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中职语文教育

时间:2023-03-03 15:54:48

导语:在中职语文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职语文教育

第1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期间孕育出了辉煌璀璨的传统文化。诸子百家、四大发明、二十四史和唐诗宋词等等,每一项曾经让世界为之震惊,每一项都彰显出了一个时代的独特魅力,而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瑰宝。对于中职语文教学而言,当前正面临着众多的网络垃圾、快餐文化等低价值含量文化的冲击,严重影响了对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的培养和塑造。在这种情况下,中职语文教学必须要有所突破、有所变革,而积极地回归传统文化无疑是一项值得探索和尝试的重要举措。通过在中职语文教学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一方面能够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尽可能多地得到传承和保护,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强化仁、义、礼、智、信等修养和情操,而这些都是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是指引他们完成院校教育和人生规划的指路明灯。

二、当前我国中职院校学生在传统文化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1.传统文化知识极为匮乏

传统文化知识匮乏是当前中职院校学生较为普遍的一种现象,也是当前语文教学在传统文化方面遇到的主要障碍之一。举个比较简单的例子,很多学生或许知道孔子、了解一点儒家文化,但是却鲜有人知道法家文化的代表人物墨子,知道其重视法律、主张锐意改革的文化观点。而且大多数学生仅有的一点传统文化知识也只是“道听途说”或是无意中在网上浏览这些附带的方式获取的,很少有人是通过阅读经典书籍掌握的。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主观上的原因,但更多的还是由于当前中职语文教育在实践中对传统文化涉及太少,老师没有刻意地营造氛围,学生没有刻意学的意识,这两者构成的恶性循环使得中职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之间渐行渐远,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越来越严重。

2.学习意识淡薄,思考能力欠缺

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高度普及,使得中职院校学生可以更加方便快速地获取到更加直接、更加贴近现实生活的一些现代气息的文化元素,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他们没有意识去放慢脚步细细品味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学生意识上的淡薄可以看作是时展带来一个必然结果,而我们当前的中职语文教育还没有深刻地认识到这一根本性的变化,从而适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或许门户网站、论坛、博客等社交工具能够比较直接满足学生最现实的需要,但是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却要远远逊色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主义情感,有“夫祸患常集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生活细节教育;这些引发人深层次思考的东西更容易引发学生内心的共鸣,并转化为实际行动。但是很遗憾,这些也正是当前中职语文教育的短板。

三、加强中职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1.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文化思想相结合

传统文化固然重要,但是为什么却在中职院校学生的眼中一点点地被淡化,主要原因在于其知识载体或者说是其文化的表现形式与现代思维相距甚远。学生大多不喜欢文言文,对古人一些古板的套路和格式心生厌倦,使得他们首先在主观上产生了一种排斥感。为了扭转这一不利局面,我们首先要注重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文化思想的结合,也就是说尽量站在用现代人的角度来阐述传统文化,正如易中天的《品三国》,于丹的《论语心得》。

2.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对于现代中职院校学生来说,计算机、网络等工具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教学手段的结合,或许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可以在课堂上更多地引入多媒体教学方式,用视频、课堂小短剧等形式来演绎传统文化;还可以尝试借鉴博客等讨论式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到传统文化中去寻找更深层次的思想精髓。以多种方式活跃课堂氛围,提升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现代气息,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和动力。

中职语文教育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而传统文化又是解决当前中职语文教学困局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在教学实践中,要坚决摒弃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杨生栋,孔德凤.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现状及其成因探析[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1).

第2篇

内容摘要:当今社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尤其现代企业更加看重人才的内在素养和潜力,这无疑给我们中职学生就业增添压力。而中职语文教育者若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精心组织教学,将会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服务型人才。本文将结合目前中职语文教育及中职生学习现状,从思想价值、审美情趣、交际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浅谈中职语文教育的实用性,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育中职生实用性

当前,社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尤其现代企业更加看重人才的内在素养和潜力,这无疑给我们中职学生就业增添压力。语文教育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他们的竞争劣势,引导学生更加侧重于读、写、听、说和思维等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基础、强化能力,提高内在素养,但是目前中职语文教育及学生的学习现状却发人深省。

一、现状分析

(一)中职学生现状分析

目前我校学生文化课基础较为薄弱,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浓,尤其少数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行为散漫,在语文等基础课上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生基础薄弱。我校中职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大多学生表示读中学时即存在语文偏科现象,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2)重视程度不够。不少学生认为,他们到学校来是学技能的,语文可有可无,从而忽视学习语文;(3)缺乏正确认识。学生厌学语文,从根本上讲是因为缺乏对语文的正确认识,没有正确的学习导向。

(二)中职语文教材现状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中专第二册的语文教学工作,教材主要分为现代阅读、文言文阅读、文学作品欣赏、写作训练和口语交际五个序列设计和编排教学内容。教材以促进人得全面发展为宗旨,突出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的特点,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实用性和发展。但在我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几点不足:首先是教材编排上,本教材将现代文、文言文分别编排在不同的单元,这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我们的学生基础薄弱,对文言文知之甚少,让他们在两三个星期内一直学这样艰涩的文言文,就很容易对学习,甚至对语文这门课程产生厌烦情绪。另外,笔者认为教材在必学课文、必选课文和自选课文的选择、安排上也欠妥当。(三)教学方法的分析

