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二维码技术论文

时间:2023-03-03 15:54:40

导语:在二维码技术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二维码技术论文

第1篇

今年是长荣股份成立20周年,10月20日,长荣股份特别举办了“长荣股份包装日活动――暨包装二维码研讨会”,吸引了全国近300位印刷包装企业的代表和媒体朋友前来参加。长荣股份董事长李莉在活动上致欢迎辞,她表示:“长荣股份20年来始终致力于服务中国乃至全球的印刷包装业,随着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包装行业也在逐步向着安全化、环保化、定制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如何帮助客户实现包装的多样化和多功能化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为此,长荣股份确立了‘以印刷装备为主导,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实现装备制造和印刷产业协同发展’

的发展战略,并将从加快智能绿色印刷装备产业园建设、加快国际化战略、建设以云印刷为核心的中国第一互联网+印刷新模式、利用资本市场实现产业的整合和拓展四个方面落实,实现公司的跨越式超常规发展。”

“智”造产品升级“悦智臻梦”来袭

20年来,长荣股份始终坚持以成为“世界领先印刷包装设备服务供应商”为发展愿景,经历了从制造到智造、再到创造的跨越,定位高速度、高精度、高稳定性、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产品分为6大系列共70余款机型。长荣股份总经理蔡连成在活动上做了长荣股份产品,将设备重新升级,划分为“悦智臻梦”四大系列,为不同类型的纸包装印刷客户提供从单张纸、卷筒纸到瓦楞纸的高精度、高速度、高自动化印后加工解决方案,为卷烟、酒品、医药、电子产品、食品等包装提供专业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MK1060ERSL平压平自动全清废模切机是“臻”系列产品中的明星产品,其一次走纸可实现模切成型、全清废、不停机取样及成品计数堆码整齐收集功能,产品经该设备模切后,可直接进入下一工序或装箱,相较于普通清废能够节省25%的时间,在释放更大产能的同时更减少了操作人员的数量,有助于劳动密集型印刷企业的转型。更重要的是,该设备配备了AGV智能化自动物流系统,能够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进行点对点物料搬运投送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了产线投料、回收、过程监管的连贯问题,如果再辅以智能化的仓储管理、设备调度及物流信息管理等系统,能够真正对整个工厂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过程可溯和实时监控。

包装二维码 绽放别样风采

包装二维码应用研讨会上,来自烟厂和印刷企业的多位代表与大家分享了二维码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首先,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陈书义博士做了“物联网应用与标准进展”为主题的报告,了物联网从诞生到现在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农业、交通、林业等行业的应用,并就中国物联网的相关政策及标准化进程进行了解读,指出烟草包装要重视标准化工作,其物联网标准要同国家物联网标准一致。

来自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品牌发展部的专家李永煜在题为“二维码应用思路及技术方案探讨”的演讲中指出,二维码在制造、物流、营销全产业链的深化应用将为传统制造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目前,二维码主要用于产品防伪验证、企业宣传和品牌推广以及产品监管,其赋码方式有BOPP薄膜喷码、贴标机在线贴码、激光直接打码及印刷企业数字喷印四种。

深圳太和物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曾国波以“烟草行业与物联网(二维码)技术的融合应用”为题做了精彩演讲,他指出互联网是一种思维,而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消费者形态意识正在发生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烟草行业要基于互联网(及物联网)、云计算技术,构建全覆盖、大应用、高智能、全安全的烟草行业信息化管理平台。

长荣数码总经理彭川则以“长荣喷码全系列解决方案――包装可变数据应用”为题,追溯了条码的发展历史,指出由条码发展而来的二维码不仅满足了条码原有功能,也成为了一种推广手段,让包装盒成为了媒体。二维码的图形性需要借助印刷才能真实完整地再现,作为印后设备供应商,长荣股份推出了喷码全系列解决方案,由平台、喷墨系统和数据中心组成,能够满足不同属性客户的需求,目前已有多款机型在深圳科彩印务有限公司、大理美登印务有限公司等装机使用。

此外,大理美登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述鑫、深圳科炬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定彬等也与参会嘉宾进行了交流分享。研讨会虽然时间不长,却为行业提供了一个沟通平台,大家畅所欲言,共同探讨包装二维码的未来发展及应用。

长荣杯 打造行业精品赛事

当晚还举行了第三届“长荣杯”纸包装制品精品赛颁奖典礼。本届“长荣杯”共收到来自129家企业的398件作品,其中社会包装作品216件,同比增长51%,烟包作品182件,同比增加23%。作品类型不仅涵盖了传统的烟包、药包、酒包和电子产品包装,还有各类精美的纸质工艺品,为本届“长荣杯”增添了不少亮点,并有多篇技术性论文和设备使用心得文章参评了优秀论文奖。本次大赛共设立7个奖项,最终评出了烟草类中国精品包装奖10名,烟草类中国绿色包装奖10名,烟草类中国创新包装奖10名,社会包装类精品包装奖10名,社会包装类中国绿色环保奖10名,社会包装类中国创新包装奖10名,优秀论文奖10名。

第2篇

1新技术驱动下科技期刊封面设计存在问题

封面是科技期刊最重要的形象展示区,期刊的核心信息与品牌展示要素都集中于封面。国内科技期刊封面设计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1封面设计水平有待提高

科技期刊封面设计要素主要包括期刊标志、插图、刊期、导读、版权信息、期刊荣誉等,据研究显示,在影响期刊销售的因素中,期刊内容占10%,期刊名称和口碑占15%,而期刊的封面设计占75%,可见封面设计对期刊的重要性。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科技期刊的封面设计为例,很多科技期刊对封面设计重视不足,封面内容多年不变,封面设计过于严肃、呆板,色彩搭配过于单调,封面设计不重视插图的作用。国家图书馆馆藏的2191种科技期刊中,采用科学可视化封面设计的科技期刊仅占31.72%,部分封面设计与期刊特色、当期内容与主题风格并不统一。例如,《建筑结构学报》《建筑材料学报》《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封面科学可视化设计较为保守,新技术应用较少。

1.2封面设计新技术运用不足

在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普及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图像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科技期刊也关注并且尝试利用新技术。科技期刊的新技术应用主要集中于封面设计,通过新技术设计封面,实现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社群传播等功能和跨平台媒体融合发展。目前,二维码是科技期刊封面功能的核心技术,基于二维码可以实现信息获取、网站跳转、广告推送、手机电商经营、防伪溯源、优惠促销、作者管理、手机支付等功能,通过分析83种建筑类科技期刊二维码使用情况,发现建筑类科技期刊封面和封底的二维码使用率均为21.69%,且大多停留在关注微信公众号层面,新技术应用明显滞后于其他行业。由此可见,建筑类科技期刊运用新技术设计封面的意识仍需要增强。

1.3封面功能开发不足

封面设计水平直接影响科技期刊的视觉形象,科技期刊的形象由学术水平、行业地位、视觉形象、公众评价等构成,其中视觉形象是目标受众最直接感知的要素。科技期刊封面设计所传递的信息,不仅限于期刊名称的基本识别功能,在新技术支持下还可以实现更多新的功能,应该重新定位科技期刊封面,发挥科技期刊封面设计的作用。利用新技术,科技期刊封面可以实现杂志新媒体运营管理职能,也可以成为广告经营平台,同样科技期刊封面还承担着科学传播的职能。由此可见,科技期刊封面设计大多以基本的期刊识别功能为主,同时承担广告功能,均未涉及移动采编、读者需求细分、社群传播等诸多领域,新功能开发不足。因此,科技期刊需进一步提升视觉形象设计和新技术应用能力。

2科技期刊封面设计新技术运用趋势

新技术不断推动传统媒体发展,不仅改变了传播形态,也影响了科技期刊的经营理念,科技期刊的封面不再是单纯的期刊识别与展示功能,新技术可以让科技期刊封面实现更多的功能。

2.1封面设计与社交媒体融合

科技期刊目标受众大多是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科技期刊与社交媒体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科技期刊也在探索利用社交媒体提升期刊的运营效果。科技期刊最重要的版面是封面,目前在封面的设计中,除了期刊标志、刊期、文章导读、插图、办刊单位、期刊荣誉等设计要素以外,二维码也成为科技期刊新增的设计元素之一。封面设计中的二维码主要作为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入口,利用二维码识别技术,打通了科技期刊与移动社交媒体接口,在广告经营、期刊采编、沟通服务、信息等方面赋予了科技期刊封面新的功能。因此,科技期刊封面设计在与社交媒体融合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建筑类科技期刊为例,分析国内83种建筑类科技期刊封面设计发现,微信、微博二维码已经成为建筑类科技期刊重要的封面设计元素。建筑类期刊中封面和封底各有18种期刊加入了二维码,其中3种建筑类杂志封面和封底同时加入二维码,实际应用二维码的建筑类杂志达到33种,占统计总数的39.76%,这些二维码基本上都是微信公众号或者微博二维码。

2.2封面融合设计

国内增强现实(AR)技术和虚拟现实(VR)技术发展迅速,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移动网络技术的支撑,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开始与AR、VR等新技术融合,颠覆了传统的封面设计方式。增强现实技术利用智能移动终端APP扫描封面图片,通过网络调取后台存储影像数据,从而在移动端呈现虚拟的影像,AR技术可以在科技期刊广告经营和科学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期刊经营者认为AR杂志将成为纸媒转型的新形式,AR技术将静态转变为动态,将有限的纸质版面延伸到更为广阔的数字空间,这种阅读方式是媒体形态的再造和媒体传播空间的延伸,更是优化用户体验感的创新。科技期刊可以利用新技术强化学科优势,提升封面设计视觉效果,增加广告经营收益。AR与VR技术适合建筑类、医学类、机械类、生物类等科技期刊封面,利用新技术能够设计新颖、生动的封面广告,提升广告宣传展示效果;AR和VR技术在封面可视化设计中,还可以作为科技期刊的科学传播载体,让目标受众更直观、形象地获得科学知识,提升封面科学传播效果。目前国内科技期刊封面VR/AR设计还在理论探索阶段,但是其他类型期刊已经运用AR技术。例如《今日重庆》杂志应用AR技术设计封面,通过移动终端扫描后,封面上的人物从静态的杂志封面里“走”了出来,两侧同步弹出相应背景视频,图中原型人物用重庆话绘声绘色地讲解杂志封面的内容。也有研究者开始探讨科技期刊嵌入VR/AR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推动科技期刊出版与VR/AR技术融合,提升读者体验,实现科技信息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第3篇

