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3 15:54:33
导语:在复习教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化学知识点模糊
在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许多学生存在的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仍然对化学的一些概念的知识点比较模糊,许多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常常出现概念的错误.学生在进行化学现象以及化学事实的实践和学习过程中,未能对其中的化学概念进行有效的总结,这样就无法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学习中没有对化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层次分明的整合和构建架构框架,在做题上就导致学生对题目很难进行全面的思考.
2.化学复习过程中审题不清
在高三化学复习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出现审题不清的现象,有些在做题的过程中出现书写不规范的错误,尤其是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上经常会出现错误.
3.化学复习综合应用项目存在不足之处
在高三化学复习教学过程中,学生还在综合应用项目中存在不足之处.许多学生在进行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或者是新类型题解答时,常常因为自身的分析能力不够,自学能力存在问题,导致学生应对这样的题目一时不知道如何进行解答,出错率比较高,在化学考试中丢掉很多的分数.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高考化学题目很多是联系现实生活的,这些题目的出现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应用程度,使学生能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在高三化学复习实践过程中,学生一般只是复习课本的知识,没有对化学知识进行整体上的复习和吸收,这样在做到联系实际的题目时,经常会因为自身的能力不足而出现错误.
二、有效进行高三化学复习教学实践的措施
1.教学方式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有效加强高三化学复习教学质量,教师应该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就像化学物质的化学反应一样,它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才能加快反应速率的.因此,在化学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更多的教学方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在高三化学复习阶段,一些学生可能会出现烦躁等负面情绪,这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整,根据化学知识的架构体系进行复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在多样的教学模式之下,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带着兴趣去复习,对于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对于还不太扎实的知识进行重点复习和补充,以此来为学生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使学生能够在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行复习,提高复习效果.
2.组织学生进行知识整体复习和掌握
在化学复习过程中,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的整体复习和掌握,对于基础知识,应该指导学生进行务实的复习和掌握,对于重点知识的复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首先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和掌握,然后针对经常做过的题型进行复习,对于学生的知识弱点进行重点复习,抓化学的主干知识,对知识进行整合,主要是围绕着课本进行复习,并且能够结合考试大纲,培养学生的化学知识统摄能力,使学生在做题阶段严格规范做题步骤和解题步骤,进行过程性教学,使学生注重解题的过程.
3.加大化学题量练习
在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教师每节课都应该安排一定的习题让学生进行解答,这样能够针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复习.针对化学的每一章节也要进行习题练习,及时进行修改,根据学生的试卷成绩进行分析和总结,针对学生错的比较多的题目加大巩固力度,同时每周再进行一次综合考试,这样能够使学生进行整体的复习,对知识点能够融会贯通.
4.适当加强实验的操作,使学生加深印象
在化学复习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适当地增加实验练习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实际的仪器操作,能够帮助学生通过仪器的熟练掌握,从而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点.
三、结语
关键字:初中;语文复习;教学
一、激发学生复习兴趣
(一)使用多媒体,激发学生求知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由被动变成主动,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然而传统的教法将学生看成被动的知识灌输对象,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使用传统的教学工具向学生面对面地传授知识,通常只能是听其形而不能观其形,一些很简单的事物描述得很复杂也不能使学生明白。而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音频、视频设备来向学生授课,它以图文并茂的特点,为学生创建一个形象逼真、色彩鲜艳、动静结合的教学情景,极大地促进和改善学生的理解能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培养学习情感,形成学习动机。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立体式地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足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求知欲、表现欲和成功欲,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创新能力。这样,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多媒体为中介的整个课堂得到优化,教学的密度加大,教学的效率提高。
(二)旧题翻新意,使知识系统化例如查字典,在小学就学过,在初中一年级又进一步学习,学生也都掌握音序、部首、笔画这3种检字法。当复习到这些知识的时候,学生会感到这些知识早已熟记在心,用不着再复习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还是按照当时讲述这些知识的要求去对待它,又怎能有趣呢?若能对其再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让学生了解字典的如“”“(引)”“(喻)”等符号表示什么,有什么意义,这样就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复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而是为了应用。以复习修辞为例,不是要看是否知道什么是比喻,什么是拟人,什么是排比等,而是要理解别人文章里为什么要用这些修辞方法,自己会不会用这些修辞,可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去写。
(三)使知识精炼化,形式多样化新课标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例如把散布于各册中相关联的知识,搜集、整理、加工、提炼、浓缩,使之改头换面,穿新衣、戴新帽,利用表格、填空等形式,重新唤醒学生的注意力。再如对重点篇目作者情况的复习,教师提醒学生从名、时、地、评、作这几方面动手集中、归类、整理,之后教师再归总。然后让学生动起来,以竞赛抢答等形式来使学生牢记这些知识。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巩固所学。
二、复习流程的安排要合理
根据复习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状态,优化复习训练程序,把复习流程工艺化,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中考复习阶段的训练程序可安排以下五步:
1.摸底测试,即利用近年的中考试卷对学生进行初中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检测。
2.系统复习,即根据考试的范围、要求和复习目标,按知识板块指导学生逐项对应复习。
3.重点复习,即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选择其中某些富有能力训练价值的重要知识进行强化训练。重点复习时要注意到知识的难点和学生的薄弱点。
4.综合练习,即将初中语文知识集约,编制训练题供学生训练。
5.模拟测试,即根据中考试卷的结构、题型、难度,编制试卷进行模拟考试。
三、复习中,重视复习效果、提高复习效率
初中语文总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在复习时既要注意复习进度,力争中考前要将知识复习完,更应该重视复习效果、提高复习效率。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重视复习效果、提高复习效率?