我们都是年轻教师,缺乏一定教学经验,驾驭课堂能力还有待培养。教学过程中难免存在方法、形式单一,不能很好的将语文教学与相应的专业培训相结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相应的解决办法,即如何提高中职语文教育的实用性

(一)提高学生认知能力,转变学生对语文的看法

1.提升语文知识的思想价值。中职学生大多是经过升学考试筛选过的,他们往往内心自卑,缺乏上进心,思想素质较差。若教育不当,容易使其成害群之马。因此,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在教书授业的同时,必需要强调传道育人。我认为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可从教师本人以及作家作品两方面实现。这对于思想淡薄的学生来讲无疑起到双管齐下的作用。比如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诗人屈原,多数学生只闻其名,却不了解他终生报国、投江殉情的可泣事迹。因此我在教《屈原列传》一文时,向学生大致介绍了他的生平故事,尤其是他的两次遭流放的惨痛经历。即使被流放,他仍然心系楚国,不计个人得失,最后怀石投江而死。学生听后唉声一片,有的骂楚王昏庸无能,有的哀叹屈原遭遇悲惨。再比如我们还可以从李白身上看到乐观飘逸,从杜甫身上懂得厚德载物。只有循循善诱,才能于无形之中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2.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人的审美是一种精神的需要,是对美的事物和现象的期望与追求,是对美的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感知、联系、想象、乃至理解、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因此,一个人对生活中的这些真善美如果都无法感知,那将失去多少乐趣。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创设情景和读写体味。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本身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以情动情,寓教于乐,对学生进行情感迁移,这也是一种语文审美情趣的培养。教师还可以通过听说读写这条途径,适当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感悟课堂内与课堂外的多种美。通过朗读一些美文佳作,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多方面的感知教材,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语言美,同时也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使文章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从而形成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够多方位地感受审美对象的美。比如在阅读教学中,要认真指导学生朗读,可进行多种形式的的表情朗读,特别是抓住课文中一定内涵的词句即“传神之笔”,让学生体会语言美的同时,还感悟到其他的诸如人格美、自然美、生活美等等。

3.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十分重要。但是,现实的状况不容乐观。许多同学在周记中提到自己性格内向,但又渴望交到知心朋友。甚至有的学生靠乱拨电话、上网聊天寻找所谓的知心朋友。长期以往,势必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影响他们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养成,继而影响到毕业生社会角色的定位。所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良好交际能力的形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实践表明,除了对个别严重焦虑者要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外,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最佳途径。语文教材中的论辩艺术、思想观点、语言积累(如名人名言、歇后语诗句等),都可以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增强说话的艺术性、逻辑性等,最终达到沟通情感解决问题。

(二)教材的改进

为了适应我校中职学生的基础,以及学生的培养方向,就业方向,我们应该采取一套适用于我校学生使用的语文教材,就是一套与专业结合比较密切的教材。具体课文内容的选择以及编排可以试具体情况而定。例如,要顾及中职阶段时间短、课程多、实践活动占用教与学双方大量精力的实际,合理设置语文学科课文总量,精简必学篇目,以现代文、实用文为主,适当配给自读内容,较长的文学作品和较深奥的文言著作可安排在这一部分。这样,既能减轻语文教学负担,为培养职业技能让路,又保护了部分学生钻研文学艺术、提高人文素养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朝不同方向发展。

(三)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及针对性。

1.全面实施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这种直观的教学可以节约教师的板书时间,使多种先进教学方法的实施成为可能,而且声音、头像的视觉刺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理应大力推广。

2.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综合运用讨论式、启发式、情景式、自主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爱上语文,并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掌握学习的方法。

三、总 结

我们的教材、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该为体现中职语文教育的实用,归根结底是要为学生的能力提升、就业水平服务,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把语文教学与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紧密相连,使他们适应市场人才竞争需求,在工作中能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艺术教学;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289-02

1.艺术教学

首先针对语文这门学科而言,作为一门语言课程,课堂教学内容还是我们首要关注的事情。教师进行知识传授的最直接形式就是课堂教学,所以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在教学语言、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与加强,并加强教师教学的艺术性,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享受的学习、有乐趣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更主动,更积极,从而优化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1 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一切教学活动最基本、最直接的教学行为与表达方式。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教学语言则是教师传递信息、传授知识、交流情感、给学生的语言行为方式。可以说,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的语言教学艺术有着重要的联系,所以,加强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就显得更为重要。而作为中职语文教师,面对着有特点的学生或一些具有较强自我思维能力的学生群体,对其语言艺术性的要求也就更高。一方面要关注课堂学习的进展,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建设。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表述时要有一定的幽默感,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而学习过程中的教学指导又要显示出教师具有的专业素质,分析鞭辟入里,描绘入木三分,点拨恰到好处,使学生不仅愿意学习,而且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的。在心理建设方面,教师要注意教学语言上给学生的感受,若语言充满着距离感,那学生与教师的情感就疏离,所以,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表达出对学生的关心与关切,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那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还要注意的一点是,教学语言只是教学活动的辅助工具,教学语言的艺术仍要以教学目的为中心,不可喧宾夺主,让课堂学习只剩下学生喜欢的幽默,最后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