关键词:报业转型;数字化;全媒体记者;二维码

中图分类号:G2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1-0074-02

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媒介融合时代。融媒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博弈愈演愈烈。凭借先进的信息技术,新媒体在传播的互动性、传播的内容量和传播速度等方面都有显著优势,使得其在媒体新闻影响力的竞争中力拔头筹,并以其全方位、宽领域、多角度的报道方法抢占新闻市场,争夺受众,对传统媒体形成了巨大冲击。纸质媒体面临发行量减少、广告减少以及受众流失等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此,报纸媒体的持续发展和转型成为报业转型时期业界和学界所讨论的热点话题。当前国内大多数报纸正在向数字化转型,寻求与网络媒体相融合的发展道路,数字化转型成为报业发展的显著趋势。作为江苏地区都市报的典型代表,《扬子晚报》自1986年创刊以来发行区域不断扩大,目前已密集覆盖江苏全省,并在江苏周边的上海、安徽等地共设有17个分印点,每天凌晨同步传版印刷,清晨上市,日发行量保持在180万份左右,并不时突破200万份。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的2012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上,《扬子晚报》以99.25亿元的品牌价值名列第152位,成为江苏地区唯一上榜平面媒体,也成为江苏唯一连续9年每年都上榜的平面媒体[1]。作为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晚报,《扬子晚报》从过去单一的报纸发行转向报网建设、微博平台拓展、全媒体等多元运作方式,其数字化的转型策略也为国内其他报业转型提供了一些借鉴。

一、报网建设:《扬子晚报》数字化转型的联动策略

纸质媒体的电子化是传统媒体融入网络最直接的一种方式,打造新闻网站成为纸质媒体数字化转型的早期举措。把报纸上的内容原封不动地复制到网络,受众上网看网络报纸,这是目前全国大多数媒体采用的方法,也是扬子晚报网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扬子晚报网是依托《扬子晚报》建设的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平台,是江苏省首家获得国务院新闻办批准的新闻网站。自1998年6月创办以来,扬子晚报网以信息量大而受到广大网民青睐,并与全国多家重点网站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其的新闻被人民网、中华网、新浪网、搜狐网大量转载,转载量一直在江苏省名列第一,成为宣传江苏的一个重要窗口。此前《扬子晚报》电子版从第一版到最后一版往下罗列,2012年起电子版全新改版,改版后电子版清晰地分成A叠、B叠;在版面目录上把报纸的排版扫描,用缩略图的方式呈现出来,突出网站的视觉冲击力,让受众一目了然,提高了点击率和关注度。

纸质媒体在电子化的转型过程中,如何才能在做好网站的同时扩大报纸销量成为报业不断探索的话题。对比《扬子晚报》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可以发现,电子版呈现的内容往往不是报纸的全部内容,读者通过浏览电子版可以阅读到A版的焦点新闻版面,B版的“网罗天下”栏目、文体类报道和副刊等内容。而报纸上有些版面如江苏新闻、中国新闻、国际新闻等这些版面在电子版上是没有的,而这些版面的内容却是非常精彩的。《扬子晚报》在电子版上呈现了一部分精彩内容,也保留了一部分,读者如果想看这些内容需要去购买纸质报纸,这样报纸的销量就会有所保证。《扬子晚报》在做好纸质内容电子版的同时,致力于打造综合性的新闻社区网站。扬子晚报网除了转载《扬子晚报》纸质版的新闻以及大型门户网站所刊载的重要新闻,更侧重服务性,将其目标定位主要立足于江苏地区,以江苏省内和周边地区的重大事件和社会新闻为主,辅之以教育、时政、民生、活动等栏目,不断扩充内容和信息量,成为集文字、图片、视频为一体的复合型新闻社区网站,引发目标受众的关注和讨论,从而使纸媒和网站都活跃起来,提升了报纸的新闻影响力和品牌价值。

二、官方微博:《扬子晚报》数字化转型的平台拓展策略

近年来兴起和不断发展壮大的微博,以其内容简短、信息实时、广播式的传播深受众多网民喜爱,成为网民在网络上交流互动的新平台,也成为报纸与受众互动的重要平台。2012年7月18日,新浪江苏公布了2012上半年江苏媒体微博影响力排行榜,《扬子晚报》微博在活跃度、转评指数、粉丝数等多个指标上位居榜首[2]。根据新浪江苏统计,“@扬子晚报”2012年上半年微博一万多条,是江苏地区微博量唯一过万的媒体,平均每条微博的转评指数接近180,粉丝地区分布涵盖江苏、广东、浙江、北京、上海等地区,《扬子晚报》官方微博呈现出立足江苏,辐射全国的特点。

《扬子晚报》的官方微博设有微博编辑栏目“即时新闻”,也有“在线报料”、“编辑记者”和“专栏版面”等栏目。由于纸质媒体一般版面和栏目众多,把这些栏目的微博都罗列到官方微博未免会有些杂乱,而开通各个专栏版面的“子微博”可以更有针对性和互动性,网友对哪个栏目感兴趣只要进入《扬子晚报》官方微博之后点击“子微博”即可更好的参与互动、分享信息。记者们把他们的微博链接到官方微博之中,网民通过微博也能直接找到记者。2011年,新浪微博和重点合作媒体联手打造了“在线爆料”平台,为纸质媒体获取新闻信息提供了广泛来源。《扬子晚报》的新浪官方微博在全国各媒体官方微博中率先升级为媒体高级版,其“在线爆料”平台强化了网民与报纸的互动,网民在微博上把看到的、听到的、拍到的各种新鲜、有趣、好玩的新闻线索以直接的方式反映给编辑。巨大的微博粉丝数量为《扬子晚报》提供广阔的新闻来源,也成为《扬子晚报》的影响力资源。微博编辑也通过官方微博这个平台强化与网民的互动,引领网民进入第一新闻现场,为网民提供第一资讯和第一服务。2012年8月台风“海葵”给江浙沪皖地区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扬子晚报》官方微博从8月6日起持续不断地关于“海葵”的消息,第一时间告诉网民台风动向、政府防台措施以及台风来临时的自我保护等信息。在数量上占优的同时,《扬子晚报》坚持以质量取胜,做大做强官方微博,把广受欢迎变成具有核心竞争力,成为《扬子晚报》数字化转型的平台拓展策略。

三、全媒体记者:《扬子晚报》数字化转型的人才策略

纸质媒体的记者一般可分为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在媒介融合时代纸质媒体的文字和摄影记者或多或少都兼具一些摄影技术或文字功底。报网融合的不断深入对纸媒记者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要求单一的文字记者或摄影记者要向全媒体记者转型。全媒体记者是“具备突破传统媒体界限的思维与能力,并适应融合媒体岗位的流通与互动,集采、写、摄、录、编、网络技能运用及现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的人才。[3]”打造全媒体记者,推进报网融合,是《扬子晚报》数字化转型的又一重要策略。2012年4月28日,《扬子晚报》首推66名全媒体记者,邀请南京大学老师为全媒体记者进行上岗培训,并给每位全媒体记者配备32GiPhone4S手机,同时为相应工作团队配备发稿和编辑视频的专用笔记本等工作设备,确保全媒体记者全天候全媒体发稿,开启了《扬子晚报》的全媒体记者时代。由于全媒体战略的实施,《扬子晚报》不断涌现出一些优秀的全媒体新闻,如2012年5月3日《扬子晚报》封面刊发一条题为“好大一枚‘钻戒’”的图片新闻,内容是太阳出现在圈圈云的边缘时,两者合起来就像一枚巨大的钻戒。这张图片是当日早晨6点左右,《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途经沪宁高速镇江段时,发现东面的天空中出现了一个“大面包圈”,随着观测位置的变化,“圈圈云”的形状和颜色也有所不同。记者随即拍摄新闻,通过官方微博图片,在扬子晚报网视频栏目视频,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

伦敦奥运会期间,《扬子晚报》派出四位全媒体记者赴伦敦报道奥运盛况,在半个月的比赛中《扬子晚报》每天推出16个版面伦敦奥运会特刊《笑傲伦敦》,同时注册官方微博“@伦敦时间”,通过微博即时奥运新闻及花絮,与网民进行实时互动。在此期间,《扬子晚报》推出3G版“手机奥运”,手机上网用户只需用手机输入网址或扫描报纸上的二维码,就可“指尖”即时看奥运。此外,报纸还与网站以及手机报、客户端等多媒体渠道充分互动,丰富报道手段,倾力实施了奥运报道的全媒体传播行动。《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在新闻现场第一时间通过《扬子晚报》官方微博报道最新新闻,进行视频采访,让《扬子晚报》的新闻通过微博“滚动”起来,依托视频等流媒体“生动”起来,为受众创造出喜闻乐见的全媒体新闻。

四、二维码:《扬子晚报》数字化转型的多媒体策略

二维码是一种连接报纸、手机和网络的新兴数字“桥梁”,读者通过使用智能手机上的条码扫描软件扫描报纸上的二维码,可以轻松阅读观赏报纸的延伸内容。报纸记者采访,一直是文字记者负责撰写稿件,摄影记者负责拍摄图片,展现给读者的是静态的文字和图片。二维码技术的出现,使报纸记者的采访活动实现“升级”,记者可以通过手机或摄像机记录画面和声音,写完稿件之后将拍摄的录像剪辑上传报社网络,报社主编根据需要将相关新闻的视频网址生成二维码印刷在稿件旁边,读者在读报的同时用手机观看视频更能够感受新闻的现场。从这个意义上讲,报纸打造文字、摄影和视频合一的全媒体记者,将传统的文字和图片报道与视频信息相整合,使得新闻内容具有了更强的可读性和观赏性。

对于一些受众关注度较高的重大新闻,《扬子晚报》在新闻边上都会打上二维码,读者用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看到相关新闻的视频信息。2012年高考期间,《扬子晚报》推出了《高三这一年》、《忧与爱》、《考·声》、《我最想》等系列“微电影”高考报道。读者扫描二维码观看全媒体记者拍摄的高考视频,不仅可以看到各个角度的高考报道文字、图片,而且可以看到视频等,这样报纸内容就“动”了起来,报纸显得更加立体化,信息得以全方位呈现。随着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趋势的推进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读者借助手机通过报纸看视频这种方式将指日可待,二维码的使用将是纸质媒体电子化转型的一次“革命”,也是实现报纸与网络融合、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多媒体策略。

参考文献:

第4篇

刚进校门,iPhone已经自动连上了WLAN,手机屏幕上突然出现斯坦福大学的标志。这就是i-Stanford项目,8项WLAN应用中有一项就是校园导航,有了它可以轻松畅游斯坦福大学的任何地方。在输入目的地名称后,手机马上自动为你指出一条路线。沿路会经过不少教学楼,这时,不要急着赶路,停下来,不一样的风景就在眼前。只要点击手机上的教学楼,屏幕上就会显示出这个教学楼里当时正在进行的课程,这还不算完,当你具体点击某个教室后,屏幕上即刻显示出该教室正在上的课程和讲课的教授,再点击这位教授,他的研究方向、发表的论文以及目前所带的学生一览无余。

时光回到400年前的明朝,我国著名探险家徐霞客遍游名山大川时,则是身背厚厚行囊,带着大量干粮,以防找不到可以充饥的食物;每日步行百里,陌生地方找不到客栈借宿,累了就只能在树林里、悬崖上打个地铺。这样,还要时刻面临迷路与被野兽袭击的风险。

