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四年级健康教育工作

时间:2023-03-03 15:54:42

导语:在四年级健康教育工作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四年级健康教育工作

第1篇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2-0165-02

【关键词】 精神卫生;咨询;学生

心理咨询作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咨询是心理咨询最主要的形式之一。现对某高校588名大学生咨询记录进行分析,旨在了解高校学生个体心理咨询问题,从而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取自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某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记录完整的面询学生心理咨询记录,共588份。其中男生204名,女生384名;大一学生174名,大二学生136名,大三学生176名,大四学生102名。年龄为18~25岁。

1.2 方法 对大学生面询的主要问题进行归类,将情绪失控、忧郁、无端烦恼等不良情绪归为情绪问题,以人际矛盾引起的情绪困扰归为人际关系问题。对于心理疾病的归类以CCMD-3和转介至医院心理治疗的诊断结果为依据。依照上述标准将588名个别心理咨询的问题分为学习、人际关系、情绪、恋爱和性心理、个性心理、心理疾病、职业心理、其他等8类。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心理咨询问题分布 在588名大学生的咨询问题中,学习问题占22.79%,人际关系占18.03%,心理疾病占17.01%,恋爱问题占14.63%,情绪问题占9.52%,个性心理占9.18%,职业问题占7.14%,其他问题占1.70%。

2.2 心理咨询大学生的年级分布 在面询的588名大学生中,一年级学生占29.54%,二年级学生占23.14%,三年级学生占29.97%,四年级学生占17.37%。从男女大学生求询的问题类型来看,除人际关系男、女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3 不同年级大学生咨询问题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低年级学生求询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习、人际关系2个方面,和高年级学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四年级时,很多学生开始更多地考虑自身发展,考研与就业等职业心理问题与低年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因此学习问题居于第1位[1];人际关系问题位居第2位,与赵冰洁、武洁琼等[2-3]研究结果一致;心理疾病居于第3位,且有上升的趋势[4-5];恋爱和性心理问题、大学生的情绪问题分别排在第4,5位,这与处于青年中后期的大学生生理发育成熟,以及心理上正处于多变的高峰期,情绪、情感体验非常强烈、丰富,情绪、情感的两极性极为突出关系密切[6]。本次调查结果还反映了男女大学生在性格上的差异:男生多开朗、坚毅、刚强、不拘小节;女生多文静、温柔、细腻、敏感。因此,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上对女大学生要多加引导和训练[7]。

建议:(1)重视心理咨询结果。学校心理咨询室接待的来访学生大多是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出现问题,且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 咨询结果所反映的是困扰学生较为严重的问题, 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学校既要把握主要问题, 如学习、人际关系、心理疾病、恋爱等问题, 又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容易出现的主要心理问题,如低年级的人际关系、学习问题,高年级的职业教育问题,女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辅导。(2)重视个别心理咨询与团体心理辅导的有机结合。从目前学校个别心理咨询的实际情况来看,重点是为少数有问题的和适应困难的大学生提供服务。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教育模式上以发展性取向为主,兼顾矫治,使两者互为补充,和谐发展。因此,高校在继续加强个别心理咨询的同时,根据大学生心理咨询问题阶段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应充分利用团体咨询适用面广、形式多样、实践性强、省时高效等特点,在更大的范围内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全体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和心理素质的优化[8]。(3)重视心理咨询的后继干预。实践表明,心理咨询常常不能立竿见影, 同时,当事人的心理问题一次咨询不能完全解决,须依靠当事人和咨询者的后续努力。研究证明,后续干预能产生良好效果。而且有些心理问题还需要持续的监控和有效的干预[9-10]。(4)重视提升教师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目前,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人数有限, 且大多是兼职。随着高校学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将心理健康教育视作一种职业、一种行业、一种专业,高校必须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学科融合、相对稳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通过鼓励和引导继续教育,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工作,倡导高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学学科,大力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类相关专业等途径,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

4 参考文献

[1] 李真军, 王诗白.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及疏导对策,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7,9(3):372-374.

[2] 赵冰洁,陈幼贞.大学生心理咨询问题分析.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4, 12(1):121-123.

[3] 武洁琼.561名大学生心理咨询问题分析.护理研究,2007,7(21):1866-1867.

[4] 刘希庆,张西峰.大学生心理咨询问题研究.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4):108-109.

[5] 张敏,吴玲,施榕,等.153例心理咨询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四川精神卫生,2007,20(2):113-115.

[6] 魏昶.大学生心理咨询主要问题分析与思考.社会科学论坛,2007,7(2):141-143.

[7] 王黛丽.关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探析.教育科学,2008(3):163-164.

[8] 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12.

[9] 仰滢.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年回顾.中国高教研究,2008(7):77-79.

第2篇

关键词 健康教育 效果评价 指标 卫生保健

学校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是指通过全面检测、判断和保证学校健康工作是否实施成功并达到预期效果的过程。

为确保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应加强对教育效果评价工作,确定效果评价的具体指标,从而更系统、更直观的对学校健康教育进行评价。

一、学生的卫生保健知识水平

学生的卫生保健知识水平是评价学校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指标。包括卫生保健知识的测验评分、测验平均分、达标率等三方面的指标。学校要根据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重视学生卫生保健知识的积累,从而掌握必备的卫生保健知识。

(一)学习环境卫生

1.建立良好微小气候环境。室内温度保持在20℃--30℃,室内湿度要求不高于70%,不低于40%,湿度过低可用洒水的方法补充湿度,湿度过高可通过吸湿和加强通风来调节。保持室内良好的微小气候,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2.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为使室内空气新鲜,可打开教室两侧的门窗以形成对流通风,使用电扇、空调机械通风,迅速排除污浊空气,让新鲜空气流入。教室要使用“无粉尘”黑板,布置要简洁,要定期进行湿式清扫,做到窗户明亮、桌椅干净、墙面地面清洁,空气流通新鲜。

3.合理的采光。教室的合理采光对学生心理、生理和视觉机能都有良好的作用,如可以减轻疲劳、保护视力、提高学习效率等。单侧采光时光线应来自人体左侧,双侧采光时,光线分布均匀,不易产生眩光。所有采光窗以向南为佳,窗玻璃要洁净透明,室内墙壁以白色或米黄色为宜。黑板下缘为坐位学生的身高。当自然采光不足时,教室必须借助人工照明。人工照明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4.教室应远离环境污染区和繁华地段,以防止噪音和空气污染对学生健康的影响。教室周围应留有可供学生课间休息和活动的场地和树木,以免影响教室的采光。为了保证学生视力的卫生要求,教室不宜过长,第一排课桌的前缘距离黑板面应不少于2米,最后一排课桌的前缘距离黑板面应不超过8.5米。课桌椅的式样、高低以学生看书时能保持良好的姿势和合适的眼书距离为标准。