1.2 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我们一直强调要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正是因为这会激发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减少中职生的厌学心理,让学生热爱学习,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有了学习的动力与源泉,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都会得到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也会让老师和家长满意。比如说,学习关汉卿的《窦娥冤》,由于该课文故事性较强,我们可以采取让学生提前预习,在课堂上进行小演出的方法。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主动了解故事的背景,挖掘人物的特点,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充实了学生的知识掌握。这样的表演也会拓展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比如窦娥这一形象,学生可能无法准备那么多的古装道具,那又如何表现窦娥的形象特点,很多方面的思考都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而当讲到《林黛玉进贾府》这样宏大的著作时,面对如此鲜明的人物特点,教师除了书本上的描述,可以带着学生一道欣赏电视剧版的《红楼梦》这一章节,去体会更形象的戏剧表达,加深学生的理解。尤其是男同学,他们大部分都更爱读战争类武侠类著作,面对这类教学内容,我们必须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1.3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必须与时俱进,要改变教师一味的教授、学生被动的听讲或是教师提出问题并给出答案让学生记忆这类单一的教学方式。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丰富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注重学生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对知识的死记硬背。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最适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比如说阅读课,教师可以选择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只有提高学生主动思考、学会思考的能力,才能真正提升阅读水平,所以,教师要充当的是引导的角色,给出小提示,不急于给出答案,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思考。而进行作文学习,就要根据作文内容,进行不同的设计。若是情感类的,就要巧设情境,让学生去感受然后表达心中的想法,文章才有感情才能打动人。而议论类的作文,可以选用演示法,观看一些辩论赛,让学生对论点论据的表达更直观,冲击学生的思维与逻辑。而诗歌类的教学,教师可以采用陶冶法,听一些诗歌朗诵带,感受诗歌的魅力。那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丰富多样的适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中职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个科目的教学,它还关系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创作能力的养成,而且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成功,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对于中职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并且对以后的职业或学习生涯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教师应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式、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教学素养,以彰显中职语文的教学艺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觉得充实并且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2.情感教育

到中职学校来就读的学生无一例外都感觉自己是升学的失败者,是无前途可言的,在社会上不会受人尊敬,在家里没有地位,在亲戚朋友面前抬不起头来,自己一无所用。自卑使他们沉沦、堕落、破罐子破摔。对于这些有种种心理的学生,我们要对他们加强情感教育,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意义,感受到身边的温暖和爱。

2.1 在课堂上奏响爱国之歌会升华学生的情感。很多的中职学生的脑海中基本没有爱国的概念,他们觉得爱国是大人物、英雄们的事,跟他们不靠边。基于这一观点,我首先给他们推荐了几部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影片《小兵张嘎》《红河谷》《焦裕禄》等,然后在课堂上讨论。经讨论让学生明白:有国才有家,国富民才强,保卫国家、建设国家是每一个公民的职责,是从小事从自我做起的,它离我们并不遥远。通过语文课堂以及课外的拓展学习,学生们大多会感知国家的温暖,体会到国家与个人息息相关,作为一个中职学生怎样做才能回报她呢?学生会思考他们该怎么做,思考以后自然就有了结论。课堂上的爱国学习会让学生升华他们的情感,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在中职学校的学习变得有了意义,学好技术回报祖国使他们的行为变得崇高而伟大。他们不再迷茫而空虚,目标的牵引使他们兴奋而充满斗志,他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2.2 教育学生爱父母,他们会变成爱的天使。"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理解其深刻含义。高兴了就和父母撒娇,不顺自己的心就和父母撒气、顶嘴甚至拳脚相加。面对这样一群被宠坏了的孩子,该怎样引导他们理解父母的爱,去爱父母?首先可以选择"暴走妈妈,暴走七月,捐肝救子""母亲捐肾救女,感动温州人""为救孩子,父亲溺亡""父亲不顾危险两次冲进火海救儿女"这样几个真实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都是很认真的在听,他们并非软硬不吃,他们的内心也有柔软的部分。接着对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的父母遇到类似情况是否也会这样做?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反过来,儿女能否做到?世人感叹父母对儿女是那么的无私、勇敢、义无反顾,不惜以性命相救,而儿女怎么就不能去理解父母苦心的管教和恨铁不成钢的唠叨呢?接着可以选择老舍的《我的母亲》、的《回忆我的母亲》和朱自清的《背影》这几篇课文一起学习,让他们来感受大人物对他们普普通通的父母所表达的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以及"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奈和悲哀。使他们明白了体贴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举动都会让父母无比欣慰的道理。现在的孩子并非冷血动物,并非不可救药,他们内心深处也有强烈的爱的欲望——想得到爱,想付出爱。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引导,一个合适的机会,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他们个个都是爱的天使。

