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3 15:54:15
导语:在子宫肌瘤手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子宫肌瘤的治疗,可以采用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因为子宫肌瘤是属于内分泌依赖性良性肿瘤,其瘤组织可检测出丰富的雌性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因此,内分泌治疗对多数子宫肌瘤患者有明显疗效。但以下几种子宫肌瘤应考虑手术治疗:①粘膜下肌瘤;②子宫颈肌瘤;③阔韧带肌瘤;④多发性肌瘤,症状显著;⑤巨大肌瘤(超过孕3个月大小);⑥生长变化迅速的肌瘤。
一、 术式选择原则及趋向:迄今为止,子宫肌瘤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去除肌瘤、消除威胁人体健康的症状。术式选择的原则,要根据子宫肌瘤的大小、部位、病人年龄、有无生育要求以及医生的手术技能等因素而定。目前,术式选择的趋势逐步个体化,以最佳术式、最佳效果来达到理想的目的。也就是说,术式宜简单,创伤宜小,术后恢复快,不易产生并发症和后遗症。
二、 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目前已有的术式及其优缺点
(一)子宫全切术:包括经腹、经阴道以及腹腔镜协助下的阴式子宫切除术(即Roich式)。其优点是可以全部完整地切除病变子宫。其缺点:①断扎附件后,卵巢的血循环可能受到影响,因此有人认为这可能导致卵巢功能早衰。②破坏了盆底的完整性。③缩短了阴道,性生活可能受到一定影响。④对技术不熟练的手术者,有一定难度,易于出血及损伤泌尿道。
(二)子宫次全切除术:此术式与子宫全切术相比,其优点是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可以避免子宫全切术的大部分缺点。其缺点:①存在着子宫颈残端癌的可能性,术前应仔细检查宫颈。行细胞学检查及必要时作宫颈活检与诊断性刮宫,以预防其发生。②仍有影响卵巢功能的问题存在。手术途径亦有经腹或经阴道两种。经腹创伤大,腹部留下瘢痕;经阴道创伤小,对腹腔干扰少,腹部不留瘢痕,但术前阴道应作充分准备,否则术后易感染。
(三)子宫筋膜内子宫切除术:鉴于传统的子宫全切与次切术各有优缺点,本术式保留其优点,避免其缺点,是近年来重新崛起的一种术式。可以经腹或经阴道途径完成,亦可在腹腔镜下完成(即Semm术式)。经阴道途径者,子宫不宜过大,一般子宫大小选择在如3月孕子宫以内为宜,要求盆腔无粘连,子宫活动度正好的经产妇。术中保留子宫颈的“外壳”不宜太厚,否则缝合止血较为困难。此术式仍存在术后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四)子宫肌瘤剔除术:优点是保留了子宫,不影响卵巢功能,并对有生育要求者有妊娠机会。但存在着妊娠和分娩时可能发生子宫破裂的危险性。
1、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特别是子宫壁间肌瘤最为适合。其缺点是创伤面积大,易于出血,多发性肌瘤有遗留小肌瘤导致术后复发的可能性。因此术中应注意防止。
2、 经阴道肌瘤剔除术。经阴道肌瘤剔除术适合于:①子宫颈肌瘤。子宫颈肌瘤多为单个,一般突向阴道,经阴道易于剔除。②单个子宫壁间肌瘤生长在子宫下段近子宫峡部者。手术虽然有时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完全可以克服。此术式优点是操作简单易行,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3、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主要适用于子宫浆膜下肌瘤,其优点是创伤小,但需昂贵设备和经训练后的医生才能完成。
4、宫腔镜下肌瘤剔除术。主要适用于子宫粘膜下肌瘤,部分突向宫腔的壁间肌瘤亦可采用。
三、 具体术式选择:一般来说,子宫肌瘤目前均可采用子宫肌瘤剔除术,尤其是年龄在40岁以下的妇女,无论有无生育要求,均宜保留子宫。年龄40岁以上的妇女,多采用子宫切除术的术式。传统的子宫切除术,虽然存在一定的缺点,对于个体病人而言,其缺点不一定十分突出,有的缺点如子宫残端癌可以通过预防措施来避免,卵巢功能的影响只存在可能性,并非必然发生,因此,子宫切除术目前仍不失其价值。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次外,目前,经阴道作为切除子宫的途径,有增多的趋势。
子宫肌瘤的期待疗法
不进行任何医疗干扰,只是定期观察随访可望稳定在某一状态不再继续发展的一种手段。由于子宫肌瘤生长缓慢,恶变率低,为期待观察提供了机会[1]。适应证:①年龄40~50岁,并开始有绝经迹象,较小的浆膜下或肌壁间肌瘤,无临床症状。②肌瘤不大,虽伴有月经异常,但经检查不是由肌瘤所致,而属于更年期出血又不严重,并排除了子宫内膜癌患者。③年龄小,患者对性生活质量要求高,同时恐惧手术而无临床症状。有12例患者初次发现肌瘤时年龄30~35岁,观察10年后,2例因肌瘤有增大而手术,而此时患者年龄己近更年期,说明对年轻患者可充分提供期待时间。④肌瘤较大伴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患者本身为维持心理平衡拒绝手术或因较严重的全身性疾病不能承受手术,又不愿接受药物治疗。首先向患者讲述期待疗法可能得到两种结局:①肿瘤不发展、变小或萎缩消失;②肌瘤继续发展增大,出现新的临床症状,或在原有症状的基础上又加重,而需要改用其他疗法。对有上述适应证患者,采取3~6个月随访1次,在此期间,避免使用激素或类激素样作用的药物。随访手段包括妇科内诊、B型超声、CT等影像检测;内容包括月经是否改变、原有月经异常的患者是否加重、肌瘤大小及增长速度有无变化、是否出现其他临床症状、有无继发贫血、有无疼痛等。如原有月经正常者出现月经紊乱或在原有紊乱的基础上又加重,并已排除其他疾病,或肌瘤生长迅速,出现压迫疼痛等症状或出现较重的贫血者应停止期待疗法,考虑其他治疗方法。
