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毕业生党员教育总结

时间:2023-03-03 15:54:12

导语:在毕业生党员教育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毕业生党员教育总结

第1篇

一、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日常管理之中

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既要靠教育又要靠管理。为了更好的落实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我班学生数较少(26人)的情况,针对毕业班整理提供和新生的不同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毕业班学生面临学习、就业等压力,且临近毕业往往有浮躁情绪出现,结合这些情况我们充分发挥班委、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在保证每个宿舍都有班委及党员分管负责的前提下,确保宿舍学生思想稳定,安全有序。另外,针对上课出勤,家庭经济情况,学生性格特点,个人爱好等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定期谈话,随时掌握其思想学习动态,求职需求等情况。确保了沟通渠道的畅通,保证了班级的稳定发展。

二、认真完成日常事务工作

认真完成了毕业班奖学金评定、优秀毕业生评选,毕业生的信息核对,成绩大表生成,档案整理投递,毕业生党员发展转正及组织关系转接等工作。在工作中,积极发挥班级干部和学生党员的积极作用,指导他们开展工作,协助我顺利地完成了以上各项工作任务,且没有出现任何差错。

在毕业班学生即将离校时,我们还认真配合学生处做好学生安全离校的教育工作。为了增强同学们的离校安全意识,学会保护自己,班级还开展了反传销知识学习,上网了解一些违法传销活动等受骗人的经历,引起了同学们的警惕,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了,也意识到离开家长的保护更要学会保护自己。

三、重点抓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对毕业班来说,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已经很强,班干部的工作也很有条理,这方面我不太操心,但是正因为面临毕业,学生的就业压力比较大,不太安心学习,我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安于学习,一方面配合学校就业部门,积极帮助学生联系工作单位,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在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几乎没有什么整理提供校内课程,整个学期都在外找工作、进行毕业实习。在系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建立了毕业生实习基地,同时我们积极为学生找实习单位,带领学生集体到信息技术、软件公司参观学习,学生愿意就现场签订实习协议,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在学生就业找工作中,我们组成帮扶小组,相互介绍工作,以党员、学生干部为领头,指定帮扶对象,班主任定期查问情况。同时,我还积极找大学同学帮忙,通过各种渠道让同学去他们的公司实习就业。对班级个别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同学,积极给予帮助和指导,以便他复习参加最后的毕业补考,解决他的就业问题,不留下一个同学。这样使我班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了90%以上,最终达到了100%。

第2篇

关键词: 高职高专;女大学生;梦想;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5-0223-02

0 引言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进人了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越来越多的女毕业生面临着一毕业就失业的危机。如何正确认识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高职高专女大学生就业创业难的问题,提高高职高专女大学生实现梦想的能力,并提出应对之策,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和高等教育研究面临的紧急而重要的课题。为了解决此难题,作者围绕高职高专女大学生这一就业创业困难群体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并进行了实践创新,取得了实效,并总结整理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经典举措,对实现高职高专女大学生就业创业梦想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1 问题与成因

1.1 存在问题 从目前整体趋势看,三方面显示了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

第一,从就业率来看,女性低于男性。根据全国妇联2010年9月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显示:女大学生平均投出九份简历才有可能得到一次面试或笔试的机会,投出44份简历才可能得到一个意向协议,56.7%的女大学生感觉求职过程中女生的机会更少。在调查的2012届大学生毕业生中,签约率女生低于男生10个百分点以上。

第二,男女大学生同工不同酬。虽然我国的法律为了保护妇女的权益,明确规定了“同工同酬”的原则,但是男女大学生薪酬方面仍旧存在差距。据相关调查显示,毕业半年后,女大学生的平均月薪2300元,而男生为2616元,仅为男生的87.9%。

第三,就业领域的限制。受“性别职业”和“行业隔离”观念的影响,我们都认为护士、家政以及幼儿教育等属于女性行业,而建筑、计算机和警察等属于男性行业。据统计,在集中创造性和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领域的女生少之又少。

1.2 问题成因

1.2.1 传统观念 部分用人单位受到“男主外,女主内”等传统思想的影响过分夸大工作中女性的负面效应,将很多品学兼优的女大学生拒之门外。

1.2.2 用人单位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由于用人单位需要全面衡量使用劳动力的性价比,因此,很多单位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导致对女大学生实行非准入机制。

1.2.3 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 由于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很多单位需要承担女性职工生育期间的工资和福利,从而增加了单位的经济负担,这也是单位不愿意聘用女职工的重要原因之一。

1.2.4 家庭教育的影响 很多家长“望女成凤”的心理希望女儿工作稳定,舒适且离家近,更有家长怕女儿在工作中受累受气而寄希望与美好的婚姻。

1.2.5 女大学生自身原因 很多当代女大学生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很差的自我意识,很多认为“学的好不如嫁的好”,从而忽视了积累知识、能力以及提高自我综合素质等,而是一味注重穿着打扮等外在形式,这样就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而束手无策。

2 创新与实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创新,探讨有效方法,积极提升大学女生实现梦想的能力,取得更大的成效。

2.1 加强市场调研,调整专业设置和教育方向 走访业内企业和和政府管理部门,把握行业对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积极调整学科结构与专业设置,从培养方式上逐步满足现代社会对职业女性的要求。比如,我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修改了教育方向,新增《女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女大学生消费心理学》、《女大学生“四自”精神培养》等选修课程,在切实提高广大女生实践能力的同时积极倡导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培养高级的食品人才打好基础。

2.2 依据市场需求和个性需要,积极做好性别差别教育 实施性别差别教育,不断强化女大学生的竞争、市场和主动就业意识,将为她们在未来选择职业的过程中提供更好地帮助,才能更加彰显女性的就业优势。在招生环节,注重了理化知识的考察,降低女大学生在学习食品化学相关知识的难度;在教学环节,注重前沿理论知识教育,引导广大女生多涉猎最新知识,鼓励理论创新;在实践环节,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增强女大学生管理能力,提高在实践中创新意识;在就业环节,着重指导女大学生根据自身优势寻找工作单位和岗位,根据特色进行推介。

2.3 根据专业特色实施三循环教学,组织女大学生提前占领就业市场 根据食品企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和高校教育时间特点,我校农畜特产品加工专业组织开展了三循环教学模式。在大一暑假,组织一年级学生利用暑期到深圳面点王参与行业教学认知实习,学生得到充分锻炼,教师提高了技能,达到双赢;在二年级暑期,组织学生到马鞍山、泰安等蒙牛分公司进行教学实践实习,充分利用了企业资源,让学生在企业真实工作环境中“真枪实弹”演练;在三年级实习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不少于半年的顶岗实习,提高了女大学生就业意识,稳定了就业思想,提高了女大学生就业质量。