首先,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节复习课,这包括每一节课的复习目的、复习内容、复习方法。复习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白这节课我们应该学到什么、掌握什么,它决定了我们教师应该选择怎样的复习内容和复习方法,也决定了我们教师只能选择怎样的复习内容和复习方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目的决定一切”。
其次,教师讲解要“精”。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诱导式、师生探讨式教学法,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被人们所摒弃,因此教师课堂讲解一定要“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上课语言要“精炼”,避免“空话、啰嗦话(重复话)”;点拨要“精”,要“一语中的”,切忌“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
高年级可从认识体验提升到运用形、色及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及创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同样可运用信息技术的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情境,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让学生认识与理解明暗、色彩、线条、空间、形状、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在电脑、投影、录像等多媒体组合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制作过程的探究实践,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其他教学手段无法达到如此显著快速的效果。
二、在“设计、应用”美术学习领域中
激发学生情趣,活跃设计思路《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倡导用电脑等多媒体手机进行对文体活动海报、书籍封面的设计。当然,设计的范围非常广泛,比如说邮票设计、贺卡设计、黑板板报的设计等,都可以采用计算机设计的手段。如采用画图、金山画王等软件进行较为简单的图案设计,封面设计,招贴画设计,并利用计算机光盘中大量的图像,照片以及材质资料。利用计算机字库中丰富多彩的艺术字,各类型字体等,设计更多更精彩的作品,如美术第八册“课程表设计”的教学,按传统教学设计,每个学生准备大小一样的纸张或卡纸,通过尺子绘画制作!由于学具的限制,只能获得一些常见的设计图形,绘制艰难,许多学生因制作过程繁琐,格子又多而失去耐心,对整个课程表设计的造型缺乏新颖奇特的构想,画不出精致的作品,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却能够克服上述缺点,方法是:首先在word中插入自选图形、圆形、方形和三角形等,并设置成无填充颜色;再通过复制、粘贴获得数个基本图形,然后随意移动这些基本图形,把它们组织成新的图形,学生可在计算机上反复尝试,直到满意为止。最后把构成的图形组合在一起,复制到画图软件中,并填上自己喜爱的颜色,这样,学生兴趣浓厚,设计思路活跃。
三、在“综合、探索”美术学习领域中
随着1997年新闻学由二级学科升为一级学科,并改名为新闻传播学以后,新闻学的学科地位有了很大提高。现在全国各大院校基本上都开设了新闻专业,许多还创办了新闻系或新闻学院,新闻教育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对新闻教育质量起着重要作用的新闻学教材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教材为新闻教学提供了极大便利,有力地促进了新闻教学质量的提高。
但是笔者遗憾地发现,在新闻学教材存在课程内容部分重复的现象。现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新闻学权威出版社的教材为例,统计如下(表中划√说明该教材包含相应内容):
由上可知,在同一出版社的系列教材中都或多或少存在重复现象。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中,关于“真实性原则”这一内容《新闻理论教程》和《新闻写作教程》都有专节涉及。《新闻理论教程》在第六章第一节占25页的篇幅,《新闻写作教程》在第二章新闻写作真实性原则中占17页篇幅。关于“新闻工作者道德/修养”的内容,复旦大学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的《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第十四章记者修养占29页篇幅,《新闻学概论》(第二版)第十四章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的修养占17页篇幅。其他诸如新闻价值、新闻政策等内容也出现不同课程类似的重复情况(见上表)。
同时,不同出版社的不同课程也存在课程内容部分重复现象。如“真实性原则”这一内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新闻理论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的《新闻写作教程》和《当代新闻采访》、高等教育出版社《新闻学导论(修订版)》和《新闻理论教程》课程均有专节涉及。当然,其他出版社这种教材存在课程内容部分重复现象也很普遍,在此不再赘述。