子宫肌瘤的药物治疗
雄激素:用于近绝经期合并子宫肌瘤的妇女。雄激素有对抗雌激素的作用,也可直接作用于子宫平滑肌或血管平滑肌使之收缩,可使子宫内膜萎缩,控制子宫出血及延长月经周期,长期使用雄激素制剂,可抑制垂体,通过垂体-卵巢轴使卵巢的内分泌功能抑制,使绝经期提前,肌瘤缩小。甲基素5~10mg/次,2次/日,连用20天,口服。丙酸酮25mg/次,2次/周,肌肉注射,月经来潮时25mg/日,用3天。为避免引起男性化,总量应≤300mg/月。
米非司酮:是一种作用于受体水平的抗孕酮和抗糖皮质醇的类固醇,通过与孕激素受体结合达到阻断孕酮作用的目的,治疗子宫肌瘤相当有效。12.5~25.0mg/日,连续服用3个月。
孕激素:适应证:伴有卵泡持续存在的子宫肌瘤。作用:大剂量的孕激素有拮抗雌激素的作用,通过周期性和持续性的假孕治疗,可使肌瘤变性、软化。持续应用外源性孕激素可降低肌瘤的雌孕激素受体的水平,从而降低体内雌激素,促使子宫肌瘤生长的生物效应。常用药物:黄体酮、安宫黄体酮、妇康片、妇宁片等。用法:多于月经后半期使用,持续使用3~6个月。安宫黄体酮:①周期疗法:4mg/日,月经周期6~25天,口服。②持续疗法:第1周4mg,3次/日,口服;第2周8mg,2次/日口服;以后10mg,2次/日,3~6个月口服;10mg,2次/日,3个月。黄体酮:20mg,肌肉注射,1次/日。妇康片:①周期疗法:5~10mg/日,月经周期6~25天或16~25天,口服。②持续疗法:第1周5mg,1次/日口服;第2周10mg,1次/日口服;以后10mg,1次/日口服。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可抑制垂体卵巢功能降低雌激素水平,适用于治疗近2个月妊娠子宫小肌瘤、经量增多或周期缩短、绝经过渡期患者。亮丙瑞林1支(3.75mg),皮下注射1次/周,连续3~6个月。性激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无论采用哪一种都不能长期服用,孕激素能使肌瘤生长速度减慢,不能使肌瘤缩小;雄激素能缓解由于肌瘤引起的阴道出血增多等症状,不能改变肌瘤体积;米非司酮能使肌瘤缩小,子宫保留[2]。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期待疗法的依据是随着卵巢功能的衰退出现雌、孕激素水平的降低或缺乏,肌瘤不再继续增长以至于萎缩甚至消失。
中药治疗:对早期发现的子宫肌瘤,采用中药为主的综合疗法,可明显改善症状,并有较好的疗效,对肌壁间肌瘤效果好,黏膜下和浆膜下肌瘤效果差,肌瘤小、单发性病程短者疗效好。祖国医学认为,子宫肌瘤属于“痕”范畴,其发病机制为情志抑郁,饮食内伤,感受外邪,气机不调,脏腑不合,正气日衰,导致气滞血癖,久则积块为而成,即气滞血癖、正虚邪实。治疗方法是攻邪扶正,采用内、外合治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子宫肌瘤的介入治疗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介入疗法在妇科肿瘤治疗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介入疗法适用于各年龄段、各种严重的症状性子宫肌瘤,对子宫和卵巢的正常生理功能无明显影响,近期、远期并发症都明显小于手术。
期待疗法和药物治疗的患者仍有一部分需手术根治,但应从患者的年龄、心态、生活质量等方面来比较。如观察10年后再手术,情况却大不相同。
若非手术治疗期间,子宫肌瘤增大或变性,或出现临床症状如出血、压迫等,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道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育龄妇女子宫肌瘤患者的发病率为百分之四十左右,并且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子宫肌瘤患者呈上升的趋势。对年轻子宫肌瘤患者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患者,我院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大部挖除术,并对有症状及肌瘤较多的子宫肌瘤患者患者同时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动脉阻断术,手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期间在我科住院的50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肌瘤患者要求行保留子宫,给与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并对有症状子宫肌瘤患者及肌瘤较多子宫肌瘤患者的患者同时行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本组子宫肌瘤患者平均年龄为40岁(33~55岁),子宫肌瘤患者均为已生育。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手术指征:1. 子宫肌瘤患者B超检查诊断为多发性肌瘤为9人,肌壁间肌瘤20人,浆膜下肌瘤21人。患者子宫肌瘤患者中伴有尿频、腰酸、下腹不适、经量增多等症状的有28人,子宫肌瘤患者伴有卵巢囊肿10人,其余子宫肌瘤患者为体检发现子宫肌瘤。