不言而喻,IT技术与旅游业的融合彻底颠覆了旅游的含意。GPS卫星导航、社交网站海量信息咨询、二维码验证等新兴技术与体验,让旅游与IT亲密接触后,只需一部移动终端,游客将不会因为弄不清东西南北而不敢远足;不会让蜘蛛网一样的地图弄得晕头转向;不会被聒噪导游、无理的强卖弄得无奈、愤怒。IT与旅游的结合,谁都可以成为当代徐霞客。

这组报道用三个“驴友”智能旅游的亲身体验,展现IT在旅游中的实务应用。尽管只是冰山一角,但希望开启你“I love 游”的崭新体验。

在移动终端愈发普及的今天,集合GPS、3G、Wi-Fi等多种技术,旅游景点可以将声音、图像、动画等多媒体提供给游客随身携带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上。而基于地理位置(LBS)的服务,更可以让旅行变得智慧非常。在数字导游的产业链上,运营商、移动应用终端和开发商也在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

数字导游为游客节省了时间成本,使行程管理更加周密。

下载“导游”去看海

小张是地道的东北人,9月他去三亚参加一个行业大会,此刻的东北已进入秋季,最南端的三亚依然是酷暑时节。会议结束,小张想一个人到处逛逛,“大小洞天”是他来到三亚最想去的地方。热爱历史的他,很早就听说唐代高僧鉴真第五次东渡日本,曾在台风中于此登岸,并修建大云寺。景区内还有“小洞天”、“钓台”、“海山奇观”、“仙人足”、“试剑峰”等多处诗文摩崖石刻。

第一次到海南玩,又不懂当地语言,可是如果为自己雇一个“地陪”,会不会影响一个人旅行的好心情呢?来到大小洞天后,小张的顾虑一扫而光,景区为每个游客配置了一部手机大小的导游终端,这个终端可以陪着游客将“大小洞天”逛个底朝天,绝对不会错过任何一处景点。

“您现在所在的景点是三亚自然博物馆??”说这话的不是导游,正是小张手中的导游移动终端。该终端还可以通过定位系统确定每一位旅游者的精确位置,并将语音、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信息形式推送给游客,讲解景观及相关的景区文化、历史典故等。在景区内,小张使用步行导航系统,输入起点和终点,可以立即计算出最优的游览路径。通过系统还可查询距离最近的功能设施,如休息室、餐厅、便利店、游览车上下点、洗手间等,并得到指引导航。

大小洞天风景区位于三亚市区以西40公里的海滨,总面积22.5平方公里。对于小张这样的游客而言,在这样面积较大的景区,通过步行导航系统终端体验卫星定位无线数字导游,绝对方便。

二维码手机制“导”

小妍是普通白领,从小就对植物的种类和生长史有着几乎狂热的追求。旅行的意义对于她来说,不仅是远离城市喧嚣、身心放松的过程,更是增长知识见闻的好机会。在听说青秀山是南宁的“绿肺”后,小妍就磨拳擦掌独自一人走上了到南宁的旅行。

9月天朗气清,刚进入景区就收到一副耳机,这让小妍多少有点诧异。而与她以往步入景点第一步拿地图不同。这回她先点击了“青秀山导游”软件上的“导游图”,轻碰手机,一幅蓝绿相间的景区地图完整地展现出来,苏铁园、龙象塔、古道等景点历历可见。

来到青秀山当然要看它的地标龙象塔。龙象塔在青秀山之巅,对于小妍来说可谓前路漫漫。这时,刚进景区就免费领到的一次性单边耳机派上了用场,将耳机贴在手机的听筒处,并点击软件左上角的自动播报或自由播报,这时清晰的语音介绍传来,“青秀山,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为时任吏部左侍郎的南宁籍进士肖云举所建。取佛经“水行龙力大,陆行象力大”之意??,在这样的语音介绍下,小妍更加急切地想一见龙象塔真身了。

除了龙象塔,小妍此行的主要目的还有一个就是看苏铁。之前为了辨识不同种类的苏铁,小妍在网上搜索了很多图片,没想到完全没用上。因为,在苏铁园,二维码就可以满足她。

青秀山的苏铁占地面积达80余亩,园中有40余株树龄达千年以上的苏铁。种类众多分布密集,如果通过卫星定位,未必精确,因此二维码成为苏铁园数字导游的重要辅助手段。

“苏铁也称铁树,是国家一级保护濒危植物。园中的一株蓖齿苏铁,经测量高达8米,直径1.2米,树龄1350多年,这意味着唐高宗在位的时候它就已经存在。”这是站在青秀山的苏铁王前,用手机扫描苏铁王指示牌右上角的二维码信息后,小妍手机上显示的介绍。

APP伴游“寻秦记”

第5篇

关键词:家校合作;微社区;家庭教育;交流途径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0-0061-04

当前家校合作中教师与家长沟通方法局限

1.传统家校合作活动局限

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访、电话或短信等是最常见的学校与家长交流沟通的途径。家长通过参加家长会了解学生在班级的基本情况及其在校的学习情况,在家长会上教师有时也会邀请家长介绍教育孩子的经验和心得。家长开放日通常是在指定的一天(或几天)邀请家长来学校听课、观摩、参观,以帮助社会(家长)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家访是教师深入学生家庭,了解学生家庭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常用方法,但费时费力。目前也有用电话家访代替实际家访的,通过电话和短信向家长介绍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教学安排等,它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家访的时间、空间限制问题,但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通讯费用,交流的记录也难以整理和保存。

传统的家校合作活动,因为受到时间、场地等因素的限制,往往采取集中宣讲方式交流,一方面教师缺乏足够的时间为每位家长提供针对学生个体的具体信息,也没有办法对家长的问题及时反馈,极大地影响了家长与教师之间交流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教师在这些活动中处于组织者和指导者地位,家长正好相反,他们缺乏向教师展现学生在家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的方法及途径。

2.一般信息技术交流沟通工具使用局限

除了电话、短信外,伴随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出现了一些网络交流工具,如E-mail、论坛、博客等。近几年来,微博、移动QQ、微信已经成为教师、家长手机中常用的交流工具,这些工具能够实现双向交流,但交流结果难以整理。

(1)QQ群/微信群

QQ和微信的普及,使群创建简单便捷,还能够实现多人文字、图片、文件甚至语音交流,所以QQ群/微信群成为教师进行班级管理、与家长交流沟通常用的工具,特别是在移动终端上,可以借助手机拍照实时传递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业练习)等,同时也实现了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但QQ群/微信群的交流讨论结果难以整理,在交流讨论过程中,信息缺乏结构,高度碎片化,无法为每位学习者生成相应的成长资料。

(2)微信公众平台

相比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平台是另一种常见的信息推送工具,家长通过订阅教师创建的公众号,获取教师在公众平台上的信息,能够实现信息的积累和查询。微信公众号本质上是一种一对多的信息推送工具,不能有效地实现与接收者之间的双向交流,并且微信公众号的管理与维护必须在电脑端,每日仅能推送一次公众信息,公众号管理者也需要较高的信息技术能力,特别是对信息内容的加工排版能力(微信推送的图文信息)。

E-mail、微博等网络工具的使用,也要求家长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水平。

3.校园网或其他专业数字化交流平台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借助校园网、校园其他数字化平台以及专门的家校合作平台(如校讯通等工具)开展工作。

随着校校通、班班通、堂堂用、人人通等一系列工程的实施,一部分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已初见规模和成效,学校有条件利用校园网或相应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开展家校合作,如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具有学生成长空间功能,家长可以登录查看学生在校的表现和学业成绩,并能在线获取相应年级、学科的学习资源。但当前这些数字化学习平台的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家长移动访问的需求,特别是其向家长展示的重点内容仍然是学生的学业表现,没有满足家长信息交流的需求,换言之,通过这些平台,学校(教师)仍然无从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即使是校讯通这样专门的家校合作工具,也只是教师作业、活动通知和服务商推送一些教育的心灵鸡汤,还倍受另行收费的困扰。

家校合作是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一种平等交流,因为教学信息资源传递的特殊性和交流对象的特殊性,交流工具及途径应当满足以下要求:①双向互通,教师能为家长展示学生在校的表现,同样家长也能够向教师提供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能够支持多种媒体信息类型的组织和。②因为学生家长知识水平和教育背景的差异,家校合作中使用的交流工具通用性要强,要降低使用者的操作难度,最好能实现信息的随时记录和。③交流结果易于整理、查询,公开范围可控,能保障学生空间的隐私,且免费。

微社区及其功能简介

类似微博之于博客,微社区之微同样是在移动环境下传统社区的“微”,是传统网络社区(BBS)在移动平台上的简化与转变。本文所指的微社区是指腾讯公司基于QQ与微信公众平台开发的面向移动环境(手机终端)的社区。正因为微社区有QQ和微信两种入口,无需注册,所以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难度,摒弃了传统社区中注册等繁琐的操作过程,能够通过话题(帖子)和回复(评论)组织内容和交流。

1.微社区特点和功能

微社区与传统社区BBS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对接了手机QQ和微信公众平台,通过QQ和微信公众号,用户可直接进入社区进行发帖、回复和分享。

(1)微社区改变了单向推送的信息模式

微信公众账号的单向推送信息模式(一对多)影响和限制了其在家校合作中的应用情境,而微社区的信息和回复、评价功能,使教师与家长同时享有了信息双向的功能。

(2)微社区基于移动平台,访问便捷

微社区不用注册,通过手机QQ或微信公众账号可随时查阅和信息,降低了家长的使用难度。

(3)微社区促使用户角色改变

基于话题组织内容,结合发帖和回复,促使用户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转向移动互联网信息创造者。

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教师或家长可以为每一位学生创建一个话题(帖子),通过这个话题收集整理学生的基本资料。

2.微社区创建方法

微社区有两种创建方法,一种是基于QQ申请,另一种是基于已有的网站社区平台(Discuz!X)创建。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申请创建微社区,都可以将微社区与微信公众号绑定,从而为微社区提供微信入口。

(1)基于QQ申请和创建微社区方法

通过QQ直接访问微社区网站( http:///)申请(现QQ微社区改为QQ部落),按要求填写相应的申请资料,并设置绑定微信公众信号。

(2)基于Discuz!X平台申请和创建微社区

Discuz!X(http:///products/discuz/)是国内一款以社区为核心的建站工具,如果学校校园网是以此设计的,或者你拥有Discuz!X搭建的网站,可以直接利用内置的微信登录插件开通微社区,如图1所示。

这两种方法创建的微社区略有不同,前者不需要用户拥有独立的网站,但创建审核有一定的条件,后者需要独立的社区网站,可以直接创建,并且微社区数据与社区内容同步,本文所说的微社区是利用后一种方法创建的。如果学校具有校园网(或基于Discuz!X开发的网站),建议采用后一种方法创建微社区,在网站上依据班级创建相应的BBS板块为不同的班级提供相应的微社区入口。