(二)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

1.站立姿势。站立时应像一棵松树那样正直挺拔。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到:头正、颈直、肩平、眼睛平看,挺起胸;两膝伸直,腹回收,身体重心向上提,脚跟相靠;两臂自然下垂,五指并拢紧贴腿侧。

2.行走姿势。行走时应像春风那样轻快、放松。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到:抬头挺胸、两眼平视前方,两肩持平,双臂自然摆动,脚尖向前,直线前进。

3.坐的姿势。坐的时候应像一座大钟那样平稳、端正。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到:头正,肩平,肩胛骨后收,脊柱伸直稍挺胸;两腿平行,小腿自然垂直,脚分开,足底平放地面。

(三)合理的作息时间

根据国家卫生部和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的《中、小学生一日学习时间卫生标准》的要求,为防止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使学生日常学习负荷量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初高中生每日早读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上午4节课;下午初中两节课,高中2节或3节课;课外自习时间不超过2节课。初高中生每节课时间均为45分钟。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一日学习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三、四年级不宜超过5小时,五、六年级不宜超过6小时。小学生每节课时间为40分钟;自习和家庭作业时间,二年级不宜超过45分钟,三、四年级不宜超过60分钟,五、六年级不宜超过90分钟。一年级不宜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生应每天安排课间操,每周应安排3次以上的课外体育活动。

小学生每日的睡眠时间,一、二年级不宜少于10小时,三至六年级不宜少于9小时;中学生每日睡眠时间不宜少于8小时。以上主要考查学生个体、班级、学校整体对卫生保健知识了解和掌握的程度。

二、学生健康的意识与观念

健康教育对学生卫生保健观念的形成和改变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卫生观念如何,可以作为评价健康教育作用和效率的直接指标。它一般包括:

(一)计划免疫的自愿参加率

对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小学生,保证他们的健康安全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每年配合卫生院对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异常者及时通知家长,主动进行流脑、麻风腮等疫苗的接种,常规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100%,一年级新生计划免疫凭证入学率同样应达到100%;及时处理学生常见病,多发病及突发事件;同时,家长应为子女办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

(二)卫生报刊的阅读率

学校应主动为学生订阅与卫生保健相关的报刊杂志(每班至少一份)一、二年级每周安排相应的时间让班主任或健教老师为学生阅读或讲解;三至六年级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主动阅读,并注意提高阅读效率。

(三)对卫生行为的支持率

学校卫生是一面镜子,一张名片。营造一个适合师生生活的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学校应制定卫生行为规范,统一学校卫生建设规章制度。班主任则根据学校卫生行为规范制定班级卫生行为准则,明确班级卫生要求和卫生值日小组以及个人卫生要求。学生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和运动卫生,自觉遵守班级和学校的卫生行为规范。

以上主要考查学生个体和群体对卫生、疾病、卫生保健措施的认识和态度。

三、学生的健康行为

反映学生健康行为的指标一般较为客观、可靠,可作为对学校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的主要依据。它包括:

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率:学生不仅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要养成个人卫生习惯,减少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一)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霉烂变质的食物;保持餐具清洁。

(为)讲究卫生,减少疾病

在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方面,应该注意养成习惯。个人卫生方面做到“四勤”,即勤洗头、勤理发、勤洗澡、勤换衣;“四有”,即有自己固定的毛巾、牙刷、手帕、茶杯。

体育锻炼的参与率:学校应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较好的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学校还要通过对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对他们的比赛进行宣传、对他们的成绩进行表扬),以此来带动其他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将对学生体育锻炼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进学生不断增强体质,健康发展。

卫生保健活动的参加率:卫生保健是保护学生健康的有效预防措施。学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卫生保健方面的活动,重视学生对体育卫生保健知识的学习。每学期开展一次卫生保健知识竞赛,并评选出“先进班级”和“先进个人”,以此来提高卫生保健活动的参与率。

以上主要考察学生对不良卫生习惯和不健康行为的认识、态度以及良好卫生习惯形成情况。

四、学生的健康状况

健康状况的指标包括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体质、患病率、因病缺课率等。学生健康状况的改善是衡量学校健康教育效果的客观指标,可用等级法或百分位数来衡量。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指标的变化不仅反映社会生活水平和卫生保健水平,也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

五、学校健康教育工作

第3篇

关键词:技校学生;抑郁;焦虑;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5-0180-03

一、问题的提出

技校学生作为青少年学生中既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群体,与普通高中生相比,处于不同的教育和成长环境,其心理状况也不尽相同。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人们更多地注意到技校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而对他们的心理素质关注较少。如果该阶段没有获得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则可能导致成人期出现种种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而焦虑、抑郁等情绪与心理健康问题密切关联,这类负性情绪不但影响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和改变人的性格。因为对于技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给予足够关注。本文着重探讨技校学生焦虑与抑郁是否具有相关性,为技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以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班级为抽样单位、年级为抽样层,随机抽取江苏汽车高级技工学校不同年级学生共300人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共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7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3%。其中男生265名,女生12名,平均年龄为18.44±1.14岁。其中一年级学生43人(男生43名,女生0名),二年级学生51人(男生49名,女生2名),三年级学生99人(男生92名,女生7名),四年级学生84人(男生81名,女生3名)。

2. 研究方法

SCL-90取自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该量表由90个项目组成,包括10个不同心理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附加因子。量表的每个症状项目分5个等级评定,即(0=从无,1=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采用团体测试自填问卷的方法,测试前使用统一的指导语。由测验人员对受试者讲解测试的目的和方法,要求受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每一项内容作出独立的评定。全部数据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三、研究结果

1. 技校学生心理问题的抑郁因子和焦虑因子的检出率,见表1.