1.2 手术方法
1.2.1所有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手术者均采用子宫肌瘤患者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持续子宫肌瘤患者心电监护。
1.2.2 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常规腹腔镜手术设备,包括组织粉碎器,举宫器,剪刀,剥离器,持针器,抓钳、超声刀、冲、吸引装置、单、双级电凝装置、CO2气腹机、检测系统、腹腔镜等手术器械。
1.2.3 手术方式子宫肌瘤患者术前准备:术前子宫肌瘤患者阴道冲洗1天,清洁子宫肌瘤患者脐部,术前子宫肌瘤患者禁食并清洁灌肠。麻醉后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膀胱截石头低足高位,子宫肌瘤患者保留导尿。气腹针以子宫肌瘤患者脐部为穿刺点注入CO2气体,建立子宫肌瘤患者气腹压力设定为12mmHg,用10mm套管针置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子宫肌瘤患者肌瘤挖除的残腔以1号可吸收线间断8字缝合子宫肌瘤患者肌层以闭合子宫肌瘤患者瘤腔。直接腹腔镜下打结,所有子宫肌瘤患者肌瘤均采取体内肌瘤粉碎,从子宫肌瘤患者左下腹10 mm中取出,子宫肌瘤患者左下腹5 mm切口处放置引流管。所有子宫肌瘤患者术后1月随访,以后子宫肌瘤患者每半年随访一次。
2 结果
2.1子宫肌瘤患者手术中情况,50人手术全部成功,无发生输尿管、膀胱及其它邻近脏器损伤,无发生血管撕裂及其它难以控制的出血,无中转开腹。术中剥离子宫肌瘤患者肌瘤大小及枚数与术前子宫肌瘤患者B超提示基本符合。
2.2 术后情况返房后所有子宫肌瘤患者生命体征平稳,24 h后子宫肌瘤患者腹腔引流液100ml,拔出引流管后鼓励子宫肌瘤患者下床活动,术后平均1天子宫肌瘤患者恢复排气。所有子宫肌瘤患者伤口均为甲级愈合,病理报告证实子宫肌瘤患者为子宫平滑肌瘤,术后平均1周出院。
2.3 术后随访所有50人子宫肌瘤患者无复发和并发症,有临床症状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均明显改善,未发现有子宫腺肌症症状发生。
【关键词】子宫肌瘤;手术治疗;术式选择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054-01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常见于30岁-50岁妇女,20岁以下少见。据统计,在35岁以上的妇女中,约有20%的人患有子宫肌瘤,但由于该肌瘤发展缓慢而无临床症状,故许多人终生未被发现,也无需治疗。所以,临床发病率远低于真实发病率。子宫肌瘤的病因尚未明了,目前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也尤为重要,现对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380例子宫肌瘤患者手术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0年6月-2013年6月我院共收治380例子宫肌瘤患者,年龄最小24岁,最大57岁,以35-45岁居多,平均40.5岁,本组单纯肌壁间肌瘤占39.8%,粘膜下肌瘤占21.2%,浆膜下肌瘤占7.5%,多发性肌瘤占53.2%。宫颈肌瘤占1.9%,多发性子宫肌瘤为同一病例存在多种类型肌瘤。
1.2临床表现 月经改变123例,腹部包块59例,痛经10例,不孕4例,贫血57例,尿频24例,便秘6例,其余病例无明显临床症状。
2 结果
38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236例,子宫全切除术113例,子宫全切加单侧或双侧附件切除术15例,3例行阴式子宫全切除术,13例行单纯肌瘤剔除术。
3 讨论
至今为止,尚缺乏安全有效,复发率低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手术治疗仍是首选。若子宫≥妊娠子宫2个半月大小或症状明显致继发贫血者,常需手术治疗,380例子宫肌瘤手术方式分析显示,子宫次全切除术为主要术式,占62.2%。
3.1子宫次全切除术 随着宫颈癌筛查技术的提高,临床上此术或有上升的趋势,更宜被患者及其家属接受,子宫次全切除术切除病变子宫,保留宫颈具备以下优点:①对膀胱功能影响小,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机会少;②对性生活影响较少;③宫颈具分泌粘液的功能,对保持宫颈,阴道的酸碱度,防止局部感染有良好作用;④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患者能较早恢复日常活动,缺点是可能发生残端癌或残端肌瘤,残端癌发生率1%-4%,所占比例很少,提醒术前一定要做宫颈病变的诊断,术后还要有随诊的条件。
3.2子宫全切除术 对于年龄较大,症状明显,无继续生育要求者原则上应行子宫全切除术,可避免宫颈隐性癌或残端癌的发生。
3.3子宫肌瘤剔除术 主要适用于45岁以下,尤其40岁以下,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除外恶性可能后,多经腹式在腹腔镜下剔除肌瘤。近年来,随着女性自我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有了保留子宫的要求,子宫肌瘤剔除术正日益增加,但生育年龄的女性术后仍有肌瘤复发的风险。