3.教育学生自尊自爱他们就会自强

面对这些内心自卑而且毫无自信的学生,正确引导他们自尊自爱是当务之急。那就领他们走进《我与地坛》让他们近距离了解史铁生,然后把自己跟史铁生进行全面的比较:史铁生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然后插队,他只有初中文凭,你们学历相当;史铁生在他最灿烂的季节,双腿残废,只能坐在家里,而你们几乎也是这样的年纪,四肢健全,生活条件优越,却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知识、学技术;史铁生在地坛悟出了"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因为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然后自学成才,成了我国著名的作家,而你们在想些什么?通过比较后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成才并不取决于能否上大学,也不取决于别人对你怎么看,而只取决于你自己。如果你自己首先抛弃了自己,看不起自己,那谁也帮不了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自己努力学好技术,还怕将来在社会上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对社会的贡献恐怕要比一些上了大学的人还要强百倍。自尊自爱教育会让学生明白,上中职并非失败之举,而恰恰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转向哪里完全取决于自己的选择。他们没有必要消沉,也没有必要自卑,重拾自信就会有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4.总结

教学艺术的彰显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教师教学艺术的水平也对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而情感的教育可以依托课文改变学生的人生观,启迪学生的思维,拯救学生的心灵,要发掘出文章中最有用的东西让它最大限度地影响教育学生,发挥它范文的作用。用爱的教育拯救学生的灵魂,抚慰他们的心灵,让孩子们感受爱的存在。艺术教学和情感教学相结合,让中职学生知道自己并不比别人差,每一个孩子都会是一个人才,只要他们心中有爱,就可放心地让他们飞翔。

参考文献

[1] 昭通昭阳区太平桃源小学 尹岚.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平等对话[N]. 云南经济日报,2012-10-22T02.

第4篇

(一)转变观念,培养全面人文精神人才对于人文精神的追寻与传递,教师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和因素。如果教师的观念落后,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以及能力的培养,就很难培养出具有全面人文素质的人才。为了升学率而忽视语文这门学科的本质内涵与人文情怀的培养以及人文熏陶,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是拥有知识而没有才华和思想的。所以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把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语文这门形象化、感性化的学科可以体现其丰富的人文内涵。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发掘学生的精神潜质,让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人文熏陶中形成正确的情感认知及价值观。例如,在进行课文的讲解时,教师应该通过个人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中,教师以极大的热情和关注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所要弘扬的正确的价值取向。在这样一种氛围之下,学生必然会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其中的人文精神和内涵,并且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于学生健康的心理的形成也是十分有益的。

(二)尊重个性,体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在中职语文教育中体现人文精神就意味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主体地位,教师也要寻找新的授课方式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要。教师应该将学生视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而将自己视为引导者。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人文精神,多与学生交流与接触,增添一些民主的氛围,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责。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所以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自由发展;对于学生一些个性的想法和意见应该保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尽量发现其中的优点和闪光点,并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同时,目前的科技水平越来越高,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但也应明白“人”是课堂的主体,切不可将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变成一种累赘。

(三)扩展视野,通过阅读体会人文精神文学就像一片肥沃美丽的土地,等待大家去发现和欣赏,中外文学中有许多值得一读的佳作。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从而在阅读中享受人文的美的熏陶。例如,我国古代有“关关雎鸠”的爱情吟唱,也有“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悯情怀,文学把历史呈现在人们面前,同时包含许多民族精神和情感。课外佳作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并获得灵魂的陶冶和精神的砥砺。所以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多进行一些美文阅读,通过美文阅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怀,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和心灵。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精神阅读。学生只有在精神上走进文章才能够算是真正的阅读,才能与作者产生思想的交流,才能辨别善恶和美丑,用正直善良的心来对待世界和生活,才能对生活充满热爱和激情。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语文教育中真正接受到一些人文精神的影响和熏陶,从而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四)营造环境,通过课堂质疑体会人文精神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环境是不可缺少的。在课堂上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个性,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从多方面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利用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询问学生的意见,善于接纳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也能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地总结和发现新的教学规律。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格外重视,学生提出了问题,说明他对文章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疑问,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习,要在教学方式上有所突破。学生在学习《木兰诗》的时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样的状况肯定会让学生产生很多的疑问:古代女子都是要裹脚的,那么就不会发现吗?女人是没有喉结的,不会被看出来吗?这样新奇的问题是学生思维能力的体现,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带领学生一起仔细阅读文章,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下能够更好地融入文章的学习中,师生之间也能够有更好的交流和互动,实现课堂教学的多方对话。

二、总结

第5篇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中职教育,主要是指在市场的背景下培养专门的技术型人才。语文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有着极大的作用。“人文主义”对人的自我实现进行了强调,重视对人的教育,也就是素质教育。我国的中职学校,不仅需要培养中职学生的过硬专业知识,也需要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为了达到此教育目的,在语文课上融入人文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人文主义的内涵

