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3 15:54:26
导语:在医疗服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我们现在看到的老龄化趋势在接下来的3~5年还会有巨大的变化,60岁以上的人口会从现在的2亿上升到4~5亿,这就意味着老年人口对劳动人口的比例将从现在的38%上升到63%,这是对社会的巨大挑战,特别是对服务行业。” 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复星医药”)国际部副主席黎兵在首届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发展中国家峰会上如是说。
黎兵称,中国的服务行业早在2012年就已占到GDP的45%,并预测2025年,服务行业将反超制造业坐拥GDP 67%的比率,与美国一样,服务行业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导力量。更胜一筹的是,中国在移动支付业务上已远超美国成为全球移动支付领域的第一大市场。
在他看来,移动互联网对医疗服务市场的影响也会逐步体现出来,而整个社会对医生、医疗,以及长期的健康促进、康复、养老等将有更高的服务需求。康复医疗服务作为健康产业不可或缺的一个板块,将在中国大健康产业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种种迹象表明,未来会有更多的患者或健康人群对产品和服务提出主动需求,这意味着他们愿意以支付的方式,得到更好的技术和服务。因此,我认为整合医疗健康的趋势会变得越来越明朗化,特别是医疗健康服务和养老院的高度结合,以及一些高端住宅与医疗健康服务的结合,甚至是一些度假设施与医疗健康的结合,并且这种结合的方式会越来越普遍。”黎兵强调,在未来的5~10年内,医疗服务产业将达到150~3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然而,具体到康复医疗方面,如此大的需求却并未推动其快速发展,部分原因在于康复医疗服务大多与大型综合医院结合在一起,其后期的康复医院、康复中心乃至是社会家庭为主的康复服务几乎不存在。黎兵表示,这个蓝海市场的业务模式尚未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
2013年9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及,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康复医疗服务领域,无疑推动康复医疗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为了更为有的放矢地应对中国医疗服务市场的需求,复星医药在海外投资项目上更注重其跨境业务服务。“首先,有了成熟的服务模式和团队,已经稳定运行但缺乏增长,亟需一个较强的国际化管理团队作为支撑;其次,一些主流的服务、技术已经开始跨境尝试,并具有较可观的中国市场潜力。再有,一些新的移动技术和业务模式以及与康复有关的工具,包括穿戴式、便携式的仪器等。”
20**年**市医政工作将紧紧围绕全市卫生中心工作,以实施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为重点,以启动医院电子病历建设为切入点,深化医院内涵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努力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
一、突出重点,继续推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
进一步强化医疗服务监管,全面实施“**省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活动方案”,结合我市实际,着重做好七项工作。
1、逐步健全质量管理组织、评价考核、信息报告分析和教育培训体系。
一是在已调整各市级医疗质控中心的基础上,健全区、县、市医疗质控组织,充实医院质控组织,完善全市三级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二是在有条件的局属和县(区、市)第一人民医院试点建立医疗质量观察员制度。制定医疗质量观察员的入选、考评和退出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开展相关培训,逐步发挥其医疗质量监督的作用。
三是依托各市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立医疗信息报告、收集分析制度,并逐步实现信息网络技术化。及时发现问题,加强质量信息的反馈、通报,督促整改,消除影响医疗质量的各种因素。
四是发挥各市级医疗质控中心作用,建立质量管理培训制度。开展医政管理人员培训、民营医院院感、检验、麻醉等质量管理培训。
2、认真实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本单位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包括管理组织、伦理委员会、准入条件、技术审核、评估方法、监督管理等机制和制度;建立医疗技术档案;对开展的第一类医疗技术进行认真审核,严格管理;做好开展第二类、第三类医疗技术的准备和申请工作,依法开展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3、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和临床路径管理的试点。单病种质量控制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措施。根据卫生部和省卫生厅的要求,确定**市第一人民医院等11家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并适时总结,逐步推广应用。
4、加强重点领域质量管理工作。
一是继续加强重点部门的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开展对血透室、重症监护室、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各类镜检室、感染疾病科等的督查。
二是加强麻醉质量管理。建立麻醉操作主治医师负责制,规范麻醉工作流程,实施全程的、规范的麻醉复苏监护。加强县级医院及民营医院麻醉科建设,规范麻醉工作。
三是继续实行患者安全目标管理,确保患者安全;实施《手术安全核对表》制度,落实手术安全管理制度。
四是加强临床药事管理,落实和完善处方点评制度,加强临床药师工作;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预警机制,积极开展三级医院输液减少试点。
5、加强护理工作,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严格执行《护士条例》,继续把床护比例列入目标考核,提高床护比。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完善护理制度,简化护理书写;加强专科护士培训,提高专科护理水平。
6、积极推进建立医疗纠纷防范和处置新机制。主动配合司法部门建立我市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深化医疗争议事件认定和责任追究评析制度。
7、继续开展全市医疗机构岗位技能“大比武”活动。重点开展医师规范执业、护士技能和素养、检验等项目大比武。
8、做好第三轮医院等级评审工作,重点是三级综合医院,认真做好迎检和评审工作。
二、启动电子病历建设,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
电子病历是构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基础,是医院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是医院临床工作开展所需的业务支撑系统,也是居民健康档案的主要信息来源和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卫生部电子病历基本规范等要求,提出建立电子病历的相关需求和规范,开展电子病历建设工作。
三、加强监管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1、根据**市医疗机构规划和卫生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指导原则,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抓紧制订和修订本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依法审批医疗机构。
2、依法加强医疗机构、人员、技术准入管理,切实落实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备案制度、医疗机构校验工作、执业医师和护士的注册管理等。
3、加强对管辖医疗机构的监管。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医政管理以及各项专项检查,从严监管,规范执业行为。
4、加强对民营医疗机构的指导和监管。引导和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向精细化、专业化发展,强化内涵、提升品质、树立形象。
四、积极参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积极参与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凸显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
2、继续实施已出台的解决“看病难”问题的各项举措,进一步细化措施、强化落实、优化服务、惠及群众。
3、抓好“爱心门诊”、“惠民医院”等各项惠民救助措施落实,进一步完善流程、简化手续、方便群众。
五、不断创新推进无偿献血和临床用血管理工作
1、创新无偿献血工作措施和机制。推进无偿献血宣传常态化,应急献血队伍有效建立,固定献血屋设置稳步进展,努力建立无偿献血长效机制。
2、依法加强采供血机构和临床用血管理,科学合理用血,杜绝重大血液不安全事件。
六、强化内涵,提升院前急救能力
1、以全市院前急救指挥和通讯系统建成启用为契机,进一步完善院前急救站(点)布局规划,形成高效统一的全市院前急救网络。
2、加强院前急救内涵建设。着重抓好院前急救人员的规范化培训、院前急救机构的规范化管理。
七、全面完成各项医政工作
1、深化“万名医师下基层”工程及对口支援工作。组织、协调三级综合医院支援贵州省县级医院工作,完成卫生部下达的工作目标。实施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工程,深化“万名医师下基层”工程。
2、继续做好医疗卫生援川工作,完成三年援川工作目标。
3、做好创建省级“平安医院”工作。
4、完成“光明工程”的困难残疾人白内障复明目标。
5、完成**会等重大活动的医疗保障及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
6、完成征兵体检、高校招生体检工作。