2.4 深入开展课前三分钟思想教育,强化女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在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我校创新开展课前三分钟思想道德教育,大大提高了女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系党总支进行落实和监督,以系党总支为统领,教工、学生支部、团总支为抓手,学生专职政工干部、教师党员、学生党员三支队伍为主导,利用教师例会和学生干部例会对教师和学生干部进行培训,招募学生党员组成宣讲团,全体教师、全体学生共同实践并受益,期末表彰,形成了专职政工干部、教师、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四支队伍相结合的“三三制”工作队伍体系,形成上下互动,良性运作、整体受益的有效教育机制,发挥了“全员育人、双向互动”的作用,全面提高了学生思想教育的质量,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政治思想素质。

2.5 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建设,积极拓展女大学生就业渠道 为了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毕业生,学校应当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联盟关系并利用企业设备和技术力量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从而实现学生培养与企业用人的零距离对接,同时建立牢固的实践教学基地。同时,我们与企业共同探索了订单式培养模式,办起了上海双剑、河南众品等5个不同类型的订单班,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建精品课程,通过观察教学效果,总结好的做法,不断提高了办班质量,为企业输送了用得着、留得住的人才。

2.6 积极建立校企双导师制,加强女大学生实践教学管理 面对一年的实习期,学生的实训管理,是个大难题,任其自流就难以保证实训效果。通过调研和借鉴先进经验,深入实践了校企双导师制,并进行了规范。在每个实习点安排一名党员教师优先的教师作为学生的导师,此外聘请企业专家作为企业导师。此外,为了有效的解决学生实训过程中存在的教育培养、技能知道以及学生的组织发展等问题,应当另选两名学生党员或干部作为联络员,及时将问题反馈给双方导师。

2.7 聘请校企双方导师,做好女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大学生一入学,在新生入学教育里,就着重安排校内专家给全体大学生做关于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讲座,并组织学生参观行业内的企业,与企业领导和到时开展互动活动,用实际例子让学生体会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的重要性;把就业指导课程安排在正规的课程中,曝光在学校课程督查小组的检查下,督促任课教师认真开展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把就业指导课程做到实处;利用周末时间,邀请企业老总或者职业培训讲师到学校开展职业讲座,利用成功人士的职业历程或现身说法教育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努力学习,积极参与活动,为将来打下坚实基础。

2.8 探讨组织培养问题,重视女大学生素质教育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的素质教育及组织培养工作是我们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开展了大量的实践和研究,在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党小组,充分发挥企业党员导师作用,把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组织教育、培养与发展工作放到企业进行,并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就业指导,人生观、价值观及如何做人做事提高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9 针对不同起点情况,开展分级新生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作为整个大学教育的起点,更是成功大学教育以及良好学生工作的开端和基础。为了帮助新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明确学习的目的,并顺利完成中学到大学角色的转变,课题组应当积极开始新生入学教育、此外,进行新生入学教育主要是进一步促进学生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科学的规划,将自己塑造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

2.10 围绕女大学生成长成才,积极开展“三三五”完美女生教育工程 为了大力弘扬女性“四自”精神,提高女生综合素质,展示女大学生良好形象,促进女大学生成长成才,进而带动全体学生努力拼搏,开拓进取,不断加强系风学风建设,推进女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再上新台阶,树立良好学风,不断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我校顺利启动了“完美女生”三三五教育工程,并通过各项特色活动开展,达到了品牌活动育人之目的,推动了学生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张广芝.校企合作框架下高职食品类学生就业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3(7).

第3篇

关键词:高校; 毕业生; 不文明离校; 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5-0124-02

在每年六、七月份毕业生离校之际,部分高校或多或少会出现毕业生不文明行为,如酗酒、破坏学校公物、寻衅滋事,甚至出现打架斗殴等恶性事件,严重扰乱了公共秩序,影响非毕业班学生正常的生活作息和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文明离校教育,从根本上消除毕业生离校前的不文明行为,确保毕业生顺利离开学校,既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高校毕业生不文明离校行为产生的原因

毕业离校,是学校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在此期间,许多外在客观因素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毕业生思想行为也随之发生变化,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极易引起毕业生不文明行为的发生,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方面

就业压力逐年加大。随着国家扩招政策的实施,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在逐渐增加。2009年高校毕业生有611万,2010年有630万,2011年660万,预计2012年毕业生将达到有680万。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惨淡而严峻,面对这样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由于学生的就业压力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缓解,导致在校毕业生心中产生积怨,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国家相关政策产生极大地不满,就业期望值与现实产生落差。

就业机制不完备。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学生通过“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模式实现就业,必然会优胜劣汰,其人生层次也会随着工作单位暂时的好坏拉开距离。加上部分毕业生对一些新的人事关系、行业认识不够,择业时忧心忡忡、患得患失,从而错过不少就业机会,使得找到好单位的毕业生踌躇满志,去相对较差单位的毕业生则唉声叹气,还有许多未落实单位的毕业生更是牢骚满腹。就业机制过程中各种非规范的社会行为与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更加剧了部分毕业生的不满情绪。所有这些都容易导致毕业生在离校前不文明行为的发生[1]。

2.学生方面

个人情感因素。高校学生来自不同地方,一些毕业生恋人因家庭、就业等关系,毕业后没办法在同一个地方,不得不选择分手;一些朝夕相处的同学、朋友,也即将各奔东西。这部分毕业生心情充满无奈与苦涩,有些人心中的不舍和痛苦在无法排除时,会通过一些不文明行为乃至过激行为发泄出来。

对离校后的生活和工作感到迷茫。对于大多数毕业生来说,即将面对社会,走向未知的生活时心态是既有对过去一切美好东西的留恋也有对新生活的憧憬、疑惑和担心,对自己未来的工作产生不知所措的感觉,部分适应能力差的毕业生就会对未来的生活感到茫然。一些因各种人生挫折而存有的心理压抑的学生,极易通过不文明的行为达到一种宣泄的目的。

3.学校方面

学校教学计划安排不够合理。目前,几乎所有高校的教学计划在最后一个学期主要安排毕业设计课程,而这一课程并不需要学生到教室集中上课,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相应放松,这样的教学安排使毕业生精力分散,无所事事,易引发矛盾事端。