人文主义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先进思想体系,是具有世界观的思想潮流,甚至作为了思想武器的代名词。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对愚昧和无知的神明加以反对,将传统的神学压在时代的车轮之下,将个性解放置于社会时代高端的位置。人文主义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追求基于现实主义的精神幸福,对理性进行推崇,对蒙昧无知加以反对和压制。在《周易》中言曰:“人乃万灵之首,应致力文明进步,发扬美好的人性,拥戴人权,培育人格”。我国之人文,其“人”乃“仁”,“仁”为“人”之精华之所在,以此对人伦和道德基础加以奠定。人文主义有它自身独特的信念,人文主义认为每个人在他/她自身的身上都是蕴含着价值的,简易释之为“人的尊严”。除了尊严之外,其他一切的价值都是在此得以保全的基础上实现的。尊重的基础是人类的潜能,只有人类才具有这种潜在的能力。即人类可以在自然界进行学习、创造、交往,并具备管观察自己,审视别人,对事物进行推测、臆想的能力。而上述一系列能力一旦被得到释放,便可以根据自身的愿望进行选择和创新。

二.人文主义教育观念在中职语文教育中的应用

1.培养学生的能力

针对语文课程,有的学生爱慕之极,有的学生厌恶之极。之所以出现两极分化,是因为语文课程比较枯燥,基本知识属于理论的范畴。有的学生之所以爱慕,是因为领悟了语文的精髓,即文学性。而有的学生之所以厌恶,是因为仅仅看到看了语文表面的枯燥而对语文的美无法领悟。针对上述的情景,最好的办法是在中职的语文课堂上设置动手的环节,以此提高部分学生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对语文进行学习。中职的文化教育与中学的教育有明显的区别,中职的教育明显的偏重对专业课的学习,而中学的教育偏重对文化知识理论的学习。因此,在中职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他们的重点基本都放在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上。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使得学生对语文引起重视以培养语文能力,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科学的引导。引导的重要方法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课堂上教师针对某一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学生之间的讨论,需要引用语言进行说明、解释、沟通。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加以合理的说明,使学生明白语文的重要性,明白语文对提升个人的口才能力、书写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性,使得学生对语文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教师进行语文的教学时,需要充分的融入人文主义之精髓:以人为本、重视个性发展和解放的观念,将学生逐渐培养成具有高品德,高人文素质的人才。

2.培养学生的审美

语文是文学的缩影,文学是一门艺术,艺术具有独特的美。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教育专家悉心挑选出来的经典,因此,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中职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很多文章都蕴含了深厚的中华文化知识底蕴和丰富的人生哲理,如若学生加以细细的品读,将会在文章中学到很多对自身灵魂塑造有重要作用的优秀思想。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针对人文主义的特点,对学生的自身潜力进行充分的挖掘,并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引导学生个性的解放和独立思考。教师在进行人文主义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将学生的道德素质、思想高度引领上新的台阶。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对培养学生的情操和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可以逐渐锻炼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对世界的理解能力。

3.营造强大的人文氛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入人文主义的教学理念,是实现人文教学的小环境。如若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人文教学,需要学校有目的、有意识的营造一个具有人文氛围的大环境。具体的方法可以在中职的校园内举办具有强烈人文气息的校园活动,并强调每个学生参与其中,以此使得学生在浓厚的人文气息环境下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中职语文的教育在渗透了人文主义的背景下,可以使得学生得到素质化的教育。人文主义讲究个性的解放,强调人性的尊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教育时,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人文主义的精髓,以此实现学生对他人的尊重,对自我的正确认识。

参考文献

[1]陈晓红.浅析中职语文教学中多学生的人文主义教育[J].考试周刊.2012,25(11):84-85.

第6篇

一、突出工具性的特点,重视“听说读写”的培养

中职语文教育必须完全服从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并强调实效性与实用性,努力使学生所积累的语言转化为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语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基础地位看,学生通过不断学习语文,不断积累与丰富语言,可以进一步学习文化知识与科学技术。同时,结合中职语文教育的实际,我们可以从中寻出“听说读写”在中职语文教育的特点。一方面,听、说必须注重事务际用语与日常交际用语的使用,明确交际目的的事务际用语。另一方面,读写必须重视文学教育和读写的融合,同时更要和学生的就业、生活相结合。语文能力的不足势必影响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语文能力是职教学生所迫切需要的。

二、突出人文性的特点,重视“文学教育”的功能

从时展的需求看,当今世界日益激烈的竞争,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单纯的科学技术竞争,更是人文素质、人文精神、人文眼光的更深层面的竞争。底子薄,文学素养差,又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的中职学生要成为高技能人才,还要注重素质的培养,特别是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播、环境熏陶及自身实践,内化为人格、旗帜、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通过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怎么做事、怎么生存、怎么与他人合作共事,引导他们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追求人的完美,发展人性、完善人格、陶冶情操。