7、完成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执业医师及护士注册、变更注册等工作。
8、做好医疗投诉、及医疗争议行政调解等工作。
【关键词】居家医疗;服务模式;健康服务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我国是老年人口基数最大的国家。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49亿,占总人口的17.9%[1],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居家医疗已被证实是为老弱失能人群提供高可及性医疗服务的有效手段[2]。近年来,居家医疗逐渐受到重视,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出,居家医疗是老年人需求较高的服务之一[3],许多政策都在积极推动居家医疗服务。然而,国内的居家医疗服务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医疗服务机构都在积极推动,为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居家医疗服务模式进行了多种探索。本文总结目前我国探索发展居家医疗服务模式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旨在为国内居家医疗的从业者和推动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1居家医疗的探索模式
通过居家医疗培训、居家医疗和养老论坛,以及居家医疗项目的考察,总结出我国目前正在探索的3种居家医疗服务模式,分别为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家庭病床服务、以转型期公立医院为代表的上门医疗服务和以民营医疗为代表的居家医疗服务(见表1)。下面从发展背景、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支付方式等方面分析比较3种模式的经验和不足,为了让读者对3种模式有更直观的认识,对每种模式举例说明。1.1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家庭病床服务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提出“9073”养老模式,即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在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由机构提供养老服务。在“9073”养老模式下,如何为社区居家养老的居民提供连续性、可及性、方便性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当前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而家庭病床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理想途径之一。另一方面,由于家庭病床涵盖了基本医疗服务中的大部分内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提供者可以通过家庭病床服务形式提高疾病诊治、慢性病管理等专业技能,从而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水平,进而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4],因此家庭病床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形式[5]。上海市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基层社区推广家庭病床服务[6],2010年在国内率先建立家庭病床地方标准,从家庭病床收治标准、服务内容、服务项目、人员资质等方面规范了家庭病床工作[7],目前上海市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家庭病床服务。1.1.1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家庭病床服务模式内容(以上海为例)上海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在积极推进家庭病床服务,从而服务于需要连续治疗,又需依靠医护人员上门服务的患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开展家庭医生签约讲座、门诊、张贴宣传海报等宣传形式,进一步宣传家庭病床服务,增强居民主动签约家庭医生的意愿,为社区内失能、半失能的居民办理家庭病床,解决其居家医疗问题。社区居民可以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出建立家庭病床的申请,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门评估和社保经办机构评定符合家庭病床收治范围的居民可在家办理家庭病床服务。由社区全科医生、医院专科医生和护士、家庭药师、护理员等组成的家庭医生团队入户访视家庭病床服务对象,申请人或其家属选择家庭医生团队并与其签约,协商制定医疗护理服务方案。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家庭医生、医疗车能快速接触到患者并提供家庭病床服务,从而为患者提供连续性的便捷服务。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病床服务以医疗、护理、康复为主。家庭医生团队可以提供的医疗护理服务包括生命体征监测、血糖监测、吸氧、吸痰、导尿、鼻饲管置管、静脉血标本采集等医疗服务,以及洗发、手足部清洁、温水擦浴、沐浴、协助更衣、协助进食水等生活照料服务。但是由于服务团队人员紧缺、便携式医疗器械不足、上门医疗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原因,许多患者实际需要的医疗护理项目开展较少甚至难以开展。如由于专职护工人数较少,因此对患者的生活照料服务提供较少或由第三方公司提供。家庭病床医疗护理服务主要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团队家庭医生、家庭医生助理(护士)、康复师共同承担,从而保证为患者提供诊疗、护理、康复等全方位、全过程的医疗服务。但是患者建立家庭病床后的家庭病床责任医生是固定的,这样服务相对会比较单一。根据上海医疗保险报销指南,上海市家庭病床服务的报销比例最高可达92%,较大程度上减轻了家庭病床患者的经济压力。1.1.2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家庭病床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由于国家对于家庭医生签约政策的鼓励和引导,各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完成各自的家庭医生签约“任务”而积极推进家庭病床服务。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家庭病床服务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探索,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1)上门服务费低。对患者来说收费低是好事,但同时无法激励社区医护人员开展服务,医护人员反映劳动价值难以体现。例如,上海市制定的家庭医生收费标准,医生每次上门仅收80元钱。珠海各基层医疗医生和护士上门开展家庭病床服务,仅能收取17元/次的上门服务费。北京家庭病床没有建床费,医务人员上门一次只能收10元出诊费,而合肥的上门服务费甚至低至9元。(2)我国全科医生、护理人才紧缺,无法满足更多患者家庭病床服务的需求。当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日常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负荷已经较重,随着社区首诊制的推进,居民首诊意愿较高[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工作负担进一步加重。而且作为基层卫生工作者,家庭医生团队人员还承担着复杂的公共卫生工作,团队中的医务人员很多都身兼数职,分身乏术[9],工作负担重且缺乏有效的经济激励和完善的职位晋升制度,家庭医生团队难以获得服务动力和服务热情去提供高质量的居家医疗服务。(3)家庭医生团队工作量较大,难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参加相关培训提高自身服务技术和水平,而且我国目前对于家庭医生团队的专业化培训较少,这也将大大影响我国居家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4)发达国家的居家医疗护理服务体系有较为完备的医疗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障制度作为支撑,以提供医疗护理服务为主,并协同生活照料服务和社会支持服务,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照护[10]。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家庭病床服务基本停留在医疗护理服务提供层面,且由于我国居家医疗相关法律不完善[11],以及适宜在居民家中开展的诊疗服务以安全有效为准则,服务项目有所限制,家庭病床服务模式提供的服务项目较少。考虑到医疗安全,许多药物不得在家庭病床静脉输注,限制了家庭病床收治范围,不能满足更多患者需求。1.2以转型期公立医院为代表的上门医疗服务这种模式以公立医院某个科室或多个科室为主体,为寻求转型,增加上门医疗服务,创新服务模式,增加新的营收方式,同时提高知名度与社会认同。国内现在已有很多地区开展相关业务,如河北邯郸某医院急诊科提供的上门医疗服务,济南章丘某医院烧伤科提供的上门慢性创面的服务,天津滨海某医院营养科提供的上门医疗服务等。这种模式的服务主体是公立医院的某个科室或某些科室,虽然种类千差万别,但都是在一定的契机下,利用自身闲置的医疗资源,提供基本的上门医疗服务和特色服务。在此,笔者团队选择了极具代表性且已经发展相对成熟的邯郸市某医院进行详细介绍与分析。1.2.1以转型期公立医院为代表的上门医疗服务模式内容(以邯郸为例)邯郸市某医院是一家二级甲等医院,随着近几年周边各个医院规模的扩大,急诊科面临诊量少、竞争大、“吃不饱”的问题,而且年龄比较大的医护人员身体已经适应不了急诊科节奏快、突发状况多的环境。在这种背景下,医院充分利用急诊科医生知识面广、机动能力强的优势,逐步将急诊医生培养成全科医生,利用二线救护车提供上门医疗服务。随着近几年全国各地都要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积极开设老年病科,该医院也开设了老年病科,利用急诊科和老年病科密切合作的优势,结合院前和病房,开展了以安宁缓和医疗为特色的服务模式。该医院组建了一支由医护人员、康复师、心理师、医务社工、志愿者等在内的专业团队,并形成老年病科、肿瘤外科、麻醉科、医养结合中心、居家医疗组等多个科室(院区)协同为疾病终末期和老年患者们提供服务的模式。