二、原因
1课程边界和名称缺乏统一规定
新闻学的传统课程有新闻采访学、新闻评论学、新闻写作、新闻理论、新闻编辑学、新闻事业史等。一般来说,新闻学所设各门课程都有各自相对的独立性,各门课程界限虽然不能说泾渭分明,但还是各有疆界。如新闻采访课程主要是一门应用学科,既有采访原理,也有在原理指导下如何采访的实践内容;新闻理论教程主要是关于新闻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新闻事业运行规律等内容。但由于课程边界缺乏统一规定,各门课程之间的界限模糊,容易出现课程内容部分重复现象。同时,由于某些课程名称不确定,也容易造成课程内容部分重复的现象。例如新闻采访、新闻写作课程,单独开设还是合二为一名为新闻采写课程。自然会影响教材内容的编写。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学日益成为显学,边缘新闻学也随之兴起,新闻传播学、新闻法规与道德、新闻心理学等一些交叉课程也逐渐成为新闻院校的常设课程,这些课程的出现更进一步加剧了课程之间边界的模糊度。
2编写者的求全心理
一般来说,任何一本教材都有它或长或短的使用寿命,即使是经典教材也不例外。尤其是在信息更新迅速的当代,教材的及时更新和换代不可避免。但要在各门课程教材种类繁多的基础上重新编写教材。另辟蹊径。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因此,有些编写者就试图在“异”和“全”上寻求突破,但也因此走入教材编写的误区。在求“异”心理驱使下,导致教材和学术专著不分。在求“全”心理驱使下,把本属于其他课程的内容也囊括其中,使该门课程内容庞杂,无所不包,如同大杂烩,人为导致内容重复情况的发生。如新闻价值、真实性原则、新闻工作者道德/修养等内容,很明显属于新闻学概论的内容,但有些编写者在新闻采访学课程教材中也将其纳入其中。当然,这些内容在采访学教材中不是不能提,但设专章专节花费大量篇幅进行阐述实属不妥。
三、弊端
1影响课程设置的纯正性
如果允许内容杂糅不清、边界不明的教材存在,长此以往,课程的纯正性显然会受到质疑。课程建设和发展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形象,至少是学科不成熟的表现。
2引发教学内容重复
现在新闻院校在选择教材时。自主性很强,往往由各高校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自由选择教材。一般来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新闻学教材的权威出版社的人选几率较高,其他出版社的教材也因多种原因被不同新闻院校采用。如果采用教材中存在课程内容重复情况,由不同教师主讲的课程就会出现同一内容被重复讲授的情况,尽管各人讲授同一内容时不完全一致,但作为课时量固定的各门课程来说,无疑是浪费时间,最终造成教学资源浪费,学生在学习时,发现教材之间重复雷同,也会牢骚满腹,易引发学生不满情绪。即使有教师一人主讲数门课程,在讲授时,能适当地做出调整,避免重复讲授情况发生。但毕竟是权宜之计。如果教师选定了教材,却不按选定教材授课,另起炉灶,按教师个人的体例进行讲授,那么,教材就形同虚设,与其他课程内容“撞车”的情况也无法完全避免。因此,教材内容如果出现部分重复,教师在选择教材、备课时。就会无所适从,加大了教学难度。
3加剧教材普遍过厚的现状。
一般来说,教材编写以简明为上,“理想的教材似乎应该在20万字以下”。但时下的新闻教材,存在一种普遍过厚的状况,少则三四十万,多则60多万字,而且有越写越厚的趋势。一些教材编写者甚至以厚为荣。“从原来的十八章扩充到十九章”、“经过修订的第二版,共40余万字,是第一版20万字的一倍以上”。而课程部分内容重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剧了教材普遍过厚的现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这就使教材定价提高,学生教材费用增加,同时学习负担加重。
四、措施
1建立科学合理的教材质量评价体系
现在教材质量评价体系并不健全。教材质量的高低主要由出版社的权威性、编者知名度或行政部门的级别来决定。尽管权威出版社、知名度高的编者水平一般来说略胜一筹,但也难免千虑一失。近年来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虽不再明令统编教材和使用统编教材,但由于这些统编教材在编写之前事先就被贴上了高质的标签。许多学校在教学实际中仍然对统编教材推崇有加。将“教育部推荐教材”、“国家级重点教材”、“面向21世纪教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奉为圭臬。而笔者认为,教材优秀与否,应该由市场来选择,使用教材的一线教师、学生最有发言权。诸如课程内容存在部分重复现象的问题经过教学实践检验才有可能避免。因此,将一线教师、学生的反馈意见纳入教材质量评价体系很有必要。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建立科学合理的教材质量评价体系。
2编著者应增强教材的统筹规划意识
高校教材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政府、学校、教师、出版社等多个环节。现在教材的编写,形式多样,有自编、合编或统编等多种。然而自编教材很少有长远规划和完善机制。合编或统编主要由主编牵头组织和分工,邀请本校(单位)或其他高校(单位)教师合作,形成“拼盘”式教材,尽管也召开协商会,但关注更多地是各课程的结构框架、体例以及风格的尽量统一。如果编写者分布不同省份,就只能通过电话或者网络联系,各课程撰写者处于事实上的各自为政的状态。因此,教材编写者特别是系列教材的编写者应增强统筹规划意识,在制定编写大纲和具体编写过程中应有必要的集体研究、集体讨论和集体审定,在关注其他方面也要兼顾课程的纯正性,避免内容交叉重复现象的出现。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考议论文常见题型有哪些?(展示课件)1.寻找中心论点;2.论据的分析和补写;3.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4.理清论证过程;5.把握关键词句,理清议论文语言特色;6.联系实际生活,开放拓展谈看法。