三、突出实用性的特点,推进语文教育为生活与工作服务

面对中职学生的就业需求,语文教育内容应强调学以致用,重点考虑学生怎样很快适应毕业后投入工作的需要,这应是中职语文教育的核心部分。

中职语文教育要同社会和市场需求对接。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要思考职校生应该具有怎样的语文素质才能适合市场的需要。这时的语文教育内容把重点放在学生练习与实践各种实际工作所需的应用文,比如广告、新闻报道、设计说明、讨论记录、笔记及各种报告等。不要重复纸上谈兵的故事,要重在应用,走出课堂,组织活动,参加实践,动手练笔。

职教语文教育要与社会、信息沟通对接。现代社会已经是信息化的社会,高科技已经在平时工作与生活中处处应用,学生要很轻松地适应这样的社会需求,学会接受信息、处理信息与利用信息,这样才能适应如今职场的工作需求。当然,现代化的生活、生产方式都需要学生通过现代化的通信工具通话、交流信息,有了这些能力学生才能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信息时代的发展与推进,使传统语文教学日益显得尴尬与不适应,探索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将利用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与流行文化对学生的影响,给中职语文教育带来崭新的气象和面貌。与以往相比,利用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重视创造性思维,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令其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突出职业性的特点,强化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应用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突出职业特色可以改变过去语文作为文化课和专业课之间产生的“此厚彼薄”的状况,以教学内容的相互渗透、教学方法的调整、评价体制的改革等推动语文课和专业课的共同进步,实现“双丰收”。努力尝试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让语文教师与专业教师一起在课堂中执教,寻找在语文课和专业课之间寻找合适的结合点,让学生意识到学生专业课的学习离不开语文课中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与人文精神的熏陶,慢慢理顺语文课与专业课之间的不和谐关系,客观评价各自在教学中的影响力,只有这样,语文教学的职业特色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相互合作,共同协作,进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教师让学生参与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训练学生的胆识、口语表达能力与动作协调能力。在教学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应努力为学生创造这样一个行为实践的机会,让这篇课文变为一部课本剧,要求学生在课余到网上查找资料,自己策划和讨论写剧本,再进行表演探讨,从而让学生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上收获的不仅是语文知识,而且收获在网上查找资料的技能,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进行对《项链》、《窦娥冤》的改编表演,甚至构思《祥林嫂》、《林黛玉进贾府》等创作小品演出,以及《琵琶行》中“琵琶女是白居易之知音还是情人”、《项链》中的玛蒂尔德“诚实”的探讨上,在课堂上可举办演讲比赛、主题演讲,进行言谈举止有礼貌和用语得体的教育,教会学生学习写求职信,掌握求职面试技巧与必要的求职礼仪训练等。这些体验、行为与实践,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丰富了学生,是使学生获得职业发展的重要工具。在求职中,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个人良好的风貌展示,诚恳的求职信会给人用心与稳重的深刻印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自如地书写报告、信件、说明书、制作图表及流程图,能使学生快速适应企业生产,使整个生产过程有条不紊,生产效率得到更大的提高。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不能只讲授一般的知识,还应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进行有效的职业化观念的灌输,以学生为主体,高度重视学生在广阔的综合的教学空间里参加各种教学活动,想方设法地营造浓厚的语文学习气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育;学生;健全人格;培养;途径

在新课标背景下,中职教育者被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要把健全人格的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过程中,语文教育扮演着关键性角色,需要渗透人格教育,为社会市场输送大量高素质人才,满足社会市场的客观需求,促进不同行业、领域的飞速发展。还能改变新时期中职语文教学现状,优化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合理调整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一、健全人格与中职语文教学概述

就健全人格研究来说,涉及到不同学科领域,比如,道德、心理。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健全人格便是人的全面发展。换句话说,想要拥有健全的人格,必须“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而从社会学角度来说,健全人格属于一个过程,是“自然人”向“社会人”转换的过程,准确认识并适应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在培养健全人格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促进人的个性特征全面发展,促使人格发展处于正常状态,要引导其不断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并借助实践活动,不断完善自身。而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社会发展客观要求,强化学生的个性品质、人格教育,帮助他们逐渐拥有健全的人格,更好地成长。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具备重要的文化功能,能够传达出博大的人文情怀,传承各种价值理念,具有鲜明的人文性特点。还拥有丰富多彩的语文素材,客观地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细致缜密的思想逻辑,有着浓浓的美学气息,里面包含着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应用性文章,是美学不同领域的最好呈现。对于中职语文教学来说,教师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人文知识的灌输,要引导学生揭示语文课文本质,课文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逐渐净化学生的心灵,树立正确的“三观”,为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提供有利的保障。

二、中职语文教育中学生健全人格培养措施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精神

在进入中职阶段学习后,学生正处于青年与成年的过渡阶段,已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再采用“放羊式”、“鸭填式”传统教学模式,要多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课堂实践的机会,多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去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不要一味地依赖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去感知、理解不同的语文素材内涵,促使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样教师也可以更好地了解班级学生,优化调整教学方法,有效渗透人文情怀,为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埋下伏笔。