3.4经阴道手术 子宫粘膜下肌瘤可行宫腔镜手术,脱出阴道内可行环阴道粘膜下肌瘤切除术,对生长在宫颈阴道部肌壁间突向颈管,基底较宽者,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宫颈肌瘤较小,阴道松驰,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脱垂者行阴式子宫全切除术。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剜除术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 对我院近10年来32例子宫肌瘤剜除术的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 结果:6个月后有29例月经恢复正常,随访2年后14例有生育要求者中有10例受孕,有2例子宫肌瘤复发。 结论:子宫肌瘤剜除术对于有生育要求和保留子宫生理机能的年轻女性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较小的手术方法,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
【关键词】子宫肌瘤剜除术 手术治疗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对希望保留生育功能和子宫生理机能的年轻女性患者来说,常不能接受子宫切除的现实,希望行子宫肌瘤剜除术。本院于2001年7月~2009年6月之间收治了32例行子宫肌瘤剜除术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一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中,患病年龄23~42岁,平均29.5岁,其中23~30岁19例(59.4%);已婚30例,未婚2例;已有子女20例,有孕史无子女7例,原发性不孕3例;住院6~8天,平均住院6.5天。
1.2 临床资料该组中有月经量增多或紊乱者12例(37.5%),下腹部疼痛8例(25.0%),下腹部包块5例(15.6%),不孕不育症10例(31.3%),出现压迫症状者2例;浆膜下肌瘤15例,肌间肌瘤12例,肌间-黏膜下肌瘤5例;单发性11例,多发性21例;肌瘤直径4.0~9.5cm。
1.3 治疗方法该组全部使用硬膜外麻醉;采用常规的下腹部横切口,大棉垫推开肠管,无齿钳牵出子宫;先探查子宫和附件情况,再逐个检查肌瘤的部位、数目、大小、性质、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确定剜除的方案;托起固定子宫,先用消毒好的止血带在子宫阔韧带的基底部围绕子宫峡部,钳夹收紧暂时压迫阻断子宫血供;多发性肌瘤时切口选择位置偏中央、直径较大的肌瘤表面的无血管区,作纵行切开子宫壁至肌瘤表面,沿其表面行钝性剥离,瘤体部分暴露后可用布巾钳或鼠齿钳钳夹、或用粗丝线缝合牵住,一边牵引一边继续分离,直至剥离出整个瘤体;周边靠近的瘤体可在此切口内一并剥离剜除;残腔可填塞可吸收止血海绵,或沾有缩宫素溶液的纱布压迫片刻,1-0号可吸收羊肠线自残腔的基底部8字形缝合将其关闭,再连续锁边缝合子宫肌层,将子宫浆膜层内翻腹膜化;创面用棉垫压迫数分钟,观察无出血后关腹;所有标本均送病理检查。
二 结果
全组均痊愈出院,无腹腔内出血、宫腔或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手术时间30~80分钟;出血量40~140ml,无输血病例;病理诊断皆为子宫平滑肌瘤。术后随访6个月29例月经恢复正常,3例轻度的月经紊乱和痛经症状;随访2年,14例有生育要求者中有10例受孕,有2例子宫肌瘤复发。
三 讨论
3.1 疾病特点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人体最常见的肿瘤;由子宫平滑肌增生而成,其间有少量的纤维结缔组织;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据报道35岁以上妇女约20%有子宫肌瘤。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所致;多无临床症状,若出现症状时一般与肌瘤的部位、有无变性、生长速度等有关,可有月经改变,白带增多,腹部包块,腹痛、腰酸、下腹部坠胀感,还可出现压迫症状,继发性不孕症和贫血等;临床上常采用针灸、中草药和激素治疗以及手术治疗[1]。
3.2 手术前景近十几年来,子宫肌瘤越来越年轻化,特别是未育、性生活失调和性抑郁的女性;许多未婚未育和婚后未孕未育的女性有强烈的生育要求,一些已婚已育的年轻女性为了保持心理和生理功能的完整性,也要求采用仅仅剜除瘤体而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剜除术。此类手术操作不复杂,治愈率高,曾有报道术后临床症状缓解率达到89%,本院达到了90.6%,且有71.4%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受孕;故不孕症者当发现有子宫肌瘤时,应当进行肌瘤剜除术。