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目前部分高校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上存在欠缺,对于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开展爱国教育和爱校教育流于形式,没有在教育内容和形式上认真思考,最终导致教育的失败。目前,有些高校在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中,仍然是随机处理,对毕业生缺乏规范的管理、对不文明行为缺乏规范的惩戒制度。另外,有些高校的毕业生不文明离校行为已成为了一种恶性循环,低年级学生最少连续目睹过两届毕业生不文明离校行为的全过程,他们很可能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认为毕业就是对学校和社会发泄不满的时机[2]。

二、做好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工作的措施和对策

对毕业生开展以文明教育、纪律教育、择业观、就业观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等为主题的教育工作,既为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为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或继续深造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1.高校各部门应高度重视毕业生离校工作

学校应在毕业生离校之际召开专题协调会,成立以主管学生工作校领导为组长,学生处处长、各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为成员的毕业生文明离校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另外,毕业生离校工作不能简单地把责任推到辅导员、班主任或学生工作部门身上,学校的后勤服务、校园保卫、财务管理、图书馆及校医院等部门都与毕业生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起毕业生过激的言行。因此,学校各个部门要高度重视毕业生离校工作,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让毕业生顺利、愉快地离校[2]。

2.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促使毕业生树立文明离校的思想

思想政治教育是开展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要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贯通于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中,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文明”深入毕业生内心,真正解决毕业生不文明离校的问题。如开展“感恩母校”教育,号召广大毕业生为母校做一件有益的事情,教育引导毕业生学会感恩、学会合作,使毕业生感受到来自学校方方面面的重视、关注与关怀,增强毕业生与母校的浓厚感情;开展“严格校规校纪”教育,加强对毕业生的教育和管理,重申学校纪律,使每位毕业生明确文明离校的各项要求,增强毕业生的遵纪守法意识,教育引导学生以健康文明方式告别母校等等。

3.发挥辅导员在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中的排头兵作用

辅导员在毕业生离校期间,要结合毕业生临近毕业时的情感特点对毕业生进行情感教育,用真情实感去感化毕业生,让毕业生具有自我调节情感的能力。辅导员要提前深入到班级、宿舍主动和毕业生聊天谈心,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和开导,化解学生心中的矛盾、疑虑和不安等。除情感方面外,在生活上也要对毕业生多一些关心,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重点做好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困难学生、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及其他特殊情况学生的教育工作,通过认真细致的谈心、沟通、引导,给予特殊学生热情的帮助和关怀,用一些细小的行为感动毕业生,使毕业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离开学校[3]。

4.加强毕业生离校期间的学生公寓服务与管理

学生公寓是毕业生不文明行为的高发地,毕业答辩后到离校前5-10天是毕业生不文明行为的高发期,在此期间由应学校整体部署,学生处统一协调,根据毕业生公寓的分布情况,采取学院分块分片管理原则,将工作责任划分到毕业班学生所住公寓的学院,集中力量深入重点区域。针对毕业生离校期间破坏公共设施等不文明行为,宿舍管理部门应对所有公寓楼特别是男生公寓楼进行检查,并协助学院清除学生公寓内的废书本、酒瓶、矿泉水瓶以及各种垃圾,消除能够引起毕业生不文明离校行为的各种隐患。

5.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等学生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

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应加强对其管理,教育他们要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来带动同学,规范毕业生的行为,从而使文明离校落到实处。另外,各学院要在毕业班公寓中安排学生信息员,出现问题苗头,及时告知毕业班辅导员,使辅导员在第一时间解决处理,发挥学生骨干的带头、示范作用。

6.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把文明离校教育深入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中,重视毕业生的心理咨询健康教育工作,使广大学生养成健康积极的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引导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上岗、灵活就业”的观念,鼓励学生参加“三支一扶”活动,到基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建功立业。除此之外,学校还及时准确地为学生提供招聘会信息和企业用人信息,千方百计和用人单位联系,为毕业生提供专场招聘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 杨建义.高校毕业生待就业的心态特点与教育引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6):99-101.

第4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方向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200-02

影响当前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问题: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我国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新的问题和深层次的矛盾有可能不断凸现,这些问题必然会投射到就业工作中来。二是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依然较大。2011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有660多万人,比去年增加了30万,再加上以往未就业的毕业生,仅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的就超过了700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解决高校毕业生总量、消化增量的难度还在进一步增大。三是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非常突出。由于毕业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适应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原因,用人单位“招聘难”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并存,且有常态化倾向。

一、主要经验

1.学院领导应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方能有序进行。独立学院领导应深入了解、分析研究,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学院实际,建立职责明确的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构。同时,学院还应制定相关的文件,进一步明确就业指导小组、学工办及班主任在就业工作中的责权利,以充分调动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更好地为毕业生充分就业做好服务工作。学期开学初,院领导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明确指出,学院本学期学生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开辟就业基地,学生活动必须紧紧围绕学风和就业这二条主线,院领导召开就业工作专题会议,多次研讨就业工作。学工办专门有二名老师分管招生就业工作,并利用多方渠道,要求全员参与。

2.加大就业考核奖励,促进就业率稳步提升。学院就业指导应充分发挥兼职班主任队伍和专职辅导员队伍的作用,紧紧依靠学院全体教职工形成的就业指导网络,发挥全员育人的优势,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给予广大毕业生热情帮助和无私关怀,对毕业生进行个别指导,发挥了较好的效果。学院先后通过了文件“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毕业班班主任延长一学期业绩分经费使用的办法”,文件明确了对就业工作作出贡献的教职工的奖励办法。同时,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和毕业班班主任签订了初次就业率和年终就业率的目标责任书。这些措施充分调动了全体教职员工促进就业的积极性。

3.增进就业服务意识,发挥学院主渠道作用。学院从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入手,将社会需求和就业形势与毕业生择业观念结合起来,统一认识,加强领导,组织有序,引导毕业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树立就业信心,面对现实,摆正位置,正确定位就业目标,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多次邀请相关行业专家进行就业指导讲座,对有关行业内的人才需求和工作情况进行介绍,对大学生择业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对应聘过程中的维权和风险防范进行说明。通过讲座,引导毕业生树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就业观。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和联系,先后走访了江苏省内南通、张家港市等多家用人单位,了解了市场,巩固了联系,增加了感情,并积极向用人单位介绍毕业生情况,对毕业生的就业起到了良好的作用。③采取专业实习与毕业生就业推荐相结合的方法。学院与多个城市的多家实训单位联系,利用寒暑假或专业实习的机会安排学生前往各类实训机构进行项目实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职业素养,又使相关单位考核了学生,不少学生通过实习留在用人单位就业。④坚持“创业带动就业”,南徐学院成立了自己的“创业示范园”,鼓励学生自主创业,虽然刚刚起步,但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⑤学院根据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意愿对他们分别进行帮扶,给贫困生发放简历制作费用补贴和考研复习用书的补助,为学生提供专门的考研复习场地,为学生的考研之路铺平道路。