(二)创设审美情境

在语文审美教育中,教师要借助展示形象,优化利用各种意境,注重“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为进行情感教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教师要客观地分析语文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更好地受到美的熏陶,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品质。以“荷塘月色”为例,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配乐朗诵,使学生融入到真实的情景中,唤起他们的想象,不断激发他么内在的情感,在这“绿叶田田、荷花朵朵”的情景中,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充分感受美。在背景音乐的作用下,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作者那份淡淡的喜悦与哀愁,充分感受那份特别的“艺术美、音乐美”,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导他们更好地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透过那些跳动的“文字”,去感知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更好地理解课文主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能逐渐学会发现、感受生活中的美,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优化利用语文素材

在中职课堂教学中,语文素材丰富多彩,比如,精辟的论述、古代圣贤,能够客观地折射出蕴含的不同人文精神,是培养中职生健全人格的重要素材。在“我的母亲”一文中,透过文章内容,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母亲高尚的品格,勤劳刻苦、意志坚强,能感受到文章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和作者产生心灵碰撞,反思自己的行为,逐渐学会理解、感恩父母,尊重父母。在“我与地坛”一文中,作者描写了自己在古园中的所见所闻,遇到的人与事,述说了自己的所思所想。在地坛中得到的生命启迪,对命运和生死问题的感悟。在学习这些文章的过程中,学生也能通过他们的事迹、生活中的人与物,学会思考人生,更好地理解人生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逐渐学会规范自身行为,塑造正确的“三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协助者、领导者等角色,充分展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优化利用多媒体辅助工具图文并茂的特点,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这些伟大的精神力量,和文中作者产生共鸣,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远大的理想。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至关重要,但这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周期较长,需要经过不断的努力,才能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中职语文、中职学生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选取他们熟悉而具代表性的素材,优化整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不断提高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促使学生心灵发生微妙变化,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隋义.中职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J].语文建设,2013,09:9-10.

[2]苏娜.重塑自我形象绽放人格之花――试论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格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3,10:14-15.

第8篇

文言文是我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对文言文的欣赏和解读,可以深入了解古文明的精髓,能够见贤思齐,能够将古代文明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和现展相结合,丰富学生的阅历和生活。中职语文对于文言文的解读和应用,相对于初中来说具有实用性。因此,在文言文的解读和应用教学中,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加以创新和改进,增加一些文化背景的拓展和一些文言与现代知识相结合的实例。例如,在中职语文的拓展阅读中,可以将《孙子兵法》中的文言知识背景加以拓展,并结合现代的典型商业案例教育教学,其中《孙子兵法》对于“上兵伐谋”的段落阐述,就可以和现代人性化的管理思想相结合,这样既能深入浅出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通过典型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为学生未来的营销思想打下基础。

二、将知识积累和自主学习加入到教学创新中来

语文的教育教学,不仅要教授课堂知识,完成既定的任务,还要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中职学生的起点比较低,对语文教学有着明显的抵触情绪。对于这些问题,如何将教育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都是创新教育要考虑的问题。

(一)将教育教学常态化

教育教学的常态化,就是将教师教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拓展,将语文学习纳入到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积累的轨道上来。教育教学的常态化,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育教学的常态化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加以创新和变通。首先,教师需要找好切入点。中职学生的自信心不足,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认识有偏差。因此,教师要夯实中职学生的基础,树立学生的信心。此外,还可以将学生的兴趣作为切入点,通过挖掘学生的兴趣方向,开展语文教育教学。例如,有的学生爱好音乐,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将一些歌曲中的典型歌词或背景与语文教育教学相结合,如周杰伦的《兰亭序》,就可以作为语文教学的切入点,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也能找到语文的影子。

(二)将教育思维发散化

创新教育,需要将职业教育与传统教育教学相结合,发散教育思维。教育教学的发散性思维,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改革是否能够顺利进行,也决定着中职创新教育的成败。发散性的教育思维,要求中职语文教学不要将教育的目光集中到语文这单一学科,而是要将语文和其他学科相结合,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学生。中职语文教育,要广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交际能力,因此,教师也要广泛吸收其他学科的优点,将其他学科和语文教育有机结合,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三)将教育方法多样化

中职教育方法和初高中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这是因为许多教学素材有相似之处,例如古文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古诗刘禹锡的《陋室铭》等,这些教学科目在初中和中职语文都有涉猎,因此对于这一类的教育教学方法,中职语文可以适当借鉴,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丰富教学方法。同样,由于中职教育的特殊性,语文教学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还要考虑中职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还需要适当增加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语文练习,如日常的交际口语练习、应用文的写作等。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有助于中职学生理解和把握中职语文的学习要点,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例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增加以学生为主的小组讨论模式学习,既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优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讨学习。再如,利用多媒体进行教育教学,可以利用图片、影像、音乐等全方面调动学生的感官,降低学生想象的难度,同时利用丰富的影像资料将课堂知识生动化和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吸收。