由表1可知:技校学生抑郁因子和焦虑因子的检出率显示:23.5%和16.6%的学生分别在抑郁和焦虑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其抑郁和焦虑的单项因子分≥2的比率分别为2.9%和1.8%。

2. 技校各年级学生抑郁因子和焦虑因子的比较分析

由表2可知:四个年级抑郁和焦虑因子得分由低到高的顺序都是:一年级、二年级、四年级、三年级。各年级在抑郁和焦虑因子上均有极其显著差异 (P

3. 技校男女生抑郁因子和焦虑因子的比较分析

由表3得知,技校男女生在抑郁和焦虑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显著差异。女生在抑郁和焦虑两个因子的得分均高于男生。

4. 技校学生抑郁因子和焦虑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4可知:技校学生检测出的抑郁因子和焦虑因子两者存在显著性相关(P

5. 技校学生抑郁、焦虑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青年组比较

由表5可知技校学生抑郁、焦虑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青年组比较,均低于全国常模青年组水平,各因子分均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P

四、分析与讨论

1. 技校学生的总体抑郁、焦虑状况

SCL-90中单项因子分≥2,即程度达到或超过中等痛苦水平,提示可能存在较明显的心理问题。这次调查显示:抑郁和焦虑的单项因子分≥2的比率分别只有2.9%和1.8%。这说明绝大部分技校学生在抑郁、焦虑方面完全正常。这可能与该调查群体的特殊性有关系。一方面,由于技校生没有了高考压力,学习相对轻松有关;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就业率连续三年一直保持在95%左右。

2. 各年级抑郁因子和焦虑因子的比较分析

四个年级抑郁和焦虑因子得分由低到高的顺序都是:一年级、二年级、四年级、三年级。各年级在抑郁和焦虑因子上均有极其显著差异(P

3. 技校男女生抑郁因子和焦虑因子的比较分析

关于男女性别组调查结果的差异。从表3中可以看出,女生抑郁、焦虑倾向较男生突出。由于性别不同,抑郁、焦虑情绪存在着差异,可能有以下原因:①学生自身内在因素:这个时期学生身心发展的急剧变化带给女生的心理困扰和适应问题较男生多。②学校因素:男生多,女生少,女生在众多男生中,很难将自己的优势显示出来。③社会环境因素:这个结果与学校的性质有关,该技校为汽车高级技工学校,男生在就业方面比女生存在着明显优势。

4. 技校生抑郁因子和焦虑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抑郁因子和焦虑因子两者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关系(P

五、对策与建议

1. 缓解技校学生学习压力

应从社会、学校、家庭、学生个人等多方面入手。社会和学校应从多方面、多角度评价技校学生,不能以成绩作为评价技校学生的唯一标准,应当看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

技校学生在校园这个大家庭里,应学会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宽容,做到真诚相待,增进学生相互了解,建立深厚的友谊

3. 加强对技校学生的行业和专业教育

学校一定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使他们消除错误观念,走出认识误区,树立职业自豪感和使命感,确立远大的职业理想,激发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4. 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紧密结合

切实关注技校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状况,在加强校风校纪建设的同时,应该为他们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空间,组织各项专项活动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从而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中,姚小蓉.师范专科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J].内蒙古师大学报,2000,(04).

第4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自杀态度;自我意识

健康的心理是幸福人生的基础。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居于基础地位。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更是我们时展的需要。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查,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国外研究表明,心理健康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较普遍的存在(15%),并且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有加剧的趋势,问题形式越来越复杂,出现问题的人群也越来越多(24.5%)。国内一些调查也显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十分缺乏且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10.53%),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有人甚至发现有70%以上的大学生属于亚健康。为了解我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自杀的看法,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我们于2005年10月份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对主校区一至四年级的全日制本科生进行了一次整群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旨在为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对我校12个院系的在读学生按年级人数比例进行整群随机抽样,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77份,有效率为95.4%。其中:男生295人、女生182人;一年级学生118人、二年级学生135人、三年级学生144人、四年级学生80人;年龄为17~24(20.8±1.38)岁。

1.2 方法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包括学生对我校心理健康网页和心理咨询中心的了解情况、学生自身心理健康问题的严的程度及其自我关注程度、在内心感到困惑或压抑时采取的措施、向外寻求帮助的对象如何选择,以及对高学历人士自杀的看法等8个方面的内容。调查由任课老师在专业人员统一指导下进行,以教学自然班为单位集体测试,问卷当场收回。所有数据输入电脑,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

2 结 果

2.1 大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价本调查显示,有半数学生认为自己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但不严重,但有5.7%左右的学生承认自己存在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而认为自己心理健康、没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不到3成,还有15.9%的学生甚至无法判断自己是否心理健康、即不知道自己是否存在心理问题。对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判断,是心理健康观的一个重要体现。本调查结果表明,我校半数以上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状况有明确的自我意识。但从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来看,半数学生表示“自己或身边的人有这方面的问题时才会关注”,只有1/4的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问题非常关注,还有1/4的学生从不关注心理健康问题。

2.2 大学生应付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的途径从477、份问卷的调查结果来看,53.5%的大学生通常采取的方式是“转变心态、自我调整”。这表明,我校学生大多能从实际出发,适当调节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积极的方式对待心理困惑的内在压力。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应该如何去解决,通过何种途径去解决,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大学生们在自己排解心中怨气时,半数以上的人能够通过理智分析或进行有益的活动来转移注意力,但也有少数学生会迁怒他人(4%)、甚至通过伤害自己的身体来发泄不满(4%)。40%以上的学生向外求助的方式单一。近80%的人选择向朋友求助;30%左右的人向亲人求助;只有1.7%的人会向心理咨询专业人员求助。66%的大学生不知道我校有心理健康网页。90%以上大学生从来没有去过学校心理咨询中心。

2.3 大学生对高学历人士自杀的评价 半数以上的学生(52%)认为,高学历人士自杀是种极端自私的极不负责任的行为;有近1/4的学生认为,选择自杀的人心理太脆弱,性格太悲观,可悲可叹;但也有4%左右的学生认为自杀对自杀者来说是一种解脱,无关乎道德,而对此表示同情和理解。这表明大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增强了,不人云亦云,在观察的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时,能深入思考问题,并有了符合社会标准的道德评价能力。说明我校大学生对高学历人士自杀有了明确的自我意识。

3 讨论

3.1 大学生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意义半数以上大学生具有了明确的心理健康意识。但也有小部分学生并不关注心理健康问题。这说明我国心理健康事业还远未普及,同时,也对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加强与改善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势逼人。

第5篇

四年级少先队工作计划一:小学四年级少先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德育教育的思路为指导,少先队的中心工作为重心,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开展富有儿童情趣的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积极探索个性培养的途径。发挥少先队团队育人、实践育人的优势,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以实践体验为中心的多彩的队活动,继续开展养成道德好习惯活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不断增强少年儿童的爱国思想、民族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 工作重点

1、 德育

(1)、通过各种途径贯彻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以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鼓励学生争做合格的小公民;