基于微社区家校合作的交流途径构建

构建良好的学校与家庭沟通途径,是开展家校合作的前提与基础,也是保障。通过微社区增进教师与家长的联系,教师可以通过微社区为家长提供家教教育知识指导、学生信息和活动通知,家长也能够通过微社区随时上传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在技术的支持和帮助下,学校在肩负着学生的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同时正在逐步成为具有面向社会和家长服务功能的社会教育中心,家长拥有了更多参与监督和指导学生的教育资源。

1.基于微社区的家校合作平台特点和功能设计

家校合作平台的核心功能在于促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双向沟通,并能够对沟通的结果进行整理,生成学习者的成长信息。“达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间的相互协调,帮助教师了解家庭生活中的孩子,同时家长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校中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1)平台用户角色设计

把平台的使用主体分为家长和教师,也可以包括学生(但考虑小学生接触互联网和使用移动终端的限制可以忽略)并明确相应角色功能。家长在平台中的需求主要包括:提出自己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或分享经验,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教师的主要需求包括:校园和班级事务等信息,解答家长疑问。无论是家长角色功能需求还是教师角色功能需求,都可以通过微社区的帖子和评论功能实现。学生可以利用博客介绍自己的学习感想和作品等(利用Discuz!X平台的日志功能)。

(2)平台内容管理

微社区在提供信息的便捷性时也同时带来信息的随意性,如果不及时对信息进行整理,会为用户查询浏览带来极大的不便。

微社区内容本身与网站功能同步,可以在网站端口进行二次编辑和整理,也可以为重要的话题(如每位学生的基本信息)创建独立的二维码,提供快捷访问入口,解决信息查询和浏览的难题,并利用微社区本身的收藏功能整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另外,微社区与微信公众号平台绑定,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整理的内容及链条,学习者通过查询历史信息或微信收藏功能实现平台内容管理。

(3)平台使用简便化

为适应移动环境下的家长快速访问,以及家长不同的信息素养水平,家校合作平台操作要尽可能简单。要简化平台注册和信息流程,为平台提供快速入口,微信公众号菜单设置方法可参见https://。

2.基于微社区的家校合作平台功能实现方法和注意问题

基于微社区的家校合作平台是构建在Dicuz!X社区上的移动平台,其核心是微社区的应用,即如何通过微社区实现家长与学校的联接,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

由Discuz!X构建生成的微社区,与原论坛内容双向同步,微社区本质上是论坛的移动化,解决了当前网络内容向移动平台转换的难题,并且打通了与微信公众信号的链接通道,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随时登录微社区,浏览、、评价或分享信息。

微社区不仅进一步增强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接,同时还解决了移动环境下用户交流过程中的信息管理问题。

另外,微社区还可以为重要的内容链接生成独立的二维码,用户利用移动端的扫描功能,能随时查看和修订这些内容,在家校合作平台中核心内容是学生的基本信息,如图3所示。所以,在微社区中可为每一位学生创建独立的二维码,在制作二维码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的头像置于中间,注意控制大小,以免影响二维码识别,将这些二维码打印贴在任意需要的位置,也可以保存在手机中(要做好命名和二维码标识,方便辨认)。教师和家长通过QQ或微信扫描二维码可以实时查看和编辑学生的基本信息。

微社区解决了校园网社区移动化的困境,并增加微问入口,教师与家长访问指定“学生”内容回复增加新的内容,实现了教师与家长在移动环境下的双向沟通。微社区的构建与Discuz!X平台、微信公众号密不可分,如何实现三者之间的功能互补和配合,解决微社区内容分类、访问权限控制等问题,以更好满足家校合作功能需求,还需要研究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左东芳.农村初中家校合作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2]马恒懿.家校合作新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3]席春玲.家校合作理论研究述评[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04):21-23.

[4]李潇.家校合作虚拟社区的设计与开发[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3.

[5]林悦.国外小学家校合作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9.

[6]颜丽华.中小学家校合作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开发[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0.

[7]李慧慧.家校合作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习惯养成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8]杨帆.家校信任与家校合作关系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9]王朋娜.班级博客促进中小学家校合作的策略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0.

[10]李萌.基于家校通系统的小学家校沟通问题及其解决策略[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第6篇

论文关键词:食品物流;追溯系统;冷链

1 引言

低温冷冻品绝大多数是农副产品,具有严格的季节性和保鲜期,由于对物流及时性、恒温性和多样性的高质量要求,在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等冷链的各个环节损耗严重。在物流中,这种食品资源的巨大损耗又是非增产技术所能弥补的。加之,食品行业现有的软件和硬件设施都不能满足“多品种,少数量”的消费模式的要求。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发展,尤其是追溯技术的兴起,为提升冷链物流水平和质量提供了可行的途径。无论是在储存、搬运、销售或是配送阶段,实现实时物流跟踪,建立信息追溯和信息共享机制,成为当前食品冷链有效解决物流追溯问题的关键。

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述评

Golan E等(2002)通过对美国生鲜农产品、谷类和油菜以及牛肉制品的调查研究发现,三者经食品供应链跟踪后,在食品质量安全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在美国,大多数要求召回的食品和农产品都被公布在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和检验服务的官方网站上,以便消费者根据食品包装的标识信息来判定有问题的食品和农产品。有些企业则通过使用先进的RSS条码系统和EAN/UCC全球统一标识系统,更为具体地揭示食品供应链的标识信息,如每种产品的种子、施肥、使用抗生素的情况、生产时间、生产线、生产地、生产所使用的技术和生产次序,等等。一旦某种产品出现问题,这些标识信息将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在欧洲,欧盟已经采用EAN/UCC系统,成功地开展了对牛肉、蔬菜等食品追踪的研究。通过采用条码、GLN可以对食品冷链全过程中的产品及其属性信息和参与方信息等进行有效的标识,以实现食品跟踪与追溯。

比较而言,国内学者对于食品冷链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现状及发展对策,如曹锋杰(2003)、刘宏伟(2004)等。在物流信息方面,张建华等(2005)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和RFID技术,给出了基于RFID的现代食品物流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型总体结构、子系统设计方法,并结合GIS和GPS等无线通讯技术,给出了系统的综合集成模型。

3 食品冷链物流可追溯技术

3.1 条码技术

条码技术是目前最为成熟、成本相对较低的物流信息技术,为冷链物流追溯提供了可行性。一维条码系统一般包括编码技术、光传感技术、条码印刷技术和计算机识别应用技术。一维条码技术属于自动识别范畴,能够准确地将信息识别、编译、最终输入到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其特点是识别速度快,准确率大大提高,制作相对简单,与之配套使用的阅读器、打印和印刷设备也相对成熟。在冷链各环节中,针对不同食品,可采用不干胶、PVC条码绑带标签或防盗扣等标签,实现流通阶段个体识别,仓储时采用手持条码读取设备辅助作业;在超市POS则进一步发挥了条码标签的作用,特殊条码标签在售出后可回收,大大地降低了成本。因此,一维条码技术是开发冷链物流可追溯系统中最为经济实用的技术。但是,一维技术的信息容量较小,码制占据的面积较大,低温、潮湿、多霜等复杂环境对标签要求较高,追溯信息标识到追溯单元上的自动化成本较高,同时受识别设备的影响,其实时性也不是很强。

二维条码技术具有信息容量大、编码来源广泛、加密程度高等特点,随着成本的降低,将更好的弥补一维技术的不足。近年来二维码的应用越来越普及,手机内置的解码软件可以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使用基于二维码所提供的服务。消费者通过手机实时读取冷藏食品二维标签的信息,获取各环节追溯信息,在预置二维条码软件的手机普及的不久将来,将会非常有效的解决条码识读设备携带不便、信息量小、时效性差等冷链物流追溯问题。

3.2 射频识别技术(RFID)

RFID是一种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在阅读器和发射机(标签)之间进行非接触数据传输以读取数据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电磁理论,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使用RFID技术结合网络、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的采集和通信,其目的在于提高信息的采集、传递的效率,对食品有效地进行标识,把分散的信息集成起来,从而达到追溯的要求。以商品猪肉供应链为例,为了实现全程的跟踪和监控,追溯体系需要在商品猪肉供应链的各关键节点——生猪养殖场、市境道口、屠宰场、批发市场——设置控制点,使用RFID标签记录追溯所需的信息。

3.3 数据库技术

良好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离不开高质量的数据库,物流追溯实现的基础是物流信息数字化,要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可追溯性,必须借助信息数据库。要实现食品冷链质量的可追溯,从食品的源头信息获取到最终交付顾客手中的信息存储,建立数据库是重要的支撑。在食品冷链物流追

溯系统设计中,可以采用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关系型数据库,通过建立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即建立E2R模型,来实现对物流信息和数据的存储、加工和处理。结合标签技术,与厂家数据中心相连的PC端上的小标签初始化装置读取小标签的UID号,从厂家中心数据库获取相关产品信息及PID号并写入,绑定信息传入厂家中心数据库,每一环节信息写入后,终端消费者就可以根据标签信息进行冷链物流全过程跟踪了。

4 食品冷链物流可追溯系统模型设计

4.1 系统模型

针对食品冷链物流信息技术,建立基于RFID技术的食品冷链物流可追溯系统模型,食品的可追溯总体技术路线遵循着“供应——生产——销售——消费者”这样一条完整供应链,整个供应链过程需要实现低温环境。以肉制品为例,在原材料采购的源头,通过装有电子标签的耳标,建立每一头牲畜的养殖档案,通过标签阅读器将数据汇总至中心数据库;在屠宰场通过称重平台和为生肉佩戴钩型标签记录整个屠宰过程并将各种数据传送至中央服务器;在加工分割肉工作中,通过标签打印机打印便携式条码标签标识分割肉制品,建立相关的信息追溯系统,以此详细记录分割肉的生产过程以及各种数据并汇总到中央服务器;最后在无线网络可通过移动标签或者序列号对肉产品进行查询,以此建立牲畜养殖及肉制品生产、销售全套管理系统。

4.2 功能及流程设计

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系统是对各类食品物流信息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组织、存储、更新和维护,最终方便各节点、消费者、监管部门进行追溯查询。主要功能模块应包括:数据库系统、电子商务查询系统、标签管理、车辆定位、安全检测等。这些功能实现的基础是:食品冷链中各节点都必须按照既定的格式详细记录食品的进货和出货以及中间加工过程的信息,并严格实行食品的批号管理,追溯系统必须记录食品从生产基地(或农户)发货直到消费者收货为止的整个过程的产品批号,以此保证整个物流过程可追溯的连续性。