该医院急诊科的居家医疗组同时开展上门医疗服务,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实施在岗培训,为长期卧床在家的患者提供上门医疗服务。团队首先上门审视患者的自身状况,为符合标准的患者建立档案。根据居家患者的签约档案,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上门医疗方案,并为居家患者发放指导单,对每位患者的居家档案进行质控管理。急诊科的医生和护士根据患者预约和规划方案,携带便携式移动设备,利用二线救护车去患者家中提供上门医疗服务。该医院居家医疗组目前开展的上门医疗服务内容有伤口管理、管路维护、癌痛管理、体格检查、用药指导、康复指导、心理咨询、照护指导等,让患者在家就能享受专业的医疗服务。因为是利用闲置的急救资源提供上门医疗服务,所以目前采用的收费标准还是按照医院院前急救的收费标准,包括救护车出车费用、医务人员出诊费和服务项目费。如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15元,中级职称及以下人员10元,项目主要是指上门服务产生的某项治疗或检查。目前这些费用都不能通过医保报销,只能患者自费。1.2.2以转型期公立医院为代表的上门医疗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挑战邯郸市该医院是一家二级医院,相比于三级医院和一级医院,二级医院在提供居家医疗服务上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一般来说,三级医院走的是高精尖的发展路线,业务量大,紧缺的卫生资源无法再去提供居家医疗服务;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走的是平民化的发展路线,受人才、技术、资源限制,短期内很难提供优质的居家医疗服务;二级医院因为政策、资金、技术等原因,处在尴尬的“夹缝”中,为了生存亟须转型,是可以提供居家医疗服务的良好选择。此外,该医院原来是一家铁路医院,许多患者是单位的职工或家属,患者对医院非常信任,有着良好的医患关系,便于开展上门医疗服务,这也是这种模式的优势。从2018年起,该医院就开始对居家患者签约建档,定期开展上门医疗服务,已经有了3年相对成熟的经验,同时结合老年病科和急诊科密切合作的优势,对老年病科达到住院时限不得不出院的慢性病患者实施转介制度,在家中进行管理。此外,该医院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与养老院签约,定期为养老院中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值得学习借鉴。以转型期公立医院为代表的上门医疗服务是以医院为主导的探索,其并不是以上门医疗服务为主业,上门医疗服务收入也只是总收入的一小部分,但除了收入之外,这种独具特色的服务还可以为医院提升社会美誉,增强责任感。但其自身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1)收费方式复杂,上门医疗服务不能纳入医保。某些医院居家医疗项目是通过吸引患者使用医院门诊及住院服务来实现收入,特别是缺患者的一些科室,而另外一些医院的出诊团队是直接按次收取费用,例如天津某二级医院某科室每次上门开展护理服务收取二百余元作为服务费。另外有公立医院和私营护理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由私营机构收费之后进行分成。虽然目前医院开展的绝大多数的上门医疗服务费用不能报销,但是国内也有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将上门服务纳入医保的尝试,如2018年浙江省台州市将居家医疗护理纳入全市基本医疗保险中。邯郸市也在积极探索,展开对上门医疗服务纳入医保的学习与探讨。希望将来居家医疗服务能够得到医保的支持,真正惠及老年失能患者。(2)专业居家医疗服务人才缺乏[12]。以医院为代表的上门医疗服务人员基本都是专科医生,如营养科、烧伤科、急诊科等,缺乏全科医学思维,因此提供的服务也多是某些单一的服务,不是综合性的医疗服务,因此笔者更愿意称这种模式为“上门医疗”而不是“居家医疗”。基于我国国情及患者需求,亟须开展专业居家医疗各类服务人才的培训,促进居家医疗人才队伍规范化、专业化,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需求,尤其是为失能老人提供便捷高效的就医渠道。(3)缺乏电子病历系统。现在国内还没有完善的居家医疗电子病历系统,以公立医院为代表的上门服务对患者仍采用纸质化的病案管理。完善的居家医疗服务不仅仅包括医疗,还应该包括家庭关系、适老化改造、药物管理等,随着患者人数的增多,纸质化病案的不便性会凸显出来,迫切需要一套简便有效的电子病案系统以便于管理。1.3以民营医疗为代表的居家医疗服务1.3.1以民营医疗为代表的居家医疗服务模式内容(以济南市某民营医疗机构为例)公立医院因其患者量大、医生工作负荷重等客观原因,部分医务人员在对患者服务上存在一些短板,如看病过程中交流时间短、患者排队等待时间长、专家号难挂、病房拥挤等。针对这些现象,民营医疗在医疗服务上,把对方的短处变成自己的长处,形成自己的高端服务品牌,为消费者提供高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医疗护理服务。济南市某民营医疗机构向老弱失能者提供自付型综合居家医疗护理服务。该民营医疗机构的居家医疗服务团队由医生、护士和社工组成,跨学科团队对患者进行生物-心理-社会全方面、连续性的护理和医疗服务。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老年综合评估、体格检查、慢性病管理、用药指导、康复护理、远程医疗咨询、社工照护、安宁疗护等。其服务对象是缴纳会员费或购买居家医疗服务包的消费者/患者,对于购买居家医疗服务包的消费者,居家医疗团队会上门对其进行初期、中期、结案评估,准确了解消费者的身体状况从而为其制定3种不同等级的服务包。不同等级的服务包也可以为该医疗机构进行接诊人次分流,有助于提高服务效率。当消费者/患者需要服务时,居家医疗团队通过打车、自驾或者公共交通等方式快速上门服务。此外在该民营医疗机构的居家医疗服务中,医生和患者的初次沟通时间为40min至1h,护士和患者的初次沟通时间为30~40min,这样充分的沟通交流也能保证医患之间的充分了解,患者更能感受到人性化的关怀。因此民营医疗机构旨在提供更加优质、快捷、人性化关怀的医疗服务。1.3.2以民营医疗为代表的居家医疗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以民营医疗机构为代表的居家医疗服务是以市场为主导的探索,其以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种业态存在,高质量的民营居家医疗会针对老弱失能患者进行周全性评估,并针对评估的结果决定所需要的医疗服务、照护服务的种类和强度,目的是减少医疗及照护资源的浪费,并且减少患者及其家属在就医、经济、心理上的负担,笔者更愿意称之为“居家医疗”而不是“上门医疗服务”,但同时民营医疗机构自身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低质量的民营居家医疗服务以快速、简单临床服务为主。这种模式的突出问题是缺乏广泛惠民的支付机制,在医保支付之前很难惠及广大老弱患者。另外,周全的高质量的居家医疗服务也意味着更昂贵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服务对象,不利于服务的扩大。外资的居家医疗机构虽在欧美国家有成熟的运营模式,但在中国的发展却并不容易,很难直接照搬在原有支付体系和人才体系下的运作方式。这一模式存在两大特点和挑战:(1)服务定价和支付。与公立医院的上门医疗服务类似,民营医疗自主定价,由患者自费负担。与“家庭病床”的服务定价相比,民营医疗提供的上门医疗和护理服务的定价相对比较符合市场生产要素价格,或者说能够体现劳动价值,跟各地物价和上门服务时间及质量有明显相关关系。如杭州居家护理服务收费近300元,而济南收费200元,济南全科医生提供的周全居家医疗服务收费约500元。为了满足中低收入患者的居家医疗需求,民营医疗机构也积极引入慈善捐款和梯度定价等方式来降低中低收入患者的经济负担。北京和杭州的居家护理及康复机构与慈善基金会合作成立了专项基金来为低收入患者募款,慈善资金交由民营医疗机构后,由其来提供义诊。济南的居家医疗团队按患者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费用减免,相对于高收入家庭支付500元/次的费用,中等收入家庭可以支付200~400元的费用。(2)与急性期医疗和专科医疗的协作。居家医疗照顾的患者以老弱、共病、失能为主要特征,尽管居家医疗的初衷是尽量实现患者在家养老,但在急症期仍然需要综合医院的服务,急症、手术、专科、住院服务在必要的时候都会非常重要。民营医疗基本都没有综合医院的急性期医疗和专科医疗,即使有些民营医疗建立了与综合医院的合作,流程上也难以实现好的衔接和转诊。但是,某些居家医疗服务者也提供远程或线下陪诊服务,比没有接受居家医疗的社区患者的境遇还是要好一些。
2讨论
年,在医院党总支的领导下,开发区医院全体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强化“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深入开展卫生诚信建设和医疗人性化服务,优化医疗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开发区树立了卫生行业的良好服务形象。
1、加强领导,班子团结,明确责任,领导有力。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各司其职,对所分管的工作进行经常性检查、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强对全体职工医德医风教育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引导广大职工正确看待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并积极参与。