⑥学院建立了需求信息公告平台,成立班级信息员制度,构建了QQ平台和飞信平台,及时公布招聘信息和通知,真正做到快速、公开、公平、公正的招聘信息。⑦及时传达落实各级各部门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文件和会议精神,认真做好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岗位与就业机会的咨询,努力开拓就业新渠道。

4.加强教育引导,确保毕业生文明离校。学院高度重视,切实加强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做到关心到位、服务到位、措施到位和责任到位;加强值班和信息报送制度,加大督察力度,通过橱窗、报栏、横幅、展板、广播等形式宣传文明离校,加强对毕业生安全教育、文明教育和纪律教育。召开了2011届毕业生党员教育大会及毕业班班长、团支书、学生会主要学生干部会议,充分发挥学生骨干力量在文明离校中的积极作用,教育他们既要当好表率,又要努力做好其他同学的工作,毕业生全体党员向全体毕业生发出文明离校倡议书,努力营造热烈、轻松、和谐、文明的离校气氛。重视毕业生殊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针对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困难学生、有心理困扰的学生、不能按时毕业及其他特殊情况学生,给予热情帮助和关怀,积极做好谈心、沟通、引导工作。学院积极开展“心的起航”、“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感恩教育”、“大学生职业教育”、“毕业生征文”等毕业生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毕业生通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留下美好的记忆,给同学留下集体的温暖,给母校留下美好的印象,给低年级同学树立良好的榜样,培养他们的爱校情结,抒发毕业生对母校、老师、同学的离别之情。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今年南徐学院2011届毕业生全部文明离校,并且得到宿管办、保卫科等领导和老师的高度称赞。

二、今后的工作方向

1.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意识。南徐学院将毕业生就业工作当成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院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中去,在“南徐学院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毕业班辅导员应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学习有关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能够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各种理论和实战方法,加强自身就业指导能力。

2.加强素质教育,适应市场需求。加强学生综合就业能力的培养,利用各种资源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实行不同内容的辅导,强化毕业生的各种咨询辅导,尽力缩小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使毕业生找准定位,树立现实的“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加强毕业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进行毕业生临职前的各种心理辅导,减轻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压力,提高心理素质。特别关注拿不到学位和不能正常毕业的学生心理状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让毕业生顺利地踏上工作岗位。

3.加强交流合作,畅顺就业渠道。学院在就业工作中要做到全员参与,多方面开辟就业渠道。要积极主动地与各市各地人事部门、人才市场及各类用人单位的沟通联络。加大接待和联络用人单位进我院招聘毕业生的工作力度,诚邀其通过各种方式招聘南徐学院的毕业生,为毕业生争取更多的职位选择。加强就业信息网的建设,做好用人单位的注册以及应届毕业生个人电子档案建档工作,建立更加方便的供需“双选”的平台,开通就业咨询热线和就业专用邮箱,畅顺信息传播渠道。鼓励支持学生灵活就业,在今后的就业工作中,将充分利用南徐学院学生家境优势,提供毕业生国内升学和出国留学的多种途径,并鼓励学生考研,参加公务员考试,以减缓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在学生就业工作中,我们还会面临很多新问题,需要我们去积极探索和创新。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当代大学生就业思想的不断变化,要不断创新就业工作理念,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胡利勇.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表征、成因及对策探悉[J].新西部,2007,(8):136-137.

第5篇

关键词:全员;全方位;育人理念;学生工作体系;建构

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备受关注,社会转型下学生工作面临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建构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生工作体系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意义重大。全员、全方位育人就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学院整体效能,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领导、教师和学生全员参与的育人格局。近年来,各高校围绕全员、全方位育人这一核心价值做了不少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嘉兴学院生化学院以“抓好常规、突出重点、凝练特色、建构品牌”为基本原则,根据学生特点和专业特色,依托学院现有资源,逐步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学生发展的学生工作体系,即建构出“四支精干队伍”,凝练出“四大文化品牌”,提炼出“四条工作设想”。

一、育人之基:四支精干队伍

学生工作的关键在于建构精干的学生管理队伍。高校学生工作中与学生最密切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党员和干部队伍在学生工作中具有引领和标杆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是实现育人之基石,生化学院逐步完善辅导员、班主任、党员、学生干部四支队伍的选拔、培养、管理和考核机制,四支队伍相辅相成、相互配合,逐步形成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

1.辅导员队伍:顶层设计有突破

以2013年生化学院聘岗为契机,大胆创新,实现顶层设计有突破,固定岗和流动岗相结合,工作内容模块化,人员齐备,分工明确。在队伍建设上,重视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在工作理念上,注重以工作带动研究,以研究促进工作。

2.班主任队伍:建构品牌促和谐

生化学院党政班子高度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为不断提高班主任服务学生能力,班主任队伍进行择优选聘,学历层次高;制定了独具特色的班主任量化考核办法,将班级管理和班团建设作为教师考评的重要内容,增强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效性;开展班主任年会,总结交流工作经验,提升学生管理水平;打造班主任品牌活动――“班主任,生日快乐”,由班级学生为班主任过生日,建设更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3.党员队伍:“四个一”培养工程

党员队伍建设基本建构起“四个一”培养工程,即“一个组织,一项制度,一个载体,一个平台”。“一个组织”即成立党员队伍管理机构――党办,负责对党员队伍的发展、培养、监管和考核,实现“阳光入党”;“一项制度”即党员发展工作细则,依据生化学院专业实际,引入量化评分,重新厘定党员发展细则,从学业成绩、科研能力、工作能力等方面对党员发展的各项标准进行量化,使其更趋合理化;“一个载体”即“我为党旗争光辉”活动载体,强化红色营养滋润,使党员坚定理想自信、道路自信、成人成才自信;“一个平台”即生化1818公益服务平台,由党员队伍承担起建设和维护1818公益服务平台的责任,强化党员服务观念和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党员队伍在学生自我教育中的作用。