3.3 注意事项①年龄一般以<35岁为宜,此时卵巢功能较旺盛,恢复生育功能的可能性较大。②经过保守治疗无效,有压迫症状者,就离为不孕不育的主要因素者首选此类手术。③年龄较大,卵巢和输卵管功能缺失和明显减退,怀疑恶变等情况时不宜考虑。④手术时尽量在子宫前壁作切口,减少术后粘连的机率;一般选择直径较大、位置偏中的肌瘤做切口。⑤连续阻断子宫供血时间不要超过30分钟,手术时间较长时可松开2分钟后再予阻断[2]。⑥残腔缝合要可靠,不可遗留死腔,以防出血感染;子宫浆膜层内翻缝合,减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⑦所有检查到的肌瘤必须全部剜除,以免日后复发;术后常规病理检查。综上所述,对有生育要求和保留子宫生理机能的年轻女性患者,子宫肌瘤剜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易于操作、创伤较小的手术方法,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和开展。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23~327.
[关键词] 子宫肌瘤;手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b)-098-02
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好发年龄30~50岁,以40~50岁最多见。多数无症状,少数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继发性贫血、腹部包块、压迫症状如排尿困难和排便困难等。外科手术是治疗子宫肌瘤常用的外科方法。2007年1月~2010年1月我院对87例子宫肌瘤患者施行了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现将围术期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7 例,年龄 29~57岁,平均45.5岁,其中,肌壁间肌瘤 51 例、黏膜下肌瘤 13例、浆膜下肌瘤 23 例。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11例。患者入院后经常规妇科检查及 B 超检查,完善各项常规术前检查,无手术禁忌证,排除子宫内膜病变及其他性质的病变。术后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子宫肌瘤。
1.2方法
麻醉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或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方法均采取经腹手术,其中单纯子宫肌瘤剔除术19例,子宫次全切术45例,子宫全切术23例。
1.3 护理措施
1.3.1 疾病宣教
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子宫肌瘤的有关知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及治疗手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方案,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患者的工作,使患者安心地接受手术治疗。
1.3.2心理护理
子宫是女性性别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于需要行子宫切除的患者来说,无论是心理上还是从生理上来说都是一大创伤,患者多有悲观心理,因此,心理护理极其重要。护理人员应该深入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思想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术前宣教,向患者及其丈夫耐心讲解切除子宫后的有关保健和康复知识,明确指出切除子宫不会影响性生活,不会损害女性形象,不会降低女性魅力,使患者和家属对自己的治疗方案有一个正确认识,并让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与治疗方案的制订和选择。对于手术,患者常常会出现恐惧和焦虑心理,担心手术是否成功,术后有无并发症、后遗症,麻醉是否顺利等。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并用治愈的病例现身说教,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可以帮助患者正确面对手术,使患者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手术[1-2]。心理护理作为促进患者健康的重要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手术焦虑的干预,对患者的躯体康复和心理的康复收到一定的效果[3]。
1.3.3术前护理
1.3.3.1入院后开始训练患者在床上解大小便,避免术后因不适应而出现排尿、排粪困难。
1.3.3.2阴道准备:用新洁尔灭溶液或1∶20碘伏液500 ml 行阴道冲洗,2 次/d,连续 3 d,以防止逆行感染。
1.3.3.3 胃肠道准备:指导患者术前 1 d进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术前 6 h 禁食、4 h 禁饮,术前一晚通便灌肠及术日晨清洁灌肠,避免因肠道胀气而影响手术操作,从而减少术中误伤肠管的可能性,并可减少术后腹胀的发生。
1.3.3.4手术野准备:术前1 d备皮,备皮方法:用肥皂水清洗后剃去及下腹部汗毛,脐孔用碘伏棉签拭净,保证术野皮肤的无损伤及无菌性。备皮范围上至剑突,下达大腿上 1/3(包括外阴),两侧至腋中线。