具体的物流和信息流程可以设计为:利用RFID数据采集技术,将食品产地信息、车辆信息、食品信息等信息写入RFID标签,获取初始信息,然后RFID阅读器部署在生产、加工食品仓库、配送中心、运输食品的车辆、收费站、港口、码头、仓库、货场等不同站点,阅读器以一定的频率自动无线扫描途经的RFID电子标签,将扫描后的信息通过信息通道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启用GIS,一方面将各类信息存入数据库,另一方面通过电子地图实时显示食品的种类、数量、来源、去向等信息,方便管理人员管理。如果运输过程中出现危险事故,可以通过GPS/GSM远程控制执行指令到载有GPS/GSM接收器的车辆,通知司机调整行动计划,同时改变电子标签中存储的信号量值,监控中心通过机站检测到该增量信号时发出警报,在电子地图上突出运输车辆的方位以及运输物品信息。在终端消费者层面,为了让消费者清楚地了解保鲜食品的生产模式,以及保鲜食品的质量,可以开发集成免费电话、短信、互联网网络、手机二维条码的电子商务综合平台。这个平台能确保保鲜食品厂家与消费者的信息共享,提高消费者对厂家的信赖。

4.3 开发建议

4.3.1 系统中标签形式的选择

在生产阶段,电子标签上主要记录生产养殖的相关信息,如养殖场编号、运出时间、运送批次等,而且这些信息要和生产企业自身的信息系统数据库相联系,以便查询生产过程的细节信息。在各个生产企业都设置RFID读写设备,可以实现食品信息的写入。在加工环节,采用的电子标签内含有食品在生产过程的相关数据和加工环节中添加的信息,如加工企业编号、加工日期、加工批次等。这些信息和企业当地数据库相关联,便于食品管理中心查询。加工企业和食品进口企业都配备RFID读写设备。在运输环节,集装箱运输采用的电子标签数据内容包括集装箱内食品信息、食品温度信息、车辆置信息、运送车辆信息和运送时间等。这些信息和物流企业本地数据库相关联。在仓储环节,可以主要选择成本更为低廉的条码标签,结合关联数据库,标签内关联原来食品信息,并且记录安装时间和批次。仓库内部在叉车或者工作人员身上佩带RFID电子标签,内有员工或叉车的ID号,可以有效地利用资源,使得仓储过程更加高效快捷。在食品配送和销售环节,配送车辆实现GPS定位,相关食品的标签亦可以条码标签为主,在一些重要食品上加贴电子标签,而在一些廉价的食品上则采用条码,两者信息相互关联,以方便销售人员和消费者的及时识读。

4.3.2 数据共享和信息平台建设

数据共享和信息平台建设可以有效解决“信息孤岛”问题,避免各节点独立的信息系统运行。统一各节点数据格式、建立共同的单证标准、开发兼容的数据库系统,最终实现数据的标准化,这样为各方数据共享提供了可行性。建立各方参与的公共信息平台,可以实现食品从生产到餐桌的全过程监控,满足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保护消费者权益。数据共享的结果是,消费者可以通过此系统,了解食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包括产地环境,农药、化肥等各种投入品的使用情况,并可以追溯食品的质量问题;食品管理者、物流运输企业可以通过此平台及时获取有关食品生产、质量及食品运输状态的信息(如食品品种、数量、食品在途情况、交货期间、发货地和到达地、食品的货主、送货责任车辆和人员等);政府监管部门则可以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保证最终使优质安全食品经透明的供应链达到消费终端,优质优价,让从事优质安全食品生产和加工的企业获利,促进优质安全食品生产和加工事业的快速发展。

第7篇

【关键词】移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标准化 视觉界面设计教学PPT的制作教材写作录制视频视频后期制作

现在,不断涌出可汗学院、翻转课堂、移动学习、微课程、APP STROE、微信公众平台等这样概念,它们到底是什么关系?它们与我们现实的课程教学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呢?可以这么说:可汗学院、翻转课堂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微课程是一种具体视频编辑方案、APP STROE和微信公众平台是种新的安置于手机上的软件及推广方案,移动学习是一个更大的概念,是种结合移动互连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学习模式。

一、背景介绍

2013年,开始了移动学习模式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的研究与建设,项目本身算是一个较为开创性的尝试。本项目共有四位一线优质老师参与项目的设计、教材的撰写和视频的录制,同时有6名高职学生参与视频的后期制作,历时10个月。由于该项目是从无到有,并没有相关的资料和标准可以借鉴,又因为涉及的人员较多,同时存在很多并行任务,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想要保证项目按照规划的方向前进,就要每个步骤都标准化,无论是小到文件的存储格式,还是大到书内容的写作,都需要标准化。项目的建设过程是个探索的过程,亦是不停标准化的过程。这里,我们就来总结下移动学习模式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项目中所涉及的各类标准。

二、视觉界面的标准化

视觉是人的第一感官,任何一个项目,当用户还不了解其内容的时候,大部分人会从视觉角度来度量这个项目是否规范,是否公司化,然后再决定是否继续观看。因此,从开始项目确定建立的时候,就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视觉设计,主要包括公司LOGO,录制视频时的桌面背景、视频导出时的水印LOGO,整体项目用色标准、图片处理的标准等,如图1所示。被形象设计过的移动学习模式下《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无论是配套教材,还是录制的视频,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可以给读者一个整体感。

图1:整体视觉设计效果

三、教学PPT的标准化

移动学习模式下《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的建设,提供配套视频是项目的重点部分,是实现移动学习的基础。为了统一录制视频的整体效果,标准化其录制过程中使用的教学PPT是关键,主要包括:统一使用指定PPT模版、每张幻灯片标题的写法、编号的使用、字型字号行距的设置范围、幻灯片的用色方案,如图2所示。同时,为了减少在线观看视频的大小,经过反复测试,指定幻灯片的切换效果和幻灯片中动画特效等。

图2:教学PPT的标准化方案

四、教材写作的标准化

与项目配套的教材撰写部分,也是项目的核心部分,关于具体教材内容的组织与设计,可以参阅本人已发表的论文《翻转课堂模式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内容的组织设计》,这里就教材写作中需要标准化的部分进行阐述。

(一)章节整体表现形式的标准化。根据整本书的出书大纲,每个章节均以培训形式呈现,每个节既是一个任务,每个培训任务结束后,需要放置相关知识点二维码列表和知识点反馈。

(二)专业术语的标准化,同样的操作,每个老师的描述往往会不同,这里,我们既要保留老师个人教学风格,又要体现规范化,因此,就必须对涉及的操作用语进行规范的描述,例如:“单击‘开始’选项卡 –‘字体’组 –‘字体颜色’中下拉按钮,在列表中选择‘深蓝,文字2’。”这组操作中,我们规范了“选项卡”、“组”、“下拉按钮”、“列表”这些专业术语。而这组术语,不光在教材撰写中使用,还使用在视频的讲解中,从而让学生能更清晰的掌握学习内容,如图所示。

(三)整本书的编号标准化,根据相关文献和编写章节的需要,确定了本书最多采用四级标题,规范了图和表标识,具体操作的编号和全文正文格式等,如图3所示。

图3:“编号编码”标准化示意图

五、录制视频的标准化

本项目的视频录制工作全部由四位老师来完成的,老师根据教学需求来设计视频脚本,然后,通过“camtasia studio 7”这款软件,边操作边讲解边录制,再对原素材进行基础加工,最后按照指定格式来保存。在整个视频录制过程中也产生了三个标准方案。

(一)录制前期准备的标准化。桌面换上指定桌面背景图片、分辨率调整为1024*768(1024*768是经过测试,是目前最合适手机显示的分辨率),清空桌面上多余的应用软件图标、关闭多余应用程序。

(二)声音的标准化。根据已经提供的标准视频,及自我音量的大小,来调整目前环境中耳机音量和麦克风声音的大小,观察环境,提供最好录音环境。

(三)语言描述的标准化。任何视频开头以“本次主题 是…”开始,最后以“本次讲解完毕。”结束。

(四)文件命名的标准化。项目配套教材采用了嵌入二维码的形式来把书中知识点与视频关联,因此视频命名就直接采用二维码形式,例如,视频“电子计算机简介”,其文件名为1010010001.MP4。命名规则涉及到数据检索格式,这里就不再赘述。

六、视频后期制作标准化

移动学习就是借助移动设备,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而这里提及的移动设备主要是指手机、PDA等。在全屏模式下录制的视频,当用手机观看时,因为手机屏幕较小,往往很多操作看不清楚,如图4所示。因此,必须对录制好的视频做后期加工。这里,依然采用“camtasia studio 7”来做后期处理。后期处理过程制定了三个标准方案:

(一)给视频添加对焦、高亮和标注效果。对焦犹如电影拍摄中的近镜头,对视频中某些具体操作或字幕进行对焦处理后,可以具体看清楚作的菜单按钮或者字幕,如图5所示。高亮效果是用来突出例如对话框或菜单选项等,如图6所示。标注效果同样是用来突出选中的命令,它可以跟高亮混用,如图7所示。

(二)给视频添加统一的片头片尾。想要所有视频具有整体性、规范性和一致性,统一给所有视频添加片头片尾,是个很有效的措施。不仅可以从外观上看起来整齐,更重要的是可以统一传达信息,例如视频制作人信息、联系方式等,如图所示。

(三)调整视频声音。首先,给视频增加背景音乐,适当的背景音乐,不仅可以屏蔽一些录制视频带来的噪音,还可以缓解听者观看视频的疲劳感。

(四)视频导出标准。视频的导出有着严格要求,结合软件来说,导出文件格式为“MP4”,导出像素为1024*768,在每个视频的右上角增加LOGO水印效果,图片透明度为30%。

第8篇

关键词:校园快递超市 投递方式 运作流程

进入21世纪以来,电子商务的得到迅速的发展,在网上购物成为高校师生并不可少的一种购物方式,极大促进了校园快递业的迅猛发展。但是,高校快递业的所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山东英才学院的校园快递也是如此。广大师生更是对快递行业服务质量的感到不满意。山东英才学院校园快递以民营快递公司如顺丰、申通、圆通、中通、百世汇通韵达等大中型快递企业为主,这些快递企业大多处在快速成长阶段,快递企业的物流运作和管理能力尚难满足学院师生的服务需求。这些快递公司基本都是通过在山东英才学院校园外部设立快递点来经营业务,但是经营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校园快递所存在问题,提出构建山东英才学院快递超市,希望构建快递超市能够解决快递现有的问题,为学院师生提供方便。

1.快递超市的校园概述

1.1校园快递超市的概念

校园快递超市指的是一种新兴的校园快递模式,是对校园快递点的整合。整合快递点就是将快递收发集中在快递超市,对校园快递的收发进行综合的管理,具有创新性意义,校园快递超市属于一个第三方校园快递收发平台,是将校园所有的快递业务纳入进来这个超市,快递公司人员只需将校园快递送到快递超市即可,再由校园快递超市工作人员负责快递的收发和管理。在快递超市寻找各自的快件就像逛超市一样,校园快递超市内多家快递服务商共存,虽然很多快递服务商价格和服务水平各不相同,但是能够满足学校师生需求的个性化和多元化。校园快递超市既能有效地保证学校师生快件和校园管理的安全,又能提供统一的管理,人性化的服务,为师生提供更方便的快递收发服务。