三、创新教育要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符合学生的培养方向

中职学生的思维发展存在一定的偏差,部分学生对中职语文的教育教学存在思想上的误区,重实践课程而轻语文等理论课程。中职教师在开展创新教育时,需要着重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育教学方法,敢于打破教学的桎梏。近年来,教材的编写和大纲的要求已经趋于成熟,中职学校的课程安排也都符合中职学生的培养规律。教师还需要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因材施教,在原来教育教学方法上加以创新。

四、创新教育还需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教育的本质是解放思想,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不仅要将课堂从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还需要在中职语文课堂上教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因此,中职创新教育,需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正确理解忠孝等文化内涵,能够积极传承和发展优秀的中华文化。中职创新教育要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解放学生的思想,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利用中职语文丰富的教材资源让学生明确理想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五、中职创新教育要敢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中职创新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观点,因此需要不断探索和总结。创新教育要不拘泥于形式,敢于另辟蹊径,在符合中职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发现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带着问题寻找适合学生发展的途径。中职创新教育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需要在摸索中前进,因此,教师在进行创新教育时,一定要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第9篇

关键词 语文教育 人文教育 德育 实施

【分类号】G633.3

一、 职业教育要重视人文教育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技术水平,更要有丰富的人文知识。近几年的媒体不断报道大学生生活能力差、心理素质太低。另外未成年人犯罪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这些都说明,我们的教育只重视学生的分数而忽略了学生的人文教育。试想国家花费大量的精力和物力培养出的人才,由于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还没有为社会做贡献就被社会所抛弃,这是莫大的悲哀。由此可见,我的教育在教学生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具有优雅的气质、宽大的气度、卓越的胆识和博大的心胸,即重视人教育。

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要具有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他们不仅要学会技术,还要学会做人,学会与人沟通。这需要将人文教育的思想渗透于职业教育的每个环节,这既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做人的需要。而语文正是担负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语文是职业学校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他们学习其他学科以及今后的工作与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新时期的语文教育必须追随时代的脚步,担负起自身的责任。

二、德育教育中缺乏人文教育

德育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大多学校都实行操行评定管理细则的办法。这种量化管理常常形成一定的制度规定,被称之为“德育考核”,依据条条框框对学生的言行加以制约,或加分或减分,对有些学生确有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但并没有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有时往往适得其返。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他们很可能会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一旦产生这样的后果,对学生的教育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正是因为本种量化管理模式过于冰冷,缺乏人文关怀。

目前许多学生选择职校并不是为了学习技术,而是由于没考入高中,流入社会年龄又太小的缘故。他们在初中时不仅成绩低而且存在着种种问题,往往有着严重的自卑心理。他们厌倦了旧有的教育管理模式,在原来的学校吃够了“白眼”,职校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希望的起点。可到了职校,他们发现很多东西还是像他们初中一样,早已习以为常,适应环境后,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他们学习成绩差,对前途对未来缺乏信心甚至不去考虑。过一天混一天。这种浑浑噩噩、缺乏上进心的学生,早已不在乎分数,处分更是无关痛痒,基至说,处分怕啥,最多不在这个学校读书。因此一学期下来违反纪律的同学层出不穷。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得在德育教育中加入人文教育,在旧有的量化管理模式中加入人性化管理,在进行量化管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转变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以前的行为是错误的,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这种人文教育不能等学生犯了错误才实施,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体现出来,而语文教学正是实施人文教育的理想平台。语文教学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一切人的规律和规矩。因此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它是职校德育思想源泉。语文教育的内容具有丰富的人文性。教师在教授课程的时候,如果做到将基础知识与人文教育适当结合并采取各种形式表式出来,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就接受着潜移默化的人文教育。

三、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实施人文教育

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的能力的培养。而且必须结合职业学校固有的特点,对语文课堂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

职教语文教材是固定的,教学内容也要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师必须在把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尽量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在教学中达到自己期望的目标。然而职校生良莠不齐,基础知识薄弱,选择职校是为学习一技之长,对数语文等基础课不感兴趣,以为上职校只学技术就行了。一些学生连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都不具备、更不用说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了。他们对大众流传的内容比较感兴趣,比如我教《诗经》时读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时学生早就知道这两句,一起饶有兴致的跟读,然而他们仅仅觉得这两句有趣,却将窈窕(y?o ti?o)读成yáo tiáo。将好逑(h?o qiú)读成hào qiú。一边读还一边摇头晃脑,多次纠正,仍不断有人读错。

面对这种情况,绝对不能急于求成。美好的情操不是短时期内能够养成的。语文教学应该时刻向学生渗透人文知识。我每次上课的时候,总是利用刚上课的十分钟时同做两件事。一是在黑板上写下“一句箴言”,教育学生要积极进取,有一点成绩不好骄傲;二是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然后让学生思考其含义并口头表达出来。二者都围绕学习、交友、诚信等内容,这样一方面为学生写作积累素材,一方面教育学生要具备美德,让学生在故事中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做,逐步明确正确的荣辱观与学习目的。同时也起到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效果,为进行语文教学做准备。这样学生们浮躁的心情逐渐平静下来,开始审视自己以前的行为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注意改正,慢慢养成美好的情操,再对他们进行语文教学就容易得多了。