(3)、力争做好每位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提高认识,不断上进;

(4)、关键抓好班级的纪律,重点做好转化待进生特别是双差生的教育工作;

(5)、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自我鼓励、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6)、结合十一等各种节日,进行爱国教育;

2、智育

(1)、继续开展课前三分钟活动;

(2)、成绩及表现好的同学要经常鼓励,即要肯定成绩,也要不断督促,使他们不断取得进步;

(3)、在学生中培养竞争意识,有你追我赶的比学风格;

(4)、开展写好字,读好书,做好文的活动;

(5)、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发展个性教育;

3、体育、美育、劳育卫生教育

(1)、布置美化教室,按月更换优秀作业,出班报;

(2)、丰富课余生活,培养兴趣,积极参加假日活动;

(3)、认真做好两操,开展有益、健康的课间活动;

(4)、要求学生认真上好各专业课;

(5)、培养劳动技能,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6)、开展拥抱自然,保护环境的活动。

三、各月份的工作安排

九月:学生入校教育;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升旗活动和两操规范;;进行家访,召开学期初家长会,力争做好家校合一;开展尊师重教活动;

十月:庆祝国庆活动;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十一月:期中考试;加强学风建设;

十二月:开展以科学创新为主题的主题班队活动;加强学风建设;

一月:庆元旦活动;期末总复习;期末考试;放寒假。

四年级少先队工作计划二:四年级少先队工作计划

一、计划指导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宗旨。认真贯彻落实十报告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全面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有计划有创新地开展符合学校实际的、符合少年儿童身心特点的教育活动,使少先队员更好地掌握交际能力、学习能力、生活能力,成为幸福生活并能创造幸福的人。

二、工作要点:

(一)加强少先队基础建设

1. 加强学校辅导员以及校内外辅导员队伍建设。强化辅导员责任意识,不断提升辅导员的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星级中队的评选机制,提高班队集体建设的水平。

2. 加强少先队小干部队伍建设。学期初开展大、中队委的培训工作,培养队员管理少先队、热爱少先队的主人翁情感。选拔有责任心的队员组成红领巾文明礼仪监督岗,努力让更多的队员参与到少先队阵地的建设和管理中来。

(二)建设一个基础扎实的少先队活动阵地。

1. 建好红领巾校园文化宣传栏。及时更换内容,营造优雅、活泼、趣味与知识并存的文化氛围。

2. 抓好红领巾检查岗、旗手、护旗手等的各项工作,使之成为展示少先队员风采的一个窗口,成为进行队员爱队、爱校、爱国教育的一个优秀的阵地。

3、建立健全中队建设,加强中队辅导员的培训、指导,切实开展好每周一次的班队活动,使中队活动真正成为少先队员常规教育的基地、展示自我的舞台。

(三)坚持不懈做好各项常规工作。

1. 环境卫生。本学期学校大队部将重点抓好卫生,各辅导员老师要利用晨会、班会对学生进行教育,要组织学生认真做好每一天的清洁卫生工作。要着力清除卫生死角,要教育、并督促学生有条理的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室内外一定要保持全天的干净、整洁。校值日生要做好监督、检查、评比工作。

2. 文明礼仪。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深化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根据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学校将通过设立文明监督岗、主题班队会等各种形式,广泛开展文明礼仪实践训练活动,把礼仪规范作为加强文明礼仪教育、规范队员行为的基本要求,全面提高队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为他们文明生活、幸福成长奠定基础。各中队都要教育队员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要讲文明,懂礼貌,行为规范、有教养。大队部将加强对着装、个人卫生、红领巾佩戴情况的检查力度。

3. 抓好每日检查评比工作,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要继续指导好每天的评比工作,认真做好检评结果统计,公平公正的把检评结果纳入到班级评估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一日常规评比、校园之星评选以及星级班级评比等活动,抓好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努力实行全程跟踪督查,进而落实常规管理要求,提升学生文明素质。

4. 加强安全教育工作。学校将继续把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作为德育工作长期坚持的重点。主要以安全法律法规为重点,以安全常识为内容,针对师生特点,有计划、多形式开展安全法规、安全常识教育。道路安全教育,以确保学生安全。各班要把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贯穿到整个学期,常抓不懈,充分利用晨会、班队活动进行教育,规范学生的课间活动,要求学生在校园内不玩危险性的游戏,以杜绝不安全隐患。加强教师值日工作,要求值日教师提高责任感,做好放学时的护导工作,加强管理,规范活动要求,让学生在校园内进行安全活动。,

5.开展节日活动。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中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各班级要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活动。三月份开展学习雷锋,争做四好少年系列活动。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前后开展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四月份开展缅怀先烈、学习先烈的清明节扫墓活动,并以植树节为契机,开展环保、节能减排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五月份以全国助残日为契机,鼓励全校的同学都来关注需要帮助的人。六月份将儿童节和校园文化艺术节结合在一起将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

6. 心理健康教育。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各中队辅导员负责队员的心理咨询工作。及时帮助学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提高心理承受力。

7. 关注弱势群体。要特别重视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留守孩等特殊家庭孩子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学困生档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8. 网络育人。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网络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网络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增强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自觉抵制网络不法行为,懂得在网络环境下维护自身安全和合法权益。

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订班队工作计划,新学期校园环境布置。

2、举行开学典礼。

3、强化常规管理,突出安全、礼仪、卫生教育。

4、召开值日生会议,健全和完善少先队的各种规章制度及各项评比标准。

5、进行教室布置,打造内涵丰富,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

三月份:

1、开展学习雷锋,争做四好少年活动。

2、举行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活动。

3、开展爱绿护绿活动,进行环保教育。

4、组织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四月份:

1、各中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2、组织学生参加清明祭扫、社会实践活动。

3、开展地球日环保教育。

4、春季卫生知识讲座。

五月份:

1、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开展热爱劳动教育。

2、举行春季田径运动会。

3、开展安全疏散演习活动。

4、开展全国助残日活动。

六月份:

1、开展庆六·一活动。

2、开展世界环保日宣教活动。

第6篇

一、 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下发的体育卫生工作条例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切实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1、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使学生了解卫生健康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的卫生与教学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

2、使学生了解一些卫生保健常识,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3、开展学生卫生健康与咨询服务。

4、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不断提高其健康水平。

5、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证学生具有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