4.学生干部队伍:提升服务学生能力

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紧跟党建”,强化学生组织建设。重点抓好“一团两会”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学生干部“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工作理念,完善团总支、学生会、社团干部培养机制及部长问责制,建立“一对一”干事培养模式;加强对班委和基层团支部的建设和指导,班团考核“一级一星”常态化,开通“手机版点名系统”,取消班团干部每天签到制度,自行设计学院信息平台,实行网上“手机签到制”,提高工作效能。

学生工作队伍建设至关重要,生化学院进行针对性整改,不断优化、完善队伍建设,夯实育人基石。

二、育人之器:四大文化品牌

1.以“忘年交”结对子为载体,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生化学院“忘年交”结对子思政教育文化品牌活动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师生、贴近生活”,以育人为根本,以引领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为方向,为推进学院学生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经过多年培育,活动载体不断创新,并呈现多样化格局,形势报告、清明扫墓、社会实践、座谈恳谈、主题班会、红色寻访、毕业生欢送会等活动,使学子们在“忘年交往”中树立理想,磨练青春,规范行为,成长成才。20年的“忘年交”,20年的积淀,形成了“忘年交往,文明修身”的品牌文化和学院特色。

文化在传承中进阶升级,生化学院以“忘年交”特色文化品牌为载体,坚持红色教育为主线、校本教育为支撑延展,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牢固树立阵地意识,实现学生“精神成人”目的。

2.以考研和学生科研为抓手,打造学风文化品牌

为更好地推进生化学院考研和学生科研工作,学院在顶层设计、制度保障、管理举措上不断完善和拓展。生化学院坚持抓考研工作来“促学风、创特色、扬声誉、树品牌”,从新生入学抓始业教育,到考研经验总结交流,已形成了一套有序的管理办法。同时,储备了一批非常有经验的考研指导教师,开展经验交流、导师辅导、氛围营造等,提升学生继续深造的自信心。

在顶层设计上,生化学院成立了学科竞赛学术委员会。在制度上,《生化学院考研就业奖励制度》调动全院师生积极性,来推动考研工作。《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2013年修订)》强调学院科研团队必须带学生,以此来推进“学生进团队计划”,充分发挥学院自身优势资源,将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资本,服务于学生的专业成才。同时,借助学科性社团建设,以社团带动学生考研和科研的积极性,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社会竞争力。

3.以生化1818公益服务平台为载体,建构德育文化品牌

我们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利用网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学生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生化1818服务平台即是依托网络载体,实现德育建设的新路径。

生化1818服务热线开通之后,该服务项目得到了相当多学生的认可。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生化1818公益服务平台实现了全面升级,分“线上”和“线下”两条路径,“线上”以学生服务热线1818、网络在线、QQ、微信平台为载体,主动占领网络思政教育和德育新阵地。“线下”依托党办和1818服务办公室开展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咨询、专业解惑等项目。把生化公益服务平台打造成一个依托学生技术服务者、青年志愿者、党员队伍等青年学生群体,致力于服务学生信息咨询、人生规划、就业服务等,覆盖全院的公益信息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志在调动学生服务于人的热情,培养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现学生自我服务和服务学生,开展德育文化建设,实现道德养成。

4.以就业创业教育为核心,培育大学生职业规划品牌

随着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为提升生化学子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近几年,生化学院基于学科和专业特点,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和实践。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为依托,创新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以“挑战杯”及创业设计类竞赛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以学校的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教育中心为平台;以“大学生创新能力个性化培养项目”为试点,探索实施“一年级导航工程”,强化新生专业和理想教育;以大类招生试点为契机,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规划理念,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同时,以浙江省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学院职业生涯规划俱乐部为活动载体,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引导学生自主规划,提升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提高学生在校学习的有效性和主动性。

四大文化品牌分别从思政教育、学风建设、德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四个方面阐释了生化学院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四大品牌相辅相成,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辅以学风建设、德育、创新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育人之策:四条工作设想

1.以学科竞赛为核心,培植学科性精品社团文化

为组织做好各类学科竞赛,生化学院加强了学科性社团建设,培植精品专业社团。在社团建设上,以学院专业为导向,增设化工、生物、环境、KAB创业和职业规划5大俱乐部,针对不同年级学生,首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明晰职业发展方向,使学生分别进入各专业俱乐部,凝聚并带动一批热爱专研的学生,投入如化工设计、生命科学、挑战杯等各类学科竞赛的探索,并将有创业前景的科研项目转化为创业项目,以KAB创业俱乐部为中心,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项目培植。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增强其社会竞争力。

在外部支持上,我院学科竞赛学术委员会整合学院五大研究所和校外企业、研究所资源,提供校内外导师、课题项目、经费和实践基地支持,建构学院、企业、社团的良性互动与合作,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真正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同时,依托原有心绿环协、优普科研社,培养学生学科兴趣和专业实际应用能力,打造各种社会实践平台,增强学生社会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通过重组学科性社团,以学科性竞赛为核心,导入学分制评估体系,实现全院学生全员参与科研的局面,全面实现“专业成才”目的。

2.以“一年级导航工程”为中心,创新新生始业教育途径

充分利用我院大类招生试点契机,打造“一年级导航工程”,为新生配备人生导航师。大类招生,必然带来各专业对优质生源的竞争,适时导入导航工程,也必然带动各专业导师育人的积极性。导师配备上,人生导航师由学院有经验的教师担任,每位教师指导3~4名学生,实现精细化指导,改变以往粗放式培养模式,坚持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导航内容上,重点体现在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兴趣培养、学业指导、考研就业、情感引导等方面,基本实现了学生培养模式和学生工作的转变。

3.以文明修身工程为主线,推动大学生文明室风建设

在学生公寓管理中明确专人专项负责制,整合并建构起楼长、层长、寝室长和学生会生活部的“三长一部”学生队伍,实现文明室风,自我创建。修订文明寝室建设与管理制度,完善“三位一体”的工作布局,实施进位升级计划,制定并完善党员、干部联系寝室制度和专任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下寝室制度,开展“文明寝室”“红色寝室”“学习型寝室”创建评比,完善长效机制。以特色寝室文化为主题,开展“一期一特色”寝室文化节活动,创新活动载体,并推进团的活动进公寓、社团活动进公寓,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在文明寝室建设中的作用,推动学院文明室风创建活动。