师:这是中考对议论文的要求。
师:同学们,论点就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所持有的见解或主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在寻找议论文论点时常用的办法是什么?
生:论点用肯定句,语言简洁。
生:注意语言提示“总之”、“因此”、“总而言之”、“由此可见”等。
生:看文章题目、开头、结尾和中间。
师:好,同学们都说的不错。我们曾经学过的或练过的议论文有观点就在题目吗?
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多一些“高贵的低头”》。
师:对,这种明确自己态度的句子就是作者的观点。
……
师:下面我们来看习题。(展示课件)请同学们找出这两则材料的论点,看有何特点。(学生活动)
师:同学们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师:请你回答。
生:材料一的论点是: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德。材料二的论点是:不幸也是一门学问。一个在结尾,一个在开头。
师:一般来说:议论文基本上是按照“引论――本论――结论”这一格式。
师:有的论点在文章中间,还有的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在考查中较少,但也有,同学们要灵活提炼。
师:(展示课件)还要注意论题和论点的区别,论题是作者议论的话题,可以是现象、问题或者事实,没有任何褒贬感彩。论点是作者针对论题发表的观点。比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着一课:“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这句话是是论题,而不是论点,这篇文章的论点是: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师:现在我们来了解论据的考试题型。论据考查主要有两种情况:论据的分析和补写。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
师:要完成这些题目,我们必须要知道本文的中心论点。下面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为例,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生: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师:不错,你能用一个事实论据来证明这个观点吗?
生:司马迁遭宫刑后写《史记》。
生:屈原被流放时创作了《离骚》。
师:太棒了。同学们知识面很广。
师:刚才补充事实论据时,同学们还知道抓住两个要素进行概括,注意了事例典型,你们真不错。你们还能补充一个道理论据吗?
生: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易经
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师:同学们名言警句积累很多,希望你们继续努力。以后补充道理论据时,一定要注意原理、定理,要得到公认,名言警句、俗语、谚语要广为流传。今天同学们都做到了。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哪些?
生: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师:好,这些论证方法有什么特征呢?
……
师:(展示课件)举例论证:列举了什么事例,有力证明了什么观点,使论证更具体生动,更有说服力。道理论证:通过引用什么名言(格言、谚语),有力证明了什么观点,使论证更具有权威性,论证更有力。对比论证:把什么和什么作对比,有力地证明什么观点,这一观点使论证更全面,观点更突出。比喻论证:把什么比作什么,有力证明了什么观点,使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易于读者接受。
……
师:那又如何完成论证过程的题目呢?方法是“首先――然后――最后――”例如:我们做过的习题《为什么不读经典》这篇文章的第三段的论证思路:先提出观点: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东西。接着分析对于同一新闻事件,经典和平庸作品有不同的关注点,突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的本质,然后以两部名著为例加以印证。最后再次强调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
师:(展示课件)现在请同学们以这种方式来分析《谈读书》这篇文章的论证思路。(学生活动)
师:刚才我看了一些同学做的题,大家都完成得很好,同学们的悟性很高,真不错。
师:至于把握关键词句,理清议论文语言特色(准确性、鲜明性、概括性、生动性)平常讲得较多,这里就不讲了。
师:下面我们来训练最后一种题型,那就是开放性题型。这种题型需要我们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写出自我感受和对生活的认识。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一课,这篇文章的观点是什么?