2、健全制度,科学管理,优质服务,文明行医。特别是注重了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制定了《员工手册》,每人一册,《医院各类人员职责管理规定》,每科一本,加强对医院职工的管理、规范职工文明行医,进一步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和整体形象。完善了“《关于严格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廉洁行医规则》、《关于严禁接受病人及其亲属宴请、礼品、红包的规定》、《医德医风奖惩规定》”等,保证执行制度规范化,切实将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在医疗质量方面,着重抓好三级医师查房、典型疑难病例讨论、术前术后病例讨论等基本制度的落实,确保安全行医。缩短平均住院日,加快病床周转。推行整体化系统护理服务制度,病人一入院即知晓自己的主治医生、责任护士,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主动配合治疗。对出院病人实行回访制度,即患者出院十日内主治医生或责任护士须上门或电话回访一次,了解治疗效果及病人对医院的意见。在检查、用药方面,规定各科室都要严格按照病情合理实施检查,必要的检查一项不能缺,不合理的检查一项也不能查,既要保证检查质量、又要减轻病人负担。用药要贯彻有效、质优、价廉,先国产、后进口,先一线、后二线三线的原则,合理用药,切实为病人减轻负担。由业务副院长牵头的检查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科室检查、用药情况进行检查,对违反规定的予以重罚。发现医药代表到临床作“促销”的,除处理相关责任人外,还要停止该药品在医院的销售。加强外部监督。一是公开医院各项收费、检查及药品价格,坚持药品的集中招标采购,降低药品成本,真正让老百姓放心看病、明明白白花钱。二是定期发放门诊、住院病人意见征询卡,采纳病人提出的各种合理化建议,对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给予解决或答复。三是将每周半天的院长接待日延长为一天,病人或家属每周三都可以和院长面对面的座谈,直接向院长反映各种问题。九是定期召开社会监督员会议,以便及时听取社会各界对医院的反映。九是由院领导牵头组成行风联络小组,定期到区内各重点企业、外资企业、支柱企业等进行走访。如17月分别到华润锦纶有限公司、氨纶股份有限公司、正海电子网目板有限公司、首钢东星公司进行了走访,深入群众,虚心听取企业领导和职工给医院在医疗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宝贵意见。并发放200份了《开发区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信息征询卡》,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九是继续落实社会服务承诺制,保证“120”急救通道畅通无阻。
总之,经过全院职工的不懈努力,开发区医院年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医院将以此为契机,不骄不躁,继续努力,在新的一年里,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各项医疗服务活动让人民放心、满意。
一、医疗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与农村牧区医疗机构的规模之间存在差距
衡量医疗机构规模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床位数的多少。据统计局于2010年3月4日公布的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至2009年末,全区医疗卫生单位拥有病床7.84万张,比上年下降3.7%。其中,医院拥有病床6.21万张,乡镇卫生院拥有病床1.56万张。由此可以得出,乡镇卫生院与城市医院的床位数相差4.65万张之多。从这个角度来讲,城市与农村牧区的医疗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二)城市与农村牧区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之间存在差距
至2009年末,全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1.69万人,比上年末增长6.2%。其中,城市医院拥有6.51万人,乡镇卫生院拥有1.73万人。两地的卫生技术人员数量相差4.78万人。
(三)城市与农村牧区医疗制度的报销比例之间存在差距
2009年,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住院报销比例为50%。2010年,内蒙古将继续提高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内蒙古将城市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住院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75%和60%以上。相比城市居民而言,2009年,农牧民实际住院报销补偿比例为43.6%,两者虽仅相差6.4个百分点,但这足以让本不富裕的农村牧区居民在遇到重症疾病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二、医疗服务均等化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经济发展方面
相比较而言,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其医疗服务水平也就自然与城市存在一定差距,导致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
1 历史渊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10条第二款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证明,向常驻地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出手续”,这标志着我国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导致我国各地区城乡二元格局的形成,从而使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愈来愈大。
2 收入来源。城市是一个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地区,社会分工细密,因此居民有多种收入来源,但农村牧区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居民多以种植业、畜牧业等为经济来源,体力劳动负荷较重,从而导致了二者收入水平之间的差距,进而使得农村牧区居民的身体健康得不到根本性保障。
(二)制度建设方面
构成组织的基本要素中,制度的建 设与完善是最基本的,而正如一个组织要得到持久的发展,必须要有一整套相配套的制度作保障一样,政府在提供公共医疗服务方面,也需要有一套高水平、高效率的能够保证城乡居民享受平等医疗待遇的制度。既然不均等的源头在于农村牧区的医疗服务水平低,因此,我们应当审视现行的新农合制度本身是否存在极大的缺陷。
1 “事后付费”的补偿模式。目前,我区乃至全国的新农合制度采用的付费模式是事后付费,即病人只有自己先行支付医疗费用,出院后方可得到一定比例的补偿,这样的补偿模式一方面使得新农合的保障力度大大减弱,农民参合与否几乎没有区别,这使得将要参合农民的参合意愿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已参合农民不再愿意到医院就诊,农民的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促成了医疗服务不均等的恶性循环。
2 “保大多保小少”的报销模式。目前,我区的新农合制度多采取“保大多保小少”的报销模式,即对于在医院就诊的费用报销多,而对于门诊服务却报销少,甚至不予报销。呼和浩特市卫生局于2009年确定了34家新农合市级定点医院,根据其公布的结果,2009年一季度全市住院补偿资金占统筹资金支出总额的92.81%,而大额门诊补偿资金仅占统筹资金支出总额的7.19%。但现实情况是,农村牧区居民大多数情况下选择去门诊治疗,这使得这样的报销制度形同虚设,同样会形成恶性循环。
3 筹资金使用不当。在新农合制度中,政府的工作重点不在于利用现有资金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村牧区居民的医疗服务水平,反而将工作重心着眼于提高统筹资金的结余率。2009年,在呼和浩特市的34家新农合市级定点医院中,第一季度统筹基金的使用率为69.29%,统筹资金结余为30.71%。从长远来看,政府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统筹资金后续的正常运转,但这却是以降低农村牧区居民的医疗服务水平为代价的。
4 新农合定点服务点的局限性。近年来,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农村牧区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导致他们无法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从而也就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条件的医疗服务水平,而医疗费用快速增长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垄断性。在目前的新农合制度中,一般选择公立医疗机构作为定点服务点,将民营医疗机构排斥在外,加之政府在监管方面的缺位、失位,导致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上涨。
(三)财政投入方面
首先,财政投入的不均等导致城乡医疗服务水平的不均等。2007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中,用于城镇医疗卫生支出的费用为228211万元,而用于农村牧区医疗卫生支出的费用仅为1354万元。
其次,财政补贴方式的片面性同样导致不均等。在新农合的财政补贴中,不论是中央补贴抑或是自治区补贴,采用的是“一刀切”的方式,但这种补贴方式却没有考虑到某些农业人口占极大比重的地区会因为财政补贴水平与实际需求不符,导致他们只能通过采取降低所提供的医疗服务水平来弥补,使得不均等的问题出现。
三、实现医疗服务均等化的对策
所谓均等化,即为逐步实现均等、公平的过程。但这种公平不能一概而论,在某种意义上,公平的真正含义并不仅指所有人一律平等,还
包括所有人一律平等基础上的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对等。真正的均等应当是为农村牧区居民提供与他们所缴纳的参保费用相适宜的医疗服务水平,并积极引导农村牧区的经济发展走向更高水平,这样他们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便自然水到渠成。相比于其他省市而言,实现医疗服务均等化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是一个由多民族共同组成的民族地区,境内共有4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占自治区总人口的1/5,各民族风俗习惯迥异,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呈不均匀态势。因此,重点在于解决好农村牧区的各方面发展问题。
(一)提高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水平,积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处理好“三农”和“三牧”问题。可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条件优势,大力发展“羊煤土气”四大支柱性产业,实现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风能、水能发电产业,为当地农牧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由“输血”转变为“造血”,为城乡一体化的早日实现奠定基础。