1.2校园快递超市投递方式

校园传统物流快递的投递方式(图1)是简单的单一指定型运营,快递点只接收相应快递公司的快件,然后面向顾客。

新型校园快递超市物流的投递方式(图2)则为统一广范围的经营,校园快递超市可接收多家公司的业务,这样也增加了业务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1.3校园快递的需求分析

山东英才学院在校师生人数约为40000人,其中有85%以上的师生进行过网购,山东英才学院里目前只有中国邮政,校外有8家快递点,根据山东英才学院校内快递公司满意度调查问卷可知,学生对于中国邮政在价格、速度及服务态度上存在着明显的不满,圆通、中通、优速等几家快递点价格上与邮政相比较为便宜,但其快递点多以短信形式通知学生领取快递,但往往派送员发送短信多数是在上课时间,而学校限制学生课堂时间玩手机,所以学生会错过领取快递的信息,导致不能及时领取快件,从而降低了快件配送的效率。另外,快递点的公司在分发快递时,大小包裹任意摆开,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姓名或者编号自行寻找快件,派件员对于收件人身份确认却只是简单地询问其手机号码和姓名,有时候领取快件无需签字,较为严谨的也只是要求出示手机短信进行核验,因而在这种派件情况下,冒领、丢件现象时有发生。而校内快递点的快递公司,同样是以短信的形式通知师生在其点领取快递,但由于在相同的时间段内,学生们通常要排长队取件,等待时间较长。所以英才学院快递中心开展校园快递有着可行性。

因此,英才学院的师生们需要一种价格较低、服务态度较好且寄取包裹方便的一个快递超市,由此英才学院校园快递超市应运而生。

2.业务范围

2.1主营业务

校园快递超市的主营业务以收、发件为主,在收件方面我们与顺丰、中通、圆通、韵达等快递公司合作,在校园快递超市可以同时领取与之合作的快递公司的快件,无需奔波于各个快递点之间,避免了一家快递点只能领取一家快递的尴尬与不变。在发件方面,我们可以给顾客提供多种选择,既可以选择高效便捷的顺丰,也可以选择经济实惠的其他快递,顾客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2.2提供个性化服务

在中国现有的快递业务中,普遍存在着个性化服务单一的缺点,快递公司为客户所提供的个性化服务的范围普遍存在都是仅限于快递派送的速度方面,在其他方面并没有别的个性化服务,在深入研究了消费群体师生的特点和需求后,提出校园快递个性化服务这一理念,即根据师生不同的需求,量身打造相应的快递业务,如提供个性化包装,代购,代送鲜花,礼物等,还可以将营业范围适当扩充至临近高校,实现范围经济效应。这些增值的服务,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增加校园快递的营业额,还可以进一步宣传校园快递,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个用心服务,贴近生活的形象。这样的个性化服务,在扩大营业规模的同时,还可以扩充服务的种类,除了快件的日常寄取之外,校园快递还可以与其他企业重组,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还可以降低运营的成本费用,可以提供水果、饮料、小食品等产品以及附近商家的一些产品。实现共赢的发展目的,增大校园快递的营业范围,同时可以吸引广大师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方便师生们的生活。

2.3发放广告袋

在点以及点附近发放广告袋,帮助商家做广告。也可以提供印有商家品牌和logo的快递纸袋,在清楚区别个公司的同时,同步达到宣传的效果。在方便师生拿快递的同时为商家做广告。在为商家进行宣传工作的同时宣传各个快递的点,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师生顾客,增加顾客源。这样的宣传方式不仅亲民便民,还达到了别的快递没有的效果,方便取件后对快件的携带,也方便对商家的进一步深入了解。

3.运作流程

3.1取件流程

山东英才学院校园快递超市现有派件流程评价通过实地调查与研究,得到山东英才学院校园快递超市派件流程如图3所示

另外,由于这种流程人工操作工作量比较大,所以还可以采取另外一种工作流程模式,如图4所示。

这种方法,最大的改变是将取件时活动的主体改为取件人。这一改动,使无价值增值的流程活动在流程中删除,同时又保证了流程的可实施性。

最后,在取件方法上可以采用摘果式的方法。摘果式取件法是指快递超市取件员巡回于快递超市,按取件人的取件要求取出快递,巡回完毕就完成了一次取件作业。将配齐的快递核对好信息以后,由收件人签字确认后,快递交到收件人手中。采用摘果式取件法的前提是对快件进行了货位管理。快递分区存放并固定取件时间。快递超市每天派发快递件数很多,对快递进行分区存放,能够大大减轻取件难度,还能够提高取件的精确度。同时,快递超市应将取件时间固定在工作时间以内,以节省取件时间。

另外我们还设立一种VIP自助取件模式,说明如下:

山东英才学院物流实训中心校园快递超市VIP客户自助取件流程:首先,当客户的快件到达后,我们会通过短信的方式通知客户快件已到,短信中的重要内容为六位的数字。然后客户可以根据短信的内容到指定的地点,根据短信中的验证码可以在相应的机器上兑换一张二维码的图纸,然后根据此二维码图纸到相应的储物柜拿到自己的快件。(兑换二维码时,应当正确输入个人联系方式和六位取货码,否则无法兑换出二维码图纸)

以上方式除本人操作以外还可以找人代签。

VIP客户自助取件流程的优点:

节省了取件排队等待的时间;提高了快件的安全性;可随时取件,不受时间限制;

VIP客户自助取件流程的缺点:

由于相关资金与技术问题,目前我们设定的储物柜数量有限,储物柜的大小如同超市储物柜相似的规格。

3.2收件流程

提高工作效率,用条码技术代替人工制单极大地缓和了其慢和易出错的弊端,用数据收集手持终端系统来代替传统的入库管理带来的是工作效率的翻倍提升,让收件业务流程更加完善,推动着校园快递超市的发展。

3.3仓库管理

采用ABC分类法优化仓库布局。快递超市中仓储的作用是延长取件时间,方便收件人取件。快递超市仓储成本主要包括快递保存成本和快递再派送成本。利用ABC分类管理,可以做好库存快递种类的重点管理和库存安排,提高保管效率。对于同一个收件人有多个快递的A类快递,应该作为重点控制对象,必须严格控制。(1)将同一收件人所有的快递放在相同且醒目的位置,并在每个快递上面标明总数,方便第一时间找到且找齐。(2)时刻留意某些重要客户的快递,只要到达,则第一时间通知收件人取件。(3)严格执行盘点,每天都要清理一遍A类快递,以提高客户服务满意度。对于B类快递,则要按照到件时间按顺序摆放,以方便取件。同时,定期进行盘点,盘点周期可设定为3天。进入快递超市的快递的来源、去向、大小、理化性质都有其特性,快递超市要为这些快递确定合理的货位,既要满足保管的需要,又要便于快递的派送。目前,英才学院快递超市主要分为寄件区、取件区。其中,取件区主要分为当天件区和当天件区。对于快递超市而言,必须规范每个区的具置,并且要有明确的标识。

4.结论

在分析山东英才学院快递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构建山东英才学院快递超市进行详细的分析,山东英才学院快递超市服务能力和水平能够满足广大师生日益增长和变化的个性化需求,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实践机会。构建山东英才学院快递超市将会有利的促进校园快递的发展,达到整合校园快递企业资源,并优化资源配置,将校园快递范围内各环节都做到专而精,完善服务项目,为其提高业务服务,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开支,把最大限度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同提高校园快递企业的经济效益统一起来,不断优化校园快递服务流程,提高学校老师和学生的满意度。快递超市可以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及在快递超市兼职的学生一个实践操作与管理的平台,能够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构建山东英才学院快递超市可以有效促进校园快递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奕,郑庆华.浅谈校园物流快递的服务优化[J].科技视界,2013(7):93.

[2]朱鸿,王苏徽,卢小辰.高校校园快递新模式探讨-以江南大学为例[J].市场周刊,2013.

[3]涂淼,唐烨,文英姐,黎金玲.校园快递超市运营优化分析―以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快递超市为例[J].物流技术,2013.

[4]国家邮政局.快递业务概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5]郭智忠.中国大学校园快递发展趋势探讨[J].现代商业,2012(30).

[6]王迪F.电子商务下校园快递的发展浅析[J].现代商业,2012(5):43-44.

[7]刘珍.高校校园快递新模式研究[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1(9):82-84.

[8]杨宏强.现场管理的常用方法及特点[J].物流技术,2012(03):4-11.

作者简介:

第9篇

关键词SoLoMo 移动图书馆 图书馆2.0 智慧图书馆

社会性网络

1引言

SoLoMo是美国著名风险投资人约翰·杜尔(John Doerr)于2011年2月提出的概念,意为社交(So:Social)、本地(Lo:Local)和移动(Mo:Mo-bile),具体是指利用移动设备、基于地理位置并结合社交网络(SNS)特点而提供的网络服务。SoLoMo概念一经提出,立即成为硅谷创业的热词,被认为是Web2.0以来最具颠覆性的应用模式。

SoLoMo虽然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它所代表的事物并不是横空出世,在Web2.0大行其道的四五年前就已现端倪。由于社会性网络与移动互联网发生交融碰撞,产生了一批基于地理位置的“混搭”(Mashup)应用,这可以看成SoLoMo的源头。当时流行的手机天气预报应用,能根据你出差或旅游的位置,提供当地的天气预报。从图书馆行业来说,目前有不少OPAC系统也具有SoLoMo的特点,如OCLC的WorldCat,可根据上网的IP地址,“就近”推荐附近的图书馆,有些还能告诉你“借了这本书的读者,常常也会借某某图书”,等等。

近年来移动图书馆的开发在业界如火如茶,取得了很大进展。许多图书馆的传统业务和服务都能够通过手持设备来实现,以RFID为标签的“智慧图书馆”的研究开发也不断见诸报道。但是“智慧图书馆”不应仅限于提供物理馆藏的定位管理和无人值守的自助式服务,还应该能够根据读者在社会性网络活动中的偏好,结合地理位置和情境信息,提供即时的个性化服务。目前图书馆界基于位置的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还刚刚开始,各类新技术的组合应用还不是很多,互联网产业正兴起的SoLoMo商务模式可以带来很多启发,LBS有望成为图书馆IT应用的下一拨热点,代表了一种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当前图书馆界各类新型LBS应用的探讨,探索SoLoMo在图书馆应用的前景和可能性。

2 SoLoMo应用和研究现状

2.1背景

2011年全球移动互联网产业呈现爆炸式增长态势,宣告我们已进入移动互联时代。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ITU)今年年初宣布,截至去年底,全球手机用户总数达59亿,而2011年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也已达4.877亿台,首次超越PC(包括平板电脑)。美国皮尤(Pew)研究中心今年初的一项研究显示,美国已有近1/5的成年人拥有了平板电脑。苹果公司最近宣布,其后PC设备(iPhone、iPad、iPod touch)2011年的销量为1.72亿,其移动服务iCloud的用户已突破1亿人。