生: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
师:那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主题,在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在文章最后一段的“任何人都有创造力”。
师:大家很聪明,那你如何理解“任何人都有创造力”,说说你的感受。
生:保持好奇心,有所e累。
生:不满足于一个答案。
生:抓住小的灵感。
师:每个人都有创造性,只要我们保持好奇心,有所积累;不满足于一个答案;抓住小的灵感。
远程教育教学的对象主要是成人,且来自不同的职业和不同的年龄段。教育背景以及基础知识的差异性较大,参加学习的动机和目的不同。有一部分学员专业基础较扎实,希望通过继续教育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希望充实自己,丰富生活。有一部分学员基础较差,学习的功利性目的很强。也有一些较特殊行业如航空服务员、记者等,学习欲望很强,但苦于职业特点而无法参加正常学习。尤其是一部分来自中小学的教师,既担任班主任工作又承担教学任务,再加上家务负担过重,同时还要应付各种测评和考试。所以这些学员来参加学习很不容易,如何关注每个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条件,不同要求制定学习计划,针对性地优化学习支持服务,是教学点辅导员的责任,也是专业任课教师的任务。
辅导员是学生入校后接触的第一个学校形象代表,也是和学生关系最密切的人。辅导员的工作态度和是否具有亲和力决定着学生对学校的第一印象。辅导员不仅代表校方向学生传达最基本的要求和各种学习规范,还要熟悉每一个学生,关怀每一个学生,掌握每一个学生的联系方式,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目的,为什么来学习,对参加这种学习有何期待等问题。为了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落实,辅导员首先要帮助学生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和开放教育、入学教育,然后针对学生的不同要求,帮助他们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帮助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选课。根据学生的工作性质,安排上面授课的时间,根据家庭住址和学校的距离组织各种各样的学习小组。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个人学习习惯的方式,进行最有效的学习。还要督促学生完成课程实践和集中实践环节,领各种学习资料,保证任何人只要有学习需求,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学习材料。有一些学生因为经济原因过去没有条件接触计算机,而参加开放教育的学习又必须利用网络和各种资源,针对这样的学生,辅导员要手把手的教,从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开始,逐步教他们查找资源,利用资源。所以辅导员的工作是最具个性化的,针对每一个不同个体,采用不同的服务方式。很多基层教学点的辅导员切实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从学生的利益出发,把服务工作做到了学生心里。
二、多给学生以人文关怀,突出服务的情感化特征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家罗杰斯认为,教育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意活动,教师能够通过一定的媒介和渠道,把自己的情感因素转移到学生身上。他认为,教师的作用是通过情意因素促进学生自觉乐意地积极学习,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条件,要重视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的学生都是成年人,年龄从20多岁到40多岁,每个学生都是会思考、有感情、能活动的具有独立人格的有机体,他们有自己的职业范围,有自己的生活圈子,有自己的观念意识,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业余时间来参加开放教育的学习,对这种全新学习方式的接受是有一个过程的。有些学生对面授课的减少,对远距离教学的效果持怀疑态度,也有的学生对网络实名注册,资源的查找利用以及参加网上的教学活动有畏难情绪和厌倦心理。最普遍的问题就是工学矛盾,为业余学习带来各种各样的困难。所以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多一些情感投入,维系学校和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落实过程中,都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要坦诚相待,表露自己的真情实感,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要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辅导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要求,学习中的困难,并帮助制订解决困难的具体措施,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任务顺利完成,才能保证与学生的密切关系,保证生源。在这些年的试点工作实践中,有些教学点配备了许多专职的辅导员,他们用自己的爱心温暖每个学生,关爱每个学生,与学生建立起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他们建立起班级信箱,记录下所有学生的电话号码,不厌其烦地与学生联系,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所了解,甚至对学生的家庭情况也了如指掌。另外通过其他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情感联系,如组织校外课堂,组织校外集体活动和参观等等。因为业余学习的学生很难组织活动,有些学生同学几年却不相识,有些学生将要毕业但没见过任课老师,而活动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或者在毕业论文答辩的时候给每位同学拍一张照片,毕业的时候制作纪念册、通讯录和纪念品,用各种各样的投入来加强情感沟通,增加学校和学生的凝聚力。三、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突出服务的人性化特征