6、 促进儿童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心理卫生问题。

5、动员学生家长主动配合学校进行健康教育。

三、学校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年级

1、通过课堂内外的教育,向学生传授卫生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个人清洁习惯,使他们自幼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维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2、培养学生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制度,养成早睡早起、定时定量进食,既不偏食、挑食、也不过量进食。懂得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自觉地保护环境,并懂得预防接种的好处,自觉接受预防接种。

二年级

1、让学生观察自己身高、体重的变化,了解儿童期的正常生长发育,并注意生长发育期应注意的事项。知道保护眼睛、牙齿、耳朵、鼻子的重要。

2、认识到阳光、空气、水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3、了解均衡饮食对身体发育的好处,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年级

1、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并掌握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方法。

2、教育学生交通安全知识,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3、了解自身的发育及运动对身体的好处,教导学生安全用电,并知道触电急救的方法及小外伤的处理。

四年级

1、使同学们熟记急救、火警、盗警电话号码,在遇到急救病人、车祸、火警等急救、意外事故时,懂得如何打电话。

2、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知道人体需要的营养素,知道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

3、懂得体育与健康常识:运动前后的注意事项;过量饮水也会中毒;玩与心理健康;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五、六年级

1、使学生理解健康的概念,培养健康的意识行为,懂得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2、让学生了解适时、适体的穿着有益健康,引导学生培养朴素、大方、适时的穿着风格。

3、使学生认识吸毒的危害,教育青少年千万不要因好奇去尝试吸毒。

4、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心理健康的标准使自己逐步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正确看待自己身上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控制自己的情绪,多参与集体活动,培养良好的兴趣,并懂得如何自我保护。

5、了解环境卫生的重要作用,懂得爱护环境卫生从我做起。

6、让学生了解学校健康促进的内容,并在行动上支持和参与学校健康促进活动。

四、工作重点

(一)加强健康教育。

1、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做到有计划、有教师、有教材、有课时、有教案。

2、为学生提供心理、生理卫生知识教育服务。各年级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培养少年儿童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预防心理障碍和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合作精神。

3、重视学生心理、生理健康教育,开展高年级学生青春期卫生讲座,并配合录像、挂图等,使讲座内容丰富多彩,通俗易懂。

4、提高预防疾病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了解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5、坚持每周"大扫除"制度,着力培养学生卫生习惯,做到常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不喝生水,不随地吐痰等,确保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0%以上。

(二)着力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1、在硬件上,校舍、采光、厕所、桌椅配置等均达到国家标准。在软件上,政策落实,制度到位,急救、防灾有预案,卫生服务优良,档案资料齐备,实行依法管理。

2、通过宣传教育,让全体师生懂得环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避免在不利于身体健康的环境(如大雾、灰尘、噪声等)中进行体育活动等。

3、学生个人卫生做到头发整洁、无异味;指甲勤剪;面、耳、颈干净;衣服鞋帽整洁、无异味。教育师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注意合理的营养和饮食卫生,较为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自觉做到不吸烟、不酗酒、远离。(1)

更多关于学生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的文章 >>

【返回 栏目列表】

4、搞好健康教育宣传橱窗,印发健康知识宣传资料,利用学校媒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组织厕所消毒等工作。

5、开展环境卫生评优活动。各班划分包干区。每天由专人检查,当日整改。打分结果公布。积极开展“讲卫生、增进健康”的知识竞赛活动。使我校的健康教育工作持之以恒、不断深入。

(三)做好预防工作。

1、做好常见病的防治工作,以取得好的效果。

2、加强学生视力保护工作。以“防近”为中心,定期检查学生的用眼卫生,及时掌握学生视力动态,努力提高眼保健操的质量,积极改善学校卫生条件和设备,保证教室有良好的采光和照明。对近视新发病率及假性近视及时督促矫正,随堂纠正学生读写姿势(一尺一寸一拳),不疲劳用眼,按时下课,保证学生课间休息时间,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

3、做好传染病控制工作。积极配合疾病预防部门抓好传染病监测控制,落实好校园消毒、杀虫、灭鼠和注射相关疫苗等预防措施,严防传染病传入我校。如发生疑似传染病疫情,应立即向县疾控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以便及时调查处理。

4、认真监督学校饮水卫生及食品卫生,开展经常性的食品卫生检查以及对外购食品的索证工作,杜绝食品卫生事故发生。

五、具体防病措施

近视、沙眼、蛔虫、龋齿、营养不良、贫血等常见病的预防是学校卫生工作的中心任务,今年将继续督促患有近视眼、龋齿以及营养不良、贫血等疾病的学生尽早治疗和矫正。

1、近视:对4.8、4.9近视学生、督促他们做好眼保健操,纠正不良的读写姿势,不疲劳用眼,注意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减少肉及糖的摄入。对4.8以下的近视学生除注意以上几点外,还要及时督促到医院治疗。

2、龋齿、使用保健牙刷、氟化牙膏,注意刷牙方式,养成睡前刷牙习惯;少吃甜食,坚持氟化泡沫治疗,做好体检后恒牙龋齿修补的督促工作。

3、沙眼: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不与家人共用生活用品,一经诊断出患有沙眼,即督促学生到医院治疗。

4、肠道蠕虫:督促学生饭前便后洗手,注意饮食卫生,一经查出便为其进行驱虫治疗。

5、营养不良:建议家长调整饮食结构,荤素搭配,重视早餐,多参加体育锻炼。

6、贫血: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成份,人体缺铁,可引起缺铁性贫血,而动物的肝脏、肾,瘦肉、血,以及蛋黄、豆类里均含有丰富的铁,因此经常督促患儿多摄入这方面的食物。

[2]

第7篇

关键词:小教本科生;心理教育;能力培养

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快速变化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心理教育能力作为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反映和指标,不仅能有效地影响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还有利于教师自身健康和专业成长。我国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历经十多年的建设,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如何培养小学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现成的可供我们直接参考的培养模式,诸如培养途径、阶段任务等问题都亟待我们去探索和研究。因此,本文将对这一问题作一蠡测。

一、培养小教本科生心理教育能力的意义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自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经历了80年代初中期的自发探索阶段、80年代中后期的积累成果阶段、90年代以来的推广普及阶段,一路迤逦至今已有了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内容体系,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教育能力相对薄弱成为问题关键所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匮乏;二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性不强。导致在心理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心理教育能力普遍不强、参差不齐等等,已成为制约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以山西省晋中市师资力量相对较好的榆次区为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要明显优于小学,60%以上小学出现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岗位空缺的现象[1],“学校每800~1000名学生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教学承诺更是难以实现[2]。即便随着社会发展达到这一要求,也只能满足部分个体咨询的需要,我们现在提倡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以开发潜能、培养乐观、向上、阳光的心理品质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单靠一名专职教师根本不能实现。在这种现状下,作为小学教师主要来源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如果能在校学习期间接受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走入工作岗位后,就有能力主动配合专职教师开展工作,从而改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提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成效。