(二)改变公共财政支出结构,扩大财政支出中用于医疗支出的规模,尤其应加大对乡村地区公共服务体制建设的投入,重点扶持农村牧区医疗服务事业的发展,平衡城乡投入结构,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农牧民住院费用报销比例。
(三)充分认识到现有新农合制度中存在的固有缺陷,积极探索新农合制度的改革方向。首先,积极探索事前付费的补偿模式。由第三方即商业保险公司负责管理农牧民个人的资金账户,当其住院需要缴纳医疗费用时由保险公司出面,解决农牧民就医的后顾之忧。其次,提高门诊服务的报销比例,并灵活根据各地实际需要制定报销标准。再次,政府在管理统筹资金时,坚持提高农牧民医疗保障水平和提高资金结余率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最后,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及其他多种市场主体的参与,为其进入医疗服务市场创造条件。同时,政府应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恰当规范各医疗机构的行为,做到既不越位也不失位。
(四)扩大新农合制度的受益面,不仅考虑到农村牧区中的本土居民,同时也应考虑到各市农村牧区的进城务工人员及失地农民一旦回乡之后的参合问题,为他们预留出足够的保障资金,以解决其后顾之忧。
(五)鉴于目前在我区广大农村牧区主要是由一批50岁以上的乡医苦撑局面,有志于农村牧区医疗卫生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的现实状况,必须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薪酬待遇、扩大保障范围等措施,鼓励大批优秀专业人才深入农村牧区,实现农村牧区卫生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提高农村牧区现有从医人员的专业素质,2009年,乡镇卫生院拥有卫生技术人员仅为1.73万人,应逐步增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
医院完善和落实医疗制度:加强关键性医疗制度强化了环节管理,细化,完善门诊工作制度,工作流程,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积极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年基础上,做好门诊工作,方便病人就诊,设立了病人康复知识宣传栏;调整门诊室的设置,增设特色门诊;在节假日,我们与媒体合作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门诊咨询:修订门诊各岗位工作人员职责。方便病人夜间就诊,制定门诊抢救流程及门诊应急处理程序,在门诊设立服务处,对盖章,医保政策咨询,评残实行"一站式"服务,方便了病人及家属。力求门诊工作无缝隙,零缺陷。门诊各项制度的落实正在向规范化方面进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医院加强门诊质量控制:门诊病历书写规范及要求;修订门诊质量控制标准;门、急诊的工作流程;修订门诊各岗位的人员职责;制定门诊纠纷处理预案及流程;并实行定期检查和随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以便随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门诊工作质量的提高。
二,强化基础质量管理,提高医务人本文来自员整体素质
临床心理科是我院的特色科室,许多工作都具有特殊性,临床心理学科面临许多新知识需要我们掌握,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高标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操作常规,各规章制度及规范以及专业相关的专业理论及医学进展要求建设心理科。全面提升医务人员的理论水平,医务人员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与应急能力综合素质是保证基础质量的关键之一,因此,今年则重抓了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增强法制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及防范措施。抓医务人员有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学习,规范各项诊疗行为。今年我院承办山东省临床心理学年会,承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精神疾病神经科学研究进展》。邀请南京市著名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张纯主任对社区危机干预工作者进行了危机干预知识培训。
三,加强医疗保险管理,合理收费,减轻病人负担。
医保工作的好坏,对医院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今年我院的医保工作目标就是争创诚信医保单位,围绕医保工作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强与医保沟通,严格规章制度,20*年度被评为医保诚信标兵单位,补贴84。38万元。在去年获得医保诚信a级单位及门诊大病管理服务最佳窗口单位基础上,今年获得医保诚信标兵单位。今年终医保检查中也得到医保办领导的肯定。
根据工作要求,制定并贯彻好"新农合"各项工作制度及住院流程图,用药目录协议书等。在工作检查中几近满分,给予高度评价。
2,每月抽查门诊医保大病病历及住院医保病人病历,按医保中本文来自心要求及时送检,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反馈处理。
3,整理上报医院定岗医师信息统计上报工作。根据icd—10标准,完成精神科医保准入病种界定,并与财务科一起调整网络,启用新住院病人病种目录管理,目前运行良好,发现问题及时与医保联系处理。
4,全年新增办门诊大病650余人次,目前医院门诊大病病人已达2217人,结算门诊大病1471余人次,门诊统筹金结算5*。2余万元,比去年翻了一番。
5,安装了门诊大病证年审程序,全年共年审门诊大病证810人次,减少了病人报销的等待时间。
四,精神疾病社会防治工作
一,完善*市精神疾病防治体系,积极开展精神疾病社区防治工作
1,社区精防人员培训:组织专家对全市的社区卫生服务精防人员80人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区管理的技术培训。
2,社区指导和建档:安排专职人员分别
负责市内四区精防工作,定期对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精防工作指导,基本做到每月对全部社区指导1次。
二,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市民的心理健康水平
1,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基地作用
20*年每周均安排了市民讲座(46次),并为参观团体进行专题讲座3次,听课市民1200余人。定期为市民进行免费的心理咨询,每周一次,全年已开展46次,咨询市民320人次。全年开展免费心理测评1320次。生物反馈治疗:120人次;沙盘治疗110余人次。到基地免费参观学习的人数达6200余人次。免费发放心理健康文字宣传材料(20种)9万余份。
2,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五进"活动
(1)讲座和咨询:已开展社区,学校,机关等讲座142场,参与市民23000余人。在社区,学校开展免费的心理健康咨询活动68次,安排专家146人次,咨询市民580人次。
(2)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10月10日邀请北京著名心理专家唐登华教授在*日报社阳光大厅举办了亲子关系讲座,参与市民500余人。
3,精神卫生科教宣传
组织专家对生活中常见的精神健康问题进行分析,点评,并对市民的精神健康知识和行为进行指导。每周固定在*人民广播电台,*早报,财经日报宣传心理健康知识。1-11月共开展媒体宣传430次(报纸305次,电视台8次,广播电台91次,网络26次)。面向市民发放健康折页,健康处方20万份。
三,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20*年连续举办地震救援,海上救援等危机干预演习6次,加强了危机干预队伍建设,提高了干预能力。20*年7月,*驻军某部发生一战士自杀事件,中心安排四名专家前往,为200余名战士进行了干预讲座,开展心理问卷调查,解答了他们提出的各种心理问题,并连续2天对30余名战士开展了个体干预。针对甲流在高校造成的心理恐慌,中心安排专家深入理工大学,恒星学院校园进行心理干预,并对*多所大学辅导员们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心理防护的培训。防治甲流期间共发放心理干预宣传折页4万余份,对缓解市民对甲流的恐惧心理起到了重要作用。10月2日,受市公安局的邀请,随同市公安局领导到新疆对维稳*特警进行心理疏导。我们的工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是我们最大的快乐。
五,医技科室等其它:
药房,检验,特检科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窗口服务形象,树立为临床服务,为病人服务意识。药剂科抓药品质量,坚持药品质量第一,加强管理,改变既往药品盘亏现象,做到帐物相符,杜绝假劣药品事件发生,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检验,特检科爱岗,敬业,坚持"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原则,始终以为临床和病人提供良好服务为目标,下收下送,保障临床需要。
本文来自
关键词:医疗保险;医疗服务;制衡;监管
作者简介:申曙光,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双骋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 广州 510275)
魏珍,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人民军事经济学院军队财务系讲师(广东 广州 510275)
一、引言
医疗服务市场同时具有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外部性、政府干预及非营利性五个特征。①为克服这些天然缺陷,在医疗服务市场中引入医疗保险作为第三方购买者,是世界上很多国家采取的做法。社会医疗保险作为第三者,不仅内在地具有对医疗服务供方和需方的制衡作用,而且可以对医疗服务行为与就医行为主动地进行监管。与普惠制的福利型医疗保障服务模式相比较,社会保险模式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因此不管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有实践。