4.开发毕业生跟踪调查系统,实现育人环境的优化

与学院教务办合作,协同开发毕业生跟踪调查系统。一是信息反馈,通过该系统让已毕业学生结合自身感受,对学院团学工作、教学及课程开设等情况给予评价和建议。毕业生深入社会对所学进行检验,根据社会需求,对我院管理工作、教学工作、制度设置等给予的评价和建议,对指导我院整合育人资源,优化育人环境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二是做好校友工作,开展特色校友活动。校友作为高校重要的发展性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校友资源的育人价值也日益凸显。该系统的开发,有利于整合校友资源,开辟校友沟通渠道,实现全方位育人理念。

第6篇

一、两居委会大、中学毕业生参加生产(工作)的基本状况良好

珠海办事处第五、六居委会,地处老城区,共有509户,1329口人,2011年人均收入为9961元,经济情况列珠海办事处中等水平。围绕这次调研的核心问题,我们对18-30周岁人群的基本情况作了统计,座谈了解了大、中学毕业生的生产(工作)情况。这两个居委会该年龄段的总人数为215人,其中党员5人,团员120人。这部分人受教育的情况是初中44人,高中(职)118人,大专36人,大本以上17人。他们目前的生产(工作)情况是:上班的134人,务农的3人,打工的63人,15人无业,无业人员中多属一些女同志结婚后在家照看孩子、料理家务。他们基本达到有班上,有事做,有活干。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1、学校扎实有效的德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多年来,胶南市各级各类学校,牢固树立“大养成教育观”,以培养中、小学生“做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做一个有良好习惯的人,做一个学业成绩良好的人”为主旨目标;把贯彻落实新颁布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确定为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把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良好的道德和文明行为教育、基本素质教育,全部纳入教育的范畴,充分发挥学校在养成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使学生在学校中就养成爱学习、爱劳动、讲文明、懂礼貌、尊师长、敬老人,知恩图报的良好道德品质,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社会实践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这两个居委会地处城区,基本上无耕地,闲散劳力较多,要找一份理想的工作不容易。可这两个居委会的大、中学毕业生却能正确面对,不管是脏活、累活,只要有活就干,六居委的95名青年毕业生都各有其职,无一人闲散在家。对社会的安定、家庭的和谐,起了很好的作用。

2、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拓宽了毕业生就业的渠道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胶南市的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健康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至2011年,初中升高中(职)占95.7%,其中高职占45%;办学思路不断创新,探索实行校校联合、校企联合,资源共享,人才共用,适应需求,服务经济发展,培养合格劳动者的办学路子,同多家企业联手,实行学工分段,学生在学校学习一段,再到工厂工作一段,让学生在理论指导下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办学条件不断优化,自2007年以来,全市筹建职教中心投资3亿多元,建筑面积80000多平方米,将于2012年下半年启用,实现教学、实习、科研一体化,将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更加适应企业用人的需要;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实行“订单”教育,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为纽带,把职业教育办到企业的兴奋点上,既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又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近几年职业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5%以上,珠海办这两个居委的50名职校毕业生已全部就业。

3、家长素质的提高优化了家教环境

多年来,各学校都把组织家长进行学习培训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坚持利用家长学校这个主阵地,定期对家长进行家教培训,总结交流家教经验,利用身边典型启发引导的方法,加强对家长的教育,以提高家长的素质,使多数家长懂得,教育孩子不能只重视学习,还要注重做人,不光在学习上舍得投入,更要在做人上倾注心血。六居委逄金广,家庭比较困难,但他克勤克俭,支持孩子好好学习,堂堂正正做人,他的两个女孩在小学、中学一直都是三好学生,现研究生毕业。这个家庭子女成才的现实,震撼了这个居委的每个家庭,影响了全居委的学生,使他们都走上了成才之路。

4、社会关注营造了良好教育氛围

支持教育,培养人才,已经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教育部门的事,学校的事,而与整个社会息息相关,现在整个社会已显现齐抓共管的局面。从珠海办两居委的情况看,他们已把关心培养下一代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当做第一责任。他们从1991年开始采取多方面措施,制定了支持、鼓励学生成长的奖励政策,凡考上中专的学生奖励500元,大学奖1000元,大大激发了家长和学生的积极性,在校学生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逐步改变了两居委过去高中生很少,大学生少见的局面。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人的成才观念存有片面认识。人们一般都以学历高低作为成才的标准,因而不管是学生家长,还是学生本身都认为只有上高中、考大学才是成才之路,对上职业学校缺乏正确的认识,行行出状元的观念淡薄。所以一部分人初中毕业后,只要考不上高中,宁愿放弃学业也不去上职业学校。

2、社区对有缺陷的家庭(单亲、父母离异等)子女的教育重视不够,没有及时掌握家庭(单亲、离异父母)的孩子情况,给他们相应的救助和教育,特别对犯过错误或有罪行的青年人,缺乏跟踪教育帮助的措施,导致一错再错,危害家庭,危害社会。五居委有个1984年出生的男孩,自小母亲去世,失去了母爱,父亲又娶了后妈,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导致这个孩子在校期间不好好学习,离开学校就学些小偷小摸的坏毛病,初中毕业后,同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混在一起,2003年因盗窃、故意伤害罪被判刑四年,刑满释放后,因恶习未改,2011年又因打架斗殴被刑拘。

3、社区缺乏毕业生就业的相应机制。目前大、中学校毕业生就业,主要是靠政府人事、劳动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按照用人需要招考录用一部分;再是职业学校实行“订单”教育与企业签订用人合同安排一批;另外就是政府出台政策,投入部分资金支持自主创业。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留在社区,无事做,无人问,社区领导对如何组织这部分人就业创业处于无奈,缺乏相应的机制。

三、几点建议

1、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学校办好了,人才的培养就有了希望。从目前情况来看,学校应转变一个观念,那就是不要认为只有能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更多的学生才算成功、才算政绩。应牢牢坚持“四个面向”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既要保证向上一级学校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又要注重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的劳动者。学校应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爱人民、尊敬师长、孝敬老人等思想道德教育。

第7篇

一、基本情况

*县共有10个乡镇,3个国营牧场,共计75个行政村。截止目前下派到各乡镇的5%人才储备编制的大中专毕业生44人,县直医疗机构26人。

根据自治区人事厅新人函字[20*]250号《关于下达20*年自治区中小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和农技部门储备人员计划的通知》精神,通过报名、考试和公示等程序筛选,经区党委组织部和人事厅审核,20*年和20*年共为我县下达人才储备编制75个,其中20*年11个,均属卫生系统;20*年64个,其中教育系统45个(实际上岗41人),卫生系统16个(实际上岗15人),农业部门1个,畜牧部门2个。