二、小教本科生“四位一体”心理教育能力培养模式

1. 构建知识体系

晋中学院自升格为本科院校以来,积极致力于开发建设校本课程,针对小学教育专业现有课程开设情况,开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教材,加大了小学心理辅导技能技巧课程的比例,适当增设小学生心理教育课程教材教法、小学团体心理辅导、小学生心理技能训练、小学生心理教育课程设计、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践等课程。同时,将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作为教材编写的价值取向,根据小学生的实际问题确定教学内容,编写出一套适合于全市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材。如《小学社会心理教育》以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为出发点,内容选择贴切小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且专栏新颖,有利于学生准确捕捉信息,勾勒出形成小学生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初步框架;《小学科技心理教育》则从科普教育与科技活动中寻找心理规律,从心理教育的角度去提升科学教育的实效,加强小教本科生对小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科学品质的重视。目前,该系列教材已经出版并投入使用。通过理论知识体系的学习,学生首先打下了良好扎实的理论功底。

2. 搭建成长平台

(1)设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晋中学院积极与晋中市教育局沟通协商,于2011年7月成立了晋中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中心挂靠在晋中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该中心利用学院的人才和资源优势,通过心理技能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专兼职心理教师培训等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吸纳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和优秀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工作者,并为其搭建培养、提升心理教育能力的平台。除定期开办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外,中心还开通了专家咨询热线,月刊《晋中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增置了《心育能力培养》栏目,理论联系实际,及时发现、解决小教本科生在培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力提升小教本科生心理教育能力。2011年中心面向小教本科生开展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赛讲6场,校外服务活动53次,指导小教本科生心育论文44篇,有小教本科生参与并取得科研成果5项;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80场,个体心理辅导18例,小教本科生在老师指导下独立进行团体心理辅导124个班次(均有备案),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成果和社会效益。

(2)成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晋中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打破了传统小教本科生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方式,但是还存在学生参与机会较少、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等问题,随后成立了晋中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研究会是以晋中学院教科院教师为主,小学教育专业全部本科生及致力于晋中市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各阶层成员广泛参与,集学术性、群众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社会组织。目前已拥有编辑部、宣传部、咨询部、策划部、调研部、信息部六个部门,拥有室内250㎡活动场地、室外900多㎡的拓展基地。在研究会里,学生们有了更大的舞台,他们组织论坛、参与学术交流、中外前沿研究成果,进社区、进学校进行心理健康小知识宣传,客观上讲,研究会的成立为小教本科生搭建了更多的实践平台,激发了学生参与心理教育活动的兴趣和动力。

3. 组建科研团队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晋中学院2009年出台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并率先组建了小教本科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的科研团队,形成以大二大三为主,大一积极参与的稳定梯队,并设立了院级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形成了“省—校—院”三级评选模式,使三级科技创新项目互相促进和推动。通过组织科研讲座,引导学生申报课题,两年来学生团队在心理健康教育方向有“山西省初中班主任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公交司机心理压力源调查”、“山西省中学心理辅导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晋中市大学生村官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四个省级项目,“榆次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现状调查”、“晋中市社区公共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现状的调查”等10个校、院级项目。学生依托项目、科学调研、得出结论、提出建议,这样实践育人有了重要载体,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4. 打造品牌基地

通过对部分城区和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教师状况的调查发现,目前制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在数量、人员整体素质上存在问题。晋中学院主动与当地政府协商沟通,在全市城区、农村教育实习基地中各选取了10所小学,由具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的副教授带队,以小教本科生为主力,配合该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率先在这20所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于小学生以体验参与活动为主,一般需要1.5~2小时,他们在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并在心理辅导室建设上提出心理辅导机构设置标准化、设施科学化、师资专业化、管理制度化、监督工作具体化,以及高度重视解决心理辅导老师的职称待遇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方面进行了八个专题的积极有益的探索,成效不断显现出来,已逐渐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品牌基地,这不仅对当地其他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到示范作用,而且对小教本科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有了质的提升,实现了双赢。

三、小教本科生心理教育能力的分阶段培养

1. 注重意识培养,制定学习计划

一年级重点围绕心理教育意识的形成。其教育的侧重点在于:

加强心理理论知识学习。通过“心理学”、“教育学”等课堂教学的途径, 加强心育内容,激发学生自觉培养心理教育能力的动力。

吸纳学生成为晋中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成员。利用研究会的资源优势和便利条件,组织学生观摩、分析小学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分享小学教师教学活动的乐趣与经验,使学生充分认识心理教育在整个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教育观,提高自身的心理教育能力,制定学生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方案。

2. 加强技能训练,提高综合素质

二年级重点围绕心理教育技能的培养。独立地确立心育目标、准确地理解教材,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组织心理教育教学活动,初步掌握心育效果的评价方法。其教育的侧重点在于:

开设小学心理教育课程教材教法、小学生心理技能训练、小学生心理教育课程设计等,

以适应小学普遍开设心理教育课的需要。增设艺术类选修课程,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满足小学生身心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要。

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的作用。针对小学不同年级学生不同的心理状况、学习阶段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开展多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譬如户外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开设小学生心理教育专题(系列)讲座、举办心理教育座谈会、出版心理健康教育刊物、建立心理教育网站等,使学生在高度认同、积极参与、感受心理教育氛围的同时提升心理教育的实践能力。

开展心理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小学心理教育课程教学竞赛,并制定奖励机制和鼓励措施,在活动中提高心理教育技能。同时,学院还注意提升实践的层次,比如在专职心理教师的指导带领下, 引导学生参与相关课题的立项和研究。

3. 调试心理状态 做好心理准备

三年级重点围绕心理状态的调试。加大技能的培训与考核,指导学生做好见习实习的准备工作,在学科教学和见习实习中加强心理教育能力的形成。其教育的侧重点在于:

开设小学各科教材教法选修课。以专题活动形式进行,每周1次;周一公布活动主题,周四下午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主题活动。选修课教材为校本研发,通俗易懂,有案例、有作业、有思考题,针对性强,有利于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全程指导。

加大心理实践课程比例。教育实习期间要求每个学生试教一定比例的心理教育课,使学生在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创造力、组织管理能力、操作能力、交往能力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参与学科心育和活动课心育的实验,探索心育规律。

4. 实现角色转换,强化职业能力

四年级重点在于角色转换。强化技能训练,通过顶岗实习,提高学生职业岗位适应和竞争能力, 促进学生步入社会、走向教师岗位的角色转换。其教育的侧重点在于:

开展仿真性的社会实践教育。在低年级心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深入实践岗位完成毕业实习工作。毕业顶岗实习是一个重点环节, 它是检验小教本科生心理教育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尺。

开展心理教育专题活动。举办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邀请专职心理教师、优秀小学教育工作者对心理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讲解与分析。积极参与心理教育实验,定期撰写心理教育论文,注重自我教育能力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月红. 小学教育专业“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R]. 晋中学院,2011.