在1998年之前,中国长期实行的是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为主体的医疗保障模式。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医疗保障体制也由国家承担主要责任的公费医疗与劳保医疗转向了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责任的社会医疗保险模式。1998 年中国建立起统一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覆盖城镇就业人员;2003 年开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以覆盖广大农村居民;2007 年建立起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覆盖城镇非从业人员。再加之医疗救助制度,中国用三大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医疗救助制度实现了全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制度全覆盖。可见,我国医疗保障的发展之道在于“全民医疗保障”②。
全民医保大大拓展了国民医疗保障的覆盖面,且医保支付水平不断提升。但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是:随着全民医保的发展,医药费用快速增长;并且在医疗卫生费用快速增长的同时,医疗服务的质量却并未因此而得到同步提升。长此以往,社会医疗保险基金会入不敷出,全民医保体系将遭遇严峻挑战。因此,在全民医保制度框架基本建成的今天,我国医疗保障与医疗卫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协调好医疗保障之需求方、供应方和支付方三者之间的关系,③使医疗保险作为支付方起到制衡和监管医疗服务行为并控制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的作用,以促使医疗机构和医生作为供应方为作为需求方的参保者提供性价比更高的医疗服务。换言之,从医疗保险的发展阶段来看,我国医疗保险建设的重点应发生改变,将从以制度推进与扩大覆盖面为建设重点,转向以强化管理、提升服务为重点,以加强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供给方的制衡与监管。由于理论上缺乏对医疗保险制衡作用机理与机制的系统研究和探讨,难以对实践形成指导意义,使得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尽管采取了一些监管医疗服务的措施,但效果有限,且缺乏持续性。因此,探讨医疗保险如何通过完善第三方制衡与监管机制、以达到控制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并同时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目的,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医疗费用支付方与医疗服务提供方之间的关系
一个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模式决定着医疗卫生体系功能的发挥。从世界范围来看,根据政府和市场在医疗卫生体系中的作用范围及其具体实现形式,各国医疗卫生体系模式主要可以分为垄断整合型(英国为代表)、市场主导型(美国为代表)、公共合同型(即社会保险型,德国为代表)、公私互补均衡型(新加坡为代表)等,各种模式都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缺陷。④由于医疗市场的特殊性,无论实行那种模式,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控制“供方诱导需求”或“过度医疗”。世界各国都在进行这方面的实践和尝试。如英国在其全民免费医疗体系中将医疗付费者与医疗提供者分开,然后让政府专门设立的付费者模仿商业医疗保险公司的运作方式,采用多种新的方式为医疗服务提供者(包括家庭医生和医院)付费。⑤而德国作为典型的社会保险型国家,其措施主要有:一是医疗保险机构和医疗服务提供者分离得比较清晰,两者是合同关系。二是从服务提供方来看,医院所有权清晰,分为公立医院、私立非营利性医院、私立营利性医院。且其医院补偿机制主要采用“双重补偿”的方法,即医院的投入成本和运营成本各有其补偿来源。⑥三是从费用支付方来看,德国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是公益法人,实行社会化的专业管理,在坚持政府主导之下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强医保经办机构之间的竞争。医保经办机构为了争取更多的参保人,进而获得更多医疗保险资金,就会为参保人选择优质的医疗服务供方,有动力加强成本的控制,降低卫生费用的支出。德国的医保经办机构已经达到专业化、竞争化和法人化的标准。⑦可见,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卫生体系模式,厘清费用支付方和服务提供方的关系,通过内在机制加强两者之间的制衡,以达到费用控制和质量保证的双重目标,是国际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
反观我国,2009 年的新医改明确规定我国将采取社会保险的卫生体系模式。而当前,国内无论是公共政策部门,还是理论界,对社会医疗保险的认识多偏好将其作为资金筹集及风险分担机制,强调其医疗费用支付功能。然而,从比较卫生体系的角度来看,社会医疗保险是一种代表性的卫生体系模式,其制度设计不只是包括资金筹集,还有服务提供与管制方面。并且,更为关键的是,社会医疗保险实际上对服务提供与管制有着自己的要求与特色。⑧我国全民医保时代已经到来,并形成了基金管理人、医疗服务提供者和患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衡的新格局。基本医疗保险作为卫生体系中的重要一极,其行政与市场方式相互渗透的规制特点,为其在信息不对称的医疗市场发挥独特作用提供了基础。⑨而要发挥医疗保险的这种作用,实现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的制衡与监管,必须建立起长效机制。2010 年5 月,同志在全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建机制是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的关键。必须建立有激励、有约束的内部运行机制,推动提高服务效率和运转效能。”⑩2012年5 月,同志在医改领导小组第九次全体会议上再次强调,医改的核心就是转换机制、建立机制。也正因为如此,新医改方案从谈判机制、支付机制等方面规定了如何加强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的制衡作用。如第十一条:积极探索建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发挥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和药品费用的制约作用。第十二条:强化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的监控作用,完善支付制度,积极探索实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建立激励与惩戒并重的有效约束机制。11
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的制衡与监管贯穿于两者互动过程的始终。好的制衡机制通常具有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和协调功能。要具备这些功能,有效发挥医疗保险内生的制衡与监管作用,应该构建包括事前的谈判机制、事中的支付机制、以及事后的考核评价机制的系统、全面的机制体系,以平衡各方利益关系,达到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和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目的。12
三、谈判机制的构建
如前所述,医疗保险谈判机制的建立被纳入新医改方案之中。这为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提供方建立制度化的谈判机制,开展医疗服务谈判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重要契机。13可见,谈判机制的构建是必要的,今后的医保改革要探索建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在综合考量各个利益相关者的立场、利益、改革的空间和手段,以及自身的制约因素的前提下,搭建一个平台,导入参与者相协商、平衡和讨价还价的过程。14同时,谈判机制的构建也是可行的。当前,医疗费用的补偿者(提供者)主要由医保机构来承担,这为买方主导奠定了“资本”及“话语权”优势。此外,经办能力的提高为买方主导提供了人力基础,医保信息优势为买方主导提供了较多的知情权。因此,为了实现医疗服务适度让利的经济效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费用,让参保者得到更多的实惠,医疗保险有必要也有可能与医疗服务及药品提供方进行服务质量、服务价格等方面的谈判。实质上,医疗保险的医疗服务购买过程是一个市场交易过程。市场性质的平等协商谈判应该成为处理他们之间利益协调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受到管理体制层面因素的制约,谈判机制的建立并非轻而易举。
一是部门权力的钳制。目前医疗保险的管理体制还没有理顺,有些地区医疗保险有人社部门和卫生部门两个行政部门管理。建立完善的谈判机制,前提是出资方和提供方都是独立的市场法人主体,政府管理部门与它们实现了管办分开。15而我国的医疗服务提供机构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都未成为独立的法人,仍然是行政主导。他们还不能适应角色和管理理念的双重转换,开展医疗保险谈判的动力不足。推进医疗服务机构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法人化是改革的方向,但这在短期内难以实现。目前我们只能做到政府职能相对分离,不集中在一个政府实体。16由一个部门组织出资方,另一个部门组织服务提供方进行谈判,以抵消政府部门权力干预导致的利益偏向。因此,在卫生体制改革中,要实现医疗保险管理职能与医疗服务管理职能分别由人社部和卫生部两个部门分管,形成部门间权力制衡机制。
二是部门利益的协调。谈判机制的建立涉及多个部门,包括发改委、物价部门、卫生部门和社会保障部门。医疗保险谈判定价是一种类似于市场议价的定价方式,与我国现行的医疗服务(包括药品)实行政府定价相矛盾。当前,我国主管医疗服务(包括药品)价格的制定的行政部门是发改委与物价部门,如果全面开展医疗保险谈判,势必会弱化物价部门医疗服务价格制定权力。另外,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实行由卫生部门主导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办法,组织和管理药品招标采购是卫生部门的一项权力。而如果通过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议价来进行药名采购,势必会弱化卫生部门的权力。因此,要加快医疗保险谈判机制构建的进程,必须适当改变现有的政府组织结构,以协调好相关部门的利益关系。