1.3.3.5 全面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注意有无发热、高血压、咳嗽等,糖尿病患者尚需监测血糖水平,若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以决定是否需暂缓手术。若无异常则于术日晨执行术前医嘱,包括留置导尿、抗生素皮试、术前麻醉辅助用药,患者入手术室前静滴抗生素,以确保在术前2 h内使用抗生素,达到最佳预防效果。
1.3.3.6其他:中度以上贫血患者应做好交叉配血和输血准备。睡眠差者术前1 d晚睡前按医嘱服用镇静催眠药物,以保证患者在术前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1.3.4术后护理
1.3.4.1一般护理术后6 h应去枕平卧,全麻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因舌后坠而发生窒息,或呕吐时发生误吸。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常规使用腹带,保持切口的清洁、干燥,防止感染,并观察切口有无渗血、阴道出血情况。若有引流管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在位,并记录引流量。
1.3.4.2 饮食护理术日禁食、禁饮,术后 1~2 d 进少量流质,排气、排便后改半流质,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
1.3.4.3 导尿管的护理观察导尿管是否通畅、尿液颜色及尿量,如发现少尿、无尿及血尿应立即报告医师。保持会清洁,每日用络合碘棉球擦洗外阴及尿道口 1 次,每日更换无菌尿袋 1 次,预防逆行性感染。一般术后 48 h 可拔除导尿管。
1.3.4.4 疼痛的护理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会感到切口疼痛,通常术后 24 h 内最明显[4],48 h后逐渐减轻。持续而剧烈的疼痛会使患者更加焦虑不安、失眠,应根据情况及时给予止痛。使用镇痛泵者仔细观察镇痛泵的连接、运行情况和镇痛效果,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并作好护理记录;未使用镇痛泵者可根据疼痛情况按医嘱给予哌替啶、强痛定或曲马多等止痛药物。若术后72 h后仍有持续而剧烈的疼痛或疼痛缓解后又加剧,应警惕切口感染的发生。
1.3.4.5 活动指导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早期下床活动不仅有利于静脉回流,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而且能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肠粘连的发生,预防或减轻术后腹胀[5]。
1.3.4.6预防肺部感染患者往往担心因咳嗽而使腹部切口裂开或致疼痛加剧,所以强忍不敢咳嗽,护士应指导患者做深呼吸以及咳嗽、咳痰的方法:先用双手按压腹部切口两侧,再用力咳嗽将痰咳出,这样既可以减轻切口疼痛,又可有效地将痰咳出,预防肺部感染。
1.3.5 出院指导
1.3.5.1术后2周内严密观察阴道流血情况,一般不超过月经量,如超过月经量或有异常分泌物时应及时来院就诊。
1.3.5.2子宫次全切除、肌瘤剔除术后1个月内禁止盆浴及性生活;子宫全切除术后3个月内禁止盆浴及性生活。
1.3.5.3施行子宫次全切除术、肌瘤剔除术者一般需要休息1个月;施行子宫全切除术者,一般需要休息3个月。术后2周内应避免骑马、骑脚踏车、久坐,以免盆腔充血引起不适,8周内避免剧烈活动或重体力活,满 8 周后,再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加大运动量。
1.3.5.4定期复查: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1次,以后每3个月1次,连续3次,以后每半年1次;子宫次切术后2个月复查;子宫全切术后3个月复查。
2结果
87例均治愈出院,未出现并发症,住院天数6~13 d,平均8.9 d。
3讨论
手术治疗是子宫肌瘤的常用治疗方法,但只是整个治疗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6],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如耐心的心理护理可使患者及家属对疾病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充分调动患者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精心的术后护理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彭烈娅,陈萍.子宫肌瘤手术病人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8,22(15):1358.
[2]王晔,赵丽艳,熊宏丽,等.子宫肌瘤手术的护理[J].全科护理,2009,7(1B):149.
[3]丁翠萍,吴绘美,郭美莲,等.子宫肌瘤病人术前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5,19(12):2773.
[4]王育环.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237-238.
[5]李秋香,赖观玲.预防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护理干预[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8):964-965.