第8篇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下发的体育卫生工作条例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切实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1、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使学生了解卫生健康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的卫生与教学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

2、使学生了解一些卫生保健常识,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3、开展学生卫生健康与咨询服务。

4、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不断提高其健康水平。

5、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证学生具有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

6、促进儿童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心理卫生问题。

5、动员学生家长主动配合学校进行健康教育。

三、学校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年级

1、通过课堂内外的教育,向学生传授卫生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个人清洁习惯,使他们自幼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维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2、培养学生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制度,养成早睡早起、定时定量进食,既不偏食、挑食、也不过量进食。懂得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自觉地保护环境,并懂得预防接种的好处,自觉接受预防接种。

二年级

1、让学生观察自己身高、体重的变化,了解儿童期的正常生长发育,并注意生长发育期应注意的事项。知道保护眼睛、牙齿、耳朵、鼻子的重要。

2、认识到阳光、空气、水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3、了解均衡饮食对身体发育的好处,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年级

1、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并掌握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方法。

2、教育学生交通安全知识,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3、了解自身的发育及运动对身体的好处,教导学生安全用电,并知道触电急救的方法及小外伤的处理。

四年级

1、使同学们熟记急救、火警、盗警电话号码,在遇到急救病人、车祸、火警等急救、意外事故时,懂得如何打电话。

2、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知道人体需要的营养素,知道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

3、懂得体育与健康常识:运动前后的注意事项;过量饮水也会中毒;玩与心理健康;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五、六年级

1、使学生理解健康的概念,培养健康的意识行为,懂得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2、让学生了解适时、适体的穿着有益健康,引导学生培养朴素、大方、适时的穿着风格。

3、使学生认识吸毒的危害,教育青少年千万不要因好奇去尝试吸毒。

4、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心理健康的标准使自己逐步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正确看待自己身上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控制自己的情绪,多参与集体活动,培养良好的兴趣,并懂得如何自我保护。

5、了解环境卫生的重要作用,懂得爱护环境卫生从我做起。

6、让学生了解学校健康促进的内容,并在行动上支持和参与学校健康促进活动。

四、工作重点

(一)加强健康教育。

1、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做到有计划、有教师、有教材、有课时、有教案。

2、为学生提供心理、生理卫生知识教育服务。各年级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培养少年儿童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预防心理障碍和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合作精神。

3、重视学生心理、生理健康教育,开展高年级学生青春期卫生讲座,并配合录像、挂图等,使讲座内容丰富多彩,通俗易懂。

4、提高预防疾病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了解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5、坚持每周"大扫除"制度,着力培养学生卫生习惯,做到常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不喝生水,不随地吐痰等,确保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0%以上。

(二)着力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1、在硬件上,校舍、采光、厕所、桌椅配置等均达到国家标准。在软件上,政策落实,制度到位,急救、防灾有预案,卫生服务优良,档案资料齐备,实行依法管理。

2、通过宣传教育,让全体师生懂得环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避免在不利于身体健康的环境(如大雾、灰尘、噪声等)中进行体育活动等。

3、学生个人卫生做到头发整洁、无异味;指甲勤剪;面、耳、颈干净;衣服鞋帽整洁、无异味。教育师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注意合理的营养和饮食卫生,较为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自觉做到不吸烟、不酗酒、远离。

4、搞好健康教育宣传橱窗,印发健康知识宣传资料,利用学校媒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组织厕所消毒等工作。

5、开展环境卫生评优活动。各班划分包干区。每天由专人检查,当日整改。打分结果公布。积极开展“讲卫生、增进健康”的知识竞赛活动。使我校的健康教育工作持之以恒、不断深入。

(三)做好预防工作。

1、做好常见病的防治工作,以取得好的效果。

2、加强学生视力保护工作。以“防近”为中心,定期检查学生的用眼卫生,及时掌握学生视力动态,努力提高眼保健操的质量,积极改善学校卫生条件和设备,保证教室有良好的采光和照明。对近视新发病率及假性近视及时督促矫正,随堂纠正学生读写姿势(一尺一寸一拳),不疲劳用眼,按时下课,保证学生课间休息时间,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

3、做好传染病控制工作。积极配合疾病预防部门抓好传染病监测控制,落实好校园消毒、杀虫、灭鼠和注射相关疫苗等预防措施,严防传染病传入我校。如发生疑似传染病疫情,应立即向县疾控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以便及时调查处理。

4、认真监督学校饮水卫生及食品卫生,开展经常性的食品卫生检查以及对外购食品的索证工作,杜绝食品卫生事故发生。

五、具体防病措施

近视、沙眼、蛔虫、龋齿、营养不良、贫血等常见病的预防是学校卫生工作的中心任务,今年将继续督促患有近视眼、龋齿以及营养不良、贫血等疾病的学生尽早治疗和矫正。

1、近视:对4.8、4.9近视学生、督促他们做好眼保健操,纠正不良的读写姿势,不疲劳用眼,注意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减少肉及糖的摄入。对4.8以下的近视学生除注意以上几点外,还要及时督促到医院治疗。

2、龋齿、使用保健牙刷、氟化牙膏,注意刷牙方式,养成睡前刷牙习惯;少吃甜食,坚持氟化泡沫治疗,做好体检后恒牙龋齿修补的督促工作。

3、沙眼: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不与家人共用生活用品,一经诊断出患有沙眼,即督促学生到医院治疗。