在谈判机制构建过程中,一方面首先要明确谈判主体的角色定位。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医疗服务提供者应以平等的购买方和提供方的身份进行谈判。而由于医疗保险的谈判机制主要涉及的是价格问题,鉴于目前的价格管制机制,有必要让各地政府的物价管理部门参与谈判。物价部门可以做为中立的中介者参与到谈判的整个过程中来。不仅可以扮演协调者,而且还可以积极主动地推动价格管理体制的改革。17另一方面是要明确谈判的主要内容。谈判一是围绕医疗服务支付方式、价格以及服务质量来进行。既包括单项支付价格,也包括医疗服务整体的支付方式与价格,更重要的还包括医疗服务范围和质量,以及对医疗服务的评价标准;二是具体的分担机制,医保机构的拒付标准以及拒付依据的监测方法,均是医保机构与医疗机构谈判的内容,而且都应该载入协议。
四、支付机制的改革
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走向全民覆盖之后,医疗保险将成为参保者医药费用的主要支付者。正因为医保付费是医院的主要补偿资金来源,医保付费机制事实上就成为了医疗服务和药物的定价机制。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被赋予合理使用医保资金,甚至监管医疗机构行为的重任。2011年6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医保付费方式改革的方向,并强调改革的原则:在不增加参保人员负担的情况下,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增长。182012 年的医改政策,将医保付费方式改革放在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国务院的《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提出把改革补偿机制作为此次公立医院改革的切入点,同时明确把“发挥医疗保险补偿和控费作用”作为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首要措施。19
所谓社会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是指作为付款方的社会医疗保险机构,代替被保险人支付因接受医疗服务所花去的医疗费用,并对医疗机构因提供医疗服务所消耗的经济资源进行一定补偿的支付方式。20当前国际通行的医保支付方式主要有:项目付费、总额预付、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以及按服务单元付费等。由于各支付方式利弊不同,国内外均表现出单一支付方式向多元化混合支付发展的趋势。而究竟选择哪些方式、并如何加以组合,才能有效地调动医疗机构的积极性,引导医生的诊疗行为,促进其合理诊疗,使之一方面控制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服务或遏制过度医疗,另一方面确保医疗服务的基本品质,这正是医保机构的专业服务内容。具体到哪种类型的医药服务应该选择哪些付费模式的组合,则需要医疗机构与医保机构的反复博弈并谈判才能最终确定。
支付方式改革的核心是在协商谈判、科学测定的基础上,通过经济杠杆的调节功能,达到促进医院加强内部管理并合理配置资源的目的。其顺利推进可以引导转变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不正当趋利行为。实际上每一种付费方式都有其利弊,必须因地制宜,综合采用。如实践已证明,如果医保机构采用“按项目付费”方式主导,必然会导致供方诱导过度消费的概率大增。但项目付费也有其优势,对于一些费用较高的特殊医疗服务,医保机构可以依照其开支项目逐项进行审查。而如果采取单一的总额预付制,虽然管理成本低、控费效果明显,但由于总额预付在实现控费的基础上,并没有进一步形成其对医疗机构长效的激励机制,医疗机构迫于控费压力,在其医保基金剩余不足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推诿医保患者的现象。当前,国际上公立医院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改革,主要将预期付费支付方式尤其是总额预算制结合按病种分组付费(DRGs)作为改革取向。21我国各地也在探索改变单一的按项目付费的模式,拟尝试采用总额预付制、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等多种支付方式并存的全新付费模式来支付医药费用。其中最主要的是:一是采取 “预付制”(prospective payment system);二是采取集团购买、打包付费的机制,打包的标准可以如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等。这两种付费方式各有不同的优劣,其正常运行也需要不同的支撑条件,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医疗服务。两者的共同点在于均是针对某一类人群,为医疗机构提供一笔协商好的费用,医疗机构超支自理,结余归己。总的来说,当前支付机制改革的方向是通过不同支付方式的科学组合,建立激励与制约机制,引导医疗机构向参保者提供高成本效益比的医疗服务。
五、评价机制的建立
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参保人员很难对医疗服务提供方提供的医疗服务进行评价,医疗服务提供方也不会对自身进行客观评价。而医疗保险机构则可以凭借其信息、规模、专业优势建立对医疗服务提供方的考核评价机制,发挥医疗保险制度的监督功能,引导医疗服务供给方提供合理诊疗,从而达到控制医疗保险费用,并保证服务质量的目的。22评价机制的建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是建立考核评价指标及标准。具体可包括控制医疗费用的评价指标、医疗质量的评价指标以及参保人员满意度评价指标等。评价机制的建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考核评价指标及标准。具体可包括医疗服务质量的评价指标、控制医疗费用的评价指标及参保人满意度评价指标等。二是建立定点机构医疗保险信用等级制度。定点机构医疗保险信用等级制度的核心在于通过长效激励约束机制赋予医院自我管理的空间,促进医院间的良性竞争,以达到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目标。它依据考核指标标准,对定点机构遵守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和执行谈判协议的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估,再将定点机构划分为不同等级进行分类管理。相关研究证明,医疗保险信用等级制度的实施对于不同信用等级医院的经济收益和社会声望均具有显著影响,并能达到费用控制的目的。23三是建立定点机构的奖惩机制。对于合格的定点机构,可采取提高其信用等级,延长合同期限、经济奖励等措施进行鼓励;而对不合格的定点机构,可降低其信用等级,甚至取消其定点资格。
其次,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的制衡监管不能仅仅停留在医疗机构,还应该延伸到医疗服务人员。医保不能决定医生的行医资格和行为,但医保可以从“是否及如何付费”的角度对医生的服务行为和质量进行监管,由此,医疗保险应该能做到引导医生的医疗行为,促进其合理检查、合理用药、以及合理治疗。2012 年4 月,国务院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 年主要工作安排》,已正式提出要“逐步将医保对医疗机构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24。目前已有8个省、57个统筹地区探索建立“医保医生”管理制度,许多地方采取实名制、实时监控医生医疗行为,这样就不会因为个别医生行为而处罚整个科室乃至医院,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疗保险机构和医院的关系紧张态势。25这说明医保管理部门不仅有将监管延伸到医保医师的理念,更要有监管医疗行为的能力和经验。26而要真正达到对医保医生行为的有效监管,实现费用和质量的双重控制,必须明确各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使卫生部门、社保部门以及物价部门协同工作;对医生行为评估体系建立起具体考核标准,落实医生信用管理的有效性;建立信息化监测手段,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监管,全方位监测医生的医疗行为等。
再次,加快完善医保信息系统建设,以实现医疗保险精细化管理是实现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的制衡与监管的技术支撑。必须有一个能够支持全天候对就医和记帐数据进行大规模和全面处理并能够进行医疗费用控制和财务管理等的信息系统为依托,才能使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在保费结算、支付监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六、结语
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过程当中,如何处理好医疗保险与医疗服务的关系,是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在目前实行的社会保险型卫生体系模式下,医疗保险内生地具有制衡与监管医疗服务的职能,而全民医保的推进,更对这一职能的实现提出了战略要求。它要求医保的制衡与监管能达到合理控制医疗费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以及确保参保人就医满意度的目标。在其中,更要处理好费用控制与医疗服务质量控制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有所偏失。而要有效发挥医疗保险的这种职能,必须加强长效机制建设,以确保制衡与监管的科学性与高效性。如构建合理的谈判机制、支付机制、评价机制、医保医生的管理机制以及精细化的信息系统管理等,使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的制衡与监管贯穿于医疗行为的全过程。此外,这些机制的建立并不是孤立的,需要宏观体制的调整与之配合;其发展也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医疗保险与医疗服务提供方之间的不断互动与博弈中日益完善。
注释:
①Pauly,Mark V:“Economics of Moral Hazard:Comment”,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58,1968, pp.531-536.