去年以来我县共聘用占用5%人才储备编制的大中专毕业生70人,他们分别来自新疆农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国内20多所高校,涉及教育、临床医学、农学、动物科学等20余个专业。其中,女36人,男34人;少数民族18人(占总人数的25.7%);党员、预备党员8人(占总人数的11.4%),团员61人;本科生21人(占总人数的30%),大专生45人,中专2人,高职2人。

20*年分别由江苏医院、县中医院等聘用单位与11名聘用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并按计划开展工作;20*年分别由县一小、县二小、县海力亚、县二中、县五中、县江苏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站、农业局及畜牧局等聘用单位与聘用人员签订合同并按计划将60名聘用人员下派到清水河镇、惠远镇等乡镇开展工作。

各用人单位对于下派的大中专毕业生的专业特长等情况进行逐个分析,为他们合理确定了服务的工作岗位。通过此次的调研得到的反馈信息看,90%以上的下派人员都实现了对口上岗。5%人才储备编制大学生在工作中深入基层,努力钻研,注意学以致用,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他们在服务过程中积极性高,踏实肯干,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成绩突出,受到了用人单位和周边群众的好评。在他们身上体现出谦虚、自强、勤劳、向上的精神,各地都涌现出了一批先进的典型。

二、主要经验

(一)强化领导,为“5%人才储备编制工作”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县成立了由组织部牵头,县人事局、县编办、县财政局、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农业局及县畜牧局联合设立的人才储备中心,并在人才办设立了办公室,负责5%人才储备编制的大学生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下发了霍党组字[20*]37号《关于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才储备政策”的实施意见》,要求单位、各部门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各单位、各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能,密切配合,推动了“5%人才储备编制工作”的深入实施。组织成员单位学习自治区新党组[20*]36号、新党组通字[20*]55号等有关文件,让各成员单位充分认识到实施“5%人才储备编制”有利于提高全县教育、卫生、农业及畜牧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利于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切实把“5%人才储备编制工作”摆上工作日程,并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抓实抓好抓出成效。真正形成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

格局。

(二)制定政策,为“5%人才储备编制工作”顺利实施提供政策支持。为了保证“5%人才储备编制人员”发挥作用,各单位专门制定了具体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为“5%人才储备编制工作”顺利实施提供政策支持。如:教育系统对下派到乡镇的大中专毕业生作为后备干部优先培养。1、建立培训教育制度。充分利用进修学校等培训主阵地作用,有计划地对下派的大中专毕业生进行定期的培训。2、建立考评激励制度。下派的大中专毕业生所在工作单位为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对下派大中专毕业生的思想工作表现进行考评。3、建立资金投入制度。除了将国家规定的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到大中专毕业生手中外,部分单位为此项工作专门投入资金,重点用于他们的教育培训、改善工作生活环境。

(三)关心重视,为下派大学生安心工作解除后顾之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要求用人单位妥善安排好食宿等生活问题,为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为他们能够走下去、留下来、干的好提供有力的支持。各用人单位指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解决好下派人员在下派期间遇到的工作和生活困难,为离家远的、生活困难的大中专毕业生代购生活用品。如分配在芦草沟镇三校的李晓丽,家不在本县,学校不但给他们提供了免费住宿,还免除了部分伙食费。部分用人单位为丰富下派大中专毕生的业余生活,还专门为他们购置了彩色电视机。

(四)加强管理,下派大学生的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各单位加强了“5%人才储备编制人员”工作的管理,每年年终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全面加强此项工作实施过程中各环节的管理。各主管部门注意配合各用人单位,实施跟踪管理,及时掌握学习情况,督促他们学好知识,提高本领,增强素质。如教育系统在5%人才储备人员中深入开展了以“比学习、看谁的业务能力强;比工作,看谁的业绩突出;比奉献,看谁的觉悟高”为主要内容的“三比三看”活动,充分调动了下派到乡镇大中专毕业生的积极性。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认识不到位。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些单位以及部分招录的大中专毕业生对上级政策理解得不深不透,特别是对5%人才储备编制工作的政策存在模糊认识,担心两年后上级单位没有空编而无法就业。

(二)各单位工作开展不平衡。有的用人单位对“5%人才储备编制工作”比较重视,工作主动,并能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对下派的大中专毕业生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搭建充分施展才能的平台。个别单位重视不够,致使个别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作用没有积极发挥。

(三)下派人员专业不均衡。我县20*年招录5%人才储备编制大中专毕业生11名(均属卫生系统),20*年招录59名,教育系统41人,卫生系统15人,畜牧系统2人,农业系统只有1人。

(四)对下派人员关心重视还有不到位的地方。有的下派人员离家庭所在地较远,工作和生活很不方便,个别单位没有及时给予帮助。

四、对下步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积极采取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等媒体的作用,加大“5%人才储备编制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各级领导对“5%人才储备编制工作”的重视,使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实施“5%人才储备编制工作”是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针对提出的“为县以上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和农技部门招聘大中专毕业生并下派到乡镇工作,将为农村特别是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基层输送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改善农村人才队伍结构,带动人才素质提高,从而为建设社会主议新农村、

促进自治区区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的一项重要措施。特别是要广泛宣传下派的大学生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提高社会对“5%人才储备编制工作”的认识。

(二)制定和完善配套政策。一是制定培养下派大中专毕业生的政策,各用人单位对聘用人员给予必要的生活补贴,使其尽快成为教育、卫生、农业、畜牧等行业带头人,把优秀人员列为本单位后备干部进行管理,培养一批优秀管理人才。二是在聘用人员下派期满后的出路上,各单位可灵活掌握政策,对那些自愿留在基层工作的优秀人员,可以直接招聘为正式人员,同时享受自治区制定的相关政策。三是下派期间具备晋升职称条件的可晋升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职称,下派期满后再给予工资等相关待遇。

第8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就业指导工作;就业联盟

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树立合理的择业观念;指导学生正确把握目前的就业形势,了解和熟悉国家、省市相关大学生就业政策;指导毕业生掌握求职对策,从而为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创造条件。就业指导的过程也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经济形势的改变等。

1 大学毕业生就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分析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达600多万人,适逢全球金融危机,让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影响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受金融危机影响,部分行业用人计划缩水,大学毕业生就业岗位数量有所减少。以我学院为例,与往年同时期相比,今年毕业生招聘单位数量减少约10%,同一单位招收毕业生名额也有所减少。

1.2 受金融危机影响,部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充满多变性,择业观念摇摆不定,思想波动较大。

