车、停车训练,获得了较多的动手实践机会,并且对于实验的熟练度逐渐提升。仿真软件与流体输送工艺流程紧密相连,利用二维、三维的动画技术,对于设备的内部结构、物料流动状态以及实验作用原理的形象描述都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2.3教学操作开展

在中职院校实训仿真实训室中,学生直接的参与到仿真操作平台中,教师进行远程的引导。首先,教师按照《流体输送实训操作》项目方案,在仿真操控台上引导学生进行仿真操作。并且教师边引导学生实际操作,边播放时仿真项目的视频。在实际的实验中,学生需要根据操作评分系统的提示,一步步的进行实验。在仿真软件和实训设备装置中反复进行灌水――加压――开泵――输出流量――调节设备平衡等操作。

2.4教学考核

在化工操作仿真平台中对学生的实训操作环节进行评分考核。学生的实训操作动作与仿真系统中的评分系统相互衔接,不同操作质量模式的分值不同,学生通过质量评分能够发现自我实训操作中的不足,以及需要操作改正的地方。并且在这样的监督模式下,能够有效的规范化学生实训操作。当仿真系统评价之后,教师需要对化工实训课程进行总结,在总结环节中主要包含了设计思路、学生的质疑、答疑的过程、学生小组点评、设计作品的完善。教师从专业化的角度对于学生化工操作中的行为进行评价,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改进。

3结论

综上所述,在化工单元仿真情景中,实现信息化的课程教学设计,首先需要确定相应的教学思路。对课程教学进行设计需秉持着:“情景化”“精细化”“扁平化”“集成化”的教学原则。基于化工单元仿真情景下的《化工单元操作》信息化课程教学研究,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分析,教在仿真情景下向学生进行新知识的介绍,并且引入化工工艺教学操作。最后,对化工单元仿真教学进行的考核与评价。

参考文献:

[1]彭茜.仿真虚拟实训系统在中职教学过程作用的实证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

[2]李春梅.化工仿真软件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改进[D].电子科技大学,2014.

第9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消防信息化;网络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3.0;TU998.1

1 高校消防工作的现状特点

高校作为国家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地方和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并造成国家财产损失和学生人中伤亡,其结果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其社会和政治影响将十分巨大而恶劣。首先消防安全工作要足够重视。消防安全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要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消防工作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其次是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位。高校要层层鉴定责任书,内容要根据具体部门的具体情况有所区别,把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人员身上。在消防安全检查上,不能做表面文章,要切实把消防工作落到实处。高校师生众多,人员密集,消防宣传教育应是重中之重。高校在消防宣传教育方面次数要增多,内容要丰富,效果才能理想。只有不断增强师生们的防火意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才能避免危险的发生,而不致于当危险发生时只知道打119。

2 计算机网络的特点及消防信息化的基本内容

在现代信息社会,我们处处都离不开网络。计算机网络具有节省经费、资源共享、可扩充性等特点。而消防信息化正是通过计算机的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呼叫求助等现代化科技手段的综合利用,并运用网络作为其载体,进行消防信息的采集、分析、优化处理以及数据的及时存储,从而实现消防工作硬件基础设施和消防信息资源得到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共享。而消防信处化的安全保障体系则是实现部门间消防信息共享、遇到情况快速反应和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

消防信息化的运用不仅能够有效提高高校消防部分在日常工作中的自动化水平,并能能够使以往的工作强度大大减弱,并且把消防救援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高度。实现了快速发现火情,及时进行处理,把损失降到最低点。消防信息化实现了消防工作的透明化,使消防工作做到有数据可参考、有记录可警示、有方法可运用。