这些数据表明目前SoLoMo有巨大的市场基础。当前美国有68%的社会性网络用户使用移动设备上网,已有28%的美国成年人是SoLoMo用户。近年来各主要的社会性网络应用(如Face-book、Twitter等)随着移动Apps的推出而获得飞速增长,目前Facebook已有8.45亿注册用户Ⅲ,Twitter的注册用户也突破了5亿。我国的微博应用也得益于庞大的手机用户基数而获得惊人的发展,目前微博用户已有2.5亿之众,说明近半数的中国网民使用微博。这些都为SoLoMo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2.2概况

SoLoMo可以看成是社会性网络(SNS)与移动应用混搭的产物。SNS是Web2.O的重要内容,而“本地“(Lo)是由移动带来的属性,因此SoLoMo可以认为是Web2.O中的SNS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基于位置信息的应用(LBS),也就是说:SoLoMo-SNS+LBS。任何社会性网络,如果不能在移动平台上使用,或者开发的移动应用与位置信息无关,都不能称为SoLoMo应用。

与Web2.0相似,SoLoMo既不是一项具体的技术,也不是一种固定的商务模式,而是一类有着共同“社会遗传基因”(Meme)的网络应用的总称。目前SoLoMo的核心应用,基本是那些基于地理位置的“签到”服务,它们建立起一个虚实相联的广阔空间,能够为各类商家品牌推广、建立与客户的社会化联系服务,例如Foursquare、街旁、四方、切克、Yelp、SCVNGR、FoodSpotting、Groupon LivingSocial等;也有以提供照片、视频和兴趣爱好等分享为主,但背后有地理定位支撑的应用,如Pinterest、Insta-gram,Viddy等,还有一类很受欢迎的音乐分享网站,如Spotify和虾米网等等也可算作此类。除了上述“核心”应用,大量Web2.0时代声名显赫的社会性网络,都争先恐后地跻身于移动互联网,变身为SoLoMo,像Facebook、Twitter、Google+等,凭借数量庞大的用户优势后来居上,加入地理定位功能,创新无数,令SoLoMo呈现无限风光。

SoLoMo应用大多建立在为数不多的LBS平台之上,而目前提供LBS平台的多为外国公司,其服务国内大都无法正常访问。由此便在国内产生一种独特现象,国内以模仿为主的应用甚至比国外的被模仿对象发展得更快。2011年5月,新浪推出基于位置服务及社区互动的LBS产品“微领地”;2011年8月,街旁网最早在国内实现了近场通讯(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的应用,NFC签到全面覆盖了街旁网商户平台;2011年11月,开心网的Android和iOS客户端新增“位置服务”功能,支持“附近”活动的提醒和签到活动。

2.3类型

从应用架构上看,SoLoMo应用可分三层:提供基础地理信息和地图数据的为第一层,称为位置数据服务商(L-DaaS:Location Data-as-a-service),在美国主要有Factual、SimpleGeo、PlaceIQ、Fwix和ESRI五家;提供基于位置的活动平台(LBEP:Lo-cation-Based Engagement Platform)的为第二层,例如Facebook、Google、Twitter、Foursquare等,它们往往是由Web2.0互联网应用巨头转型而来,国内也有这样的例子,例如新浪、腾讯、百度甚至大众点评等,都开始跻身LBEP;第三层就是形形的基于位置的应用服务商(LBEA:Location-Based En-gagement Application),数量不胜枚举,较著名的有Instagram、Yelp、Pinterest等,国内有街旁、高朋、虾米、切客、推图等等。

从现象上看,目前国内外SoLoMo应用主要有基于位置的搜索,如图片上传、签到(check-in)、就近服务、信息告知、咨询、广告、微博等。若从应用类型上对它们进行分类,大致可分成:游戏、网络与终端工具、生活信息、内容(多媒体)消费和办公软件等5大类。这5类应用中,以游戏类应用数量最为庞大,用户数也最为庞大,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但竞争也最激烈;内容消费类应用基本上是PC互联网巨头在移动互联网上的移植,我国将其归人“手机出版”行业,2011年大约有350亿左右的市场规模,颇具规模;而办公软件方面以国外传统软件巨头(如苹果公司)或者实力强大的开发者团体(如EverNote)占据主导。

2.4技术

SoLoMo并非全新的技术,它是技术的一种综合应用,涉及移动通信、无线网络、社会性网络、数据挖掘、智能感知、物联网等多种技术门类,这种综合本身也是一种创新。相关技术还有:数字地图、移动定位、近场通讯、二维码(QR)、群体智慧、云计算、IPv6、语义网等新技术。当然,每一个具体的SoLo-Mo应用并不会涉及所有这些技术。

上述SoLoMo的相关技术可分为5个方面:

(1)定位技术。移动定位技术是位置服务的核心,目前主要有卫星定位、地面蜂窝网络定位和混合定位三种方式。其中,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即GPS)、伽利略(GALILEO)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等已经在一定精度上提供了开放的服务接口,基本能满足So-LoMo的发展需求。而利用二维码和手机拍摄功能的定位、采用近场无线通信技术建立的接触式定位等,是目前定位技术的热点,正在成为智慧城市应用的基础技术。

(2)智能位置感知技术。经过数据挖掘、地图匹配、用户交互模式分析、用户环境判定等方式,得到用户的确切位置,还要把与此位置相关的、与用户的身份、兴趣、特征相关的社会性属性也呈现给用户。该服务依赖于具有位置感知的移动设备和无线通信服务。

(3)海量社会性知识发现技术。与地图信息、用户轨迹信息、位置知识和社会性网络信息相关的数据往往是海量的,其相关信息的关联、结构化、知识挖掘和发现技术也是该领域的核心技术,包括网络信息(文本、视频、音频、图像)的位置知识发现技术以及未知位置的预识别技术。

(4)近场无线通讯技术和体验技术。这类非接触式识别和互联技术,可以在位置服务终端移动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和智能控件工具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让用户简单直观地交换信息、访问内容与服务,有助于“本地化”服务的开展。体验技术还包括基于移动智能设备的增强现实技术、三维显示技术等。

(5)公共平台支持技术,包括云计算技术、位置SaaS服务化接口技术、隐私保护技术等。

2.5研究现状

与SoLoMo的应用实践相比,目前学术界对SoLoMo的研究相对滞后。通过对中国知网的期刊库、会议库及博硕士论文库进行查询,得到以“SoLo-Mo”为主题的文献仅37篇,大多来自经济类和IT通信类期刊和报纸。首篇文献发表于2011年5月的《中国图书商报》在图书馆领域,2003年,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的学者发表了题为《智慧图书馆:基于位置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的会议论文,指出Smart Library是一个不受空间限制的、可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它可以帮助用户找到所需图书和相关资料。国内图书馆界尚没有直接论述“So-LoMo”及其应用的论文,但与SoLoMo相关的、图书馆2.0方面的研究文章近年来大批发表,移动图书馆的实践应用和理论研究也大量出现,智慧图书馆研究也在崭露头角,例如王世伟认为,智慧图书馆的要素是“书书相连”、“书人相连”、“人人相连”、“任何时间可用”、“任何地点可用”和“任何方式可用”,可见智慧图书馆的需求正是SoLoMo的功能,换句话说,SoLoMo提供了智慧图书馆的核心技术。

3图书馆的SoLoMo应用

SoLoMo与商品零售、餐饮、团购、旅游等行业领域的结合,在商业促销、广告等方面已显现出精准直达的特点,显示出其他方式所不具备的优势。图书馆虽然不是营利性机构,但却是内容消费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肩负着保障信息公平和知识自由、培养和维持公民基本信息素养的职能,在整个产业链中具有一定的渠道整合能力。

3.1图书馆应用SoLoMo的意义

近年来很多图书馆开展了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很多商家也针对这种需求,推出了解决方案。然而,是否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移动化,实现以手持设备来完成诸如查询、流通、阅览、预约和咨询等功能,读者就能纷至沓来?换句话说,是不是图书馆一旦有了用于移动服务的短信号码、WAP网址和Apps应用下载,读者就会蜂拥而至?回答应该是否定的。图书馆不能仅仅满足于拥有资源和提供简单的传播方式,而要跻身于各类媒体和通道的竞争中,参与媒体、通道、交互方式与资源的结合,以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嵌入到读者的信息环境中,这正是图书馆2.0的灵魂,也是图书馆应用SoLoMo的价值和优势所在。

SoLoMo实现了互联网从技术性向社交性的转变,以及从内容平台向活动平台的转变。对于图书馆而言,SoLoMo使得图书馆的服务具有了时空性,隐含在图书馆馆藏体系内的时空特征经由语义技术而得以组织和揭示,与用户需求的时空特征进行匹配,从而使图书馆加倍具有了移动性,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社交化,更易于实现无所不在的贴心服务。

SoLoMo使支持移动设备成为所有应用的必须,而桌面应用反倒成了一种特例。就这一点来说,SoLoMo使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以前的上网方式、信息获取、互动交流士方式,也改变了图书馆与用户的互动方式。

3.2SoLoMo应用的特点

上世纪90年代末,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进入Web时代之后,出现了两股发展潮流:2.0化和移动化,经过几年的发展,这两股趋势逐渐合流,SoLoMo就是合流的产物。可以认为SoLoMo在图书馆的应用就是移动图书馆的2.0版。其主要特征是:在各类功能初步实现“移动化”之后,进一步实现基于移动的“社会化”、“互动性”和“个性化”。

图书馆2.0业已实现了社会化,在Facebook、Myspace和Second Life中处处可见图书馆的身影;也具有了互动性:OPAC2.0允许读者注释、评分;“我的图书馆”彰显着个性化。引入SoLoMo之后会有什么独特之处呢?SoLoMo应用的最大特点应该是:它并不直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而是通过更多的情境信息的匹配,获得资源与需求兴趣的聚类参数,反过来应用于资源和服务的推荐或发现,这种基于情境的服务,让SoLoMo具有了智能的特征。社会化交互越是充分,个性化服务就越是准确。这也带来一个必然的要求:系统必须充分开放,否则就无法从其他服务中获取足够的情境信息,特别是这里的“我的图书馆”,必须方便地与各类网络应用(特别是2.0应用)交换数据甚至引用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个人体验,使图书馆的服务融汇于无所不在的社会性网络中,随手可得、随处可用,并在不知不觉中提供服务。

“位置”、“实时性”、“身份”和“交互性”是移动互联网有区别于传统互联网的关键特性,是移动互联网产生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和新商业模式的根源。这些特点与位置服务“随时、随地为所有人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宗旨是天然吻合的。SoLoMo应用场景首先要解决5W问题:who、what、when、where和why。对于图书馆来说,“Who”的主体就是读者,可以包括提供服务的馆员;“What”就是阅读,提供资源和服务;“When”可以是此时此刻,也可以预约;“Where”可以利用图书馆的设施,也可以是图书馆的虚拟空间;而“Why”除了通常的借阅需求,以及近年流行的“作为一种场所“的需求,可能还有很多由于读者参与而被发现的、图书馆员意想不到的功能,图书馆都可以挖掘和探索。