随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教育的人性化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的人性化,是指教育活动的主体——学生对教育的需求的满足程度。这种需求,既有学习上的愿望,也有心理上的感受。我们在满足学生对学习的期待和愿望时,同时也要注意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所以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尽量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要求,在服务的方式上突出人性化的特征。
比如在教育技术的支持服务中,要注重资源的建设、选择、组织等环节上实现人性化。教师从事资源建设时注意形式要具有亲和力,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要自然而恰到好处,内容要富于美感、充满情趣和活力。同时资源要易于运用,进入、打开、返回都比较清晰明了,使用方便,简单便捷容易掌握,这样才能让那些过去不熟悉资源利用的学生能够欣然接受。而辅导员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学习资源的整合利用,因为学生学习时间有限,对学习资源的了解和占有也有限,所以辅导员应该搜集本专业的所有相关教育信息,不管是中央电大的,省级电大的还是市级电大的资源,然后进行整合,给学生一个相对完整的资源包,以便学习。我们有些教学点的辅导员就是这样把有关课程的作业题、答案、各种复习指导集中起来进行资源整合,然后放到班级信箱里,给学生提供快捷化的人性化的服务。
在现代远程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激烈的教育竞争促使我们不得不去思考更多的问题。只有不断的完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强化教育的服务意识,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加方便快捷更具人性化的服务,多一些人文关怀,尽量把学习支持服务做得尽善尽美,达到学生的最高满意度,我们才能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结果
1学生的概况
学生六级通过率低,有13%的学生四六级均未过。93%的同学认为平时课业紧张(见表1)。
2双语教学后满意程度
33%的学生对双语教材不满意,11.1%的学生认为其一般。80%的学生对教师口语基本满意或非常满意,73%的学生对教师的讲课水平及整体教学效果基本满意或非常满意。100%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内容有难度,且42%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内容大部分或全部有难度(见表2)。
3双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及投入
70%以上的学生在理疗学双语教学过程中,对英语学习、查找学习专业外语学习资料和积累专业英语单词及表达有一定的兴趣或非常有兴趣。65%以上学生能够坚持每天或每周学习英语、查找学习专业外语学习资料和积累专业英语单词及表达(见表3)。
4学生意向
63%的学生对康复治疗专业双语教学基本或完全同意。仅2%的学生不希望专业课双语教学。44.4%的学生希望大二开始开设康复治疗专业课双语教学。86.7%的学生希望开设专业英语课,66.7%的学生希望大一开始开设康复治疗专业英语课(见表4)。
讨论
1康复治疗专业双语教学可行性
针对全体学生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双语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是满意的,75%以上的学生对教师的口语及讲课水平基本或非常满意,70%以上的学生在理疗学双语教学后,对专业英语学习有兴趣,65%以上的学生能够坚持每天或每周学习专业英语,70%以上的学生对康复治疗专业双语教学基本或完全同意。同时考虑目前,中国已开展了多层次的康复医学教育计划,培训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对康复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和住院医师进行培养(包括出国进修)[1],目前的康复医学专业人才逐渐增多,康复专业师资丰厚,且80%的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希望康复治疗专业双语教学。因此康复治疗专业对专业课双语教学具备可行性。
2问题
在此次针对康复治疗专业课理疗学双语教学后,全体同学的调查中显示出影响双语教学的两大问题。
1)教材难度大,缺乏合适教材
针对影响因素调查中显示,44.4%的学生对教材不满意或认为其一般。同时有44%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大部分或全部有难度,因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对康复治疗专业大三学生的理疗学双语教学的教材选择的是中文教材结合英文教材,其中中文教材是《理疗学》(华夏出版社,乔志恒主编,2005),英文教材是《Physicalagentsinrehabilitation》(saundersElsevier,2009)。虽然是中英文结合,但双语教学所采用的授课方式为以全英文PPT幻灯进行讲课,讲课表达半英半汉,重要内容中英文同时讲解,但PPT幻灯的内容对康复治疗学本科生显得难度较大,因此,我们认为缺乏合适的教材影响了学生对理疗学双语教学的效果及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投入。