3 消防信息化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安全保障系统首先应保证网络的安全、可靠运行,在此基础上保证应用系统和业务的保密性、完整性和高度的可用性,为将来的扩展应用提供空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是:(1)确保网络运行环境的安全、持续运行和可靠,并能够防止来自外部各种不利因素的恶意攻击和内部因素的蓄意破坏;(2)提供网络运行容错、容灾的风险保障;(3)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尽量为网络应用提供方便,实行消防信息网内统一的身份认证和基于工作角色的访问控制;(4)保障信息的完整性、机密性和信息访问的不可否认性;(5)建立完备而严格的消防信息化安全管理制度。

4 消防信息化在网络安全上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4.1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在一个网络环境里,利用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及可使用性受到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包括两个方面,即逻辑安全和物理安全。逻辑安全包括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物理安全指系统设备及相关设施受到物理保护,免于破坏、丢失等。

4.2 网络系统的脆弱性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操作系统的安全脆弱性,操作系统不安全,是计算机不安全的根本原因。(2)网络系统的安全脆弱性体现在网络安全的脆弱性;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故障;软件自身的“软肋”;软件的信息漏洞。(3)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脆弱性主要体现在网络上的大量信息存储在各种各样的数据库中,而这些数据库系统的安全问题却很少有人考虑到。(4)防火墙的局限性。(5)其他方面的原因,如环境和灾害的影响,计算机领域中任何重大的技术进步都对安全性构成新的威胁等。

4.3 入侵消防通信网络的表现形式

由于消防工作的社会性水平大大提高,通过网络为社会各界提供全方位的消防信息的方面也更多,如网上受理各类消防业务,为高校师生提供服务,增强师生们对消防工作的满意度;有关消防工作的法律法规、消防知识的宣传等;在利用网络提高工作效率和简化日常工作流程的同时,也面临许多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内部资料被窃取;(2)利用系统漏洞入侵,浏览、拷贝甚至删除重要文件;(3)Web服务被非法利用;

4.4 消防信息化在网络安全方面采取的对策

4.4.1 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

就现阶段高校消防信息化建设的程度来看,网络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办公自动化方面、数据库服务、局域网服务、Web服务上。应当避免消防信息网络与Internet直接连接,而是配置一台性能稳定的服务器,整个高校的消防信息网通过这个服务器上网,上网终端在Internet上是没有真实IP的,能够避免常规的攻击。

防火墙是一种将内部网和公众访问网(如Internet)分开的方法,好比内网与外网之间的“门户”,它实际上是一种隔离技术。防火墙是在两个网络通讯时执行的一种访问控制尺度,它能允许你“同意”的人和数据进入你的网络,同时将你“不同意”的人和数据拒之门外,最大限度地阻止网络中的黑客来访问你的网络。

加密就是对信息重新编码,使信息的内容更加隐蔽,消防信息经过加密处理后,其安全性和保密性则更有保障。安装杀毒软件的作用是杀毒和防止病毒入侵。软件要定期进行升级,因为病毒在不断更新中,杀毒软件也要随之更新,才能更有效地防毒、杀毒。

4.4.2 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

良好的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网络安全的关键。首先是制定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流程。在消防信息化工作中,必须加强网络安全的管理工作,只有不断简化管理环节、强化管理基础、优化管理过程、细化管理流程,才能达到信息化目,完善网络安全建设。如制定消防工作人员日常行为准则、加强工作人员的资格审查;避免工作人员单独完成作业,将具体操作与网络设计分离等。只有把消防信息化的安全意识深入人心,才能使安全防范真正落到实处。

5 结论

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高校消防信息化方面是一个全新的尝试,运用网络技术把原本分散的日常管理工作综合在一起,将分散在各处的资源整合在一起,使高校消防部门的工作效率得以提高。并用不断重视消防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状况,采取先进可靠、切实可行的信息网络系统安全防护的技术与管理手段,提高管理和使用人员的素质,才能增强系统抵抗各类人为和非人为的因素影响等安全问题,全面提升消防信息网络系统的运行性能,确保计算机网络在高校消防信息化工作中的顺利进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师生员工,为他们的工作学习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