4、肠道蠕虫:督促学生饭前便后洗手,注意饮食卫生,一经查出便为其进行驱虫治疗。

第9篇

新课程改革使学生的学习观、知识观、发展观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并不会在朝夕之间消失殆尽。片面追求升学率,以考试成绩评定学生依然是许多学校评价模式的主流。在许多教师眼中,学习成绩的高低成为好坏学生的“分界线”和“分水岭”,在这种观点的引导下,某些教师采取了种种不适宜的教育教学行为。误区一:单一的评价模式,使得教师较少关注落后学生,加剧了落后学生的自卑感和孤独感。案例一:被忽视的学生小A,女,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小A是一个比较内向和封闭的女孩,学习比较吃力,老师对她的评价是反映慢,胆子小,成绩差。所以上课时小A就像“道具”一样摆放在自己的桌位上,不举手,不交谈,不捣乱。对这样的情景,教师也知道不好,但是认为没有办法给予她更多的关注和提示,因为“她什么也不会,叫起来也是白叫,傻站在那儿”。小A学习虽然差,但是她的绘画作品却反应出比较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的绘画风格。只是因为她落后的成绩,教师从来没有发现她的绘画才能,也从来没有给过小A表现的机会。因此,小A在班级中就始终处于“边缘”地位,没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更得不到同伴的认可。误区二:学校整体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还不理想,师源性心理伤害随处可见。案例二:“著名”的小捣蛋小S,男,小学五年级学生。用“片刻不闲”形容小S可能是比较恰当的。在上课时,不是和周围的同学说话,就是在摆弄文具,要不就是偷偷玩小玩意。因为贪玩,小S是五年级比较有名的学生,三天两头就可以看见他站在教室门口,不是没有交作业,就是和同学打架了。老师提起他就说:“管一个他要折寿十年!”像这样缺乏自我约束力的男孩子在学校中很常见,他们因为调皮、学习习惯较差,因此给教师带来许多的管理难题。对这些学生,教师时刻“警惕”却“防不胜防”,一不留神,他们就会“恶迹斑斑”。教师缺乏和这些学生内心的交流,罚站、罚写作业等简单、粗暴的管理方法可以一时有效却不能治本,而教师对他们的“挖苦”“打击”更多的激发了学生的敌对情绪,使得师生关系紧张,更加难以管理这些学生。误区三: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较单一,缺少学科教师的有力支持。在许多科任教师心目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教师的事情,或者就是德育部门和德育主任的事情,甚至有些教师还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理有问题了才需要进行辅导和疏导。在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中,有些教师采取漠不关心、事不关己的态度,听过的讲座过后就忘,在教学中不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这些言行和观念极不利于开展心理健康的学科渗透工作。其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进行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是相契合的,它的前提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教师人文思想的树立,是教师民主尊重精神的养成,这也是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所在。试想如果没有民主和尊重,那么教师如何能够面对学生的困惑,如何保守学生秘密,如何能使学生坦然面对成长中的烦恼?因而,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对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是增强教师人文精神的培植,更是关注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的良机。

二、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使个体更好的认识自我,理解不同的心理特征,也可以优化个人心理品质。因此,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帮助广大教师了解心理健康教育所指的范畴和含义。

1.心理健康的涵义。心理健康指个人具有良好的、持续稳定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及其对自己和社会的适应能力。研究者对心理健康提出过很多不同的标准,没有统一的看法,但是适应和发展始终是考察心理健康的基本立足点。适应是个体通过不断的身心调整,在现实生活中维持一种良好、有效的生存状态。发展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才能品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积极变化。这两个概念既是密切联系又是相互区别的。适应侧重于个体和现实的关系,而发展指向个体与环境的未来状况。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人生任务,心理健康各年龄段的具体标准也就不同。

2.学校心理健康的内容。从中小学的实际出发,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一种旨在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技术帮助学生改善心理机能、掌握社会技能、发挥个人潜能,从而全面提高其心理素质的教育。许多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较早、较快的学校,近两年来主张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主要是考虑围绕学生知、情、意、行等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进行课程组合,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围绕学生中心来设计,以心理学为主体的学科知识只是心理教育的一条线索,社会也只是心理教育课程设计的参照系。以学生为中心的心理教育课程,其核心应该是一种活动课程,通过精心组织和串联起来的各种活动进行,突出了学生主体性地位,体现了课程设计中的学科、学生、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应该定位于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心理耐受性,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至于心理纠偏,或者说心理治疗则必须依赖专业人员进行,在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可能实现的时机与师资条件还不允许。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这三方面的内容,可以通过专题讲座、教研组学习等形式,集体进行学习、讨论,在普及、推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基础上,才可能让广大教师理解、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实验,并能够正确对待这一新生事物。但是在普及、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切不可让教师随意“戴有色眼镜”,即把学习成绩不好、自我约束力较弱,或是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的学生统统视为“心理不健康”,对学生另眼相看。更不能由于学生比较难以管理或是出现错误,而将属于学生的秘密公开,以示惩戒,侵犯学生基本的隐私权。

(二)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研究,必须先培养一批能认真学习、肯下功夫钻研、善于处理学生工作的教师。一方面这些教师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充电、学习,了解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为自己顺利开展工作进行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这些教师必须具备谦虚的态度,严谨的作风,宽广的胸怀,能够不计得失,踏实工作。更重要的是这些教师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能够无私的将自己的成果、经验传授给其他教师。这些并不是对教师的盲目拔高,因为要使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开展,就必须要求教师具有开拓性。没有热爱,何以谈得上无私的奉献;没有理解,何以谈得上全身心的投入?

(三)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

面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新生事物,在初始阶段可能有许多教师持观望、等待的态度,许多学生也会敬而远之。因此,在逐步完善个人心理辅导室的建设,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活动的基础上,应抓好以主题班会为形式的集体心理辅导活动。个别的心理辅导针对的是学生的差异,而集体的主题班队会则是针对学生成长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如学生对自己的悦纳,对他人的尊重与认同,学习一些解决同伴矛盾的技巧等。

(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在各个年级中设定学时,有计划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同时也必须注重利用好学科教学中的心理教育资源,发挥学科教育优势,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种方法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必然要求。如果说,列入学校课表的“心理辅导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那么各学科有意识的渗透心理教育内容,则是心理辅导的副渠道。前者发挥主导性作用,后者发挥熏陶性作用。心理教育能够进入到学科渗透的层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算是真正落到了实处。可以说,达到学科渗透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1.从教育资源上看,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活动时间最集中的场所,在课堂中,学生获得新知,智能得到开发,心理的发展也得以逐步完善,如果忽略了课堂教学的时段,那么就等于放弃了最佳的教育时机。

2.从学科发展角度看,各学科本身就蕴含了丰富的心理教育资源。无论是哪一门学科,都有着许多显性和隐性的心理教育内容可资利用。如果放弃学科中的心理教育内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是不完全的。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