2)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调查中显示,44%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大部分有难度,尽管70%或以上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和专业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双语教学后仍有20%~30%的学生不能保证每周都学习,这反映学生在英语和专业英语方面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考虑学生英语水平限制对英语和专业英语的投入,结合学生英语六级通过率不高,仍有13%的学生英语四级尚未通过,说明学生英语基础较薄弱。因此,我们认为学生自身英语水平限制了康复治疗专业学生的双语学习。
?P键词:文献类型 描述性文献 分析性文献 临床医学 科研
中图分类号:G25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7(a)-019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medical information services by studying the document type of clinical medical thesis. Methods:18778 pieces of writing of Guilin and Liuzhou and nanning Guangxi in CBM and Core Journals from 2006-2015 were analyzed by chisquare test.Results :The local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papers are mainly base the analytical literature(χ2=22.7,P
Key Words: Document type; Descriptive literature; Analytical literature; Clinical medicine; Scientific research
临床医学论文是研究疾病发生、病理及转归的总结。大多属于临床应用研究。常分为诊断、治疗和护理等方面[1-3]。尽管文献类型因素只是文献标引的辅助标准,但对读者选择和利用文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4]。该文论文分类是基于CBM数据库的临床论文分类方法。即按期刊栏目将临床医学文献分为综述、讲座、译文、病历报告、临床实验、随机对照实验、Meta分析及多中心研究等八类[5]。文献类型分布的统计是本地临床科研现状和走向的一组重要数据信息。开展对临床医学论文类型的比较分析,则对医学院校图书馆在新形势下掌握本地临床科研特征,做好信息服务及科研服务有着积极的意义。
该文以该校校园网数据库CBM本地版为检索工具,以2006―2015年间桂林、柳州和南宁三发表的临床医学核心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将这些论文按其写作特点再归类为描述性论文、分析性论文及其他类论文名下。计数并统计分析。试图从这个角度为临床科研创新提供信息服务。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以桂林医学院校园网数据库CBM本地版收录的2006―2015年间作者单位为桂林、柳州和南宁的临床类核心期刊论文为统计源。
1.2 方法
1.2.1 检索策略
应用CBM本地版的高级检索路径构建基本检索式:(桂林or柳州or南宁)[作者单位]and2006-2015[年代]and(综述or讲座or译文or病例报告or临床实验or随机对照实验or Meta分析or多中心研究)[文献类型]。再分别选择第一作者为桂林或柳州或南宁医疗单位的核心期刊论文18 778篇。
1.2.2 文献整理
将检索出的18 778篇文献分别归组到描述性论文、分析性论文及其他类论文三类。分析类论文含临床实验、随机对照实验、及多中心研究,描述性论文含综述、病历报告,其他类论文含讲座、译文、及Meta分析。然后分组进行χ2检验。多中心研究是由多位研究者按同一试验方案在不同地点和单位同时进行的临床试验,划归在分析性论文类,综述划归描述性论文是其为对某一专题的综合描述[6]。
2 结果
共整理出表1~表6。该文设置表1是为了比较桂林论文数量在广西主要城市之间的地位。其余表格重点分析桂林论文的分组比较的具体情况。
3 讨论
3.1 临床医学科研论文类型的一般概况
表1显示,2006―2015年间,桂林临床医学科研论文数量总体介于南宁和柳州之间。较南宁少,较柳州多,属于中游水平(χ2= 45.07,P
2006―2015年间,桂林临床医学研究文献大致情况是分析性论文占67%,描述性论文占31%,其他论文占百分比不足2%(见表2)。在2010―2015年间,分析性论文比2006―2010年间的分析性论文增加了10%,描述性论文则降低了10%。(表3,χ2=22.7,P
分析性研究论文一般具有目的、方法、材料、结果及结论等结构要素。可较直观反映临床科研成果,体现科研水平和价值以及科研工作者的严谨科学态度。分析类文献数量大,所占比例高,除了有临床学科的应用研究性质因素外,尚与其对期刊影响因子的贡献率大有关。有研究认为[7],分析类文献对期刊影响因子的贡献率为80.22%,为所有类型文献之最。分析类文献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参考价值大,是能够产生较高下载和较高被引的文献类型[8]。另一方面,应该认识到不同文献类型在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中有各自作用,应注意体现不同的文献类型在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服务中应有的功能。
3.2 临床?验论文在分析性论文中所占比例大
无论在2006―2010年间,还是在2011―2015年间临床试验类论文数量均大于随机对照实验的文献(表4,χ2=10.02,P
3.3 描述性论文类型以综述文献为主
综述有增加的趋势。2006―2010年间综述类文献占68%,而在2011―2015年间综述占75%(表5,χ2=6.7,P
3.4 其他文献类型变化
近10年来,Meta分析、讲座及译文始终较少,但它们的数量间差异不大(表6,χ2=1.4,P>0.05,差别无显著性)。Meta分析为一种统计方法,用该方法对具备特定条件的、同课题的诸多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对收集的多个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和概括,以提供量化的平均效果来回答研究的问题而整理出的文章形式。是循证医学的需要。讲座是医学杂志上经常刊登的一种与学科有关的科学趣闻或新的发展,以扩大知识的一种文章形式[12]。具有培养新人普及知识的目的。值得加强引导。此外,鼓励译文也具有扩宽眼界,发现创新的增长点的价值,应引起业内应有的关注。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整合