【关键词】心理干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影响
在女性生殖器官中,子宫肌瘤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良性肿瘤,尤其是对于年龄在30岁与50岁之间的女性,在45岁左右最为常见,小于20岁的女性则比较少见。子宫肌瘤有诸多较为明显症状,分别为经量有所增多、出现继发性贫血以及经期出现延长等。如果病情严重则最后有可能导致出现难于排尿与排便的情况。在准备进行子宫肌瘤治疗时,多是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针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后,获得了良好的效果[1],现将针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采用心理干预后,对其的影响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124例子宫肌瘤患者,对全部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所有的患者全部出现了月经周期明显缩短以及经量有所增加的情况,并且均没有出现体内器官发生器质性病变的情况。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组62例,在观察组患者中,患者的最小年龄为26岁,最大年龄为57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0.42±1.32)岁;在所有的患者中高中学历的患者2例,初中学历的患者30例,小学学历的患者20例,未接受教育患者10例。在对照组的患者中,患者的最小年龄为31岁,患者的最大年龄为55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1.35±2.56)岁。在所有的患者中初中学历的患者36例,小学学历的患者20例,未接受教育患者6例。对两组患者的文化程度、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没有显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对所有患者全部采用子宫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患者在入院之后,首先对所有患者实行常规护理,针对观察组患者除实行常规护理之外实行心理护理。
1.2.1入院心理护理诸多子宫肌瘤患者在入院之后都会存在焦急忧虑以及抑郁等诸多消极情绪。因为患者往往不了解疾病方面的相关知识,所以担心自己是否会丧失女性特征等。长期处于这种担心的状态,进而导致诸多消极情绪的产生,对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内分泌功能等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分析患者的心理特点,在患者刚入院时,护理人员就针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对所患疾病有一个大致了解,有效缓解了患者出现的消极情绪。
1.2.2手术之前心理护理在准备对患者进行手术之前,护理人员需要详细了解引起患者出现消极情绪的原因;之后对患者进行手术方法以及疗效的讲解,并且能够使患者了解在术后对患者的性生活不会造成任何的影响。与此同时,还应该向患者介绍在术后可能会出现的轻微不适以及疼痛感,达到成功消除患者的担忧,使患者对疾病的治疗充满信心。然后向患者列举手术成功的例子,这样能够有效消除患者出现的消极情绪,患者能够针对医生的治疗给予积极配合,让患者保持最佳的心态来接受医生的手术治疗[2]。
1.2.3手术之后心理护理在对患者完成手术之后,应该引导患者积极进行锻炼,协助患者进行早期下床活动,消除患者所出现的消极情绪,加快患者手术之后身体康复速度。
2结果
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发现观察组的患者在手术之前,两种评分情况分别为43.4±6.2与54.3±7.9,手术之后两种评分情况为35.6±4.1与46.5±6.2。对于对照组的患者,在手术之前,评分情况分别为42.6±5.5与53.2±6.9,在手术之后,评分情况分别为40.2±4.9与52.1±9.1。将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进行比较,发现两组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分析患者的疼痛强度,针对观察组患者,发现没有感觉疼痛的患者有0例,出现轻微不适感觉的患者24例,出现不适感觉的患者20例,感觉难受的患者8例,疼痛感觉非常严重的患者6例,处于极度疼痛的患者有4例。针对对照组患者,以上情况患者的例数依次为4例、6例、8例、12例、22例与10例。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的疼痛情况进行比较后,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对患者进行手术会对患者产生比较严重的心理影响,尤其是在手术之前,会在很大程度上加重患者的焦虑以及抑郁的心理。针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后,显著增加了患者对于疼痛的耐受力。因此针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心理护理,能够成功缓解患者出现的消极情绪,并且能够减轻患者在进行手术过程中出现的疼痛,护理效果极其明显[3]。
参考文献
[1]曾馨文.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1,2(20):226-227.
【关键词】子宫肌瘤;护理质量评价;手术
子宫肌瘤属于常见的妇科疾病,目前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方式,效果较好。为了确保子宫肌瘤手术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1]。将护理质量评价应用在护理中,对提高护理质量有明显的效果,即确保子宫肌瘤手术患者能够接受高质量、高水准护理干预。本次研究就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在恢复期间实施护理结果质量评价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选择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排除全身器质性病变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共28例,年龄35岁至59岁,平均年龄(48.632±2.25)岁;观察组患者共28例,年龄32岁至58岁,平均年龄(49.05±2.32)岁。两组患者均被告知本次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并自愿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且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组间资料进行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方式中,增加护理质量评价,首先医护人员需要在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记录,并做好身体状态和病情评价,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引导患者熟悉医院环境,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促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随后医护人员需要向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确保患者能够对子宫肌瘤及相关治疗方法有比较丰富的了解。手术治疗完成后,医护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护理质量评价,即患者主观讲述自身感受和对护理的要求,护理人员依据患者诉求不断优化护理工作。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对患者的进食时间、进水时间、疼痛评分及排便时间等进行记录,并依据记录数据进行护理调整,确保加快患者康复。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1.35±1.32)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2.69±2.87)d,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9,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7.14%,包含尿潴留和伤口感染各1例,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包含术后咳嗽4例、尿潴留和伤口感染各2例,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8,P<0.05)。
3讨论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若想要护理质量达到一定的水准首先要确保满足患者的护理预期,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住院期间,落实护理质量评价是保证护理质量水准的有效方法[2]。医护人员首先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确保患者能够以正确客观的态度认知治疗方法和效果体现,并认可医护人员的工作,避免患者提出无理需求,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3]。此外医护人员也需要注重听取患者的想法和意见,并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并结合患者意见进行护理调整和优化,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4]。医护人员还应当针对患者的恢复情况实施对症护理,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1.35±1.32)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2.69±2.87)d,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7.14%,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恢复期间落实护理质量评价能够明显加快患者的康复,并进一步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综上所述,落实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护理质量评价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水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玉琼 单位:关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刘凤茹.阴式子宫全切术对复杂子宫肌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7):160-161.