近年来,很多高校就业工作有所提前,许多高校校园招聘会在10月份就已经开始。与以往比较,很多毕业求职学生在知识储备、实践技能、社交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进步。然而,面对陌生的社会,面对日渐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在就业中难免出现心理波动问题,如理想与现实的差异造成的失落感,渴望竞争与害怕失败的矛盾等等。特别是部分自身条件不是很好的学生,在激烈竞争中经过几次失败后,自信心受到打击,直接影响其就业。

1.3 新情况、新问题对学生教育管理提出新挑战:作为就业指导老师,种种新的变化让我们认识到:毕业班学生是学生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随着年级、年龄和社会阅历的增长,以及面临的就业压力,决定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与管理中必然会衍生出一系列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因此做好毕业生工作不仅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与方法,而且更应当针对毕业班学生中存在的一系列突出的有代表性的问题予以思考和应对,这样才能使各项工作的开展更有针对性。

2 新形势下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对策

我们把促进大学生就业作为毕业班工作的一项重大工程,除了常规的就业指导、指导制作个人简历及应聘技巧外,还着力出台了多项措施,来帮助毕业生就业,特别是“就业联盟”系列行动的开展对毕业生在就业困难的时刻伸出了援助之手,有力地推动了09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2.1 开展“就业联盟”系列活动

2.1.1 温暖行动:

截至08年度寒假前,学院已签约同学达20%。经调查,一方面寒假期间同学就业举步维艰;另一方面已签约的同学多数是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他们曾经收到多份面试通知。新学期开学后,我们组织召开了座谈会,已签约的同学总结自己的求职经验,并提供自身不再需求的就业信息,帮助未签约同学就业。还有许多同学再次联系已签约的公司,帮助推荐自己的同学,至少有三十余名学生在同学的帮助下赢得了就业机会。这次活动如同寒冬里的一股暖流,让就业坚冰慢慢解冻。

2.1.2 信息共享:

每个班级设一名信息联络员,负责信息汇总、梳理和。信息来源主要是校园招聘信息、学院老师提供、已签约同学提供、网络信息及各地招聘会信息等;联络员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类筛选,针对本班同学就业特点进行;信息的途径由班级qq群、网络主页、群发短信或个体面对面。所有联络员每周开一次例会,通报本班就业动态的同时,对就业信息进行分析、融会贯通,真正实现信息共享,同时及时调整和改进后续工作。

2.1.3 资源整合: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动员全院师生共同关注毕业班就业工作,先后召开了全院学生动员大会、系室主任会、班导师联席会,全面拓宽就业信息来源。学院领导在繁忙的工作间隙,亲自带学生到用人单位实地参观、应聘。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不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战,而是有方方面面的人在鼓舞他们前进。

2.1.4 传递信息,传递信心:在信息共享,信息互助的过程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还在传递的是面对困难的决心与信心。有的同学曾经由于经济困难、学习困难、或心理困难(“三困”学生)而导致就业态度不积极。通过就业联盟的活动一方面对这些同学予以重点关注。除了为他们优先提供招聘信息外,还召开了就业困难学生求职培训,帮助他们明确目标,迎接挑战。这种互帮互助的联盟氛围让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动力。

2.2 调整思路,就业力求多元化:在严峻的就业态势下,就业联盟活动的开展为提高学生就业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我们还积极鼓励引导学生灵活就业,如参加村官选拔、考公务员、研究生、应征入伍等等。历史经验表明,每当经济危机出现时,在校园中多停留几年往往也是很好的选择,不妨专科升本科,本科再考研,硕士毕业再考博士。这样,不仅规避了就业风险,也缓解了就业压力。

另外,业内人士建议2009届毕业生们不要观望游移,尽早抢占就业先机。因为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会有一个滞后期,明年的就业形势可能会更加严峻,所以我们也鼓励学生一旦有比较合适的岗位,一定要很好地珍惜,尽快确定求职意向,尽早签约。

2.3 关注部分特殊学生群体的就业:

“三困”学生就业难主要原因是成绩不佳、对自己没有正确认识、就业目标不明确、自信心不强、找工作积极性不高等。对于经济贫困生,辅导员加强与他们谈话沟通,使他们放下思想负担,更要学好理论知识和技能,为找份好工作做准备,从而减轻家里的负担;对于成绩困难生,督促他们以课程学习为主,争取顺利毕业,而不要急于找个单位实习;心理健康欠缺的同学,帮他们做好疏导工作,调整好心态去适应学习、生活及就业;对那些有违纪前科的同学决不放松平时的教育。对这些同学予以重点关注,开展“输液式”帮扶。一方面为他们优先推荐就业,一方面对他们进行求职培训,帮助他们明确目标,充实自我,迎接挑战。

第9篇

1、加强爱滋病同伴教育,协助市红十字会承办“本溪市爱滋病同伴教育培训班”。

2、加强禁毒宣传教育,开展禁毒大合唱、文艺汇演、手抄报、版报、征文等活动,制做宣传教育片。

3、加强制度建设,重新修订《学生手册》。

4、加强住宿学生日常管理,依靠党员先锋岗和优秀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舍务教师做好学生工作,开展“六心”工程,即情感上的“爱心”、措施上的“用心”、服务上的“贴心”、处理问题上的“公心”、操作上的“实心”、教育上的“耐心”。努力实现公寓管理的亲情化、制度化、标准化。充分利用网络上报晚检缺席名单及原因、班主任深入宿舍情况、学生因病在寝休息情况等,及时掌握学生情况。做好护考学生接待及毕业生离校验收工作,做好人员来访、日常报修、学生和班主任考核上报各系工作等。

5、加强四支队伍建设:舍务教师队伍(以会代训,做好新老交替的传帮带;在舍务教师中开展“守纪律、讲规矩、勇担当、有做为”活动,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增强爱岗敬业服务意识,当好班主任助手,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开展了“讲公寓故事,展教师风采”的演讲评比活动)

6、学生干部队伍(严格选拔程序,提高助手意思,开展工作大比武活动,实行工作线上日汇报制,全面掌握工作情况)、

7、寝室长队伍建设,通过线上和线下加强培训和引导。开展优秀寝室长评比活动。

8、住宿学生队伍建设。寝室内粘贴《公寓管理十不准》、《日常考核细致》、 “叠被子活动”等,加强对学生养成教育,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

9、做好住宿学生传染病防控工作,寝室每天至少三遍通风,寝室和公共区域每周消毒一次,定期投放鼠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