教育部在2007年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利用信息技术,要让信息技术切实对教育活动起动助推作用。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更有其现实的意义。本文拟就此意义及实施策略稍作讨论。
一、小学语文教学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师生双边教学互动
教学活动不是教师单边游戏,也不是学生完全自由的活动,而是师生双方和谐互动的双边过程。传统的讲授方式当然也有互动,但很多互动环节很费时,因此许多老师就会无奈地取消相应的互动环节。比如让学生读课文找出其中的多音字,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要就此问题与学生展开互动讨论的话,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方式把文中的多音字板书出来,这很耗时间,有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环节的实施,因此一些教师就索性取消了互动,直接单边地向学生讲授这些多音字,以节省时间而进行后面的教学环节。而信息技术的引入,如多媒体的应用,可以让教师以投影方式瞬间把要板书的多音字呈现出来,更多的时间就可以放在师生互动读写多音字上面了。总体上看,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后,教师能有效压缩不必要的时间支出,而把更多的时间集中在师生教学互动上。
(二)有利于拓展语文教学资源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拓展语文教学资源,必须在课前去查阅大量纸质资源,而一个学校藏书再多,也不可能藏尽天下书籍;一个教师再能干,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检索完全部书籍。相比较而言,信息技术的出现使教师搜集资源变得十分方便。教师课前坐在电脑前,只要电脑连上网络,或电脑上安装了相关信息资源库,只需要敲敲键盘,点点鼠标,海量的相关信息就会出现在教师眼前。就算在课堂上,教师甚至也能引导学生现场通过电脑网络查询相关电子资源。比如某教师在讲到鲁迅时,就引导学生现场通过网络资源查询有关鲁迅的信息。很明显,这种方式非常有效地拓展了小学语文教学资源,使语文教学效率更高了。
(三)有利于学生实现语文知识重构
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以后,最主要的变化就是教师教学借助了多媒体。多媒体集文字、图画、声音、影响等资源于一体,是对这些资源形式的综合利用。教师在准备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对课文进行复制或镜子般的转移,而在在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精心制作的,所制作的课件往往密切配合实际的教学环节与活动。因此可以说,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本身就是个创造的过程。上课时,教师把自己创造的成果展示给学生,学生在看在听的过程中,必然会联系到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而实现语文知识的重构,从而促进了教学活动的深化。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策略
(一)树立科学的信息技术意识
当前时代,虽然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普及态势,但仍有不少教师不愿意或不善于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手段辅助教学。其中很大一部分人主要是不熟悉课件制作软件的操作而自卑地选择放弃。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师必须先树立信息技术意识。具体做法有:一是多关注信息技术当前发展变化状况,了解当前有哪些技术手段可以用来辅助教学;二是花点时间熟悉有关办公软件,如微软OFFICE系统软件或金山系列办公软件,其中字处理软件、表格软件、幻灯片制作软件三项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每一个教师都应当充分熟悉;三是业余时间学点有关高级应用软件或编程知识,如Authorware、flash、photoshop、3DMAX等软件,如果熟练应用,在制作课件时也能派上大用场;四是必要情况下可学点简单的编程知识,如网站编程,单机软件编程等,有关的编程语言都应当有所了解,特别是汉语编程工具易语言之类的,更应当了解关能简单运用。以上这些活动如果能照办,广大教师必定具有深厚的信息技术意识。
(二)全面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信息素养包括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知识素养上,主要指知晓相关的信息技术概念和知识,比如常见的编程语言有哪些,各有哪些特色;常见的能有效辅助教学的信息技术有哪些,这些技术的原理是什么等等。教师的信息知识素养提升起来后,才有可能切实地处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也才能切实把这种辅助手段用好。当然,知识素养的提升与能力素养的提升其实是伴随提升的。能力素养具体指一个人的信息技术水平,即实际操作能力。比如关于编程,体现在能力上就看能不能所学的编程语言编写出需要的软件,或有关网站;又如制作课件,可以用最简单的PPT制作展示型课件,也可以用autorware或flash之类的软件制作交互式课件。相对而言,交互式的课件才是高级水平的课年,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素养要求相对高得多。总体上看,教师的信息素养中知识和能力是伴随提升的,教师要在工作和业余时间内有意识地加强学习,努力从知识和能力上全面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三)密切联系教学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