3.3SoLoMo在图书馆中可能的应用

(1)签到服务

签到服务是大多数SoLoMo服务的第一步,没有签到,就无法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和定位,从而就无法提供社会化的基于位置的个性化服务。图书馆存在大量类似签到的动作,例如进馆(甚至进入阅览室)要刷卡,办理借阅等手续需要出示读者卡或输入读者证信息等。

此外,内容的交互是SoLoMo的灵魂,而交互的好坏也有赖于签到系统的数据积累和挖掘。而有些应用也需要用户补充兴趣信息、上载图片、贡献内容等。因此,在不侵犯读者隐私的情况下,要让用户乐于签到,尽可能收集与读者个性化行为相关的独特信息。很多SoLoMo平台在发展初期,实现了“签到”功能之后,有一段瓶颈期,这时系统的黏着性就成为关键因素,服务和激励机制(例如积分奖励、证章获取和级别升级等)必须跟上。

签到,不仅是一个图书馆,也可以是整个城市各类图书馆服务点、阅览室乃至自助服务机的签到;不仅是图书馆的签到,每本书也可以签到,每个讲座、展览、会议、事件、设施、特殊的服务都可以签到。签到之后与“我的图书馆”功能相结合,享受各类个性化服务,以及各类奖励(证章、特别的服务等)。签到可以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图书馆信息终端(包括自助终端)进行,也可以用读者卡、二维码、NFC识别设备等。OPAC2.0曾经有个很好的设想——为每个馆藏对象生成一个单独的页面,人们可以留言、评论、标注等,但参与者少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SoLoMo通过一定的社会化参与和激励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这个问题得到改观。

签到服务的核心技术是资源定位,要解决各类资源(如地点、事件、人、物)的定位,首先要解决资源(终端设备)的自动识别问题,涉及到地理定位、RFID、NFC、二维码、数据挖掘、个性化服务、隐私保护,跨系统用户交叉认证等技术。目前RFID技术已经在图书馆界开始运用,其他技术尚未引起重视,综合应用能力还有待提高。

(2)阅读推广

品牌营销和产品推广是目前SoLoMo应用最多的领域,可以直接应用于图书馆服务中。图书馆经典的阅读推广往往局限于书目推荐等,引导读者更多的阅读,却并不注重图书馆品牌和读者“忠诚度”的培育。数字阅读时代的到来让图书馆界普遍感到了危机,而商业化的SoLoMo推广为图书馆员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传统的“阅读”是一个线性的过程,即图书线索一查询一选择一获取(或购买)一阅读,而网络时代的数字阅读,是一个各种方式、媒体交叉的碎片化过程,其路径是一个网状过程:各种来源的线索一社群评价一媒体选择一网络搜索一各类(包括P2P)获取方式一各种阅读方法一交流评论,等等。读者这时的阅读,不仅仅是内容的阅读,关于体验和满足更多需求的媒体形式和阅读方式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可以通过“内容一交流(对话)一行动”达到目的,而SoLoMo提供了满足这类综合需求的理想环境。

图书馆可以借助SoLoMo系统地、有计划地举办系列的阅读推广活动,并通过软件平台跟踪和记录参与活动的每一个读者的有关情况,建立评估指标体系,进行效果评估。结合新书推广、主题日或专题活动,对积极“签到”各类活动的参与者设定进阶“荣誉勋章”、评选“阅读达人”,赋以特殊权限,如赋予借阅更多书籍的权限、获赠讲座展览会门票或纪念品、积分可用于免除罚款或免费复印等等奖励;也可以配合图书馆年度工作目标,利用已有资源(例如免费外借的电子书阅读器),策划“饥饿营销”或其他类似方式,介绍朋友注册超过一定数量就可以成为图书馆荣誉志愿者、授予“阅读推广大使”荣誉称号等。这些活动有助于图书馆从单一的信息传播、单方面的推动中走出来,深度融入读者的日常生活,借助SoLoMo平台的交流、传播和互动,使读者的阅读成为一种社会化的互动阅读,影响读者对图书馆的认知,实现读者对图书馆的情感认同,最终实现对图书馆品牌价值的回报。

(3)本地化社区

阅读推广是图书馆面向读者推行的活动,而SoLoMo能够提供良好的“读者俱乐部”平台和工具,帮助读者自发建立交流空间,通过支持读者在空间中的各类相关活动,收集UGC(User GeneratedContent,用户创造内容)内容,提高图书馆的凝聚力,反过来促进图书馆的各项服务。

如果图书馆不具备在自己的网络平台上建立这类本地化社区的条件,可以利用已有的SNS或So-LoMo服务,例如利用豆瓣社区。豆瓣这类应用是非常适合的平台,便于营造氛围、提供话题。通过允许读者发起话题或事件,以及购买、收藏等行为或喜欢(like)、表态(赞)等方式可以展示私藏或兴趣爱好。中国国家图书馆在豆瓣上的小组成员,已达5000多人,话题近万个。上海图书馆也与豆瓣建立了初步合作,目前主要是基于书目、封面、评价、评论等内容的揭示以及品牌显示度的互惠合作,并探索在豆瓣中建立“上图小站”,为今后上图读者进行社区的互动探索新的方式。

(4)作为空间的图书馆

图书馆本身就是一个空间,可以提供展览、阅读、会面、交流等;而一个城市的图书馆体系则构成一个公共文化服务的空间,通过SoLoMo可以提供就近的借阅、上网等信息服务;图书馆的馆藏也构成一个庞大的知识空间,根据读者及其同好的查询、借阅习惯,提供馆藏推介或知识发现服务等。并可以根据虚拟空间的“签到”、“检索”、“利用”和“下载”等,绘制出学科热点地图,分析搜索趋势等。

线上线下(即020:Online to Offline)的空间建设和关联,能够为读者的互动提供无缝的体验。线下空间主要指图书馆作为一个物理场所所能提供的服务,线上空间则一般在社会性网络中建立。读者群落可从虚拟空间很容易地过渡到实体空间,系统需对空间位置等各类属性进行管理并提供工具。图书馆020模式可以通过二维码、RFID标签等方式来实现,利用支持二维码应用的智能手机实现各类签到功能,并获取服务信息。“我的图书馆”也可根据读者的二维码,与读者的个人兴趣、借还历史绑定,并且读者即使不带卡也能随时享受服务。

(5)智慧服务

智慧服务是智慧图书馆的特征,它不仅仅指采用了RFID技术、实现了自助办证、自助借还、智能盘点、馆藏架位智能管理、智能安全门禁等服务功能,而且能够实现书与书、书与人、人与人的关联,以及随时、随地、随心提供服务,这种“智能”体现在图书馆服务的每一个方面,需要图书馆IT系统照顾到每一个细节需求。

与物联网相似,自动感知、情境相关和基于语义,是智慧图书馆服务的三大特点。SoLoMo扩展了智能服务的范围和空间,使智能服务真正名副其实。目前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是割裂的,资源组织与用户需求缺乏动态关联,图书馆的各个业务子系统也缺乏相关性,信息搜索不能基于位置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等等。虽然不是说采用了SoLoMo,就能够立即解决所有这些问题,但至少是向智慧型服士务前进了一步。

图书馆要实现智慧服务,首先需要将自己的服务触角延伸到任何已有的SoLoMo平台中去,攻城掠地,争取足够的疆域、接触面和曝光率。通过进驻“街旁”、“切客”、“四方”等,在各类社会性网络和地理信息平台中让图书馆“无所不在”,让读者方便地找到图书馆和图书馆的服务。图书馆应该珍视自己的品牌,积极组织各类活动,进行品牌营销。众多微博、人人网等SNS社区也是信息、联系网民的渠道和读者互动的空间。

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的联系正是SoLoMo着力解决的问题,有助于智能感知和情境相关的实现。SoLoMo的大量技术都是关于位置感知的,这也是它最大的突破。基于此,才有以签到为基础的各类自动感知服务的研发和应用,并且正在混搭出为数众多的充满创意的服务。

3.4SoLoMo应用的解决方案

SoLoMo不具有统一的解决方案,它的应用建立在平台之上,而平台建立在更基础的地理信息服务之上,这种分层架构,也是SoLoMo的重要特点。这要求系统保证足够的灵活性,各子系统独立,且必须遵循业界标准,开放接口,才能有利于实现混搭,为后期资源的开发和服务的整合需求提供必要的条件。

图书馆可以利用已有的LBE平台,开发自己的LBE应用,也可以与现有的任何SoLoMo应用进行混搭,使自己现有的服务SoLoMo化。后者相对容易些,但对外部服务的依赖性很强,一旦某个应用发生大的改变,就需要做相应的改变。应用混搭的效果与自己原来的系统架构是否灵活有关,有时需要先升级改造原有的应用,才能符合web混搭的要求。当然,在进行SoLoMo改造时也需要首先支持现有的业务功能,在满足传统功能基础上升级为基于地理位置的系统。如,搜索功能增加基于位置的搜索,查询增加社会性推荐和就近馆藏推荐,阅览和获取能支持就近推荐和预约功能,并可在社会性网站中推荐朋友、人脉等。

4结语

所有的信息都以某种方式与时间和空间发生关系,不论是已经作为图书馆馆藏或即将成为馆藏的女信息,也不论这些信息以什么方式存在。智慧图书馆不仅使自己的馆藏知识化,将馆藏从文献形态转化为知识形态,标注、挖掘出地点、事件、时间、人和物而加以有机的组织,并通过智能化的感知系统,主动地参与到读者日常的知识交流过程中去,以一种平台、空间或工具的形式而泛在,通过提供各种搜索、发现、存储、传播、组织以及再创造的服务,使自己与人类社会的知识创造体系融为一体。这是现代信息技术使知识独立于载体和传播方式、内容消解于无形的网络空间之后,图书馆必然的存在方式。

SoLoMo正在成为智慧图书馆的核心要素,如同手机之类的移动设备已成为物联网的主要人机界面一样,通过它们,读者能够扫描二维码甚至识读RFID标签,与图书馆的馆藏内容、各类设施与服务进行完美交互,直接服务于人的任何信息需求。而图书馆则继续默默地在虚拟的知识宇宙中提供各类信息和服务,实践自己亘古不变的职能。

参考文献

1.Matt Murphy,Mary Meeker.Top 10 Mobile Internet Trends.2011-2-10.[2012-03-073.

6.Sandy Carte.Mobility Panorama:Three Headed Monster.[2012-03-073.

NIC:微博用户达2.5亿,近半数网民使用.2012-1-16.[2012-03-07].http://tech.省略/internet/detail 201201/16/12006555-0.5html

10.厉峥.刘大卫:“SoLoMo”是街旁重要方向.中国图书商报,2011-05-20

11.Aittola M,Ryha nen T,Ojala T.Smart Library:Location-A-ware Mobile Library Service.International Syruposium on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with Mobile Devices and Services.2003(5):411-415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