②申曙光:《中国医疗保障体制的选择、探索与完善》,《学海》2012年第5期。
③何佳馨:《法、美健康保险法之模式及中国的借鉴》,《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12期。
④⑥张录法:《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四种模式》,《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年第1期。
⑤顾昕:《走向公共契约模式――中国新医改中的医保付费改革》,《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年第7期。
⑦顾昕:《走向有管理的竞争――医保经办服务全球性改革对中国的启示》,《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1期。
⑧彭宅文:《卫生体系模式之社会医疗保险》,《中国社会保障制度》2013年第4期。
⑨傅鸿翔、陈文:《行政管制抑或市场规则――探索合理化医疗服务的监管之路》,《中国医疗保险》2013年第7期。
⑩见,2013-08-05。
19资料来源:《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2013-08-06。
徐庄生院长的工作很有特色。他介绍自己的管理经验时表示,我每周一上午开一次例会,称之“理事”;周二下午集中批条,称之“办事”;周四下午召开院长办公会,称之“管事”。通过“理事、办事、管事”,建立起医院管理的长效机制。
全面提升医疗质量
为全面提高医疗质量及医政管理,潜山县医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使医院内部管理再上新台阶。管理年活动中,全面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改进医疗服务质量,重点整治医疗机构的非执业医师、非执业护士和非卫生技术人员行医情况,整治乱用药、乱收费现象。通过完善监管制度、公示医疗服务费用和质量信息、公开投诉电话、实行责任追究制等措施,提升了医院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改善了医院就医环境和服务态度,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医院建立健全了医疗质量控制体系。根据医、护、药各部门技术质量管理的要求,制订了具体内容、要求,使各科质量管理目标责任明确。经常组织医疗质量考评,并对住院病历、归档病历、处方及各类登记本进行检查,及时公布检查结果并进行奖惩。在此基础上,医院强化了管理约束机制。徐院长介绍说,医院重点加强了防范措施,先后制定完善了三级查房制度、首诊负责制度、危重病例会诊讨论等数十项管理制度,完善全院各类人员服务质量标准,还向社会公开推行承诺服务,公开药价、医检价,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得到了患者的广泛认可。
同时,医院积极强化护理工作,从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技术操作入手,重点加强了危重病人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树立了“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满足病人需求”的临床护理工作理念。多年来,护理部坚持岗前综合知识培训,每年进行两次护士理论和技能测试;全面开展了“模式病房、整体护理、责任制护理”,强化五种护理文书书写,逐步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医德医风优良、技术过硬的护理队伍。
此外,医院集中有限财力优化诊疗设备。为提升整体诊疗水平,潜山县医院先后购置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细胞计数仪、尿液分析仪、钾钠氯钙测定仪、麻醉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婴儿保暖箱、微波治疗仪、腹腔镜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国内外先进设备,为患者提供了先进的诊疗设备。
全力破解看病难问题
为解决百姓“看病难”问题,县医院从改善住院条件入手,把建设住院大楼做为近几年的重点工作。目前,住院大楼已成为潜山县的民心工程、阳光工程、样板工程,也成为现今潜山县城的标志性建筑。
徐庄生院长介绍说,大楼内设感染性疾病科、手术室、麻醉科等高标准手术室,全面满足了心胸外科、颅脑外科等高难度复杂手术对空气的灭菌无尘要求。住院大楼除高标准的手术室外,还设置了中心供氧、中央空调、微机智能化网络、电视、电话、人流和物流电梯、备用电源系统、消防自动喷淋系统等。病房实行人性化设置,购置了全新的床上用品,病室均设有卫生间,还有储藏柜、陪护床可供患者家属选用。
现在这个时点谈论医疗服务业,很多投资者可能觉得是不是太晚了,投资者普遍感觉医疗服务类的股票估值太高了。其实如果回顾下以前医药的白马股就知道行业趋势远比短期估值重要,上一轮大牛市云南白药、天士力、片仔癀等为代表的中药股在2007年估值也很高,即使经历了2008年的大幅度调整,现在股价仍然是2007年高点的数倍,2007年貌似高高的山峰,现在看来不过是山脚的小山丘,连山腰都还没到。所以看行业大趋势更加重要,只要行业前景广阔,行业内的领先企业,即使现在看来的高位买入,到未来看也是相对的低位,当然如果能在回调低点买入更好。
历史上我国医疗服务市场被严重的压制,以美国为例,美国医疗服务市场与药品市场的比例是8:1,而我国2011年这一比例仅为5:4,2011年我国医疗服务市场规模8296亿元,而当年医院终端药品销售收入规模6639亿元。2011年民营医院床位数占整个市场比例仅9.72%,按照国家要求到2015年,民营医院床位数将占到整个市场20%。从国家政策层面,2009 年4月《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13年10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的“非禁即入”,我国新医改政策明确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并提高诊疗服务收入,我国医疗服务将出现类似于美国70年代的爆发式增长。
医疗服务价格长期看涨,长期以来,我国医院的医疗服务“社会公共产品色彩浓厚”,医疗服务价格由国家发改委制定,上海2012年率先在4家公立医院试点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医疗服务价格处于上升通道中。同时医疗服务的量也在持续上升,一直以来,三甲医院人满为患,二级、一级医院则门可罗雀。浙江省将从今年4月1日起,在全省推行“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这将大大提高基层、一级、二级医院的医疗服务量。照此趋势,全国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量都将上升。另外随着医生多点执业逐步推开后,医生群体的整体工作时间增多,将促使医疗服务总量上升。
目前民营资本开始大量进入医院,很多民营资本是盲目的投资,他们缺乏管理经验,大量资本涌入抬高了医院的收购价格;医院投资周期长、平均利润率在10%~15%,我国民营资本应该选择性地进入利润丰厚的、有特色有壁垒的中高端医疗服务市场,而不是盲目投资投机,未来民营医院分化是必然,收购医院风险与机遇并存。
A股医疗服务类公司有,做专科医院的爱尔眼科、通策医疗,另外马应龙也有部分专科医院资产;医疗器械的新华医疗、鱼跃医疗;另外复星医药、信邦制药、恒康医疗均有涉足医院的并购;还有做移动医疗的九安医疗。目前这些公司估值均不便宜,但只要医疗服务类大方向没问题,其中能跑出来的竞争优胜者,长期看股价还有拓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