[2]蔡兴苑,卢丹,魏薇,等.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31(5):358-360.
【关键词】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 ; 剖宫产手术; 肌瘤剔除术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4.058
子宫肌瘤是一种良性肿瘤, 多见于晚婚、晚育、高龄妇女[1]。随着剖宫产术的不断提高, 各种妇科肌瘤的检出率也明显升高, 有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等[2]。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产科常见的一种妊娠合并症, 其可造成严重的后果, 如流产、早产、产后出血、胎盘异常等[3]。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 国内已有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同时进行剖宫产术和肌瘤剔除术的相关报道, 但对于该做法仍有不同的意见与看法[4]。现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来本院进行剖宫产术和肌瘤剔除术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80例患者并选取同时期进行剖宫产术的妊娠患者80例, 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来本院进行剖宫产术和肌瘤剔除术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80例为观察组, 年龄22~45岁, 平均年龄(29.3±5.6)岁;初产妇46例, 经产妇34例;均为单胎妊娠。选取同时期进行剖宫产术的妊娠80例患者为对照组, 年龄21~41岁, 平均年龄(28.8±5.9)岁;初产妇42例, 经产妇38例;均为单胎妊娠。两组患者在术前均未有出血症状、凝血障碍性疾病等。两组患者在年龄、产次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做好术前准备,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腹壁横切口, 进行子宫下段剖宫取胎术, 胎儿出生后, 向患者静脉滴注10 U缩宫素同时宫体注射10 U缩宫素, 对照组患者注射完成后用可吸收线缝合子宫。观察组患者因还需肌瘤剔除术, 所以先不缝合。在瘤体周围注射20 U缩宫素, 若子宫肌瘤在子宫肌瘤或位于子宫黏膜下, 应先进行子宫剔除术后缝合子宫;若子宫肌瘤在其他位置则可以先缝合子宫后进行肌瘤剔除术。
1. 3 观察指标 记录并统计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产后感染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产后感染率分别为(216±41)ml、(4.8±0.7)d、2.9%。观察组分别为(270±51)ml、(5.6±0.5)d、3.5%。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49.2±3.4)min, 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62.9±4.9)min,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属于高危妊娠, 其发病率可达2.5%~3.0%。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进行妊娠时是否进行肌瘤的剔除一直备受争议, 肌瘤发生时一般无明显症状, 极易被忽略, 因此, 要使肌瘤能够及时发现, 就需要完善产前检查和超声检查[5]。此前一些学者认为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剖宫产中同时进行肌瘤剔除容易造成患者出血和感染, 因此除了靠近剖宫产子宫切口容易剔除的肌瘤外, 其他肌瘤都不主张同时切除。随着社会的发展, 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这种观点慢慢被。目前研究表明,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同时进行剖宫产和肌瘤剔除术是可行的, 避免了患者再次进行手术的麻烦和痛苦。问卷调查也表明,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愿意接受剖宫产和肌瘤切除术同时进行。且该方法与单纯的剖宫产在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感染率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进行手术前, 护理人员应在手术室配备充足的血源, 以防患者在手术中发生突况, 除此之外,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做全面的检查, 检查其血小板数量、凝血功能等是否正常[6]。在进行手术时除黏膜下肌瘤外, 应对患者先进行剖腹产后进行肌瘤剔除术, 术中应合理使用缩宫素, 以防子宫大量出血。在进行手术时应遵循几项原则:在子宫浆膜、黏膜下的肌瘤应尽可能切除;当肌瘤在子宫切口下段时应尽可能地挖除;对于在宫角阔韧带部的肌瘤, 因基底部的血供较为丰富, 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决定是否切除;若肌瘤在肌壁间, 应尽可能的切除。手术完成后, 应密切关注患者, 加强子宫收缩剂及预防感染药物的应用。
综上所述, 在适当情况下, 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同时进行剖宫产术和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医生应根据患者特殊状况进行特殊处理。
参考文献
[1] 李金梅.妊娠合并子宫肌瘤68例分析.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2008, 8(17):715.
[2] Kaymak O, Ustunyurt E, Okyay RE, et al. Myomectomy duringcesarean Section. Int J Gynecol Obstet, 2005, 89(2):90.
[3] 王伽略, 杨孜.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诊断与处理.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7, 23(10): 740.
[4] Sheiner E, Bashiri A, Levy A, et al. Obstetric characteristics and perina-tal outcome ofpregnancies with uterine leiomyomas. J Reprod Med, 2004, 49(3):182-186.
[5] 李雅丽, 陈映竹, 付建红, 等.剖宫产同时子宫肌瘤剔除术分析. 河南诊断与治疗, 2002, 16(5):33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